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用化学教学案例范文

医用化学教学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用化学教学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用化学教学案例

第1篇:医用化学教学案例范文

1临床案例运用的意义

生物化学理论性强,要记的知识点多且枯燥。很多学生开始学还比较有兴趣,等进入物质代谢章节后,越来越跟不上进度,到最后都听不懂,自暴自弃。其原因是:生化前几章是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内容,相对比较形象,记起来可以联系图,有些内容中学也学过,但是物质代谢内容多且抽象,不易理解。此外,医学生对与自已专业有关的医学知识很感兴趣,而很多教师没有临床背景,上课多局限于纯生化理论知识,学生学了总感觉“用处不大”。因此,在教学中引入临床案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将生物化学理论有机的结合临床,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学习也有的放矢,记忆也更加深刻。

2生物化学教学如何联系临床案例

2.1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在课堂中不再是主角,而应该起到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相关问题。教师提出案例后可为学生提炼讨论内容,在讨论中总结学生发言,指出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不仅具有生化知识还要有一定的临床知识,并能把知识形成连贯的体系,融会贯通,归纳总结学生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的可行性。

2.2对学生的要求:

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参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善于利用和收集各方面的学习资料,并学会共享和沟通,在遇到问题时不急于寻求其他人的帮助,学会自已想办法解决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学会从中总结要点,最后将知识内化。

2.3教学的实施:

课程开始前一两周时,教师将教材中某基础知识相关的案例提供给学生,布置讨论题目。将本班学生平分为多个小组,可自由组合,也可按学号分。分组后选好组长,由组长安排组员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收集资料。组员积极收集资料,成员之间要经常沟通交流,可由组长安排时间地点讨论个人的收集成果,这样既促进相互的学习,且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经多次讨论后组长组织汇总,整理资料,制作成课件用于课堂汇报。课堂中,各组的组长进行总结发言,用课件的形式把各组的讨论结果一一展示。每组汇报完,其他同学可对该组进行提问,可由本组成员回答,如回答不了也可由其他同学回答。最后,教师把学生的所有方案进行总结性的分析,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评价学生的表现,指出不足之处。

2.4生物化学教学中涉及的具体临床案例举例

(1)例1某患者,男性,40岁,因昏迷紧急入院,家属提供给医生的资料是:患者5年前诊断为肝硬化,病发前,表现为行为异常、性格突变、易迷失方向,并伴有恶心、呕血等症状;经检查患者定向力减弱,黄染,腹部胀满、颈部可见蜘蛛痣,双手震颤、神经反射亢进,血液中氨的水平升高,其他检测正常。教师可根据患者症状和化验结果提问学生: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以上症状?学生在学过氨的代谢后,根据已学知识,并查阅相关的资料,得出这是氨中毒。最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本章相关内容,说明氨的来源、转运和去路,为什么血氨会升高,氨中毒的发病机理----脑中的α-酮酸与过多的氨结合而导致含量减少,α-酮酸是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代谢产物,从而三羧酸循环受抑制,最终脑能量不足而出现昏迷。最后,再探讨如何在临床上治疗这类患者。

第2篇:医用化学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药物化学;案例法教学;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R9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4-0194-02

案例法教学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主要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独立研究和相互讨论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方法。案例法教学是由美国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于1870年首创,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并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自20世纪80年代,案例法教学引入我国[1]。目前我国各高等院校及职业学校不少课程中也都在尝试这一教学方式[2]。药物化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了避免“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并激发学生思考的热情,我们在药物化学教学中尝试引入案例法教学,以期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加深认识、理解和记忆。

