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防震减灾办法范文

防震减灾办法精选(九篇)

防震减灾办法

第1篇:防震减灾办法范文

二、加大学校宣传力度,提高学校防震减灾知识普及率。市及各市区、开发区地震、教育、科协等部门根据年初制定下发的文件要求,组织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在5月份集中开展地震科普宣传和地震应急疏散救护演练。5月9日下午,市地震局组织工作人员到经区实验小学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学校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5月12日上午,市地震局、教育局、科协、高区科技局、高区教育局等部门在神道口中学开展“纪念汶川地震三周年暨高区神道口中学地震疏散演练活动”。活动期间,神道口中学开展了以地震知识讲座、紧急疏散演练、救护知识讲座为主要内容的防震避灾救护安全教育系列活动。各市区、开发区其他学校采用防震减灾专题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文艺演出、主题班会、地震科普知识讲座、张贴地震科普知识挂图、观看地震科普宣传片等形式,广泛开展学校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活动600余次。

三、创新科普宣传形式,开展特色宣传活动。“5.12”期间,市地震局及各市区、开发区地震主管部门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防震减灾宣传活动。5月11日上午,市地震局、教育局、共青团市委以及市应急办、科技局、地震局、教育局、共青团市委、红十字会等部门在市第二中学举行了全市地震志愿者队授旗仪式暨学校地震应急疏散救护演练活动。副市长出席现场活动,并为区、、区、工业新区7支县市区地震志愿者队伍授旗。同时,在市第二中学组织开展了市学校地震应急疏散救护演练及地震群测群防、防震减灾科普和应急救护知识培训。5月10日上午,市地震局、红十字会联合三星电子举办了企业地震科普知识讲座。5月12日,市地震局会同红十字会、民政、安监、公安、卫生、消防大队、气象、人民防空办公室等单位在市人民广场举行了以“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为主题的防灾减灾宣传活动。5月12日上午,市地震局在市步行街举办广场宣传活动,向群众发放《公共安全知识手册》及《省防震减灾条例》读本,全面普及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地震科普知识。近期,还将在市委党校为市青年后备干部举办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和地震科普知识专题讲座,强化防震减灾宣传进机关。

四、完善行政审批工作机制,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宣传。以完善地震行政审批工作机制为契机,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建立了行政审批和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宣传相结合的工作机制。5月10-12日,通过市行政审批中心和市防震减灾指挥中心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第三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标语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并通过行政审批窗口向办事群众发放防震减灾知识明白纸,进一步加大对相关建设单位和办事群众的宣传力度。

第2篇:防震减灾办法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抓防震减灾就是抓经济建设的发展意识,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进一步健全完善防震减灾责任机制,强化震情第一观念,加强震灾防御基础,提高地震应急管理水平,增强地震灾害防范应对能力,为建设“幸福*、平安*、和谐*”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采取措施,落实防震减灾工作任务

(一)强化震情监测措施,提高监测预报能力

1、加强地震震情监测。充分发挥地震部门专门监测、各乡镇宏观观测、社会公众群测群防的作用,及时收集信息,掌握动态,组织前兆异常落实判定、震情上报、震情灾情速报,对破坏性地震提出快速反应的措施建议,提高预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有效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奠定基础。

2、强化震情信息网络管理。加强地震监测设施运行管理,做好系统维护,确保系统运行正常,保证地震速报及时准确、信息传递快速高效。积极争取上级地震观测和技术改造项目,努力推进现代化地震观测台网建设,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配套科学的监测预报系统。

3、加强“三网一员”建设。严格执行《*回族自治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群众性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建设,在各乡镇、各部门及街道居委会配备防震减灾助理员,建立县、乡、村“三网一员”群测群防工作网络,使地震群测群防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二)加强震害防御工作,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4、依法行政,切实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增强工程抗震能力,防患于未然,是防震减灾工作的第一要务。依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回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回族自治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回族自治区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明确防震减灾执法责任,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对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程进行抗震设防要求确认,从审批程序、审批权限、监督管理、过错追究等方面,建立完善行政审批制度,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县地震局、发展和改革局、建设与环境保护局、国土资源局要加强配合,从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量三个环节上严格把关,确保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符合设防标准。强化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执行情况检查,按全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标示值进行工程抗震设防,确保建设工程抗震性能。

5、抓好城乡规划建设,切实提高城乡建设工程抗震安全能力。一是科学制定城乡建设规划。严格按照城乡建设抗震防灾标准和规范,认真做好规划编制工作,严禁在地震断裂带规划建设开发区、学校、医院、居民小区、村庄居民点和工业设施等项目。把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广场、绿地、公园、学校操场等工程改造,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配备标示牌,预留水源、厕所等公用设施和避险救生设施。城市急避难场所人均有效面积不少于1平方米,服务半径500米;固定避难场所人均有效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服务半径2?3公里。二是严格执行抗震设计规范。严格执行《*回族自治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回族自治区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对人员密集、自救能力较弱的中小学、幼儿园、敬老院等建筑,一律采用框架结构,由乙级以上资质的建筑设计单位设计,抗震设防标准由丙类提高到乙类或抗震设防裂度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度,推广使用新型轻质墙体材料、轻型屋面和轻钢结构体系。新建中学校舍原则上不超过三层,农村新建小学校舍原则一层。对各类新建项目,特别是新建的学校、医院、商场、影剧院、会议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敬老院、居民住宅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城镇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生命线工程,必须严格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进行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三是全面提高农村住房设防标准。结合新农村建设,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意见》,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农村民居基础资料与抗震能力调查,加强村镇规划和农村建房管理,加快危房改造,实施农村民居示范工程,建立农村防震技术服务网络。县建设与环境保护局、地震局要加强对农村民居建设的抗震设防技术指导,推广使用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技术,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建设施工质量,确保乡村民居抗御5.5级左右地震的目标。四是全面开展各类建筑抗震设防大检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各类建筑抗震设防大检查。重点检查公共建筑物,特别是学校、医院、商场、影剧院、会议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敬老院、居民住宅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点工程、生命线工程、可能产生次生灾害等工程的抗震设防问题,根据检查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抗震设防加固、实施搬迁或异地重建。

6、深入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是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落实防震减灾目标的重要措施。各单位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作为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的重要工作,列入日程,制定计划,常抓不懈。要结合各类纪念日,尤其是“5.12”汶川大地震、7.28唐山地震纪念日,通过发放地震知识宣传单、制作宣传展板,组织各单位特别是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地震应急演练的方式,进行防震减灾系列宣传活动;地震、科技、科协等部门要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五进”(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活动。教育部门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防震减灾科普讲座等活动,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确保一方平安的目的。

(三)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提高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能力

全县地震救援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联动、社会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工作机制。

7、建立健全地震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由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防震减灾助理员、村(居)委会联络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组成的地震应急救援管理组织体系。

8、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根据地震震情、国家防震减灾政策要求,及时完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充实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完善抢险救灾、通讯保障、工程抢修、公安消防、医疗救护、交通运输、后勤供应、地震情报、宣传教育、震害评估十个抢险救灾专业组的工作措施。加强对各单位应急预案完善及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督导。进一步扩大应急预案覆盖面,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街道、乡镇、社区和各企事业单位要完善修订地震应急预案。

9、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由县公安、建设、地震、民政等部门和消防、武警部队联合组成县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乡镇、街道办事处组成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物业保安和志愿者等基层地震应急队伍;村(居)委会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组建志愿者队伍。加强各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管理,开展培训和演练,形成应对地震灾害自我保护、相互配合、协调联动的地震应急救援机制。

10、加强地震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依托政府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逐步建立具备监测监控、预测预警、震情灾情信息获取、应急指挥辅助决策、震情灾情信息报告公告、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功能的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同时,调查掌握全县自然条件、行政区划、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建筑物主要类型和特点等情况,收集厂矿企业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的基本情况,建立应急基础数据库,为地震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11、加强地震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根据《“*”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有关规定,乡镇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村镇规划,合理避让地震活断层,规划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县城要严格功能分区,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空地等规划建设避难场所;电信、天然气、自来水、电力、建设等主管部门或单位要加强公共设施抗震和快速恢复能力建设;财政、民政部门要保障开展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所需资金、设备和救灾物资储备。

