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健康与卫生论文范文

健康与卫生论文精选(九篇)

健康与卫生论文

第1篇:健康与卫生论文范文

【关键词】卫生士官;健康教育;培训

健康教育是部队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官兵卫生素质、减少各类疾病发生、确保部队战斗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卫生士官作为我军基层卫勤骨干力量,主要在团卫生队和师(旅)医院从事卫生员和卫生班长工作,肩负着对军队成员进行系统的健康知识教育的活动。卫生士官升级培训中,《军队健康教育》教学的实施,旨在院校教育的层次上,通过医学院校的正规教学活动,使学兵系统掌握健康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不仅促使学兵自愿地采取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更重要的是,提高卫生士官在一定层次上对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能力及对部队健康的指导能力。

1 院校教育在军队健康教育中的地位

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1992年3月11日联合的《军队健康教育方案》(试行)明确,全军健康教育分为基础教育、继续教育、专题教育、康复教育和院校教育5个层次,要求结合部队实际,整体安排,分步实施,系统教育。

军队院校的健康教育既不同于平时的卫生宣传,也有别于基层部队的健康教育,它比卫生宣传更系统,比基层部队健康教育更全面、更规范。院校健康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使学员掌握一定的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更重要的还在于培养学员对健康教育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这是院校健康教育和部队健康教育的显著区别。因此,院校在实施健康教育时,要紧紧围绕这个培养目标,使学员既当“战斗员”,又当“指挥员”,要使学兵按指挥员的角色要求参加健康教育,培养卫生管理能力。《军队卫生防疫工作规则》指出,院校层次,尤其是医学院校开展实施的健康教育,应当突出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训练,重点培养学员的健康教育组织管理能力和对部队的健康指导、健康服务能力。

2 卫生士官在军队健康教育中所担负的职责

卫生士官是士官队伍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他们是从优秀卫生员中经选拔培训,或者从卫生士官院校及非军事部门专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招收而来的。兵役制度改革以后,卫生员的职责改由卫生专业兵和卫生士官来承担,卫生士官占卫生员总数的近一半,一些高技术部队达到60%以上,已成为部队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直接面向部队基层,保障官兵的身体健康,是基层卫生队伍的基本力量。

卫生士官入训前从事卫生员和卫生班长工作,都有一定年限的基层卫生工作经历,也具有一定的疾病、卫生、预防和保健等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同时,对所在部队卫生条件、设施状况等比较熟悉,对部队健康教育组织和管理工作有一定感性认识。

因此,以任职岗位需求和未来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卫生士官升级培训中《军队健康教育》的教学,要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强化素质教育,加强学兵学习能力培养,以不断获取新知识来适应健康教育组织和管理工作的需要。

3 卫生士官《军队健康教育》院校教育的实施

3.1 教学模式 开放院校健康教育模式,除课堂重点讲授健康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以及健康教育方法外,还与学兵日常理想、道德教育相结合,与部队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相结合,通过座谈、讲座、文字、形象及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方法,在研究、摸索部队健康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把训练伤防治的新方法、新技术,把预防疾病的新理论、新知识普及到广大官兵中去,培养学兵沉着果断、勇敢顽强、抵抗力强的优良心理素质和品质。并着力培养会备课、会讲课、会宣传、会组织的教练员,通过培养教练员队伍来提高官兵的文明卫生素质。

同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与基层卫勤工作联系,增强服务部队卫勤建设的能力。加强与基层部队医院通力协作,把校内课堂向一线基层部队延伸。

3.2 教学内容 健康教育的内容除按照《部队健康教育提纲》规定的授课内容,有针对性地重点选择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外,还结合学兵所在部队开展调研,了解急需知识及部队卫生状况和设施条件,补充完善教育内容。做到学以致用,培养卫生士官研究、分析和解决健康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对健康教育的组织管理和对部队健康的指导上升到理性高度。如针对驻扎在寒冷地区、高原地区部队,要以寒冷气候、高原环境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为教育基础,重点理解掌握寒冷地区及高原地区健康教育的要点和常见疾病的防治。

第2篇:健康与卫生论文范文

卫生文化的基本形态

卫生文化建设分为卫生环境文化、卫生精神文化和卫生制度文化三个形态。环境文化是设施的体现,是物质的、显性的文化,主要包括卫生保健机构的建筑、保健服务、健康咨询、洁净的校园、文雅的绿化,卫生的自然景物、健康的人文景观。卫生健康环境给人以良好的影响和熏陶作用,能愉悦性情、催生灵感、激励创新。精神文化是卫生健康意识与价值的体现,是理念的、隐性的文化。主要包括卫生意识、健康追求、卫生清洁活动、健康价值取向、医疗保健机构形象、医务人员医风。精神文化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反映医疗保健机构的价值取向,影响着全校师生的健康价值理念。精神文化是卫生文化的核心,在卫生服务的过程中发挥着内在的潜移默化的效应。制度文化是卫生健康行为的体现,是导向的、可操作的文化内容。主要包括卫生组织机构、运行机制和紧急预案、规章和条例等。制度文化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以《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高等学校医疗保健机构工作规程》等为基本准则制定的具体工作规范,如岗位职责、操作规则、应急预案等;二是以学校的管理制度为基础制定的就医者所遵守的行为规范,如就医须知等。制度文化是连接环境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纽带,可使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之间相互转化。卫生健康制度具有卫生文化运行的支持和保证作用。卫生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形态烘托着校园文化,并在校园文化与育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卫生文化的作用

卫生健康理念导向作用高校卫生文化从属于整个社会的卫生健康文化,中华民族的健康意识在园卫生健康文化的价值取向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卫生文化建设纠正卫生健康文化中的盲目观念,抑制非理性的卫生健康文化倾向,因而具有健康理念的导向作用。卫生知识传递与教育促进作用卫生文化建设的知识内涵在非医学院校是非专业知识,但又是学生必备的知识,他们在校园生活、学习中,应掌握卫生健康知识、树立终身健康意识。因此,卫生健康部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通过与教务部门协作,或不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增强学生自我保健能力,促进学生建立健康的习惯,发挥着教育促进作用。卫生环境感应与心理修养作用卫生文化建设强调对学校教学卫生、体育卫生、劳动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中构建良好卫生健康文化环境,这些环境对学生心理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心身于卫生健康文化的环境中,感受文明、陶冶情操、调节情趣、修养心绪、激发心理动力,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卫生健康对教学的保障作用卫生文化建设中开展的对学校教师定期进行健康监测,维护教师的身体健康,保证保障作用。在传染病监控、常见病防治的过程中,指导教师个性化保健方法,降低学校教师的整体发病率,保证教师队伍的健康状态。卫生文化在不断发展的校园文化中,已不再是单一的医学文化,而是以健康教育、信息咨询、医疗保健服务为一体的形式融入校园文化中,并在人才健康工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卫生文化的建设

