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精选(九篇)

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

第1篇: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范文

【关键字】:筛查问卷、效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不仅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疾病,还可以引起慢性疾病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应该采用有效的治疗方式。以下本篇就对我院从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分析, 鉴定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筛查问卷在吸烟者中的效果,为以后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我院从2012年8月到2013年8月收治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以及60例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吸烟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在44岁~60岁,平均年龄在42.2岁;并且以支气管舒张试验后FEVl/FVC

1.2 方法

对两组对象在专科大夫协助下,填写 COPD 筛查问卷【2】,使患者填写年龄、抽烟次数及年数、体重指数(BMI)、咳嗽、咳痰、是否过敏等因素,并记录两组患者的COPD 筛查问卷得分情况,总分≥17 分,需要考虑有是否患 COPD 疾病,总分

1.3 统计学处理

对本次的试验结果,我们采用统计学软件SSPS 12.0【3】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处理。

2结果

3讨论

据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仅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与死亡率高的疾病,而且该病治疗花费也较昂贵,因此应该针对高危人群,做好对疾病的预防措施,及早治疗及早发现,以减少疾病的发生。针对吸烟者采用COPD筛查问卷,对于早发现早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明显的作用,引入COPD筛查问卷筛查吸烟者人群,不仅可以及早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还可以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率,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维护吸烟人群的身体健康。

在临床中,对吸烟者行COPD 筛查问卷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应用COPD 筛查问卷初步筛查吸烟者人群,以预防为主的模式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危险因素,对于COPD 危险因素以及筛查评分≥17 分的吸烟者,需要将其视为可疑病例,对其及时进行肺功能检测【5】,早期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疑患者,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展恶化,可提高治病的有效率,保障高危人群的生活质量。

由上可知,在临床中可以应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筛查问卷筛查吸烟者人群,对于具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危险因素、筛查评分≥17的可疑吸烟病例,应及时检测其肺功能,以便可以早发现、早干预,有效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进展与恶化,降低看病成本,有效提高卫生资源及资金的使用率,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的症状,具有很好的鉴定评价效果,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海琴,李燕芹,刘斌,徐佳波,邹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调查[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6(24):34-35.

[2] 谢灿茂,周宇麒.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现代评价[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2,24(32):54-57.

[3] 喻昌利,赵春梅,徐东波,王红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虑情绪调查[J]. 临床荟萃,2011,06(34):45-46.

第2篇: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范文

[关键词] 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临床症状

[中图分类号] R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7(a)-0185-03

Clinical features analysis of 73 cases of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

GUO Dong-mei

Department of Rheumatolog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Foshan C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Foshan 528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interstitial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related lung disease(CTD-ILD).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73 patients who were diagnosed as CTD-IL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8 to June 2012 was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RA accounted for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CTD-ILD,followed by SSc,PM/DM,SLE and pSS,and these five kinds of CTD accounted for 82% of all the CTD-ILD.The respiratory symptoms were mainly as shortness of breath after movement,cough and chest discomfort,about 6.8% of the patients had no significant respiratory symptoms.Pulmonary function tests mainly showed a restrictive ventilatory dysfunction and diffuse dysfunction,which accounted for 61% and 59% of the proportion.Chest X-ray could make higher detection rate of CTD-ILD,which was about 93.1%.After treated by glucocorticoids and other immunosuppressants,the mortality rate of CTD-ILD patients was about 9.6%.Conclusion CTD patients with respiratory symptoms should be checked as soon as possible to exclude ILD,and chest X-ray can be used as the ILD screening project.Pulmonary function tests can improve the detection rate of CTD-ILD combined with X-ray,and HRCT check is benefit for early diagnosis of CTD-ILD.Early dete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immunosuppressive therapy can be the key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CTD-ILD.

[Key words]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linical symptom

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是一种可致全身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gren syndrome,pSS)、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olymyositis/dermatomyositis,PM/DM)、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系统性血管炎等多种疾病。在其累及的系统损害当中,呼吸系统受累较为常见,且近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其临床表现的类型主要有肺间质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肺血管疾病、弥漫性肺泡出血、细支气管炎、肺实质结节、胸膜病变、呼吸肌无力、吸入性肺炎等[1]。其中ILD是较为重要的表现类型之一,也是CTD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本研究对本院73例CTD-ILD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8年1月~2012年6月被确诊为CTD-ILD的患者共73例,其中,男15例,女58例,年龄18~78岁,平均46.7岁。其中,RA 15例(占20.5%),SSc 13例(占17.8%),PM/DM 13例(占17.8%),SLE 10 例(占13.7%),pSS 9 例(占12.3%),AS 1例(占1.4%),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ndifferentiat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UCTD)3 例(占4.1%),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ixed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MCTD)2 例(占2.7%),成人Still病2例(占2.7%),重叠综合征5例(占6.8%)。其中,重叠综合征包括RA重叠PM 1例、RA重叠SSc 1例、SSc重叠pSS 2例、SSc重叠SLE及RA 1例。

1.2 方法

对上述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动脉血气分析、影像学改变、肺功能、治疗和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患者的呼吸道表现和体征