12、加强地震灾害灾情信息速报。建立全县地震信息速报网络。各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及村(居)委会要设立地震灾情速报员,制定灾情速报制度,明确信息报告内容。同时采取多种形式鼓励群众及时报告地震灾情相关信息。按照国家地震信息规定,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和手段,科学、慎重、准确地宣传地震信息。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

13、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防震减灾工作队伍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地震干部队伍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做到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精干高效。

三、加强领导,保障防震减灾工作顺利推进

14、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乡镇、各部门要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充分认识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根据《*县地震应急预案》(永政发[*]107号)的有关要求,认真修订本系统、本部门的防震减灾对策和地震应急预案,健全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并负责本系统的防震、抗震和救灾工作。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

15、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体系和组织体系,把防震减灾工作融入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全过程,强化县、乡、村三级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重点加强企业、重大工程和生命线工程、学校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确保各级防震减灾工作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职责明确,责任落实,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有效的组织保证,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地震部门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16、认真编制防震减灾规划。根据国家和自治区、银川市的统一部署,由发改部门牵头,会同县地震、建设、民政、财政、教育等部门,做好全县防震减灾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的制定要坚持有利于防震减灾事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有利于提高防震减灾能力和取得减灾实效,有利于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充分体现国务院提出的建立完善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防御和紧急求援三大工作体系的要求。同时,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和基本建设等专项计划时,也要充分考虑防震减灾工作的要求。

17、建立健全防震减灾联动机制。充分整合全县各种行政资源,建立各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防震减灾联动机制,明确防震减灾各环节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参与单位职责,实现信息联动、队伍联动、物资联动。同时,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社区等组织及志愿者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防震减灾的整体合力。

第3篇:防震减灾办法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大和国务院、自治区、银川市相关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防震减灾就是抓经济建设的发展意识,突出重点,统筹兼顾,进一步健全完善防震减灾责任机制,强化震情第一观念,加强震灾防御基础,提高地震应急管理水平,增强地震灾害防范应对能力,为建设“幸福*、平安*、和谐*”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采取措施,落实防震减灾工作任务

(一)强化震情监测措施,提高监测预报能力

1、加强地震震情监测。充分发挥地震部门专门监测、各乡镇宏观观测、社会公众群测群防的作用,及时收集信息,掌握动态,组织前兆异常落实判定、震情上报、震情灾情速报,对破坏性地震提出快速反应的措施建议,提高预测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为有效开展防震减灾工作奠定基础。

2、加强震情信息网络建设。继续加大现有观测设施的优化改造,积极争取上级地震观测和技术改造项目,努力推进现代化地震观测台网建设,逐步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配套科学的监测预报系统。

3、加强“三网一员”建设。严格执行《*回族自治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建立和完善群众性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建设,在各乡镇、各部门及街道居委会配备防震减灾助理员,建立县、乡、村“三网一员”群测群防工作网络,使地震群测群防工作逐步规范化、制度化。

(二)加强震害防御工作,提高防震减灾能力

4、依法行政,切实加强抗震设防要求的管理。增强工程抗震能力,防患于未然,是防震减灾工作的第一要务。要依法行政,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回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回族自治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管理办法》、《*回族自治区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和《*县防震减灾行政执法管理办法》、《*县抗震设防要求审批界定原则》、《*县抗震设防管理制度》、《地震安全性评价工程目录》、《*县抗震设防管理审批规范》的有关规定,明确防震减灾执法责任,健全监督制约机制,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程抗震设防要求,从审批程序、审批权限、监督管理、过错追究等方面,建立完善行政审批制度工作体系,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

县地震局、发展和改革局、建设与环境保护局、国土资源局要加强配合,从抗震设防标准、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量三个环节上严格把关,确保建设工程设计施工符合设防标准。强化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执行情况检查,按全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标示值进行工程抗震设防,确保建设工程抗震性能。

5、抓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各类建筑物抗震能力。一是结合新农村建设,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的意见》,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农村民居基础资料与抗震能力调查,加强村镇规划和农村建房管理,加快危房改造,实施农村民居示范工程,建立农村防震技术服务网络。县建设与环境保护局、地震局要加强对农村民居建设的抗震设防技术指导,推广使用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技术,确保基本实现城镇建筑物达到抗御6级左右地震,乡村民居抗御5.5级左右地震的目标。二是教育、建设等部门要在全面摸排中小学校各类房屋状况的基础上,采取拆除、维修、加固等多种措施,消除安全隐患。同时,今后新建中学校舍原则上不超过三层,农村小学校舍原则上建一层,各类校舍抗震设防标准要比规定标准提高一度。三是抓好城市整体抗震安全工作,对新建项目特别是公共工程和住宅楼,必须达到规定的抗震设防标准,严把抗震安全质量关。四是切实加强医疗卫生、交通、电力、通信、供水等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工程的抗震安全工作。

6、深入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宣传,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是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落实防震减灾目标的重要措施。各单位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作为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的重要工作,列入日程,制定计划,常抓不懈。要结合各类纪念日,尤其是“5.12”汶川大地震纪念日,通过发放地震知识宣传单、制作宣传展板,组织各单位尤其是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地震应急演练的方式,进行防震减灾系列宣传活动;地震、科技、科协等部门要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五进”(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进校园、进机关)活动。教育部门要通过组织学生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竞赛、防震减灾科普讲座等活动,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确保一方平安的目的。

(三)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提高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能力

全县地震救援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预案体系,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联动、社会广泛参与、防范严密到位、处置快捷高效”的工作机制。

7、建立健全地震管理组织体系。建立健全由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防震减灾助理员、村(居)委会联络员、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组成的地震应急救援管理组织体系。

8、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根据地震震情、国家防震减灾政策要求,及时完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充实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完善抢险救灾、通讯保障、工程抢修、公安消防、医疗救护、交通运输、后勤供应、地震情报、宣传教育、震害评估十个抢险救灾专业组的工作措施。加强对各单位应急预案完善及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督导。进一步扩大应急预案覆盖面,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街道、乡镇、社区和各企事业单位要完善修订地震应急预案。

9、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由县公安、建设、地震、民政等部门和消防、武警部队联合组成县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乡镇、街道办事处组成警务人员、医务人员、民兵、预备役人员、物业保安和志愿者等基层地震应急队伍;村(居)委会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组建志愿者队伍。加强各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管理,开展培训和演练,形成应对地震灾害自我保护、相互配合、协调联动的地震应急救援机制。

10、加强地震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依托政府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逐步建立具备监测监控、预测预警、震情灾情信息获取、应急指挥辅助决策、震情灾情信息报告公告、调度指挥和总结评估功能的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同时,调查掌握全县自然条件、行政区划、人口分布、经济发展、建筑物主要类型和特点等情况,收集厂矿企业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的基本情况,建立应急基础数据库,为地震应急决策提供依据。

11、加强基层地震应急保障能力建设。根据《“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的有关规定,乡镇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搞好村镇规划,合理避让地震活断层,规划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县城要严格功能分区,利用公园、绿地、广场、空地等规划建设避难场所;电信、天然气、自来水、电力、建设等主管部门或单位要加强公共设施抗震和快速恢复能力建设;财政、民政部门要保障开展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所需资金、设备和救灾物资储备。

12、加强地震灾害灾情信息速报。建立全县地震信息速报网络。各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及村(居)委会要设立地震灾情速报员,制定灾情速报制度,明确信息报告内容。同时采取多种形式鼓励群众及时报告地震灾情相关信息。按照国家地震信息规定,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各种媒体和手段,科学、慎重、准确地宣传地震信息。

(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业务素质

13、各乡镇、各部门要加强防震减灾工作队伍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业务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地震干部队伍政治思想和业务素质,做到思想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精干高效。

三、加强领导,保障防震减灾工作顺利推进

14、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乡镇、各部门要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充分认识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并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切实抓紧抓好。要根据《*县地震应急预案》(永政发[*]114号)的有关要求,认真修订本系统、本部门的防震减灾对策和地震应急预案,健全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并负责本系统的防震、抗震和救灾工作。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措施落实。

