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次贷危机的危害范文

次贷危机的危害精选(九篇)

次贷危机的危害

第1篇:次贷危机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金融风波; 宏观调控

2007 年4 月, 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一年来, 这场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 形成一种“蝴蝶”效应, 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波, 导致全球闹股灾。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的坏账是4 600 亿美元, 由于美国把坏账证券化, 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 现在扩展到全球, 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 估计最终损失要达到1.2 万亿美元, 其损失和危害正在逐步显露。这件事远远没有结束, 预计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的影响将持续到2008 年10 月末或年末, 才能最终见底。美国一打“喷嚏”, 全世界都跟着“感冒”, 这就是金融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传感效应。

一、美国次级贷款的内容和特点

次级房产贷款简称次贷, 是一种房地产抵押的按揭贷款。

美国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分为三级市场, 第一级是优级房贷市场, 第二级是次优级房贷市场, 第三级是次级贷款市场。次贷政策对中低收入的购房者很有诱惑力, 因为它具备了三个特点: 一是次贷低首付, 有的次贷甚至没有首付, 这对中低收入者特别具有吸引力。一般的按揭贷款都要有首付, 大概占总额的20%~40%, 而次级贷款的低首付特点则激起了人们的购房欲望。二是次贷期限长, 有的20 年还本息, 还款周期长使贷款者压力小。三是次贷利息前低后高, 即前2 年是低息, 后18 年是高息, 越到接近20 年的时候利息越高。这三个特点使得中低收入者踊跃贷款购房, 房地产价格涨得很快, 一套豪宅最高达到几百万美元以上。

美国开办次级贷款的初衷是好的, 旨在解决中低收入者买房难问题。这项措施启动后, 美国的私人住房率提升了6 个百分点, 成功为1 000 万中低收入者解决了住房问题。在美国, 孩子18 岁以后基本自立, 剩下父母构成了家庭的小型化。次级贷款政策迎合了美国人的生活习惯, 并较好地满足了美国人旺盛的购房欲望。但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是不可违背的, 次贷刺激了房市, 也毁了房市。因为当时美国的房地产价格暴涨, 信贷双方都有一个心理底线, 即最后实在不行就卖房子还贷款, 反正也赔不上, 结果恰恰就在这里面出了问题, 房价连跌了40%, 房地产市场因此溃不成军, 终于爆发了次贷危机。

二、诱发次贷危机的原因

从根本上讲, 次贷危机是金融炒作的结果。美国金融是全球一体化的龙头, 很多银行都在发行贷款证券( 英文缩写是MBS) , 形成债务后再卖债券( 英文缩写是CDO) , 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 波及到全球形成了一个债务链, 债务链一中断, 便产生一种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效应, 造成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波。探求原因, 主要是三个因素集合造成的:

1.宏观调控力度不当。美联储为了有效调控经济, 格林斯潘首先是在2003 年之前多次降息, 从5%降到1%, 降息使贷款成本下降, 诱使很多人靠次贷买房, 促成了房地产“泡沫”。而后美联储为了治理通货膨胀, 又连续13 次调高了存贷款利息, 到2006年初, 由最初的1%调到了5.3%。因为利息高了, 还贷的成本自然提高, 本金滚利息, 越滚越大, 加重了还贷者的压力。美联储主导贷款利息前降后升的“U”型走势种下了祸根, 致使很多人次贷低息买房易而后又高息还款难, 最终引发了危机。

2.房地产市场失衡。美国房地产从2006 年开始降温,“泡沫”破裂后, 房地产价格大跌, 原来售价100 万美元的房子, 现在只能卖到60 万美元左右,出现了房地产全面缩水和下跌的局面。这使最终指望卖房子还贷款的人始料不及, 房价下跌到卖房子也还不上贷款的地步, 次贷危机终于浮出了水面, 引发了金融风波。

3.金融机构推波助澜。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 便竞相炒作房地产贷款的证券和债券, 炒来炒去, 炒得扩大化了, 波及到全球, 把很多国家和银行都卷了进去, 从而引发世界性的金融波动和风险。美国次贷危机是历史的巧合。现在设想: 如果美联储当年不加息, 贷款的利息也就不会这么高; 如果美国的房地产价格还在涨, 房主还贷就不会出问题;如果只是单纯为了刺激房贷, 没有证券商、银行家从中炒作金融衍生品, 也就不会引发全球的金融危机。而现实的结果恰恰是这三个问题汇集在一起“交叉感染”, 其结果必然引发美国的次贷危机。事出有因, 绝非偶然, 偶然寓于必然之中, 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三、次贷危机的后果和危害

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像计算机病毒一样, 马上蔓延到全球金融系统的各个角落, 带来了全球性的诸多问题, 包括现在的股灾和金融风波。概括起来, 主要有三方面:

第2篇:次贷危机的危害范文

美国经济进入低增长期

美国是非常幸运的,在次贷危机来临之际,有一个强大的团队坐镇美国经济。其中,财政部长鲍尔森是华尔街的精英、高盛的前一把手,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具有相当深厚的经济学功底和敏锐的经济学洞察力。他们一个代表华尔街,一个则对美国经济很了解。这两位重要级人物组成了美国“梦之队”。

在次贷危机之初,“梦之队”对美国经济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并实施了非常及时的措施,比如,给金融界注资、大幅降低利息率以及在国会要求减税等。如此行动,正是因为他们深深懂得,次贷危机本身并不严重,关键在于传导机制。这些经济学家们对金融危机传播的机制有着深刻的认识,汲取上世纪美国经济大萧条的经验教训,是他们的必修课。大萧条期间,美联储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即在金融危机期间没有放松银根。因此,这一次面对次贷危机,美国“梦之队”能够及时制定出如此准确而到位的政策,相信美国大选之后也不会改变这个政策。

由此可以判断,美国经济不大可能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而进入一个大规模或者长期的严重衰退。但是过去十几年以来,美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消费扩张,而次贷危机的爆发改变这一经济增长的机制,消费信用难以扩张。因此,尽管美国经济严重衰退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会进入一个中长期的低增长期,即2%以下的增长,这种状态可能会持续7、8年。

谁是最大的受害者?

次贷危机虽然源自美国,但最大的受害者恐怕不是美国。次贷危机的一个重大影响,就是使得西方主流金融机构重新评估金融风险,给金融风险定价。以前,它们的金融风险定价过低,甚至于出现了负价格。现在情况发生变化,必须重新审视――以前投资的金融资产风险是否过高?于是,在风险重新定价的过程中,必然要拨出一部分钱重新充实资本。在这个过程中,受害者将是一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因为这些国家在过去几年里吸收了大量来自于发达国家的资金。这部分资金在一部分国家看来风险是很高的,而这些风险以前并没有被金融机构认真的分析。

那么,哪些新兴市场国家最容易受害呢?我认为,可能有三组国家最容易受害。第一组国家是波罗的海的三个国家。这些国家过去几年之内吸引了大量外资,而与此同时,他们的宏观经济数字却很难看,外贸赤字高达GDP的20%以上,实际汇率又升值,通货膨胀率还很高,而且还实行了实际上的联系汇率制度。这些国家可能成为第一轮被发达国家金融机构所撤资的国家。第二组国家可能是中欧的三个国家,即匈牙利、波兰、捷克。这些国家也大量吸引了外资,本国实际汇率升值,出口出现了逆差,股市价格高涨,有泡沫经济。第三组国家是印度和巴基斯坦。印度长期财政赤字,而且贸易是逆差,股票市场50%以上的资金来自于海外,同时实际汇率升值。一旦国外撤资,对印度经济的影响可能会超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而且,印度实际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等资源与中国不可同日而语。因此,这一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将成为这一轮次贷危机最大的受害者。

