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精选(九篇)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

第1篇: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独生子女 家庭教育 社会工作

1 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及研究意义

现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多元的、开放的社会,包容的社会,这一代独生子女面对的是比父辈更加宽广的世界,学习着更加广泛的知识,他们注定要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中国社会,独生子女不仅在现在,更是在未来将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流,他们是衡量一个国家能力的重要因素,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整个社会人才不断更新换代的重要保障。在子女的健康成长过程汇总,后天的教育对其影响很大。而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组成的一项系统的工程。在上述三个方面中,最基础的是家庭教育系统。家庭作为独生子女最初的教育环境,对他们心理和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培养他们社会的适应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然而由于各个家庭的教养方式、教育标准水平、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成员结构存在较大差距,使得不同水平的家庭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也使独生子女呈现出了很多问题。因此,为了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分析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从社会工作角度寻求解决对策将对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家长对独生子女人格的培养意识,采用更合理、更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其个性发展和人格健全,有利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扮演好自己所在的家庭成员角色、社会成员角色。

2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家庭对独身子女教育理念的缺失

教育理念的缺失主要存在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在物质层面的投入很大,但往往忽略对孩子心理素质的锻炼。这种教育理念现在现实生活中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孩子过于依赖物质层面的刺激,而缺乏健康的心理品质。其次是现代大多数家庭都非常看重孩子智力的培养,在孩子还很小时就为孩子选择超出年龄阶段的智力开发课程,不仅增加了孩子们的身心负担,而且也不利于他们的正常发展。在很多家长忙于对孩子智力培育开发的同时,忽略了对孩子们思想素质的教育。要知道在子女成长的环境中,所受到的家庭环境的思想道德熏陶对其以后的成长十分关键,良好品德是人成为社会合格有用之才的基础。

2.2 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方式不当

我国的家庭教育也在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发生改变,与过去的那种旧社会教育模式相比已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改善,但在社会市场经济的潮流下,很多教育模式已经显得比较滞后,出现了与整体社会需要脱节的问题,大部分家长不懂得良好的教育方式,往往易采用一些不科学的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2.1 控制型家庭

这种类型的家庭,其主要特点是女性比较强势,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女性占主导地位,父亲基本处于从属地位,这种家庭教育结构容易导致孩子更偏向于女性的个性特点,娇惯、脆弱,而男性品格中的坚强、负责任等优良品质较少得到关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很容易依赖父母,自己的性格品质没有特长。不善于与外界沟通,缺乏广泛的兴趣爱好,生活孤僻单调。

2.2.2 打压型家庭

在打压型家庭中父母经常强迫子女做他们自己不喜欢的事,做错了事就会遭到父母的严厉惩罚。孩子害怕父母严厉的惩罚而被迫接受表面的要求,但心里的叛逆感越来越强。现代社会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深,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过高的期望值有时会产生相反的作用。

2.2.3 溺爱型家庭

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性格比较脆弱,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在困难面前就很容易退缩不前,缺乏独立自主精神,自理能力较差。一旦受到批评就会感到自尊心被伤害,不能很好地调适自己,又由于他们的低自尊低自信,会使得他们容易自暴自弃,他们可能会攻击自我,逃避现实。

2.2.4 放纵型家庭

放纵型家庭是指父母忙于自身的工作、应酬等,无暇顾及子女,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在物质上给了孩子必要的保障,其他方面就要看孩子自己的。这样的教育环境下的孩子任性、孤僻,他们在父母身上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造成独生子女和父母缺少感情的沟通,没有安全感。由于他们无法得到良好的教导,性格变得冷漠,对身边的人缺乏责任感。还有一些独生子女渴望得到父母的重视和关爱,会故意采取激烈的手段引起父母的注意,而当父母没有及时给予关注的时候,他们就会自我放逐。

2.3 家长自身因素及不和谐家庭关系的影响

2.3.1 家长的文化程度对独生子女的影响

家长的文化程度会对独生子女的成长产生直接的影响。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具有强烈的教育意识,其教育思想、方式、目的具有理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这些家长关注的不仅仅是子女的学习成绩,同时也关心子女的情感需要和内心世界,注重对孩子能力和人际交往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往往忽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和自身的角色,认为教育就是学校的事,没能尽到自身的责任。

2.3.2 家长自身的修养对孩子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最先接触也是影响最大的人,社会学家艾里克森曾经指出,年幼的子女在早期的生活中很喜欢模仿自己的父母,甚至有的孩子过于依赖父母,完全按照父母的行为习惯。父母的自身修养水平高低,对孩子的后天环境有直接的影响,父母的言行举止从小就会深深印刻在孩子心里,父母道德素质的高低对孩子自身的行为品质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好多现代家庭父母自身道德修养不够,对孩子不能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整体社会环境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切实提高父母的自身修养水平也是对孩子成长的负责。

2.3.3 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在家庭生活中,独生子女最依赖、最信任的总是自己的父母,而且孩子在家里往往都会把父母的关系看得很重要。当父母感情已经破裂的时候,他们相互之间的各种冷战、热战,会给予独生子女强烈的刺激,惊吓、紧张、不知所措,因为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会导致独生子女缺乏安全感,情绪不稳定,容易紧张焦虑、长期忧心忡忡、对人不信任,易发生情绪问题。

2.3.4 亲子关系对孩子的影响

紧张的亲子关系不利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沟通,孩子无法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关怀,甚至有时会把父母的关心当作是一种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人格得不到健康发展。家长应该注重与子女的沟通交流,培养和谐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中及其重要的一部分。

3 社会工作方法介入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途径

3.1 家庭治疗方法在亲子关系中的应用

在萨提亚的家庭治疗模式中,沟通模式是分析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有效的沟通包含自我、他人和情境三个层面。要实现家庭的合理有效沟通,需要兼顾好上述三个层面,掌握其中沟通的艺术技巧,实现家庭内部的良好沟通。

家庭社会工作方法解决亲子关系问题时,首先要改变不合理的家庭沟通方式。不合理的沟通方式,对亲子关系的伤害是最大的,这就需要让父母学会专业的沟通技巧,比如支持、反应、引领、影响及疏导情绪的技巧,以便在此基础上达到最佳沟通效果。其次,引导父母学习有关的家庭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正确了解独生子女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树立一种全新的子女教育观。

