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神话故事作文范文

神话故事作文精选(九篇)

神话故事作文

第1篇:神话故事作文范文

对此,我表示很愤怒。因为他们的服装和演员的选择,都不太好,至少不能够让人满意。特效还是挺不错的。

可是,这一切都不再是我印象中和想象力的那个故事了。

人物似乎都由此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那种感觉就好像,你突然发现自己的初恋变胖了,变丑了,那种恋恋不舍,但是又不愿意去接受的感觉。

第2篇:神话故事作文范文

在此书的众多故事中,我认为最富哲理的有十篇之多,而其所包含的道理则有四类:做好事有好报「蛟龙梦裹来求救、鬼酒鬼肉、替雷公值勤、小黄鸟报大恩」,守信的重要(马头娘、会飞的毛衣、狗儿立大功),光阴似箭以致人生短暂如昙花一现,需珍惜光阴(山中度过二百年,观了几百年棋)及众人顺应潮流的盲从(怪猪将军)

本书中的鬼酒鬼肉及小黄鸟报大恩在结局部份形成对比,前者,有位富人因为做了很多伤天害理的事而遭致地狱的惩罚,使它每晚都因部份身体在阴间被迫上刀山而痛得无法入眠,相反地,后者的主角由于帮助小黄鸟脱离险境,因此后代子孙都受到小黄鸟的庇护当上大官,过着富裕的生活,比较以上两则得知?人的一切所作所为,上天,地府都会看在眼里,做好事终将有好报,而做坏事则绝对会得到报应,因此我们做人做事应当时时警惕自己以善为出发点,绝不可有害人的想法,「物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儿为之」,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马头娘和狗儿立大功则是另一组突显守信的重要性的对比,在马头娘的故事里,女主角的父亲因为不赞同人、马联婚,因而没有遵守诺言将女儿许配给马儿。甚至怕马儿反抗而将它射杀,最终含冤的马皮掳走女儿,父亲既失去马,连钟爱的女儿也保不住,是他的不守信使它如此的得不偿失,最后一无所有。相对于这则故事,狗儿立大功则是印证守信后所得到的结果必是好的。综合以上作比较,同样是动物跟人的约定,遵守与否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因此守信不仅是种美德,更是在人生课程中必修的一门科目,期望大家都能及早铺好这座人与人相处的桥梁。

接着,在珍惜光阴的部份,一去度过二百年无非是个夸饰,但与太阳、月亮不朽的时间相比,人生确实如白驹过隙般短暂,因此也突显了珍惜时间的重要,至于方法?争取零碎的时间是最重要的一种了。较详尽的部份,我想去阅读陈性蕙老师的「碎金、沙金、片玉」后,就能完全了解了。在此,我也就不多提了。

第3篇:神话故事作文范文

关键词:探讨 神话故事 内蕴 展现给学生 《普罗米修斯盗火》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188-02

我们纵观小学语文教辅,神话故事占有一定的比重,比如《哪吒闹海》、《开天辟地》、《普罗米修斯盗火》等等,这些神话故事都各有特色,各尽风头,被学生津津乐道。而且,对于神话故事来说,它不仅仅只是单纯地情节波折的故事,在文字交织的故事下面还包含着深刻的内蕴,这恰恰是教师要呈现给学生的。那么对于教师来说,该如何将这种神话故事当中所包含的内蕴呈现给学生呢?本文就从《普罗米修斯盗火》说起,探讨教师如何将神话故事内蕴展现给学生。

1 “导”题、“懂”题、“入”题三部曲

1.1“导”题

课堂就像一本书,人在看书的内容之前,要先读前言或者目录,抑或楔子。前言、目录、楔子是否能吸引人们的眼球,直接影响人对这本书的第一印象。对于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也是如此,教师要精彩导入课题,这样,学生才能对接下来的课堂内容产生好奇感,从而专注,饶有期待地继续往下听。教师要为接下来的课题做一个精彩的引子。让学生的眼球及思维都锁定在自己教学过程中。对于神话故事来说,是很容易产生精彩的效果的。

以《普罗米修斯盗火》为例,教师可以问学生:“大家知道普罗米修斯是谁吗?”“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你看到或是听到有谁盗火吗?”学生自然会对这些内容感到陌生,在好奇心的牵引下,必定会对课堂内容有所期待。

1.2“懂”题

要想切入文章,就必须要懂“题”,所谓“题”,就是指课文的题目。一般来说,课文的题目是对课文内容或者思想主题的总结。对于绝大多数神话故事来说,其题目总是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人物,二是和人物相关的事件。如《哪吒闹海》,哪吒是神话故事中所涉及到的中心人物,闹海是指和人物有关的具体事件。当然还有一些神话故事的题目单单指人活着事件,如《开天辟地》等。

以《普罗米修斯盗火》为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懂”题。对于这篇课文来说,教师可以运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我们从这一题目中可以知道些什么?然后教师再给予引导:课文涉及到的人物是普罗米修斯,涉及的事件是盗火。进行到这一点之后,教师还要设置问题:普罗米修斯是谁?他为何盗火?他为何偏偏只盗火,而不盗其他?在课文中火又象征什么?教师通过对课文题目的分解,提出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恰恰也是学生想要迫切知道的。在求知欲和好奇心的支配下,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深入课文。

1.3“入”题

“入”题是最主要的环节,它主要针对的是整篇的文章内容,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很好地“入”题。在这里就需要教师具有创新的能力,以课文本身的特点为依据,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

以《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为例,全文围绕普罗米修斯这一伟大英雄人物展开情节,情节主要分为四大部分:无火、盗火、受罚、解救。教师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通读课文,将这四部分总结出来,然后再分部分找同学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普罗米修斯这一伟大的英雄人物的精神特点,并且弄懂课文中所涉及的问题。

2 揣摩人物形象,揭示神话内蕴

对于神话来说,故事情节是第一要素,而构成故事情节的核心元素是人物,人物的性格、感情、行为贯穿了故事的始终,使故事更加血肉饱满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可以说,人物形象描绘是神话内蕴的密码,人物形象的演绎统领着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尾端,而神话的内蕴就存在在故事的展开情节当中,所以人物的塑造与神话内蕴的形成有着必然的联系。再从神话内蕴本身来看,它是指神话故事的思想精髓,这是贯穿在神话故事始终的灵魂,是最精华的一部分。那么教师如何以人物形象的塑造为线索,完美揭示神话的内蕴呢?

