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精准医疗市场前景范文

精准医疗市场前景精选(九篇)

精准医疗市场前景

第1篇:精准医疗市场前景范文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出台,包括健康、医疗、养老等在内的多个产业正迎来重大发展契机。尤其是,“精准医疗”被列入重点发展方向,这让国内以细胞与基因为核心的生命科技产业再次站到风口之上。

国内“精准医疗”发展的赛道上,中源协和细胞基因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无疑是领跑者,历经多年精心布局,其战略目标及产业框架已经逐步清晰。最近一段时期以来,中源协和动作不断,更是释放了加速领跑的积极信号。

领投泛生子、在美国成立公司、购买CAR-T技术、牵手碳云智能……曾以干细胞存储为主业的中源协和,内生增长、外延扩张的步伐不断加快,从细胞治疗技术研发、癌症精准检测预防、检测临床试剂生产到生命大数据整合,一个具有前沿性、包容性、创新性的“精准医疗”平台正初具雏形。

在中源协和总裁吴明远看来,中国的精准医疗虽尚处于科学研究阶段,但整个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任何一个环节的缺位对企业来说都可能失掉制胜发展的先机。因此,提前布局至关重要。

“我们最大的理想,是做成一家聚焦‘精准医疗’的平台型公司。“吴明远说,中源协和正致力于将最新鲜的技术、最一流的人才、最有潜力的公司和项目,聚集到一个开放、包容的平台上来,让前沿科技成果造福大众。

切下的蛋糕“越大越好”

纵观近年来中源协和发展路径,外延式扩张成为其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公司除了在传统业务――干细胞、脐带血存储上扩大规模外,还在基因测序、细胞药物、生命大数据等领域加大布局。

在细胞领域,仅在2016年,中源协和就收购了主打免疫细胞产业设备制造的浙江赛尚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购买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的两项CAR-T技术、与Eureka合作成立研究生物治疗实体瘤的颐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此同时,还在美国成立生物技术转化中心,致力于细胞技术的研发及孵化。

在基因领域,中源协和的动作同样不小。北京泛生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碳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均在其投资清单之列。

其中,碳云智能系华大基因原CEO王俊于去年10月下旬注册成立,致力于搭建中国人群全息全程健康医疗数据库(包括基因、蛋白、肠道微生物等),打造一个基于互联网、搭建人工智能系统的全民健康平台。中源协和以1亿元入股,不仅意味着其在原有细胞存储业务的基础上,又开启了一个基因样本存储的全新市场,同时在生命大数据整合方面,也拥有了“先天优势”。

“扩张并不是豪赌,拿资本换时间、换空间都是为了占得先机,整个行业发展速度太快,错过任何一个布局可能失掉企业发展的先机。”吴明远表示,企业的扩张一直紧紧围绕细胞和基因两条横线,细胞存储、基因检测以及细胞治疗临床研究三条纵线。

企业如此多领域大规模布局,与国内当下炙手可热的精准医疗大背景密不可分。

“目前国内外政策均指向精准医疗,而精准医疗的核心是治疗,治疗的核心是再生医学,再生医学的核心即为‘细胞+基因’。”吴明远说,2020年全球干细胞产业市场将达4000亿美元,2025年免疫细胞产业将达740亿美元;其中,中国将拿下至少20%的市场份额。而中源协和的目标是,切下的蛋糕“越大越好”。

虽前景广阔,但不可忽视的事实是,不论是碳云智能还是泛生子,抑或新成立的细胞基因公司,均属新兴行业,政策、技术发展预期尚不明朗。

“纵观诸多新兴产业的发展路径,‘产业走在政策之前‘已成为一种常态。”吴明远也坦言,在企业扩张的道路上,一定会遇到诸多困难和风险,“但我们不会因为风险就止步原地。”

吴明远表示,经过前三年的大规模布局,未来中源协和或将采取更加稳健的扩张路径,尽可能地规避风险。

打造“精准医疗”全产业平台

外部扩张延伸产业链的同时,中源协和内部的精耕细作也在深度并行。

“内生增长方面,我们的重点是确保细胞基因的核心竞争力,这两个方面我们绝对要在行业内占据主导地位。”吴明远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在他看来,目前国内精准医学依然处于科学研究阶段,遗传学、药物基因组学、新的靶向治疗方案等尚在探索当中,并且“精准医疗”在目前阶段还没有形成清晰而成熟的商业模式,为此大力开展细胞治疗药物的研发对于精准医学商业化、产业化至关重要。

“国内干细胞第一个新药一定会落户到中源协和。”吴明远透露,不久前公司旗下北京三有利和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人牙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射液”是国内首个牙源干细胞药物,注册申请已经获得北京市药监局受理。除此之外,公司另一款新药“间充质干细胞抗肝纤维化注射液”也在申报当中。

据了解,为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搭建全球研发平台,今年9月份,中源协和在美国成立了两家子公司:中源协和(美国)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中源协和(美国)生物技术转化中心。前者将致力于细胞及免疫治疗两个领域的投资及并购,后者则侧重于临床转化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项目评估和科研工作。

同时,中源协和新聘陈列平等5位生命科学领域世界顶尖科学家担任科学顾问,进一步强化人才技术优势。

经过多年布局,内生增长外延扩张并行,在吴明远看来,中源协和已经成为一个全产业链型的公司了。

但他的雄心不止于此。

第2篇:精准医疗市场前景范文

2月4日,贵阳市贵航贵阳医院在其官网了一份措辞严厉的声明,称1月30日,该院精神科主任杨绍雷私自带64名患者集体离院转至贵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准确地说,这是一起精神科医生带病人一起“跳槽”事件。

近些年来,每年都有一两起医生跳槽事件引起业内关注,引发媒体热炒。大家不禁要问:医生为什么会跳槽?医生患者“集体跳槽”,该羞还是该愤?当然,医生患者“集体跳槽”的故事,在新医改背景下,其实还有更多正向价值与意义。本期“声音传递”就听听来自各方对“医生跳槽”现象的看法。

《中国青年报》评论――

医生能否合理流动,是检验社会是否有竞争力、活力和创造力的标志。不仅是医生,其他领域的人才也是如此。 国内已经逐步放开医生自由流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在今后15年内,积极探索医师自由执业、医师个体与医疗机构签约服务或组建医生集团。杨绍雷带病人跳槽,最大的争议还在于职业伦理。但是,这些准则都没有直接谈到医生带病人跳槽是否符合医学伦理。因此,针对此探讨新的伦理,没准是一个创新。不管如何,病人选择好医生,天经地义。

人民网评论――

目前民营资本介入医院领域,最大的问题即人才瓶颈。相比公立医院,民营医院更重效率,给予医护人员更高的薪酬、更自由的发挥舞台,向医护人员的利益倾斜。杨绍雷和他的团队跳槽 ,看重的正是新东家对自己的支持力度以及提供的更加优厚的条件。对此,继续深化公立医院的市场化改革,除去行政化的内核,让人才自由流动起来,医疗资源的配置才会有更高效率,医护人员的利益才能得到合情合理合法的维护。

《健康报》评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服务行业正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医生同样面临着来自于患方、医院、社会等各种各样的压力。一些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心理压力大,工作愉悦度低,因此选择离开医生工作岗位。公立医院骨干集体跳槽到民营医院引发人才“地震”,对医院来讲不亚于一场危机,但同时,也反映出公立医院普遍存在的隐性弊端:随着民营医院日益增多,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这两种不同形态、不同机制、体制的碰撞与竞争不可避免。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将促使医院技术更高、设备更优、服务质量更好,老百姓将获得比以前更优质的医疗服务。骨干医生集体出离,短期内肯定对医院业务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阶段性的影响对于实力雄厚的公立医院来说会很快消除,而换来的是公立、民营医疗机构更充分更合理的利用,对缓解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有很多好处。