3.2 小组工作在改善家庭教育观念中的运用

根据系统成长理论,个体的成长主要有四个特点:首先,成长发展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其次,成长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第三,成长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最后,成长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所谓的家庭教育中产生的问题,大多是因为家长们忽略了孩子成长的这四个特性。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在竞争中更有优势,采取“填鸭式”教育方法,忽略了孩子的发展阶段从而导致问题;有的家长、老师总是拿优秀的孩子作为榜样来鼓励其他孩子,从而给发展较慢的孩子造成压力,忽略了孩子成长发展的不均衡性;有的家长总是用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孩子,忽视了孩子成长发展的可变性,没有很好地结合孩子所处的时代环境、社会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孩子更好的发展;此外,目前教育教学的评价标准单一化,一切向分数、升学率看齐,这也导致了家长对孩子评价标准的单一化,从而扼制了孩子其他兴趣的发展,忽略了孩子发展的个别化差异。面对这样的教育现状,为了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促进孩子的全面健康发展,家庭小组社会工作者在推进家庭教育指导的过程中,通过一些小组游戏让家长们了解到自己孩子身上的优点,认识子女发展的一些规律,从而按照孩子的成长发展的顺序,在充分考虑孩子的自主性、个别性的基础上,为孩子提供适合他们的、不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伤害的教育。因此,系统成长的理论可以启发家庭教育指导者的思路,让我们不断探讨怎样的教育是适合孩子的,面对不同特质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对其家长进行有针对的辅导,从而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3.3 社区工作在构建家庭教育网络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者在解决家庭教育问题时,除了注重家庭内部问题的解决外,还要将这些问题和家庭所处的社区环境联系起来,着重社区环境的改善,以提供更多的资源给家庭,还要检视环境是否阻碍家庭教育的顺利进行、社区为居民提供的资源是否有欠缺之处,社会工作者还要思考通过怎样的途径来满足社区这方面的空白,围绕家庭建立起一个较完整的社区家庭教育支持网络。解决当代家庭在教育子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时,可以采用集中授课的方式向家长传授教育子女的知识,家长可以通过互相的交流,交换彼此的经验,也可以了解自己教育子女时存在的问题,社会工作者也可以为家长们建立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使他们能够相互支持,在社区内形成一个紧密的网络;可以在社区中开展各种亲子训练营活动,帮助父母和子女之间建立交流沟通的平台,使他们能够互相认同,了解彼此的内心。帮助家长应对子女的每一个成长危机,同时在活动中提升自我能力,从发展性的角度看待教育中所遇到的问题,更好地对孩子实施教育。

参考文献:

[1]范明林.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2]杨智军.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法制与社会,2009.

[3]许莉娅.个案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陆士桢.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

[5]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8.

[7]风笑天.中国独生子女问题:一个多学科的分析框架[J].浙江学刊,2008.

第2篇: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一、社会方面

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社会关系、社会生活方式、社会文化思想体系等。社会大环境影响着家庭小环境,进而间接甚至直接地影响着独生子女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其心理的健康。要解决独生子女心理健康问题,社会要做到以下几点。

1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人民只有物质生活有了保障,才能没有后顾之忧,才能有精神方面的享受,才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这项工作如能做好,可以有效避免家长过分溺爱子女。

2 民政部门和司法部门要做好家庭协调工作,有效地解决家庭问题、调解家庭矛盾,防止家庭关系破裂,遏制离婚率的迅速上升,为独生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3 宣传、计生、教育部门要搞好宣传教育工作,引导家长培养民主的家风、树立正确的教育态度、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同时要调动学校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举办各式各样的家庭教育活动,密切家长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二、家庭方面

家庭环境对独生子女心理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态度、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有利于独生子女心理健康发展。要解决独生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家庭要做到以下几点。

1 提高家教水平,营造和谐家庭氛围。

家庭是独生子女生活、学习的重要场所,在其成长及其社会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学校或其他社会组织所无法替代的。在融洽和谐的家庭环境中,独生子女最易接受父母的教育。因此,家庭要提高家教水平,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关心、爱护、帮助独生子女,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2 注重培养独生子女自理能力。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孩子如果没有自理能力,没有真才实学,就无法生存。然而,在现实的家庭教育实践中,许多家长事事为孩子计划周全,样样为孩子准备妥当,甚至将孩子成人以后的职业、房子等都提前安排好,留给孩子唯一的任务就是认真学习,以便实现自己为孩子设定的理想。许多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缺乏自理能力,自私、懒惰成性、不思进取,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因此,家庭要立足现在放眼未来,走出家庭教育的种种误区,及时调整家庭教育方式,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3 加强逆境教育。

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失败与成功相伴,顺境和逆境共存,生活不会因家庭宠爱而改变其真实性。因此,要为孩子的未来生活做准备,家庭就应当认识到逆境教育的重要性,让孩子掌握一定的应对逆境的知识和技能。日本教育界已经认识到了逆境教育的重要性,并在教育中贯彻执行。如日本的幼儿园在日常教育中让孩子赤脚走路,锻炼孩子的忍受力;让孩子在寒冷的天气里穿短裤在阳光下活动,锻炼孩子的抗寒能力和意志力。又如日本的中学在春秋季节送中学生到孤岛上生活,锻炼他们的野外生存能力。这种逆境教育培养了孩子意志坚强、不怕吃苦等优秀品质,提高了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4 更新教育理念,实施民主式家教。

中国传统的家教方式强调惩罚的作用,“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等观念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消失。实践证明,这种惩罚教育具有明显的消极后果,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实施民主式家教,进行说服、引导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的民主意识、奉献精神,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毅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荣誉感和进取精神,有助于培养孩子诚实守信、关心他人等优秀品质。

三、学校方面

学校教育对独生子女心理健康发展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教育中,应以学校教育之所长补家庭教育之所短,促进独生子女心理健康发展。要解决独生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学校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积极开展集体教育活动。

参加集体教育活动,有利于独生子女培养良好的品行,形成健全的人格。学校可以开展运动会、文艺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读书活动、竞赛、社会实践、军训、专题教育、主题班会等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交往能力、集体荣誉感、积极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勤劳、俭朴、合作、自立等优秀品质。

2 优化家庭教育,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通过指导、交流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改进家长的教育方法。学校要加强家校联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学校要有计划地召开家长会、开设专题讲座、进行家访等,向家长传授家庭教育信息。实践证明,家庭和学校互相配合,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可以有效解决独生子女心理健康问题。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第3篇: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 问题 策略

家庭教育对孩子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直接影响,是孩子接触到的第一任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家庭教育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由于受传统家庭观念和教育观念的影响,家庭教育中存在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加以重视并积极探索科学的解决策略。研究当前我国家庭教育的难点不仅有利于解决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而且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家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方面的问题

