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学配音的技巧范文

学配音的技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配音的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学配音的技巧

第1篇:学配音的技巧范文

【关键词】琵琶;滑音;演奏;音乐表现

中图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108-01

滑音技巧是中国民族乐器琵琶众多演奏指法中最独具魅力的一种,琵琶演奏中音乐风格展现得完美与否,主要取决于演奏者对滑音技巧掌握的熟练程度。滑音技巧分类多,每种分类独具,演奏者在演奏中使用不同种类的滑音技巧,便会赋予音乐不同的情感表达。本文从琵琶滑音技巧的分类、演奏方法及在乐曲中的表现力进行论述。

一、滑音技巧的分类

琵琶这种乐器的演奏技法是中华民族所有乐器当中演奏技法种类偏多的一类,所有技法加起来有上百种。而滑音技巧因其自身特色从这上百种当中脱颖而出,成为最耀眼的那一种,成为文艺爱好者青睐的对象。滑音技巧整体上分为两大类,推类和拖类。两大类都隶属于左手指法。

推类运用左手在原按音位,做向左、向右、向内三种指向运动,以使声音提高,演奏出滑音效果。滑音技巧中的推类细分为“推”、“挽”、“纵起”、“推复”、“挽复”等。“推”,即左手按音,手指按于音位,顺品相位延伸,施加以腕臂之力,把弦向右方向推进,致使弦改变张力,达到演奏者所需的音高;“挽”,同样的左手按音,将弦按于品相位后,顺品位或相位做弯曲动作,此时手腕和手臂用力,把弦向左方向挽出,致使张力改变,达到演奏者所需要的音高;“纵起”,放于品位或相位的手指,用力压弦,使弦音提高,然后马上放开使弦回到原来音高;“推复”,第一步使用推法,接着把弦恢复到原位。在演奏中,经常结合使用“推”与“推复”;“挽复”,第一步使用挽法,接着把弦恢复到原音位。在演奏中,经常结合起来使用“挽”和“挽复”。

滑音技巧中拖类细分为“进”、“退”、“绰”、“注”、“虚绰”、“虚注”等。拖类的这几种指法,均是左手按指,再从一音位滑拖到另一音位。在这一过程中,手指必须使弦与每个相品位接触到,才能产生滑音效果。“进”、“退”是由本音滑拖到本音,“绰”、“注”是从倚音滑拖到本音,“虚绰”、“虚注”只由滑拖的动作来发音,称之为“虚滑音”。

二、滑音技巧的演奏准则

滑音技巧的演奏方法多种多样,不论推、挽、纵起还是进、退、绰、注各有风采。尽管这些技巧都是在左手完成,但一高一低、一快一慢、时而左时而右中变化出种种风格。演奏者要想熟练掌握滑音的技法,必须依据客观权威的演奏方法,同r对滑音技巧的演奏规则必须熟记于心,对此,我总结如下:

(一)学习演奏前必须学会如何坐,即演奏姿势。手、肘、臂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整体。(二)大拇指与食指成自然的圆形,把支撑力分配给每个手指。(三)演奏者在演奏时,左手不可离开品位或相位,否则无法弹奏出滑音。(四)演奏者在演奏时,必须按照乐谱节奏进行弹奏,并注意左手用力大小的程度。(五)演奏时,演奏者必须注意乐谱上标注的音高。(六)方便手臂支撑琵琶,上臂与身体之间需保持合适的距离和角度。(七)通过左手从同一位置左右拉动琵琶弦,产生滑音效果,还可以在不同位置通过上下滑动琵琶弦,产生滑音效果。(八)滑音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手指、手臂、手腕之间的配合,配合默契滑音效果好,配合失误滑音效果差甚至没有。(九)演奏滑音技巧时,不单单是手指、手臂简单的动作连接,而是大脑对音乐对演奏技巧综合的反馈。需要演奏者自身去感受音乐,在演奏中摸索出如何运力如何放松。遵从滑音技巧的演奏准则,坚持锻炼,一定能弹出令人陶醉的滑音。

三、滑音技巧的音乐表现

滑音技巧不止一种类型,自然由它展现的音乐不限于一种风格。了解滑音的类型和演奏准则还不足以弹奏出完美的乐章,我们还需要深入探究乐曲外在特征与乐曲内在表现之间的关系,才能彻底弄清滑音技巧。乐曲的风格不同,有的含蓄委婉,有的粗犷奔放,有的快乐洋溢,有的沉稳压抑,这些不同的音乐风格,必将致使滑音的轻重缓急不同,自然需要多种滑音来诠释其内涵。例如,利用琵琶滑音技巧中的推挽手法,可以演奏出飞鸟的声音。滑音技巧中的推挽手法,速度快,可以模拟出飞鸟蹦蹦跳跳、自由欢唱的场景。通过对飞鸟的模拟,突出了大自然的静谧与和谐,表现了一个快乐、轻松、自由的心境。

本文从琵琶中滑音技巧的分类开始论述,展示了滑音技巧种类繁多,演奏出的乐曲风格丰富,然后向大家展示了滑音技巧的演奏准则,演奏准则熟记于心,勤加练习,必将弹奏出优美的乐章,最后通过举例子,让大家看到不同的滑音技巧,可以模拟不同的情境,滑音技巧的魅力就在于此。为弹奏出美妙的乐章,让我们一起努力。

参考文献:

第2篇:学配音的技巧范文

【关键词】电视娱乐资讯 配音艺术 创作要求

电视娱乐资讯节目是兼具资讯功能与娱乐功能的节目形式,包容信息的同时又富有娱乐性,丰富多彩的内容、轻松活泼的氛围、时尚潮流的风格是其重要特点。由于信息量比较密集,同时各种文娱活动、演艺动态又会有大量影像素材,所以需要借助配音传达大量的信息。如央视的《影视同期声》、北京电视台的《每日文娱播报》、凤凰卫视的《娱乐大风暴》等,这些节目大多是采用主持人演播室串联消息主线、配音小片报道事件信息和细节的节目形式。在电视娱乐资讯节目这样一个观众寻求信息和寻求放松的契合点上配音,既要清晰高效地传递信息,又要符合娱乐节目鲜明的时代风格和节奏。

一、生动鲜活的语言传达时代快捷的资讯

这个时代带动着一切事物与它一起飞速运行,而信息也在以多样多元的方式进行传播,这样的情况下电视娱乐资讯节目必须跟上这种节拍,配音更是要用生动鲜活的语言传播符合这个时代的快捷资讯。

1.生活节奏加快,要求语速跟上人们的心理节奏

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更习惯快速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娱乐资讯节目配音过程中语速的提高不但适应人们的心理节奏,同时也在单位时间内传播更多信息,满足观众对信息的需求。当然,快节奏的配音对我们的语言功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气息要有均衡持久的支撑;吐字归音轻巧灵动富于弹性,不因速度快而吃字、吐噜字;传递信息内容主次有别,句子轻重疏密得当。同时必须注意语速并非越快越好,如果语速影响了语意的清晰就本末倒置了。

2.最新最快的资讯需求,要求具有良好的认读和备稿能力

如果想让观众看到最新最快的娱乐资讯,制作的周期势必比较短,比如,白天进行的演艺活动,可能在晚上的节目中就要播出,晚上发生的事件第二天也会抓紧报道,这都是在争取资讯的快捷。所以娱乐资讯的制作过程都是处于非常紧张和高速的运转状态,这就要求我们配音时要具备比较好的认读能力和备稿能力,这样才能迅速地熟悉稿件,对稿件理解透彻,较好地把握稿件并保证录制的质量和效率。

