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一轮的经济危机范文

新一轮的经济危机精选(九篇)

新一轮的经济危机

第1篇:新一轮的经济危机范文

中国经济过去30年发展和采取的对外开放政策,是与顺应经济全球化机遇融入全球经济分不开的。上一轮经济全球化是以贸易自由化和制造业的全球转移为特征,体现在中国经济上,一方面大规模直接投资资本的流入,让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另一方面中国接受全球订单,推动加工出口贸易的发展。未来,经济全球化的特征是什么?新时期全球化的战略机遇在哪?中国开放战略重点应如何部署?这都是必须深入讨论和明确回答的问题。

全球化模式将变革

美国大规模贸易逆差、欧洲高福利膨胀的市场——发展中国家依靠低价劳工制造出口——换取美元再通过购买美国国债的方式借给美国人——美国继续进口发展中国家廉价劳动力,经济全球化还会延续这一模式吗?答案是否定的。

深刻反思2008年爆发的次贷危机,美国向全球借钱增加消费、财政贸易严重失衡的增长方式已不能持续。2010年欧债危机爆发,欧洲发债增加福利带来的高消费市场也走到尽头。发达国家频频祭出贸易保护主义大旗,让以贸易自由化为特征的上一轮全球化画上了句号。

那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能推动新一轮全球化吗?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原本是由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SEP),2008年2月,美国宣布加入。2009年11月美国正式提出扩大跨太平洋伙伴关系计划,开始推行贸易议题,全方位主导TPP谈判。国际舆论普遍认为美国加入并主导TPP是企图通过TPP全面介入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进程,阻止亚洲形成统一的贸易集团,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利益,确保其地缘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重塑并主导亚太区域经济整合进程,稀释中、日等国的区域影响力。

从全球的角度来看,美国主导TPP也是针对资源大国俄罗斯和意欲填补欧洲受危机重创留下的经济发展空间。

TPP醉翁之意不在酒,注入了太多政治元素。比如日本的加入明显不是冲着贸易自由化而去。TPP并非像本意那样是建立更大范围的自由贸易区,其规则不是建立在公平合理多赢的基础上,不可能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反而可能恶化自由贸易的环境。

因此,TPP不可能推动下一轮全球化。

金融自由化难成推动力

金融自由化的最大特征应是金融资本的自由化,即金融资本的全球流动。而上一轮经济全球化是以直接投资资本的全球自由流动为特征。

事实上,像国际贸易理论证明的那样,直接投资资本的全球自由流动,促使各流入国和流出国的福利水平都得到提升,但直接投资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属性完全不同。没有金融学理论或经济学理论证明,金融资本的全球流动能像直接投资资本那样带来流入国和流出国双边福利的改善和提升。而在实践中,金融资本大规模流入给新兴市场国家带来货币升值、价格泡沫和通胀的巨大压力,而金融资本大规模流出又会造成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危机。上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的危机、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都反复印证了金融资本自由流动的破坏性。

当下,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与欧债危机的阴影还未消散,饱受伤害的各国还心有余悸。金融的发展对经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只能是中介作用,而不能是金融业作为一个行业自我膨胀。特别在全球货币发行过量、流动性泛滥的大环境中,金融资本的自由流动加剧投机性金融活动,使粮食、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在市场上变商品属性为金融属性。巨大的流动性使投机活动成为定价的推动力,破坏了商品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市场机制,破坏了商品市场的秩序,给全球经济贸易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和经济危机常态化的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不得不把各成员国对金融资本的流进流出的控制作为一项基本规则。

因此,金融自由化和金融资本的全球自由流动,不可能是新一轮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力。

全球化将有新方向

百年不遇的危机改变了全球的经济格局。那么,未来全球化还是趋势吗?回答是肯定的。上一轮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贸易和贸易项下的直接投资资本自由流动,带来全球经济的发展,但必须看到全球经济出现了严重失衡,甚至爆发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和经济危机。

如何推动下一轮经济全球化,创造世界经济新的发展机遇?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如何解决过去的问题,推动全球经济进一步发展?

金砖五国的南非峰会将组建金砖发展银行的构想具体化,实际上提出了下一轮全球化的发展方向和路径:由发展中的大国推动“金砖五国”乃至五国所在的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所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这应是新经济格局下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金砖五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带来直接投资的巨大潜在空间;超过世界人口45%的消费市场将具备成倍增长的空间,足以抵消发达国家市场萎缩带来的全球贸易增长的下降。

金砖发展银行将有力促进发起五国的经济互动和优势互补。金砖发展银行的“发展”理念决定了它将顺势推动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金砖发展银行主导的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将为在上一轮经济全球化中尚未充分发展的国家和地区创造新机遇。

第2篇:新一轮的经济危机范文

本轮金融危机为何危害如此之大。世界上发生过多次金融危机,虽然也引发了金融动荡和经济衰退,但其影响的深度、广度和时间的跨度都远远低于本次金融危机,我认为主要是因为本轮金融危机与历史上其他金融危机存在非常本质的差别。主要就是因为过去所发生的危机是原生品市场单一泡沫驱动下的传统金融危机,而本轮金融危机是原生品和衍生品双重泡沫驱动下的新型金融危机。与传统金融危机相比,本轮金融危机不仅泡沫大,而且泡沫的损失非常高。数据显示,2001年到2006年以次贷为主体泡沫扩大2.4倍,衍生品泡沫基于次贷CDS放大300倍,这种衍生品泡沫化的程度是远非原生品市场泡沫所能比拟的。本轮金融危机当中,原生品房地产贷款最大损失就是3600亿美元左右,而衍生品的亏损却高达1.54万亿美元,相当于三个原生品泡沫还要大。本轮金融危机与传统金融危机存在本质的差别,导致本轮金融危机杀伤力高于以前的金融危机。