首先,家庭教育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冲击。而儿童和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未成型,其思想意识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产生一切向“钱”看、追求享受等思想。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已无法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传统家庭教育中的溺爱或粗暴的教育方法无法培养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人才。家庭教育与经济发展不协调严重影响了我国家庭教育的质量。

其次,早期教育存在的问题。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早期教育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但是现阶段,我国早期教育注重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忽略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和能力培养。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孩子的智力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却没有形成思想道德意识。另外,部分家长一味地对孩子溺爱,致使孩子养成了自私、任性、嫉妒等性格,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后天发展。

再次,家庭教育观念落后。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家庭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并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是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家庭在教育孩子时仍使用错误的思想和方法,难以达到家庭教育的目的。在教育模式方面,部分家庭教育采取封闭式教育观念,禁止孩子接触网络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在教育方法上,部分家庭采取粗暴方式或娇惯溺爱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缺乏民主性和科学性;在教育途径上,大多数家长要求孩子从小树立从事高收入职业的思想,使得家庭教育充满功利性。

(二)家庭方面的问题

家庭教育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社会众多因素的影响,但来自家庭方面的问题仍然是阻碍其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具体而言,我国家庭教育在家庭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首先,独生子女教育存在问题。由于我国过去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独生子女的数量大幅增加,尤其是城市地区,绝大多数家庭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认为非独生子女好教育,独生子女难教育。独生子女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受到父母及长辈的宠爱。很多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竭尽所能给孩子最好的生活,给孩子所想要的一切。而独生子女习惯性接受家长的付出,并认为家长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并且,独生子女大多时候独享父母及家人所给予的一切,缺乏分享意识,这就导致独生子女养成了自私自利,不会为他人着想,一味追求物质生活的心态。因此,独生子女问题成为当前家庭教育的主要难点。

其次,家庭教育存在偏激现象。一种表现是家长溺爱孩子。很多家长一味迁就孩子,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认为让孩子过得愉快就是对孩子的爱。但是,这种教育方法会使家长陷入溺爱的泥潭,使孩子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人性、自私的性格。另一种表现是家长采用以体罚为主的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经常性体罚孩子会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严重影响孩子的后天成长。

再次,家长威信缺失。家长一味溺爱孩子的后果就是导致家长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威信,无法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另外,部分孩子出于逆反心理,不服从家长的管教,而家长听之任之,严重影响家庭教育的质量。

二、家庭教育完善策略

(一)优化家庭教育观念

要优化家庭教育质量,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使家长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学会使用正确的方法来对孩子开展教育。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家长应积极重视信息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正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对孩子进行引导教育。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适合孩子的发展方向。家长应积极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重视孩子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积极创新教育方法,采取科学民主的教育手段,提高教育质量。此外,家长还要摒弃传统的打骂式教育方法,学会尊重孩子,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家长应积极与孩子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培养与孩子之间的亲密感情,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家长应积极重视孩子的情感变化与情绪波动,及时发现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并以亲切、平和的语气对孩子进行说服教育,引导孩子走健康的发展道路。

(二)促进经济社会与家庭教育协调发展

首先,家长应该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从小注重培养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并引导孩子学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遵守社会公德,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为孩子未来立足于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次,家庭教育应充分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竞争意识,引导孩子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仰,培养孩子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感情。

再次,家长应教会孩子学会辨别与抵制外界环境中的不良思想,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三)大力发展早期教育事业

为进一步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国家必须大力发展早期教育事业,在政策、财政等方面对早期教育事业予以支持,充分发挥早期教育事业对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早期教育不仅要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还应积极重视孩子的道德培养和能力培养,积极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同时,早期教育应积极改进教育方法,采取民主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学会以理服人,进而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四)完善独生子女教育方式

首先,家长不能一味溺爱独生子女,应注重培养独生子女的独立意识,帮助独生子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独生子女明白家长的辛苦,积极体谅家长。

其次,家长应鼓励独生子女积极与外界接触,教会他们分享,多交朋友,开阔眼界,帮助其形成完善的人格。家长要加强与独生子女的沟通,培养其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促进独生子女全面发展。

(五)树立家长威信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为孩子做良好的示范,不在孩子面前发表消极言论,不做错误的事,以自己的言行举止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增进孩子对家长的信赖之情,增强家长威信。

其次,家长应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以耐心、亲切、诚恳的态度对孩子进行教育,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加强对孩子的引导,使孩子充分认识家长对自己的爱,提高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度,进而树立家长威信。

再次,家长不能滥用威信。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不能滥用威信,否则会激起孩子的反感,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家长应学会采用柔性教育方法,辅之以威信,有效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家庭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一味依赖学校教育无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应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实现高效教育。当前的家庭教育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充分解决这些问题,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家庭教育质量,而且对我国人才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郭丽萍,徐慧珠.家庭教育:好风凭借力 送我上青云[J].青年教师,2012(07):10-16.

第4篇: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occurrence status of psychological behavior problems among preschool children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behavior problems and family upbringing.Method:In this investigation,924 preschool children in 10 kindergartens of Meizhou were rated by their teachers and parents,using the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Screening Questionnaire,3 to 6 Years Child Home Nurture Environment Questionnaire and a general questionnaire.Result:The occurrence rate of preschool mental behavior problems was 15.9%.The detection rate of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of the only child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non only child.The total score of parenting behavior of the preschool children without psychological behavior problem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hildren with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reschool Children;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 Family upbringing

随着社会文化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儿童心理精神卫生问题越来越多[1]。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与否,将会对他们的自我认识、情绪情感、个性发展及社会行为产生极其深刻的影响。如果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及时解决,将会对儿童个体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由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如果这一阶段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将会得到很好的改善[2-3]。因此儿童心理行为健康问题近年来引起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家庭是学龄前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尤其是在儿童早期,家庭几乎是儿童发展的全部环境,父母作为儿童的主要抚养者,其教养行为在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本研究主要探讨父母教养行为等家庭因素与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健康状况的关系,以期为科学有效的培养儿童健康心理行为及父母正确的养育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于2013年10-12月在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随机选取10所幼儿园(每个幼儿园分别选择大、中、小班各1个)的1000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不限性别;(2)年龄3~6周岁;(3)体格及神经发育正常。排除标准:精神病、智力低下等神经精神疾病家族史或智力发育迟滞的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者。

