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报告范文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报告精选(九篇)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报告

第1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报告范文

针对上述局限性,国内外会计界对会计报告模式的改进广泛作了研究,但传统会计报告模式的基本特征仍没有改变。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与普及,为会计报告模式的变革创造了物质条件。

一、互联网技术与会计报告模式的变革

互联网技术已不同于过去纯粹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它正在影响整个社会结构,创造新的经济模式。因此,互联网技术给会计报告模式带来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报告技术的进步上,更深远的影响还在于基于五联网的社会经济结构对会计信息提出的新要求。

(一)网络社会的会计信息需求

经济环境的改变,不断地对会计信息系统提出新的信息需求。在会计发展史上这种进程一直没有停止过,尤其是近几十年来,这种进程有不断加速的趋势。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冲击已远远超越了局部或技术性影响的范畴,事实上,它正在推动着工业经济社会向数字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用纯技术观来看待网络技术对传统会计报告模式的影响。

1.数字经济产业对传统会计报告模式的影响。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正在催生信息技术、信息产业等一大批新产业的诞生,同时也促进了传统产业的转型,新的财富创造方式和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形成。由于传统会计报告以反映历史成本计价的有形资产为主,是以物质生产为主的工业经济社会的产物。对新兴产业来说,传统的会计信息已很难真实反映一个企业的价值,企业会计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的背离越来越明显,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正在消失。面对新兴的产业,未来会计报告模式需要从有形资产揭示扩展到数字资产揭示、无形资产揭示等领域;从货币计量扩展到各种非货币计量领域;从历史成本计价扩展到评估计价、公允价值计价等多种计价模式,使其不仅能反映过去的价值,同时也能反映现在甚至将来的价值。

2.企业竞争方式改变对传统会计报告模式的影响。建立在信息网络技术之上的虚拟企业等企业组织形式,正在替代传统的企业兼并方式,成为增强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手段。企业越来越把竞争的精力集中在自己的核心技术上,同时利用巨联网络跟某些方面比自己更具竞争优势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目前企业间建立价值键型虚拟企业和联盟型虚拟企业,实现业务相互渗透、资源优势组合,以获取长期竞争优势已成为世界潮流。面对全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竞争方式,未来的会计报告需从单一报表体系向分部报告、专项报告等多元化报告体系转变;从单一主体的会计信息揭示扩展到业务关联方范围内的信息揭示;从定期的财务信息揭示扩展到以业务事项及其完成的周期为基础的事项信息(包括大量非财务信息)实时揭示领域。

3.企业生产经营方式改变对传统会计报告模式的影响。以信息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正在改变企业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传统的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方式开始向以顾客为中心的敏捷制造方式转变;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生产管理模式开始向以“零库存”为目标的适时生产系统和作业管理模式转变。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改变,一方面需要有全面实时的生产管理信息的支持,另一方面,本身也在实时产生大量的生产经营信息,要求实时记录和报告。因此,以事后记录历史成本信息为特征的传统核算体系及其产生的会计信息已无法适应网络时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要根据新的生产和管理过程,按照企业再造原理,分作业或事项重新定义信息结构和内容,并运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标准化存贮,以满足企业内外全方位的信息需求。

(二)网络社会的会计报告技术

信息网络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经济的结构和模式,并引发了社会对会计信息新的需求;同时也为会计报告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准备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条件。

1.会计报告载体技术的变革。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出现及在会计中的应用,给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带来了全新的信息载体技术。磁介质、光电介质等新的信息载体技术替代了纸介质成为会计信息新载体。计算机信息载体不仅数据存贮量大,而且特别适宜于信息的再加工处理。计算机系统可对其存贮介质上的数据进行极其快速的分类、汇总、再分类、再汇总、传送、转存等数据处理工作。计算机信息载体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的技术进步也是计算机信息技术进步的重要特征之一。

2.会计报告处理技术的进步。计算机系统具有强大的数据分类、计算功能,而且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实际上是当代技术进步最快的一个行业),计算机系统体积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快。计算机技术的引入,大大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只要会计数据进入计算机系统,即可随时产生会计报告内容。传统会计报告模式中,受计算能力限制而产生的种种特征均失去存在的基础。计算机系统强大的数据分类和计算功能也为会计报告模式的创新创造了条件。受人工操作能力的限制,传统会计报告是以预先确定信息需求为前提,通过一个报告期的层层处理和汇总,最后形成报表。传统报表处理模式时间上表现为一个周期、内容上表现为一个过程,定期性和通用性是它最显著的特征。现在,只要我们建立了具有标准编码结构的原始数据库捐助计算机系统强大的数据分类和计算功能,随时可以组合产生特定需要的会计报告。现代信息处理技术为会计报告模式的创新准备了物质条件。

3.会计报告传输技术的进步。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出现,尤其是巨联网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为会计报告的传输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手段。会计报告传输和的时空限制将不复存在,通过互联网会计报告将逐渐成为主流渠道。

总之,信息载体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的同时应用,为建立面向所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实时报告系统创造了条件。

二、实时会计报告对传统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

会计报告模式的变革不仅是报告技术的进步,还涉及到体系结构的变革。由于会计报告是整个会计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会计报告模式的变革不可能是孤立的,必然影响到整个会计理论和实务体系。

1.对会计目标理论的影响。传统财务会计的目标主要是建立在受托责任基础上的,即资源的受托方接受委托,管理委托方交付的资源,同时承担如实向资源委托方报告其受托责任的后行过程与结果的义务。传统会计报告着重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管理人员经管责任的会计信息,内容以反映客观事实的历史数据为主。实时会计报告模式是适应干网络经济及其技术环境的会计信息需求模式。实时会计报告系统将大大扩展会计信息的需求范围和内容。会计的目标不再停留在反映历史数据的经营责任信息上,它将更多考虑决策相关的信息,包括不确定的未来信息、风险信息,各类非财务信息,同时更多地考虑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需求。

2.对会计假设理论的影响。传统会计理论与实务是建立在一系列的会计假设基础上的。传统会计报告模式也是这些假设的产物。网络经济社会及其实时报告模式的出现,使传统会对假设理论的存在基础面临挑战。加会计车体假设是对会计报告的空间范围所作的规定,但在网络经济时代,大量虚拟企业的出现,使企业的空间范围比传统企业更具不确定性。传统单一的会计主体假设已不能解释网络时代的经济问题。同样,对虚拟企业来说,由于其经营的时间、范围、对象的可变性,传统会计的持续经营假设也面临挑战。又如,会计分期假设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人为分割,定期会计报告就是建立在会计分期假设基础上的。会计实时报告模式实际上否定了会计分期假设的存在基础。

第2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报告范文

时间: 2000-11-14 在现代企业中,财务报告是向投资者及其他利害关系人提供会计信息的窗口。传统财务报告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核心,采用通用、规范的格式。它反映了定期、定时,但并不完整的财务信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传统会计与财务管理都受到了冲击与挑战,传统财务报告所能提供的真正有用的信息似乎越来越少。著名的会计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曾说过:“会计的发展是反映性的……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财务会计与财务报告总是要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用户需要的改变而改变的。未来财务报告如何发展,怎样建立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财务报告体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未来财务报告内容的拓展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财务报告的目标由于会计环境不同而有差异,但核心是为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营决策的信息。总体上,财务报告的内容应拓展以下方面的信息。

1、知识资本信息。知识资本信息主要包括企业无形资产信息和人力资本信息等智力资本信息。企业无形资产指企业拥有的先进技术、专利、品牌价值、商誉等,目前在一定条件下已给予适当的反映;但还没有考虑到人力资产的价值,也不反映人力资本,从而低估了企业资产总额,忽视了劳动者对企业的经济贡献。因而未来财务报告应予以充分揭示和披露人力资源这项企业十分重要的资产及其有关的权益和费用。

2、社会责任信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只有通过社会效益的实现才能更好地实现其经济效益目标。在未来财务报告中增加社会责任信息,即增加有关企业污染环境的状况和治理污染的资料、绿化情况以及对整个社会贡献等信息,这样有利于整个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并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为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3、非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全面地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弥补了财务数据信息的不足。非财务信息主要包括企业背景,企业关联方的信息,企业主要股东、投资者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数据的分析报告等。

4、未来信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环境复杂,企业管理者要运用前瞻性信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筹划,利益相关者也日益关注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因此必须在未来财务报告中充分披露企业的未来信息。未来信息主要包括企业发展前景、盈利性预测、管理当局的远景规划、企业面临的机会与风险等。

5、公允价值信息。传统财务报告反映的是资产的历史成本信息,然而由于通货膨胀的存在,技术更新的日新月异,已使其失去供信息使用者决策的意义。未来的财务报告,将更多以公允价值和历史价值相结合反映企业所拥有的资产,是一种以多种计量模式反映信息的报告。

6、分部信息。企业集团的综合信息反映了集团的整体情况,但由于集团各公司行业不同,反在国家或地区不同,其利润率、物价水平、发展机会、未来前景和投资风险都有较大的差异性,按行业、地区等的分部信息所反映的收益或现金流量往往比整个企业集团的更为有效。

7、衍生金融工具信息。一些银行、证券公司近年来推出了一批新“组合”的衍生工具,象“封顶、保底”,“加固”,“互换期权”,“汇价幅度期汇”等,金融创新创新呼唤财务会计报告的创新。若将这些衍生金融工具信息排队在财务报告外,将对财务报告使用者构成了隐藏的潜在风险,影响其决策,损害其利益。反映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数量、价值、风险、未来收益可能性等,将是未来财务报告反映的重要内容方面。

二、未来财务报告方式的创新

1、实时报告。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使用企业的内外环境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INTERNET与INTRANET技术在商业中的应用,会计所需处理的各种数据越来越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在于网络与计算机中,会计信息系统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原手工系统中表现为一定周期的会计循环,能够以实时方式完成,时间和周期不再是财务报告的约束条件,不同期间的会计报表可以随机产生,实时提供财务报告。企业内外部人员可以得到企业财务与非财务的动态信息。

