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范文

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精选(九篇)

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第1篇: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范文

关键词:沿海地区;科学文化;教学培养;分析阐述

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要具备扎的理论文化知识,也要具备较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这样才能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在步入社会后发挥自身的价值,促进社会的发展。对于沿海地区来说,其是我国主要地区,肩负着我国人才培养的重任,为了保证培养出满足社会发展的人才,主要增加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教学的关注度,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一、增加对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学的关注度,保证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无论是理论知识的教学还是科学文化能力的培养工作,都离不开理论知识基础。学生如果不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便不会知道科学文化的概念,又何谈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提高沿海地区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增加对基础知识教学的关注度,保证学生可以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为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为了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树立合理化的教学目标,保证科学文化教学知识可以和社会实践相关联,增加学生对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了解。教师也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增加和学生的互动,对化学、数学、自然科学等和科学文化具有关联的科目结合教学,增加学生对不同学科科学文化知识的了解,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保证沿海地区科学文化教学的有序开展,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避免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增强教学的灵活性,激发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欲望。例如,在对自然科学进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个和自然科学具有联系性的视频,学生可以依据视频展现的内容,增加对自然科学文化的了解。如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一个人类物种变化和发展进程的视频为学生进行展示,增加学生对人类祖先发展的了解,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其次,教师也可以在自习课和空闲课节,为学生展现不同动物发展史和社会历史文明发展视频,增加学生对历史文明和社会发展进程的了解,以增加学生对大自然和科学文化知识的了解,丰富自身的内涵,开拓学生的眼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有利于学生步入社会后实现自我价值。

三、创建校园科学文化环境,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

对于学生来说,每天在学校和班级的时间最长,仅次于学生在家的时间。因此,沿海地区教育机构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利用自身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素养的培养,创建校园科学文化环境,潜移默化地增加学生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关注度。详细而言,对于教育机构来说,只要在校园内部营造良好的科学文化氛围,在校园内部利用板报和条幅的形式宣传科学文化知识,举办科学文化知识竞技大赛,举办诗歌和朗诵大赛,举办科研大赛,聘请相关人士在校园内部进行演讲,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其次,学校也要为学生创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加对自身不足的了

解,完善自身科学文化素养弊端,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促进自身的发展。从班级文化角度来说,教师要在本校中利用班会的形式,在班级内部对学生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良好品格,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缩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

素养。

沿海地区的教育工作,是当前我国教育较为关注的区域。为了提高沿海地区科学文化教育的质量,提高沿海地区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增加对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教学的关注度,保证学生知识储备量,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创建校园科学文化环境,举办科学文化知识竞技大赛,举办诗歌和朗诵大赛,举办科研大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增加班级的凝聚力,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良好品格,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保证科学文化教学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王艳梅.中学生体育科学素养现状与培养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5(36):149-150.

第2篇: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范文

一、转变美术教学理念,创设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创新教学策略,创设学生乐于接受、喜闻乐见的情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美术学习中来,学会学习、提高技能,用美术学科的内力为学生打开一扇展现美术文化的窗口,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和创作技巧,引发学生对美术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作能力,把观察、体验、发现、想象转化为丰富多彩、富有内涵的画面,让学生用手中的画笔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展现自己对美术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表达、合作能力,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对话、讨论、思辨、合作、表演、游戏等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探索、参与实践、表达思想,提高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让学生感到学习美术的价值,享受快乐学习的过程,感受创作的愉悦,提高美术学习的自信心。教师要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潜力,引导其多看、多想、多说,培养其对美术的感受和创造能力,提高其思维想象能力和作品的审美创作能力。如《听音乐画感觉》是小学生不易掌握的内容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抽象的色彩、形象表达自己的感受,教学中可以让他们先想象自己对抽象色彩的感觉,然后用语言表达,描述感觉的特征,然后动笔画一画,让学生把感觉与动手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率。

二、优化美术教学过程,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注重从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张扬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探究、深入思考,使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教学资源和教学要素有机结合,让美术教学情景交融,产生聚集效应。随着朝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改的深入,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方法已广泛应用到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对美术教学起到了较好的辅助作用,成为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载体。以其“快捷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深受师生的喜爱,不但丰富了教学的形式,而且活化了教学方式,教师要将美术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增强美术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如,我在教学《走进大自然》一课时,运用多媒体节选了赵忠祥讲解的《人与自然》的精彩片段,在教学中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激发了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通过声音、动画、视频、投影等手段,为学生创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亦动亦静,能再现生活的环境。在欣赏《素描欣赏》、《亲近大师》等内容时,只用鼠标轻轻一点,画家的生平介绍和代表作就会出现。不但可以看到作品的全貌,还可以对局部进行放大观察,使学生在艺术长廊里自由漫步,在想象空间中尽情翱翔,给学生一种感同身受的模拟经历,真切地感受横跨时空、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各种艺术。

