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防雷总结报告范文

防雷总结报告精选(九篇)

防雷总结报告

第1篇:防雷总结报告范文

2.3.2 项目公司在防雷接地装置内部审核完成后(如有必要),应按国家气象局《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的要求向当地气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填写《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报表》(初步设计)。

2.3.3 初步设计送审资料包括:

(1)《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书》(初步设计);

(2)总规划平面图;

(3)防雷工程设计单位和人员资质证、资格证书;

(4)初步设计说明书(包括:气象资料、设计依据、计算公式、直击雷防护措施、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措施、防雷产品选型等)及初步设计图纸(包括:接地平面图、接闪器布置平面图,spd设计示意图、建筑图、结构图等);

(5)建筑、结构、消防、空调、给排水、强电、弱电等初步设计资料;

(6)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2.4 当地气象主管部门对防雷装置初步设计送审资料审核后,出具《防雷装置初步设计核准书》。

2.5 施工图设计

2.5.1 设计单位根据核准书的要求和国家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及时完成施工图设计。

2.5.2 项目单位在设计单位完成防雷接地装置施工图设计后,委托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认可的防雷专业技术机构出具有关技术评价意见。

2.5.3 项目单位在获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认可的防雷专业技术机构出具的施工图技术评价后向当地气象主管部门提出施工图审核申请,并填写《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报表》(施工图设计)。

2.5.4 施工图设计送审资料包括:

(1)《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书》(施工图设计);

(2)防雷工程设计单位和人员的资质证、资格证书;

(3)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施工图设计图纸两套及其电子文档;

(4)经规划部门批准的总平面图各两套(原件或复印件,复印件需加盖项目公司公章);

(5)建筑施工图及其电子文档;

(6)结构施工图;

(7)其他与防雷建设有关的施工图(水、电、消防、煤气、金属构架大样、spd安装等);

(8)工业建筑物应有生产工艺流程图、物料存储方式、危险品场所分布等资料;

(9)储罐材质、壁厚、储存物形态、储存工作压力数据等资料;

(10)防雷产品相关资料;

(11)《防雷装置初步设计核准书》;

(12)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认可的防雷专业技术机构出具的有关技术评价意见。

2.6 项目公司在得到当地气象主管部门出具的《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后,交施工单位按要求进行防雷接地装置的施工。

2.7 施工单位应在“接地极制作安装;户外接地母线安装;设备接地线安装和设备防静电接地线安装;避雷针、线、带接地装置安装”结束后,分阶段报请监理公司验评验收。

2.8 防雷接地装置全部施工结束后,应按《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91)、《接地装置工频特性参数的测量导则》(dl475-92)等规程规范进行测量和试验。

3 验收前应具备的条件

3.1 防雷接地装置施工结束、测量和试验全部合格。

3.2 项目公司在本工程防雷装置的竣工验收前,应联系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对相关文件资料和现场装置设施进行预检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正式验收前所有问题整改结束。

3.3 《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

3.4 防雷工程施工单位和人员的资质证和资格证书。

3.5 防雷装置竣工图。

3.6 防雷产品安装记录。

3.7 防雷产品出厂合格证书。

3.8 防雷产品测试报告。

3.9 防雷装置检测报告。

4 验收程序

第2篇:防雷总结报告范文

1.1  编制目的

防雷电是雨季三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实加强防雷电自然灾害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高效有序的救灾运行机制,提高防灾救灾工作的整体水平,切实做到有备无患,迅速、准确、及时、高效地做好我部的防灾、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雷电灾害造成的危害,促进我部稳定和谐的发展,特制定运输部防雷电自然灾害应急预案。

1.2  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害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文件有关规定,结合我部防雷电工作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1.3  基本原则

(1)、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分工、协调一致。各部门落实责任,互相配合,形成应急合力,共同做好事故的应急工作。

(2)、与当地的气象部门密切配合,随时掌握最新的气象信息,全面提高事故应急工作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做到及时发现、预警、响应和处置。

1.4  适用范围

(1)、本预案所称雷电灾害,是一种自然灾害,由于强积雨云引起的伴有雷电活动和阵性降水的局地风暴。在地面观测中仅指伴有雷鸣和电闪的天气现象。雷电灾害的特点是规模大、危害严重。

(2)、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运输部所属区域内的雷电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响应、救灾等工作。

防雷电预案:

一、指导思想:本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确保我部职工平安。

二、防御要求与重点:凡遇特大雷电灾害或重大雷电灾害,我部救灾应急预案启动,确保我部职工生命和财产安全,在部辖厂区内重点防御。

三、成立组织机构:

成立防御雷电灾害领导小组。在集团公司的领导下,按照“统一指挥,分工负责,专业处置”的原则,负责本部区域内防御雷电灾害的领导工作,监督检查防雷工作的情况,负责突发雷电灾害的救援、伤亡救护、因雷电诱发火灾和雷电灾害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各单位行政主要负责人

职  责:

1、全面负责运输部防雷电应急工作,开展防雷电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单位应急意识和抵御雷击灾害的能力;

2、对运输部防雷电灾害应急预案组织演练;

3、一旦发生雷击,全面负责本单位防雷电应急工作,指挥员工按预案确定的职责投入抗雷救灾;

4、负责研究和制定本区防御雷电灾害工作安排和雷电灾害应急处置的具体措施和意见;

5、负责雷电灾害的处置、救援、救护和事故善后处理工作;

6、负责雷电灾害的应急保障和应对工作;

7、负责防雷安全联合检查,职能部门负责防雷工程质量监督、验收工作;

8、负责制定防御雷电灾害的工作规划和计划,做好防雷工作总结;

9、负责雷电灾害抢救和救援队伍的建设、管理工作;

10、负责集团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部调度

职责:

1、负责领导小组部署的各项任务及上级气象主管机构部署的防雷减灾业务工作;

2、收集整理各类信息资料,分析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3、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

4、随时掌握系统的防雷电安全情况处置应急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收集文字图象相关资料,经领导小组审定后,向外通报事件的有关信息。

日常管理组:机电科办公室  电话:

职责:

1、负责行政许可项目的实施工作(新、改、扩建建<构>筑物防雷图纸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

2、负责新、改、扩建建(构)筑物的防雷检测和跟踪检测工作;

3、负责制定建(构)筑物防雷装置与设施的整改方案,实施监督管理工作;

4、负责组织建(构)筑物特种行业的防雷装置和设施的常规检测工作;