一、药学本科药物化学课程教学引入案例法教学的重要性

(一)学科的需要

药物化学是一门以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为基础的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的应用性学科,是药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药剂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等药学相关专业基础课中的龙头学科,与药物合成、药物设计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等课程相互渗透衔接。但是其所涉及的药物大多具有结构庞杂、理化性质各异、来源广泛等特点,且研究内容包罗万象,被很多学生定义为天书。而在传统教学概念里,一般教师都是以讲授式教学为主,但教学时数有限,教师只能借助多媒体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向学生传递信息,相应的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几乎没有消化、思考的机会,结果学生对药物的记忆只停留在考试前后的时间段里,考试结束后几乎将所有的知识全部还给教师。这种教学方法根本达不到传道的目的,更别说解惑。故为了能够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思考,并能有机会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教学中非常有必要引入案例法教学,使繁杂的内容更生活化。

案例法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因为案例法教学存在一个基本的假设前提,而学生正是通过对这个假设情景的研究与发现来进行学习,并应用必要的理论知识进行解释或解决问题。研究表明,人们通过语言形式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忆15%;通过视觉形式获得的知识能记忆25%;而利用声光同步设备,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能够记忆的内容可达65%。对于枯燥的药物结构、构效关系等理论,通过案例使其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把抽象的药物化学理论具体化、生活化,使学生从具体的感性认识中去把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再根据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不仅如此,案例法教学非常适合于开发分析、综合及评估能力等高级智力技能的培养,而这些无论对学生未来成为药学科研工作者,还是药学服务人员都是非常有益的培养。因此,提早在本科教学中引入案例法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还促进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二)学生结构的需要

在传统意义上,要学好药物化学需要较好的化学基础,通过学情分析发现:我校药学院大多数学生高考成绩一般,而且药学专业并非是大多数学生的第一志愿,很多是学生临床医学专业调剂过来的,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化学基础,对药学专业也不具备浓厚的兴趣。因此,依照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灌输式”教学,满目的庞杂结构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相反,通过实践教学发现:教师如果从“药物应用开始”启发学生,会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药物的作用本质,即药物分子结构,而选择合适的案例作为课程引子或教学中心,既满足了学生原先对临床医学的兴趣,又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地记忆了药物分子结构。因此,案例法教学可以有效提高中医院校药学生的药物化学学习能力。

二、案例法教学的实施步骤与要点

案例法教学在国内外各学科教学中都有尝试,现结合本校药物化学教学中的教学实践,就实施过程中的步骤与要点做详细叙述。

1.案例的选择。在药物化学课程教学中使用案例法教学,关键的是要选择适合的案例。所有的案例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选择的案例要按药物化学的知识体系与教学要求相一致,同时选择的案例要兼顾启发性、趣味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启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还要进行学情分析,所选案例不宜过难,难易适中才能调动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因此,所选取的案例需根据不同主题强调不同的理论背景,也要求体现不同的理论要求,有的可能旨在应用某些理论观点基于决策或判断,有的则用以阐发某些理论的应用价值。例如:在第五章“消化系统药物”时,可以引入社区用药实例:李某,女,58岁,自从三年前丈夫去世后就服用地西泮帮助睡眠。最近因胃溃疡,医生处方用西咪替丁。李某到你工作的药房购买处方药地西泮时,抱怨她现在早上起来锻炼时感到困难。这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假定你是一名药师,确定这是否属于用药的问题?为病人根据处方发售地西泮的时候,你对病人的医师有什么建议?并解释你的理由[3]。第九章“化学治疗药物”中的磺胺药物讲解时,以科学家多马克用女儿试药、染料中掘出抗菌奇药磺胺来引导学生探索新药发现的历程。以上两则案例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

2.案例的解析。选择合适的案例固然重要,要很好地完成案例讲解则需要教师提前做足案例分析的准备。教师需要拆解案例,认真思考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并进行合并归纳,以便再与学生讨论后进行总结、强调。帮助学生记忆,理解相关知识点,在理论与实践中形成桥梁。比如在上文的第一个案例中,提示学生思考西咪替丁的理化性质及代谢是否影响其他药物的代谢呢?与哪些药物联合应用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第二个案例则针对磺胺药物的发现史,提出抗代谢学说,强调这是新药发现的一次里程碑,并且从该药物的发现史中帮助学生记忆该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构效关系等重要知识点。通过类似这样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对重点药物的结构、临床应用、药物代谢及药物相互作用、药物构效关系、新药发现途径等基本知识深刻理解与记忆。

