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式花艺培训范文

中式花艺培训精选(九篇)

中式花艺培训

第1篇:中式花艺培训范文

关键词:插花艺术;实训教学;质量;提高

插花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技术。插花通过优美的空间造型艺术将不同的花材及配材插制成花卉艺术作品,用于装饰环境、烘托气氛、表达情感和自然美的一种造型艺术,以其装饰性强、创业性强和空间造型艺术感染力强的特点,在我国,三千多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热爱和重视。《插花艺术》已日趋成为许多职业院校园林、园艺、商品花卉、环境艺术、旅游、酒店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和其它专业的选修课程。插花实训教学是对《插花艺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完善,通过插花实训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各门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广义的插花艺术是利用切花花材为主要素材进行造型,制作出具有装饰效果或欣赏性的花卉艺术品,它能够陶冶性情,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还能改善人际关系,美化环境,增加情趣。因此,《插花艺术》课程兼有实践技能培养、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等功能。这一特点决定了《插花艺术》课程必须要侧重实训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思考能力。针对《插花艺术》课程的特点,作为一名实践教学老师,笔者通过近年来对《插花艺术》课程实训教学的指导,认为作为一名插花实训教学指导教师应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强化实训教学,才能提高《插花艺术》课程的实训教学质量。

首先,把握《插花艺术》课程实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插花艺术》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实践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插花实训教学的学习来熟练掌握插花工具的准备、容器的选择、花材的使用以及插花的基本技法,能插制出直立型、倾斜型、下垂型、水平型等东方式插花和L型、S型、倒T型、弯月型、半圆形的西方式插花以及按照插花者自身的创意插制出创意式的自由插花。

《插花艺术》实训教学的目标:1、学会使用修剪工具和棉纸贴布,花胶带等辅助用具的使用;2、掌握插花容器的基本知识及选择的方法;3、掌握各种花材的类型以及保鲜的方法;4、掌握花材整理造型、固定和基本的插制技巧;5、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其次,合理安排插花实训教学课程内容和方法。

在《插花艺术》课程的实训教学活动中,插花实训教学指导教师可结合课程实训教学的需要将插花实训课程内容,根据难易程度,分为实训指导教师讲述、插花艺术应用(核心内容)、插花与职业的关系等三大板块:

第一板块,实训指导教师讲述。可采用导入教学的方式,首先,实训指导老师通过播放一段教学PPT。在PPT中播放一些漂亮的插花图片,有意识向学生提问: “你们知道这么漂亮的花是怎样处理的,切花是如何插制成这么漂亮的盆花和花束的呢?”等启发式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导入实践教学。其次,引导学生欣赏优秀插花的制作过程和学生共同探讨别人是如何利用花朵、叶片、枝条、果实等植物材料和生活的时间、场合、用途等相结合插制出优秀插花作品的。另外,学生在观摩的同时,老师还可结合当时的意境可以给同学们讲一些送花习俗,如:给老人祝寿,宜送长寿花或万年青,长寿花象征着“健康长寿”,万年青象征着“永葆青春"。热恋中的男女,一般送玫瑰花、百合花或桂花。这些花美丽、雅洁、芳香,是爱情的信物和象征。给友人祝贺生日宜送月季和石榴,这两种花象征着“火红年华,前程似锦”。祝贺新婚宜用玫瑰、百合、郁金香、香雪兰、非洲菊等。至于新娘捧花,适当加入几枝满天星,将会更加华丽脱俗。节日期间看望亲朋宜送吉祥草,象征“幸福吉祥”。朋友远行宜送芍药,因为芍药不仅花朵鲜艳,且含有难舍难分之意。对爱情受挫折的人宜送秋海棠,因为秋海棠又名相思红,寓意苦恋,以示安慰。给病人送花有很多禁忌,不要送整盆的花,以免误会为久病成根。香味很浓的花对手术病人不利,易引起咳嗽;颜色太浓艳的花,会刺激病人的神经,激发烦躁情绪;山茶花容易落蕾,被认为不吉利;宜送兰花、水仙、马蹄莲等;或选用病人平时喜欢的品种,有利病人恰情养性,早日康复。拜访德高望重的老者宜送兰花,因为兰花品质高洁,又有“花中君子”之美称。新店开张,公司开业宜送月季、紫薇等,这类花花期长,花朵繁茂,寓意“兴旺发达,财源茂盛”。

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一些送花礼仪,使学生在插花过程中能达到会人会意。此外,老师也可以现场讲授一些赏花的知识,如曲赏,赏花咏歌,使视觉和听觉都得到享受,相得益彰。

第二板块,插花艺术应用。

包括立意、技巧、色彩搭配等是插花实践课程的核心。本部分可通过实训指导教师的示范操作、学生分组实操练习等方法,让学生学会掌握插花艺术的基本技能与手法。

1、插花艺术的立意。立意就是确定插花作品主题即插花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要表达什么,怎样表达,要作到心中有数。实践指导老师可假定不同的立意条件和礼仪需要前提来引导学生立意构思,如看望病人、会展、庆典需要等。

2、插花作品的立意应突出艺术创作美和艺术加工美,强调创新。实践指导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进行插花作品的主题表达: (1)借助花材的季节景观变化表现主题。如利用桃花、柳条和迎春等春季开花植物材料表达“春”的主题。又如荷花和睡莲和晚玉香表现夏季景观;(2)借助植物的传统象征表达主题。例如松象征刚强、威严和长寿;百合象征百年好合;竹子象征气节等; (3)依据植物的谐音与花语来表达主题。如“桂”象征“贵”谐音,牡丹象征富贵等;(4)借助容器与配件表达主题。如以竹筒为插花容器而构思出“竹报平安”的主题。

在插花的色彩搭配上,引导学生学会把握:1、色彩的冷暖、轻重、远近等视觉效果;2、色彩与心里的关系,如,在我国红色为喜庆、吉祥之色,黄色则具有富丽堂皇的富贵气,象征光辉、高贵和尊严,我国帝皇殿宇装饰的琉璃瓦和服饰就是黄色,以示至高无上而巴西人却把棕黄色为凶丧之色等。3、插花作品中的色彩设计,如常见的花材配色方案、类似色配色、对比色配色、分离互补色配色、三合色配色、四合色配色的方法。

总之,第二板块的教学,通过理论教学与实操相结合的手段,使学生掌握东方式插花的基本造型;西方式插花中的半球型、水平型、对称三角型、不对称三角型、弯月型、L型等基本造型。在此基础上学习现代自由式插花,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三板块,讲述插花与职业的关系。插花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实用技术。当前,随着各种新兴职业的不断涌现,传统职业的知识和技术也不断更新内容,插花员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职业,取得插花员初级资格证书也将成为从事插花职业的门槛,目前跟插花课程相关的职业资格证有插花员、花艺师等。其中插花员有初、中、高三个级别。作为一门能锻炼动手能力与提高技能的课程,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可通过讲解成功的花店经营与管理技巧和插花员国家职业标准,让学生了解插花员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让学生明白学会插花,不仅可以美化环境,满际,而且学会插花,还可以通过插花课程的实训,学习掌握插花艺术的内涵和基本技能,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最后,提高《插花艺术》实践教学质量,还应注重与本地花卉市场相结合。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除了改进教学实践方法以外,实习指导老师还应鼓励学生走向生产一线,如开展花卉市行情调研,获取本地流行的花式包装、插花花材、惯用立意和主题表现手法,使学生在理论和实训教学学习的同时扩大实践的范围,扩充实训教学的内容。

总之 ,《插花艺术》实训教学是一门用植物材料进行装饰的造型艺术教学活动,也是一项融生活、艺术文化和技能为一体的创作活动,学生只有在动手实操中才能感悟插花的独特魅力,只有在反复操作中才能掌握插花技术的基本要领。插花作为一门艺术,应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设计思维,才能激发学生创造力,从而真正提高《插花艺术》实训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第2篇:中式花艺培训范文