由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由医学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由个体服务扩大到群体服务,学校卫生文化的建设工作必须适应这种历史性的转变,不断扩大工作领域,提高保健工作水平。卫生文化的建设工作的重点仍然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校能健康学习、生活、成长、成才,毕业后能为国家多工作几十年,那就是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莫大贡献。因此,学校卫生文化的建设工作应抓好以下几项工作:加强学校卫生保健机构的建设,成立学校卫生保健委员会,系成立体育卫生领导小组。食堂应有专职或兼职食品卫生监督员,形成学校卫生保健网,以保证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贯彻落实。明确工作任务,加强责任制。卫生委员会,应协调各部门开展卫生保健教育,参与创建文明校园,消灭卫生死角,开展阅读卫生、书写卫生和课桌椅卫生教育,并抓好教室采光工作等等。做好新生入学体格复查,应普查肝功能,胸部X光透视,这无疑将有利学校群体健康与真正落实传染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系卫生员,应经常学习卫生保健知识,创伤急救知识,做好体育锻炼的医务监督,做好季节病常见病心防治以及心理生理健康知识宣传教育等工作。加强经费投入,更新医疗设备,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每年应有专项经费添置新的检测设备。近年来,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迅速,高校卫生保健事业必须与之同步发展,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落实国家关于“高校卫生工作条例”,稳定和发展保健队伍,有计划地开展不同层次的业务培训,调动保健工作者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刻苦钻研业务。营造卫生健康文化氛围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线的多样化活动。开设健康教育课,创办校园卫生座,举办健康主体讨论会,设立校园卫生健康节,建立网络健康论坛网页,成立卫生社团组织。施以个性化的经常性的身体监测和健康指导,监督学生学习、生活卫生环境。定期、不定期地检查卫生环境。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卫生咨询工作。疏导学生心理障碍,指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建立健康信息网络平台。发挥其便捷、灵活、互动的功能,学习医学科普知识,了解疾病预防知识,卫生健康知识,引导教师和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展示健康教育的宣传资料,供教师学生浏览,了解疾病预防知识,卫生健康知识;开设健康咨询室,指导心理障碍调适方法,传授身体保健技能;设立卫生品、非处方药品专柜,为学生提供方便。

第3篇:健康与卫生论文范文

【关键词】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健康教育;计划;策略;效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R19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538-01

健康教育是一项投资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美国医药协会调查显示每花1美元于病人健康教育服务上,就会节省6美元的医疗费用 [1] ,2009年国务院、卫生部推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其中包括了健康教育服务规范,项目运行近三年的时间,全国各地均以全面铺开,对于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有效控制疾病流行、提高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可及性、逐步缩小城乡和地区间差异、改善居民健康状况、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实施效果,在开展《非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研究》课题中,对市内七区基本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调查,本文主要针对健康教育服务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讨论。

1 调查情况

对市内七区28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调查,每个区随机抽出4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按照青岛市基本公共卫生项目评估标准进行评估打分,取4所机构的平均分为该区得分。

2 问题分析

2.1 在调查中发现约有6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制定的健康教育计划在三个年度中基本没有变化,并且没有在社区诊断的基础上制定计划,缺乏目标性和科学性。

2.2 干预策略随意、方法简单、不灵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教育策略主要集中在组织社区义诊、发放宣传材料、出版宣传栏和组织讲座几个方面,缺乏科学系统的方法。

2.3 调查中发现8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健康教育活动效果评价方面有明显不足,主要表现在效果评价无有效依据缺乏代表性,更有20%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因不掌握效果评价方法,故而没有开展效果评价工作。

3 总结

3.1健康教育计划的制定:[2]健康教育计划的设计并非是健康教育人员的“闭门造车”,而是要到人群和社区中去,对健康问题进行诊断(分析),确定健康教育项目的主攻方向。但是这并不等于没有组织的个人(如健康教育人员、卫生人员等)在没有预先计划的情况下按照健康教育的原理和方法对不健康的行为进行干预、帮助目标对象实现认知、信念和行为改变所进行的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过程就不是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针对大众存在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帮助他们获得健康知识,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健康教育的过程也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它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全面的、完整的健康教育项目应该从科学的设计开始。首先要了解社区健康需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对辖区居民开展健康调查,分析社区人群存在的健康问题,了解健康需求,从而根据需求制订健康教育计划。在计划中要确立优先项目和目标人群,确立规划目标,制定教育策略。

3.2健康教育(干预)策略:[3]在确定了健康教育目标后,就要确定达到目标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即干预策略。教育(干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3.2.1确定教育方法:可将教育方法分为信息传播类、行为干预类和社区组织方法三大类。要考虑这些方法是否容易为受教育者所接受?方法是否简便?效率与效果如何?是否经济?

3.2.2确定教育内容:计划中的教育内容,应针对目标人群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项目的目的和要求来确定,要讲究教育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通俗性和实用性。

3.2.3确定教育材料:健康教育活动教育材料主要有视听材料和印刷材料两大类。可购买出版发行物,也可自行编印。不论选择哪一种教材,其内容设计都必须符合教育(干预)内容的要求。

3.2.4组织与培训:以健康教育专业人员为主体,吸收政府各部门、基层组织、各级医药卫生部门、大众传播部门、学校等参加,对执行计划的各类人员,要根据工作性质和担任的任务,分别进行培训,以保证健康教育计划执行质量。

3.3健康教育活动效果评价:[2]效果评价就是针对健康教育项目活动的作用和效果进行评估。通常,一项健康教育计划活动实施之后,较早出现变化的是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态度、信念的转变,然后才是行为的改变,而疾病和健康状况的变化则是远期效应。因此,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又可分为近期、中期和远期效果评价。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健康教育项目服务中目前重点讨论近、中期效果评价。