美国金融发展趋势。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到现在差不多一年了,虽然欧美出台大量的金融刺激政策,但我们认为经济还没有见底,因为作为诱因的房地产市场还没有见底。美国的次贷违约率和指数率上升到25%和14.34%的历史高位,2009年7月份的指数达到32%。目前还没有止跌的迹象,表明房地产危机还没有见底,还有很多重要的经济指标也没有见底。从GDP增速看,2009年第二季度,美国、英国、法国再创新低,创1990年以来的新低。储蓄率方面,美国、英国从危机前的零储蓄快速提高到2009年5月份5.7%和5%左右,还有加速提升的趋势。欧美等国家的采购经理人指数和消费信心指数都没有根本的好转,所以我们认为目前金融危机尚未见底。

金融危机什么时候见底?我们判断指标有两个,一个是GDP增长不再下滑,另一个是GDP绝对额不再下降。我们通过构建模型的方式对金融危机作出两个估计,一个是乐观估计,一个是悲观估计。乐观估计走出谷底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悲观估计假设美国政府不采取任何的救援措施,危机可能要持续2014年才能止跌,但美国已经采取措施,所以这种情况不会出现。总体来看,2010年金融危机能否走出谷底,还取决于美国和欧洲政府的政策力度,力度大可以见底,力度不大还会推迟。

对于我们国家宏观经济走势的基本判断。我们认为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我国GDP大幅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两个方面,第一是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出口大幅度下滑,第二受国家经济周期回调的影响。我们做了一个模型,显示如果不考虑国际经济波动和宏观调控政策的因素,我们下滑要持续下滑到2012到2013年。2009年以来的GDP开始回升,我们认为这种反弹是政策性反弹,2008年11月份,如果国家不采取强有力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家经济增速我们大概只能达到1%的水平,所以政策对经济拉动作用是不能低估的。谈到上面两个问题主要是判断下半年和2010年的走势,我们认为最主要的就是要看清楚两个问题,一是出口,二是政策。对于出口主要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危机今年难言见底,所以上半年国家出口还会保持20%的负增长,这方面的操作空间是很小的。对于政策,政策保增长已经成为当前乃至未来一个时期咱们国家头等的政治和经济要务,我们认为下半年仍然会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为了防止风险会进行适度微调。2009年保八没有问题,2010年能不能保八要看国内外的情况而定。

第3篇:新一轮的经济危机范文

关键词:国际金融 合作发展 分析

■一、新一轮国际金融合作兴起的背景

1、经济全球化为新一轮国际金融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各国间日益密切的经济联系,也使各国的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周期、法律法规等趋于一致。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贸易自由化。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世界范围内以贸易自由化为中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框架的建立,新框架将普通商品之外的农产品、服务、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贸易自由化囊括进来,同时推动世界贸易体系进一步法制化规范化,为解决贸易纠纷维护贸易秩序提供了有力保障。

(2)金融国际化。由于发达国家早已基本取消外汇管制,实施汇率市场化,开放资本账户,为资本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减少了障碍。

(3)生产一体化。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和投融资障碍的消失,企业面临全球范围内更加激烈的竞争,为了降低成本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实行全球化经营战略。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正反映了生产一体化的滚滚潮流。

2、经济多极化趋势将促使国际金融体制与规则加快变革。近年来,美国经济受股市泡沫破灭、石油价格飙升、伊拉克战争拖累的影响,经济增长放缓,而次贷危机更是使美国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美国对国际金融的掌控能力正在不断下降。而欧盟作为发达国家的经济货币联合体,其经济金融实力不断上升,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急于挑战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

3、坚持市场开放的自由主义理念支撑着国际金融合作发展。在以往历次危机中,各国无一不是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以期保护国内产业,维护本国市场,如大萧条时期的超贸易保护主义、滞涨时期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等。但是这种以邻为壑各自为政的做法只会招致其他国家的报复,从而割裂了世界市场并更进一步加深了危机对各国经济的冲击。

■二、新一轮国际金融合作的特点

1、金融危机不仅导致美国五大投资银行全部破产或改制转型、政府向一批商业银行注资或提供信用担保,而且使英国、德国、冰岛等发达国家的一些大银行也陷入财务困境,纷纷寻求政府救援。即使发达国家也难以依靠一个国家或少数几个国家的经济金融力量,稳定金融市场,克服危机。

2、合作渠道多元发展。一场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正在深刻改变当前世界经济和金融体制。

3、核心成员数量渐增。多年来,由发达国家组成的七国集团每年定期召开经济金融部长级会议和首脑会议,评估全球经济和金融形势,提出问题和应对措施,加强经济政策协调。每年的七国集团首脑会议是国际上首屈一指的重要财经论坛。

4、在促进金融市场的完整性方面,要求强化地区及国际层面的合作,促进信息共享,打击市场操纵和欺诈行为,强化跨边界合作,协力维护国际金融系统的稳定。在国际合作方面,加强对跨境企业的监控;定期举行全球主要银行会议,评估其面临的风险;强化各国政府在收集信息、监管、采取应急措施方面有序协调的合作。

5、发达国家求同存异。在此轮国际金融磋商协调中,发达国家表现出难得的步调一致。尤其在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方面。在财政支持方面:增加预算拨款,为银行提供注资和信贷担保。为了稳定市场、挽救金融机构,美国通过了政府的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向银行注资和为银行新债提供担保。这是自大萧条以来美国政府在金融领域规模最大的一次干预。

6、中国作用趋于提高。由于拥有持续的高经济增长率、巨额的外汇储备、巨大的市场、高的经济弹性以及中央政府的强力稳定市场能力,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国际金融合作和稳定市场中所能发挥作用的期望值大大提高。

■三、对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合作的几点思考

1、在合作中提升中国在IMF中的话语权与规则制定的影响力。经济金融实力不断上升为中国在新一轮国际金融合作浪潮中,争取赢得话语权,借此维护本国合理利益和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会。

2、在合作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区域化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可以为中国带来铸币税收入、对外贸易与投资交易成本降低、金融交易扩大等好处。货币国际化是大国经济上升期自发发展的必然过程,但是本国政府积极推动货币国际化的政策有助于加快这一进程。人民币区域化已经在中国周边国家和一些与中国经贸关系往来密切的东亚国家以及港澳台地区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应在新一轮金融合作中,鼓励继续在区内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并向全球其他国家拓展。