3.讨论案例。在案例法教学实施前一周,我们会将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阅读案例材料,通过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在课堂上,将学生就近分组,先给15~20分钟进行小组讨论,小组应以他们自己有效的方式组织活动,而后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时间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并做出解释,此时该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的角色是组织者和主持人。待各小组发言结束后,教师对案例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问题的合理解决上,使学生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的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实施过程中也应根据案例的特点灵活变更。如以上两个案例中的西咪替丁案可以始终围绕案例组织学生讨论,教师最终给予点评、总结。而磺胺药物的案例则需要结合讲授式教学,首先由教师将多马克发现该药物的历程娓娓道来,吸引学生的关注,而后再提出新药设计理念――抗代谢学说,同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反思该理论在已学过章节中是否有应用。通过这种方式,既总结了本案例的教学意义,又加深了学生对该类药物的认识,乃至本学科某些重要理论的理解。

三、结语

实践证明,案例法教学使内容繁杂的药物化学课不再乏味无趣,通过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案例,学生课下查阅资料,课堂积极讨论案例,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激励了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促进了他们的人际交流能力。同时,每一次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教师提前精心的分析案例,以应对学生的质疑,并做好课堂讨论的组织工作,这种教学形式必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案例法教学的运用推动了药物化学理论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转变无疑是积极的,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英华,凌培全.案例法教学创新研究与应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第3篇:医用化学教学案例范文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含答案

必修二第4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选择题

1、维通橡胶是一种耐腐蚀、耐油、耐高温、耐寒性能都特别好的氟橡胶。它的结构简式见图,合成它的单体为(

)

A.氟乙烯和全氟异丙烯

B.1,1­二氟乙烯和全氟丙烯

C.1­三氟甲基­1,3­丁二烯

D.全氟异戊二烯

2、如图所示为人类使用不同金属的大致年代。这个先后顺序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 ③金属的导电性 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 ⑤金属的延展性

A.①③

B.②⑤

C.③⑤

D.②④

3、工业上以黄铜矿为原料,采用火法熔炼工艺生产铜。该工艺的中间过程会发生反应:2Cu2O+Cu2S6Cu+S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氧化剂只有Cu2O

B.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每生成19.2

g

Cu,反应中转移0.6

mol电子

4、下列有关石油和煤的利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煤的干馏就是将煤隔绝空气在高温条件下使之分解,得到焦炭、煤焦油等物质的过程

B.煤的液化就是将煤转化成甲醇、乙醇等液态物质的过程

C.煤的气化就是将煤在高温条件下由固态转化为气态的物理变化过程

D.石油通过催化裂化或裂解,可以获得碳原子数较少的轻质油

5、当前我国环保急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指的是(

)

A.金属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中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

6、海水中含有氯化镁,是镁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海水中提取镁,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①把贝壳制成石灰乳;

②在引入的海水中加入石灰乳,沉淀、过滤、洗涤沉淀物;

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干燥产物;

④将所得的产物熔融后电解。

关于提取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B.进行①、②、③步操作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

C.第④步电解时会产生氯气

D.以上提取镁的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7、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B.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C.所有金属都能与酸反应

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的

8、海水提取溴的过程中,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3Na2SO4+3H2O,与上述反应在原理上最相似的反应是(

)

A.2NaBr+Cl2===Br2+2NaCl

B.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

C.2H2S+SO2===3S+2H2O

D.Cl2+H2O===HCl+HClO

9、下列对合成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10、如图所示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煤发生了化学变化

B.液体X的pH>7,Y是一种黑色黏稠状液体

C.气体Z易燃,可还原CuO,也可使溴水褪色

D.横玻璃管中产生浓的白烟

11、除去海水提溴得到的液溴中溶有的少量氯气,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适量的KI溶液