5、负责监督对避雷针、避雷器等防雷设施和接地装置的检测,不合格的要及时整改、更换;

6、负责对变电所、配电房的高压电气设备,包括变压器、避雷器、断路器及电容器等进行年度预防性试验,检查和试验中发现的缺陷应及时消除;

7、负责雷电灾害的鉴定、事件的诱发成因分析、灾害总结、信息统计、上报工作;

8、负责防雷工作科普宣传和预报、预测工作。负责防雷安全联合检查,职能部门负责防雷工程质量监督、验收工作;

9、负责雷电灾害抢救和救援队伍的建设、管理工作;

10、负责应急指挥中心交办的其他工作事项。

现场处置组

职责:及时调查收集事件的起因、现状、发展趋势等信息,并向领导小组报告;进行现场处置,采取必要措施,把损失降到最低,迅速控制事态蔓延;根据现场情况,组织人员对危及安全的隐患,做好妥善处理。 

安全保卫组

职责:负责事故现场的维护管理警戒工作,阻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需要采集证据的进行文字和图像收集;疏散人员,疏通车辆,维护处置现场秩序;按上级批示,根据现场情况,与其它相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态扩大。

后勤保障组

职责:

车辆调配,调集处置现场所需人员的调集和工具、设备、物资的供应,协助做好伤员的救护工作。

机动预备组

职责:

组长由救援领导小组依据情况临时指定,机动预备组集合所预备人员待命,由救援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调动,随时准备提供援助。

四、救援程序

1、发生事故后,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应在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按照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立足自救或者实施援救。

(1)、当雷击引起人员伤亡、火灾、爆炸的,及时实施消防、医疗救护、人员疏散、努力保证人员安全;

(2)、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灾情;

(3)、保护好现场和保证通信设备完好,内外、上下主要信息联络畅通。

2、雷电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接到重、特大雷灾事故报告后,立即向公司领导报告,并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成立事故处理现场指挥部,指挥部指挥长由部机电分管领导担任,对抢险救灾事故处理实行统一指挥。

3、参加抢险救援工作,在事故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实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诿,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1)、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险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排除险情。

(2)、迅速控制危害源,并对危害源造成的危害进行检验、监测,测定事故的危害区和危害程度。

五、雷电灾害事故报告

第3篇:防雷总结报告范文

第一条为了规范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维护国家利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未设气象主管机构的县(市),由上一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

第三条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以及便民、高效和信赖保护的原则。

第四条下列建(构)筑物或者设施的防雷装置应当经过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

(一)《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规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

(二)油库、气库、加油加气站、液化天然气、油(气)管道站场、阀室等爆炸危险环境设施;

(三)邮电通信、交通运输、广播电视、医疗卫生、金融证券,文化教育、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体育、旅游、游乐场所以及信息系统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四)按照有关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其他场所和设施。

第五条防雷装置设计未经审核同意的,不得交付施工。防雷装置竣工未经验收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防雷装置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六条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程序、文书等应当依法予以公示。

第二章防雷装置设计审核

第七条防雷装置设计实行审核制度。申请单位应当向本规定第二条规定的气象主管机构(以下称许可机构)提出申请,填写《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报表》(附表1、附表2)。

第八条申请防雷装置初步设计审核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书》(附表3);

(二)总规划平面图;

(三)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单位和人员的资质证和资格证书;

(四)防雷装置初步设计说明书、初步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

需要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项目,需要提交雷击风险评估报告。

第九条申请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审核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书》(附表3);

(二)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单位和人员的资质证和资格证书;

(三)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说明书、施工图设计图纸及相关资料;

(四)设计中所采用的防雷产品相关资料;

(五)经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认可的防雷专业技术机构出具的有关技术评价意见。

防雷装置未经过初步设计的,应当提交总规划平面图;经过初步设计的,应当提交《防雷装置初步设计核准书》(附表4)。

第十条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符合以下条件的,应当受理。

(一)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单位和人员取得国家规定的资质、资格;

(二)申请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

(三)需要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项目,提交了雷击风险评估报告。

第十一条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许可机构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并出具《防雷装置设计审核资料补正通知》(附表5、附表6)。逾期不告知的,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视为受理。

第十二条许可机构应当在收到全部申请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根据本规定的受理条件做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书面决定,并对决定受理的申请出具《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受理回执》(附表7)。对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内容:

(一)申请材料的合法性和内容的真实性;

(二)防雷装置设计是否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标准。

第十四条许可机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二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核决定。

防雷装置设计经审核合格的,许可机构应当办结有关审核手续,颁发《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附表8)。施工单位应当按照经核准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在施工中需要变更和修改防雷设计的,必须按照原程序报审。

防雷装置设计经审核不合格的,许可机构出具《防雷装置设计修改意见书》(附表9)。申请单位进行设计修改后,按照原程序报审。

第三章防雷装置竣工验收

第十五条防雷装置实行竣工验收制度。申请单位应当向许可机构提出申请,填写《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申请书》(附表10)。

第十六条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申请书》;

(二)《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

(三)防雷工程专业施工单位和人员的资质证和资格证书;

(四)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主管机构认定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检测机构出具的《防雷装置检测报告》;

(五)防雷装置竣工图等技术资料;

(六)防雷产品出厂合格证、安装记录和由国家认可防雷产品测试机构出具的测试报告。

第十七条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申请符合以下条件的,应当受理。

(一)防雷装置设计取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核发的《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

(二)防雷工程专业施工单位和人员取得国家规定的资质和资格;

(三)申请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

第十八条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许可机构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并出具《防雷装置竣工验收资料补正通知》(附表11)。逾期不告知的,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视为受理。

第十九条许可机构应当在收到全部申请材料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根据本规定的受理条件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书面决定,并对决定受理的申请出具《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受理回执》(附表12)。对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条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内容:

(一)申请材料的合法性和内容的真实性;

(二)安装的防雷装置是否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标准,是否按照审核批准的施工图施工。

第二十一条许可机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作出竣工验收决定。

防雷装置经验收合格的,许可机构应当办结有关验收手续,颁发《防雷装置验收合格证》(附表13)。

防雷装置验收不合格的,许可机构应当出具《防雷装置整改意见书》(附表14)。整改完成后,按照原程序进行验收。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申请单位不得以欺骗、贿赂等手段提出申请或者通过许可;不得涂改、伪造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有关材料或者文件。

第二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监督与检查,建立健全监督制度,履行监督责任。公众有权查阅监督检查记录。

