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简述质量监理的特点范文

简述质量监理的特点精选(九篇)

简述质量监理的特点

第1篇:简述质量监理的特点范文

[关键字] 环境监测 水质监测技术 水质监测自动化

[中图分类号] X83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3)-1-187-1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耳目,是以环境为对象,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准确测取、解释和运用环境信息为环境管理和建设提供依据的系统性工作。水质监测则是环境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质监测是监视和测定水体中污染物的种类、各类污染物的浓度及变化趋势,评价水质状况的过程。按一定技术要求定期或连续测定和分析水体的水质。根据地球化学、水污染源的地理和区域差异,在一定范围内设置水质监测站,形成监测网络,长期监测,累积资料,为水质管理、水质评价和水质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因此,水质监测是合理开发利用、管理和保护水资源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实施水资源统一管理、依法行政的必要条件。

1 水质监测主要技术

1.1 水质监测项目及技术概述

水质监测的范围十分广泛,包括未被污染和已受污染的天然水(江、河、湖、海和地下水)及各种各样的工业排水等。主要监测项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反映水质状况的综合指标,如温度、色度、浊度、pH值、电导率、悬浮物、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等;另一类是一些有毒物质,如酚、氰、砷、铅、铬、镉、汞和有机农药等。有时,为了为客观的评价江河和海洋水质的状况,除上述监测项目外,还需要进行流速和流量的测定。

水质分析的主要手段有化学方法、物理学方法和生物学方法三种。化学方法有化学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法两种,前者以物质的化学特性为基础,适用于常量分析,设备简单,准确度高,但操作比较费时;后者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特性为基础,使用特定仪器进行分析,适用于快速分析和微量分析,但设备较复杂。

物理学方法(如遥感技术)一般只能作定性描述,必须与化学方法相配合,方能揭示水体污染的性质。生物学方法是根据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原理,通过测定水生生物和有机污染物的的变化,来间接判断水质。以下按照无机污染物的检测技术分别简单介绍各种水质监测技术。

1.2 无机污染物监测技术

1.2.1 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法

火焰原子吸收和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石墨炉原子吸收相继发展,可用来测定水中多数痕量、超痕量金属元素。我国开发的原子荧光仪器可同时测定水中砷 (As)、硒(Se)、锑(Sb)、铋(Bi)、铅(Pb)、锡(Sn)、碲(Te)、锗(Ge)八种元素的化合物。用于这些易生成氢化物元素的分析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且基体干扰较少。

1.2.2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

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近年发展很快,已用于清洁水基体成分、废水中金属及底质、生物样品中多元素的同时测定。其灵敏度、准确度与火焰原子吸收法大体相当而且小路高,一次进样,可同时测定10~30个元素。

1.2.3 等离子发射光谱-质谱法(ICP-MS)

ICP-MS法是以IC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为离子化源的质谱分析方法,其灵敏度比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高2~3个数量级,特别是当测定质量数在100以上的元素时,其灵敏度更高,检出限更低。

1.3 有机污染物的监测技术

1.3.1 耗氧有机物的监测

反映水体受到耗氧有机物污染的综合指标很多,如高锰酸盐指数、CODCr、BOD5、总有机碳(TOC),总耗氧量(TOD)等。对于废水处理效果的控制及对地表水水质的评价多用这些指标。这些指标的监测技术—例如重铬酸钾法测COD、五天培养法测BOD等—已经成熟,但人们还在探讨能够快速,简便的分析技术。例如快速COD测定仪,微生物传感器快速BOD测定仪已在应用。

1.3.2 有机污染物类别监测技术

有机污染物监测多是从有机污染源类别监测开始的。因为设备简单,一般实验室容易做到,另一方面,如果类别监测发现有大的问题,可进一步作某类有机物的鉴别分析。有机污染类别监测项目有:挥发性酚,硝基苯类,苯胺类,矿物油类,可吸附卤代烃等。这些项目均有标准分析方法可用。

2 水质监测技术的自动化

由于水质信息具有时效性强的特点,特别是水质预警预报要求快速,准确,实时地采集和传递监测信息。常规的水质监测手段不能满足水资源保护的多方位,高水平管理的要求,不能满足快速,准确和实时预报水质的需要。因此,水质监测的自动化势在必行。

水质污染自动监测系统(WPMS)既是在此前提下应运而生的一种在线水质自动检测体系。它是一套以在线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运用现在传感器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相关的专用分析软件和通讯网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在线自动监测体系。

目前,环境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多是监测水常规项目,例如水温、色度、浊度、溶解氧、pH、电导率、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等。我国正在一些重要的国家控制水质断面家里水质自动化监测系统,这对于推动我国的水质保护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有水质污染自动监测系统中,水质污染监测项目尚有限,尤其是单项污染物浓度监测项目还是比较少,例如重金属,有毒有机物项目的自动监测仪器较缺乏。

3 结语

水质监测是从保护水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自然水体水资源、饮用水水资源中各种元素含量、超标元素、有毒元素及影响人体健康元素含量等进行监测的过程,是水环境保护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搞好水质监测,是保护水资源,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总局.水和污水监测分析方法[M].第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2]曾泳淮,林树昌.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部分)[M].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第2篇:简述质量监理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检验和试验计划;工程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点;应用与实践

Abstract: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inspection and test plan of the definition and basic content, lists the steps of guidanc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network construction projects of guangdong province,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inspection and test plan of quality management control duties characteristics, provide a natural gas pipeline engineering line construction inspection and test plan example, that the inspection and test plan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units concerned and using effect, of the natural gas pipelin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cess quality control process has a guiding significance.

Keywords: inspection and test plan;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Quality control points;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中图分类号:C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本文介绍了检验和试验计划的定义、内容、编制步骤和要求,并以广东省管网建设项目为例,提供了管道工程线路施工检验和试验计划的示例,指出了检验和试验计划在参建各方应用情况及使用效果,对目前国内管道工程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1 概述

1.1 检验和试验计划的定义

检验和试验计划,英文为Inspection and Test Plan,简称“ITP”,是施工承包商或产品制造商为保证工程建设或产品制造全过程的质量处于受控状态,使每一道施工工序或制造工序的质量达到施工或制造规范标准及合同要求,针对作业步骤的具体质量控制内容,而设定的检验和试验项目,形成计划和安排。

1.2 检验和试验计划的作用

检验和试验计划在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中的主要作用有[1]:

(1)统一了质量控制标准与模式。这点在参建承包商众多的长输管道建设项目中的作用更为明显。

(2)明确了施工和作业过程中的各阶段、各工序和各步骤质量控制点。

(3)明确和落实了各方质量控制要求与职责,有助于发挥各级质量责任主体责任。

(4)便于业主方检查和监督。

1.3 检验和试验计划的基本内容

不同施工承包商对质量管理精细程度、标准高低、管理主体不同,将制定不同的组织框架和内容的检验和试验计划。一个完整的检验和试验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2] [3][4]:

