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案例教学优缺点分析范文

案例教学优缺点分析精选(九篇)

案例教学优缺点分析

第1篇:案例教学优缺点分析范文

相对于传统的授课方式,案例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及要求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要求能熟练地运用理论知识;及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总结学生的观点,又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提出的观点进行灵活的应变及恰当的引导,使案例教学能顺利的开展。因此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水平。

二、案例教学法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应用分析

(一)根据教学内容,精心选择案例。能否顺利开展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选择恰当的案例。人力资源管理教材上的案例固然是经过筛选的经典案例,但是不同的学生因为知识背景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直接套用国外的案例并不太能够适应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教学。一般来说,恰当的案例是教师自己能够把握的,易于被学生所接受的,同时也是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首先,应当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精心选择案例。其次,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案例。在选择案例的时候,应当注意案例的时效性,如果选择的案例过于陈旧,内容可能会过时,缺少代表性,降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四川绵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深入走访绵阳的企业,选取贴近现实的,适合学生讨论的案例。通过1-2年的积累,会形成一个比较有针对性的案例库,这样对未来的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做好角色扮演。在选好恰当的教学案例后,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案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在常规理论教学完成后,引导全班学生分为几个个讨论组,每个讨论组包括10个左右学生,让其担任不同的职务,如总经理,人力资源部总监,生产部经理,市场部经理等职务。根据不同的案例背景,学生可以体验到不同角色的地位及重要性。再根据学生讨论的表现情况给予不同的平时成绩,这个成绩与期末总评成绩挂钩,这样有利于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三)增加课堂讨论,充分进行交流。各个小组在理解案例背景后,充分地通过角色扮演对案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课堂讨论结束后,由小组选出代表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汇报,各小组汇报完成后,允许其他小组成员对方案进行提问,汇报人可指派小组成员进行回答。这样的课堂交流提高了学生将人力资源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的能力。教师在讨论中,应当加以引导,让学生按照较为科学的思路进行讨论,一步一步深入,直到找到更加优化的解决方案。在讨论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观点中的优缺点,使学生紧紧围绕案例进行讨论,控制好案例讨论的节奏。

(四)点评案例讨论过程。在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讨论及汇报情况进行归纳总结,给出公正的评判。教师不要求对案例所讨论的问题给出标准答案,但是教师应当对案例中涉及到的理论框架进行梳理,指出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的优缺点,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启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深入认识。在点评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重点考虑学生分析问题的步骤是否合理,思维方式是否科学,能否抓住主要问题和关键问题等。教师的点评过程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认识进一步深化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总结点评的时候,应当重点讲清楚理由,分析学生观点的独到之处或存在的缺陷,应当给学生进一步思考的余地,引导学生反思讨论过程,是否通过案例讨论学习或掌握了处理问题的方法或思路等。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评价与反馈,及时修订教学内容和方式。

(五)案例教学法的效果。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不仅要分析和研究国内外著名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成功得失,而且要分析和研究当前我国企业经营中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样的授课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样,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获得丰富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了实践技能。

三、结语

第2篇:案例教学优缺点分析范文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案例教学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6.09.125

引言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使得国际贸易往来更为频繁,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更为旺盛,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各大高校得以开设,其中案例教学是该课程教学的常用手段,也是该课程教学的教学特色,但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案例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也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因此在问题与争议的分析基础上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的潜在问题分析

1.1缺乏有效的教学案例,教学案例质量偏低

教学案例的引进应该求精,但是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案例往往数量充足,质量偏低。一方面表现为案例的典型性不足。部分教学案例编写过于简单,内容不完善。使得高校学生及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时分析不到位,剖析不透彻,案例教学难以满足课程阐述的需要。另一方面表现为案例针对性与真实性的缺失。部分案例与课程内容关联性不大,对于一些专业的概念与理论表现出阐述的局限性。加上外贸企业内部经营策略的保密性使得案例数据不够真实,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案例深度的跟进,对于课程教学的指导意义不大。

1.2教师综合素质不过关,案例教学价值不大

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师来说要想真正做好课程案例教学必须遵循既定的教学原则,其一保证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其二学会调动学生的合作意识;其三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其四及时做好学生表现的反馈;其五要做好对教学任务的合理安排;其六注重为学生提供实用性的指导;其七是做好学生的差异对待与因材施教。而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缺乏对上述七大教学原则的关注。首先表现为教学观念亟待更新,陈旧落后现象严重。部分教师出于对案例把握不到位的客观实际,在教学过程中避重就轻,难以实现案例教学优势的发挥。部分教师缺乏对案例教学的客观分析,盲目扩大案例教学功效使得案例教学超前于课程教学,同样影响教学质量。其次案例教学方式单一。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时往往从自身层面出发,忽视对学生观点的倾听。此外部分教师单纯依靠教学媒介开展案例教学,没有真正参与到案例教学中去。再次部分教师尤其是新教师缺乏基本的经验,对案例选择定位不够准确,很难做好案例重难点的区分,造成教学顺序的混乱。最后教师缺乏课堂案例教学的尝试与锻炼,缺乏案例收集与整理意识,对于一些成功案例难以与课程教学结合起来,实现为我所用,因此案例教学的课程教学指导优势始终没有被发掘出来。

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案例教学问题的对策分析

2.1积极做好对案例的合理选择

首先要确保案例的针对性。案例必须涵盖既定的教学设想与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关注意识,案例要鲜活生动,案例选择应该契合学生认知贴合学生生活,使得学生对案例产生既定的熟悉感。其次合理控制案例难度与深度。结合学生的理解与接受能力,做好理论知识与案例分析的关联,对于复杂性的案例要慎重选择。再次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在课程中引入案例。案例问题应该兼具开放性与封闭性两方面,符合学生的发展个性,通过多样的展示形式形成案例分析的热烈氛围。最后案例的种类要杜绝单一,尽量趋向多样。既要涉及正面案例又要关注负面案例,既要涉及国内案例,又要分析国外案例,通过多层次的案例展示调动学生案例学习的积极性。

2.2积极做好教师素质培养提升

基于教师层面引发的案例教学问题,需要从四个方面进行调整。首先要确保教师案例教学观念的更新,充分认识到案例教学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的作用,学会角色的转化,从课堂的主导者转为课堂幕后组织者,让学生更充分地参与到案例分析中去。教师对于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保证学生自由的同时做好对案例教学进度的掌控。其次要优化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积累案例教学经验。高等院校可以组织教师开展案例教学研讨或者对教师开展案例教学培训,鼓励教师开展案例教学并做好教学经验的积累共享。再次做好教学手段的创新。引导教师充分发挥多媒体案例教学的优势并加强对教师多媒体使用情况的规范,在带动教学手段创新的基础上确保案例教学功效的发挥。最后以学生为本,做好差异性关注,因材施教。基于不同层次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把握差异开展差异性教学与针对性引导,使得学生层次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案例教学满足大多数学生的课程学习需求。

