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范文

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精选(九篇)

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

第1篇: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范文

先从重点人群入手

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一直是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重点,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和老年人,人口比例较多,分布较广,而且他们的健康需求较多。我们通过开展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入手,给他们提供免费健康体检、健康咨询和入户随访等公共卫生服务,让居民从中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的实惠,感受国家这项利国利民的民生工程的现实意义,逐步认识社区卫生服务的好处,争取到了他们的配合、支持和帮助,边服务边建档,大大加快了建档速度,提高了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再通过建档的居民在街坊邻居中进行言传身教,以点带面,把社区卫生服务真正惠及到广大居民身上,使居民主动走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寻求健康照顾,大大促进了健康档案的建立。

抓住重点对象

在社区有很多有影响的人物,如栋长、楼长、有文化的、有名气的以及退休干部等,这些居民的观念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周围的居民,我们把这些居民作为重点对象进行重点照顾,通过给这些居民提供各种长期、连续的健康照顾,如老年家访、慢性病家庭管理,给他们免费测血压、血糖,听心肺,进行危险因素干预,陪聊等服务,来取信于这些重点对象,在这些居民中树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良好形象,确立社区卫生服务的观念,赢得他们的认可,得到他们的配合,并借助于他们在居民中现身说法,言传身教,实事求是的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改变了周围的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认识,使他们对健康档案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从而自愿配合我们建档,促进建档等各项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扩展建档范围

通过前期的努力,大部分居民已经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了认识,再通过定期形式多样的义诊、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活动,大力宣传国家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政策,宣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功能和职责,使居民认识到建立健康档案的意义,把居民建档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并根据年龄、健康状况给建档居民发放的优惠卡,优先提供健康照顾,大大促进了建档的速度和质量。

加强管理,及时更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住房条件也在不断变化,流动人口的不稳定性,人生的自然规律生老病死等因素,社区居民信息以及健康状况在不断变化,健康档案的信息就要不断更新才能满足健康管理的需要,我们在开展社区健康管理服务时与居民、居委会等及时沟通,及时核实,及时更新,真正做到健康档案动态管理,给我们的健康管理服务带来很大方便。在纸质的档案基础上,按照国家统一的相关数据标准和规范实行电子健康档案管理,逐步与医疗保障系统相连接,实现各医疗机构间数据互联互通,实现居民跨地域就医行为的信息共享。

总之,健康档案建立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繁琐的工作,健康档案需要不断更新补充。工作人员只有热爱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勇于奉献的精神,才能把健康档案真实的、及时的建立起来,使其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时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范文

那么,四川省的健康管理发展情况如何?四川健康管理师人才的培训与市场需求是否匹配?本刊专访了四川省健康管理师协会秘书长宋戈扬,请他就目前大家非常关注的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诸多问题进行解读。

四川省健康管理师协会的性质和职责

《养生杂志》:请给我们介绍一下四川省健康管理师协会的具体功能和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健康管理师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宋戈扬:四川省健康管理师协会是由我省来自各高校、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保健、医药、心理咨询、运动等部门从事健康教育、健康管理等相关专家和专业人员组成,从事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技术继续教育与提高,进行人群健康指导活动、职业道德教育与管理,维护健康管理师合法权益的专业性非营利性的法人社会团体。

健康管理师协会旨在促进我省健康管理师队伍健康发展,普及健康科学知识,指导人群建立合理的、科学的健康活动;开展健康管理师科学技术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反映健康管理师合法诉求,维护健康管理师合法权益。组织和团结全省健康管理师科技工作者为构建和谐社会,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那么,健康管理就是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的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进行评估,为个人或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并实施干预的全过程。健康管理师是对群体或个人健康和疾病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的专业人员。

《养生杂志》:四川省健康管理师协会都包括哪些方面的业务范围?

宋戈扬:四川省健康管理师协会自成立以来,主要在八个方面的业务范围内开展工作:

第一,开展健康管理师科学技术的继续教育,进行健康管理师资格培训,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提高我省健康管理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及综合素质。第二,开展健康管理师职业道德教育,建立诚信机制,提高健康管理师职业道德水平。第三,培养公众的健康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对我省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普及健康科技知识,指导群众建立起合理、科学的健康活动方式。第四,为企业和相关机构提供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的业务服务。第五,建立健康管理师注册登记制度,定期对健康管理师进行资格审查。开展为健康管理师服务活动,建立健康管理师网站,印制健康管理师资料及刊物,努力建造健康管理师之家,推荐健康管理师。第六,团结全体会员进行自律、协调、监督,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第七,接受政府部门委托,开展有关科学决策、论证、评价、评估、评审、专业培训、技术成果鉴定、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技术资格认证和评审。开展向党和政府建言献策咨询服务。第八,开展与本协会宗旨有关的其他活动。

健康管理从“泊来品”到“中国特色”

《养生杂志》:“健康管理”这个概念是泊来品,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进入我国的?结合我国国情,具备哪些要求的健康管理人才才符合老百姓的健康管理需求?国家对健康管理从业人员的要求是什么?

宋戈扬: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开始对健康有所注重了。尤其是2003年“非典”危机以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受到极大影响,健康观念开始逐渐转变,定期体检成为了广为接受的一种健康预防行为,尤其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体检量逐年攀升,社会体检机构大量涌现,健康管理开始兴起,健康管理师成为一个新职业。

与此同时,国家在这方面对健康管理行业制定了《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 这其中包括职业道德的要求:指从事本职业工作应具备的基本观念、意识、品质和行为要求。健康管理师的职业道德部分包括职业道德基本知识、职业守则、礼仪和礼貌语言知识三个单元的内容。

基础知识的要求:指本职业各等级人员都必须掌握的通用基础知识,包括与本职业密切相关并贯穿于整个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有关法律知识和安全卫生知识等。健康管理师的基础知识包括健康管理基本知识、健康保险相关知识、医学基础知识以及其他相关知识、相关法律、法规知识五个单元的内容。

国家要求健康管理师二级从业者应在具备健康管理师三级17种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再增加32种相关知识,健康管理师一级应在具备健康管理师二级49种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再增加20种相关知识。

《养生杂志》:健康管理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从设立到发展,我们都进行了哪些方面的探索?与此相关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培训是否也在健康有序的进行和发展?