(1)作业描述。制造或施工过程中的工艺过程、工序控制和检验活动项的简单描述,必要时,绘制施工作业流程图。

(2)依据的控制文件。作业活动依据的文件,如规范、标准、图纸、程序等。

(3)接收依据(Acceptance Criteria)。检验和试验应符合的政府法规、规范、标准、规格书或设计文件。

(4)检验和试验方法、程序描述。由流程图、状态表或活动步骤的简述或所进行的作业和需测试的特性等组成。

(5)工作或施工步骤分解。从施工组织与准备到完工验收各阶段中的工作或施工步骤分解。

(6)质量(检验和试验)控制点。各工作或施工步骤中的质量(检验和试验)控制点。在这些质量控制点上确认作业/工作与相关要求的相符性,并充分考虑到参建各方的要求。

(7)质量(检验和试验)控制要求。包括参建各方对工作或作业工序的质量控制要求。根据可质量控制点的重要程度的不同,相应控制要求可分为五类:停止点(H),见证点(W),验证点(V),随机检验点(RI)和文件审查点(RD),分别定义如下:

•停止点(H):是指已完成相对完整的阶段工作,并经检验员检验合格,承包商以书面形式提前通知业主代表,在未经检验合格之前,后续工作不能进行;

•见证点(W):是指在相应的检验通知发出后(一般情况应为书面通知),若无业主代表见证检验或业主代表提供免除见证检验的书面批准,后续工作不能进行;

•验证点(V):是指在相应的检验通知发出后,承包商的工作可以继续进行而不必等待业主代表的检验;

•随机检验(RI):是指工艺、程序等的符合性随机检验,属于一般性日常检验工作,随机检验应形成检验记录或报告;

•文件审查(RD):所有归整到质量保证档案中的工艺程序、试验方法、试验记录和检验报告等,必须提交业主审查或批准。

(8)文件/记录要求。检验和试验活动应作的检验和试验记录、报告要求,所采用的方法和程序等。

2.应用与实践

2.1 质量风险与质量控制点的分析

质量风险辨识与分析即对将施工准备、材料采办与验收、施工过程、质量评定与验收等各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按步骤或工序进行了分解,日后分析和识别了各步骤或工序的质量风险和控制措施,并最终形成了涵盖了管道建设项目的线路工程各阶段、各工序、各步骤的质量控制点的质量风险,为检验和试验计划中各工作或步骤的质量控制点的设置提供了依据。

2.2 质量控制职责的划分

广东管网将各质量控制点的质量控制职责进行了划分,分别分为:自检、核检、质量监查、质量抽查、质量监督,具体职责如下:

(1)自检:指承包商的作业人员对各施工工序与步骤的质量控制点是否符合图纸、规格书、施工规范及有关详细技术资料的自我检查和确认;

(2)核检:指参建承包商的专业检验人员对各施工工序与步骤的质量控制点是否符合图纸、规格书、施工规范及有关详细技术资料在报验前的进一步核实和确认;

(3)质量监查:指工程监理和业主代表分别以停止点(H),见证点(W),验证点(V),随机检验点(RI)和文件审查点(RD)的方式,对各施工工序与步骤的质量控制点是否符合图纸、规格书及有关详细技术资料要求进行监督、检验或检查。

第3篇:简述质量监理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监理、安全监理作用

在我国的建筑工程中,大多具有安全系数低,施工作业的环境较差,作业对象和施工人员流动大等普遍特点。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极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为了能保障建筑施工的安全,同时使安全监理工作能尽快步入正常的轨道并健康的发展,我们对此做以下论述:

一.建筑工程中注意的事项

为保障广大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也为使我国建筑质量能够达到国家要求,因此,建筑工程中建筑器材质量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该问题的发生。只有高质量的建筑器材,才能为高质量的建筑添加一道安全的屏障。下面我们就建筑工程中建筑器材质量做以下论述:

1. 建筑器材质量过关

在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会增加如: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大量投入,而施工方常常为了节约成本,在建筑的过程中使用建筑器材时,达不到国家要求的高质量标准同时,也为安全生产埋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再加上施工方只注重工程的质量、进度,而往往忽视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这些,也是造成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本着对施工人员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上,本着对建筑工程质量负责的态度,在建筑器材的使用上,要严把质量关。

2. 增强施工安全意识

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本着“安全第一,质量第二”的态度,在施工的过程中,无论是施工人员还是工程的安全监管人员,都要把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杜绝为节省经济开销而致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也要按照相应的施工安全要求进行,在自己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要及时的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安全监管人员在监管的同时,也要以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为主,其次是建筑工程的质量。

3. 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施工

在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要严格的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施工。按照规定来进行安全的建筑施工,不仅使我们的生命安全有了保障,更能在一定的程度保证工程的质量和工程的施工效率。因此,监察管理人员在监察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坚决杜绝违规操作。施工人员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也要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进行操作,一切以保障生命安全为主。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高质量、高要求的建筑。

二.建筑工程安全监理工作的要点

经过以上对建筑工程安全监理工作的简单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建筑工作安全监理工作是否能够做到位,不仅关系着建筑的质量和工期,更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我们要求施工监管必须到位。在此,我们将做以下三点论述:

1. 施工方案的审查

施工方案的审查,不仅仅关系到该建筑工程能否顺利的建设,更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我们要求在施工方案审查这一方面,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谎报、不虚报,在审查的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予以提出并限期另其进行改正。坚决杜绝审查人员走“人情线”,施工方案的审查,是以后是否能进行安全施工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施工方案审查这一方面,我们要严格的按照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

2. 现场搭设物质量的控制

在现场搭设物得要求上,我们要严把质量关。现场的搭设物,与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搭设物的不合格,也是发生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所在。因此,在检查现场搭设物方面,安检人员一定要本着对施工人员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一定要把安检工作落实到实处。不放过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去执行任务,一旦发现问题,应要马上解决。

3. 安全监理人员的工作到位

以上问题的提出,都是安全隐患存在的根本原因,要保证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保证施工建筑的质量,就要做到一切都要防范于未然。这和施工建筑安全监理人员的工作是否到位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经济发达的今天,施工方经常为节约成本而致施工人员的生命以及工程的质量于不顾,因此,作为建筑工程安全监理的工作人员,要本着对工作职责负责的态度,在安监的过程中把安全监理落实到位,及时的消除安全隐患,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三.加强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

经过上述简单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在加强建筑施工安检监理的过程中仍存在着安全隐患问题,由此就要求我们在本着对生命安全以及建筑工程质量负责的态度上,在消除安全隐患的基础上,一切都要从最根本的源头出发,也就是现场的安全管理上出发。在此,我们做以下简单的论述:

1. 加强施工安全管理,明确安全管理的内涵

在加强施工安全管理的同时,我们也要求从施工人员到安监人员彻底的理解和明确安全管理的内涵。在进行安全监管的同时,双方本着对生命负责、对建筑质量负责的态度,认真的将安全监理中的法律法规落实到实处,定期的、彻底的检查施工现场,及时的发现问题,从而及时的解决问题。

2. 要对施工方及施工人员进行及时的施工安全教育

施工方作为建筑工程的最大受益人和负责人,在安全施工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施工方经常为节约成本,通常采用以次充好、以坏充次的建筑材料,以至于弃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于不顾。也在施工的过程中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为此,我们要求安全监查部门在进行建筑施工安全监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方的安全教育,一切都要以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为主。在教育施工方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在施工的过程中遇到不合格的施工设备时,要及时的拒绝使用,并积极的向有关部门反映。要本着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的态度进行施工。