活动后气促52例,咳嗽48例,胸闷21例,胸痛16例,发热9例,无呼吸道症状3例;体格检查:两肺闻及啰音49例,口唇发绀32例,杵状指12例。

2.2 动脉血气分析

取患者入院首次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进行分析,其中低氧血症29例,Ⅰ型呼吸衰竭30例,Ⅱ型呼吸衰竭14例。

2.3 肺功能检查

共41例患者完成包括通气功能和弥散功能的肺功能检查,结果发现存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25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6例,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10例,弥散功能障碍24例(其中4例患者胸片正常)。

2.4 影像学表现

73例患者均行胸片检查,结果提示胸片异常(包括肺纹理增粗、胸腔积液、网格状或结节改变、片状模糊影等)者68例,胸片正常者5例。

共62例患者进行了胸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检查,表现为磨玻璃样改变45例、网格状改变23例、蜂窝状改变15例、纤维条索状改变8例,小叶间隔增厚32例等。胸片正常的5例患者均有胸部CT异常的表现,其中磨玻璃样改变2例,网格状改变1例,小间隔增厚2例。

2.5 患者的治疗及预后

所有患者均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38例患者联合使用环磷酰胺或霉酚酸酯或硫唑嘌呤治疗。58例病情稳定,8例患者失访,7例患者死于呼吸衰竭。

3 讨论

通过对上述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①CTD-ILD病变发病率中RA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SSc、DM/PM、SLE和pSS,以上5种CTD占全部CTD-ILD的82.2%。②CTD-ILD呼吸道症状以活动后气促、咳嗽、胸部不适为主,约4.1%的患者可无明显呼吸道症状;体征以肺部啰音和口唇发绀最常见,分别占67.1%和43.8%。③约60.3%的患者出现呼吸衰竭。④肺功能检查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障碍为主,分别占检查者比例的61.0%和58.5%,部分胸片正常的患者可被检出弥散功能障碍。⑤胸片对CTD-ILD的检出率较高,约为93.2%,结合HRCT检出率达100.0%。⑥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可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死亡率约为9.6%。

第3篇: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范文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65.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10-0126-01

肺炎支原体(Mycopasma pneumoniae,Mp)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是各年龄段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近年来,Mp感染有增高趋势,由于Mp感染常缺乏特异临床表现,易导致误诊。为提高对Mp感染的诊治水平,将我院近年来诊治的Mp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05年1月~2009年12月,以发热、呼吸道症状等入院患儿例,男例,女例,年龄3个月~14岁。

1.2 方法:所有患儿均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血常规,血清CRP、MP-IgM抗体检测,并进行X线胸片或CT检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参考文献[1]诊断患儿给予喹诺酮类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对症治疗。

1.3统计学方法 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 果

2.1 Mp感染情况 1093例患儿Mp感染176例,总感染率16.10%。2005~2009年Mp感染率分别为6.48%(7/108)、8.92%(14/157)、13.23%(25/189)、23.18%(89/384)、16.08%(41/255),各年度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97,P

2.2 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Mp感染患儿实验室检查结果,见表1。

2.3 Mp感染患儿临床诊治诊断为肺炎的患儿121例(68.75%),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37例(21.02%),依次为心血管疾病6例(3.41%)、0神经系统疾病4例(2.27%)、免疫系统疾病2例(1.14%)、泌尿系统疾病1例(0.57%),其他疾病6例(3.41%)。176例Mp感染患儿均治愈出院。

3 讨 论

MP感染缺少特异性临床表现,主要引起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多系统、多脏器损伤,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或持久的后遗症,重症肺炎是婴幼儿死亡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关于Mp感染的报道差异较大8.73~35.1% [2~3],本地区Mp总感染率16.10%,与国内报道一致。

Mp感染每3~8年有一次流行,全年均有散发。本地区Mp感染各年均有较高发生率为6.48~23.18%,各年感染率差异较大(P

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进行MP-IgM抗体筛查,对可疑者进行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普遍认为对Mp感染患儿进行生化、免疫指标检测[4],可了解肺组织和其他脏器的受损情况,这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Kim NH, Lee JA, Eun BW, parison of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 the indirect particle agglutination antibody test for the diagnosi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in children dur -ing two outbreaks [J]. Pediatr Infect Dis J, 2007, 26(10): 897-903.

[2]严莉莉.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9): 837~838

[3] 王彦.肺炎患儿支原体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12(12):1583~1584

第4篇: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范文

【关键词】国际疾病分类;医疗保健管理;新生儿

上栗县妇幼保健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为一体的综合性的基层妇幼保健院。为了解上栗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住院患儿疾病构成,病种构成及来源,更好地为院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为儿科临床、保健医师提供第一手原始数据[1],现对上栗县妇幼保健院2005-2007年,每年1~6月份共收治1 134例次新生儿住院患儿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2005-2007年,每年1~6月份统计室疾病分类报表及上栗县妇幼保健院疾病病种统计报表,按出院诊断的第一诊断为依据进行统计。研究对象为同期新生儿科收治的1 134例次住院患儿,占儿科住院患儿的29.03%。年龄: 10 min~28 d。>28 d转至儿科病房。