中国的机会来了

对于中国而言,可以说次贷危机带来了重大战略机遇,这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一方面,次贷危机使得西方一些主流金融机构对资本的需求高涨。以往,他们对来自于中国的财富投资保持高度的政治警惕性。现在,他们已经饥不择食,反过来游说财富基金进入。那么,中国应该利用本身拥有的大量外汇储备,抓住这一大好机会,入主华尔街。

这种做法的原因在于,西方的金融机构在西方政治里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美国财政部部长连续好几届都是华尔街巨子。而且,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西方的金融机构对于一些新兴崛起国家的崛起过程,总会产生一些破坏性的冲击,例如亚洲金融危机,日本金融泡沫的破裂等。如果中国能够有相当一部分资金入主华尔街,或者投资于主流金融机构,至少我们可以获得知情权。甚至于我们还可以派出我们的管理人员进入他们的董事会,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对他们有一定的控制权,可以减少他们对中国经济开放过程中的负面作用。因此,短期内中国应该不计投资成本,以控制权为目标去运作。

另一方面,如果说美国经济将进入长期低增速增长的话,那么中国经济几乎是百分之百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经济增长来源地。目前,中国经济规模大概接近美国的1/5。如果美国经济的增长率低于2%,而中国经济的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很明显,中国就是一个全世界最大经济增长的来源地,或者说是推动力。

第3篇:次贷危机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民间高利贷;犯罪化:社会危害性

关于民间高利贷,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取缔地下钱庄及打击高利贷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有规定:“民间个人借贷利率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但双方协商的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同期、同档次贷款利率(不含浮动)的4倍。超过上述标准的,应界定为高利借贷行为。”民间高利贷,它不同于民间普通借款的一个显著的特征在于它是高利率,即高于银行同期指导利率的四倍。这意味着,双方当事人合意,十倍,百倍利率的高利贷都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笔者认为,从实然层面上,剖析民间高利贷行为,其在刑法的理论上完全符合间犯罪的本质特征。高利贷不仅侵害借贷方利益,扰乱正常金融市场秩序,还易引发后续犯罪。从应然层面上看,民间高利贷应当入罪,如果刑法不对其进行规制,将后患无穷。同时,将其定为非法经营罪也是非常合理的。

一、民间高利贷具备犯罪的本质特征

民间高利贷是封建社会的残渣。在封建社会里,高利贷便是剥削者压榨劳动人民的工具。这一点可以从《白毛女》中反映出来。借贷方杨白劳便是深受其苦。在当今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达,资金流通周期短,在个人和企业融资困难的背景下,诚然,民间借贷诚如雪中送炭,暂解企业、个人资金困难。这本也是符合国家鼓励消费,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的根本精神的。但是,民间高利贷的本质已经远非民法中的自然人借款行为可涵盖,早已偏离、扭曲这一本质,成为资本睢利是图、对外肆意扩张的渠道。

(一)民间高利贷合同并非法定必然有效的合同

契约自由不能是绝对的自由,这从英国文豪莎士比亚的名著(威尼斯商人)中可以印证,如果没有鲍西亚的机智,绝对的契约自由精神将会害安东尼割肉偿还高利贷。民间高利贷合同表面上为双方合意的结果,实际上是出借方乘人之危的行为,是借贷方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两害相衡取其轻时做出的无奈选择,实际上并非其真实的意思表示。在我国,也并非所有双方合意的合同就受法律承认和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4条:“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又如(合同法)第54条:“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从这两个条文的精神推知,法律并不认同民问高利贷合同的合法性。

(二)民间高利贷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

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认为犯罪是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一种行为构成犯罪,应同时具备刑事违法性,社会危害性,应受处罚性三个条件。其中,犯罪危害性是犯罪的本质特征。民间高利贷不仅严重侵害借贷方利益,扰乱正常金融市场秩序,还易引发后续犯罪。

高利贷侵害借款人权利。首先,出借方在乘人之危的情况下自主定利率,多数利率远高于银行同期利率的四倍,有的甚至将利率定得高得非常离谱而借贷方被迫接受,只能沦入高利率的债务之中,本身是对财产权益的极大侵害。这可以说是半借半抢了。其次,许多借贷者多是黑社会成员或者与黑社会有“业务联系”。高利贷债务本不受法律保护,出借方只能借助非法私人救济来索取债务,往往采用威胁,恫吓,非法拘禁,故意伤害等方式。这对债务人的人身自由和身体健康权利也是一种侵害。虽然有的行为,如非法拘禁,故意伤害,侵权人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对一些侵害债务人权利却又未达到法律管辖范围的侵害行为,可能债务人就是被白白侵害。这样,债务人权利就得不到法律切实的保护。

高利贷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高利贷虽为民间私人之间的经济往来,但也应受“不得高于银行同期利率的四倍”以上的约束。“四倍”这个基准,一是考虑到了借贷人利益,二也是出于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初衷。正常民间借款,你情我愿,合法合理。但是,利率主要由借款人意志决定,有的利率甚至相当离谱,民间借贷市场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市场人为操控,市场规律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良性竞争难以立足,容易造成恶性竞争。而市场主体之间联系甚为密切,牵一发而动全身,资本的扩张性,其蔓延之势是十分迅速的,更易给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带来消极影响。此外,高利贷的确给国家金融带来一定的竞争压力,一定程度上刺激金融机构改善自身服务,推动国家金融事业向前发展。但这种刺激,是一种恶性的刺激,是不健康的刺激,不能将民间高利贷犯罪化的行为归咎于国家资本保护主义的需要。同时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外国资本恶意流人民间充当出借方幕后黑手的可能。因此,将高利贷犯罪化,也是出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

二、民间高利贷的刑法规制

民间高利贷在我国刑法法律规范体系中没有相应的地位,关于该方面的法律规范建设不尽完善。根据我国《刑法》,有关高利贷的罪名中仅对高利转贷罪及骗取贷款罪做出了规定。民间高利贷现象,民间高利贷案件在各地并不鲜见,而由于相关法律的缺失,给各地司法实践带来了困扰,某些地方以非法经营罪对其进行打击。对这些地方的做法,笔者赞同之余,建议尽快出台相关立法,司法解释,让民间高利贷犯罪化理更直,气更壮。

不必另设“高利贷罪”,而是通过司法解释,将民间高利贷行为纳入非法经营罪进行打击。《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前三项规定了三种非法经营行为之外,第四项将“其他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并了进来,成为“兜底条款”。立法者正是考虑到了现实生活中的难以一一列举的非法经营行为,才有此举。主张不必另设“高利贷罪”的理由在于民间高利贷行为完全符合非法经营罪的构成要件。而立法本是一个浩大繁杂的工程,既然有现成的罪名可用,就不必再浪费成本,而制定司法解释的成本,显然低于另立新法或者修改法典。到目前为止,最高人民法院的刑事司法解释中,明确指出按《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四项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的行为有六种,民间高利贷行为并没有被规定在其中。应当修改司法解释,将高利贷行为作为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的第七种行为,因为高利贷行为,已经到了足够让人们引起对于先前六种非法经营行为同等重视的程度了。

第4篇:次贷危机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风波;宏观调控

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一年来这场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形成一种“蝴蝶”效应,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波,导致全球闹股灾。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的坏账是4600亿美元,由于美国把坏账证券化,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现在扩展到全球,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估计最终损失要达到1.2万亿美元,其损失和危害正在逐步显露。这件事远远没有结束,预计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的影响将持续到2008年10月末或年末,才能最终见底。美国一打“喷嚏”,全世界都跟着“感冒”,这就是金融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传感效应。

