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专计算机平面设计范文

中专计算机平面设计精选(九篇)

中专计算机平面设计

第1篇:中专计算机平面设计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平面设计;工作室;教学模式

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缺口很大.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摒弃以住理论与实践脱解的陈旧教学模式,引入全新的“工作室”教学模式,把实践作为专业课程的核心,使学生能够不出校门就能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行业岗位需求的“零接轨”.为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思索.

一、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社会需求及发展前景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是目前较热门的一门专业,同时也是一门专业技术含量较高的学科.该专业旨在培养平面广告、标志、包装与印刷出版、摄影后期制作、装潢设计等行业从事图形、版面、室内装潢项目的策划、设计和制作应用型人才.

平面设计在社会上用途很广,专业覆盖面很大,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服务业,涉及领域较为广泛:只要有市场,就需要广告宣传,就需要广告设计师;只要有读者,就需要报刊、杂志、书籍,就需要美术编辑;只要有交通,就需要户外交通,就需要户外广告宣传、路牌、站牌,尤其是更多的地下站台和广告需要更多的广告公司和从业人员;数码艺术也进入了平民百姓家庭,这使得靠平面艺术处理的市场迅速扩大.由此可见,广告业、建筑装饰业、影视业、印刷制版业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

二、以我校为例,分析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发展现状

(一)专业教师缺少实际工作经验,教授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轨

作为计算机平面设计的专业教师,没有走出校园到平面设计公司完成职业体验积累.在平时教授上课内容时,多数上课讲解的实例还是来源于各种教材中的内容,而不是来源于企业或广告公司的实际案例,虽然实例难度够用.但依然缺少实际工作中的内容要求与行业标准.这样闭门造车教授出来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经过较长的工作适应期.

(二)学生就业前缺少职业体验,就业机会受限

曾经多少界毕业生在实习阶段,都面临同一个问题就是没有任何平面设计实际工作经验,即使不拿一分钱工资,当学徒,很多广告设计公司也不愿意接受这些“零经验”的员工.所以很多平时专业技能比较好的学生在就业前也面临找不到合适的实习基地.

三、“工作室”教学模式和着时代步伐应运而生

“工作室”教学模式,以行业需求、职业能力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专业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行业岗位需求的“零接轨”.该教学模式能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教学,是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一种创新模式.

(一)“工作室”教学模式给师生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

2013年1月,我校平面设计专业领导及骨干教师到上海某职业院校参观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对“工作室”教学模式感受很深.从而在我校也引入了“工作室”教学模式.

我校的“平面设计工作室”成立后,带给平面设计专业很大的变化和改革.以我校现平面专业班二年级1351班为例,在第一年重点常用软件初步学习的基础上,现全班30名学生,分批、阶段地到工作室完成实际工作体验,学习彩喷机、条幅机、3D热转印机、冷裱压膜机、6色打印机等设备的使用,并参与实际产品的设计与输出.每名同学均能参与到工作室的实际工作,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积累终于有了实际“用武之地”.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大大增强.

“工作室”既是出成品的场所,又是上课的场所.老师成了“师傅”,学生变成公司的“学徒”.“师傅”与“徒弟”共同完成“工作室”的工作内容,根据外界客户的各种需求完成相关的广告宣传产品.学生在边学习的过程中,边在工作室体验实际工作,积累大量的工作经验.教师同样积累了实际企业的工作体验,更有利于调整平面教学.学校也曾多次倡导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工作室”的引入,无疑是将企业搬进了校园,大大地方便了教师拓展视野的渠道.

(二)“计算机平面设计工作室”的成立,方便和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

我校的校园文化一直非常丰富,平时校园内布置的各种宣传展板、各项活动中需要用的条幅以及全校各个班级的班级文化布置均成为了“计算机平面设计工作室”实践工作的内容.大大地方便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总之,“工作室”教学模式为我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大大提升了学生专业技能的学习以及职业素养的养成,对专业教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第2篇:中专计算机平面设计范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策略

一、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和实践现状

1.1中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中职院校的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属于应用型的专业,需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然而中职院校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经常会忽视这方面,对学生实际能力的重视程度不够。以至于学生多是在课堂上听老师讲相关的理论知识,而缺少动手实践的机会,实践能力自然无法提高,学校也就无法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人才。目前许多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并没有细分,只是笼统的教授学生一些计算机的知识,学生各个方面的计算机知识都会学一点,但是都没有深入的研究,学地不精。有些中职院校虽然进行了细分,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技能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单调乏味。

1.2中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现状

目前多数中职院校都配备了齐全的计算机教学设备,建立了专门的多媒体教室,为开展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提供了必要的硬件设备。大多数中职院校都为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配备了专业教师,但是如今计算机行业发展迅速,日新月异,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缺少相关的实践经验和社会经验,所教授的知识自然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中职院校的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很少,学校无法提供高等进修和锻炼计算机教师能力的机会,许多计算机教师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教学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今许多中职院校的老师教授的计算机课程缺乏实用性,过于刻板,内容比较陈旧,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提高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策略

2.1改进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

中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专业特点、社会需求,从当地的实际出发,开设贴近学生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学生感兴趣的课程。教师应对教材理解透彻,对教法有全新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有全新的指导方案。计算机教师在平面设计教学方面也应该与时俱进,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平面设计知识概念性的讲解与分析,还应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联合教学,才能使学生全面深入的掌握计算机平面设计技能,并且自如的运用到实践中来。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学生才会敢于与老师沟通交流、敢于把自己的想法和问题向老师询问,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对平面设计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鼓励学生主动的学习平面设计知识,主动的与老师进行沟通。

2.2提高计算机教师的专业素质

中职院校应该注重提高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老师的教学技能和专业素质。学校应经常对计算机专业老师进行相应的培训,提供高等进修的机会,锻炼计算机教师的能力,培养技能型的专业计算机教学老师。计算机教师自身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创新教学内容,及时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更好的教授给学生。学校还要完善计算机教师的考核评价体系,提高计算机教师的积极性。中职院校应积极引进能力高的计算机教学人才,能切实的教授学生计算机和实践方面的知识,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来,提高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

2.3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学生计算机平面设计能力的提升依赖于大量的社会实践,因此学校应多为学生提高实践的机会,为学生构建实习的平台,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学校可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到企业中实习的机会,使学生了解企业的运作,了解企业所需要的能力和知识,使学生了解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学习。学校可以将实训作为学生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学生对实践的重视程度,从而珍惜学校提供的实习的机会,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结论

总而言之,在中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教授学生专业知识,还应该重视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改进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多为学生提高实习的机会,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小兰.理论与实践并行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会计实践性技能.高教论坛,2008(04).

[2].周远屹.广告学专业平面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0).