2、多样化报告。随着数据库技术、超文本和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未来财务报告可以是形式多样化的报告。多样化报告仍以报表、文字信息为主,辅之以图形、图象、声音等更生动的形式,从各个角度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3、交互式报告。在手工操作环境下,只能由各种不同类型信息需求者去适应传统财务报告模式。知识经济时代,则可提供各种形式的财务报告,反映多样的会计信息以满足信息需求者的需要。犹如计算机语言的交互式执行方式那样,对财务报告的提供也可采取交互报告方式。各报告公司均可与如INTERNET之类的计算机网络联网,这样使报告公司直接通过网络与信息使用者紧密相连。报告公司可以在网上公布其所能提供的各种会计报告与信息,信息使用者则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根据系统内存放的标准化基本数据项,借助软件技术,可以按照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选择,快速产生各种定义的会计报表。这种方式下提供的会计报告既全面充分,又有针对性。同时,财务报告的用户也可以通过网络主动地提出信息需要。报告公司的会计人员借助软件技术,针对信息使用者所想了解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其提供的财务报告。这样,通过会计报告者与报告使用者交互式联系,不断完善财务报告,使其更符合财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

在交互式会计报告方式下,会计可以提供因人而异的报表,并以不拘一格的会计报表附注、各种报表分析资料来提供各种各样的信息。不否认,这种交互式报告方式也给会计数据的维护和保密带来了新的问题。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现行的法律与规章制度,以及现有的各类软件安全措施,以维护这种交互式报告方式的正确实施。

三、未来财务报告发展的基础

目前传统财务报告已经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必须对现行财务报告进行改革。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具备以下基础:

1、会计理论的深入研究。财务报告的发展必须要以会计理论的深入研究为基础,它不仅涉及到财务报告本身结构框架的改变,而且也导致了财务报告所依据的会计基础理论的创新。只有会计理论真正解决了知识资产的确认,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与报告,以及未来信息、分部信息和非财务信息的内涵及外延,财务报告的内容才能得以延伸与拓展。会计理论界正在深入探讨与研究这些问题,从而为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2、会计法律法规及制度的完善。财务报告的内容拓展、形式创新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在交互能工巧匠报告中,如果任何使用者均可查询企业的财务报告甚至明细信息,那么会计数据的维护与保密将成为新的难题。会计信息披露过多,过于繁复冗杂,这样既无法突出重要的信息,也违反成本效益原则,而且有可能导致企业商业秘密的泄露,而网上黑客的攻击更有可能破坏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未来财务报告应披露哪些会计信息,包括强制性信息、自愿披露信息等,防止随意篡改网上传递的财务报告,保证其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保密性和安全性,都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会计法律与规范制度进行控制。只有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规章体系,按照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完善会计立法,并增加执法力度,才有可能保障会计信息反映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同时,必须采取一些措施,增强网络安全“免疫”能力,例如口令控制,权限控制,数据加密,回收设备及防火墙技术等。会计法律法规及制度的完善是未来财务报告发展的制度基础。

第3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报告范文

【关键词】 阅读模式; XBRL; 财务报告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9-0123-04

*本文是北京工商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协同创新中心项目(GZ20130801)、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重点项目(SZ201210011007)、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1CGL025)的阶段性成果。

引 言

计算机通讯网络、信息化技术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相互发展、促进与融合,使我们意识到计算机信息技术已深深融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我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息息相关。我国正处在这个变革的浪潮中,影响与变化无处不在(、、刘云山,2014)。在企业财务会计领域,伴随着全球市场各种需求的不断演变,人们对财务信息的期望是更加精准,因此财务报告呈送的形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企业必须提供融合各种标准、法规、货币与文化背景等多而复杂的信息,而信息使用者又要求报告出具的信息实时性、多样性、准确性、可比性、完整性、可靠性、高质量和具有预测性,所以财务报告披露方式就要不断创新、寻求突破,进行较大的改进和革新。

一、财务报告阅读模式的演进过程

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网络信息技术推动我们进入信息化时代,致使现代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等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高度结合。所以,从我国资本市场与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建立、应用与发展过程来看,财务报告阅读模式的演进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一)指定地点

1990年11月26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开业。深圳证券交易所于1989年11月15日筹建,1990年12月1日开始集中交易(试营业),1991年4月11日由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批准成立,并于同年7月3日正式成立。证券市场的初步形成和为使股东和投资者等了解企业或相关行业的财务信息,我国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将企业的财务报告放置指定地点,在一定期间供各股东自行阅读。指定地点的财报阅读模式可以满足股东和潜在投资者充分了解企业经营状况的需求,但信息反馈的滞后性却是其一大缺陷(何帆,2008),更给远在千里之外的股东和潜在投资者造成距离上的不方便(张天西,2006;彭江雪、王永红、蒋枫,2009)。

(二)报纸阅读

1993年6月10日,随着中国公开交易资本市场的建立,中国证监会《公开发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实施细则(试行)》出台,要求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刊登在指定的全国性报刊上,例如《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证券日报》等(彭江雪、王永红、蒋枫,2009)。通过报纸阅读财报模式的进步之处在于增强信息及时性(罗宏、朱开悉,2008),解决了地域性差别的问题,使不同地区的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机会相等,完善了公平获取信息机制(张天西,2006)。

(三)网络财务报告

中国证监会1999年修订的《信息披露的内容与格式准则第二号: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规定,2000年以后,股份制企业应将年度报告全文登载于指定的互联网站上,从而使网络财务报告从自愿披露转为强制性披露,演变为一种官方认可的阅读模式(张天西,2006;彭江雪、王永红、蒋枫,2009);继而公司的半年报、季报、临时公告和招股说明书等也需及时在网站上,使网络财务报告披露方式逐渐成熟。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企业财务报告阅读模式已经实现了从纸质形式向网络财务报告形式的变身(靳海燕,2001),提供更为及时、便捷的有利于各使用者决策的信息,并节省了阅读者购买书刊的成本和时间。

同过去的纸质财务报告相比,网络财务报告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对纸质财务报告模式提出新问题,同时也进行了一些本质性的转变,高效地满足了财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为今后财务报告阅读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1.财务报告结构

纸质财务报告的各个组成之间是一种有顺序的线性结构,然而在网络财务报告中呈现出的却是一种相互交叉的网状结构。网络财务报告的阅读方式是信息使用者借助交叉的信息链接主动且快捷地搜寻所需信息而替代纸质财务报告阅读的模式――遵循报告提供者预先设定的思路、从上而下地被动获取信息的过程,因此该变化改变了报告使用者的阅读方式,由被动阅读报告变为主动阅读,减少了信息搜索花费的时间并不必中断阅读思路。

2.财务报告内容

网络财务报告并不只局限于财务信息,其涵盖了与企业经营有关的方面,包括非财务信息等,冲破了企业财务报告与其他经营报告间的隔断墙,使他们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网络财务报告传递的信息融合了企业整体经营情况、各种产供销数据和其他非货币信息,即反映企业的综合情况,大大提高信息资源共享的程度和编制财务报告的效率,财务报告本身也更加精炼。

进入跨时代的网络社会,网络财务报告模式较之前相比,其本身也具有以下三个明显的特点。首先,企业对互联网的应用与企业建立内部网络的实施,使企业各种业务产生的纷繁众多的数据直接存储到一个开放的会计系统中。在该系统中,让受限于时间和周期等条件的财务报告不受束缚,根据要求随时产生不同会计期间的财务报告。其次,在数据库技术、超文本和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技术不断应用的环境下,网络财务报告会以报表和文字信息为主,图形、图像为辅的多样化、动态的形式为各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感观的信息。最后,上市企业在指定网站登载其财务报告,各信息使用者可以根据网络财务系统所提供的各种选择,让系统快速产生自己需要的会计报告。此方式既能满足全面充分的需求,又具有针对性,达到了报告的交互性效果,完善了财务报告。

(四)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

每年上市公司的数量不断增加,财务报告在披露年报细化到中报、季报和大数据出现三重因素影响下,基于可扩展商业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简称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模式出现。XBRL是基于XML技术,专门用于财务报告编制、披露和使用的计算机语言,可实现不同财务信息使用者间资源共享、各类型数据间自由转换和跨平台操作。XBRL技术是在财务报告信息交换和提取领域的一种应用,是目前应用于非结构化数据处理,尤其是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标准和技术(王晨葳,2012)。其通过用标签来标记财务信息和用模块化生成的格式化资料直接传递给使用者或读取成书面文字、PDF文件或HTML页面等相应形式并进一步处理,实现一次录入、多次使用。XBRL的技术框架分为三部分:基础架构层――技术规范、应用架构层――分类标准和实例应用层――实例文档,其关系如图1所示。

由上述可知,基于现行会计准则的大背景下,XBRL技术是一个准确高效、及时实用处理企业财务信息数据,并可在独立开放的平台进行转换的标准化模式,其独特之处显而易见。首先,采用XBRL进行信息披露,对披露的规范进行标准化并在其软件处理下可以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进行不同定制;其次,在信息披露文档数据剧增及其所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多的情况下,XBRL技术可以更加节省处理时间和降低出错率,并能够对信息进行统一处理。总之,XBRL较以前的各种版本能更有效地提升所披露信息的相关性、可比性和易获取性,降低信息搜索成本和信息比较成本,增加披露信息的使用频度。XBRL作为开放的免费的公开标准,给自由免费交换财务信息延展了时间和空间的范围。

二、财务报告阅读模式演进的启示

纵观财务报告阅读模式的演进过程,可以清晰地发现财务报告披露形式的革新与计算机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应用开发程度紧密相关。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发展办公自动化的。早期,使用计算机的人员数量有限,且大多数都是单机基础操作,其应用领域只限于某些特定内容的输入与打印,不能实现信息交换和共享。故初期的财务报告主要以纸质的形式进行披露。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计算机技术的引领下,我们迈入了IT时代。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各种面向对象开发工具等技术和软件产品的日益成熟及广泛应用,同时由于国内经济迅猛发展而导致资本市场竞争激烈以及处理海量信息、提供及时灵活的财务信息报告等,财务管理信息化开始普及,应用于财务领域的自动化系统飞速发展。因此网络财务报告模式被广为接受,占据主流地位,但其只是将纸质的财务数据转换成了电子版。