B.通入溴蒸气

C.加氢氧化钠溶液

D.加入适量的溴化钠溶液

【答案】D

12、工业上冶炼金属一般用热分解法、热还原法和电解法。选用不同方法冶炼不同金属的主要依据是

(

)

A.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B.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C.金属阳离子得电子的能力

D.金属熔点的高低

13、某课外小组将海带的灰烬浸泡后过滤,得到澄清的滤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几个方案,你认为能证明灼烧海带的灰烬中含有碘元素的是(

)

A.取适量滤液,蒸干,观察是否有紫色固体生成

B.取适量滤液,加入苯,振荡、静置,苯层无色,证明不含碘元素

C.取适量滤液,向其中加入淀粉溶液,无明显现象,证明不含碘元素

D.取适量滤液,加入酸化的H2O2,再加入淀粉溶液,呈蓝色,证明含有碘元素

二、非选择题

14、如图为铝热反应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中还缺________。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氧化铁换成氧化镁,该反应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铝热反应的用途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酸雨形成的原理之一可表示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B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三个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SO2中硫元素显+4价,它可以降低到0价,利用这一性质可在工厂的烟道气中通入合适的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除去SO2,以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

(4)雨水的pH

mol·L-1,则这次降雨________(填“是”或“不是”)酸雨。

(5)火力发电厂燃烧的煤中含有大量的硫,其排出的废气中往往含有SO2、O2、N2、CO2等。为了除去有害的SO2气体,在英国已进行了一个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以有效降低地面SO2的浓度。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10年间,由发电厂排放的SO2增加了35%,但由于高烟囱的建造,地面SO2浓度降低了30%之多。

①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A.少用煤作燃料

B.把工厂的烟囱造高

C.燃料脱硫

D.把工厂迁移到农村

E.开发新能源

②请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建高烟囱的方法________(填“可取”或“不可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春)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4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含答案

必修二第4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选择题

1、维通橡胶是一种耐腐蚀、耐油、耐高温、耐寒性能都特别好的氟橡胶。它的结构简式见图,合成它的单体为(

)

A.氟乙烯和全氟异丙烯

B.1,1­二氟乙烯和全氟丙烯

C.1­三氟甲基­1,3­丁二烯

D.全氟异戊二烯

【答案】B

2、如图所示为人类使用不同金属的大致年代。这个先后顺序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①地壳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 ③金属的导电性 ④金属冶炼的难易程度 ⑤金属的延展性

A.①③

B.②⑤

C.③⑤

D.②④

【答案】 D

3、工业上以黄铜矿为原料,采用火法熔炼工艺生产铜。该工艺的中间过程会发生反应:2Cu2O+Cu2S6Cu+S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氧化剂只有Cu2O

B.Cu2S在反应中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每生成19.2

g

Cu,反应中转移0.6

mol电子

【答案】 B

4、下列有关石油和煤的利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煤的干馏就是将煤隔绝空气在高温条件下使之分解,得到焦炭、煤焦油等物质的过程

B.煤的液化就是将煤转化成甲醇、乙醇等液态物质的过程

C.煤的气化就是将煤在高温条件下由固态转化为气态的物理变化过程

D.石油通过催化裂化或裂解,可以获得碳原子数较少的轻质油

【答案】 C

5、当前我国环保急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指的是(

)

A.金属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中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

【答案】 C

6、海水中含有氯化镁,是镁的重要来源之一。从海水中提取镁,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①把贝壳制成石灰乳;

②在引入的海水中加入石灰乳,沉淀、过滤、洗涤沉淀物;

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干燥产物;

④将所得的产物熔融后电解。

关于提取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来源丰富

B.进行①、②、③步操作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

C.第④步电解时会产生氯气

D.以上提取镁的过程中涉及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答案】D

7、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温下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

B.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C.所有金属都能与酸反应

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的

【答案】 B

8、海水提取溴的过程中,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3Na2SO4+3H2O,与上述反应在原理上最相似的反应是(