第3篇:中专计算机平面设计范文

一、引言

素描是一门绘画艺术基础课,也是中职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其在中小学阶段并未奠定扎实的美术基础,素描课程学习都要从零开始,加之学生在校只有两年时间,用于素描课程的学习时间非常短促,学习困难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还没有建立起在平面上造就三维空间的概念的中职学生来说,教师起初就必须把素描课程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东西教给学生。

要学好素描,就必须掌握透视知识,因此在素描的基础教学中,教师必须找准教学思路;首先解决素描教学的第一大困难――掌握透视知识。如果忽视透视知识或者把透视知识一带而过,都是教学上的一个缺陷。把透视知识作为素描入门的一个突破点,才能化难为易,让学生通过透视知识顺利掌握素描绘画技巧,以顺利完成素描课程教学。

二、透视知识在素描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是绘画创作的训练手段,可以培养设计专业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创新能力。素描与透视有着强烈的联系,这是由于我们认识和描绘形象是以视觉形象为依据,为出发点的,而我们所看见的形象都是从某一角度所看见的视觉形象,是经过透视增减、变形之后的形象,并非原本的形象。可见,在素描学习中,认识和表现透视现象是一个不可避免的重要环节。具体来说,透视在素描教学中有以下作用:

(一)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感

所谓透视就是研究物体近大远小变化规律的一种专业知识。透视法则是写实造型的重要依据,掌握透视基本原则是二点透视准确观察,真实描绘物像空间关系的基础;透视关系在素描写生中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物体在现实的空间中由其物理属性所决定的空间结构因素;一个是物体在空间中由于光的作用所形成的具有影调变化的表面因素。透视存在生活中,就存在素描写生中。在素描写生中,观察者首先在脑海里形成一个画面空间,运用透视原理在画面上确定物体的空间位置,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创造空间效果。

(二)有助于学生掌握绘画技巧

素描教学先从透视入手,是上好美术基础课程的突破点。在素描静物写生中,空间感的表现方法概括起来主要是各种对比关系的灵活应用,如大小的对比、明暗的对比、虚实的对比等。例如在立方体写生中,利用透视规律对立方体的十六根结构线的长短比较,结构线中四根竖线位置最前面的最长,最后面的结构线最短,面大的线和面小的比较,画面明暗处理中,近清楚远模糊的原则就要求背景的处理和桌面的处理必然不同,前面的面“实”,后面的面“虚”。

由此可见,透视知识是素描教学的“钥匙”,对于中职学校平面专业没有任何美术基础的学生,学好透视,就是打开素描的“门”,对整个学期的素描教学有着直接的影响,解决了难点,培养了学习兴趣,即使课程素描学习不够深入,但是有透视作为基础,学生在今后的自我学习与设计应用中就有了根本的框架。

三、透视在素描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化难为易,逐个突破

1.因材施教,把握“尺度”

在中职计算机平面专业素描教学中,对透视的要求不高,只需要对视平线、成角透视和平行透视、俯仰透视画面等与素描训练关系密切的知识点,做到灵活掌握并熟练运用就可以。对于素描初学者来说,教师要把握好透视知识的教学内容,不能过难过深,也不能没有。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帮助学生掌握透视的基础知识,了解透视概念、规律、透视术语等,训练时也只要求学生能够画出几种透视的基本类型透视图。

2.化难为易,掌握透视术语

在透视学习中,学生会遇到诸如视点、余点、天点、地点、视平线、视垂线、视域等专业术语,这是透视教学中的小难点。对于这些生涩的专业术语,光让学生死记硬背是不行的,需要加大学习难度。教师应当采取适当的教学技巧,化难为易,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这些术语,使之在教学中融会贯通。

例如,课本上对“视点”这一概念的解释是:画者眼睛的位置。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笔者运用师生游戏来进行教学:教师找出坐在不同位置的一部分学生,互换扮演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角色,找出视点的位置,如下表设计:

在学生的回答中,往往有部分错误,通过反复不同的训练,在学生脑海里就深刻的建立了视点概念

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学生较好地掌握了“视点”这一术语,并能举例说明。这样,透视术语的掌握就扎实地印在学生脑海里。

对余点、天点、地点的学习可以用行为引导来完成:教师让学生都把手先放在眼睛左右,让学生注意观察,先开始看到双手,慢慢把手再往两边向后移动,直到眼睛看不到双手,那么左右两边看不到的两个消失点就是左右余点的大致方向,知道余点是有左右两个的,同样方法演绎天点与地点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很快掌握了这些概念,同时在脑海建立了空间方向。

视平线、视垂线、视域的讲解,都可以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各种互动来加深理解。透视术语讲解通透后,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虚拟空间感,在接下来透视图的绘制中,教师引导更为轻松。教学环节步步紧扣,把浅的知识深入讲解,是解决透视教学难点的捷径。

(二)引导探究,提升兴趣

对于初学者来说,透视知识是一个难点,学生往往会因为难学而失去学习兴趣,为此,教师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枯燥的知识分解到探究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从而激发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为了让学生理解透视变化的复杂现象,笔者把课堂搬到教室之外,带领学生游览校园风景,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观察透视现象。首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体会、感受校园环境及建筑的美感;然后引导学生结合校园建筑物,体会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最后,让学生用手机拍照,把看到的画面拍下来。回到教室后,应用多媒体设备把学生拍摄的照片在全班分享,让学生探讨楼房风景的透视规律,并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透视的概念、规律。在趣味活动与探究中,学生完全理解了透视变化现象。

(三)始终贯穿,加深理解

透视知识的学习完成后,素描课程开始进入几何体写生训练。在立方体、球体、圆锥体等几何体的写生训练中,教师先要运用透视知识对这些几何体的结构进行分析讲解,因为透视知识可以快速帮助学生在写生中抓准形体,同时使学生在写生训练中对透视知识做到灵活掌握并熟练运用。

在几何体写生训练结束后,素描开始进行静物组合写生,素描课程写生训练的难度加大,组合静物造型复杂,明暗关系的处理,整体关系的把握都是学生在写生中面临且必须解决的问题。运用透视知识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在静物写生(如上图)训练过程中,第一步就是抓型,抓型是否准确可以反复运用透视对比敲定。画面圆锥体与圆柱体的圆在透视上不同角度的处理是一个难点,教师仅仅通过示范绘画技法是不够的,必须通过分析透视规律才能解决造型上的难度。第二步要处理的是画面的明暗关系、整体的把握分析,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透视近清楚远模糊、近实远虚的原理,处理作品中的明暗虚实。上图中桌面清楚与背景模糊、亮面边缘实与暗面边缘虚的处理,都是透视原理很好的体现。

透视是素描造型的基础,一章透视知识内容教学任务完成了,只是完成了透视入门的“门槛”,透视知识还将在素描教学中始终贯穿,在素描课程的深入学习中,随着素描造型的难度增加,透视知识的学习也将一步一步深入。

第4篇:中专计算机平面设计范文

【关键词】农村职校 计算机专业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号】0450-9889(2017)01B-0007-02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背景分析