一、美国次级贷款的内容和特点

次级房产贷款简称次贷,是一种房地产抵押的按揭贷款。美国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分为三级市场,第一级是优级房贷市场,第二级是次优级房贷市场,第三级是次级贷款市场。次贷政策对中低收入的购房者很有诱惑力,因为它具备了三个特点:一是次贷低首付,有的次贷甚至没有首付,这对中低收入者特别具有吸引力。一般的按揭贷款都要有首付,大概占总额的20%—40%,而次级贷款的低首付特点则激起了人们的购房欲望。二是次贷期限长,有的20年还本息,还款周期长使贷款者压力小。三是次贷利息前低后高,即前2年是低息,后18年是高息,越到接近20年的时候利息越高。这三个特点使得中低收入者踊跃贷款购房,房地产价格涨得很快,一套豪宅最高达到几百万美元以上。

美国开办次级贷款的初衷是好的,旨在解决中低收入者买房难问题。这项措施启动后,美国的私人住房率提升了6个百分点,为1000万中低收入者解决了住房问题。在美国,孩子18岁以后基本自立了,剩下父母构成了家庭的小型化。次级贷款政策迎合了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并较好地满足了美国人的购房欲望。但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是不可违背的,次贷刺激了房市,也毁了房市。因为当时美国的房地产价格暴涨,信贷双方都有一个心理底线,即最后实在不行就卖房子还贷款,反正也赔不上,结果恰恰就在这里面出了问题,房价连跌了40%,房地产市场因此溃不成军,终于爆发了次贷危机。

二、诱发次贷危机的原因

从根本上讲,次贷危机是金融炒作的结果。美国金融是全球一体化的龙头,很多银行都在发行贷款证券(英文缩写是MBS),形成债务后再卖债券(英文缩写是CDO),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波及到全球形成了一个债务链,债务链一断,便产生一种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效应,造成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波。探求原因,主要是三个因素集合造成的。

(一)宏观调控力度不当。美联储为了有效调控经济,格林斯潘首先是在2003年之前多次降息,从5%降到1%。降息使贷款成本下降,诱使很多人靠次贷买房,促成了房地产“泡沫”。而后美联储为了治理通货膨胀,又连续13次调高了存贷款利息,到2006年初由最初的1%调到了5.3%。因为利息高了,还贷的成本也就高了,本金滚利息,越滚越大,加重了还贷者的压力。美联储主导贷款利息前降后升的“U”型走势种下了祸根,致使很多人次贷低息买房,而后又高息还款难,最终引发了危机。

(二)房地产市场失衡。美国房地产从2006年开始降温,“泡沫”破裂后,房地产价格大跌,原来售价100万美元的房子,现在只能卖到60万美元左右,出现了房地产全面缩水和下跌的局面。这使最终指望卖房子还贷款的人始料不及,房价下跌到卖房子也还不上贷款的地步,次贷危机终于浮出了水面,引发了金融风波。

(三)金融机构推波助澜。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便竞相炒作房地产贷款的证券和债券,炒来炒去,炒得扩大化了,波及到全球,把很多国家和银行都卷了进去,从而引发世界性的金融波动和风险。

美国次贷危机是历史的巧合。现在设想:如果美联储当年不加息,贷款的利息也就不会这么高;如果美国的房地产价格还在涨,房主还贷就不会出问题;如果只是单纯为了刺激房贷,没有证券商、银行家从中炒作金融衍生品,也就不会引发全球的金融危机。而现实的结果恰恰是这三个问题汇集在一起“交叉感染”,其结果必然引发美国的次贷危机。事出有因,绝非偶然,偶然寓于必然之中,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三、次贷危机的后果和危害

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像计算机病毒一样,马上蔓延到全球金融系统的各个角落,带来了全球性的诸多问题,包括现在的股灾和金融风波。

(一)次贷危机引发美元贬值。美国处于世界霸主地位,小布什希望美元贬值,贬值后会刺激外贸出口,降低进口,减少美国的外贸逆差,这是他的基本立足点。美元贬值以后,美国可以多印美钞向全球输送通货膨胀,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都出现了反应,物价上涨、经济放缓。比如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从2005年7月21日晚上19:00开始升值,到目前已累计升值了18.2%,汇率已突破7元的大关。到2008年年末,人民币与美元的比率将升到6.6元,接着继续再升到5元,2020年最后升到4元左右。人民币升值的另一个原因是压缩出口、增加进口,降低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美国打压人民币升值意在减少它的外贸逆差,内外的原因兼有,就像“天平”的两端,一端是美元贬值,另一端人民币就要升值,这是一个联动的过程。美元贬值带动人民币的升值加快,为全球输送通货膨胀,现在俄罗斯的物价涨得也很厉害,欧盟、日本、新加坡、韩国也都受到影响,物价都在上涨。所以,面对物价上涨,中央提出“两个防止”,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利用财政、税收、货币政策等多种经济杠杆调控物价和股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次贷危机引发石油价格上涨。美元贬值之后,美国、纽约和伦敦的期货石油价格最高接近每桶150美元(七桶为1吨),一吨是1000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6800元左右。石油是全球的软黄金,经济高速发达之后,石油更是经济血脉。目前,我国每年石油的消耗量是2.7亿吨,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如果石油涨价,会引发我国很多产品涨价,中国的物价就会形成“井喷”效应。现在中石化、中石油天天向发改委反映,我国一半的石油靠进口,如果石油不涨价,就会出现倒挂和亏损,发改委只好让财政给其补贴120亿元,让其别涨价。2007年我国物价上涨,工业品是石油领头涨,副食品是猪肉领头涨。由于我国垄断产业太多,资源管理不到位,产品成本降不下来,电力、石油、煤碳等资源性的行业都提出要求涨价,但老百姓又怕涨价,这使国家发改委一手托两家,处在两难的选择中,即一手托企业要涨价,一手托民众怕涨价。若经济问题弄不好,则会引发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三)次贷危机引发很多国家经济减速。由于美元贬值,石油涨价,美国经济发展开始减速。2007年美国GDP增长率为2.2%,比2006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2008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0.4%,第二季度预计只有1%,预计2008年全年美国GDP增长率为1.5%左右,最悲观的是高盛公司预测只有0.8%。美国、日本、欧盟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现在都在减速,而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正在崛起,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

四、全球金融系统的新特征

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的金融风波,发现世界金融系统出现了很多新的特征,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把握。

(一)金融系统的整体性。世界经济全球化首先表现为货币的国际化和金融系统的一体化。现在看,全球的金融系统是连为一体的,已经形成一个联动互补的新格局,一个地方出问题,马上会引起连锁反应。这需要我们整体把握金融系统的形势和走向,不要孤立地片面地看待经济问题。

(二)金融资本的流动性。全球的金融资本近100万亿美元,西方发达国家资本过剩,大概有8万亿美元的流动资本掌握在一些金融大鳄的手里,在世界各地寻找机会进行投机炒作。其中,有一个金融大鳄叫索罗斯,他的手里有上千亿美金的“热”钱,1997年,他看到亚洲的金融市场刚开放并很脆弱,便到泰国的金融市场搅动一番后抽资脱逃,致使泰铢当天贬值,并引发了整个东南亚的金融风险,中国的香港也深受其害。国际游资多了以后就会到处窜,像老鼠一样哪有窟窿就往哪里钻,所以金融系统开放后要更加注意安全性。现在看,几次大的金融危机都是国际游资投机形成的。比如1997年泰铢贬值引发的东南亚金融风险,1998年俄罗斯的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的金融风波等,都是国际游资的流动带来的后果。在我国,这些国际游资基本上会炒四个“市”,都很有规律。第一步是炒期货市场,通过抬价,把国家的物价系统搞乱;第二步是炒股票市场,把股市烘起来,出现股市“泡沫”,到高位之后再抽资逃跑,套住的是中国的股民散户;第三步是炒房地产市场,形成房地产“泡沫”后再抽逃;还有一些高手进行第四步,即炒外汇市场,在汇率浮动中挣钱。这些金融大鳄在期市、股市、房市和汇市这“四市”上做文章,投机炒作到一定程度,把老百姓和股民的钱换成美元揣走了,留下的是金融灾难,这已成为一种定式和基本规律。

