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范文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精选(九篇)

健康与咨询心理学

第1篇:健康与咨询心理学范文

1.心理健康教育的提出是社会进步、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总的趋势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这种发展给每个人都带来了价值观的变化,具体表现为:价值主体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变动,价值选择出现功利性倾向,价值评价出现多样化倾向。价值观的演变使传统的德育体系常常陷入困境。

困境之一:现代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多信息源。学校不再是青少年获得信息的惟一或主要来源,而且,校外的影响大于校内的教育。

困境之二:传统的教育内容与方式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多年来学校的德育工作习惯于用某种抽象的政治原则向学生进行灌输,这种灌输不能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导致德育工作缺乏实效性。

困境之三:当前的中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在家庭处于核心地位,家长的溺爱、娇宠容易使他们变得任性、自私、经不起挫折;又由于缺乏同伴交往,所以,易产生性格孤僻、情感脆弱、压抑、焦虑等种种心理问题。近年来离婚率上升,家庭结构动荡不定,升学、就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带给学生的紧张、恐惧、悲观等种种心理冲击都不是传统的德育工作能有效解决的。

时代要求我们改革现行教育中落后于社会发展的内容,适应时代的变化,增加反映时代气息的教育内容。心理健康教育即适应了这一社会发展的需要。

2.心理健康教育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核心

人的素质可分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生理素质是一切素质的自然载体,文化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居主导地位,是人才素质高低的标志,心理素质是二者的中介。换言之,我们的一切教育活动必须通过学生的心理作用,才能落实到学生的生物体上。惟其如此,学生才有可能接纳学校的一切教育。

3.学生的实际情况说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健康的心理与造就学生健康的身体同样责无旁贷,两者都是受教育者成长的基础。良好的心态对德、智、体、美、劳都能发挥促进作用。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心理发展必须同步而行,因此,学校教育应该干预学生心理的发展,但这种干预应是积极的和建设性的。

近年来大量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改善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着眼点。

心理健康教育的落脚点是以解决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为主,使他们掌握个体顺利成长、顺利渡过青春期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教师要对学生的心理迷惘与心理困惑及时洞察并给予疏导,对学生生活及学习中最为敏感、重视的问题要予以关注,对能够引起学生心理冲突的问题给予有效的辅导和妥善的解决,使学生能以良好的心态适应现代社会的快节奏、高压力和强竞争。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环境、教育和自身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基础教育中,学校如何凭借自身的优势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并对学生的心理成长施加积极的干预和有效的指导,是实验研究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另外,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否取得成效,取决于有无科学的理论指导及操作模式是否行之有效,这也是实验研究要解决的具体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学校教育目标和效果达成目标,它是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也是学校教育水平和学生质量水平的具体要求和评价标准。

1.总体目标

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其心理潜能,促进其心理的健康发展是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

2.学校教育目标

(1)对学生心理发展施加积极的干预,使其掌握个体顺利成长、顺利渡过青春期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

(2)唤起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的意识,着眼于心理疾病的预防。

(3)有效解决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具体心理问题,使学生能以良好的心态适应学校生活。

3.效果达成目标

(1)从教育思想的视角看:青少年心理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人格的提升,心理教育的效果指向是学生的心理品质――即学生人格的优化。

(2)从教育活动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教育的迁移将促进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学校各项教育活动要明确其心理训练目标,使心理训练的层次不断提高,促进学生自觉接受学校的各项教育。

三、实验假设

1.从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为基础,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技能,进而形成正确的为人处事态度,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不断提高。

2.从教育者的立场出发

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基础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相对完整的理论,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模式、操作和评价方法,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以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

四、实验方法

1.被试

以24所中小学58个教学班3000余名学生为样本,以原有自然班为单位。

2.具体实验方法

以实验法为主,辅之以观察法和文献法。通过对实验班施加实验因子考察被试的变化,与对照班进行比较。通过因果分析,验证实验效果的可靠性和实验方法的可重复性。

3.实验的变量

(1)自变量

A.课程体系:以《小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程》为自变量。

B.辅导体系:通过活动训练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包括情绪调适辅导、人际关系辅导、个性品质辅导及心理卫生辅导。

(2)因变量

考察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学习、身体、品德及心理卫生情况。对实验班学生施加刺激变量,经过三年的三轮实验后再进行后测。

(3)控制变量

为了使实验成果具有普遍性,我们的实验校包括城市、郊区、乡镇、农村的中小学校,既有经济发达地区也有经济落后地区。实验以中等水平的学校薄弱班级为主,以青年教师为主。使实验班一切自然条件与对照班等同,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五、实验的实施范围

1.超前性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超前性教育是通过课程的设置得以实现的。它能系统、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通过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掌握心理调适的技能、化解心理问题。

2.过程性教育

以学生成长中的实际问题为核心,通过活动训练、辅导讲座、个别谈话和学科教学渗透等多种形式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3.补救性教育

对学生中出现的心理迷惘、心理困惑、情绪偏常以及成长过程中的生理心理上的疑问给予解答或疏导,对心理卫生欠佳、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原则

1.协同与和谐发展的原则

学校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基础地位,将心理教育目标与学校各育、各科教学及各项工作目标结合起来,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外部环境,使学生的心理素质通过各类教育得到和谐发展。

2.活动训练原则

学校的各项活动要有明确的“心理训练”目标。学生不仅仅是活动的参与者,更应该是活动的策划者,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性。

3.人本主义原则

虽然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占主导地位,但由于师生之间人格是平等的,所以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师生关系应是民主的。惟其如此,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4.创新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充分挖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可以考虑突破班级授课的组织形式,增或删选修课内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挖掘学生创新潜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七、实验过程

2001~2002年,参与总课题组网络课程教材的建设。

2002~2003年,建成本地区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

2003~2004年,在本地区建成中小学生心理咨询体系,实现异步咨询和同步咨询。

第2篇:健康与咨询心理学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 网络心理咨询 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网络已成为许多高职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计算机的普及、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高职院校网络心理咨询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可能。如何运用网络平台,发展心理咨询,帮助学生解除心理困惑、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网络心理咨询的含义

学者们对于网络心理咨询的含义目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美国国家注册心理咨询师协会把网络心理咨询定义为:“心理咨询师与当事人使用电子邮件、聊天室或网络视频设备,进行远距离的同步/实时或异步/非实时的互动。”李伟健、孙炳海等人认为:网络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师以网络为媒介,运用各种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当事人以恰当的方式解决其心理问题的过程。崔丽霞、雷雳等人认为,广义的网络心理咨询包括求助者通过专业网站提供的信息,学习掌握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和技能,主持网络的咨询者通过网站的各种互动功能,向求助者介绍心理学知识,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心理援助的一种活动。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网络心理咨询是指公开真实身份的心理咨询教师借助网络媒介,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电子邮件、在线文本、在线语音、在线视频、在线测试等方式,与学生进行远距离即时或非即时的平等、自由的信息互动,给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想求助的学生提供心理层面的指导和帮助的过程。

二、网络心理咨询的特点及其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1.网络心理咨询的特点。第一,与面对面的心理咨询相比,网络心理咨询最大的特点就是保密性强。目前,有些学生对心理咨询带有偏见,认为做心理咨询是见不得人的事情;有些学生甚至认为是有“精神病”的人才去做心理咨询;还有的学生怕自己的问题被学校、教师、同学知道而不敢走进心理咨询室咨询。而在网络心理咨询中,学生不必公开自己的真实姓名、声音和形象,能比较轻松地表达真实的想法,这就避免了传统心理咨询给学生带来的紧张和压力,从而使学生在有心理困惑的时候能主动寻求帮助。

第二,网络心理咨询具有开放性和便捷性的特点。通过网络学生们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与心理咨询教师交流,或留言、发邮件给咨询教师寻求心理援助,享受学校提供的免费网络心理咨询服务。当然,对于心理咨询教师来说,网络心理咨询可以方便快捷地对咨询案例进行存储和查询,尤其是通过QQ、MSN等聊天软件进行的咨询,其咨询过程能够完整无误地保存下来,便于咨询教师在下次咨询时随时调用,这样有利于提高咨询教师咨询和研究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可以便于督导教师对其咨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督导。