国家教育部关于到 2020 年在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要求中指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制度,增强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如何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摆在中等职业学校面前的非常重要的任务。很多发达地区的职校已经在改革的路上作了一些尝试,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很多农村职校做起来还是很困难的,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脱节。虽然一些职校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了实践课时,增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但是教学实施起来还是“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很差;有的农村职校虽然与企业开展合作教育模式,建立了一些校外实习基地,但是结果是“签签合同”、流于形式,或者是合作时间不长、不深入,学生实践和应用技能的培养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学校作为偏远山村的农村职校,积极响应“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既要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又要为学生将来的发展做好铺垫”的号召,怎样使职业学校的学生具有够用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从而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这已经成为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专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中等职业教育是中等专业技术应用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作为一种能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教育模式,既能满足国家教育部对职业教育改革的要求,又能促进课堂实践教学改革,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中等技能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飞速发展,逐渐进入热门专业之列。根据对一部分中职学校专业人数的统计,中职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包括农村职校的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已经超过学校学生总数的 20%,但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特别是农村职校的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发展存在“方向不清、岗位不明、技能不强、不受欢迎”的现象。因此,深入研究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客观剖析其根本原因,对促进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发展以及平衡社会人才需求结构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现状分析

以学校为例:学校有近 50 个教学班级,其中计算机专业班 15 个,近三分之一。全校每年的新生人数达 1000 人,计算机专业有 240 人以上,但学生的质量很差。地方教育局明文规定职业中专主要招收所谓普高线以下的学生,对普高线以上的学生要限制招收,去年的线上生不超过 100 人。面对这个层面的学生的教育更是一个挑战。

学校是偏远山村的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 2013、2014、2015 级共 15 个班,且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均开有计算机基础课。计算机专业班主要开设高考科目《计算机基础》《操作系统》《网络基础》《网页制作》《C语言程序设计》和少量的应用型科目《CORELDRAW X4》《Photoshop》《FLASH》等专业课程。在当前的形势下要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核心专业课程掌握的好坏对学好相关专业具有非常重要作用,我们的教学应该立足于应用能力的培养,解决网络平台建设、中高职衔接、校企共建创新实践合作平台与实践教学所涉及的实际问题,因而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不能片面地追求对口升学,要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他们能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包括职业应用能力的提高。

当前虽然学校在课程体系、理论课教学模式、实验实践教学等方面已经启动改革,教学任务、项目和主要的课堂活动等方面在逐渐规范和改进,但这些改进都是浅层次的,有的甚至只是流于形式,不够深入和具体,且可操作性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专业课的开设以高考为目标,没有与企业和高校衔接;(2)专业课的教学以理论为主,实践操作太少;(3)课程教学与网络课程平台建设未结合起来,专业课程群的网络平台建设还没形成;(4)专业课教师的专业提升还不适应企业的需求,与企业共建全真实验室更是遥不可及,更谈不上对课程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二次开发以及如何开展实验室、企业创新实践基地等方面的融合,全方位的实现课程改革建设还远远不够。基于此,做好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与研究和抓好实践教学等方面的研究非常必要,是配合学校提高学生培养质量工程探索的途径之一。

三、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内容思考

以湖南省慈利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专业为案例,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和实践条件,针对学校创建“卓越职校”的需求提出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内容如下:

(一)把握学生特点,因材施教是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改革的关键

进行适合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块的专业实践课程分析,根据中高职衔接、高考和就业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分类,再根据班级特点进行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研究。对部分成绩中等的学生实行和高职联办的方式对课程进行改革,对成绩较差、家庭条件也差计划就业的学生实行校企联办的方式进行课程改革,对一部分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则重点针对高考的需要进行课程改革,实施差别化实践教学。

(二)搞好教师队伍建设是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建设的有力武器

配合学校进行“卓越职校”的平台建设,计算机专业应做好教师团队建设。通过学校派遣的方式安排骨干教师参加省级、部级培训和企业实践来提高计算机专业师资团队的职业素养,完成骨干教师的培养计划。

(三)利用好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有力跳板

计算机专业应借助“名师空间”的建设逐步使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实现网络教学和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进行模拟网络实训实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实验、平面设计实验、网页制作、指法练习实验等课程平台建设实践;利用网络论坛、微信平台和 QQ 群的建设实现师生间的无缝交流。

(四)有效地利用好实验设备是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又一利器

探索符合学校计算机专业实际的实验室、实训室,校内外实践教学共建方案,与企业合作建设好、用好实验室,用好校企共建创新实验室合作培养实践能力平台,深入做好《网络基础》《网页制作》《平面设计》等课程的项目教学指导讲义,深入做好项目教学的各专业课程教学的推广应用;探索项目设计实训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让两个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优越性作用,实现针对中职学生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师资优化是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有效保障

探索部分专业课程实训请企业技g人员指导、本校老师参与、专任教师去企业提升理论实践双向交流的最优化的师资培养模式以及促使学生学习取得最优化效果的长效机制;增加实践课时,推广采用项目教学法,并与其他课程课时协调好;改进实习模式。

(六)多平台共用是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有效的推手

探讨两个平台建设对课程实践教学的影响效果,调查理论依据,提出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课时安排和学习指导设置;探讨课程教学方案的实施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构建信息化背景下的符合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

四、探索信息化背景下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重点

综上所述,目前信息化背景下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应完成如下几点:

1.进行专业课程的设置调整,使农村职校的学生通过三年的专业学习能很好地实现与高校专业课的无暇衔接和适应企业所需人才的要求。教师应多到高校和企业学习,针对专业课程制定出有效的专业课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并制作出各科目的课件、微课或摩课等上传到名师空间。

2.根据专业课程的要求做好实验室的有效调整,使计算机专业的实验室符合平面设计、计算机组装、网络建设和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并搞好与企业项目的实验室共建,使农村职校的计算机专业适应现展的要求。

3.作为农村职校计算机专业教师应创建好开放性教学资源,在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中应充分地利用好计算机网络平台、实验室和讲台。讲台上的理论教学教师应注重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课前做好预习,课堂上实现学生提问教师答疑的教学方式;计算机实验室的教学教师应做好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分解和引导作用,课前教师做好技能实训的任务分解和能力训练的安排,课堂上学生自主练习,教师巡视和加强辅助;课后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将本科目的重点、难点利用微课和摩课的方式放置于网上,方便学生自主学习,使网络平台成为学生和教师的课外交流的重要工具。

4.学校应制定好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的培训计划,使每位计算机专业教师拥有适应现代化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基本能力,并使一部分骨干专业教师拥有比较高的计算机专业素养,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起到领跑的作用。

总之,农村职校还比较落后,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还有很多,在现代信息化的背景之下我们要有效地利用好网络平台不断学习,有效地做好自身的能力建设,紧追发达城市的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J].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2011(10)

[2]杨 喜.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技能型”课程体系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3]邹则宏.提高中职技能实训课教学实效性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1)

第5篇:中专计算机平面设计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平面设计;教学应用

在平面设计教学中,传统的以教材内容为主的教学方式,不但让课堂气氛非常的沉闷,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都是很不利的。而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逐渐的被应用在平面设计的教学中,其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设计出非常好的设计作品。然而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师的应用水平有待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平面设计专业相脱节、教师过分的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等,严重的影响着平面设计的教学,因此本文对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平面教学中的存在问题的分析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平面设计需要学生有创新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必须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带来新的设计理念,然而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平面设计教学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影响着教学水平。

