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神话传说嫦娥奔月范文

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精选(九篇)

神话传说嫦娥奔月

第1篇:神话传说嫦娥奔月范文

“嫦娥奔月”是一个传奇神秘故事与一个先进科技创举的结合体,给于企业选择的创意载体将是各式各样和美轮美奂。传奇神秘一个载体,航天科技又是一个载体,只是就看企业如何把它们融合到自身企业表现诉求的特色中去,制造热点事件或者新闻,借媒体之手传播出去。

据消息透露这次据透露,这次拿下“嫦娥奔月”直播“标王”的是四川某著名酒业集团。据说他们的优势“非常绝对”,除资金势力雄厚外,而且主题算是跟“嫦娥奔月”的民间文化切合。

但愿这个“此酒虽是人间品,羡的王母盼嫦娥”的琼浆玉娘,能让嫦娥仙子拂袖之间把该酒之魂,飘香天上人间。我想,会的,因为该酒的确是“此酒本是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饮”,何况是人类已经先饮为快了,一旦借势嫦娥的传播之力,会有一定效果的。

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企业的神经异常紧绷,社会上稍有“大动作”,企业就争先恐后,一拥而上“抢粥”。

据报道:某空调是在第一时间、第一家发祝贺词的企业、第一款“飞天揽月”的舒睡空调,该空调的此次的行动,让人蓦然心动。在24日晚,中国网利用自身独有的资源,向分布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观众,现场直播了“嫦娥一号”飞天的盛况。该空调也借此向全世界展示自己国际品牌的形象,并由此推出其08年新款“舒睡系列”空调。 “一夜梦游千里月”,皓月当空本是睡眠的最佳意境。“嫦娥奔月”事件,点燃了人们对深度睡眠的渴望,该空调借“嫦娥一号”来推广其舒睡系列空调,可谓用心良苦、恰到好处。

但是如果大家仔细想一想,一个“嫦娥奔月”的故事,和一个舒睡系列的空调符和在一起,不由的让人感觉有些牵强附会。一个偏偏欲仙的美女在这样一个优美的夜空里起舞,你的神经、你的心思难道真的会有深度睡眠的渴望,除非这个人真的太困、太累了。

07年空调企业为了细分市场,各自不同打出关于帮助睡眠系列的空调。如格力推出的睡梦宝、美的推出的超静星系列空调,其宣传的主题都是围绕一个睡字。在24日该空调企业借势“嫦娥奔月”动态美感中,推广出其能够带来静态舒睡梦境的空调,根本无法切合嫦娥奔月的主题意境,不如把“舒睡”改为“舒适”反而更美,真是“借势嫦娥抢先机,别具一格难入局”。

让我们回到03年,“神舟五号”升天之际,蒙牛打出了“中国航天员专用奶”这一醒目的标题来吸引人们的眼球,创造了一个营销的神话。蒙牛2002年销售额21亿元,2003年1-6月,蒙牛销售额达到21.7亿元。

虽然,“神五”的头啖汤被蒙牛抢去,但后来的神六上天这样重大的航天题材仍然不失为一个极佳的营销良机。 于是,科龙、飞亚达、广东凤铝等多家民营企业在本次商战中战胜同行竞争对手,荣登“神六”赞助商榜。获得荣誉之余,这些企业高调地在各大媒体投放广告为己造势。先说科龙,一中层干部负责人毫不否认地表示,这不仅支持国家航空航天事业,同时也是一次启动市场的好机会。他们已决定在科龙旗下的5个品牌中贴上“中国航天员专用产品”的标签。长城润滑油在“神六”上天之前数月,就不惜重金在广告收费高额的央视投放了广告,广告中明确说明长城润滑油是“中国航天专用润滑产品”。昨日神五、神六航天,一举成就众多企业今天丰功伟绩;今日“嫦娥奔月”又能创造出哪些辉煌战绩呢?