此后,在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重视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熏陶下,伴随XBRL技术的逐渐成熟,为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提供技术支撑、打造多层次交互式柔性化财务信息平台,开发出自动化水平高、控制与报告管理功能强的会计信息系统,开始利用XBRL分类标准使财务报告信息数字化,从而便于信息直接处理,进行最大化信息再利用,使财务报告具有可比性和动态效果,增强了财务信息间的价值关联度。鉴于网络的迅猛发展和XBRL技术的特色,基于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会借助发达的互联网信息技术继续发挥其作用。

三、财务报告阅读模式的发展趋势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革命百尺竿头,经济、文化等多领域发展深受影响。我国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工作已取得了显著成就,虽自主创新方面还比较落后,但具有创新性的技术已大范围应用。故对于企业财务会计信息化领域,基于XBRL网络财务报告为研究基础的进一步发展成为必然趋势。数字化信息是全球范围内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价值流,信息资源日渐成为关键的生产要素和宝藏,各个主体拥有信息资源的多少成为评判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了提升信息采集、处理与利用能力和满足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提供多层次、模块化、可及时互动、商业智能、低成本的柔性化财务报告利用模式将是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以下从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预测(、、刘云山,2014)。

(一)基于ERAL和XBRL技术的网络财务报告

现有的基于XBRL网络财务报告的内容仍以纸质财务报告的编制方式即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记录、财务报告体系等为基础,没有将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会计领域。其缺陷是企业只能获取、分析和处理日常经营活动的财务信息、定量信息,而短缺非财务信息和定性信息,尤其是对具有预测性信息的遗漏和反映。又因视角过分局限于狭窄的财务数据上,造成业务报告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系统供应链合作伙伴等信息不匹配的情况频繁发生,形成断层,效率低下。故在XBRL技术的支持下,融入ERAL会计理论搭建多层次、柔性化模型的网络财务报告,以迎合市场需要。

ERAL会计理论模型的核心是具体划分企业各业务流程,按照资源(Resource)、事件(Event)、参与者(Agent)和地点(Location)及其相互关系等将数据统一保存在一个数据库中,而不是像传统的会计模式那样把数据以借贷结构反复、离散地储存在不同的数据库中(贺军,2011)。在这种存储模式下,各种用户可以利用该集成数据库得到不同视图效果,而并非某一数据库满足某一特定用户需求。由于所有信息全部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实现了数据准确性、一次性存储。

该会计理论在财务报告的内容模式上作了较大的革新,进而在XBRL技术的支持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包含企业各种综合信息,并可以在任何不同会计软件和技术交换下实现转换的财务报告。

(二)基于商业智能视角和XBRL技术的网络财务报告

为贯彻落实《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全面推进信息化发展的战略举措,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确定了我国会计信息化以XBRL为先导,引领和带动全面会计信息化。为进一步推进会计信息化,可以从XBRL技术与商业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简称BI)视角相结合的角度考虑。

商业智能是一种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完成信息采集和分析的先进技术,并通过应用基于事实的支持系统来辅助商业决策的制定。基于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OLAP)、数据挖掘等技术的BI与企业使用的CRM、ERP、OA等系统融合起来操作于企业各种交易活动,以达到技术支持决策的效果。其中心思想是从许多来自不同企业运作系统的数据库中获取有用信息并进行处理,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然后经过采样、转换和装载这一过程,归集到一个企业级的数据仓库中,从而得到企业信息的一个全局视图(曾繁荣、张琦,2011)。

在技术层面上,它虽不是一项什么新技术,但却将数据仓库、OLAP、在线分析、数据备份和数据挖掘等技术进行综合运用。OLAP工具,提供多维数据管理环境,其典型的应用是对商业问题的建模与商业数据分析。数据挖掘软件,使用诸如神经网络、规则归纳等技术,用来发现数据间关系,做出基于数据的推断。数据仓库产品,包括数据转换、管理和存取等方面的预配置软件和一些业务模型,如财务分析模型(王向辉,2007)。

因为XBRL是一种可实现资源共享、跨平台操作的传输标准和技术,可以进行各种格式交换,用于各种数据信息的转换、提取和编制,其自身不具备分析和挖掘信息的功能,只能将数据信息导入到有数据挖掘功能的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故我们将XBRL的实例文档直接导入商业智能软件进行分析会得到更为精准、便捷、高价值的信息。

(三)基于云计算(SASS)平台和XBRL技术的网络财务报告

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成为了当下最为火热的新兴词汇,分为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应用。大数据技术主要是依托云计算的并行处理、分布式文件系统和数据库、云计算平台和虚拟化技术对海量数据批量处理和分析,即提高对数据的加工能力,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该前沿技术应用在财会领域里,通过其数据分析能力我们可以获得具有更强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多样化信息资产。

通过上述对XBRL技术应用分析可知,它虽然可以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处理速度以及编制和公布的效率,甚至可以实现财务信息的实时,但同时也导致了两个尤为显著的问题:第一,实时公布财务报告的成本问题。上市企业想要基于XBRL呈送网络财务报告就必须购置大量的电脑,需要高性能的网络服务器和大型的数据库来维持网络服务。与此同时,由于XBRL分类标准的不完善,还需要开发适合本企业的XBRL实例转换器,并为后期的大量维护付出巨额开支。第二,XBRL的实施必然会导致企业财务信息以井喷式的速度爆发,想要在如此庞大的数据堆中得到有效的信息,就必须提高企业计算机自动化处理的能力,即既可以适应高速发展的互联网环境,又可以提供方便快捷的软件服务。

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SAAS)云计算模式的出现,我们可以理解为客户对于软件的需求实质上是对该应用服务的需求。将软件产业的思维从商品思维转向服务思维,因此摆脱了传统供需认知的束缚,转换为面向对象的灵活的软件服务商业模式――客户只需按需租用SAAS通过网络向他们提供的软件,这样大大降低了成本(金永利,2013)。同时,SAAS是通过在线服务和管理来实现传统软件功能的,实现了企业信息资源高度共享与协同,是适合XBRL应用的理想模式。

四、结语

身处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的时代,显而易见企业财务会计的处理模式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高度相关。在计算机技术的不断重大改革中,其硬件配置和逻辑软件已日趋复杂、体系愈庞大。并行、联想、专用化等思想是目前实现的重要方法,但未来计算机将由信息处理、数据处理逐渐过渡到知识处理,知识库将取代数据库,自然而然,自然的语言、图像、模式等人―机对话将会是输入输出的主要形式,使人―机关系达到高级程度。

故而XBRL的网络财务报告模式会不断创新,引领网络财务报告纵向深入发展,逐步解决报告滞后、数据频繁交换、处理信息低效、视角狭窄、信息供需矛盾尖锐等难题,向财务会计处理系统智能化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金永利,谢志远,韩晓娟.XBRL的云计算应用模式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3(18):390.

[2] 曾繁荣,张琦.基于XBRL和商业智能视角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5):110-111.

[3] 林华.财务报告的历史演进和发展趋势[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94-99.

[4] 何帆.财务报告发展趋势及模式浅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8(8):207.

[5] 靳海燕.论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6):26-28.

[6] 罗宏,朱开悉.试论未来财务报告的发展趋势[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3):45-47.

[7] 王晨葳.关于XBRL网络财务报告模式在我国应用的研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10):59-61.

[8] 张天西.网络财务报告:XBRL标准的理论基础研究[J].会计研究,2006(9):56-63.

第4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报告范文

一、信息技术对财务报告内容变革的影响

1、无形资产。传统的财务报告的重心是企业的财富。而在会计中代表企业财富的是资产、负债、权益等会计要素。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企业财富的主要构成是具有实物形态的有形资产,如土地、厂房设备等。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商誉、专利权、特许经营权、版权、技术诀窍、秘密配方等在内的无形资产已经开始逐步取代有形资产成为企业财富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这些无形资产的取得不是以有形的方式和市场交易为基础的,受传统会计固有模式所限,在传统会计系统中得不到合理的确认和计量,从而被排除在财务报告之外,未能得到真实而公允的反映,由此造成企业市场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巨大背离。据统计,美国标准普尔指数500家上市公司平均市值与账面价值的比率超过6.0,在互联网公司中比率更高,在思科(cisco)、戴尔这样的公司更是高达2位甚至3位数。在这种情况下,传统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显然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的价值。以有形资产的计量和报告为核心的传统会计信息系统在现代信息技术面前显然已不适应越来越多的技术资产的计量和报告,传统财务报告的价值不断下降,变革势在必行,否则会计的作用以及会计职业本身将受到人们的普遍怀疑。

2、人力资源。知识经济是人才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最具价值和最重要的资源是知识资本。知识经济依赖于知识和有效信息的积累、增值和实现。体现了人力资本和技术中的知识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环境的巨大变化,使得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人力资源的成本和价值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收益和权益的分配成为会计的新课题,也就是要重新审视将人力资源纳入财务报告体系的必要性。人力资源会计在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陷入了低迷的境地,甚至到了90年代初期仍处于缓慢发展状态,其主要原因包括人力资源价值计量上的困难以及人力资源产权界定上的困难。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纳入财务报告体系则有着新的机遇:首先,在知识经济时代由于信息传递的迅速,许多在工业化社会视为不确定的因素,通过高速的信息传递,都变为确定因素或者不确定性大大降低。其次,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几乎所有计算、统计工作都由计算机来完成。以往被视为不可能完成的、有巨大工作量的工作可在瞬间完成,这样就为人力资源价值会计的实行奠定了物质基础。而长期困扰会计界的人力资源产权界定的问题,也由于权益理论的突破迎刃而解。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在企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越来越大地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前景。在知识成为最稀缺的生产要素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载体——人力资本所有者理应成为企业剩余权益的索取者,与非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共同分享企业的剩余索取权,由此引发权益理论的修正:资产=财务负债+人力负债+财务资本权益+人力资本权益。