第二十四条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对下级气象主管机构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纠正违规行为。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进行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监督检查时,不得妨碍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索取或者收受任何财物和谋取其他利益。

第二十六条单位和个人发现违法从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活动时,有权向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举报,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及时核实、处理。

第二十七条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建筑物建设规划许可、防雷装置设计图纸等文件和资料,进行查询或者复制;

(二)要求被检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就有关建筑物防雷装置的设计、安装、检测、验收和投入使用的情况作出说明;

(三)进入有关建筑物进行检查。

第二十八条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进行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监督检查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支持和配合,并提供工作方便,不得拒绝与阻碍依法执行公务。

第二十九条从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的监督检查人员应当经过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监督检查工作。

第五章罚则

第三十条申请单位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设计审核或者竣工验收许可的,有关气象主管机构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

第三十一条申请单位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通过设计审核或者竣工验收的,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给予警告,撤销其许可证书,可以处三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按照权限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三万元以下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涂改、伪造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有关材料或者文件的;

(二)向监督检查机构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情况的真实材料的;

(三)防雷装置设计未经有关气象主管机构核准,擅自施工的;

(四)防雷装置竣工未经有关气象主管机构验收合格,擅自投入使用的。

第三十三条县级以上地方气象主管机构在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移送有关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构不成犯罪的,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第三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在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工作中由于,导致重大雷电灾害事故的,由所在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规定,导致雷击造成火灾、爆炸、人员伤亡以及国家或者他人财产重大损失的,由主管部门给予直接责任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4篇:防雷总结报告范文

关键词:防雷装置检测;业务流程;数据库;客户端软件

Study on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Check and Measure System

Zhou Liwei,Zhang Jianwei,Zhang Yuxia

(1.Changji State Meteorological Bureau,Changji831100,China; 2.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Group Co.Ltd.Changji Branch of XinJiang Company,Changji831100,China)

Abstract:A lightning protection system check and measure business process is introduced firstly,then a software system is introduced in details.It is shown that this system has many pratical and strong functions.

Keywords:Detection of lightning protection devices;Business processes;Database;Client software

防雷装置检测作为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快速发展,为社会防灾减灾做出了必要的贡献。目前,其业务工作大都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随着业务内容、工作量、业务信息量的高速增长,手工操作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建立一套高效、规范、信息化的业务系统已成为业务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业务流程介绍

根据防雷装置检测业务内容,建立业务流程(见图1),具体介绍如下:

检测单位收到受检单位检测申请后,首先进入检测现场,进行检测现场勘查,然后根据检测现场勘察情,确定检测场所防雷类别、检测项目,制定检测方案。检测人员根据制定的检测方案,进入检测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对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做出检测结果判定,针对两种判定结果,分两种情况处理:如果判定结果不合格,则向受检单位发放包含测整改意见的检测报告,整改完成后,重新进行检测;如果判定结果合格,则出具检测合格的检测报告。

二、系统数据库设计

通过分析,抽象出受检单位、检测场所、检测项目对象实体和组织检测、数据采集联系型实体,设计防雷装置检测ER模式如图2所示。

按照实体关系ER模式,设计数据库关系模式如表1所示。受检单位和检测场所虽然为1:N联系,但是因为同一检测场所的检测每年都要进行,因此也将组织检测设计为单独模式,并以单位编号、场所编号和检测日期组合作为主键;检测场所和检测项目为M:N联系,将数据采集联系类型转换成单独的数据采集关系模式,由场所编号、检测项目编号、采集日期组合作为主键。

在SQL SERVER2000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建立防雷装置检测业务系统数据库,在数据库中根据各关系模式建立相应关系表,完成系统数据库设计。

三、客户端程序

防雷装置检测业务系统客户端程序为菜单式应用程序,用Visual C++6.0开发完成。主要菜单分别为:受检单位管理、检测场所管理、检测项目管理、检测方案管理、场所检测管理、检测报告管理,下面对各菜单应用程序及相应功能做详细介绍。

1.受检单位管理

受检单位是防雷装置的所有者,负责申报、组织防雷装置的定期检测。通过主程序进入“受检单位管理”菜单,此菜单包括添加受检单位、修改受检单位、删除受检单位、查询受检单位四个子菜单。

添加受检单位:和受检单位首次发生检测业务时,完成对受测单位名称、地址等信息数据的录入和入库。在“添加受检单位”子程序界面的单位名称、单位地址等编辑框中输入相应单位信息数据,点击“保存”按钮,通过受检单位名称的唯一性检查,完成添加受检单位操作。

删除受检单位:受检单位发生关、停等需要终止检测业务时,完成从系统数据库中删除受检单位。通过主程序“受检单位”列表中选定要删除的受检单位,选择“删除受检单位”子菜单,完成删除受检单位操作。受检单位和检测场所发生关联,删除受检单位,必须先删除受检单位所属的检测场所。

修改受检单位:受检单位相关信息发生变动时,通过修改受检单位子程序完成相应信息数据的修改。

查询受检单位:按照不同条件、字段查询受检单位,以列表方式显示查询结果,并可通过主程序打印菜单,打印查询结果。

2.检测场所管理

检测场所是安装有防雷装置的建(构)筑物、环境、场地、设备等的统称,检测单位在检测场所对防雷装置进行检测项目数据采集。通过主程序进入“检测场所管理”菜单,此菜单包括添加检测场所、修改检测场所、删除检测场所、查询检测场所四个子菜单。

添加受检场所:对受检测场所进行首次检测时,完成对检测场所名称、地址等信息数据的录入和入库。通过主程序“受检单位”列表中选定要添加检测场所的受检单位,选择“添加受检场所”子菜单,受检单位名称自动进入“添加受检场所”子程序界面,录入检测场所信息,通过检测场所名称的唯一性检查,完成添加操作。

添加、修改、查询检测场所和添加、修改、查询受检单位功能和操作类似。

3.检测项目管理

检测项目是对防雷装置性能进行评定的技术测试项目,系统数据库中的检测项目必须覆盖日常检测业务所涉及的所有检测项目,供场所检测方案的制定使用。通过主程序“检测项目管理”菜单进入检测项目管理子程序。

程序界面以列表形式列出系统数据库中已有的检测项目,配合程序界面中添加、修改、删除按钮,结合编辑框,完成检测项目的添加、修改、删除操作。

4.检测方案管理

检测方案是检测场所防雷装置检测项目的总和,场所检测依据检测方案进行检测项目数据采集。场所检测方案的检测项目,根据场所防雷装置的实际情况,依据技术规范对场所的防雷要求,在检测现场勘察的基础上综合确定,同一检测方案适用于同一类检测场所。通过主程序“检测方案管理”菜单,进入检测方案管理子程序。