第2篇:神话传说嫦娥奔月范文

“有人要你们(在月球)注意一个带着大兔子的可爱姑娘。在一个古老的传说中,一个叫嫦娥的中国美女已经在那里住了4000年……你们也可以找找她的伙伴――一只中国大兔子。这只兔子很容易找,因为它总是站在月桂树下。”

“好的,我们会密切关注这位兔女郎。”

转眼间,40年过去了。现在中国人为了找到嫦娥,派“玉兔号”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上四处搜罗,可惜嫦娥仙子的魅影始终寻而不得。

说到这里,大家会莞尔一笑。

源于太阴文化

神话终归是神话。嫦娥形象的源头已经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难以考证。已知对于嫦娥的最早记载,来自战国初年的《归藏》。经六朝诸家的转述,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这样的文字:“羿毙十日,恒娥奔月”、“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为月精”、“昔嫦娥以不死药奔月”。1993年,湖北江陵王家台出土的秦简《归藏易・归妹》中的卦辞,记载“昔者恒娥窃毋死之(药服之以)奔月”,也证实这则凄美的神话最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产生。

到汉代,嫦娥故事在《淮南子》有了25字的记载:“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之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高诱作了更为详细的注释:“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娥盗食之,得仙,奔入月中,为月精。”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辑东汉张衡《灵宪》最为完整地记录了嫦娥的神话:“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其大昌。’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寥寥数字,就搭建起“嫦娥奔月”的雏形,神话故事的情节在嫦娥、后羿、王母和不死之药之间娓娓展开: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长生不老之药,嫦娥悄悄地把药偷来,打算独自飞升皓月中去。行动之前,嫦娥请巫师有黄占卜。有黄占卜后说:“吉祥!美貌轻盈的嫦娥,将独自奔向西天的月宫。赶在月尽没有光芒时动身,不要惊慌,不要恐惧,您的子孙将会光明昌盛。”嫦娥于是就居住在月宫里,化为蟾蜍。

好在中国人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每至朔望,抬头仰望,或见新月如钩,或见银盘满轮时,寂寞书生们总难免一番感慨。于是,黄卷中寥寥数字的嫦娥故事,就在民间愈演愈烈,内容也不断丰满充实。

封建卫道士们最先跳出来,他们责怪嫦娥贪图成仙得道,背着丈夫偷偷奔月。于是,嫦娥遭受了西王母的报应,才变成丑陋的蛤蟆。不仅如此,丑陋的嫦娥还得耗尽青春,在太虚幻境中苦苦捣药。在重庆沙坪坝出土的石棺画像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两足人立”的蟾蜍持杵捣药,这就是嫦娥的结局。

更多数的人愿意把嫦娥描绘成一位英勇不屈的斗士――后羿得到不死之药后,因舍不得娇妻,就让嫦娥把不死之药偷偷珍藏,盼望二人从此过上“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凡人生活。怎知后羿心术不正的徒弟蓬蒙知道此事后,趁后羿外出狩猎,便捉刀逼迫嫦娥交出不死之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又不愿让恶人阴谋得逞、祸害人间,于是危急关头,临危不乱,一口吞下了不死之药。一瞬间,嫦娥羽化升仙,飞登月宫。

此事没完,后羿回来得知此事后,悲痛欲绝。每至中秋月明,望着当头皓月,总是思念嫦娥而不能自已。最后无可奈何的后羿,在家中后花园,摆上香案,放置嫦娥平日里最爱吃的时鲜瓜果,遥祭月宫中孤独寂寞的嫦娥。百姓们见此,也纷纷效仿,在自家设坛祭拜嫦娥,这就形成了中秋拜月的习俗,长盛不衰。在清代《顺天府志》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载:“八月十五祭月,果饼必圆……纸肆市月光纸,绘满月像……有兔杵而立捣药臼中。”

蟾蜍、玉兔、桂花树

孙子曰:“日有短长,月有生死。”月亮或盈或亏的周期变化,形成个性鲜明的生物特性,也让古人相信,月亮的身后蕴藏着某种不死的力量。作为与太阳相对的“太阴”星宿,先民们又将月亮视为主管雨水的神。