以《普罗米修斯盗火》为例,这篇课文塑造了一个勇敢、善良、不屈、敢于用自己的生命去造福人类的英雄的形象。教师要运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地谈谈在这一英雄人物身上都有哪些闪光点,你在这些闪光点上得到了哪些启示?同学们各抒己见,自主地挖掘神话故事的内蕴及精神内涵。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要对其加以总结,将神话故事的内蕴升华。这样一来,学生既通过自主地探究完成对神话故事内蕴的挖掘,又通过教师饶有成效的引导,加深了对神话故事的理解。

3 借助电教和表演,升华对神话内蕴的认知

语言文字的传输效果不及声像的传输效果,基于这一点,语文教师可以获得这样的启示,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完美地将作品的内涵移交给学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将作品内容以声像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的面前,学生通过声像这一媒介的传送,可以直观地看到文章作品中人物形象、感情特点,而且还会对文章中所发生的具体事件进行清晰记忆,此外,文章中所渗透的强烈感情还会直接以声像的传播方式带给学生以情感、感官的冲击力。让学生一目了然地对文章的内蕴形成自己的理解,升华对神话内蕴的感知。

对于神话来说,它的故事性较强,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学生将其改变成剧本,并分角色表演。在演练的过程中,学生就会站在当事人的立场去观望神话中的世界,同时也会深刻地了解当事人的感情变化,心路历程。这样一来,就增强了学生对神话人物的理解以及神话故事情节这样发展的缘由,继而对神话的内蕴有所感知。

以《普罗米修斯盗火》这一神话故事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有关这个故事的图片或影片动画呈现给学生,并用有感染力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在高加索山脉之巅,有一个名叫普罗米修斯的英雄袒露着胸脯,被锁链紧紧地捆绑,一只雄鹰向他扑来,啄食他的肝脏,他在天地之间,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与煎熬。学生通过影像,会对这一神话故事进行更深入地理解和感知。而且影像直观性的呈现,更能带给学生深刻的感触,让学生对神话内蕴的挖掘有所升华。为了更好地融入神话,挖掘其精神内涵,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分角色将神话故事演绎出来。这既可以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又使得学生更加近距离地观望了神话故事的内蕴精神内涵。

第4篇:神话故事作文范文

论文摘要:本文在探讨希腊神话文学性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在各个方面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神话是关于神及神奇的故事,是远古人类用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和社会所作的拟人化的叙述和想象,是对于事物的起源、远古生物与神们的行为,以及他们和人类的关系的生动的叙述和记录。希腊神话则是古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的成果,是古希腊人关于神的故事英雄传说的总汇,它艺术地概括了他们自然和社会的认识,集中了他们的经验和理想。作为西方文学源头的希腊神话。表现出了难以估量的艺术性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恒久地照耀在文学的星空。浸洗着一代又一代文人的心灵。

一、希腊神话的文学性特征

希腊神话作为一种初始性文学,有着独具的艺术魅力,在艺术表现、故事情节和审美特征都具有后世文学所无法模仿的特征。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希腊艺术的前提是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这就是希腊艺术的题材。”

1、独具一格的艺术表现手法

在艺术表现的手法上,希腊神话聚集了很多的浪漫主义元素,比如在奥林帕斯神系中,这些神的形象个性鲜明,甚至具有与人一样的爱、恨、情、愁的七>,!生活的共性。神话中所运用的夸张、想象、浪漫的艺术手法,将每个神都描绘成一个丰富而独特的人的形象。宙斯是个残暴和花心的形象:普罗米修斯是个反对专制、坚强不屈为人类谋幸福的勇士:赫拉外表端庄但是充满嫉妒心;阿伽门农勇猛十足但是刚愎自用;雅典娜则是个美丽且有智慧的英雄美女。希腊神话中的神和其他比较发达的宗教中的神不同,他们和世俗生活很接近。希腊神话里的神很像氏族中的贵族,他们爱享乐,很任性,嫉妒心、虚荣心和复仇心都很强,好争权夺利,甚至贪图美色。

2、富于哲理的故事情节

在故事情节上。希腊神话既富于哲理又十分的唯美。这些故事包括了关于开天辟地、神的产生、神的谱系、人类的起源、天上的改朝换代和神的日常活动甚至情感和伦理故事。有的故事充满了仇恨和暴力,有的故事充满了正直和善良,有的故事则充满了忍耐和退让,这些故事情节生动鲜明,委婉曲折,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水平。动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将众神的巨大情感体验转变成栩栩如生的具体形象。

3、和谐统一的审美特征

在审美特征上,希腊人对美有着极大的热情,以美为重的观念深入人心。这种热爱生活、追求艺术的美学观在神话文学中表露无疑。可以说,希腊神话兼具精神与物质、人与自然、世俗与神圣、感性与理性、幻想与现实的统一所实现的和谐之美。希腊神话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众神混乱、恐怖、凶暴、邪恶的一面,也展示了自然界庄严美妙的一面。在民主自由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希腊人不仅发现、孕育和创造了美,而且也创造了神。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把人提高到神的高度加以肯定,神和人是同形同性。希腊神话也因此而具备着独具一格的中和之美,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境界,成为人类文化中最为值得珍视的遗产。

二、希腊神话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西方人“言必称希腊”,西方文化的摇篮是希腊的文化,而希腊文化的摇篮就是希腊神话。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希腊神话绚丽古朴纯美的艺术风格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以说,希腊神话是人类文学发展的源头之一。尤其是欧洲文学发展的基础,对英美文学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1、为英美文学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希腊神话是人类文学发展的源头之一,也是欧洲文学的发展的根基之一,希腊神话中故事不断出现在后来的荷马史诗及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及戏剧作家阿里斯托芬、中世纪诗人但丁、近代的欧洲的大批着名作家的作品中;赫西奥德的《神谱》是以长诗的形式系统叙述希腊神话的最初尝试;诗人品达罗斯等人和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们的作品中也叙述了神话故事。亚历山大里亚时代以后出现了一批编写和叙述神话的作家,产生了研究民间创作的兴趣。在马克思、恩格斯等革命伟人的论着中也经常看到希腊神话的影子。