3结语

第3篇:案例教学优缺点分析范文

因为中职学生的文化标准都很弱,对很多的抽象不具体的问题都能以想象和理解,甚至是没有那么大的参与意识,也不会积极的相应参加,对学习的主动性也不是很高,造成了他们整体知识水平的薄弱。这也实际的情况对案例教学的实行都设置了阻碍,也限制了案例教学的实施,比如在案例阅读的时候,学生没有积极性对阅读不感兴趣,在案例分析期间,他们进行案例阅读和理论分析的时候也是兴致缺点,对最后的案例讨论总结,学生参与进来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在案例自身的问题上,现在种植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过程中用的案例有很多的问题,这之中突出的有两点:第一点是被用来教学的旅游教学案例整体的水准不高,之前的案例积存与现在快速变化的旅游企业之间的更新速度有点跟不上脚步,就是说之前积累的案例可能对现在企业的需求来说有点“老”。第二点就是对涉及到的地区案例可能不是很充足,旅游教学案例大部分是来自国外的旅游企业,因为学生确实对国外案例使用环境的了解,这就没有一个理想的教学结果。

2.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实施

案例教学法不单单能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做以强调,还可以对案例自身的挑选多加重视,以及能对学生的研讨做强调。要合理的对案例教学各细节做合适的设计,针对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使用案例教学法,应当做到在中职旅游管理专业中为学生做足够的指引,使得学生能够了解案例核心,而且要尽量的带动大量的学生参加到内容的讨论中来。对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案例教学要有较高的标准,要求案例教学的模式必须使用个人学习到小组讨论到全班课堂讨论这三个环节,用这种典型的哈佛案例教学成熟模式对案例教学的进展有所帮助。这之中包括了三点措施:第一点是要有精细的心思和对案例的选择设计,第二点是当学生在阅读案例的时候,必须给学生足够的实践去进行理解分析,使学生能够站在多角度多思维多层次的角度上对案例做分析和思考,这样可以对学生的分析、解决和思考问题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第三点是必须能够带动学生对案例讨论的积极性,可以给学生在讨论是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在结束的时候必须对案例里面相关的理论做思考,还要对案例中学生做讨论时候的优缺点做自我评论和总结。对旅游教学案例自身的质量进行提高,为学生挑选大量的高质量典型案例就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点,要使学生能够用一些案例的学习成果来对旅游教学案例自身质量进行提高,并且最好达到能用一个案例来列举其他事例的下程度。所以就对中职院校的旅游管理教学提出了要求,必须对案例的整理、搜集、撰写和挑选工作做出强化的调整。在真实的实际工作生活中的实例进行编写之后也可以作为案例使用,这些根据实际需求做编写的案例能更加灵活的使用在旅游管理案例教学中。

3.结语

第4篇:案例教学优缺点分析范文

【关键词】市场营销;案例教学;主要步骤;资料来源;教学笔记

一、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作用

商科专业的培养方向是让学生掌握管理技能,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准备。但是在一些高等院校中,许多市场营销类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基于传统的课堂讲授,缺乏与学生的互动。许多研究指出,互动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老师不再直接告诉学生知识和技能,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其中,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解决问题。而案例教学法正是互动学习的重要手段。案例教学法不断发展的同时,它在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仅仅了解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并不能够保证学生能够应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学生必须有机会在市场环境中掌握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和做出决策。案例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思考和推理的能力。虽然许多教师已经认识到在课堂上使用案例教学方法的必要性,但教师往往不知道如何准备案例和教学指导,这也是影响案例教学广泛使用的重要因素。教学案例分为两种:描述性案例和面向决策的案例。描述性案例通常描述一种情况、相关的事实和决策,通常用来举例说明一种技术或方法的实现是好是坏。面向决策的案例是基于问题的,包括问题识别、分析和行动计划,可以为讨论和学习提供较好的基础。本文着重研究面向决策的案例,这种类型的案例对于培养学生的营销技能更有效。

二、案例开发的主要步骤

1、确定案例编写的资料来源编写案例的第一步是确定案例的资料来源。一般有两种方式可以获取,第一种来源是去企业现场调研,第二种来源是通过公开途径获取。(1)企业现场调研。在使用资料源时,作者必须选择为案例提供数据的公司。案例撰写者应联系公司市场部代表。案例撰写者需要从不同的管理层获得必要的数据,包括营销总监、品牌总监、产品总监、销售总监或首席营销官等。首先,案例作者完成教学案例的草稿,包括来自公司的原始数据和其他可用的辅助数据。接下来,案例作者应该与公司代表讨论草案版本,并就可能的更改和修订达成一致。在此过程中,作者可以修改一些数据来保护商业机密。在使用和案例之前,必须得到案例公司首席执行官的批准。企业现场调研进行案例写作有其优点和缺点。最大的优势是与公司直接接触。公司可以要求他们在课堂上介绍案例,并提供来自行业、市场或日常业务的有价值的见解,而这些信息很难从其他数据源获取。这种方式的缺点是需要大量的时间来合理地组织编写案例,并且需要公司的配合和授权。(2)公开途径获取。撰写案例的第二个资料源是使用公开的数据。它可以从许多的文件中获得,如年度报告、行业调查、专业协会报告、公司网站、互联网、电视和广播报告、书籍、杂志、行业出版物等。作者注意必须将数据来源在案例中给予注明。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由于资料来源通常是公开的,所以不需要获得公司的许可就可以在案例中使用,而且作者可以及时地用最新的信息更新案例。这种方式的最大缺点在于作者很难收集到需要的数据资料。2、营销案例的结构营销案例的一般结构包括开头、主体和分析三部分。开头部分主要介绍背景资料,包括公司背景,主角(决策者的姓名和职位),何时何地发生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会发生。主体部分包括案例涉及的特定领域,需要解决的特定问题或决策,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还包括相关的数据和需要收集的其他数据。案例的最后一部分是分析,学生通过阅读案例,结合专业知识,做出适当的决策。下面以一个实际例子来说明。

三、编写案例教学笔记

一个案例通常伴随着一套教学笔记。教学笔记为案例的后续使用者(无论是作者还是其他个人)提供了指导。笔记的目的是帮助教师理解写案例的原因,案例教学时可能产生的问题,以及在讨论中可能提出的观点。教学笔记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方便地陈述案例,其结构取决于作者和案例的类型,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案例研究标题,即案例研究的名称。案例研究的描述,对特定案例的简短描述。学习目标,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能够实现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可以确定优先级,包括首要目标和次要目标等。目标要符合学生的研究水平。教学设计,设计整个教学环节,确定每个环节的时间。相关阅读资料。作为深入了解案例的补充材料,这些材料可以以框架、理论等形式给出。作业问题,与分析部分的内容匹配。案件的其他材料,如电视广告、照片、文章和视频。推荐阅读清单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为那些对这门学科特别感兴趣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资源是很重要的,比如书籍、文章和网站。案例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教师在今后的过程中改进案例提供依据。通常情况下,案例作者还需要定义可以使用案例的目标学生群体和营销课程类型,并决定案例更适合专科、本科还是研究生层次。某些案例可以用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教学,但是需要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上述案例的教学笔记例子如表1所示。