15、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体系和组织体系,把防震减灾工作融入经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全过程,强化县、乡、村三级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重点加强企业、重大工程和生命线工程、学校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确保各级防震减灾工作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职责明确,责任落实,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有效的组织保证,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地震部门组织协调,各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16、认真编制防震减灾规划。根据国家和自治区、银川市的统一部署,由发改部门牵头,会同县地震、建设、民政、财政、教育等部门,做好全县防震减灾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的制定要坚持有利于防震减灾事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有利于提高防震减灾能力和取得减灾实效,有利于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充分体现国务院提出的建立完善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防御和紧急求援三大工作体系的要求。同时,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和基本建设等专项计划时,也要充分考虑防震减灾工作的要求。

17、建立健全防震减灾联动机制。充分整合全县各种行政资源,建立各乡镇、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防震减灾联动机制,明确防震减灾各环节主管部门、协作部门、参与单位职责,实现信息联动、队伍联动、物资联动。同时,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社区等组织及志愿者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形成防震减灾的整体合力。

第4篇:防震减灾办法范文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会力量,提高监测预报、综合防范、应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推进中心城区核心区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到2015年,城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能力明显增强,新建和在建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农村抗震民居比例有较大幅度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明显提高,建立起以地震救援队伍为中坚、各有关行业救援队伍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公众应对地震的能力明显增强,普遍掌握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和防震避险技能。

二、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

(一)提高城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能力。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监理,推广应用成熟可行的抗震新技术,加强对学校、医院、超限高层和大跨度建筑结构等大型公共建筑抗震设防管理,加强城市桥梁、供水、供气、排污等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能力建设,确保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学校、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要高于当地房屋建筑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加大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力度,逐步消除抗震设防达不到要求、结构抗震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建筑,五年内基本完成我区沿海石结构房屋的拆迁重建或加固改造工作,提升城乡建筑工程抗震防灾能力。

(二)加快推进校安工程和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按照区校安办的统一部署,多渠道筹措校安工程资金,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按期完成我区校安工程建设任务。加强对农村建房抗震设防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结合新农村建设推广应用《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按照建筑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使农村抗震民居比例有大幅度提高。

(三)大力推进防震减灾工作。认真组织编制“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积极开展防震减灾项目的前期调研工作,争取与省、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对接。经组织论证后,适时列入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以项目带动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为中心城区核心区建设提供更有力的地震安全保障。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力度,并依法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要完善地震应急指挥的组织体系和技术系统建设,确保在突发破坏性地震时,震情灾情信息能够及时准确上报。区地震办要加大对各镇(街道)防震减灾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与各镇(街道)密切配合,继续完善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以下简称地震“三网一员”)建设,夯实防震减灾工作基础。各镇(街道)要重新选任热心地震工作、有一定政治、文化素质的人员任地震“三网一员”,并于5月底前上报区地震办备案。

三、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

(一)提升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能力。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依托区消防大队建立区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能力建设的通知》(政办〔〕119号)精神,区财政将区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装备配置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用于区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设备购置及队伍建设;同时,对获得省、市专项补助的用于开展地震异常测报落实、灾情现场调查、城乡地震科普宣传、地震应急等工作,区财政要予以适当配套。继续推进各系统、各行业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各级地震应急救援体系。

(二)完善地震应急指挥的组织体系和技术系统。加强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严格落实地震预案管理的各项制度和工作程序,细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联动机制,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地震应急演练,确保地震应急指挥有效、反应迅速、保障有力。破坏性地震发生后,1小时内救援队伍能赶赴灾区开展救援,24小时内灾民能得到基本生活安置。

(三)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规划部门应抓紧组织编制城市抗震防灾专项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公园、体育馆、城市绿地等设施,增加交通、供水、供电、排污等救生避险设备,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完善全区各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优化储备布局和方式,完善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保证震害发生时有效应对。

四、进一步提升地震监测预报能力

(一)提高地震监测预测能力。密切关注我区的震情动态。加大投入,继续推进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地震监测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和综合效益。加强群测群防,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二)健全地震灾害信息报送机制。规范震情灾情及相关信息管理,完善地震应急新闻机制,畅通信息报送及渠道,切实提高地震信息速报的公共服务水平。对群众报告的宏观异常,及时组织专家深入调查核实,并公布调查结果,防止地震谣传,保持社会稳定。

五、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宣传

(一)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完善防震减灾宣传长效机制。各级宣传、广电、报刊、教育等部门应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在每年的5·12“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段定期开展防震减灾集中强化宣传。区地震办要牵头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厂区、进乡村、进家庭”宣传活动,扎实推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示范学校建设。教育部门将防震减灾教育纳入中小学安全教育内容。每学期开学后,教育局要督促各大中小学校集中组织宣传教育活动,每所学校应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讲座,举办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二)做好信息和舆论引导。地震、新闻宣传部门要密切配合,规范震情灾情及相关信息管理,完善地震突发新闻快速反应机制、舆论收集和分析机制,畅通信息报送及渠道。充分发挥主流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及时处置地震谣传,保持社会安定稳定。

第5篇:防震减灾办法范文

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融入成渝经济圈开局之年,是市委政府确定的“开放推进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地震局的帮助指导下,围绕中心工作和工作重点,以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根本宗旨,以市政府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为主线,不断加强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和基础建设,全面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现将年工作及2012年工作设想汇报如下:

一、以目标管理为抓手,切实抓好“意见、规划”的贯彻

(一)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奠定工作基础。2月24日,市政府第90次常务会议决定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并强调要落实好组织机构,严格各项制度,抓好应急管理和演练,重视次生灾害防治工作,加大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着力提高公民防震减灾意识,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市政府雅府发〔〕22号《关于下达年度政务目标任务的通知》,明确将防震减灾工作作为市政府对县(区)政府考核的七个单项目标之一。据此,我局制定并下达了《年度县区防震减灾工作目标》,从五个方面、19项内容向县(区)政府提出了工作目标任务。10月中旬,我局牵头、分两个组对各县(区)防震减灾工作目标执行情况进行了督查,并向市政府报告了督查情况和工作建议。现正进行年度目标考核评定。

(二)切实抓好市政府一号文件的学习宣传贯彻,夯实防震减灾工作基础。为抓好国务院、省政府两个《意见》的贯彻,今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雅府发〔〕1号)文件。一号文件出台后,我局和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及时制定下发了学习贯彻的通知,就组织学习宣传、领会精神实质、确保任务落实,作出了安排,提出了要求。3月25日,市政府召开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会议,就一号文件任务分解下达到各成员单位落实,副市长毛凯提出了要求。局机关在初学、集中学习后,召开了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进行了专题学习,就《意见》的贯彻落实联系实际展开了讨论,提出贯彻要求和落实措施。7月上旬,我局组织全市防震减灾系统业务培训会,着重围绕一号文件的领会和贯彻进行了培训。我们还将一号文件在网上进行了公开,日报、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解读、报道。在贯彻中,根据《意见》25个方面内容,今年着重按照工作要点要求抓落实,出台了4个具体工作意见,下功夫夯实工作基础。

(三)编制出台“十二五”规划,切实做好项目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上下互动,反复修改完善,6月30日市政府第9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2015年)》,市政府办公室雅办发〔〕66号印发实施。《规划》围绕“到2015年全市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的总体目标,围绕增强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防御、应急救援、救灾恢复”四个能力,提出12项具体任务和5条保障措施,并拟定了9项、投资1.66亿元的主要项目。全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及项目,纳入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市防震减灾拟投入6.5亿元。

一是“市主要活动断裂调查与填图”项目全面完成。该项目为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投资80万元,从年5月开始,今年4月28日通过了中国科学院院士邓起东为组长的评审专家组评审和市发改委等组成的验收组的验收,9月底提交了最终成果,我局提出了成果应用意见。该项目成果的应用,将全面提升我市地震灾害预防、监测预报、应急救援能力,为建设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城市经济社会提供地震安全保障。

二是“市地震台网中心搬迁建设项目”正进行第三轮招投标。该项目总投资180万元,包括三部分。一部分为灾后恢复重建“市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项目技术系统部分建设资金100万元(该项目安排灾后恢复重建资金150万元,其中50万元用于市应急办组织进行的“市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实际拨款80万元,对方代购30万元设备用于地震台网中心搬迁项目);第二部分作为“十二五”项目市政府从财政安排60万元用于“台网中心”搬迁升级;第三部分为省地震局项目补助资金20万元(其中设施设备8万元)。