子程序界面中的“检测项目”列表中列出系统数据库中的检测项目,“检测方案”树图列出制定的检测方案,“方案检测项目”列出选定检测方案的检测项目。在“检测方案”树图中选择检测方案,被选定检测方案的检测项目自动进入“方案检测项目”列表,结合检测方案操作、检测方案项目操作互斥选择按钮和添加、修改、删除、按钮以及编辑录入框,完成检测方案和检测方案检测项目的添加、修改、删除操作。制定的检测方案以配置文件的形式保存在系统中,供系统添加场所检测和检测报告管理部分使用,同时便于检测方案的集中制定和交流使用。

5.场所检测管理

场所检测管理完成组织检测场所检测信息数据和检测项目采集数据的管理。通过主程序进入“场所检测管理”菜单,此菜单包括添加场所检测、修改场所检测、查询场所检测三个子菜单。

添加场所检测:完成组织检测场所检测信息数据和检测项目采集数据的录入和入库操作,通过主程序检测场所列表选定进行检测的检测场所,选择“添加场所检测”子菜单,进入添加场所检测子程序。在“检测方案”树图中,选定检测场所适用的检测方案,检测方案中的检测项目自动进入“检测项目采集数据”列表的“项目名称”列,同时,相应列表行的实测数值、质量情况、单项结论、整改意见四项自动进入可编辑状态,通过编辑输入或弹出对话框选择方式完成检测项目采集数据的录入;通过子程序界面中的检测单位、检测日期、综合检测结论等编辑框,选择编辑录入或下拉选择的方式完成组织检测场所检测信息数据的录入。数据录入完成后,点击子程序界面中“保存”按钮,完成录入数据的入库。

修改场所检测:组织检测场所检测信息数据和检测项目采集数据发生变动时,通过修改场所检测子程序完成相应数据的修改。

查询场所检测:按照不同条件、字段查询场所检测信息,以列表方式显示符合条件的受检单位和检测场所,并可通过主程序打印菜单,打印查询结果。

6.检测报告管理

检测报告管理完成防雷装置检测报告的生成和打印。检测报告是出具给受检测单位,显示检测场所防雷装置检测情况和结果的文本,报告数据通常设计受检单位、检测场所、检测项目、组织检测、检测项目采集数据,以下将这些数据统称为检测数据。检测报告的的格式和检测数据项经常根据实际需要发生变动,如果采用制定固定格式空白检测报告,然后从数据库中提取数据写入报告固定位置的方法,无法满足实际业务工作要求,系统采用替换标识的方法予以灵活解决。通过主程序进入“检测报告管理”菜单,此菜单包括打印设置、标识设定、标识替换三个子菜单。

在WORD2003编辑器中,针对系统中已经制定的各检测方案,分别制做相应的检测报告XML格式电子文档,并在文档中需要填写检测数据的位置做出*#N#*数据标识,*##*为数据标识符,N为标识号。

打印设置:选择“打印设置”菜单,进入打印设置子程序界面,通过“检测方案”树图、“文档路径、名称”编辑框和“浏览”按钮,分别设置各检测方案相对应的检测报告XML电子文档路径和名称。

标识设定:标识设定确定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XML电子文档中数据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选择“标识设定”子菜单,进入标识设定子程序界面。在“检测数据和数据标识对应关系”列表的“检测数据”列上半部分,为受检单位、检测场所、和组织实施检测数据项,通过“检测方案”树图中选定检测方案,检测方案相应的检测项目和检测项目采集数据项自动进入“检测数据”列下半部,形成完整的“检测数据”列,同时,列表的“检测报告数据标识”列自动变为可编辑状态。根据检测报告XML电子文档中的数据标识和检测数据的对应关系,在“检测报告数据标识”列各行中写入相应数据标识,点击“保存”按钮,相应的设定结果以配置文件的形式保存,依次完成各检测方案检测报告的标识设定。

标识替换:通过主程序场所检测列表选定检测场所特定日期的检测,选择“标识替换”子菜单,系统自动根据打印设置和标识设定的结果进行检测数据的提取和检测报告数据标识的替换,生成以“受检测单位名称+检测场所成名称+检测日期+检测报告”为名称的检测报告完整电子文档并保存,同时,启动WORD2003编辑器,打开文档进行打印操作。

四、小结

以上介绍了防雷装置检测业务流程和防雷装置检测业务系统。系统的研制,建立了防雷装置检测业务工作信息数据库,提供了信息数据的查询、统计打印功能,方便了信息数据的使用,提高了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将检测方案制定、打印出检单、采集数据录入、检测报告打印等业务工作集成到同一系统中,解决了实际工作需要,同时,规范了业务操作流程;大大减轻了手工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工环节出错的机会。随着系统的使用,将根据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扩展和完善系统功能,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实际工作。

参考文献:

[1]丁宝康,李大学.数据库原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3

[2]丁跃潮,张涛,叶文来等.XML工程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3]邵敏,李力宏,何川等.XML编程实践.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2

[4]杨仲江.防雷工程检测审核与验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雷电防护系列教材.2005

[5]李鲲程.Visual C++打印编程技术与工程实践.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8

第5篇:防雷总结报告范文

【关键词】 建筑物防雷 防雷装置检测 审核验收

引言:近年来高层建筑群不断增多,室内安装配置家用电子、电气产品种类齐全,增加了雷击风险,雷电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放电现象,在放电过程中产生过高压、电流易对高层建筑和室内弱电气产品造成危害,一旦发生雷击事故,不仅造成经济损失,还可能危及居民生命危险,对社会造成不安定影响。我省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门户,是新中国的重工业基地,为了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促进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务院《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辽宁省雷电灾害防御管理条例》、《辽宁省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赋予相关防雷部门以公众执法管理权,以保护社会公共安全,符合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规划。由于建筑物防雷装置70%以上属于隐蔽工程,增加了对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分析和审核验收的难度,因此,为了确保防雷设施的科学性、安全性,必须严格按照《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及《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规范》等相关法规按规定流程进行安全检测和合格验收,并要求相关单位重视防雷减灾工作,积极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防雷装置检测及竣工验收工作。