《河南商报》评论――

在医改的大背景下,鼓励医生自由流动和多点执业本来就是方向,为啥会出F这些“开撕”的行为?河南一位主抓医政工作的副院长说,从正在进行中的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角度来说,亟待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出台一套明确的关于允许人才合理流动和资源调配的配套改革方案,以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医院间良性竞争机制,并最大限度地激发医生的执业积极性和就业选择权,真正造福广大患者。

第3篇:精准医疗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词:医院;精细化;管理;作用

中图分类号:R197;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6-0000-01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医院也逐步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运营机制,在不断的改革中参与到市场竞争中来。但想要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相对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医院需要进一步的改革医院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现代管理观念,将精细化管理引入到医院的各方面管理,对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医院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1.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现代管理理念,是一种基于常规管理并实现“管理成本最低”的管理方式。它的本质意义在于“物尽其用”,也就是基于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将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并精准的落实这些目标,让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更够贯彻到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之中。

2.医院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已经十分明显。在市场体制下,医院所处发展环境的市场性特征不断的增强,同时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到医疗市场的主体类型也不断增多,医疗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

在市场性特征下,医院应用精细化理念来落实医院的管理,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精细化理念有助于进一步降低医院的管理成本。在医院管理过程中,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实施全成本核算,能够进一步的提升对医院成本支出的全面控制,促进资源的整合优化,提升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

第二,精细化管理促使医院的管理更加集约化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下,对于医院的经营发展而言,市场对于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不断在增加,特别是基于医疗服务的特殊性,社会大众对医疗服务已经不局限于药到病除,更追求看病求医过程的人文关怀,对于医疗产品和服务的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方式缺乏长远的规划,只有通过实施精细化管理,才能实现对医院资源的优化配置,以科学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规范医疗服务业务流程,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时代背景。

第三,精细化管理促进了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精细化管理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从实践上,都对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它改变了医院的发展战略,促进了医院对自身发展的全面认识,提升管理效率,推动了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医院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策略

1.加强流程化管理,完善制度建设

医院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条件,就是要进一步的优化医疗服务的流程,尽可能的简化服务环节,例如有的医院开展了挂号、划价、收费的一站式服务,通过优化各科室的空间位置对医院的建设进行改造,缩短服务循环时间,减少病人等待时间,从而提升了医院服务满意度。除此之外,对于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各项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工作,也是重中之重。传统粗放型的医院管理想要实现精细化管理,首先就需要制定出一套完善的制度来规范化其建设、运行。在制度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始终要秉持着“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对全院所有岗位、每个专业进行了全面梳理,把原有岗位标准、规定和岗位责任制整合为细致的工作标准,严格对照标准现场作业,在医疗、护理、管理、质量、服务等方面切实做到人人、事事、时时、处处有标准。

2.细化财务管理,强调基础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财务管理的细化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精细化管理执行的基础。细化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制度,通过进一步优化医院内部控制,来形成有效的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优化控制作用。二是要进一步的加强对医院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平台的建设。精细化管理的执行与数据、信息技术有着直接的关联,正是在信息系统强大的数据整合能力的基础上,才能够实践精细化管理的核心内涵。在精细化管理强调数据管理,主张用数据说话。这项工作的意义在于体现数量化,为绩效考核提供数据和依据。医院要积极开展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和完善工作,根据实际需求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切实的落实信息平台的建设。

3.强调绩效管理与内部细节管理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在于追求“成本最低,效益最好”,这种基本理念决定了精细化管理追求高“绩效”的目标。基于此,医院开展精细化管理就必须要强调绩效管理,应该狠抓内部绩效考核,对医院工作各环节做到严格、细致、及时的监督,并通过狠抓考核,实行责任追究,才能使各项制度和办法落到实处。与此同时,实现精细管理,还应该注重对医院经营运行的细微之处进行着手,例如对于医院器械、医药用品、耗材的领用规则,定期核对库存,并采用录入信息库的方式,来进一步的确保对医院资源、资产的“细致”呈现,从而才能够进一步的避免医院运营管理中出现“漏洞”,严格控制支出,降低运营成本。

三、结束语

新时期,医疗服务水平与质量的提高对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医疗服务市场化特征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医院想要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就必须要进一步的明确精细化管理对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意义和作用,并不断的完善和实践精细化管理,切实提升医院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第4篇:精准医疗市场前景范文

2011年,注定是民营连锁医院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一年。

如果说2000年卫生部等八部委联合颁布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为民营连锁医院的发展打开了一扇门,允许他们带着“锁链”跳舞。那么,2010年12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改委、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意见通知》(58号文),则可以视作砸开政策枷锁之举,民营连锁医院的成长空间变得不可限量。

58号文首次明确提出“支持社会资本举办营种性医疗机构,鼓励有资质人员依法开办个体诊所”。

伴随着政策的给力,资本市场的表现也相当活跃。申万数据显示,2010年11月30日至2011年1月10日,医药板块各子行业跌幅均在10%左右,而医疗服务股却一枝独秀上涨1.92%。民营医院的发展迎来春天的呼声不绝于耳,但当我们审慎回首10年的民营医院发展历程,既有成功的欢腾,更有挫折的无奈。籍此关注58号文给产业带来的影响,则别有一番滋味。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在政策给力的背后,其实是近年来民营医疗服务机构发展的低迷。自从2000卫生部颁布《关于城镇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时提出非营利医院和营利医院的分类管理办法以来,当时资本市场迎来了一波医疗服务机构的投资热潮。而由于相关配套政策迟迟没有出台,这股投资热潮又迅速地冷却了下去。

从当今金融市场来看,同内A股市场上有2000多只股票,但是只有4只做医疗的公司一一爱尔眼科、通策医疗、金陵药业和马应龙。即便就整个医疗服务市场而言,截至2009年,私营医疗机构数占医疗机构总数的36.06%,但床位数仅占床位总数的5.19%,非公立医疗机构在整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所占的比重,显然还比较小。准入、税收等环节存在诸多障碍,使得社会资本难以真正有效地进入医疗卫生服务领域。

照理说,医疗保健行业拥有强烈的抗衰退、抗周期性。但在金融危机肆虐的2009年,民营医疗市场整体的业绩都不如往年,不同程度有所下降。虽然新医改当年出台,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的待遇,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市场的发展,但政策利好有一定的滞后性,并未能当年明确显现。以广东为例,据不完全统计,除了整形行业外,2010年广东各医疗机构整体业绩普遍下滑10%~20%。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端民营医院负责人曾透露,到他们医院求诊的患者下降了3成。

正是在业界喊出2009年民营医院遭遇“滑铁卢”的同时,资本市场却展示出难得的热情。2009年12月11日,凯雷和中金联合投资9500万美元的泰和诚(NYSE:CCM)在纽约证交所上市。此前,号称同内“民营医疗机构第一股”的爱尔眼科(深圳创业板:300015),作为首批登陆创业板的公司于10月31日成功上市,其背后有来自达晨创投的投资。

与此同时,以8500亿新医改方案为契机,VCS和PE在医疗服务行业的投资力度也逐渐加大,其中民营连锁医院是一个重要的投资方向。上述公司的成功上市,更为医疗服务领域的投资热再添一把冬天里的火。

资本热情的背后是对中同医疗服务环境和发展趋势的精确把握。中同人持续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促进了中同医疗服务市场的快速发展。医疗保健是人的基本需求,往往随着国民收入增长优先得到满足。同时,医疗保健支出与人们的就医观念和保健意识密切相关。随着中同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医疗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水涨船高。