(三)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某个环节有了风吹草动,马上形成一种“蝴蝶”效应,整个金融系统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因为它是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这种大趋势无法遏制。虽然次贷危机本身仅仅几千亿美元,但全球都受影响。我国的股市离美国很远,但也受到了波及。股民是炒信心、炒预期,如果信心和预期都没了,股市也就跌惨了。现在看,这次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形成一种灾难,就是由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带来的。

(四)金融波动的周期性。金融系统的运行具有周期性,只有认真了解和把握,才能未雨绸缪,驾驭金融形势的变化。从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开始,我们就知道资本主义有经济危机,危机时会出现牛奶过剩倒到海里、产品积压卖不动、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和物价飞涨等现象,这是那个年代初级阶段的经济危机,是一种生产过剩型的危机,这是即时危机的基本特征。经济发展到今天,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地方发生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金融危机,所以金融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由过去的生产过剩型危机转变为金融危机,这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规律。我国改革开放30年,也出现了一些周期性的规律,比如经济过热,基本上是8-10年出现一次。1982-1984年,我国出现第一次经济过热,进行了治理整顿;1994年,出现第二次经济过热,进行了第二次治理整顿;2006年末,出现第三次经济过热。我国股市也呈周期性变化,基本上是五“熊”三“牛”,股票行情是“横有多长、竖有多高”,这些都是辨证的。现在需要我们掌握的是周期性,准确把握经济走向和规律,从而做到未雨绸缪,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美国看市场经济的优势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用市场法则和价值规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二,产权多样化,鼓励竞争,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但是,市场经济也有负面效应,会周期性地出现一些问题。在计划经济年代,经济的主要危险是通货膨胀,因为当时是短缺经济,经常供不应求,物价自然就会上涨。市场经济有通胀,也有紧缩,二者交替进行,但主要危险是通货紧缩,即生产过剩、物价低迷、消费不足。在1998-2005年期间,我国经历了8年的通货紧缩,经济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目前,我国又一次进行宏观调控,防止通货膨胀,但要注意调控的节奏和力度,要点刹车,不能急刹车,急刹车容易造成翻车。如果长期过度地紧缩银根,那么到2009年末,我国有可能重新滑入通货紧缩,5年内经济将无法有大的发展。不能一放就胀,一紧就缩,这几年我国一直是这么周而复始地走这条路,现在要注意掌握调控的力度。如果再次出现1998年的那种通货紧缩,我国就难办了,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太大,再加上弱势群体多,如果经济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那么很难保就业、保稳定,这是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参考文献:

[1]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原因和影响[J].经济学动态,2007(9).

[2]从次贷危机看美国楼市与中国楼市的关系[J].中国金融,2007(18).

[3]论我国的资产泡沫与金融风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4]金融危机后的货币政策操作——东亚国家的经验及启示[J].金融研究,2007(5).

第5篇:次贷危机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风波;宏观调控

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一年来这场危机的影响愈演愈烈,形成一种“蝴蝶”效应,引发了国际金融风波,导致全球闹股灾。次贷危机造成美国的坏账是4600亿美元,由于美国把坏账证券化,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现在扩展到全球,波及到许多国家的金融机构和银行,估计最终损失要达到1.2万亿美元,其损失和危害正在逐步显露。这件事远远没有结束,预计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的影响将持续到2008年10月末或年末,才能最终见底。美国一打“喷嚏”,全世界都跟着“感冒”,这就是金融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传感效应。

一、美国次级贷款的内容和特点

次级房产贷款简称次贷,是一种房地产抵押的按揭贷款。美国的房地产抵押贷款分为三级市场,第一级是优级房贷市场,第二级是次优级房贷市场,第三级是次级贷款市场。次贷政策对中低收入的购房者很有诱惑力,因为它具备了三个特点:一是次贷低首付,有的次贷甚至没有首付,这对中低收入者特别具有吸引力。一般的按揭贷款都要有首付,大概占总额的20%—40%,而次级贷款的低首付特点则激起了人们的购房欲望。二是次贷期限长,有的20年还本息,还款周期长使贷款者压力小。三是次贷利息前低后高,即前2年是低息,后18年是高息,越到接近20年的时候利息越高。这三个特点使得中低收入者踊跃贷款购房,房地产价格涨得很快,一套豪宅最高达到几百万美元以上。

美国开办次级贷款的初衷是好的,旨在解决中低收入者买房难问题。这项措施启动后,美国的私人住房率提升了6个百分点,为1000万中低收入者解决了住房问题。在美国,孩子18岁以后基本自立了,剩下父母构成了家庭的小型化。次级贷款政策迎合了美国人的生活习惯,并较好地满足了美国人的购房欲望。但市场经济的供求规律是不可违背的,次贷刺激了房市,也毁了房市。因为当时美国的房地产价格暴涨,信贷双方都有一个心理底线,即最后实在不行就卖房子还贷款,反正也赔不上,结果恰恰就在这里面出了问题,房价连跌了40%,房地产市场因此溃不成军,终于爆发了次贷危机。

二、诱发次贷危机的原因

从根本上讲,次贷危机是金融炒作的结果。美国金融是全球一体化的龙头,很多银行都在发行贷款证券(英文缩写是MBS),形成债务后再卖债券(英文缩写是CDO),经过金融机构的炒作,波及到全球形成了一个债务链,债务链一断,便产生一种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效应,造成了全球性的金融风波。探求原因,主要是三个因素集合造成的。

(一)宏观调控力度不当。美联储为了有效调控经济,格林斯潘首先是在2003年之前多次降息,从5%降到1%。降息使贷款成本下降,诱使很多人靠次贷买房,促成了房地产“泡沫”。而后美联储为了治理通货膨胀,又连续13次调高了存贷款利息,到2006年初由最初的1%调到了5.3%。因为利息高了,还贷的成本也就高了,本金滚利息,越滚越大,加重了还贷者的压力。美联储主导贷款利息前降后升的“U”型走势种下了祸根,致使很多人次贷低息买房,而后又高息还款难,最终引发了危机。

(二)房地产市场失衡。美国房地产从2006年开始降温,“泡沫”破裂后,房地产价格大跌,原来售价100万美元的房子,现在只能卖到60万美元左右,出现了房地产全面缩水和下跌的局面。这使最终指望卖房子还贷款的人始料不及,房价下跌到卖房子也还不上贷款的地步,次贷危机终于浮出了水面,引发了金融风波。

(三)金融机构推波助澜。金融机构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便竞相炒作房地产贷款的证券和债券,炒来炒去,炒得扩大化了,波及到全球,把很多国家和银行都卷了进去,从而引发世界性的金融波动和风险。

美国次贷危机是历史的巧合。现在设想:如果美联储当年不加息,贷款的利息也就不会这么高;如果美国的房地产价格还在涨,房主还贷就不会出问题;如果只是单纯为了刺激房贷,没有证券商、银行家从中炒作金融衍生品,也就不会引发全球的金融危机。而现实的结果恰恰是这三个问题汇集在一起“交叉感染”,其结果必然引发美国的次贷危机。事出有因,绝非偶然,偶然寓于必然之中,这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三、次贷危机的后果和危害