关键词: 插花技能 职业核心能力 培养方法

一、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是指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不仅是学生适应当前工作岗位的能力,而且是今后职业迁移和职业升迁所必需的基础能力。199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八项:自我学习、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与人交流、创新革新、外语应用,前三种是方法能力,后五种是社会能力。这些能力能让人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学会做人。它适用于各种职业,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人综合素质的体现。调查显示,工作态度、敬业精神、人际关系处理、团队协作等非专业技能的缺乏已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最大障碍。所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对于如何围绕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评价考核体系的研究相对较少。下面对高职插花艺术课程蕴涵的核心能力培养目标进行分析与界定,开发和选择适合高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和考核评价方法。

二、高职插花艺术基础课程中蕴含的职业核心能力

插花艺术基础是高职园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拓展课程,也是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载体。插花艺术基础主要培养的是插花员,插花员的就业岗位有花卉市场及花店插花员或老板,宾馆、饭店或婚庆公司的插花员等。主要服务范围有会议、餐厅、宾馆大堂、丧礼祭祀、婚礼、庆典、艺术欣赏等。根据岗位和职业能力需要,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包括以下部分:基础理论与基础造型;礼仪花艺的设计与制作,装饰插花的设计与制作,艺术插花的设计与制作。

从岗位实际出发,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境下学习和实践。每个综合项目都是由若干个小单元组成的,所有小单元完成后进行综合实训。例如,礼仪插花中的婚礼用花设计与制作是一个综合实训项目,学生要先学会一些基础单元,如:手捧花制作;头花、胸花、腕花制作;花车制作;婚礼现场插花制作,等等,然后进行一次综合实训,创设相应的情境,学生根据情境进行作品设计,花材的选择和订购,作品的制作和展示。通过这样一个训练过程,学生的沟通、设计、协调、表达和组织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课程教学设计要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课程教学设计,要围绕核心能力培养目标,改革现有高职插花课程的教学内容、考核方法,将学生自我学习、与人交流、团队合作与创新等核心能力培养渗透到课程教学过程中。

插花员技能性比较强,在课堂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技能点的掌握是否准确。我在课堂上采取“讲、看、练、评”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技能操作和理论知识,加快学生掌握技能点的速度。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利用实物教学,一边讲解技能要点,一边操作,学生通过观察加深理解。接着学生独立操作,制作作品,教师巡回指导。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单独点评,指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学生再修改。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技能水平提高较快,对基础造型作品制作的技能掌握比较牢固,半年下来,对所学的基础造型作品都可以独立制作,并可以综合设计,合理使用每一种造型作品,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以岗位标准要求学生,培养合格职业人。如对于各种花材的保鲜和插花中花材剪切口的剪切方法,花材插入花泥的深度,制作过程中周围环境清洁的保持,作品完成以后周围环境的整理,等等,都是关于基本操作规范的要求,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技能训练,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改革评价考核方法,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提高

考核评价是项目化教学的重要环节,针对专业培养目标和插花艺术基础课程特点,对基于项目化教学的插花艺术基础课程考核评价方案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确立了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技能的考核,重视过程考核兼以结果考核评价方案。具体方法:过程成绩占70%,结果成绩占30%。这种考核方案,不仅加强了插花艺术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而且实现了插花艺术基础课程项目化教学的教学目标,如下表。

插花艺术基础项目化教学职业素质和学习过程考核评分表

第3篇:中式花艺培训范文

关键词:电火花线切割;实训教学;基础知识面;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1-0240-01

一、目前电火花线切割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工艺方法和工艺分析的教学欠缺

在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中,工艺方法是决定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重设计、轻工艺的观念一直存在于中国的制造业,导致了技工学校教学也出现了重设计轻工艺的现象:在教学中对工艺方法的讲解不到位、对工艺分析不透彻等。学生只要把零件加工方法设计出来并加工完毕,就算完成实训任务了。至于做出的产品是否精致、是否美观就另当别论了,常常是形像而实不像。这样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工程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都是不利的。

(二)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正确引导不到位

中技生常常有一些非常好的创意,但对后期的加工工艺考虑不全,制造出来的作品与设计要求相差甚远,又由于缺乏相关工艺知识,不能进行技术改造,好的创意便夭折了。

(三)基本知识的认识模糊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缺乏相关基础知识。例如:有关电火花线切割中的电参数术语很多,而学生能记得的却很少。实训中的电极丝的材质是什么的?目前数控电火花线切割的电极丝规格最大或最小是多少?零件加工时的安全电流和工作电流是多大等。对于这些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学生感觉都很模糊,那么就更谈不上学好用好了。

二、电火花线切割实训教学的改革对策

(一)加强工艺实训教学的内容

在电火花线切割实践教学内容上,很多老师的授课思路是:基本知识――程序编程――演示操作――学生实训――布置实训报告。如何让学生记住所学知识而且还有所拓展呢?笔者认为,上课时首先要给学生提出基本工艺要求,现场示范时要结合实际问题作详细地讲解。例如:学生对工艺孔定位的概念很模糊,那么要在演示操作时尽可能作全面介绍,要让学生知道起切点设定在坯料里面的工艺孔中和从坯料外面设置起切点的定位加工时就会出现材料的应力变形不同,起切点的定位设在外面的给工件的加工带来形变影响等。工艺内容的讲授不是老师讲完就算,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

(二)拓宽基础知识面的教学思路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原理与机加工的加工原理有着本质的不同,所以对基本知识的讲授,不能只停留在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上,而要让学生知道它与机加工的本质区别在哪里。学生在初次接触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工艺时,会产生很强的好奇心。对此,可展示一些电火花线切割机加工出来的产品给学生看,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调动起学习热情。然后再逐一讲解有关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基本原理和设备的基本结构,现场加以示范加工一个小零件,让学生清楚它的加工原理与机加工原理的不同之处,从而更清楚地理解其基本原理和基本工艺特点,知道相关工艺在生产中的运用规律。同时还要进行现场讲解,让学生了解电火花线切割机为什么分为快走丝、慢走丝,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再以这种加工方法为例,向他们介绍相关加工工艺。例如:电火花成型加工、电火花高速打孔等。让学生亲眼看到电加工可以加工那一类零件,为什么要分那么多不同形式的加工设备;知道那种加工所具有的经济价值以及它们在国内的发展趋势,了解国外电加工的发展动态等。基础知识面的拓宽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了解了加工工艺在制造业中的位置,对新技术、新工艺、工艺发展史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学习收获也就更大了。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电火花线切割实训,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习的过程中,老师要帮助和启发他们关注发展和学习发展中的知识点,从中悟出创造的真谛。例如:我校实训用的是DK77系列快走丝电火花线切割机床,其过滤系统在加工中存在着循环过滤不够干净、放电不稳定等问题。对加工过程中放电通道的通畅和放电平稳很不利,加工效益低,质量不稳定。对此,当做实训时可引导学生通过改进过滤系统,提高加工效益。这样的引导和启发是很有效的,学生在参观一大型企业时看见数控铣床的过滤系统就联想到对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的过滤系统的改进,并提出了初步的改进方案。可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开启他们的潜能是很有必要的。

电火花线切割的实训教学,为学生了解和掌握电火花线切割的加工原理、加工工艺及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为学生的专业课程学习建立了感性平台,同时也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提供一技之长。