与不断提升的医疗服务需求相比,中国的医疗服务供给则严重不足。供给不足主要体现在中同人平均占有的医疗资源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且分布非常不均匀。以2005年为例,全同每,千人拥有医生数量为152人,最多为北京市(4.28人),最少为安徽省(1.01人)。医疗保健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在政府眼里是历史上医疗改革的不成功,也是新医改政策出台的重要原因。在投资人眼中,则是巨大的投资机会。

清科数据显示,2009年中同医疗机构的床位总量达到442万张,比上年增长9.34%;病床使用率达到77.7%,比上年增加3.1个百分点;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比上年上涨11.1%,达到35亿次。公众医疗需求的增速超过了医疗资源的增速,医疗机构处于较高负荷运转。

中投证券研究报告则指出,大量敏锐的民间资本已瞄准医疗服务市场,目前有近600亿美元的资本在关注中国医疗服务市场。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多家风投已开始进入民营医疗机构,全同范围的民营医院投资浪潮正在掀起,仅2010年前11个月公开披露的就有5家民营医疗机构获得VC/PE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投资,不论从投资案例数还是投资规模上都远远超过前几年。

连锁:民营医院的理想与现实

58号文明确指出,“支持非公立医疗机构配置大型设备;各地制定和调整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应当充分考虑当地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发展需要,合理预留空间;卫生部门在审批非公立医疗机构及其开设的诊疗科目时,对其执业范围内需配备的大型医用设备一并审批,凡符合配置标准和使用资质的不得限制配备。”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配置大型设备,有利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向大型、高端医院发展,促进大型非公立医疗集团,特别是连锁医院的发展。

这种趋势,在专业化医疗服务类上市公司中也有体现。爱尔眼科、通策医疗分别专注于眼科和口腔科,马应龙在医疗服务业内的扩张也仅局限于肛肠领域。

连锁医院市场其实大有可为。

HCA(美同医院管理公司)目前在美国20个州以及伦敦、英格兰等地拥有和管理着163家医院和105个外科手术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提供综合医疗服务的连锁医疗机构。2008年营业收入284亿美元;2009年第三季度总收入达75.3亿美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7.6%。相比之下,爱尔眼科在中同12个省、直辖市拥有19家连锁眼科医院,2008年收入4.4亿元人民币。泰和诚的放射性诊疗和影像诊断中心网络拥有80多家机构,遍布20个省的35个城市,去年营业额仅为3600万美元。

政策松绑,为民营医院腾出了一个历史性空间。甚至有分析师认为,从现在开始的10年是民营医院最为黄金的10年。以爱尔眼科为例,资本市场之所以看好它,除了它的商业模式,更重要是其很好的市场空间。爱尔眼科相当精准地掐住了公立医院仍在角落的眼科。按照爱尔眼科招股书推算,目前眼科市场

规模约200亿,但复合增速高达37%,老龄化和城市亚健康将推动行业稳定增长。更重要的是,眼科治疗,正因其治疗难度系数较小,反而成为一种类似大众消费型的领域,从而天然适合于民营企业和可复制性的连锁模式。 作为连锁模式的专科医院,爱尔眼科的抗风险能力在于,先发优势迅速圈定的壁垒和独创的“三级连锁”运营模式。爱尔融资可以支撑公司2―3年之内完成省会城市的布点,抢得先机,“三级连锁”模式实现了“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精确地消化了各个地区、各个层次的需求。医疗质量、医生资源、内部管理、资金4个方面,爱尔目前应该说都不缺。

从财务角度看,爱尔眼科2006―2009年收入复合增长高达46.9%,净利润复合增长高达85.1%。在高速扩张期,其国费用率却从2006年的39.5%降至2009年的35.2%,反映了与速度匹配的内控和市场增量,稳定增长可以预期。

虽然有强烈而刚性的需求做后盾,但受制于政策影响,民营医院、医疗机构的发展其实一直没有真正进入快车道。过去中国的医疗服务机构以公立为主,民营医疗机构群体是在公立医疗机构处于垄断地位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起步晚、积累少。医疗服务事关人们的生命和健康,同家一直采取较为严格的政策和立法措施,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民营医院准入难、开业后进入医保报销体系更难。因此,私募和创投过去在医疗服务行业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专科服务领域中以自费支付为主的类别,比如VC投资的连锁牙医“佳美口腔”、“慈铭体检”等,这些都是不太依赖医保的领域。

新医改的成功推进,乃N58号文的推出,将会打开民营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枷锁。新政策在医保定点、科研立项、职称评定和继续教育等方面,给予民营医院与公立医院同等的待遇。比如,爱尔眼科的各家连锁医院均顺利加入了当地的医疗保险体系,成为医保定点单位。另外一个方面是,如果国家对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的措施逐步到位,使居民没有基本医疗支付的后顾之忧,在基本医疗的需求得到保障之后,大量潜在的高端或特殊医疗需求才能被释放出来,对治疗手段和服务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将促使各种非基本医疗服务需求进一步增加。除了上述牙科、眼科等专业领域,妇产科专科医院、冶疗糖尿病、心血管病等多发病、常见病的专科医院目前在中同也逐步出现。在美同上市的美中互利旗下和睦家医院(NASDAQ:CHDX)就是高端全科医院,它的高端妇产科医疗服务就很有代表性。

审视58号文,仍有让人担心之处:文件由国务院直接下发,其中并没有详细的操作指导意见,到了地方如何执行必然会引发多方力量的反复博弈。就现实而言,市场格局要产生重大变化,还有赖于后续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情况,以及能否形成盈利循环的机制。

但是,由于虚假广告、过度医疗等经营乱象泛滥,导致民营医疗机构存在一定的声誉危机。这一方面说明,某种程度上民营医院仍处于弱势。另一方面,也表明即便政策与市场前景的双重利好引发资本蜂拥而至,但民营医院运营仍有其独特的风险存在,包括政策风险、医疗管控风险、市场扩张风险等。

人才是民营医院发展的硬伤,人才梯队的哑铃状结构是多数民营医院不言而喻的特征,高薪聘请医疗精英,在挖公立医院墙根的同时也被同行挖了墙根,这或许就是很多民营医院在用人上留给同行的集体印象。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在资本的助跑下,连锁企业复制的速度远远大于合格人才的增长速度,因此,连锁医院人才短缺的现象短期内很难改变。

最需要注意的是管理机制。医疗服务行业是一种高技术行业,同时又是高风险、高难度行业,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医院将面临更大的市场责任和运营风险,因此更青睐业务模式简单、操作流程更容易标准化的医疗项目。

从这个意义上讲,拥有一流专家及管理团队,具备现代化医院管理能力和灵活高效运作机制的民营医院,才能在这场资本盛宴中成为胜者。

第5篇:精准医疗市场前景范文

那么,你知道自己下载的是来自一家公司的软件吗?

