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学地质学范文

地理学地质学精选(九篇)

地理学地质学

第1篇:地理学地质学范文

【关键词】地理课堂;活动;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4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149-02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发展。新课程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活动为特征的课堂教学。课堂活动是一种能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用,在用中掌握、理解知识的渠道和方式,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活动”的设计是值得我们教师深入思考和探索实践的问题,笔者就地理课堂学生活动的有效性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课堂教学活动要做到师生共同参与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在课堂教学中要彻底打破教师一言堂的局面,真正做到师生共同参与,共同探究,而不仅仅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按照教师规定好的思路进行思考,最后得到教师规定好的答案,也不仅仅是把原来由教师讲授的内容改为学生讲述。而是要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处理好师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关系,做到师生平等、共同探究。例如,在讲到等高线地形图时,我指导学生用钢性较强的铁丝做出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圈作为等高线,再用细线连接起来,山顶部系上一根铁丝做拉手。提起拉手呈现山的形状,让学生观察。观察完山的模型后,当众把拉手垂直放下,使各条铁丝圈平放于准备好的小黑板上,接着让学生沿着铁丝的轮廓把各条等高线画下来。移去山的模型,再假设出每条等高线的高度,在一旁标上高度。最后把画好的地形图展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不是为了得出结论,而是重在参与的过程,掌握获取知识和认识世界的方法,从中获得地理学习的能力。

2课堂教学活动要让学生的思想自由飞翔

这就是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自由飞翔,首先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分组,然后进行组内讨论学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听、说等方式互相交流,以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在这个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巡回其间,简要个别讲解,帮助弱势学生领悟问题要点。讨论活动是课堂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以及互相帮助的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也是地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式,有利于教师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体验活动的最大魅力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一次又一次地反复感悟,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经验,在体验中成长,在体验中创新,逐步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成为创造型的人。如让学生动手演示昼夜更替。这个活动可以作为课堂演示操作活动,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也可以教师一边讲台演示学生一边跟着操作。比如:在教室里,把窗帘都拉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黑暗的环境,教师可以利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演示昼夜更替;或者可以用一个废弃的足球,把一半面积用墨水图黑,用来代表夜半球,或者说是太阳照射不到的部分,这样也可以在明亮的教室里演示昼夜更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了一些知识,懂得了一个道理,掌握了一种本领,这一切都说明在实践中感悟最深刻,在实践中体验最到位,在实践中的创新最能提高人的素质。也许,探究活动课的知识并未形成体系,但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3课堂教学活动要关注每一个学生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真正的小组讨论意味着所有的学生通过积极的学习和参与,达到相互的全面交流,讨论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在课堂中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它允许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或发现新的观点。所以在课堂活动过程中要特别关心弱势学生,所谓弱势学生我认为就是在班级里比较内向,不善于发言,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具有一定的自卑感的这样一小部分学生。每个班级都会有这样的学生,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特别留意这部分学生,在分组讨论时教师要及时走到他们身边,走下讲台与这部分学生一起讨论,帮助他们获得必要的结果,一有机会要积极鼓励他们发言,要及时给予表扬,从简单做起,起步要低一点,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尊性、主动性,慢慢地使这部分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同时关心弱势学生还必须延伸到课外,平时要多与这部分学生多联系交谈,使他们消除对老师的心理害怕,把老师当成是一个可信懒的长者,是可以相互交流看法的朋友。同时要提高这部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首先必须消除心理障碍,大胆敢说。其次逐步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乐于学,积极学。

4课堂教学活动要强调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是探究教学的最高境界,学生由“他主学习”到“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品质质的飞跃,学生不等老师教而能自学时最成功的教育。教师应充分信任每一位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独自学习。教师在告知学生他们的任务和目标后,指导和培养 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和思考,从中明白事理,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因此教师在设定任务目标和设计任务时,必须认真考虑学生的需要,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历,能力范围,智能因素,认知能力与学科综合,尤其要了解学生现有水平与课程、任务目标之间的差距。只有当所设计的任务接近学生的语言水平或略高于学生的语言水平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积极参与的欲望,从而自主地通过合作学习,小组分工,以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课堂教学活动要强调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如在上《气候类型》一节学习,就可以根据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四个部分,要求班级中的四个大组,分别就各带有哪些气候类型,各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和成因及该带气候的共同特征,进行说明。还比如:三大宗教、三大人种、国际组织等内容的学习,采取并列式的分组,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是学生思维、心理和实际情况的需要,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是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的需要。