第4篇:中式花艺培训范文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首先,中职院校应当培养教师的“双师”素质,并且加强在职培训,对学校的师资结构予以优化。同时定期安排一些骨干老师到基地或者是企业中参与实践锻炼。其次,加强专业骨干教师的培养。再次,将表现优异、突出的青年教师选拨出来,组织其参与有关的职业教育理论培训、学术交流等各类活动,且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课题当中,进而促使其职业教育理论水平的有效提升。另外,采取系统培训对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以及实践水平进行培养与锻炼。最后,加强优秀教师的引入。中职院校可以从国内外的科研院或者是园艺企业中,引入具备较高综合素质水平、较高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以便有效加强中职院校园艺专业的师资力量。

2.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园艺专业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传统教学、现场演示以及讨论探索等教学方式,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原则,创造平等、友好、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提倡民主教学,同时依据学生的实际素质水平选取最恰当的教学方式。(1)示范教学法。针对一些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而言,例如《园林苗圃》、《园林工程》以及《园艺植物栽培》等,应该采取示范教学的方式,该方式的基本模式为:示范——理论——实践——讲评。以插花艺术这门课程为例,教师在对学生讲解有关插花的理论知识时,可以把单纯的理论讲解转变为示范操作,一边示范一边说明插花的原理,利用这种方式进行讲课,学生看得到、听得明白,并且极易理解和掌握;之后教师再要求学生进行实践训练,期间教师走到学生中间,对其中操作不正确的行为进行指导,帮助学生充分掌握插花技术。(2)情境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情境式教学方式在学生岗位能力的培养上,具有极大的教学优势。对于园艺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尽量采取现场情景教学的方式。例如在园艺植物保护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到田间地头中去调查植物的病情,对病情进行观察与辨识,开展场景分析和讨论,最后由教师对其加以评价。这种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园艺知识与技术的兴趣,提升学生工作的责任意识。

3.改革课程教学体系

对中职园艺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必须以园艺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为主,对理论的系统性予以弱化处理,同时加强生产的实用性,强调园艺技术的运用性,强化理论知识的综合性。中职院校还应当大力倡导全员参与,鼓励校企之间的合作,依据工学相结合培养人才的方式,坚持两条培养主线。即培养可以熟练把握现代化园艺生产管理、苗木种植以及市场营销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以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进行规划与管理的管理型人才,同时,依据园艺专业学生三类能力素养所包含的项目技能,塑造出工学相结合的中职园艺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二、结束语:

第5篇:中式花艺培训范文

黔东南州民族刺绣由苗族刺绣和侗族刺绣两大刺绣体系组成,刺绣风格各具特色。本文以苗族刺绣为例,黔东南少数民族刺绣技艺针法共有挑花、平绣、插花、锁绣、破线绣、锡绣、蚕丝绣、辫绣、疙瘩绣、两针绣、短针绣、堆花、盘线绣、打籽绣 、贴花、针织绣、滚边17大类,其中锡绣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使用金属进行刺绣的技艺,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在中央政府门户网上发出通知,批准文化部确定的321Ⅶ-22苗绣为第一批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绣是中国四大名绣之外的一大绣种,在“辞海”中紧随四大名绣之后。由于四大名绣高度艺术升华,发展成为高端欣赏性的艺术品,被人们所推崇,然而,黔东南苗族刺绣的原生态产物——绣片,相对于四大名绣,独特鉴于精妙至上,具有广阔的百姓群体实用价值市场。譬如破线绣类似于苏绣,绣品华丽高贵,可用于高档服饰和景物山水的制作。锁绣、挑花绣品结实耐磨,适用于家居用品如靠垫、桌布、窗帘、鞋帽等。打籽绣、堆绣、绉绣、锡绣都是苗族特有的绣种,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可用于民族工艺品开发,特别适合于包类产品。贴布绣、短针绣可用于儿童布艺玩具产品。手编工艺如盘扣、流梳、辫带、滚边可用于生产服装的辅料和绣品的装饰。传统的蜡染图案、刺绣图案、剪纸图案和黔东南的风景名胜可通过印染工艺,用于T恤衫休闲装,布料用侗布和家织布。

513 Ⅹ-65为苗族服饰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黔东南苗族服饰保持着中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等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式,即编制、织制、缝制、拼合和剪裁,在黔东南服饰中均有范例,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流光溢彩,雍容华贵,显示出鲜明的服饰艺术特色。黔东南由于文化地理上的错落分布,3000多个独立为主体的自然村落,构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服饰支系,以至形成了服装款式纷呈的奇特服饰艺术宏伟景象。刺绣造就了100余种民族服饰。黔东南民族刺绣文化是中华民族刺绣文化的一朵奇葩,是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保存古老绣法最完整的地区。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开觉村农村妇女刺绣文化传承专业村建设

(一)项目建设地址开觉村简介

开觉村是我国最大最典型的苗族吊脚楼村寨聚居群落雷山县西江镇的一个行政村,全村563户,3126人,家庭年均货币收入1600元,属部级贫困标准。该村群山环抱,重峦叠嶂,梯田依山势而上,自然环境十分优美。贵州省第三届旅发大会配套工程公路修通后,距自治州首府凯里30公里,四十分钟车程。虽然二00四年政府投资修建了旅游设施芦笙场,但目前村两委对如何发展旅游尚未有明确的思路和措施,迫切需要扶持,是典型的城市边缘化村落。开觉村周边尚有平寨、东引、也东、羊排、乌嘎、也薅、水寨、南贵等村寨,以开觉村作为文化传承专业村示范点,有利于辐射周边村寨。

该村妇女有着牢固的刺绣传统,其刺绣特点为:

1、辫绣——首先以彩色丝线编 成小辫条,丝线最少五根,多则二十根,数量不论单双。辫条辫好后,将辫条照着纸花的纹样平铺在纸花上,一圈一圈的由外向里,用一根同色丝线钉紧。这种技法非常细致,费时费工,制作一对衣袖花需要三个月的时间。

2、绉绣——绉绣是在辫绣的基础上,将丝线辫条依照纸花纹样,由外向里用丝线将每一折绉钉牢,折折紧紧相靠,做出的图案高出底布五毫米左右,图案具有强烈的浮雕感,形成一种朴实厚重的效果。绉绣只用作服饰上的袖片花,图案多为龙凤,植物图案以石榴为主,寓意多子多福。绉绣是雷山开觉、台江九摆周边地区所特有的绣种,具有较高开发经济价值。

3、贴花——顾名思义就是把所绣的花纹图案贴在底布上。贴花分彩色和素色两种。把彩色缎子或棉布剪成所需刺绣的纹样如青蛙、蝴蝶、牡丹、飞鸟等等,将边缘滚好,然后贴在底布上钉牢。贴花在多数情况下是与其它绣法结合一起运用的,最常见的是平绣。素色贴花多用在服饰的裙边、领口、袖边、裤边、鞋口等部位,一般多用家织黑布剪成连续镂空的几何纹、如意纹、云纹等,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

4、平绣——平绣是苗族服饰刺绣饰片使用最多技法,一般是先把纹样图案描绘在布上再进行刺绣。雷山、舟溪一带,则是先把剪好的纸花贴在绣花布上,进行刺绣,色彩比较丰富艳丽。平绣多见于花边、围腰、鞋子和花条裙上。

开觉村男女老幼都衣着盛装,姑娘、媳妇们身着精心绣制的右衽花衣,头挽螺型发髻,戴着本地银匠制作的银角、银雀、银花、银梳、银钗;耳戴银耳环;颈项上戴着单股的、双股的银项圈,挂上银压领。绣花围腰上系着银铃,花衣上缀着银泡、银片、小银铃;手上戴有银手镯。下装为百褶长裙,24条精绣的条裙,琳琅满目。