1.2 方法 在3年期间同期对新生儿住院患儿以不同系统的疾病按ICD-10编码进行统计分类并构成比运算。

1.3 结果 疾病分类系统中发病率较高的住院疾病顺序为:呼吸系统疾病、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窒息、消化系统疾病、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寒冷损伤综合征、败血症、新生儿产伤性损伤、新生儿性病等。前8位疾病平均住院日分别为5.7、4.2、2.7、3.9、10.2、7.3、3.0、8.9 d。从表1中可看出,呼吸系统疾病占疾病总数35.5%,占发病率之首。

表2的资料列举了各系统有代表性的具体疾病的构成比。从表中可看出呼吸系统疾病中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增高、新生儿窒息中重度窒息的发病率下降。

另外,2005-2007年新生儿产伤性骨折分别有2、3、5例,新生儿梅毒有0、2、4例,均有上升趋势。

2 讨论

本研究对上栗县妇幼保健院2005 -2007年3年同期新生儿住院患儿进行疾病分类分析,从统计资料来看,主要有以下特征。

2.1 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率占疾病总数35.5%,仍占各系统之首,且每年发病率有增加趋势。主要是感染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的增加。这与环境因素和自身免疫能力下降有关。特别是呼吸道感染增加与本县地处山区,冬春季节阴冷、潮湿,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新生儿日常护理时应注意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接触,避免交叉感染。随着早产儿出生率的升高,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病率自然增高,而早产儿自身免疫力有所下降,呼吸道感染增加,如经济条件允许应尽量进新生儿暖箱,痊愈后出院。医院应进一步加强围产期保健管理, 尽量降低早产儿出生率。

2.2 高胆红素血症病例明显增加[2]。3年发病率分别为14.9%、24.9%、27.5%。近几年本院新生儿科医生每天到产科母婴同室病区查房,严格按照新生儿随访制度,监测胆红素,及时治疗。需要换血的患儿及时转诊。

2.3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HIE发生率有逐年下降趋势。新生儿窒息中轻度窒息比例上升,重度窒息比例下降,新生儿HIE随之下降。近年来上栗县妇幼保健院围产期保健加强,产科质量提高,特别是定期参加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围产分娩培训班后,本院起源于围产期疾病明显下降。但由于乡村未普及手法窒息复苏及围产分娩培训,窒息率、产伤性损伤仍偏高,应进一步加强对下级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操作,做到人人过关。

2.4 随着生活水平及卫生条件的提高,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明显降低,特别是加大对母乳喂养的宣教和人工喂养的指导后,腹泻明显减少。而传染病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尤其为新生儿胎传梅毒发生有上升趋势,应加强孕期传染病、性病的宣教及监测,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新生儿母婴传播性病的发生率。

2.5 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明显增加。由2005年0.25%升至2007年2.54%。新生儿败血症的增加主要是早产儿中败血症例数增加,与早产儿出生率、院内感染、试验室诊断水平的提高有关。早产儿发病率由2005年5.98%升至2007年10.7%。其中早产儿败血症有2例是院内感染。由本院抽血做血培养送至省级单位检查。

因此,今后医院在医护人员的技术培训和设备建设上应考虑到疾病构成的梯次,调整医师的专业方向,加强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常规及抢救,要突出对呼吸系统疾病、围产期的某些疾病以及传染系统疾病的研究,增强处置能力,加强围产期以及院内感染的管理工作,提高综合素质,以推动上栗县妇幼保健院整体医疗保健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第5篇: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范文

[关键词]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11(a)-0133-03

Analysis of relative factors of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in children of Pearl River Delta in Guangdong

HOU Qiaozhen HE Liya DENG Li WU Peiqiong HUANG Lifeng HE Wan'er JIANG Wenhui

Women and Children Medical Center of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ed factors of RRTIs in Pearl River Delta preschool children, provide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RRTIs in childre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3 to June 2014, 7183 pediatric patients in Women and Children Medical Center of Guangzhou City were collected, and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the related factors in 2227 cases with RRTI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RRTIs in infants with the parent respiratory tract diseases, children hypersensitivity disease, birth asphyxiation, premature birth, mother's diabetes of pregnancy duration, childhood dystrophy, children living in permanent residents was higher, respectively was 36.36%, 38.44%, 38.61%, 36.29%, 37.63%, 37.89%, 38.87%,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incidence of RRTIs in infants with mother's hypertension of pregnancy duration, infants Mycoplasma infection was much more higher, respectively 46.31%, 48.61%,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Conclusion The related factors mentioned above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children's RRTI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Key words] Children;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Related factors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s)是儿科常见疾病,极大地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是家长十分关心和忧虑的问题[1]。RRTIs常占用大量医疗资源,造成抗生素过度使用,给患儿家长带来沉重的思想和经济负担。有关研究发现其病因主要为先天解剖因素、免疫功能缺陷、微量元素缺乏、胃食管反流、病原微生物感染等[2]。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RRTIs是由多种病因造成的,需要积极寻求病因,针对病因和发病机制予以干预。本研究通过对7183例广东珠三角地区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用大样本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揭示RRTIs发生的相关因素,为防治儿童RRTIs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广东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东莞、佛山、清远、四会、惠州、江门)学龄前儿童,年龄小于7岁,家长或监护人知情同意者。