1.2 方法 问卷调查由研究者本人、经过统一专门培训的调查员、儿童家长及幼儿教师共同完成。调查工具包括:(1)《幼儿心理卫生问题筛查问卷》:问卷涵盖学龄前儿童发育问题、情绪问题和行为问题3大维度,共计23个条目;每个条目采取“是”和“否”的两极回答。该量表在深圳市学龄前儿童中应用证明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5]。(2)《3~6岁儿童家庭养育环境量表》:该量表由53个条目组成,包括6个维度: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社会适应/自理、忽视/干涉/惩罚、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环境气氛。每个条目均采用Likert模式5级评分制,每个因子得分越高,说明家庭养育环境越好。该量表由何守森等[6]于2008年编制完成,是目前国内唯一进行了标准化的6岁以前儿童家庭养育环境测评量表,并证实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一般情况调查表:主要调查儿童基本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将患者全部数据信息录入数据库,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对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满足正态分布);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家庭教养行为因子与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关系,并计算相对危险度(OR)及其95%CI。以P

2 结果

2.1 不同基本情况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比较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924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2.4%。924名学龄前儿童中,发现有心理行为问题者147例,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为15.9%。独生子女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见表1。

2.2 儿童家庭教养行为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的关系 无心理行为问题的学龄前儿童家庭教养行为总得分高于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在家庭教养行为因素中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教养行为中语言/认知信息、情感温暖/自我表达及活动多样性/游戏参与是影响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见表3。

3 讨论

现代生活方式对儿童的社会心理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也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是环境、社会、家庭及教养等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于儿童心理受地域、经济及文化等综合的影响,因此国内外有关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报道及结论并不完全一致。本研究对梅州市10所幼儿园3~6岁学龄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及其家庭教养行为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5.9%,独生子女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非独生子女;而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及不同体重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独生子女除了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外,没有兄弟姐妹这层关系,因此其社会化的过程中带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存在依赖性强、独立性差,逆反任性及孤僻怯懦等心理问题。独生子女的心理行为问题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尤其是受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影响的结果,只要学校和家庭在这方面形成共识,必定能有效保证和促进独生子女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改善[7-9]。

第5篇: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 独生子女 家庭教育 出路探讨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One-child Family Education

LI Qinhua

(Yilong Tumen Primary School Kindergarten, Nanchong, Sichuan 637600)

Abstract According to relevant data, the number of one-child today has close to 100 million, one-child familie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unit of society, and as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only children has grown, we have produced a variety of puzzles in one-child education, how be good family education has become a hot topic for the one-child society. For now, the one-child family education for the community concerned about this piece is not enough, young parents lack of proper education and guidance, education relatively simple, backward, bad habits people only child concern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 for the one-child family education, and explores the way out and the future prospects of the one-child family education.

Key words one-child; family education; way discussion

1 独生子女的产生与特点

中国的独生子女产生存在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上世纪80年代采取的控制人口的政策――计划生育产生的,这是客观的原因,也是外在的原因。在计划生育初期作用比较明显,占据主导。另一原因就是人们观念的改变,以前的“养儿防老”思想已经被淡化,人们更愿意优生优育,教育一个孩子。人们之所以生育观念发生改变,各项福利制度的完善是根本。此外,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大,人们没有更多的精力抚养第二个孩子,也刺激了独生子女的产生。随着教育的普及,父母的受教育水平越高,他们的生育意愿就越低。综上几个原因,最终导致独生子女数量不断增加,独生子女成为社会普遍的现象甚至是生育发展趋势。

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从小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在性格与生长发育上与普通同龄人没有明显的差别,应该说各方面都比较相似。但是独生子女也普遍反映出溺爱、宠爱下的娇惯与虚荣,造成社会对这个群体的一定偏见,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也有很多独生子女聪慧、灵活,懂事,刻苦,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2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及其成因

独生子女因为成长的环境具有特殊性,因此在成长中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性格缺陷:自私自利、娇惯虚荣、脾气暴躁、胆小怕累等等,我们通过走访分析总结出下面几个比较突出的典型性的问题。

2.1 特殊环境激发特殊优越感

一直以来,社会或者家庭把独生子女群体当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这样的“有色眼镜”看待下,独生子女本身也产生了一种特殊感,久而久之形成一种独特的优越感。独生子女潜意识里就认为自己是这个特殊群体中的特殊一员,他们不愿意干重活累活,不愿意吃亏受委屈,不愿意被别人指责批评,想成一种与生俱来的生存上的优越感,与其他非独生子女产生一种无形的隔离感。

2.2 我行我素的任性与骄纵

作为父母唯一的孩子,相信在很多家庭中,父母对自己的宝贝都是百依百顺的,甚至是宠爱、溺爱的,孩子们被浓浓的爱包围着反倒感觉不到自己的独立性,久而久之产生一种依赖与任性,他们认为的是怎样就要事情按着他们的意图发展,一旦出现被拒绝或者是被批评,便会大哭大闹,任性不已。这也成为很多独生子女父母面临的首要的苦恼。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所有的零食与玩具都是他们自己的,甚至是爸爸妈妈的爱也是独占的,这样他们很容易会“我行我素”,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这是我的,我就是要这样!”

2.3 依赖性强,独立性弱,胆小害怕

独生子女一旦遇上问题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如何动脑筋解决,他们更多的是想寻求父母的帮助,因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他们对父母有一种很深的依赖感,一旦遇到问题,他们的父母会在第一时间帮他们解决。这种深深的依赖感使他们渐渐丧失了独立解决问题的勇气与信念。在做事时他们也是畏畏缩缩,不敢单独尝试。出了问题他们更愿意躲在父母的身后看父母来替自己收场。不仅如此,父母也进一步满足助长了他们的依赖与畏缩。各种事情都替孩子考虑在前面,生怕孩子受一点委屈,现在很多高分低能儿就是这种依赖感的最好体现。他们不愿意离开父母,因为他们想寻求父母永远的庇护。

独生子女各种问题的产生是社会与家庭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改变,父母为工作而忙碌,孩子忙于考试与学业,家庭观念淡薄,父母与孩子缺少必要的沟通。网络的出现,更多的孩子沉湎于电脑,而网络中很多东西都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这些负面信息对孩子的性格教育造成了误导。家庭是另一方面的原因,家长们溺爱孩子,只关心孩子的学业与成绩,与孩子的日常沟通更少,导致独生子女更加孤独落寞。因此,独生子女问题越来越突出。

3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对策

3.1 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孩子是模仿性比较强的,因此父母的言谈举止很容易会引发孩子的模仿。作为父母要学习正确的家庭教育,理智的爱护孩子,注意度的把握,防止溺爱。在日常的生活中以身作则,主动动手动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并且作为活教材对独生子女进行适当的教育,让孩子从小形成一种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父母对孩子的爱可以理解,但是盲目的爱会让爱悄然失色,甚至会成为危害孩子健康发展的一剂毒药。因此,做好家庭教育首先要从家长入手。