(二)项目建设——黔东南州太阳鼓苗侗刺绣有限责任公司

太阳鼓刺绣公司成立于2007年6月(此前为杨建红苗绣工作室),经营范围为刺绣加工、文化陈列,是黔东南州委、州人民政府批准的文化旅游重点扶持民营企业。公司文化窗口“太阳鼓苗侗服饰博物馆”(项目资料库),共有展品200多套苗族侗族服饰、1000余件(张)刺绣绣片、2000多张苗族服饰剪纸和30件纺织器具。2011年5月,黔东南州文物局组织了专家进行了评估,2012年7月已获国家文物局注册。2010年11月29日,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田进在太阳鼓苗侗服饰博物馆近距离欣赏苗侗服饰,了解了苗侗服饰文化的历史,深刻感受独具魅力的苗族服饰文化,对太阳鼓苗侗服饰博物馆藏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责成贵州电视台拍摄了“守护苗绣”专题片,中央电视台二频道也同时作了专题片“针尖下的传奇”。公司现为:⑴、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项目“苗绣”传习基地。⑵、贵州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⑶、黔东南州“阳光工程---特色产业苗族刺绣”培训基地。⑷、贵州省妇联“女大中专生实践创业基地”。⑸、《贵州省旅游商品产业振兴计划》创业基地⑹、黔东南州旅游定点单位。

(三)项目建设达到的预期效益 1、经济效益:目前该村妇女刺绣技艺水平可操作的约400人,每月最低收入450元计,每年人均纯收入可达2000元,2011年整村实现刺绣收入80万元。2、社会效益:①、传承、保护、开发苗族刺绣文化。②、实现农村妇女刺绣技能的商业转化,向产业化道路发展,作为旅游产品开发,进入消费市场,转化为商品。③、能够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让妇女们在家里一边劳作养殖,哺育孩子,照顾老人,利用生活闲瑕时间来进行剌绣加工。让广大妇女们知道,自己的手工技艺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转化为商品,增加经济收入,以此达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其核心“生产性”释义

“生产性方式保护”,是针对非遗中具有生产性质的项目而提出的保护方式,在不违背传统手工生产规律和运作方式,保证其本真性、整体性和手工核心技艺的前提下,使传统技艺、传统医药、传统美术类非遗项目在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活动中,得到积极有效的保护。生产性方式保护的终极目的,是在生产与经营流通等环节中,使其得到有效健康的发展,最终达到科学保护。生产性方式保护的非遗项目,承载着千百年历史的古老技艺,古老技艺之所以能够具有生命力,除了人们有意识地保护与传承,还有就是被后人不断赋予新的时代气息,使自己在保留传统基因的同时,被注入新鲜的元素。

笔者作为“开觉村农村妇女刺绣文化传承专业村”建设项目负责人,就开觉村在生产性保护建设工作中,有以下认识和体会。

(一)生产性保护基础——刺绣村建设(基地)培训

由于审美情趣、制作工艺、地域文化等诸多因素,黔东南苗族刺绣忠实秉承了传统理念,这固然对传承保护苗族刺绣文化至为重要,但是,绣品无论从布料、丝线、色彩、规格等方面,都与时尚存在一定差距。黔东南农村妇女的绣品,都为自己制作穿戴,极少作为商品出售,因此,妇女们空有一手好针线,却难以找到增收的路子。

若要实现农村妇女刺绣技能的商业转化,向产业化道路发展,原始绣品作为产品开发,进入消费市场,转化为商品,必须要与市场接轨。作为刺绣者的农村妇女,必须经过短期的培训,更新观念。

针对培训对象为农村少数民族妇女,有传统的手工技能而无文化(基本不识字),因此,培训的形式将打破“课堂式教学”模式,无必要的“理论”教学将取消。通过具体实际操作示范,手把手、面对面进行培训,目的是让培训对象易学、易懂、方便、管用。使认知狭隘的妇女们能够粗略认识传统刺绣与现代时尚需求市场的差距。教案注重介绍黔东南地区刺绣产品的消费群体及不同消费群体对刺绣产品在色彩、成本、刺绣工艺、产品品种、产品规格等方面的要求。培训内容结合企业刺绣产品绣种开发方向,主要有破线绣、打籽绣、堆绣、皱绣、平绣、挑花、蜡画剪纸、色彩搭配等。

师资以多彩贵州“两赛一会”刺绣专家评委杨建红和全省“两赛一会”能工巧匠刺绣特等奖邰老新等5名阳光工程培训教师成员组成。

培训形式:⑴、普及型培训,以已开发和即待开发旅游业村寨为单位,方便培训对象居住地交通不便以及培训对象农忙时节生产和照顾家庭生活。⑵、重点培训已具备一定水准的刺绣妇女,目的是生产高尖端刺绣品,填补黔东南州刺绣品“好手艺,滥产品”的空白。

因此。苗族刺绣非遗生产性保护首先是:1、利用丰富的民族服饰刺绣文化资源,采取刺绣村(创业就业基地)+公司的生产模式,通过对农村少数民族妇女的思想观念、综合技能、文化保护理念的培训,让妇女们成为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不出家门,实现就地就业。公司通过整合产品和销售产品,达到农村妇女增收的目的,最终,让文化拥有者、保护者——农村妇女寓保护、传承于实惠之中,实现文化与产业双赢。2、通过对民族服饰刺绣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开发利用、传承发展,融合现代元素,依托国际知名品牌,占据更大的开发空间和市场空间,走出跨越发展之路,把文化转化成商品,达到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文化资源的永续利用。

(二)原始非遗刺绣品——创新

充分挖掘珍贵的民族手工艺及其文化内涵资源,利用市场时代增强非遗的影响力,对原始非遗刺绣品融入现代设计理念,进行重新设计整合,及时转换产品功能,使其与现代大都市流行时尚元素完美结合,创新出既有苗侗民族风格又不失现代都市时尚;既有实用价值又有收藏价值的刺绣工艺品等系列产品,并使之向产业化道路发展。

产品工艺毫无置疑定位为“手工”。手工刺绣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图案工整绢秀,色彩清新高雅,针法丰富,雅艳相宜,绣品精巧细腻绝伦。就苗族刺绣针法而言,极其丰富而变化无穷,共有17大类50余种,风格独特,图案纯朴、色彩艳丽、构图简洁、造型夸张、针法多样、绣工精致,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性强,是我国顶尖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产品均以苗族刺绣文化元素为主流。

近年来一些国际知名大牌开始利用我国的非遗技艺开发产品,获利非浅。因此,通过创新,让古老的技艺产品在不失传统的基础上充满时尚,在迎得消费者喜爱的同时艺人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就能专注感觉技艺,学艺者也会自觉加入,现代设计理念将在非物质生产保护中发挥积极作用。

1、新材料创新。拟选用新材料(如亚克力、PVC材料、高档混纺棉纺丝绸、真皮等)取代传统材料,解决传统材料色彩单一、固色差、不易定型等落后工艺(如侗族亮布固色落后工艺)。

2、设计创新。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设计出符合现代都市人们消费观念,拓宽产品用途,满足市场需求。

3、新工艺创新,采取传统纯手工与现代加工成型工艺相结合,如选用刺绣与亚克力镶嵌制作成钥匙扣;真皮机械打磨(打薄)再进行刺绣等,解决纯手工制作产量低、美观度不够等方面的不足;PVC餐垫、茶垫解决洗涤上的不便。

4、包装创新。采用低碳环保材料(比如石桥土纸),并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包装设计,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5、突破传统民族刺绣工艺仅用于服饰的局限,进行刺绣书签、屏风、抱枕、香包挂件、披肩等新产品开发。

四、政府扶持及政策支持

1、政府采取“项目资金”方式,给予非遗的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做到资金有的放矢,卓有成效使资金真正用到项目开发上,也更利于资金的管理。