2、为英美文学家提供独特的思维方式

希腊神话所崇拜的、所赞美的,不是无所不能、严以律己的万能者,而是各具个性的众神,希腊神话创造出来的神或英雄形象常常包含着深刻的哲理,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比如尤利乌斯潜入特洛伊军营杀死色雷斯国王瑞索斯,他使阿喀琉斯与阿伽门农重新和好。尤其是后来献计木马,使希腊联军取得了特洛伊战争的胜利,在故事中,他的每一个重要行为中都包含着深刻的哲理。希腊神话这种注重个性的写作手法深深的影响到英美文学的风格。欧洲文学中的热爱现实生活,积极追求自然和人性美,以人为本,强调人的力量等思想,以及不断进取的乐观主义精神,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注重个人情感的渲泄。都能在希腊神话中找到它们的源头。

3、为英美文学作品提供丰富的故事来源

希腊神话中的人本精神,以动人的故事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讴歌爱情、称颂善与恶的斗争、赞美神奇美丽的大自然。颂扬英雄品质、刻画个人的痛苦与斗争,一直以来吸引了广大读者,发出惊人的力量,令人百读不厌,成为英美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源泉。甚至有很多英美文学家们都纷纷用神话故事为创作题材。

三、结语

希腊神话是希腊社会发展早期阶段的产物,是因为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而未能形成文字的一种口头文学艺术。对于英美文学而言,自文艺复兴以来,希腊神话受到英美文学家的普遍关注,作品中常常会出现希腊神话中的神、英雄和典故,不仅如此,希腊神话更影响甚至涤荡了一些作家的心灵,激发了他们的灵感,培育了他们的自由意志和自我意识,从而在作品中得以更奔放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丰富的哲理和曲折的剧情在文学史上划下了绚烂的符号。

作为英语专业的教学人员。笔者发现学生在欣赏英美文学作品时,往往会产生语言和文化障碍。而要真正理解和欣赏英美文学,就需要深刻地了解希腊神话。提高文化素养。因此,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希腊神话背景,从而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英美语言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参考文献:

[1]郑敬高,欧洲文化的奥秘[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刘城淮,世界神话集[M].长沙 :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

第5篇:神话故事作文范文

关键词:凯尔特神话;创意动画;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11-0086-03

神话一直是动画创意的主要来源之一,《大闹天宫》《埃及王子》和《阿拉丁》等作品都改编自神话传说。狭义的神话指原始公社时期的先民进行的语言艺术创作,是一种无法重复创造的原始文化。袁珂先生提出的广义神话则认为,神话与传说虽可在理论上区分,实际中却无法截然划分,在各个历史阶段及各种社会形态中,不断有新的神话和神话因素的传说产生[1]。在动画研究中多使用的是广义神话的概念。原始神话、宗教神话、文学神话(如哪吒闹海出自《封神演义》)、民间神话(如牛郎织女、日月潭)等都被称作神话。

如何从神话中提取创意、以动画为载体讲述符合当前社会发展与观众审美需求的故事是本文试图探究的问题。以爱尔兰动画电影《海洋之歌》为对象进行研究后发现,在重写当代故事时,创作者遵从媒介和艺术规律,选择了普适性价值的主题,在保留神话精神内核的前提下对神话资源自由取用,将凯尔特文化用现代语言重新表达。既提升了影片的文化价值,又通过文化再书写,实现了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一、动画电影《海洋之歌》的借用方式

根据对原始文本使用的角度、程度不同,神话改编为影视作品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其一,完全忠实于原作,或在不影响故事主题与走向的前提下进行细节的增删;其二,保留故事框架,虚构背景和人物,表现另一个时代的生活;其三,从神话中取用各类元素(人物、故事、节日传说等),重编故事。《海洋之歌》中使用的是第三种方法,导演汤姆・摩尔称之为“将真实化解到虚构中的电影手法”[2],具体表现为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发展、时间等设定背后都有一定历史、文化渊源,但根据需要进行了更改。通过这种手法给故事赋予文化内涵,向观众传递了民族文化符号,又超越神话原本的故事背景和框架,简化信息,降低了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接受难度。

(一)自由取用神话元素

影片中,歌唱的塞尔奇(selkie)指居住在苏格兰奥克尼郡和舍尔特兰岛上的海豹人。在凯尔特神话中,他们一直生活在大海,褪掉海豹皮变成人类来到陆地。人类藏起他们的海豹皮,海豹人就会成为人类的伴侣,甚至与人类育有孩子。如果他们找到自己的海豹皮,就会重返大海。影片中父亲康纳出于对母亲的信任,没有藏起她的衣服,最终她回到海里;父亲为了不重蹈覆辙,把女儿西尔莎的海豹衣锁进箱子。影片中反复强调“必须找到海豹女的衣服”,这个创意就源自神话传说。传说中海豹人不会受尘世束缚,无论有多少羁绊都必须回到海中,片中西尔莎走入大海、跳入泉井以及用花洒弄湿了奶奶的大衣这些情节,都出自海豹女天性中向往大海的本能。

为了与现实世界中的父亲和奶奶对应,影片虚构了《巨人和猫头鹰女巫》的故事:巨人麦克・里尔因为一个悲剧整日哭泣,他的母亲女巫玛查为了化解他的痛苦,派猫头鹰拿走了他所有知觉,把他变成了石头。巨人的原型是海神玛南那・麦克・里尔(Manannan Mac Lir),他曾有两个妻子,与第一位妻子育有四个孩子,他对孩子的疼爱引发第二任妻子的嫉妒,她用巫术把四个孩子变成了白天鹅,并对他们施以诅咒,他们至死也没有回到父亲身边[3]。巨人深陷痛苦的原因无益于故事讲述,影片对此进行了省略。

猫头鹰女巫玛查(Macha)的神话原型是战争女神“红发玛查”。而猫头鹰在早期凯尔特文化中是一种神圣的动物,常与女神的形态方面相关,在高卢-罗马时代猫头鹰丧失崇拜的意义,与一位代表生育的凯尔特女神相关联(是否是玛查不可考)。在受凯尔特文化影响的威尔士传说中,女神阿丽安罗德(Arianrhod)化身成巨大的猫头鹰,她能看透人潜意识与灵魂深处的黑暗,扇动着翅膀给追寻者送去精神抚慰。这些神话因素共同杂糅成影片中“玛查”这个角色:与猫头鹰类似的外形,身着深红色外袍,操纵猫头鹰拿走人的知觉。