三、创新美术教学方法,创设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学习美术知识、提高美术技能,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动态,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动手练习,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指导学生把心中所想、所思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教师要用睿智的思维、亲切的话语、满意的点头,让学生把对教师的喜欢迁移到对美术的热爱中,使课堂气氛更宽松,学生思想更活跃,学会发现与思考、学会探索与创造。美术教学设计的目标已不再局限于传授绘画技法上,而是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变化和组合,创造出无数个新造型、新形象、新形式。教学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对待美术教学和学生。如我在教学《标志》一课时,让学生用即时贴进行剪贴的方法制作创意小组活动的标志,引导学生塑造可爱、活泼、健康的小组形象,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美化生活,做到学以致用,提高美术教学效率。

四、拓展美术教学空间,创设链接现实的教学情境

第3篇: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范文

关键词 校园环境 主题活动 学生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Highlight Corporate Culture to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XU Hongyan

(Jinxi Industrial School, Huludao, Liaoning 125001)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knowledge economy, modern enterprises employing increasing demand not only value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pay more attention to professionalism. Corporate culture is the spiritual pillar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o conventional teaching is based on the school environment as the basis, themed events as a platform to educate people to help the network, creating a comprehensive corporate culture, highlighting corporate culture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reform, to enhance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so as to achieve the ultimate goal of vocational school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campus environment; themed events; students' professionalism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愈来愈烈,而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职工的素质和能力。现代企业的发展不仅看重生产技术,更注重的是劳动者的品质与职业素养。而现代中职学校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与企业需求存在着差距。

企业文化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主要由企业环境、价值观、英雄人物、文化礼仪和文化网络等要素构成。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营造企业文化氛围,有利于推进教育改革的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从而达到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1 以常规教学为基础,学习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常规教学活动是学校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活动,学生通过常规教学逐步深入地了解所学专业及职业、学习企业文化,逐渐形成自己的职业意识,并在常规教学及其它活动中深化,迈出成为职业人的第一步。

1.1 理论课教学中注重职业素养渗透

理论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基本途径,通过理论课教学,学生对职业及所学专业有了逐步深入地了解和认识。文化基础课是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更注重让学生了解每科文化基础课与专业学习的紧密联系,进而认识到文化基础课的重要性。而专业理论课是学生形成专业技能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相应的行业标准、岗位职责等,使学生逐渐树立职业观念。理论课教学,教师多采取案例法、分组法等教学方式方法,充分把握时机,利用各科进行职业素养渗透,使学生逐步树立强烈的职业意识。

1.2 德育课教学中注重职前就业指导

作为德育主阵地的德育课教学,对职业素养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充分利用德育课对学生进行职业前的就业指导。德育课注重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岗位需求、技能要求、就业创业必备的素质,使学生明确职业目标,树立职业理想。在教学中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专业实际和未来的工作实际,善于引用本校优秀毕业生的实例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使学生以发展的眼光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同时,开设就业指导、职业素养等专门的选修课,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3 实习实训课教学中注重职业模拟体验

实习实训教学是学生实践所学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实习实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注重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在实习实训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实习实训教学环境,使学生逐步深入地了解职业道德、行业规范、岗位要求以及企业文化等,并内化为自己的职业意识。经过安全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培训考核合格后,在实习实训教学环境中让学生模拟体验职业活动,并按照岗位要求严格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激发学生的职业紧迫感,自觉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2 以校园环境为依托,感受企业文化,激发学生的职业情感

校园环境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要注重企业化校园文化环境的创设,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为职业素养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1 创设企业化环境,培养学生亲近职业生活的情感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要融入企业文化元素,营造企业化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有所感悟,培养亲近职业生活的情感。在教学楼、实习场、宿舍楼等醒目地方张贴企业的宣传标语、企业名言,宣传企业文化,如“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把一件简单的事情千百次地做好就是不简单”等优秀企业文化,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强化职业意识。在操场边创建宣传橱窗、在校园网开设招工专栏及就业新闻信息,公示企业招工及录用信息,让学生在不经意的驻足或网页浏览的互动中,了解招工就业情况,增加学生的职业紧迫感,产生提高自身修养的感悟。

2.2 实行企业化管理,提高学生适应职业生活的能力

优秀的企业必定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把企业的管理制度转化为学校的管理制度,统一规范,统一管理,使学生提高对职业生活的适应能力,实现中职生与企业的有效对接。按企业6S管理制度的要求实现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规范工具物品的摆放、规范学生的仪容仪表、规范学生的言谈举止并严格考核,督促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效仿企业的奖惩制度,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实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并公开表彰,使学生体会遵守规章制度与个人切身利益的关系,深刻明白“今天遵守学校规章,明天才能适应企业要求”,提高学生遵章守纪的自觉性。