宋戈扬:健康管理师职业从设立至今走过了几年的时间。2004年,卫生部下属的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酝酿申报新的职业,主要从事医疗之外的健康服务业。2005年10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第四批职业中,正式公布健康管理师作为我国的新职业类型。同期公布还有芳香师、医疗救护员等。同年12月,劳动部与卫生部分别公告——将医疗救护员、健康管理师纳入卫生行业特有职业范围。2007年了《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2007年,由于卫生部主导,颁发劳保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健康管理师培训与鉴定考试正式启动,并出版了相关教材。

2009年,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与《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起草并了《健康管理概念与学科体系的中国专家初步共识》,应该说这一年成为健康管理学在中国发展的一个里程碑。2009年卫生部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等培训与鉴定工作暂停,改为由各省劳动部门自行组织实施。截止2009年,由于当时的考试难度较大,通过率低,全国通过卫生部鉴定考试取得国家资格证的学员总计2000余人,其中绝大多数还是国家资格三级。

《养生杂志》:那么,国家对健康管理师岗位的资质认证与培训的标准是什么,健康管理师岗位具有哪些功能?

宋戈扬:为解决目前国内紧缺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问题,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启动了“健康管理师”人才资质认证与培训项目。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是指从事个体或群体健康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咨询、指导和危险因素干预等工作的专业人员。分为三级标准:助理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其中,三级健康管理师为本职业的起点职业等级,一级健康管理师为本职业的最高职业等级。

健康管理师具有健康监测,健康风险评估和分析,健康指导,健

康危险因素干预,指导、培训与研究等五项职业功能。

合格的健康管理师首先须具备超前的健康管理意识;其次,必须具备广博的保健知识,能够在营养与健康、心理与健康、运动与健康、环境与健康、康复养生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给予指导;另外,应该具备健康信息采集、健康分析、健康评估和健康教育与促进等管理个人或群体健康指导的能力。

健康管理师培训与认证首先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开始试点,然后逐步在全国推广开来,各省健康管理工作协会自行培训健康管理师专业人员,指导人们健康地生活和工作。

健康管理师市场还有较大的人才缺口

《养生杂志》:自人社部职培中心正式推出健康管理师职业岗位培训以来,我省的健康管理师队伍发展情况如何?

宋戈扬:我省健康管理师发展几年以来,四川省健康管理师协会承担了主要的培训任务。2007年—2009年卫生部培训点,培训了100余名健康管理师;2009年之后,由省劳动厅组织实施培训、考试、鉴定与发证工作;截止目前,我省获得健康管理师国家资格证书总计约1100人。应该说这个数字远远没有达到我省的健康管理方面的市场需求。

《养生杂志》:如此看来,我们是否可以认为我国健康管理师职业还存在较大的人才缺口?

宋戈扬:是的,健康管理师的潜在就业市场还很大,包括健康保险公司,医院保健和健康管理部门,医院和非医院的健康体检机构,社区的相关医疗卫生保健机构,政府相关部门,健康管理公司和其他健康产业公司,大型企业职业卫生和保健部门,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

健康管理师是未来具有前景的职业

《养生杂志》:从专家到健康管理者,如何共同提高普通百姓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宋戈扬: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报告显示:人类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可以避免或有效控制。“健康管理师”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社会大环境应运而生。目前高血压、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的人群呈不断上升态势。现代人膳食结构不合理,缺少体育锻炼,抵抗能力下降,心理压力增大是主要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慢性病的上升,以及人们对保健服务的需求也趋向私人化、固定化。在不久的将来,家庭、医疗卫生部门以及健康管理机构等都需要健康管理师,但目前国内还相当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我国至少需要一千万以上的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因此,健康管理未来具有前景的朝阳产业,健康管理师也是具有前途的职业。

《养生杂志》:回望四川省健康管理师发展的历程,这其中有过困惑吗?对未来的健康之路有何展望?

宋戈扬:四川健康管理师协会成立六年以来,虽然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这个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的问题,也有过低迷的时候。首先,卫生部停止国家健康管理师的统一考试以后,就没有一个标准的行业准入制度,因此,各地方形成了各自为阵的发展形势,行业素质良莠不齐,这无疑给培训市场带来了一定的低迷氛围。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健康管理师这个行业的性质和功能的了解以及关注度还不够清晰和透彻。

四川有8千多万人口,到现在只有约1100人取得了健康管理师资格认证,健康管理的从业人数占总人数的万分之二不到,这个比例与美国70%居民能够在健康管理公司或企业接受完善的服务相差甚远。而且在这个万分之二的比例里面,大部分本来就是医院在职人员。所以,健康管理师市场需求的空间还非常大,也有待各方面准入制度的规范和完善,使健康管理师队伍得到快速和良性发展。

第3篇: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范文

【中图分类号】R1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668-02

建立社区健康档案,是社区医疗健康服务的前提与基础。是以社区为中心,居民为对象,详细记录个人与家庭每个成员的健康基本状况、疾病史、遗传史、疾病动态、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等情况的各种资料。建档的主要目的是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要为目的。但在此项工作运行中发现,居民对建档工作不理解、误解、网络系统不能共享,专业人才缺乏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社区医疗健康档案是(Health Care Records)是指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社区居民为对象,记录个人及家庭每个成员的健康基本状况、疾病史、遗传史、疾病动态和预防保健等情况的各种文件材料。一份采集信息真实完整的健康档案,为社区卫生及转诊医院医生的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医生只有更多了解、掌握了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才能在出现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准确的诊断并给予及时的抢救治疗,此外,医生在一般的诊疗中,通过健康档案对居民的了解,有助于分析病情,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有效地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卫生部今年1月16日《社区卫生工作管理制度(试用稿)》规定,社区卫生机构应与社区居民签订《社区家庭健康服务合同》、建立家庭及个人健康档案,履行合同条款,开展分类、分层的连续性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提供主动上门服务、追踪随访。但在此项工作运行中发现,居民对建档工作不理解、误解、流动人员健档难、居民多医生少,网络系统不能共享,专业人才缺乏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给此项工作的开展,造成不同程度的困难。

1.主要问题

1.1 认识不足:健康档案包括家庭健康档案、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每户一份,个人健康档案每人一份,以家庭为单位成册。社区卫生机构还应为辖区内重点人群(老年、妇女、儿童),以及弱势人群(孤寡、残疾、低保)、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病人建立健康档案。完整的健康档案就相当于一个凭据和依据,这样会使医生更好的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健康状况,做一个细致、完整的治疗方案,对于病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但是,部分居民还有一些“没病不看医”、“不愿意提供个人资料、病史,惧怕隐失公开”、“白大褂医生来家,视为不吉利”、“年轻人身体好没病”的认识,往往给居民健康调查带来困难。