三是积极配合省地震局做好“灾情快速上报接收处理系统项目”和“防震减灾素质教育工程”建设项目。健全了以“三网三员”为基础的灾情速报网络,为11所示范学校、4个示范社区、4个重灾县素质教育服务站配备了一批宣传教育设施。

二、以“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为重点,促进防震减灾事业上台阶

(一)坚持以监测预报为基础,加强地震监测跟踪,及时提供震情信息。一是加强监测预报日常工作。全年观测上报20余测项、16余万条数据,编写周情况汇报56期、月会商12期及震情反映11期。完成的《市年年度地震趋势研究报告》和市年度地震监测预报日常工作,分别获得全省地方系统第三名。二是加强台站管理和监测设备设施保护。强化并完善了局“台网中心”的管理和值班,完成了天全、2个数字化测震项目改建。三是强化地震监测分析和震情跟踪工作。年度市中小地震活动频次、强度均比往年同期偏低,及邻区年10月以来发生3级以上地震6次(境内5次),境内最大地震为年7月25日雨城4.0级有感地震。年4月中旬,邻近的大邑等区域呈现3级左右地震密集活动的态势,为进一步加强跟踪监测,我市对、、3个二氧化碳监测数据进行了加密观测和报数。我局与县区局着重对7月25日雨城4.0级和8月8日3.5级有感地震进行了现场考察。四是积极落实宏观异常现象。全年共收到和处理宏观异常现象4起。五是加强校舍安全督查工作。按市校安办统一部署,两次牵头深入县进行现场督查,坚决制止使用D级校舍用房,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施督促县上限期整改,确保师生安全。

(二)坚持以震害防御为重点,加大防震减灾行政执法力度,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综合防御能力。一是向市政府提交了《关于落实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有关问题的请示》,修订印发了《市防震减灾行政复议制度》、《市防震减灾行政执法制度》、《市防震减灾行政执法奖惩制度》等五个制度,转发了中国地震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了防震减灾行政执法工作。二是充实完善了执法队伍,市防震减灾行政执法支队专兼职人员由16名增加到了24名,启用了新式IC卡行政执法证。三是积极参与《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纲要》和《市贯彻落实地震灾区振兴规划的实施意见》修订工作,依法提出高度重视“城市地震安全”、“全面提升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防御、应急救援、救灾恢复能力”等建议意见。四是依法开展抗震设防监管,确认姚桥拆迁安置房二期工程、新区汽修厂南侧拆迁安置小区两个项目应做地震安全性评价,依法向业主单位提出安评要求。在市区范围内开展重大建设工程行政执法检查,对拓海第一江岸、正黄金域国际、恒信上海城、雅化集团搬迁等未作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提出整改要求,为工业园区扩区工作提供抗震设防咨询及参数。五是开展地震科普宣传教育,实施防震减灾素质工程。制定下发了《市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考核办法(试行)》,明确了考核对象、分解了评分指标、细化了考核内容、规范了考核方法、强化了考核结果的运用,促进我市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利用宣传阵地开展日常宣传,与电视台签署了常年性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法律法规宣传联办协议;举办了《世界百年重大地震暨防震减灾图片展》,制作“追赶跨越走向辉煌”形象专题片和“从悲壮走向豪迈”公益宣传片,在大型群众活动现场和闹市区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利用、防震减灾网和、天全两个防震减灾科普基地及新闻媒体开展日常宣传;配合市(区)宣传部门做好“市暨雨城区抗震救灾·恢复重建陈列馆”筹备、布展工作;继续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和法律法规“六进”活动,联合县防震减灾局在六个社区开展了法制宣传活动;深入雨城区、县、县开展防震减灾科普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活动;在全市年中地震趋势会商暨业务培训会、市第26期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展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培训。六是新创建5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3个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命名5个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和2个市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七是以“关注地震安全,强化防震减灾”为主题,组织开展全市“5·12”特大地震三周年纪念宣传活动,共出动宣传人员1406名、宣传车74辆,悬挂宣传标语、横幅近500条,设置宣传展板、挂图7330张,开办各类讲座4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10万多份。

(三)坚持以应急救援为关键,不断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切实做好各项应急准备。一是编制了《市防震减灾局年地震应急准备方案》,对年地震应急工作进行了评估,形成了《评估报告》。二是修订了《市地震应急预案》,广泛征求各县区、部门、企业意见,正报市政府审定;修订了《市防震减灾局机关地震应急预案》、《市防震减灾局地震应急工作规程》。三是结合对全市县(区)政府年度防震减灾工作目标任务执行情况的检查,逐项检查了应急预案、救灾物资、避难场所、救援队伍等建设情况,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四是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和应急物资储备库建设。市、县(区)物资储备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储备了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协助民政部门开展了市中心城区16个应急避难场所选址工作。五是强化了地震应急救援力量。市、县(区)都组建了综合应急救援队,配备了必要的抢险救援设备,逐步建成统一调度机制,六是加强地震应急演练。指导全市346个部门和单位共8万多人参加了不同规模的地震应急演练,其中、、开展了全县综合应急演练,其余县(区)开展了多部门参加的综合演练。七是协助市应急办编制2012年《市市级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工作方案》,制定《市防震减灾局机关应急演练方案》,参与完成市市级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项目前期工作。

三、以“解放思想大讨论大行动”为载体,切实抓好机关建设

(一)以贯彻中央省市重大部署、重要会议及讲话精神的落实为主线,抓好思想政治理论武装。一是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大行动”活动,突破制约跨越发展的思想瓶颈和制度障碍。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制定了我局《关于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大行动活动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思想解放不够、开放程度不高、发展特色不鲜明、服务意识不强四个问题,着力从制度保障、服务型机关建设、基础建设保障、重点工作开展等方面,确保解放思想大讨论切实落实到大整改、大转变的实际行动上,从思想和制度上突破制约跨越发展的瓶颈和障碍。二是紧紧抓住五中、六中全会、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年大会上讲话以及省委、市委重要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认真抓好思想政治学习、党风党纪学习以及中心学习组学习活动,全年共开展中心组(扩大)学习会7次,其他形式的学习会14次,为我市防震减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思想保障。

(二)以“治理庸、懒、散问题”为抓手,完善各项制度,不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按照市纪委《关于进一步治理庸懒散问题的通知》要求,为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制定了我局的实施方案,提出了10个方面的治理内容,以此为抓手,加强机关效能建设。一是加强机关制度建设,完善了机关《部门职责及岗位责任》和《机关管理制度》,增强了制度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二是坚持依法行政,推进党务、政务公开,加强行政监督,推进廉政建设;三是认真清理行政审批事项,不断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切实提高效率,增强服务;四是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强化问责力度,建立起了机关整治庸懒散工作的长效机制。

(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加强机构队伍建设。按照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要求着力改善队伍结构,加大干部培训力度。一是积极争取市委、市编委对我局班子、机构、编制的重视。新增设一名纪检组长;市编委同意“市地震台网中心”机构单设,为我局管理的正科级事业单位,核定编制5名,领导职数2名;增加局机关参公编制2名、科级领导职数从4名增至6名。二是去年以来,我局公开新考入工作人员5名,调入2名,使在职人员增加到19名。今年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公开选拔任用了1名正科级干部。三是加强干部教育培训。针对新进人员多和防震减灾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今年为防震减灾“大培训”年,以市政府一号文件为主要内容,举办了有60余人参加、为期2天的全市防震减灾系统“防震减灾工作业务培训班”;组织了市、县区局干部20余人参加了中国地震局在举办的三期防震减灾工作培训班;参加其他培训15人次。县上举办“防震减灾助理员培训班”6期,100余人助理员参训。

(四)以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为契机,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为增强干部职工廉洁从政意识、拒腐防变能力,局党组以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为契机,坚持惩防并举、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制定并印发《关于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突出了专项治理重点,并认真落实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全年我局无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发生,确保了清正廉洁。