第三,网络心理咨询有“动静结合”“共性与个性并举”的优势。网络心理咨询不仅可随时提供个体咨询,而且可以同时接受多人求询。如利用QQ群的多人聊天功能,心理咨询教师可以对多个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利用网络上的留言本功能,学生可以把自己遇到的心理问题写在留言本上,而心理咨询教师按时以回复的方式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为学生解惑。学生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与其他人分享个人的心得,通过这样一种展示自我、感知同伴、建立关系的特殊方法来寻求心理支持。

在线心理测试也是深受学生青睐的一种网络心理咨询方式,学生往往乐于在网络的情境下来了解自己的性格、职业倾向、社交等各方面的能力,这也是传统咨询所无法做到的。

2.网络心理咨询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第一,有利于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利用网络可大大提高心理咨询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心理咨询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等方面的知识,一些心理测试的量表,进行心理健康调查,或是在BBS上引导学生开展有关心理健康的讨论,就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网上咨询指导,及时准确地了解并回复学生所关心的热点问题。同时,心理咨询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远距离地同来访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可以对拥有相同或类似心理问题的学生做出集体解答。这种方式突破了传统心理咨询中受时间、地点、人数影响的限制,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心理咨询教师数量偏少、来访学生数量较多而带来的矛盾,从而极大地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的空间,为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创造了条件。

第二,有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和虚拟性等特点,使得许多学生能够在虚拟的网络中真实地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倾诉平时难以启齿的心理问题,释放心中的压抑、苦闷。根据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室近三年来对网络心理咨询内容的调查统计,人际交往、爱情和性以及就业压力是学生网络心理咨询的主要内容。如朋友关系、家庭关系、三角恋、性道德、性行为、就业问题等是目前学生咨询度比较高的问题。针对网络心理咨询中学生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教师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准确把握不同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态和个别心理行为,在平常的教育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预防和解决突发性心理疾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三,有利于对来访学生开展有效的个别咨询和治疗活动。网络心理咨询可以看做是传统一对一心理咨询在互联网领域的延伸和拓展。借助互联网的交互性和快捷性,一方面,有心理问题或有心理求助愿望的学生,可以利用网上的在线聊天、BBS、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心理咨询教师对同一或不同问题进行推心置腹地交流、探讨;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借助一些校外心理网站,如中国心理在线、525心理网、心理120网等,通过网站所提供的在线咨询、专家信箱、专家咨询等联系方式,同心理专家或咨询员针对自己的特殊问题进行个别咨询,而心理专家或咨询员也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对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及时回答,从而达到发现和治疗个别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目的。

三、当前高职院校开展网络心理咨询存在的问题

1.心理咨询网站及网页的内容比较陈旧,形式单一。笔者经常浏览一些高职院校的心理网站,发现网站内容比较陈旧,没有及时更新,形式也比较单一;网站与访问者、访问者与访问者之间的互动比较少;网上心理信息资源多为拼凑,杂乱无章,不成系统;心理知识多是理论性介绍,缺乏可操作性,难以吸引学生关注和参与。

2.电子邮件咨询没能快速回复,影响学生对心理咨询教师的信任和咨询效果。电子邮件咨询是学生最喜欢的网络心理咨询方式之一。但是,由于电子邮件的回复周期较长,且有些心理咨询教师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及时打开邮件,长时间的等待会增加来询学生的焦虑感,减少学生对咨询教师的信任感,也使电子邮件咨询的便捷性大打折扣。

3.在线聊天咨询的实效性有时难以保证。借助聊天工具进行网络心理咨询,由于受时间、空间和网络聊天环境的限制,咨询者和来访者在沟通和交流的效果上有时难以达到理想状态。如聊天咨询多数通过文字交流完成,但有些咨询教师受打字速度和文字表达的限制,就比较难与求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沟通。有时网络会中断,网络咨询时间不能保证,网络咨询环境容易受干扰等,也使得来访学生和咨询教师的关系极为不稳定。同时,有些来访学生把上网咨询当做一种消遣、娱乐的方式,他们随时可能终止咨询关系,也会直接影响咨询的效果,从而使咨询的实效性受到限制。

4.网络心理咨询处理不当,容易引发其他心理问题。在网络心理咨询中,主要通过“人—机”模式进行互动交流,这容易使学生对网络产生过分依赖,长期将网络作为唯一的宣泄与求得心理帮助的途径,个别学生网络咨询时间长达二、三年,毕业后还常以在校生的身份上网,视网络咨询为人生的拐杖而难于离开。此外,一些高职院校的网络心理咨询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其提供的服务质量难以保证,这也会延误进行学生心理治疗的最佳时机,甚至个别教师会违背心理咨询保密性的原则,泄漏学生的秘密,从而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四、提高高职院校网络心理咨询服务的对策

1.重视和加强学校心理咨询网站的建设。功能强大的心理咨询网站,是进行网络心理咨询的前提条件。进行网络咨询,首先要有硬件的支持,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一批高质量、实用的网络平台。由专业心理学教师和精通计算机技术的专家来负责网站的建设,使心理咨询网站内容丰富,形式吸引人,界面美观且容易操纵。网络心理咨询的平台设计要充分考虑网络的交互性和即时性的特点,通过设计在线聊天、心理咨询问答、网上讨论区等版块来发挥其优势,在最大限度上保证咨询的效果。

2.加大对网络心理咨询的宣传力度。拥有了完善的网络平台,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通过各种途径引导和鼓励广大学生进行网上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教会他们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丰富的资源进行自我教育,以积极的心态去寻求心理帮助,提高自己的心理保健能力。

3.充分利用QQ群的聊天功能,探索新型网络心理咨询模式。第一,通过主题QQ群定期开展有针对性的网络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常识宣传。第二,学校心理咨询教师可以建立校际的QQ联盟,加强心理咨询教师同行之间的经验交流,扩大咨询力量和便于咨询转介。第三,尝试利用多媒体软件来设计网络互动活动,结合QQ多人聊天功能来完成学业心理指导、职业指导等个别内容的团体咨询。这种QQ群网络咨询模式可解决某些学校不具备团体咨询场地、团体咨询成员在校时间不同步等问题。

第3篇:健康与咨询心理学范文

      1 建设好一支队伍,夯实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础

队伍建设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关键。昆明医学院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坚持“专兼结合、校院配合、相对稳定、骨干带动、师生参与”的原则,在教师中建设以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教师组成的教师骨干队伍和辅导员、人文社科教师、政工干部、学校医务工作者组成的教师辅助队伍作为主要力量,在学生中建设以班级心理委员、宿舍心理信息员和心理健康协会成员组成的学生队伍作为补充力量,构建了校、院二级管理,校、院、班级、宿舍四级实施的“四位一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明确各级的工作职责,形成重心降低、工作下移、重点突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既有明确分工、又能通力合作的运行机制。同时,通过积极搭建“四个平台”、畅通“七条途径”,不断加强队伍建设。

“四个平台”:理论平台、实践平台、研究平台和交流平台。

“七条途径”:

一是专业培训。大力支持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国家、省、校三级培训。支持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年至少参加一次国家或省级专业培训,同时在学校层面开展心理咨询员心理咨询知识与技能培训。

二是资质认证。大力支持师生进行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定。2006年,我校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集中组织90余名学生教育管理干部进行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并对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给予全额补助,充分调动了学生教育管理干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当年就有33名教师通过部级和省级心理咨询师资质认证。2008年,学校积极取得云南省卫生人员培训中心的支持,在全校师生中进行广泛宣传,组织师生报考心理咨询师,并在培训费上给予大幅优惠,共有164名学生和9名教师通过学校报名参加培训。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资质认证工作,进一步充实了师生咨询员队伍,有力地推动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三是工作培训。学校定期对参加咨询工作的心理咨询员进行工作流程和方法培训,为顺利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员、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信息员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学生做好心理自助和互助。