二、轻巧跃动的节奏体现现代时尚的气息

电视娱乐资讯节目内容大都是娱乐界、影视界、时尚界的信息,所以充满着各种现代和时尚的元素,这也是我们在配音中要通过对声音的塑造来尽量贴近的。

1.符合影像丰富、画面光鲜的风格

电视娱乐资讯节目中的影像资料非常丰富,画面切换相对频繁,衔接手法多种多样,而画面中又充满着明星大腕们的光鲜形象和各种盛大场面,所以配音中要注意用声比较饱满、音色比较明亮,以配合节目的风格。

2.咬字轻巧有弹性,体现语言张力

娱乐资讯的内容一般都比较轻松愉快。为体现这种风格,我们在用声时一般发声位置不要太靠后,这样会显得太过沉稳。咬字方面也注意在保证清晰度的前提下轻巧一些,使每个字都富有弹性,而不只是求稳求实。

3.寻找娱乐感,给声音华丽的外形

娱乐资讯的节目风格使节目本身充满了暖色和亮色,在配音的时候也要力求声音靠近这种时尚感觉,巧妙运用时尚、华丽的音色来营造娱乐资讯的绚丽风格。

4.富于交流感,具有聊天式的亲和

由于喜欢娱乐动态的年轻人都更喜欢交流感强的语态,所以配音时要具有切实的交流感,同时要捕捉类似朋友间畅聊时尚与娱乐话题时的亲近、自然、轻松、活泼的沟通状态,适度运用到配音当中,加强对象感的体会和运用,这样能够使观众听起来更舒适,更乐于接受。

三、丰富细腻的技巧,演绎轻松愉快的氛围

1.充分调动情景再现,如身临娱乐现场

配音时坐在配音间里,面对话筒和文字,却要找到娱乐现场的各种风光和闪亮的感觉,这就需要运用情景再现的方法,进行联想和想象,使自己仿佛置身所配音的活动之中。不管是会、电影节、还是各种片场,都细心揣摩现场应有的氛围和特点,并使自己的语言状态也向此靠近。

2.重音要拎起,着重突出

娱乐资讯配音过程中由于语速很快,所以要通过充分突出重音来表达主要内容。在前期备稿时也要有意识地确定重音,并准确进行表达,同时也要综合运用强弱法、快慢法、虚实法等来丰富表现手法,而不是一味地以加大音量的方式来突出重音。

3.语句连多停少,语流灵活顺畅

娱乐资讯配音信息量大,结构紧凑,在停连的处理上采用连多停少的方式可以让语流更加顺畅,一些比较短的分句之间的停顿可以以直连的方式处理,这样可以让语言流动起来,增添时代感、彰显时效性。

4.语势起伏较大,语气适当渲染

娱乐事件展现出的是一个绚丽多彩富于变化的世界,在配音的表达上也要符合这种特点,在语势上可以运用比较大的起伏,而语气也应着意渲染一些,来体现这种生动和多姿。而且一些板块中还会加入动画特效的画面或是字体,配合这些特效,配音的语言要更具色彩。

5.节奏比较明快,跳跃感强

娱乐资讯节目的画面生动而丰富,配音语言的节奏也应以明快为主来配合这种画面特点。同时,为了显示这个时代信息快速传播、娱乐资讯丰富多元的特征,可以让配音语言具备一定跳跃感来诠释这种特征。这种跳跃感可以通过轻巧、快速地带过铺垫、辅助的文字,形成主次的轻重、扬抑、松紧、疏密的对比来实现。

四、配音与节目中声画的衔接

1.配音要衔接演播室和同期声,“无缝对接”

娱乐资讯节目中的配音要前后衔接演播室主持人、现场同期声或是明星演员的现场采访等,所以要注意前后的语言基调和风格要跟上演播室主播和同期画面嘉宾的语言状态。备稿时不但要对配音部分的稿件做充分准备,还要熟悉主持人部分以及现场人物同期声的语言,并在配音时与之紧密配合,语气、节奏等协调一致,做到“无缝对接”。

2.配音要符合画面进度,内容匹配

配音时要适应娱乐资讯节目灵活变化的画面,与画面对接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匹配,叙述的具体内容事件尤其是描述具体人物的语言要与画面相对应。

五、电视娱乐资讯配音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误区

1.单纯追求较快的语速

我们在前面也谈到,娱乐资讯节目的语速相对较快,但在配音中我们不能为了这种风格而单纯追求较快的语速,这样容易产生副作用:一是容易加快了语速而忽视了唇舌力度,影响了吐字归音,进而影响语言的清晰度,这会使信息的有效传播大打折扣;二是追求快速而丢掉了对象感及停连重音等内外部技巧的运用,容易把内容读成流水账,使鲜活丰富的娱乐资讯大大失色。

2.外部技巧过于夸张

第3篇:学配音的技巧范文

手风琴是我国乐器中的一种,手风琴所特有的音域宽广、音色甜美、和声变化多样、音响浑厚有力等魅力不言而喻,它既可以独奏,也可以配合其他乐器联合演奏,效果震撼。并且手风琴小巧灵便便于携带,是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喜爱的一款乐器。手风琴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键盘式,一种是键钮式,而键钮式的键盘布置和钢琴很相像,因此这种类型的手风琴是比较常见的和被人们所认可的。手风琴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高音键盘、风箱以及左手低音键盘,其余配件主要有左、右手的变音器和背带等。在手风琴的弹奏过程中,演奏者需要变化各种姿势,比如手法的灵活变化、风箱的熟练掌控等,这些都是在长期的学习训练中摸索并逐渐熟练的,而在手风琴演奏时,就必须做到各部分协调配合完好,这样演奏出来的曲子才能和谐动听。正因为手风琴的独特魅力和便于上手,才吸引了一大批爱好者投身到手风琴的学习钻研中。从手风琴的学习到熟练弹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手风琴零基础的爱好者,入门的难度是挺大的,但是只要能耐心学习,勤加练习,入门后的学习进程就会很快,基于此,朱春铃、李锐、杨光灿编写了《手L琴演奏与技法分析》(2006年9月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该著作是编者多年从事手风琴教学的理论与实践后,针对高校手风琴普修课和选修课的特点以及本专业硕士生的基础理论研究编写而成。该书将键盘手风琴多种基本演奏技巧进行了较详尽、系统的说明,其中包含许多规律性、科学性的内容,对基础技法进行了整理归类和规律性的总结,力求使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积累得到较为系统、规范的专业化训练;综合练习选编了多种演奏技巧,让练习者逐步进行技术技巧的多项学习;按教学目标对乐曲进行了编选,并做了较为细致的分析,从作家、作品到作曲技法,让练习者注重演奏技巧与音乐的密切结合,将演奏技法运用于具体的情感表达的音乐表演中。

该书共分为三部分: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和乐曲演奏。编者在基本练习部分讲解了左手和弦练习和双手配合练习,这是手风琴入门的必修课,只有将左手和弦练习熟练到位,才能进行双手配合的练习。而在左手和弦练习的篇章里,编者分五个步法进行讲解:大三和弦原位及其转位练习、小三和弦原位及其转位练习、属七和弦原位及其转位练习、减七和弦原位及其转位练习和低音和弦的综合练习。这五个和弦法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引导初学者逐步熟悉并入门手风琴。学习完左手和弦练习的基本方法后,编者开始讲解双手配合练习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几点:右手五指练习、双手配合练习、音阶练习、半音阶练习、琶音练习、分解和弦练习、三度音阶和六度音阶练习、和弦的断奏练习、四度音阶和五度音阶练习、八度音阶练习。这部分的练习是基于右手和双手配合练习熟练的前提下进行的,也是层层深入的练习方法,经过这部分的逐步练习,更能加深初学者对于手风琴的了解,使他们加快掌握这门乐器。经过基本练习后,才开始教授综合练习的相关内容,综合练习部分共讲述22首曲子的练习,是对基本练习的一次总结升华。最后一部分是18首曲子的自我演奏,先将曲子的谱子等呈现给读者,让他们将前文所学知识发挥出来,自主练习达到检验巩固的效果。