2、非遗传承人目前的困境年龄老化,后继无人。手工产品陈旧,创新不足,产品滞销,导致产品收入入不溥出。引响到艺人的生计,学艺者看不到希望价值,导致弃艺另寻生计,而艺人生计条件的改善是延续技艺的重要手段。因此,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大力支持以非遗为主的各种手工业协会,给予3----1 0人的公益性岗位名额,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3、进一步建立非遗生产基地,加大民族手工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严品研发人才、民族手工艺传承人及生产队伍的建设,提升民族手工产业发展水平。

4、加强宣传。由于消费群体对产品的认识程度和自身的宣传力度,产品目前急待解决的是国内外市场营销。市场营销可以通过政府牵头,搭建发展平台,参加最为行之有效的广交会、义乌小商品博览会和大连国际服装博览会,提高社会产品知名度。

五、非遗生产性保护税收政策

“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大部分企业、个体和个人,都处于发展初期,刚刚起步,国家定当与予扶持,就税收按可操作性原则,笔者有如下建议:

1、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两年的纳税额度、纳税诚信度、财务制度管理等指标,比照当地其他纳税人情况,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非遗部门与予资金奖励(补助)和给予政治荣誉,五年为一周期。

第6篇:中式花艺培训范文

目前,中职园艺专业课程结构基本上采用的是“宽基础、活模块”的模式,宽基础主要包括普通文化基础、专业大类基础、专业基础三大类,这三大类又可以细分为很多小类,如普通文化基础包括政治经济学、邓小平理论等,属于必修课;专业大类包括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等,是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基础包括园艺设施、园艺植物保护等,是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活模块是指为了凸显学生的某一职业能力而开设的课程,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兴趣选择。但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下,对基础平台通用性的过分强调削减了课程的灵活性与应用性,不能很好地适应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园艺专业为了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技能的技能型人才,就要以职业岗位需求构建专门化模式,适当调整课程结构,改革课程设置。

园艺专业基础课程要坚持够用原则,强化专业理论的应用性,给主干课程教学留出更多的时间。同时结合地方实际,丰富教学内容,引进新知识、新技术,使之符合专业需求。首先,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岗位需求,构建突出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增加,中职园艺专业应结合实际压缩理论课程时间,如《植物保护技术》课程中的昆虫头部构造理论性较强,应适当压缩,精讲病害症状类型及引发原因、病虫害调查方法、病虫害综合治理技术等。把农药基础知识做重点,增加一些实用性的内容如用药禁忌、安全用药规范等,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和实际需求相符合。同时加大力度开发校本课程,如《食用菌栽培技术》、《大棚蔬菜栽培技术》等,这些知识应用性、实用性强。为了配合教学模式改革,切实做到理实一体化,中职学校要加强实训项目,延长实训时间,注重过程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利用空余时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自主创业、企业实习等。其次,教学要实行双证制教育。日常教学中要注重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把技能鉴定与学习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与综合能力。园艺专业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要求高,职业技能鉴定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一种检验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再次,园艺专业课程设置可以增加一些有利于学生今后自主创业的科目。如花卉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插花技能,还要让学生了解相应的经营理念,安排学生到花卉市场进行实地参观调查,了解花卉市场的流通渠道、盆花的采后处理等,从而拓宽学生就业出路。

2建设实训基地

为了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更加符合生活需求,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要加强实训基地建设。首先,建立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对培养技能型人才有着重要作用,能让学生在实训中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具有一定的顶岗能力后,再让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训。所以,校内实训要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教学与生产相结合,师生与一线技术人员相结合等。中职园艺校内实训基地要配备完备的设施,先进的技术,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基地,学生可以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种植无籽西瓜、南方梨等优质果蔬品种,在种植的过程中应用避雨栽培、果实套袋等技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训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分组包干,由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种出的产品质量、产量等进行考核,然后将产品统一卖出,获得的费用作为班费。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学到专业技术,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中职学校要充分利用周边资源,与企业制定顶岗实习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具备了校内实训的生产经验,学校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严格按照企业规范要求学生。同时也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做指导教师,开阔学生眼界,拓展学生知识面。学校也可以派实习指导教师到厂参与管理与指导,通过到基地驻点实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能及时发现学生在校所学知识与企业具体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课程改革。学校还要充分借助校友优势,校友是学校的无形资产,学校要与校友建立密切合作,邀请成功校友回校做励志教育和就业指导,拓展毕业生的就业市场。

3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素质与教学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中职园艺专业人才需要双师型教师,专业教师必须深入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经验与实践能力。教师要定期参加生产实践活动,通过实践锻炼来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使学生接触到新知识、新技术。因此学校要鼓励教师多参加培训,多给教师提供培训与学习的机会,可以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聘请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与教师座谈;也可以派教师定期深入企业实际锻炼,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与职业教育能力。

4改革课程评价

中职园艺专业课程要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实施“知识、技能、素质”三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方式。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对理论知识的评价要在具体运用中进行;岗位技能评价注重核心技能;职业素质评价要侧重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创新精神等。园艺专业要以生为本,采用教师、学生、企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教师评价注重园艺专业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质等标准,每个课程结束后,教师结合学生的表现进行综合考评;岗位技能培训采用师生共同参与方式,学生自主打分,组内成员相互打分,最后由教师审核后确认;学生在企业定岗实习期间完成的岗位技能,由企业评价。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敢于创新、乐于实践的素质。

第7篇:中式花艺培训范文

关键词: 越剧 戏曲 多元化 发展

回溯十七世纪,戏曲理论家王骥德在《曲律》中提出了戏曲在日益变化完善当中达到其巅峰境界的观点,认为:“世之腔调,每三十年一变,由元至今,不知见几变更矣。”[1]当代社会随着经济发展、科技飞跃,人类的精神生活和审美需求也达到了更高程度,戏曲的变更频率无疑将更明显和快速。对于越剧而言,善于吸收、勇于创新一直是它成长道路上的主要品质。不少学者皆认同“百年越剧史,其实是一部创新历史”的观点,以唱腔为例,“除的笃班时期的一些基本音乐元素被保留,而后数十年间,越剧唱腔发展经历了极大的丰富与变化”。[2]时至今日越剧保留下来的代表性剧目中,在当时几乎每推一部新戏,重点唱段皆能有新腔问世。这种思变求新的品质不仅伴随了越剧的成长与辉煌,也成了安放在血脉内的灵魂,成了一种常态,与剧种生命同在。

新时期以来,与其他传统艺术一样,经受社会现代化进程、各类文化的冲击,面临观众老龄化、受众群体流失、行当青黄不接等一系列难题的越剧,也陷入了传统艺术普遍面临的发展困境。八十年代初期短暂复兴后,是长时间的门庭冷落车马稀。新世纪,随着越剧艺术多元化发展态势逾趋明朗,越剧的创新活力被逐渐唤起,随之而来的是锐意创新的大踏步迈进,在文化夹缝中寻求发展之路。可以说,新时期是越剧艺术形态分化最剧烈的一个阶段,在当代越剧人的着意经营、筹谋下,越剧逐步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格局。笔者以为越剧的这种多元化发展态势,最主要呈现在艺术形式、艺术载体、艺术传承三方面。

一、艺术形式:继承与创新的并行

对于一种艺术形态的持续发展,继承与创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无论是百戏之祖的昆曲,还是有国剧之誉的京剧,无不在继承与创新的共同作用下发展成熟。法国诗人、批评家波德莱尔认为,“现代的艺术处于现实性和永恒性两轴线的交会点上,现代性是艺术的一半,而另一半则是永恒与不变”[3]。其实,任何一种艺术形态皆是如此。由于这种本质性和暂时性的统一,才让永恒的属性拥有了现代的外壳,为人们所接受和吸收,唤起不同时代观众的情感共鸣。时移世进,随着人们生活节奏、行为习惯、审美趣味的大幅度变化,面对原有观众群的老龄化和年轻群体的疏离,越剧人纷纷提出了都市化、时尚化、青春化、现代化等口号,甚至还出现了所谓的“疯狂越剧”,其目标无非指向新的文化需求和精神期待。