总之,新型课堂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它将有利于改变教师在教学中的形象和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张大钧主编.《教育心理学》,第 251 页,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第2篇:地理学地质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素质教学

“素质教育”是对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和智慧进行积极的挖掘和发挥,并使其身心得到全面的、最大限度地发展的教学模式。在地理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开展以“转变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攻方向。

一、内容构成

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地理素质的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由三部分构成,即地理知识素质、 地理能力素质和地理品德素质。

1.地理知识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掌握那些在地理科学知识体系中处在基础地位的知识, 它包括初中地理教材中的基本事实、地理概念、地理成因、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等。

2.地理能力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地理教学,掌握地理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等,能运用地理知识 去处理和解决所遇到的地理问题,如小到看地图、辨方向,大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工业布局等。

3.地理品德素质教育:是指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准则,并用于 规范其行为的教育。

以上三个层次地理素质教育的构成是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成功的地理素质教育必然是以培养和提高学 生身心、知识、能力、品德等为目的,从内容到形式的全面教育。

二、教学原则

地理课堂教学要很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除了要遵循直观性、启发性、理论联系实际、精讲巧练、可 接受性、巩固性等教学的一般原则以外,还要注意体现:

1.整体性原则:使知识、能力、品德教育一体化,克服只抓知识教育而忽视能力培养和品德教育的做法。

2.改革性原则: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观念,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注意成功教育、创造教育、愉 快教育、和谐教育等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整体改革经验的运用吸收。

3.多向性原则:要有效地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4.发展性原则:教师要通过各种地图、直观教具、电教媒体的合理运用和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发展学生智力,增强心理素质,努力培养、强化学习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充分调动、提高学生的积 极性、主动性和持续性。

5.全面性原则:教学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意转化学习困难生,使每一位学生的地理素质都得到应有的 提高。

6.民主性原则:教师和学生要建立起平等友好、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合作性师生关系,形成民主、和谐 的氛围。

7.自主性原则:通过地理教学,使学生逐步具备和不断强化独立学习的能力。

8.实践性原则: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时要结合课外活动的开展,注意加强教学的 实践性环节,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学用结合能力得到培养。

三、备课要求

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和保证。必须认真、扎实地备课和编写地理教案。地理教案的编写应做到以下 几点:

1.深钻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近几年来,初中使用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教学新大纲和新教材,从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功能、体系 结构等方面,都做了大的改革。新大纲、新教材的特点:一是教学目的更加清晰明确,条理分明;二是教学内 容的安排更符合公民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年龄、心智特征;三是教学的内容和要求更加具体、明确、清晰 ,便于师生遵循;四是突出了人口、资源、环境的教育和国情教育;五是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更加切实,对教 学、评价、考核等问题提出了较合理、明确的建议;六是简化和降低了一些要求,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利于 素质教育的落实。

教师教学时,进一步选择组织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安排好教学 的全过程。

2.掌握教材层次,编好教学提纲。 教学提纲是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安排的重要组成部分。编写教学提纲时,要掌握教材结构,分清教材主次, 注意内在联系,使之合乎地理学科的逻辑顺序和地理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3.区别教材主次,突出教学重点。 通过钻研,教师要从教材内容中找出其主体部分和核心部分,作为教学的重点。还应分析找出重点、难点 和关键这"三点"的关系。要善于突出重点、排解难点、抓住关键,带动一般,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 目的。

4.把握教学的结构,构思承转和小结。 教师要依据课堂的各个环节及其顺序和时间分配,考虑如何引入新课、各个教学环节的承转、各部分的小 结和全课的总结。

5.设计教学方法,准备直观教具。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备课时教师要估计到 上课时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发挥好教师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使教学活而不乱、有声有色、紧张有序地进 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还必须考虑直观教具的选用和设计、制作。教具何时用、如何用,做到心中有数。