3.财务报告模式的扩展。传统的财务报告模式下所披露的信息是历史性的。定量化的财务信息,集中地体现在财务报表及其附注和附表中。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求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也必然发生着变化,由此将导致财务报告内容的扩展。概括地说,知识经济下的财务报告模式披露的信息将由传统的历史性的、定量化的财务信息向定性化信息、前瞻性信息、非财务信息扩展,从而可以扩展财务报告的信息含量,如增加对衍生金融工具的揭示,把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充分披露它的价值变动、报酬和风险的转移、潜在风险以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增加对表外项目的披露,如长期租赁、长期购买协议以及与其相关的机会和风险等表外项目;分别列示经常事项和非经常事项的作用、影响;列表揭示分部信息;披露资产负债计量的不确定性;提供不定期的财务报告;加强对无形资产和人力资源的确认、计量等等,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而这一切的实现又依赖于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的进步。正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企业增加财务报告披露内容的边际成本以及财务报告使用者获取和分析利用信息的成本大大降低,而且企业可以通过更多的方式进行财务报告信息的传输,使用者可以更方便快捷且有效地分析利用信息。

二、财务报告的生成与传输的变革——网络财务报告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对财务报告的生成与传输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互联网的出现则带来根本性的变化。数据处理、加工速度成千上万倍提高,不同人员、部门之间数据处理伽工的相互合作、信息共享不再受到空间范围的限制。internet以统一的tcp/ip协议将全球的计算机连接为一种开放式的网络结构,世界各地的用户均可以方便地加入到internet之中,这使得借助于网络进行的商业活动——电子商务成为新的企业经营方式。而企业内部网——intranet技术的发展,使得企业可以方便地建立一个可以实现全面信息管理和支持各种业务部门协同工作的环境。企业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与业务伙伴进行经济信息的交换与从事各种商业活动,同时更多地利用intranet进行内部协调分工与信息管理,其结果是会计信息系统所需的各种数据越来越多地直接存在于网络与计算机之中,将会计信息系统内化为intranet的一部分对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实时的处理与反映,并利用internet向企业外部使用者,这样的会计处理与报告模式可以称为“实时财务报告系统”( real-time reporting system)。使用者通过internet访问企业的数据库,借助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及时地获取并处理有关的信息。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构造自己的财务报表,或者根本就不需要构造。实时报告系统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满足了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偏好,兼顾了不同使用者的信息处理方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联机实时财务报告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与上面所述的“电子联机实时财务报告”相比,现阶段的网络财务报告与传统的财务报告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主要是指报告主体通过建立在internet上的网址(web-site)向使用者传递的财务报告。这种形式的网络财务报告只不过是财务报告传输的介质发生了变化,然而这种变化对于使用者来说同样具有不同凡响的意义。1995年美国证交会(sec)就要求上市公司用磁盘、光盘或计算机网络接口向sec的edgar(electronic data gathenng,analysis and retrieval,“电子数据收集、分析和提取”)系统提交通用财务报告。edgar系统与internet连接,为进入internet的用户能便捷地获取信息创造了条件。美国学者h.ashbaugh等人在1998年对290家公司进行了调查,发现87%的被调查对象在互联网上建有网站,70%的公司进行了互联网财务报告。fasb在1999年1月开始的一项名为“企业报告研究计划”(business reporting research project,brrp)的研究中发现,财富500强的前100家大公司中99%建有网站,其中94%的公司在网站上财务信息。iasc也制定了一项研究计划:“business reporting on the internet”,在检验了欧洲、亚太地区、北美和南美22个国家,660个公司在internet上的企业报告后证实有86%的企业上网,62%的公司在他们的网站上财务信息。在中国,互联网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企业建立网站并信息已经逐渐成为趋势。潘琰(2000)对2000年上海证券交易所36家最佳信息披露公司、上海证券交易所30指数公司和中国大陆上市公司100强的互联网使用条件和水平、公司重视程度、披露财务信息的形式和数量、披露财务信息的内容和形式、审计信息的披露、信息利用等6个方面,通过28项指标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从总体上说,我国上市公司使用internet的水平低于西方发达国家前二三年的水平。

从现有的实务来看,许多互联网上的财务报告只不过是书面财务报告的电子复制品。aimr在1999年曾经进行过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公司在网上披露的财务信息主要包括:年度报告、季度盈利数字、新闻简报、季度报告等。大部分的网上财务披露甚至不如书面财务报告详细,对于网络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诸多便利条件并未得到充分利用。电脑几乎成了昂贵的邮箱或传真设备。目前在互联网上企业的财务信息通常有以下几种格式的文件存在:adobe可移植文档格式(portable document files,pdf)、超文本标示语言格式(hypertext malkup language,html)。文本文件格式(。txt)、ms office、文档格式(。doc、。xsl等)等等。adobe可移植文档格式(pdf)是一种通用文件格式,能够保存任何原文档的所有字体、格式、颜色和图形,而不管创建该文档所使用的应用程序和平台,但是文档的数据、文字必须通过拷贝、粘贴到其他应用程序中才能作进一步的处理,以供分析利用,增加了财务报告使用的麻烦。文本文件格式的文档可以在大部分应用程序中打开使用,但是要想把数据转移到电子表格文件中进一步加工使用,仍然是很困难。相对前两种格式的文档,ms office文档格式(。doc、。xsl等)在数据的进一步加工使用上要方便得多。特别是xsl格式的文档,可以在不同的财务报表间执行合并、汇总、排序等等各种工作。以html格式制作的电子形式的财务报告,虽然未必能提供比书面报告更为丰富的信息内容,但在信息的组织形式上具有书面报告不可比拟的优点。财务报告的各个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超链接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用者可以通过点击不同主题下的链接直接转到感兴趣的部分,而通过浏览器上的“后退”键可以轻松地返回上一次阅读的地方。这种阅读方式的便利是传统书面报告所无法提供的。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交互是互联网给财务报告带来的最大优点。与此相关的新技术层出不穷。搜索工具(search tools)与元数据(metadata)的结合可以方便用户进行财务报告信息的定位;数据库技术(database)的建设将极大的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企业还可以运用编程语言(如java scripts和java)进行信息披露的功能设置。而可延伸性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则是继html之后的新一代标示语言。在最近几年,企业、网站、电子商务公司。软件开发者等几乎都碰到了同样的问题,就是由于数据库的数据格式和表达方式有差异使得各自内部的数据不能互相合并、资源无法共享和无缝连接。由w3c(全球资讯网协会)制定规格的xml为企业、软件开发者、web站点和终端使用者提供了有利条件和解决方案。更多的纵向市场数据格式建立起来,为诸如高级数据库探索、网上银行、医疗、法律事务、电子商务和其它领域,扩展了更大的市场空间。xml允许各种不同的专业(如音乐、化学、数学等)开发与自己的特定领域有关的标记语言。这就使得该领域中的人们可以交换笔记、数据和信息,而不用担心接收端的人是否有特定的软件来创建数据。而当企业应用xmlm作其财务报告并在互联网上公布时,用户可以更方便地应用这些财务报告,而且可以进一步改善企业与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随着技术的进步,一种新的互联网财务报告语言日渐浮出水面。可扩展企业报告语言(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xbrl)是由aicpa发起的现在已经有70多个成员组织组成的组织所推出的新一代的互联网财务报告语言。组织的宗旨是推动基于xml的财务信息。银行借贷信息、信用报告和财税申报。目前xbrl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组织于2001年6月公布了一般分类账的xbrl规格(xbrl for general ledger),以及新版的财务报表xbrl规格(xbrl forfinancial statement),以供一般大众参考和评述。xbrl语言将互联网上进行交易所需要生成的财务报告进行标准化,安装有例览器的计算机即可使用此程序,可以使非常详细的财务报告信息的取得及交换比现在所使用的方法更为快速及成本更低。

三、网络财务报告所引发的问题

由企业自愿通过internet向使用者传递财务报告也将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如何保证使用者在internet上得到的财务报告是可靠的:如果使用者根据企业自愿通过internet传递的存在错误的财务报告作出错误的经济决策,责任由谁来承担?也许企业并非有意篡改internet上的财务报告,但是internet上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如果电脑黑客侵入企业网站,篡改了财务报告,而企业未及时发现作出更正,使用者因此而遭受损失,责任又将由谁承担?internet上的财务报告是否也应进行审计?这里有两个主要的问题亟待解决:一是网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问题,二是网络财务报告的安全性问题。

关于网络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目前企业在互联网上披露财务信息的行为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属于自愿披露的范围,目前的证券监管机构对互联网上的财务报告问题也还处于观察、研究阶段,完善的规范尚未形成,企业将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与其他不需审计的财务信息不加区别地置于公司主页,如果不加提示,使用者很难对该信息是否已经经过审计获得清楚的认识,这无疑将影响使用者对这些财务信息的使用。而在h.ashbaugh等人1999年的研究中发现只有35%的被调查公司能对他们网站中披露的信息提供真实性的保证。这一问题的解决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一个较好的方案是大力开展注册会计师网上鉴证业务,同时要求企业对公司所披露的财务报告及其他财务信息是否经过审计给予使用者必要的提示。事实上,lntel公司在这一点上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在使用者例览公司的年度报告并要离开时,将会出现一条特别提示,询问使用者是否确实离开,并提醒用户其选择的目标将不再属于年度报告的范围。这也就清楚地界定了网上年度报告的边界。这从技术上并不难做到。iasc在其《互联网上的企业报告》研究报告中对此提出了专门的行为规范建议:“在企业网站上,遵循ias的整套财务报表的边界线应可清楚地识别,以便让访问者在离开ias财务报表区域时知晓”:“当用户从财务报告(含经审计的财务报表、有关经营和财务数据)达到撤离点(departure point)时,应该给予用户清楚的指示”。

