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康复护理的措施范文

康复护理的措施精选(九篇)

康复护理的措施

第1篇:康复护理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社区精神病;康复护理;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1-0066-01

在现代社会中,精神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居民健康的较大的社会性问题,精神病患者患病的特征具有不稳定性,并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复发可能性。所以,为了提高治疗效果和质量,以防病情的反复发作,现对我社区筛查出的16例精神病患者通过护理与管理取得的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的16例均为我社区筛查出的精神病患者, 男9例,女7例,年龄17~76岁,平均40.3±4.1岁。通过对所有患者的病理情况、生存质量水平等进行基线测量,然后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

1.2康复护理与管理措施: (1)药物治疗:在整个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必须坚持药物治疗,它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作为社区医生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在规定时间去精神病患者家进行家访活动,与此同时给予药物的发放。在药物治疗之前,必须要向患者家属讲明药物治疗作用的效果,使他们认识到药物治疗的好处,这样在他们的帮助下患者才能良好的配合医生的治疗。要叮嘱家属监督患者的及时的服药,对患者藏药的现象给予及时的纠正。同时,社区要安排专门人员针对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定期进行家访活动,通过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情况,使患者和家属认识到药物的一些副作用,同时叮嘱家属和患者不要随意对用药量进行更改,更不能随便的停止服药[1]。如果患者出现病情加重的情形,要将患者及时的送到医院就诊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对患者情绪进行合理的调整,以防疾病的复发。(2)心理治疗: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要逐渐的树立患者的自尊自爱意识,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在社区医疗机构设立心理治疗部门,安排心理医生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开导和咨询,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病人发病的原因,逐渐树立起患者治疗疾病的自信心,积极的鼓励患者与病魔做斗争。在治疗过程中,鼓励患者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可以让患者参与简单的劳动中,使患者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态。(3)工疗、行为治疗措施。在治疗的过程中,对于那些病症不是很严重并具备劳动能力的病患,可以在其家属的帮助下进行简单的劳动如养花或简单的家务劳动。此外,在整个社区中还可以建立工疗站,通过集体的培训改善患者的病症。(4)家庭护理措施:在家庭生活中,精神病患者可以在其家属的帮助下改善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规律以及读一些具有愉悦身心的读物等,帮助病人恢复。患者家属可以通过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培训,掌握一定的技术,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医院要针对不同的病例采用不同的方式,并建立康复记录。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0.05。

2结果

护理与管理前患者的病情改善率为25.00%(4/16),护理与管理后的病情改善率为56.25%(9/1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将社区作为整个精神病患者治疗的基础工作点,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定期的培训,积极的寻找有利于精神病患者恢复的力量,为患者的康复创造各种条件。同时采取一定的方法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进行定期的康复治疗,减少患者身边的不利因素,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精神病患者在病情的治疗过程中的恢复情况不仅与患者所使用的药物有关,其他相关人员在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态度也对患者病情的控制有着一定的影响。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资料以及各个医院的调查资料表明[2],现在社会中医院的专业化治疗措施不能满足医院中所有精神病患者的需求。所以必须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设置专门的管理和护理机构,该机构最大的特点在于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在社区参与的

时,相关专业人员还要与患者亲密接触,及时的了解患者的病况,在患者病情恶化时进行及时的治疗。

总之,在精神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管理和护理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精神病患者康复中起到良好的作用,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病症,同时能够提高精神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所以提倡在各个医院中设置管理和护理精神病患者的专门措施。

参考文献

第2篇:康复护理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 护理干预;肿瘤;康复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02(a)-0139-02

The influence on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gynecological tumor rehabilitation after surgery

YANG Hong

The Second Department of Surger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Xingping City, Shaanxi Province, Xingping 713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influence on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of patients undergoing gynecological tumor rehabilitation after surgery. Methods 71 cases of patients with gynecological tumor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n = 37) and control group (n = 34),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car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rehabilitation after surgery were compar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AS, SDS, PSQI and QLQ-C30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before discharge were (41.9±7.1), (42.4±7.3), (10.8±3.4) and (42.6±21.4) scores,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admiss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no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 exhaust time and time into the solid food were (32.17±10.42) h and (50.28±8.54) h, and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32.56±12.34)h, (57.36±9.23)h] (P < 0.05). Conclusion The 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in patients with gynecological tumors can reduce the complications and promote rehabilitation after surgery.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Tumor; Rehabilitation