这些产品全部由位于珠海的“奥美科技”公司开发,迄今为止,它们已经成功推出了两百多款医疗健康类应用软件。在获得盛大JOY开发基金200万元风险投资后,备受资本青睐的奥美正在进行B轮融资。

基于移动终端的医疗健康类市场正在成为跨界焦点,奥美结结实实地踏准了这一波浪潮。不过对于创始人何方平而言,智能医疗之梦才刚刚开始。

军医大学走出的创业者

与很多有着技术背景的互联网创业者不同,何方平有医学背景。1979年他考入中国人民第三军医大学,之后又在军事医学科学院读完医学硕士。20世纪90年代初,何方平脱下军装来到深圳,从事保健品推广和医疗设备的开发。

何方平是个冒险者。在智能手机远未普及的2005年的一个医疗展会上,何方平看到了国外有很多患者和医生使用医疗软件管理病情,他深受触动,之后在2006年底开始组建团队,从开发PDA平台开始,走向了医疗软件开发之路。

何方平希望将医疗行业信息化延伸到移动终端,成为移动的健康管理者。有感于很多疾病的产生是因为民众的关注和社会参与度不够,在奥美软件成立之初,其定位就是“健康教育的普及”。奥美在应用商店上成功推出了风靡一时的“催眠大师”,软件采用数字音频合成技术,精确调制声波频率,通过音乐治疗诱导人脑进入睡眠状态。“催眠大师”的火爆让何方平意识到自己找对了方向:将移动互联网和医疗健康结合起来,是一个极妙的创意。团队先后推出了“大病预警”、“糖尿病计算器”、“健康决策树”等上百款被用户认可的应用软件,一举奠定了奥美在医疗应用领域的江湖地位。

同样积累了百万用户、目前也在进行B轮融资的春雨掌上医生创始人张锐毫不掩饰自己对奥美的欣赏。相比做媒体出身,从网易副总编辑的职位上辞职创业的张锐,何方平的医学背景是最大的优势:他的医校同学们分布在各大医院和科研机构,大多已是博导、教授,据何方平介绍,这些人都是为奥美提供专业技术知识的专家。奥美团队里这样的技术型内容提供者有二十多人,他们会根据大众健康里的热点来规划内容选题和制作,然后IT工程师、销售管理人员再配合后期,协同合作完成从内容生产到应用商店的流程。

求医问药APP

几个开发者、一款产品、几千万用户、数亿美元估值,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业亮点。营收模式没有或者前景不明朗,都无法阻止投资者的热情,传统的估值衡量标准似乎已经无法衡量目前移动互联网的创业公司,用户基数和用户黏性成了最关键的指标。

最新数据统计显示,美国电信巨头AT&T每年因移动医疗产生的收入已经高达40亿美元。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A)移动医疗方面的负责人Jeanine Vos曾在媒体上宣布,亚洲移动医疗的市场价值将从目前的5亿美元提升至2017年的70亿美元。从清科披露的数据来看,2011年VC/PE角逐中国医疗健康市场持续高温,1~9月所披露的投资事件达84起,金额超223亿元。

何方平相信长尾理论:人的需求是无限大的,有大众的、有小众的,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相比,甚至更大。

在面对大众推出众多知识普及类和健康管理类应用软件之后,何方平开始考虑面向医生和医院的应用。医疗领域的知识量每隔几年就会翻一番,这意味着没有医生能够记住所有的知识。但借助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可以给用户提供一个数据库,让他们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快速查询到需要的信息,这是他极为看好的一个方向。

奥美推出的付费软件“全科医生”便是完全面对医生用户的,他们在临床决策时如果需要相关信息,可以轻松地通过手机获取,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为差错,同时软件还可以开展即时的情景式培训。

“按照官方数字,中国医务人群是600万医务人员,100万在校学生,跟十几个亿的普通人群相比,它算是小众,”何方平认为,这个细分市场的商业价值相当可观,“美国做这个市场的上市公司有两三家了,都是直接面向临床医生服务的。”

据Manhattan Research Report的数据显示,在2011年美国医生中拥有智能手机的人达到了72%,中国医生拥有智能手机的比例也在迅速上升。奥美在这一领域还可大有一番作为。

医疗软件的“红海”搏杀

何方平并未掩饰奥美没有清晰盈利模式的事实。“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已经成功的模式,看看哪些适合我们,哪些不适合。”何方平说,总结下来,一是广告模式;二是收费模式,用户自己选择带广告自己不付费,或是付费,去掉广告;第三种是基础免费和增值服务收费,增值、复杂的功能,要求用户付费,可以按年度收取费用。奥美有数款付费使用软件,但这些收入相比奥美的投入而言不过是杯水车薪。

在“创业者教父”蔡文胜看来,互联网产品是赢者通吃,开始谁领先不重要,关键要在爆发成熟期领先。蓝驰创投的一名合伙人告诉记者,健康医疗是新技术产业升级背景下最热门的投资领域之一,奥美现在关键是要继续占领用户的手机。圈了足够多用户后,后期盈利是自然的事情。

相比盈利,更让何方平苦恼的也许是应用商店上软件的无序竞争。打开苹果应用商店,用户可以搜到上万种健康医疗类软件,“早已是一片红海”。不过奥美有自己独特的“蓝海竞争优势”。

第6篇:精准医疗市场前景范文

报告从医疗人工智能的发展角度出发,以商业落地为切入点,总结出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发展10大洞察。梳理了国内10项主流的医疗AI产品,医疗人工智能领域中十大主流产品,并从技术成熟度、使用效果、发展情况、企业案例等角度进行分析。

2018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十大洞察从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四个核心应用场景——医学影像、虚拟助理、健康管理和药物研发的角度,提出出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发展的十大洞察及相关观点。

1. 部分智能影像诊断企业将在2018年获得三类器械证,正式进入商业化阶段。

2. 智能影像诊断竞争格局基本形成,“伪医疗AI企业”基本出局,新入场技术型玩家基本没有获得风投的可能,商业机会已然错过。

3 .语音电子病历:落地医院成本高,产品需进行科室定制化,客单价低,主要用于病理科、影像科等。

4. 智能问诊:知识图谱搭建是关键,目前仅发挥导诊、辅助检索或连接医患的作用。院内场景“预问诊”需求量大,具备落地能力.

5. 国人健康管理意识尚待培育,健康大数据尚待采集与整合。企业以B端为主要切入口。

6. 精神心理治疗师严重缺乏,AI或可成为替代性工具。

7. 药物研发中化合物数据质量对于AI企业是关键。

8. 借助国际力量,中国AI药物研发企业从无到有,预计2018年起将涌现更多玩家,AI药物研发或将是未来的新风口。

9. 产品形态以软件/SaaS为主,收取软件授权费的商业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软硬一体化产品的商业落地更具优势。

10. 中国医疗整体数据量大,但针对细分场景的数据量和质量仍无法满足算法模型的训练需求;随访数据的缺失,使国内在类似“肿瘤患者五年存活率”等领域的研究一片空白。

医疗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与技术路线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结合点在哪里?下图呈现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主流应用场景与技术路线,通过该图能够对中国医疗人工智能的格局有清晰的了解。

中国十大医疗人工智能产品总览为了更深入的解读商业落地的现状,在报告中,亿欧智库主要按照技术成熟度和使用效果两大维度对医疗人工智能十大产品进行了分析与评估。其中,针对技术成熟度和使用效果两大维度,主要通过产品出现时间、落地情况、发展情况、企业数量、行业人士和专家访谈进行判断。另外,还从产品的发展情况、涉足的企业案例等角度更加具体地进行分析。

医疗人工智能六大发展趋势结合政策和商业落地产品的现状,亿欧智库认为市场在今年呈现出六大趋势:

1. 2018年起,AI影像产品落地速度会加快,产品性能成熟度将不断提高。

2. 随着技术成熟度提高,语音电子病历医院普及率加快,头部企业可形成规模效应

3. 智能问诊随着知识图谱的不断完善,预问诊功能可以有效提升医生效率

4. 健康大数据的发展,会使AI在健康管理场景下的应用程度会进一步提高。

5. AI在精神心理健康的的渗透程度会更深,未来可能成为这一领域的核心推动力

6. AI+药物研发领域将会诞生出独角兽。

医疗人工智能发展四大挑战一是数据数量问题:中国医疗整体数据量大,但针对不同病种的数据量和质量参差不齐,有些病种的训练数据缺乏;健康大数据孤岛问题有所缓解,但仍未达到深度学习的阶段。