1.2 居民多医生少:现在,有些地区卫生服务站只有20—30名医护人员,却负责1万人甚至2万多人的社区,人员实在太少,建健康档案只是工作的一部分。健康档案表格中,共有数十个项目,填写这些内容加上简单身体检查,建立一份档案至少需要20-30分钟的时间。目前居民多、医生少的现状,使健康档案的建立工作在一些社区医生眼中成了“不可完成的任务”。更为主要的是,为完成任务,盲目建档达到数字要求,提高普及率,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出现毫无意义的死档现象,反而浪费了劳动力。

1.3 无统一规划,标准不统一:建立了数量巨大的社区医疗健康档案,但由于缺乏全国性的行业指导标准,导致了各地健康档案格式、内容不一致,给信息资源共享造成一定困难。各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在进行纸质档案管理缺少统一标准,编号法多种多样,家庭、个人健康档案号混淆,使用提取不便。

1.4 缺乏专业的社区健康档案信息管理系统:由于健康档案是最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全民医疗保健系统,目前,国内有些公司开发的社区医疗管理系统软件,形式多种多样,百花齐放,百家争呜,各系统之间无法对接,社区与社区之间、社区与医院之间、社区与卫生行政部门之间等电子信息不能进行共享。为居民开展全科医疗服务、解决社区居民医疗保健问题形成了障碍。

2.对策

2.1 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居民认识水平。卫生行政部门应联系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居委会举办社区健康教育知识讲座,提高居民对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病相关预防知识的认识,阐述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重要意义和服务宗旨,并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重要职责及内容进行具体说明,消除居民对影响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档案问题的疑虑,使社区居民真正认识到此项工作是利民、便民、惠民的好事。进入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义诊活动,发放各种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单,免费为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2.2 增加社区医务人员,提高工作人员待遇。据资料显示,美国目前约有10万名家庭医生,平均每3000人对应一名社区医生,而在英国,家庭医生人均负责1850名患者,而我国每个医生常常需要负责上万居民,跟发达国家差距很大。由于社区医院待遇条件等与大医院相差甚远,医科大学毕业生都削尖脑袋往大医院钻,社区医院人员存在很大缺口。各地政府应该从政策上扶持社区医院,增加社区医生待遇,改善社区医生工作环境,让更多医生愿意来社区工作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3 统一规划,快速推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工作。新建档案应严格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为标准,纸质档案信息要与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系统的录入信息相一致;已建立的纸质档案,采取增补项目或重建的方式,使其逐步完善并符合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标准,原有档案信息及增补项目信息也应录入管理系统。健康档案的建立要遵循自愿与引导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立健康档案的重要性,同时,使用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服务对象的个人隐私,按照国家专项服务规范要求记录相关内容,记录内容应齐全完整、真实准确、书写规范、基础内容无缺失。档案管理要明确专人负责,采用编号法管理,建立索引,可以在各操作中达到简单、易行、易贮存、易检索并能满足计算机处理的要求。

第4篇: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社区居民 健康档案 卫生服务

中图分类号:F062.3 文献标识码:A

1白云湖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现状

1.1档案建立概况

白云湖社区常住人口11542人,服务范围多达十余个居民区。白云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档方式主要有上门建档、日常门诊活动、对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举办健康活动、健康讲座和电话随访等进行档案资料采集来建立。对于符合建档条件的居民,工作人员都会在征求居民同意的前提下采集相应信息填入纸质表格进行建档。白云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划每年将健康档案更新一次。目前社区建档数达9669人,建档率83%,活档数6587人,活档率57%。

1.2社区档案录入方式

白云湖社区健康档案主要分为3大类,分别为儿童组、妇女组、老年人慢病组,分别由不同的科室管理。通常工作人员会先将采集的居民信息填写入统一格式的纸质档案表中,以住宅小区为单位分类整理,再对各份档案进行编号,以户主编号为主,录入到电脑之中制成EXCEL表格进行备案,而信息的修改补充都是在纸质档案上操作。该科室主要工作人员只有两名,平时的建档工作和管理工作都由这两名工作人员负责,同时平常来社区实习的学生也会参与建档的工作。

1.3健康档案更新主要方式

白云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将健康档案作用于日常的门诊工作及对流行病和慢性病的控制和健康指导。更新方式主要有日常门诊活动、对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电话随访、入户体检。

1.4存在的问题

(1)社区部分领导和工作人员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意义认识不足,观念陈旧,对建档工作不够重视,在组织实施过程中缺乏积极、认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领导的意识不足,政府投入不够是导致在实际建档工作中存在建档率不高等问题的主要原因。

(2)医护人员紧缺,工作积极性不高。面对庞大的人口数量,目前社区只有4名专职的建档人员,现有的医务人员的人力远远不够,无法满足社区建档工作中的人力需求。由于工作量大,医护人员在较大的工作压力下,积极性不高。

(3)档案材料收集欠完整,字迹欠规整,用材欠规范,处理随意性强。

(4)死档现象严重。健康档案是一种动态的档案,它是随着个人的生命体征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由于社区医生缺乏,无法及时修改相对数目庞大的档案;到社区就医的患者有限,居民对社区卫生站信心不足;社区医务工作者对电脑知识缺乏,无法有效对健康档案的录入、提取、修改等进行操作等原因导致当前的健康档案死档率很高。

(5)居民对建立健康档案认知不足,主动配合性不够,建档困难。

2解决对策和建议

2.1强化政府职能,加大政府投入,完善补偿机制

政府行为是实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关键和有效途径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必须强化政府行为。必须强化政府职能,加大政府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经济投入,增加社区居民预防保健经费,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提供经济保障:必须完善补偿机制,实行居民健康档案有偿管理,从而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让他们保质保量的完成居民健康档案管理。

2.2统一认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社区卫生服务是“以人为本,提高人的健康生命质量,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必须强化服务意识,树立主动服务的思想,使社区卫生服务者成为居民健康的管理者、教育者、咨询者、朋友,主动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提高社区服务人员的认识水平,让领导和医护人员都意识到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的重要性。只有观念的更新,才能进一步促进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意识

要通过媒体、健康教育宣传栏、健康教育讲座等形式,引导居民了解、认识建立健康档案的重要性。提高居民的认识程度,从而更好地做好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在建档前,应尽量与小区管理者和其他相关组织做好协调沟通工作,可以促进居民的信任感,有利于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档案的调查工作。

2.4完善建档制度,加强质量控制

要制定出科学规范的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制度、借阅制度和处罚条例。规范建档、查档行为,并对违规人员进行严肃处理,以保障社区健康档案管理工作的明确分工和责任到位,以充分发挥社区卫生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建档过程中严把质量控制关,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是为社区卫生服务的,这就需要档案管理工作不仅要注重健康档案的收集、保管、还要负责档案的质量,对不合格的健康档案一律退回重写。同时定期向服务站领导汇报健康档案质量情况,把健康档案建立情况与工作绩效挂钩。