1.防雷装置检测规定和审核验收规范性要求

根据《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规范》、《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以及《辽宁省雷电灾害防御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防雷装置必须办理“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行政审批手续,验收并取得由气象主管机构颁发的“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合格证”方可投入使用。根据中国气象局《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凡符合防雷工程专业设计单位和人员必须取得国家规定的资质、资格;申请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必须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需要进行雷击风险评估的项目,提交了雷击风险评估报告这几点条件的予以受理防雷装置审核申请。凡符合防雷装置设计取得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核发的《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防雷工程专业施工单位和人员取得国家规定的资质和资格;申请单位提交的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予以防雷装置验收申请。

提交审核验收申请后填写相关申报资料,经审核合格的防雷装置方可施工,建设方须着手办理“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的行政审批。准备相关《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申请书》、《防雷装置设计核准书》及《防雷装置施工质量监督与验收综合检验报告》等全部资料,向政务服务中心气象局窗口提交申请。窗口工作人员根据行政审批相对人提供的材料进行初审,材料齐全填写《防雷装置竣工验收申请书》,由市气象局行政审批办公室受理,并出具受理回执。根据《防雷减灾管理办法》对申报资料进行审批。

防雷装置竣工后,建设单位需提前三天向雷电防护中心提交总验收申请,验收时参加单位有建设单位、防雷检测机构、设计施工单位,且需2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现场验收。验收合格的项目则签发《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合格证》,验收不合格的项目则出具《防雷装置整改意见书》,建设方按要求整改后重新申请验收,直到验收合格为止。验收合格后持验收资料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作为工程验收依据。

2.防雷装置检测注意事项

2.1对接闪器的检测

建筑物常用的防雷装置检测有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几种,对接闪器的检测首先查看建筑物接闪器的材料、规格及防腐措施,检查是否安装垂直,焊接是否牢固,有无折痕等现象。检查接闪器和引下线的连接处是否可靠,对于多支避雷针可采用滚球法计算受保护范围,并确定建筑物是否在防雷装置有效作用范围内。建筑物接闪器对于建筑物的避雷带,其圆钢直径应大于8mm,扁钢截面积应大于48mm?,厚度大于4mm。检测时可使用铁锤对网带进行敲打,查看是否有焊接或敷设不合理的地方,并及时改善。

2.2对引下线的检测

对引下线装置的检测主要查看是否垂直、稳固,材料的规格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遵循最短路径布设原则。应在建筑物的入口、人行道之间距离采取保护措施,保证间距大于等于3.0m;易在距地1.8m处设置断接卡,在距地面1.5m以下设置非金属保护套管;查看引下线是否有变形、弯曲、损伤或腐蚀等情况,发现横截面锈蚀大于t/3时应及时更换;并检查引下线与接闪器、接地装置焊接处是否有漏旱、裂缝等情况,并及时修复。若引下线布设附近有其他设备引线或有平衡电气线路,应查看引下线的过电压是否符合要求。对高度小于40m的水塔,可利用铁梯作为引下线,大于40m时增设一根引下线或使用主钢筋作为引下线,确保被保护对象在有效的防雷装置保护范围内。

2.3对接地装置的检测

接地装置的检测主要是对安装位置、深度、防腐情况及深度和接地阻值的检测,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图纸查看各项布设及材料等是否合格,对于水塔等较高避雷装置暴露在外面的可使用望远镜对避雷针和引下线进行现场勘查,必要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实地检查。对接地装置的检测需要选择多点测量,通过平均法求得该点的接地电阻。

3.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和审核验收数据审核

对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必须符合气象主管机构的规定要求,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每年检测一次,并出具检测报告,要求报告数据的公正、准确。对所有数据进行误差订正,记录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同时找出该问题相应的规范内容一并写入报告;同时写出整改建议或方案。检测报告的填写要规范并由技术负责人审核,审核无误后由技术人员负责签发并对报告进行存档、分类。检测过程中若发现安全隐患,可要求整改直到复检合格。

4.结语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和审核验收是一项繁琐、细致的工作,需要我们相关参与单位了解各项工作标准要求,使建筑物防雷装置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对防雷装置进行检测、审核验收要根据防雷设计图纸、隐蔽工程记录等相关资料进行全面检测,判断各防雷装置材料、规格、布设等是否符合建筑物规范设计要求。在进行防雷装置检测、审核验收过程中要做好各部门的配合工作,把防雷工作落实到实处,提高全民防雷意识,确保建筑物的防雷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王立民 杨慧志 聂燕红 浅谈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与审核验收 科技风

[2] 梅可中 李提科 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检测的规范化服务TU895(A)2012-37

[3] 新建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

第6篇:防雷总结报告范文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高层建筑、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等数量不断增加,雷电灾害已经成为危机社会安全的主要气象灾害之

一。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站在讲政治、保安全、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雷电灾害多发的严峻形势,真正把防雷减灾工作作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保障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做好防雷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为做好防雷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办事处防雷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防雷办),办公室设在办事处安监办,负责领导小组日常性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安监办主任许蕾担任。各社区、新村及辖区相关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定防雷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责任明确,做好防雷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三、防雷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具体安排

(一)排查范围

1.易燃易爆场所(包括烟花爆竹、液化气、石油及危险品生产、储存、销售场所);

2.重要公共设施(包括:计算机设备和网络系统、通信、广播电视、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金融证券等公共服务机构的主要设施);

3.公众聚集场所(包括学校、医院、车站、机场、旅游景区、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

4.高层建筑,尤其是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

(二)排查内容

1.防雷安全责任制、雷击事故报告等工作制度的落实情况;

2.防雷工程施工是否由取得防雷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施工;

3.新(改、扩)建项目防雷工程是否依法报请当地气象主管机构进行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大型建设工程、重点工程是否进行雷击风险评估;

4.现有防雷设施是否按规定接受定期防雷安全检测,检测中发现的问题是否按照要求进行整改;

5.安装使用的防雷设施是否符合国家标准,是否按照法规要求进行产品备案等。

(三)排查时间安排

本次防雷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时间为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现场排查阶段(7月中旬至下旬)

从7月中旬开始,各社区,新村对辖区单位的防雷工作进行调查摸底,认真填写《防雷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调查》,7月22日将排查情况整理后交办事处防雷办进行汇总上报。

2.第二阶段为隐患治理阶段(8月1日至31日)

各社区,新村,在工作中发现的防雷安全隐患要认真指导,并协助整改。暂时难以完成整改的单位,要列出计划,做到责任、措施、资金、时间、预案五落实,限期整改,并将隐患整改情况上报防雷办。

3.第三阶段为迎检验收阶段(9月1日至23日)