四是咨询实操。每学期均安排有资质的心理咨询员参与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为他们提供实践操作平台,不断提高咨询员的业务水平。2008年共有23名咨询员参加咨询值班工作,共接待学生110名,145人次。此外,学校还积极聘请附属医院精神科专家不定期到校指导心理咨询工作并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五是业务拓展。安排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每周半天到附属医院精神科实习,观摩学习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断和心理治疗方法,参加查房和对病人的心理干预工作,不断拓展和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平。

六是课题研究。积极申报“大学生学习倦怠的心理机制与干预策略研究”、“医科院校班级心理委员工作机制的实践探索”等国家和省级课题,开展以促进学生心理发展为主题的调研活动,提高学术水平,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七是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医疗资源的优势,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中心与附属医院精神科之间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如定期举行案例督导会、聘请专家协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提供咨询服务等。同时,积极促进与其它高校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交流,为开展工作争取更多资源。

2 建设好一个中心,搭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平台

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2004年学校在学生工作部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2007年配备专职专业人员并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围绕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职能,重点开展了以下工作:

2.1 以硬件建设为基础,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除提供工作场所、基本办公条件外,几年来,学校加大投入,购置大学生心理档案系统软件,实现了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心理测量、数据处理和师生在线交流;购置沙盘游戏心理治疗器具,为拓展心理咨询专业技能提供了平台;购置生理相干与自主平衡系统,在心理咨询中引入心理干预训练技术。

2.2 以制度建设为根本,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制订《昆明医学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昆明医学院建立班级心理委员工作制度实施办法》和《昆明医学院宿舍心理信息员设置实施方案》,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工作机制、主要措施和保障条件,为学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制订《昆明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方案及工作规划》,逐步进行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和心理发展系统的三级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咨询人员服务守则》、《来访者的权利与义务》等日常咨询工作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推动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2.3 以普查建档、咨询干预等基础工作为着眼点,构建完善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

重视做好心理危机预警、干预工作和心理发展系统的三级体系建设。每年9月份均在全体新生中进行心理普查和建档工作,对筛查出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主动约请进行咨询,2007-2008年,共接待学生217名,263人次,有效扩大干预面,做到及时干预。心理咨询中心每周确保10个小时的开放时间,通过个别咨询、团体辅导活动、热线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同时注重做好严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学生的转介工作。

2.4 以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不断创新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主题教育活动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我校以每年5月25日“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和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为契机,举办“昆明医学院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 和“昆明医学院10·10大学生心理健康周”,开展大量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心理科普知识、生活适应、自我分析、人际交往、家庭关系、情感、情商等为主题,以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沙龙、讲座、心理影片、团体心理辅导、短信大赛、征文大赛、心理普查建档、调研等形式进行。主题教育活动规模大、成体系,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兴趣,每年均有2000多人次的学生积极参加到各项活动中。

在扩大活动参与面的同时,我们还非常注重活动的针对性,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组织开展针对新生、“双困生”、毕业生等特殊群体的心理调适和心理救助活动。如针对新生开展“大学生活适应”、“情商与素质”、“人生与成才”等方面的讲座;针对“双困生”开展专题心理沙龙,进行自信训练和人际交往训练;邀请社会机构为“双困生”进行“自我突破训练”的体验式拓展学习。

3 开好一组课程,畅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渠道

课堂教学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学校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课程建设,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结合医学学科的特点,开设了15门与心理学相关的专业课、心理健康教育类指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教学中,做到师资、教材、学时、学分“四落实”,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在思想政治理论、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课程中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4 建好一个网站,拓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空间

网站作为现代信息服务平台可便捷、迅速地信息、提供服务,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学校于2007年9月建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网站,内容包括10个栏目、200余篇文章以及“心理测评与在线咨询系统”登陆区,面向全校大学生开展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在线心理测评和心理咨询服务。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网站建设,在创新栏目、丰富内容、更新信息、加强互动、提供优质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进网络。

5 建好一个协会,增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量

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是学生开展心理自助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学校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于2001年成立。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协会成员的培训和督导,指导协会开展心理讲座、心理知识宣传展、话剧、沙龙等大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心理自助教育活动,协助心理咨询中心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协会在大学生心理自助和互助方面的积极作用。

6 建设好一个阵地,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全覆盖

第4篇:健康与咨询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 朋辈心理咨询员 常规工作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34

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改变了以往学生只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 使之成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体与原动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助人自助”和自我调节能力。本文以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为例,探讨如何构建独立学院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常规工作体系。

1 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广西唯一的一所医药类普通全日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

我校地处西部,招生地域范围北至东三省,南至海南岛,地域差异使独立学院大学生有一段或长或短的学习、交友、生活上的适应期,期间难免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另外,独立学院大学生承受来自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的心理压力,其心理素质的优劣和入学成绩有关。[1]独立学院组建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以高校朋辈心理咨询作为专业心理咨询的重要补充,开展心理训练,优化学生心理品质。[2]

2 朋辈心理咨询的概念

朋辈心理咨询是指年龄相当的、受过训练的非专业人士对周围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和朋友(个人或者团队)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 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帮助过程。“朋辈”包含“朋友”和“同辈”的双重意思。“朋友”是指有过交往并且值得信赖的人,而“同辈”是指同年龄或年龄相当者,他们通常会有较为接近的价值观念、经验、共同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具有年龄相近、性别相同或者所关注的问题相同等特点。

大学生朋辈辅导则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职能部门通过培 训和督导一批自愿从事心理援助工作的学生,在心理辅导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对周围需要帮助的同学给予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具有心理辅导功能的服务。高校朋辈心理咨询作为专业心理咨询的重要补充,改善了只有少数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才能开展助人活动的状况,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拓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助人自助”和自我调节能力。

而朋辈心理咨询工作承担着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互助的任务,归属于学工处心理咨询中心。一般朋辈心理咨询体系有以下两部分组成:朋辈心理咨询员选拔与培训、指导朋辈心理咨询员开展朋辈心理咨询各项工作。

3 朋辈心理咨询员的常规工作

朋辈心理咨询员在心理咨询中心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工作,开展各项心理健康自助互助活动,为同学们预约解答有关学习焦虑、情感困扰、人际关系等问题。

3.1 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本校朋辈心理咨询员主要通过“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开展来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平时办心理宣传小报、制作宣传专栏的心理健康知识喷绘、召开心理主题班会、组织班级参加大型的心理团体辅导。

3.2 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

心理咨询中心对朋辈心理咨询员进行前期培训,保证普查工作顺利进行。朋辈心理咨询员在录入信息之后,深入各班级进行宣传发动工作,向学生讲明心理健康测评的目的、意义及普查要求,做好普查前期的宣传动员工作,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按时、按质参加普查。普查之后,建立心理档案,便于辅导员、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对学生心理状况全面了解,并对少数较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疏导和个别辅导,也为学校在心理学专业的学科建设、教学科研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3.3 朋辈心理咨询与新生适应

大学新生入学后,面对新的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建立、学习模式转变等压力,在心理上产生一些困惑。如许多大学生具有挫折感、孤独感,比较敏感,容易冲动,更容易自我否定。这些困惑若不及时排解,势必会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制约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此时,朋辈心理咨询不断提高新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在帮助新生适应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3.4 朋辈心理咨询服务

朋辈心理咨询员在心理咨询中心提供服务有朋辈心理咨询热线、个体朋辈心理咨询、团体朋辈心理咨询、网络朋辈心理咨询等。朋辈心理咨询热线,我校设置朋辈心理咨询热线岗位,采取朋辈心理辅导员值班制度,及时有效开展工作。个体朋辈心理咨询主要应用于个别同学的学习动力缺乏、人际交往、恋爱、网络成瘾、焦虑抑郁障碍等心理困惑,进行一对一的咨询服务。团体朋辈心理咨询主要用于解决小团体的问题,如宿舍人际关系处理,面对同宿舍的数个同学求助,朋辈心理辅导员引导他们建立小组,进行团体辅导。网络朋辈心理咨询一是代替了大部分的书信咨询,利用心理健康QQ群、飞信、微博等更为同学们喜爱的网络沟通手段;二是在我校的网络心理平台上给予朋辈心理辅导员一定的权限,让他们接受同学们的网络咨询。

4 结语

朋辈心理咨询是受过训练的非专业人士向需要帮助的个人或团体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帮助,是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拓展的有效方法和途径。[3]我们的实践也证明如此。我们在独立学院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体系的建立和维护上付出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使之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深化,大学生朋辈心理咨询体系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洪鸿,杨凤池.影响医学生心理素质的相关因素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3,11(2):89-91.