二是数据质量问题:AI数据处理中标注的准确性关乎结果的准确性,近两年之内还是需要大量医生去标注。药物研发中的数据质量对于研发效率的提升至关重要。

三是人才问题:AI算法人才与医学人才知识体系不同,如何融合各自优势发挥最大价值,值得企业思考。

第7篇:精准医疗市场前景范文

一、编制目的

2

二、工作原则

2

三、适用范围

3

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

4

五、分区分级风险等级判定与

4

六、不同风险等级的应急处置措施

6

七、工作评估

19

2020秋冬季疫情防控应急预案

为积极有效应对秋冬季可能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提早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工作,根据“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总体防控策略,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通过不同风险等级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和应对措施,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编制目的

根据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提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完善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各项配套工作方案和分区分级、精准防控”的要求,按照《XX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秋冬季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工作指引的通知》(省疫情防控办〔2020〕XX号)要求,结合XX实际,针对疫情传播的不同风险等级,确定分区分级标准,提出相应的防控策略和应急处置措施,进一步明确工作要点,实施精准防控,最大程度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保障全市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

展工作。

二、工作原则

(一)生命至上,预防为主。

始终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加强监测、评估、预警,积极开展卫生应急准备,落实防范措施,做到有备无患。

(二)统一领导,联防联控。

在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各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与市卫健、海关、市场监管、经信、财政、宣传、公安、交通运输等部门加强信息沟通,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工作。

(三)依法规范,措施果断。

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以及相关的技术要求,规范开展新冠肺炎应急处置工作,充分发挥专家指导作用,运用有效手段,果断处置新冠肺炎疫情。

(四)分区分级,精准施策。

针对不同风险等级、不同环节、不同场所、不同地区特点,采取高中低风险差异化防控,及时启动和动态调整响应级别,做到精准施策,科学防控。

(五)平战结合,统筹兼顾。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社会经济平稳发展,科学应对,确保疫情及时控制,社会经济平稳发展。

(六)加强宣教,社会参与。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我防护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及时、主动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积极组织、动员公众参与新冠肺炎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等活动。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指导本市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组织指挥体系

按照属地原则,坚持常态化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进一步完善XX市、各县(市、区)、XX湾新区(高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挥体系,负责组织实施辖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根据疫情防控需要适时调整成员单位和工作组。市、县(市、区)要进一步完善多部门多领域疫情防控专家团队,充分利用精密智控疫情防控指挥平台,构建决策服务平台,为指挥机构决策提供参谋意见。

各县(市、区)、XX湾新区(高新区)、各部门要按照“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应急指挥机制,强化监测预警、风险防范、防控救治、信息、心理干预等方面的工作职责;针对疫情的不同风险等级和响应级别,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措施。

五、分区分级风险等级判定与

(一)风险区域等级划分标准

按照《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明电〔2020〕14号)、《XX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秋冬季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和工作指引的通知》(省疫情防控办〔2020〕XX号)和XX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相关防控工作方案要求,以县(市、区)为单位,划分为低、中、高三类风险等级。

风险区域等级划分标准(2020版)

风险等级

低风险

14天内,出现未闭环管理的市外输入的散发病例(包括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下同)1-4例。

中风险

14天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

1.有2-3个乡镇(街道)发生未闭环管理的市外输入的散发病例、传染来源不明的病例、本地病例;

2.发生未闭环管理的市外输入的散发病例5-20例;

3.传染来源不明的病例或本地病例1-9例。

高风险

14天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

1.有4个及以上乡镇(街道)发生未闭环管理的市外输入的散发病例、传染来源不明的病例、本地病例;

2.发生未闭环管理的市外输入的散发病例大于20例;

3.发生传染来源不明的病例或本地病例10例及以上;

4.发生持续性社区传播。

(二)风险区域等级的判定与

各县(市、区)的风险区域等级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按本方案进行判定,当日或次日向社会或一定范围内。根据防控政策、疫情发展形势等情况,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可以动态调整风险区域等级和应急响应级别。确定一个风险区域等级后,由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定期(一般是14天内)进行研判后作出调整或继续保持的意见,直至转为常态化。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在作出风险区域等级调整的当日或次日向社会或一定范围内

若国家、省疫情防控领导组织对我市及县(市、区)作出风险区域等级判定后,按国家、省疫情防控领导组织的意见实施。

六、不同风险等级的应急处置措施

根据疫情进展做到分级分类的及时科学响应,落实“四早”措施,坚持及时发现、快速处置、精准管控、有效救治。根据疫情形势,在采取对应等级的防控措施外,可采取更高等级的防控措施。

(一)低风险区域应急处置措施

在我市秋冬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基础上,做好以下措施:

1.传染源管理。医疗机构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最新版)》标准对病例明确诊断,发现的病例由诊断医疗机构在2小时内完成疫情报告;病例由当地120专车转至当地定点救治医院隔离治疗,重症病人集中收治至XX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隔离治疗;患者符合出院标准后,应由120专车转运回当地集中隔离点继续进行14天的集中隔离管理和健康状况监测。

2.流行病学调查和溯源。对发现的病例应在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在县级疫情防控指挥部的组织下,组建由卫生健康、疾控、公安、通信、交通、大数据等部门相关人员的专班,按照专案的方式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通过面对面、通讯、视频等方式完成初步信息收集,通过通讯、轨迹分析等方式核实、补充调查信息。全面排查接触者,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最新版)》判定密切接触者。快速开展疫情溯源,加强协同联动,由专案专班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精准流行病学调查,划定重点区域、重点人群范围进行核酸和血清学检测,尽可能查明传染来源、传播链和扩散范围。对于感染来源不明的病例,可采集病例标本送至有能力开展基因检测的实验室进行基因同源性分析,协助判断可能的感染来源。

3.接触者管理。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最新版)》进行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的判定。对判定为XX市内的密切接触者采取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由辖区乡镇(街道)安排专人对一般接触者进行登记、健康风险告知和随访。隔离医学观察对象、随访对象出现异常症状,按规定送定点医疗机构诊治,采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与排查工作。对市外密切接触者开展跨区域协查,掌握市外密切接触者、一般接触者排查、管控结果。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最新版)》对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采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医学观察期满,无异常情况,按时解除医学观察。如密切接触者解除隔离医学观察,该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可立即解除隔离医学观察,无需至医学观察期满。疑似病例在排除后,其密切接触者和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即可解除医学观察。

4.疫点划分和处理。根据流调、通讯、轨迹排查等判定病人发病前3天、无症状感染者采样前3天的活动范围,经专家研判,科学、精准划定封控范围至最小单元。原则上,病人发病前3天、无症状感染者采样前3天至隔离治疗前所到过的场所,停留时间超过1小时、空间较小且通风不良的室内场所,均应列为疫点进行管理。根据患者的活动范围,将一个或若干个住户、办公室、教室,与患者出入口进出的楼层、楼道、电梯、单元和楼栋,同一病区或诊室,同一航班、列车车厢和船舶等划定为疫点,经专家研判,疫点可扩大至居民小区、自然村组等范围。同一病人、无症状感染者可划定一个或多个疫点。

对疫点实行封锁管理,在最后一例病例确诊后

14

天区域内无本地新增确诊病例时,可解除封锁。疫点禁止人员进出,取消所有人员聚集活动,基本生活物资由当地乡镇(街道)、社区(村)通过无接触的方式配送。对疫点所在小区、单位开展逐户排查,对近

14

天内有发热、干咳、乏力、腹泻等症状者,按规定及时送定点医疗机构进行核酸检测和诊治

疫点所在小区、单位出入口严格执行卡口、健康码查验、体温测量、佩戴口罩等措施,引导居民非必要不出门,禁止外来人员、车辆进入。疫点所在小区、单位范围外的区域继续采取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做好应急准备。

