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方案范文

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方案精选(九篇)

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方案

第1篇: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方案范文

关键词:医院 档案管理工作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021-02

医院运行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开展都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和资料,如护理、药品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等,这些资料通常会以声像、影像、数据以及文字等形式构成,是医院未来优化各项工作的重要依据。由此可见,医院日常\行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档案管理。然而,我国传统医院运行过程中,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新时期这一问题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有针对性的提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才能够为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历史记录,档案能够从各个角度出发,对医院运行过程中的医疗水平、服务质量等进行反映,在对医院档案进行全面观察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不同的历史时期里,医院呈现出了不同的医疗水平以及医疗技术能力,同时,各项档案还对医院的改革和创新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是医院成长和革新的重要见证。同时,这些历史记录也能够为医院未来的发展提供数据和资料依据,是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的关键[1]。但是要想将医院档案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就要求医院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增加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新时期,努力促进信息技术同档案管理工作的融合,提升信息搜集和分析处理效率,在科学、标准的进行医院档案管理的背景下,为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现阶段我国医院在运行过程中,必须努力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方法以及模式的创新。

二、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档案管理意识薄弱

我国医院传统的运行过程中,其将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医疗技术创新方面,各种资金多数都被应用在了学术研究方面,但是对档案信息管理投入几乎为零[2]。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医院相关管理人员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没有产生深刻的认知,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单纯的资料收集和储存,不规范的档案管理流程导致医院工作人员在查找档案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管理工作开展难度越来越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的全面发展。

2.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近年来,我国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功能得到了完善,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档案管理制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医院运行的需求,导致档案管理人员无法高效、全面搜集档案资料,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也呈现出相对分散的特点,最终导致档案管理的价值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事实上,现阶段我国医院在运行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加大内部管理的重要性,各个部门在实际运行中,为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都有针对性的制定了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通过规范性较强的日常管理,来实现医疗水平的提升[3]。相比之下,档案管理相关制度的建设却存在严重的滞后性,这主要体现在档案管理部门并没有针对具体的档案管理流程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也没有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等进行规范化管理,缺乏统一标准的档案管理工作,导致档案资料的搜集、储存、处理和分析的力度相对较低,档案信息的不完善,导致严重的脱节现象产生于档案管理和医院运行中的海量档案信息之间,因此积极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3.医院档案管理缺少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信息技术以日新月异的速度飞速发展,给人们的工作及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转变[4]。多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为了有效面对较高的市场经济竞争压力,都将信息技术同企业管理进行了有效融合,极大的提升了企业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为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相比之下,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却相对较低,在对档案进行记录的过程中,并未有针对性的开发、设计医院专用的计算机软件,与此同时,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也相对较低,因此,在实际进行档案记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面对复杂的检索过程,同时在档案输入和查询的过程中速度也相对较慢。

4.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

从整体上来看,现阶段我国多数医院在运行中都制定了相对健全的档案管理体制,但是在归档以及搜集档案信息的过程中,始终拥有相对缓慢的速度,档案的功能以及优势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的全面进步。并且,医院内部是管理人员汇编以及搜集档案资料的主要阵地,因此其所掌握的档案信息无法对社会需求进行充分的反映。再加上档案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没有意识到加强档案管理的重要性,更没有树立良好的服务意识,在实际搜集资料中缺乏主动性,因此导致滞后性在档案搜集以及编制工作中体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医院各个发展阶段的实际运行情况、取得的成就以及缺陷等都无法充分的反映出来,档案管理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5.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新时期,要想提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效率,将档案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相关管理人员不仅应当拥有较强的专业管理能力,同时还应当能够对计算机知识等进行充分的应用,并且,对医院医疗水平、运行特点等也应当有所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提升针对性,通过熟练的操作获取全面的档案管理信息,并在对计算机进行充分利用的背景下,高效展开归档、整理以及编号等操作[5]。由此可见,新时期,在积极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三、新时期加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1.树立良好档案管理意识

医院管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档案管理,加强档案管理不仅可以对医院发展现状进行充分的反映,同时还可以高效指导医院未来的健康发展。而新时期要想提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医院经营者以及档案管理人员首先应当树立良好的档案管理意识[6]。只有这样,医院运行中,管理人员才会增加在档案管理工作方面的投入,积极聘请综合能力较强的档案管理人员和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为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

2.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要想促使档案管理工作质量提升,必须对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从而对管理人员的操作行为以及整个管理流程进行规范。众所周知,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条理性强等特点,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档案管理工作质量。而新时期,医院必须从自身内部运行特点出发,有针对i型能够的不断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并在对《档案法》等国家法律法规进行遵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展开库房管理、档案移交和借阅等管理工作,确保各项档案管理环节有据可依,通过统一管理不同载体的档案,为推动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3.加大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

新时期,要想切实提升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增加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关键。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需要在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各个环节中融入信息技术,提升档案搜集、储存以及整理的效率[7]。同时,医院相关部门还应当加大资金投入,聘请专业人员针对医院需求开发响应的档案管理软件,在对复印机、扫描仪以及打印机等先进设备进行综合应用的背景下,为从整体上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做准备。

4.提升医院档案编制水平

在提升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程中,促进档案编制水平的提升是关键。医院应加大管理力度,以自身发展实际为基础,有针对性的展开档案编制管理,档案管理人员应有针对性的制定编制计划,提升这一计划的完整性,并通过有效监督,确保档案编制工作得以高效落实,为医院充分利用编制结果,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5.提高医院档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新时期,要想提升档案管理工作质量,对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医院应加大资金投入,展开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8]。首先,从思想上加大教育力度,促使其树立档案管理服务意识,积极主动的进行医院内部和外部资源的全面搜集和整理;第二,加大对管理人员信息技术水平的培训,促使其能够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熟练的应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展开档案搜集、储存、分析工作,为医院档案管理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做准备。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积极落实了医疗体制改革,医院在运行过程中需要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要想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不仅应从提升医疗技术和水平入手,同时还应当加大内部管理力度,在这一过程中,医院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突显出来。新时期,此项工作必须引起相关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并在同信息技术进行紧密融合的背景下,提升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医院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欢.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3(4):66-69.

[2]李秀云,李莉,段慧等.浅谈医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及档案信息自动化的管理对策[J].中国医刊,2014(10):101-102,104.

[3]尉红.现代化医院管理须加快医院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兰台世界,2014(z4):139-139.

[4]李理.办公自动化环境下医院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78):178-178,174.

[5]王晓坤.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价值及地位[J].现代养生B,2014(12):142-142.

[6]方孝梅,明星辰,杨婷等.档案信息化建设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价值及地位[J].办公室业务,2015(13):160-161.

[7]刘芳.医院档案管理中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价值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8):224-225.

[8]李霞.医院档案管理中应用档案管理模式的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6):180-182.