美国的次贷危机就像计算机病毒一样,马上蔓延到全球金融系统的各个角落,带来了全球性的诸多问题,包括现在的股灾和金融风波。

(一)次贷危机引发美元贬值。美国处于世界霸主地位,小布什希望美元贬值,贬值后会刺激外贸出口,降低进口,减少美国的外贸逆差,这是他的基本立足点。美元贬值以后,美国可以多印美钞向全球输送通货膨胀,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都出现了反应,物价上涨、经济放缓。比如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美元和人民币的汇率从2005年7月21日晚上19:00开始升值,到目前已累计升值了18.2%,汇率已突破7元的大关。到2008年年末,人民币与美元的比率将升到6.6元,接着继续再升到5元,2020年最后升到4元左右。人民币升值的另一个原因是压缩出口、增加进口,降低外贸顺差和外汇储备。美国打压人民币升值意在减少它的外贸逆差,内外的原因兼有,就像“天平”的两端,一端是美元贬值,另一端人民币就要升值,这是一个联动的过程。美元贬值带动人民币的升值加快,为全球输送通货膨胀,现在俄罗斯的物价涨得也很厉害,欧盟、日本、新加坡、韩国也都受到影响,物价都在上涨。所以,面对物价上涨,中央提出“两个防止”,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利用财政、税收、货币政策等多种经济杠杆调控物价和股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次贷危机引发石油价格上涨。美元贬值之后,美国、纽约和伦敦的期货石油价格最高接近每桶150美元(七桶为1吨),一吨是1000美元左右,折合人民币6800元左右。石油是全球的软黄金,经济高速发达之后,石油更是经济血脉。目前,我国每年石油的消耗量是2.7亿吨,仅次于美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耗国。如果石油涨价,会引发我国很多产品涨价,中国的物价就会形成“井喷”效应。现在中石化、中石油天天向发改委反映,我国一半的石油靠进口,如果石油不涨价,就会出现倒挂和亏损,发改委只好让财政给其补贴120亿元,让其别涨价。2007年我国物价上涨,工业品是石油领头涨,副食品是猪肉领头涨。由于我国垄断产业太多,资源管理不到位,产品成本降不下来,电力、石油、煤碳等资源性的行业都提出要求涨价,但老百姓又怕涨价,这使国家发改委一手托两家,处在两难的选择中,即一手托企业要涨价,一手托民众怕涨价。若经济问题弄不好,则会引发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三)次贷危机引发很多国家经济减速。由于美元贬值,石油涨价,美国经济发展开始减速。2007年美国GDP增长率为2.2%,比2006年下降了1个百分点;2008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0.4%,第二季度预计只有1%,预计2008年全年美国GDP增长率为1.5%左右,最悲观的是高盛公司预测只有0.8%。美国、日本、欧盟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现在都在减速,而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正在崛起,将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

四、全球金融系统的新特征

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的金融风波,发现世界金融系统出现了很多新的特征,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把握。

(一)金融系统的整体性。世界经济全球化首先表现为货币的国际化和金融系统的一体化。现在看,全球的金融系统是连为一体的,已经形成一个联动互补的新格局,一个地方出问题,马上会引起连锁反应。这需要我们整体把握金融系统的形势和走向,不要孤立地片面地看待经济问题。

(二)金融资本的流动性。全球的金融资本近100万亿美元,西方发达国家资本过剩,大概有8万亿美元的流动资本掌握在一些金融大鳄的手里,在世界各地寻找机会进行投机炒作。其中,有一个金融大鳄叫索罗斯,他的手里有上千亿美金的“热”钱,1997年,他看到亚洲的金融市场刚开放并很脆弱,便到泰国的金融市场搅动一番后抽资脱逃,致使泰铢当天贬值,并引发了整个东南亚的金融风险,中国的香港也深受其害。国际游资多了以后就会到处窜,像老鼠一样哪有窟窿就往哪里钻,所以金融系统开放后要更加注意安全性。现在看,几次大的金融危机都是国际游资投机形成的。比如1997年泰铢贬值引发的东南亚金融风险,1998年俄罗斯的金融危机,1999年巴西的金融风波等,都是国际游资的流动带来的后果。在我国,这些国际游资基本上会炒四个“市”,都很有规律。第一步是炒期货市场,通过抬价,把国家的物价系统搞乱;第二步是炒股票市场,把股市烘起来,出现股市“泡沫”,到高位之后再抽资逃跑,套住的是中国的股民散户;第三步是炒房地产市场,形成房地产“泡沫”后再抽逃;还有一些高手进行第四步,即炒外汇市场,在汇率浮动中挣钱。这些金融大鳄在期市、股市、房市和汇市这“四市”上做文章,投机炒作到一定程度,把老百姓和股民的钱换成美元揣走了,留下的是金融灾难,这已成为一种定式和基本规律。

(三)金融体系的脆弱性。某个环节有了风吹草动,马上形成一种“蝴蝶”效应,整个金融系统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因为它是一体化和全球化的,这种大趋势无法遏制。虽然次贷危机本身仅仅几千亿美元,但全球都受影响。我国的股市离美国很远,但也受到了波及。股民是炒信心、炒预期,如果信心和预期都没了,股市也就跌惨了。现在看,这次次贷危机迅速蔓延,形成一种灾难,就是由全球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和敏感性带来的。

(四)金融波动的周期性。金融系统的运行具有周期性,只有认真了解和把握,才能未雨绸缪,驾驭金融形势的变化。从学习马克思的《资本论》开始,我们就知道资本主义有经济危机,危机时会出现牛奶过剩倒到海里、产品积压卖不动、工厂倒闭、工人失业和物价飞涨等现象,这是那个年代初级阶段的经济危机,是一种生产过剩型的危机,这是即时危机的基本特征。经济发展到今天,实现了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国际化,无论哪个国家、哪个地方发生经济危机,首先表现为金融危机,所以金融的安全性至关重要。由过去的生产过剩型危机转变为金融危机,这是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规律。我国改革开放30年,也出现了一些周期性的规律,比如经济过热,基本上是8-10年出现一次。1982-1984年,我国出现第一次经济过热,进行了治理整顿;1994年,出现第二次经济过热,进行了第二次治理整顿;2006年末,出现第三次经济过热。我国股市也呈周期性变化,基本上是五“熊”三“牛”,股票行情是“横有多长、竖有多高”,这些都是辨证的。现在需要我们掌握的是周期性,准确把握经济走向和规律,从而做到未雨绸缪,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从美国看市场经济的优势有两个基本特征:第一,用市场法则和价值规律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二,产权多样化,鼓励竞争,为经济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但是,市场经济也有负面效应,会周期性地出现一些问题。在计划经济年代,经济的主要危险是通货膨胀,因为当时是短缺经济,经常供不应求,物价自然就会上涨。市场经济有通胀,也有紧缩,二者交替进行,但主要危险是通货紧缩,即生产过剩、物价低迷、消费不足。在1998-2005年期间,我国经历了8年的通货紧缩,经济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目前,我国又一次进行宏观调控,防止通货膨胀,但要注意调控的节奏和力度,要点刹车,不能急刹车,急刹车容易造成翻车。如果长期过度地紧缩银根,那么到2009年末,我国有可能重新滑入通货紧缩,5年内经济将无法有大的发展。不能一放就胀,一紧就缩,这几年我国一直是这么周而复始地走这条路,现在要注意掌握调控的力度。如果再次出现1998年的那种通货紧缩,我国就难办了,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太大,再加上弱势群体多,如果经济没有一定的发展速度,那么很难保就业、保稳定,这是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

参考文献:

[1]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原因和影响[J].经济学动态,2007(9).

[2]从次贷危机看美国楼市与中国楼市的关系[J].中国金融,2007(18).

[3]论我国的资产泡沫与金融风险[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

[4]金融危机后的货币政策操作——东亚国家的经验及启示[J].金融研究,2007(5).