关于网络财务报告的安全性问题。其实不仅是网络财务报告,其他的网络信息同样面临着安全性的问题,财务报告的安全性问题可能更有代表性。这里的安全性问题包括上面所提出的黑客入侵,还包括企业恶意或过失造成信息不实,还包括网络技术因素引起的网络瘫痪、数据库无法使用以及电脑病毒所引发的系统崩溃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应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企业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系统内部控制制度,从软硬件管理和维护控制。组织机构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系统环境和操作的管理和控制、文档资料的保护和控制、计算机病毒的预防与消除等各个方面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从制度上保证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二是在技术上对整个财务网络系统的各个层次(通信平台、网络平台、操作系统平台、应用平台)都要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和规则,建立综合的多层次的安全体系。在财务软件中提供周到、强力的数据安全保护,包括数据存贮安全性、数据操作安全性、数据传输安全性以及数据运用、查询、分析时的安全性。充分利用防火墙(firewall)、加密技术(密钥技术)、数字签名、安全协议等技术措施。当然,由于信息安全技术总是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安全的实现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企业要把系统风险评估与管理制度化,以保证系统的控制方案及安全政策不断随系统本身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第5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报告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财务管理与会计正面临着挑战,本文对财务管理与会计创新的途径、会计手段、会计核算内容、财务报告等方面的创新进行了阐述。

一、“新经济”,狭义地说是包括生命科学、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海洋技术、环境技术和管理技术等七大高科技产业为龙头的经济。广义地说是以信息产业为基础的互联网技术连接起来的一切经济活动。新经济是以知识资本为特征的知识经济,因此它不仅具有高增长、高绩效的特点,而且还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的特征。新经济促进了财务管理的发展,在新经济时代,“财务”起着仓储的作用,任何创新资本最终都要转化为财务。只有适应新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才能在市场经济中发挥它特有的作用,如果脱离了网络、信息技术,传统的财务管理形式将很难继续存在下去。不仅如此,在新经济时代,传统的会计模式也难以适应。人们知道,会计模式是会计主体反映特定历史时期会计运行结构、功能、行为等会计实践的形式。传统会计模式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在知识资本化、资产无形化的新经济时代,已显得相对落后。建立在借货记账法、历史成本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传统会计,对有形资产的确认、记录、计量可以说是周密细致,但如何衡量知识资本、如何计量技术、如何列示知识产权,如何确定人力资源价值等无形资产却难于表现。面对新的情况和问题,财务管理与会计需要有新的理念。

二、财务管理创新,首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财观念,充分协调好各相关利益之间的财务关系。重视人的发展与管理是新经济时代的基本趋势和客观要求。在这种趋势下,财务管理者应创立新的财务管理模式与理论,以适应新经济时代以人为本的理财要求,协调好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其次,要不断深化财务管理理论发展的要求,变革和转换财务管理研究方法,逐步建立起完整、适用的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方法体系:一是由单一型向多样型发展。财务管理理论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受制于不同的因素,从而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二是由封闭型向开放型发展。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通用性,特别是随着数学、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等学科的方法在财务管理学中的广泛应用,使财务管理突破了原来意义上的科学属性的限制。再次,要创新和调整财务管理理论与内容,把无形资产作为人们投资决策的重点之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使无形资产成为重要的投资对象,财务管理者应该创新财务管理理论,改进和调整财务管理中被忽视的无形资产投资及其决策评价的内容,建立切实反映无形资产状况及其结果的决策指标体系。最后,面向网络时代的新财务管理软件,应该实现功能的多样化。财务软件的功能不断扩大,软件在设计中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结合,以财务会计报告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对所进行的经营活动的计划和控制功能,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动态管理。基于互联网的全面应用,全面采用网络计算技术、网络化管理、移动办公、体系开放,支持电子商务,实现财务集中式管理、动态核算、实施监控、网上操作等。财务软件在符合多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多种语言、多样币种的情况下要提供具有国际可比的会计信息,以满足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并最大限度地做到各种数据信息的共享。

此外,还应该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一要及时调整财务人员适应新环境的知识结构,使他们能够具有及时捕捉风险,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二要充分利用信息网加强调查研究,运用科学方法对投资项目进行预测,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三是由于在高新技术产业与无形资产上的投资风险远远大于固定资产投资,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对那些技术进步快,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促进意义的无形资产,采取类似于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法摊销。四是财务人员在作出财务决策与日常管理中,既要善于抓住机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容应对风险的挑战,趋利避害;又要能灵活处理和协调不同单位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

三、新经济时代的竞争是知识和智慧的竞争,善管理、懂科技的知识型人才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根基。在经济运行中,会计负有对经济要素进行分类、计量和报告的责任,要求会计人员具有更高的素质,与传统经济相比,新经济形态下的高科技生产过程更加复杂,会计人员要提供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就必须了解和熟悉整个工艺流程。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会计知识,还必须掌握相关的以及相应交叉产业的基本知识,不仅懂单纯的计算机操作,还要利用计算机能作复杂的分析、预测和决策。这就对会计也提出了创新的要求:

第一,会计手段上,新经济是全球经济、信息经济,信息产业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在新经济时代,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传输要依靠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完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使得获取会计信息的渠道拓宽,速度加快。会计信息的载体由纸介质变为磁介质和光电介质,从而保证同一基础数据可供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信息的加工和利用。会计信息的传输手段由纸介质的凭证、账簿、报表的人工递送变为电子网络传输。而且,运用高层次的财务管理核算软件成为必然的选择。在会计电算化全面普及运用的基础上实现会计信息化,全面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使得会计信息处理高度自动化。

第6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报告范文

【关键词】:网络:会计

一、网络环境所要求的新的会计原则

网络环境的巨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为会计原则带来了新鲜血液。下面谈一谈不同于传统会计原则的新思想:

(一)环境适应原则。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企业的生存环境。许多企业为了适应网络技术所带来的经营方式的变化,满足世界资本市场参与者的利益,已经抓住了信息技术所带来的机遇,在其网站上鼠标点击之间,超常数量的企业财务报告数据可以提供给许多信息使用者。超强的计算能力使几年前还不能提供的高质量信息成为可能,企业还可以提供实时报告,这种变革呼唤改变财务报告准则的性质。当然,准则制订者同时可能需要寻求新的机制以适应新型信息技术快速革新的报告实务。目前企业财务报告的环境正处在从完全是纸质基础报告向几乎全是电子基础报告演变进程中的初级阶段,会计环境的改变迫切要求制订新的行为准则,以提高网上财务报告的质量。当然,应该说传统的会计原则本质上也是适应环境的产物,但是正是由于网络环境的产生才进一步促使了传统会计的变革,所以在网络环境下更应该强调它。因此,网络会计准则的制订的动机就是为了适应环境的改变,更好地规范信息披露。制订准则时一定要把环境的适应性放在优先位置。

(二)充分披露原则。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提供比传统方式更大规模的信息成为可能。以前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而没有要求披露的信息,现在由于成本的降低,是完全可行的。因此,网络会计准则应该提高对企业信息披露量与质的要求,更充分地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三)技术统一原则。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标准并不统一。实践中,信息技术标准产生的范围很广,即便是由一个公司制订的,只要市场接受它或者因为产权标准符合整个行业的需求,或因为这个公司控制整个行业,就可成为行业标准。从本质上来说,网络信息披露应该是全球化的,从长远来看,统一的标准有利于信息的交换。因此,与传统的准则不同,网络会计准则应该对信息披露的技术标准进行详细的规定,力求统一,以方便使用。

(四)安全可靠原则。网络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安全性始终是网络应用的一大课题。网络会计准则应该关注网络信息披露的安全性问题,应该要求企业采取安装防火墙等必要的措施保证所披露信息的正确性,以及保护它们不被未经授权的修改。

(五)适时更新原则。信息技术发展很快,技术标准的统一不能成为拒绝新技术的理由。一旦有更好更成熟的技术可以应用,网络会计准则应该适时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但是应该要求企业对以前的数据进行转换,以保证数据的连续可比。

二、网络时代会计准则中有关信息技术应用上的规定

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同时带来了对传统会计的冲击。应该能够设想,未来的网络会计准则可以考虑突破传统的会计假设,要求财务报告增加非货币计量信息、非财务信息、相对价值信息和事前预测信息等等。还可以扩大公允价值的运用,加大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的披露力度,鼓励财务报告的差别化。但是,网络时代对会计准则制订的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财务报告的技术层面上,传统会计准则对此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主要是因为以往财务报告传播形式单一、技术含量低。而在网络环境下,财务报告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技术性越来越强,这使我们不得不考虑在会计准则中加入有关信息技术的内容。以下谈一谈我在这一方面的一些设想:

(一)网络会计准则应该推动网上信息的格式统一

未来用于信息披露的财务报告在信息载体、传递方式与表述方式等方面都将与传统方式有很大不同。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与提高,企业或许有一天会取消纸质财务报告的印刷与传递,而只是在网上信息;信息使用者也不必等待寄送或者亲自去取财务报告。网络会计准则应该对于网上财务报告的表述方式进行统一。因为,技术上实现网上信息有很多种方式,比如目前可以用电子文档(Electronic.paper)、 超文本标记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HTML)或者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还可以应用一些多媒体技术、3D技术等等。而且,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方式日新月异。网络会计准则应该对披露的技术标准作出规定,以便于信息的传播和使用。这一方面内容应该根据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适时改变,但要始终以有利于信息披露为根本目标。