3.3.1近期效果评价 一项健康教育计划活动的近期效果,重点表现在目标人群知识、态度、信念的变化上,因此,近期效果评价,主要针对知识、信念、态度的变化进行评估。评价的主要指标有:卫生知识知晓率、卫生知识合格率、卫生知识平均分数、健康信念形成率等。

卫生知识知晓率(正确率)=知晓(或正确回答)某项卫生知识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 100%

卫生知识合格率=卫生知识测试(考核)达到合格标准的人数/被测试(考核)的总人数×100%

卫生知识平均分数=被调查者卫生知识测试总分/被调查测试的总人数× 100%

健康信念(态度)形成率=形成某信念(态度)的人数/被调查者总人数× 100%

3.3.2中期效果评价健康教育的中期效果主要指目标人群行为的改变,评价的指标有:健康行为形成率、行为改变率等[4]。

健康行为形成率=形成某种特定健康行为的人数/被调查的总人数×100%

行为改变率=一定时期内某行为发生定向改变的人数/观察期开始时有该行为的人数×100%

健康教育是通过卫生知识的传播,引导人们养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最佳健康状态,是连接卫生知识与行为改变的桥梁。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是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重要内容,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因此,全社会应共同努力,扎实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尽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工作目标[4]。

参考文献:

[1] 白碧荣,王颖,刘成利.用“标准健康教育计划”进行健康教育.实用护理杂志,1998,14(12):659.

[2] 医学教育网 护理理论/社区护理 发表时间:2008-06-24

[3] 洪山教育信息网 http://.cn 社区教育/社区论坛 发表时间:2007-7-31

[4] 金阳,吴佳兴.浅谈社区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措施.黑龙江医学,2010,34(5):388

第4篇:健康与卫生论文范文

1.1资料来源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两个方面:现有文献资料检索以及现场调查获得的资料。前者包括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研究论文、卫生统计资料和徐州市卫生局现有社区卫生服务研究资料、计划、汇报、总结等。现场调查包括CHSC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徐州市城区社区居民问卷调查,以及“徐州社区健康管理实验基地”的资料。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分析

通过研究CHSC的健康管理相关文献,理解CHSC的健康管理的内涵及评价指标,了解提高CHSC的健康管理的途径及CHSC的健康管理的研究方法。

1.2.2问卷调查

选取徐州市泉山区两家卫生服务中心(泰山CHSC、和平CHSC),对其CHSC的健康管理现况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每个中心选取老年组和青年组各200人,两个中心总计800人,进行居民健康素养和满意度调查。回收784份问卷,回收率98%。

1.3调查问卷

居民健康素养和满意度调查问卷,包含三部分:①健康知识调查,总计16题;②健康习惯调查,总计11题;③满意度调查,总计8题。分别反映居民健康知识、健康习惯以及满意度情况。

1.4质量控制

①问卷和调查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设计问卷调查表,专家进行表面效度测试,并进行小范围的预试,并抽取部分问卷进行信度和效度测试。专门培训调查人员,合格后上岗。②借助行政干预,利用及时补查的方法减少无应答偏倚。

1.5统计学方法

以SPSS13.0软件分析,数据比较以x2检验,计量数据比较以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居民健康素养问卷正确率情况

青年组在健康知识正确率总计76.01%(301/396)、健康行为正确率总计72.22%(286/396),均显著高于老年组的55.41%(215/388)、60.31%(234/3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提示,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健康知识教育。

2.2居民对CHSC满意度情况

居民对计划免疫接种工作、传染病防治工作以及妇幼卫生保健工作满意度较高。但在健康教育宣传以及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较差。提示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以及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培养。

3讨论

目前,大多数多于CHSC的研究以及实践均处于探索阶段,更多的是关注于现状调查,卫生人力机构及资源配置,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居民疾病负担以及对存在问题的描述。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较少。虽然有人提出要规范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加大健康教育的分量,然而在实践中,却难以得到落实。因此,本文研究结合徐州CHSC现状分析,以“健康管理实验基地平台”为样本,调查社区卫生服务的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功能实施以及存在问题,为改进与优化社区卫生服务提供决策参考。健康素养是健康管理的目标,通过评价居民健康知识、健康行为、健康信念以及健康技能可以提高并改进健康管理的实施,同时随着居民健康素养提高,也将为建设健康城市奠定基础。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青年组的健康素养明显高于老年组。结果符合杨秀娟,祝成红等人的报道。表示居民健康素养存在很大的年龄差异。在我国,医学知识的普及教育还很薄弱,人们医疗知识普遍缺乏,由于个体搜集、吸收和处理医疗信息的能力有限,以及信息传递的不完全和不充分,往往使病患处于医疗信息的劣势地位。期望通过病患自身努力来实现医疗信息的对称是不经济也是不可行的。就我国国情,可以将健康管理作为缓解医患信息不对称的切入点,从而使患者更好地获得所需的信息和相应的服务。健康管理在我国仍是新概念,国内健康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提出还不到10年,初期几乎照搬美国的商业模式,但实践效果不佳,因此借鉴与创新是建立中国特色健康管理的要素。就居民对CHSC满意度来看,居民对计划免疫接种工作、传染病防治工作以及妇幼卫生保健工作满意度较高。但在健康教育宣传以及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满意度还较差。

因此,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以及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培养。本文对健康管理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管理在我市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公众认知和接受程度欠佳,运作机制尚不成熟,容易出现“检而不管”现象,未及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等。健康管理事业不仅需要相关产业政策的扶持,而且需要与健康管理相配套的措施,涉及医疗预防投入、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等各方面,因此政府支持力度的加强尤为重要。健康管理服务对象较狭窄,主要集中在经济收入的高端人群,公众认知度还不高,因此应加强宣传,提高公众认知以及接受度。我国健康管理运作机制还处于生搬硬套模式,很多机制尚不符合我国国情,因此,应加强借鉴与创新的结合,尽快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运作机制。对健康管理模式探讨时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还应该积极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做大胆的尝试,灵活运用理论成果寻求适合于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管理模式。及时对管理效果进行评价,以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管理实行方式,尽早建立起有效的、适合本地区、被管理人群的管理模式。以人为本,加强健康管理,抓预防,治未病,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积极借鉴美国等国家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推进我国健康管理理论与实践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积极贯彻57届世界卫生大会的《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全球战略》及我国“健康中国2020”战略规划,将健康管理的理念和服务融入卫生(健康)城市工程,为居民的健康以及健康城市的建设做出一份贡献,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综上所述,健康管理不只是一个概念,更是一种方法,是一套完善、周密的服务程序,是一项顺应市场需求而产生的新兴的、行之有效的提高公众健康水平的方法。发展我国的健康管理,是降低慢性病发病率、节约卫生资源、提高人民生存质量的有效途径。