手风琴这门乐器比较特殊,它在音色和音域上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这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并学习这门乐器。初学手风琴的时候,除了学习基本方法之外,还应把握住一些技巧,首先要对乐曲进行了解,对手风琴的构造进行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手风琴,才能逐步演奏出美妙的曲子。尽管手风琴教育的发展正处于上升趋势,但对基础理论和专业文化的研究还较少,这有待于专业人士的开拓和发展。《手风琴演奏与技法分析》一书的出版可谓久旱后的甘霖,在手风琴教学这片领域上滋润着众多初学者,编者首先将理论知识讲解得特别系统透彻,易于初学者理解,而且还对众多知名曲目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指导,可以说该著作对手风琴教学指导作用不言而喻。它不仅是为本科生的基础课而编写,也为手风琴专业硕士生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思路。在本科生学习进程的基础上,对演奏技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因此,编者编写的目的在于:不仅为本科生提供学习、演奏的教材,也为手风琴专业硕士生的学位课程提供研究素材。该著作也在教育界得到普遍推广,并且获得了上自教育管理者、下至广大手风琴爱好者以及学生的一致好评,对提高手风琴的演奏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一本值得手风琴学习者和教育工作者深入学习研究的好书。

(包颖/北方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讲师)

第4篇:学配音的技巧范文

关键词:声乐;艺术表现;演唱技巧

一、浅谈声乐艺术中演唱技巧的重要性

声乐艺术的演唱技巧也称为歌唱技巧,即唱如演。是通过长期不断的反复磨练而巩固起来的动作方式,一种比较复杂的动作方式达到完善化的技能。熟练的掌握演唱技巧,不只是靠专门时间单独练习,更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歌唱时的呼吸技巧与平时生活中的绝大部分呼吸都不一样。生活中的呼吸比较肤浅。而歌唱中的呼吸要求比较严格、比较具体化。如果把生活中肤浅的气息习惯运用到歌唱当中,那就无法获得歌唱的呼吸技巧。因此,必须要改正生活中的呼吸方法,养成一个好的习惯,这样就不至于在歌唱时分散精力去想呼吸了。当你熟练的掌握歌唱的发声技巧,在演唱中运用自如,恰到好处,说明你在声乐技术上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能力。因为演唱技巧是为艺术表现内容服务的,高超的演唱技巧,它的技术内容要求更高,处理更细致、更复杂、更精确,因此难度也就越大。演唱技巧越高超,歌唱的艺术表现力也就越精湛。但是,高超的演唱技巧一定要与艺术所表达的内容相结合,不要单独炫耀技巧,只有遵循艺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结合,才能不断完善与发展声乐技巧。(一)演唱中的呼吸是歌唱的根本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发音的动力、声音的生命力。有气才有声,有声必有气,如果没有正确、自然的深呼吸,就没有正确的发音。气息的运用正确与否,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人运用声音能力大小,效率高低以及表达力的强弱。所以说呼吸问题在演唱技巧中占主要地位。1.演唱中的吸气和呼气(1)歌唱时的吸气是以“说话吸气”为基础的,是很自然、无声、有感情的。吸气时无论是站、是坐、是躺都要保持身体处于自然放松状态,让呼吸肌能与歌唱腔体积极配合,投入到正常的工作状态。然而正确的吸气方法会让演唱技巧得到充分的发挥。要“以情引气,以情运气”,感情始终贯穿支配着呼吸,这样的声音才具有生命力和感染力。(2)歌唱时的呼气亦称叹气。若情绪不佳时,气息就不能够顺畅的叹出来。因为人的紧张神经在干扰整个发声系统,造成气息僵、不流畅、不自然、深不下去。这样会影响到歌唱者对作品的表现力,只有真正体会呼气时精神的放松、身体放松的状态,各共鸣腔体才会全部用上,获得好的音色。总之,为了使发声能够连贯持久,并掌握轻松自如地支配变化声音的本领,就要培养好相对松弛的呼气状态和均匀有节制的呼气能力。2.演唱中的吐字和咬字音唱中除了要掌握好呼吸的技巧还要注意歌唱时的吐字归音技巧。只有咬字清楚发音准确,声音才会具有穿透力,才能够充分地表达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它与日常生活中的说话吐字有所不同。前者比较夸张,在空间和时间上要求有一定的扩大和延伸,后者开口度不大,持续时间短。因而,我们要不断的了解认识歌唱时的发声吐字规律和要求,认真吸取专业老师传授给我们的知识,努力钻研,掌握其中的技巧。完成此吐字归音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1)字头要咬住:(2)字身要拉开,因为它是字音的中心和主体。气息的支持与控制,共鸣腔体的协调运用等基本技巧,通常是靠字身体现的。字音的定形叫响,也主要靠字身来完成。因此,字身是与发声结合最紧密环节,也是最能发挥人体共鸣腔体作用的关键部分。(3)字尾要收准,它是完成字音、直接影响字义正确表达的重要部分。简单的叙述演唱中的咬字过程:找准字头成阻的部位用力合拢,使气息形成较大的阻力;然后突然张开,一触即发,使气息短促有力,灵活干脆的冲破阻力以形成爆破式的磨擦声,之后立即借助字头“引力”的惯性过渡到字身。一擦即亮,能更好的加大语音共鸣,发出好听的音色。3.演唱中气息的控制与运用演唱艺术实践证明,演唱技巧首先取决于气息的控制与灵活运用,只有掌握对气息的控制能力,才能使气、字、音结合为一体,形成声区的统一。从而使演唱者的歌唱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演唱气息的控制是一项有目的、有意识、有意志力的训练,需要学生与教师的相互配合。气息的控制,首先是吸气的控制,要让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将喉咙和气管打开,同时横隔膜下降,为肺腾出足够的空间。第二,要想气息保持住,就要有意识的采取有效的控制,根据歌曲内容的用气量,慢慢往外送。实际上是靠自己调理,自动供给。如果此项技能掌握好,以后在演唱中对作品的处理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二)演唱中身体的协调,喉咙的打开,喉咙的稳定。1.演唱中身体的协调(1)简单的说演唱中的身体协调。所谓身体的协调,按我个人的了解,就是要有正确的姿势,只有正确的歌唱状态,腔体才会正常工作。①脚的放置,一前一后,与肩宽度一样。身体直立,要有稳定的重心,稍微前倾点,肩部放松,目视正前方。②面部肌肉放松,下巴放松,口形正确,才能与腔体正常配合。③身体的状态要精神饱满,各个腔体才会自然协调,情绪兴奋。④心理状态舒展。这四项也是演唱技巧必备的训练练习。2.演唱中喉咙的打开简单的说,呼吸技巧是打开喉咙的一把钥匙。打开喉咙要采用元音a,它可以解决喉咙的打开问题,让舌肌放松,是一门必须要专门训练的技巧性问题。打开了喉咙并不等于能保持住这种位置,还需要注意控制的艺术。歌唱状态是一瞬间的变化,都要依靠大脑的支配。譬如:吐完气后再深呼吸时,喉部都是受大脑神经自然调节,为气息进入肺部而活动的,这时的状态就是喉咙打开的状态。深呼吸时,咽腔自然打开,喉结下沉,下鄂也略有点下放,此时是打开喉咙的最佳状态。3.演唱中喉头的稳定在演唱中,喉头的稳定是每个学唱人必须掌握的技巧。喉头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歌唱方法的正确问题。简单地说,喉头位置的稳定能使歌唱者获得优美、洪亮、完整的声音:能获得正确的歌唱状态;对初学歌唱者的嗓子起到保护作用。喉头的稳定能产生优美,起伏规律正常的颤音,解决不规律的抖音。所以说,喉头的稳定对歌唱技巧的展现有重要作用。