1.2 调查问卷的设计

通过对国内小儿RRTIs相关文献分析,总结其发病相关因素;在此基础上制订RRTIs发病情况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问卷,发病情况包括1年内患上呼吸道感染次数、患气管支气管炎次数、患肺炎次数;相关因素包括患儿年龄、性别、父母职业、父母学历、父母亲呼吸道疾病史、儿童过敏性疾病史、出生窒息史、出生方式、母亲生育年龄、母亲孕期健康、出生体重、6个月内是否纯母乳喂养、营养不良、支原体感染、家庭居住面积、家庭常住人口、居住房屋楼层、家中使用地毯、家中养花草、房屋装修。

1.3 调查流程

严格按照科研设计方案,由专业医务人员参加调查,剔除填写不全的资料后,共回收有效问卷7183份,筛选出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儿2227例,采用一人一卷,由熟悉儿童情况的家长填写,以保证问卷填写的质量。所有问卷经过专业人员复核后,统一进行数据录入、统计学分析。

1.4 RRTIs诊断标准

按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修订的RRTIs诊断标准:新的反复呼吸道感染“判断条件”拟定0~2岁、3~5岁及6~14岁小儿1年内患上呼吸道感染依次在7次、6次和5次以上判断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气管支气管炎依次在3次、2次和2次以上判断为反复气管支气管炎;以及任何年龄患肺炎2次以上可判断为反复肺炎[3]。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问卷基本情况

发放问卷8000份,剔除填写不全的问卷后,共回收有效问卷7183份,有效回收率89.8%,其中男3595例,女3588例,平均年龄4岁5个月,筛选出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儿2227例,发病率为31%。

2.2 RRTIs发病相关因素与发病率比较结果

结果显示:父母有呼吸道疾病史,患儿有过敏性疾病史、出生窒息史、早产史,母亲孕期患有糖尿病,患儿营养不良,家庭常住人口密集的RRTIs的发病率较高,分别为36.36%、38.44%、38.61%、36.29%、37.63%、37.89%、3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母亲孕期患有妊高症、患儿有支原体感染时,RRTIs发病率更高,分别为46.31%、48.6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

表1 RRTIs发病相关因素与发病率比较

注:a代表与健康比较,b代表与

2.3 其他因素分析

结果显示:广东珠三角地区RRTIs发病与父母职业、父母学历、出生方式、母亲生育年龄、出生体重、6个月内纯母乳喂养、家庭居住面积、居住房屋楼层、家中使用地毯、家中养花草、房屋装修均关。

3 讨论

父母有呼吸道疾病史的RRTIs的发病率较高,提示RRTIs有一定的遗传倾向。父母有呼吸道疾病时,与儿童密切接触,易发生交叉感染,也是RRTIs的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

有过敏性疾病史的患儿RRTIs的发病率较高。婴幼儿最常见的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特征是细支气管的急性炎症、黏膜水肿、上皮细胞坏死、黏膜分泌增加和支气管痉挛[4]。过敏可以使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的分泌增加,过多的分泌物使支气管纤毛的摆动受限,细菌更容易附着于呼吸道,从而感染机会增加。另一方面,反复呼吸道感染时患儿呼吸道上皮细胞受损,炎性因子分泌增多,机体致敏性增加,气道高反应性亦增高,引发气道炎症,故RRTIs与气道高反应性及过敏密切相关[5]。

新生儿窒息时,机体处于缺氧状态,非重要器官的血管发生收缩,来保证心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新生儿窒息发生后,因缺血缺氧会导致脑、心脏、肠、胃、肾脏多个器官的损伤,对新生儿造成严重的危害,易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因此要加强围生期保健,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病率,贯彻实施新法复苏,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成功率,来减少对新生儿的伤害[6]。

早产儿RRTIs发病率高,可能与早产儿出生时肺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早产儿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均不够成熟相关。免疫球蛋白IgA、IgM不能通过胎盘,IgG虽可通过胎盘,但胎龄愈小,通过胎盘到达体内的IgG含量愈低,故更易患感染性疾病,进而出现反复发作的呼吸道感染[7]。

孕期健康影响胎儿的发育。母亲患糖尿病时,高血糖通过胎盘进入,刺激胎儿胰岛细胞增生,导致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不仅导致低血糖,而且拮抗胎儿器官的成熟。糖尿病母亲婴儿各脏器功能发育相对不成熟,更易反复呼吸道感染[8]。

母亲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早产儿发生率、低体重儿发生率、新生儿疾病发生率均增高[9]。母亲孕期患有妊娠高血压疾病,降低胎儿血氧供应,导致胎儿宫内慢性缺氧,影响儿童免疫系统的发育,故RRTIs的发病率较高。因此积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新生儿健康有重要意义。

营养障碍引起的免疫功能缺陷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10]。营养不良时,蛋白质、脂肪、能量及各种微量元素均不能满足儿童的正常需要,锌是细胞多种生物酶的组成部分,还参与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维生素A参与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分化。儿童缺乏上述营养素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下降,从而增加了对感染的易感性[10]。