3. 有关政府部门的监督

在建筑工程安全监理的过程中,除了安监部门外,有关政府部门也要尽力做到对有关问题的监督及指导。要不怕苦、不怕累的将工作落实到事实中,要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用事实说话。坚决打击谎报、虚报施工设施等问题的发生。

第4篇:简述质量监理的特点范文

一、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对银行信息披露的要求

巴塞尔委员会就银行监管问题了一系列的标准、原则和建议,其中与信息质量特征有关的文件有:1998年9月的《衍生产品及交易监管信息框架》;1998年9月的《增强银行透明度》;1999年10月的《银行及证券公司的交易和衍生产品业务公开信息披露建议》和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以下对这些文件所涉及到的有关信息质量特征的内容予以综述:

(一)《衍生产品及交易监管信息框架》

在巴塞尔委员会的《衍生产品及交易监管信息框架》中,第一部分(b)介绍了制定该框架的基本原则,其中涉及到的主要质量特征有全面性(Comprehensive)、及时性(Timely)、可理解性(Understandable)、有用性(Meaningful)和可比性(Comparisons)。其中全面性是“指出数据应该全面,要覆盖所有类型的衍生工具和它们相关的风险,要便利于监管者分析……”;及时性是“指出衍生交易的数据计量应该有足够的频率和适当的时机”等等。虽然该框架是针对衍生产品业务的,但由于衍生产品是金融企业最特殊、最具有代表性的业务,故该框架所涉及到的这些特征也可以看做是对金融企业信息披露具有特殊意义的质量特征。

(二)《增强银行透明度》

在《增强银行透明度》中,巴塞尔委员会就提高银行透明度在有效银行监管中的意义作了概括性的阐述,并明确提出了“透明信息的质量特征”的概念,而且提炼为全面性(comprehensiveness)、相关性和及时性(relevance and timeliness)、真实性(reliability)、可比性(comparability)、重要性(materiality)。这是巴塞尔委员会经过多年酝酿首次明确提出的信息质量特征。以下是巴塞尔委员会在《增强银行透明度》对有关内容的阐述:

1.全面性。“要求能够使市场参与者和其他信息使用者获得有用的信息来评估银行,而且信息应该是全面的。这通常意味着要跨越多种业务活动和多个法律实体来获得经过综合、合并和评估的信息”。

2.相关性和及时性。“为了有用,信息必须与使用者作出决策的需要相关。当信息帮助市场参与者评估其投资的预期风险与回报、贷款情况或者揭露银行未来财务成果与状况时,信息应该与市场参与者相关联。当信息帮助监管者评估银行运营的安全与稳定时,信息应该与监管者相关联。为了相关,信息也就应该是及时的。信息应该以足够的频率、适时提供出有关一个机构有用的信息,包括它的风险状况和风险管理成果”。

3.真实性。“信息必须是真实的。信息必须忠实地反映它所声称要反映的实际情况。而且,真实的信息必须能够反映事件和交易的经济实质而不仅仅是它们的法律形式。真实的信息表达还应该是可核实的、中立的、谨慎的和完整的。真实性还要受到重要性和成本的约束,这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冗长的信息可能导致信息虚假或令人误解。当业务活动由不同的监管者管理时,或者某一新加入的机构不被监管时,监管者应该与被管理的机构讨论如何更好地获得与全部业务活动风险有关的全面、及时的信息。银行监管者在承认法律上的差别以及获得相关主要业务活动和银行集团中核心企业摘要信息的同时,应该主要试图获得建立在合并基础之上的与这些活动有关的信息”。

4.可比性。“信息披露的另一个本质特征是可比性。监管者、市场参与者以及其它信息使用者可能需要在不同制度、不同国家或者是不同时期之间进行比较。这就意味着银行应该在不同时期使用一致的会计政策和处理方法,对相关项目采用统一的计量观念和过程。除非能够证明是适当的,例如会计准则变化,否则不能够改变会计政策和方法。但是当会计政策改变时,这些变化以及后果应该被披露出来。信息在不同银行、不同国家之间的可比性,能够使使用者评价不同银行之间相对的财务状况及成果。不同时期的可比性对于分辨银行的财务状况及成果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为了便于分辨这种趋势,财务报告应该提供有关以前若干期间的比较信息”。

5.重要性。“银行的财务报告应该分别呈现或者说披露出每一个重要的项目。信息如果被忽略或虚假表述就可能改变或者影响使用者基于这一信息所作的评价或决定时,信息就是重要的。因为不重要而未被披露的信息,仍然可能与内部风险管理目标和监管评价有关。信息的这一本性应该被所有被管制的公司和他们的成员所接受,而且要能被监管者所理解”。

从《增强银行透明度》对金融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特征的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巴塞尔委员会对信息质量的倾向性,那就是透明信息的质量特征应该由全面、相关、及时、真实、可比和重要六个相关联的质量特征组成。尽管该文件没有明确提出一个系统的质量特征体系,也没有系统阐明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各特征之间可能矛盾的解决办法,但是巴塞尔委员会在这里提出的质量特征是迄今为止最为权威、并能为各方所普遍接受的信息质量特征。

(三)《银行及证券公司的交易和衍生产品业务公开信息披露建议》

在《银行及证券公司的交易和衍生产品业务公开信息披露建议》的第二部分“增强交易和衍生业务透明度”中,谈到了获得有关交易和衍生业务透明信息的重要性。其中,主要涉及到及时和真实性(Timely and reliable)、全面性(comprehensive)、前瞻性(forward-looking)、重要性(materiality)、有用性(meaningful)、可比性(comparable)等信息质量要求。这个建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第11节中提到了信息的前瞻性,认为由于银行和证券公司在衍生交易中快速地改变他们的位置与风险状况,因此及时与前瞻性的信息披露特别重要。这就给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提出了新的内容。

(四)新《巴塞尔资本协议》

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提出了银行监管的三大支柱(最低资本规定、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和市场有效纪律)。其中的第三支柱市场有效纪律中,涉及到了信息披露的问题。为了避免不分主次地过多披露信息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信息披露划分为核心披露与补充披露。这可以说是对重要性原则的应用。“委员会期待所有银行都根据重要性的原则披露这类基本信息。信息的重要性是指,遗漏或误报可能会改变或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定”。给出了重要性的一般标准。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中还多次指出,披露的频率十分重要,这实际上是对及时性的要求。对披露的方式也给出了灵活的规定,“在许多情况下,可采用一年一次或一年两次的报表和账簿。但在有些情况下,对于频繁的披露则可采用其他方法”。新《巴塞尔资本协议》虽然没有专门谈到信息质量特征,但从对信息披露的有关表述来看,还是基本上继承了《增强银行透明度》中的质量特征,并应用于对实际监管的要求之中。

从巴塞尔委员会的这几个文件中可以看出,它是从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监管角度来考虑信息披露的质量特征的。尽管它支离破碎,缺乏一个系统、完整的质量特征体系,但从金融企业会计的角度来说,巴塞尔委员会提出的质量特征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有关会计与信息披露规范对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表述

就目前情况而言,我国只有财政部制定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对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有专门阐述。现分别转述如下:

(一)财政部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2001年底我国了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为《制度》)并没有明确提出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特征的概念,而是将其归入“金融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中。《制度》在第一章总则第七条中,列出了金融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的13条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归纳起来可简要表述为如下内容:真实性、实质重于形式、相关性、一致性、可比性、及时性、明晰性、权责发生制、配比的原则、历史成本、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谨慎性和重要性。这些原则中的大部分可以被我们视为是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机关对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具有权威性的规定。从《制度》对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内容的表述情况来看,《制度》基本上是照搬了《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缺乏针对金融企业特点而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所进行的专门研究,所给出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只是简单的陈述,并没有形成一个合理的体系,缺乏层次性和对各质量特征之间关系的揭示。

(二)中国人民银行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5月21日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这是我国迄今有关银行会计信息披露的最新规范。该办法的第五条中提出:“商业银行应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可比性的原则规范地披露信息”。显然,这里对银行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特征的陈述过于简单,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阐述与仔细推敲。

总之,除了巴塞尔委员会对金融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特征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以外,国内外的其他有关组织与机构对此问题都缺乏足够的研究。

三、构建我国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初步设想

在充分研究与借鉴国内外有关机构对金融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考虑到金融企业的特殊性,我们为金融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构建了如下体系:(表略)

(一)两个约束条件——成本效益、可理解

1.经济约束条件——成本效益

成本效益原则可以说是一条普遍适用的原则,即任何一项经济活动,只有当其可能获得的收益大于履行成本的时候,才是可行的。会计信息质量水平的确定同样适合这一原则。只有在相关的收益大于相关的成本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举措才是可行的。当然,“收益>成本”应该是站在全社会的角度,以增进全社会的利益为目的,不应局限于个别企业、个别投资者等小范围内的利益。

2.表达方式约束条件——可理解

可理解性就是要求会计信息的表达要易于理解,要使使用者可以比较容易地理解其真实含义。金融企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比如,银行数量庞大的债权人——储户群体)从数量上要比一般工商企业多得多,而且他们知识层次与理解能力千差万别。况且金融业本来就存在业务种类多、业务复杂、业务更新快等特点,对一般人来说要完全理解金融会计信息是很困难的。因此,金融企业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尤为重要,它必须考虑到不同使用者理解能力的差别。

(二)总体目标——决策有用

决策有用就是指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使用者的决策有用。有用性是判断信息提供与否以及如何提供的根本尺度。其它的质量特征都应以对使用者的决策是否有帮助作为目的。会计的目标就是要提供满足使用者需要的会计信息。而会计信息能否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从总体上看,它取决于会计信息是否具有“有用性”。

金融企业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应该考虑到金融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构成以及他们决策的特殊性。金融企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数量要比一般工商企业多,其构成也复杂得多。金融企业的种类繁多(比如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其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除了投资人、债权人、政府有关机构和监管部门以外,金融企业还有着面向全社会众多的客户群体,这些客户群体应该是金融企业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主体。因此,金融企业会计信息的提供要考虑到不同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特殊需求,比如,金融监管当局需要能够反映金融企业风险状况、资本充足度、贷款质量等方面的信息;金融企业的客户需要了解金融企业的资产质量、准备金的充裕状况、支付利息的能力等方面的信息。金融企业的会计系统只有提供能满足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特殊需要的会计信息才能够算得上是有用的。

(三)核心质量特征:透明度

将透明度(Transparency)作为金融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并将其确立为核心质量特征应该是本文的首创。我们可以这样定义透明度:按照会计准则和有关信息披露规范的要求,采用普遍认可的方式,借助于各种公共媒体,使信息使用者能够方便、及时地获取全面、稳健、公允、相关、真实、可比、及时和重要的会计信息,并据以了解与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风险状况的程度。

我们认为,将会计透明度作为核心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来提出是对金融会计理论和一般意义上的会计信息披露要求的发展。它对于我国改进金融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金融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会计透明度是一个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的全面、综合的概念,包括会计准则的制订和执行、会计信息质量标准、信息披露与监管等方面的内容。会计透明度应当包括以下三层含义:1.存在一套具有权威性且被普遍认可的会计准则和有关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制度体系,所有的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制度是协调一致的,不存在相互矛盾的情况。2.信息的使用者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方便、快捷、低成本地获取能够客观反映有关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和经营风险水平的信息;3.透明的会计信息应该满足全面、稳健、公允、相关、真实、可比、及时和重要的质量特征,会计透明度的程度需要综合考查以上八个方面的信息质量要素。

(四)主要质量特征:全面性、谨慎性、公允性、相关性、真实性、可比性、及时性、重要性

主要的质量特征是对透明度质量特征进一步的细化。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全面性

全面性是对信息提供范围的要求。它给出了会计信息披露数量衡量的标准。那就是充分披露所有可能对使用者有用的信息,不能有任何遗漏。金融企业的业务复杂多变,全面性对金融企业十分重要。金融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信息使用者数量和类别较多的情况,提供全面、完整的会计信息,以满足不同使用者的要求。

2.谨慎性

谨慎性是指会计在对存在不确定性的交易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必须以审慎、保守的态度与做法来处理;在提供的会计信息中应使主要会计指标尽可能地趋于稳健,避免收入、利润与利得的虚增和费用、成本与损失的虚减。

在以往的会计质量特征的表述中,人们往往将谨慎性作为会计确认与计量的原则,而不将其看做是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我们这里将其列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一项内容,是基于金融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特殊性。金融企业所具有的金融资产多、比重大,资金流量大、监管要求多、社会影响大、风险高等特点,在金融企业的会计信息披露中强调谨慎性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3.公允性

公允性是指会计信息的提供要站在中立的立场上,不偏不倚。对企业有利的信息要披露;对企业不利的,有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信息也要披露。不能在客观的信息上附加某种主观色彩,以满足特定信息使用集团的需要。金融企业的经营活动往往涉及众多的利益集团和千家万户,会计人员必须坚持信守诚实公正的职业道德,不去迎合任何人的意志和企图而选取、编造数据,以期达到事先约定的结果和效果。信息提供者只有处于中立性的立场,以公认合法的会计准则为标准来处理会计事项,没有掺入个人的偏见或舞弊,信息才具有中立性。

4.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要与使用者的使用目的相关,一般认为会计信息应具有与决策相关联、能够影响决策的能力。对于金融企业信息披露来说,相关性就意味着披露更广泛的信息。这主要是因为金融业务日趋复杂化,金融企业所开展的业务也越来越多,混业经营是世界的潮流,这些都使得金融企业的业务比一般工商企业的业务要复杂而且多变。只有把握好相关性,以适当的方式披露与金融企业相关的所有信息,才能更好满足使用者的要求。

5.真实性

真实性要求会计信息客观地反应、如实地表达经济对象。即会计计量的结果要与它所反映的经济对象或经济事项相一致。对金融企业来讲,由于金融企业业务及信息的复杂化,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现象就显得更为重要。而且,金融企业的交易大多是“无形”的,如何真实地表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一般认为,当信息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并且能够忠实反映其所要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以供使用者作依据时,信息就具备了真实性。

6.可比性

可比性是指不同企业或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对金融企业而言,不同类型的金融企业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而相同类型与规模的金融企业间的比较才有意义。

7.及时性

及时性是对信息提供时效的要求。它要求对于需要披露的事实,要在事实发生后尽可能短的时期内予以披露。及时与否对于一个信息的价值影响很大。事过境迁的信息对于使用者的决策很难说仍具有相关性。及时性对于金融企业来说,有特别的意义,主要是因为金融企业日常资金流动量很大,交易十分迅速,典型的如银行、投资基金等,导致企业经营的快速运转,这些就需要会计信息及时披露才能使投资者获得相关的信息。