3.2 大胆放手,给孩子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孩子就像是手里的沙子,你攥得越紧,沙子流失得就越快,如果把孩子一味的放在自己的身边,那么将来孩子受到的伤害就会越深,孩子成长道路上就更加困难重重。很多父母可能会担心,没有兄弟姐妹的陪伴,孩子单独外出可能会不安全,孩子就像在笼子里的小鸟,总是不能被放在蓝天下自由飞翔。真正爱孩子的父母更多的是放手,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去与外界沟通、交流,学会与别人合作、分享。成为一个有自我意识,性格独立的人。

3.3 舍得让孩子吃苦,今天的教训是明日的经验

作为父母要明白适当地让孩子吃点苦是很有必要的。在生活中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积极参与到各种公益劳动中去,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责任意识,即使在以后遇到困难都不会轻言放弃。

4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之我见

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是全面的教育,涉及到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我们要对独生子女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让他们在学会做事前先学会做人。在智力方面,从小对他们进行正确的智力教育,培养他们遇事多思考的能力。在劳动方面,我们提到的让他们参与到各项公益劳动中去,学会珍惜,学会吃苦。在美术与体育方面,要关注他们的健康审美与身体的锻炼。通过上述五个方面把他们培养成积极健康,综合素质强的栋梁之才。

5 结束语

我国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家庭教育是一门教育科学,也是一门成长艺术,要想实现良好的家庭教育,离不开社会与家庭的共同努力。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任何一个家庭都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艾丽.谈当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误区及其对策[J].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S1).

第6篇: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 家庭教育 中国 美国 差异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教育自古以来就是家庭社会的纽带,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传统的中国式家庭教育,即长辈对晚辈“上施下效”的垂直式教育,社会教育也是以家庭教育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从目前看这种“上施下效”的教育已不适合我国发展的需要。

1 我国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家庭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导致孩子养尊处优、劳动意识淡薄

劳动教育即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在家庭教育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也可以说是对孩子意志的磨练教育。近年来,人们的收入大幅度增加,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这为儿童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家长对教育子女也有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由于物质条件的改善,也给教育子女带来了负面影响。很多孩子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当然有些家长也忽略了对孩子劳动方面的教育。经常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不仅能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还能增强动手能力,对成长十分有益。

1.2 家庭结构简单化,致使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日渐突出

中国过去的家庭一般是成员较多、结构复杂。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中国家庭的成员结构日益简单化,由父母和子女两代人组成的小家庭居多。虽然这样的家庭结构使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不易受外界的干扰,但这也给孩子的教育带来许多新的问题。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期望值过高,溺爱孩子、过度保护、重智轻德,这不利于孩子养成健全的人格。

1.3 家庭稳定程度降低,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伤害

现代社会由于受许多因素的干扰,家庭关系开始松动,家庭稳定程度大大降低。据社会学学者调查显示,离婚夫妇“婚姻年龄”一般是在婚后六年左右,而大多数夫妇离异是在婚后六年到十六年间。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父母的依赖性还很大。由于父母的不和,孩子缺少关爱,没有安全感。很多离异家庭的孩子变得自卑、孤僻、压抑、冷漠、易怒,甚至有的孩子产生了心理疾病,极个别的孩子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1.4 社会信息化的涌现,冲击了传统的家庭教育

家庭是一种较为封闭的社会组织形式,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对封闭的家庭产生了冲击。而青少年知识和社会阅历有限,对信息的分辨筛选和取舍能力较差,难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和腐蚀。

2 中美家庭教育之差异

2.1 教育目的的不同

中国家庭的教育目的倾向于家庭本位。中国社会的根基在家庭,家国同构是中国社会的典型特征。在中国传统的以“家”为本位的文化中,个人利益是与家庭家族利益紧紧捆绑在一起的。尊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强调对长者的尊崇与服从,家长习惯于把自己的思想与意志强加给孩子。这种“家长制”导致孩子依赖性强,失去了自主性和能动性。在确定家庭教育目标时,家长也较少考虑孩子的意愿,一般是家长在综合考虑了孩子的升学、就业以及将来的成就能否“光耀门第”之后,做出最终的决定。

美国的家庭教育目的倾向于个人本位。家长尊重、鼓励儿童“自我选择、自主负责”,在设定家庭教育的目标时,家长会尊重孩子的意愿,其着眼点在于培养具有适应各种环境的能力。家长在重视孩子的学习和智力开发的同时,更加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

2.2 教育内容的不同

中国的家庭教育总体上遵循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原则。受我国教育现状的影响,当孩子入学以后,培养孩子的智育会上升到首位,出现了一种不平衡的倾向。家长为了孩子能进入一所名牌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不惜重金给孩子买习题、报辅导班,然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仅仅能应试,和实际能力并无太大关系。相比之下,美国的家庭教育内容显得更丰富、轻松,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家长以赋予孩子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从孩子幼儿时期就注重加强孩子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着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扩大文化视野。

2.3 教育方式的不同

在中国,家长在家庭中拥有绝对的权威,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父母起主导地位,忽视孩子的独立意识。而在美国,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相对民主,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以民主和开放型为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美国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多于保护,他们会鼓励孩子勇敢地去尝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民主、宽松的家庭教育给美国孩子提供了表达想法以及决定事情的机会。

2.4 中美家庭教育差异形成的原因

2.4.1 历史文化背景

美国是一个历史较短的移民国家,深受文艺复兴的影响。民主、自由理念渗透于各个角落。因此,在美国家庭,他们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平等对待,给予孩子充分的独立空间。中国的传统思想影响着大多数的中国人,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文化价值观上多是比较保守的,缺少冒险精神和创造性的思维。

2.4.2 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

众所周知,美国经济发达、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在美国父母看来,无论岗位的高低,只要子女能立足于社会,他们就很满足了。美国的家庭教育很注重孩子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独立人格的培养。相比之下,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并存在一些陈旧的观念。中国家长认为子女的教育是与他们的生活紧密联系的。

3 对我国家庭教育的启示

由于两国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中国和美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家庭教育。我们应该尊重彼此的文化特点,并借鉴美国在家庭教育方面有价值和合理的成分来丰富我国家庭教育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对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对比分析,对我国家庭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3.1 家长应转变教育观念