虽说“嫦娥变蟾蜍”自有其神话性的一面,但用蟾蜍来隐喻月亮,颇有道理。蟾蜍性亲水,冬蛰夏出。从卵、蝌蚪到有足无尾的蛙,其周期性的生命历程,让古人想当然地认为蟾蜍就是月宫的主人。

其实,不只在中国,用蟾蜍或蛙来隐喻月亮,在全球各处的人类文明中也广泛存在。太平洋中,所罗门群岛的土著也把月亮看作一只蟾蜍的化身;美洲的墨西哥人就认为月亮女神,是水的掌管者,她的化身是一只大青蛙;圭亚那的印第安人也认为月亮中有一只青蛙;在兰雀印第安人的传说中,有一对姐妹和星星结婚,各生一子。妹妹的孩子兰雀后来升天,成为了月亮,而同行的妻子就成了月中的蟾蜍……

令人好奇的是,到了西汉时期,大多数的典籍中,月中的蟾蜍已经与玉兔同在。玉兔何来?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闻一多有过尝试,他认为“盖蟾蜍之‘蜍’与‘兔’音近易混,蟾蜍,变为蟾兔”。于是蟾蜍一分为二,变成蟾蜍和玉兔。

“撷芳主人”董进为我们带来了另一种解释――蟾蜍与玉兔的形象来自月球上的阴影图案。按照他的理论,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中,右上角的部分可以看到根据月球阴影绘制的蟾蜍与玉兔。只是,“帛画因为整体构图的需要,月亮与之前的图示是左右相反的。”

第3篇:神话传说嫦娥奔月范文

很小的时候,我就听妈妈讲过“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还常常对着月亮发呆,想象着美丽的嫦娥、玉兔和桂花树。

1969年美国人 尼尔•阿姆斯特朗登上了月球,在月亮上存有诸多故事的中国人再次打开思想的记忆,中国人明白了千年的传奇可以成为现实。于是一代代的科学巨人开始了忙碌,开始了没日没夜地钻研,开始了拿起科学的武器武装中国的实力。也许没有丰厚的待遇,没有先进的仪器,但是那一代人,那几代人,用执着,用奋斗,用勇气告诉世界:中国,行。他们不是明星,却是辉映这皎皎明月的科技之星;他们不迷神话,却将美丽神话变成了动人的现实。我们或许 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不该忘却他们,是他们数十年默默奉献,架起了“嫦娥”38万公里迢迢奔月路,拉近了中国人与太空的距离。从“两弹一星”到“载人飞船”,再到“探月工程”,中国人靠自己的力量托起了中华民族“飞天”与“奔月”的梦想。没有种族歧视了,没人再喊我们“东亚病夫”了。

37年前,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进入太空轨道,茫茫夜空中,人们通过肉眼就能看到“东方红一号”在缓缓运行,耳旁仿佛能听到清脆的《东方红》乐曲声。

第4篇:神话传说嫦娥奔月范文

“娥”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有一个:

娥皇女英:娥皇、女英:传说唐尧的两个女儿,均嫁给虞舜为妻。比喻姊妹同夫。其它包含“娥”字的四字成语:

嫦娥奔月:嫦娥:月宫仙子;奔:投向。嫦娥投向月亮。月里嫦娥:嫦娥:神话中月宫里的仙女,相传她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不死之药而上了月宫。比喻风姿绰约的美女。

(来源:文章屋网 )

第5篇:神话传说嫦娥奔月范文

如今,又迎来一个中秋节,夜幕还没拉下来,我们已经坐在阳台上,等着月亮的升起。这时,大家都在谈天说地,嬉笑声不时的传来。

晚霞退尽,夜幕降临了,说话声渐渐小了,玩耍声听不到了,大家静静的望着月亮。带着泥土气息的晚风吹拂在脸上,更好的衬托出小镇的宁静。

月亮终于露出了山头,羞答答的月姑娘仿佛不好意思了,顺手撕了一块云遮挡自己。但在人们的欢呼声中,她终于鼓起勇气,勇敢的迈进天空,月亮继续上升,穿过一缕一缕青纱似的薄云,停留在山顶的最高处,挥手向大家问好。