第5篇:健康与咨询心理学范文

(一)完善深圳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咨询体系及实习基地建设

该中心是集计划生育宣教、咨询、技术服务、药具发放和人员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机构,为学员安排深圳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实习是基地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目的是能让学员接触到一个完整的服务构架,特别是通过接触不熟悉的工作岗位和环节,掌握咨询技巧和方法。医疗部实习:观摩计划生育四种手术的操作规程,参观温馨人流室、宫颈乳腺检查室等,了解数字化管理系统。目的是了解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尊重服务对象的价值观和信仰,如何为服务对象提供术前、术后心理辅导、情感慰藉,消除受术者抵触和紧张情绪,如何倾听、沟通、交流注重双向互动,帮助服务对象选择适宜的方法等。生育文化中心实习:了解生育文化中心的建设,学习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宣传教育知识和技巧,掌握简单的性与生殖健康问题的咨询,了解避孕药具的种类、使用及发放。如何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生理阶段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服务与知情选择。心理咨询室实习:了解心理咨询室的设计,掌握心理咨询的操作程序,见习生殖健康咨询,参与案例讨论,提高生殖健康咨询工作的三项基本的技能,熟悉咨询案例的记录与随访咨询技巧应用。开放性提问模式的训练,倾听行为的建立,专业复述能力的培养。

(二)香港考察学习

赴香港考察学习是生殖健康咨询师培训必修课,也是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香港家庭计划指导会(简称家计会)的宣传教育主要由“传讯组”承担,任务是透过地区活动和互联网传播生殖健康科学知识,保持与媒体的紧密联系,定期举办义工培训,提供生育指导、婚前检查、青少年保健、家庭性教育、男性生殖健康检查等。家计会十分重视开发生殖健康教育教材,制作的科普宣传单张精细,表现手法多样性,特别是网页上的生殖健康教育动画做得生动活泼,让人们在轻松娱乐的环境下学到了知识。家计会教育最具特点的工作,一是学校性与生殖健康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性教育讲座、性教育活动周、性教育活动坊、中小学性教育活动周等。二是公众教育活动,主要包括性生活讲座系列(基础知识篇、亲密情趣篇)、受孕与不孕教育讲座、地中海贫血知识教育讲座、性生活启导、研讨会/论坛等。香港学习考察活动包括参观香港大学家庭研究院婚姻与家庭治疗中心,开阔了学员们的视野,他们认为,如果说前一段时间的脱产学习是打基础,那么赴香港学习考察就是一次很好的进修和提高, 家计会的工作方法注重人性化,他们根据人生的不同时期(如婴孩期、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中年期、老年期)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殖健康的宣传和咨询工作,一些很难启齿的话题,通过动画的演绎,让人觉得不会尴尬,而是很自然就接受了。在香港大学家庭研究院学习考察,他们在课堂上的开放式的讨论,尤其是提问技巧、倾听对象问题的方式,对开展咨询工作很有帮助。又如,学生进入课堂后都要签订保密声明,虽然只是一个细节、一个程序,却很值得我们借鉴。

(三)生殖健康咨询网站建设

为加强生殖健康咨询师培训基地建设,建立了《生殖健康咨询网》。其宗旨是,凝聚深圳生殖健康咨询师这支年轻的队伍,服务生殖健康咨询师;宣传和弘扬深圳生殖健康咨询师新职业,为社会和群众所知;为生殖健康咨询师管理提供平台,开展咨询师交流、继续学习活动;工作室的设计是网站生命力的核心部分,分别有7人担任:疑难问题解答和中心实习;培训计划和人事管理;网站管理和学员辅导;生育文化中心管理;班主任工作;区级计生中心咨询师交流;街道级计生中心咨询师交流等。

(四)通过深圳市生殖健康咨询师培训基地建设,为生殖健康咨询师培训提供了保障,为计生的人力资源建设提供了保障,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在2009年性文化节上,首批生殖健康咨询师上岗,在现场提供免费咨询。生殖健康咨询师们身着统一的服装,热情接待来咨询的市民,成为展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生殖健康咨询师大部分是计生服务中心的医生,经过培训后,她们更懂得从心理上为咨询者提供服务。目前她们分布在全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提供青少年性教育、家庭与婚姻问题、性病与艾滋病防治、出生缺陷干预措施、避孕节育方法与药具、与心理障碍防治、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咨询服务。生殖健康咨询师培训基地还先后引进了从事生殖健康咨询师研究工作的博士和硕士,为建立生殖健康咨询师教学基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社区生育文化中心提供人力资源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向均衡化普惠型转变,大力改善民生。年内新建180个社区生育文化中心,到2009年底,力争每个社区建一个生育文化中心,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生育文化服务”,到2008年全市已建立起407所社区生育文化中心。社区生育文化中心建设改变了基层人口计生工作没有固定场所,没有固定人员,存在服务盲点的局面,有的建在了劳务工大饭堂、有的建在了影剧院、还有的建在了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厂区。中心成为集人口计生政策知识宣传、性与生殖健康咨询、避孕药具发放以及学习、培训、交流、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宣教服务阵地,成为计生人员与群众沟通的平台,在改善服务的同时促进了管理。以前是计生上门门不开,现在是群众主动找上门;以前群众对计生不理解,现在关系很融洽;以前服务是上环加结扎,现在是文化搭台,服务多样化,增强了计生工作的主动性、创新性,服务效果也更趋明显。以提高社区生育文化中心的文化内涵和服务能力。以人为本,通过社区服务的可及性获得,着重从制度层面保障群众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前提下所应该拥有的知情和生殖健康权利。为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辟了一条培养和引进人力资源的新渠道,社区生育文化中心建设迫切需要生殖健康咨询师(员)发挥骨干作用,目前,已经有60多名生殖健康咨询师活跃在社区生育文化中心,形成了生殖健康咨询师建设和社区生育文化中心发展互为促进的有效机制。

生殖健康咨询师在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级特大地震灾害后, 21日我市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的要求,在生殖健康咨询师选拔15人组织 “心理关怀志愿团”赴灾区开展工作。在都江堰市、汉旺镇和安县开展了为期一周高强度、高风险、高效果的咨询服务活动。志愿团回深后围绕“心理危机干预”这一主题,整理出6个教案。

(1)、《抗震救灾中生殖健康定位与方法》汶川大地震后, 5月志愿团20日到达灾区,当时,大规模的人员搜救活动基本结束,作为心理援助,还属于“第一时间”心理援助,在咨询过程中归纳出三种方法:第一种是集体心理辅导,第二种类是个体心理辅导;第三种是儿童集体心理辅导。工作任务:一是心理辅导,通过倾听、倾诉、安慰、鼓励和疏导等,为灾区群众服务;二是有针对性地发放生殖健康用品,育龄妇女感到了这种关爱很具体、很及时受用,既起到了保健作用,也疏解了她们的心理压力;三是根据生殖健康咨询师的职业特点建立与部分群众特别是儿童的联系,进行跟踪和帮助。团队管理。高强度、高风险、高效果,抗震救灾对志愿团成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团队精神得到弘扬。

(2)、《灾后育龄妇女生殖健康咨询与服务》:育龄妇女,灾后她们不但心理上受到了巨大的伤害,咨询重点:正确指导灾区育龄妇女在现有的条件下防治生殖系统感染;心理和药物的综合干预使灾区妇女尽早恢复正常月经周期;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灾后的性生活;为灾区育龄夫妇提供优生优育和相关计生政策的咨询服务。

(3)、《转移注意力方法在儿童心理关怀中的应用》:目的是减少灾难对于儿童心理成长的不良影响,让他们早日走出灾难阴影。作法:注意力转移治疗方法是否能够为儿童带来快乐,采用非洲的动物,主要是斑马、大象、角马、长颈鹿、羚羊、河马、犀牛、猴子、狮子、豹子等。因为儿童对于动物有天生的亲和力,他们会对动物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很快进入一种欣赏和喜爱的状态。他们的心境很快进入动物世界,如同成人在战场的间歇期听一曲家乡的流行歌曲,让他们破碎的心灵流入一股清泉,让他们得到暂时的心灵休息。