四、结论

第5篇:案例教学优缺点分析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学 案例教学 素质教育

一、引言

近年来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凸现,直接导致了我国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对改革教学模式、推行素质教育的呼声愈发强烈。财务管理学的教学也不例外。1990年美国会计教育变革委员会(AccountingEducation ChangeColnmission)在第一份公告中声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成为主动的参与者而非被动的信息接收者,应该界定和解决那些需要利用多种信息来源的非结构性问题。这在会计教育领域被视为是更多使用案例教学法的一种号召和呼吁。财务管理学是一门极具应用和操作性的管理学科,开展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是对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收的授课型教学法的一种突破,同时也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的新途径。要实现财务管理学的素质教育,应该从教育思维、教学观念、课程设置编排、教学内容及其方法等进行全面统筹安排,本文拟从教学观念、内容及方法等角度对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内容、利弊及相应措施等方面做一些探讨。

二、财务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内容描述

(一)案例、案例教学及教学风格 案例教学法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其教学特点是;精选现实中经典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模拟、专题讨论等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认真总结,将抽象的理论融于实务操作。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案例及其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基本要素。所谓案例是指人们试图解决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所依赖的环境、事实、意见等;案例教学是指以案例为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有机会处于决策者的位置,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分析能力、动手能力的目的。财务管理案例表现为多种形式,大多数都用归纳法进行教学,或是情况诊断,或是决策研究,或是二者结合。具体可将多种形式的案例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评价案例,描述成功或失败等一系列案例组织起来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时候特定的管理抉择和管理风格是有效的;另外一种案例叫决策案例,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像管理决策者一样进行思考。当然,许多案例往往是把评价和决策联系起来,要求学生不但要分析情况,还要给出行动方案。因此财务管理案例教学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财务知识和基本财务分析技术,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进入特定事件的现场,通过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提高其分析、识别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及协作能力。另外,开展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另一基本要素则是要培育一种苏格拉底式的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在案例教学中,教师的职责是促进讨论而不是写正确答案,即使学生有正确答案,也不应轻易表态,而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机会和分析案例的责任感并对其观点进行评论和归纳总结。

(二)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职责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学生的主要职责是准备和参与,让学生进入企业(公司)的财务管理角色模拟处境,面对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学会采取某一种立场,做出财务决断或决定,即决定作什么或不作什么。具体操作过程如下:首先,阅读财务管理案例。分三步进行:粗读,为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阅读,学生首先必须粗读案例,获得案例里所隐藏的基本信息;精读,即彻底了解案例中所提供的数据、信息和事实;进一步阅读和查找教师推荐的相关资料或根据自己的判断查找相关的信息来支持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其次,角色转换。在组织和整理财务管理案例中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时,必须进行角色换位,以财务决策者的身份考虑问题。如案例的主人公是谁,由谁来做出决策,决策后的结果如何,案例中的企业(公司)性质如何,从事何种业务,其战略目标是什么,营销、生产、财务政策分别是什么等。第三,分析财务管理案例,形成观点与方案。分析案例过程是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站在财务决策者角度,在信息不完全或不确定前提下对案例做专题分析、引导性分析和综合分析。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推荐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案。第四,积极参与财务管理案例讨论。在现实工作环境中,―个人的工作能力大致取决于三个方面:分析、沟通和说服他人的能力,而这三方面的能力在案例讨论中可以得到全面锻炼。因为在财务管理案例讨论中,不仅要求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具有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而且要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去,具有主动性,能够以案例中的“身份”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运用职业判断,针对案例提供的资料充分思考、讨论,这样才能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目的。而且还能让学生与其他人观点共享,使自己的观点经受挑战,使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最后,写出财务管理案例分析报告。经过充分讨论后,学生应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对以前的分析与讨论作一总结,加深理解,并使自己的观点在大量数据和事实的支撑下得到进一步提炼和修正。

(三)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不可忽视,需要适当引导、详细记录和组织学生的案例讨论。具体而言,在案例讨论前不仅要详细了解案例的数据、事实细节和相关材料,还要精心准备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小组讨论。如每班分成5个小组,每小组约10人,小组中一人执笔,一人做交流发言,一人做必要的补充说明;在小组讨论中,教师可适当作些简短的评论,以提问的方式使讨论继续。当然,教师要避免成为案例讨论的中心,避免给出肯定的观点或答案。在案例讨论时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并予以记录,并时不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在案例讨论中,教师还需控制课堂讨论,使学生的讨论激烈、尖锐而又真诚、相互尊重,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讨论中来,并使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

三、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优势与缺陷

(一)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案例教学旨在配合理论教学的内容和进度,通过教师讲授财务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组织案例讨论,引导和督促学生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局部到全面,经过调查研究、独立思考、独立决策,有序地完成财务管理教学规定的全部内容,使学生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具有以下方面的优势:一是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体,向学生灌输大量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方法,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而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的应该是学生,教师只是发挥引导作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形成―种交流、互动的立体模式。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会学比学会更重要,点金术比黄金更金贵。如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充分利用案例,结合社会现象来设计大量的全真模拟案例,运用“提出案例―掌握知识―分析案例―提出疑问―解答疑问”的教学模式,通过详细解读案例背

景资料,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找出案例涉及的知识点,并运用相关理论分析、评价、总结,并形成结论。因此,一方面学生不仅学到了新的财务管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运用财务知识进行独立思考,对知识的掌握不仅灵活而且牢固;另一方面教师通过寻找、设计案例及案例教学;对每位学生学习情况、分析问题的能力等有更多了解,并在师生的相互提问中扩大了学生知识面。二是有助于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应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研究的方法,自主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开展调查研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中,以案例为切入点,学生根据案例的需要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在此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对这些信息资料的分类、整理、分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思维的不断深化中,既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有利于学生学会沟通与协作,提高人际沟通能力。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全球经济走向―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人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人的就业、工作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人际沟通与协作能力是现代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从适应时展的层面上讲'提高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往往需要经过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形成―种思维的相互撞击,擦出“火花”,从而形成合理的解决方案。因此,学生在案例讨论甚至是争论的过程中,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认真、仔细地聆听他人意见,学会用语言去说服他人,有利于学生人际相处能力的提高。

(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缺陷 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作为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较之传统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发挥着它明显的优势,同时也加快了高校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进程。但应该清楚地意识到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和自身的局限性。一是缺乏适应案例教学的师资。我国高校的教师普遍是在完成学业后直接进入高校担任教师,往往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这样就缺少组织案例教学的能力。由于受传统教学思路的限制,形成了以“我”为主的观念,在课堂上不愿意放弃“主角”,而甘当“配角”。然而,案例教学对教师这一角色的要求较高,教师不仅对财务管理本身的知识要非常精通,对管理学、经济学、经济税收法律等方面的知识也要有足够的了解。并且,教师还要具备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好课堂教学的任务。譬如在案例讨论前教师不仅要启发、引导学生;在学生发生争执时还要能运用一定的技巧结束争论,继续讨论;同时还要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越俎代庖,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因此并非所有的教师都能适应案例教学的需要,教师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案例教学,不能为“赶时髦”而进行案例教学。二是对学生的要求也较高。在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角,学生的积极参与是发挥案例教学作用的重要前提。因此,案例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国外案例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针对的学生群体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整理、分析能力,而在我国高校继扩招后,学生素质普遍有所下降,其相关专业知识比较薄弱,适应案例教学显然具有一定的难度。另外,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普遍不高;真正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参与案例讨论的往往只有那么几个学生,其余学生则“搭便车”。三是财务管理案例教材的缺乏。教材是教学的基本工具,一部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国际规范的财务管理案例教材为提高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效果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但遗憾的是,目前财务管理案例教材并不能适应财务管理本科教学,针对中国财务管理问题的财务管理案例教材更是稀缺。具体而言,有些财务案例教材要么直接从国外引进,案例背景与中国企业实际情况相差很远,因为财务管理要受理财环境的影响,国外案例虽是好案例甚至是经典案例,但却不符合我国实际;要么就是编写的模拟案例,或是例题的“改编”或“放大”,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也不利于学生思路的开阔;还有一部分案例直接来自报纸、杂志等刊物上的内容,缺乏必要的专业性内容,没有针对性,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因此,一部既符合我国实际又融专业知识于一体的优秀案例教材是推行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基础和关键。