(一)教师的应用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很多中职院校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很多都开始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来进行教学,然而很多教师在应用过程中,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并不是很熟悉,基本上只会简单的操作,严重的影响着平面设计的教学。并且还有很多教师对于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一点也不了解,更不要提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深层操作了,这即不利于教学的开展,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必须要提高其应用水平,熟悉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效果。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平面设计专业相脱节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过程中,由于每位教师具备的能力不一样,其教学重点就会很不一样,因此就会有很多教师教出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平面设计专业相脱节的现象。如有很多教师在教PHOTOSHOP时,教师环境艺术比较强,就会教学过程中侧重于环境艺术设计,跟学生未来的专业没有任何的关系,不但对学生未来产生影响,学生还会不知道计算机辅助设计到底对自己的专业有什么帮助,从而让这种教学方式形同虚设,影响着教学水平。

(三)教师过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在平面设计教学过程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固然能够帮助教师节约一些备课时间,也能很好的帮助教师来对学生进行讲解,然而其实际上就是一种辅助工具,并不能完全代替教师来进行授课。然而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很多教师过分的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来代替教学,久之让学生产生跟传统教学方式一样的厌烦的情趣,甚至也会对此种教学感到无趣和单调,从而没有发挥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有效作用,从而影响着教学水平。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对策分析

(一)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

为了提高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水平,必须要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首先教师要熟悉掌握计算机辅助软件的操作,做好教学开展的基础工作。其次是在平面设计的各个科目中应用,如在色彩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软件中的调色板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调出满意的颜色,还能通过调色,让学生直观的掌握色彩的运用原理,从而设计出优秀的平面作品。在比如教师还可以在格局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让学生可以直观的学会如何合理的进行布局,如何进行平面设计的文字编排,从而提高平面设计教学水平。

(二)规范培养目标

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软件,必须要规范培养目标,避免出现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平面设计专业相脱节的现象。本文认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结合学生的未来发展,做好计算机辅助软件的教学,可以采用任务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虚拟的案例,来进行操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通过案例,掌握自己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工作都是非常有利的。并且教师还应该结合课程来对教学进行整合,合理的做好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安排,避免出现学生们在学习完新知识后,忘记旧知识的现象,提高平面设计教学效率。

(三)采用多方位的培养模式

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要采用多方位的培养模式来保证教学效果。首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很容易会对计算机产生依赖,利用计算机可以不受任何限制的设计出学生们想要设计的作品,从而让学生忘记如何手绘平面作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强调学生对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熟练应用外,还要强调手绘平面作品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手和脑相结合,真正的提高了学生的平面设计水平。其次很多教师对于计算机辅助设计不是很了解,无法做到跟平面设计教学进行有效的衔接,从而出现目标培养不明确,教学混乱的现象,因此教师必须要熟练的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操作,熟悉计算机的操作,才能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这种教学拉进和学生的关系,从而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平面设计的教学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即对教与学起着推动的作用,从而还会让学生在学习中失去一些传统的知识。因此在应用过程中,必须要提高教师的应用水平、规范培养目标、以及采用多方位的培养模式,为我国培养出集技术和艺术为一体的平面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景晶.浅谈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包装世界,2010(6):48-49.

[2]侯林峰.浅谈计算机辅助设计在中职院校平面设计课程中的教学方法[J].教育,2015(3):169.

[3]李非.浅谈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平面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读天下,2016(12).

第6篇:中专计算机平面设计范文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教学;艺术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33-0-01

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艺术设计领域,计算机也是主要的创作工具。目前,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已经逐渐成为继素描、色彩、构成之后的又一门基础课程。那么如何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实践应用能力呢?笔者通过以下几点进行了初步探究。

一、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现状

计算机辅助设计现在被设计领域广泛使用,设计师运用电脑软件可以快速的通过图像、颜色、肌理、质感等实现创意。计算机辅助设计主要是以各种工具软件为主,如Autodesk公司开发的3dsmax、AutoCAD等;Adobe公司出品的Photoshop、Illustrator、Flash、PremierePro等;Corel公司推出的Painter和CorelDRAW等。这些设计工具跟我们用的手绘设计工具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不同的是纸张和画笔等变成了计算机的键盘和屏幕,为设计师搭建了新的平台,创造了传统设计无法达到的视觉效果,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应独立形成完整的教学体系,配合专业理论课程,让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得到提高。

二、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1、注重软件工具训练,忽视创意思维培养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只是一种工具,要设计出好的作品,必须要有好的想法,好的创意。在教学上,有的教师过多的重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出现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与创意思维教学脱节的现象,致使学生的设计缺少创意性,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往往对软件的使用很熟练,但是设计出来的作品却生硬、呆板、毫无生机,更谈不上设计。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尤为普遍。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大多专业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对艺术的理解,改变这一现状的措施就是设计理论知识和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同步进行,二者相辅相成,使学生学好电脑软件的同时又有专业的设计理论作为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设计出完美的作品。

2、注重计算机图形设计,忽视基础手绘训练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优势在于方便快捷。大型的设计方案可以数人同时进行,易于修改,表现手段丰富,能够真实的表现画面环境,视觉冲击力强。因此,现在社会上许多人认为会设计软件就是会设计,导致的结果是许多设计方案成了电脑技巧的展示品。其实计算机图形设计只是一种设计手段,缺点在于不能细致的表达设计者的意图,无法及时抓住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闪现的灵感,并不能完全代替手绘制图。古今中外,许多优秀的设计师、建筑师同时也是画家,例如,意大利的米开朗基罗,法国弗朗索瓦·布歇,苏联的勒·柯布西耶,我国的陈逸飞等。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同时,还要认真学习基础绘画和专业手绘制图,二者并重,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优秀的设计师。

3、注重课堂教学,忽视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实践能力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尤为重要。但是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往往被人忽视。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学习,无论是平面设计还是三维设计等,都是为了创作出优秀的设计作品,而优秀的设计师是需要实践来检验的。在掌握理论和软件设计的同时还需要增加学生的实践课程。例如,在3dsmax课程中,学生要设计出令客户满意的作品,不仅要做到软件操作熟练、设计有创意,更要符合规范,对施工工艺,材料价格,室内家具的尺寸都要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做出好的设计。在学习课堂知识的同时,应开设一些考察、调研类的课程,让学生深入市场,了解业内的发展趋势等,这样才能有效的配合好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开展。

三、高职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的创新

1、课程体系创建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与其他本科艺术类院校有所不同。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课和美术基础相对较差,面对这一现象,在一年级上学期需要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即让学生对电脑的基本操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为以后学习设计软件奠定了基础。二年级下学期开设平面设计软件,三年级开设三维设计软件,这样可以由简到难,循序渐进,使专业知识逐渐得到提高。同时还要根据所学专业的不同,选择侧重点,例如,平面设计专业学习Photoshop、Illustrator、CorelDRAW、Dreamweaver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习3dsmax、AutoCAD、Photoshop等;动画设计专业学习3dsmax、Maya、AfterEffect、Premiere、Photoshop等。专业的不同,教师在教授软件的侧重点也不同,我们以Photoshop软件为例,平面设计专业教学需要侧重招贴设计、海报设计等,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需要侧重效果图的后期处理、修饰等,动画专业教学需要侧重贴图的处理和修改等。