我一边吸着手里的椰子汁,一边听老人们讲那传说中的故事。嫦娥奔月,中秋起源,起义抗元,吴刚伐桂……最熟悉的就是嫦娥奔月了:嫦娥偷吃丈夫的不老仙丹,飞奔到了月宫,从此开始了她寂寞的生活。奔月后,嫦娥的月宫里除了一只玉兔,一棵桂树,别无它物。还有另外一个说法说月宫里还有个吴刚在不停的砍伐桂树。好奇妙啊!我多么想到月宫里陪嫦娥聊聊天,逗逗小玉兔,安慰安慰伐桂的吴刚……

第6篇:神话传说嫦娥奔月范文

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说起中秋的来源,民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

第7篇:神话传说嫦娥奔月范文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

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第8篇:神话传说嫦娥奔月范文

一直很喜欢听故事,因为记忆中的童年因故事而多了几许快乐与希冀。也觉得自己算是会讲故事的,常常能讲得孩子的表情跟着情节的变换而变化。但就是觉得自己教不好故事,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从教学内容来看,主观上总觉得故事大多浅近易懂,学生一读就明白,没什么好教的;二是从教学目标来看,大多有“复述课文”或“讲讲这个故事”的要求,课堂上即使花了一定的时间,也很不容易达成;三是从教学方式来看,受故事情节的制约,往往只能顺应故事发展之路展开师生对话,从细节描写中去体会人物情感品质等,容易落入俗套,引起学生品读疲劳。

这样的感觉多年来一直根植于心底,直到我上《嫦娥奔月》这个神话故事——迫使我重新审视故事之于语文学习的价值,之于学生成长的意义,才彻底改变。

一、故事之于学生是什么?

通俗来看,故事是人类对自身历史的一种记忆行为,记忆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而作为教材选编的故事,一般指年代久远的历史事件或流传很久的传说,是封存着民族密码的集体记忆。

这样的故事之于学生学习,首先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故事基于集体创作而口耳相传,是绽放在唇齿之间的文化奇葩,烙印着千百年来民族的气质、精神与智慧。学习这样的故事,有利于学生了解民族的过去,传承民族的文化,进而能有担当地展望民族的未来。

其次,这样的故事是学生语文学习需要的一种载体。作为文学体裁的一种,这样被选编为教材的故事针对学生学习心理特点,情节丰富生动,跌宕起伏,能极大地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趣。同时,这样的故事往往具有高度幻想性,能有效地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知识,提升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更加细微准确,想象更加斑斓、开阔。另外,很多故事语言生动鲜活,蕴藏着谐音、韵语、对仗、夸张等丰富的语言形式,堪称民族语言的天然博物馆,非常适合让学生听、读、讲。

再次,这样的故事能给予学生精神的滋养。故事总是以叙述的方式讲述“不为人知的秘密”,并阐发某种道理或传递动人的情感,传扬着民族精神所弘扬的诸如勤劳善良、智慧勇敢、舍己为人、坚持正义、不畏邪恶等主流价值,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为今天的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重要滋养。而且,因其有着故事的外壳,其中所蕴含的“道”更易同学生的已有经验碰撞,或同化,或顺应,或启迪,或纠偏,成为学生一生的精神底子。

由此,无论是从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角度,故事之于学生都生发着特别的教育价值。于是,故事就是语文的内容,就是学生学习的内容,甚至可以成为课程。

二、这是个怎样的故事?