(五)认真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切实做好“挂包帮”工作。继续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重点,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投入万余元整治机关、宿舍区环境,对办公楼水、电设施进行全面检修,疏通排污管道,清理化粪池、杂物垃圾,规范家禽饲养,开展灭“四害”等活动,并建立了长效机制使之制度化、常态化;高度重视网格化管理工作。局领导多次亲临网格化管理区域检查工作,听取街道办、社区意见,常年安排一人在管理区,并对派往责任区工作人员施行目标管理,强化责任心。全年参与社区范围综合执法12次,组织开展集中治理12次,网格责任区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积极落实“挂包帮”工作责任,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深入县田湾乡联系村,与县局和乡村干部共商工作计划,狠抓工作落实。完成首部《市地震志》编纂、审印,近期发行。

四、2012年工作设想

(一)继续抓好“意见、规划”的贯彻,促进防震减灾工作新跨越。继续以目标考核为抓手,以一号文件为主线,以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为龙头,细化分解任务,履行工作职责,当好政府参谋,搞好部门协调,狠抓意见、规划落实。针对规划项目,做好与中国地震局、省地震局的对接,积极争取资金、争取项目,力争城区活动断层探测、县区地震小区划等项目的立项,积极配合上级做好相关项目工作。

(二)坚持在“建设数字城市,构建智慧”的思路指导下,加快防震减灾数字网络基础建设。加快市综合地震台网中心建设,尽快完成“台网中心”搬迁升级扩容和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等项目建设;在中国局和省局的指导帮助下,积极推进市县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试点工作。

(三)以强化区域技术合作为引领,不断强化震情监视跟踪,努力提高地震监测水平。加强技术合作,与周边6市州建立震情联动通报机制,积极参与“川滇藏”震情协作区工作交流和“川陕甘宁”13市州的震情联防工作;完善市地震台网监测功能,努力新建观测台站,加强强震台点管理维护工作;继续做好周、月会商,及时对市域内出现的重大异常进行核实、地震考察和短临跟踪等工作;做好“市主要活动断裂调查与填图”项目成果推广工作。

(四)全面推进防震减灾素质工程,依法强化抗震设防监管。修订《市防震减灾简明读本》,编印《防震减灾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汇编》,进一步做好“意见、规划”的宣传贯彻,深入细致地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完善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和学校管理,发挥好示范社区和学校的示范作用,创建10个防震减灾示范社区和学校,完善防震减灾宣传阵地;继续对全市重点建设项目抗震设防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审查纳入行政审批事项,落实学校、医院抗震设防提高要求,推进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创建农村民居地震安全示范点;不断完善行政管理规程,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对法律法规规章赋予的行政权力进行全面清理。

第6篇:防震减灾办法范文

一、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

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大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区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将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的检查指导,完善地震应急指挥的组织体系和技术系统,确保在突发破坏性地震时,震情灾情信息能够及时准确上报,应急救援队伍能够迅速派出,交通和通讯能够保持畅通,灾民能够尽快得到妥善安置,社会能够尽快恢复稳定。

(一)提升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能力。区消防大队作为我区突发灾害紧急求援的主要力量,要加强救援力量的建设,配备基本的搜救装备,应有侧重地配置重要专用装备,配备能实施搜救倒塌楼房被埋人员的救援装备;

(二)提高公共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区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已建的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重要工业设施、学校、医院、文化体育场馆等建(构)筑物的抗震性能普查和鉴定工作,尤其是1990年以前建设的多层砖房、预制板房等建筑物要进行抗震性能普查或抽样调查,对达不到抗震设防标准的,要加快实施加固或改造。新建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国家和我省的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严格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要严格按照中国地震局《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中震防发〔〕49号)要求或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三)加强地震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区建设、规划、文体、教育、水务、供电、地震等有关部门要在现有广场(公园)、体育馆、学校等设施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展城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和临时疏散场地的规划,统筹安排地震应急避难所必需的交通、供水、供电、排污等设施建设,并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同时,区民政、经贸等有关部门要建立应急救灾物资储备机制,特别是地震应急救援的帐篷、衣被、药品、设备等专用物资储备。卫生等有关部门要建立食品、医疗等物资应建立平战结合的流动共享机制,有效利用各种应急物资资源。

(四)积极做好地震次生灾害防治工作。区国土、安监、水务、环保、经贸、建设、供销社等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震后容易引发水库溃坝、尾矿库、泥石流、山体滑坡、地基塌陷、环境污染、易燃易爆等次生灾害源的专项普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要登记建档,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治和防范。

二、增强全社会共同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防震减灾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重视和支持防震减灾工作、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工作,使防震减灾逐步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一)认真制订地震应急预案。各镇(街道)、区人民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要在6月20日前完成制定本单位的地震应急预案。交通、铁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以及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矿山、危险物品等生产经营单位,都要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各主管部门和区地震办要负责督促指导。地震应急预案完成制订后必须报送区地震办备案,区政府将统一汇编。

(二)加强地震应急演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地震应急预案,适时组织开展相应规模的地震应急演练,不断增强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提高各部门协同配合、有序应对突发性地震灾害的能力。交通、铁路、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实施和大型企业以及流动人员相对集中的学校、医院、影院、商场等单位,主管部门和区地震办应加强指导,每年适时开展一次以上的地震应急演练,提高民众防震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加快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区地震办、团区委和区红十字会要按照《关于印发省地震救援志愿者行动实施意见的通知》(震〔〕71号)要求,发挥新成立的“区地震救援志愿服务大队”的作用。6月底前,团区委和各镇(街道)团委要负责本行政区内各机关、学校、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社区、村(居)等地震救援志愿者招募、志愿服务队组建,区地震办、红十字会要负责组织对地震救援志愿者进行地震应急救援知识培训、演练和志愿服务活动的指导。建立起震时迅速调集和组织动员地震志愿者队伍的机制。区有关部门要利用医疗急救、卫生防疫、心理干预、建筑工程、电力通信等专业领域人才资源,逐步开展兼职志愿者准入登记制,实施动态管理,加强相关技能培训,培养一批具有不同专业救援技能、能够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高效率开展救援行动的兼职志愿者。

(四)加快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建房抗震设防的宣传引导和技术指导。要推广应用村镇建设抗震设计规范,加强村镇建设管理,建立健全村镇建设抗震技术服务体系,引导和鼓励农民在新建住宅特别是沿海广大地区的石结构房时采取抗震措施,对达不到抗震要求的住宅要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不断提高农村防震保安能力。

三、努力提升地震监测和预报能力

区地震办要牢固树立“震情第一”观念,努力捕捉地震前兆信息,加强全区地震活动形势的跟踪分析,提高对破坏性地震的预测预报水平,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好服务。

(一)提高地震监测预测能力。密切关注值得注意地区的震情动态,加强群测群防,凤凰山公园动物观测站、东圳水库水产养殖场鱼类观测站等5个地震前兆异常宏观观测站要加强地震宏观异常观察,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区地震办。大力推进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地震监测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和综合效益。继续完善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以下简称地震“三网一员”)建设。各镇(街道)和区地震办要加大地震“三网一员”的培训、指导力度,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体系。

(二)健全地震灾害信息报送机制。区地震办要切实提高地震“三网一员”地震信息速报的水平,规范震情灾情及相关信息管理,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对群众报告的宏观异常,区地震办要第一时间深入调查核实,及时公布调查结果,防止地震谣传滋生。

(三)加快地震信息网络和数据库建设。区地震办要按照省地震局《关于推广应用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通知》(震〔〕58号)要求,6月底前完成我区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实现与省、市地震局防震减灾信息化管理系统、地震监测网和地震灾情速报网信息的实时传输,确保地震速报和地震灾情信息报送的及时、畅通,为抗震救灾和社会稳定提供第一手资料。并于年底基本完成我区地震应急数据库建设任务。

四、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

要健全防震减灾宣传教育网络和公共服务体系,大力培育防震减灾科普队伍,充分发挥科普基地和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宣传教育作用,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综合素质。

(一)建立防震减灾宣传长效机制。各镇(街道)和区有关部门要利用多形式、多渠道,广泛、持续地进行防震避险宣传教育,针对不同对象编印不同内容的防震减灾科普宣传读物,并联合宣传、广电等部门在每年“5·12”防震减灾日等重要时段定期开展防震减灾集中强化宣传。要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以及广大农村地区民众的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推进防震减灾教育基地和科普示范学校建设,不断增强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

第7篇:防震减灾办法范文

经市委同意,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传达学习回良玉副总理在国务院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回顾总结2008年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安排部署2009年防震减灾工作。自治区地震局马贵仁副局长一行在百忙之中莅临指导会议,在此,我谨代表固原市委、人大、政府和政协表示诚挚的感谢!2008年,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和有关厅局的充分肯定,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关心支持我市防震减灾事业的各级组织、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市广大地震工作者表示亲切的慰问!