我国妇科肿瘤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而患病后生理变化、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睡眠障碍及家庭与社会等多种因素均可能对患者术后康复造成影响[1]。随着医学模式不断转变与日臻完善,护理工作亦从配合治疗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因此,如何促进肿瘤患者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2]。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6月~2011年4月于我院妇科收治的肿瘤患者71例,年龄42~68岁,平均(53.6±5.8)岁。其中,子宫肌瘤37例(52.11%),子宫内膜癌5例(7.04%),宫颈癌8例(11.27%),卵巢囊腺瘤14例(19.72%),卵巢癌畸胎瘤1例(1.41%)及卵巢癌6例(8.45%)。患者预计生存期均>6个月,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无语言和智力障碍及其他精神疾病。将71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 = 37)和对照组(n = 34),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措施

两组患者均给予术前阴道冲洗、备皮及留置导尿管等,术后监测体温、呼吸、心电、脉搏及血压等,并记录尿量及各引流管液量等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措施:①由责任护士接待新入院者,不宜直呼其姓名或床号,应以“大姐”、“阿姨”等亲切称呼,以拉近与患者的距离,减轻其陌生感和恐惧感。②将新入院者和已康复者安排在同一病房,向其介绍病房的环境和同室的病友,并让病友起到现身说法的作用。③护士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耐心地讲解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其负性情绪与睡眠障碍对术后康复的影响(对于不知情的恶性肿瘤患者,应予以隐瞒真实病情),并耐心地倾听患者诉说,细致解释疑问,指导患者保持稳定的心态,应减少较强烈的情绪变化,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教会患者自我放松心理的方法,同时与患者家属或亲友沟通以取得他们对患者的支持,以消除其心理压力、减轻精神负担。④告知患者哪些行为可导致或加重睡眠障碍,采取松弛治疗、睡眠限制治疗及刺激控制治疗等干预疗法改善患者的不良睡眠习惯。⑤术前向患者讲解术后疼痛的程度、持续时间,术后帮助患者捆腹带,协助翻身,嘱其采取半卧位。⑥术后尽早鼓励、指导和帮助患者床上翻身、肢体活动,促进尽早排气,并指导患者饮食、定时排便,避免便秘。⑦向患者耐心说明留置导尿管的重要性及留置时间,避免活动造成脱落,并嘱患者多饮水,定期检查和消毒尿管、更换尿袋等。

1.3 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入院后24 h内及出院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及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3-4]进行评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排气时间、进固体食物时间等。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AS、SDS、PSQI及QLQ-C30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入院时SAS、SDS、PSQI及QLQ-C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出院前上述各评分均有显著改善(P < 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 > 0.05),且出院前两组上述各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出院前SAS、SDS、PSQI及QLQ-C30评分比较(x±s,分)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排气时间、进固体食物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无发症发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3/34)。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和进固体食物时间为(32.17±10.42)h和(50.28±8.54)h,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26±12.34)h和(57.36±9.23)h(P < 0.05)。

3 讨论

妇科肿瘤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手术治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而绝大多数手术需切除子宫或卵巢,子宫、卵巢对女性具有特殊意义。因此,肿瘤患者不仅承受着生理上的损害,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尤其是年轻女性;加之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知识了解甚少,术前患者多存在紧张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心理情绪,这些不良情绪记忆导致睡眠障碍,而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睡眠障碍等又可导致生理节律的紊乱,最终影响术后康复[5-6]。

患者对病房环境陌生、住院期间生活规律以发生了变化、疾病本身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各种检查造成的不适以及对治疗知识了解甚少等多种因素导致患者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7]。观察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出院前SAS、SDS、PSQI评分较入院时和对照组显著减低(P < 0.05),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而QLQ-C30评分较入院时和对照组显著升高(P < 0.05),提示消除了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睡眠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术后康复。而且观察组术后针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亦进行了护理干预,结果显示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82%(3/34),术后排气时间和进固体食物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观察组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综上所述,影响妇科肿瘤患者术后康复的因素多种多样的,各因素间互相影响,针对各种因素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尤其是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费娜,徐友环,蒋广军.个体化护理干预模式对妇科肿瘤患者术后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9):1-3.