支原体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Esposito等[11]报道支原体感染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呼吸道感染中扮演重要角色,急性支原体感染达38.6%。目前公认支原体肺炎的发病机制包括支原体直接侵犯气道、肺部及肺炎支原体激发机体的过度炎症反应[12]。支原体感染起病隐匿,症状常持续数月,支原体吸附于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后,可释放过氧化氢和超氧游离基,对其造成氧化损伤;支原体感染后可产生抗体导致免疫性损伤[13]。故支原体感染患儿易反复呼吸道感染。

居住拥挤、居住人口密集时,空气流动差,霉菌、螨虫、病毒浓度增加,尤其周围有人患呼吸道感染时,易出现交叉感染,故RRTIS发病率增加。

综上所述,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机制复杂,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不仅是和基础疾病、免疫缺陷等因素有关,还和父母亲呼吸道疾病史、儿童过敏性疾病史、出生窒息史、早产史、母亲孕期患有糖尿病和妊高症、营养状况、家庭常住人口密集、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RRTIs是临床抗生素使用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抗生素的过多使用可能导致呼吸道菌群紊乱和诱导细菌耐药[14],应该重视病因,排除局部和其他因素,如是否存在局部慢性炎症、营养不良、过敏体质,尽量去除导致RRTI的疾病和环境因素,再针对性地抗菌或抗病毒治疗[15],采取综合防治,保证儿童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晓川.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免疫学研究与分类探讨[C].2007年儿童咳嗽与反复呼吸道感染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2007:58-59.

[2] 陈慧中.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判断条件及反复肺炎诊断思路[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3):163-165.

[3]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概念和处理原则[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2):108-110.

[4] 陈德晖.浅谈儿童小气道疾病诊治认识[C].2014年第五届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学术论坛,2014:139.

[5] 吴小川.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支气管黏膜免疫和气道高反应性变化[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1):22-25.

[6] 李慧琳.新生儿窒息后器官损害及血钙改变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4):57-60.

[7] 薛辛东,李永柏.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9-100.

[8] 梁考文.母亲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对新生儿出生结局的影响[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3):266-267.

[9] 何凤梅.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新生儿健康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4):494-495.

[10] 陈汶.103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分析及临床意义[J].重庆医学,2008,37(4):759-761.

[11] Esposito S,Bosis S,Faelli N, et al. Role of atypical bacteria and azithromycin therapy for children with 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J]. The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 Journal,2005,24(5):438-444.

[12] 赵顺英.儿童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5):321-323.

[13] 刘洋.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1,29(2):196-198.

[14] 洪建国.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细菌提取物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3,28(3):165-168.

第6篇: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范文

阐述母乳喂养的优点,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母乳喂养;儿童过敏性疾病;临床探究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7.20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7-3678-02

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接触或吸入过敏原机体所产生的特异性IgE或是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在临床上称为过敏反应(hyper responsiveness)。其主要的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和食物过敏等。母乳喂养被普遍认为是对婴儿最好的喂养方式,但是临床对母乳喂养预防儿童过敏性疾病还存在着很多的争议,本文将通过临床资料对母乳喂养预防儿童过敏性疾病进行临床调查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对我院2009年――2011年间筛查出患有过敏性疾病的患儿40例的资料进行整合,再选择无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呼吸系统感染的患儿40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段为8个月-13岁,平均年龄4.13岁,其中男患儿48例,女患儿32例。

1.2方法将这些患儿分为观察组40例(过敏性疾病的患儿)和对照组40例(无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呼吸系统感染)。纳入标准:经点刺实验、过敏原检查等确诊为过敏性疾病的患儿加入观察组;经检查无过敏性疾病及反复呼吸系统感染的患儿加入对照组。对本组患儿的对喂养方式、出生时间、家族史等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的问卷调查。

2结果

观察组40例患儿所患过敏性疾病包括:过敏性结膜炎11例,占27.5%;过敏性鼻炎9例,占22.5%;支气管哮喘13例,占32.5%;食物过敏7例,占17.5%。观察组40例患儿为单纯的母乳喂养患者为12例,占总数的30%。经人工喂养患儿为28例,占总数的70%;而对照组40例,单纯的母乳喂养患者为33例,占总数的82.5%。经人工喂养的患儿为7例,占总数的17.5%;观察组父母或亲友吸烟的患儿为26例,占总数65%,对照组父母或亲友吸烟的患儿为14例,占总数35%。母乳喂养与人工喂养所占比例,见表1。

3讨论

随着近年来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多数人认为在婴儿时期就应开始对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可有效的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促使婴儿的免疫系统发育正常和减少发展为特异体质的可能性。母乳中含有许多生长因子及免疫物质,经母乳喂养可减少其他喂养方式引起的不良反应和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影响患儿患过敏性疾病主要有:喂养方式、特异性体质、吸入过敏源、食物过敏源和环境等因素。