四、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完善的措施

(一)大力提高适合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师资质量 前文已述及,案例教学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比较高,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可以胜任案例教学。因此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高校应打破教学工具、教学设备校园化的传统思维,积极与制度完善、管理科学的先进企业取得联系,让任课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上岗培训,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再回归课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

(二)教师有责任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巧常言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改进做法的着力点,是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技巧中最讲究有“活”有“动”,教学活动应是开放的、有序的、活而不乱的动态系统。因此,教师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对起专业支撑的基础知识也要有足够的了解。还要具备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好课堂教学的任务。譬如在进行案例教学前,教师应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预先发放案例,要求学生事先进行案例的熟悉和资料的查阅;熟悉案例中所涉及的主要经济、金融环境知识。在案例教学进行时,教师要具有启发、引导的能力,在学生发生争执时能够运用一定的投巧结束争论,继续讨论。同时,还要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能越俎代庖,使学生形成依赖心理。必要时还需进行必要的启发和提示,避免“冷场”状况的发生。

(三)组织恰当的案例,撰写教材 为了撰写优秀的财务管理案例教材,在教材体例、案例选取、内容体系的设计思路上应充分体现财务管理在理论、实务与政策三个方面的有机统一。通过案例教学,学生能够在学习财务管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继续提升自身清晰的专业理念、高超的专业技能和敏锐的专业判断水准;充分体现财务管理活动对特定的理财环境和案例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要求。案例来源尽可能选取带有“中国特色”的真实案例,并以上市公司案例为主;在案例的选取和内容安排在尽可能反映财务管理课程的基本问题、知识点,既要考虑全面,又要能突出重点,还要把握难点;便于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在案例写作和体例上,每个案例内容有教学目的与要求、背景知识、案例资料、分析思路、思考题及小案例等部分,这样既方便教师的教学组织和安排,同时也能使学生能自主阅读,因为案例中对每个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并得出结论,可供学生们分析借鉴和参考。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和发现现实中的经典案例,学会筛选、甄别,整理出对自己有用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形成分析报告,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也无形中培养、锻炼了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

第6篇:案例教学优缺点分析范文

论文摘要:本科教学改革的开展使得本科管理学教学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案例教学法被大量采用,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本科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诸如缺乏有效互动、缺乏恰当案例甚至是缺乏充分开展等一系列问题,案例教学开展者和现行教学管理制度两方面成为导致问题的原因所在,只有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学能力,创新制度,科学开展本科管理学案例教学,才能克服当前存在的问题,实现其积极的教学效果。

管理学课程则是向学生讲授从事现代管理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基本管理知识和管理规律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开设对学习者管理知识的掌握、管理思维模式与习惯的养成以及管理能力的培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作为增强管理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案例教学法通过给定特定的案例,使学生在案例情境下模拟开展管理工作,从而实现知识与实践的有效连接,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其更多的被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mba教学所采用,随着本科教学改革的开展,管理学的本科教学也开始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案例教学法开始被大量采用,但受传统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在mba教育中发挥积极功效的案例教学法应用于本科教学的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探究适合本科教学的案例教学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与发展

案例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学者使用案例,以团队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与撰写案例等方式来增进成员间的交流,引发学习者思考,并给予成员真实状况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1]该方法起源于19世纪末哈佛大学法学院将真实“案件”引入法学课堂的教学实践,这种实践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开展分析研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后,哈佛商学院开始将工商业管理方面的实例整理成管理案例并应用于教学实践,通过将具体案例呈现给学生,使学生以企业的真实情境为背景,以企业管理者的身份来分析企业状况,解决企业问题。这既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案例教学的出色教学效果使得这种方法被大量采用并迅速推广至世界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中,20世纪80年代初,案例教学法进入中国,被广泛应用于mba教学过程中。

二、案例教学法应用于管理学课程教学的积极意义

1、案例教学法实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有助于学生掌握管理知识。

“学”以致“用”,而“用”又能促进“学”的巩固与深入,“学”与“用”的紧密结合,能强化知识的掌握与灵活运用。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下,教师的举例解释只能使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学生而言,知识只是老师讲授的内容,而不是直观的、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工具,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知识缺乏真实性,学习效果不理想。案例教学模式下,教师给定具体真实的管理情境之后即退出,学生成为主体,他既需要思考运用什么知识来解决问题,又通过最终的结果来验证所学知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对所学知识与教师进行交流,从而在分析、选择、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对管理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实现对管理知识的掌握。

2、案例教学法实现了问题与对策的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管理能力。

“管理学”课程不仅讲授知识,更要培养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既是“出题人”,又是“解题者”,通过提问与解答实现知识的传授,这一过程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缺乏深入分析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机会。案例教学模式下,教师、学生的身份都发生改变,教师成为组织者,而学生成为真正的参与者,他必须开始分析思考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随着案例教学的持续开展,学生的参与性由被动变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锻炼并增强。同时,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总结、归纳自己的观点后还需要恰当的语言组织以将其呈现表达出来,从而客观上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

3、案例教学法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结合,有助于学生形成一系列良好的品质。

课程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逐步学会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承担责任,其主动性得以锻炼,而依据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主动性是一个人成熟与否的重要特征,这就使得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学生向成熟的“社会人”的转变;另一方面,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各个小组在分析给定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要面对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又需要小组内部成员间的合作,这就一定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竞争合作意识。同时,学生需要依据小组内的分工开展工作,有助于学生发觉自身的特长与潜能,锻炼了学生的自信与勇气。

三、本科管理学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随着本科管理学课程改革的开展,案例教学法被引用到日常教学过程中,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的“讲-听”的师生课堂形式,提升了教学效果,受到了师生的欢迎,但受一系列因素影响,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本科管理学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1、管理学案例教学缺乏有效互动

管理学案例教学要求改变传统的“讲-听”的师生单向沟通模式,转变为“师生间、生生间”的多渠道互动沟通模式,但在很多案例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依然是绝对的主体,只是在传统授课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案例工具,学生的主体地位缺失,“师生间、生生间”缺乏有效互动,从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2、管理学案例教学缺乏恰当素材

达到理想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效果,不仅要求给定具体案例,更要求学生能够进入案例情境中,以案例中的角色展开相关分析,这就表明只有符合学生实际的案例才是恰当的案例,才能导致有效的教学结果。但在当前的案例教学实践中,案例素材的来源主要包括两种:成型的国外教学案例和国内著名企业的相关案例。这两种案例尽管具体明确,但却存在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缺陷——与mba学员的经验背景不同,作为尚未进入社会的本科学生,其缺乏相关的社会经验,很难清楚理解案例背景,游离于案例之外的学生在展开相应决策时要么凭空想象,要么敷衍了事,缺乏恰当的案例成为制约案例教学效果的重要问题。