4政策建议

第5篇:健康与卫生论文范文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bb6398”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度市卫生健康委法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委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卫生健康中心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大力推进卫生健康系统法治建设工作,全面规范医疗卫生服务秩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和生命安全。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工作机制。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主要领导认真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成立了由委主要领导任组长、委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委政法科,具体负责卫生健康系统法治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办考核。坚持定期召开党组会、专题行政办公会,听取法治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法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法治建设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二是统筹安排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印发年度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法治建设工作要点,对法治建设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制定下发了法治建设工作考核细则,实行目标化、路径化管理,有力的推进了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三是加强督办考核。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卫生健康综合目标管理考核范畴,明确考核标准、量化考核指标,并通过督办考核,扎实推动工作落实,不断提高法治建设水平。

(二)强化制度建设,严格依法民主决策。一是建立和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订《党组议事规则》、《主任办公会议事规则》等行政决策程序规范,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行政决策的必经程序,确保行政决策程序合法。二是严格重大行政决策评估论证和合法性审查。在作出重大行政决策前,坚持组织开展稳定性、廉洁性风险评估论证,切实将行政决策风险控制到最低程度。同时,组织对决策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进行合法性审查,确保行政决策内容合法。三是坚持重大行政决策集体决定和信息公开。所有重大卫生健康决策事项,坚持由党组会、行政办公会集体讨论决定,杜绝“一言堂”现象,真正做到民主决策;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充分利用政府网站、门户网站等载体主动向社会公布,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四是实行重大行政决策跟踪评估和责任追究。对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执行、落实情况进行跟踪评估,进一步检验决策的合法性、正确性、科学性,并及时调整完善有关决策;同时,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现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相统一。五是全面落实法律顾问制度。聘请律师担任委机关法律顾问,积极参与卫生健康重大行政决策的咨询论证和合法性审查,确保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及内容的合法性。在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普遍建立医疗卫生机构法律顾问制度,指导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法律顾问的参谋指导作用,妥善化解医患矛盾,促进医疗机构依法管理、依法执业。

(三)强化宣传教育,不断增强法治意识。一是认真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并落实领导干部学法述法制度。通过党组中心组集中学法、举办法制讲座、开展以案释法、网上无纸化学法用法等普法方式,认真学习宪法、党内法律法规及卫生健康法律法规。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述法制度,将领导干部推进和落实法治建设工作任务作为履职的考核重要内容。今年以来,按照省、市普法办的要求,市卫健委及市直17家医疗卫生单位2800余人开展了网上无纸化学法用法。二是扎实实施“七五”普法。按照国家、省、市及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七五”普法规划的总体部署,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充分运用多种形式,在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广泛开展普法宣传。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日及各种纪念日、宣传日等时间节点,面向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宣传国家的基本法律和卫生法律法规。三是积极营造普法依法治理的浓厚氛围。注重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通过在单位门户网站开辟法治宣传栏、在单位公共场所设置法治宣传橱窗、利用电子显示屏普及法律知识等方式,大力营造法治创建的浓厚文化氛围。

(四)强化依法行政,深入开展综合治理。一是深入开展行业综合治理。围绕群众关注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非法行医、医疗美容、“五小”场所、预防接种管理等系列专项整治行动,有效的打击了非法行医等各项违法犯罪活动,进一步的规范了全市医疗服务市场秩序。二是严格规范监督执法。加强行政执法资格准入管理,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和亮证执法制度;组织开展监督稽查,加大行政执法行为监管力度,建立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严格落实行政处罚案件会审、重大案件集体讨论、执法案卷评查等制度,确保行政处罚案件程序规范、合法有效。近年来,市卫健委依法查处的各类卫生健康违法案件,未发生行政执法错案,未发生因行政处罚所引起的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案件。三是认真落实 “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责任。在加强监督执法的同时,充分利用打击非法行医、文明控烟进校园等专项治理活动的契机,面向监管对象广泛宣传卫生健康法律法规,教育和引导社会公众知法、懂法、守法。

二、存在的问题

我们虽然在法治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个别医疗卫生单位法治工作机构和法治队伍专业化建设与新形势法治政府建设要求还不相适应。二是少数干部职工依法行政水平和服务群众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法治宣传教育的形式还不够灵活多样,普法活动在形式和手段上还有待于改进。

三、2021年工作打算

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和要求,进一步强基础、补短板、破难题,不断拓展卫生健康法治建设的广度和深度,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一)进一步强化党对法治建设工作的领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卫生健康法治建设全过程,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不断强化党政同责和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推动卫生健康法治建设各项任务完成。

(二)不断完善法治建设工作机制。健全规范性文件制定审查及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强化规范性文件动态化管理,及时调整并向社会公布。进一步完善卫生行政复议和卫生行政应诉制度,完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与信访衔接机制。

第6篇:健康与卫生论文范文

关键词 健康素养 知识 掌握 调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200

资料与方法

2009年6月~2009年9月对武山县15个乡镇卫生院和城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计230名医务人员进行了现状调查。从全县6个镇中心卫生院和城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随机抽取20名;9个乡卫生院,各随机抽取10名;共计230人作为本组调查。

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表是参照文献资料[1],结合《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释义》(2008年1月卫生部第3号公告)自行设计。内容包括被调查人员《释义》中: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等健康素养三方面知识,每个知识面分别设计25个、34个、21个题目,共计80个问题。每个问题1.25分,问卷满分100分。题型分为填空题与单项选择题。调查时,由调查人员向被调查者当场发放问卷,当场不借助任何帮助独立完成,答题时间2小时。共发放问卷230份,收回230份,回收率为100%。掌握率=(回答正确数/回答数)×100%。

统计学方法:调查资料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统计处理数据。

结 果

本组230人中,男98人(42.6%);女132人(57.4%)。年龄:50岁25人(10.87%)。学历:初中9人(3.91%);高中或中专133人(57.83%);大专及以上者88人(38.26%);技术职称:未定级者15人(6.52%);初级128人(55.65%);中级73人(31.74%);副高级14人(6.09%)。

知识掌握率:被调查者对《释义》三方面知识掌握情况:①基本知识和理念回答正确15题,掌握率60%;②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回答正确23题,掌握率67%;③基本技能回答正确10题,掌握率47%。其掌握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