(二)网络会计准则应该对网上信息的完整性进行规范

网络会计准则应该规定当一个企业提供其他诸如纸质报告或新闻公告形式的信息时,网络版本的财务报告应该包括与其他披露形式的相同信息。网络版本信息不能与公开披露的版本相冲突。如果确因某种原因,在线电子文档不能提供原版本的所有信息,那么应该指明还未充分披露信息的事实,以及明确告知如何获得这些未披露信息的途径。反之,如果网络版本提供其他版本没有的额外信息,则应该明确告知披露额外信息这一事实。企业对于网上披露的会计信息,可以采用不同的准则,甚至提供详细的信息而与任何准则都无关。但应披露有关信息是否按会计准则以及是按什么准则执行的,其理由是什么。而且,相应的界限一定要分明。另外,哪些是经过审计的,是谁、按什么标准审计的也要详细披露、界限分明。完整性还体现在,如果在线财务报告与其它格式版本具有同样的内容,但被分成几个单独的在线文档以便于下载,那么所有部分都应在公司同一网页上一起显示,并且提示各文档之间适当的交叉参考。如果企业的整套财务报表可以从网上下载,但财务报表的各独立部分(如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注以及审计报告等)也可以单独下载,应该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有,如果企业在网上公布历史数据概要,则要明确表明产生这些数据的会计政策。

(三)网络会计准则应该支持补充信息的公开化

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经常都会有信息公告。如果一个企业已经公布的补充财务信息并不能被广泛地获得,那么企业应该在网上提供,以利于所有的利害关系者。而且,应该让使用者自己决定由企业提供的信息是否与其决策相关,而不是由企业代他们作出决定。

(四)网络会计准则应该鼓励信息披露的多语言化

国际化的企业越来越多,财务报告使用者的母语可能不同。如果企业主要信息使用者的阅读语言不同于网络财务报告所用的语言,应给使用者提供企业报告语言之外的财务信息版本,以鼓励使用者尽可能广泛地利用网络。目前已有很多网站提供多语言支持,这在技术上并不困难。网络会计准则应该鼓励信息披露的多语言化,并对提供的语种、翻译问题、审计问题进行规范。比如,要注明以哪一种语言的版本为准,或者哪一种是经过审计的。

(五)网络会计准则应该推动信息披露的交互方式

交互式按需报告模式具有灵活性,允许报告单位与信息使用者双向、直接、快速沟通,共同完成实时报告,从而能比传统报告模式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多样化信息需求,并进而减轻信息不对称和提高资本市场效率。网络会计准则应该鼓励交互式信息披露模式,对其应用方式、相应的责任进行规范。同时,交互式信息披露方式也是对信息使用者差别化从而提供不同信息的必然要求。

(六)网络会计准则应该鼓励信息披露方式的多媒体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不应再限于文字与表格方式,而要更多地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恰如其分地表达信息内涵,做到图文并茂、声像俱全,使信息的表达更形象、直观,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因此,网络财务报告应该把表式信息与音像化信息相结合,更为简明易懂。采用报表的方式来交换会计信息己被实践证明是一种最有效和最节约成本的方式。但这种有效和节约是针对手工会计和传统信息传输的技术条件而言的。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这种有效和节约将不再成为阻碍其他信息揭示方式出现的理由。因为有效是针对用户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而言的,相对于纯粹文字化的信息揭示来说,表式信息可以以有限的资源提供更大的信息量,而且使用户的阅读变得一目了然:但图像化信息相对于表式信息来说,也许更具有简明易懂、直观明了的优越性。在更注重效率和简单的技术发展过程中,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更为简明易懂的信息不会为会计信息的用户所接受。如果会计信息的揭示按照这样的一种思路来发展,那么,未来的会计信息揭示一定会是一种表式信息与图像化信息并重的局面,从而使得老练的投资者和幼稚的投资者的划分,不再成为会计信息揭示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所以,网络会计准则应该鼓励信息披露方式的多媒体化,并对其方式进行适当的规范。

(七)网络会计准则应该对企业网站的安全、及时更新、链接的顺畅以及下载的方便提出要求

第7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报告范文

中国传统媒体集团发展新媒体的环境分析

1.传统媒体集团在新媒体环境中面临的挑战从政策环境来说,中国的媒介产业在管理体制方面仍处于分业种管理的框架下,这一框架,严重制约着传统媒体集团的跨媒体经营;在新媒体的技术平台上,由于宏观管理体制的原因,“三网融合”在推进过程中遭遇困境,渠道运营商无法全面进入所有数据传输业务领域,更不能涉足内容生产的主要领域。从技术环境来说,信息数字化和移动通讯终端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在规模上呈现海量化,在性质上呈现个人化,在形态上呈现即时互动化,在渠道上呈现共享化。在这一技术环境中,传统媒体集团作为传统的内容供应商和媒体运营商,在技术上不再具有对渠道的控制能力,也不具备终端的制造能力,只能借助高度共享的渠道和终端传输信息,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同时,传统媒体集团相对单一和低下的信息生产和聚合能力与社会多元而海量的信息需求形成矛盾。从市场环境来说,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企业的营销活动及其信息传播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营销和精确传播,经由传统媒体的传统广告业务正在萎缩,传统媒体以广告服务作为最终产品的商业模式开始动摇。对现代企业主和广告商而言,媒体的用户规模和媒体对用户的影响深度(用户粘性)决定着媒体所提供的商业传播服务的价值。相对而言,新媒体机构和渠道运营商掌控着用户及用户行为的第一手资料,其为客户提供快速、精准的商业传播服务的能力远高于传统媒体。而传统媒体由于整体上固守传统业务模式,无法满足客户的精确营销和整合营销需要,其市场影响力和营销能力日益降低,导致其市场份额和营业收入规模呈现下降趋势。2.传统媒体集团在新媒体发展中具备的优势尽管挑战重重,传统媒体集团在以下四个方面,仍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一,依托社会影响和社会联系打通各个数据库的能力。信息整合能力是新媒体环境中的核心竞争资源,这些资源的构建一方面取决于媒体机构的信息技术能力,包括搜索技术、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另一方面取决于媒体机构打通各个数据库的能力。显然,传统媒体集团在社会影响和社会联系方面具有优势,借助传统媒体集团的权威地位和信誉,通过云计算技术与各信息资源单位合作,能够形成大规模信息整合能力。除此之外,传统媒体集团历史上大都保存有大量的信息资料,可以成为其构建数据库的一个重要基础。其二,建立大型用户数据库的能力。传统媒体集团既拥有大量的机构用户数据,也借助旗下的都市类媒体拥有大量的城市消费者用户数据,都可以成为其用户数据库的基础。当然,这些用户数据还有待整理、挖掘和扩充。其三,以新闻为主体的信息产品生产能力和品牌力。传统媒体集团拥有作为龙头产品的新闻服务产品,且有较大规模的专业生产队伍,在信息服务领域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品牌力。传统媒体集团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专业队伍,依托人才资源的相关能力开发新型信息服务产品,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综合信息服务市场。其四,以专有渠道开展数据库营销的能力。传统媒体集团的报业集团通常都拥有一份在当地新闻信息服务和广告服务市场上占据主要地位的平面媒体,同时拥有可以改造为直复营销渠道的发行网络。未来,这些网络可以升级转型为社会化的第三方入户配送网络,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和扩展用户数据库后,转型后的发行网络将成为强有力的专有的复合型营销传播渠道。

传统媒体集团发展新媒体的策略

第8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报告范文

摘要:阐述了会计主体边界的日益模糊给财务报告的编制带来的新问题;货币作为计量的标准具有的局限性;对无形资产应给予披露的必要性;何时编制财务报告最为恰当4个问题。提出对财务报告的改革措施。

我们正处在一个经济与技术飞跃发展的新时代,竞争、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三股力量势不可当地汇合在一起,新的观念、新的发明和新的发现不断地改变着世界。财务报告作为立足企业、面向市场的一个重要的经济信息系统,当然也要迎接并适应经济和市场的变革,不断改变自己的内容和表述形式。现在的财务报告(最初只是财务报表)原是工业经济社会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才在传统报表的基础上形成的。财务报告对市场所起的财务信息传递,帮助投资人进行投资决策和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的作用,是很独特的,也是不可替代的。但是,今天人类已跨进新经济社会,财务报告在许多方面显得越来越不适应了。因此,需要对它进行重大的改革与创新。以下分几点来阐述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一、主体边界的日益模糊给财务报告的编制带来的新问题

会计主体规定了财务会计所应处理的交易、事项的空间范围,从而规定了财务报告的内容与边界,即为谁报告、报告谁的经营、财务活动。明确了会计主体、企业向市场传递的财务信息,将严格以各企业(主体)为边界,不应涉及其他主体的财产和产权。这是保证财务报告正确性的最基本的条件。

在我国工业社会中,迄今为止,绝大多数企业(公司)都拥有大量的有形资产,能够长期持续经营,可以观察到企业的存在,因此我国资产负债表确认与计量的对象大多是实体企业,反映它们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这样的企业可称为“现实的企业或主体”,其特点是:易于识别且相对稳定。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正以飞快的速度前进。知识经济与网络经济的汇合促成了企业结构的空前变化。某些所谓企业或一连串企业或主体串,它们为了完成某种产品或作业的生产,将把全国甚至全世界某一些生产者、经营者、供应商、销售商通过互联网联结在一起,分工协作,共同分担利润和风险。一旦任务完成,该企业或企业串也就解散了,于是再捕捉其他机遇、资本、技术与人才,进行新的组合与分工,新的企业又诞生了,如此,再生再灭,这些虚拟的企业不易观察和区分其主体的边界,必将给确认、计量和报告带来新的问题。对于这种主体可以针对其特点,设置准则,规定编制特殊的财务报告,将整个主体串视为一个企业集团,进行披露。根据这种企业成立、解散时间的不确定性,把财务报告反映的时间段缩短。在这种情况下,报表使用者必须牢记财务报告反映的期间是短暂的。