作者简介:

龙一鸣(1981-),女,籍贯呼和浩特,学历,本科,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医院档案管理。

第2篇: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方案范文

关键词:病案管理;问题;解决方案

研究显示:医院病案管理作为医院档案管理体系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当前还存在一定的不足[1],这些问题使得医院对于病案资料的利用度较低,无法发挥病案资料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指导价值,故而导致了一定的不良事件产生[2,3]。特别是在当前新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促进之下,大量的医改方案出台,相关配套改革措施进一步落实,对于医疗信息化建设所提出的研究更加的具体[4]。在这一背景下,提升医院病案管理工作质量无疑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当前病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探究相应的解决方案,对比方案实施后的效果与价值。

1.2方法

1.2.1病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病案管理工作当中存在的问题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思想意识上不够重视:当前绝大部分医院管理的中心为医疗服务,对经济的关注高于对病案管理工作的关注。病案作为医疗卫生机构的科技型档案之一,没有在医院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相应的价值与功效,一定程度上造成医疗纠纷等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增长;②病案质量低下,信息利用率低:一份完整的病例资料除需要涵盖患者的一般资料信息以外,还应当覆盖包括疾病诊断、疾病治疗、以及疾病护理在内的相关内容,但当前部分病案在资料信息上不够详实,书写记录不够规范,甚至存在胡乱涂改的问题,潜在一定的安全隐患;③管理人员业务水平低下:医院缺乏集中组织病案管理人员进行培训的故障制度,知识更新速度较慢,缺乏对病案管理工作的系统认知。

1.2.2 病案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针对病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病案管理工作加以完善:①促进病案管理规范性的提升:病案作为能够直接反应患者疾病临床治疗干预情况的第一手资料,医师大多是通过借阅的方式展开对病案信息的研究。病案的借阅管理,在医学教学研究、公检法和保险等方面都有涉及,所以需要对病案的借阅过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在病案的借阅中,不能够把病案的原文本给相关部门。要借用一些扫描的文件。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建议医院方面购置专门的扫描仪和打印机设备仪器,这样能够有效的防止把病案带出病案室,一方面为患者保守秘密,另一方面还提供了借阅的服务;②促进循环性监控工作制度的全面落实,推行基于三等级的循环监控机制:加强"三级循环监控"是加强责任落实的重要措施,即主治医师对住院医师、科主任对主治医师、职能部门对科主任的监控体系的建设,各级都要把握好质量关卡,积极加强监控和反馈,及时修改审阅病案,对病案的质量管理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③引入质量管理理念的方法,提高相关病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在医院病案管理工作中引入ISO质量管理体系,促进病案管理中,有关医疗文书的书写、诊疗资料的记录等关键工作环节流程得到规范。特别是针对分类、等级处理后的病案资料而言,需要安排专人进行保管,严禁对这部分资料数据进行涂改、伪造、或窃取;④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开发质量:改变被动的服务方式,提高病案信息资料开发的主动性,通过统计、归总等方式,定期面向医院领导、管理层人员提供阶段性的病案信息,拓展病案资料的利用途径,将病案信息的利用范围进一步扩展至包括医院管理、医疗保健、医疗纠纷、以及医疗科研等多个方面当中;⑤重视对病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与技能的提升:医院方面需要根据工作人员的不同工作岗位,制定对应的教育培训工作计划,特别重视对病案管理专门性人才的培训,定期在岗学习、专家讲学、外派参加学习班等均是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将学习情况与晋升、与绩效挂钩,及时结合行业发展需求,更新相关人员的病案管理理念与知识。

1.3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当P

2结果

在医院落实相关病案管理措施后,病案质量完善率、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数据,投诉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

3讨论

在医疗服务项目、医疗服务数量迅速提升的背景之下,医疗卫生服务开展过程当中所形成的病案资料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完备性方面上来说,都取得了相当长足的进步。有关研究中指出:健全、有效的病案管理工作制度与措施有助于维护医院医疗环境的和谐、稳定,在降低医疗纠纷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意义重大。

本次研究过程当中,针对当前医院病案管理在思想意识、在信息利用度、在人员业务水平等多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与创新,在重视对相关法规、标准的宣传与学习基础之上,促进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体系与病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融合,同时通过引入质量管理理念的方法,提高了相关病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在加强对信息资源开发质量的同时,更进一步重视对病案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与技能的提升。在以上相关措施的引导下,病案管理措施实施后,病案质量完善率、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数据,投诉率明显低于实施前,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

综上所述:当前医院在病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需要通过对病案管理规范性的提升、推行基于三等级的循环监控机制、提高信息利用率、加强信息资源开发、提升病案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与技能等多项措施的落实,进一步提高病案管理的工作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1]黄锋,陈剑铭.医院病案管理工作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3):192-194.

[2]唐丽华,沈玉梅,朱崇光,等.质量控制在病案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12):57-59.

第3篇: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方案范文

【关键词】病案统计;存在问题;对策

医院病案统计工作关系到医院的各项工作管理水平,是医院领导掌控全院工作、分析医疗指标、控制医疗质量和制定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也是医疗保险机构支付和理赔医疗费用的重要凭证[1]。加强医院病案统计工作,充分利用病案首页信息进行各种统计处理,对于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促进社会医疗保障水平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和实践意义。

1病案统计工作目前存在问题

1.1病案统计人员队伍建设滞后部分医院对病案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病案统计工作重视不够,缺乏人、财、物投入,将病案统计看成是简单的报表和出入院病人的数字统计。病案统计室缺乏系统化、专业化管理措施和专业人才。医院病案室人员多数是医务人员兼职,没有经过专门化系统化学习,缺乏专业型人才。使统计人员队伍落后于临床医疗的发展,跟不上时展要求。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化普及的今天,病案信息录入工作和统计工作明显滞后,阻碍了医疗信息作用的发挥。

1.2工作方式落后一直以来,医院病案信息管理工作程序一直由各科室将报表送到病案室,再由病案室人员进行统计和分类。资料录入人员和报表人员对信息不进行核对,病案统计人员发现病案问题及错误漏报信息不能进行彻底核查,也不对重要信息进行反馈,没有充分发挥医疗信息的科学价值,也失去了促进医疗工作发展的意义。

1.3统计方法程式化一些单位对统计工作不重视,病案统计部门形同虚设,对报表和各种医疗信息只是进行简单的归类,没有对病案信息进行深入的开发和利用,没有充分发挥病案信息的科学价值,使病案统计工作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1.4统计手段落后随着网络计算机的广泛普遍应用,许多医院已经实行无纸化办公,加快了病案信息统计工作的效果,也使病案统计工作步入程序化、科学化轨道,通过病案信息对全院实行科学管理,取得显著成效。但一些医院仍采取人工统计和数字计算,即使医疗信息失去了时效性,也加重了统计人员工作负担,降低了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对信息反馈作用起到了限制和阻碍作用。

1.5病案统计人员编制不足医院病案统计人员少,且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医院管理者对病案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医院管理者对病案统计工作重视不够,人、财、物的投入不足,没有将病案统计工作纳入重点建设范畴,仅仅把病统计看成是为了完成上级统计报表任务或作为医院等级评估的需要。医院统计人员有的身兼数职,有的医院科室多,人员少,个人承担工作业务量大,无法进行更详细的统计分析,不能充分发挥病案统计数据的重要作用。