性别、年龄、学历和职称与知识掌握率的关系。被调查对象:①性别:男性掌握59人,掌握率60%;女性掌握81人,掌握率61%;②年龄:50岁掌握15人,掌握率60%;③学历:初中掌握4人,掌握率44%;高中或中专掌握81人,掌握率60%;大专及以上掌握59人,掌握率67%;④技术职称:未定级掌握7人,掌握率46%;初级掌握72人,掌握率56%;中级掌握45人,掌握率61%;副高级掌握9人,掌握率64%。不同性别和年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学历和技术职称对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讨 论

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保障和重要目标,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是农村卫生服务工作的一项主要内容。健康教育是农村卫生服务的灵魂,位于初级卫生保健八项任务之首[2]。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是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主要普及者和指导者,而他们自身的健康素养,对农村健康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健康教育是疾病预防与控制措施中最便捷和重要的手段之一。而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根本措施就是开展健康教育。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知识掌握水平,直接影响着其服务范围内人群健康教育的效果。

本调查结果显示:武山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释义》知识掌握率均较低。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知识掌握率最高,但仅为67%,而基本技能知识掌握率最低,只有47%。这说明在全县广泛、深入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迅速提高我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健康素养是十分必要和必须的。在抽查对象中,初、高中和中专学历占61.74%、大专及以上学历仅占38.26%;未定级和初级占62.17%;中、高级只占37.83%。说明目前我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学历水平比较低,其对《释义》知识掌握率和学历、技术职称的高低成正比,学历和技术职称越高,对《释义》知识掌握率也愈高,而与性别和年龄无明显关系。因此我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不但应主动积极采取各种方式,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业务素质和能力;更应对《释义》知识进行系统、认真、深入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训群众,促使其养成注重预防的健康生活习惯,让健康教育走进千家万户,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因此健康教育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维护和促进健康不仅仅是卫生部门和医务人员的事,而是政府和全社会共同的责任[3]。

参考文献

1 林琳,米光明.社区健康教育.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10,100-153.

第7篇:健康与卫生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2006年我国政府1号文件,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广大农村同样是健康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阵地,强调农村健康教育,是中国健康教育最基本的特色,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多年来,各地健康教育工作者根据自身的条件,结合当地实际,从多方面,多层次地对农村的健康教育进行了探索,创造了许多有益的经验,目前虽然还很都不成熟和完善,但业已在我国人民健康事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6年我国政府1号文件,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要加快农村教育、卫生等等事业的发展。广大农村同样是健康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阵地,强调农村健康教育,是中国健康教育最基本的特色,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多年来,各地健康教育工作者根据自身的条件,结合当地实际,从多方面,多层次地对农村的健康教育进行了探索,创造了许多有益的经验,目前虽然还很都不成熟和完善,但业已在我国人民健康事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总结分析各种健康教育模式的特点以供我们借鉴,本文就农村健康教育的几种主要模式作一简单的概述。

我国农村健康教育,从20世纪20年代就已有了“农村卫生实验区”[1],开创了农村健康教育的先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民缺医少药的状况得了明显改善,健康水平大幅提高,农村健康教育工作伴随着农村卫生工作的开展而得到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围绕除四害、讲卫生,普及新法接生,加强水源、粪便管理,防治地方病、传染病等方面展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在继续开展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的同时,各地还探索总结出一些富有成效的农村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如在农村爱国卫生运动领域开展的“改水、改厕、健康教育三位一体”工作模式;山西省“建立农村健康教育网络,培训家庭保健员”模式;福建永安市太湖乡初保健康教育模式;江苏盐城市创建健康教育普及乡(镇)、健康教育村活动;辽宁的创建“卫生科普村”、“文明卫生村”等模式,以及许多省份开展的为农民编写《健康教育读本》、举办农民健康教育培训班等活动。在农村地区的不同目标人群中起到普及基本卫生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倡导健康行为的积极作用。1994年7月国家卫生部、全国爱卫会、农业部和原广电部联合发起了“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后更名为“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标志着我国农村健康教育事业进入了健康促进的发展阶段:经过l0年的发展历程,在我党、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多部门的协作支持下,全国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已经发展成为由国家九部委共同参与的农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知名品牌。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统一的一种农村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纵观近年来的各种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基本可归纳为以下几种代表性模式

1 宣传传播模式

80年代初,健康教育刚刚重新起步,农村广大健康教育工作者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广播、科教电影、宣传画、传单等进行卫生知识宣传,以要求“四有”即“天有一根线,村有一个栏,校有一堂课,队里有人管”为其发展的高级形式。“四有”形式为各地发展起来的多种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基础。宣传传播模式的特征是,单纯地强调了宣传的作用,以普及卫生知识为目的,注重宣传活动的形式、规模与次数,而对所取得的效果和如何才能引起知、信、行等变化则较难评价。这种模式在我国农村健康教育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乃至现在的许多活动中,仍是以这种模式为主。

2 系统教育模式

针对广大农民最基本的卫生常识贫乏这一特点,山西运城等地运用各级行政部门的力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农民健康知识系统教育,用类似扫盲的方法,扫卫生知识盲,普及卫生保健知识,以集中上课、分期培训家庭保健员为显著特色,学完后要进行结业考试。如果说宣传传播模式是用卫生知识对全社区人群进行无目的散射,击中机率低,那系统教育则是对社区中某特定人群进行集中扫射,击中机率则大大增加,农民卫生知识方面的收效较大。由于此形式需有一定时间集中上课,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空闲时间较少的地区,就难于组织实施;同时这种模式的运行还有赖于完善的基层健康教育网络和专兼职人员队伍。这种模式最早出现在山西,故通常称之为“山西模式”。

3 卫生科普村模式

有的地区叫做健康教育试点村、文明卫生村、卫生示范村等。“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中的创建部级“示范社区”(县、乡)[2]工作也类似这种模式。即是在宣传传播模式基础上,加入组织、教育、干预的成分。基本是以村为基本单位,发挥村领导的作用。在运用多种宣传手段的同时,注重农村村落整体面貌和农民知、信、行等方面的变化。创建卫生科普村的目标明确具体。福建西溪、江苏盐城、辽宁朝阳等均较早应用这种模式。盐城、朝阳等地还把健康教育工作分解成具体目标进行管理,并在全市开展卫生科普村达标活动。此模式的优点在于具有更广阔的适用性,能收到较明显的实际效果,但在知识传播方面,不如系统教育全面和效益高。问题是它的工作量大,特别是在当市场经济为主导的条件下,工作人员的投入相对较大,不容易大面积推开。 转贴于