2.5大力开展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微机化、网络化管理

由于条件局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仍采用纸质归档,手工操作,资料检索困难且手段单一,占用了大量的人力和空间。为了使档案信息得到有效利用,适应当前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发展的需要,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工作也逐步向微机化、网络化发展。

第5篇: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范文

老干部作为党和国家的重要财富,其为我国发展与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我党传承革命思想、意志、文化的重要力量。在我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老干部提供良好的服务,帮助老干部更好的安度晚年。对于离退休老干部的服务与管理工作,是各级政府、党委的重要工作职责,需要相关人员予以高度的重视。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开展,需要专业,从专业的角度,对现有管理工作中的不足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进而提出有效的优化策略。在心理健康角度下,优化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是新时期开展服务工作的重要前提,需要相关人员进行重视。

一、心理健康视角下老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处在一直变化当中,人们对于健康的追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生理上的健康,对心理健康的追求也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现代社会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医疗水平逐渐改善,人的、寿命得到了延长,人们对健康的定义也逐渐广泛。新时期的健康理念,已经成为了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囊括了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部分。心理健康指的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人对于外部环境的感知,心理健康的基础是人对于外部环境具有认可感与安定感,并且在内外环境相互作用下,保证社会与自身的和谐与统一。对于老年人来说,其心理健康标准与其他年龄的人群也有很大的不同。国内外的相关专家与学者,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且对影响老年人心理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一般来说只有保证老年人的情绪稳定,适应性强、人际关系适应能力强、热爱工作与生活、性格开朗,通情达理、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才可以真正的定义为老年人具有健康的心态。经过长期的研究表明,心理问题与精神不适产生的重要原因,就是由于老年人心理活动所造成的。老干部在离退休之前,担任较为重要的单位职务,并且自身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与理论知识经验,自身层次较高,并且具有一定的社会与家庭地位。老干部与其他普通老年人相比,其具有较强的自尊心,一旦离退休后生活节奏放慢,就会很容易由于不恰当的心理活动,造成一系列焦虑、紧张、抑郁等不良的心态,影响老干部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实施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时,要对老干部的心理状态进行深入的把握,有效的认清导致老干部不良心理活动的因素,并且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进而提高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效果。

二、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优化对策

1.培养老干部的适应能力

在老干部离退休之后,要对老干部的心理状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了解,结合老干部的心理特点与内心需求,开展有效的宣传工作,通过帮助老干部做好自我评价,提高老干部对新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一般来说,离退休的老干部,在走下工作岗位,卸下岗位责任之后,其仍然有渴望受到社会以及家庭重视的心理,如果没有得到他们所期待的重视的感觉,就会产生自卑的心态。随着老干部的年龄不断增长,这种心态会逐渐变得更加强烈。老干部离退休之后的生活重心从工作转变为家庭,并且生活中逐渐成为了配角,生活节奏变的缓慢平淡。很多老干部在面对角色的变化中,心态不能随之同步的转变,并且依然按照以往的经验与角色参与到社会活动当中,进而对其自身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在面对这种问题上,老干部必须要对于自身心态进行有效的端正,并且主动的适应社会角色的变化,进而逐渐更好的完成自身心态的过渡。

针对老干部的这种心态特征,老干部工作管理者要深入的对自身工作进行改进,并且帮助老干部完成思想层面上的转变。在日常的服务管理工作中,注重对老干部讲解心理知识,帮助其更好的认识自己,更加合理的对自身进行评价,从而更好的适应新的社会角色。另外,相关服务人员还要帮助老干部对环境的要求进行深入的了解,逐渐的承担相关的社会义务,对于自身的言行进行控制,保证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平衡。相关服务人员还可以通过引导老干部参与到兴趣活动当中,从而有效的避免老干部在退休之后产生孤独与抑郁的心态。

2.帮助老干部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经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表明,保持家庭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更好的促进老人的身心健康。一些老年人由于家庭因素不和谐,导致很多老年人没有享受到应有的照顾,并且加深了老人自身悲观、消极的情绪,这种情况对老人老年生活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老年人服务管理人员要为老年人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并且帮助老年人享受到应有的照顾与精神慰藉,促进老年人的家庭和谐。管理人员要积极的对老年人的夫妻关系进行协调与调动,让老年人夫妻之间可以相互帮助、照顾与尊重。对于子女的思想工作也要积极的进行开展,让子女认识到尊重父母、体谅父母的重要性,让老干部更好地享受到家庭生活的愉悦,进而保证老干部的身心健康。

3.开展丰富用脑活动

人的大脑是心理活动的起源,也是人类调整自身生理功能的总枢纽。大脑活动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通过调查与实践结果表明,大脑细胞的衰老,可以直接影响心理健康。因此,在开展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时,要遵循相关原理,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用脑活动,延缓大脑细胞衰老。针对于用脑活动的开展上,可以通过组织写作、看报、种花等活动,帮助老干部在生活中进行思考,从而有效的实现活到老学到老,帮助老年人延缓自身大脑衰老,促进脑部的血液循环,避免老年痴呆症的发生,保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4.加强对老干部的心理疏导

随着老年人的年龄增长,其生理也会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身体逐渐衰老,各项机能逐渐下降。人体的衰老会逐渐的导致心理上不适的出现,基层管理人员要对于老年人的这种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调节,并且通过合理的疏导,让老年人正确的看到生理衰老与疾病的问题,并且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科学、正确的评价。只有保证对于自身状态认识的正确性,才可以有效的避免心理负担的产生,减少心理压力。与此同时,还可以通过举办定期的健康教育普及活动,让老年人掌握自我保健的相关知识,引导老年人积极的面对生活,树立健康、乐观的生活情绪。

三、结束语

第6篇: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 社区;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16-0214-01

1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和意义

目前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人口有72834人,包括十四个居委会,中心有六个全科团队,36位医务工作者深入社区上门建档、健康指导及健康管理等系列服务,通过深入了解和调查,我们总结出在心理健康教育需求上大致有五个层面的问题和需求:一是社区老人的适应问题:主要是由于身体的老化,组织器官的退化造成的适应问题,以及孩子重组家庭带来的“空巢孤独感”等问题;二是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主要是自卑、自我、强迫、学习困难、考试焦虑、社交恐惧、人际关系不适应等问题;三是家庭婚姻关系问题:主要是家庭矛盾、离婚、家庭暴力、婚外情等问题;四是亲子关系问题:主要表现为青春期逆反、母子或父子沟通障碍等问题;五是社区居委会干部特别是职场女性压力问题;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人际关系障碍、工作压力大等问题;六其他如社区下岗失业人员、社区残疾人等人口以及社区普通群众的心理健康问题。