二、浅谈声乐艺术中声乐艺术的表现意义及有关的内容

演唱是一门声乐表演艺术。歌曲的表演,不仅要通过听觉表象(就是内心凝聚着的一个完整的视觉图象。)如声音运运图象等,而且是通过视觉表象(就是依赖于演唱者的视觉感受和生活经验而产生)。换言之,观众既要听声音,又要观其表演。歌曲作家的词句和音符只有通过演唱者演唱,才能使其变成优美动听的旋律,加上歌唱者对歌曲作品的深刻理解,以及现实生活经验的体会,把歌曲进行再创作,让观众得到美的感受。所以说离开了再创作,歌曲没有任何的生命力,又无感染力。声乐艺术的表演是为其内容服务的,是一项艺术的处理,它包含的内容有:1、音乐处理,其中它包括:①力度处理;②速度处理;③音色处理;④风格处理等。2、情感处理,其中它包括:①艺术修养;②道德修养:③美学修养等。它是声乐艺术表现中最重要的一个手段。(一)对歌曲的分析演唱时要对歌曲进行细致的分析,歌曲的背景与情感是歌唱者表演至关重要的因素,欲使观众得到美的享受。分析作品可以加深自己对歌词意境的理解,然后用自己内心的一切感受去表现作品深层含义。例如《松花江上》它的社会背景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东三省,却把东北军调到陕北剿共。当时的西安城里,东北军官兵携老带小,流落街头,他们有仇难报,有家难归,多少悲苦怨愤郁积心头要倾吐,要喷发,所以境况很苦涩。演唱时脑里要有此视觉图象,情绪要激昂,烘托出当时的凄惨气愤。(二)对歌唱时歌曲的处理演唱时对歌曲的所有内部结构要了解清楚,仔细品味,精心琢磨,要在每个字、每个乐句,甚至每一个装饰音上,都要下苦功夫,反复练唱,认真寻味。总体把握是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要提出歌曲演唱的艺术处理。就是声音的变化速度,节奏风格变化的对比。以此些变化来感化观众的听觉。1.力度变化处理演唱一首歌曲不能从头到尾都使用相同的力度,歌曲有规定的力度标记,而每一种力度与歌曲所表现的思想感情相关,力度要靠演唱者控制。例如演唱《松花江上》这首歌曲,要十分注意力度的科学使用。首先,它开头是叙述的情节,所以要用中弱(mp)的声音,委婉倾诉,到第二部分“九一八”,要用稍强(mf)、激昂的声音唱出对外来强者蹂躏祖国的悲愤以及鱼肉同胞的痛苦。然后又进入到第三部分宣泄人们对残酷现实的控诉和对收复祖国、亲人团聚的渴望,直接把歌曲推向高潮,由强(f)到弱(p)收。2.音色变化处理不同的歌曲用不同的音色演唱。“民歌”需要嘹亮昂扬的音色演唱,同一首歌曲当中也有不同的人物角色,可以用不同的音色表达。例如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里头就有两个不同的人物,即母亲和女儿,母亲要用扎实的、浑厚的中声区音色和高亢的高声区混合音色唱出。女儿要用甜美清脆的音色应答,形成角色的鲜明对比,让歌曲作品戏剧味更浓。3.速度变化处理演唱时,歌唱者内心要有一个正确的速度,演唱速度与情境有关。欢乐的歌曲速度欢快;哀伤的歌曲情绪忧伤要用沉重而缓慢的速度等。演唱者要对作品速度进行明显的对比,表达出作者内心的心声。根据速语要求变更,例如《松花江上》“那年那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是把歌曲推向高潮的时候,要放慢速度,有如一声一泪的控拆,让人感受到身临其境。4.曲调风格一首好的歌曲,总是具有某种鲜明的风格特征,而鲜明的风格特征,应该是民族风格,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聚合的产物。例如《槐花几时开》是一首四川民歌,歌曲当中也运用到了一些戏剧性的手法,它运用四川方言演唱,更具地方风格,同时也采用了川剧中的高腔,使歌曲带有浓厚的情趣,吸引观众。所以在学习当中要对各民族或地方音乐语言有所了解,借鉴别人的创作方法,多听、多看、多想,吸取养料。这样才能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得以提高。综合上述,声乐的演唱技巧和声乐艺术的表现在声乐中占重要地位,上面所述只是本人在学习声乐过程中的一点体会,简单的概要。声乐是一门十分深奥的学科,是需要时间不断积累新的理论知识,不断的创新。所以要掌握好基础的演唱技巧,为声乐艺术的表现内容服务。使自己的演唱水平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许讲真著.《语言与歌唱》.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第5篇:学配音的技巧范文

关键词:钢琴演奏 技巧 问题

钢琴演奏有别于其他众多乐器,钢琴是可以与整个交响乐相比拟、相对应、相抗衡的独奏乐器,同时钢琴演奏还可以调动人体多个器官如手、眼、耳、脚、口、脑、身等,能够更好地锻炼人的协调能力、反应能力。钢琴演奏好坏与演奏技巧有着直接的关系,良好的钢琴演奏者必须要具备较强的演奏技巧,才能让钢琴演奏实现音乐感人肺腑的功能。

一、钢琴演奏技巧的发展历程

钢琴可谓乐器之王,钢琴的音域囊括了交响乐团由最低音区到最高音区间全部音域,钢琴可以发出类似交响乐队合奏时的雄浑、嘹亮、光辉、铿锵的音响,钢琴上能同时奏出十余音的和弦以及多声部的复调音乐。

钢琴演奏的历史发展至今达到300多年,相继产生了诸多的钢琴作品和优秀的钢琴演奏家。在拨弦古钢琴时期,由于乐器结构与发声原理均不需要也不可能承受太大的重量,演奏技巧则以手指动作为主。18世纪末19世纪初,主要以击弦现代钢琴为主,这种钢琴结构的不同改进,直接影响了钢琴演奏的音量和音域,演奏技巧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钢琴演奏的发力部位从指尖开始,成为包括腕、肘、臂、腰、脚在内直到全身整体运动的综合。

二、钢琴演奏的技术要点

(一)双手手指是演奏技巧的关键部位

钢琴演奏的主体就是双手手指,通过手指的力度、敏感度和速度,都会给琴键进行很好的把控,要想提高钢琴演奏的技巧,手指的训练是重中之重,指关节的坚挺而富有弹性的支撑是处于第一位的。如当我们日常培养钢琴演奏技巧时,要注意高抬指和低指的训练,不要只注重高抬指训练,其实尽量小的低指训练,还会使手指凝聚到最大的力,从而得到最佳演奏技巧提升的效果。

(二)手腕是钢琴演奏的发力“中转站”

在钢琴演奏技巧中,手腕从中起到的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它是连接指尖与大臂的桥梁,更是钢琴演奏的用力中转站。如当手腕配合大指转弯时,弹奏的音阶与琶音需要大指与手腕作柔顺的水平动作的配合;在弹奏连奏句时,手腕则需要作水平运动,以达到力量的转移,使声音更连贯及歌唱性;在弹奏某些轻巧的连续快速的双音、八度、和弦,以及在需要强化触键深度的时候,需要手腕的上下方向的动作,从而控制手指演奏的灵活性,为钢琴演奏带来更多的生气。