3、管理学案例教学缺乏充分开展

实现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效果,需要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充分开展,而案例教学的充分开展,需要学生在了解案例情境的基础上,充分查阅相关资料与知识,然后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针对案例反映的问题展开相关决策,其后在课堂上各小组陈述各自观点并展开讨论,最终由教师加以点评总结的完整过程。但在大部分本科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通常都被作为某一次的课堂任务在教室中加以完成,团队成员间、团队间既缺乏充分资料的收集更缺乏有效的讨论与辩论,“搭便车”现象较为普遍,这就严重影响了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效果。

(二)本科管理学教学应用案例教学法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案例教学法作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却在本科管理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存在如上问题,究其原因,既有教学参与者的原因,更包括现行本科教学管理制度方面的原因。

(1)案例教学参与者原因

作为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其对案例教学法的认知和开展案例教学的能力会深刻影响案例教学活动的开展,成为导致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问题的直接原因。

首先,案例教学参与者的认知方面,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在开展案例教学活动方面存在认识偏差。教师方面,部分教师将案例教学方法等同于举例讲授法,而实际上两者存在着根本的区别:举例讲授法强调运用列举实例的方法来向学生阐释知识,以便于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在这种讲授过程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显著,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而案例教学法则是强调学生主体,教师的主体地位被弱化,其更多的是案例的阐述者、相关知识的咨询者以及必要的纪律维护者。两种方式的认知混淆使得教师在开展案例教学中不能明晰自身定位,从而影响教学互动性;学生方面,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管理学的教学大多开设于学生的第一、二学年,而这一时期的学生大部分尚未从高中学习情境中转换出来,被动学习倾向明显,这就使得其很难正确认识案例教学这种更加强调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式,从而影响其课堂参与度,造成案例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

其次,案例教学参与者开展案例教学的能力是导致管理学案例教学存在问题的另一重要原因。从教师方面来说,虽然随着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开展,高校教师学历水平显著提高,但教师队伍的急剧扩展也使得教师教学经验少、实践能力弱的缺点日益凸显,教师缺乏引导学生分析案例的能力以及编写案例的能力,从而直接影响管理学案例教学的开展;而学生方面,一方面传统的填充式教学直接导致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低下,另一方面,与mba学员相比,本科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其对案例情境的认知与理解能力以及知识运用的能力等方面明显不足,从而影响其参与案例教学的效果。

(2)案例教学实践的相关管理制度原因

本科教学过程受一系列诸如学时、班制等管理制度制约,而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案例教学法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管理学课程的学时通常在50-70学时之间,尽管案例教学环节在教学设计上存在一定比例,但基础理论知识依然构成本科课程教学的主体,而案例教学的开展是一个过程,包括案例介绍、相关资料与知识的收集、讨论决策、观点阐述、教师点评等一系列环节,因而,案例教学的充分开展必然耗费一定数量的学时,这就使得教师在既定的学时内做出保证基础理论教学与开展案例教学的抉择,前者常常被优先选择,从而影响案例教学的开展。同时,本科教学活动的班级规模较大,学生人数较多,这就使得一方面教师很难充分调动学生,另一方面可能还会有学生没有参与表达的机会,降低了学生的参与度,影响了教学效果。另外,班级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开展课堂讨论,很容易导致课堂秩序混乱,同时,传统的教室教学环境也不利于学生的充分沟通交流以及进入管理情境,从而影响教学效果。

四、案例教学法在本科管理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案例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管理知识与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因而在本科管理学教学活动中恰当地开展案例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学能力

1.转变教师观念,实现正确定位。观念与认知指导行为,因而转变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尤为重要。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自身的职能主要是协调与引导,在课堂上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发言,并努力引导学生拓展思维,深入讨论,对不同观点给予必要的指导与提示,而不能轻易的批评否定。在教学过程中逐步树立起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自身的咨询者、点评者和纪律维护者的地位。

2.增加实践经验,提升案例教学能力。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提出了比传统讲授方法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优良的课程组织与调动能力甚至是一系列相关的管理实践经验。因此,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在强化教师理论知识、提升教学能力的同时,鼓励教师参与社会组织的管理实践,增强教师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从而有助于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出恰当的管理案例。

(二)创新教学制度,科学开展案例教学

1、创新管理学案例教学制度

(1)科学合理的安排案例教学的时间。

案例教学法的有效开展需要材料的收集、研讨等一系列环节,必然要充分的学时保障。传统的教学改革往往强调调整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学时比例,但这种改变依然没有改变教师在两者之间抉择的境况,因而应当创新管理学案例学时制度,在基础理论课程结束之后将案例教学环节单独作为独立课程开展,独立考核,这样就使得两者学时分配更清晰,还有助于培养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师。

(2)科学合理的安排教学规模与场景。

教学规模上,应当打破传统的行政班模式,减小班级规模,组成4-5人团队,3-4个团队即构成班级独立开展案例教学课程,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与积极性,避免“搭便车”或“挤不上车”的现象。教学场景既能影响团队成员的交流沟通,又会影响学生对管理情境的进入,因而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室教学模式,尝试建立案例教学实验室,保证成员间充分交流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案例中管理角色的认知。

2、科学开展管理学案例教学

(1)有序开展案例教学

所谓有序开展案例教学是指基于上述独立的案例教学课程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的逐步增强案例难度,随着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学习能力的增强,教师工作重点由最开始的引导启发甚至是点名提问逐渐转移到纪律维护、咨询与点评方面,从而保证教学效果。

(2)精心组织案例教学

精心组织案例教学主要是指每一次案例教学课程的开展都应当有着严密的流程与要求,案例布置阅读、材料的收集、团队成员的交流讨论、课堂讨论、教师点评、形成书面作业考核,一系列环节都应有明确的要求、记录与严格的分工,这样就能保证学生在整个过程中有着明确的任务角色,从而其参与度更高,增强其教学效果。

总之,在提高本科教学水平的背景下,管理学课程中积极应用案例教学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只有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学能力,创新制度,科学开展本科管理学案例教学,才能克服当前存在的问题,实现其积极的教学效果。

本研究为沈阳体育学院院管课题《“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应丽芬,许莹.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实践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s1):114-116.

[2]张建三.管理学案例教学法实践探索[j].中国轻工教育,2010(4):62-64.

[3]杨海钦.管理学案例教学有效性反思[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142-145.