又如片中储存记忆的精灵肖纳吉(Seanchai)是传说中的故事讲述者或历史学家,麦克・里尔的狗源自玛南那的马Enbarr,它可以在山川、海面、沼泽、天空中游走,如履平地。影片对这些神话元素进行自由取用,为故事服务,建构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奇幻世界。

(二)保留神话精神内核

神话不是一个简单虚构的故事,它包含了古代族群的世界观、历史、宗教等内容。随着时展,旧神话不断被重写,同一个故事范本以不同时代的人物被讲述。在神话重写的过程中,外在表现为人物、故事等元素的取用,内在表现为神话精神内核的保留与延续。《海洋之歌》在神话的借用方面,既不是脱离现实的神话视觉化,也不是借神话原型讲现代故事,而是置于现代背景,保留了凯尔特传说中万物有灵、人与自然密不可分、交流连通的精神内核。

凯尔特人是自然界的崇拜者,在他们的信仰体系中,神秘力量无处不在,神灵充斥于世间各处,住在森林、山川、湖海之中,凯尔特神话因而呈现出一种根植于自然的想象力。神话传说中,人界与神灵世界彼此关联,常有仙人来到人间或人误闯仙界的故事。拉塞尔认为,凯尔特精神是与超自然相沟通的独特方法[4],这在影片多个方面都有体现。

影片将故事设定在万圣节,这是此世与彼世相通的日子。古凯尔特人称其为“亡人节三夜晚”(他们以夜晚计算时间),在10月31日太阳下山后举行祭拜仪式,感谢掌管冬夏轮回的太阳神和召聚亡灵的死神。当晚阴阳两界的大门将敞开,亡魂将归来与亲朋重聚。在凯尔特神话中,当晚尘世和神界之间的障碍将消除,神祗和精灵们将来到尘世[5]。在这个特殊日子里,主人公本(Ben)通过树洞、泉井、陵墓通道(神话中的入口)不断在神灵世界与现实世界间穿梭,与精灵一起歌唱,精灵为主人公提供帮助或设置阻碍。另外,在场景设计上,精灵的仙堡隐藏于城市车水马龙间,入口的泉井位于人造教堂里,远离城市的自然中也有人造物(冰箱、电视)的痕迹。影片营造了一个人类与精灵、神祗相互交流的世界,保留了传说中人们对自然的美好想象,以及人与自然密不可分、和谐一体的关系。这是凯尔特神话的精神内核,根植于凯尔特人的信仰中,在影片中极好地传达了出来。

二、动画电影《海洋之歌》叙述的方式

神话是人类最早的故事,原始先民把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理解幻化为创世神话和英雄史诗,基于当时人类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能力。随着生产力水平提高,各个时代的人依托各种媒介对神话进行重述,以符合该时代人的认知和审美需求。《海洋之歌》以动画电影为载体,遵从了动画电影的创作规律,从凯尔特神话中汲取创意后,讲述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在救赎中成长”的故事。

(一)选择普适性价值的主题

“救赎”与“成长”都是动画电影的常见主题,如《千与千寻》《宝莲灯》《海底总动员》等。救赎主题下的主人公通过努力使自己或他人摆脱最初的负面状态(身体束缚、心理创伤等)走向正面,这个过程往往伴随着主人公的成长,最终主人公于外在与内在双重压力的推动下,同时实现拯救与成长。救赎与成长主题具有普适性价值,是人类社会的重要话题之一,容易引感共鸣。

《海洋之歌》续写了海豹女的传说:当海豹女重回大海之后,她的亲人会怎样?表面看来这是个“救他人”的故事,影片讲述了主人公本(Ben)被带离小岛后,为了和妹妹返回故乡,经历各种冒险,最终成功拯救妹妹和精灵世界的故事。这段旅程,内在隐含的是“本”的自我救赎之路。对妹妹西尔莎的敌意、对贝壳的依赖、对大海的恐惧、妈妈的剪影都源于“本”深藏内心的痛苦。“本”脑中妈妈的形象在影片中以剪影的形式出现了两次,第一次是确信海豹女真实存在后,第二次在存储记忆的精灵肖纳吉的山洞中。在山洞,“本”找回了关于妈妈的记忆,意识到内心的痛苦,之后用个人意志战胜了女巫玛查的考验,做出了与父亲不同的选择。贝壳这个重要的物件细节反复出现,在影片中与“玛查的瓶子”“奶奶的药”“爸爸的酒”类似,都用于抚慰受伤的灵魂,在“本”明确对西尔莎说出“这不是你的错”之后成了碎片。“本”从害怕大海到跳入大海,在为西尔莎寻找海豹衣的段落中,实现了个人成长和心灵救赎,获得了内心的自由。

(二)采用经典电影叙事结构

与许多迪士尼、皮克斯等公司出品的动画电影不同,《海洋之歌》并未使用不间断对话和激进的动作推进剧情,整部影片节奏相对缓慢,呈现出沉静的美感。这种独特风格之下,它在叙事上却与许多美国动画电影类似,采用了在商业电影中占据主流地位的经典大情节模式和三幕架构。这种叙事模式和框架在影视创作中历经检验,符合媒介特性和大众心理审美倾向,对《海洋之歌》故事的讲述助益良多。

经典大情节设计[6]指主动主人公“本”为了追求自己的欲望(救妹妹、救精灵、救自己),在一段连贯而有因果关联的虚构现实中,与主要来自外界的对抗力量(女巫玛查、父亲)抗争,直到一个不可逆转的变化(成功救赎)而结束的闭合式结局。影片结构上符合西方电影经典的“三幕架构”(即开端、发展和结局),并且在时间分配时接近剧作家悉德・菲尔德提出的1/4-1/2-1/4的原则[7]。

第一幕“建置”在交待背景、人物关系后,“西尔莎发现海豹衣”成为把故事转向另一方向的情节点,打破了主人公“本”生活中各种力量的平衡,导致西尔莎和本的离岛,并引发出后续一系列情节。第二幕“对抗”是为主人公的目标需求(回岛)设置障碍,在进展中引发主人公新的需求(救妹妹、救精灵),主人公逐渐克服障碍,把故事引向第三幕高潮和结局。第三幕“结局”是各种需求的解决,“本”的外在需求(拯救妹妹和精灵)与内在需求(化解内心痛苦)在这一部分全部解决,最终抵达一个不可逆转的幸福结局。