二、货币作为计量的标准具有局限性

在我国目前的各种会计报表中,要素均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货币是价值唯一可以表现的、能够量化的形式。会计要反映价值的形成、耗费、收回及其循环周转,非依赖货币计量不可。例如,对资产的定义即为: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在未来能为企业带来利益的经济资源。然而今天,在新经济体制下,由于人力资源和知识基础对财富与经济创造的贡献越来越大,无形资产将逐步取代有形资产而成为今后企业的最重要资源。一批高素质的专家、技术人员和职工队伍可能对企业财富、价值和盈利的创造贡献最大。又如看一个企业的发展前景不仅要预测其盈利水平、未来的现金净流量,而且要观察它的产品品牌、职工的服务态度、产品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未来经营的风险程度,等等。后几种信息也不是能够用货币计量的,那么问题就出现了。既然无法用货币计量,这些因素应该怎样在报表上披露呢?对这些无法用货币计量的因素,可以规定一个公认的标准。例如,对专家、技术人员的评估可以按专家、工程师的职称、专业水平(和熟练程度)以及他们的创造发明等特殊的标志为量度,在报告中给予披露。所以说货币作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才可以全面、完整地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

三、对无形资产应给予披露

在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行业竞争、风险加剧以及高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会计信息的期望与要求不断演变。部分信息使用者认为,企业财务报告没能跟上时代快速变革的步伐,没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会计信息正在失去相关性。现在会计报表模式仅把重点放在存货、厂房、机器设备等实物性资产上,极少关注知识产权、科学技术、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而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和市场价值的动力所在正是这些传统会计报表上不曾露面的要素。以微软公司为例,据美国《商业周刊》I997年资料显示,微软公司的市场价值为1485,9亿美元,在全球1000家大公司中排名第五,称得上是一个实力雄厚的“航空母舰”,但其资产负债表上显示的资产总额只有143,87亿美元。按照表列数据,微软根本无法列入大型公司的行列,因其只相当于美国资产额最高的范尼梅公司资产总额(3510多亿美元)的1/25。为什么一个全球公认的大公司,其财务报表却无法显示它应有的实力与规模?原因很简单,微软公司最大的财富是它所拥有的大量高科技人才,在传统会计体制下,投资于人力方面的支出,不管金额多大,一律作为当期费用,从而导致微软公司真正的资产大大低估,而费用则大幅度提升。这个例子说明,今天,无形资产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资源应该被披露,否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决策。对于无形资产的确认与计量也是现在很多人讨论的热门话题。总结出来,即设置有关无形资产的账户,按照一定的标准评估其价值,对其进行系统的、分类的核算。

四、何时编制财务报告最为恰当

按传统做法,企业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一般需按年度基础编制,一年才公布一次。现今由于竞争加剧,科技进步和金融工具的日新月异,经济情况变化很快,用户对于企业的投资及信贷决策往往需要经过连续地分析与评估程序方能定夺,因此有必要对外提供较之一年一度更短期间的财务报表,才能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例如,我国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被要求编制季度财务报告,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使用者的要求。另外,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为在网上适时的财务信息提供了可能。在这方面,我国网易公司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该公司在网上每季度公布一次财务报告,分别列示本季度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毛利率,注册用户数量等,以及这些指标与上个季度比较有何变化,使报告使用者在最短的时间,用最简单易行的方式获取到所需要的信息。

第9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报告范文

关键词 组织柔性 新媒体 大众传媒 分众传媒 服务经济 内容生产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rganizational flexibility, the paper analyses the status quo which the media industry and the newspaper are confronting on the basis of defining the meaning of new media. then aimed at the existent problems , the paper puts forward an argument: serving is the typical character of newspaperand it is essential to change passive serving to active serving and achieve content producing whose core is seving.

key words organizational flexibility news media mass media niche media service economy content produce

新媒体挟信息技术之威快速发展,如一匹腾空的黑马打破传媒产业格局,作为最“古老”的传媒产业---报业,该如何面对变局?

复杂动态的环境给报业发展带来冲击的同时,也为报业发展带来了发展机会。报业如何匹配当前环境,发展壮大,引领产业发展,成为首要问题。柔性成为报业发展的关键。柔性是企业对来自于动态竞争环境的各种需求的反应能力,①从柔性内涵理论发展来看,柔性之于组织最大的功用在于对环境的适应和自我调整。

一、何谓新媒体?——新媒体的界定及与传统媒体的区别

随着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站、手机以及移动数字电视的出现,人们依照媒体产生的时间顺序将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和手机分别称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媒体。前三种媒体统称为传统媒体,互联网、手机以及其他的移动终端可统称为新媒体。如果从严格意义上界定新媒体的话,那么新媒体主要是指那些以计算机、手机以及移动数字电视终端作为信息载体的媒体。新媒体最大的特征是基于先进的信息技术而存在。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新主要体现在信息表达方式,信息生产方式以及信息传输方式上的新。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区别在于载体的不同。载体的不同是表层化现象,其更深层次的背后在于技术驱动下的信息生产方式和信息传输方式的不同,从而导致的商业运营模式的不同。新媒体信息主要是以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式表达,而这些信息表达方式都是以数字化形态出现。信息的表达方式决定了信息的生产方式,信息以数字化形态出现,故信息生产方式必定是基于数字处理技术。同时信息的表达方式也决定了信息的传输方式,信息都是以数字化形态出现,故其传输是基于信息技术,即计算机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等。其接受终端为计算机、手机以及移动数字电视等数字终端。

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有以下优势:信息表现形式多样,信息生产方式灵活,信息传输便捷,信息海量存储,信息可灵活检索。新媒体虽拥有海量信息,但重复率高,信息芜杂,良莠不齐。相对于新媒体,传统媒体主要表现为品牌,原创力以及公信力优势。传统媒体起步早,经过长期发展,在受众中已树立了良好品牌形象。传统媒体拥有成熟的人才队伍,原创能力强,生产的信息也具有良好公信力。

二、替代还是融合?——传媒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科技进步对传媒的推动作用体现在传媒产业发展的每个阶段。印刷技术的发展,是报业出现的技术基础;无线电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广播的产生;电子成像技术的发展,推动了电视的出现;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遍应用,推动了新媒体的出现。每一次传媒产业格局的变化都是新技术应用的结果。每一次新媒体的出现,都会对已有的媒体造成冲击,似乎旧媒体总也面临着被新媒体替代的危机,那么报业是否会被信息技术推动下的新媒体取代?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的出现,不同于以往新的媒体的出现。它的出现冲击包括报纸、广播和电视在内的所有传统媒体。更特别的是,新媒体可以整合包括不同信息表达方式的传统媒体于一个平台。如果说,原来新的媒体的出现是对已有媒体产生替代威胁的话,那么如今出现的新媒体对整个传媒产业的冲击是结构性的、颠覆性的。

新媒体发展势头惊人,发展潜力巨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06 年底,我国新媒体产业市值达1140 亿元, 占整个传媒产业的26.9%。其中, 移动媒体总收入为888 亿元, 网络媒体总收入为252 亿元, 并且增幅都在40%以上。截至07 年底, 我国网民数达2.1 亿人, 互联网普及率为16%。目前中国手机用户也已突破5 亿。另外,新媒体用户不但平均年龄比传统媒体年轻, 而且日均接触时间也赶超传统媒体。②从网民数量,手机用户数量以及新媒体用户年龄构成等方面综合来看,新媒体的发展潜力巨大,中长期保持高速发展并不难。

与新媒体发展势头相比较,传统报业发展增速减缓。不管是从广告市场还是受众规模及年龄结构,报业发展明显受到新媒体影响。从广告市场看,我国报纸广告已连续两年低于gdp 增速, 在广告大盘中的比重也由2004 年的23.1%下降为2006 年的15%。虽然传统报业仍然占据广告市场第二大份额。但报纸广告收入增长远低于互联网广告收入增长,2006年,我国晚报都市报20强以广告为主的主营收入平均年增长率为1.3%,而互联网广告2007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63.9%。③从受众的规模及年龄结构看,报纸受众规模虽大但增长缓慢,特别是中心城市读者的绝对规模已接近饱和。而互联网网民规模却在不断扩大且增长迅速。同时,相对于网民年龄结构,报纸读者的年龄结构趋于老化。根据对30个中心城市晚报都市报的监测数据显示,15-24岁的读者比例为44%,而25岁以下的网民比例为51.2%,30岁以下的网民达到70.6%。④ 新媒体对报业的冲击,不仅仅发生在我国传媒产业中。据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21%的网络使用者已由阅读传统报纸改为阅读网络电子报,72%仍然维持阅读传统报纸的习惯,剩下的7%则两者都读。

面对新技术、新媒体的冲击,报业首先做出的反应是应用新技术,引入新媒体业务。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许多报社建立了网站,在互联网上报纸的电子版,同时为受众提供一些服务信息;随着报纸电子版的发展,许多新闻网站开始采集整合报纸电子版新闻;在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多,商业门户网站成功的盈利模式的刺激下,许多新闻网站开始原创新闻,企图通过吸引更多的网民,以获得广告收入。与此同时,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手机用户的增多,许多新闻网站与电信运营商合作,以报社提供内容,电信运营商提供渠道的合作方式,开发手机媒体。

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媒体业务的引入对传统报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容辩驳,但新媒体业务在整个报业经营收入所占比例极小也是事实。报业秉持传统发展思路,以传统业务为主,新媒体的投入较少,是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业务现今占报业主营收入比例极小的主要原因。当然,报业体制对经营业务的制约以及内容渠道运营商的垄断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素。

新媒体不单单对报业有影响,对电视和广播也有冲击。但同报业相比,广播和电视都找到了发展突破口。广播随着私家车的增多从交通广播中找到了新的增长点,电视也从数字电视的崛起中找到发展的未来,似乎惟报纸前途不明。在这种形式下,业内开始就报业的主营收入曲线的高低变化讨论报业是否会出现以及何时出现拐点的问题。笔者认为,新媒体对报业的冲击是明显的,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所谓的拐点早晚会出现。当今,报业考虑如何重新配置资源以匹配新的产业环境,方是首要问题。可喜的是,报业已经开始探索通过产业融合在传媒产业变局中寻找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2006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提出“数字报业”战略,并写入《全国报业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 2010),同时启动了传统报业向数字报业转型的“数字报业实验室计划”。“数字报业”的实质是通过传统报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以拓展传统报业边界,扩大新媒体与传统报业的交集,从而为传统报业寻找利润空间和新的发展模式。