第3篇:地理学地质学范文

德育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的首要任务,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应该从地理学科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中挖掘教育素材,寻找德育与地理知识教育的结合点,把思想教育与地理知识教育以及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结合我国钢铁、煤炭、石油等工业所取得的成就的讲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结合环境、资源与人类的关系等内容的讲解,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可以结合地理现象的讲授,对学生进行破除迷信,相信科学的教育。例如,通过讲解板块构造理论讲述地球上地震和火山现象成因。通过学生旅游实地考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勤奋劳动的精神,对他们进行意志品质的教育。

二、创造良好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所特有的育人环境,这种环境是在师生双向心理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课堂教学来说,只有创造良好愉悦的心理环境,形成一种团结进取、协调融洽的心理气氛,才能激起共同的情感体验,产生感情上的共鸣,使教师传授的知识被学生愉悦地接受和自觉地掌握。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

教师发扬教学民主,在分析、讨论问题时敢于让学生大胆质疑,形成畅所欲言、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等,对于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科学安排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环环紧扣,节奏张弛适度,过渡自然巧妙。教师的讲授应突出重点,目标明确,启发思维,切忌一讲到底。增加学生学习活动的训练内容,难度要适中,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尤其要照顾到中差生以达到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课堂教学必须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地理教师应随机应变,选择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有针对性的教法,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挖掘与拓展,善于发散、引发思维、开阔思路。

四、努力做到让全体学生参与地理课堂教学

全体学生是否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素质教育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能否顺利贯彻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学生参与活动的目标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转变观念,由目前的“主演”变成“导演”。教师要带有饱满的稳定的激情,指导点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和言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把课堂教学作为学生整体参与的主战场。教师更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分层次教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五、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自学能力是学生能力的一个综合指标,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能力指标,可以通过预习、阅读、复习,以及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等逐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把握重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能力培养是长期和连续的,它可以帮助学生找出学习活动的自我差距,并且自我完善。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统一起来。

六、提高教师素质,保证优师育人

在地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把地理教师队伍建设当作“重点工程”,做到“爱师有情,重师有诚,用师有长,培师有方。”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开展“立高尚师德,树教育新风”的师德教育活动。

第4篇:地理学地质学范文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教育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的精神。地理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各项意识 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

地理教学能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界,这就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 ,热爱祖国,热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能对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思想境界、行为规 范的教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品德,培养全球意识和国际意识。

国情教育实际上是国民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地理知识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教育价值,通过地理科学知识 的传授,培养学生解决国情问题的初步能力,把个人、民族和全球利益统一起来。对我国的国情,有优点,但 也不能掩饰缺点,讲优点有利于学生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但又要防止盲目自满,不求进取的思想,过分夸大 缺点,又可能产生自卑心理,所以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唤起学生的紧迫感、责任感和报国心。建国以来 ,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经济发展相当迅速,但至今经济技术水平较低,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 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课本知识的传授,同时利用假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写调查报告、小论 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有真实的心理体验,并要经受毅力磨练,德育考验及是非识别,达到德 育内化的功效。国情教育中紧扣“人口、资源、环境”这三个重点,突出人地关系,联系有关国策,使学生熟 悉乡情,了解国情,激发他们的报国之情。

世界地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热爱世界劳动人民,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 了解和友好往来,都有重要作用。

历史上的反动统治阶级有意把各种自然现象加以神化和妖化,把自然界的突变,如狂风、暴雨、洪水、山 崩、地震以及日月食等,都归之于妖魔鬼怪的兴风作浪,用以恐吓群众,欺骗群众和愚弄群众,以维护其反动 统治。自然地理教学可以把上述各种自然现象进行科学解释,地球上大气的运动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原理;地 球上水的运动和水平衡原理;地壳的变化和地壳物质循环原理;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生态平衡原理,都从不同的 侧面揭示了物质的运动性和运动的规律性,世界上无限多样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运动和发展的结果。所以, 自然地理教学对破除迷信,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