(三)视听语言营造可信环境

动画作为一种视听艺术,把神话中的人物以及他们的传奇搬上银幕,将抽象的文字描述转化成可见、可听的具体形象。《海洋之歌》逐帧手绘的每一幅画面都宛如艺术品,丰富的色彩、完美的构图、平面化的艺术风格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凯尔特民谣与爱尔兰音乐使用,提供了听觉上的满足。影片借助动画超越时空的想象力与表现力,构建了一个带有魔幻色彩的空间,为故事讲述提供一致的、可信的环境。

影片从凯尔特文化中取材,大量使用图腾用于装饰,并且图案绘制时也遵循凯尔特艺术风格。早期凯尔特艺术重视秩序与对称,多用圆形、之字形和几何图形。随着外来文化引入,拉特尼文化形成,呈现出根植于自然界的想象力,表现为线条飞扬、扭曲、旋转的形态。单螺旋、双螺旋、三螺旋印记在影片中频繁出现,不仅用于山石、贝壳、箱子等表面空间的装饰,在角色设计(如肖纳吉的头发)、自然天象(如乌云、浪花、气泡、瀑布)、动物植物(如水母、树根)等方面也广泛使用。

场景设计方面,玛查的屋子参考了凯尔特笆泥结构建筑,是一种建造于湖上的圆形土堡,采用立柱篱笆和泥巴建造而成。小岛的场景中加入一种爱尔兰石阵“通道陵墓”,几块立石上覆盖一块巨大的盖顶石,是两个世界的通道,妈妈离开的时候便从通道穿过。在表现城市生活时,加入了莫莉・马隆雕像,建于1987年是都柏林的标志性建筑。配合由凯尔特民谣改编的音乐,这些因素共同营造了一个奇妙、玄幻的神话世界,令人神交流的故事真实可信。

三、动画电影《海洋之歌》的创作方式值得借鉴

《海洋之歌》改编神话不是因为创意匮乏,而是一种在文化责任感驱动下的自觉创作。导演汤姆・摩尔目睹被屠杀的海豹深受触动,令他想起凯尔特神话中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描述。他认为如今人与环境对抗或放任不管的态度源于传统信仰体系的消失,而这种信仰存在于传统神话中,期望通过《海洋之歌》重新唤起人们对神话的记忆。

爱尔兰的历史充满了侵略与征服,英国的殖民者摧毁其文化根基,宗教迫害和使其语言濒临湮灭,长期的奴役与压迫造成文化传统断裂,使爱尔兰人丧失了民族文化认同。19世纪末爱尔兰的文艺复兴运动通过回归盖尔传统、复活凯尔特文明重建了爱尔兰的文化认同之路。20世纪90年代爱尔兰经济快速发展(“凯尔特之虎”),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结构和文化方面的震荡,外来文化侵占本国土壤,导致本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集体失忆。影片把故事背景设置于“凯尔特之虎”之前,试图在动画里重现那个田园牧歌的神话世界,借用动画载体主动表达和书写,以此保存民族文化。

反观自身,全球经济一体化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水土不服,当前人类面临着文化转型的共同课题。要把本民族文化有的东西用现代语言表达,让本土甚至全球的人们了解,是一个普遍的共识。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如何利用现代媒体再编码、再书写传统文化,《海洋之歌》提供了成功的范本:遵从媒介和艺术规律,选择普适性价值的主题,对神话自由取用又保留其精神内核,将凯尔特神话融入现代故事中,实现文化的创新与传承。就像影片中海豹女布罗纳所说的那样,尽管我不得不离开你,但我会在你的故事和歌声里长存。

参考文献:

[1] 袁珂.从狭义的神话到广义的神话――《中国神话传说词典》序(节选)[J].社会科学战线,1982(4).

[2] 马建中,索晓玲.动画影片画面赏析[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

[3] (爱尔兰)托马斯・威廉・黑曾・罗尔斯顿.凯尔特神话传说[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4] 何树.从本土走向世界――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研究[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2.

[5] 荷兰时代生活图书公司.史前英雄[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6.

第6篇:神话故事作文范文

[摘 要]神话是小学语文教材中散发着独特魅力的奇葩。人教版大部分神话类文本集中在中段。中段神话类文本的教学要侧重于引领学生走进神话故事中,品析人物形象,感悟神奇,激活想象,获取神奇的体验。这样让学生学会读神话,领略我国的民族文化,积淀语文素养。

[关键词]神话故事 形象 神奇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7-031

神话故事具有离奇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奇特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语言。人教版大部分神话类文本集中在中段。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段教学侧重于引领学生走进神话故事中,品析人物形象,感悟神奇,激活想象,获取神奇的体验。现以人教版中段神话类文本为例,谈谈对神话类课文的教学策略。

一、复述故事,感受离奇

神话是以故事打动人的,具有离奇的故事情节,有的充满着戏剧的曲折性。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以复述的方法来把握神话文本的叙事结构。

(一)三年级渗透复述方法

三年级下册教材所选编的神话故事大多一事一人,文后要求让学生“讲一讲”“演一演”故事。那怎样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讲得引人入胜呢?

1.把长句子变短句。如教学《女娲补天》一文,指导复述女娲补天的起因时,可以抓住长句“远远的天空塌下一大块,露出一个黑黑的大窟窿。地被震裂了,出现了一道道深沟”,先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概括(天塌地陷),然后学习运用“把长句子缩短或读成一个词语”的方法,简洁明白地说说女娲为什么补天。

2.抓重点词详述。要把故事讲得详细,就要抓住那些最能体现主人公形象的关键词句适当想象。如教学《女娲补天》一文,要求学生:“自由读读描写‘找石’部分,从中你感受到什么?哪些词让你有这样的感受?”引导学生抓住 “零零星星”“几天几夜”“终于”等关键词,想象女娲走了多少地方,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做的等,最后用自己的话描述女娲找石的过程。

(二)四年级训练整体复述

四年级的神话文本人物关系复杂了,线索多了,较之三年级有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指导学生复述,既要把握整篇课文的主线,又要保留文本中体现课文思想的离奇情节。如,教学《文成公主进藏》一文,要引导学生抓住题眼“进藏”一词,默读思考文成公主进藏部分,并结合“学习园地”中“我的发现”,了解复述课文内容的方法,明确公主进藏发生的五件事,重点选择一件,简要讲述文成公主遇到了什么困难,用什么方法解决的,结果怎样;最后引导学生把握课文整体内容,按照“求婚—进藏—贡献”三个部分进行简要复述。通过这样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复述,加上教师的评价,将语言文字、感悟形象、感受神奇穿插其中,这样使复述有方法、有层次,把故事复述得完整精彩。