各社区,新村,要认真总结防雷工作中的经验,找出重点单位和重点部位,继续做好防雷日常化管理,防患于未然,迎接市、区防雷督导组对我办防雷安全隐患治理工作进行检查验收。

第7篇:防雷总结报告范文

第二条在区行政区域内从事防雷减灾活动的组织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防雷减灾,是指防御和减轻雷电灾害的活动,包括防雷装置的设计审核、防雷装置的检测、雷击风险评估、雷电和雷电灾害的研究、监测、预警、防护以及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评估等。

第三条防雷减灾工作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国家鼓励和支持防雷减灾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推广应用防雷科技研究成果,加强防雷标准化工作,提高防雷技术水平,开展防雷减灾科普宣传,增强全民防雷减灾意识。

第四条区气象局在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防雷减灾工作。

第五条区气象局负责拟定本区防雷减灾工作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落实防雷减灾的各项管理制度,组织雷电灾害监测、预报、预警、防御以及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组织雷电灾害的调查、鉴定和工程项目雷击风险评估,制定雷电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防雷装置检测、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组织开展防雷科普宣传和防雷安全检查。

区气象局负责雷电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业务,制作和本行政区域内的雷电预报和警报信息。

第六条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当将防雷安全管理纳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范畴;区发改、住建等主管部门应当配合区气象局落实建设项目雷击风险评估、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制度;公安部门应当配合区气象局落实易燃易爆场所的雷击风险评估、防雷装置检测,落实计算机信息系统(场地)的防雷装置检测;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加强防雷电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民政部门应当加强雷电灾害的救助工作。

第七条新建、扩建、改建的建(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安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以下简称防雷装置),应当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并由具有相应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的单位承担设计或者施工。

本办法所称防雷装置,是指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电涌保护器、防静电装置及其连接导体的总称。

第八条下列易遭受雷电灾害的建(构)筑物、设施或场所,应当安装防雷装置:

(一)石油、天然气、液化气和其他危险化学品以及烟花爆竹的生产和储存场所;

(二)通讯、交通运输、广播电视、金融证券、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不可移动文物、体育、旅游、游乐场所以及信息系统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

(三)电力设施;

(四)《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划定的一、二、三类防雷建(构)筑物和《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划定的雷电防护等级为A、B、C、D的电子信息系统建(构)筑物;

(五)按有关规定应当安装防雷装置的其他场所或设施。

第九条防雷装置的设计安装要符合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规定的使用要求和国家有关技术规范标准,并按照审核批准的施工图施工。

第十条以下建设项目在设计前应当进行雷击风险评估:

(一)各类化工、炸药、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品生产和储存场所;

(二)供水、供气、供电等重要工程设施;

(三)各类体育场馆、大型商场、宾馆、医院、学校、汽车站、客运站等人员集中场所;

(四)各类高层建筑、重点保护文物、通讯枢纽、重要物资仓库等特殊工程。

(五)各类重点建设项目和投资过亿元的大型建设项目。

第十一条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设计、施工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取得相应的资质和资格证。

禁止无资质或超越资质范围从事防雷装置检测、防雷工程设计和施工。

第十二条防雷装置设计实行审核制度。建设单位应当将防雷装置设计图纸和有关资料报送区气象局进行审核,审核合格并取得《防雷装置设计审核核准书》后,方可施工;审核不合格的,应当按照审核意见进行修改,并重新报审。

禁止防雷装置设计未经区气象局核准,擅自施工。

第十三条防雷工程应当按照核准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并委托防雷装置检测机构进行随工检测,同时应接受区气象局的监督管理。

防雷检测单位,应当对隐蔽工程进行逐项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负责,检测报告作为竣工验收的技术依据。

本办法所称的随工检测,是指在施工阶段对在竣工后无法进行检测的所有防雷装置进行的检测。

第十四条防雷装置实行竣工验收制度。

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区气象局申报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工程验收合格的,由区气象局核发《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合格证》;验收不合格的,整改后重新申报。

未取得《防雷装置竣工验收合格证》的工程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五条防雷装置实行定期检测制度。

爆炸危险环境场所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其它投入使用的防雷装置每年检测一次。

已安装使用防雷装置的单位或个人应当主动申请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对所属防雷装置进行定期检测,并接受区气象局和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十六条防雷装置检测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或行业防雷技术规范,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检测报告应真实、科学、公正,严禁出具虚假检测报告。

防雷装置经检测合格的,由区气象局核发《省防雷电装置检测合格证》;不合格的,整改后进行复检。

第十七条区气象局负责组织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配合区气象局做好雷电灾害调查、鉴定和评估工作。

遭受雷电灾害的单位或个人,应当及时向区气象局报告灾情,并协助进行雷电灾害调查、鉴定,不得隐瞒灾情。

第十八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据《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由区气象局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权限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五万元以上拾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重大行政处罚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一)无资质、无资格或者超越资质许可范围从事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的;

(二)在雷电防护装置设计、施工、检测中弄虚作假的。

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区气象局给予警告,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一)不具备防雷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擅自从事防雷检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的;

(二)超出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资质等级从事防雷工程专业设计或者施工活动的;

(三)防雷装置设计未经区气象局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擅自施工的;

(四)防雷装置未经区气象局验收或者未取得合格证书,擅自投入使用的;

(五)应当安装防雷装置而拒不安装的;

(六)使用不符合使用要求的防雷装置或者产品的;

(七)已有防雷装置,拒绝进行检测或者经检测不合格又拒不整改的。

第8篇:防雷总结报告范文

【关键词】防雷;预警系统;地质钻探;应用

引言

地质钻探作业阶段正处在我国雷电活动的高发期,根据二零零七年到二零一三年我国闪电定位网测数据分析,在四月到十一月是我国雷电活动以及雷电灾害的高发期,每年近百分之九十三的雷电活动都是这个时段发生。在二零一三年我国一共发生了一千零四十七万次,主要是在四月到十一月,每年的八月达到峰值,从雷电的活动导致的灾害情况来看,每年的八月为最高。导致人员伤亡时间的为六月最多。地质钻探作业的场所多数是在山区或者是平原地区,作业场地有一定的开阔面,场内有竖立的金属钻探以及多种电器设备,比较容易出现雷电事故,同时也会带来人员伤亡以及财产的损失。