(三)大臂发力带动音色变动

钢琴演奏的音色变化不仅仅取决于手指间的动作衔接,其实提高钢琴演奏技巧,与大臂的发力也是有很大关系的。不单单在音量响亮或大和弦处要运用大臂,在最轻弱处、转弯处、连接处都需要运用大臂。大臂用力的速度、时间、力度都会对钢琴演奏的音色带来不同的变化,如当钢琴音色明亮时,演奏者的臂力就要用力速度快,爆发力大。

(四)全身的高度配合

钢琴演奏会有乐曲的抑扬顿挫,旋律的起伏波动,而恰恰这种钢琴乐曲在演奏过程也会对演奏者全身带来诸多变化,如当钢琴演奏者演奏《我爱你,中国》时,演奏者的全身各个部位会高度配合乐曲的旋律,随着高昂的《我爱你,中国》曲调,爆发出对祖国热情的满腹激情。

(五)倾听鉴别,协调统一

钢琴演奏不仅仅是面对听众的表演展示,更是演奏者对钢琴音乐的自我理解,用耳朵倾听演奏的节奏音律,校准着每一个触键力度。钢琴演奏的技巧是离不开耳朵的辨别协调功能的,演奏者在日常钢琴演奏练习过程中,要处于一个寂静的空间练习聆听,无论是读谱还是想谱,都要努力去“听”,要确实地清晰地听到每一个音的质量。通过冥听的反复练习找准钢琴演奏中每个演奏音节的校对,最终听到属于自己的新声音,为钢琴演奏创造出更多的演奏灵感。

(六)内心与演奏的完美融合

钢琴演奏除了基本身体整体的配合外,最重要的还是要将钢琴演奏技巧中融入内心的情与理中,感情演奏技巧的把控和安排要用心去思考,从内心对演奏乐曲的感受出发,演奏者在演奏时流露出来的热情不应该是矫揉造作的,不应该是虚假的,将心与演奏充分融合,让完美的钢琴乐曲赋予更多演奏者的内心独白,更多的演奏激情与热情,从而使钢琴演奏更加具有生命的价值,吸引听众对钢琴演奏音乐的欣赏。

三、结语

钢琴演奏艺术离不开在日常生活中演奏者的刻苦练习,要想将钢琴演奏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演奏者不仅要具备敏锐的乐感,还要具备高超的演奏技巧。钢琴演奏者的演奏技巧是否良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钢琴表演者艺术表演的成功与否。因此,将身体、心理、音乐技巧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完美的钢琴演奏的艺术效果,实现钢琴演奏者对演奏艺术的最高追求。

参考文献:

[1]高华曼.谈钢琴视奏[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

[2]丁君君.浅析钢琴演奏中的“呼吸”[J].大舞台(双月号),2009,(03).

[3]蔡杰.如何科学练习钢琴[J].大舞台,2011,(03).

第6篇:学配音的技巧范文

一、钢琴艺术指导在声乐技巧教学中的作用

(一)在声乐气息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呼吸在声乐表演中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因此掌握呼吸技巧是歌唱者的基本功之一。只有自然的呼吸状态下,演唱者才能具有准确地生理音准。因此,在声乐表演中,必须将呼吸的节奏与音乐同步。而作为主线旋律表达的声乐钢琴伴奏最能够起到这方面的引导作用。通过前奏、间奏等伴奏,能够提供给演唱者呼吸节奏的基准,在同步中形成对该曲目的呼吸反射。

(二)在声乐技巧训练中的指导作用

声乐教学中一些特殊的演唱技巧,比如花腔等美声唱法,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进行长期的训练。而钢琴伴奏中也有许多技巧能够与这些声乐技巧搭配,使其能够起到很好地指导作用。比如在美声的花腔技巧的训练中,断音、快速音阶、笑音、泣音等技法的训练中,钢琴伴奏可以通过左右手不同的按键技法,以跳音、震音等引导演唱者在技巧上的变化节点。

(三)在语言技巧训练中的指导作用

在声乐艺术中,语言的理解与掌握是非常重要的。一首歌曲,如果歌唱者自身对其述说的内容,表达的情感都不了解的话,可以说肯定是没有什么感染力的。但是,涉及语言,则又必然联系到其文化背景。以常见的意大利语、德语、法语等外语歌曲来说,其民族性与地方性的语言风格差异,不仅仅是音准、音调等方面,甚至还包括连音方式、鼻音共鸣等。钢琴伴奏则比其他的管弦器乐在这方面更能起到引导与配合的效果。

二、钢琴艺术指导在声乐表演教学中的作用

(一)在语句表达与情绪表达中的指导作用

在表演中,情绪与情境的表达,是声乐演唱感染力与艺术美感之所在。在舞台表演中,演唱往往是整场表演的主线与高潮。而现场表演的高潮,可以说是不可能直接就能够一下子就达到的,必须要有足够的情绪调动与情境的铺垫。钢琴艺术指导首先在前奏中进行情境的铺衬,利用其音色与表现力,仿佛如述说一般,向听众展开一副诗篇的开头。声乐演唱者在这个过程中,也在进行自身的情感的调动与准备。当演唱开始后,钢琴伴奏就会在适当地时候出动琴弦也触动演唱者与听众的心弦,更是会在演唱的高潮中,以钢琴自身的表现力进行强有力的映衬。

(二)临场心理调控能力训练的指导作用

对于声乐表演者而言,现场往往就是一个独唱的战场。任何一位演唱者在面对初面对广阔的舞台、灯光和台下的视线时,都有巨大的心理压力。这是舞台上其他伴唱、伴舞者所不能体会的。因此,能够临场调节好心理压力,出色地进行声乐演唱的发挥,有时甚至比声乐天赋还要重要。钢琴伴奏一者利用前奏等吸引开场注意力,分担压力;二者能够提前引导、托腔保调。

三、钢琴艺术指导对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作用

(一)提高声乐学生与其他表演者的合作能力

在声乐教学中,进行声乐学习的学生们往往专注于曲目演唱本身,而忽视了声乐表演事实上不仅是以声乐演唱者为主,更是有其他伴奏、伴舞等综合表演艺术的配合。因此,作为声乐专业的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声乐演唱的熟练技巧,掌握声乐语言、语句的表达,具有一定的临场表现与控场能力,还需要具备与其他表演者同台默契配合的能力。而通过学习钢琴艺术指导,能够使声乐学生提高与其他表演者配合的协作能力。

(二)让学生换个角度发现自身的缺点

声乐演唱是一项技巧与情感需要同时贯注的艺术,声乐学习者在进行训练时,往往全神投入,在演唱结束之后,即使声乐教师指点出不足之处,在纠正与改进上有时也存在一定难度。这是因为,情感与技巧的惯性往往形成了反射。在这种时候,需要冷静下来,从旁观的角度,通过直观地对比,才能有所进步。钢琴艺术指导教学,就提供了这样一个旁观的参与角色。学生在给同学的演唱进行钢琴伴奏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同一个作品他人不同的演绎,以及自己是如何的配合,这双重角度的参与,能够快速得到提高。

四、结语

第7篇:学配音的技巧范文

关键词:音乐审美感的培养、钢琴演奏与审美的结合、培养对音乐美的欣赏过程

“音乐”是通过声响传达到人的耳朵里,从而使听觉、感觉、知觉产生了联觉的效应进入到人的感性世界所表达出的喜、怒、哀、乐、的各种情感的乐音,进而表达人类的各种情感及不同的生活情境,这也足以成为人们相互抒发及交流的一种方式。“美”是人类都毕生追求的,是感性与理性世界发展到一定阶层的至高追求,有了审美的体验与追求才能在艺术的殿堂里遨游前进。“学”顾名思义要做学问,那么这个学问的研究出发点是围绕对音乐的美的实践与鉴赏,是美学与音乐学的共同话题。