处于两千年来最大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发展的提速,必然裹挟文学艺术的巨大变化。对戏曲而言,其艺术生命需要通过舞台艺术作品予以实现。在探索越剧改革的道路上,上海越剧界推出的《梅龙镇》、《家》、《玉卿嫂》、《第一次亲密接触》等试图在固有审美范式中拓展延伸,以传统手段演绎更契合现代人的情感,在传统性基础上兼顾现代审美意趣;浙江越剧界则在积极寻求剧种固有审美范式之外的可能性,浙江小百花是个中典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崛起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凭借一批名剧目和名演员,逐渐走上了一条提升人文品味、打造高雅越剧的道路。《陆游与唐琬》、《西厢记》、《寒情》、《孔乙己》、《藏书之家》、新版《梁祝》乃至《江南好人》等剧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拓宽题材领域,彰显人文关怀,进而呈现出新的审美意味和人文审视;杭州越剧团、浙江越剧团、绍兴小百花等团体的《流花溪》、《马龙将军》、《西施断缆》、《一缕麻》、《少年天子》、《新狮吼记》等剧,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越剧试探现代阐释的多元可能性”,以民间性、传奇性等特色赢得了观众支持。杭州越剧院创演的《女人街》甚至以杭州武林路为背景,以现代时装为服饰,舍弃了戏曲原有的表现技法,融入现代音乐、爵士舞蹈和时尚走秀,在艺术身上直接标注了时尚消费的标签。相对于艺术的永恒之美,这种时尚性是一种暂时的时代、道德、风尚等多维度呈现,以迎合都市文化休闲品位、吸引新老都市观众群体。

另一类则定位普通民众群体,表演上更多坚持剧种固有风格、守成传统审美,题材上贴近世俗生活、关照情感呼应。继承是戏曲艺术发展的主要方式,其中包括对经典精粹的完整继承与再度演绎。传统老戏有维护流派根基、维系基础观众群之效,如浙江越剧团重排《九斤姑娘》,将越剧草创时期传演甚广的民间故事经过整理和再加工,并冠以草根越剧之名再度演出,广受观众欢迎。时至今日,越剧在浙江广大农村根据地依然拥有巨大的市场。通过调查得知,这些戏班常年所演剧目中名列前茅的是《红楼梦》、《碧玉簪》、《珍珠塔》、《五女拜寿》、《沙漠王子》、《孟丽君》等越剧传统剧目,表演形式活泼,风格质朴亲民,保留了相当多的传统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世俗价值为基准,更为符合农村受众群体的欣赏标准。有学者认为近年来越剧定位纠结于城市的精致优雅和乡村的简陋粗犷,个人以为正是这种多元并行的态势,给越剧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与更广袤的受众市场,使越剧拥有当下更多层面的生存空间,为百年越剧未来发展增添了更多可能。

对于一种艺术形态,其发展过程中的继承与创新历来存在辩证关系。而在继承与创新的多元并行中,离不开审慎与判断的态度,这种态度是区别戏曲遗产中精华与糟粕和继承、发展、创新剧种艺术的关键环节之一。需要警惕的是,这一环节极难把握,不仅容易被政策指向、市场导向、观众喜好等诸多外因所影响,而且容易被某些视野、水准缺乏高度的所谓理论家、艺术者所误导,致使判断失去合理性与公正性。

二、艺术载体:都市与乡野的共生

戏曲艺术的核心载体是戏曲表演者,而统帅这些表演者是众多的戏曲团体,包括各类省、市、地级的专业院团和各地民营团体。建国前的戏曲团体多以戏班形式存在,经历“戏改”后将私有班社转为公办。八十年代提出体制改革,直至二十一世纪初的院团改革三大目标,经过了从无序发展、强化规范到各级各类团体良性竞争的历程。艺术载体多元化兴盛的局面,对于剧种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戏曲艺术要活在当代、活在舞台,不能脱离广大的受众群体,而这些分布各地、各级各类的剧团,就是戏曲与广大民众心神相通的重要媒介和载体。

总体而言,越剧演出团体呈现出都市和乡野的共生局面。起源于浙江嵊县(现为嵊州)东王村落地唱书的越剧,长期受江南文化滋养,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发展过程中,它除了将江、浙、沪作为剧种发展的大本营,剧团遍布福建、北京、四川、西安、南京等地,如以尹派风格著称的福建芳华越剧团,就在福建当地长期拥有一批固定的受众群体。八十年代以来,随着全国戏剧事业集体滑坡,专业越剧团总数出现锐减。为寻求出路、创造机会,以浙江小百花越剧团、上海越剧院、杭州越剧院等几大公办院团,或定位都市文化群体,以现代精神为烛照、以文化品格为追求,着力开拓越剧的人文意蕴、表现方式和现代手段;或以营造越剧都市气息和时尚气质为目标,以时尚化、都市化、青春化作为引领,为实现越剧时尚化和都市化所做出了各种尝试。绍兴小百花越剧团、温州小百花越剧团等地方性专业院团和黄龙越剧团、温岭青年越剧团等民间职业剧团则坚守地方根脉,定位和服务于地方,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如绍兴小百花所创排的《醉公主》、《白蛇前传》、《狸猫换太子》,以文戏武演、文武兼备的鲜明特色成为越剧抒情唯美风格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与各类专业越剧团体之相映成趣的是民间乡野班子的蓬勃红火。浙江是中国民营剧团发展最为繁盛的省份之一。据《中国文化报》统计:浙江有民间职业剧团489家,约占全国总数的8%,全年为基层农村演出约13万场,观众人数达1.5亿人次,营业额约3.88亿元。在浙江农村演出市场上,民营剧团的占有率达到90%。至2010年,越剧故乡嵊州就有民营剧团120多个,演职人员4500多人,年产值近亿元,台州一带常年演出的民营剧团则有80多个。这些民间戏班通常规模为二三十人,既演剧本戏、折子戏,又演路头戏,还演连台本戏,贴近基层观众喜好,一些名角的月收入甚至达到了3万元。这些巨大数字背后是越剧不容忽视的广袤的农村舞台、蓬勃的乡野根脉。这支来自草根的越剧民间力量,成为了江南农村文化建设的生力军,同样推动着越剧事业的向前迈进。

在戏剧品格走向的都市化还是民间性上,傅谨主张都市戏剧应与农民、市民的公共生活关联密切,应多关注民间职业戏剧、都市社区戏剧等。龚和德认为:“民间戏曲与民间生活息息相关,长久以来,已然成为民间生活的一部分,因而其生命得以绵延不绝。”[4]曾一度有文章鼓吹“越剧应摆脱原来的‘田歌’状态,而走上‘剧院艺术’的道路”,并认为“田野性”是致使越剧“式微”的重要成因,这种片面的唯一论无疑是危险且是有害的。越剧来自田野,溯源根本,乡村阡陌是其根脉所在,若失去了广袤乡野和民间血脉,则越剧势必将失去一片十分宝贵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三、艺术传承:精英与大众的兼容

吴乾浩认为,“当代戏曲文化发展除了需要内在动力的推进,本体的改革努力,还需要社会支撑体系的保障”[5]。在这个保障体系中,文化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继承和发扬戏曲艺术,离不开戏曲剧种的传承者。目前,戏曲艺术后续发展最大的困难无疑是戏曲艺术核心载体——戏曲表演者的培养。不少业内人公认,现在的戏曲剧种,大多存在着一种只听旧曲传唱、不见新人登场的尴尬现象。传承者的缺乏、行当的零落、从业者的流失,让戏曲未来发展陷入窘境。