观察组经人工喂养的患儿为28例,占总数的70%,对照组经人工喂养的患儿位7例,占总数的17.5%,经对比人工喂养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发病率。本文中观察组40例患儿所患过敏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过敏性结膜炎11例,占总数的27.5%。表现为球结膜和睑结膜的流泪和充血、眼痒等眼部的过敏性炎症;过敏性鼻炎9例,占总数的22.5%。表现为鼻腔黏膜嗜酸细胞浸润的慢性炎症,通常为季节性以及常年性的打喷嚏、流鼻涕和鼻摩等;支气管哮喘13例,占总数的32.5%。其表现为气道高反应和气道黏膜的慢性炎症,以反复发作的气喘和咳嗽为主要特征,发作通常在凌晨和夜间较多;食物过敏7例,占总数的17.5%。其表现为呼吸道症状、胃肠道症状和皮肤症状等,严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根据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对比,我们不难看出母乳喂养相对于人工喂养过敏性疾病的患病率明显减少。

本文中观察组即患有过敏反应性疾病的40例患儿中其父母及亲友吸烟的为26例,占总人数的65%,众多研究显示,母乳喂养可以减少和预防患哮喘以及牛奶蛋白过敏症发生的概率。因此在母乳喂养的同时外在的环境也应做一些预防性措施,减少婴儿对烟雾的接触和吸入。母亲的饮食,也可影响婴儿患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从母亲的食谱上去除鸡蛋、牛奶、花生等,在婴儿前几个月减少鸡蛋、鱼、牛奶等辅食,可减少婴儿患过敏性湿疹和皮疹的概率。本文中观察组3例患儿有家族过敏史,总数的7.5%,对这些患儿进行早期的饮食和环境干预,将避免其出现或接触过敏源以及致敏的环境,可明显降低其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概率。

采取母乳喂养的母亲,应注重对于婴儿的保健知识的认识,避免食物的污染以及过早的添加辅食,适当添加辅食并控制辅食的质量。控制环境因素减少吸烟和婴儿接触过敏原的几率。母乳喂养的时间应达到足够的时间,一般为6-10个月为最佳时间段,母乳喂养的同时避免其它污染源,如吸烟、环境等致病因素以减少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通过研究得出早期母乳喂养对儿童患过敏性疾病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母乳喂养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适合婴儿的一种喂养方式,相较于人工喂养它涵盖了婴儿所需要的所有营养成分,临床应大力宣传母乳喂养,阐述母乳喂养的优点,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

第7篇: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范文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59-01

患儿,女性,出生12h。因皮肤黄染半天收入院。患儿系G2P1,胎膜早破41h剖宫产出生,出生后阿氏评分为10分-10分-10分,羊水清,脐带、胎盘无异常。患儿生后2d出现皮肤黄染,查新生儿溶血病血清学检查示:新生儿ABO系统溶血病。入院查体:T37.3℃,P160次/min,R80次/min,体质量3100 g。足月新生儿外貌,下颌尖,皮肤轻度黄染,前胸及双下肢可见散在皮疹,前囟平坦,约1.0×1.0cm,张力不高,口周无发绀,呼吸急促,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16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心前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脏肋下2.5cm,叩鼓音,肠鸣音存在,四肢肌张力正常,双足内翻,眼睑及双下肢无水肿,新生儿原始反射存在。经皮胆红素测定9.2mg/dl,肾功能、肝功能及CRP:总胆红素142.3umol/L,直接胆红素5.2 umol/L,C-反应蛋白6.60mg/dl,余正常;血常规:白细胞17.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0.687,血红蛋白152 g/L,红细胞比容0.447 L /L,血小板计数430×109/L;血涂片正常;网织红细胞百分比3.20%;心脏超声示: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未闭(动脉水平双向分流); 室间隔膜周部缺损(室水平双向分流,以左向右分流为主); 房间隔继发孔缺损(房水平双向分流); 心包积液(轻-中度); 全心增大 ;心动过速; 肺动脉高压(重度); 左室收缩功能轻度减低;核型分析结果:46,XX,18q-。诊断为:1、新生儿ABO系统溶血病;2、新生儿贫血;3、先天性心脏病;4、双足内翻 5、18号染色体长臂缺失综合征。(核型分析见图1)入院后给予合理喂养,预防感染,光疗降黄,静脉用丙种球蛋白阻断溶血,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地高辛片及卡托普利片纠正心功能不全等综合治疗9天,新生儿溶血病治愈,建议家长出院后:1、母乳喂养2、预防感染3、尽量避免患儿哭闹及呛奶4、尽快完成听力筛查及两病筛查5、注意患儿尿量是否减少及眼睑和双下肢是否有水肿6、酒石酸美托洛尔片0.50mg 口服Q12H,地高辛片10.00ug口服Q12H,卡托普利片0.50mg 口服Q8H,监测心率,脉搏

2 讨论 染色体疾病是指在染色体上出现异常的一组疾病,是遗传病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新生儿期及时发现此类疾病,对于患儿、家庭、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染色体畸变多至胚胎死亡,活产新生儿发生率0.5-1%〔1〕,流产及死产儿中可高达50%-60%。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需要通过仔细的查体、认真的观察、耐心的护理,为医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尤其在护理新生儿的过程中,发现面容异常、手纹异常、外观畸形等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以引起重视,完善相关的辅助检查,对于患儿的早期诊断、早期处理以及优生优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104.