二、品读语句,感知形象

每个神话故事往往都有一个大义凛然的英雄。教学时,可抓住最能表现主人公形象的语句品读,引导学生与神话主人公展开心灵的对话。

(一)抓住言行,角色对话

在教学《盘古开天地》一文时,如何让盘古开天辟地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这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教学时,抓住描写盘古开天地的动作的语句,引导学生角色体验,逐步走进盘古的内心。特别是在创造天地的过程中,要着重抓住盘古的动作,创设情境,角色体验,感受盘古经历的艰难困苦,并进行移情对话,深化情感体验,深层次地走进文本。

(二)叩问原因,感悟形象

教学四年级下册的希腊神话《普罗米修斯》一文,要想让英雄形象树立起来,就要深刻领会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盗取圣火。因此,可以抓住表现盗火原因的句子,对比阅读想象“人们因为没有火”与“人类有了火以后”的生活画面;深入学习描写普罗米修斯受难的句子,想象普罗米修斯如果放弃的情景。这样让学生反复诵读想象,逐步体会他所承受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都源于他为人类所付出的精神。

三、激活想象,体验神奇

神话题材的课文充满神奇的想象。正因为这些丰富的想象,神话才那么神奇,那么吸引人。因此,要在引导孩子想象上下工夫,和孩子一起感受神奇,体验神奇,这是中段神话类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把故事读成连环画

把故事读成连环画是引导学生进入神话,走进神奇的很好的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故事画面,使文字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立体的画面,神话里的人、物、景等一切都仿佛在眼前,产生奇妙的体验。如,教学《盘古开天地》,可以把故事分成三个画面: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生万物。首先通过默读,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把文字想象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然后通过朗读,启发学生想象,调动学生情感,读出故事的神奇,引导学生走进盘古神奇的故事中。

(二)补白想象,完善情节

神话故事的语言夸张,富有张力,往往会留下极大的想象空间。如,《盘古开天地》中盘古化生万物,盘古的身子、头、脚、眉毛等又会化成什么。找准、用好这些文本的空白点,能让学生深入体会故事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想象,在言语交流中充分感受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并对神话这一特殊文学样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四、品味语言,领略魅力

神话题材的课文充满魅力,不仅仅是因为它奇特的想象,还有赖于它语言的“诗性”。有的神话口语化较强,有的书面化较强,有的地域特色较浓,有的则民族性较强……其语言形式都是很丰富的。因此,教学时,我们要根据文本的语言特色,学习体会语言的表达形式。

(一)感悟语言的节奏

很多神话的语言充满节奏感。如,《盘古开天地》采用了大量的对仗的句式:“左手持凿,右手握斧。”“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头顶天,脚踏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在品读中,引导学生边打节奏边读,说说读起来有什么感觉,为什么这样好听。这样让学生体会这些语言不仅字数相等,词语意思相对或相同;同时,在读中感受“慢慢”“渐渐”“缓缓”等不同叠词表达同一个意思的音律美。

(二)领会语言的夸张

神话是以夸张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为主要艺术手段的。这样的语言教材中每个神话文本随处可见。如,《盘古开天地》中盘古开天辟地和化生万物的过程,《夸父追日》中夸父的奔跑、喝水的内容,《女娲补天》中女娲找石补天的内容……无一不采用夸张的手法。教学时,引导学生抓住这些语句,细细品读,激活想象,体会人物形象,领会表达效果,并在实践中学习积累运用。如《渔夫的故事》一文中魔鬼的外貌描写极尽夸张:“魔鬼头像堡垒,手像铁叉,腿像桅杆,口像山洞,牙齿像白石块,鼻孔像喇叭,眼睛像灯笼,样子非常凶恶。”教学时,让学生找出这些句子,读一读,想象魔鬼的凶恶;并想象魔鬼身体的其他部分的样子,进行仿写。这样的语言训练,让学生既感受神话语言的魅力,又获得了实践表达的机会。

第7篇:神话故事作文范文

【关键词】希腊罗马神话 英语语言文学 影响

一、希腊罗马神话的由来

远古时期,人们对宇宙万物的认识非常有限,所虚构的丰富的神话故事,是出于对神秘的未知和畏惧。神话故事表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幻想,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主要围绕英雄、凡人和怪兽讲述。古人从虚构和真实两方面编制神话故事,一些他们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如火山和海啸,就体现在神话故事里。在这大千世界里,神话层见叠出,但希腊罗马神话享誉甚高。迈锡尼的后人是希腊文化的创作者,早于罗马文化一千多年。希腊文化之所以传播到欧洲各地,缘于马其顿亚历山大的扩张。世事难料,马其顿在与罗马人的战争中被打败,希腊成了罗马帝国管辖的范围。宗教的目的是解救被压迫人群的精神,罗马人长期以来形成了和宗教相近的思想,深刻、现实。事物具有两面性,所以罗马人想象力匮乏,在他们的国土上无神可拜,就与希腊人同供奉一种神,只是罗马人喜欢的神偏于实际,希腊人喜欢的神充满幻想色彩。希腊神话中宙斯将权利交于儿女,自己风流快活,这种人物的刻画,人性化色彩强烈。罗马神话更愿意去表达人性的光辉,更愿意去发掘人性的善根。但因希腊与罗马的历史交集,神话故事的编制离不开任何一方。

二、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语言的巨大作用

如今英语已成为世界语言的主角,主要原因是学习和书写简单方便,容易理解。英语中大部分词汇量,也都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希腊罗马神话在历史长河中孕育,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如:Flora是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花神,她的丈夫曾送给她一座满是奇花异草的花园,在现代英语里指“植物”。Pan是牧神和森林之神,受到惊扰时会大声吼叫,衍生出了词汇panic,即惊慌之意。还有源于希腊和罗马神话的形容词,如martial(军事的)、chaotic(混乱的)等。日常表达中的口语,很多也都来自于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典故,例如:Achilles heel(阿喀琉斯的脚),寓意为一个顽强人物的弱点。传说希腊英雄阿基里斯(Achilles)之所以有刀枪不入的能力,是因为他的母亲在他出生后,倒提着在冥河中浸过,但因一只脚被他母亲抓着,所以脚成了他唯一的弱点,后来Achilles真的在战争中因脚受伤而死。