2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市场的日趋激烈,许多医院通过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来提高医院竞争力,一些医院主管领导对科学管理医院的认识不断提高。为了全面掌握医院的实际情况,对医疗质量、服务水平有更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更需要掌握第一手病案资料,翔实的医疗信息是领导制定科学决策,引进先进技术、开展各项服务项目的重要依据。因此对病案统计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各种统计分析报告和专题研究报告所需要的各种数字、评估和信息无不需要病案统计工作的支撑。

2.1加强专业队伍建设病案统计不只是对病案首页信息进行记录和统计,而且应通过统计分析方法对医院的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活动进行监管、掌握,对全院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对医院科学管理提出科学依据。因此应培养和训练精通统计专业知识和医学知识、对计算计运用熟练的复合型人才。使病案信息统计人员知识层次、知识结构不断更新,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从而建设一支知识全面、技术过硬的专业人员队伍。

2.2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统计工作质量高低与统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密切相关,统计人员在统计综合信息的同时,应通晓对信息的综合评价和利用,并通过统计信息掌握医疗服务动态和服务质量,加强医院科学化管理水平。应经常组织开展病案统计业务学习培训活动,通过举办病案信息统计学习班,加强在岗人员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专业人员工作能力和业务素质,进一步提高病案统计分析工作水平。

2.3健全统计规章制度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及统计报表能够及时完成,应严格病案统计工作制度,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统计管理工作,做到定期检查、评定、分析数据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严格遵守统计法律法规和各类规章制度,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及时、完整。对屡次出现的错录、漏录数据的人员实施行政或经济惩处[2]。

2.4应用计算机软件病案统计工作的发展需要强大的计算机技术的支持,相应的软件配套设施可显著提高病案统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增加多种统计分析功能,保证数据存取、处理、分析、传输等项工作快捷高效、方便准确,从而节省时间成本和统计资源,促进工作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2.5提升服务理高科技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为病案信息的开发与传递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业方式将被高新技术所取代。因此,病案信息统计人员要有参与管理意识,提升服务理念,参加社会调查,主动适应和把握医疗改革、医疗市场对病案信息的需求,充分开发利用病案信息,更好地为医院管理服务[3]。

3讨论

医院病案统计不仅是信息载体,还融合了医院的方方面面,不仅是医院管理层进行总结评价、筹划决策的重要依据,还是对各项活动进行监测、管理的必要手段[4]。病案统计工作已成为医院经营管理、疾病预防和控制、监督和评价医疗服务质量、医疗政策的制定调整、临床医疗、教学、科研[5]的重要依据。因此应加强对病案统计工作管理,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病案统计人员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从而进一步提高病案统计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许广.病案管理在医疗保险理赔中的作用[J].中国病案,2006,7(4):31.

[2]陈金梅.医疗统计工作的特点及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科技 2010,19(14):25-25.

[3]王美筠.病案信息统计中存在问题与对策[A].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十七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2):204-205.

第4篇: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方案范文

[关键词]病案管理;新形势

病案是医院及医务人员医疗行为及过程的宏观记录与文字见证,是医患双方构成的医疗契约与合同,具有医疗、教学、科研、法律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同时,病案质量的高低,反映着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

医院病案信息资源不仅是医院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具有法律效应的法律证据文件。我国等级医院评审中把医院的病案质量做为等级医院评审的必备条件之一加以确定(如三级甲等医院的甲级病案率要大于或等于90%)。《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明确规定,因医疗行为不引起的侵权诉讼,将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的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这种举证责任倒置,医院应有证据意识,而医疗证据最根本体现在病案及病案质量上。因此。必须加强对病案质量的管理。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健康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如何在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的新形势下健全病案管理制度,加强病案质量控制,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素质,保护医患双方的权利,是医院管理的重要任务。

一、做好医疗管理工作,加强信息管理工作。

要做好医疗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做好医院信息系统管理,而信息的核心在于病案。因此如何提高病案管理是重要的部分。提高病案管理关健在领导重视。建立健全病案各项制度,做到按章行事,齐抓共管,使之准确化、规范化、科学化。病案工作环节甚多,如果没有科学化管理,病案工作就会出漏洞,甚到紊乱就不能给使用者及时、全面提供正确的病案资料。又如何谈得上准确化、标准化与规范化。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发展,病案管理已进入了高科技时代,病案、信息与利用,应实现网络化,使用者随时随地快捷及时得到病案信息。信息时代要求病案管理人员不但要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还需要具备有档案学、信息学、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提高病案人员的自身素质势在必行。加

二、加强病案人员业务学习,提高从业人员自身素质。

病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高低,直接关系着管理质量的提高。故需要加强对病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建立病案管理专业体系,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学习途径,使病案管理人员掌握管理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自身素质。多看书,积极参加临床课的学习,对疾病的新动态、新发展有着更快、更深、更细心的了解。尤其对通过专题讲座使自己拓宽知识面,对各种疾病有更确切、更具体的认识,把一时难以弄清的问题及时收集起来,向老师及同行请教,从中得到受益。

定期进行《病历书写规范》、《三级医师查房规定》、《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培训,提高病案书写和病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自身修养。

同时要培养病案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力争做到嘴勤、手勤、脑勤(不懂就问,及时记录、归纳总结)加强专业知识教育,掌握现代病案管理,不断提高管理质量,更好地为临床、科研、教学及社会服务。

三、建设高素质的病案管理人员队伍,健全病案管理制度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明确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等病历资料中的客观内容;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应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病历。由此,体现了病案作为法律依据的重要性以及病案客观性、完整性、严肃性的重要。医务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依法书写、依法管理病案,并健全病案管理制度。

重视病案管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实行上岗证书制。推行病案人员岗前培训工作和颁发上岗证才能上岗的方法,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法律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建立职业道德教育制度,考核评价标准及办法;增加病案管理人员的培训、进修与学习机会,提高病案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解决病案管理人员的实际困难,如职称晋升,保证病案管理人员队伍的稳定性。

四、完善网络管理,明确职责

医院应形成由院领导、医务处、病案科的三级病案管理网络。院领导宏观调控,关系重大的条文以医院文件的方式下达;医务处负责病案管理制度的起早及协调,如《病案书写规定》、《病房病案动态管理条例》、《病案回收规定》、《病案借阅流通管理规定》、《病案对外复制管理规定》等。病案科负责病案的装订、录入、保管、外借、复制等。通过网络的管理模式,使医院的病案管理进入严肃、有序、高级的运行轨道。

五、强化病案质量控制

成立病案质控专家组,定期对运行病历进行普查,对急危重症病历随时抽查,及时补缺、补漏,重视病案书写科学性、逻辑性和严谨性,不断提高病案管理质量。

变终末控制为事前、事中控制。病案质控人员要积极探讨质控方法的改革,把质控之眼盯在病人身上,把质控之脚迈向临床一线,把质控之手伸到医疗现场,看在现场,听在现场,问在现场,查在现场,抓在现场,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要注意事前预防,跟踪质控,适当限制返修。