第8篇: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范文

医疗纠纷严重影响到医院的工作秩序和医务人员的工作、生活,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新生儿科存在较高的医疗风险,是医疗纠纷相对比较高发的科室,严重影响了新生儿科的信誉和医务人员的工作热情。因此,对新生儿科医护人员来说,了解医疗纠纷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是当务之急。总结2005年1月~2011年12月发生的影响较恶劣的17例医疗纠纷,旨在分析新生儿科的特点及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有助于吸取教训,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营造和谐的医患氛围。

医疗纠纷构成情况

2005~2011年发生影响较恶劣的医疗纠纷17例,其中8例(47.1%)系早产儿病情稳定后(住院19~34天,平均26±4.7天)突然出现严重感染、胃食管返流等情况导致死亡,家属不能理解;3例(17.6%)系危重患者死亡后家属认为诊断有误,死因不明确;2例(11.8%)系双胎儿、早产儿,病情复杂,住院时间长,经济花费巨大而治疗效果不好,家属认为系医疗护理不周所致;1例(5.9%)因住院期间未及时进行眼底筛查而后发现视网膜病变;1例(5.9%)因先天性肾积水术后未做听力筛查而后发现听力障碍;1例(5.9%)因早产儿发生严重颅内出血导致脑积水,家属认为救治不力;1例(5.9%)因肠道感染继发肠梗阻,家属认为系口服止泻药物所致。

17例纠纷中,男11例(64.7%),女6例(35.3%),早产儿13例(76.5%),胎龄32~36.4周,平均34.6±1.2周,4例(23.5%)为足月儿。

新生儿科的特点和纠纷原因

封闭式管理容易引发信任危机,医务人员沟通不到位:新生儿科为封闭式管理,家属不能陪护,父母看不到孩子,更不能亲自照顾孩子,加上受某些媒体不负责任的负面报道的影响,容易对医疗护理过程产生怀疑。部分家长甚至把医疗服务理解为裸的金钱交易,我付钱医院就应该治好病,只准成功,不准失败。而医护人员如果不能通过有效的沟通使家长明白患儿的病情,理解诊疗过程,打消家长的质疑,则可成为医疗纠纷发生的隐患。

新生儿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家属期望值过高:新生儿各脏器发育不成熟,机体抵抗力差,生存能力低,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尤其是在新生儿病房占主角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更容易罹患各种严重疾病,且在生后不同时期易患疾病不同,如早期易患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吸入性肺炎,晚期易患感染性疾病等。而我国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初为父母者一方面对新生命充满期待和兴奋,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孩子患有严重疾病,另一方面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认识不到新生儿疾病的特点,认为进了医院就是进了“保险箱”,对健康期望值过高,因此当新生儿病情由轻变重,出现病情变化甚至死亡时往往不能接受,归咎于医疗护理不周,从而引发医疗纠纷。

新生儿疾病容易遗留后遗症: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发育不成熟,脏器功能娇嫩,致病因素往往累及多系统、多器官,如围生期窒息可引起脑、心、肺、肝、肾、凝血等多系统功能受损,长期高浓度氧气吸入可导致视网膜病变、慢性肺部疾病,加上多数药物缺乏新生儿用药剂量的安全性研究等,因此容易遗留后遗症,影响生存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新生儿科收费高,经济花费大:新生儿科尤其是重症监护室集中了各种新技术、新仪器,危重患者治疗护理费用高,给患儿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家属对医疗收费特别敏感,绝大多数家属不能承受高额度的医疗支出,使欠费成了医院的一大顽症,使医疗工作受到影响,而催促患儿家属交费成了儿科医护人员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使家长反感,从而加重了医患之间的矛盾[1]。而医疗费用增加也使得患儿家长希望在付出高费用后能得到最好的治效果,一旦不尽人意,便引发医疗纠纷。

防范措施

加强医患沟通,认真履行告知义务:从患儿入院开始就要向其家长认真告知住院期间注意事项、患儿的诊断、治疗方式、可能需要做的检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后遗症、大概的经济花费等。住院期间根据病情再反复告知,出现病情变化时随时告知家长,务必使家长对患儿的病情有较全面的了解。对于病情复杂、病情危重的患儿更应反复告知,尽量降低家长的期望值。17例纠纷中无胎龄32周以下的早产儿,说明该类患儿家长期望值相对较低,出现病情变化甚至死亡后容易接受。涉及特殊治疗、特殊检查等存在风险的医疗过程,一定要以书面形式告知家长,严格遵守知情同意原则,并要求家长签字[2]。同时,向家长解释病情时要以疾病事实为基础,诚恳、耐心、真实、准确地进行表述,尽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既不能因过于谨小慎微夸大病情的危险性加重家长的不安,也不能过于“善心”,交代病情时轻描淡写,使之误认为病情很轻,引起不必要的纠纷[3]。必要时集治疗小组主要成员共同与家长沟通,以体现对患儿的重视。当本院不具备诊疗能力时,不要拖延转送上级医疗机构的时机。