1 关于防雷预警系统的组成

1.1 防雷预警系统的构件以及功能

防雷系统主要是由四部分组成。一是气象数据的采集;二是预警数据库;三是预警业务平台;四是用户组成。

气象数据采集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县一级行政区域的气象站,并且通过移动的GPRS网络向省级气象台对数据进行传送。然而分析处理的能力为预警数据库接受气象台的天气、降雨以及雷电等数据,并且分析处理确定预警的等级以及覆盖面积等。关于调度功能为预警业务平台能够吸纳终端野外用户的管理、短信以及数据和权限管理等。

1.2 关于防雷预警系统的逻辑体系

第一是物理层。物理层是整个系统的信息采集层,并且涵盖了雷电业务所需要的信息采集手段。物理层主要是闪电定位仪、大气电场仪、气象卫星以及雷达等各种数据采集的设备、数据交换以及数据导入等信息的采集手段,实施对气象以及雷达信息的自动采集,解决系统设计来源的问题。网络、通信资源整合各类有限、无线以及卫星通信资源,进而形成了整个雷电综合业务平台统一的虚拟计算机,为上层的服务以及数据提供可靠以及完整的硬件平台。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和集成,网络以及通信资源应该具有着比较强的拓展能力。

第二是数据层。这也是雷电综合业务平台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也是为整个系统提供一致、完整的数据存储以及访问和交换能力。本级数据库通过元数据技术攻坚本级联合公共数据库、上级和下级之间通过分布式数据库和订阅、等数据交换复制技术保持整个系统数据的同步。数据层内容包括:基础信息、闪电资料、大气电场、需电预警信息等数据库和必要的数据文件。

2 关于防雷系统的应用

根据我国《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可知,雷电的预警信号可以分为三级。为黄色、橙色以及红色等进行表示。雷电黄色的预警信号主要是六个小时之内可能发生的雷电活动,进而将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雷电的橙色预警信号主要是在二个小时之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比较大,或者是已经是受到了雷电互动的影响,并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的事故可能性比较大。雷电红色预警信号主要是在二个小时之内发生雷电活动的可能性比较大,或者是已经有了强烈的雷电活动发生,并且可能持续,出现雷电灾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较大。

3 关于防雷避险的应急响应

3.1 雷电灾害发生之前的预防为主

为了能够更好的贯彻以及落实安全第一和文明生产的方针。落实野外作业雷电灾害的预防工作,并且防止或者是减少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以及财产的损失,进而提高应急的反应能力,制定出避险的应急预案,并且在钻井作业现场发生达到各种破坏性的雷电时进行启动。

如果在破坏性雷电发生后,那么必须要根据《应急预案》迅速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同时要根据有关职责范围开始实质运转。进而建立健全雷电灾害事件预防责任制,汇总和收集施工区雷电灾害事件的信息情况,及时上报。领导机构负责雷电灾害的处置、救援、救护和事故善后处理工作。负责雷电灾害的应急保障和应对工作。负责雷电灾害抢救和救援队伍的建设、管理工作。

3.2 关于应急防范体系建设

第一是要加强安全生产宣传,并且开展防御雷电灾害的科学知识的教育,宣传国家有关防雷减灾的法律法规和相关的技术标准,提高职工们的防雷意识,并且要是广大员工能够了解雷电灾害事故的特点,熟悉防雷减灾的工作要求,同时也要掌握雷电防护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增加自身的防护能力。要不断的加强技术的检查以及消除事故的隐患。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防雷设施能够有效安全, 施工区域的安全管理人员必须要对钻场防雷设施的建设进行检查,并且要加强对已经安装的防雷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二是关于防雷措施的制定。地质各施工现场必须要配备雷电预警系统和有关的基础设施。根据雷电的预警系统预防在自然灾害事件出现之前做好职工的疏散安排工作,并且不可以乱接临时的线路,不违章的对电器进行使用,要严格控制易燃、易爆的物品使用和管理,要对工作区域、生活区域和周边、水沟、电线等建筑进行检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对安全隐患进行处理。根据规定使用和管理消防器材,落实消防责任制度。要开展火灾自救工作、恶劣天气下自我保护逃生以及知识演戏的活动工作。

3.3 关于雷电发生的过程中应急处理方案

第一是雷电灾害发生的过程中应急反应。防雷减灾领导小组根据雷电灾害事件的发生情况,结合现场的特点,做出反应和处置。以此保证组织落实、人力落实以及财力落实,以最快和最高效的办法,处置事件,确保职工的安全。并且要向上级安全生产领导小组报告灾情。发紧急撤离信号,保护好现场和保证通信设备完好,内外、上下主要信息联络畅通;迅速控制危害源。立即停止一切生产的活动,组织人员救援以及疏导,其他的人员根据制定的地点集中,并且要根据情况安排撤离的工作。全体人员应该要根据平时演练逃生的路线进行有组织以及迅速进行疏散,雷电发生的过程中如果安全通过被破坏无法安全逃离的时候要稳定情绪,并且引导大家转移到相关安全区域进行等待救援,在进行紧急撤离的时候,应该要停止一切活动,听从指挥,相互照顾迅速的离开现场,一旦发现火灾的时候要立即的向当地的119部门进行报告。

第二是雷电防御指引,如果发生雷暴时,应组织同志们做好以下雷电防御措施:不停留高空作业区,不停留在屋面上或空旷地带,不站在高大建筑物、大树、电杆以及钻塔旁,不在水面或水陆交界处作业,不在空旷的田野中活动,尽量减用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远离水管、电气线路或金属门、窗。切勿处理并远离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不进入空旷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断电后放到安全的地方。

3.4 关于善后的处置程序

第一是要利用配备的蓄电预警系统和有关的基础设施,进行雷电灾害的预报、服务技术总结以及效果分析等。并且要及时的得到雷电的预报,进而能够提早的预防可能继续发生的雷暴天气。

第二是要建立起健全的雷电灾害报告制度,在遭受到雷电灾害之后进行组织自救的同时,还要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灾情,并且要协助主管结构组织做好雷电灾害的调查以及检定等工作,分析雷电灾害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案和措施。

4 总结

本文主要是浅谈了防雷预警系统的构成以及地质钻探作业现场的具体应用,并且对其防雷预警预案进行分析介绍,希望能够为地质钻探安全生产做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第9篇:防雷总结报告范文