3、在合作中注重加强东亚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经过努力,东亚金融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与合作初期相比,合作的目标已不仅限于区内成员共同预防和抵御金融危机,而是更进一步涉及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和运用区域内巨额资金、促进成员间的汇率协调、改善区内金融市场结构等问题。中国在推动东亚金融合作问题上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所持立场和战略也在逐渐调整。此次金融危机再次提醒东亚国家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共同储备基金、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强化金融监管的必要性。

4、在合作中承担的义务不能超越中国的实际能力。危机爆发之前,美国就曾提出中国是美国的利益攸关方,应该在国际事务中承担相应的责任,并曾在减少贸易顺差和升值人民币汇率方面向中国施加压力。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对中国参与国际金融救援的期望值颇高,有些发达国家也故意夸大中国的救援能力,要求中国在阻止金融危机蔓延方面有更大作为。中国政府已明确承诺,将积极参与克服金融危机的国际合作。

参考文献:

[1]理查德著,王靖国等译.美元危机――成因、后果与对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4

第4篇:新一轮的经济危机范文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轮胎出口企业;特殊保护措施

中图分类号:F7文献标识码:A

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衰退,尤其是发达国家。但由于各国都积极努力地应对,成功地防止了大萧条的出现,全球经济已经从崩溃边缘走了出来,金融危机对经济的破坏态势亦得到有效控制,全球经济开始复苏性增长的时代已经来临,即全球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生产和贸易格局发生了变化,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此时,这个世界已经从发展中国家偏爱贸易保护主义转向发达国家偏爱贸易保护主义,因此一些国家将贸易保护政策作为转嫁国际金融危机不良影响的手段,进而来保护本国经济。

一、轮胎特保案案情回顾

“特保”是“特殊保障措施”和“特定产品过渡性保障机制”的简称,是西方国家对其他国家出口商品“数量激增”的常用手段。美国是我国出口轮胎产品最大的海外市场之一。中国橡胶工业协会轮胎分会的网站数据显示,我国2008年的轮胎出口总量占轮胎总产量的63.8%,总计向美国出口了4,600万条轮胎。而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失业率攀升,这对本来就在衰退期的美国经济更是雪上加霜。在此背景下,美国方面认为中国输美轮台增加扰乱了美国市场,进而导致美国轮胎企业倒闭并导致工人失业,因此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以中国对美轮胎出口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向美国国家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对中国产乘用车轮胎发起特保调查。

2009年6月29日美国贸易委员会建议在现行进口关税(3%~4%)的基础上,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三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特别从价关税。美国国家贸易委员会认为限制我国轮胎输美会改善其失业问题。

2009年8月3日,我国国内产业代表团赴美沟通此事,商务部也多次就此案与美国相关部门进行交涉。

2009年8月7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举行特保案听证会,大多数人反对钢铁联合会的申请。

不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有反对的呼声,但是于2009年9月12日奥巴马政府仍不顾反对作出对从中国进口轮胎连续三年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的决定,已于2009年9月26日生效。这就是美国针对我国轮胎产品实施特殊保护措施的“轮胎特保案”。

二、轮胎特保案对我国轮胎出口企业的影响

输美轮胎特保案对我国轮胎出口的影响日渐明显。据海关统计,2009年1~11月我国累计出口轮胎2.7亿条,价值6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7.4%和8.5%。其中,我国对美国出口轮胎6,163万条,下降15.7%。特别是10月、11月两个月出口量明显缩小。

1、出口量急剧下降。2009年9月份我国轮胎出口量达到2,979万条,创年内月度出口新高;随后的10月份和11月份出口量分别回落至2,397万条和2,570万条,出口量明显缩小。其中,10月、11月我国对美轮胎出口量明显缩小,同比降幅分别为37.5%和35.5%。在贸易整体回暖的形势下,轮胎出口不增反降,“特保案”对我国产业带来的打击不言而喻。

2、众多企业倒闭。输美轮胎特保案不仅影响到我国轮胎产业12%的产能,而且涉及到了上游的合成橡胶、炭黑等原材料工业行业,并造成了相关企业开工率的下降以及工人失业等问题。另外,我国很多企业弃污染、环保于不顾,而且技术能力不高,所以国内企业在世界市场上没有任何竞争力,而国内企业又为了获得订单相互之间进行价格竞争,从而导致很多企业倒闭。据海关总署相关负责人称,由于轮胎出口美国受阻,国内将有30家左右的轮胎企业减产或停产。

3、失业人数上升。我国众多企业无法承受此次轮胎特保案事件的冲击而倒闭,国内的轮胎企业可能会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如裁员减薪、压缩成本、转战国内市场等以应对此次事件。因此,我国将有10万人的就业问题受到影响。

4、连锁效应产生。2009年9月26日美国轮胎特保案裁定正式生效后对我国轮胎出口造成了沉重的打击。根据WTO规则,其他国家可以直接援引美国的制裁方案对我国出口的轮胎实施制裁。2009年12月20日阿根廷工业和旅游部宣布,对原产中国的轮胎展开反倾销调查;2010年2月19日印度决定对原产于中国的子午线轮胎征收为期5年的从量反倾销税,反倾销税率为24.97~88.27美元/条不等。此外,美国轮胎特保案后,输欧轮胎在我国轮胎出口中所占比重由上年11月份的17.8%逐月提高至今年2月份的23.1%,对欧盟市场依赖度不断提高,也将加大潜在的贸易风险。

三、我国轮胎出口企业遭贸易保护主义侵扰的原因

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轮胎企业遭受了贸易保护主义的侵扰。从世界市场角度来看,轮胎特保案之所以发生主要是因为一些国家将贸易保护政策作为转嫁金融危机不良影响的一种手段;另外,随着我国在世界市场上地位的上升,一些国家以贸易保护政策从经济上来遏止我国的崛起和发展。从我国的角度分析,企业本身的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行业协会在此次事件中并没有起到很大作用。另外,我国的贸易体系不够完善。