8.重要性

第5篇:简述质量监理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地表水;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框架

中图分类号:O213文献标识码: A

一、地表水研究概述

我国学者对于地表水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1河流方面:我国学者汤奇成等编撰了《中国河流文学》,同时还对黄河下游河道平面形态进行了模拟研究。

1.2湖泊方面:积极开展了湖泊与气候变化的研究,在湖泊富营养化、湖泊

水化学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1.3沼泽方面:对沼泽湿地的污水处理功能进行了探讨,为沼泽的生态环境维护和合理利用沼泽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1.4冰川方面:由我国学者编制的中国冰川编目对于冰雪灾害防治和西部水资源开发利用都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二、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

地表水自动监测技术在近三十年来发展较为迅速。该项技术可综合性评估水体的质量,能够连续并及时记录有效数据,从而动态反映水质变化情况,使得监测数据具有一定的精密度、可比性和科学指导意义。

三、地表水水质模型

地表水水质模型是综合描述污染物在地表水中随时间、空间变化而不断迁移转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它涵盖了大多数水质中的污染物质,并综合物理、化学、生物反应对水质进行评价分析。地表水水质模型研究最初是基于生物化学需氧(BOD)和溶解氧(DO)的BOD-DO模型,属于一维稳态模型;后出现含有了氮、磷等营养物质的二维模型,随之又添加了大气污染物对水质的影响,从而建立综合水质模型。

四、常用的水质模型

4.1S―P模型(即BOD―DO模型):应用最普遍的一维地表水水质模型,主要研究氧平衡,对于复杂的水环境应用性较差。

4.2QUAL系列模型:是具有多种用途的一维综合河流水质模型,它可以根据用户要求任意组合模拟水质组分,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地表水水质模型。

4.3EFDC模型(即环境流体动力学模型):具有灵活的变边界处理和通用的文件输入格式,可用于模拟点源和非点源的污染、有机物迁移、归趋等问题的研究。

4.4WASP模型:用于提供一般性水质预测,其子模块可独立与其他模型相结合使用。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是与环境流体动态模型 EFDC 相耦合进行水质模拟。

4.5QUASAR模型:可建立污染物排放量与河流水质之间的关系,用于大型河流的DO模拟计算,该模型方程相对简单,计算简便,实用性强,应用前景较为广泛。

五、地表水监测信息化技术发展

地表水监测信息化技术未来研究重点在于水质变化趋势的预测及评估能力,即能够在水质可能发生变化或者水污染事故发生前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避免或减少对水体质量的影响。主要的研究方法有:

5.1时间序列法:考虑水质变化可能涉及到的因素,从原有数据出发,基于连续的动态规律,将水质指标变化的历史时间序列数据作为随机变量序列,运用统计分析中加权平均等方法推测水质未来的变化趋势,做出定量预测。

5.2回归分析法:分析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其关系的表现形式用适当的数学方式表达建立回归模型,并实际情况进行模型检验,最后进行实际应用。

5.3灰色模型:通过建立该模型体系就能实现灰色方法的系统分析、评估、预测和控制等功能。

5.4人工神经网络法:模型通过简单的非线性函数的多次复合,可以克服线性和非线性拟合中的基函数选择与系数求解的困难,并可进行高维的非线性的精确映射。

时间序列方法只考虑影响水质指标本身的因素,但其种类较多且变化复杂,因此预测结果精密度不高;回归分析法需要大量的数据且为静态分析,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灰色预测方法的精密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法则根据水质本身的特点进行学习,网络自动地调用权值与阂值,使得该

评价方法的输出结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如何更好的运用现有的监测数据,结合新的技术方法,使地表水监测工作具有较高的精密度和客观可比性,是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也是保障人民正常工作和生活的重要任务。

六、环境水质监测质量控制框架

6.1人员的配备

实验室需配备与监测工作相适宜的监测人员,并取得相应项目的个人上岗证后,方能从事环境监测工作 监测技术人员需具备一定的监测知识,能分析并处理监测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质量管理人员需熟悉监测流程监测方法,具备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及环境监测理论知识,能正确评价监测数据。综合技术人员需熟悉环境监测技术,具备对环境监测数据分析判断处理及出具监测报告的能力。

6.2设备管理

对监测数据有影响的仪器设备,要制定检定及校准计划,并按计划实施。在检定周期内的设备要进行核查,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特殊设备应授权有能力的人员操作.

6.3现场质量控制

采样点的设置应以最少的点位获取足够的有代表性的信息;力求以最低的采样频

次,取得最有时间代表性的样品;地表水监测项目选择国家和地方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要求控制的监测项目。

6.4实验室质量控制措施

实验室分析质量控制分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内部质量控制包括:空白实验、精密度测试、准确度测试、质控图、密码样分析等,外部质量控制包括:能力验证、实验室比对等。

6.4.1空白实验值控制

空白实验值能全面反映分析工作中所用试剂( 包括纯水) 与仪器的质量状况,并反映实验室的环境条件以及分析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等各方面的问题。根据空白试验值计算的检出限,应低于方法的检出限。

6.4.2精密度控制

平行样分析反映的是分析结果的精密度,可以检查同批测试结果的稳定性。在日

常工作中,可依据样品的复杂程度所用方法和仪器的精度以及分析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因素安排平行样的数量。

6.4.3准确度控制

准确度控制可以从加标回收率和标准物质分析两方面进行。

6.4.3.1加标回收控制

在测定样品的同时,于同一样品的子样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进行测定,将其测定结果扣除样品的测定值,计算回收率。加标回收控制可以消除基体干扰。

6.4.3.2标准物质控制

使用有证标准物质是实施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基础,它既可以达到量值溯源的目的,又可以作为鉴定仪器性能评价分析人员的技术水平及衡量实验室条件是否符合的标准。

参考文献

第6篇:简述质量监理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建设单位;工程质量;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0-0135-02

建设单位是建设工程项目的投资者,也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主体,对工程质量负有主要责任。质量影响工程建成后的使用,是建设项目成败的关键,关系到建设单位的信誉和效益。控制工程质量是建设单位的职责所在,也是建设单位管理的重点。建设单位如何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现做简要论述。

1 工程质量概述

1.1 工程质量特点

工程质量特点由建筑工程的高投入、生产周期长、产品固定性、生产流行性等特征决定,具体包括:一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较多,工程质量受设计、技术含量、施工方法、材料优劣、施工人员素质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二是具有不确定性,不同于固定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没有稳定的生产环境和规范的生产工艺,建筑工程具有不确定性;三是存在较大的隐蔽性,因建筑工程规模庞大、施工步骤繁琐、各工序之间交叉较多,如果不随时进行质量控制,很难发现工程质量问题,所以,工程质量具有隐蔽性;四是终检具有局限性,工程质量的隐蔽性导致了终检的局限性,因工程建成后,隐蔽的质量问题不能被完全检验出来,所以,终检具有局限性。

1.2 工程质量的影响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设备、材料、技术、人和环境。设备主要指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设备的质量和技术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材料是工程的基础,也是工程质量的最直接影响因素,材料的好坏决定着工程的外观、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等;技术指工程所采用的施工方法,包括方案的制定等;人包括管理者、设计者、具体施工者等所有与建筑工程有关的人员,人员素质影响工程质量,因此,要实行专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环境的概念比较宽泛,大到建筑工程地理及周边环境,小到工程技术、人文等环境。