[2] 王灵宣.护理干预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2):379-380.

[3] 张明星.焦虑对妇科良性肿瘤术后康复的影响与护理对策[J].护理研究,2008,22(24):35-36.

[4] 李妙红.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5(12):83-84.

[5] 张素花.妇科肿瘤病人围手术期心理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4):191,194.

[6] 苍宁.关注妇科肿瘤对妇女健康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刊,2008,10(1):F0002.

第3篇:康复护理的措施范文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5(b)-0153-02

中风是临床常见脑血管意外,发生率、致死率及致残率均比较高,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提高,患者存活率明显提高,然而存活患者多伴随语言功能障碍、情感障碍、偏瘫等并发症,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同时患者可出现严重自卑、焦躁等心理障碍,临床研究显示,加强对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降低致残程度,为探讨中风偏瘫病人康复的有效护理方法及措施,该研究对该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90例中风偏瘫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90例中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男49例,女41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9.62±4.33)岁,所有患者均经MRI及CT等影像学检查,同时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其中左侧偏瘫54例,右侧偏瘫3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为45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静脉滴注神经细胞营养药物,同时给予患者有效康复训练及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人性化护理干预,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有效交流,从心理护理、康复训练等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同时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从而为患者治疗方案提供有效参考,具体操作如下。

1.2.1 个性化护理方案制定 加强对患者生命体征的检测,同时加强对患者口腔,皮肤等基础护理;医护人员严格按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患者不同时期的病程给予患者优质康复护理;医护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从而做好心理护理干预;辅助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康复训练。

1.2.2 心理护理 患者脱离生命危险后,生理功能的受损、活动受限等会导致患者出现强烈的自卑、焦躁等不良情绪,因此医护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对于出现语言障碍患者,医护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面色、熟悉患者手势语表达意思,保证患者正常生理需求的满足;对于不同心理障碍患者,医护人员要给予不同方式的心理护理干预,如害怕家人抛弃等情绪患者,医护人员要在对患者进行劝解同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有效劝解,使亲人共同参与进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中;对于害怕成为家庭负担患者,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引导,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可寻找治疗后康复情况较好患者与患者进行面对面沟通,从而促进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康复训练时效果较好时,医护人员要给予患者真诚的鼓励,通过心理暗示等方法刺激患者康复信心。

1.2.3 功能恢复护理 早期功能恢复对于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医护人员指导患者家属康复训练的一些基本方法,亲自示范给患者家属正确的体位摆放及翻身方法,使患者能够随时接受康复训练。在患者进行训练时,鼓励患者主动参与,对于一些简单动作,引导患者自己完成,减少其对他人的依赖性,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康复情况适当调整康复训练方案,在患者病情允许情况下可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协助患者下床、坐下或站立,开始下床时鼓励患者扶着床沿小范围移动;增强患者正立位置的耐受;对于病症严重患者,医护人员要帮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缩短患者卧位时间,同时对患者进行桥式训练、被动训练,辅助按摩、翻身训练等,避免患肢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为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刺激患者感觉器官,可采用读报、听音乐及看电视等形式对患者进行刺激,提高患者注意、记忆及思维能力等,在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严禁操之过急,根据患者康复情况循序渐进。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护理前、护理后4个月后对两组患者ADL评分及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观察及评价。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相较治疗前ADL、HAMD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HAMD评分比较(x±s)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前、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28.69±6.67)、(6.39±3.1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第4篇:康复护理的措施范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5.14.168

Effect research of fast track surgery nursing measure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ZHANG Wei-hong. Operating Room, Shandong Jimo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mo 2662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fast track surgery nursing measure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08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canc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ast track treatment group an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with 54 cases in each group. Fast track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fast track surgery (FTS) nursing measure, an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 method for perioperative period nursing. Comparisons were made on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s, transfusion time, first evacuation time, first defecating time, and total hospitalization cos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the fast track treatment group receiving FTS had shortened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s, treatment time, first evacuation time, first defecating time, and lowered total hospitalization cost.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Key words】 Fast track surgery; Colorectal cancer; Perioperative period; Nursing effect