)

A.2NaBr+Cl2===Br2+2NaCl

B.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

C.2H2S+SO2===3S+2H2O

D.Cl2+H2O===HCl+HClO

【答案】 C

9、下列对合成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答案】 C

10、如图所示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煤发生了化学变化

B.液体X的pH>7,Y是一种黑色黏稠状液体

C.气体Z易燃,可还原CuO,也可使溴水褪色

D.横玻璃管中产生浓的白烟

【答案】 D

11、除去海水提溴得到的液溴中溶有的少量氯气,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A.加入适量的KI溶液

B.通入溴蒸气

C.加氢氧化钠溶液

D.加入适量的溴化钠溶液

【答案】D

12、工业上冶炼金属一般用热分解法、热还原法和电解法。选用不同方法冶炼不同金属的主要依据是

(

)

A.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B.金属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C.金属阳离子得电子的能力

D.金属熔点的高低

【答案】 C

13、某课外小组将海带的灰烬浸泡后过滤,得到澄清的滤液,他们设计了如下几个方案,你认为能证明灼烧海带的灰烬中含有碘元素的是(

)

A.取适量滤液,蒸干,观察是否有紫色固体生成

B.取适量滤液,加入苯,振荡、静置,苯层无色,证明不含碘元素

C.取适量滤液,向其中加入淀粉溶液,无明显现象,证明不含碘元素

D.取适量滤液,加入酸化的H2O2,再加入淀粉溶液,呈蓝色,证明含有碘元素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4、如图为铝热反应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装置中还缺________。引发铝热反应的操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将氧化铁换成氧化镁,该反应__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铝热反应的用途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镁条和氯酸钾 在混合物中间插一根长度约10

cm的镁条,上端弯曲,将氯酸钾放在镁条的周围,用燃着的小木条点燃镁条

(2)不能 镁比铝活泼,铝不能置换镁

(3)用于焊接钢轨;冶炼某些熔点高的金属

解析 解答本题要理解铝热反应的实质、具体实验过程和实验中各物质的作用。

15、酸雨形成的原理之一可表示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B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三个反应中,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SO2中硫元素显+4价,它可以降低到0价,利用这一性质可在工厂的烟道气中通入合适的________(填“氧化剂”或“还原剂”)除去SO2,以达到减少污染的目的。

(4)雨水的pH

mol·L-1,则这次降雨________(填“是”或“不是”)酸雨。

(5)火力发电厂燃烧的煤中含有大量的硫,其排出的废气中往往含有SO2、O2、N2、CO2等。为了除去有害的SO2气体,在英国已进行了一个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以有效降低地面SO2的浓度。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10年间,由发电厂排放的SO2增加了35%,但由于高烟囱的建造,地面SO2浓度降低了30%之多。

①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A.少用煤作燃料

B.把工厂的烟囱造高

C.燃料脱硫

D.把工厂迁移到农村

E.开发新能源

②请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建高烟囱的方法________(填“可取”或“不可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O2 SO3

(2)③

(3)还原剂

(4)是

(5)①A、C、E

②不可取 没有减少SO2的排放量

解析:(1)酸雨形成的反应原理为

故A为SO2,B为SO3。

(2)以上三个反应中,反应③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SO2中硫元素显+4价,由SO2S的反应中,SO2作氧化剂,故需加入还原剂。

(4)雨水中c(H+)=2c(H2SO4)=2×5×10-5

=10-4(mol·L-1),

pH=-lgc(H+)=-lg10-4=4

故该次降雨为酸雨。

第4篇:医用化学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医用化学;教学;方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1.578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475-02

医用化学是一门重要的文化基础课程,是学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好这门课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并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该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化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与医学有关的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并为学习生理学、药理学以及病理学奠定基础。笔者就对近几年来的医用化学的教学过程经验进行总结,以探讨更好的教学方法。