家长在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的基础上也要认识到以往家庭教育的不足,改变家庭教育方式,使孩子努力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劳动。在此基础上我们应从以下几点来尝试改革:

3.1.1 更新评价子女的标准

科学合理的评价具有很强的引导性,能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家长不要再一味地要求子女“听话”、“顺从”了,而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子女的创新意识,支持他们有自己的见解。

3.1.2 建立新型的父母子女关系

家长应放下自己权威型的角色定位,和子女建立平等民主的关系,子女应当接受父母的教育,而不是父母任意支配的附属品。父母有教育子女的权利,同时这也是父母的义务,绝不是特权。父母应当转变观念,尊重子女的人格和自利。只有这样,家庭教育工作才能顺利进行,培养出来的子女才能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才会有所作为。

3.1.3 建立新型的家庭教育模式

由封闭型的家庭教育向开放型家庭教育转变。要把家庭教育搞活,使家庭教育保持内外信息的交流与沟通。家长要充分利用社会生活教育子女,让子女在实践中主动接受教育。家长要学会打开家门,放手让子女接触社会生活,鼓励子女支配自己的言行,在实践中经受锻炼,主动接受教育。

3.2 社会和学校要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有效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首先,各级政府和妇联组织要重视家庭教育,强调家庭教育必须以德为先、以德为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融入到家庭教育。其次,办好家长学校,发挥自身的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教育内容开展教育。再次,普及科学正确的教育理念,提高家长的素质和教育能力,使家长、学校和社会紧密协作,帮助孩子们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3.3 加强对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的引导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在我国当代的家庭教育工作中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总体来说,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基本状况是好的,但也存在许多令人担忧的问题。通过对中美两国家庭教育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引导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

3.3.1 改变观念,摆正家长与独生子女的关系

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爱而不宠、养而不骄。爱子女不应仅停留在生活上,更应体现在对孩子的培养和教育上,对孩子要严格管教、精心培养,使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健康成长。

3.3.2 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教育

我们可以抓住孩子们喜欢表扬和亲近这一特点,用表扬和奖励及时肯定孩子的良好个性品质使之得到正面的强化,并及时地用批评和处罚否定孩子的不良个性,这样不仅可以抓住教育时机,对孩子进行及时教育,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品德教育有了一个好的引导。

3.3.3 加强建立规范的幼儿行为规章制度

强化训练幼儿的个性品行;统一各方面的教育要求,即统一学校的教育要求,也要统一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要求,使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受到良好的个性品质的规范性教育和训练。

参考文献

[1] 黄磊.中美家庭教育比较[J].中华文化论坛,2008(8).

[2] 郑维佳.由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看中西文化差异[J].安顺学院学报,2009(5).

[3] 赵忠心.探索改革家庭教育的新途径[J].班主任,2010(12).

第7篇: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关键词:家庭教育;孩子成长;影响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8-131-01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但由于大多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误解,致使教育孩子的重任完全落到了学校和教师身上。家庭教育的忽视和缺失,严重影响了幼儿的健康成长。

一、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幼儿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从幼年时期开始教育还并不那么困难,但以后矫正缺点的再教育就困难很多。因此,家庭教育把好第一关,打好教育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父母是幼儿的亲人,他们是幼儿最亲密,最信赖的人。同时他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里,接触的时间最多,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所以,父母的教育往往在幼儿心灵上起着决定作用。过去有些教育家把幼儿比作一张白纸,可以任凭你在上面画什么画。这种比喻虽然不很确切,因为幼儿的发展要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三种因素的影响,但是这种比喻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因为,遗传素质只是发展的前提,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和教育,而教育更是起主导作用的。它可以改变一定的环境,或者利用一定的环境,使它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所以,懂得家庭教育的父母,可以根据幼儿的先天素质和环境设计最美好的图画。幼儿从出生到他能够不依赖家庭而独立生活以前,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家庭教育,越是年龄小的时候接受家庭教育越多。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教育环节,在幼儿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对幼儿健康成长的影响

首先,家长自身的素质。家长的素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行为准则,即世界观和思想品德。二是理论、知识方面的水品,即文化素养。家长的人生观和思想品德对子女教育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有人对多个家长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恶劣、受过刑事处分的家庭做过调查,其中有90%家庭的子女违法犯罪或有劣迹。由此可见,家长的人生观和思想品德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家长的文化素养并不等于家长受教育的程度。家长的文化素养是指家长通过学习和实践所掌握人类精神财富的多少和所表现出的理论知识水品。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孩子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展”一般情况下,家长的文化素质高,孩子的发展就会比较好。所以,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家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对子女的身心发展肯定是有好处的。

其次,家长对子女的态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长对子女热爱、关心的程度和方式;二是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不关心孩子的家长。这种家庭下的孩子变得性格孤僻、冷漠、厌世,变得消极、沉沦。还有些家长是太过溺爱孩子,对孩子,父母有说也说不完的牵挂和割舍不下的爱,真可谓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结果是最后培养出来的孩子胆小怕事,时常表现出心理学上所说的“退缩行为”。有的甚至还可能有任性、娇气、爱发脾气、唯我独尊等不良的人格品质,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心理特别重的毛病。这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关注的问题了。所以,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孩子人格品质的形成。

最后,家庭生活环境。家庭生活环境对子女的身心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举个例子来说,单亲家庭,它属于残破型家庭,父母缺少一方,在这种家庭中的子女容易出现孤僻、胆怯、冷漠得心理,或出现冒险、野蛮的心理。而现代社会讨论最多的,是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问题。独生子女作为当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引起越来越多各界人士的关注,也存在着许多争论。有些人认为独生子女是“特殊儿童”或“问题儿童”,认为他们缺乏独立奋斗的能力、依赖心十足、缺乏社交能力、早熟、孤僻、娇气、任性等。但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心理学家通过对40万名中学生的调查、对比,发现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聪明、更富于创新、对事业更敏感。可见,上述问题不能完全归咎于“独生”上,这是不科学的。颜之推也说过:“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

三、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如何做好家庭教育,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仍然很迷惘。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对孩子进行全面的教育,做到德、智、体、美、劳兼顾。在体育方面,要注意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和体育锻炼,防止营养过剩,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度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不利环境因素的抵抗能力;在品德教育方面,要根据社会对儿童青少年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和儿童青少年年龄特征进行教育,做到适时适势;在智育方面,主要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开阔孩子的知识眼界,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辅助以及制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做到适时而教,遁序渐进;在美育方面,培养孩子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创造美的意识;在劳动教育方面,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等。总之,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第8篇: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武汉市的调查数据,采用系统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小学抽取五、六年级152名学生,中学抽取七、八年级465名学生,其中,男生351名,女生266名,总计617名学生。从收集的调查问卷的情况来看,问卷由儿童父亲填写的51.3%由儿童母亲填写的占47.6%,其他的占1.1%其中,上过小学占10.7%,上过初中占52%,上过高中或中专占27.3%,大专7.3%,大学本科及以上占2.6%,未上学占0.2%。