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的各种正确的地理观点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谓正确的地 理观点,主要是正确的人地观、种族观、因果观。正确的人地观能使学生明确要遵循自然规律,合理的因地制 宜地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平衡,预测经人类活动影响后自然界的演化发展,依此调整人类的行为;正确 的种族观,使学生反对种族优化论,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正确的因果观,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科 学地解释各种地理事物、现象的因果关系。正确运用唯物辩证法,免犯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

二、渗透市场经济意识,培养新型人才

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和目标。经济地理的教学目的 就是使学生初步认识生产布局的一些基本指导思想和特点,并尽量运用这些所学的知识为社会生产服务。

我国有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七个经济区域。三大经济带各有其优势和不足,呈现出明显的经度地带 性规律差异,东部地区人口集中,气候良好,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城市密集,中、西部地带土地资源、矿 产、能源资源极为丰富,东部地带经济的优先发展为中西部经济带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中西部经济带尤如 一头醒狮。我国的七个经济区域是复合型经济区,是兼有远景和类型特征的综合经济区,是类型与综合过渡型 经济区。按市场经济规律和经济内在联系以及地理自然特点,突破行政区域界限,在已有经济布局的基础上, 以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为依托的全国整体经济发展布局。为学生结合我国经济地理知识的学习加深印象,加深 了解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地理教育在生产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教材的很多方面能直接或间接为生 产建设服务。生产和原料分布的知识,生产联系的知识,国民经济发展的知识,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林 、牧业和渔业生产活动等,处处都可以看到自然条件与这些生产活动的密切联系,学生掌握了这些知识对进行 各种生产有重大意义。

“中国旅游业”一节是初中教材新增加的专题教学内容。就是渗透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学探索。旅游 业与交通、通讯、建筑、商业、保险业有紧密联系,同时又可以带动这些待业的发展,发展旅游业能增加国家 和地方的财政收入与外汇收入,是“无烟工业”。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空前繁荣,成为我国迅速发展 的新兴经济部门。它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扶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这就使学生树立立足当代,面向未来和为 人民为子孙后代造福的观念,树立发展与环境互补和对环境负责的观念,树立“旅游搭台,经贸唱戏”永续发 展观念,做自觉的环境卫士,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革命圣地、热爱历代劳动人民伟大创造的情感。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的情况下出现“民工潮”、“打工妹”现象,引导学生从改革开放的角度进行分 析:市场经济的建立,通过市场使社会资源得以优化配置,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为的中心城市的封闭状态被打破 ,使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吸引力的优势显示出来,从而导致贫困地区成千上万人口开始向中心城市转移,形成 每年季节性的“民工潮”。从而增加了贫困地区资金来源,缓解了劳力过剩问题,还带动了信息、资金、技术 的流动,中心城市的功能也大大加强。使学生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增强了市场经济意识,培养 跨世纪新型人才。

三、地理是中学的一门基础课

中学地理教材中,既有社会科学的内容,又有自然科学的内容,横跨文、理两大科学领域。地理和数学、 物理、化学等学科也有一定联系,因为地理涉及到天体系统,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知识,有了地理知识就会 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地球为什么绕日运动?月亮为什么绕地球旋转?等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地理问题 ,又是物理问题,也是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对启发学生学习物理和数学也有积极作用,反之,学生掌握了万有 引力,曲线运动,流体力学等物理知识后,对学习地理也是一个有利条件。而且,在地理教学中,还有时间的 推算,比例尺的计算和测量等问题,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此外,在地理教学中,还会讲到岩石的风化 ,石灰岩地形的形成,土壤酸碱度以及各种有用矿物等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化学知识。可见,学生掌握了化 学知识,对学习地理也大有好处。反之,学生掌握了这些地理知识,对他们学习物理、化学、数学,也是一个 有利因素。

中学地理教学还能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会地理观察,气象观察等基本技能,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 、记忆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四、学生的发展依赖于地理教育

第5篇:地理学地质学范文

一、地理教学有独特的德育功能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地理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独特的德育功能。

地理教学能使学生比较全面地认识家乡,认识祖国,认识世界,认识自然界,这就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能对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文明、思想境界、行为规范的教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品德,培养全球意识和国际意识。