据《中国文化报》统计,目前我国设置戏曲专业的学校有60多所,其中20所左右为大专性质的艺术职业学院,其余为中专或附中。这些院校除培养表演和伴奏人才外,还培养编剧、导演、作曲、舞美设计、教育、研究等方面人才。在培养越剧专业人才的十多所院校中,上海戏剧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等侧重于培养高层次越剧表演专业接班人,浙江艺术学校、杭州市艺术学校、嵊州市越剧艺术学校、绍兴小百花艺术学校等则倾向于培养中等学历的越剧表演专业人才。这些院校为百年越剧发展输送了大量优秀表演人才。二十世纪末,伴随戏曲发展滑坡,他们也无法回避一个普遍性规律——戏曲招生难,招生规模缩小、生源萎缩、生源质量下降、教育成本提高等问题让戏曲教育在探索改革的同时面临尴尬。针对以上问题,各类院校着手改革,各类措施相继出台,其中之一就是戏曲人才院团合作的订单培养。以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为例,2008年浙江艺术职业学院与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联手开办“小百花班”,将学校教育与剧团科班结合,现在“小百花班”已然毕业,学员在全国戏曲大赛和地方专业演员比赛上频获大奖,毕业大戏、青春穿越剧《步步惊心》展现了新一代小百花的迅速成长。2007年学校与浙江越剧团合作单独为越剧培养“男班”;2006年福建芳华越剧团跨省合作、委托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培养“芳华班”,这些班定位准确、培养合理,也符合剧团的人才需求愿景。这种针对剧团所需、学校量身定制的带有剧团文化色彩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院校双方的合作共生、互利共赢。不仅浙江如此,越剧人才培养的上海基地也不约而同,如2007年上海越剧院委托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戏曲学校联合开办越剧表演专业定向培养班等。此外,浙江省还针对越剧培养启动了“越剧人才培养专项资金”,其优渥条件包括减免学费、设立专项奖学金等,为越剧人才的院校培养模式给予了有力支撑。

越剧人才的可持续性,不仅体现在越剧院校专门人才的供应输送上,而且呈现于社会培训服务功能的合理延续和艺术传承人才机制的良性循环。面对都市与乡野共生的艺术载体群,越剧随之建立的分层次培训机制应值得关注。由于戏曲艺术特殊性,出人出戏是根本。而要出好演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伴随现代戏曲舞台和观众审美需求的是当代演员自身技能和综合素养乃至舞台创造力的提升。同样,随着民间演出市场竞争日益加剧,民营剧团的演员不得不致力于表演水平的提高,滋生自我成长的愿望。早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浙江越剧团、上海越剧院等陆续选送部分中青年专业人员到上海戏剧学院等院校进修学习。而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浙江省在健全戏曲人才培养机制上的持续推进,让越剧形成了多层面多结构的可持续培训模式。从“新松计划”戏曲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到面向越剧民营剧团团长、骨干的业务能力培训,将戏曲人才培养这块领域不断做大做精做强。据统计,从2005年至2013年,“新松计划”戏曲表演人才高级研修班面对各行当举办八期强化集训,广邀名家大师传承艺术精粹,以创意教学开阔思维、激发创造力,催生新型青年戏曲表演人才,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浙江越剧团、杭州越剧团等专业院团的越剧演员皆从中受益。晚于专业院团培训的民营剧团培训,近年来情况更趋蓬勃,大批民营剧团演员在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组织下来到专业院校接受短期培训,任教师资为专业院团、学校的资深演员、骨干教师,教学内容包涵唱腔、表演、剧目、戏曲伴奏、音响、舞美等方面,让民营剧团演出水平得到了普遍提升。这种艺术教育上的多层次、多结构的人才培养模式,集院校培养、院团合作、订单委培、强化集训、短期培训等各类形式,实现了越剧精英性人才和大众化表演人才的可持续培养,也满足了越剧多元化发展的表演人才需求。

四、结语

笔者认为,新时期多元化发展的优势在于为越剧赢得了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满足了不同层面的观众需求,保存了剧种在舞台上的生命活力,拓展了越剧未来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同时,作为辨证的两面,伴随着多元化发展,也导致了剧种发展的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发展进程中某些方面的混淆与杂乱,包括在一定审美程度上对剧种本体形成相对的弱化等。然而,多元共生的状态依然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合理状态,对此既无须一味担忧惊恐,又无须着力鼓吹歌颂。文化发展的合理态度是守护与守望,艺术形态也是如此。前者投入应有的政、财、物、人以保障其生存所需的空间与资源,后者则应尽量避免不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干扰,减少某些强行的人为干涉与刻意扭转。

参考文献:

[1]王骥德.曲律.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2]张艳梅.中国越剧走向何方.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10.

[3]吴乾浩.当代戏曲发展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9.

[4]龚和德.越剧演剧风格的重新建构.戏剧艺术,1993.

第8篇:中式花艺培训范文

【关键词】插花艺术 分组 实训

插花艺术是指以切花花材(植物材料)为主要素材,通过艺术构思和合适的剪裁整形及摆插来表现其活力与自然美的造型艺术,是融生活、知识、艺术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该课程的艺术性、实践性较强。在插花艺术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训,可加深学生对课程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实训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但是,以现在一些中职院校的条件,正常开展插花艺术实训课程,还存在着一些客观和主观的问题。

一、插花艺术课程实训教学中突出的问题

1.师资力量薄弱 一些职业院校积极开设插花艺术课程,但在进行实训时,一般只安排一名教师指导,由于班级学生人数较多,从而使得师资力量明显薄弱,导致对学生的实训指导不足,学生的学到的技能不全面。

2.学校经费不足 由于客观情况,有些学校在插花实训中投放的经费不足,导致实训课程方式过于简单,学生训练材料有限,对各个项目的训练体验不够完整,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对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

针对上述存在的情况,要将插花艺术这门学科的实训教学落到实处,必须对实训的模式进行改革。

二、搞好实训教学的主要途径

1.优化教学方法,精简教学内容。在插花艺术的实践教学中,有效的将项目教学法运用其中,精简教学内容。具体做法是在讲授过程中结合职业能力,把插花艺术的实践教学内容分为若干个项目,每一个项目又分有不同的任务,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时,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针对项目中的每个任务,进行具有个性的实践训练。

2.分组实训,改革实践教学模式。为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机会,同时也为了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现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相互协作完成插花作品。

(1)组织合作学习,合理分组,实现小组实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在实训过程中,可将学生6-8人分为1个大组,每个大组内又细分为2-3个小组,每个小组2-3人,每个小组相互协作完成1个插花作品,1个大组共完成2-3个作品。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大的问题由组长布置分工、安排学习,小的问题小组交流,难的问题全组解决,组内每个学生都有展示、交流的参与机会,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发展。在分组时,要精心搭配小组成员,教师应按照学生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小组合作的成员在一段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但也会出现组间的较大差异,教师应根据平时组内成员的表现以及插花作品的成绩,掌握学生个别差异,了解各小组的合作状况,进行及时的人员调整,使之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增强合作能力。构建好小组后,教师还要帮助各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分工,明确任务职责,合作学习时才不会盲从。组内成员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实现小组角色的互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实训小组形成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训活动,在组内充分发挥主体性。

“分组实训”这种插花艺术课程实践教学中采用的学习方式,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最高水平;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分组实训,小组内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这对解决师资不足的情况也有改善。

(2)规范评价机制,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巡回指导,随时掌握学生动态,提醒学生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容易出错的地方,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问题从理论上给予充分的分析指导。对学生作品在小组评价的基础上,教师作一个最后的总评。每个学生的作品的评价以自评、小组评、教师总评各占不同比例得出最终成绩,这样的评价过程既可以避免“一次性”的考核方式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能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也能更全面、更准确、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成绩。