二、变量说明

1.家庭教育投入的定义及操作化

家庭教育投入是指是指父母为孩子发展提供的一系列教育资源、活动、机会,如学习资源、直接的教育活动、扩展性的学习机会。国内研究者在描述现阶段家庭教育投入的现状及问题时,按照教育投入的形式将家庭教育投入划分为经济投入和时间投入,分别代表父母为孩子教育花费的金钱和参与孩子教育活动的时间。刘秀丽(2012)认为经济投入可能间接影响儿童的发展,时间投入则直接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本研究将结合儿童问卷和家长问卷,结合以往的研究,将家庭教育投入分为家庭教育物质、人力投入来分析。具体计算方法是:先对每个问题、每个选项进行赋值(介于0和1之问),然后将各问题得分相加,即为各个维度上得分,得分越高表示家庭教育物质投入越多,人力投入越大。

2.儿童学业表现的概念及操作化

翟冉(2009)将儿童学业表现分为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结果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家庭的亲子关系模式与家庭期望所形成的权力关系对学生学业表现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本研究将借用这一维度划分,将学业表现分为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的重要性、对待知识的兴趣)、学习行为(课堂上的表现、课后阅读、作业完成)、学习结果(学习成绩)。具体计算方法是:先对每个问题、每个选项进行赋值(介于0和1之问),然后将各问题得分相加,即为各个维度上得分,得分越高表示学习动机越明确,学习行为越良好,学习结果越好。

三、研究结果

1.儿童学业表现的特点分析

学业表现各维度在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夫妻关系、学校环境的差异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儿童学业表现的三个维度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夫妻关系、学校环境存在不同的差异。儿童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结果在性别差异显著,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学习结果在年级上存在差异,独生子女结果高于非独生子女。儿童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结果在年级上差异显著,小学时期的儿童显著高于初中时期的儿童。学习行为在夫妻关系上有显著性差异,夫妻关系融洽的显著高于夫妻关系冲突的。儿童的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结果在学校环境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学校环境好的儿童学业表现显著高于学校环境差的儿童。

2.家庭教育投入和儿童学业表现关系分析

表格2家庭教育投入对儿童学业表现的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第一层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夫妻关系、学习环境对儿童学业表现产生影响。在学习动机模型中,F值为12.48,达到及显著,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学校环境与其显著,夫妻关系不显著。在学习行为模型中,F值为29.16,达到极显著,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夫妻关系、学校环境都与其显著。在学习结果模型中,F值为14.26,达到极显著,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夫妻关系、学校环境都与其显著。具体表现在,在学习动机上,女生、年级越小、学校环境越好,儿童学习动机越明确。在学习行为上,性别、年级、学校环境与其显著,具体来说,女生、年级越小、夫妻关系越好,儿童学习行为越好。在学习结果上,性别、独生子女、年级、学校环境与其极为显著,表现在,性别、非独生子女,年级越小,学校环境越好,儿童取得学习结果越好的可能性就越大。第二层在控制了性别、是否独生子女、年级、夫妻关系、学校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之后发现,家庭教育投入各个维度对儿童学业表现三个维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在学习行为模型中,回归方程的拟合度来看,F值29.36,达到及其显著,具体而言,儿童家庭教育物质越多,人力投入越大,其学习行为就越好。

四、讨论与总结

1.儿童学业表现的表现在男女性别、儿童所处的学习阶段、学校环境三个方面呈现显著性差异

具体表现在:女生的学业表现相对于男生较好,无论所处的学习阶段不同。儿童在小学阶段与初中阶段相比较,儿童学业表现相对较好,儿童的学习学习并未呈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学业表现有所改善。儿童所处的学校环境较好,儿童学业表现就较好,原因在于学校环境为儿童学业表现的培养提供了基础条件。

2.尽管儿童个人、家庭夫妻关系、学校环境对儿童学业表现有预测作用

第9篇: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范文

独生子女不应该是问题儿童

近些年来,独生子女已经不是一个什么流行的词汇,我国自1978年正式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以来,到目前已有累计9000万独生子女,第一批领取独生子女证的孩子就达610万。目前,他们当中最大的二十八九岁,最小的也已是二十六七岁了。目前,这批独生子女几乎都进入了婚育期。

之所以把目光投向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婚恋问题,是因为于秀在家庭素质教育领域不断遇到新问题。几年里,于秀的家庭素质教育报告会举办了大大小小几百场,足迹遍布中国的大中城市。尽管家长的热情都很高,但她仍然觉得有些遗憾,因为在家庭素质教育领域觉醒的父母还是太少了,平时很少注意对孩子进行生活的教育、爱的教育、品质的教育,而一心一意为了把孩子训练成拿高分、考大学的“工具”的父母,仍是目前家长群中的大多数,这种现象经常让于秀感到无奈,甚至几乎想要放弃对中国人家庭素质教育的努力。“我曾经跟许多家长交流过,对他们强调的所谓越来越激烈的生存的竞争我也是相当认同,可目前的状况是,我们的孩子在越来越能够有更过硬的生存技能的同时,却越来越不具备一个人最起码的生活能力、爱的能力,请不要认为我这是在危言耸听。看看我对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婚恋调查,看看这些或大龄难娶难嫁,或婚姻仅仅维持一个小时就宣告失败,或已成为人父人母却仍不明白责任为何物的年轻父母的经历和遭遇,你就会知道我们这些独生子女的父母们在孩子的成长中都欠缺了些什么?”

那么,为什么独生子女容易出问题,这个问题的根源又在哪里呢?