1、轮胎产品技术投入低。我国轮胎企业出口商品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其竞争力较弱;另外,我国轮胎企业主要采取成本领先战略,技术投入总量不足,应用技术投入缺口更大,致使产品附加值低。因此,轮胎特保案发生后,我国轮胎企业并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利用自身竞争力的影响去应对此次案件,从而未能保持出口量的平衡。

2、轮胎营销策略简单。我国众多轮胎企业在营销策略上主要针对国外市场,对海外市场依存度较高,而在国内市场的建设上存在很大缺陷。因此,我国轮胎企业的营销策略并不完全适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出口企业转向国内市场面临着技术转型和产品结构调整的挑战。另外,国内企业并不一定都选择国内轮胎产品,其选择仍以质量为前提,进而在考虑价值成本、供应商的管理水平和质量控制能力等因素后才决定要选择的产品。另外,内销市场存在货款收回周期长的现象,这也是在轮胎特保案发生时,国内企业并不能很好地将过剩产能转移到国内市场上的原因。

3、行业协会无应对危机政策。此次输美轮胎特保案发生时,在出口量、出口产品的价格上,我国行业协会几乎没有话语权,也得不到太多的资金支持。目前,国内轮胎企业集中度低,企业多而散,中小企业数量较大,又由于我国轮胎产品大量出口欧美市场,对海外市场依存度较高,因此各个厂家之间进行恶性竞争,出现出口无序竞争状况,从而导致我国部分产品价格低于国内价格水平。而我国行业协会并没有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以及应对危机的政策,政府并没有给予行业协会足够的权力,因此我国行业协会在此次事件中并没有起到有力作用。

此外,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地位的上升致使很多国家倾向“中国”,因此将金融危机的不良影响转嫁到我国企业,并以贸易保护政策从经济上来遏止我国的崛起和发展。针对上述原因的分析,我国企业及政府等应作出相应措施去应对贸易摩擦。

四、我国轮胎出口企业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

我国轮胎企业在轮胎特保案发生后,应针对国内各方面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措施,如调整我国出口产品的结构、开阔国内市场、建立有效地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及贸易体系。

1、提升轮胎产品附加值。我国轮胎的出口的确存在着价格低廉、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品牌价值不高的缺陷,其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产品容易引起贸易争端,也很容易受到外国的制裁。在这种背景下,我国轮胎的相关产业应该变压力为动力,增加产品的高科技含量,开发轮胎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创造我国的品牌产品。由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的战略管理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可知,在全球经济与一体化的当代世界经济中,技术竞争已成为竞争的核心,我国轮胎企业必须从要素密集型转向技术驱动型,加快国际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在此基础上提升我国的轮胎质量,提高科技含量,加大创新力度,铸造品牌的影响力,增强产品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力。

2、开拓除美以外的市场。我国的轮胎出口市场结构相对简单,主要是出口到美国市场,而美国市场一旦出现问题,我国出口企业的损失就会很大。所以,我国轮胎企业应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营销网络,加大开发美国以外的其他国外市场的力度,并大力开拓新兴市场领域,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比如,应增加向中东、非洲、拉丁美洲等市场的输出量。据海关数据显示,中国对巴西、东盟的出口回升速度在加快。

另外,我国还应该积极开阔国内市场,增强国内轮胎市场的渗透,这对我国的轮胎行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例如,国内最大的轮胎企业之一――杭州中策集团80%的产能是依靠国内市场消耗的,外销量仅占20%,其中只有1/4销往美国,因此特保案对该公司的影响并不大。

3、建立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在此次轮胎特保案中,行业协会并没有及时作出反击,我国行业协会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并不明显,我国轮胎企业虽然也积极应对,但仍未能抱成团共同进退。对今后可能面临的不利态势有些企业显然没有切实对策。而这次轮胎特保案却是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发起,可见协会的作用之大。因此,各行业协会、商会应充分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发挥协调组织作用,通过贸易和多种其他渠道进行沟通和交涉,与政府、企业并肩作战,建立有效地贸易壁垒和贸易摩擦预警机制,强化企业应对贸易摩擦的宣传培训、法律咨询等服务,并应密切关注特保案的动向。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施永兵.美国对华轮胎特保案对中国轮胎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中国科技信息,2009.23.

[2]陈霖,龚雄军,李勇.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和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和应对[J].国际贸易,2009.6.

[3]刘黎黎.经济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经济学分析[J].经营管理者,2009.11.

[4]张君.轮胎特保案的毒细胞正向全世界“扩散”.时事观察,2009.10.

第5篇:新一轮的经济危机范文

关键词:轮胎特保案;贸易保护;新重商主义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9-0266-02

1 文献综述

重商主义产生于14世纪末,处于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时期。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首先提出“重商主义”一词。重商主义被认为是近代经济学的起点,也是国家干预主义的前驱。

新重商主义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初,西方世界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陷入了一个长期萧条的境地。为摆脱国内经济萧条的局面,资本主义国家把眼光投往国外,展开了对国外市场的激烈争夺。自由贸易理论无法解决生产停顿、经济萎缩,失业人数不断上升的经济大危机。在这种背景下,凯恩斯在对传统贸易理论批判的基础上,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了超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即“新重商主义”理论。凯恩斯认为,“政府的机能不能不扩大,这从19世纪的政治家来看,或从当代美国的理财家来看,恐怕要认为是对于个人主义之极大侵犯,然而我为之辩护,认为这是一切现实的办法,可以避免现行经济形态的全部毁灭。”在国际贸易方面,凯恩斯主张政府应该积极干预对外经济贸易活动,利用贸易顺差来实现国内的充分就业。