三、贯穿英语文学体系的希腊罗马神话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之一的希腊罗马神话,它光芒四射,罗马文学的光照亮了欧洲,同时参与了文艺复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欧洲文艺的发展。文学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就是神话,是一种古老而鲜活的故事。神话和文学艺术的契合,给西方文化注入了独特的生命力。希腊罗马神话在欧洲引起极其广泛的关注和浓厚的兴趣时,是在文艺复兴期。很多文学家、诗人创作的素材都取自神话故事,如在英国文学中,《珂玛斯》(Comus)诗篇不长,却涉及了三十多个希腊神话中的人物与故事。英国诗人济慈(keats)初读《荷马史诗》后,笔下生辉,写了十四行诗表达自己的激动心情。济慈提及凡人恩底弥昂(Endymion),借此表达他对完美爱情的渴望。希腊神话描述古人抵抗命运的顽强精神、斗争精神,使浪漫主义诗人充满遐想。拜伦(Byron)就写诗赞美过为人类偷去火种的普罗米修斯;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全剧感情激烈,色彩鲜明,诗人对革命的向往尽显无疑。到了20世纪,社会矛盾逐日加深,工业文明带来的后果愈加严重,人们深感信任危机,道德危机,及其渴望生活美好而有意义,不愿陷入天日永黑的恐惧中。以内涵深刻的神话故事抒发苦恼和愤怒的文章便开始层出不穷,理查得・蔡斯(Richard Chase)曾说:“神话是反映生活中社会与个人以及自然方面的种种危机―――友谊、婚姻、死亡或大自然的变迁等,并使之富有意义的一种方式。神话通过唤醒对往昔、文化传统或英雄们超人力量的感情来赋予生活中的危机以意义。”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雪莱的《阿波罗礼赞》就借用了司掌之神阿波罗来表达自己对光明的赞美和对幸福的渴望;18世纪末的英国杰出诗人济慈,23岁时患病,对生命有了新的认识,渴望活下来,于是怀着振奋昂扬的情绪根据神话故事中的菲洛米拉如何变成夜莺的故事,写下了凄美的《夜莺颂》。神话的“神秘”元素经过英语语言文学的应用,深深地打动着世人。

四、结束语

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价值不可估量,它是英语语言和文学的根。英语语言文学对独特个性的希腊罗马神话的借鉴、引用,使西方的文化底蕴深厚。在现代社会,深入了解古希腊罗马神话方面的知识,是学习和研究英语语言文学的基本条件。丰富而奇特的神话典故、词汇,为英语语言和文学注入了新的生命。

参考文献:

[1]宋丽珏.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语言文学影响浅说[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3:110-112.

[2]崔明.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语言文学的启发[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6,03:133-134.

第8篇:神话故事作文范文

在古老的神话故事中,沉积了大量优秀的思想品格,塑造了中华文明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先民们的、理想愿望、生活习惯等诸多内容。这些内容成为今天社会上约定俗成的道德规范,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

(一)睦邻友好孝顺明礼

中国的神话故事犹如一座巨大的宝库,不仅孕育了多姿多彩的神秘故事,也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文化。不论是“大禹治水”还是“偃王叛乱”又或者“昭君出塞”都讲述了君王爱护子民、国家之间要协和万邦,睦邻友好平等共处的中心思想。除了讲述国家和谐安邦之外,不少神话故事还描绘了温暖动人的家庭生活。例如著名的“牛郎织女”既讲述了男耕女织的传统中国婚姻模式,又歌颂了为爱抗争敢于打破老旧的自由恋爱精神。

(二)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古往今来,诚信一直都是促成大业的根本,诚信总是作为君子最重要的美德出现,也是今天社会非常看重的道德品质。在上古神话中很早便出现了有关诚信的教育。秦国宰相商鞅在推行变法之前“立木为信”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最终变法使秦国逐渐强盛统一中国。“曾子杀猪”的故事虽然看似粗鄙,但其中也饱含深意。身为父母在教育子女的时候更应该以身作则,曾经许诺答应过别人的事就应该做到,从小为孩子树立起信守诺言的榜样。致此,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古老的神话故事中蕴含了华夏子孙对“天、地、人”的朴素哲学原理,它是先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也是规约信仰与道德的,民主、文明、和谐、诚信、友善这些早就出现在神话中的民族精神也正是我们今天所强调的构建和谐社会主流价值观。

二、上古神话的网络传播

上古神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块瑰宝。在现代信息高度碎片化的时代,要想让上古神话继续发挥光芒产生教育意义,依靠网络进行“病毒式传播”是一个绝佳的方式。所谓病毒式传播指的是通过网络用户的口碑宣传,信息像病毒一样传播和扩散,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向数以千计、数以百万计的受众进行传递,产生星火燎原之势。其主要方式有三种:

(一)网络小说

当红网络小说家桐华较早期的一部作品《步步惊心》在社会上广受好评,其传播方式就是借助于网络。而桐华本人随后则创作了以大型上古神话《山海经》为蓝本的网络小说《曾许诺》三部曲,一经推出也是引起轰动。在这部小说中的人物均来自《山海经》当中,并且所设置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也基本符合历史原著。例如我国神话中著名的三皇五帝,三皇为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为俊、挚、韩流、颛顼、丹朱。而他们之间因为通婚、战争、吞并等原因最终形成了“炎黄子孙”。桐华在小说中基于历史史实创作出大量的故事情节丰满人物形象,受众读起来简单易懂并且便于记忆,弥补了阅读原著苦涩难懂的遗憾。除此之外《搜神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佛本是道》等网络小说均是以上古神话、先秦神话为蓝本,在网络上广受好评。

(二)网络游戏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游戏也是网民们了解社会的一个窗口。有不少游戏都借助了传统文化题材,体现民族文化元素,让网民在休闲娱乐的同时获得了知识的学习。在大量的神话主体游戏中,无论场景设置还是人物角色都高度还原著作,有的游戏还安排玩家的虚拟角色成为神话故事中的主角,可以让现代人直观的体验到几千年前的历史世界。利用网络游戏将中华文明民族精神推向世界,也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三)网络段子