第6篇:次贷危机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金融安全;金融监管;金融体系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02

一、我国金融安全存在的问题

金融安全,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相互联系有相互作用。经济是基础,国家的繁荣昌盛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分不开的,只有经济安全,金融的发展亦会平稳顺利,国家安全不仅包括国防安全,还包括经济安全和金融安全。

我国金融问题呈现了两大方面,一是,受国际金融市场影响较大;二是,我国金融体系内部问题,主要包括金融稳定和金融运行。这类问题是市场中常见的风险问题,这类问题本身不涉及国家,但是如果经济和金融安全问题造成的不是给企业和个人的财产损失,而是给国家造成了重大了财产损失,使国家利益受到损害,这类问题将成为国家安全问题,需要我们的密切关注和研究。

1.国有企业从事高风险金融产品投资造成巨额财产损失的

部分国有企业在利益驱动下,介入外国高风险金融产品投资领域,比如商品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的投资中,给很多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我们国家重要的企业因介入外国的期权期货业务导致资金巨额浮亏和损失,也成了公众的丑闻。所以,我们应该客观分析期货期权等金融衍生品投资可能会带来的风险问题。从失败的例子中总结吸取经验,以备不卷入风险当中。

2.国内金融机构大量买入“资产支持证券”面临巨额损失

资产支持证券是一种未来现金流的资产,它属于一种证券化金融衍生品。资产支持证券表现形式是商业贷款、信用卡应收账款和商品房租金收入而发行量最大的是属于已房贷为基础的“次级按揭贷款”在以美国投资银行和国家政府的担保下,看似低风险的投资项目已成为热门投资。但实际上它是一种高风险投资。成为中国外汇储备最多的投资对象。中国在美国“按揭支持证券”中投入的资金很多,在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下,中国大幅度面临贬值,我国承担了巨大的财产损失。所以这也导致了中国外汇贮备的下降。

3.国有企业大量参与国际金融业务带来巨额损失风险

国有资产由于涉外金融业务带来的风险还是很巨大的,原来美国的国债一直风险很小,但是因为美国对外贸易的频繁和政府财政的连年赤字的双重影响。美国国债的风险已经加大。中国持有大量的美国国债,因为美国国债的贬值,最终导致了我国外汇储备极具减少。这源于我国缺乏对外投资的经验与渠道。为了保值和收益他不得不依靠美国国债。所以中国应该多加学习投资的一些重要知识,要有高度警惕性。

二、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金融体系的安全问题是一国金融稳定的重大安全问题,甚至有引发金融危机的可能。因为金融体系的安全问题包括金融稳定和金融运行,它涉及国家、企业和人民的多重利益,一旦金融体系出现安全问题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是巨大的,远远超过投资风险造成的损失。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

1.亚洲金融危机

由于东南亚各国过分扩张信贷,导致巨额的贷款损失,之后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日益严重,使得20世纪90年代末爆发亚洲金融危机。其过程可作如下分析:第一,当时东南亚各国的资本市场并不成熟,想使得经济高速发展却又缺乏资金,因此各国企业过分依赖银行,银行又过分依靠政府,分别取得融资和担保,这样经济发展的快了银行信贷也就迅速扩张开了。第二,大量外资因可以获得高收益和政府安全系统的保护而进入东南亚各国,这都归功于金融自由化政策,这样更加加速了银行信贷的扩张,使这些国家的资本加速外流,本国投资萎缩,投资收益持续下滑,银行为了保证收益不得不从事高风险投资,将资金投入不良贷款项目,这样就引发了恶性循环,随着不良贷款的增加,银行的坏账比例不断增加。第三,外资不再信任这些国家的政府,纷纷撤资,之后许多银行因支付危机而破产。这样便引发了金融危机。

随之而来的便是后果,东南亚经济奇迹一夜消失,不仅损失巨额,而且经济被破坏巨大,原先增长的经济也开始严重衰退。

2.美国次贷危机

这是一个让次级房贷证券化的金融风险业务,可惜好景不长信用危机爆发了,正是由此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它的形式虽独特但本质上与亚洲金融危机是一样的,都是由于过分信贷导致的巨额贷款损失及严重负债。次贷危机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房贷公司的不当牟利产生了巨大风险;二是投资公司和评审机构为了赚钱一个把次级贷款证券化、转移风险、抬高杠杆率,一个隐瞒风险,从而催生出并演变成严重的系统风险;三是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次级贷款大量违约、坏账增加,以上三点引发并加剧了次贷危机并使其演化为金融危机。

两种危机相比较而言,美国次贷危机的后果更为严重。它导致了世界上大量金融机构的倒闭及破产;使美国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损害经济,增长率呈负增长趋势从15%降到-2%;还引发全球的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使将近50万亿美元的全球资产遭遇冰封。

跨国金融业务的开展必将给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有效运行带来影响和风险,其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运行,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预防该种风险的发生。

第7篇:次贷危机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消费文化思考

1、引言

金融危机又被称为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自2008年9月美国雷曼公司申请破产保护标志金融危机开始以来,这场危机迅速蔓延至全球,造成股市暴跌,房价下挫,出口放缓,消费滞涨,失业率增加。危机现在依然在持续,其破坏力及影响力是巨大的。在此情况下,国人的消费观念是否发生了一些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金融危机对我们的消费观念带来了什么启示?

2、美国金融危机透视

此次金融危机的直接诱因是美国2008年8月爆发的“次贷危机”。美国人购物尤其是购买住房等高档商品,大多采用抵押贷款方式分期付款。事实上,美国借贷消费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借贷消费也曾经受到清教伦理的谴责,经受过社会文化的挑战。但上世纪30年代以后,这一消费方式逐渐为社会所普遍接受,而且在人们心中扎下了根。久而久之,美国人崇尚超前消费,中产阶级生活方式蔚然成风。他们手握信用卡尽情购物、疯狂消费,却似乎忘记了“欠债还钱”这个道理。随着房产泡沫的破裂,美国房产价值逐渐蒸发,现在有近1/6的美国房主背负的房贷要高于其房屋本身的价值,这也增加了拖欠偿还按揭贷款的可能性,从而为次贷危机乃至金融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3、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冲击

曾经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一位中国老太太,含辛茹苦地过了大半辈子,终于在临终前攒够了买房子的钱,搬进去只住了一天,就死了。而一位美国老太太,在年轻的时候通过贷款买了一套房子,一辈子住得舒舒服服,在她临终的前一天,终于把贷款还清了。这个故事在中国刚刚出现商品房的时候,为推动中国的房地产还有金融业的发展确实起到了不少的刺激作用。时至今日,贷款买房在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中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毕竟一次性付款购买商品房对多数中国人来说还难以做到。而随着金融危机进入中国并在中国蔓延,一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负面报道也在不断出现:许多企业倒闭,特别是一些外贸企业;企业掀起裁员潮;工作越来越难找,即便对今年大学毕业生乃至研究生来说情况也不容乐观,据媒体最新报道,截止今年7月日,经多方努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68%;在许多行业,加薪开始变得遥不可及;随着需求减少,商品价格正在不断下降,从而导致企业生产的热情也在不断降低。温家宝总理今年1月28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上表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也造成较大冲击,主要表现在:外部需求明显收缩,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城镇失业人员增多,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明显加大。据媒体上报道,仅广东一个省,在2008年10月份就垮掉了8万多家企业,大多是加工制造业,高消耗高污染低附加值型企业;另一个事件恐怕就是武钢前期出台的裁员减薪计划了。国有企业率先扛起了裁员减薪的大旗,对整个市场的影响恐怕更多的是会造成人们心理上的恐慌。

4、减少与防范金融危机的思考

如果那位“美国老太太”有“中国老太太”一半勤俭持家的态度,贷款消费悠着点,量力而行,美国的金融危机或许就不会爆发了;而如果那位“中国老太太”有“美国老太太”一半提前消费的理念,存一点消费一点,量入而出,生产的东西自己也可以享受一部分,内需也就强起来了,我们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或许就更强了。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危害和影响依然在持续,这也为置身其中的我们带来许多启示与思考,为减少金融危机的危害并更好地予以防范与抵御,笔者建议:

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作为国人长期传承的一种消费文化,我们应该深刻的认识到,消费支出应该与自己的收入相适应,自己的收入既包括当前的收入水平,也包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也就是要考虑收入能力。因为,信贷消费与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有直接的关系。另一方面,在自己经济承受能力之内,应该提倡积极、合理的消费而不能抑制消费,否则,一方面,会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特别是,当前我们国家已经形成买方市场,应该充分发挥消费对生产的带动作用,从而促进生产与消费的良性健康发展。

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盲目从众是消费中常见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也是对普通消费者影响最大的一种消费心理现象。因为,人们的消费行为始终受到消费心理的影响,如从众心理、攀比心理等,并且这些心理往往相互联系,共同影响人们的消费。所以,在消费中我们要尽量避免一些不健康的消费心理的影响,要注意保持冷静,避免心血来潮,避免事后发现这种消费选择并不适合自己的需要而后悔不已,坚持从个人实际需要出发,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就是指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的严重短缺,我们国家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所以,应该从自身出发,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绿色消费。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古人云:“先天人之忧而忧,后天人之乐而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些名句,作为中华美德的一部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国人的思想与消费观。虽然由于改革开放,我们向世界敞开了怀抱,国外的一些思想与消费观不断冲击着国人,并在国人心中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但作为主流思想,代代相传的美好品质,并不会因时间流失而改变,相反在与各种思潮的较量中展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在此次的金融危机中凸显优势,值得我们继承并发扬。

参考文献

[1]巴曙松等 《金融海啸中的那些人与事》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9.1.

第8篇:次贷危机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高校;债务危机;贷款;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52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017(C)-0378-02

一、高校债务危机现状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过快,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缺位,高校大规模举债。厦门大学邬大光教授的一项调研表明,公办高校贷款规模高达2000亿―2500亿元。2007年9月12日,教育部长周济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会上表示,我国高校债务总计约2000多亿元。而在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教育界特别小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田淑兰表示,目前全国的高校债务已经达到了2400亿元左右。更有学者认为目前我国高校贷款规模已经达到4000亿元以上,高校债台高筑,危若垒卵,入不敷出已成事实。

二、高校债务危机的危害

从1999年扩招开始卷入贷款风潮的中国高校将陆续迎来还款高峰。今后3―5年内,进入还款期的高校将形成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局面,部分高校已存在严重的财务危机,有许多大学已经在亏损运行,游走在财务破产的边缘,债务危机产生的危害日益显现。

(一)债务危机产生的直接危害

高校债务危机首先影响的是高校教学质量的保障与科研水平的提高。高校巨额本息的偿付已经影响了许多高校的健康运行。在政府财政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高校教学设施不能及时更新与维修,教学材料、实验材料和科研材料一再缩减,各种科研实验活动不能顺利开展。

(二)债务危机产生的潜在危害

高校债务危机可能通过一系列反应对高校和金融市场产生潜在的危害,对社会各个方面造成更为深远的消极影响。首先,高校债务危机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甚至破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二条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依照本法规定清理债务。”该法的适用范围为所有企业法人。公立高校是公益性事业法人,事业法人不具有破产能力,高校破产说暂时还不能成立,但随着高校债务问题越来越严重,有的大学债务利息都无法偿还,而大学债务的责任人缺位,非常类似于过去的国有企业债务。尽管事实上存在国家对高校的隐形担保,但在国家财政对高等教育直接投入增长有限的情况下,高校破产也并非危言耸听。其次,高校债务蕴含巨大的金融危机。巨额负债形成了放贷银行的不良贷款,直接损害银行的正常经营。

三、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高校债务危机

(一)高校发挥自身潜力实施自救

解决高校债务问题必须发挥高校自身的主动性,高校主动性一旦调动,办法总比困难多。比如,负债高校的老校区一般地处市区,土地升值快,学校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可以置换空置的土地、校舍,缓解资金困难;高校还可以充分利用科研成果转化等办法筹措资金。近些年来,我国高校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发展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科技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为高校的融资开辟了一条很好的渠道。早些年的“北大方正”、“清华同方”由于科技含量高,经营效益好,早早地踏上了上市融资和拓宽融资渠道及寻求跨越式发展的道路。近些年来的“交大博通”、“浙大海纳”等企业在股市上也有不俗的表现,截至目前为止,全国高校控股和参股的上市公司已有不少。另一方面,加强高校与企业间的联系,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高校集中了大批学术造诣深厚的专家、教授和科研人员,学科门类齐全、实验设备先进,可以解决企业的一些重大科研攻关项目。校企合作,既能节约企业的科研投资经费,降低实验风险,又能增加高校科研经费,增强科研实力,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收益的效果。另外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接受企业(或财团)的捐赠以及采用其他金融手段等,都是可能的自救措施。

(二)尝试多种形式拓宽融资渠道

目前身陷债务困境的高校可以尝试向民间拓宽融资的渠道,走多元化筹集资金的道路。所谓“民租”就是解决现阶段国家财力难以解决而高校又急需扩建的教育设施问题的一条出路。和企业的融资租赁方式一样,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学校按照社会投资收益率和固定资产折旧率,给投资者偿付合理的租金,保证项目的正常收益水平,从而调动社会投资高校教育的积极性。这样既可以解决银行要求的担保或抵押问题,又可以解决高校急需的资金问题,还可以分散高校由于融资而引起的财务风险。

(三)科学管理高校贷款行为

一是国家应尽快出台规范高校银行贷款行为的规范性文件,使各高校依照规定,按其自身的发展规划需要向银行贷款,督促其合理地运用银行贷款。二是商业银行严格根据《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规定,增强风险和效益意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在放贷前对高校贷款规模、利率高低、还款期限、未来可预期收入和偿还能力等进行科学评估,控制总量、防范风险,使高校贷款从资金源头得到控制,从而杜绝高校贷款的任意性,逐步规范高校的贷款行为。三是有关部门应为高校建立负债风险防范指标体系以控制贷款比例,为每所高校设定可贷款的上限额度,设置预警指标,超过指标之后需要审批,从而本着适度负债的原则,帮助高校化解贷款风险。高校管理者也可通过该指标体系定期进行分析,正确评估高校当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测定负债投资对高校当前和未来财务状况的影响,从而更好地作出贷款决策。

(四)控制贷款规模,优化贷款结构

进一步强化高校贷款法定还贷责任,将贷款管理作为高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内容,引导高校正确认知风险,完善决策程序,使高校贷款规模不超过学校的偿债能力,年度还款付息金额不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行。

(五)设立可持续发展高校偿债准备金

通过设立偿债准备金可以促使学校有计划地集中、储备偿债资金,在一定程度上遏制部分高校不顾实际情况盲目贷款的冲动,避免债务到期集中偿还影响学校正常运转的问题,减轻财务负担,降低财务风险。学校应当对偿债准备金进行严格有效管理,保证该项资金只用于偿还债务,严防将偿债准备金挪作他用,以增强偿债能力,确保财务稳健运行,实现高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调整高校教学水平评估体系标准

教育部正在实施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体系标准相对单一,在客观上促动了一些高校的盲目发展行为。因此,建议教育部对这一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区别不同类型、层次的高校,制定分类指导、分层次评估的指标体系,引导高校走“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发展道路,避免单纯的规模扩张带来的高负债等问题。

(七)引进民间资本、建立股份制高校的方式值得考虑

国外的一些经验可供借鉴,比如可以建立大学理事会,并将其作为大学财政与行政的最高决策机构。理事会以独立理事为主,校长由这个理事会选聘,并对其负责。大学的重大建设和发展项目,必须由该理事会审议。这样,大学将成为一个独立的法人,理事会将是一个信托机构,接受政府拨款和捐款,并尽到善意使用信托资金的法律责任。