2008年的经济危机给世界各国经济的打击沉重,美国亦不例外,其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部门均受到重创,遭受二战以来最大的衰退。德国历史学派先驱李斯特认为“国家为了民族的最高利益,不但有理由而且有责任对商业也加以某种约束和限制”,即所谓的国家经济学。在“新重商主义”思潮影响下以自身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贸易保护主义在美国悄然兴起。由于中国出口美国的产品,以低端廉价型为主,在经济衰退时对美国劳动密集型夕阳产业的冲击更为明显,而此时带来的失业等问题就显得更为敏感,因此也更易引起美国对中国产品的限制和排斥。使中国企业成为美国反倾销、反补贴的主要对象,中国企业蒙受的经济损失不断增加,贸易摩擦进入了高发期。此次的“轮胎特保”亦是美国为应对经济危机的打击及遏制中国经济发展的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壁垒的表现。

2 对轮胎特保案的新重商主义视角的分析

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对中国产乘用车轮胎发起特保调查。声称从中国大量进口轮胎损害了当地轮胎工业的利益;若不对中国轮胎采取措施,到今年底还会有三千名美国工人失去工作。6月29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以中国轮胎扰乱美国市场为由,建议美国将在现行进口关税的基础上,对中国输美乘用车与轻型卡车轮胎连续三年分别加征55%、45%和35%的从价特别关税。根据美国调查程序,在8月7日的听证会后,美国总统将于9月17日前作出是否采取措施的最终决定。本文从以下两方面分析原因。

2.1 政治层面原因

第一,战略的考虑。美国作为世界的超级大国,一直以来都维护着世界霸主的地位。此次的经济危机,美国经济的遭到强烈冲击,而中国却在这次危机中表现出大国的风范以及相对实力的增长。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而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70%以上,其中美国是最重要的出口国之一。因此,美国借此机会对中国产品设关卡,征高额税,不仅想要保护本国的贸易,而且希望以此来牵制中国的发展。

第二,WTO规则的不完善和美国政治强权的利用。WTO允许成员国利用其有关协议保护本国的利益,反击遭到的不公平待遇,这就为各国以“公平贸易”为借口实行贸易保护留下了空间,美国是最频繁利用这种规则进行贸易保护和不公平贸易的国家。美国的新重商主义总是千方百计从中寻找“合法”的生存土壤。WTO规则并不排斥各成员国的经济自主性,因此,采取与WTO不直接冲突的保护措施,已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贸易保护主义的普遍形态。此次美国对中国轮胎实施特保措施也不例外。

第三,美国政治运作和利益集团的复杂性。中国对美国的大量出口,必然会使其中一部分集团的经济利益受损,他们就会要求政府对中国加以限制和干预。这样一来,中国商品问题就常常被拿来使政府作出保卫国家利益的姿态。例如本届的奥巴马政府,在竞选时就声称中国必须提高汇率来改变对外贸的依赖。而本次的轮胎特保案中,提出诉讼的正是奥巴马上台时的坚定盟友。因此,中美的贸易摩擦在新形势下又掺入了政治的因素。

第四,中国的政治经济的日益强大给美国造成压力,美国不希望中国对其全球霸主地位造成威胁。在正常的自由贸易下力图压制中国。正如伦敦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的访问研究员马丁?雅克所提醒我们的那样,“西方历来是自由贸易的捍卫者,因为自由贸易总是有利于经济最强大、最先进的国家,然而由于无法应对中国崛起带来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影响,西方可能会寻求保护,并设置保护主义壁垒”。

2.2 经济层面原因

第一,美国经济的衰退及相关影响。本次经济危机,带来美国自二战以来幅度最大的经济衰退。而中国往美国出口的产品,大都以低端廉价型为主,在经济衰退时对美国劳动密集型夕阳产业的冲击更为明显,而此时带来的失业等问题就显得更为敏感,因此也更易引起美国对中国产品的限制和排斥。

第二,汽车业一直是美国竞争实力雄厚的产业,但从2007年开始,美国汽车工业就步入了一个寒冬,美国汽车业的效益全面下滑,让美国政界和工商界都十分不安。通用公司是世界第一汽车巨头,2005年的债务等级被标普评为“垃圾级”;福特公司2007年总亏损达127亿美元,平均每销售一辆汽车就亏损约2000美元,创下汽车业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等。在这样的情况下,美国找不到什么较好的办法,于是便联手欧盟向WTO投诉中国。

第三,中国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给美国带来的恐慌与不安。重商主义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主张贸易顺差。中国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使得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很大的优势。在经济危机的作用下,中国的出口形势更加严峻,向来秉承“薄利多销”的中国企业倾向于以更低的价格来增加出口量,加上中国对其中一些产品的补贴行为,助长了美国的反倾销反补贴势头。

3 轮胎特保案的影响

3.1 对于全球经济

对于正在恢复中的全球经济来说,美国实施轮胎特保案无疑是开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例,而受伤的也绝不仅仅是中美经贸关系。一些国家可能还会效仿美国的做法,从而将这种负面影响扩大化。美国智库凯托学会报告警告说,轮胎案将导致“爆炸性的贸易摩擦”。这一摩擦不仅会冲击全球多边贸易体系,甚至有可能会对全球经济的复苏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3.2 对于中国

“中国生产的轮胎中有40%出口,而其中三分之一出口美国。最高征收高达35%的关税,这意味着第一年中国的轮胎产品将不能出口到美国了。据初步测算,这将影响到10万左右工人的就业,损失约10亿美元出口额。美国其他行业近期内也可能对中国产品提出类似的贸易救济措施,而奥巴马政府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可能祸水东引,纵容更多行业对华施压甚至相继采取强硬做法。这样,钢铁、纺织、机电等行业将会受到极大冲击。其连锁反应将对中国的经济恢复产生消极影响。

3.3 对于美国

对从中国进口的轮胎将实施惩罚性关税的必将导致美国国内轮胎价格上涨,损害美国消费者的利益,并将严重破坏中美互信。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还会影响到美国企业进军其他国家。在美国政府积极救市的同时,中国、俄罗斯、法国、日本等国都在积极投入巨资刺激经济,也相应地产生许多经济机会。但如果美国对中国如此一意孤行的话,其所可能丧失的机会将是惊人的,而这对恢复中的美国经济将非常不利。

4 结语

这次的金融危机下的中美贸易摩擦,是新形势下美国本身的经济状况及受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实施重商主义倡导的贸易顺差思想的贸易的缺陷以及两国的贸易格局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在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同时要权衡中美关系,考虑自己应承担的国际责任,不可在经济危机下全球经济衰退情况下开创恶例,损人利己。面对中美贸易摩擦,中国应该从战略高度规划未来的中美经贸关系,认真研究经贸关系在中美关系中的定位问题,并在此框架内妥善处理双边贸易摩擦,推动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323-324.