关键词:配气站;雷电灾害风险评估;防护对策

0 引言

长期以来人们都是抱着侥幸的心理想法,而对那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并不重视。认为雷电引起易燃易爆场所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属于突发的事件,是天灾,是不可避免的。现在由于雷电灾害事故的发生频繁,至今引起社会各界专家的广泛重视,但是,在研究探索的程度尚显不足的。我们对于一些大型建设工程项目、重点建筑工程、爆炸危险环境工程,有关部门对工厂选址未进行足够的可行性论证和评估分析,就会留下雷击风险的重大隐患。要达到雷电灾害减少为零,完全确保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就必须通过技术分析、风险评估对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雷电发生状态和建设项目区域的布局定位等方面提出适合的防护依据和科学的论证,采取最优的措施聊进行防护。

1 建设项目概况

该项目位于贵阳溶蚀盆地边缘地带,为缓坡丘陵坡脚地貌,总体北侧较低,东、西较高,地面高程为1248.70~1252.02m,高差3.32m。总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形成储罐容积:100立方米,年供气量/800万立方米。

1.1 项目总平面布置

站区分为生产区、加气区、生产辅助区三大部分。生产区包括LNG储存气化区和门站工艺装置区,加气区包括加气机、营业室、卫生间等,辅助区主要包括生产辅助用房、消防水池等。本站设两座大门,LNG槽车从南侧大门进入,沿站内道路驶入固定停车位,出站时从西侧大门驶出。

1.2 供电和电子信息系统

本工程二级用电负荷设置双电源进线开关,采用双电源进线,一路电源引自站内250kVA箱式变电站,另一路引自发电机房60kW柴油 发电机组,主备电源之间设置电气连锁,严禁并网运行。 站内近期设置一套6kVA UPS应急电源(t≥60min),远期增设一套3kVA UPS应急电源(t≥60min),为信息系统、自控系统及视频监控系统提供不间断电源。

电子信息系统包括集散式控制系统(DCS)、FGS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在控制室内设置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盘,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盘接收来自控工艺装置区、LNG储罐区、储运区等处的火气检测信号。

2 数据采集及分析

资料数据来源:贵阳市乌当区一般气象站45年(1964-2008年)地面观测资料和贵州省近6年(2006-2012年)贵州省雷电监测网监测资料。现场勘测资料[1]。

2.1 乌当区地面观测资料分析

以贵阳市乌当区1964-2008年地面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乌当区雷暴日的变化特征:乌当区年平均雷暴日为44天,月平均雷暴日超过3天;雷电主要发生在4-8月份;雷暴日最多的年份为1979年,天数为60天;雷暴日最少年份为1966年,天数为23天。初雷日最早为1月3日发生在1987年;终雷日最晚为12月12日发生在1989年[2]。

乌当区雷暴日的年际变化偏差也大,基本是23-60天之间,超过40天的(多雷区)年份有30年左右(图1)。

地面观测资料测得雷暴日数据已经反映了这个地区雷电活动的大概情况,它并不代表地面落雷的频繁程度和闪电电流强度。为此,我们在进行评估雷击风险时,只能把实际雷电监测网监测出的数据来作为评估真正依据。

2.2 贵州省2006-2012年雷电监测资料分析

(1)根据雷电监测资料,分析地闪密度的数据,乌当区地闪密度:4.51次/(km2・a)。项目区域内(以项目中心位置3KM半径范围内)地闪次数年平均为132.6次,地闪密度:4.69次/(km2・a)。我们报告采用该值作为雷电风险计算参数值。

(2)测出的地闪概率与强度是乌当区最大正闪强度、最大负闪强度分别为241.0kA、244.7kA,平均地闪强度为39.26kA,0-20kA雷电流占28.24%,20-50kA雷电流占59.82%,50-100kA雷电流占10.52%,100kA以上雷电流占1.68%(表1)。

(3)根据雷电月变化数值分析,4-9月份是这个区域地闪的主要活动期,92.50%这个区域的地闪都发生在这6个月之间(图2)。

2.3 区域的土壤电阻率

就此地区施工和设计防雷工程时,相当重要的是土壤电阻率,在设计的时候,会把这个土壤电阻率参数值的准确度直接用于防雷装置设计之中,把它直接联系到建设单位费用投资。我们的防雷工作在专项设计技术评价、雷击风险评估过程中,数据参数值直接影响到准确评估结论。

根据项目岩土工程勘查报告和现场勘查资料,场地岩土构成由杂填土、红粘土和泥质白云岩组成,表层(0~3m)以杂填土、红粘土为主,土壤电阻率在200~400Ω・m范围,按GB/T 17949.1-2000的规定,属中偏高土壤电阻率区域。深层(3m以下)以泥质白云岩组成,土壤电阻率在1000Ω・m以上,属高土壤电阻率区域。

3 雷电风险计算

就本工程区域内的建(构)筑物使用功能的位置分布,按照以下防雷区域来划分:储罐区域(Z1)、LNG气化站区域(Z2)、加气区域(Z3)、办公区域(Z4)。各区域特征如下:

4 结论

评估结论如下:

根据观测数据统计的贵阳市乌当区年平均雷暴日数为44天左右,根据GB50343-2012,贵阳市乌当区属多雷区。

根据雷电监测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贵阳市乌当区年平均地闪次数为1325次,地闪密度为4.51次/km2・a。项目地址中心3km半径范围内年平均地闪次数132.6次,地闪密度为4.69次/(km2・a);该站区落雷概率高,易遭受雷击[3]。

贵阳市乌当区的储罐区和LNG气化站区域、加气站区域和办公区域,年预测直接雷击次数范围值在0.002至0.031次,电气线路年预测雷击次数的范围在0.005至0.013次。这个区域的人员伤亡风险值分别是6.11E-06、6.34E-06、1.58E-06、1.02E-06,均小于QX/T85-2007规定的可承受风险值1.00E-05。

5 对策与预防

按照评估结果分析,贵阳市乌当区工业园配气站在设计施工时,必须按照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入侵的参数值要求安装避雷针或避雷塔设备、在办公大楼必须安装避雷带设备,设计站棚必须是钢架体直接与地连接,在安装避雷针或避雷塔离储备罐距离一定大于5米,安装接地电阻一定小于10欧姆,重点防护设备是LNG立罐、LNG加气机及CNG储气瓶组。还应满足以下要求:

(1)储罐、LNG气化站、加气站及罩棚应按第二类防雷建筑物设计,首次雷击电流参数应分别按不小于200kA设计,接地电阻必须小于10Ω的数值。 (下转第147页)

(上接第130页)

(2)储罐和进出站区通电线路一定要求静电防护、等电位连接、金属管屏蔽并且与大地接地。一定要求安装通流量大于60kA的电涌保护器(SPD)。

参考文献:

[1]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区,2010.

[2]GB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