1精选教材和教学内容,突出基础地位

医用化学是学生们一进大学就开设的课程,学生刚进学校,医学知识较为欠缺,不清楚医学与化学的密切关系,部分学生还认为化学的学习与医学无关,且学生的基本功较为不统一,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尤其是对于文科生来讲,其化学知识基础较为薄弱,此时教师在授课时应抓基础知识,最基本的医学常识必须要学生们全部掌握,才可谈更高层次的教学。同时让学生明确医用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学习的目的,才可更好的学习。

2认真备课,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教学趣味性

教师要将一门课程的知识传授给学生,首先自己应认真全面的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在授课之前广泛的收集材料,认真备课,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1]。可将授课的内容分成若干个部分,每一部分都突出重点,并做好各部分的衔接,从而使教案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在此中加强趣味性知识的导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内容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但在取舍时应注意整体把握教材,注意与后续课程的相关衔接和联系,对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可以从略而过。在介绍较为枯燥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时可结合当前专业的发展的最新成果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对于当堂课的重点,可以小故事的形式放在授课中讲授,目的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

多媒体的辅助教学是现代课堂的一个发展趋势,其除了可提升教学的硬件条件之外,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准确生动地表现教学的内容,简化教学过程,节约教学时间。多媒体在医用化学的教学中有着传统教学所不能比拟的优势,它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微观的结构宏观化、平面的图像立体化、静止的事物动态化。而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要求坚持逻辑上的条理分明、层层递进、内容上少而精的原则,重点向学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比如在讲授杂化轨道理论时,可结合具体的例子,将各轨道的杂化过程通过多媒体的形象展示给学生[2]。又如化学中关于微观世界这一节课的讲解时,这节课的特点是特别抽象,学生较难以理解,因此可在学习原子的结构时,用多媒体显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微观动画,使同学们更加清楚的了解原子核比原子要小的多,原子的空间很大,电子可在这很大的空间中做高速运动。这样既突破了难点,又使学生们对配合物五彩缤纷的空间排布和结构特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

3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讲,兴趣是智力的催化剂,是一切行为的动力。作为医用化学的教育工作者,不仅应传授给学生相应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引入教学案例可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医用化学的兴趣。如医用化学中的一些生理现象:运动后肌肉酸软和乳酸的关系,恋爱和多巴胺分泌的关系,又如一些地方病,我国的克山病,埃及的侏儒症[3],日本的水俁病与化学的关系等,从多年实践经验来讲,这些内容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学生对这门课程兴趣的培养。在教学中成功地创设问题情境,可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如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人体出现酸中毒、碱中毒该怎么办,运用类似这样的问题,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他们积极思考、讨论,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注重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地位

过去的教学模式常常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认为教师只要把应教授的内容讲解完全就可以了,把学生视为单纯的教育对象,忽视教学的互动性,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减低了课堂的效率[4]。而以人为本的教学方式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大学生的参与度,而不仅仅是教师的讲,更多的是可以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做。为了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应想法设法的维持学生活跃的思维状态,诸如在渗透压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我在讲解完基本的知识和原理以后,让学生们思考:在伤口上撒白糖为什么会加速伤口的愈合;咸菜吃多了为什么会口渴;从浴池出来眼睛为什么会红,并使同学们分组讨论,给出自己的答案,然后我在进一步的总结补充,给予更全面的阐述,这样学生的掌握更加牢固。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新课改下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教学的有效调控,调控的因素很多,包括学生回答正确问题时的处理方式、学生回答不够全面时的处理方式以及学生回答不出来或者错误时的处理方式等,都会对一节课堂的效率产生影响[5]。同时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动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并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取得更好的课堂效率。

5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注重实验课的教学

医用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同时实验课也是医用化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验证和巩固课堂讲授的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问题的理解,且有着理论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实验课的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医学中的常规工作为出发点,让学生自助设计实验,如生理盐水的配制、医用消毒酒精的配制、缓冲溶液的配制等,这样既可巩固理论知识,又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教师应当注意的是对于实验课的内容应进行精选,保留基本的操作实验、减少验证性的实验内容,增加综合性、应用性、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探索、创造,在实验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还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如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实验,产率普遍较低,要让学生知道产率低的原因。