抓好全程、全员质量教育。质量意识在于经常性的教育和引导,质量行为在于平时的逐步养成,质量活动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和全体医务人员之中。病案质控工作要想有所作为,有所成效,医院管理者就必须要有大质量意识,对质量教育和管理要抓全程,抓全面,抓全员。在开展经常性的质量教育中,应尽力避免空洞的说教,善于运用正面典型树标兵,运用反面教材敲警钟,运用质量实例讲道理。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医务人员的质量责任感,以质量成绩共识,形成质量共鸣,造成质量共进,收到整体提高的质量效果。

六、环境适宜,设备完善

为使病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医院应该为病案室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宽敞、通风、防潮,利于大量病案的长期储存,同时为病案室配置相关准备,如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为病案出具证明工作提供便利条件,以防丢失和泄密。

参考文献:

[1]王丽.新形势下医院病案管理与法律关系的辨证思考[J].中国病案.2011,11(2):60-61.

第5篇: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方案范文

 

根据全国医疗器械监管工作会议、全区药品监管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西藏自治区药监局2021年工作要点,为切实防控我区医疗器械质量安全风险,提升质量安全保障水平,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我区医疗器械监管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区党委九届八次、九届九次全会暨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四个最严”要求为根本遵循,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守底线保安全、追高线促发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用械安全有效,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和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

二、工作职责及要求

各级药品监管职能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落实属地管理职责,按照《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紧盯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环节存在的风险隐患和突出问题,主动防范化解各类风险,规范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压实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单位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确保医疗器械监管各项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三、工作要点

(一)强化疫情防控,服务保障大局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多地仍有零星散发病例,各级药品监管职能部门要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按照《关于做好常态化下疫情防控医疗器械质量监管的通知》等文件要求,以新冠病毒检测试剂、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等五大类产品为重点,重点检查其生产经营使用产品是否经注册批准并具备合格证明文件,购销渠道是否合法,进货查验和销售等记录是否真实、完整、可追溯,运输储存条件是否符合标签和说明书的标示要求,是否配备相适应的设施设备,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等情况,持续加强疫情防控医疗器械各环节监管,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巩固来之不易的防控成果。其中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监督检查情况需每季度向自治区药监局报告(见附件)。

(二)深化“放管服”,有序开展审评审批工作

不断完善审评审批制度体系,持续释放“放管服”改革红利,坚持以安全有效为根本标准,强化沟通交流,服务医疗器械行业发展,不断提升公众对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的关注度和满意率。

1.提高品种注册及备案审评审批质量。自治区药监局负责开展区内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审评审批工作,医疗器械注册和监督管理处与藏药审评认证中心加强协作,健全沟通机制,总结2020年应急审批及产品审评的经验做法,继续做好医疗器械审评审批质量考核评估工作。鼓励企业申报注册医疗器械品种,按照《西藏自治区第二类医疗器械优先审查审批程序》加强技术指导。各市级局要积极鼓励辖区内企业申请品种备案,严格按照医疗器械备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规范备案工作,落实国家药监局《关于开展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清理规范工作的通知》工作要求,严禁出现“高类低批”和非医疗器械按医疗器械备案等不合规情形,自治区药监局3月底前将对相关市级局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工作开展督导检查,实地检查第一类医疗器械清理规范工作开展情况。

2.扎实开展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备案工作。自治区药监局按照《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依法有序开展医疗器械生产许可、临床试验备案、互联网信息服务资格证审批、医疗器械网络第三方平台备案及藏青工业园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各项行政审批工作。各市级局要严格按照《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西藏自治区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实施细则(试行)》等有关法律法规扎实开展经营许可备案工作,严禁违反法律法规设置准入条件。

(三)传承发扬藏医疗法,推进藏医器械规范化

藏医器械广泛使用于我区藏医医疗机构,如传统藏医放血刀、杂脉崇锅等多个藏医器械品种对藏医外治疗法均具有重要作用。为传承和发扬藏医外治疗法,规范藏医器械的临床使用行为,自治区药监局向国家药监局上报了25个临床常用藏医器械品种的分类界定申请,2021年,将积极协调国家药监局藏医器械分类目录,并启动藏医器械标准制定工作。

(四)强化底线思维,严防严控风险

始终把守住安全底线作为头等大事,将其作为最根本职责,各级药品监管职能部门要强化监管措施,结合实际进一步梳理医疗器械监管领域风险隐患,加大监督检查精准度和有效性,确保我区医疗器械质量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各市级局要按照各自职能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检查的靶向性、实效性,促使企业落实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建立健全与所涉及医疗器械相适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要求企业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情况进行全面自查并按规定提交自查报告,对自查报告及监管部门抽检、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在检查中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的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并严肃查处。

一是抓好生产环节监管。根据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分类分级监管的规定,自治区药监局按照医疗器械品种的风险等级定期《西藏自治区重点监管医疗器械目录》,对区内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施分类分级监督管理,藏药审评认证中心根据分类分级监管规定组织实施区内第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检查。2021年,按照国家药监局有关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探索开展植入性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医疗器械唯一标识工作,自治区藏药审评认证中心负责对植入类和疫情防控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全覆盖检查,对2020新注册的第二类医疗器械品种进行动态跟踪检查。各市级局结合本辖区实际,对已备案第一类医疗器械实施分类分级监管,负责制定本辖区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计划并实施。

二是加强经营使用环节监管。各级药品监管职能部门要依照法定职责,积极完成上级药监部门工作任务,巩固各个专项检查成果,结合本辖区实际制定医疗器械经营、使用环节监督检查计划并组织实施。2021年,自治区藏药审评认证中心负责对藏青工业园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开展监督检查,结合今年集中延续换证工作,监督检查比例不小于50%。各市级局对辖区内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检查覆盖率为:经营企业数量多于200家的,检查比例不小于20%; 100-200家的,检查比例不小于30%; 少于100家的,检查比例不小于40%。对辖区内二级以上(包含二级)公立医院及大型私立医院等重点医疗机构开展全覆盖检查,其他医疗机构结合辖区实际限定检查覆盖率。

1.深入开展无菌植入类医疗器械专项监督检查。按照国家局统一安排部署,自治区药监局结合实际制定全区无菌、植入类医疗器械行动方案,各市级局具体负责对经营使用环节开展无菌、植入类医疗器械专项检查工作,持续开展违法违规行为治理,重点整治医疗器械违规经营使用行为。

2.继续开展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避孕套专项监督检查。自治区药监局不再单独印发此两项工作方案,各市级局根据原国家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非法经营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行为的通知》(食药监办械监〔2015〕48号)及《关于加强避孕套质量安全管理的通知》(食药监械监〔2015〕30号)要求,结合监管实际制定本辖区专项检查方案。针对学校周边、超市、宾馆等重点区域,着力查处无证经营、进货查验不规范、非法制售等违法行为,必要时对产品进行监督抽检。同时借助新媒体、传统媒体平台加强对装饰性彩色平光隐形眼镜、避孕套产品的科学宣传和教育,进一步提升公众安全用械意识,逐步营造社会共治的良好氛围。