前面,市地震局乔局长做了全市防震减灾工作报告;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民政局、建设局、商务局、卫生局分别作了表态发言,马贵仁副局长做了重要讲话。守俊局长的工作报告和各县(区)、各有关部门的表态发言,总结工作实事求是,分析形势客观准确,目标任务明确具体,工作措施切实可行,都讲得很好,我完全同意,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特别是县(区)发言,希望都能落到实处。为切实做好我市2009年防震减灾各项工作,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增强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地震是群灾之首,其波及范围之广、影响之深、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之大,没有任何一种自然灾害可以比拟。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波及半个亚洲,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波及我市造成房屋倒塌267间、裂缝5714间,窑洞倒塌、裂缝2600孔,涉及农户4113户,直接经济损失2939.1万元。固原与汶川同处我国南北地震带,地质构造复杂,有六盘山东麓断裂带和南、西华山断裂带,属中强地震多发区,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强度大、突发性强、震源浅、易成灾的特点,具有发生强烈地震的构造背景。更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2009年度全区地震趋势会商意见认为,2009年或稍长时间宁夏及其毗邻地区存在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我市是一个潜在的地震危险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地震形势比较严重,切不可掉以轻心。各县(区)政府、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都要充分认识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深刻汲取汶川地震的教训,切实增强防震减灾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宁夏地震局关于2009年度宁夏地震趋势会商意见和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意见>的通知》、《固原市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工作方案》精神,加强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建立健全集中领导、统一指挥、保障有力、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确保防震减灾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明确任务,切实做好防震减灾基础性工作

(一)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市、县(区)地震部门要强化“震情第一”观念,统筹部署地震监测预报的相关工作,健全震情跟踪制度,加强地震监测,强化“三网一员”建设,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地震群防群测网络体系,切实提高群测群防综合能力,做好地震宏、微观异常的观测、落实、收集、上报工作。对出现的地震宏、微观异常要及时调查、核实、报告,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周、月会商,按时上报会商结果。

(二)加强抗震设防监管力度。各县(区)、市直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宁夏回族自治区房屋建筑抗震设防管理办法》,依法将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当地基本建设管理审批程序,加强对抗震设防工作的管理。发改、国土、建设、规划等有关部门,要将房屋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作为新建设项目审查的必备条件。对未办理抗震设防要求确认手续的房屋建筑项目,发改部门不予办理审批或者核准手续,建设、规划部门不予办理规划和施工许可手续,国土资源部门不予办理相关手续。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特殊工程以及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建设部门要按照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规范,严格履行职责,依法管理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与施工,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要责令相关单位进行改正,直至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对于经改正仍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或者拒不改正的,不得出具竣工验收报告,并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该房屋作为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向社会公布,使用单位不得投入使用,开发企业不得向社会出售或者出租。新建中小学校的主体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提高为乙类或者在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基础上提高1度设防。各类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建筑,必须按照国家和自治区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工程建设强制标准、施工技术规范进行选址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地震部门要按照职能和工作要求开展工作,加强与部门的联系、协调和配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加强抗震设防监管工作;对所有建设工程项目的抗震设防及监管工作都要建档立卡,登记造册,详实记录抗震设防和监管情况,规范管理内容,使之成为制度化。按照职能和职责分工要求,要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位,是谁的职责,谁就负责,谁就承担责任,确保各项建设工程项目达到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

(三)积极开展已建工程的抗震性能普查工作。各县(区)政府、市直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宁夏回族自治区房屋建筑抗震设防管理办法》的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现有建设物特别是学校、医院、城镇居民小区、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房屋建筑抗震性能进行普查,并将普查结果向社会公布。对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现有房屋建筑,制定抗震加固计划,并将计划的实施情况向社会公布。同时,要依据普查情况和抗震加固情况建立档案,登记造册,明确责任主体、相关内容和任务,确保现有房屋建筑能达到抗震要求。要积极争取上级支持,逐步开展市区活断层探测,为工程建设的科学选址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加强农村危窑危房改造和民居工程建设的监督管理。我市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弱,存在很大隐患,还有许多群众在窑洞、土坯房居住,一次小的地震就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几年我们积极实施危窑危房改造工程,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调动了广大农民的“危改”积极性。在汶川特大地震中,经受住了考验,成了农民的“救命工程”。因此,我们要下决心继续把这件关系民生和安全的工程抓好,直到全部消除危窑危房。各县(区)政府、民政、建设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居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的指导和管理,推广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经济适用、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提倡房屋建筑采取轻型结构体系和轻质保温隔热材料,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淘汰窑洞和土坯房。新建农村民居点应当统一规划,合理配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适度控制建筑密度,留足地震疏散通道和疏散场地,保证农村居民住房整体抗震安全。建设主管部门要对农村居民住房建设选址予以指导,向农村居民宣传住房抗震设防知识;定期对农村建筑技术人员进行抗震设防知识培训;指导农村居民对自建住房进行抗震设防,不断提高农民的居住安全水平。

(五)强化宣传,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是做好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基础。只有搞好公共安全教育,才能让公众在面对灾难时,不致惊惶失措、盲目无序,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各县(区)、各部门和新闻媒体面向社会、面向群众地震信息、宣传防震减灾工作,要严格按照“内紧外松”原则,正确引导舆论,牢牢把握好社会宣传尺度,确保社会稳定。教育、地震、科技等部门要重点抓好一批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建设。报社、广播电视、科协等部门要免费刊登、播放、发放防震知识科普宣传资料、宣传片,市地震局要利用已建成的固原市地震信息网,广泛宣传防震减灾知识,通过开展防震知识进机关、进单位、进学校、进社区、进工厂、进乡村、进家庭等活动,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三、完善预案,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

(一)认真修改、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各县(区)、市防震减灾各成员单位要依照《固原市地震应急预案》制定本县(区)、本系统地震应急预案,增强可操作性,从物资储备、救援队伍建设、市场供应、组织抢险、道路维修、生活保障、卫生防疫、新闻等方面对预案进行完善,细化、强化工作措施,明确部门职责,做到四落实即责任落实、措施落实、人员落实、物资落实。全市各机关、学校、城市社区、医院、商场、影剧院等人口密集场所,也要编制应急预案,报市、县(区)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防震减灾领导各成员单位,必须实行24小时领导带班和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必须尽职尽责,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要严格值班纪律,落实值班责任,保证24小时通信畅通,确保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能够迅速响应,高效运转。

(二)加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武警、消防、建设、卫生、供电、电信等行业要建立地震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地震灾害救援训练,并配备必要的地震灾害救援设施。救援队伍的人数、设备等情况要报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有震情需要救援时,在市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具体组织实施抢险救灾工作。5月12日前后,各县(区)人民政府和市教育局、市商务局分别牵头,地震部门配合,指导、督促机关团体、学校、商场、企事业单位开展应急模拟演练,努力提高地震应急能力。

(三)做好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工作。各县(区)政府、市建设、城管、民政等部门要按照《固原市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实施方案》(固政发[2008]4号)文件要求,把应急避难场所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今后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住宅小区开发,按照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人均有效面积不少于1平方米,服务半径500米的标准设计建设,达不到要求的,建设、规划等部门不得办理准建证;固定避难场所按照人均有效面积不少于2平方米,服务半径2—3公里的标准规划建设。

(四)建立地震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各县(区)政府及市民政、卫生、商务、粮食、等部门要做好粮油、食品、药品、帐篷、衣被等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建立应急物资储备数据库,财政部门要落实必要的地震应急专项资金,确保震后救灾工作顺利进行。

四、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全面推进我市防震减灾工作

第8篇:防震减灾办法范文

××区防震减灾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防震减灾局的业务指导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业务技术水平,增强业务能力,进一步做好地震前兆观测以及抗震设防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为中心开展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不断在工作中总结经验。现就今年重点