第6篇:新一轮的经济危机范文

2011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于9月14日在我国大连举办,为期三天的达沃斯论坛将此次主题锁定为“关注增长质量,掌控经济格局”。共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代表参加论坛,就当前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展开了广泛的讨论。

世界经济“二次探底”?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步伐缓慢,而此前爆发的欧洲债务危机虽然让全球资本市场倍感忧心,但对未来乐观情绪依然占据主流,然而日前美国信用评级首遭降级让世界经济雪上加霜,欧美债务危机的影响持续叠加,造成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全球金融市场出现连锁式暴跌,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说法又重新回到了市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在本次达沃斯论坛上表示,从现在看世界经济并没有受到巨大的结构性冲击,全球经济增长在减速,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预期虽然在调降,但并没有出现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进入衰退期,中国等新兴经济增速虽然也在下调,但也处于在缓慢增长中,因此全球经济不会进入“二次探底”。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也指出,从2008年到现在,西方国家经济仍处于一个债务整理过程,经济的疲弱过程可能会持续很长的时间,但是并不意味着“探底”。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表示,“尽管欧洲债务危机情况确实比较糟糕,世界经济正经历新一轮波动,但今天的世界经济和2008年不一样,更为多元化,因此整个世界经济出现大衰退的可能性不大。”

QE3作用不大

面对经济复苏疲态,欧美等经济体都祭出了不少“法宝”应对,美国自金融危机后出台了两轮量化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然而成效并不显著,市场期待第三轮量化宽松(QE3)能够提振资本市场,然而许多经济学家对QE3能否发挥预期的作用表示了怀疑。

刘煜辉也表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或在所难免,但是作用将越来越小。虽然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4500亿美元的刺激就业计划,但在美国财政赤字如此之高的情况下,刺激政策向上的空间十分有限,在刺激政策实施的尾声,美国经济有可能重新陷入低速增长。

摩根大通中国区全球市场业务主席李晶认为,美国推出新一轮量化宽松将无助于经济复苏,反而会导致热钱流入新兴市场,预期未来2~3年欧美GDP增长不超过1%。

渣打银行经济分析师李炜也表示,如果进一步量化宽松,对脆弱的投资者信心将是又一次打击,金融市场对资金的风险厌恶情绪继续上扬,而实体经济中的企业也没有投资的信心乃至意愿,甚至可导致需求持续下降。

复苏希望在中国

虽然参与论坛的多位专家普遍认为当前全球经济还处于复苏阶段,经济形势严峻、复苏周期较长,“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但前提是美国等主要经济体能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改善目前的经济困局,否则新的危机还会出现。

朱民指出世界各国应加强政策协调,避免新危机的爆发。“目前全球经济处在危急时刻,如果欧美国家拿不出强有力的政策措施,世界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仍然存在。”他认为,当前世界处于经济危机中一个非常关键和危急的阶段,这就要求新兴经济和发展中国家要发动内需,发达经济也要从传统财政刺激需求转到私人消费和投资,这样全球才能有平衡增长的动力。

在全球经济陷入停滞,欧美等经济体也没有更好的政策摆脱困境时,中国经济对世界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成为世界经济走出阴霾的关键。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会长余永定指出,自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中国经济始终是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关注的焦点,被寄予了世界经济拯救者的厚望。“从8月的经济数据来看,我国的通货膨胀正在得到控制,经济增长速度虽有所下降,但仍然处于相当高的水平。可以相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经济将能沿着以往的轨迹继续增长。”

第7篇:新一轮的经济危机范文

关键词:经济危机 中国 角色

2007年10月发端于美国的次级房贷危机在2008年夏天终于演变成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本轮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不仅击倒了世界五大投资银行,也使中国经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一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爱德华•罗伦兹 edward lorenz 1963)。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面对如此大规模的金融危机,中国经济也不可能独善其身,在本轮经济危机中,中国制造业的出口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中国也在此次经济危机中彰显了自己的实力,在拯救世界经济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一、历次经济危机回顾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平均7-8年发生一次。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西方各国政府加强了宏观调控,延缓了经济危机发生的步伐和范围,但本轮经济危机还是来势汹汹。研究本轮经济危机,就需要对历次主要经济危机进行回顾和总结。

(一)1929年大萧条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一周之内,美国人在证券交易所内失去的财富达100亿美元。上个世纪20年代的繁荣虽然造就了一个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但这一繁荣本身却潜伏着深刻的矛盾和危机。美国工业增长和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极端不均衡。工业增长主要集中在一些新兴工业部门,而采矿、造船等老工业部门都开工不足,纺织、皮革等行业还出现了减产危机,大批工人因此而失业。与此同时,美国农业也长期处于不景气状态,农村购买力不足。最终多年积累的危机终在一朝爆发,酿成了一场空前绝后的大萧条。

(二)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

1973年10月,中东的石油输出国组织停止了对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西方国家的石油输出。这次禁运造成了西方世界特别是美国国内的原油价格大幅上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国家通货膨胀保持率超过了10%,失业记录也出现了历史最高,经济进入了长期的“滞涨”时期。

(三)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

从东南亚开始并波及到东北亚的亚洲金融风暴,是在九十年代以来全球金融自由化步伐加快、金融动荡加剧的背景下,由于东南亚国家普遍存在一些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问题,同时受国际投机资本的外部持续冲击而产生的。因此我们认为,这次亚洲金融风暴既有九十年代后全球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共同原因,同时又有自身经济问题的特殊原因。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步伐加快,国际金融市场不断扩大,一体化趋势日益发展,同时出现资金活动日趋国际化、自由化,由此导致巨额国际游资、国际清算资金和国际储备资金在全球范围内频繁调动,从而间接为国际金融动荡提供了可能。