第7篇:案例教学优缺点分析范文

关键词:管理学 案例教学 问题 对策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的形势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质量开始受到严重影响。为此,强化教学改革是一条重要出路,必须转变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管理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不宜简单地进行纯理论教学,在教法改革中,必须将案例引入教学,实施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管理学课程的学科特点

管理学是比较综合性的学科。管理学课程集人类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多学科为一体,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同时,现代管理学也兼收并蓄了计算机科学、数理学等相关内容。管理学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是一门科学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管理学强调管理规律,强调遵循客观规律办事,同时也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实践者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该学科特点决定了理论教学的实践性特点。学生在学习管理学课程时,由于从未涉及此领域,无论管理理论、管理经验以及管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在这种基础上学习,很难体会到管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二、案例教学法及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法过程,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提高学生决策能力与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法的实践,必须克服当前的一些教学困境。

1.教师问题

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大多数教师从学校毕业到学校工作,没有实践经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这对于习惯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师来说存在一些困难。从思想上来说,案例教学法虽然引入我国已有一段较长时间,但很多教师仍然无法改变长久以来形成的行为惯性,传统依赖性强,案例教学法通常只作为补充教法手段出现,难以发挥它的主体效用。

2.教材问题

教师教学案例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经典国外教学案例的引进。这是最多引用的,也是国外教学经典的结晶,教学意义立竿见影,但往往翻版的多,创新的少。二是课堂引用的案例只是教学内容的延伸,没有形成案例教学的总体规划与实践。三是案例来源于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改写的实例,缺少深加工。这样,我们的教学案例往往较简单,缺乏综合性;定性分析较多,定量分析较少;国外案例较多,国内案例较少,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学生很难直接借鉴;企业管理方面案例偏多,非企业管理案例少。

3.基础设施薄弱

管理学案例教学是一种模拟式的实践教学,因此必须有一定硬件设施为基础,包括模拟、演示以及多功能应设条件。但目前的教学实践中,硬件设施严重落后,基本仍然以教师、教室、课堂三点为主,设施落后,信息资料少,教学资源不足。

4.学生适应能力不强

案例教学则是以学生为中心,模拟一种实际的管理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分析决策,探讨在实践中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力。由于学生基础薄弱,缺乏理论知识,社会阅历不深,普遍感到适应能力不足,难度较大。

5.推行案例教学方法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首先,学校对教师参加案例教学法方面的培训支持不够。其次,采集编制案例耗时费力,并且不能作为教师职称评定成果,使得教师更倾向于发表学术成果而不专注于案例教法研究。再次,目前我国教师教学质量评定机制不完善,教学质量核定数据还不能完全客观反映教师教学水平。最后,从当前的很多教学比赛的考核标准和方法来看,也没有把新法研究作为一个具体的衡量指标。

三、解决对策

1.不断拓宽途径,发展师资力量

学校应有计划地选派担任管理学的教师接受系统的案例教学法的培训与学习;鼓励教师到企业、事业单位任职,熟悉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了解企业运作程序;积极开展高校与企业联合办学,聘用企业管理人才为高校兼职教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以丰富教学经验。此外,学校应有目的地引进具有留学背景的,能承担管理学案例教学的教师。

2.选用高质量管理学案例

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案例的选择与案例的质量,为此,教学案例一是要国外案例与国内案例相结合。国外案例能有利于学生很好地将所学管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但存在国情不相适应的问题,而国内案例的优势是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选用案例要注意综合性,注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三是要选用各行各业的案例,加强对非企业的了解,让学生能够学会用管理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其他的具体行业的问题,增加对整个社会的认识。

3.加大案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教学场地条件主要是指实施案例教学的教室条件方面。必要的设施条件包括案例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到的讲台、板书、软板、投影、麦克风、幻灯机、活动挂布等各种辅助设施。根据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实际,班级人数尽可能控制在40人以内,案例研讨小组的规模则定在4~8个之间比较合适。

4.提升学生适应管理案例教学的能力

要推行案例教学法,教师在教学流程上必须及时更新。首先,要提前把教学内容告知学生,要求学生为即将开始的新课程进行积极的知识储备,确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其次,强调实践。作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应以案例中“当事人”的角色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并积极参与并提出解决方案。

5.建立鼓励案例教学的激励机制

案例教学是一项任务复杂且工作量较大的教学工作,必须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鼓励和调动教师积极参与案例教学法的培训和学习,对效果良好的案例教学进行观摩和推广。同时,应制定规范性制度和激励措施,政策上鼓励教师积极实践,如定期评选优秀教学案例并优先予以发表或出版,职称评定方面予以倾斜等等。

参考文献:

[1]王雪.论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实施及作用[EB/OL].[J].技术与教育,2008(2).

[2]万慧杰.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研究[EB/OL].品牌,2010(10).

[3]熊学萍,何劲.跨越管理学案例教学障碍的若干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4(7).

作者简介:

王晓波(1964-),男,吉林人,大连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学与教法。

第8篇:案例教学优缺点分析范文

大国经济是一门新兴前沿学科,其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分析大国经济发展的机理与路径、动力与模式,为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的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培养经管人才。案例教学则是一种通过学生阅读和讨论原始案例,从而使学生自己运用归纳和推理等方法来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认为大国经济课程广泛采用案例教学具有如下优点:

1、有利于大国经济理论自身的丰富与完善。

案例教学法最大的特点在于可以暂时抛开抽象的理论,引导学生直接进入一个形象的情境,继而通过理解形象的情境掌握其后相关的抽象理论。一般而言,理论与案例认知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理论指导案例分析,案例抽象修改理论,修改的理论发现新的案例,新的案例抽象出更新的理论……。大国经济是一门新型学科,仅建立了初步的理论框架,许多问题尚待深入研究。案例教学可以让学生快速进入角色,摆脱理论基础不足的限制与老师平等交流实质性问题。且学生思维开放活跃,视角灵动独特,更易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对学科发展而言,有时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2、有利于学生理解大国经济理论在传统经济理论基础上的创新。

大国经济的理论创新之一是遵循适当途径刻画带有明显规模优势特征的特殊经济规律。从字面上看有些抽象,要深入领会殊为不易。但如果遴选某一大国作为案例,则能清晰辨别出经由各种途径实证分析该国规模特征的优劣,从而做出选择:是按分工程度受市场规模限制途径,研究生产、市场与国家规模对分工及专业化的影响,还是按经济规模节省成本与规模报酬递增途径,研究生产与市场规模对经济效益与生产效率的影响;是按国家规模表征为人口、资源与市场规模途径,研究国家规模对生产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影响,还是按国家规模制约贸易模式与经济治理结构途径,研究国家规模对经济发展模式与相关制度安排的影响。

3、有利于学生运用大国经济理论分析与解决我国的具体问题。

理论源于实际,也将用于实际。在案例教学中运用大国经济的一般理论分析中国的具体国情往往能较好地解释身边的经济现象。以次贷危机为例,为什么国际性金融危机中各小国经济出现大幅震荡甚至政权更迭,反观诸大国,特别是中国却能安之若素,波澜不惊呢?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不仅具有大国优势,而且拥有体制优势。前者表现为我国的一般产业足以超越小国的重点产业,经济增长能力较强;国内市场巨大可以通过拉动内需应对国际市场动荡;可以动用巨额储蓄进行资金调节,缓解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者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可以更好地利用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特别是在危机中施行强有力的财政、货币与产业政策,能将“看得见的手”用到极致。

二、大国经济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的难点

虽然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大国经济课程优点颇多,但实际运用却困难重重:

1、大国经济理论体系欠完备。

在相对复杂的大国经济案例中,通常包括比较分析和综合评价各大国的经济发展状况,研究新兴大国经济发展的系统机制,并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提出新兴大国经济发展的政策框架等几个步骤。然而,学术界对“大国”概念仍缺乏一致意见:一种以国土面积,人口数量等单项或多项统计指标为归依,另一种则遵循经济学原理,给出关于经济学意义的定义即以是否具有大宗国际商品市场定价权为标准。而合理界定大国概念是分析大国特征与经济规律的必要前期即该概念是上述流程的理论基石,因而两种不同流派的争论将不可避免地对理论指导下的案例分析带来困扰。