疫点确定后,应由辖区乡镇(街道)组织消杀队伍,及时开展卫生处理和终末消毒。乡镇(街道)组织环卫工人或卫生保洁人员做好社会面外环境消毒工作。应科学选用消杀药品、器械和消杀方法,开展消杀前后消毒效果评价,辖区疾控机构应做好技术指导。当地乡镇(街道)应为居家隔离医学观察人员提供漂白精片、免洗手消液、酒精等消毒药品,做好日常消毒和随时消毒方法指导和安全提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经含氯消毒剂处理后按一般生活垃圾处置。

5.核酸检测。对密切接触者纳入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当天或次日开展第一次核酸检测,间隔1日和第14日期满时分别进行第二次和第三次核酸检测;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在隔离医学观察当日或次日进行一次核酸检测;3日内完成一般接触者、封控范围内最小单元的其他人员的核酸检测;对病例可能暴露场所的食品、环境、从业人员等标本应急开展核酸检测;根据专家研判,可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和对象。

6.开展应急监测。对密切接触者、境外入境人员、发热门诊患者、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口岸检疫和边防检查人员、监所工作人员、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核酸检测和血清学筛查,做到“应检尽检”。其他人群实行“愿检尽检”。对农贸市场、冷链食品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餐饮和快递等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进行抽检。被划定管控的疫区停售退烧、止咳等相关药品。对病例暴露场所和单位的可疑物品、环境及相关生产和交易环节开展风险监测。

7.加强高风险人群管理。对入境人员、市外中高风险地区来台返台人员实行全程闭环式管理。按照我省境外疫情输入防控工作有关规定,对入境来台人员采取隔离、检测等管控措施

;市外中高风险地区来台返台人员需持7天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绿码”方可在市内有序流动。入境来台人员和市外中高风险地区来台返台人员任何一项检测呈阳性的,落实专车“点对点”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诊治。

8.全程心理疏导。落实完善康复和心理疏导机制,成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疏导专家组,组建心理应急救援队伍。各乡镇(街道)明确1名领导负责相关工作;在社区设置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设置心理专干,在乡镇(街道)设置社会工作站,建立社区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服务队。各级医疗机构要做好对口指导,根据服务对象需求,提供相关服务和精神科转介服务。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和社会工作行业组织对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心理专干等人员开展培训和督导

9.健康教育风险沟通。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大众传媒,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教育活动。宣传部门要组织动员当地新闻媒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短信、微博、微信等手段,建立权威可靠传播渠道,开展疫情防控和个人防护知识宣传,科学指导公众正确认识和预防疾病,提高防护意识和健康素养,持续推动出门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咳嗽礼仪、勤洗手、勤通风、使用公筷公勺等社会风尚,减少非必要聚集活动。加强舆情收集分析和研判处置,针对群众的误解和不实传言,及时组织专业机构和人员进行回应和澄清。

10.强化流感等秋冬季传染病防治。提高流感疫苗、b型嗜血杆菌疫苗(Hib疫苗)、肺炎球菌疫苗、水痘疫苗和腮腺炎疫苗等非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减少流感等秋冬季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将老年人、儿童、医务人员等重点人群作为优先接种对象,减少常见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避免造成医疗资源挤兑。

11.做好人员和物资储备。做好流调、检测、医疗救治等人力储备,加强培训和演练。在流行病学调查专班、流行病学调查行动小组的基础上,建立流行病学协查员队伍,各县(市、区)按照每村(社区)3-5人规模储备流行病学协查员。做好社区全员核酸筛查准备,制定大规模核酸检测方案,根据疫情发展及时启动社区全员核酸筛查。储备五合一混采检测、十合一混采检测物资和技术,建立完善辖区核酸检测调度和紧急动员机制。加强全市呼吸系统感染专业医务人员队伍能力建设

12.生产、生活运行保障准备。兼顾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需求的平衡,维持社会基本运行和社会秩序。各县(市、区)、XX湾新区(高新区)结合实际做好医疗物资生产、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关乎国计民生、城市安全等各类重点企业、行业的生产运行保障,储备必要的生产物资,确保供应链畅通。做好重点企业、行业在疫情持续严重状态下的人员和物资流通及生产环境安全保障预案,维持重点企业正常生产秩序。

13.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疫情防控准备。未发生疫情的学校、幼托机构、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等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贸市场、餐饮、超市、景区景点、影剧院、培训机构、室、游艺厅、网吧、舞厅、酒吧、KTV、室内游泳馆等公共场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流程,在做好进入人员测温、亮码、防护物资储备、宣传教育、流入物资生物安全等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可以正常运行。

14.特殊场所管理。以县(市、区)为单位,辖区内一旦出现来源不明的病例或本地病例,辖区内所有的养老院、福利院、监狱、戒毒所、拘留所、精神病院等实行全封闭管理和全员核酸检测,禁止人员进出,暂停接收新进人员,停止家属探视活动。

15.储备并启用隔离场所。各县(市、区)、XX湾新区(高新区)要根据疫情形势,按照1∶100的比例做好隔离场所的准备(即1例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准备100个隔离房间),同时至少准备1处符合标准、可随时启用的集中隔离备用场所。每个隔离点足额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和设施设备,严格落实单人单间隔离措施。做好隔离点安全保卫和医疗废物处理工作。

16.医疗救治资源准备。实行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分级启动机制。XX省XX医院、XX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XX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市中心医院为市级定点救治医院,每个县(市、区)至少确定1家县级新冠肺炎定点医院,定点医院名称、地址、联系电话要向社会公布。市本级和各县(市、区)均要确定1家后备医院和1家方舱医院,并做好相应救治团队组建,后备医院需做好必要设施设备改造,方舱医院需做好水、电、供气、排污等改造准备。一旦出现确诊病例,立即启用当地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轻症、无症状感染者、疑似病例由各县(市、区)定点医院收治,重症病人集中收治市级定点救治医院。一旦出现两位数以上的确诊病例,48小时内迅速腾空1家定点医院(后备医院)或1个独立收治的院区,同时统筹区域内外资源,派驻高水平专业技术团队,为集中收治患者做好准备。辖区内定点医院及后备医院床位使用超过50%时,做好方舱医院启用准备。市级后备医院为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方舱医院设在

XX市体育事业发展中心全民健身馆1号馆和2号馆。

17.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组织开展清洁家园、除四害活动,减少疾病危害。

18.加强网络化管理。依靠社会力量,开展群防群控,做好社区管控措施,完善社区防控工作方案,加强网格化管理,健全区域一体化防控体系,严防疫情扩散。

19.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或专家组认为需要采取的其他措施。

(二)中风险区域应急处置措施

在低风险区域应急处置措施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

1.调整响应等级。县(市、区)达到中风险,所有工作组全面启动工作;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加大对发生疫情县(市、区)防控工作的指导力度,调配适当力量予以支援,指导其他县(市、区)做好应急准备,必要时,请求省级调配资源进行跨区域紧急支援。

2.疫区封控。以村(社区)为单位划分封控范围,实施封锁管理。疫点所在的所有村(社区)均为封控范围,经评估,必要时,可将疫点周边村(社区)划定为疫区进行封控管理。在封控范围内,以户为最小单位实施封控管理。对封控范围内所有小区、单位设置卡口,实行24小时值守,非隔离人员可凭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离开封控范围。