1.3 控制工程质量应遵循的原则

工程质量的主要监督部门是监理单位,监理单位在进行工程质量控制时应遵循质量第一的原则,要把控制重点放在人及人的行为上,首先确保人的工作质量。其次,要防患于未然,做好预防工作,注重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最后,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以国家的规范性文件为准,坚持职业道德。

1.4 工程质量的责任主体

建设单位是工程的主办方,对工程管理负主要责任,建设单位要依法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采购等进行招标;勘察、设计单位对出具的勘察、设计成果负责,必须保证按照国家标准,真实、准确;施工单位对施工过程负责,保证在其资质等级范围内承包工程,严格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监理单位对工程的监理工作承担责任,保证按照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等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理;采购单位对工程的材料、设备、构件等的质量负责,所采购配件及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合同

规定。

2 控制和管理工程质量策略

2.1 在设计阶段控制工程质量

设计是建筑工程的第一项工作,也是基础性工作,建设单位要高度重视设计环节的质量控制。建设单位要配合设计单位做好现场勘测工作,将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充分考虑清楚,力求设计方案完善、准确,符合工程建设实际,尽可能减少施工过程中对方案的修改。要对设计过程进行监理,检查设计方案及质量。邀请专门的机构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查,设计图纸力求精确、详细。

2.2 在招标阶段控制工程质量

招标阶段决定工程的施工单位,因此,招标阶段的重点是对施工单位的资格审查,主要有技术、人员、信誉、施工业绩等,确保施工单位符合工程要求,人员素质及技术水平过硬,有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没有出现过质量

问题。

2.3 在施工阶段控制工程质量

在施工前,建设单位要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和质量检查制度,组织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督促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进行资格审查。在协助监理单位做好质量控制方面:授予监理工程师一定的权力,使其能够充分控制工程质量,进行施工资料抽查及现场勘察,参与监理单位工作,对发现的问题通过监理单位督促施工单位整改;在对施工单位进行质量控制方面:主要通过工程监理来实现,工程监理按照施工合同对施工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建设单位要通过现场质量检查、参与工程验收等进行工程质量控制,并成立联合检查组和督察机构,对工程质量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督察,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2.4 在竣工阶段控制工程质量

竣工验收是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全面考核工程质量的重要阶段。建设单位要首先组织各参建方进行预验收,对有质量疑点的地方及时进行处理;其次,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做好验收前的准备工作;最后,严格按照验收规程进行工程验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做好工程的扫尾工作,确保工程顺利通过验收。

3 结语

总之,建设单位要想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就要将质量意识贯穿于工程设计、招标、施工、竣工四个阶段的全过程,在各个阶段严把质量关。协调各参建方,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参建方的积极配合、互相监督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最后,要加强建设单位人员素质的提高,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以满足工程管理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宋岩丽,范红岩.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2).

[2] 刘钟莹.建设工程施工管理[M].南京:东南大学

出版社,2005.

[3] 邓惠琴.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的弊端分析[J].山西建

筑,2004,(1).

第7篇:简述质量监理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EPC模式;燃机电厂;供热技改;技改工程;施工管理效率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8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8-006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8.032

1 概述

江苏华电仪征热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仪征公司)位于扬州化学工业园区,三套E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于2012年12月建成投产,其初步设计热负荷为285t/h。由于近几年经济发展平缓,园区新增热用户较少,热负荷至今未能达到设计值,而根据最新《热电联产管理办法》(发改能源[2016]617号)“以热定电”要求,机组利用小时依据供热量而定,势必严重影响公司运营,故一方面要开拓热力市场;另一方面还要及时完成配套供热技改,确保供热如期投运。

本文主要论述如何运用EPC模式管理供热技改工程。

2 EPC模式简析

2.1 EPC概念

EPC是指承包公司受业主委托,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的承包。通常在总价合同条件下,公司对其所承包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进行负责。

在EPC模式中,设计包括整个建设工程设计、总体策划及实施组织管理策划等具体工作;采购是指各类设备、材料、服务的采购;建设包括施工、安装、调试、技术培训、竣工验收等工作。

2.2 优势

较传统模式而言,EPC模式有以下三方面优势:

2.2.1 强调设计在整个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该主导作用的强调和发挥有利于工程项目建设整体方案的持续优化,工程变更会减少许多,提升设计效率,有效缩短工程工期。

2.2.2 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和相互脱节的矛盾。有利于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工作的合理衔接,实现建设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控制符合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约定,确保取得较好的投资效益。

2.2.3 减少业主管理工作量。业主只需进行一次招标,选择EPC单位后承包商承担合同管理,不需对设计、施工和设备分别招标,既减少了招标费用,又使业主方管理和协调工作大大减少。

2.2.4 明确建设工程质量责任主体,有利于追究工程质量责任和确定工程质量责任的承担人。

2.3 特征

EPC模式较传统工程建设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2.3.1 EPC承包商承担更多风险。EPC模式下,总承包商对工程实施全过程管控,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承担更多、更大的风险,而业主承担的风险减少,所控制的权利会受到更多限制,业主通常采取两种方式实现管控:过程控制和事后监督模式,过程控制指业主聘请监理工程师监督工程各个环节,并签发支付证书,事后监督指业主一般不介入项目过程管理,主要严把竣工验收环节关。

2.3.2 EPC承包商具有更大权利。EPC模式下,业主不必过于严格地控制总承包人,而应该给总承包人在建设工程项目建设中较大工作权利和自由,业主需要了解工程进度、质量是否达到合同要求,建设结果是否能够最终满足合同规定、实现工程的功能标准。

2.3.3 能够实现双方的管理目标。EPC模式下承包商可发挥自己的技术和管理优势,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业主为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减小了参与力度,使工程最终实现合理造价和如期竣工。双方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合理使用建设资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益。

在实施过程中,EPC模式不是简单的“以包代管”,具体管控内容要根据双方合同约定。

3 EPC管理在供热技改中的践和应用

EPC模式基于它的优势和特征,顺应了“小业主,大监理”的发展趋势,应用非常广泛,对于那些工期紧、技术复杂、管理人员少而又不想增加协调管理和其他工作量的工程项目比较适用。

仪征公司供热技改为特大技改项目,工程复杂,涉及到高压、中压、低压三个系统的改造及拆除,需要在保证原有系统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实施,接口方案复杂,部分管网涉及到厂外施工,且由于新增热负荷近200吨,必须经过原汽轮机厂家核算,才能确保改造后机组的安全运行,且下游热用户要求供汽时间紧,对供汽的连续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上述情况符合EPC模式的管理特征,可更加高效地实现本次技改目标。以下为EPC管理在该厂供热技改中的主要实践和应用。

3.1 项目前期

项目从立项到改造结束仅有6个月时间,若通过特大技改正常流程,无法实现技改目标。公司为完成本次技改,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首先选择了一期工程原设计单位作为可研单位,保证了编制进度,从可研编制到通过评审及收口仅用了1个月时间;其次,将部分前期工作和施工准备及开工阶段工作交叉进行。通过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所下发的《(内部企业产品及系统工程)采购目录》选择了郑州机械设计院有限公司作为EPC单位,为加强工程全过程监督,通过竞争性谈判,选择了监理单位对工程进行监督。