(四)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

2007年的美国次级房贷危机是本次全球经济危机发生的导火索,长期以来华尔街的过度投机和对金融监管的放松使资本市场出现了大量的泡沫,投机气氛浓厚,杠杆率过高。过度的金融投机和泡沫一朝爆发,在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下滑的时候,过高的杠杆率再也应对不了还贷的压力,金融机构纷纷倒闭,金融市场上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出现。

2008年,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体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外汇衍生品风险上升。2008年第三季度德国及英国都出现了经济的负增长,法国仅有0.3%的增长率。世界经济一片萧条,遍地哀号。

二、此次经济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经济危机造成了投资的萎缩,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造成了消费需求的下降。对外贸依存度较高的中国、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出口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由于中国金融市场尚未完全开放,相对于西方国家琳琅满目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国资本市场的杠杆率还不是很高,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相对有限。相反,稳定的政治局面、良好的投资环境、持续增长的宏观经济等甚至有可能使中国成为国际热钱避险的避风港。

一方面,2007年,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进口需求疲软,我国月度出口增长率已从2007年2月的51.6%下降至12月的21.7%。美国次贷危机造成我国出口增长下降,2008年珠三角等地有不少中小企业倒闭,一方面将引起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放缓,同时,由于我国经济增长放缓,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小于劳动力的供给,将使整个社会的就业压力增加。 其次,我国将面临经济增长趋缓和严峻就业形势的双重压力。而且经济危机将加大我国的汇率风险和资本市场风险。为应对经济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美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美元将会存在的大幅贬值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汇率风险。中国的外汇储备中美元占有较大比重,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从超过1.9万亿美元减少到1.89万亿美元,美元贬值10%—20%的存量损失是非常巨大的。

另一方面,危机当中也孕育着机遇。凭借着雄厚的外汇储备,中国经济完全有信心度过本轮危机;经济危机也使中国国内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中小企业为市场所淘汰。在此形势下,金融危机成了中国经济苦练内功的大好时机,为中国在未来的世界金融体系中确立更佳位置打下基础。

三、中国在此次经济危机中所扮演的角色

在此次经济危机中,中国凭借强劲的国力,稳定的政治局面,良好的投资环境,持续增长的宏观经济,在促使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本轮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一方面中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四万亿拉动经济的政策和主要行业的振兴规划,与世界各国一道制定了量化宽松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且对产业结构进行了实时而有效的调整,广东等一些地方政府提出了“腾笼换鸟”的政策,鼓励高科技、高附加值、有一定规模效应企业的发展。

西方国家也相继出台最优惠和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这些政策在今年夏天都相继带来了一定的市场的复苏效应。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且中国经济在2009年第二季度率先回稳,为带领世界经济走出金融危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让世界经济看到了曙光。

经济危机过后世界主要经济体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bric四国和vista五国成为人们热衷的话题。中国gdp总量在2008年已上升为世界第三位,并预计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中国在此次经济危机中所彰显出的强大实力,增强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为今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打下了重要基础。

四、结论与建议

中国在本轮经济危机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所发挥的作用。中国经济以其强大的活力有效的应对了经济危机的挑战并且率先走出危机。金融危机改变了世界各国的力量对比,增强了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使中国人民更加自信的参与国际事务。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应该从本轮经济危机中吸取教训,把握好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的关系。一国金融的发展与繁荣不能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与繁荣,金融开放的步伐需要循序渐进,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需要谨慎小心,参与国际金融市场应该有充分的准备。与此同时,行业垄断应该被取消和逐步打破,鼓励和调动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护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使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并与国际逐渐接轨。国内还需进一步规范资本市场,鼓励实体经济的创新,走资源节约化和高科技振兴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王小广、陈瑛,经济遇“拐点”何以解近忧——2009年宏观经济走势预测及政策建议[j ] .农村金融研究, 2009(2).

[2]李义平,论注重内需拉动的经济发展[j] . 经济学动态,2009(4).

[3]杭斌,中国农户预防性储蓄行为的实证研究[j] .中国农村经济, 2005(3).

[4]阳立高、廖进中、柒江艺,城市化拉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 基于湖南省部分地区的数据分析[j ] . 湖南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08 ,(6) .

第8篇:新一轮的经济危机范文

如果中国能将商业银行、养老保险、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纳入统一的金融市场,人民币借助这场危机逐步成为国际化货币,那么中国的金融将为优化中国的出口结构、树立中国的金融国际地位、改变全球资源品定价起到实质性的助推作用。

中国经济的驱动力正在悄悄进行着新老更替。在这个历史转折点上,必将担当重任的资本市场,需要大决断。

中国的经济和资本市场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历史性的关头。在新的历史转折点上,新的经济增长引擎正在构建;在新的历史转折点上,中国经济也比以往更需要一个健康的中国股市。

探索中国股市走出困局的路径,我们必须正视中国资本市场已经与中国经济高度相关。2007年年底以来,中国股市深幅下跌的内在原因就是,我国的经济转型遭遇了全球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例如,最近股票市场的快速下跌就是因为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整个市场,特别是包括大小非在内的投资者,对经济将可能陷入危机达成共识。

因此,在这样一个转折的年代,我们又不得不正视中国经济的未来。中国经济过去10年乃至30年发展的老驱动轮将逐步衰减,那么未来中国中长期快速稳定发展的动力又在何方?