近年来, 快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 FTS)护理措施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 其主旨是减少患者的创伤和应激损害, 通过采用微创手术和一系列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优化措施, 减轻患者痛苦, 减少患者生理及心理方面的应激, 显著改善患者术后康复速度, 缩短住院时间[1, 2]。本文应用FTS护理措施对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患者进行了有效的护理干预, 通过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 加速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缩短了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8 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快速康复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患者54例, 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其中男29例, 女25例;年龄28~72岁, 平均年龄(56.4±4.5)岁;其中升结肠癌8例, 横结肠癌9例, 降结肠癌13例, 乙状结肠癌13例, 直肠癌11例。快速康复治疗组患者54例, 采用FTS护理措施, 其中男27例, 女27例;年龄27~73岁, 平均年龄(58.5±3.7)岁;其中升结肠癌9例, 横结肠癌9例, 降结肠癌11例, 乙状结肠癌12 例, 直肠癌1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术前、术中、术后均进行病理诊断, 排除已发生远处转移、心肺功能差及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 现报告如下。

1. 2 治疗方法

1. 2. 1 快速康复治疗组 ①术前:首先对患者进行宣教告知, 进行术前风险评估, 评估项目包括患者年龄、 营养状况、心肺功能及其他疾病情况等。对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 详细介绍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优点及围手术期各个时间段需要患者及家属配合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进行心理护理, 减少患者的术前恐惧及焦虑心理, 采用FTS护理的患者, 不需进行常规机械性灌肠及口服泻药, 因机械性灌肠往往会导致脱水, 并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3]。快速康复治疗组采用术前1 d饮碳水化合物液体, 主要进肠内营养液的补充, 大量饮用葡萄糖电解质溶液并在术前6 h禁食, 术前3 h给予少量多次葡萄糖液体, 该方法可有效减少术后严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②术中及术后:采用硬膜外持续镇痛, 控制液体输入量, 注意保暖[4]。术后不留置胃管或在麻醉清醒后当即拔除, 术后24 h后拔除尿管, 直肠低位前切除于术后 2~3 d 拔除尿管, 尽可能不采用腹腔引流管, 排除低位直肠癌骶前切除吻合术患者, 其他结直肠癌手术者常规不放内引流管。手术当天可在床上轻微活动, 3 d后可下床自行活动, 逐渐增加每日活动量, 24 h后可饮用含蛋白质的营养液, 48 h后可进行半流质饮食, 72~96 h给予普通饮食。

1. 2. 2 常规治疗组 ①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宣教告知, 采用传统术前3 d肠道准备法, 术前 3 d 开始口服泻药并联合使用肠道抗生素, 实现全肠道机械性清洗, 术前晚清洁灌肠。术前12 h禁食、6 h禁水。研究表明, 长时间的禁食禁水易导致低血糖, 加重手术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5]。术前常规留置胃管。②术中及术后:采用全身麻醉, 术中不控制输液量, 不采取保温措施, 常规留置腹腔引流管, 导尿管保留 3~5 d, 胃管于排气后拔出, 该方法增加了术后并发症, 限制了患者术后的活动, 手术创口较大, 常规缝合需拆线。术后3 d内, 自行在床上或者在协助下被动活动, 3 d 后可下床活动, 胃管拔出后给予流食, 后逐步过度到半流食和普通饮食。

1. 3 出院标准 体温正常, 无须静脉补液, 能自主进食且不产生腹胀、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切口愈合, 可自由活动, 术前症状消失, 无其他并发症 。

1. 4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 其观察指标包括术后住院天数、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的总费用。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快速康复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1.99 ±0.6)d、(3.3±0.8)d, 首次排便时间分别为(3.1±0.2)d、(4.5±0.5)d, 住院时间分别为(5.3±0.7)d、(6.9±0.5)d, 住院总费用分别为(15537±1368)元、(17324±1476)元, 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 1 术前准备 传统观念认为结直肠手术术前需进行常规肠道准备, 方法包括口服泻药或清洁灌肠等措施。但最近研究发现, 过度肠道准备引起患者肠道菌群异位失调、破坏了天然肠道屏障, 增加术后腹腔感染的几率, 同时长时间的禁食禁水会对患者产生诸多不利的影响, 导致机体脱水引发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不利于术后康复及营养状态改善[6]。本研究快速康复治疗组未进行常规和严格的肠道准备, 采用术前 6 h禁食, 术前3 h进水或碳水化合物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缩短禁饮时间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减少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第5篇:康复护理的措施范文