尼葛洛.庞帝:“数字不再仅与数字有关,它将直接决定于我们的生存。”数字化会改变报业的内容生产方式,内容传播模式,内容经营模式,乃至报业的组织管理模式及盈利模式,决定报业的兴衰。在数字化时代,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迈进,许多产业壁垒消失,产业融合后重新分工,最终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格局。信息经济中的报业融合,不仅仅体现在技术与报业的融合,是纵向的和横向、内部和外部的融合。横向的内部融合是传媒产业内相同媒体或不同媒体跨平台的融合。如1997由《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和《北京青年报》三方出资创办的《北京晨报》以及2003年光明日报集团和南方报业集团联合主办的《新京报》。纵向的外部融合是传媒产业与信息产业的融合,如渠道和内容的融合和重新分工。未来的传媒产业是以信息产业为基础。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传媒产业的发展,同时传媒产业又对信息技术提出新的需求,推动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信息产业与传媒产业相互嵌入,边界变得模糊。例如,08年1月,美国有线商业网络cnbc 和《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联手结盟。根据协议,cnbc 将向纽约时报网站nytimes.com 提供视频内容, 而《纽约时报》则将提供其商业和技术报道。

报业与其他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信息产业在横向和纵向上的融合,是对原有内容生产模式、内容传播模式、内容经营模式乃至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的颠覆。我国报业从最初的新旧媒体以及传统媒体与新技术融合,发展到如今报业资源的重新配置,最终会通过横向纵向,内部和外部融合,寻找到新的盈利模式。这条融合之路仍然在探索中。不但是我国报业,全球的报业也在新媒体冲击下探索着新的融合之路。例如,美国最大的报业公司甘尼特集团内部在06年开始进行传统编辑部向“信息中心”的变革,试图通过这种内容生产模式和传播模式的变革,在融合之路上寻求新的盈利模式。变革要求传统报纸记者编辑向全天候、全媒体和全平台工作模式转型。并提出“mojo”概念,即mobile journalist(移动记者)的简称, mojo 没有办公室, 但配有笔记本电脑、录音笔、数字相机及录像机等一应俱全的现代化采访设备。mojo 每天深入所负责的区域, 以多媒体形式进行现场采访, 以第一时间完成报道并在受众喜欢的时间、地点、终端上。⑤

新媒体带来的传媒产业的内外融合,使得整个产业格局发生剧变,故有人称之为传媒产业新一轮的跑马圈地。报业应站在产业发展的高度,从战略出发,积极地投入到产业内外的融合中,不能固守原来的一亩三分地,用传统的运营和管理方式发展。

三、大众传媒还是分众传媒?——服务经济中的内容产业柔性发展

柔性是组织对顾客不断变化和增长的需求有效响应的能力。⑥ 传媒产业作为服务业的组成部分,必须以受众为导向。传统经济服务化、服务经济知识化、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经济信息化,构成了国际性的产业发展的基本逻辑 。⑦传媒产业以这种逻辑演变前进,传媒经济数字化,数字传媒经济服务化。以受众为导向,旨在为受众提供服务的传媒产业不仅仅是内容提供商,最确切的定位应为内容服务商,包含内容生产,内容传播,以及内容运营等环节。基于信息产业的新传媒,是数字化的传媒,可称之为数字内容产业。数字内容产业是信息经济的产物。数字内容产业是“将文字、图像、语言、影像等资料加以数字化并整合运用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数字传媒不但要成为数字内容产业链上游的内容提供者,尽量向数字内容产业链的下端延伸,做好数字内容的生产和经营,通过多元化发展,成为数字内容服务商。

管理学家格罗鲁斯曾经说过,服务无处不在。认为价值是消费者创造的,不是企业,企业所能够做得就是帮助顾客创造价值。顾客购买的不是产品或服务,而是由它们带来的利益。他强调,无论是服务还是产品,都必须整合成一个完整的价值生成支持方案。企业向顾客提供的,不仅仅是单一的产品或服务,而是整体性解决方案。⑧全球许多知名企业一直秉持这样的服务观,始终将服务贯穿于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中。在产品生产中,以顾客的需要为生产导向。在产品流通中,不仅仅推销产品,而是以为顾客提供服务为宗旨。例如,ibm和hp公司。他们都是采用的服务先行,产品随后策略,销售产品的起点不是产品,而是服务。他们面对客户时,首先了解客户想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从客户角度寻找问题解决方案,最终给客户提供的是以服务为要旨的解决方案。这样的服务观不但能将客户的现有需求了解彻底,而且也能了解和引导客户的未来需求,指导企业的产品生产。同时也不会让客户感觉到企业总是站在自己角度,以推销产品攫取利润为目标,从而与客户建立长久关系。

有人提出报业要从媒体经营转变为经营媒体,笔者认为其本质是从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的转变。过去报业是事业体制,经过第一轮体制改革,经营业务和新闻业务分离,成立公司,进行企业化运作,经营成为报业发展历程中的关键词。而今年发起的新一轮文化体制改革,报业面临的经营任务会更巨大。报业从最初被推向市场的被动媒体经营,发展到如今已经熟悉市场规则立于产业潮头的主动经营媒体。被动媒体经营时,是市场需求来找媒体,主动经营媒体是媒体找市场需求,找服务客户,提供服务。报业的客户分两类,一类是信息消费者,即受众。一类是广告客户。报业给受众提供信息,不是单纯地向受众推销信息,而是要了解受众的信息消费需求,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信息集合。同样地,报业在寻找广告客户时,也同样要了解客户的需求和要实现的目标,根据不同客户需求提供不同方案。

一些业内人士提出,传统报业要从“泛众传播”向“分众传播”转变。笔者认为其体现了以受众为导向的服务观,本质是通过与固定受众建立良好关系,为受众提供多样化信息服务以实现信息增值,从而改变过去传统媒体仅靠广告销售获取利润的单一方式。泛众传播是大众传播,传统报业传播方式固化,对受众不进行精细分类。分众传播为窄众传播,对受众进行精细化分群,根据受众个性化需求提供信息服务。信息传播方式变化的背后是信息生产方式的彻底转变,是信息从规模化生产到定制化生产的转变。信息生产与汽车制造的发展路径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从中汲取许多经验。上个世纪80年代,汽车制造就是在丰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制造的带领下,从早期的以“单品种大批量”为生产特点的福特时代进入到了“多品种小批量”为特点的精益化生产的后福特时代。在当今“个人媒体时代”,受众需求各种各种,为满足这种多元的需求,作为信息服务商的报业就要深入掌握受众的信息消费需求,全方位地为受众提供服务。另外,克里斯· 安德森的“ 长尾理论”认为,传统意义上的主流商品是一个坚硬的头部, 而海量的、零散而无序的个性化需求则形成了一条长而细的尾巴。将长尾上的个性化需求累加起来, 就会形成一个比主流商品还要大的市场。根据长尾理论,传统报业也应该重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更多定制化的信息产品和服务。

有些业内人士将传统报业归入大众传媒方式,认为其未对受众分类。笔者认为,这不完全正确。确切地说,传统媒体对受众是有分类的,但细化程度不够。自1996年广州日报成立第一家报业集团以来,我国有一定规模的报业集团迄今已达50余家。这些报业集团都拥有一组报系,不同的报纸针对不同的受众,使报系形成立体网络,最大程度吸引受众和服务受众。同时,许多报业集团秉持服务观,将信息技术融入到内容生产中,利用新技术优势对受众进行细分,打造为不同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媒体。例如,解放日报于2006年启动的4i———i– news,i – mook,i– paper,i –street,对受众进行细分。以手机报形式出现的i-news,主要受众为信息消费人群,以数码杂志形式出现的i一mook主要受众为时尚年轻人群,以电子报纸形式出现的ii-paper主要受众为高端商务人群,以公众新闻视频形式出现的i-street主要受众为购物消费人群。

在产业融合道路上,报业始终要秉持将服务作为与受众保持长期关系的战略性要素的战略服务观,以给受众提供个性化服务,更好服务受众为原则,才会最终实现媒体融合之目标—赢得利润。

组织柔性是外部驱动的,是外部环境动态变化和外部客户需求推动的内在转变。组织柔性的实现是以组织资源有效部署为特征的。动态变化环境和新需求促使组织战略转变,战略的转变需要资源的重新部署来实现,所以最终动态变化的适应和客户需求的满足都依赖于组织资源的有效重新部署,即组织柔性的实现是以组织资源的应用为基础。作为传统媒体的报业面对产业变局,不是仅仅通过应用新技术就能适应环境的,更需要的是重新配置资源,通过与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信息产业在横向和纵向上的融合,改变报业原有的内容生产模式、内容传播模式、内容经营模式乃至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激烈媒体竞争强化了受众需求,使受众对媒体期望不断上升以及受众需求不断个性化等因素,使得以受众为导向的服务观对报业未来发展尤为重要。管理学家科特勒指出:以客户为核心的营销理念已经迈向精确营销的境界,而大众营销模式已经不再奏效。故走向融合的报业要对受众进行精细划分,为受众提供个性化服务,将服务作为竞争手段。另外,服务通常是以互动的形式来进行的。未来的报业发展要灵活利用信息技术和新媒体的优势,与受众充分互动,建立长久关系,了解和引导受众信息消费。

注释

1 sanchez, r. strategic flexibility in product competi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5,16: 135-159.

2 赵曙光:《数字颠覆与报业创新》,《新闻战线》2008年第1期。

3 李楠:《报纸不死内容为王》,《中国传媒科技》2008年第2期。

4 新闻出版总署传媒发展研究所:《中国报业竞争力监测报告(2007)》,《中国报业》2008年第1期。

5 孙镜:《解读甘尼特的数字化改革》,《新闻导刊》2007年第3期。

6 sethi, a.k., & sethi, s.p. flexibility in manufacturing: a surve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1990m2, 289–328.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