3.封控范围内重点场所防控措施

(1)利用全省统一的企业、生产经营单位开工和公共场所开放开业负面清单,评估、管理封控范围内的单位和公共场所。

(2)医疗机构管理。定点救治医院和设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规范开展发热病人诊疗工作,加强发热门诊、呼吸内科、急诊等重点科室人员和设备配置,落实首诊负责制,建立发热病例快速排查和风险管理机制,实现对疑似病例的及时诊断和管理;非感染性疾病科室加强感染控制标准防护,提高医务人员对病例的发现意识;设置发热门诊(或诊室)和隔离病房留观室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专车转诊发热患者;其他未设有发热门诊或诊室的医疗机构一律不得接收发热病人。医疗机构严格落实医务人员全员核酸检测和症状监测,住院患者和陪护人员全部开展核酸检测,实行医院主要负责人带队的院感防控日巡查制度,对重点部门

、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以及防控的基础设施、基本流程逐一梳理,排摸整治各类风险隐患。

(3)企事业单位管理。经评估,关闭列入负面清单的单位和公共场所;列入负面清单的企事业单位,经整改、评估合格后可复工复产;未列入负面清单的企事业单位不停工停产,落实防控措施;区域内各企事业单位减少人员进出,鼓励远程居家等弹性办公、错峰上下班。

(4)公共场所管理。暂停开放影剧院、室、游艺厅、网吧、舞厅、酒吧、KTV、室内游泳馆等密闭场所,停止培训机构开展线下服务;农贸市场、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场所及公园、景区景点实行分时段限流;餐饮店、理发店、超市、便利店根据公共场所开放开业负面清单评估情况缩短营业时间或停止营业。

(5)学校和托幼机构管理。学校、托幼机构,由属地疫情防控指挥部根据疫情程度、学校规模等采取学校停课、校区院系停课等紧急措施,学校场所和在校人员封闭管理。其他学校、托幼机构,可以上课,不组织大型集体活动,做好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健康监测等工作,落实晨检、因病缺勤(课)等报告制度,实行健康监测“日报告”。

(6)公共交通管理:封控范围内公共交通停止运营。封控范围外落实交通运输工具通风消毒,乘坐率不超过70%,控制客

运车辆空调使用,乘客验码、测温后乘车,全程佩戴口罩。

4.封控范围外防控措施

封控范围以外的其他区域内的村(社区)、企业、生产经营单位、公共场所等须在落实好常态化防控措施的基础上,实施必要的限流限客措施;避免非必需的人群聚集活动,尽可能减少参加活动的人数,保持安全社交距离。

5.开展核酸检测。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协调当地核酸检测力量,5-7天内完成疫点所在村(社区)全员核酸检测;同时根据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及疫情态势评估,统筹本辖区的核酸检测力量适时扩大核酸检测范围,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根据实际情况可协调全市核酸检测资源予以支持。采样和检测应注意优先顺序:第一批为疑似病例、发热病人、密切接触者、共同暴露人员;第二批为疫点内其他人员及疫点周围人群,近期到访过病例活动场所的人员,医疗卫生机构从业人员,参与疫情防控的一线工作人员,交通运输、商场超市、餐饮企业、快递外卖等公共服务人员等;第三批为疫情重点区域社区居民;第四批为封控区域内其他所有应检人员。

6.应急接种。经过评估,根据疫苗研发供应进度和国家、省、市疫苗接种方案,开展疫苗应急接种。

7.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认为需要采取的其他措施。

(三)高风险区域应急处置措施

在中风险区域应急处置措施基础上增加以下措施:

1.调整响应等级。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有序调配全市资源支援,必要时请求省级有关部门予以支持,全市进入疫情防控战时状态。

2.封控区域管控。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划分封控范围,疫点所在乡镇(街道)均为封控范围,经评估,必要时,可扩大至整个县(市、区)。封控范围内所有村(社区)均封锁管理,禁止人员、车辆进出。对封控范围内人员实行“非必要不出封控区域”的管控措施,非隔离人员确需离开的,须持7日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劝阻封控区域外人员“非必要不进封控区域”。

城市公交、轮渡、长途客运等暂停运营。严格落实交通卡口管控,在高速、国省道等主要交通干道入口设立检查卡点,禁止人员外流,劝阻外来人员进入。强化对外综合交通管控,机场、火车站等离城通道关闭。除医疗物资生产、居民基本生活保障、关乎国计民生、城市安全等各类重点企业、行业外,全面实行停工停产停学。

3.封控区域外管控措施。封控区域外所有单位、人员均应做好应急准备。学校、幼托机构、企事业单位、医疗机构等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农贸市场、餐饮、超市、景区景点、影剧院、培训机构、室、游艺厅、网吧、舞厅、酒吧、

KTV、室内游泳馆等公共场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疫情防控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流程,对进出人员实施体温必查、口罩必戴和查验健康码方可进入,不举办大型聚集性活动,保持足够的社交距离。如疫情进一步发展,经评估可采取全面停工停产停学措施。

4.全员核酸检测。由所在县(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协调区域内核酸检测力量,5-7天内组织完成封控乡镇(街道)的全员核酸检测;必要时,市疫情防控指挥部有序调配全市资源,甚至请求省级调配资源进行跨区域紧急支援,对全县(市、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筛查。

5.合理调度医疗资源。根据疫情发展情况,科学评估医疗资源,实施分级诊疗制度,必要时及时启动后备医院或搭建启用方舱医院收治轻症病例,按照中西医治疗和“四集中”原则,重症患者及时转诊至XX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隔离诊治。有计划地推迟或暂停非紧迫日常医疗服务,降低疫情传播速度,压低流行高峰,保障医疗服务秩序,减少生命损失。

6.省、市疫情防控指挥部认为需要采取的其他措施。

(四)不同情景下新冠肺炎疫情的应急处置措施

对散发性输入性疫情、传染来源不明的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本地暴发疫情、持续性社区传播疫情等四种情况,按照《XX省秋冬季疫情防控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第8篇:精准医疗市场前景范文

【关键词】部级 医疗救援 战备物资 大型车辆装备 全视角设计

项目概况

部级医疗救援队综合楼是集办公、训练、值班宿舍、战备物资库、大型车辆装备库为一体的综合性建筑,本项目建设选址在某部总医院院内。

规划设计

1、用地环境分析

基地现状:现状场地为原有低矮车库及配套设备用房等,用地为50mX80m的矩形,用地较为紧张。(见图1)

2、构思要点

鉴于项目的重要性,其建筑造型应有其向对应的体量,我们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塑造了建筑的建筑整体标志性、鲜明的形象气势、形体组合整体感和雕塑感。

符合规划,争取面积,与周边建筑融合,形成广场建筑庭院建筑的空间序列。

创造整体形态,形成主题雕塑感。外观生动,有节奏感、立体感、韵律感。(见图2)

3、设计理念

以形体的完全整,外表的简洁与周围环境取得和谐。用丰富、自然的“内秀”完成部级医疗救援队综合楼的个性。

⑴ 景观取向:院区集中绿化带,室外广场和室外活动场地,庭院内部空间围合的完整性;

⑵城市设计:空间的围合,建筑与人尺度的对比融合,建筑对道路的退让与周围建筑的体量对比;

⑶建筑的朝向:办公、训练

力争南北向

⑷建筑体量的形成:形体的组合,形成雕塑感 体现一种凝聚的力量。

部级医疗救援队综合楼为形成丰富而富有趣味性的空间的设计采用全新设计理念:注重建筑的整体特点和风格,关注办公训练环境,关注建筑与环境,人与环境关系。设计中追求生态化,人情化,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处处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关怀,即从生理上和心理上为不同的人提供更丰富,方便,舒适,安全的内部环境。

本案设计中充分考虑现代建筑空间的灵活性,功能调整的可塑性,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给周围环境注入新的时代信息,引导未来环境的塑造。环境和把握,局部的处理和细部的刻画构成了设计过程的基本点,综合体现参与性意识,经济技术意识,文化审美意识,设计力求创造出简洁、新颖、明快、大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气息。