3.加强网络销售医疗器械监管。按照国家药监局2021年“清网”行动工作部署及《医疗器械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自治区药监局计划与中国健康传媒集团达成合作协议,依靠信息化技术手段,构建科学监测机制,对我区网络销售医疗器械行为进行主动监测。各市级局要突出问题导向,严厉查处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违法违规行为,清理违法违规企业、非法产品以及违法违规信息,净化医疗器械营销环境。深化责任落实,进一步夯实医疗器械网络销售企业主体责任,增强企业守法诚信意识。强化标本兼治,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联合打击医疗器械网络销售违法违规行为,形成长效监管机制。对于国家互联网医疗器械信息与交易监测平台监测的数据,要及时核查处理并反馈。

4.加大使用环节检查力度。各市级局按照各专项检查的安排部署及自治区市场局、卫健委、药监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医疗用氧质量管理的通知》号(藏药监﹝2021﹞2)要求,以专项检查为切入点加强医疗器械使用单位监督检查,督促使用单位严格落实《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强化使用单位年度报告制度,落实使用单位主体责任,不断提升医疗器械质量管理水平。

(五)运用抽查检验,增强监管效果

切实落实国抽和省抽工作任务,各市级局要积极配合自治区药监局实施医疗器械监督抽检工作,在抽检同时对经营、使用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落实国抽任务。自治区药监局按照国家药监局2021年医疗器械抽检方案落实好国抽工作,组织做好监督抽样、数据录入、报告书送达、不合格产品处置等各项工作。

2.开展省抽工作。自治区药监局结合2020年抽检情况制定《西藏自治区2021年省级医疗器械监督抽检计划》,由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制定具体抽样、检验方案并实施,各市级局配合开展监督抽样工作。

各市级局要重视抽检结果在监管工作中的运用,进一步加大国抽、省抽医疗器械检验不合格产品的核查处置力度,及时上报查处结果,按照法律法规要求按时完成核查处置任务,不得影响国抽、省抽工作进度,对不按期上报核查处置结果的将予以通报。

(六)强化系统观念,提升监管能力

坚持全区一盘棋思想,按照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加强全局性谋划,协调提升医疗器械检验检测、监督检查、案件核查处置等方面的能力水平,推进监管能力整体提升,凝聚强大监管合力,全面夯实医疗器械监管工作。

1.开展法规业务培训。各市县医疗器械相关监管工作人员轮岗流动性大,业务水平和执法能力有待提高,随着今年新修订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实施,自治区药监局将对各市级局、74个县(区)局开展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和监管实务培训,持续提高监管业务水平。

2.加强顶层制度建设。结合我区医疗器械使用环节监管面广、涉及产品类别复杂、监管风险点多、监管措施弱等现状,2021年自治区药监局拟组织制定《西藏自治区医疗器械使用机构检查指南》,为各级药监部门开展使用环节监管提供依据。结合国家药监局关于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指导意见及行业发展态势,制定《西藏自治区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企业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

3.增强检验检测支撑能力。西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承担医疗器械国抽、省抽、监督抽检等工作,要及时上报抽检信息,第一时间移交不合格报告。围绕医用分子筛制氧等区内已注册产品及疫情防护用械的扩项工作,持续提升医疗器械检验检测能力。

4.提高监测评价质量。自治区药品化妆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组织开展全区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完善我区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工作机构,全面推进监测制度建设,围绕医用口罩、医用防护服等疫情防控用医疗器械及重点风险产品,切实提高我区医疗器械监测、评价和风险预警能力。2021年,国家局继续将市级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各市级局要高度重视,配齐配强相关机构和人员,扎实开展辖区内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及风险信号发掘等工作。

(七)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监管手段

党的五中全会和中央西藏第七次工作座谈会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各级药品监管职能部门应充分分析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盲点、弱点,积极探索创新监管手段,出台一批符合监管实际,切实可行的监管政策,确保全区医疗器械监管工作落到实处。鼓励各市级局结合辖区实际及风险点,探索研究新工作模式,制定适合本辖区的制度规定。

(八)重拳出击,持续强化执法办案力度

自治区药监局将按照国家局建立的案件查办工作机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规定,持续净化医疗器械生产流通秩序。市县药品监管部门要争取地方政府对案件查办的经费支持,落实监管责任,充实监管力量,及时发现和查处医疗器械安全领域违法违规行为。要加强案源信息管理,深挖细查违法线索,加大案件线索核查处置力度。自治区药监局将进一步加强对市、县级医疗器械案件行政执法的督促指导,组织查处跨区域医疗器械违法违规案件。各市级局以隐形眼镜、避孕套以及家庭自用医疗器械为重点,查处群众关注度高、应用范围广的医疗器械违法违规行为,严查利用体验式等营销方式进行超范围经营和使用,无证经营与经营使用无证医疗器械等违法行为。加强与公安机关等部门协调配合,强化行刑衔接,严格落实处罚到人要求,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

 

附件: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监督检查情况表

第6篇: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方案范文

为深入开展百日安全活动,我部于2009年4月17日-26日组织专家对16个省、直辖市百日安全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督导(具体名单见附件)。现将督导的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督导内容和对象

根据各地上报的活动总结及近期重大医疗安全事件暴露出的问题,针对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部门和环节,我部组织专家反复修订完成了《百日安全活动检查表》,内容涵盖了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急诊、麻醉、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管理、血液净化、血液安全等7个方面,共222个标准明确的检查项目。

本次督导是近年来我部第一次针对医疗安全的专项检查,并首次将县级医院纳入实地检查范围,共抽查了河北、山西、辽宁、吉林、江苏、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陕西、甘肃、青海等16个省、直辖市的省级三级医院、设区的市级医院和县医院,共48家;血液安全主要抽查采供血能力相对较弱的边远地区医疗机构血库(输血科),共62家。督导组还收集了被检查医院20*年有关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总结材料及部分县医院日常运行的统计数据。

二、督导方式

督导工作由我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带队,从全国抽调44名相关专业的专家,组成8个督导组,分别负责2个省(市)的督导。每个督导组由管理、医院感染管理、麻醉及ICU、血液净化、血液安全5个方面专家组成,其中湖北、湖南增加医用氧舱专家,甘肃、青海增加病理专家。督导采取听取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汇报、查阅资料、实地检查、模拟操作、临时夜查等多种方式,帮助被检查医院查找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并及时反馈督导结果,提出整改意见。

三、督导结果

(一)各地的主要做法。

百日安全活动启动后,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高度重视,*、*、*、*、*等26个省(区、市)成立了由厅(局)长或主管副厅(局)长牵头的专项工作小组,及时转发文件,周密部署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共对773家各级医院进行了百日安全活动专项检查。