2、实践体系创建

实践教学在高职院校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应该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校内,主要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来配合教学的开展。例如,3dsmax和AutoCAD课程,教师可以拿出实际的平面图,并给出业主的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平面布置图及效果图的设计,完成后教师加以点评,还可以聘请一些设计师和业内专家到学校开展讲座和教学指导。在校外,应建立固定的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校企合作,让学生定期去参观学习,使学生掌握设计规范,工作流程和施工工艺等。

3、考核模式创新

突破传统的考试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传统的考试,就是给学生固定的题目和内容,教师按照完成的程度给以相应的分数。在注重成果的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学习的过程,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并重。这样不但会促进学生努力完成每一回作业,同时还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自我比较,同学间相互比较,不断提高设计水平。另外,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有必然的联系性,例如学习室内设计,需要3dsmax、AutoCAD、Photoshop三种软件,我们可以根据其特点,采取综合考试的办法对学生进行测试。期末考试一个案例的设计,作为三科学习的考试成绩,这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办法。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而言,我们不但要教授学生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操作,更要提高他们从事设计专业的实践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的学习是枯燥、乏味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成为优秀的艺术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中专计算机平面设计范文

2(X)4年6月5日江苏省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委员会在东南大学召开了两年一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研讨会”,教育部、省教育厅、全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研究会、东南大学、省有关高校、出版社和电脑公司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的省高校有120多所,代表150多人。会议的主题是传达并研讨两个重要文件,第一个是:教育部制订的新世纪我国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白皮书”〔’〕;第二个是: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制订的高等学校文科类专业“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2003年版)[z1(该文件的正式出版物见参考资料[3])。 现把这两个文件的要点作一介绍,并结合两个文件的精神对我院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就个人的理解和思考提出建议。 一、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上世纪末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曾明确地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课程体系,即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 进人21世纪,形势发生了很多变化: 1.社会信息化不断向纵深发展,各行各业的信息化进程不断加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图书馆等已向我们走来。 2.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有增无减,计算机和外语水平成为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 3.中小学计算机教学开始步人正轨,教育部已制订出规划和大纲,在21世纪前10年内要逐步普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高校新生的计算机知识起点有显著提高。 4.计算机技术更多地融人了专业科研工作和专业课的教学。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很多专业课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各专业对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有了更加明确和具体的要求。 5.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许多高校有了相应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组织机构,有了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普遍加大了对计算机设备的投人,学生的上机环境和教师的工作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校园网及学校信息化建设已初具规模。 在这样的形势下,对新世纪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考与建议是: 1.计算机教学的目标和定位: 目标:培养学生具备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解计算机科学的一些思想和收稿日期:2《刃4只拓ee24方法、构筑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素质教育。 定位: (l)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 (2)具备使用典型的专用软件(包)和工具来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 (3)具备利用数据库技术对信息进行管理、加工和利用的意识和能力。 以上三条是对每一个大学生的基本要求。 (4)具备通过建模编程、在本专业领域中进行科学计算的基本能力(偏理工科专业) (5)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技术与分析方法,具备利用计算机硬件及接口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基本能力(偏工科类专业) (6)具备专业领域中计算机应用系统的集成与开发能力(较高要求,对部分学生)后三条是针对某些学校、某些专业或部分学生的。 2.计算机教学的构成和分工: (1)大学公共基础课层面上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如同数学、外语一样,是一门或一组必修的基础课,内容不针对某一专业,主要涉及计算机基础性和通用性的概念、技术和应用,如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多媒体与网络技术、以及硬件技术基础等。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起到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 (2)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计算机教学:计算机技术日益深人到各专业领域,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已大量涉及计算机的知识与技术,一些专业课已将计算机软硬件作为必备的工具。决定了学生在本专业领梦中应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3)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大学计算机文化层次的教学内容下移到中小学,但各地区发展不平衡,新生的计算机水平差异很大,解决这个问题的建议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开成选修课或开出不同档次的课程。 上述三部分的计算机教学有区别、又有衔接,注意学习期间不要断线。 3.依托和发挥计算机学科优势,统筹学校的计算机教学: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有计算机系或专业,但在一些学校中,计算机教学分为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和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并形成一支专门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师资队伍,使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处于分离状态,这带来了一些弊病。 建议在有条件的高校中,将计算机教学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统筹规划、协调组织。在师资培养、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面积极组织计算机系的教师参与,使计算机系在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为学生营造多样化的计算机学习氛围: 专业的要求、个人的兴趣、项目的驱动、就业的导向。多种因家致使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不减,对计算机课程的期望值也在升高,希望能开出不同档次、不同类型的计算机课程,以满足各自不同的需求。因此,在统筹规划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前提下,应该考虑为学生选修计算机课程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 (1)计算机系的部分课程向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开放,让其选修。 (2)开设计算机辅修专业(或双学位),学一个主修专业,再学一个辅修专业,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p#分页标题#e# (3)设立一些计算机与其他学科交叉的课程供选修。 (4)计算中心(或类似机构)可以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一些技能性的培创l{课程,将计算机教育引人第二课堂。 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实用性的选修课程、计算机专业类课程、融人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共同构筑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选课菜单。 5.教学环境建设与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集中上课”和“上机辅导”是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单纯的“黑板+粉笔”;“计算机+大屏幕,’;“网络化教学平台”。 网络化教学平台是在校园网支持下的现代化教学环境,是当前的发展方向。 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包括: (1)功能设计要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师生行为,将传统教学中的主要环节融人其中,做到信息可见、过程可控、资源可重用;功能简洁实用,不宜过多。 (2)师生界面要能够定制,以满足课程或教师的不同需求。 (3)课程主页可包括以下栏目:公告栏、课程信息栏、电子教案栏、教学资源栏、答疑区、作业区、讨论区、测试区等。 (4)资源建设是核心,为学生提供学习教学课件、参考资料、查询手册和联机帮助信息。为教师提供素材库、试题库等备课资源。 网络化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理想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支持研究型学习、案例式学习、发现式学习、资源型学习、协作型学习等多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发展,计算机教学应该在这方面进行有益的尝试。 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教学环境、应用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扬长避短,合理搭配,为我所用。检验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手段好坏的唯一标准是教学效果。 6.加强实验教学,注重能力培养: 实验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上机动手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等。计算机基础课的实验学时与讲课学时之比一般应不低于1:1。 实验课可以是:课堂教学的上机练习、也可以单独设课(如硬件实验、案例开发等),在完成实验报告、通过考核后即可获得学分。 上机实验的类型: (1)基础与验证型实验:涉及相关知识点,理解、验证、巩固型。(2)设计与开发型实验:项目、课题型;重在案例教学,是教改重点。