国情教育实际上是国民素质教育、基础教育,地理知识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教育价值,通过地理科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解决国情问题的初步能力,把个人、民族和全球利益统一起来。对我国的国情,有优点,但也不能掩饰缺点,讲优点有利于学生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但又要防止盲目自满,不求进取的思想,过分夸大缺点,又可能产生自卑心理,所以要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唤起学生的紧迫感、责任感和报国心。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经济发展相当迅速,但至今经济技术水平较低,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通过课本知识的传授,同时利用假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并指导写调查报告和小论文。这些活动使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环境有真实的心理体验,并要经受毅力磨练,德育考验及是非识别,达到德育内化的功效。国情教育中紧扣“人口、资源、环境”这三个重点,突出人地关系,联系有关国策,使学生熟悉乡情,了解国情,激发他们的报国之情。

世界地理教学,对培养学生热爱世界劳动人民,维护世界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都有重要作用。

历史上的反动统治阶级有意把各种自然现象加以神化和妖化,把自然界的突变,如狂风、暴雨、洪水、山崩、地震以及日月食等,都归之于妖魔鬼怪的兴风作浪,用以恐吓群众,欺骗群众和愚弄群众,以维护其反动统治。自然地理教学可以把上述各种自然现象进行科学解释,地球上大气的运动和大气热量收支平衡原理;地球上水的运动和水平衡原理;地壳的变化和地壳物质循环原理;生态系统的变化和生态平衡原理,都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物质的运动性和运动的规律性,世界上无限多样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运动和发展的结果。所以,自然地理教学对破除迷信,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具有重要作用。

中学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掘教材的各种正确的地理观点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谓正确的地理观点,主要是正确的人地观、种族观、因果观。正确的人地观能使学生明确要遵循自然规律,合理的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平衡,预测经人类活动影响后自然界的演化发展,依此调整人类的行为;正确的种族观,使学生反对种族优化论,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正确的因果观,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科学地解释各种地理事物、现象的因果关系。正确运用唯物辩证法,避免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

“中国旅游业”一节是教材新增加的专题教学内容。就是渗透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学探索。旅游业与交通、通讯、建筑、商业、保险业有紧密联系,同时又可以带动这些待业的发展,发展旅游业能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入与外汇收入,是“无烟工业”。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空前繁荣,成为我国迅速发展的新兴经济部门。它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扶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这就使学生树立立足当代,面向未来和为人民为子孙后代造福的观念,树立发展与环境互补和对环境负责的观念,树立“旅游搭台,经贸唱戏”的发展观念,做自觉的环境卫士,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革命圣地、热爱历代劳动人民伟大创造的情感。

二、地理是中学的一门基础课

中学地理教材中,既有社会科学的内容,又有自然科学的内容,横跨文、理两大科学领域。地理和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也有一定联系,因为地理涉及到天体系统,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知识,有了地理知识就会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地球为什么绕日运动?月亮为什么绕地球旋转?等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是地理问题,又是物理问题,也是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对启发学生学习物理和数学也有积极作用,反之,学生掌握了万有引力,曲线运动,流体力学等物理知识后,对学习地理也是一个有利条件。而且,在地理教学中,还有时间的推算,比例尺的计算和测量等问题,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此外,在地理教学中,还会讲到岩石的风化,石灰岩地形的形成,土壤酸碱度以及各种有用矿物等等,这些都需要一定的化学知识。可见,学生掌握了化学知识,对学习地理也大有好处。反之,学生掌握了这些地理知识,对他们学习物理、化学、数学,也是一个有利因素。

中学地理教学还能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会地理观察,气象观察等基本技能,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都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从而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三、地理教育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6篇:地理学地质学范文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 改进方法 素质教育 提高成效

在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深入思考是地理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整合地理教学内容,拓宽教学渠道,拓展教学空间,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下功夫,求实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品质、创新能力,使学生运用地理学科观念、知识和技能,对人地关系作出初步的判断和评价,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一、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在激情引思中催生学习情感