在百日安全活动中,各地结合辖区内实际情况,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工作,取得明显效果。黑龙江、江苏、浙江、新疆等22个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具体活动方案、实施细则及考核标准,将百日安全活动与医院管理年活动、医院等级复核和评审评价工作、平安医院考评工作等有机结合,统筹安排。辽宁省政府将百日安全活动与医院消防、餐饮卫生、环保等各项安全工作结合起来,下发了《关于在全省开展医院安全百日专项检查的通知》,成立了由省政府副秘书长任组长,省卫生厅、公安厅、质量技术监督局等五部门组成的百日安全活动领导小组,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合力,全面推动医疗机构安全管理工作。四川省卫生厅将百日安全活动同灾后重建工作相结合,针对阿坝、绵阳、德阳、广元等灾区医疗机构恢复重建的情况,组织专家现场查看,及时纠正部分重建医疗机构布局、流程不规范等问题,杜绝了医疗安全隐患,为保障重建医疗机构的医疗安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取得的成效。

总体来看,经过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深入开展和百日安全活动的整体推进,各级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质量安全意识明显提高,被检查的基层医疗机构采供血服务日益规范,无非法自采自供血液现象,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明显加强,医疗服务环境、流程明显改善,较好地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

1.深入开展全员医疗安全宣传教育,医疗质量安全意识显著增强。黑龙江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厅要求各级医疗机构切实抓好医疗安全教育,健全院、科二级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组织,完善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着重围绕医疗安全高风险科室,认真查找安全隐患,针对存在问题召开医疗质量安全分析会,采取有力措施及时纠正、改进。吉林省卫生厅对全省9个市、州68家医疗机构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专项督导,针对查出的340余条问题,召开了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机构400余人参加的大型通报会,反响强烈,收效明显。湖南省卫生厅制定了《“改善服务态度、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专项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在全省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教育活动;围绕该主题,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省肿瘤医院通过开展医疗安全专题知识竞赛、讲座、演讲等活动,强化了广大医务人员参加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了良好的活动氛围,进一步增强了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

2.加强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基础医疗质量显著提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结合本院情况,进一步完善了“三基三严”培训制度,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技术水平,配合百日安全活动开展了“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优质服务百日竞赛”活动,通过加强对运行病历及终末病历的质控,使基础医疗质量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的提高,乙级病案率从百日安全活动前的15.4%降到2.4%,基本杜绝了“不正确涂改”、“不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等问题。

3.完善医疗核心制度,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措施得到落实。各级医院普遍采取完善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加大自查力度、明确责任到人等措施,进一步强化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等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运转有序,各项医疗核心制度落实到位,分工明确,且记录完备。山西省卫生厅针对省内发生的重大医疗安全事件,总结经验教训,化压力为动力,要求各级医疗机构以“病历书写、核心制度落实、医疗安全隐患排查”为突破口,把自查工作落到实处,制定以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为主要内容的责任书,任务到科室,责任到个人,切实敲响医疗安全的警钟。

4.加强重点专科建设,医院内涵得到提升。各级医疗机构按照《活动方案》要求,对急诊科、手术室、ICU、麻醉科和医院感染管理等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重点科室建设予以高度关注,下大力气改进、规范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青海省针对血液透析专项检查的情况,着手制定全省血液透析质量控制规范。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百日安全活动中,下决心从软、硬件两方面加强血液净化安全管理,完善血液净化安全工作规程,规范各项常规质控指标监测,有效地保证了血液净化质量和安全;增派医疗专家,充实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力量,扎扎实实推进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加强多重耐药菌和医院感染高危环节、高危因素的监测,以监测结果指导临床诊疗,较好地发挥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作用。

5.健全医疗纠纷防范处理机制,医患关系明显改善。甘肃省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会议制度,深入分析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和措施,全面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建立医疗质量安全督导考核制度,以及参与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和医疗质量分析评议会议制度,并将制度的落实情况列入对省内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目标责任考核。江苏省卫生厅以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为核心,以建立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为重点,不断完善医疗纠纷防范处理措施。截至20*年底,江苏省参加医疗责任保险的一级以上医院达到了1484家,其中二级以上医院225家,投保总金额达到7091.8万元;设置医患纠纷人民调解组织74个,已经调处医患纠纷2258件;同时加强医院内部技防设施建设,医院内部治安管理得到了加强,医患纠纷和院内各类治安刑事案件的处置能力得到了提升,医院内部发案数呈下降态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督导发现,各级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虽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各地医疗安全工作开展不平衡,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医疗安全工作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医疗机构满足于医疗纠纷的解决,缺少针对医疗安全事件和医疗差错原因的总结分析和具体整改措施。部分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仍存在较多薄弱环节。由于客观条件和历史原因,县医院在医疗安全管理、学科建设、人才队伍等方面与省、市级医院相比差距较明显,亟待改进。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百日安全活动是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一个重要举措,对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我部将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医院评审评价等工作,推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为巩固百日安全活动的工作成效,提出以下几点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突出重点,加大医疗质量安全监管力度。

2009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和整体推进的开局之年,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医疗服务监管工作力度,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严格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保障患者医疗安全。要根据督导发现的问题,切实督促医疗机构做好整改工作,狠抓医疗质量安全的薄弱环节和缺陷管理。同时,要发挥行业协会、学会等专业组织的优势,全方位推动医疗质量安全工作。

(二)城乡支援,对口扶持,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内涵建设。

医改近期五项重点工作中明确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完善城乡医院对口支援制度。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工作要求,切实做好城市医院支援县医院工作,重点帮助引导县医院加强管理、学科、人才等方面的自身能力建设,完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强化管理和临床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加强学科建设,提高业务能力。

(三)总结经验,完善制度,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第7篇: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方案范文

一、工作目标

卫生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100所“部级优质医院”、300所“区域优质医院”和500所“优质县医院”,我市将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医院服务,全面系统推进优质医院创建工作,逐步建立完善的医院管理长效机制,实现医疗质量不断提升、医疗服务不断改善、医疗效率不断提高,医疗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医疗安全得到可靠保障,让群众放心、患者满意,促进我市医疗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力争更多医院进入优质医院行列。

二、范围及主题

范围:全市各级各类非营利性医院

主题:以病人为中心,保障安全,提升质量,改善服务,提高效率。

三、工作依据

(一)卫生部的各级各类医院的评审标准

(二)《省第二周期医院评审暨综合评价标准》

四、工作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创建工作要紧紧围绕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展开,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改革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方便群众就医。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医务人员创建工作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

(二)坚持找准抓手,全方位推进。创建工作要紧紧抓住“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实施临床路径、医院复核评价与评审等专项活动和工作,全方位推进。

(三)坚持围绕改革,有重点创建。创建工作要根据今年国家和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要求,突出重点和难点,在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电子病历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有所突破。

(四)坚持立足长远,确保可持续。创建工作要在改革体制机制、完善制度规范等方面多下功夫,促进医院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可持续。