(3)研究与创新型实验:研究题目,培养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建议各校在保证一类实验基础上,着手第二类实验的开设,有条件的尝试开出第三类实验。7.在课程建设中要积极引入国产软件:软件在计算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高校计算机课程所采用的教学软件也逐渐趋于多样化,但国产软件比较欠缺,甚至是个空白,所以如何在计算机课程中引人国产软件,应纳入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议事日程。8.教材建设要体现课程特点:教材建设是计算机基础教学下一步的改革重点,建议:(l)基础核心课程教材,强调基础性、系统性,基本概念、基本技术与方法。(2)教材反映计算机技术的新发展,特别是技术性、应用性的内容。(3)要编写一些有专业特色的计算机教材。(4)要重视案例课程的教材研究,适应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学的教学模式。(5)要重视实验教材的建设。 9.高素质的师资仍然是关键: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将是今后计算机基础教学与改革的关键。 必须提高师资队伍的层次,主讲教师中80%人员要具有硕士或更高学历;教辅人员应不低于本科学历;各类人员应限定为计算机专业(或相近专业)。 保证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每2年中有不少于3个月的进修学习时间。 对于教师队伍管理方面,要制定考核制度,引人竞争机制。 对于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学校应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使他们能安心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 要稳定一支高素质实验师资队伍,一类是设备维护队伍,一类是实验辅导队伍,要加强对实验队伍的考核量化,提出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使他们感到有奔头,自觉提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感。 ro.建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评价机制:为保证计算机教学质量,促进教改,应建立计算机教学的评价体制,制定具体的检查内容,评价标准及实施细则,主管部门应检查落实。 评价标准的参考内容: (1)是否有明确的组织机构负责规划、组织计算机教学,是否有明确的单位承担计算机基础教学。(2)是否形成了一支稳定的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师资队伍。(3)在学生的培养计划中,是否体现了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符合白皮书要求的教学大纲。(4)是否制定了近几年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建设目标和具体规划,措施是否落实。(5)计算机课程引人国产软件的工作是否有具体规划和配套措施。(6)计算机课程的考核是否注意平时成绩的评定与上机能力的考核。(7)计算机基础课是否充分并恰当地利用了多媒体教室和网络化教学平台。(8)计算机实验室硬件配置及环境能否满足计算机教学内容及实验教学的要求。(9)学校是否有固定的专项资金和设备的投人,用于计算机实验室及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 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内容组织与课程设置 1.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 #p#分页标题#e# (1)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以及程序设计、数据库、多媒体、网络等方面的基础概念与原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2)熟悉典型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环境及工作平台,具备使用常用软件工具处理日常事务的能力。(3)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程序设计和问题求解、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4)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利用计算机手段进行表达和交流,利用Intemet进行主动学习,为专业学习奠定必要的计算机基础。 2.计算机教学内容的组织及其结构描述 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结构分为四个领域:(l)计算机系统与平台;(2)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3)数据分析与信息处理;(4)信息系统开发。计算机基础知识领域涉及的内容分为三个层次:(l)概念性基础;(2)技术与方法;(3)应用技能。 3.课程设置 (1)《大学计算机基础》(2)《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c或c++语言程序设计》、《c++或java语言程序设计》、((vB、vC++或Delphi语言程序设计》(3)《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单片机原理与应用)(4)《数据库技术与应用》(5)《多媒体技术与应用》(6)《网络技术与应用》对于不同的专业,建议各校采用“1+x’’方案,即:《大学计算机基础》+若干必修选修课程,例如:电子控制类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必修《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卜选修《网络技术与应用》等。科学计算类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必修《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多媒体技术与应用》+选修《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等。信息管理类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必修《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技术与应用》、《信息安全保证)}+选修《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辅助设计类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必修《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选修《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基本应用类专业:(中文、外语、历史、哲学、艺术、医学等)《大学计算机基础》+选修《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关于高校文科类专业的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课程标准),请参阅陈[s]。建议各校开设的选修课有:Web数据库设计与应用、网络程序设计、XML程序设计、软件开发环境与工具等。 4.《大学计算机基础》的主要教学内容: 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系统安全社会责任、信息化社会法律意识与道德规范 三、对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根据对文件要点的思考与理解,有以下的认识和建议: 1.计算机基础教育白皮书是教育部对新世纪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纲领性指导文件,虽然主要是针对本科教学而言的,但对于高职高专类学校也具有明确和具体指导意义。 2.“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含义应理解为:是大学公共基础课层面上的一门或一组必修的基础课程,相当于包含通常所说的计算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或者理解为是计算机文化基础类和计算机技术基础类的课程;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类课程的开设,原先大学所学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类课程已下移至中小学;因此大学期间,学生要学的计算机课程应包含“计算机基础”类课程和“与专业相结合的计算机应用”类课程。 3.明确“非计算机专业”类学生和“计算机专业”类学生的区别;“非计算机专业”类学生的包含范围非常广,包括理工、文史、医农、艺术等类学生;目前文科类学生的大学计算机教学基本要求已经制定,并已出版。对于我院的绝大多数专业,都属于“非计算机专业”,今后这些专业的有关计算机教学计划的制定,建议一定要参照这两个文件的要求。 4.我院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已进行了六年,对照新世纪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要求,特别是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评价机制的要求,提出如下建议: (l)我院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总的来说,是由信息系承担的,当然有的系的教师也在本系进行计算机基础方面的教学工作;但我院确实没有明确的组织机构在负责规划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工作,所以建议由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和教务处牵头,组织全院各系共同讨论我院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建设目标、具体规划、体制、教学计划制定和其它有关问题,并进一步落实。 (2)在信息系有一支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师资队伍;但这支队伍不能说是很稳定的,要稳定这支队伍,建议领导要采取措施,包括引进、管理、待遇、进修提高等;同样,实验师资队伍,包括设备维护队伍和实验辅导队伍,也面临相同的问题。 (3)建议教务处组织各系制定教学计划的老师认真学习两个文件的精神,在制定学生的培养计划时,一定要体现对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制定出符合白皮书要求的教学大纲和计划。 (4)《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大学生人学后第一门必修的计算机基础课,这门课如何设置?教材如何选?如何教?如何与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相衔接?目前我们教这门课的教师面临着很多问题: 一是,人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比以往有很大提高,但程度上参差不一,程度高的学生能否通过人学后的考试,成绩在优良以上者可以免修该课程并取得学分。根据白皮书的建议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开成选修课或开出不同档次的课程,这一建议在我院如何实施? 二是,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心推荐的“凡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教程”和实验指导两本书,教师们一致认为对高职高专类学生太深,理论性内容太多;实验内容主要靠学生自学完成,这种教学方式不适合我院的学生。但如果不选这套教材,我院是否还继续参加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一级B和其他语种?如果照此情况发展下去,我院的通过率将会更低,我院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如何与省里同步发展?#p#分页标题#e# 三是,目前我院使用的教材“计算机应用基础(windowsZ仪旧版)”已趋落后,如何选择适合我院学生情况的教材?根据教育部文科类专业的大学计算机教学要求,公共基础教学的内容由十大模块组成,对不同的专业还有不同的组合方式【3],这样一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工作,要求将更加细化、更加因专业而施教,教材的选用也更复杂,这件工作迫在眉睫,我们感到必须认真组织有关系部讨论,具体落实。四是,教这门课程的教师流动性太大,往往新来的教师教了一个学期,就去教别的课程,真正长期教这门课的教师太少,建议固定一些教师长期教这门课,并开发出或引进一个实用的网络化教学平台,采用互动的教学方法,在教师辅导下,供学生选修和自学,最后通过考试取得学分。 (5)根据我院生源的特点,除“大学计算机基础”外,其它的计算机基础类教材尽量选用“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高职高专类教材,加强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争取开出多种类型的课程供学生选修。 (6)计算机课程引人国产软件的工作要有具体规划和配套措施。例如办公自动化软件,可以考虑采用无锡永中Offices或金山WPSOffice,等。 (7)建议研究和着手建立用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网络化教学平台,对于不同的课程建立不同的网络化教学平台,可以从一两个课程着手,有现成的优秀的就引进,没有的就自己开发,把这一建设从无到有,逐步地发展起来,这是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8)根据招生情况,每学年应有固定的专项资金和设备的投人,用于计算机实验室、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建设,并引进优秀的软件和国产的软件,不仅更新硬件环境,也要更新软件环境。