教师要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成长进步出发,注重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策略,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要兼顾学生的能力和心理发展,要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基本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教学实践中,教师敢于突破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敢于创新、勇于实践,从现代网络传媒上学习新型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理论,进一步加强自身素质建设,改善自身知识结构,充实地理信息,适应时展对地理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教师要强化业务学习,加强地理教研工作,完善知识结构,为胜任地理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基础,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增强地理学科教学的履职能力,营造“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主动地参与各种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形成地理基本技能、催生地理学习情感。

二、设计教学目标,灵活组织安排,在师生互动中提高教学成效

素质教育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培养能力与情感,实现全面发展。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地理学科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求,研究探索课堂教学艺术,将素质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关注学生成长进步、全面发展。教师要重视以学定教,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努力构建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建立结果与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在强化地理知识、观念、思想的基础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学生地理综合素质。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发展实际和素质教育要求,走出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科学地调整教学目标和要求,在地理教学中注重渗透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国情教育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等,使地理教育走上更加健康、全面、适应时展需求的轨道。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形象、直观、生动、快捷的方式,一方面将更多的地理知识与信息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地理教学的信息量,另一方面将一些一时难以表述的知识点运用课件给学生进行演示,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提高地理教学成效。

三、衔接生活实践,拓展教学空间,在结合实际中放大教学效果

第7篇:地理学地质学范文

一、优化地理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当人类进入一个科技、信息和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就会面临许多全球性问题的困扰,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而这些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无不与地理学科有关。因此提高全体公民的地理素质对一个国家的未来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学生接受教育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课堂上,提高学生地理素质的目标,就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来实现。因此,地理课堂教学就是实施地理素质教育的基本环节和主要渠道。

然而,不同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尽相同。传统的教育思想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这样的教学过程大多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对象,要求学生适应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现代教育思想则认为课堂教学是一个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心理和谐发展的过程,因此提倡新的教学模式。对我们中学教师来说,深入地理课堂教学、研究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我认为,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用素质教育的思想制订教学目标,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累地理知识,形成地理学习能力,发挥个人潜能,塑造高尚人格的过程。其中转变课堂教学观念、制订新的教学指导原则是十分关键的。

二、优化地理教学的原则

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良好的地理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和身心素质为教育目的。其精髓在于实施全面教育、培养人的个性、注重人的主动发展。优化地理教学应围绕这个宗旨,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 主体性原则:即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人从生下来就在感知、观察、体验中不断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并把它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再去学习更高深、更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去保护、开发、挖掘学生这种本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主要凭借自身的主观努力去完成学习目标。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新确立自己的教学地位和工作角色,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得知识。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学习潜力,获得更多地理知识和技能,得到全面发展。

2. 全体性原则:即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素质教育不是“英才”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过程应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地理知识基础及道德行为基础都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设制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之间的差异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缩小。这样,每个学生都能适得其所,在各自基础上有所改善和提高,调动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个性得到发展。

3. 合作性原则:即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探求知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师生间合作、学生间合作为基础的民主型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不是指令和服从的关系,而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学生之间通过合作探究,共同完成目标。这样,可培养学生学会平等地与他人相处。

4. 开放性原则: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具有开放性。开放性地理教学内容应以教材为主,但要经常补充一些学生较为关心的地理热点、地理时事等。开放性的教学方法应以培养学生基本地理技能为主,减少教师的讲授分析,以学生的自学、活动取而代之。开放性的教学手段即充分利用录像、幻灯、电脑软件等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突出直观性,加大地理知识信息量。

三、优化课堂教学的措施

第8篇:地理学地质学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创新策略;改进方法;提高质效

教师要从现代教学媒介上学习前沿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始终用新型理念、方法指导教学实践,不断增强自身的履职能力,在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加以思想引导,让学生乐于学习地理、善于学习地理,在地理学习中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思想素质。