网络段子指的是部分网民们将传统经典的神话以一种戏谑的方式来重新对神话加以解读,目的是为更广大的受众所共知。上古神话一般多出现于经典原著或者教科书当中,具有一种神圣性,然而在网络上受众不再把神话当做是神圣的故事,而是结合当下的社会文化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神话”。以此来讽刺非主流的价值观念。而这些的网络段子也成了网民们借古讽今、寄托情怀的工具。这种改写的方式虽然忽略了神话故事的时间、地点,却相对完整的保留了其中主要叙事情节,也成为了现代人了解经典的一种渠道。

三、结语

第9篇:神话故事作文范文

希腊神话或传说大多来源于古希腊文学,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等经典作品,以及埃斯库洛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彼得斯等的戏剧。神话的内容多是涉及众神以及世界的起源,诸神间的爱情、争斗,神的冒险与凡人世界的影响等等。

这些神话故事通过文学作品,舞台表演等得以流传开来,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流逝而丧失光彩。诸如特洛伊战争、俄狄浦斯王、伊阿宋寻找金羊毛等这些脍炙人口的神话故事,对古往今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基本的故事原型,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由神话而来的故事原型经加工、改编,被应用到各类艺术作品中,如舞台剧、电影、电视剧等。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便是《俄狄浦斯王》和《美狄亚》。

一、 故事原型

原型源自心理学家卡尔荣格的心理学名词,是进入我们人类,至少是民族集体无意识的沉淀,基本不需要习得。如中国人的“痴心女子负心汉”以及西方人的俄狄浦斯。这些故事原型能够唤起观众或读者潜意识的原始经验,使其产生深刻、强烈、共鸣性的情绪反应,具有高度稳定的结构。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的典范作品,讲诉了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表现人与命运抗争的悲剧冲突。故事的起因就是俄狄浦斯的父亲拉伊俄斯渎神,收到了天神的惩罚,俄狄浦斯竭力逃避神谕所示的命运,而逃避本身恰恰在实践着神谕。由此而来的“杀父娶母”的故事原型被广泛的应用于文学及影视剧作品的创作中。这个故事被弗洛伊德心理学解释为恋母妒父的“俄狄浦斯情结”,由此故事原型,还可以引伸出“父子冲突”原型。

《美狄亚》是欧里彼得斯的原著,美狄亚为了对伊阿宋的爱情,不惜杀害自己的亲生弟弟,帮助伊阿宋完成心愿,在伊阿宋移情别恋后,她开始了疯狂的报复:杀害自己两个幼小的儿子,杀死伊阿宋的新欢。美狄亚是西方文学史上的第一个弃妇形象,她是以性格力量而著称的女性,她以极端的手段报复丈夫,是要以独立的人格反对不幸的命运。这一经典的复仇女神的神话故事,也为之后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借鉴原型。

二、《俄狄浦斯王》故事原型在中国文学及影视剧中的应用

俄狄浦斯杀父娶母的故事原型在中外很多话剧、小说中都有所借鉴。中国著名的话剧《雷雨》便是杀父娶母原型在现代中国的激活。

《俄狄浦斯王》的核心事件是杀父娶母,俄狄浦斯在出生之前就注定长大后要杀死自己的父亲并娶生母为妻,生下可恶的子孙。在现代话剧《雷雨》中,和《俄狄浦斯王》一样的故事被更为复杂的讲述了一遍。周朴园因家族意志抛弃了侍萍与才出生的儿子鲁大海,鲁大海在长大后很巧合地成了周朴园矿上罢工闹得最凶的工人,抗争失败后,他拿着手枪去周家拼命,虽然被母亲所阻拦,但是他自己的杀父欲望是相当强烈的。还有周萍引诱继母,无异于俄狄浦斯的娶母,虽然并未和蘩漪育有儿女,但他使同父异母的妹妹鲁四凤怀了孩子。后来错综复杂的关系大白于天下,所有人都受到了惩罚:四凤触电身亡,周冲也因此殉情,周萍自杀,大海出走,侍萍、蘩漪精神失常,周朴园生不如死地面对着两位妻子。

蘩漪和周萍等人如拉伊俄斯和俄狄浦斯一样试图摆脱命运,但他们的努力都是徒劳的,《雷雨》的情节构造和《俄狄浦斯王》非常的相似,情节错综复杂、矛盾尖锐激烈,虽然其中人物的关系不能简单的用“杀父娶母”来概括,但是杀父和娶母都是衍生其他矛盾的根本诱因。

之后《大红灯笼高高挂》、《菊豆》、《满城尽带黄金甲》等影视剧作品纷纷登上银幕,《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恋母,《菊豆》中的弑父,《满城尽带黄金甲》中对于《雷雨》的再改编,依然套用的都是《俄狄浦斯王》所衍生出的故事原型。

三、《美狄亚》故事原型在中国文学及影视剧中的应用

美狄亚留给后世的印象,便是她刚硬的复仇女神形象。在中国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所借鉴。如我们熟悉的《伤逝》、《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等等。

在金庸的武侠作品中,美狄亚的形象被金庸拆成了两个人:《倚天屠龙记》中的赵敏和《天龙八部》里的康敏。金庸是一位对戏剧颇有研究的作家,对于《美狄亚》这样的作品自然是熟记于心。但看这两个人物的名字,都带有一个“敏”字,不知道是否是他从美狄亚中“美”的音节译音过来的。《倚天屠龙记》中的赵敏,为了张无忌和自己的父亲、哥哥决裂,就像是《美狄亚》故事的前半段,只是金庸的改编相对柔和一些,赵敏只是用自杀来威胁父兄退兵,而不是像美狄亚一样杀死自己的兄弟。

在《天龙八部》中,康敏是丐帮副帮主马大元的妻子,段正淳的情妇之一,有与白世镜、全冠清等武林人士有私情,天性放荡。为了恨段正淳移情别恋,她狠心杀死了自己的女儿,还想要将段正淳杀死。由此看来,像是借鉴《美狄亚》故事的后半部分。美狄亚在衣服上面下毒,康敏在手帕上面下毒,都用的是从皮肤中渗入的毒药。金庸并没有直接照搬《美狄亚》的故事,塑造的康敏,杀了女儿还要杀丈夫,还要杀不肯看自己一眼的乔峰,像极了被发狂的复仇心理充斥的美狄亚。鲁迅在谈人物创造时说到“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方法,人所共知。从美狄亚到赵敏和康敏的人物塑造,可以称得上是反其道而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