4 初保模式

福建永安、三明等地紧紧抓住“初级卫生保健”战略目标,配合“初保”各项目标的落实,做“初保”的龙头,使健康教育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为全国树立了一个结合“初保”工作,发展农村健康教育的榜样。“初保”模式的最大特点是避免了健康教育部门的孤军作战。健康教育作为初保工作中的一部分和落实初保各项战略目标的工具,它与其它模式质的区别就在于,健康教育不再是单独作战的部门,它抓住2000年实现“初保”这一战略目标的机遇,借助“初保”改善自身发展的外部环境系统,增强了对基层组织的约束力,有利于组织建设与管理。在2000年前,这种模式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得到了推广。

5 准实验模式

即当前的“项目拉动模式”依照目前流行的健康教育理论,强调对效果的评价,注重数据资料的收集,以客观资料评价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其特点是本底资料完整详细,工作前后设有对照组。目标和实施步骤明确具体,结束时有总体评价。江苏省江阴农村健康教育试点村基本上属于此模式。其优点是效果明显可靠,但无法推广

6 组织-参与模式

“宣传传播”模式有点放任自流,而“教育干预”又有强制成分。江苏等有些地区积极探索组织-参与模式,即在健康教育各项活动中,组织并争取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加,并在活动中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其特点是能够调动群众内在的积极因素,避免消极抵触情绪。如组织座谈、聘请义务宣传员、自编自演卫生文艺节目、组织卫生知识竞赛等。这同样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的支持。

以上是本人对我国各地各具特色的农村健康教育模式的简单概括和分类,因为检索资料不全,分析能力有限,整理得还很不全面,归纳得不一定准确,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和同道们批评指正。

随着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化,各地必将根据当地的发展条件,借鉴融合各种模式的优点,并不断创新,形成崭新的农村健康教育发展局面。但就目前全国健康教育工作总体发展趋势来看,应该说是国家越来越重视,各方面支持力度越来越大,投入越来越多,但运行体制是个十分掣肘健康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从卫生部到省、市管理上下不通不顺,消极一点说,在这种体制下很难出现更好的运行模式。所以,就当前来说,本人认为,以大众传播模式为主导,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大规模知识信息轰炸,是当今无论在城在乡,都是最好的模式,2003年的“非典”,一夜之间全国讲卫生人人消毒洗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的一个调查队在2001年去山西某县调查时,发现该县农户90%以上家里都有“钙中钙”片[3]、贫困山村村民去药店要买“蓝瓶的葡萄糖酸锌”,应该说是大众传媒的功劳。我们何不把有限的财力、物力集中一下,一方面搞好重点研究,从理论上丰富、完善健康教育学科,一方面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覆盖作用。2001年全国6省农村健康教育需求调查显示,农民健康知识来源,在富裕县有83.1%来自电视,贫困县也有74.3%来自电视[4]。这是符合当前中国国情和农村实际需要的。

参考文献

[1] 胡俊峰,侯培森,等. 【S】当代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05年,585

[2] 卫生部,全国爱卫会,等【S】.《全国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规划》,2002年

第8篇:健康与卫生论文范文

关键词: 健康传播;框架研究;策略研究;传播效果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传播概述

健康传播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美国学者Rogers,Everett M.将健康传播定义为:一种将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大众的健康知识,并通过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以降低疾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提高一个社区或国家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准为目的的行为。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②其诱因多元,具有突发性、持续性、危害性大且影响人群广,流动传播无限性和处置应对的综合性等特点,③一旦发生通常具有很强的危害性和破坏性,并恶化为社会公共危机事件。 因此,在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必须及时有效地进行健康危机传播。

二、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机的健康传播研究方向

(一)媒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新闻报道框架研究

对媒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框架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网络媒体的报道框架和报纸媒体的报道框架研究。 例如:《禽流感媒体报道内容分析:以健康传播学的视角》(聂靓,西北大学)以《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新疆日报》《四川日报》为研究对象。

在样本时间选取上,作者均以一起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为切入点,选取事件发生媒体的第一反应时间作为起点,并以媒体公布突发事件可以得到解决为终点,时间从2个月到6个月不等。

在数据统计类目设置上,各个研究均有交叉部分,差异不明显。一般从报道数量、报道方式、报道体裁、报道基调、消息来源、报道位置、报道篇幅、报道对象、新闻标题等类目进行数据统计。

从研究可以看出,各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道框架基本符合健康传播应有作用及功能,但报道之中还有不足之处,不能完全满足对健康传播的要求。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传播策略研究

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出发,学界认为媒介的传播策略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危机潜伏期,危机爆发期,危机持续期和危机消退期。

在危机潜伏期,媒体要做好预警策划,树立危机意识。

在危机爆发期,媒体要迅速做出报道,及时准确地向公众消息。最大限度地维护和保护公众的知情权,通过大量准确、翔实的报道,稳定民心,避免爆发大规模的社会恐慌,掌握舆论走向。

在危机持续期,要做好后续报道,继续安抚民众情绪,在此过程中要“贯彻‘以人为本’,落实人文关怀”④继续引导舆论。

在危机消退期,做好政府形象修复工作,要建立长效的预警机制,并对整个健康传播过程进行分析和反思,加强媒介从业人员的健康知识和健康传播意识,并通过舆论对后续问题加以引导。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传播效果研究

在健康传播效果研究方法上,学者普遍采用了内容分析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先对研究对象文本内容进行量化分析并提出假设,再针对受众进行问卷调查,验证媒介传播效果。

在研究中,学者更多地从受众的“认知、态度、行为”三个维度对传播效果进行分析。部分学者对影响传播效果的各项因素进行量化研究,认为受众的“认知行为”“使用与满足”“舆论领袖 ”都会对传播效果产生影响,而对受众的调查结果显示,受众认为政府的危机应对能力、信息公开程度上都有很大提高,信息不对称现象有很大改善,且目前媒介的健康传播影响较大,但对政府防治措施和政策的认知率还不够大。 受众也对媒介报道的信息量、及时性、准确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媒体对健康专业知识的报道和解释方面还有欠缺,在指导受众行为方面并没有突出贡献。