一、音乐审美感的培养

钢琴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一个分支,那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启发学生对音 乐审美感的培养,不管是学龄前的幼儿还是进入大学的专业学生来讲在最初的对音乐美感的追求都是最直接,最主观的,而作为老师要去思考怎样把学生的感悟与作家所要表达的作品的意境巧妙的结合起来,这是老师作为中间者所起到的一个重要的引导作用。

音乐审美的心理过程是通过感知、体验、想象和理解四个过程.首先对音乐的感知是听这段音乐所要表达的节奏是明快的,气氛热烈的,往往能直接带给人以。其次体验的过程则是强调一种情感的体验,是激动的场面,高兴的舞蹈异或是悲哀的哭泣都是通过对音乐的渲染所体现出来。再来到想象,在前两个过程产生之后随之便进入对音乐的联想及假想,想象着热闹的街市场景,翩翩起舞的美丽景象及哀伤的人们祈求的场面在脑海里都会有画面的呈现。最后升华到最高的境界就是理解音乐了,那么这需要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去对它的曲式结构、声部、和声以及声响的色彩,音色,音高等具体分析后才能达到一种理性思维。例如: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那么在感受这首钢琴奏鸣曲时首先感知到柔和安静-轻盈向上-激动积极。那么这是情感体验就从慢板的宁静开始出发,抑制的冲动的情感一点点精神饱满的然后转向阴沉而愤怒的。接下来展开丰富的想象和和体会贝多芬当时的创作背景来共同分析此曲,从第一乐章开始由一系列的和声色彩的变化,包括右手反复的音型重复,音区的对比,节奏上的紧缩和扩展集中表现了认真的、深邃的、严肃的、阴暗的,似乎把人引向生命深渊的感受。第二乐章以轻盈的小步舞曲的速度进行着,充满了温暖与舒适的愉快情绪。第三乐章通过反复的低音支体向上的狂暴突击的方式,钢铁般的节奏进行和积极的和声音型,表达了贝多芬暴风雨般的火热感情和挣扎向上的信念和对封建制度进行挑战的鲜明态度。

二、钢琴演奏与审美的结合

那么钢琴是一个要走上台演奏的乐器,而且是一个可以独奏的和声乐器,对音乐这种时间艺术的作品来讲要在单位时间内完美的在钢琴上演奏出来是一个及其大的挑战,因为这要求表演者要在拥有超凡的演奏技巧的前提下并能完美的揭示作品的内涵与风格,塑造鲜明的音乐形象,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及民族精神,那么这就需要从音乐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钢琴作品的分析和理解,秉承乐曲的真实性,在最好的反映作曲家的创作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融入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进行创造性的演奏。

技巧在表演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没有高超的技巧就不会有高水平的演奏。技巧训练在钢琴学习中所消耗的时间和比例都相当大,如果没有完美的技巧作为支持力的话,那就谈不上要发挥准确的作品风格及内涵。而技巧也不只是单纯的手指运动,而是一种受美感心理支配的艺术活动。兰帕尔曾经告诉学生说,演奏练习曲一定要把它当成艺术享受。所以说在漫长的技巧练习过程中如果能把审美与技巧训练结合起来的话,那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那么在掌握了精湛技巧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有自己演奏的特质及灵魂,就像描述一个拥有优雅气质的青年,在听到手指触键的同时,音乐的灵魂在遵照原作者创作意图的同时对音色、音高、强弱、音的长短、乐句、段落、和声、曲式结构等多方面对音乐的处理及理解所进行的表达及释放,淋漓极致的表现力及身体动作、表情的积极配合下使演奏能完美体现。

再者在音乐演奏中还有心理因素的影响,要建立积极向上的心理暗示和一种正能量的启发。在表演过程中,对乐曲的情感体验能完美的配合技巧的表达是重要的体现,这要求表演者要把全部情感倾注到要表演的曲目中去。有很多学生在现场表演时就表现出一片空白的情境,那是过分的紧张感及不自信的表现,要启发学生去体会音乐的美感,从内心里去歌唱乐曲的旋律,避免机械性的演奏,没有灵魂的弹奏,把自己放在音乐里才能更好的接触这种紧张心里。

记忆在表演过程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避免危险的自我意识的暗示,使记忆的发挥顺畅并贯穿到尾,避免小失误带来的负面心理的影响,积极向前推进乐曲的演奏级及发挥,使整首乐曲能完美的结束。

三、培养对音乐美的欣赏过程

在掌握了钢琴技巧,实践了钢琴演奏的同时还要学会欣赏音乐,因为这是一项检验审美的实践活动。无论是创作家还是演奏家所要表达的音乐都是要表达某种情感或意境,那么这是美的最终传达,是我们近距离接触作曲家的时代及生活背景的最好的心理体验过程.比如:肖邦的《夜曲》op2以很幽静的方式进入,让人对这夜色的安静与美好联系在一起,而宁静之下隐藏的背后还有一种强烈的思乡之情,左手和旋的不同转位的变化及右手不规则的节奏与左手固定节奏相互配合,又显现出一种矛盾的心理。通过对不同作品的学习及欣赏让我们可以更近距离了解当时作家的生活背景及创作的心理状态,从而能更好的把握作品的演奏风格。把对美的欣赏过程发挥到钢琴教学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结尾:综上所述,音乐美学在整个钢琴教学中起到一个融会贯通的作用,从一开始接触音乐,接触键盘的同时就要贯穿对音乐美感的培养,使枯燥的练习不在乏味难熬,让学习的过程充满乐趣及美感的画面,使学习乐器的漫长过程演变成一种情感的抒发及知识的全面扩充,提高自身的文化底蕴及自身修养,在指尖流动的过程中传达出心里对音乐美感最直接、最完美的表达。

参考文献:

[1]王次炤 著 《音乐美学基本问题》

[2]廖乃雄 著 《论音乐教育》

第8篇:学配音的技巧范文

关键词:右手技巧;表现力;感染力

中图分类号:J622.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08)02

小提琴演奏需要左右手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其中,右手技巧主要涉及音色质量,而音色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所以,小提琴演奏能否打动听众,除了音准节奏外,右手技巧的好坏对演奏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右手演奏技巧,实际上指的就是小提琴演奏者能够娴熟流畅地操纵千变万化的弓法,通过自如的运弓,使弓子在琴弦上摩擦产生共鸣,从而发出优美的乐声,演奏者通过抑扬顿挫的乐声来传达乐曲本身所蕴藏的情感信息,达到感染听众的目的。因此,提高右手演奏技巧,对增强小提琴演奏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右手技巧与小提琴演奏的关系,从中寻找如何提高小提琴演奏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途径和方法。

有心理学家研究证实,在人际沟通过程中,语气声调比语言内容本身所能传达的情感效率更高,就其对沟通效果的影响程度而言,前者是后者的5.4倍。其实,从本质上讲,小提琴演奏与人际交流差不多,也是要追求演奏者与听众的良好沟通,只不过这种沟通的形式不是语言,而是琴声,演奏者通过自己的演奏来感染听众,借用琴声来传递演奏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而实现演奏主体与听众客体之间心与心的沟通。而演奏意义上的沟通,与其说演奏者是在用琴说话,还不如说是演奏者在用手说话,因为所有的琴技,其实都是演奏者手上的功夫。从沟通的意义上讲,演奏与讲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假如我们把左手的音准技巧比喻为讲话的内容,那么,右手的弓法技巧,就好比我们讲话的语气声调。假如左手表达的内容非常好,音准、节奏都做到了,但发出来的声音不动听不悦耳,右手不能在语气声调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演奏出动听的、扣人心弦的声音,那是肯定抓不住听众的。可见,右手技巧在演奏中何等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右手的演奏技巧,增强演奏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掌握右手演奏的基本方法。