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2009年主要工作情况

1、领导高度重视,责任明确,各负其责,工作到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做到以身作则,不断提高拒腐防变能力。

2、为了进一步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我局加快对微观观测场地及观测仪器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主要有如下微观仪器:

(1)、位于××区一中内的国编滇字10﹟井,此井主要用于观测地温和水位,为我区的地震测报提供有价值的地震前兆信息。

(2)、在昭通市面粉厂内的数字化观测仪器,此井深360m,使用数字化观测仪器能更准确地获取地震前兆资料,为地震分析预报提供可靠数据。

(3)、管理维护靖安乡政府院内的强震动台。

(4)、安装地震前兆观测倾斜仪的准备工作正在进行。

3、宏观观测方面:从以前的7个宏观前兆观测点,现在增加到13个宏观观测点,为了进一步加强××区地震宏观信息的收集、上报和地震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不断观测收集宏观异常情况,提高地震宏观联络员的责任意识和宏观观测水平,10月19日下午,在我局局长办公室举行××区宏观联络员培训会,会议由夏局长主持,全区宏观联络员及××区防震减灾局干部职工参加了培训会。如果发现宏观异常,我局将及时落实情况上报,宏观观测是微观观测的重要补充,在地震短临预报中具有重要作用。

4、我局邀请市防震减灾局陈庆同志为××区区委、区政府、民政、建设、武装部、防震减灾局六家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进行卫星电话安装使用培训。培训主要从sim卡的安装、开机操作、搜星定位、拨打电话、网络传输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和示范。并让参训人员亲自体验,实地操作,这次培训取得较好效果,各参训人员都能独立完成各项操作,从而为今后的应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信保障能力建设,是《云南省政府关于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的十项重大措施》和《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的通知》颁布实施后,××区人民政府结合××区实际制定了《昭通市××区人民政府落实省政府全面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十项重大措施意见的通知》的通知要求的贯彻落实。

5、中国地震局省地震局领导4月到××区视察工作,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李克司长等领导在省地震局陈勤副局长以及昭通市防震减灾局徐家金局长等领导的陪同下,到昭通市面粉厂内我局的监测点视查工作,各位领导在听取此监测点的介绍后,还详细询问了仪器的型号、观测资料的报送、观测数据的有效价值、观测井的历史情况等等,了解了此观测点的情况后,领导们非常感兴趣,要求进一步查看数据的记录反映情况。

6、6月份,市防震减灾局组织了全市1区10县防震减灾局局长、副局长等工作人员,到四川“5.12”特大地震的重灾区汶川、映秀、汉旺、四川省什化公司工厂、青川、北川、洪口、以及都江堰进行了调研,我局在调研结束后提交了调研报告。

7、我局会同建设部门加强对农民自建民房抗震设防的指导和技术服务,进一步提高新建、改建、扩建、加固等重要工程建设及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设防的审批和监管工作。今年到目前我局共办理了抗震设防确认审批手续已有89件。

8、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7年12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2009年是5月1日起施行。5月12日又是首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我局密切配合相关单位做好宣传活动。

5月11日,昭通市纪念大关地震35周年纪念日;12日,纪念汶川大地震1周年纪念日,市、区两级防震减灾局、民政局、司法局、国土资源局、宣传部、新闻媒体、科协、教育局等8个系统的两级单位,在体育馆广场上开展了昭通市“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

5月21日,昭通市第九届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区旧圃镇举行。这次活动以“携手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主题,由昭通市宣传部、科技局、科协、文体局、广电局、××区人民政府主办,昭通市科技局承办,××区科技局、旧圃镇党委、政府协办。参加此次科学技术普及、宣传、咨询活动的单位有:防震减灾局、宣传部、科技局、科协、农业局、林业局、卫生局、计生局、司法局、共青团、新闻中心、旧圃镇、新农村办公室。

8月份,我局紧紧抓住区一中初一年级和高一年级军训阅兵之机,在学校的大力配合支持下,开展为期一周的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活动。这次宣传活动内容丰富,展示了几十块有关地震科普知识展板,展板的内容有:地震基础知识,防震避震常识

,历史地震,及《防震减灾法》等。

我局同民政局、建设局、科技局等单位一道建设科技长廊,分期刊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云南省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条例》等。

我局通过宣传和向各委、办、局以及各乡(镇)、办事处等单位,共发放《昭通市地震科普报》800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单行版读本1200份;《防震避震常识》20万份;《地震知识100问》2万份;地震科普知识传单等宣传资料3000余份。展出防灾减灾科普展板,扩大宣传范围,使群众了解更多的地震科学知识和有关地震的法律、法规,从而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地震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鉴别地震谣言能力以及震后自救能力。

9、8月份,区防震减灾局、人武部和区一中联合举行了地震应急演练,让学生遇到灾害能自救和互救,并提高他们防震减灾的意识,让学生在遇到灾害时组织有序,懂得动作要领,是国防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今年秋季学期刚开学,区一中新生在军训中,教官就教会了他们在遇到灾害时的应急方法,在应急演练中,当学生们听到地震躲避的口令声后,全班立即手抱着头,钻在桌子下面,用桌子遮着头部。没有找到桌子的同学,立即用手抱着头,跑到了墙脚蹲下。当地震结束后,为了避免余震带来的伤害,同学们依据顺序,按划分的路线很快的疏散到了指定地点。参加此次应急演练的共有2000多名师生,占全校总师生人数的一半,通过地震应急演练,起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效果。

10、9月份,以省地震局副局长胡永龙同志为组长,由省地震局、监察厅等部门及市政府陈副秘书长、防震减灾局、监察局、督办科等领导一行16人组成的省政府防震减灾工作督察组一行莅临××区督察防震减灾工作情况。督察组组长胡副局长在视察××区防震减灾应急准备工作后,代表督察组充分肯定了××区防震减灾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并对下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11、11月份,在局办公室召开艾滋病防治培训会,会议由夏局长主持,并作了讲话,希望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艾滋病防治条例》以及艾滋病预防知识等。倡导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自我做起,洁身自爱,革除陋习。并将所学到的艾滋病预防知识传播给家人和其他社区成员,以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增强预防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推动全社会预防艾滋病工作的健康发展。

12、加强24小时震情值班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由于我区地处滇东地震活动带境内。云南七大地震带就有两大地震带经过昭通即:“小江地震带”和“威宁-大关-马边地震带”。昭通市五大断裂之一的洒渔河断裂也称昭鲁断裂经过××区,地质构造复杂,活动断裂带纵横交错,新地质构造运动强烈多变,地质环境极为脆弱,地震活动十分频繁。

1、城市综合防震减灾和农村民居抗震设防能力薄弱,部分建筑工程和广大农村民居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特别是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不能满足防震减灾的需求,部分单位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及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不够重视。

2、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是防震减灾工作的核心,但是防震减灾工作点多面广,我局机构编制人数少,专业人员不足,对工作的全面开展有一定影响。

3、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只是与自己的过去相比得出的结论,特别是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科普宣传和地震应急演练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提高。

4、“三网一员”即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建设,有待进一步推进。

5、地震监测基础设施薄弱,我局正在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加大投入不断加强地震监测基础设施建设。

6、经费投入不足,一些监测手段难以实施。

三、下步工作思路

我区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频度高、震级大、震源浅、震灾重、受灾广的特点,积极抓好工程性防御工作是有效避免地震人员伤亡的重要手段;做好建筑物的选址工作是避免地震灾害的有效方法;做好地震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是防御地震的有效途径。因此,在防震减灾工作中要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体系,强化应急管理机构和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安全意识,尽最大努力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努力提高强震预测预报科技水平,搞好群测群防工作,充分发挥“三网一员”的重要作用,做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普及。

1、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省、市、区有关会仪精神,不等不靠完成好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2、结合我局实际,以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为中心开展工作,搞好群测群防,加强“三网一员”队伍建设,使其能在应急时刻发挥重要作用。

3、微观观测方面:对××区一中内的国编滇字10#井的水位和地温进行数据采集、分析和上传,争取在观测评比中再获奖励、加强对昭通市面粉厂内安装的数字前兆仪器的数据采集,并做好资料的分析上报工作、认真做好靖安乡政府院内强震动台的维护管理工作。