三、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传播研究的不足

(一) 健康传播框架研究发展瓶颈

由于各媒体的报道形式趋同,且研究者在方案设计上创新点少,类目趋同。造成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传播框架研究中存在框架构成趋于单一。研究者多针对党报、都市报、门户网站、专业新闻网站进行框架分析,但是缺少对专业性报刊、杂志、网站内容的框架分析,研究方向产生空白点。

(二)健康传播策略可操作性不强

学界给出的健康传播策略内容大致相同,各有交叉,并且多为标语、口号式的提示性策略,并没有对媒体的健康传播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改进方案,不能直接、快速、有效地对媒体的健康传播过程加以干预。

(四)健康传播效果研究时效性不强

“非典”以后,研究者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传播效果的讨论大规模开展,并集中在对“禽流感疫情”的传播效果研究上,研究对象过于集中会使研究结论呈现趋同的状态,而从研究开始到文章刊出需要一定的时间,这较大影响了研究成果的时效性,致使研究成果不能为业界所用 ,并且,研究成果对媒体的影响并不能因为研究数量的增多而扩大 。

四、建议和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传播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一) 多做跨学科研究

要突出健康传播的专业性,就要多做跨学科研究,将传播学的研究与医疗科技、医药卫生学科联系起来,相应地,传播学者在针对健康传播学做研究时,要与医学领域的科研人员或从业人员合作,拓展健康传播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二) 多做经验型研究

传播学者在科研中应多注重积累经验,掌握研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不能只在故纸堆中找突破点和设计方案,要深入业界多做实地调研,在调研中掌握及时、有效、可靠的数据,提高结论可操作性,从而保证研究结果的可信性和创新性。

(三) 侧重研究的批判性

与进行较多的对策性研究相比,学界应该加强对批判性研究的重视程度,策略性研究可以对媒介进行健康传播的过程进行规范性和有效性指导,但是鉴于媒介对学科理论研究的接受程度和实际操作方法不同,健康传播效果参差不齐。 批判性研究以媒介健康传播实际效果为对象,成果更有现实意义。

(四)侧重研究的现实性

健康传播这一传播学方向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公共卫生事件突发时进行健康传播的根本目的是要强化受众认知、引导受众态度、指导受众行为,健康传播效果对整个传播过程来说至关重要。 因此,与理论研究相较,学界更应注重生活现实情况,研究与时俱进,侧重于研究的现实性,加强传播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地球环境和社会状况愈加复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面对危机,传播学者要做的是将健康传播发展成为媒介日益重视的工作内容,将健康传播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使社会各界都能够更好地处置危机、平稳过渡。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

参考文献

[1] 张自力.健康传播研究什么――论健康传播研究的9个方向[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5(3):42-48+94.

[2] 韩纲.传播学者的缺席:中国大陆健康传播研究十二年――一种历史视角[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4(1):64-70+96.

[3] 梁燕萍.新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J].青年记者,2011(24):102-103.

[4] 孙少晶,傅华,王帆.H7N9禽流感危机中的健康风险传播与评价――基于上海的经验数据[J].新闻记者,2013(5):55-59.

[5] 黄彪文,董晨宇.媒体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报道图景――以甲型H1N1流感为例[J].新闻大学,2010(4):19-32.

注解:

① Rogers,Everett M.转引自张自力.健康传播研究的发展、现状与趋势[C]//第六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08:页码范围缺失.

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第9篇:健康与卫生论文范文

大众传媒和医学防治人员对传播性病艾滋病防治信息的意向调查分析 刘景曾,李春霞,于瑞龙,孟庆和,王志琪

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工作模式探讨 黄佩贞

改善农民不卫生行为习惯的有效途径 韦菊月

世界艾滋病日及其历年主题 尹利军

上海市健康促进学校模式的探索 周卫萍

加拿大健康促进研究印象--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健康促进研究所3个半月的经历 傅东波,Fu Dongpo