鄂尔多斯巿准格尓旗人口与计划生育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 010300

【摘 要】目的:观察围手术期不同体温对婴幼儿术后的康复效果影响,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将90 例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三组,A 组为提高室温组,将室温提高至26℃,术中肛温<36℃;B 组采用液体加温使其肛温维持于(36.4±0.3)℃,C 组采用液体加温同时使用水循环变温毯等综合保温措施,肛温维持于(37.5±0.6)℃。观察3 组术前、术中、术后的血压、心率、肛温、引流量、拔管时间以及寒战及躁动的发生率。结果:A 组术中、术后体温较术前明显降低,血压明显升高,心率增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 组术中、术后体温、血压、心率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O.05)。B 组术中体温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术后体温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 组患儿的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寒颤、躁动发生率较B、C 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 组患儿拔管时间、寒颤、躁动发生率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低体温使得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升,而术中采用保温措施,维持肛温,有利于婴幼儿的术后康复。

关键词 体温;婴幼儿;康复效果;护理措施

外科手术患者往往会因室温较低,腹腔脏器以及肢体的长时间暴露导致散热增加,麻醉状态下骨骼肌不断松弛,产热减少,容易出现围手术期低体温的情况, 低体温会导致凝血功能障碍[1],影响术后康复,所以要做好婴幼儿的围手术期体温管理。本研究观察了不同体温对婴幼儿患者康复的影响,探讨相应的合理措施以及婴幼儿理想的体温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 年1 月-2014 年1 月间我院择期全麻的开腹手术患儿90 例,年龄1 个月~ 4 岁,男52 例,女38 例,ASAI ~Ⅱ级, 手术时间2-4h。麻醉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用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前30min 肌注阿托品0.02mg/kg,入室后开放静脉,缓慢静注KTM1 ~ 2mg/kg、咪唑安定0.1 ~ O.2mg/、芬太尼2 ~ 4mg/kg、维库溴铵0.08 ~ O.1mg/kg。

1.2 方法

90 例患儿随机分为A、B、C 三组,每组30 例,三组患儿年龄、性别、BMI、麻醉方式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A 组为提高室温组,术中肛温低于36℃,B 组采用液体加温使其肛温维持于(36.4±0.3)℃,C 组采用液体加温同时使用水循环变温毯等综合保温措施,肛温维持于(37.5±0.6)℃。观察三组术前、术中,术后血压、心率、肛温的变化以及术后拔管时间、引流量、寒战及躁动的发生率情况。

1.3 保温护理方法

1.3.1 环境温度管理

保暖保暖应贯穿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冬天接患儿时使用毯子保暖,手术床单预

热,减少身体暴露,术中棉被覆盖非手术区,头部戴帽或盖手术巾。手术室温度控制在22-26℃,相对湿度40%-60%。 消毒铺巾调高室内温度至25-28℃,手术开始时再降低到24-26℃,但是不能低于2l℃,因为若室温低于2l℃以及全麻手术时间超过3h,体温往往低于36℃ [2]。

1.3.2 呼吸道加温

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患儿用干燥、寒冷空气通气时,呼吸道可带走约10% 左右的代谢热量[4]。所以机械通气患儿可以使用保温加湿过滤器,长时间插管全麻的手术患儿可以采用人工鼻,保持呼吸道内温恒定。

1.3.3 保温装置

术前患儿手术床上铺上控温电热毯,术中根据患者体温变化进行调节。可以在远离术野部位的腋下、身体两侧采用暖水袋,水温不易超过40℃,用毛巾包裹,避免烫伤。可以使用循环水毯对手术床进行加温,水毯温度可调节于30-41℃。新生儿手术可以用红外线辐射台代替手术床,温度保持在35℃,不仅可以保证手术温度,又可调节手术间温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 的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计量资料数据统一以( )的形式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相对

数表示,采用x2 检验。检验标准设置为0.05,P<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A组术中、术后体温较术前明显降低,血压明显升高,心率增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 组术中、术后体温、血压、心率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 组术中体温与术前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术后体温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1)。A 组患儿的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寒颤、躁动发生率较B、C 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 组患儿拔管时间、寒颤、躁动发生率与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 表2)。