完善筛查制度,加强出院宣教: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住院期间不仅要治疗原发疾病,还要根据需要进行脑、眼、耳及苯丙酮尿症和先天性甲低等可严重影响生存质量的疾病的筛查,务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住院期间不符合筛查标准而未进行筛查者,出院时要做好出院宣教,除告知家长日常护理的注意事项外,还要以书面形式告知需要复诊的时间和内容,要求家长签字,以引起家长重视。

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狠抓医疗文书质量: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决定医疗效果的直接因素,只有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技能,才能在医疗工作中得心应手。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应该充分认识新生儿科的高风险性和复杂性,重视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医护人员应经过专科培训才能上岗,并定期进行业务考核,提高工作能力。17例纠纷中8例为恢复期出现病情恶化,如能更严密的观察病情,及早发现临床症状并给予有效治疗,则可能提高部分患儿的存活率。医疗文书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质量的重要依据,应该认真书写,妥善保存,保持医疗文书的完整性、准确性、及时性和规范性,一旦发生纠纷,医疗文书能为判明责任提供有效的证据,同时也可以预防和平息一些患儿家属维权过度引起的纠纷。

严格收费制度,执行合理的收费标准:每天向患儿家属发放的“当日费用清单”是患儿家长了解患儿病情及治疗方案的一个途径,多收费、重复收费很容易使患儿家长对整个诊疗护理过程产生不信任,从而影响医患关系。因此应合理用药,合理检查,严把医嘱录入和核对关,使收费更趋透明化、规范化。对家长存在疑问的地方耐心解释,消除误解。

“前事之鉴,后事之师”,深入认识新生儿科的特点和医疗纠纷发生的原因,充分吸取经验教训,这样才能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张红梅,彭淑梅,王波.儿科医疗纠纷原因分析与防范[J].现代医院杂志,2008,8(5):111-112.

第9篇: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筛查范文

肿瘤治疗重在早发现

众所周知,虽然现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技术不断提高,但对中晚期病人来说,治疗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而且患者所承担的费用十分昂贵。肿瘤防治最关键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越早发现,患者治愈率和生存率就越高。

要做到“三早”,肿瘤筛查体检是您不可或缺的选择。随着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只要定期做专业体检,目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肿瘤基本都可被检出,从而为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山西省肿瘤体检中心办公室曹雪玲主任建议,对三四十岁以上的人群应增加肿瘤初步筛查项目。对于高危人群(如有肿瘤病史、肿瘤疾病家族史、吸烟、酗酒人群及某些特殊行业工作人员)来说,癌症筛查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因为他们发生癌症的几率要比普通人高几倍甚至十几倍。

如何做到早发现?

曹主任向记者介绍,定期进行专业体检很有必要,每年应定期到肿瘤医院开设的专业体检中心,进行一次全面体格检查。因为,有些早期癌症可能须用特殊化验检查或器械检查来帮助早期发现。除医生检查外,自我检查也非常重要。如:自我检查颈部是否两侧对称,有无增粗或发现肿块,可早期发现甲状腺肿瘤。妇女须经常自我检查乳腺,观察两侧是否对称,有无肿块, 是否发现内陷,有无渗血或异常分泌物等等,常可以早期发现乳腺癌肿。女同志还应该注意阴道有无不规则流血, 有无异常分泌物,常可发现女性生殖系统肿瘤。早晚平躺在床上时,可以双膝屈起进行自我腹部检查,用双手同时触摸左右上下腹部,随着呼吸的起伏检查腹部有无可疑肿块,常可早期发现腹部肿瘤。此外,还应经常注意身体其他部位有无可以摸到的肿块,或不愈合的溃疡等。

早期处理可疑的癌前期病变。很多疾病,本身并不一定有什么严重危害,如:胃炎、肠炎、子宫颈炎等等, 但如不及时治疗,反复加重,就有可能发生癌变。

定期体检人数少、误区多

目前我国居民普遍体检意识淡薄,统计表明,每年参加体检的人数不足总人口的5%,主动体检人数更低于0.3%,到专业体检机构做肿瘤体检的人数更是少之又少。这一数字直接造成我国慢性病(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肿瘤定义为慢性病)的发病率正呈逐年攀升趋势。

据曹主任介绍,定期体检其实是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有效手段,许多人在身体没有出现不适或临床症状前,就应该定期进行全面体检,及早发现异常体征,将疾病消灭在萌芽时期。

但很多人并不这样认为,有的认为没病根本没必要去医院,有的把体检歪曲为“没病查出病”,对体检的种种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误区一 以往体检都正常,没必要年年来查。

专家点评:体检结果正常,只表示检查结果都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也许确无疾病,也许处于疾病早期,还检测不出来。所以需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不断地对健康进行评估,及早发现问题。

误区二 年轻身体好,体检可查可不查。

专家点评:我国肿瘤发病正在呈年轻化趋势,一份调查资料显示:4000多名31~60岁的白领职员中,脂肪肝发病率高达12.9%,肥胖症患病率达31.6%,高脂血症患病率为12.8%,冠心病患病率为3.1%。

误区三 没有症状,没必要来查。

专家点评:很多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早期一般都没有任何症状,等出现症状,常常已是晚期,治疗难度和花费都会大大增加。

通过定期体检,可以及时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发现一些不易觉察的早期疾病;如果能在疾病的早期进行预防和治疗,将大大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