2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上的误区长期以来,多数相关部门对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在整个社会公共卫生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更多的是致力于社区居民的生理保健工作,重视慢性病健教工作,往往忽视了或轻视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疾病与障碍采取隐蔽和回避的态度,更没有针对不同层面的需求而开展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

2.2 途径上的缺失过去我们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任务是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六位一体服务等方面,尽管在2000年12月,我国卫生部制定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指导标准》中提到了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和心理卫生咨询服务,而却明显缺少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和任务,只是单纯性的生理保健体系,更无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机构,并且在相关费用、任务考核目标等方面也均无落实。

2.3 专业化水平偏低我们社区卫生工作目前多是由医学相关专业人员从事,在对社区居民的生理疾病方面具有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但对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方面却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加之社区工作人员大多数都注重社区工作的管理和协调工作,而缺乏对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难以应对居民出现的不同层面的心理问题。

3开展和创新社区心理健康教育的体会

3.1 提高思想意识,精心组织计划作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要加强与辖区社区居委会主任、书记、民政主任等工作人员的联系,深入社区居民家庭,了解居民需求。精心制定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心理健康观念,提高居民心理健康水平和精神生活质量的社区心理健教计划,并针对不同层面的需求,找出相对集中反映的问题:如影响家庭和谐的婚姻家庭问题、亲子关系问题,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干部的工作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职场女性心理压力、残疾人心理及老人孤独等问题。要结合各社区不同的状况和需求,与社区管理干部们共同制定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和实施措施,并根据居民的时间要求、内容要求,抓好组织和落实。

3.2 强化学习培训,建设师资队伍随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建设一支高素质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的重要性日显突出。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社区心理健康教育能正常、健康而创新开展的重要条件。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目前多数心理学教师都是“半路出家”者,况且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辅导和管理师又是少而更少。但是,我们通过立足岗位,积极鼓励现有的社区医务人员报考心理咨询师及相关师资的考试,积极参加相关培训,认真学习心理学或教育学理论知识,并努力通过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能充分掌握和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以适应现代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需要,同时充分发挥已获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医务人员的带教作用,加强对各社区团队的医务人员的培训,进行传、帮、带,层层再培训,努力建设一支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这也是适应现代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必需和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和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

3.3 多种形式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样,一方面可以与原有的慢病防治、健康管理等讲座内容有机结合进行,做一些科普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另一方面可根据不同层面需求开展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和团队活动。如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亲子关系辅导、职场女性工作压力问题、高考前心理放松、健康人际交往技巧、正常人群的压力释放和情绪管理等诸多方面的专题辅导等。

总之,开展和创新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注重:科普性教育和专业性辅导相结合;个别咨询和整体辅导结合;社区健康人群和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相区别。通过积极的服务与干预,不断增进居民个人和社区现有的心理防御机制,发展和提高居民的心理抗御能力,而不仅仅是治疗人们的病理和缺陷。同时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清楚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重点是初级预防(预防心理问题的出现)和次性预防(在有心理症状的早期进行干预)而不是三级预防(对心理障碍的治疗)。

参考文献:

[1]陈传峰.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及服务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

10(6)364-366.

第7篇: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范文

【摘要】人的一生,都会与医院发生或多或少的关系。和谐、良性的医患关系,对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对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发挥积极的影响。相反,恶劣的医患关系将起消极、阻碍作用。目前在我国,医患关系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医疗风险问题;二是医疗费用的问题;三是人文关怀问题。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目前常见的探寻建设和谐医患关系的方法有:重视医疗质量;平衡经济利益冲突;树立弱者更受关爱的理念;强化医德规范。除此之外,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新观点认为:医患间信息的不对称对医患关系存在影响,健康管理在改善医患关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积极开展健康管理工作,解决健康管理在改善医患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是人们的健康所需,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努力的个方向。

【关键词】医患关系;健康管理;信息交流;改善

人的一生,都会与医院发生或多或少的关系。和谐、良性的医患关系,将对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对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发挥积极的影响。相反,恶劣的医患关系将起消极、阻碍作用。古今中外医患关系之伦理道德有共同的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医患关系的矛盾也各具表现特点。本文试图分析当前医患关系的主要矛盾表现,并谈谈健康管理在医疗活动中对化解医患矛盾,从而共创和谐医患关系的作用。

如今医患关系不融洽、甚至有过激行为的现象时有发生,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疗行业创建现代化医院,加快自身科学、健康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

1 医患关系分析

1.1 医患关系的现状:

如今医患关系似乎有越来越不融洽的趋势,近几年所有的医疗机构都遇到了医疗纠纷,而且以每年10%-20%的速度增长,给医患双方都带来了许多伤害。从患者而言,一是医院救死扶伤的观念严重淡薄。二是红包回扣现象还没有得到完全扼制。三是医院创收有时离谱,大处方、滥检查现象仍然存在。从医方而言,医院经常受到纠纷侵扰,苦不堪言,很多地方甚至出现有组织的“医闹”现象,堵塞通道,威胁、谩骂甚至殴打医务人员,严重扰乱了医院正常工作秩序,侵犯了医务工作者的人身安全,类似事件各大媒体也时有报道。

1.2 医患关系的主要矛盾:

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首先要理清医患矛盾的关键点。医患关系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2.1 医疗风险问题。毫无疑问,医疗风险的后果都是由患者来承担的。无论 医方是否有赔偿,患者受伤害的事实都无法改变。医疗服务存在的风险可分为:第一,技术风险。从根本上说来源于生命的复杂性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第二,经济风险。病人要承担所有的医疗费用,医方只是在有关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明确有过错的情况下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第三,道德风险。患者与医方都在不同程度上承受着道德风险。

1.2.2 医疗费用问题。现代医学技术的提高,的确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了无限光明,但同时医院也成为高消费的场所,患者普遍感到看病贵。医疗技术成本的不断提高,市场经济的影响使医学也成为一种赚钱的手段,甚至使医疗服务出现诱导消费现象,等等原因导致医疗费用不断增长,而这些费用最终要由患者来承担。

1.2.3 人文关怀问题。患者不仅需要高技术水平的诊治服务,而且更需要获得使用这些医疗技术的人文意义和医生给予的尊重、关怀照顾及获得战胜疾病的信心。医院只有真正把患者当亲人和朋友,处处从患者的角度考虑,才可能建立一种彼此信任的关系,让患者觉得舒心、放心。当然,人文关怀服务显然要增加医疗成本。

1.3 目前常见的改善医患关系的方法

既然认识到医患关系的主要矛盾,那么就应该在医疗工作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医患关系趋于和谐。目前常见的改善医患关系的方法有:

1.3.1 重视医疗质量。医院是对人的生命修复的场所,人们关注医院首先关注的是质量。按照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医院一定要重视医疗质量,以满足病人的健康需求,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1.3.2 平衡经济利益冲突。最重要的是以法制、法规解决医疗费用问题。这需要政府的介入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如推行和完善医疗保险等制度既能使患者看得起病,又要能解决医疗欠费问题。

1.3.3 强化医德规范。加强医务人员医德修养,培养医德操行,规范职业纪律,是建设和谐医患关系的重点和核心。

1.3.4 树立弱者更受关爱的理念。要在医院树立弱者更受关爱的理念,营造尊重病人 、照顾病人、体贴病人的氛围。努力尊重病人人格、扶助病人心灵、缓解病人心理压力,使医患关系的亲和力、信任度得到升华。

1.4 改变医患信息不对称对改善医患关系的认识:从法律法规上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或者从道德观上来呼吁医患,笔者认为医患间的信息不对称对医患关系的不和谐存在影响。

医疗服务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一类特殊物品,作为一种服务产品,在经济领域具有显著独特性。由于专业性和技术性等特点,医疗市场与一般产品市场的一个显著差异是,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更加明显。因医生在医疗服务市场中拥有绝对信息优势,不仅决定了病人的治疗方式,还决定了病人对相关产品与服务的购买,如对药品和医疗仪器的消费等,这种信息优势使医生很容易攫取信息租金,出现大处方、做不必要的检查和滥用高级别种类抗生素等损害患者利益的现象,最终使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能达到优,并且会破坏医患间的信任,抑制医疗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在医患医疗活动中,医患双方都是活动的参与者,在这个医疗活动中,要调动医患双方的主动性,医生更有责任心,加强医疗服务主动性,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在改善医患关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这便涉及到另一新兴行业――健康管理在其中的作用。

2 健康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实现形式

2.1 健康管理的概述:健康管理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指一种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管的过程。追溯我国中医记载,“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不难发现健康管理的思想火花。

2.2 健康管理的实现形式

2.2.1 健康管理的定义: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健康咨询、健康体检与检测、健康教育、健康危险因素干预和健康信息管理等。

2.2.2 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急性病患者、慢性病患者都是健康管理的服务对象,总之一句话,健康管理适用于所有人群。

2.2.3 健康管理的步骤:健康管理服务的基本步骤是了解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即收集服务对象的健康信息,然后进行健康及疾病风险性评估,即根据所收集的服务对象信息,对服务对象健康信息,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及未来患病或死亡的危险性数学模型进行量化评估,其次,制订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估,即健康干预。健康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连续不断的、周而复始的过程。只有这样长期坚持,才能达到健康管理的预期效果。

2.2.4 健康管理的意义: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认为:人类1/3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可以避免的,1/3的疾病通过的早期的发现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1/3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疾病的发生、发展一般都要经历长期的不良生活方式累积过程,健康的基本模式就是通过对引起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的归纳、分析和控制,以达到对疾病的预防或控制发展,他不同于传统医院和临床医生仅在疾病的治疗阶段才介入。

3 健康管理对改善医患关系的作用

3.1 信息充分收集,提高诊断率,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事故:

健康管理的两个基本方法是健康体检和健康诊断监测。健康管理体检以人群的健康需求为基础,按照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原则来选定体格检查的项目,并为每个受检查者建立健康档案。其目的是为健康风险评估收集资料。健康诊断是健康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就是了解健康管理服务对象的目前健康状况和存在的危害健康的危险因素,为今后的健康管理提供基本信息。而健康检测是对主要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定期、不间断的连续测量、观察和记录,以掌握其变化动态。健康诊断和检测为健康提供了必要的事实依据,因此,健康管理必须切实做好健康诊断与监测。

通过健康管理的体检和诊断检测,患者的健康档案详尽建立,医生可以更全面掌握患者健康信息,便于诊断患者是既往疾病发作还是新疾病的出现,有效提高医生诊断率,降低医疗风险,减少医疗事故。医生在临床的治疗也不会心惊胆战,如履薄冰,能更有把握、更从容地进行诊疗活动。

3.2 信息充分利用,减少重复检查,针对性治疗,降低医疗费用:

近年来倡导“明明白白看病”,一是指对病情明白,二是指对收费明白。这就需要医生与患者之间有更多更有效的沟通。通过健康管理工作,信息充分交流,患者医疗信息有持续的记录,患者对自己病情了解之后,参与到医疗活动中,可以避免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部分医生大处方、重复检查、不必要的检查,从而减少医疗费用,缓解医患关系中的经济问题。

慢性病在患者的医疗支出中占有很大的比例,重复的检查与持续的用药,健康管理在慢性病管理中的作用尤其明显。美国健康管理20多年的研究显示,健康管理对于任何企业和个人都有一个90%和10%的关系,即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10%的个人和企业没有进行健康管理,医疗费用比原来提升了90%,大幅度地减少了医疗费用。

3.3 与临床护理及出院医嘱对接,实现诊疗的连续性:

健康管理是对服务对象存在的与健康有关的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患者在健康维护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诊疗活动是在医院,有效的健康管理,可以将患者的健康进行一个动态维护,针对患者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指导临床的护理,提高护理效果及患者的认可程度;另一方面,患者在医院诊疗结束后,出院医嘱的落实程度决定了患者对本次诊疗效果的认可程度,健康管理可从患者出院后监督出院医嘱的落实,减少患者的自行停出院医嘱的行为,并及时与患者及医生沟通,很大程度提高出院医嘱的落实率,将诊疗过程落实到位,体现疗效;健康管理的开展可以将患者的健康维护与临床护理及出院医嘱等医疗行为对接,实现诊疗的连续性,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改善医患关系。

3.4 医生主动传递医疗信息,增加医患间的信任与理解:

健康管理的全面管理过程,是一种主动式的医疗活动。

通过健康管理,医生根据医疗科学知识对患者进行预防为主的健康管理,将健康管理走在临床治疗之前,医生不断通过对以上内容的落实,使信息得到充分的交流,同时感情也得到交流。信息的充分交流,患者对病情充分认识,理解和接受医生的治疗方案,对医生产生信任感,积极配合治疗活动。另外,患者也能从客观上接受疾病的转归和预后,理解医疗活动的不确定性,减少医疗纠纷。

3.5 患者的主动式参与,把握自己的健康:

健康管理可以帮助大众确立健康观念:在健康管理中,通过健康教育,帮助人们树立也提高了个人的生存质量。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并掌握健康知识,从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应贯穿于健康管理的全过程,以不断强化人们的健康观念,增加人们的健康知识。