2、大国经济教学案例的收集与整理。

众所周知,案例教学必须有丰富的案例库。但是,大国经济是一门新兴学科,理论尚在不断发展之中,这就使得现有的案例不仅种类不全,为数不多且代表性不够,更重要的是难以跟上理论革新的步伐,存在较大的出入。其次,大国经济案例往往具有复杂背景,几乎涉及大国规模特征的方方面面,既要考虑国民经济体系的相对完整性与独立性,又要考虑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既要考虑与世界经济之间影响的双向性,又要考虑经济发展的相对稳定性。且各大国的案例背景千差万别,各不相同。加上理论体系固有的缺陷,使得案例的收集与整理难上加难,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挑战。

3、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独特与复杂。

研究与解决中国经济发展问题是开设大国经济课程的主要目的。这也就决定了中国独特而复杂的国情不可避免的会折射到中国案例中来。以外贸增长为例:中国已是世界贸易大国,在世界贸易格局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中国需要转变增长方式以由外贸大国变为外贸强国。尽管拥有核心技术、打造自主品牌是必由之路,但考虑到中国是一个不匀质大国,区域经济很不平衡,各区域贸易结构升级应按不同的目标与路径分层推进。如果全国都无差别地追求开发核心技术,势必脱离现实,势劲而实微。显然,如果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自然就无法驾驭案例教学法对其加以分析,获得正确的结论。

三、大国经济课程案例教学改革的对策

1、处理好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之间的关系。

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是一种抽象与具象的辩证关系,对立统一,不可偏废,关键在于安排两者之间适度均衡的内容比例。至于先后顺序,则可先讲基本概念再讲具体案例,也可反其道而行之,先给出案例,然后逐条引入基本概念。对于理论成熟的部分,可由抽象演绎出具象即先理论后案例。对于理论未成熟的部分,则可由具象归纳出抽象即先案例后理论。于是,理论与案例相得益彰,教学相长。理论指导案例教学,案例推动理论发展。

2、启发学生自主搜寻与反复遴选教学案例。

是否选取合适并且新颖的教学案例是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但老师的水平,时间与精力毕竟有限,因而宜采用学生众包模式加以解决。所谓众包模式是指一个机构把过去由本职人员执行的工作任务,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给非特定的(而且通常是大型的)大众网络的做法模式。该模式已对美国某些产业产生了颠覆性影响。例如,一个外行在两周内完成了一个跨国公司耗资数十亿美元都未解决的研发难题。借鉴这一模式在于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借助互联网搜索引擎进行自主搜寻。

3、引导学生实际调研与不断更新教学案例。

第9篇:案例教学优缺点分析范文

摘 要:简要介绍了案例教学的概念及特点,系统分析了案例教学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应用前景、课堂组织及教学效果,从而对教师在园林规划类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案例教学;园林教育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7.022

application of 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 in planning and desig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urse

 

zhang qin1, zhang hai-li2, zhang lyu-shui1

(1.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arts,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45, china;2.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and hydropower, hohai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xi 210098,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d the concept and features of case-based teaching method, based upon which an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teaching effect of the method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urse was fully revealed .it aimd to enrich teaching method in landscape planning courses and gave reference for teachers in their work.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lanning and design; case teaching;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ducation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风景园林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园林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核心课程。目前,国内院校《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设置大致相似,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为《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1]。笔者通过系统分析案例教学的概念、特点、案例教学课堂组织及教学效果,明确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从而为案例教学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1 案例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1.1 案例教学的概念

案例教学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新任院长兰德尔对法学院进行大规模的改革,首先提倡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之后案例教学在哈佛医学院和商学院试行,1921年案例教学被正式全面推行。经过哈佛人百年的研究和发展,如今已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案例教学体系,案例教学逐步成为哈佛大学教学的最大特色[2]。

 

德国教育家w·克拉夫基认为,案例教学法是指“让学习者从选择出来的有限的例子中主动地获得一般的,更正确些说,或多或少可作广泛概括的知识、能力、态度;换言之,让他们获得本质的、结构性的、原则性的、典型的东西以及规律性、跨学科的关系等等。借助这种一般的知识、能力、态度,就多少能理解并解决一些结构相同的或类似的单个现象和问题”[3]。中国案例研究会会长余凯成教授认为,“用于教学的案例,指的是一种特殊的教材,它以各种视听手段为媒介,但主要还是采取书面形式去描述一个真实的特定管理情景,此情景中需包含有至少一项管理问题及它的解决方案(即决策),它是为某种明确的教学目的服务的” [4]。

 

综上所述,案例教学是指在教师组织和引导下,根据教学要求,利用案例为学生提供特定的模拟环境,通过研究和讨论,掌握专业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园林规划设计案例教学是指教师以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要求为依据,引导学生开展教学案例的调查、分析、讨论,通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进而提高学生对园林规划设计基本理论以及园林设计技法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1.2 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1.2.1 师生地位的不同 教学活动中师生主体地位的不同是案例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最本质区别。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单方面讲授课程知识,学生兴趣不足,得不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而在案例教学中,教学不再是教师的独角戏。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5]。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更为紧密,通过启发学生思维,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1.2.2 对教师要求的不同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具备传统教学素质即可胜任,即只要能条理清晰地陈述原理,能根据原理与实例有机结合进行讲解即可。而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素质要求较高,教师除了要求具备传统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外,还应具备有较强的实践经验、组织能力和全面的专业知识。只有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才能选取好的案例并能在与学生讨论交流中更好地解答问题。一堂好的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在讨论时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进入角色,顺利完成课堂讨论,是教师组织能力的体现。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在讨论交流中,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能够随时给予解答。

1.2.3 对课堂环境要求的不同 相对于传统教学,案例教学要求的课堂环境更为轻松。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在课前进行充分地准备,为课堂教学留下充裕的讨论时间。教学活动的形式是课堂讨论,这是一种动态交流式教学,是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方式。因此,案例教学中要求课堂的氛围更加轻松活跃。

 

1.2.4 教学效果的不同 案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讨论所学知识,以自身努力去挖掘问题,通过集体力量去解决问题。案例教学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对于传统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合作精神则稍逊一筹。传统教学是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学生对单个理论理解较快,但是缺乏讨论过程,因此学习的主动性

较低,学习的效果也比案例教学较差[6]。

 

1.3 案例教学的特点

案例教学强调问题的真实性,“教学案例”本身来源于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其本身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综合起来,案例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3.1 有利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案例教学的重要特征是实践性强,通过分析解决模拟环境中的现实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功效。教师选取的通常是真实案例,让学生在实际存在的案例中充当角色,运用自己所学知识,通过思考和分析问题,得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形成一套自己的思维方式,实现实际案例与理论知识的结合。实际上,在学校中学生没有机会接触到实际项目,通过案例教学模拟现实环境,可以弥补学生实践经验的不足。

 