一、持弓是演奏乐曲之基

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小提琴演奏,都要求演奏者持弓的手腕和手指保持灵活,富有弹性,整个手部处于一种既控制,又放松的状态,这样才能适应演奏过程中的速度和力度变化。

正确的持弓姿势:右手臂自然放松,食指斜靠弓杆,中指、无名指顺势排列搭在弓杆上,手腕略微倾斜,食指微弯,小指尖轻触弓杆,拇指保持自然弯曲与中指关节成环型。食指的作用主要是掌握发音,所以它在弓杆的位置要适中,既不能过浅,也不能过深,其最佳位置,应在实践中反复摸索,以能发出理想的音色为准。小指是起平衡制约食指的作用,不能过于主动。正确的持弓是小提琴演奏的基础。如果持弓姿势不正确,必将给演奏者留下运弓隐患,影响发展。随着后期演奏难度的加大,持弓不正确的问题,最终将影响演奏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弓法是表达乐句之形

弓法,是指作曲家在其作品中所提供给演奏者的用弓方法。它是乐句情感表达的形式,比如:全弓、分弓、连弓、顿弓、跳弓、断弓、击弓、混合弓法等等。作曲家和演奏者在作品中究竟使用什么样的弓法,除了考虑方便流畅省力的因素外,更为重要的是应考虑不同弓法所表达的乐思,以充分体现弓法为乐思服务的宗旨。对于右手而言,弓法,可以说是演奏者传情达意最基本的方式。

比如,门德尔松的《e小调协奏曲》第三乐章中的第2小节和232小节,演奏时需要使用全弓,而且上行换弦用上弓,其目的是为了表现既流畅连贯,又生动有力的乐句构思。

演奏巴赫的《E大调组曲》第1―3小节时,需要采用顿弓弓法,其目的是为了增强乐曲的节奏感,使音乐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演奏布鲁赫《g小调协奏曲》第二乐章同样的旋律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和右手运弓的不同色彩变化。

求自由、求解放、洪流涌动。主题旋律出现在乐队低声部,小提琴独奏以强有力的全弓、分弓与乐队主题遥相呼应:怒吼、呐喊 、乐队以同样的主题在各个声部交错出现,气势磅礴推向高潮。

另外,演奏者在演奏之前应围绕作品的乐思,认真揣摩作曲家使用弓法的意图,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在弓法的运用上,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演绎,使演奏能够充分揭示作品所蕴含的情绪情感,从而达到感染听众的目的。

三、运弓是揭示乐思之道

如果说弓法是右手表达情感的基础,那么,运弓就是右手表达情感的重要途径。所谓运弓,就是演奏者按照乐曲的要求,运用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技巧来控制弓子,使弓毛在琴弦上产生出不同的摩擦振动的音响效果,使小提琴发出各种悦耳动听、扣人心弦的乐声的过程。演奏者通过连贯的运弓,将各种不同的弓法有机地连接起来,从而向听众表达和传递一个相对完整的情绪情感信息。就一首动人的乐曲而言,它不可能从头到尾都是平铺直叙的,它一定是在跌宕起伏的过程中完成起承转合的,因此,整个乐曲旋律的流动都必须是富于变化的。就右手的演奏而言,这种变化则更多地体现在弓法的变化上。弓法的多样变化,自然要求演奏者必须具备高超的运弓能力,否则将难以驾驭乐曲内容所对应的形式,而且更不可能表达乐曲本身所蕴涵的激情。

运弓的技巧非常复杂,比如各种弓法之间的转换,琴弦之间的转换,和弦之间的转换、强弱的对比、力度的变化等等,这些技巧都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演奏者做出长期不懈的努力。

小提琴演奏中的运弓涉及右手多个关节的运动。从生理学意义上讲,流畅的运弓技术是肩、大臂、小臂、腕、掌、指等各部位关节在大脑的统一指挥下相互配合协调完成的。从表面上看,小提琴演奏,好像是将弓子横在琴弦上来回作直线运动。其实,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为满足弓子能够在琴弦上始终保持90度的平直而稳健的运行需要,右手各部位必须以各自关节为轴心不断地作方向各异、大小不等的椭圆形的屈伸运动。我们从梅纽因小提琴学校的教学录相中可以看到,他们的老师在教学生运弓之前,差不多要花长达半年的时间,要求学生右手持棍,不停地在地下画椭圆圈。这其实就是在帮助学生建立右手运弓的轨迹意识。等学生在实际运弓时,就可以避免简单地去追求僵硬的直线,而能够有意识地指挥右手在椭圆轨迹中尽快找到最佳的运弓方法。手臂旋转比手臂来回作直线屈伸更省力,这是早已被肌肉力学实验所证明了的。但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要很好地运用在小提琴演奏中,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许多学生解决不好发音的问题,大都受困于这个环节。

所谓乐思是指作曲家试图通过音乐千变万化的声音形式来表达他的思想和心境。所以,乐曲的内核包裹着的,其实是音乐家内心丰富的人生经历情绪和情感。表现力强的乐曲一定是声音层次丰富、立体感强,具有质感和冲击力的作品。这样的作品要通过小提琴的声音来展示和表现,从右手的角度讲,那就要求演奏者的运弓技巧老练娴熟,又很强驾驭复杂弓法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运弓就好比一个绘画的调色板,何时轻,何时重;何时急,何时缓;何时暗,何时亮;何时浓,何时淡,都需要演奏者正确地把握。运弓技巧的最高境界,就是在不失水准的前提下,右手能够随心所欲地挥洒自如,将基本功融入到乐曲中去。

比如,布鲁赫《g小调协奏曲》,开头第6―7小节,乐思要表达的是一种极度痛苦,内心纠葛、挣扎的情绪。为此,在运弓技巧上,尤其强调弓子的浓度、宽度和速度,要求弓尖发力,由弱及强,运弓越来越宽,力度越来越强,速度越来越快。后面的4个叠音,从这个巅峰骤然跌落,越来越轻,越来越慢,这里所用的连弓与前面短分弓所表现的乐思截然不同。

34―36小节的和弦采用连续下弓,采用这种运弓手段,能够非常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悲愤的情绪。

萨拉萨蒂(1844―1908年)小提琴独奏曲《吉普赛之歌》自始自终讲究效果和技巧为世人所喜爱,它那荡气回肠的伤感色彩与艰涩深奥的小提琴技巧交织出来的效果,任何人听后都会心荡神弛。粗矿奔放的发音是继帕格尼尼以后再次突破了以往的创作演奏手法,使左右手演奏技巧得到了充分的革新和发展,右手弓法的多样和变化,击弓和拔奏的结合,泛音和滑奏的结合,快速分弓、快速琶音、快速连顿、快速跳弓等等,使得这首乐曲有声有色。萨拉萨蒂用十分恰当的手笔描写了吉普赛这一民族的性格,有悲有喜、活泼乐观、能歌善舞。演奏上使乐曲的旋律与技巧性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四、音色是增强乐感之魂

音色是指声音的色调,在这里,具体指演奏者根据不同作品的风格和乐思,在小提琴演奏中所做出的音质和色调方面的艺术处理。小提琴的发音特点是音色优美圆润,纯净富有共鸣。但是在演奏中能否按照乐曲内容要求,充分表现小提琴特有的音色气质,能否抓住听众的心,其关键取决于右手运弓的技巧和功夫。