3 讨论

麻醉以及手术过程中有很多原因会导致患儿出现体温下降的情况: 如手术室温度低、不注意术中保暖、体腔冲洗液过凉、大量冷输液等使皮肤血管扩张引起婴幼儿体温下降。婴幼儿相对德尔体表面积大,皮下脂肪少, 隔热性能差, 而其机体的代谢率高, 容易向周围环境散发热量, 且对于外界的温度变化较为敏感, 容易出现低温[3]。对人体而言, 轻度低体温(34-36℃ ) 则会产生不良刺激, 会出现一系列应激反应,而婴幼儿由于其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全. 调节以及保温能力均较差, 所以围手术期婴幼儿出现低温的发生率仍较高,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围手术期婴幼儿的保温护理工作,如控制手术室温度, 采用加温毯提前对手术床进行加温来避免婴幼儿低体温的发生。

本研究中的C 组通过一系列的保温措施使其在围手术期出现低体温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且围手术期的生命体征较其余两组均明显稳定,术后出现寒战、躁动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患儿的引流量以及拔管时间均明显减少,这些均加快了患儿的术后恢复,故我们对于婴幼儿围手术期需要做好充分的保温护理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悦, 夏玲, 姜云等. 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17):1556-1558.

第6篇:康复护理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护理干预;胰腺炎;针对性护理

【中图分类号】R5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61-02

近年来,人们的生活习惯发生了重大改变,饮食结构也随之改变,加之社会节奏的加快,人们在越来越大的压力下,很容易出现急性危重症。有研究显示,最近十年,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胰腺炎的发病率上升了将近3成,而其中高血脂症性胰腺炎就占所有急性胰腺炎病例中的2%左右。急性胰腺炎发病急骤,如果抢救不及时,会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急性胰腺炎病因较复杂,但如果不去除病因,患者即使康复出院,也极易复发。根据相关研究证据,生活习惯与高血脂症性胰腺炎的发生和复发有明显的相关性,不良的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观念,会使患者高血脂症性胰腺炎的发病率比常规人群高出数倍[1]。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认识到了生活习惯对于高血脂症性胰腺炎病程进展的重要性,并在临床护理中,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取得较好效果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从健康教育干预、心理干预及饮食干预三方面,就在高血脂症性胰腺炎中开展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的问题和经验做一综述,现报告如下:

第7篇:康复护理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骨科创伤;康复;护理

康复护理学科的重要课题之一,是如何尽可能地使患者的身体和心理恢复到患病前的状态,有效地提高其生命和生活质量。骨科创伤康复护理作为康复护理学科中的专业组成部分,是在对原发创伤治疗的基础上强调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护理,完善的康复方案的制定对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我院骨科在长期创伤病人康复护理中,总结出一整套有效护理的措施。现将这些具体措施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骨科于2011年6月-2011年12月间,收治的遭受创伤并接受康复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

1.2方法对上述骨科创伤患者在康复过程在采取的主要护理措施进行分析。

2结果

2.1 骨科创伤患者的男女比例和年龄分布情况在我们收集到创伤患者的信息中,男性有42例,女性19例,年龄在7岁至6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6岁,患者年龄偏年轻,造成创伤的原因主要意外的突发事件。

2.2 骨科创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骨科创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可分为心理护理和肢体功能的恢复护理。主要包括在围手术其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干预,在手术后对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锻炼护理以及对病人和家属的有关护理知识的宣传等。

3讨论

3.1骨科创伤患者的男女比例和年龄分布情况在我们收集到的骨科创伤患者的资料中,男性患者的人数远高于女性,二者的比例为2.2:1。在年龄分布方面,主要以中青年患者为主。

3.2骨科创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

3.2.1 心理护理在创伤患者进行手术之前,医护人员应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宣传工作,让患者充分认识到手术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使他们能积极配合。并应考虑到病人的年龄不同、文化背景各异,针对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宣传方式。适时地对创伤病人进行心理安抚,消除恐惧。同时,还应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手术后护理时应注意的事项,让患者和家属能全面配合护理工作。

3.2.2 肢体功能恢复的护理

3.2.2.1 早期功能锻炼的护理骨科创伤患者的早期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患者一定量的关节运动,防止关节僵化,保持和恢复肌肉力量,防止其萎缩。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积极的宣传和培训,让他们了解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

3.2.2.2 后期恢复在患者身体机能有一定的恢复后,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早期锻炼的基础上扩大活动范围和力量,并采用合适的仪器及设备进行协助锻炼。