3.2 项目施工阶段

工程考虑电力工程建设和生产管理的不同特点,简化电力建设过程管理环节,强化生产管理的细致性,相互借鉴和融合,重点加强工程合规性、实用性管理。

为保证工程正常开展,仪征公司利用现有资源和项目特点成立施工管理组织机构,挂靠在生产技术部,在矩阵式组织管理结构的基础上加以创新,项目实施既全面又专一。主要从以下四方面思考和应用:

3.2.1 质量管理重点。(1)加强对招投标过程管控。对所有技术规范书组织审定,会同EPC单位对参加主要设备招标的所有单位进行电话咨询、实地调研,确保入围单位的资质符合要求,把好设备招标关,从源头上控制设备质量;(2)把好监造关。对主要设备监造合理设置见证点,会同EPC单位进行现场签证验收;(3)合理划分质量验评表。参照DL/T5210系列8个标准并结合本项目特点,合理编制验评划分表,列出涉及到的所有土建、安装工程单位工程,确保不漏项,全覆盖实施验收管理;(4)把好验收关。对“重要部位、关键工序、主要试验检验项目”作为重要控制点进行质量控制,如:本工程将焊接质量作为重点检查,编制焊接工艺评定和覆盖整个工程焊接的工艺评定一览表,要求所有焊口必须100%探伤,确保焊接质量;要求组织EPC单位定期质量分析,掌握工程质量管理动态,对分析存在的质量问题重点监控。

3.2.2 安全管理重点。(1)加强外包人员管理。将安全工作前置化,决不“以包代管”,严格执行《外包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实现所有外包人员持证上岗、人员报备等管理,确保所有人员登记在册,做到心中有数,能够随时掌握其动向。将外包队伍、外包人员与本公司员工同培训、同要求、同考核;(2)加强两票管理。由于技改工程不同于电力基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生产区域,必须对技改工程和生产区域有效隔离和管理,才能确保生产和技改安全两不误。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两票管理,所有工作必须开票并落实相关安全技术措施后才能开工,严格落实凡是现场有工作必须有安全技术措施,现场有工作必须有人监护的工作原则,仪征公司执行内部施工管理人员现场轮岗监护制,形成EPC单位、监理、业主三道监护网;(3)开展安全专项督查。结合仪征公司的生产安全管理,在不同施工阶段针对性开展安全督查,重点对高空作业、临时用电、脚手架、施工机具等开展专项督查,从基建安全和生产安全双角度来管控技改工程。

3.2.3 进度管理重点。(1)每周滚动三级进度计划。由于施工周期仅为2.5个月,所以将每周作为一个计划周期,编制三级控制进程顺序,并在每周例会后升版,实行对工程进度的动态控制;(2)重点控制设备交货时间。主要设备定标后,其制造周期仅为1.5个月,使得主要设备供货成为影响进度的主要因素,要求EPC单位进行专人监造和跟踪,确保设备如期高质到现场;(3)专人进行施工外部协调。针对工程外部施工涉及到农田赔青,仪征公司指定专人协同EPC单位进行外部协调,利用仪征公司和政府的协作关系处理了外部施工过程中常遇到的扰工、阻工问题。

3.2.4 造价管理重点。工程在通过设计评审后,采取概算下浮的方式控制造r。为防止其他费用的发生,在EPC合同签订时对工作范围进行了系统描述,对现场签证进行严格规定,同时仪征公司编制了另委工程管理,对另委工程的范围、管理内容进行了严格限定,防止另外费用的发生。

3.3 项目竣工验收和后评估

3.3.1 合规移交档案资料。EPC单位按照仪征公司编制的《EPC供热技改档案移交实施细则》,逐一对照清单合规移交相关资料。

3.3.2 组织竣工验收。工程结束后,仪征公司及时申请上级主管组织竣工验收。主要验收以下内容:项目执行情况总结报告、第三方性能考核试验报告、工程投资完成情况、竣工图等相关资料。

3.3.3 做好工程决算及上报竣工报告。按照时间要求2个月完成工程决算及上报竣工报告(包括工程总结、工程决算和竣工图等资料)。

3.3.4 效果评估。项目完成后,仪征公司组织效果评估,主要内容包括运营情况、技术评价、投资分析和效益分析等方面,并将后评估报告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该供热技改工程充分利用了EPC模式的优势,使得工程顺利完工,取得更多发电利用小时,为公司取得效益最大化打下了坚实基础。

4 结语

目前,很多燃机电厂都在开拓热力市场和进行供热技改,但由于供热技改工程一般具有技术复杂、厂内外作业、设备安装质量要求高、协调工作难度大且工期紧的特点,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体现在质量、进度、成本、安全中的问题也随之增多,故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项目管理模式。EPC模式作为当前总承包方式中比较全面的模式,实现了设计、采购、施工进度的深度合理交叉,确保在各个阶段合规的前提下,保证工程质量和对工程造价的控制,缩短总工期,可为其他火电厂供热技改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房韬.浅谈EPC模式在我国火电脱硫工程中应用的必

要性[J].科技展望,2016,26(29).

[2] 李旭东.EPC模式在电厂技改项目管理的应用[J].建

设科技,2012,(11).

[3] 张鹏.燃煤电厂脱硝EPC模式下的施工管理研究[D].

第8篇:简述质量监理的特点范文

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监控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发射机比较容易发生故障,由于发射机长期在高频的环境中运行,所以,比较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而出现故障。为了保证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必须针对发射机常见的故障找到应对措施,做好维护与保养工作。在传统的管理系统中,对发射机采用的是人工管理的方式,但是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人员管理的质量并不高,而且比较容易出现人为失误。应用无线发射监控系统后,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控制技术对发射机进行管理,这一可以有效的提升管理水平,从而保证广播电视节目稳定的运行。

1.1无线发射监控系统的建设

无线发射监控系统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对系统中各项参数的变化进行检测,可以及时的发现参数异常情况,是保证系统稳定性的有效技术。当无线网络监控系统发现参数超出正常值,则会发出警报,这样技术维修人员可以及时处理系统的故障问题。无线发射监控系统还可以记录参数变化的时间以及具体数值,可以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测。

1.2无线发射监控系统设计的原则

1.2.1可操作性。在设计无线发射监控系统时,应保证系统的可操作性,要保证计算机监测的准确性以及可靠性,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通过简单、清晰的界面显示出观测到的具体数据。可以方便工作人员观察以及分析,采用人工管理与计算机管理的方式,可以降低故障以及误差出现的概率,保证系统的可操作性,才能保证系统稳定运行。

1.2.2安全性与可靠性。广播电视传媒行业在运营的过程中,要为观众提供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所以,在设计无线发射监控系统时,一定要保证节目可以正常播出,要保证系统可以安全、可靠的运行。在设计无线发射监控系统时,不仅要具有可操作性,还需要具备安全性与稳定性。考虑到这一因素,在开展设计工作时,就一定要使用成熟的技术,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够防止不安全因素的发生。