第8篇:中专计算机平面设计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多层次教学;计算机;课程体系

引言

学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在信息社会里,对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越来越成为一种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也正在逐步被社会作为衡量一个人文化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虽然,当前具体的教学方案有必要通过相关课程的设置得以实现,但课程的安排只是必要条件,最关键的仍然是通过学生的具体实践来改善教学效果。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授关系到高层次计算机技术学习的效果,应当受到学校有关方面的重视。在学生中开展计算机专业教学,需要改变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交互性,在课堂中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

1多层次计算机教育教学平台的实现

根据教育教学平台的分析不难发现,在四大层次的计算机教育中,我们在构建教学体系中需要对三个部分进行把握。第一部分是绝大部分学生均需要的计算机基本操作以及一般网络应用的基础知识;第二部分则是面向不同市场需求的各特定专业计算机技术的教授和培训;第三部分则是对网络技术进行开发的高级网络工程课程安排。

2多层次教育教学平台的学生知识体系构建

多层次教育教学平台虽然在教学原则上有着一致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对各层次的人才有着不同的要求,这首先在课程安排中得到体现。

2.1 多层次的课程体系

总的说来,我国高校所开设的计算机专业相关课程主要有四大门类,并且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以及专业层次进行分类。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则需要掌握特定的计算机技术以及软件的开发或者操作等方面,对这一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需要安排大量的计算机课程,并且能够根据其未来就业方向做出调整。对于理工科学生,我们需要安排基本层次的计算机课程,这涉及到一系列工程研究软件的应用。而对于文科学生而言,必要的办公软件就能满足其要求,故采用一般的课程层级安排。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的东西较为宏观,在技术层面涉及较少,而其他专业仅仅是掌握一些入门的技术和软件使用。

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的安排中,这些课程还能分为三个层级,分别是计算机网络理论、网络技术、网络设计与应用。在网络设计与应用中,门类分布广泛,除了上述一些课程安排,还有网站建设与维护、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等同其他行业或者专业相关的技术课程,这在下文会有所提及。因此,多层次的计算机教育教学平台并不是封闭的,在各层级的交互中会有所体现。并且在专业的学习汇总,需要遵循由理论到实践的学习步骤,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软件使用以及软件设计均有需求。但是由于当前各专业人才的培养逐渐走向专业化,文科类以及理工科类等非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需要重新设置和安排。

2.2 多层次教学实验设计

在各课程的教学安排中,具体实验课程占据了重要地位。目前,在计算机公共课程安排中,会根据各具体专业进修专业应用课程实验。对于工科学生而言,在教学设计中应当专注于图形设计以及编程等课程安排。此外,教师教学还需根据我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笔试以及操作测试进行教学实验设计,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文科类的学生在利用互联网检索信息方面的需求比较高,因此在设计教学实验中,需要对此进行专项训练,以满足其专业需求。

3多层次的计算机教育原则

3.1 对计算机理论以及基本概念的重视

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技术必须在实践运用中加以掌握。但是科学运用计算机处理日常事务则需要具备相关的计算机基础理论以及基本概念,这是各层次的计算机教学中所必须重视的。由于计算机技术具有更新快的特殊性,教学内容的变化日益加快,在这一变化中掌握计算机技术尤其需要对基本理论的了解,如此才能在熟练的操作中掌握这一技术。根据目前的高校计算机公共课安排,计算机基础理论以及基本实践操作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的学分,该课程的安排则体现了对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的重视。

3.2 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

所谓计算机实践能力,是对学生通过计算机操作来解决实际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此得出计算机专业能力。对于普通的文员而言,熟练的掌握办公软件则能够满足其大部分要求。对于图像编辑人员而言,一些专业的图形处理软件则是其学习的核心。因此在各专业的课程安排之时,虽然会有不同,但是其课程实践的本质不会有所改变。此外,掌握计算机技术的根本还在于对信息的接收和处理,如此才能跟上信息时代的变化发展。

3.3 课程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

由于计算机技术在教学技能中的特殊要求,广大计算机专业教师能够很好地掌握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因此,当前高校教育中非常重视交互性的教学体验,并且能够集成图像音频等教育教学信息,在教学中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结语

在全日制高校计算机教育体系中,根据各专业能力的要求,多层次的计算机教育课程在各专业中得以实行。这一教学平台主要根据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以及一系列的教育因素而构建,通过各科计算机技术课程来满足学生实际需求,能够适应当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由于各专业人才对计算机技术的不同需求,我国高校的计算机教育体系在课程分布和安排时会做一定的安排,这一安排直接体现为多层次教学平台的构建。在构建这一平台时,我们需要对各专业学生的能力以及对计算机技术的需求做一定分析,并应当从其知识结构着手,使得计算机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参考文献

[1] 王相林.分层次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1(3):20-04.

[2]拓守恒“. 大学计算机基础”的分专业分层次教学研究[J].ComputerEra,2010:72-75.

[3] 王刚.分层次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应用中的分析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08(9):90-101.

[4] 邓鸿.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9(3):56-58.

第9篇:中专计算机平面设计范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职高学生 计算机专业 专业特长形成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036-03

一、背景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迅速普及,社会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这对计算机学科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计算机教育不论从课程设置还是从教学内容上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目前,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引起了重视,由传统的理论型教学向学生专业特长型方向发展。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更应注重学生特长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一定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培养能力,为他们的专业特长形成打下基础。

在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过程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当今市场的需求,职业教育就是为企业培养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技能过硬,能够迅速上岗并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应用型人才。专业课教学的任务,包含着传授知识、专业特长和培养良好职业道德这样三大方面,其中专业特长的培养与发展,是学生认识社会、适应时展的客观需要,是专业课教学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二、培养目标

1.专业目标

充分认识职业教育的目的,树立职高计算机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特长的意识,要求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具备计算机某一方面特长,毕业后能从事计算机系统的管理与维护,能从事多媒体制作,能从事平面设计工作,能具备最基本的编程能力,能适应网页制作技术,并具备进一步深造和自学的能力等。