4、宏观观测方面:对13个主要的宏观前兆观测点加大观测力度,如果发现宏观异常,及时落实情况上报,在进一步寻找有价值的宏观观测点,增加宏观联络人员。

5、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基础设施的建设。

6、加大对新建、改建、扩建及生命线工程建设的抗震设防及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监督管理。

7、加强对《防震减灾法》的贯彻落实,防震减灾事业包含方方面面,地震监测预报设施建设、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工程的建设的监管、地震紧急救援等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提高,做好这些工作需要各行业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把防震减灾事业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结合起来,让《防震减灾法》真正落实社会工作中,真正使防震减灾事业成为广大社会公众的责任意识。

8、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扩大宣传范围,使群众了解更多的地震科学知识和地震法律、法规,以此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地震的心理承受能力、鉴别地震谣言能力和防震避震能力。

第9篇:防震减灾办法范文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概况

__县处于南盘江断裂带西侧,弥勒—师宗断裂带、石屏—富源断裂带和开远—罗平断裂带横穿境内,活动断裂纵横交错,应力容易积累。历史上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和多次有感地震,全县均都处于7度以上地震烈度设防区。在历届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地震机构成立于1970年,1984年撤销,1990年恢复为“__县地震办公室”,1993年与科委、科协合署办公,1997年更名为“__县地震局”, 20__年机构改革,三定方案定为“县政府办公室下属事业单位”。现有在编人员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人,工人3人,经过多年的发展,现拥有水氡、水位观测数传仪、地温仪、遥测地震仪(已报停)、电磁波等监测仪器,主要从事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微观观测、宏观观测)、震情跟踪,20__年,根据防震减灾工作发展需要,新开展了震害防御、紧急救援工作,初步建立了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紧急救援三大防震减灾工作体系,为促进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开好了头,起好了步。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职能部门的要求和期望愈来愈高,特别是20__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地震波及面之广,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之大,震撼中国、震惊世界,令我们深思,给我们挑战。新形式下,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按照《__县人民政府加强预防和处置地震灾害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泸政发〔20__〕13号)文件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明确任务、协同作战、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存在的问题。

通过深入调研,认真剖析,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查找出在防震减灾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如下:

1.基础设施滞后。目前,我县地震机构还没有独立的办公楼,办公条件简陋,缺乏通信工具和信息处理、传输设备、笔记本电脑等办公设备,严重制约着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2.应急能力薄弱。没有应急车辆、地震预警机制和技术系统、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灾情速报系统、应急基础数据库尚未建立;

3.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偏低。由于地震部门体制等因素,虽然加大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管力度,但是,由于执法主体不明确,难于依法把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进行认真审查,严格把关;

4.震灾预防工作存在薄弱环节。地震监测台网现代化程度低,部分地震监测仪器观测老化、难于正常工作;

5.部份干部职工作风不实。

二、解决办法和应对措施。

(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灾工作,全面推动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和水平逐步提高。

加强地震预测预报设施和能力建设。加大地震监测设施和环境的维护、管理及保护力度,确保已建成的监测仪器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其作用。不断增加投入,积极推广地震科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成果、新设备,提高我县地震监控能力。同时,加强与省、州级专家及其他县市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借鉴有益经验,逐步提高监测预报整体水平。

加强会商和区域联防。对每一个时期出现的突出地震活动或重大异常现象,及时组织会商,研究震情趋势,提出震情分析研判意见。加强对乡镇地震工作的指导,充分发挥其在震情跟踪、短临预报中的作用。

切实推进地震群测群防工作。要加大投入,加强领导,全面推进地震群测群防工作。乡镇要尽快落实设立防震减灾助理员,逐步推进在村级设立防震减灾信息员的工作,并建立稳定的群测群防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制定群测群防人员岗位津贴发放标准,稳定群测群防工作队伍。要通过几年的努力,建立起以县群测群防管理员、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村级防震减灾信息员、地震宏观测报员为支撑的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网络。要指导和支持好群测群防人员全面履行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普及、地震宏观异常收集上报、地震灾情速报、农村民居抗震设防指导等职责,切实提高地震群测群防整体水平。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灾工作,全面提高公共建筑物的抗震设防能力

切实加强对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的监管。地震部门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加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审核力度。对新建的学校、医院、居民住宅等人员密集场所和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按

规定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严格抗震设防,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做到大震不倒塌、中震可修复、小震无损坏。全面开展对现有各类建筑的抗震设防能力普查。认真开展公共建筑物抗震设防能力大检查,工作重点放在检查公共建筑物特别是学校和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重要工程、生命线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要通过检查认真查找抗震设防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提出抗震加固方案和处理措施。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建筑物责令尽快搬迁或重建,对危险建筑物和不防震的大板房必须限期拆除,对抗震设防存在明显隐患的要限期进行加固,未加固前要限制使用。对全县开展学校建筑物安全检查活动的情况,由县教育局负责牵头督查;交通、卫生、水利、电力、电信等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在本系统内开展督查,检查、整改情况报县地震局备案。

全面加强学校危房排除与新校舍抗震标准建设。教育部门要在三年内整体排除全县现有的d级危房,努力完成改造新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用房、学生生活用房和教师校内工作用房任务。危房改造新建资金按有关规定由中央、省、州、县、乡分级负担。新校舍建设要符合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的要求,并严格执行现行基本建设程序,除国家特别批准外,各乡镇、各部门和学校不得简化项目建设程序。

积极推进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薄弱环节的抗震设防工作。进一步加强对此类建筑工程质量和设防标准的监督管理,有条件拆除重建的地方,要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加快拆除重建步伐,一时难以拆除的,要全面开展抗震设防加固工作。

(三)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灾工作,全面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

要认真按照省、州、县人民政府的安排部署,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整合各方资源,全面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县新农村办公室、各乡镇要密切配合把特别贫困、特别简陋、特别危险的农村民居作为实施的重点对象,优先安排,集中力量,整体推进,确保新建和加固改造的农村民居基本具备抗御不低于6级地震的能力。

确保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质量。在工程建设中,城建部门必须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建立严格的工程规划、设计、质量管理机制和制度,严格实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对工程建设全过程实施有效监督,确保质量达标、群众满意。工程建设实行统一设计、统一图纸、统一技术标准,实行组织领导把关、材料质量把关、施工质量把关、验收入住把关,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设计不准实施,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建设项目不准审批,对不符合抗震标准的建材不准进入工地,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不准验收。

加强对乡镇民房建设的规划管理。在积极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建设的同时,城建部门要抓紧编制完成全县中心村、重/!/点基层村的建设与整治规划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同时,抓紧研究编制全县农村住房建设规划。在新的农村民居建设中,要坚持符合村镇建设规划、体现民族民居特色,确保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四)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工作,全面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

加强地震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教育。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设立专栏,进行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加强地震科普知识普及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开设地震知识课程,加强对在校师生的培训教育,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加强防震避震应急演练。地震部门要制定防震避震应急演练方案,组织机关、大型企业和中小学校定期开展防震避震应急演练,尤其是要强化在校学生防震避震应急演练。各乡镇要确定一所学校开展防震避险和应急疏散演练,通过以点带面提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应急避灾能力。

建立完善抗震救灾舆论宣传机制。健全完善政府应对重大地震灾害的新闻制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将信息通过正常渠道向社会公开,确保人心安定和社会稳定。新闻机构要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实施好抗震救灾的宣传报道。

(五)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防震减工作,全面加强抗震救灾组织指挥体系建设,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加强抗震救灾指挥机构各部门间的协调联系,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和联系会议制度,健全“三网一员”队伍。县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成员单位要加强经常性联系,互通情况,共享信息。建立和完善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制度,县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同时是防震减灾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防震减灾联席会议,分别由抗震救灾指挥部防震应急办公室(设在县地震局)、抗震救灾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抗震防震办公室(设在县建设局)轮流组织召开。

提高地震应急装备水平。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加大投入,为地震部门配备地震应急车辆、通信、灾情调查、信息传输、现场震情监测等应急工作所必需的地震应急装备,不断提高地震应急装备水平。

不断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各乡镇、县属各部门要制订、完善地震灾害应急预案,同时,要加强对地震应急预案的演练,进一步熟悉掌握启动应急预案的方法、步骤,明确在应急行动中的职责,确保预案启动及时、运转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