澳大利亚的公共卫生与健康促进 夏时畅,张连根

基层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对策初探 廖钧,陈文华,王巧智

武平宾馆开展健康教育的做法与成效 吴彬

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思考 门学泳

浅谈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相接轨 石龙,田力,刘丽芳,石捍军

试论健康教育科普美术创作的改革 王安

安太堡露天煤矿受尘职工体检资料分析及健康促进对策 孟志成

大力开展高血压病的认知教育是人群防治的主要措施 时淑华,钱聪格

开展健康促进预防与控制糖尿病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陈怡,王萍

四川省农村社区家庭环境卫生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许毅,陈继岳

吉林省农村社区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效果评析 王浩,刘杰,任占奎,王月娟

以小学生为龙头的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张爱民,刘钟华,蒋传运,李强

社区健康教育对糖耐量减低患者转归的作用 王育珊,钟华荪,邝星驰,肖柳红

试论健康咨询热线服务的社会学意义 徐光,孙素娟

武汉市社会人群对现象态度的调查 刘新会,马莉

济南市县城居民艾滋病预防知识现状调查分析 于国玲,史立宁,李慧智

在男性同性恋者中开展性健康教育 曹宁校,邵长庚,张君炎,许新东

加大政府干预力度,全方位推进江阴市健康教育 石杜宏,王玮,张晓阳

"九亿农民健康教育行动"做法初探 马秀三,哈宝林

贵州省贫困地区消除新生儿破伤风项目活动结果分析 马少文,赵允忠,郭玉丽,谢筠郁

中老年妇女心理特征及健康教育对策 房瑞阁

出院病人电话回访健康教育效果的探讨 钱亚珍,封亚萍,李亚萍,方彩萍

完善放射防护措施 提高生命健康质量 赵东

论医德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健康助动作用 赵广元,李盈昌,王红

某部新兵卫生知识和卫生行为调查 孔伟,徐世臻,杨国芬,谭崇阳

2460名学龄前儿童智能调查 张宝玲

学生健康教育初探 孙晓林

四位一体:农村社区健康教育模式探讨 钟海翔,蔡明哲

立足省情大胆实践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开展 赵忠厚,张瑾瑜,姜戈

医师对母乳喂养的知识、态度、培训及经验的全国性评估(摘要) G.L.Freed,陈晓玲

健康教育家庭服务对老年病人健康促进效果的研究 李文荣,谭芝荣

高血压病人依从性的行为倾向模式研究 段勇,吕承铭,王明,刘梅

糖尿病的健康教育与疾病关系的研究 申玉玲,胡佩诚,李郁莉,Shen Yuling,Hu Peicheng,Li Yuli

天津市和平区慢病基地内外人群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分析 吕彦

中青年恶性肿瘤患者健康教育的探讨 袁秀娟,江永会

北京市农民健康教育需求分析 孙贤理,李玲,田向阳,刘枫,石建辉

关于我国农村健康教育的思考 何静,He Jing

医院门诊健康教育处方分析 解荣章,马芳

公务员健康知识与行为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王青梅,江威,吴滨岗,魏晶,汪韶洁

以人格为基础的性教育的成功实例(附录续) 美国性健康医学研究所,美国国际教育基金会

基层健康教育

医院内病人健康教育初探 涂兵,范湘鸿,杨芒

健康教育在医院整体护理技术中的指导作用 张芬

再论卫生美术形式问题 许翰政

《杭州卫生画廊》的三个转变 赵一宁

农村家庭主妇卫生知识、行为及家庭卫生行为调查分析 粱桂华,朱希素,夏占普

浙江省东阳市食品从业人员卫生行为习惯调查分析 章凤媚

略论卫生报刊的信息资料储存 刘云祥

围麻醉期健康教育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作用 李河太

对农村社区健康教育工作的探讨 郭毅刚,杨古力,李志勤

如何在计划生育工作中开展健康教育 冯琪,Feng Qi

北京同仁医院门诊部的健康教育实践 胡雅丽,Hu Yali

模式病房中提高护士健康教育水平的体会 赵艳伟

健康教育在预防小学生龋齿及近视中的作用初探 张涛,凌励,黄晓梅,Zhang Tao,Ling Li,Huang Xiaomei

无锡社区健康教育的模式和实践 徐伟德,Xü Weide

CorelDRAW及Photoshop在卫生美术创作中的应用 吴继勋

县医院健康教育版面宣传效果分析 陈志龙,胡硕生,孙艳,左学标

城市儿童家庭健康意识、行为和家庭健康教育 单运务,童慧玲,Shan Yunwu,Tong Huiling

从儿童轻生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颉立文,Xie Liwen

浅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周志纯,王桂兰,陈丽琴,王征

山西省妇幼保健院诊治性传播疾病开展性健康教育情况 白郁仙,姚丽英

大学生心理障碍的研究及健康教育对策探讨 吴承红,蔡澄,Wu Chenghong,Cai Cheng

福州市晋安区工业企业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程生英,李文燕,阮宏锦,程怀民,沈波

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健康教育的五化管理 兰淑华

甘肃、辽宁两省小学生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孙建国,郝阳,李雨波,陈晓宏,郑伯承

青少年与艾滋病预防--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中国的项目介绍 何景琳,谢蕾,He Jinglin,Xie Lei

艾滋病预防参与式培训近期效果分析 许文青,何景琳,谢蕾,Xu Wenqing,He Jinglin,Xie Lei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与各个学科的结合 何景琳,He Jinglin

艾滋病预防师资培训经验 谢蕾,何景琳,许文青,Xie Lei,He Jinglin,Xu Wenqing

红丝带标志的由来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中国及蒙古区域办事处

值得借鉴的学校性教育与艾滋病预防的教学方法 何景琳,谢蕾,He Jingling,Xie Lei

创建健康促进学校的实践与思考 马洪亮,周虹茹,刘枫,杨奉筠,李群英,刘云秋,孙景龙,刘秀荣

在卫校学生中开展性知识教育的体会 晏伯达

青海省试点学校吸烟干预效果评价 牛建平,星敏,庞伟,张生旗,李树成

预防艾滋病男士责无旁贷--2000年世界艾滋病日/运动主题释义 中国健康教育研究所传播中心

"代际交流"在控烟健康促进中的应用 林益强,严玲,孙建新,Lin Yiqiang,Yan Ling,Sun Jianxin

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健康教育是关键 李慧文,苗雅娟

浙江省控烟工作现状与对策探讨 郭俊香

企业基层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两个问题及对策探讨 邵晗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把考核机制纳入健康教育工作的探索 陈立华,张红,Chen Lihua,Zhang Hong

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指导 王琳,吴萍,李凤菊

书面<出院指导>在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 张红,李俊英,Zhang Hong,Li Junying

癫痫持续状态患儿的健康指导 张进伶

世界卫生组织人口大国学校卫生范畴第三次网络会议在黑西哥召开 汤书明

云南省中医医院推拿科的健康教育工作 王萍,严淑芬,张禾雨

南京市不同人群慢病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朱广家,朱安,郭玉琴,董中春

洋马卫生院开展慢病患者跟踪服务

女性高危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调查 李小宁,黄明豪,李烨,冯家清

江苏省苏州市启用通用门诊病历卡

苏州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徐勇,杨鲁静,郑洋

医院内实行高血压干预措施的必要性研究 卞金陵,黄宝联,汪胜勇

对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吸烟教育干预研究的评价 张卫,徐克俭,沈明飞,李枫,周雷

无锡市控烟工作效果调查分析 陈再芳

多部门合作预防和控制性病艾滋病干预研究 福建省CPR/96/402项目组

河南省中等卫校艾滋病教育及学生相关知识调查 陈秀玲,张强,李忠民

南昌市东湖区社区居民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分析 刘菁萍,蔡军,胡广汉,邹成

宝山区社区健康教育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蔡忠元,刘玮

新世纪社区健康教育的定位和运作方式探讨 宋山

杭州市城区健康教育现状调查 毛一萍,王定祥,金慧娟

常州市职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态度调查与对策研究 况怡,赵晓军

社区预防与控制高血压策略思考 凌培敏,韩雪

昆山市高中生心理素质调查 初红

老年科门诊健康教育形式调查分析 茅柳水,袁建华

骨质疏松发生影响因素分析 包丽华

健康教育对偏瘫患者功能康复的指导作用初探 王翔,郭玉琴,陈文红

卫生科教电视片的分类和特性 黄明豪,元跃进

卫生科普报刊编辑思维的五个特性 刘云祥

健康教育是促进自然分娩率提高的基础与保证 乔惠平,高月巧

健康教育在腹膜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赵奕华,邢昌赢,殷铃

档案管理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潘叶静

医院健康教育处方的应用与效果分析 袁立萍

大力开展医院健康教育促进医院两个文明建设 许益丰,徐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