(4)、《心理关怀的持续跟踪与效果观察》:当灾区群众开始对志愿团有了信任感,甚至产生依赖心理时,面对志愿团又不得不离开的现实,可能给受助者带来挫败和痛苦,本教案中志愿团成员以灾害中安县一对失去父母的姐弟俩心理变化为线索,进行了持续跟踪。基本上1至2周通话一次。心理关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心理创伤不可能通过短期的一两次的心理辅导就能够完全康复,所以需要持续的对关怀对象进行疏导和关心,让对象重新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快乐,这样也能保证心理关怀的效果。

(5)、《灾区学生课堂心理辅导教案》:在都江堰临时小学,咨询师针对 “事实阶段”、“思考阶段”、“反应与症状阶段”、“教学与再保证阶段” 四个阶段,为灾区学生开展了快速而全面的心理辅导。

第6篇:健康与咨询心理学范文

近年来,笔者参加了我国部分地区的心理咨询师的培训、督导和鉴定工作;笔者认为,加强 心理咨询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心理咨询执业技能是当务之急。提出初步看法,希望引起有关 方面的重视。

1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发展是和谐社会的进步

在当今我国建立和谐社会过程中,怎样建立和谐的心理健康服务,不断适应并满足社会日益 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值得我们专业人员思考。心理咨询的社会化服务代表了我国心理健康 事业的进步,在当今我国建立和谐社会过程中,提供和谐的心理健康服务在以下方面是具有 积极和重要的意义的。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发展是和谐社会的进步。

1.1 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心理健康服务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加 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在大力建 设和谐社会的今天,重视人文关怀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把“心理疏 导”写进了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心理疏导在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

2007年我国“世界精神卫生日”的宣传主题是“提倡心理咨询,促进精神健康”。卫生部号 召在全国开展了“心的和谐――世界精神卫生日宣传活动”,都说明心理咨询和精神健康在 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心理健康服务。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生活节 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和各种压力的增加,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可能也会随之增加。另 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在物质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心理健康的需求也 随之增加。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会有更多的人去求助心理咨询师。

1.2 心理咨询服务可以预防心理和精神疾病 近年来,我国精神疾病或精神障碍的发生率 有了明显的上升趋势,据媒体报道,中国13亿人口有1600万精神疾病患者,而青少年中有各 种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也已经达到了3000万。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 前精神疾病的治疗率不高,例如抑郁症的发病率已经达到3%以上,而目前全国地市级以上医 院对抑郁症的识别率不足20%。而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不到10%的患者接受了相关的 治疗,提高精神疾病的治疗率已经我国心理卫生工作的重要研究课题。

面对我国社会心理健康需求的急剧增长,学校和医院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服务已经无法满 足求助者和病人的需要,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心理健康服务也基本是空白,庞大的心理咨询与 心理治疗的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大量的 经验告诉我们在和谐社会提供和谐的心理咨询服务可以预防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的发生,同 时也可以提高中国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在预防和治疗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因为心理咨询的对象大多数是有各种各样心理问题和障碍的正常人或者病人,心理咨询服务 还能够在疾病早期发挥预防作用。

1.3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教育是大学学历教育的补充 由于我国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在 大学学历教育发展缓慢,我国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我国 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同样也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在教育、医疗、社区、机关、 企业等领域都需要心理咨询服务人员。

我国目前开展心理咨询师学历教育和培养条件的学校并不多,近年来,仅有部分学校有心理 咨询专业教育和培养人才,这些教育资源也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因此,在我国心理 健康服务人员严重缺乏和日益增长的心理健康需求增加的同时,心理咨询师的职业发展可以 促进我国心理健康教育事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心理咨询师和开展职业培训可以作为大学学 历教育的补充,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教育也是和谐社会的进步。

2 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的困境

由于目前我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心理咨询师的执业 能力遭到了社会和业内人士的质疑。因此,如何提高我国心理咨询服务水平和心理咨询执业 技能,是当前社会比较关心的问题。

2.1 资格认证方式全国尚未统一 目前全国心理咨询职业培训教材并不统一,例如人事部 门、卫生部门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各自使用自己的培训教材,人事部门和卫生部门并不使用 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的正式出版的教材《培 训教程》,有些培训机构甚至自定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为三级:心理咨询师(三级)、心理 咨询师(二级)、高级心理咨询师(一级)。某培训机构自己采用“国际”心理咨询师考核 认证等级,分为C和B级,而不参加全国考试。例如心理咨询师(二级)的考核认证方式并不 统一;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规定要求论文答辩,有地方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心理咨询师需要 面试鉴定,而国际心理咨询师B级考核认证论文答辩和面试鉴定都不需要。

2.2 心理咨询师的执业能力遭受质疑 2001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 并颁布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规定从事心理 咨询服务的人员必须接受正规心理咨询培训,并通过国家统一职业鉴定中心的考试后,才能 具备职业执业资格,将成为职业的心理咨询师。自劳社培就司函[2003]30号文件号文件下 发以来,全国各地开始申报开展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远程培训试点工作,在全国大多数 省、自治区、直辖市设立了培训鉴定试点机构。

随着心理咨询在全国不断升温,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热爱心理咨询,有志于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的人士不断加入到行业中来。近年来,出现了心理咨询行业存在着从业人员复杂,服务水平 参差不齐,行业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据广州某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2003年招收的第一批65位 学员中调查发现,医务人员约占40%,教育工作者约占20%,管理人员约占10%,其余为会 计师、编辑、记者、电台主持人等。(2006年09月19日广州日报)。由于个别培训机构对申 报心理咨询师鉴定认证的条件的准入条件比较低,对心理咨询师的自身心理素质不够重视。 有些非心理学生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如果这样的学生 也取得了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证书,是否能够帮助有心理问题的人值得我们怀疑。事实上也 可能影响了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技能水平。据考察发现已经取得心理咨询师的个别心理咨询师 的职业技能水平存在问题,心理咨询师缺乏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对心理问题和心理疾患不 能识别,难以提供正确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对比较复杂的、重要的病理心理现象,不能作出 正确的心理诊断。个别心理咨询师缺乏临床心理诊断技能,因为不能区分各类心理障碍或精 神病,导致患者病情延误也时有发生。

2.3 心理咨询职业发展困难重重 目前全国估计已有几万人获得了不同部门颁发的心理咨 询师证书,究竟是那一种心理咨询师证书真正具有心理咨询的执业资格,那一种心理咨询师 执业资格证书具有合法性,目前我国法律没有明文规定。心理咨询职业发展在某些地方还没 有明确的行政许可,至少目前在医院和学校都没有被接受可以上岗。目前社会有几种机构在 做心理咨询:一是医院里的心理门诊,二是各种咨询公司名义做心理咨询,三是学校心理咨 询的对社会服务等。由于心理咨询社会化还没有得到法律的行政许可,心理咨询职业发展困 难重重,有些心理学专业学生获得了心理咨询师证书还不知道应该去哪里申请从业。例如上 海目前估计已有近万人获得了不同部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证书,但是,只有10%左右的心理 咨询师在提供服务。因为商业咨询公司的管理者则是工商局,目前开办的咨询公司大多数不 能以心理咨询公司的名称出现,必须冠以其他咨询公司名义出现。

另外,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大约有20余所医学院校设有应用心理学专业(临床心理学方向 ),已经有几届毕业生,但找工作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去医院被认为没有处方权,而被 拒绝;到社会很少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自己开业有经费困难,也有实践经验的问题。这 里有一个误区,在医院做心理评估、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根本不需要开处方;这是医院的错 误认知,难道辅助科室的工作人员都需要开处方吗?