4、交通组织

处理好与院区交通的关系,分析人流车流的时空特征,规划便捷的院内交通网络,合理安排出入口、停车位,人车分流明确合理。

A、出入口:主出入口设在南侧院区道路上。

B、设置开放的空间系统,满足人流集结和集会等活动的需要。

C、符合消防通道的防火间距要求。

5、绿化及环境特色

充分结合地形,创造系统完整、景色优美的绿化体系,展示院内的环境风貌,为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场所。

6、平面设计

综合考虑主要功能分区,流线分析,力求平面关系合理,流畅。

通过建筑和顶部飘板的连接,并用天然采光顶棚,实现生态化、人情化,从生理上和心理上为业主提供丰富、舒适的内部空间环境,并围合成一个集结、集会的半室外礼仪广场,通过景观设计,做出有中国地图图案的广场铺地,在进行集结时,使命感油然而生,形成“装备在我手中,祖国在我心中”的寓意。(见图3)

7、立面设计

既体现部级医疗救援队综合楼的严谨性,又具有现代建筑所体现的当今信息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的特征。同时又兼顾传统文化和内涵。造型典雅大方,简洁又不失稳重,明暗虚实相映,建筑色彩明快,和谐统一。以线面造型,赋予建筑以轻灵飘逸的现代精神。

全视角设计

鉴于本项目的重要性,设计中考虑了全方位的视觉效果,创意的现代式造型结合片状构件的水平构图,各种角度均有上佳的视学效果,构成了蓬勃向上高雅和谐的景观,也使得尺度更为宜人。

精致的风格取向

所在区位景观已日渐形成一种现代前卫的城市风貌,将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更能体现出高技派建筑所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力和现代科技发展的新高度和速度。

本方案延续城市动脉,以高雅精致的风格取向。形体处理采用现代建筑风格,近似三段式处理,底部处理成基座,顶部强调竖向感及精致细腻的光影感,采用相同的建筑构成元素,增强了视角整体上的连续感。(见图4)

典雅、轻淡的色彩及材料

通过彩度较低的几种颜色之间的对比,表达现代化建筑所具有的充满朝气、轻盈,且富有活力的基调。(见图5)

第9篇:精准医疗市场前景范文

洁净室行业属于跨行业跨专业多技术的行业,为保证洁净室使用功能指标和数字化及节能需求,公司研发中心和天津大学环境科学工程学院的专家共同进行产学研结合的研发,以便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公司凭借多年的专业经验服务于医疗卫生、电子、生物制药、生物实验、精密仪器制造、精细化工、航天航空、食品、科研教学等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龙川净化工程有限公司愿凭借专业的技术、规范的工程管理、优质的服务,为客户营造一流的洁净空间!

龙川公司非常重视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和技术人才的引进、使用,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成立了企业研发中心,建立了设施先进齐全的技术实验室和按照各种标准洁净室1:1配置的工程及产品应用实验室,致力于高端产品和高端技术的研发,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先后取得了几十项专利,产品荣获“全国发明展览会金奖”、“天津市自主创新产品”。企业还参与了“洁净室与相关受控环境”及部分洁净室产品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订,奠定了在行业竞争中的技术领先优势。此外,企业还获得了部级“高新技术企业”、“天津市科技小巨人企业”等认证,这也是政府、同行及客户等对龙川公司综合技术实力的有力认可。

走进龙川, 宽敞明亮的办公区窗明几净,现代的办公设备,彰显着公司的实力,“以人为本”的办公设计理念让员工能从繁忙的工作中得以舒缓、放松和休憩,让员工快乐地工作着。让每一位员工都感到一种优越感和安全感,在工作环境方面公司确保员工的健康,即使在较大压力下也能保持工作与健康的平衡。通过对外交流不断的学习和吸纳国际、国内的新技术、新经营理念来驱动企业不断发展。

龙川公司自成立十几年以来,一直专注于洁净室的设计和承建,并根据市场的需求由公司成立以来的制药、电子、实验室为主的市场转向医疗行业的手术室,并先后承接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东院),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天津市中心妇产医院,天津市口腔医院,天津市南开医院,天津医院,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山西省汉中市中医医院,山东省蒙阴县人民医院,邯邢冶金矿山管理局职工总医院,天津市塘沽区中医院,天津市海河医院,河北保定医院,长春市第二医院等医院洁净手术室的建设工程。

如今,国家卫生部及建设部早已制定了详尽的洁净手术室建设标准,“龙川人”更是紧把市场发展脉搏,不但向医院提供专业化设计、装饰施工、器具配置等服务,还可根据客户需求,逐步增加产品和部品部件的设计与生产、系统运维等增值服务,形成了目前的“设计+施工+产品+服务”式的全方位服务,实现医院科室建设的“交钥匙”工程,服务范围由医院手术部扩展至ICU、化验室、医用气体工程等医疗专业工程,成为全国范围内少数几家“全能型”企业,所承接的医院采用“一站式”服务减少医院人力、物力、精力的投入,低成本高技术化也将公司与客户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双赢的业务系统。从而为公司保持技术优势奠定了基础。

随着国家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设标准》和《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的相继出台,以及受2003年“非典”疫情的影响,洁净手术室受到了医院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新建和改扩建高标准洁净手术室已成为医院发展建设中的重点之一。

在《2009-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可以看到,3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 (含中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一所县级医院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这就促使了各地政府对医院新建工作的加速。数据显示,2008年新建手术室中洁净手术室大约7214间,比例约为70%,2009年为8192间,这一比例达到了75%,而两年的市场规模分别为30.3亿元和36.86亿元,市场增长率为21.65%。

而随着我国医院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洁净手术室的逐步普及,未来5年内,我国新建洁净手术室将保持不低于20%的增长速度。以上述数据为基础,则我国新建洁净手术室的市场空间今年预计为53.08亿元,而到了2014年,预计上升至91.72亿元。

在改造洁净手术室方面,目前我国有超过80%的医院建设于2000年及以前。早期建成相关手术室存在布局不合理、所用材料不符合规范要求、手术室内的细菌含量较高、控制系统落后、清洁时间长等弊病,不能满足现代医院发展的需求。而更新方面,由于受到了手术室室内空气的洁净度、设备的先进性等要求推动,洁净手术室平均每10年需要更新一次。

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及医学的发展趋势判断,洁净手术室在未来10年将逐步取代现有普通手术室,而手术室的平均使用寿命约为10年,则2009年底我国各类医院现有的11万间手术室将在未来10年间至少进行一次改建或更新,每间手术室改建或更新的费用约为60万元,未来10年间现有手术室改建及更新的规模达660亿元。

除了上述市场外,其他医疗专业工程和乡镇卫生院医疗专业工程的市场前景也不可小觑。根据《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设立重症医学科,ICU服务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ICU服务病床数占医院病床总数的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医用气体工程主要用于维系危重病人生命,促进病人康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医院的手术室、ICU、病房等科室;化验室是综合医院必不可少的科室,主要用于临床医学检验。根据我国医院建设的相关标准以及发行人多年的运营经验,上述各种医疗专业工程每年的市场规模将超过20亿元,且随着医院建设的发展,该市场规模在未来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而根据 《2010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09年底,我国拥有38475家乡镇卫生院,拥有93.34万张床位。根据国务院2009年3月18日下发的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 (2009-2011年)》的通知要求,我国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资金投入,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2009年开始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再支持改扩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每个县1-3所。近年来,一些发达地区的乡镇卫生院已经逐步开始进行洁净手术室及ICU等医疗专业工程建设。未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以及中央财政不断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倾斜,乡镇卫生院的医疗专业工程市场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