患者确立了健康观念,懂得预防控制危险因素的同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便会主动参与治疗,与医生在健康管理中互动配合,学会慢性病的自我保健、常见疾病的预防与养生,代被动治疗为主动治疗,将预防保健作为日常事务性工作,这将在减少疾病的发生率、恶化率上起到巨大的作用,从而减少医院就诊,既缓解医院运转负荷,又能大大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把握自己的健康。

4 健康管理对改善医患关系问题上的思考

健康管理在改善医患关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发展形式来看,还面临着某些问题。现在,健康管理多在大医院开展,并不是所有病人都会到大医院就诊,那么,健康管理在医患关系中的作用如何普及?大医院规模庞大,健康管理工作又是长期的复杂的,如何在大医院深入开展?是否需要建立社区医

院、二级诊疗制度,将健康管理下放到社区?又如何建立,如何开展?健康管理作为医疗服务项目,必定增加医疗成本,这笔费用由谁承担?患者及家属能否愿意接受这笔开销,而不把这当成是多收费?诸如此类。健康管理在改善医患关系的问题中所面临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深深地思考……

解决医患之间不和谐的关系,将对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对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发挥积极的影响。健康管理在改善医患关系中起了重要的作用。积极开展健康管理工作,解决健康管理在改善医患关系中存在的问题,是人们的健康所需,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努力的个方向。

参考文献

[1] 陈穗琳,邹传伟.当前医患关系主要矛盾及化解方法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08年3月,15卷第9期

[2] 颜景荣.试论如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21卷第1期

[3] 郑大喜.信息不对称下医患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博弈策略分析.Chinese Medical Ethics, 2007年2月

[4] 周芬、孙玉梅.健康管理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中的应用,Chinese Gerenal Practice, 2008年1月

第8篇: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范文

为按时按质完成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建档工作任务,在2016年的基础上,我院召开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建档工作培训会议,会议采取以会带训的方式对全乡乡村医生和卫生院部分医务人员及公共卫生科工作人员进行培训。        

本次建档工作卫生院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由卫生院组织,乡村医生配合组成两个工作组,采取以整村推进、先集中建档后查缺补漏的工作方法,确保建档对象无漏建、重建现象。在建档工作中要求:一是乡村医生务必按照要求认真组织人员并参与中医药建档工作的开展;

二是卫生院工作人员对建档工作认真负责,确保建档工作质量;

三是以往未建档的老年人和0-3岁儿童一律建立居民建立档案和中医药健康管理建档工作一同进行,确保各种表格的完整性。     

中医药健康教育工作是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我院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积极推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老年人健康管理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  

中医体质辨识。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  中医药保健指导。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

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一)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二)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截止2017年7月10日,全乡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已辨识544份,覆盖率达到28%以上。高血压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267人,糖尿病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167人;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已服务110余人;孕产妇中医药健康管理已服务25人。  

下一步我院将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健康管理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中的独特优势,以健康教育、社区义诊、入户随访等多种形式,加强老年人、儿童及亚健康人群等重点人群养生保健行为干预和健康指导,将中医药健康教育活动持续开展下去贡献一份力量。        

第9篇:健康服务与管理的认识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影响因素;认知态度

2005年陈励的调查发现,与全国青年组SCL—90常模相比,湖南省大学生各因子的得分值均高于全国常模[1],因心理疾病休、退学的大学生人数已占总休、退学人数的25%和40%[2]。近年的高校极端事件屡见不鲜,以上情况足以证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变得日趋尖锐。为此,教育主管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了有关工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服务成为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而心理健康服务内容直接影响受教育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

但另一方面的研究显示,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高而实际求助程度低,即多数大学生在遭遇心理压力时,即便是在很方便获得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帮助的情况下,也不愿意寻求专业帮助[3][4];心理健康服务脱失率偏高、服务盲点相对普遍[5][6];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信任度低、学校心理辅导效果欠佳等等[7]。那么是哪些原因阻碍了困境中的大学生寻求心理帮助,从而影响了高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效果呢?赵崇莲认为缺少从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方——大学生的角度考量建立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不足与缺陷是直接影响高校心理健康服务绩效的重要原因[8]。大量研究还表明,寻求心理健康服务帮助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从个体自身因素来讲,影响求助的原因既包括年龄、性别、专业、受教育程度、来源地、种族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也包括对专业心理求助的了解程度、认知态度、自我表露、自我隐匿、情绪管理能力、治疗恐惧等心理因素[9][10][11]。本研究以湖南某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为样本,从大学生的角度对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特点进行实证研究,同时参照前人研究成果,拟探讨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认知态度和对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人员信任程度与其服务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希望为该校构建科学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及对策研究提供一个有益的实证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湖南某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大学生为对象,共发放问卷390份,回收问卷375份,其中有效问卷342份,问卷有效率91.2%,所调查对象涵盖院内各年级、各专业类别,生源地含城市、乡镇及农村,调查对象性别比例相当,充分保证了研究样本的代表性(见表1)。

表1 被试基本情况表

(二)调查工具

采用赵崇莲编制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问卷”,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4,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80-0.91之间。该量表包括四个维度,从服务质量、服务队伍、服务形式与服务内容四个维度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进行调查。同时采用五点自评量表考察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认识态度,以期考察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施测过程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使用统一指导语。施测时间为2012年3月-10月。对所回收问卷的真实性进行了认真甄别。

(四)数据处理

采用SPSS15.0对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总体状况分析

1.通过对调查数据分析可知,该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方面的总体需求是比较强烈的(M=3.54±.45)(问卷采取1-5五点计分,3分为理论中值,均分超过3分),从服务的内容到服务的形式,以及服务的专业队伍都表现出了比较高的需求,特别是对服务质量的需求,均值超过了4分,见表2。

表2 心理健康服务总体需求

2.让大学生感到困惑、最希望得到帮助解决的心理难题依次是:择业和就业的问题(91.2%)、人际交往问题(89.8%)、情绪问题(87.7%)、自我意识方面问题(87.5%)、学习问题(81.2%)、恋爱与性心理问题(78.1%)。表明当今的大学生很多都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特别是在就业、人际交往方面,一方面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理想的事业发展、良好人际关系的向往与追求,另一方面也说明很多大学生在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如何处理同学、朋友关系方面普遍感到茫然,这与该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纪录也是比较一致的。