3 加强心理咨询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心理咨询执业技能

心理咨询社会化和市场化行为是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市场化的过程中, 如何让这一关系着整个民族未来生存质量的重要行业健康发展?如何让市场化和专业化并行 、改善良莠不齐的行业现状?如何帮助从业者走出迷惘、鼓励优秀的心理咨询师有信心从事 心理咨询工作?是当今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建立和谐的心理健康服务?必须思考 的问题。在我国心理咨询师职业化发展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存在一些 问题是可以理解的。笔者提出如下建议,当前,我们应该对心理咨询机构和从业人员基本情 况开展调查,了解和掌握心理咨询机构及从业人员的现状,为了进一步推动心理咨询职业发 展发展,我们应该对心理咨询行业加强管理,加强心理咨询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心理咨询执 业技能是当务之急。

3.1 加强心理咨询师的继续教育,提高心理咨询执业技能 为什么需要提高心理咨询师执 业心理咨询技能?因为我们目前的心理咨询师培训教材已经超过了心理咨询的概念,基本上 是按照心理治疗师的要求。这对对一个没有医学和心理学背景的学生来说,要在几个月内掌 握心理咨询技能是不可能的。另外,心理咨询的对象大多数是有心理问题的人,心理咨询师 要在心理疾病早期发挥预防作用,必须提高心理咨询执业技能。据上海心理咨询行业的 消息说,现在提出了行约规定,如果聘用心理咨询师从事收费的心理咨询活动的人员上岗, 要求该心理咨询师每年的咨询实践活动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分别不少于20小时。

因此,作者建议应该建立心理咨询师继续教育制度;在我国目前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认证还 没有达到专业化的训练标准和要求的情况下,心理咨询师可以经过临床心理督导、心理咨询 和治疗实践和继续教育与学习,通过继续学习心理咨询和治疗课程和训练提高自己的水平。就像医学院毕业的学生,未经住院医师训练是不可以独立上岗的。虽然我们目前还没有达到 美国心理治疗的职业化与专业化的标准,但是,国内同行应该学习他们的管理方法。在美国 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主要有四类人员,执业临床社工、执业临床专业咨询师、执业临床 心理学家和精神医学博士。他们都必须在大学附属医院精神科和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完成 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一般具有心理学博士学位(Ph.D或Psy D),然后要接受1000个工 作小时或大约一年的临床督导,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此类人员一般在大学附属医院精 神科或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完成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然后通过考试获得执业资格, 每年需要30至50继续教育的学分,每两年重新申请执业资格。

我国心理咨询师已经形成,如何使他们从社会培养的非科班出世的职业人成为社会需要的心 理咨询和治疗专业人员,是我们当前需要考虑的。我们应该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心理 咨询师继续教育体系。例如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证书以后,一定要经过专业督导,专业 人员和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各种各样的案例和一定时间的心理咨询和治疗实践的过程与训练 。继续教育与学习,拿到一定的学分,学习和参加各种各样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技能。如果有 单科结业证书,将来也可以证明自己参加过培训。

应迅速建立临床督导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制度。作者提出两种方式:第一,在大学附属 医院,心理系或心理研究所建立临床督导、心理咨询和治疗实务训练系统,为心理咨询师提 供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第二,迅速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不能在大学精神医学 系或心理系接受心理咨询与治疗实务训练的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应他们提供实务训练 场所。

3.2 社会也要为心理咨询师创造就业环境 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 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从业资格是指从事某一专业学识 、技术和能力的起点标准,执业资格是指政府对某些责任较大,社会通用性强,关系公共利 益的专业实行准入控制,是依法独立开业或从事某一特定专业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必备标准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是劳动者求职 、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 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既然职业资格证书是具有法律作用的,社会应 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例如目前我国大学里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研究和教育的 心理学老师也不能在社会上执业,而在美国等国家,大学培养的心理学博士可以与医学院毕 业医生一样,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后注册成为我们通常说的心理医生,在我国还没有这样的管 理规定。

第7篇:健康与咨询心理学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 高校 心理咨询 认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26

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要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保持大学生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完成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国家和社会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积极发展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但是,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态度还存在问题,表现在对心理咨询缺乏了解和信任,对心理咨询的工作还存在抗拒的情绪。作为高校的教育者,要积极研究大学生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解决相应问题的对策,对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心理咨询

对心理咨询的解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咨询是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检查和心理测验;狭义的心理咨询则不包括后面三个内容,只局限于咨询师通过书面或语言等媒介了解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并提供专业的心理援助的过程。

2 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认知不足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目前,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认知还存在一些问题,对心理咨询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意义认识还不足,可以简单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高校心理普查工作缺乏了解

有些同学对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第一,对心理普查工作不了解。本文以大学生心理普查工作举例说明。心理普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通过心理普查发现的,而在高校的心理普查工作中,能够认真对待普查工作的仅占全体学生的三分之一,有接近半数的大学生是敷衍了事,还有五分之一的大学生不参加普查工作。

2.2 对高校心理健康课程缺乏了解

不了解学校所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在一个对心理健康课程的调查中,大部分学生只了解心理健康课程的课程性质和能获得的学分,只关心是否能顺利通过,或是否可以获得学分,对课程的内容和重要性没有清楚的认识,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同于普通的选修课程。

2.3 对心理咨询的保密性原则有怀疑

大部分同学对他人主动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表示理解,但是当自己遇到心理压力或者有烦心事的时候,能够主动到心理咨询中心求助的同学比例还很低,通过了解他们不去进行心理咨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怕别人知道自己做过心理咨询,会认为自己有心理疾病;第二,怕自己的秘密被别人知道;第三,不好意思将自己的心理问题与心理咨询师交流。这几方面的问题都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大学生对心理咨询中的“保密性”原则不够信任,这也间接反映了高校有关部门对心理知识的普及不够深入。

2.4 没有正确认识心理咨询的作用

对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作用有怀疑,有些大学生认为心理咨询工作就是陪人说说话、谈谈心,不会有什么实际的效果和帮助。这些情况都反映了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缺乏正确认知。

3 解决高校大学生对心理咨询认知问题的对策

3.1 设立心理咨询开放日

可以利用每年5月25日“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1]或10月10日“世界心理健康日”[2]等标志性的纪念日,设立高校的心理咨询开放日,邀请大学生群体或大学生代表走进心理咨询室参观,与心理咨询师接触,通过这第一次接触,增加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认识和了解,改变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敬而远之的态度。“5・25”的谐音即为“我爱我”,提醒大学生“珍惜生命,关爱自己”。核心内容是:关爱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己,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心灵成长,提高自身心理素质,进而爱别人,爱社会。

3.2 提高心理咨询人员的队伍建设

做一件事情,首先要考虑人的因素,在大学生咨询的过程中,首先接触的就是咨询师,咨询师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心理咨询工作的认知。在高校的心理咨询机构中,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还比较少,大多数是兼职的,或者其他岗位人员通过再培训上岗的。高校心理咨询机构要把人才建设摆在战略的高度,增加专职人员的数量,加强对现有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心理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注重强化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强化咨询技术的培训,通过专题培训提高咨询工作者的业务能力。

3.3 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心理咨询的效果

一些大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心理咨询的作用,他们认为心理咨询是万能的,只要参与了心理咨询就能快速、彻底的解决任何问题,很多咨询者都希望通过少数几次咨询就可以解决自己问题,而往往经过几次咨询之后,没有出现期望的显著效果就不再参与咨询了,这种想法是不正确也是不公正的。心理问题和其他身体疾病不同,心理问题非常复杂,产生的原因也是很复杂的,而且心理问题是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产生的,与大学生的家庭环境、生活经历和个性特点都有关系。要消除这些因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是非常复杂的,有些问题的消除或改善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参加咨询的大学生一定要正确对待咨询的效果,要对心理咨询工作有信心。

4 结束语

研究大学生对高校心理咨询的认知情况,有利于帮助心理咨询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特点,在实际工作进行调整,能够更好的把握心理咨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对心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和依据。

注:

[1]5月25日是“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的谐音即为“我爱我”,提醒大学生“珍惜生命,关爱自己”。是2000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团总支、学生会倡议,随后十多所高校响应,在2004年由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共同决定将5月25日定为“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节”。

[2]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在1992年发起,将每年10月10日确定为“世界心理健康日”。

参考文献:

[1]赵杰红.基于学生视角的高校心理咨询工作遇冷原因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9):20-21.