1.3.2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案例教学中,每个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做出自己的分析,自主解决问题。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有利于学生发现自身知识盲点,激发学生在课外学习中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1.3.3 有利于增进师生交流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解决案例问题,师生之间是一种开放式互动交流,进而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亲密。讨论交流中,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也可以根据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师生之间相互探讨,增加教师和学生的接触,缩短双方心理距离,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7]。

 

2 案例教学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应用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鉴赏能力的逐渐提高,园林行业的准入标准势必越来越高。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园林专业的学生则需要学习和掌握更加全面的专业技能。《园林规划设计》作为园林学科的骨干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和设计技能的基础课程,是学习其他相关课程的前提。现有教学体系下《园林规划设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

 

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理论教学中,由于课程设置过于陈旧,知识更新不够及时,缺乏对新材料和新方法的关注,难以满足学生求知的需求。作为一个应用广泛的交叉学科,园林设计的元素已扩展到传统园林设计难以想象的境地[8]。打破传统,探寻更全面的新型设计元素成为当下风景园林学科设立的重要任务。

 

现今的风景园林教学体系中,对实践教学缺乏重视。重视艺术形式、平面构成,轻视工程技术、植物配置等实践性非常高的课程;注重书面理论,缺乏设计和工程实践经验,理论与专业技能授课比例不合理,导致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理论与实践脱节,这些都是目前传统园林专业教育中常见的问题。

 

然而案例教学在理论和实践教学方面具备较强的优势。首先案例教学所选择的内容较为新颖,能摆脱传统教学中教材内容陈旧,知识结构与社会现实脱节的问题。其次案例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增进师生的相互交流[9]。同时,案例教学还具备了理论联系实践的优势。例如它将设计场地中尺度感等因素直观地反映出来。除此之外,案例教学还能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案例教学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教学方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案例教学法的广泛应用将显著提高园林专业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将学生培养成更加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园林人才。

 

3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案例教学的组织

3.1 精选案例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案例往往是设计方案图或已经竣工的实际案例,通过精选案例,形成案例库。案例教学所选择的案例应是兼具优点、缺点的典型性案例和特色性案例。典型性案例能较好地体现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学习,从而分析事物的普遍规律。特色性案例是在某个方面个性突出的案例,如设计手法的别出心裁、设计材料的挑战传统、设计效果的非同凡响等[10]。特色性案例能大大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设计灵感,激发其创作热情,对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效果。因此,在选择和组织案例时应以典型性案例为主,兼顾特色性案例,及时收集和补充国内外的景观设计优秀作品。同时,教学案例要具备图纸齐全、效果清晰等特点。如在公园设计教学中,可以将纽约中央公园作为优秀案例进行分析:展现纽约中央公园设计方案背景、平面图分析、道路系统分析、布局形式、部分效果图、主要景点图片、植物景观设计、方案优缺点以及纽约中央公园对现代公园景观设计的深远意义。学生通过一系列的信息展示可以更好了解纽约中央公园方案的设计理念。

 

3.2 案例教学组织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案例教学组织包含以下3部分。

3.2.1 课前准备 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基础。在案例教学中,不仅学生应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更应重视课前准备工作。教师应该在课前准备好合适的教学案例;确定案例后,教师应充分分析案例涉及的教学内容,预计课堂讨论中将会涉及的问题,提前查阅资料回答疑问;提前分发案例资料,并把课堂讨论内容和课前准备工作提前通知学生。

为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学生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提前准备与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根据教师的案例资料,充分发挥网络优势,查找需要的参考资料,分析课堂讨论内容,结合案例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以便小组讨论。

 

下面以杭州太子湾公园为例,简要介绍案例教学课前准备工作。教师要准备太子湾公园的如下信息:(1)太子湾公园所在位置、历史沿革、人文资源、文化背景、设计背景等;(2)太子湾公园周围的环境、周围的城市景观、周围交通联系、周围居民类型与社会结构;(3)太子湾公园景观构思和设计布局手法;(4)太子湾公园植物种植设计等。课堂讨论题目可以设定为太子湾公园造园艺术手法分析,太子湾公园的设计优点以及你认为的不足之处,太子湾公园空间分析与种植设计特点等。教师将太子湾公园的相关资料提前分发给学生,推荐相关书籍和论文供学生学习参考,如《太子湾公园的景观构思与设计》、《杭州太子湾公园植物造景特色》、《园林从传统走向未来——兼论杭州花港观鱼和太子湾公园的园林艺术》等。通过了解各专家学者对太子湾公园设计特色的分析,从而得出自己对公园设计的心得。

 

3.2.2 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首先要进行分组,分组时将不同水平的学生分在一组,以保证小组讨论的质量,并由小组成员推选出组长。由组长负责组内讨论工作,整理小组讨论意见,代表小组发言,再进行小组间相互提问。小组讨论,目的在于增进同学间相互交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习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设计结束后,每位组长展示小组方案,并陈述其设计理念。而后,其他小组提问,由该组成员解答。通过指出设计中的不足和优点,让学生通过倾听他人分析与见解,反思自我,得到更加完善综合的决策思想。教师此时应引导学生积极自由发言,充分启

发学生思维。

 

3.2.3 点评与总结 课堂讨论完毕后,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与观点作总结性概述,分析本次案例中所运用的理论知识,讲解本次设计中的重点与难点,分析哪些应该作为深入思考之处,指导学生课后思考。依次点评各小组的设计思路、规划布局以及设计方案的优点与不足之处,对于讨论中易忽视或者重点的问题,应进行深入讲解并强调其重要性。对于已经建成的案例,可对其建成场景进行优劣分析,最后总结分析评定。

 

4 案例教学效果分析

在课程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案例教学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应用所达到的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分析。该问卷主要面向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大二学生,共50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2人。通过对50份调查问卷的整理,得出如下调查结果(表1)。

 

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安排与课程效果、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先进性及满意度等。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法,80%的学生认为基础知识学习更为扎实,思路更加开阔,75%的学生认为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提升效果明显,学生自身的求知欲和自主学习能力也有所提高,并能积极与老师交流。由此可见,课程中实施运用案例教学,实现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达到了教学的高质与高效[11]。

 

5 结 语

综上所述,《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一门多学科、重实践的课程,是园林专业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必不可少的课程[12]。案例教学以其重实践、重交流、强调实践教学、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教学特点,对《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具有明显提升作用。笔者希望通过对案例教学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应用的讨论与分析,为在园林规划设计类课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从而提高园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俊英,刘迪.增强相关专业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 2012,53(01):122-123.

[2] 李谧.哈佛大学案例教学研究[d].沈阳:沈阳科技大学,2012.

[3] 吴建.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适应性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09.

[4] 王希华,路雅洁.“案例教学”法探析[j].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学版,1994(2):10-11.

[5] 王淑芳.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作用[j].科学之友,2008(1):123-124.

[6] 申益春.案例教学法与举例教学法之辨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0):98-100.

[7] 姜阁. mtcsol研究生教学中的案例教学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1.

[8] 纪鹏.农业院校风景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8):158-159.

[9] 梁娟,皮建辉.基于能力素质培养的园林专业案例教学探讨[j].宁夏农林科技, 2012,53(3):115-116,121.

[10] 申益春.案例教学法——培养园林学生创新能力新途径[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0(6):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