6结语

21世纪,生命科学将进入一个多学科创造和融合的新时代,化学将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培养新时代的医学人才,必须加快医用化学教学的改革,以可真正的使医学教学为现代医学环境所服务。在高等医用化学的教学中应不断进行有效教学方法的总结,诸如增加教学趣味性的方法、培养学生兴趣的方法等,并不断的实践,不断的积累,以更好的培养医学专业人才为现代社会所服务。

参考文献

[1]田洪德,徐轶群,张焕霞.提高医用化学教学效果的几点探索[J].临沂医专学报,2011(1).

[2]张欢,杨昕.对提高大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杂志,2008(12).

[3]丁良,杨慧,于朝云,等.医用化学教学的新思维[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0(16).

第5篇:医用化学教学案例范文

关键词:药物分析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155-02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翻转课堂由美国Jon Bergmann和Aaron Sam两位化学老师于2007年提出,他们录制PowerPoint文稿及讲课视频上传到网络而引起众人关注[1]。2011年萨尔曼・汗创建可汗学院,将这一教学模式向全球推广[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知识传递发生在课外,教师不再占用课堂的时间来讲授信息,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这些信息,他们通过视频、音频、电子书获取信息。知识内化发生在课堂上,教师采用讲授法和协作法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和促成他们的个性化学习,其目标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学习,增加学生和教师互动和个性化沟通的特点,使学习更加灵活、主动,让学生的参与度更强,而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催生“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

药物分析学是高等教育药学类专业的专业学位课程之一,是研究和发展药品全面质量控制的“方法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强烈的药品质量意识和综合技能。它以有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物化学等课程为基础,是药物研发和药品质量控制的“眼睛学科”[3],为了探究翻转课堂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前景,笔者对药物分析教学中如何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药物分析传统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通常包括“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知识传授是通过教师的“课中”讲授来完成,知识内化则是通过学生“课后”的作业、练习或实践来完成。传统的药物分析教学,教学活动多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按照教材编排顺序,认真地准备PPT课件和教案,由于教材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教师通过资料查阅和网络搜索,补充相关的、课本没有纳入的新知识,课件内容日益完善,教师上课也是讲得津津有味,唯恐浪费一分钟,但是这种“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来不及拓展自己的思维空间,稍有分神,就和老师的内容脱节,即使部分同学跟上老师的教学节奏,也会存在缺少主动探索知识的过程,久而久之,这种被动的学习方式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降低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药物分析相关基础课程的学习早于药物分析的学习一年或者更长时间,学生对已学内容可能会淡忘或生疏,如果不进行课前的复习和准备,在药物分析课上被老师牵着走,不能形成一个线状的学习思路,仅为点状的、散在的知识点回顾,作为一门事关药品质量的重要课程,势必会影响学生对此门课程的掌握和运用。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传统教学和学习现状,目前提出了多种教学改革方案,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开阔思路,激发学习热情。随着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搜索信息、分析处理、合理利用信息成为学生的一项基本功。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使教学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知识传授是利用网络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是在“课中”经讨论、交流来完成,而在“课后”学生是以完成更高层次的“知识探究”为主,随着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授方式逐步向知识探究方式转变,使得翻转课堂的创新应用成了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焦点。

翻转课堂首先要搭建视频和学习管理平台,学生准备平板电脑作为学习终端。由教师创建或收集教学视频、案例,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然后再回到课堂,师生之间面对面地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以实现教学目标。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讲授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及现代教学理念和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者[4]。