(八)政府应对高校社会捐资的税收加大优惠力度,激发社会捐资教育的积极性

根据1999―2005年《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相关数据计算,1998―2004年普通高校社会捐集资收入占经费总收人的比重是1999年的2.3%,到2004年下降到1.08%。与国外大学相比,美国来自于社会团体、校友等的捐赠,约占美国高等教育经费的8%。政府对社会捐资的税收应给予政策性优惠,扩大社会捐资税收优惠范围,提高税收优惠的标准,激发社会捐资教育的积极性,做大社会教育捐资的“蛋糕”。

结束语:总之,当前我国高校的贷款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靠国家政策和财政扶持,金融部门的帮助,以及高校自身转变观念、改变机制、加强风险意识、注重财务管理,才能避免高校贷款风险进一步扩大,有效化解债务危机。

作者单位:云南大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第9篇:次贷危机的危害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管理;财政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8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02

一、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分析

由于金融资产流动性较强的特点,金融危机主要是指涉及金融领域的危机。引发经融危机的原因有很多,任何国家的经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市场下的产品都可能是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

1.货币危机。货币危机可以就其爆发原因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货币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受到货币之间汇率的影响。即一个国家原先所采取的是固定汇率制度,但由于各种经济原因(经济走势低迷、经济环境恶化等原因),致使一个国家不得不改变原有的固定汇率制转而采取浮动汇率制。而浮动汇率制的变化往往难以得到控制,市场所决定的实际汇率也一般与官方制定的汇率存在着较大的区别,这就导致了狭义货币危机的爆发。

而广义的货币危机是指又到国际经济的影响,一个国家的汇率被动的开始出现大幅度的活动,致使一个国家的经济难以忍受这种变动最终爆发的货币危机。

2.债务危机。债务危机是指国家之间的借贷关系不均衡而导致的金融危机。主要变现为一个国家在国际借贷的过程中,所借的债务已经远远超过其自身的偿还能力,导致一个国家为了偿还债务而不得不改变自身的汇率来减少所还贷款,又或者采取大量印钞的方式来偿还债务。债务危机可以导致一系列的恶性影响。在上世纪80年代,债务危机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自身经济,往往不顾债务的衡量指标,向国际之间大量借贷,最终导致其经济崩溃,完全丧失偿还能力,也给其他国家经济造成一定的影响。

3.银行危机。银行可以说是一个国家重要的金融机构。银行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一个国家的银行过度的涉足房地产、股票等高风险行业,产生了泡沫经济,致使借贷方无法偿还所欠贷款,最终导致泡沫经济破碎,而从爆发全面的银行危机。

4.次贷危机。次贷危机全称为“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是一场由美国因此的金融危机,其影响范围迅速从美国本土蔓延到欧洲如日本,对亚洲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次贷危机是由于房地产行业发展而引起的。美国为了让一些不具偿还能力的人也能购买到住房而采取一种次级抵押政策。而次级抵押政策在发展过程中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最终导致次贷危机的发生。

二、金融危机的危害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经济可以说已经逐渐变成了一个整体。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世界经济带来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以美国为首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只要一个国家之中出现了危机现象,危机就会迅速的蔓延到其他发达国家中去,给国家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我国在经济发展中与世界各国之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因此我们要在发展过程中做到防微杜渐,居安思危。以下本论点将具体探讨金融危机的危害。

1.影响国家出口贸易。在金融危机的爆发过程中,首先危及到的就是我国的出口行业。以美国次贷危机为例,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之后,美元在国际中的地位进一步开始弱化,加速了美元的贬值与人民币的升值。与此同时,中国是出口大国。许多国家都在进口“Madeinchina”的产品。美元的贬值与人民币的升值给中国产品的出口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致使中国所出口的产品的盈利降低,大量中国知道的产品无法出口,造成中国出口额逐渐下降。一些中国出口企业的信用额逐渐降低,造成出口企业增长率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的现象。与此同时,一些海外企业的违约率也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呈现出增长趋势,金融危机致使中国出口产品的损坏率增加,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2.影响国内具体行业发展。金融危机在影响到我国出口行业之后,会对我国经济产生进一步的恶化影响。首先受到冲击的国内行业就是保险业、汽车制造业与房地产等涉及大量流动资产的高风险行业。与此同时,由于出口受到影响,我国的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也受到严重影响。以我国江浙一带的手工企业的发展为例。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我国江浙地区的纺织业发展每年程23%的速率进行增长,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由于出口出现问题。我国的防止也呈现出低迷势头,增长率逐年下降,甚至出现了亏损现象。汽车制造业也是我国另一中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随着发达国家的发展,在上世纪末许多发达国家的汽车公司开始逐渐进行产业转移,将汽车的加工制造企业迁移至中国,目的在于用廉价的劳动力来降低企业发展的成本。收到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汽车制造行业明显出现亏损现象,汽车销售量直线下降。由此可见金融危机对于我国各行各业都存在着巨大的负面影响。

3.加重社会危机。金融危机除给我国的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之外,还会进一步影响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社会秩序。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以及我国各行各业呈现出的亏损趋势,我国的失业率呈现出上升趋势。而企业倒闭、通货膨胀、物价上升等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致使人们的支付能力进一步下降。由此在心理上给我国人民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降低,导致人们的安全感下降,生活的幸福感降低。从而导致犯罪率上升,造成社会秩序紊乱,非常不利于我国的安定与繁荣。

三、金融危机管理中的具体财政政策研究

通过以上文章的分析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金融危机的类型及爆发原因以及金融危机对于我国各行各业以及人民生活的影响。由此,本论点将具体讨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在管理过程中所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

首先,国家应该加强财政支出与投资政策。一方面,国家应该保证农业的健康发展。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在应对金融风暴的时候,国家首先应该增加对农民的补贴,将发展农业放在首要位置。在各个方面推动农村的改革,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发展进行,努力改善经济危机对于我国农民的影响,保障农民的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国家对于房地产业应该实行有效地控制。就目前来讲我国房价除以一个居高不下的状态,房地产行业中泡沫现象严重,对于金融危机的抵抗能力非常弱。因此,国家应该采取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建设,通过廉价房以及保障性住房来降低房地产业的热度,减少由于金融危机而给人民带来的恐慌现象。综上,国家在进行金融危机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采取适度宽松的财政政策,完善社会基础设施,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危害。

其次,国家应该减少税收。税收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来源。而在金融危机爆发的过程中,高额的税收会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紧张,给人民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给社会秩序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国家应该转变原有的税收政策,进行税收改革。实行税收改革的意义就在于增加人民的收入,让人们用更多的钱去刺激消费,拉动社会经济的增长,增加内需。同时,对于企业来讲,进行税收改革意味着可以增加企业的资金,让更多的钱投入到过大企业规模、增加投资、扩大生产上面去。与此同时国家应该进一步的促进社会成产的发展,通过解放生产力来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最后,对于出口企业国家也应该采取积极地财政政策。一方面对于出口企业和对外经济,应该完善我国的退税政策,采用鼓励对外贸易发展的财政政策来减少美元贬值对于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另外国家应该积极的采取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将我国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过度发展。

结束语

通过以上文章的探讨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我国在面对金融危机时应该采取的管理政策与财政政策。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国际地位也在不断的提升着,在国际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我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另一方面,我们要对可能发生的危机与问题进行充分考虑,做到防患于未然。如今的国际形势呈现出多极化的趋势,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逐渐在被削弱,然我们仍然不能小看其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地位。由此,我们应该在发展的同时时刻关注着世界经济市场的走势,保证我国经济的稳步、快速、健康发展,同时我国应该积极完善社会福利政策,拉动内需,提供社会岗位,完善法律制度,把金融危机可能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相信随着我国相关部门及领导者的不断努力和探索,中国防范与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会更加完善,我国的经济地位会在国际社会中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李果.金融危机下财政风险的法律防范[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