[2]胡伟国.地方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0,(3):75-77.

作者简介:信实,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 100192

第8篇:健康与咨询心理学范文

1 完善组织管理机构

组织管理机构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结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需要和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运行机制,逐渐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机构。

首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应由校级领导担任负责人,资深的专业老师担任副职主抓全面工作。各院系设立分机构负责人,主要负责本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同时,在每个班级设心理委员,及时掌握班级同学心理发展动向,随时向辅导员或院系汇报。学校要从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和长期从事德育工作的老师中精心选拔,形成一支业务能力强,有敬业精神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其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机构:一级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二级为办公室、心理咨询室(包括治疗室、侧量室、团体心理辅导室),心理协会;三级为院专心理咨询室;四级为班级。每个机构都有其主要职能,上传下达、左右协调,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要紧紧围绕“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而设置。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5号文件精神,合理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形成科学、全面、系统的内容体系。内容包括基本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应是全校学生。根据学生实际需要,可将教育内容分为两大类:发展教育和健康咨询。前者是普及教育,覆盖面广,起到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和通过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品质;后者是健康咨询,主要针对有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学生,通过各种专业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走出心理阴影,重新回到健康心理状态。具体内容如下:发展教育包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大一新生适应问题、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未来职业规划、恋爱与学业等。健康咨询包括个体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个案咨询主要针对由于学习、交往、情感等原因而产生的心理困惑、心理问题、精神和行为障碍;团体心理辅导是面对有共性问题的学生集体做心理疏导,如自我觉知、减压放松等。

3 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式。

3.1 发展教育方式

发展教育可以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教育部要求将此课程作为大一本、专科学生的公共必修课。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在全校适当开设几门心理学选修课,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同时,结合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专题讲座,如大一学生环境适应问题,大二、大三学生人际交往和恋爱问题,大四学生择业心理调适等等。此外,与学生管理部门积极配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比如每年围绕大学生心理健康宣传周(月)开展系列活动,有心理健康知识竞争、经典心理影片欣赏、心理剧和心理健康教育征文等。

3.2 健康咨询方式

心理咨询按性质分为发展心理咨询和健康心理咨询。根据求助者的需求采用不同的咨询方式。第一,个体咨询是以求助者个人作为对象的一种心理咨询方式,是由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相关知识,通过专业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第二,团体心理咨询,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一种咨询形式,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团体心理咨询既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活动。第三,电话心理咨询是通过电话这一现代通讯手段,运用有关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技术,及时、迅速地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恢复心理平衡状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第四,网络心理咨询是以网络为媒介,运用各种心理学理论和方法,帮助求助者以恰当的方式解决其心理问题的一种方式。主要有QQ聊天,ICQ、电子邮件(E―mail)、电子布告(BBS)、个别或团体交谈等。网络以平等交互、虚拟隐藏性的优点特别受到学生的青睐。学校学生管理部分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站,在网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经典案例分析、心理困惑答疑、心理辅导等内容,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第五,朋辈咨询是指年龄相当者对周围有需求的同学和朋友予以心理开导、安慰和支持,提供一种类似于心理咨询的帮助。因为同龄人之间有共同语言,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比较相似,很容易形成同理心产生共鸣。朋辈咨询有时比专业辅导老师的咨询效果更快捷有效,是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一种值得推广的方式。

4 建立心理健康咨询效果评估机制

4.1 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估

首先,定期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心理测量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为疏导有问题的学生提供比较科学的参考依据。主要方法是通过各种问卷和量表进行,如SCL―90,智能测量、人格测量、临床测验等。其次,对预警学生进行预约访谈。根据对学生心理测试结果分析,筛查出预警学生,并将他们按问题和程度进行分类,及时与他们所在院专的负责老师联系,对预警学生进行约谈。约谈之后再对确实有问题的学生根据严重程度做出相应的辅导方案。

4.2 个案心理咨询效果评估

对于日常接待的个案咨询效果评估可以分为三个环节。首先,心理咨询前评估。辅导老师根据来访学生的自述和询问进行诊断,需要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进行进一步分析。给学生建立心理档案,为咨询前后效果对比提供参考数据。其次,心理咨询过程评估。主要从学生与老师的配合互动、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以及每次咨询后的感想、行为反应等方面进行评估。最后,心理咨询后评估。一是咨询结束后对求助者再进行测量,将咨询前后两次结果进行对比评估咨询的效果;二是自我评估,让学生评估自己通过咨询后的变化;三是辅导老师定期跟踪服务,应与咨询过的同学保持一定时期的联系。因为很多来访学生的问题会出现反复,所以老师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提高咨询的时效性。

4.3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有效性评估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有效性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过程评价,这个环节多偏重于教师方面,主要是通过活动内容、活动的设计、活动的筹备、活动的开展、操作技术等方面;二是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评价,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从不同层面进行反馈。包括教师对活动的总结、学生的满意度、自我体会及日常行为等。此外还可以从辅导员及家长等渠道对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进行评价。

4.4 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与反馈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观察、收集、组织、储存、提取、整合和实际评价的过程。这项工作非常必要,它可以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科学规范,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时效性。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关键,一方面通过评估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理论上有了更深入的探讨研究;另一方面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丰富教材内容和活动方式,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的开展。同时,通过评估反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及变化,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服务,逐步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心理素质,进而促进大学生自我身心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

5 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危机者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消失,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首先,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团委、学生工作处、武装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校医院等单位负责人担任。其次,坚持预防为主,重在教育的原则。学校相关部门应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列教育,如生命教育、感恩教育、责任教育等,引导他们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善待人生,培养责任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再次,做好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工作。学校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及时掌握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做到早发现,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力争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同时,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危机干预,症状较轻者,可在校接受心理咨询和治疗;对于症状较重者和特别严重的学生,学校还应派人协助保卫人员进行24小时特别监护,有必要时还要及时转介到专门医院接受药物治疗和心理辅导。

6 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系统是氛围。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配合,形成校内校外一体化的教育网络,全方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第9篇:健康与咨询心理学范文

一、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误区

1.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升学率是学校追求的最重要目标,因此,抓好学生文化课学习是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则可有可无,少数学校安排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几乎为自习课或其它主科的补课。部分初中管理者观念较为落后,甚至部分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意义,学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心理问题或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改善,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流于形式。即使部分班主任已经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因为学习成绩压力及缺乏连续、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时,无法开展适宜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仅在班级有学生因学业压力诱发心理疾病或突发精神障碍时求助于相关精神心理科医生。

2.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安排不合理。有调查研究表明,虽然90%的初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但62%的初中于初一阶段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且只有少数学校将其设为必修课,多数学校将其列为选修课或活动课,难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5]相对于初一而言,初二、初三学业压力、人际关系冲突、职业生涯规划及心理发展冲突更为明显,而在这一阶段却没有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心理辅导。此外,多数学校即使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仅采用理论讲授的方式,教学效果完全依赖教师的理论灌输,忽视学生的实际应用,在缺乏相应的心理健康互动教学、实践教学、团体心理辅导和素质拓展训练的条件下,教学效果难以保证。对于部分较为复杂的心理学理论和观点,初中生确实难以理解和掌握。

3.心理学相关师资缺乏,业务能力相对欠缺。受制于教师编制限制及中考压力,多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师资不足,从事心理学工作的教师多为政治、德育、团委等教师兼职,其从事心理咨询仅为个人兴趣爱好或学校任务要求,未受过系统的心理学教育,仅经历短期培训,对于心理咨询难以整体把握,无法保证心理咨询效果。部分初中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学专业教师,但因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临床心理咨询偏少,缺乏足够的咨询实践,专业技能有所减退,难以达到有心理咨询需求学生的期望。笔者甚至接触过因初中心理咨询教师对心理咨询整体把握存在问题造成求助学生心理问题恶化的个案。