为了更好地应对翻转课堂等在线课程的兴起对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巨大挑战,我们拟将“药物分析资源共享课”和“药物分析虚拟实验课”等优质网络资源引入药物分析的教学中,将学生基础较扎实、易于理解的部分章节安排学生通过网络自学,并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和督促,在有限的学时内进行重点、难点的深入解析,采用“案例型”等先进教学方式,通过学生讲述问题解决方案和组织课堂讨论等方式,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变成发现、理解、评价和应用知识的主动参与者,使他们不仅具有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且具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评价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真正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高度统一。

1.翻转课堂内容的设计。药物分析翻转课堂内容设计以第七版《药物分析》教材为框架,编写案例或搜集相关视频材料。如药物鉴别方法中的物理常数,教师录制视频讲解各物理常数测定的原理、方法和意义,同时比较各国药典中的应用情况。如:熔点的测定,其定义分为三类,各国药典的表示方法也不一样,《中国药典》多数用熔程表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翻转课堂设计熔点测定操作流程和实际应用案例的视频材料,并留相关熔点在药物分析中应用、比较各国药典中熔点的表示方法等思考题,学生在课前可以复习和学习,课堂时间向教师提问,这样节省了课内时间,促进学生的思维拓展。教材中很多章节都可以设计成翻转课堂,如在《分析化学》讲解的化学方法和仪器方法,由于初学时应用性不强,导致学生对已学知识遗忘或掌握不深入,翻转课堂设计基础课程已学内容时,学生通过视频和PPT演示文稿,一边复习,一边预习,结合教师留下的思考题,短时间内能捡拾已忘的知识,并与药物分析衔接。翻转课堂设计除依照教材的内容外,也可以把药物分析各类方法与实际研究、生产和生活联系,如媒体报道的草莓中农药的检测,中药材中各种杂质控制方法,醉驾如何鉴定,为什么出现牛奶中加入三聚氰胺事件等实例,使学生感觉学习分析化学和药物分析的重要性,认识到分析无处不在,这样就会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翻转课堂内容设计中,依据教材内容,引进最新的典型案例,留有分组讨论的思考题,编写生动的翻转课堂教学内容,为班级汇报过程营造共同探讨问题的气氛,搜集整理各个小组观点和看法,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具有本课程特色的教学观点。

2.翻转课堂效果的评价。翻转课堂效果的评价可以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师生自评和互评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和监督。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调查问卷、考试卷、电子档案袋等评价方法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动态评价[5]。

课前教学阶段是信息资源搜索、收集、储备的阶段,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视频供学生学习。学生课前获取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将提前做好的小测试卷到网络,检测学生观看视频课程、对网络教学内容的评价、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等内容,采用电子档案袋进行记录[6]。

通过主、客观综合评价后,师生可以通过课堂互评来提高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对课上展示内容进行点评,根据自身解决课前难题的能力,参照他人的学习效果,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和问题,进行反思。同时,教师也应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有效沟通,使教师能够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教学内容和方式,达到更好的效果[7]。通过课前、课上的学习,教师可以针对翻转课堂内容进行比较综合、灵活、多样化的试卷测试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了解程度,学生完成试卷测试后可以通过网络提交,教师最后根据完成情况对其进行客观评分和填写评语,从而不断完善和提高翻转课堂网络系统教学的效果,满足师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翻转课堂效果评价贯穿于各阶段,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习过程中形成性评价必定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高等医学教育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总结

无论是“翻转课堂”还是“传统课堂”的药物分析教学,都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可以将它们灵活组合,形成更完美的教学模式,让教师的教学有更开阔的空间,学生学习方式多样化,在专业课程学习中,提供更多温故而知新的学习平台,学习变得更轻松愉快。药物分析翻转课堂模式减轻教师的课堂教学压力,同时也受到学生的欢迎,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创造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扩展思维,满足了药学人才个性化培养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马莉.外开放教育资源在《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1,(7):47-48.

[3]刘文英.药物分析[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4]朱宏洁,朱S.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电化教育研究,2013,(8):79-84.

[5]李雯娟,曾照芳.形成性评价在《医用生物数学》课程评价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2,11(8):797-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