1.3无线发射监控系统的设计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网络应用技术的日益成熟,各类软件和系统被广泛的研发并应用。系统和软件的易操作性和简便性成为人们选择和使用的最主要依据。对于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监控系统来说,其要显示的监控参数具有实时性的特征,因此,数据量之大、数据变换速度快对广播电视无线发射监控系统的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该系统的设计过程中,既要保证该设计能够适应用户对系统性能的基本需求,又要保证系统界面的简洁性和易操作性,确保工作人员在短暂的时间内掌握该界面功能的使用。

1.3.1从无线发射监控系统界面设计的角度上来说,系统界面主要由流程图、界面、浏览器、数据库几个部分组成,主要的界面包括浏览器界面、流程图界面、MDI界面以及数据库界面这几个方面。每个界面都有着自己相应的作用与特性,但是各个界面也有一定的相连性,所以在设计使用界面时,也要着重设计各个界面的转换,以此方便用户使用与查看数据。文件图形转换则包括描述文件结构和转换。

1.3.2从事项设计的角度上来说,在这一环节当中所涉及到的构成元素主要包括操作事项、系统事项、以及事项参数这几个方面。事项设计要求能够为无线发射监控系统用户提供与无线发射相关的监控数据以及事项数目,同时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除此以外,还能够通过无线发射系统的发送功能,在WEB中得以。

1.3.3从工具棒设计的角度上来说,工具棒能够实现对图形的扩大、还原与缩放,这可以通过各项按钮来完成操作。除此以外,工具棒的主要功能还体现在:实现点击报表索引、注销用户与实时监控实现等按钮,并在客户浏览图像时做到帮助图像还原与缩放,为操作提供便利;最后,从右键菜单设计的角度上来说,为了方便工作人员的操作,还可以设计好右键菜单,这样浏览截面图时,就会出现各个不同的设备,工作人员能够实时的检查设备工作状态,还可以随时来改变设备运行状态。

1.3.4从图形问价转化设计的角度上来说,图形文件的转换,主要指的是文件结构的描述与文件内容之间的转换。其中,文件结构描述主要针对svg、xml和html等格式文件的叙述,其文件内容转换关系指的就是对svg、xml和html三种格式的文件进行的转换工作。

2结论

无线发射监控系统具有智能性、先进性以及高效性,将其应用在广播电视传媒行业中,可以保证广播电视系统稳定的运行,还可以保证广播电视节目运行的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广

第9篇:简述质量监理的特点范文

关键词:水运工程质量 专家系统 分析与决策

1.引言

水运工程项目质量的控制是工程项目建设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对于提高水运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均具有重大意义。然而,水运工程质量的控制突出表现在影响问题多、质量控制难、质量变异性大、质量隐蔽和意义重大5个方面,必须特别加以注意。

专家系统是进行工程问题分析与诊断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专家系统有利于知识的应用,而产生式方法既便于知识表示和推理机设计,还可以附加可信度因子进行不精确推理,在专家系统应用中得到广泛推广。在水运工程方面杨朝东等开发了船闸输水设计专家系统,陈纯等研究开发了水运工程施工监理管理信息系统等。因为POAD专家系统的知识表示和推理与人类思维习惯比较一致,有利于知识系统的创建和应用,所以用于水运工程质量智能分析与诊断系统的开发。

3.知识系统构建

采用POAD专家系统模型设计开发了水运工程质量智能分析与诊断系统WaterwayEngineer,其主要工作包括知识系统构建和运行机制设计两个方面,其中知识系统构建是核心任务。3 . 1系统目标

水运工程质量智能分析与诊断专家系统的目标是为水运工程质量的分析与诊断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知识系统应该围绕质量问题的分析与诊断进行组织。为了保证知识系统的权威,必须遵循最新的国家标准和权威的文献。WaterwayEngineer的主要依据是:《水运工程质量检验标准》(JTS 257-2008)、《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 269-96)、《水运工程施工监理规范》(JTJ 216)、《内河水运建设工程施工监理质量控制与通病防治》等等。

3 . 2知识主干树

依据系统目标得到的知识主线即水运工程质量问题对象因果树称为知识主干树,WaterwayEngineer系统中所有的MP4对象均与知识主干树发生关联。

知识主干树的骨架是水运工程质量问题对象,如图1所示。为了描述简便,所有的问题对象都在名称中省略问题对象。在知识主干树中,顶层是全部质量问题的总称,第2层是按水运工程分类形成的质量问题,以下各层是对各类水运工程质量问题的进一步细分。

知识主干树上每个知识单元依照问题的复杂程度表现出不同的层次,问题越复杂,层次数就越多。同时,树上的一个分支节点还可以引用另一个分支节点,从而形成复杂网络结构的知识系统。无论是分支节点还是叶节点,每个质量问题对象都采用HTML文件加以描述。可包含链接关系描述更加细致和更深层次的知识。主体对象是质量问题发生的载体和受体。通常用名词表示,例如在船闸工程质量问题中,闸阀门、螺栓连接、启闭机、电气工程、供配电系统等等都作为主体对象。由于领域知识认识的局限和专家系统中知识组织的困难,在确定问题现象时,必须根据系统目标合理确定知识颗粒,使不同问题对象之间问题现象保持一定的相关性。原理知识是对问题对象的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描述。采用树的方式进行组织并用HTML文件格式加以描述,主要包括各种国家标准和权威文献。在知识系统中,原理知识不能直接用于推理,可以容纳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流派。

水运工程质量的控制必须通过一些监理流程来实现。在WaterwayEngineer系统中,可以将成熟的监理流程定义为过程知识,也可以创建新的流程知识。

3 . 3知识的录入和维护

WaterwayEngineer采用批录入和交互录入两种方式进行知识的录入和维护。批录入采用Excel文件描述MP4对象,由系统读入解释。交互录入则通过交互操作直接添加、删除、修改知识库中的知识。保证知识系统中知识的完整性非常重要。在对知识系统进行添加、删除、修改删除时,一定要注意避免出现知识循环、知识冲突、知识孤岛等问题。

4.分析与诊断运行机制

在对水运工程质量问题进行分析与诊断时,WaterwayEngineer采用以人为主导的推理运行机制。这是一种与人类的思维习惯相一致的推理方法,主要包括常规推理、辅助推理、监理过程引导和推理解释几个部分。4 . 1常规推理

依据现象和因果关系进行推理的方式称为常规推理。

(1)问题引导。如果一个问题的全部现象满足,则认为问题发生。其它的对象如主体对象、过程对象等也可作为问题发生的参考。(2)内在关系推理。系统根据因果关系进行自动推理。(3)问题求解过程的自由性。可不断假设和论证,还可能跳跃思维。

在常规推理中,作出正确的假设是专家系统推理的关键。4 . 2辅助推理

系统提供一些辅助推理方法以提高推理效率。例如,高级检索是通过关键词而不是知识内在关系来检索知识,虽然本质上不属于推理,但简单、实用、效率高,还提供模糊检索,使用户操作更方便。而过滤器则通过引导用户进行假设提高推理效率。例如,可列出当前问题所可能引起的问题来预防问题的发生;列出当前问题产生的原因引导问题的检查等。

4 . 3监理过程引导

WaterwayEngineer不仅提供常用监理过程,包含一些必要的说明和指导,还提供相关的表格和创建新流程的手段。4 . 4推理解释

WaterwayEngineer系统以可视化方式建立全部MP4对象,包含简单相关关系、因果关系和链接关系,可以有效地解释每个对象的概念和推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