一、强化思想教育,激发学习动力,创设宽松愉悦教学情境

情感是学习的动力,动力是学习的源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催生学生学习情感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一种“宽松、愉悦、民主、和谐”的教学情境,为学生讲解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变化、资源的利用,以及工业发展的要素、农业发展的条件、开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在激情引思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求真务实、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在师生互动中关心我国的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现状和发展趋势,增强学生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理解在保护资源、保护环境中国际合作的价值,从而获得地理学科的学习技能,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为学生讲解地理学科知识在社会与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如,宇宙飞船上天、南极考察活动、长江三峡工程等都与地理研究密切相关,只要留心观察社会生活,就会注意到地理知识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让学生亲身感悟到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深刻理解、感悟地理学习的内涵。

二、优化教学方法,运用电教手段,丰富地理学科教学过程

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识图、用图技能。在教育现代化日益发展的进程中,以多媒体设备为代表的教学媒体已广泛应用于地理教学之中,以其信息范围广、知识容量大、演示方式活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地理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受师生的喜爱。如笔者在教学“洋流对海洋生物分布的影响”内容时,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近几年来洋流影响海洋生物分布的一些研究资料,使学生对照鲜活的事例进行比较学习,学生不但理解学习了新知识,而且心灵深处受到了触动,生成了环保意识。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一方面为学生创设了生动形象、方便快捷的教学情境,另一方面还可以快速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如笔者教学“地球自转公转”内容时,针对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模拟演示了天体运行方式,让各种运动方式、角度等内容生动形象、一清二楚,学生在演示、讲解、思考中,很快掌握了地球自转与公转的知识要点。

三、凸显主体地位,强化学习指导,有效达成地理教学目标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强化预习指导、课堂启发点拨以及梳理学习成果等方面下工夫、求实效。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计划、分步骤地指导学生对照预习目标,通过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利用网络、查阅资料等方式开展预习,将一些基础知识掌握在教学之前,让学生把一些一时难以掌握的问题标记出来,在课堂学习时师生一起探究解决,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讲,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将主动权还给学生,将教学目标以探究、思考题的方式展现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分组探究学习,教师在学生探究思考的过程中,重点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进行引导、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点拨,引领学生的思维方向,提高学习的灵活性。在学生开展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梳理、整合、利用学习成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思维层次、理解力、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安排学生进行学习成果交流、汇报,让其他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补充与完善,最终得出一个比较完整的答案,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第9篇:地理学地质学范文

第一,地理空间物质组成的复杂性。主要是内容丰富多彩,且分布散乱而多样;第二,地理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地理空间是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所组成,各个圈层相互渗透、相互镶嵌,甚至各个圈层内部结构也是千变万化的。第三,地理空间运动变化及相互作用更是极其复杂的。科学家在论述地理空间时,认为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同样反映出地理空间的复杂性。地理空间思维实际上就是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图像的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抽象,从而在头脑中创造性地形成它们的空间形象,进行空间位置判定,确定空间分布状态并进行排列、组合,分析它们在空间上进行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传递、交换和交流,比较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及对它们的空间属性进行多个维度思考的心理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地理空间内容的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

二、地理形象思维的培养

一种新思想的产生是没有固定逻辑通道的,需要依靠形象思维,通过大脑的想象、直觉、灵感等创造性思维活动来实现,也只有这样的思维过程,其思维产品才富有创造性。可见,形象思维对创新思维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观察或动手开始,经想象活动以及灵感顿悟,最后获得创造性认识。为此,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包括多媒体手段和新教材图表多的优势,可以让学生看地图说地理分布,看图表分析地理规律,看景观联想地理特征,看漫画讲地理含义,看动态演示说其变化过程等。也可以组织课外考查、观察、实践,让学生更真切地去发现、感悟地理事物现象的特征和规律。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以更形象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思维,相互交流。如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时,要求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用尽可能直观的形式来表现和说明自己的理解,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鼓励同学在展示中提出自己的困惑,最后形成共识:北极圈内极昼比南极圈内极昼时间长;一月初,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太阳高度小、白昼短,于是气温低为冬季。另外,对于学生未曾感知或抽象的地理事物,善于借用学生熟知的表象信息激活大脑,通过联想法、类比法、比喻法、幽默法等,用学生比较熟悉的实物形象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总之,形象思维应该是地理课的学科特色,不仅能够易化教学、深化理解、培养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创新思维能力。

三、地理发散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