3.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实现材料再利用。插花艺术实践活动消耗的费用较高,在实训过程中需准备大量的花材,就地取材可以解决资金缺乏问题。尽可能利用当地随处可见的园林植物作为实训材料。如在校园中就可采摘金边黄杨、栀子叶等作为填充叶材,用山花、野花等作为花材,各种生活废弃品如酒瓶、碗、罐等作为花器。这样不仅节省资金,还具有地方特色,同时能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艺术美的热爱。对于必须购买的花材,尽量做到多批发少零售。在实训时,把几个班级相同内容的实训尽量安排在1-2天内完成,这样花材可以充分利用,甚至可以在第一个班级实训完之后,第二个班级继续利用,只需要稍加补充即可。通过采取以上的办法,可以实现实训中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材料的再利用,同时也解决了实训中经费不足的问题。

第9篇:中式花艺培训范文

主营范围:

1. 园林绿化施工,园林花卉供应,北京地产花卉生产。

2. 室内绿化植物租赁。

3. 年宵花卉的生产销售。

4. 拓展项目攀岩训练,包括吃住。

5. 生态食府的农家风味,农事活动等。

攀岩训练简介:

占地20亩,包括人工攀岩及拓展训练场地,停车场,客户,更衣休息室,娱乐活动室,会议客厅等。

攀岩场配有国内优秀的攀岩高手为各位前来攀岩的爱好者提供精心的指导,为你量身订做完善的攀岩计划。攀岩备有通过UIAA(国际山岳联盟)和CE(欧共体)质量认证的辅助设施,即动力绳、安全带、主锁、保护器、攀岩鞋、镁粉袋等。

1.攀岩壁:总高度16米,宽18米,可攀岩面积300平米。具有多种人工造型,设初级难度道3条,中级难度道2条,高级难度道1条,可同时8人在岩壁不同的线路上攀爬,充分满足了不同水平的攀岩爱好者。

2.高空训练:从全欧洲进口的专业攀岩辅助设备,有六种高空训练设施,以供高空训练,充分保障安全。

3.住宿:具有五星级水平的二十多间客户,内置彩色电视机、电话,可提供宽带上网条件,充分满足你消解运动疲劳后的良好休息之处。

4.其他:运动后的闲余之机,可以欣赏苗圃的花卉树木,采摘无公害瓜果蔬菜,并能品尝到梦园食府可口的农家菜系。

温室苗圃简介:

一、规模:

拥有现代化温室800,日光温室七栋5000,融绿色餐饮的花卉展厅1600,特种苗组培接种育苗室100,新优品种实验区10亩,苗圃150亩。自建的生产基地常年生产观叶、观花盆栽植物、绿化苗木、草坪和鲜切花,及各种造型盆景,具有园林绿化设计施工、植物租摆、生产科研、销售经营、培训考证等服务业务。于2005年通过昌平区质量监督局认定并注册为无公害苗木生产基地。是融教学实习、培训、科研、示范为一体的花卉生产基地。

二、花木品种

花木品种突出名、优、特、新产品,生产高科技含量品种。现花卉苗木种类达150多种,有雪松、油松、西安桧、白皮松、玉兰、日本樱花、榆叶梅、红碧桃、紫薇、黄杨、西府海棠、王族海棠、女桢、龙爪槐、盆栽竹子、马兰花、德国鸢尾、福禄考、美国蒲公英、黑心菊、天人菊、金娃娃(萱草)、红宝石(萱草)、名贵杜鹃、牡丹、君子兰、非洲菊、月季、各种兰花、各类草花及亚热带花木等。年均提供市场各种(类)苗木10万株以上,盆花15万盆以上。承接着机关、企事业单位、宾馆、饭店、写字楼室内观叶植物的租摆,各种婚庆、庆典、展览、会议等大型活动的花艺策划、鲜花制作和植物布置,社区庭院、楼亭游园、城市道路的美化、绿化设计施工等服务项目。

三、技术力量

具有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现有中级以上专业人才12人,技术员10名,中、高级技工20人,从业员工100多人。具备科研生产、租摆养护、施工设计、花艺制作、教学培训等能力,年接待学员技能实操能力培训上万人次,一次性可容纳100-200名学员的技能实操训练,并承担北京市初、中级花卉、绿化工等级技术培训及服务“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功能。

1.施工服务部:拥有一支外绿化施工队伍,并具备多年在外施工的经验,技术力量强,机械设备工具齐全,从规划设计、合同签约到现场施工技术规范化,多年为城市绿化、庭院绿化、别墅绿化、旅游美化做出了奉献,我们竭诚为您提供全面良好的服务。

2.租摆服务部:多年来的租摆工作获得了社会上的认可和赞许,良好的服务态度和良好的服务质量,勤管理、勤更新、勤服务是我们的宗旨。

3.生产及销售部:拥有现代化温室800,日光温室七栋5000,融绿色餐饮的花卉展厅1600,特种苗组培接种育苗室100,新优品种实验区10亩,苗圃150亩。具备雄厚的技术力量和科研能力,技术人员达12名,生产和养护着三百多种类的花木树草,具体有热带及亚热带花木品种、酸性花卉品种、本地年宵花木品种、特种品种、盆景等。在科研生产的驱动下,变南方花木适应北方过冬、改变花期、矮化盆种、引种试验等,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4.培训部:具备良好的培训设施条件,拥有五十人就学的教室,五座供识别观赏的花木温室,并能提供实践操作的用具和材料;有高级职称且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12人;多年来初中级绿化、花卉工取证培训,为社会输送合格人才,取得了社会普遍的认可。

5.其他:苗圃里还生产无公害的多种特种爪果蔬菜,在攀岩高空训练休息之余,在游览欣赏花木之时,在食府品尝美味佳肴之机,可供来宾参观和采摘。

梦园食府简介:

具有独具风格的四合院温棚封顶式前厅,占地1200,集餐饮、花卉、娱乐、会议为一体,拥有200人的就餐位,其中20人、16人大桌各一,12人大桌四个,8-10人中桌九个,豪华包间七间;并有两间各容纳40人、20人的大小会议室,30人卡拉OK室及两间室。

本梦园食府与园林苗圃结合,是以表现现代都市农业式的花木与餐饮的巧妙搭配。本食府以园林基地自产的无公害花木及有机特种肉菜为基础,突出餐厅内的花木自然生态环境,突出野生、特种肉菜的北方农家菜系,突出五谷杂粮面食的地方风味。07年被北京市卫生局评为食品卫生等级B级单位、被北京市餐饮协会评为市级绿色餐饮经营单位、06年被昌平旅游局评为四星级民俗宾馆。

餐厅内有温热带花木、盆景上百种,进门厅迎面一座水帘假山石,餐桌在鲜花绿木的环抱丛中,让就餐者在观赏花木、沐浴自然气息之中品尝北方的农家风味,别有一番的享受。

本食府于05年建在昌职园艺场内,而园艺场正值通过市区无公害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的验收,成为北京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借助于基地无公害花木、蔬菜生产,发展京郊区的有机农业观光旅游,发展绿色奥运,能够品尝到真正的无公害有机肉菜,集品尝、采摘、观赏为一体,突出“绿色”、“野生”的农家品味,高品质,强服务,为奥运服务,为北京的餐饮业做出贡献。

1.前厅服务:具备中级酒店服务水平的服务员,领班有多年服务经验,真诚的服务态度、良好的整洁招待、完善的质量服务,保证你吃的香甜,吃的开心,吃的满意。

2.后厨烹饪:具备强有力的厨师力量,厨师长具有一级厨师水平,从事多年的烹饪工作,经验相当丰富,很擅长烹、扒、炖、烤技艺,并创造出了梦园食府独特的特色菜品;主食突出粗杂粮精做;自制各种爪果菜汁。

基地联系方式:

1. 基地地址:昌平区南邵镇姜屯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