就弓法技巧、运弓技巧和发音技巧而言,从本质上讲,其实都属于右手发音技巧的范畴,为了叙述方便,笔者在这里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递进关系,大致作了一个划分。

有了弓法基础,能够自如地运弓,并不代表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旋律来。要想演奏出臻于完美的音色,需要演奏者细心体会作品的内涵,按照乐曲标注的表情符号,用心去对运弓技巧作更加细致的打磨和推敲,使演奏的发音日臻完美。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发音质量呢?其实,影响小提琴发音的因素主要有3个,即弓子的速度、力度和弓弦接触点。所谓速度,是指弓子在琴弦上的运行速度;所谓力度,是指右手通过弓子对琴弦施加的压力;所谓接触点,是指弓子接触琴弦的位置。可以说,所有符合乐曲要求的音质都是三者恰到好处的搭配所带来的结果。①压力与接触点的配合;②力度与弓速的配合;③弓速和接触点的配合。至于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些发音技巧,所有这一切都需要演奏者按照乐曲内容的要求,在表达音乐的节奏强度、音高、音质方面正确使用。

让我们来分析一下门德尔松的《e小调协奏曲》,这首乐曲是门德尔松1838年创作的,1845年首次演出,整个乐曲充满抒情的诗意,旋律优美,技巧华丽、委婉缠绵、热情欢快,该部作品不仅是门德尔松最杰出的作品也是浪漫派诞生以来最美丽的代表作之一。在这首乐曲中运用了右手弓法力度的变化,快速分弓、快速跳弓、击弓和连弓等,创作手法激情流畅。

演奏者要演奏好这首乐曲,除了具备自身的音乐修养和音乐感觉外,左右手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同时应深刻理解乐曲所蕴涵的情感,能够感受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乐思,使基本功与乐曲内容紧密结合,才能达到完美的演奏效果。

美国小提琴教育家伊化•加拉米安曾说:“一般来讲演奏者所存在的问题大多数都出现在右手”。卡尔弗来什也提到“右手运弓技巧比左手更为复杂”。以格拉米安的学生――小提琴家郑京和为例,她在朱利亚特音乐学院学习期间,格拉米安对她右手的训练非常严格,她说:“拉强音的时候,有时拉得手臂都快要掉下来了,他还一定要你找到他所需要的声音,做不到他就不肯罢休,但当你找到了那种声音的时候,你会知道那是对你最合适的声音。”正因为郑京和右手得到了很好的训练,经过其自己的刻苦努力,最终跨入了世界小提琴大师的行列。

综上所述,只有苦练右手运弓技巧,不断探索、不断进取、不断丰富右手的表达能力,才能在演奏中充分发挥右手“说话和传情”的能力,最终达到完美的演奏效果。

参考文献:

[1]莱奥波尔德•奥尔.小提琴经典作品的演奏解释[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

[2]卡尔•弗莱什.小提琴演奏艺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3]杨明望.世界名曲欣赏[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7.

[4]刘洪.新概念小提琴演奏技术――五区位训练体系[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5]刘建军,刘民衡.实用小提琴演奏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第9篇:学配音的技巧范文

关键词:钢琴社会考级;钢琴初级练习曲;技术训练;趣味性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9-0118-01

一、钢琴社会考级初级练习曲概述

目前,常用的钢琴初级阶段练习曲主要有以下几部:

1、《钢琴基本教程》

通常被简称为《拜厄》,成书于19世纪50年代的德国,这时钢琴音乐已经迈入浪漫时期,而且制作工艺、技术技巧等方面也相当成熟,现代钢琴的形制也已基本确定,一批又一批伟大的钢琴作品横空出世。

整部练习曲的主要侧重点在于技术训练上,在此基础上也保持了一定的音乐性和趣味性。作为钢琴初级练习曲的首选教材《拜厄》的实用性很强。首先,它的音符简单,容易掌握,且左右手训练分配较为合理,技术练习的针对性较强。其次,整部练习曲有着很强的系统性和循序性,随着程度的逐步提高,所涉及的技巧也开始越来越复杂。同时将指法与音符固定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

2、《钢琴初步教程》

就是我们俗称的“599”,由奥地利著名钢琴教育家、作曲家卡尔・车尔尼(Carl・Czerny,1791―1857)所创,是我国钢琴教学当中运用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刻的“599、849、781”系列练习曲之一。

该部练习曲有很多综合技巧练习,主要涉及的基本技巧大致上有固定五指练习、音阶及半音阶练习、琶音练习、双音及和弦练习、跳音练习、休止符练习、左手低音练习等几个方面的训练内容。对训练和培养学生手指与手腕技术,音阶琶音双音和弦技术及对钢琴音乐的初步认识有很大帮助。

布格缪勒《25首钢琴进阶练习曲》

本书25首练习曲都自带标题,对作品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描述,有助于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把握和理解。通过此书的练习,可使短句的处理、呼吸、力度强弱和其他的音乐表现等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莱蒙《初级钢琴练习曲》

此书在技术程度上比“599”深,连音、跳音、断奏、小连线运用更多广泛,弹奏技巧更为复杂,但演奏习惯和音乐风格是一致的,可作为“599”的延续。故此书一般在“599”与“849”之间进行学习,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哈农》

《哈农》是钢琴学习者必不可少的练习,这本书通常会伴随我们的整个钢琴学习生涯。本书涉及到了钢琴常用的基本技术,使手指灵活敏捷、结实有力,手腕放松自然、平稳而不失弹性,是一本非常有练习价值的教材。

6、《钢琴流畅练习曲》

即“849”,此书是初级钢琴练习曲中难度最大、单曲篇幅最长的一部。本书的特点是每首作品都有速度标记和要求,要求在贴近速度的同时尽可能保持流畅。

二、教学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其适应的解决对策

(一)只注重技术训练,忽视音乐艺术解读

钢琴练习曲不仅是为了技术训练性,也要与音乐表现性完美结合。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侧重于技术技巧训练,而忽略音乐综合能力。特别是在考级的压力之下,钢琴技术速成而忽视钢琴音乐解读能力,成为制约学生钢琴音乐素养全面发展的最大障碍。

技巧终究是为音乐服务的。练习钢琴技术,说到底是为增强手指灵活度、提高双手配合度、优化触键的敏感度等,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在钢琴弹奏过程中表现出不同层次的音色变化,制造出美妙的音乐。因此把握练习曲的艺术性与技术性同样重要,技术和音乐必须同时进行。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从作品艺术性方面上来把握练习曲,进行整体音乐分析。在学习中除了熟悉音符,更要了解乐谱上的各种标记,挖掘隐藏在背后的音乐,明确作曲家的生平、风格和文化背景及作品本身的音乐内容、形象、结构、情绪、风格等。

从初级入门阶段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敏锐触觉,引导和培养学生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对所演奏作品进行全方位审视、理解的态度与习惯,做到“弹奏必有音乐”。

(二)忽视钢琴启蒙教育的趣味性

儿童作为钢琴初级练习曲的主体使用者,应当通过趣味教育来激发和唤醒孩子的学习兴趣。但这些练习曲多采用主调旋律配以重复伴奏音型的作曲形式,显得乐曲单调生硬,容易使人感觉枯燥乏味,音乐形象也较为单一。

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融入趣味教育,对幼儿学生可采用游戏化教学,拉近师生关系的同时也可弥补练习曲讲授缺乏趣味的境况。教材选择方面,可适当加入趣味性高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