于秀认为,综观今天我国第一代独生子女的成长,问题大多出在他们的家庭教育和外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上。就这一代孩子来说,小时候,他们在家里成为备受宠爱的小皇帝、小公主;长大成人走向社会后,他们当中许多人又被称为“月光族”、啃老族、寄生族、丁克族、丁狗族;现在在网络上,所谓的奔奔族、快闪族、醋熘族也大多数是这批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独生子女。

这些所有的称呼看上去有所不同,但本质上却没有什么区别,无非是说这是一个社会压力最大的,但同时又最被自己的欲望与自我意识所牵绊,喜欢张扬、喜欢消费,却不喜欢被约束和控制的特殊群体。

其实,不但是中国,国外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独生子女问题。在100多年前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尔曾经提出过一个令人惊讶的观点――“独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种病”,因此,在那个时代,甚至普遍把独生子女当成“问题儿童”来对待。后来,经过了100多年对独生子女的长期研究,也有一些美国学者完全了独生子女存在特异性的说法。他们认为,只要给予独生子女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足够科学的父母养育方式,独生子女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差异性,这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证明了我们一直担心的一个问题,那就是独生子女本身并不一定就是“问题儿童”的后备军,只要给予他们正常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他们会成长得非常顺利。而且,将来在融入社会的程度上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父母的干预是一种破坏

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而婚恋,比别的问题更重要。

因为,在一个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是可以伪装的,即使是求职这么重要的事情也是可以伪装的,甚至可以伪装很长时间,但只有婚姻是伪装不了的。平时我们看着很好的一对夫妻,时间不长就离婚了,为什么两个人舍不来,给婚姻和家庭造成了伤害呢?就是因为在婚姻和家庭里每个人都不想再伪装自己,都表现出了自己最真实的一面――社会上有压力,如果在家里还不放松就太累了。但是如果两个人都强调自己的个性,都像个小孩子一样互相不包容,就会导致婚姻的破裂。因为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但婚姻却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所有不适合婚姻的东西都会暴露出来。现在的年轻人,不懂得甚至是不屑于去包容,合就合,不合就分手。这导致了“80后”离婚率在不断上升。结婚不到一年就离婚的,独生子女家庭占绝大多数。虽然说这不见得是坏事,因为人们都在追求婚姻幸福,不愿委曲求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如果家庭不断地裂变,整个社会也会风雨飘摇。对个人来讲,不管你是什么理由结的婚,离婚都会给双方造成程度不同的伤害,这种创伤的治愈是需要时间的,这个时间可能是:一生。

在婚恋态度方面,这些“80后”的孩子,与“70后”、“60后”也完全不同。

本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可吃着洋快餐长大、自我意识强烈、缺乏生活能力、曾被自己父母宠为“小皇帝”、“小公主”的这第一代独生子女似乎在人生的这个阶段遇上了“瓶颈”。举目望去,我们的身边大龄男生比比皆是,“三高”女生处处都有,他们不是屡屡相亲屡屡扫兴而归,就是处处挑剔却错过了嫁人的最佳时机,即便是终于步入婚姻的围城,也常常因为相爱容易相处难而不断地风雨飘摇甚至速结速离,常常是男生还不到30岁、女孩还不到26岁,就已经有了婚姻离异的经历、步入了离婚族。

而根据于秀的调查,父母在独生子女的婚姻中发挥了不太好的作用。现在的家庭,男女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双方的父母都把自己唯一的孩子的幸福看得比什么都重,有很多父母几乎把自己一生的心血都用在了自己的独生子女身上,眼看年龄渐长的孩子在婚恋问题上屡屡受挫,当父母的也几乎操碎了心。托亲告友、公园相亲,能用的方法全用上了,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娶好嫁好,可事情的结果却常常难遂人愿。于是,孩子不快乐,父母也不幸福。据调查,已有高达43.1%的独生子女父母为孩子的婚姻大事着急、焦虑、担心,更有21.5%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孩子性格内向、交往能力差,孩子的婚恋交友需要父母的帮助。

其实,这些父母没有意识到,他们对子女的疼爱也是一种干预。

有58.5%的父母把找学历高的、挣钱多的、经济条件好的当成了自己孩子物色婚恋对象的唯一标准。有一位父亲,替儿子参加公园相亲会时,开始没有人理他,有人告诉他:现在的女方不仅要男方家里有房,还要有两套,以此来保证小夫妻将来有单独的住房。于是,这位父亲只好又给儿子买了一套房子。可还是没有

姑娘的父母来询问,又有人告诉他:光有房还不行,还要有车,没办法,只好倾其所有,又买了辆家用轿车,这才有姑娘的父母前来交谈。

对对方经济条件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女方。但是,于秀接触过的女孩子中,有很多表现很不好:缺少家教、拜金主义、没有礼貌,自我意识强烈,出口伤人。她要找的丈夫要同时兼备厨师、司机、钱包的功能,这个责任也在父母身上。有的女孩父母对男方的要求就是房子、车子、收入等等物质条件,然后还要说明自己的姑娘不会做饭、不做家务,是“嫁过去给人疼的”。于秀接触过这样一位母亲,40岁时生了个女孩,自然看成是掌上明珠,女儿从小长到大双手连水都没碰过。到现在结婚了,还得年迈的母亲每天往返于北城和南城给她做饭做家务。

于秀还认识一个家庭,有个男孩,也挺优秀的,在于秀采访他的时候他已经相亲106次了。这个家庭中,经常是一家三口一起活动,晚饭后一起看电视,周末一起出去郊游,形成了一个稳定的铁三角关系,作为第四者的女孩子很难来,谈恋爱也得在父母的眼皮底下进行。有一次,这个男孩与一个女孩交朋友,女孩子无意中看到男孩的工资单,随口说了句――你就挣这么点钱啊。男孩父亲听到了,就跟儿子说――这个女孩太粗俗。于是就分手了。结果,挑来挑去,到现在也找不到合适的。

第一代独生子女已经进入婚恋高峰期,现在再去追究他们父母的责任是不是有点晚了?

于秀认为,不晚。在独生子女的婚姻越来越成为中国婚嫁家庭主体的现代社会,第一代独生子女的婚恋选择、婚姻经历以及他们的成长已经越来越具有“聚焦效应”,于秀正是想通过这样一种“聚焦效应”,让第二代、第三代或更下一代的独生子女的父母或独生子女本身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或体悟,进而让自己的家庭教育变得更科学、人性化一些,让独生子女成为会爱会生活会善待婚姻,更会珍惜婚姻的、拥有健全心理素质、成熟人格的一代人。

给孩子幸福的教育

历时两年,与上百位第一代独生子女的采访交谈中,于秀深深体会到了他们与上一代的不同,其中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对幸福的渴望、对幸福的寻找以及对幸福的期待是那么执著与坦诚。

曾经有一位国外的经济大师说过,21世纪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已不仅仅只是衡量这个国家的经济指数,更重要的评价是这个国家的国民总体幸福指数。“在经济大师都把幸福指数当成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是否有前途的今天,我相信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双父母、每一个孩子都会把是否会获得幸福当成衡量自己人生是否有价值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