3.网络(93%)、课堂教育(91.8%)、心理活动(80.4%)是该校大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主要渠道,网络以它的快速便捷性已位居其首。这一方说明网络对当代大学生生活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另一方面也说明在心理健康教育这个阵地上还需要更多的投入,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力上都需要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心理健康服务。数据还显示,他们最希望获得的心理健康服务形式依次是:个体咨询(89.6%)、心理健康专题讲座(85.1%)、课堂教育(84.2%),这与之前的分析不约而同,也正好为未来心理健康教育努力的方向提供了依据。

4.如果遇到心理困扰,大学生除了找朋友诉说进行排解外,最希望为其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人员排序依次为学校心理咨询人员(90.3%)、德育老师(72%)、受过培训的朋辈辅导员(67%)、学生工作者(64%)、精神科医生(46%)。能够接受的服务机构依次分别是学校心理咨询中心(93%)、网上心理健康服务中心(79%)、私人心理咨询所(74%)、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站(70%)、精神科医院(37%)。这说明大学生对求助专业人员是接受并认可的,这是一种积极的求助模式,这一现象可能与近年来该校频繁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关。

5.在对心理健康服务质量需求的调查中,98.2%的大学生希望服务费用不要太贵;96.5%的大学生希望专业人员能保守秘密;92.9%的大学生认为寻求心理健康服务的目标是提升心理素质,其次是进一步发挥潜能(92%),反映出当代大学生对发展性咨询服务的需求是非常强烈的;能否“真诚的关心来访者”(100%)和是否具有“亲切、和蔼、平易近人”的个人素质(98.2%)是大学生最看重的心理健康服务人员专业素养。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人口学特点分析

1.性别差异分析。就心理健康服务总体需求来说,女生的服务需求要高于男生,但未达到显著水平,而具体到服务内容方面就表现出了明显的区别(见表3):择业与就业的压力问题的解决是让大学生感到最需要求助的内容,这点并无性别差异;其次排在前三的男生想求助的分别是人际关系问题、性格与情绪管理、自我意识方面问题,而对应的女生想求助的前三个问题分别是性格与情绪管理、人际关系问题、学习问题。

表3 性别差异分析

2.年级差异分析。将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得分进行方差分析(见表4),结果显示:不同年级大学生在服务需求及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队伍、服务质量维度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经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大一新生的服务需求总分及四个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大二、大三学生,在需求总分及四个维度上得分最低的是大二学生。出现这种现象可能缘于大一新生刚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面临新的目标、新的人际圈,一时还难以适应,所以是服务需求最大的群体,而大三的学生马上面临就业的压力,所以其需求也是比较大的。

表4 年级差异分析

3.区域差异分析。据统计数据显示(见表5):生源地来自不同区域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服务总体需求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来自乡镇与农村的大学生相比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要强烈一些,具体体现在服务内容与服务质量这两个维度上。通过多重比较得知,这两个维度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城市大学生与乡镇、农村大学生之间,而乡镇大学生与农村大学生之间并不存在差异。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可能与他们受到的压力更多有关,相对于城市群体大学生,农村大学生要面临更多的经济压力、就业压力以及更大的家庭期待和人际交往经验方面的贫乏,这些在大学期间更易激起他们的不良情绪,从而出现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

表5 区域差异分析

(三)对心理健康服务认识态度的分析

1.对心理健康服务认识态度的分析。在对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了解程度作调查时发现,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认识了解程度并不高(M=2.5965),不同性别、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态度无差异,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认知态度存在差异,经多重比较,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大一与大二的学生之间,见表6。

表6 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认识态度分析

2.对心理健康服务信任程度的分析。在是否相信心理咨询能有效地帮助解决生活中的烦恼以及对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是否认可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接纳程度是比较高的(M=3.3728)。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接纳程度无显著差异,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的接纳程度存在差异,经多重比较,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大一与大二的学生之间,而且男生与女生在对心理健康服务的信任程度方面也有差异,女生得分要显著高于男生,见表7。

表7 对心理健康服务的信任程度分析

(四)服务需求状况与认识态度的相互关系

由表8可知,(1)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认知态度与服务需求中的服务队伍呈显著正相关;(2)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信任程度与服务需求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而且这种信任程度与其对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队伍、服务质量的需求也呈显著正相关。也就是说,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越了解、认知态度越积极、对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越信任,就越有可能主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

表8 服务需求与认识态度的相互关系

三、结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困挠是比较多的,就业与择业已经成为对该校大学生心理产生压力最大的因素。不太理想的学校层次、大部分来自农村的生源状况以及当下严峻的就业形势可能使他们承受了较大的择业压力。总体来说,该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是非常强烈的,特别是一年级大学生,刚刚步入人生发展的新阶段,面临新的环境、新的人生目标,强烈的适应需求下产生了强烈的服务需求。虽然在众多的心理困惑面前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但真正主动寻求专业帮助的比例却不高,原因何在?结合该校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了解程度分析,可能与学生对学校的心理服务的性质、原则等不够了解有关,鉴于此,高校应更加积极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加大心理健康服务的宣传力度,让更多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了解心理健康服务,树立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正确认知态度。同时也可以推论,对心理健康服务了解程度是影响大学生求助的因素之一。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以网络搜索为首,但他们同时表示,如果遇到心理困扰,除了找朋友诉说进行排解外,最希望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人员是学校心理咨询人员(90.3%),最希望获得的心理健康服务形式是个体咨询(89.6%),这说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接纳程度还是较高的,怎样将这种求助的愿望与求助行动统一起来?可能需要学校创造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在校大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更加全面的服务来提高学生参与度,增强心理健康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不同年级、性别、区域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服务的需求是存在区别的,特别是在服务内容方面。因此,学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贴近学生的实际,可考虑按年级设置分阶段的专题内容,比如大一新生适应训练、学习动力训练,大二人际交往训练、恋爱与性心理教育、情绪控制训练,大三的职业生涯规划训练、面试择业训练等。

参考文献:

[1] 陈励.湖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4):117-119.

[2] 张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之

友,2010,(9):113-115.

[3] 邓志军,蔡水清.当前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特征、影响因素

及教育对策[J].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7(5):114-117.

[4] 江光荣,王铭.大学生求助行为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

学杂志社,2003,(3):180-184.

[5] 樊富珉,李伟.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在清华

大学的调查[J].青年研究,2000,(6):40-45.

[6] 刘大卫,金其强,宋晓华.南京高校心理咨询室为何“门

可罗雀”[N].新华日报,2006-08-04.

[7] 张倩.学校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博士

学位论文,2009.

[8] 赵崇莲.广东省高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构建研究[D].西

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

[9] 余晓敏,江光荣.心理求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

心理卫生杂志,2004,(6):426-428.

[10] 陈英俊,尹蓓莉.国外关于专业心理求助行为主要影响

因素的研究述评[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

(19):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