2.技能目标

通过探索研究,培养计算思维能力,对抽象事物的认知能力和对各种设计选择的理解能力,以及客观的科学的测试和评价能力;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适应社会、一定工作能力、自我发展的能力的优秀毕业生。

3.操作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学生专业特长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以提高实际运用的能力。在学生专业特长培养上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能熟练运用常规办公软件,如OFFICE等,能适应办公室日常工作的需求;具备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的组装维修原理,胜任计算机维修等工作;能充分利用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准确定位用户的需求,具备一定的营销知识与经验;具备网络专业知识特长,对企事业系统中网络的构架与维护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能够建设和维护简单的网站,能从事网络相关的工作;具备熟练掌握多媒体制作软件知识的特长,能较熟练掌握流行的网页制作软件、FLASH动画制作、Photoshop平面设计以及相关的多媒体处理软件,具有应用它们设计实用网页的实践经验;具备电子商务知识的特长,能从事电子商务类的专业工作。

三、研究过程

(一)运用信息技术开展计算机专业指导

教学工作者必须意识到职业教育与学生特长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以职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专业特长为理念;同时,信息技术教学以引导为主,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激发自主学习动机,形成自主参与情感;创设有利条件,提高自主探索能力;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能力培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关键在于教给其学习的方法,让学生由“想学”到“学会”,再过渡到“会学”。

(二)运用课程设置及课程教材进行计算机专业教学

目前我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有平面广告设计教学、动画制作教学、多媒体课件教学、网页制作教学、基础语言教学,根据课程设置,我们计算机组合理分工,进行特长培养。1.计算机操作应用人员,能熟练运用各种办公自动化软件和常用计算机外设,解决日常办公中的文字、表格等的快速处理。另外,还需学习一定的文秘基础知识,掌握常用办公设备的使用;2.计算机维修维护人员,熟悉各种常用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能熟练安装各种软件和硬件设备,具备软、硬件维护的知识和经验。3.计算机网络安装和维护人员,注重培养学生网络的相关知识,具备网络专业知识特长;4.注重培养学生多媒体知识的掌握,熟练掌握常用的多媒体软件,如phtoshop、flash、coreldraw、dreameaver等。

同时,专业特长的培养必须按阶段完成。一般来说,可以参照以下步骤:第一阶段,即入学的前两年目标应该是一致的,都是文化素质培养和专业基本知识、专业基本操作的学习,经过统一水平测试后,合格的学生就可以通过自主选择分别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第二阶段的培养应该是各不相同的。选择就业的同学按各自的特长和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根据专业方向操作应用技能的难易程度分别进行一年的专长培养。

(三)运用软硬件开发进行计算机专业教学

我校现有3个电脑室、140多台电脑,每个教室均配有多媒体设备,教学楼内实现无线上网,为可进行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利用优越的软硬件条件,主要进行如下方面研究:

1.电脑维护与维修特长培养

学生整体动手能力得到提高,更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对男生而言,这方面比较感兴趣,于是针对他们的兴趣特长,将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软件维护与硬件维护。其中软件维护主要有:WIN98安装、WIN2000安装、WINXP安装、GHOST系统备份及还原、系统优化、系统基本设置、系统简单故障排除。硬件维护主要有:计算机主要硬件的介绍和购买、计算机的组装、计算机硬件的简易参数设置、BIOS设置、计算机硬件的简易故障诊断与排除、计算机硬件的简易清洁、网络的简易构成、网络介质的简单制作、简单的组网和网络设备的简介、服务器环境的要求和设置、网络还原。

2.计算机基础特长培养

在信息技术技能中,基本功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在特长培养中,计算机基础特长培养也是一块重要的领域,其中打字就是其中一项。

3.计算机平面设计人员培养

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平面设计所使用的做基础电脑软件,能独立胜任创意及设计制作工具,具备一定的彩色运用能力和平面创意能力,并在学习中具备领先、前沿的设计思维和理念,使之能胜任整体广告宣传创意及各类宣传品的平面设计与制作能力。

4.动画制作特长培养

使学生掌握FLASH等基本的动画制作软件,能娴熟运用这些软件来完成一定要求的动画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创造能力。

(四)运用与社会接轨进行计算机专业教学

职业教育应该是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服务的一部分,是社会成员获得职业身份或职业资格的重要的社会化过程。因此,应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了解劳动力市场对这些岗位的需求,了解这些岗位上岗必须满足的要求,了解这些岗位技术发展的状况,预测劳动力市场对计算机应用人才的需求,写出调查报告和市场分析。研究职业高中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水平在就业上岗的职业分类、职业能力,通过认真分析地区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现实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通过对计算机应用在不同岗位的职业分析,归纳和完成职业中学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各职业分类和就业市场的作用。

职业教育必须面向市场,以就业为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企业迫切需要拥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又掌握专业技能技巧的灰领。在上海、深圳等地区出现了高级工、技师个人收入超过了大学毕业生和研究生。这说明,在知识经济的社会里,企业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与以往相比更高了。所以,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就业,在专业特长培养中必须首先了解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培养,这样才能更好的有的放矢。

四、成效和思考

(一)学生计算机专业特长初步形成

着眼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努力培养既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又具有良好个性特长的新型人才,增强学生在进入社会后的竞争能力,从社会实际出发,确定了电脑维护与故障维修研究、软件设计、网页制作特长培养、计算机基础特长培养、PHOTOSHOP平面设计研究、FLAH动画制作培养为切入点,对学生特长培养进行探索与研究。

在注重学生特长培养的过程中,我校计算机专业实习生98.6%都找到了实习岗位,在调查中,他们本人及实习单位都很满意,现举例如下:陈娇娇,成功任职于阿里巴巴;胡珊珊,任职于临平引钰台湾饰品;王慧,任职于同盛电脑公司;卓慧,任职于安吉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孟娇,任职于北京四中网校;夏灵,任职于新视原广告公司;高新凯,在华耀家具厂从事电脑管理;叶华军现在电脑公司从事超速数码工作;范跃峰,任职于联创电子有限公司……

(二)校本教材

根据专业特长培养目标与实践操作,经过总结与归纳、修改,形成了一套校本教材,对计算机硬件维护、系统安装、动画制作、网页制作及平面广告设计,配有生动的图片,从实践教学中,学生反映良好。

(三)教师专业发展

没有相应水平和实践经验的老师,就难有合格的学生,通过课题组分工合作教学,可以很好地利用教师专业对学生专长的培养,学生进入专业技能学习阶段后,某个专业方向(就业方向)的学生应该学习什么课程、应该开展什么样的实践培训活动,均由相应专业方向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去制定和负责实施。将我们的专业课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就业挂钩,这首先需要我们的专业教师在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的同时,更多了解社会对某类专业人员的具体需求,以及某个专业方向中专毕业生具体都做什么样的工作,或在参与实际的社会工作中挖掘出某个专业方向的社会需求,为他们及时培养所需人员。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在各自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王连玉老师的《C语言程序设计调试常用技巧》在部级刊物发表,同时参与省教材《微机应用基础》的编写;马美芳老师指导学生参加省创新创业大赛获省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市技能大赛获多个市一等奖。

参考文献:

[1]严双林.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性环节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