五、主要内容

(一)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

认真落实《年市医疗卫生系统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想方设法改善医疗服务,做到“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医疗服务改善带来的实惠。

(二)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内涵建设

认真落实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关于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等专项工作各项要求,落实医疗质量安全各项核心制度,以专项工作促医疗质量明显提升,以核心制度落实促医疗质量安全管理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确保患者安全。

(三)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

认真落实《省卫生厅关于印发<省优质护理服务“十化”评价标准(试行)>的通知》(卫医〔〕118号)和《市年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各项要求,全面推进责任制整体护理,全面改善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安全、专业、全程的优质护理服务。

(四)加快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

认真落实电子病历和HIS建设各项标准规范要求,高水平、高质量、高速度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使电子病历和HIS成为改善服务、提高质量、提升效率、加强管理的现代化载体,全面提高医院工作水平。

(五)加强医院成本核算和医疗费用控制工作

认真落实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建立医疗成本核算体系,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落实卫生部和省卫生厅关于医疗费用控制的相关措施要求,加强部门沟通协调,积极推进单病种付费和医保付费方式改革,努力实现我市制定的年度医疗费用控制目标。

(六)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

认真落实国家和我省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各项工作要求,切实加强医院内部管理,确保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医疗服务,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努力完成各项改革目标任务。

六、实施步骤

(一)启动部署阶段(年7月)

各县(市)、区卫生局要明确创建工作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制定本辖区具体的工作方案,城市区二级以上医院制定本单位具体实施细则,同时于年7月29日之前上报至市卫生局医政与科教科。

(二)自评自建阶段(年8月-12月)

各医院要依据卫生部、省卫生厅和我市创建工作方案的部署要求,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加强督导,认真抓好各项创建工作任务的落实。同时,认真自查自纠,对存在问题进行认真整改,开展为期6个月的自评自建工作。

(三)评审推荐阶段(2012年1月-10月)

市卫生局将按照实施方案组织专家对我市城市区二级以上医院及各县市(区)卫生局上报的候选医院进行评审,重点抽查候选医院改革任务完成情况、患者满意度、医疗服务统计信息等内容,然后上报省卫生厅进行全省评审。

(四)总结阶段(2012年11月-12月)

要认真对创建活动进行系统总结,完善创建标准,找出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工作方向,推动医院管理持续改进。

七、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县(市)、区卫生局和各级各类医院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强组织领导。要狠抓各项内容和要点的落实,切实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提高效率,改善群众就医感受。

第8篇: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方案范文

医院风险档案的管理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降低医院在进行医疗活动中的风险,最大程度的保障医疗安全。医院风险管理档案能够完全地记录风险管理的过程,对其进行分析,提升其管理价值。

(一)分析医疗事故的原因。风险档案管理中,发生了医疗事故之后,需要进行全程的追踪和调查,从而保证事故问题得到处理,确定事故的发生原因,是解决的基础,通过对事故资料的研究分析,可以确定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确定多种解决方案并实施。

(二)提升风险管理方档案的管理水平。当医院进行了风险档案管理后,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会得到很好的提升,主动的避开自己岗位中存在的医疗风险,认识到风险所带来的后果,使得风险得到更好的规避。其次可以保证医疗活动的质量,医疗质量是医院业绩的重要体现,而风险管理档案就是检验质量的最好过程,医院加强风险管理的宣传,有助于在院内营造很好的管理氛围。

(三)促进医院决策更加科学化。档案的一项基本功能就是为医院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但是现阶段很多医院的风险档案管理缺少统一的管理模式,大多采用部门方式的管理方法,不同部门之间的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缺少完善的考核体系,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风险。规范化的风险档案管理能够有序的收集档案,让内容更加标准和完善。采用专业的人员进行填写和保存,减少了档案保存的随意,从而更好的帮助医院进行科学化的决策。

二、风险管理档案的主要内容

(一)管理性文件。管理性文件指的是能够保持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比如法律文件、医院委员会组成、变动文件、责任授权、管理程序规定、管理目标的制定文件、事故报告、任务表等文件,这些文件使得风险管理中的活动有依据可寻查,过期文件和无效的文件被及时的清除,使得风险档案的管理更加有效。

(二)操作性文件。第一,档案中的资料性文件,指的是风险管理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的事件报告、风险调查资料、患者资料、安全检测等与风险管理活动相关的数据性资料,事件包含药品不良事件、员工伤害事件、物品丢失和暴力事件等;第二是指标档案,比如医院的统计、国家统计和文献中已经确定的风险指标;第三,已经确定的风险和改进的措施,医院的风险管理部分根据信息对以往风险的分析,确定出预期的改进目标、风险检测和方案评估等,第四是已经实施的方案,根据资料的评估情况,实施改进措施,确保档案修正的有效性,第五是评价风险的有效性资料,比如医院进行评审后确定有效的资料,评审的范围、预期目标,修正可以减少风险,保证医疗活动的安全性。第六是风险档案培训资料,加强培训,从而保证医院质量的持续改进。

(三)决策性文件。决策性文件包含风险管理部门进行的沟通和决策,在与部门进行沟通的时候,对于问题的结论、建议和有效性改进等方面进行的资料记录,定期地向相关科室进行风险报告,呈现出改进报告和评价报告。

三、规范化管理的应用途径

首先要明确风险档案管理的责任人,成立以院长为主要负责人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各种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协调,定期召开风险评估会议,分析风险问题并且进行改进,确保风险管理方案可以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其次是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用于负责医院各项风险事件的管理,比如制定事故原因调查表、报告表、评估记录和改进方法等,收集、分析、整理各项风险事件的档案资料,形成报告,定期向风险委员会进行报告。再次是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根据科室的特点,明确其风险任务,制定出风险管理资料,并且定期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规范化的风险档案资料。最后是医院全员参与,根据风险档案中不良事故的资料,向医院医护人员讲述风险事件,从而提升其风险意识,能够在各项医疗活动中规避风险。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件要形成事件报告,按照风险档案管理的程序进行资料的提交,配合调查,帮助医院完善风险档案管理。

四、结语

第9篇: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方案范文

关键词:医务管理质量 医院 提升

医务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工作,医务管理质量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决定了医院医疗质量、医疗水平高低,并对医院的口碑造成很大影响。为进一步提升医院医务管理质量水平,医院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展开多位一体的管理工作,如检查、分析、评价、整改,综合提高医务管理质量,促使医院医疗质量水平提升,为医院树立良好的口碑形象。本文主要就医院如何提高其医务质量管理水平展开研究,具体如下。完善组织明确职责,提高医务管理质量医院医务管理质量工作的开展以明确职责任务、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为基础,具体如下。