3.2.2.3 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护士应积极与病人和家属进行沟通,并运用相关专业知识来帮助病人及家属认识到家庭护理的重要性,掌握护理知识,使病人在回家后能得到良好的家庭照顾,最终完全痊愈。

在骨科创伤病人的康复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实施全面的护理措施,介入患者的心理护理,注重术后的肢体功能恢复锻炼。只有全面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为创伤患者提供全面有效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静,陈新胜,毕素清.实施康复护理训练计划对骨科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作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2):65

[2] 黄日妹,付爱凤,易小青,等.舒适护理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4):43-44.

第8篇:康复护理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康复护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髋关节;功能恢复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5)22-87-03 

回顾以往临床上关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相关报道和研究后,我们总结发现:早期临床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实际意义,可以显著改善促进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探讨康复护理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实际效果。本次研究选取了相关病例资料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如下总结和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共计1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本研究获得了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全部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110例研究对象中,男60例,女50例,平均年龄为(69.54±5.43)岁。对110例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后(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患者中男29例,女26例,平均年龄(69.44±5.48)岁;对照组55例患者中男31例,女24例,平均年龄(69.58±5.36)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措施 

1.2.1对照组 本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临床护理基本措施和方法,主要包括:住院前的病房环境介绍、集中的健康知识宣讲、定期通风、遵医嘱给予用药护理、给予患者简单的常规的康复训练指导(不分阶段,仅给予基础指导)。 

1.2.2观察组 本组患者在给予基本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以下临床康复护理措施:(1)健康宣教:针对患者存在的共性问题积极总结,并集中向患者进行系统的解释,进一步强调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同时制定详细的制定系统的康复训练整体计划和针对患者个体差异特点的个人康复训练计划;(2)康复训练的内容设计:康复训练整体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入院后的所实施的心理干预措施、患者患肢等长收缩练习以及患肢股四头肌肌力训练、髋关节屈曲练习、体位练习、行走训练以及注意事项、观察项目、预期目标等。康复训练计划的实施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手术后1~7d),患者每日实施踝泵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20min,每日实施训练3次;患者每日实施股四头肌和臀肌的等长收缩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15min,每日实施训练3次;第二阶段(手术后8~56d),患者在控制好疼痛与水肿的情况下进行仰卧位和坐位的主动辅助屈髋练习、伸髋练习,每次训练时间为30min,每日实施训练3次;第二阶段(手术后57~100d),给予患者进一步的髋关节伸展练习、抗阻力屈髋和伸髋练习,髋关节外展练习,前上台阶练习等,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增加训练的时间和强度。(3)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针对患者要指导其注意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适宜程度,要按照康复训练计划进行锻炼,记录并评价训练的具体实施情况,同时可根据评价结果对康复训练过程进行适当调节。 

1.3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护理措施前后的Harris功能评分情况以及通过我院自行设计的问卷来测评临床护理满意度。 

评价标准:(1)Harris功能评分包含以下四个项目疼痛程度得分(46分)生活能力得分(12分)行走能力得分(37分)关节活动度得分(5分),总计100分,得分越高关节功能越好;(2)依从性的标准:完全依从:能够主动按照医护人员指导保质保量地完成;部分依从:只有在医护人员督促时进行锻炼;不依从:拒绝按照医护人员指导进行康复锻炼。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以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Harris功能评分情况比较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分、生活能力得分、行走能力得分和关节活动度得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得分、生活能力得分、行走能力得分和关节活动度得分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各项Harris功能评分结果显著的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满意度情况比较结果 

观察组55例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34例,满意患者20例,不满意患者1例,满意度为98.18%;对照组55例患者中,非常满意患者22例,满意患者25例,不满意患者8例,满意度为85.45%。临床满意度组问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9296,P=0.0149)。见表2。 

2.3两组康复训练计划依从情况比较结果 

临床康复训练计划依从度组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临床康复训练计划依从度显著的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7.3684,P=0.0000)。见表3。 

3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强,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年人群的骨颈骨折的发生率也呈现出了逐年缓慢升高的趋势。目前在临床治疗老年骨颈骨折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显著的临床优势,可以取得较好的临床实践效果。但是,患者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相关肢体功能恢复需要依靠系统的康复护理措施来给予保障和支撑。 