4.社会对心理咨询存在误区,心理咨询室利用率偏低。在我国,多数人习惯上认为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疾病,受社会偏见的影响,许多初中生认为接受心理咨询就等于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因此,即使部分初中生意识到自己可能有心理问题,受制于其他同学的偏见也很难求助于心理咨询教师。而接受心理咨询的初中生也反复要求心理咨询教师不要将自己心理咨询经历外传,以免“丢面子”。同时,初中课程安排相对紧凑,学生没有大段空余时间前往学校心理咨询室接受心理咨询,而多数学校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与学生上课时间雷同,造成心理咨询室主要用于处理各类心理问题突发事件。从整体来看,初中心理咨询室利用率偏低,多数学校心理咨询室仅用于应付上级检查,部分初中心理咨询室开放不定期甚至不开放,形同虚设。[5]

5.学校心理健康工作重治疗轻预防。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初中心理健康工作重心多在学生突发心理疾病的处理,而对于初中生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压力、人际关系调节、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青春期性冲动等心理问题根源并不重视。因此,不妥善解决潜在的心理压力与冲突,忽视日常心理疏导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不能从根本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还有可能使心理问题长期积累,在生活事件诱因下恶化。

6.忽视性心理健康教育。性是青少年最受困扰的问题之一。在初中阶段,随着第二性征的发育成熟,初中生对自身性器官的变化产生好奇、不安及恐惧感,适当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缓解初中生的不良情绪,适应其自身性器官变化,同时有助于减少早恋、婚前甚至早孕等不良现象。然而,我国性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讲解性生理知识,教学方法过于简单,内容较为枯燥,对学生吸引力不足[6],部分学校甚至对性问题避而不谈。如果学校不能对初中生性发育现象和性冲动予以合理教育、引导,初中生会将性神秘化,或产生性刺激,造成不良结果。

7.心理健康关注对象存在偏差。长期以来,教育界习惯于将学困生作为心理健康工作对象,但相关研究表明,学优生同样受困于心理问题。[7]学优生因学校、家长及自身过高的期望,使其相对于学困生更容易从学业中体会到压力,对成绩波动敏感,过分关注周围人群对自己的评价,产生错误的认知,导致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

二、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学校重视,构建高效心理健康管理机构。学校及各级教育部门应当加强对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性,在初中设置相应的教师编制。同时,学校有必要成立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切实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活动经费、场地需求、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时间及相应师资培训,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除招聘心理学专业优秀毕业生充实到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岗位以外,学校及各级教育部门还要经常选派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教师定期参加心理诊断、常用心理测验的使用与心理咨询与治疗技能的培训、进修,邀请相关心理学专家讲座、指导。同时,由主管部门定期组织辖区内各初中的心理学教师参加案例讨论会,针对近期各学校心理咨询个案提出心理干预方案,提高其临床诊断与心理咨询技能。此外,多数师范类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没有医学背景,对神经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部分人格障碍等精神疾病临床特点及其与一般心理问题的区别把握不准,因此,有必要安排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前往相关医院见习,使其了解相关精神疾病的临床表现,以免误诊。

3.加强心理咨询室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心理咨询工作,保障其有效运行。多数初中心理咨询室较为简陋,缺乏心理咨询的环境和必备的硬件设施。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需要引进必要的专业心理咨询与心理辅导人员以外,还应加强相应的基础设施建设,如改善心理咨询室的环境,咨询室墙壁应以淡黄色等柔和色调为主,避免教室的白色,配置沙发、茶几等家具,使心理咨询环境优雅、舒适,易于产生信任感和放松感,避免使咨询室环境与教室或教师办公室过于相似,使学生产生压抑感;尽可能配置心理测验软件,辅助心理咨询教师初步诊断各类心理问题;此外,心理咨询室还应该尽可能远离学生教室,以免使求助学生感到周围同学的歧视和偏见,产生心理压力。同时,切实保障心理咨询室开放时间,在学生自习课、午间或晚自习前安排相关心理咨询教师值班,使有心理咨询需求的学生能够在其课余时间寻求心理帮助。

4.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置,避免传统理论讲授教学模式。多数初中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设置在初中一年级完成教学,这种安排在适应初中学习、人际关系协调、情绪调节、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概述的认识等方面有重要的意义。但随着初中生年级的上升,学业、升学压力逐渐加大,性困扰逐渐出现,人际关系逐渐复杂,自我意识矛盾出现,却没有安排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初中生适应其心理发展,帮助其了解自身的变化。因此,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每学期均开设的课程,根据不同年级面临的不同心理压力开设不同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初中生更好的完成学业,维护心理健康,顺利成长。如可以在初一学生入学时开设初中生心理特点概述、心理健康概述、学业压力调适、人际交往心理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初二年级开设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识别、青春期心理矛盾、职业生涯规划、情绪控制与调节等方面的专题教育;初三阶段开设考试焦虑、人际矛盾处理、压力释放等方面的专题教育;中考前两个月开设考前压力调节与放松训练,必要时考虑安排考生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如有可能邀请心理学专家开设考试压力与情绪缓解方面专题讲座。根据不同阶段初中生面临的心理压力安排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助于从整体上改善初中生面临的心理问题,更好的维护初中生心理健康,缓解心理压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应避免灌输式的理论教学,尽可能采取易于被初中生所接受的多样化教学模式,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在初中生性格特点方面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开展卡特尔16因素人格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人格体液问卷等心理测验,要求学生完成测量并将相应的测验结果予以恰当的解释,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自身性格特点,达到塑造良好性格的教学目的;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健康教学专题中,除教授学生自我调节及人际关系调节的技巧,促进学生与他人和谐共处、有效交流外[8],还可以采用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游戏或素质拓展训练,在实践中完成人际交往及团队合作方面的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在心理疾病方面教学中,采用传统的临床症状的理论讲授方式难以使初中生理解,可以通过电影教学的方式,通过对影片中人物表现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对各类常见的心理问题初步认识,达到教学目的。

5.尽可能在其它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能仅依赖于相关心理学课程教学和心理健康辅导,还需要全体教师的努力,通过在其它相关科目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达到心理健康教育功效的最佳选择之一。例如,在地理学科教学中,通过设置开放性题目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9];在生物学科教学中,通过实地调查,训练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青春期发育使学生了解心理变化的生理基础,同时对初中生的性心理特点予以合理的解释,使其对性发育有客观的认识,避免将性神秘化;在遗传与环境相关章节教学中,教育学生在挫折、冲动、愤怒时,能够客观分析内因和外因[10];在人体生理卫生中神经系统相关内容教学时,帮助学生理解心身相关的含义;在体育课教学中,通过合理的安排体育活动帮助学生释放压力,培养团队合作等。[11]

6.重视班主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班主任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班级日常管理,与学生接触较多,相互较为熟悉。因此,通过对初中班主任简单心理培训,使其初步掌握心理学相关知识和理论,能够初步判断心理问题的严重程度,能进行简单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支持,并结合所掌握的学生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将相关信息报至校心理咨询室,提供参考意见,便于心理学教师做出准确判断。让班主任参与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管理工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单纯依靠心理咨询教师的局面,缓解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与相关教师相对不足的矛盾,改善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12]

7.开展丰富的校园心理活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健康。学校通过开展一定数量的校园活动能在一定程度上释放初中生的心理压力,维护心理健康,如心理健康征文比赛、心理情景剧大赛、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心理健康主题签名活动、心理图片或心理影片展等。同时,开展校园活动提倡集体创作、表演,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心理特征,改善人际关系。

8.定期举办家长培训,寻求家长配合。学校有必要举办家长心理培训,使家长了解简单的心理学知识和青春期心理特点,能够识别逆反心理的表现,并掌握简单的心理沟通技巧,创造平等和谐的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13]

参考文献

[1] 姚树桥,孙学礼.医学心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 姚树桥,傅文青,唐秋萍,等.临床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郑亚楠,魏泽红.某综合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状况分析.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7).

[4] 辛永林.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吉林教育,2012(8).

[5] 侯一波.淮安市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现状调查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

[6] 唐晓君,钟朝晖,汪海英.重庆市中学生性知识、性态度和现况调查.现代预防医学,2008(15).

[7] 薛晖.高中优秀生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教学与管理,2009(5).

[8] 阚学章.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教育探索,2007(4).

[9] 刘若静.地理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初探.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8).

[10] 张志俭.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理科:综合,2008(2).

[11] 赵光权.学校体育教育对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吉林教育,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