健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院长、医务处、临床医技科室及等专家组成员所组成,并由院长统一带领,开展医务质量管理工作[1]。由院长统一领导,对整个医院医务质量进行指导、检查和监督:(1)质量管理委员会根据相关准则、法律条例等,并结合医院自身实际需求,制定完善的质量监督、评价及检查标准,从而使该院整体医务质量水平不断获得提升;(2)对各科室予以指导并检查,确保其所制定的质量管理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并对医疗管理目标充分落实,制定完善的激励及奖惩机制;(3)对医务人员展开质量管理教育,提高其治疗意识水平,分别针对实习人员、进修人员及职工等制定质量管理教育及岗前培训制度;(4)对医疗质量问题定期进行分析和探讨,发生质量问题后第一时间反馈至院领导及相关部门,并就如何提高医务管理质量给出相应对策;(5)每季度进行一次座谈会,主要就医院医务治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工作经验进行总结;(6)成立专门的质量委员会办公室,主要负责对委员会议定事项进行执行,并承办一些日常的工作[2]。

明确机关职能部门职责:(1)对各科室质量管理任务进行检查并督促,落实对该部门治疗管理工作,检查日常工作,并进行持续质量改进;(2)组织质量管理委员会定期落实质量管理,并就质量管理方面使用《综合目标责任制考评办法》进行考评;(3)对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并定期开展质量讲评工作,实施专项质量管理[3]。

建立医务质量管理小组:加强终末医务治疗、加强科室基础质量及加强医疗工作环节质量等工作,确保每个科室都能够建立完善的基层质量体系。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主要成员包括科室业务骨干、护士长、副主任及科室主任等,作为医疗治疗管理首要负责人,科室主任需落实如几个方面:(1)经管理委员会指导,检查该科室质量问题;(2)严格管控该科室质量薄弱环节,尤其要保证各项操作规范、诊疗常规、制度规章及安全因素等有效落实;(3)根据检查结果制定奖惩措施,以起到督促和警示作用;(4)就该科室医务质量管理具体情况定期为质量控制委员会做汇总报告,并对质量控制中所存在问题提出意见指导;(5)定期开展科室质量控制会议,着重针对医务质量方面问题进行探讨,并做好会议记录;(6)对医疗质量科室每月自查1次,并将安全分析报告向上级汇报[4]。检查督促,提高医务管理质量检查督促主要为了医务质量管理工作更好地开展,是保证医务质量的重要手段,年度检查方式主要有这四种:环节监控、终末监控、院级监控及科级监控,并制定出完善的各级监控计划,做好组织管理工作。

科级监督:根据任务特点不同,将科级监控划分为:每周监控和每月监控两种:(1)每周监控也叫作“科内常态检查”,每周定期检查一回,检查人员主要为科室小组质控人员,同时记录好质量自查结果,着重针对岗位责任人及单位质量目标展开控制及管理工作,并对科室内部情况每周考评一次,将考评结果如实记录,重点检查对象:有创诊疗操作、围手术期患者管理、危重患者管理、医疗文书完成情况等[5];(2)每个月监控也叫作“定点监控”,每个月展开1次,主要由科室进行自检,并将医务质量自检结果整理到《医疗质量科室自查表》。

院级监控:根据任务特点不同,划分为每个月监控和每季监控[6]。(1)每个月监控:每个月由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进行一次监控,主要针对目标为:核心制度监控、合理用药、临床用血管理、医疗保险管理、统计指标、病案质量、健康教育及院内感染等。并统一评价及汇总科级监控情况。严格监控单病种质量和医疗缺陷。定期进行督查。对科室运行质量指标按月统计,包括床位使用情况、床位周转率等。并以辅诊科室责任制具体执行方法予以落实下来。(2)每季监控:由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进行一次质量考核工作,并针对该院在医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意见,并综合评价各科级质量监控情况。另外,针对已归档病历及门诊病历,由该院质量委员会成员负责进行核查评级。

环节监控:通过进行科室日常检查及医务处检查,密切监控整个医疗环节。完善制度,提高医务管理质量严格根据医疗管理质量委员会以及医务处起草方案等进一步修正医务管理工作制度,比如进一步修正《医务质量检查制度》《医务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度》《规范化诊疗制度》等,以保证修正后的制度在加强医务管理质量工作方面起到辅助作用。组织学习,提高医务管理质量院内学习计划由该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进行制定,并通过外派参加学术研讨或聘请专家到本院开展讲座等途径,加强医务人员对医务管理质量相关知识学习,主要学习内容有医务治疗管理、医务规范、医务质量控制标准等。习惯培养,提高医务管理质量良好的习惯对提高医务质量水平有着重要意义,近几年随着编制调整,医院人员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很多医院也都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对医生医疗习惯的培养。

加强沟通技巧培养:在当前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的局面下,加强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对提高医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对医务工作者也是十分必要的。有效沟通可使医患双方均能受益,有助于患者护理满意度提高,进而使医患之间建立良好的氛围,降低医务工作中出错率,避免引发医患纠纷问题。医院可通过案例分析法或外聘专家来为年轻技师就沟通技巧方面展开培养。

组织病例书写评比:病例书写主要为客观记录整个诊疗活动过程,为提高医师对病例规范书写的意识水平,进而提高其医疗服务意识,医院可定期组织开展病例书写评比活动,具体方式为主治医生负责书写首次病程录,住院医师负责书写大病历,从而有效提高病例书写规范性和书写质量。

制定手写病例制度:随着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较传统的手写病历法,电子病历具有快捷、方便等优势,但实践发现,很多年轻医生在制作电子病历时,存在明显复制粘贴行为,这种方法并不利于其临床思维的形成及书写能力的养成。因此为避免出现这一类行为,医院在推出电子病历系统的同时,还应该要求资质较低的医师手写病历,并将手写病历纳入到对低资质医生考核范围内,以促使年轻医生书写病历水平提高。

强化内科讲评制度:各科室均推出年度讲评制度,并就该院医务质量管理方面潜在问题、薄弱环节,以及诊疗操作规章及人员责任落实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存在问题制定下一步执行方案。另外,该院还要定期检查,汇总分析科内讲评情况,提出相应意见指导,以督促其加强整改。

落实规范化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在对疾病诊疗过程中,医师查房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其有利于对患者病情状况及时掌握,并及时为患者提供所需的护理服务及诊治措施。而其中三级查房属于最重要最基础的环节,其对提高医疗质量及保障医疗工作的安全性有着重要意义。医院针对当前三级查房工作方面存在的不足,对三级医生查房规范进一步修订完善,并加强落实,从而使得医疗习惯进一步规范化。

医院医务工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院医疗服务水平,进而对医院口碑形象及患者生命健康造成重要影响。对此医院需制定完善的医务管理制度,明确各科室人员责任,对各项工作进行督查,并保证各科室医务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组织医务人员定期学习,进而全方位地落实好每一个医务环节,使得医务管理质量得到综合提升,保证医院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许志刚.多措并举提升医院电子病历档案质量管理探究[J].办公室业务,2020(3):116-117.

[2]杨瑛,戎花,董丽敏.运用品管圈管理在提升医院护理质量管理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1):1894-1895.

[3]俞佳.医院医保管理实施对于提升医疗质量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43):187-188.

[4]周晓叶.提升医院计算机管理队伍质量的策略[J].南方农机,2020,51(9):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