中国经济的新驱动轮

我们认为中国未来10年,乃至更长的30年,主要的经济动力来源于新的驱动轮:新农村改革和PRC模式。

第一个新的驱动轮――新农村改革。新农村改革是指十七届三中全会所确立的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新的农村和城镇居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以及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新模式所带来的新期待。

新一轮的农村改革将在以下方面产生影响:一是对投资品行业的影响。不同模式的城市化进程继续演进,房地产出现结构性变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向中西部腹地发展,带动建材、钢铁、有色、电力、煤炭、化工、原材料等行业,推动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推动城市化制造资源的发展;

二是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国家进一步配套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赋予农民财富、加快农村消费信贷的发展,推动农民消费;提高农村劳动力成本、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进一步启动内需;

三是对贸易结构和金融市场的影响。农村改革将进一步推动城市化资源和累计产能的充分利用,加大机械设备等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发展农村金融可以进一步扩大货币乘数,深化金融改革。

第二个新的驱动轮――PRC(Producer-Resource Supplier-Cycle)模式。即,随着发达国家在经历经济衰退以后,他们在全球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度逐渐下降,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那些资源品国家在这一轮大宗商品牛市中获得了发展的启动财富,具备了进入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条件,反过来需要中国等制造业国家输出城市化的制造资源、技术资源、管理资源。这就为中国在原有和消费国之间形成的经济循环基础上找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动力。

这个新的模式将在三个方面产生影响:一是出口结构,二是中国金融国际定位,三是改变全球资源品定价。虽然这些都是长期的因素,但我们可以等待市场不断改变预期,甚至于我们将看到短期出现一些反向变化的可能。包括因为大宗商品价格下滑导致的部分资源国的支付能力下降,包括部分资源立国的国家的外汇储备迅速下降,包括部分资源企业出现财务危机,这些因素意味着中国资本将迎来海外并购的良机。正因为如此,资本市场肩负重任,没有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这些预期的实现将非常困难。

大智慧、大决断和大操盘

显然,在中国新一轮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需要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发挥起资源配置的功能。因此当前,必须在危机中推动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

一是让商业银行重回交易所市场,构建中国曲线。没有一个统一的金融市场,就存在很多不可知的风险。13年前商业银行离开交易所市场是为了规避风险,现在让商业银行重回交易所市场也是为了规避风险。只有充分利用交易所市场透明的交易机制,才能为资本市场发展建立一个通道,疏通当下分割的资金融通。

二是引导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改善投资者结构。只有像社保、企业年金和其他各类养老金都能大批量进入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才具备了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投资者结构。而包括企业年金的税收政策、投资管理人的统一管理、保险资金的市场化管理体系等问题都需要有大决断才能推进。

三是把握机遇,乘势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没有货币权,就没有国际地位,就会受制于人。中国的外汇储备如何在这轮危机中发挥作用,是中国千载难逢的机遇,包括争取在IMF中的话语权、提高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清算比例、获得和亚太地区、资源国(PRC模式所指的国家)之间的贸易结算货币地位等等。

第四要坚定不移地推动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建设。

――加快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的出台。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并不会改变市场的趋势,但使市场具备了双向投资的机制。有了双向投资机制,资金才能持续地留在市场里,市场才能自动找到底。管理层应充分培育市场的机制,进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进一步放松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和收购兼并的制度。一旦上市公司自身发现股票被低估了,就可以回购股票;一旦大股东或者其他战略投资者发现股票价值被低估了,就会出现增持和购并。这些都是资源配置必需的手段。

第9篇:新一轮的经济危机范文

第三轮量化宽松为时不远

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央行掌门人,伯南克每一次发言都会被市场解读为美国经济政策的风向标,而一向口风甚严的伯南克却频频暗示或将推出QE3(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继3月26日公开表示,如要创造足够就业机会、进一步缓和失业问题,可能得要生产连同消费者与企业需求更迅速地扩张,这个过程可由持续性的宽松政策支撑,3月27日,伯南克在接受美国广播公司采访时再次强调,现在宣称复苏取得胜利为时过早,基于当前美国经济形势,美联储不排除任何进一步支持经济的可能性。

分析人士认为,伯南克的一系列言论被市场解读为第三轮量化宽松可能为时不远了。

3月份美国经济数据则对是否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更为关键。

从伯南克的理论逻辑判断,推出QE3的预期大幅增加。在政策动向上,美联储将低利率时间延长到2014年,美国国债继续承压并第二次提高国债上限等,在很大程度上都要靠宽松的货币来支持;再加上美国经济增长预期调低,使得总体上美国对自己经济信心下降。此外,欧债危机难以化解,因此,美国最有效的办法还是量化宽松。

开动印钞机输出通胀

对于美国或将实施新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央行行长周小川强调,美国须担负起更多责任,不仅要考虑其经济自身的需要,还应考虑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他表示,美联储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中央银行,它和其他许多银行不一样,因为美联储他们是创造了美元,而美元是世界上的储备货币,在世界经济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美国的量化宽松势必会使资金流向其他新兴经济体,从而使得这些国家控制通胀难度加大。

事实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质是向市场注入超额资金,旨在降低市场利率,刺激经济增长。美元是当今世界的核心货币,但是发行权却掌握在美国手中,美联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无限制发行美元。尤其是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加大马力开动印钞机,连续推出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将过多的美元输出到全世界,将美元贬值的压力不断转嫁给其他国家,尤其是中国等新兴经济体。

量化宽松在引起美元贬值的同时,还会引起人民币持续升值,进而对中国的就业、出口等将产生更多不利影响。此外,还将会进一步推高原油等大宗商品的价格,进而对中国造成输入型通胀压力。实际上,2009年美国实行量化宽松政策就导致黄金价格屡创新高,石油、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涨幅超过20%。

中国需要防止美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带来的热钱涌入和通胀压力。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流动性而言,其推出一定会持续地推高全球资产价格。

变相逃债转嫁危机

为什么在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之时,美国却没有发生欧洲那样严重的债务危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一直采取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变相违约”方式,从而转嫁了美国债务危机风险。采用美元贬值和通货膨胀变相违约,早已是美国减债减赤转嫁风险的隐蔽做法。而对全球投资者来说,最终和最大的风险也正在于此。

事实上,对于借债成瘾的美国来说,量化宽松的最大作用就是通过货币贬值和输出通胀化解债务,处理美国的经济负债,也就是先将“私人债务国家化”,然后将“国家债务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