从以往的相关临床同类报道和统计数据上分析:与常规的临床护理措施相比较,针对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措施对于改善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我院针对患者所提出的康复护理措施对于提升患者对康复训练计划依从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正是凭借以上的众多优点,我院在针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措施以来,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得到了广大医生、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广泛认可。 

有研究和病例报道证实:康复护理措施,可以对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起到显著的促进租用,能够给患者髋关节稳定性的提升带来一定的帮助,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假体的松动发生率,显著的提升髋关节功能康复的质量。在康复护理措施的指导下,患者可以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在规律功能锻炼的保障下,可以有效的促进患者的骨折愈合速率,降低和减轻患者的水肿状况,增强关节周围肌群的肌力,确保患者尽早实现生活自理。此外,也有报道显示:采用有针对性的临床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的提升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住院满意度。   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 文 网专业教育教学论文和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第9篇:康复护理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1(c)-0138-02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时间长、术后康复治疗复杂,对患者心理冲击大,患者心理应激严重,术后并发症多,因此,强化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护理管理,对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具有重要意义[1]。2010年1月~2011年12月笔者在研究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强化了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管理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患者均为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本院进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者,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45~65岁,平均(52.2±5.4)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入组标准:(1)年龄18~65岁。(2)能够清晰表达自己意愿。(3)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对侧肢体和关节功能正常。排除标准:(1)年龄 < 18岁或 > 65岁。(2)合并严重精神系统疾病或心理应激障碍,无法表述自己想法或意愿。(3)合并严重其他部位创伤,使病情复杂化。(4)对侧肢体和(或)关节功能异常。(5)中断治疗和随访患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强化管理后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1)强化心理干预。首先采用一般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并进行全程跟踪,及时掌握患者在不同治疗阶段的心理应激来源和应激水平,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干预,使患者保持较低心理应激水平。(2)常规护理。明确护理责任,将患者护理工作分配落实到具体护士,做到分级负责。使各种护理措施均落实到位,并强化监管和评价,做好日常巡查工作。发现护理缺陷及时纠正,并对责任护士进行提示或培训。(3)优化康复护理方案。康复护理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康复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检索国内近期研究文献,结合本科室工作实际,对常规康复护理方案进行优化调整。①早期护理介入:早期开展对患者术后恢复程度的评估工作、康复治疗开始时机出现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使护理工作与康复治疗实现无缝隙链接。②优化干预:采用舒适护理、中医护理等措施对传统康复护理措施进行优化调整,提高患者康复治疗舒适度,提高患者依从性。③注重落实措施:严格执行康复治疗措施,通过健康教育、正性强化、设置趣味环节等措施,提高执行质量和力度,保证康复治疗的执行效果和完成质量,提高患者康复治疗效率。

1.3 临床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康复治疗开始时间、康复治疗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两个独立样本资料的t检验、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康复治疗开始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康复治疗依从性与术后6个月HSS评分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2。

3 讨论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最常用的关节重建手术,对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使患者更好的恢复工作和生活能力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围术期护理是患者临床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的护理方案和良好的执行是保证手术患者手术效果的关键。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结构最复杂的关节,在维持人体下肢功能中起关键作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较大、术后康复治疗周期长、康复治疗程序复杂。因此,做好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工作,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张杰敏等[2]研究认为加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护理管理,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质量,保证手术效果。王秋芬[3]研究认为优化护理方案,将工作细节落实到实处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刘莉等[4]认为完善的康复护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曲雅丽等[5]研究结果显示临床路径能够实现缩短住院时间、提高膝关节功能的作用。笔者在研究国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日常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进行纠正与强化,使护理方案得到优化,执行力度提高[6]。

本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康复治疗开始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康复治疗依从性与术后6个月HSS评分提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通过加强患者围术期护理管理、优化护理方案,强化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使护理效果得到有效提高。

综上所述,强化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的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率,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 张丹.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术期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11, 6(28):211-212.

[2] 张杰敏,杨兴华,黄素碧,等.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2):94-95.

[3] 王秋芬.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病人的围术期康复护理[J]. 全科护理,2012,10(20):1780-1781.

[4] 刘莉,刘艳.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 中国医学工程,2011,19(12):158-159.

[5] 曲雅丽,黄东红. 临床护理路径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3):317-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