《嫦娥奔月》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着教育意蕴的古老而优美的神话故事。教学之前,我习惯性地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去阅读审视,揣摩这是个怎样的故事。

作为读者,从文学品读的角度,这是一个非常经典的神话故事,主要讲述了美丽善良的嫦娥为了老百姓不受害,吞下了长生不老药升天成仙,从此与亲人分离的感人故事。文中既有后羿射日的壮观场面,又有逢蒙威逼嫦娥交出仙药的惊险情节,更有嫦娥义无反顾吞药奔月的感人场景,展现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洋溢着善良正直、机智勇敢、舍己为民的人文情怀,让读者深深感动于文本蕴含的浓浓“情”意——爱民之情、夫妻之情、思念之情,也让读者对逢蒙这种奸诈贪婪之人充满鄙夷之情。

作为学生,从文本阅读的角度,故事浅显易懂,朗朗上口,孩子们喜欢读也喜欢听。他们能通过阅读自主品悟,了解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明白嫦娥为什么要奔月,是怎样奔月的,奔月的结果又怎样,初步感悟到嫦娥不仅仅是美女,更是一位舍己为人的神女。但对于第5自然段这样浓缩的语言,第6自然段这样饱含“美”的丰赡意蕴的画面,第7自然段这样感人至深的场景,学生的自主体悟应该不会很深刻。

作为教师,从教材解读的角度,故事洋溢着人性美,引导学生充分品读感悟,对嫦娥美丽善良、正直无私、自我牺牲的精神获得较深的体悟是这课教学目标之一。同时,故事情节生动,感情真挚动人,而且语言有很多可深化延展的浓缩点,是学生学习复述课文的良好凭借,值得把握并积极利用。此外,“嫦娥奔月”那段场景描写,学生初读起来会觉得很美,而要让学生感悟到美的背后还蕴含着嫦娥深深的留恋,意味着从此天地两相隔的清冷凄美,这种震慑人心的悲剧色彩,可能需要教师的点拨指导学生才能体悟得到,是个难点。

三、该怎样教这个故事?

这两年,我校在“践行精教多学、创生人本课堂”的探究之路上摸索,在实践与思考中得到了这样的信念:永远相信——我们的孩子是天生的学习者。所以,我们的课堂教学不能在零起点开始预设。薛法根老师曾讲过一句很实在又很精辟的话:“语文课要做语文的事,小学老师要做小学老师的事,这节课要做这节课的事。”我想,我该做的就是基于学生的学习原点,让“我教课文”向“学生学语文”美丽转身——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学完后获得的不仅是“嫦娥心地善良、舍己为民的精神”,更经历了语言实践,习得了语言,悟得了言语表达的形式,获得了语文的方法,让这一课的语文教学价值得以完整体现。

我们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该用在刀口上。揣摩品读中,我发现教材选编的这个故事内容丰富,可能是出于篇幅不能太长的考虑吧,编者采用的语言很简洁。显然,经典语言的学习不是这篇课文的长处,没必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体会、咀嚼、品味语言上。想到我们的孩子,听故事的时间和讲故事的能力都在不断萎缩,何不把这口耳相传的口头文学,说来听听,听后说说呢?于是,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思路:既然这是个故事,那就讲讲吧——以“讲故事”为目标,又以“讲故事”为策略。

第9篇:神话传说嫦娥奔月范文

中秋节,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副副班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

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

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 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

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

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

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

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

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 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吴刚伐桂

抬头仰望明月,可见当中有些黑影,在我国便传说这就是吴刚在伐桂。唐代,演绎出吴刚砍桂的神话,传说月中桂树高达五百丈,这株桂树不仅高大,而且有一种神奇的自愈功能。有一位西河人姓吴名刚,本为樵夫,醉心于仙道,但始终不肯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居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仙术。”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而他也不断的砍下去 。

玉兔捣药

相传有三位神仙变成三个可怜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与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济助,唯有兔子束手无策。后来兔子说:“你们吃我的肉吧!”就跃入烈火中,将自己烧熟,神仙大受感动,把兔子送到月宫内,成了玉兔。

玉兔入月宫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 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姊姊们,到月宫陪伴嫦娥住了!

玄宗漫游月宫

在唐朝,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游夜宫的传说了。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清丽奇绝,宛转动人!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又谱曲编舞,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霓棠羽衣曲”。

月饼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