2.3 学习企业榜样人物,激发学生向往职业生活的热情

企业榜样人物以一种鲜活生动的形象给学生树立了榜样,给学生以精神上的鼓舞,引导学生对成功职业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在所有教学楼内创设文化走廊,以图文并茂的壁画或挂板吸引学生的目光,给学生讲述国学经典故事、励志故事,使学生在愉快地阅读中感受国学经典。邀请企业优秀人物、我校优秀毕业生到校座谈、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人才标准,了解成功背后的酸甜苦辣,让学生理解成功来源于一点一滴的积累,坚信“人有无限可能”,使学生更接近职业人的工作与生活,充满对职业生活的憧憬。

3 以主题活动为平台,内化企业文化,坚定学生的职业信念

活动是学生职业素养内化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职业意识更加清晰明确,并逐渐内化为自己坚定的职业信念。

3.1 开展“阳光向上”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健康的身心是职业素养的基础,没有健康的身心,就谈不上良好的职业素养。通过对企业的问卷调查反馈,现在的中职学生心理素质较差,突出体现在抗挫折能力、自信心和心态调节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由此,我校建立了专门的心理健康训练中心,由具有心理咨询师资格的教师组织开展以“阳光向上”为主题的心理健康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积极进取的健康心理。除了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之外,由心理咨询专业教师作职业心理健康方面的讲座,定期开展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心理游戏,由各班级召开“自信快乐”、“崇尚荣誉”等为主题的班会,使学生学会消除不良情绪、调整心理平衡,学会人际沟通、解决交往困惑,学会与人合作的技巧、树立集体观念,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坚定职业信念。

3.2 开展“能力提升”主题活动,坚定学生的专业信心

职业能力是职业素养的重点内容,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学生体验专业成长与进步的快乐,培养学生的专业信心。通过对企业问卷调查的反馈,现在的中职生学习能力较差,缺乏学习的热情,缺少专业实践,需要重点提高他们的责任心、进取心、事业心和主动性。针对以上的反馈结果,各班组织召开了“我爱我专业”的主题班会,团委组织了“我的职业理想”演讲比赛,还组织学生开展参观、纪念活动,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树立职业理想;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全校性的体育比赛、“金手指”制作、小发明活动等,优秀团队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坚定自信心。

4 以育人网络为助力,升华企业文化,端正学生的职业价值观

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与企业、家庭、社区形成合力,构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网络,通过开展校外活动,升华企业文化,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4.1 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

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定期组织学生进行校外企业实习,安排学生毕业前的顶岗实习,并由学校编制《校外(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实习中,在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指导示范下,学生深入实践专业技能,体会岗位职责和行业要求,感悟企业文化,在自己的亲身实践中领悟企业的职业价值观,培养甘于奉献的精神。

4.2 家校共建,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建立学校与家庭的经常联系,通过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进行家庭走访、开放家长接待日等活动,使学生家长了解企业文化、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学习一些教育理念和方法,商讨如何共同教育引导学生,从而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深厚的道德情感。同时对困难的家庭给予帮助,教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家长、回报社会。

4.3 社区支持,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取得社区的支持,与社区联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自我情感体验在社会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义务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主人翁意识,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参加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学雷锋活动等,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提高自己的公德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第4篇: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 公交专业 学生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8-0079-02

在物质和精神生活日益富足的今天,面对我们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想到的是:如何从思想深处进行扎根教育。除了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水平和精神修养外,更重要的就是要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植入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思想和文明意识。

一 初学《弟子规》,新班展新颜

因为是订单班的缘故,公交专业的家长和学生的学习意图相对明确――即五年内,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做一名优秀的准常州公交人。新生开学伊始,为了鼓舞士气,振奋人心,笔者在黑板上写下“在这里,你的起点会更高!”目的是要所有同学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同时,向全班宣扬我们班的特殊性和使命感,要求大家在平时汲取专业知识、夯实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注重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这将为他们进入公交企业后,为企业建设优质文化、塑造企业形象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新生军训结束后,我和公交11高职班的孩子们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弟子规》学习。在接下来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基本完成所有同学的背诵检查。与此同时,我们规定每个早读前5分钟,全班起立齐诵《弟子规》。其中,我也不失时机地与学生一起分享传统文化方面的视频资料,学习教导成人成才的真实故事。虽然并不是每一个学生接触了《弟子规》之后,都能有很大改变。但是,绝大部分的同学在学习了《弟子规》后,都能用里面的语句来开导别人或者反省自己。从一年级践行《弟子规》的实践行动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思想上的成长历程。此后,在每学期的主题教育课堂上,我会选取《弟子规》内容中的一个节点,让学生自拍自演,完成视频材料,然后由班主任策划和导演一堂生动有趣而又给学生深刻启示的主题教育课。主题教育内容的选取与专业结合,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的切身感受,又可以为他们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例如,我曾经选取《弟子规》中关于“礼节”的内容作为主题。这是因为我们是公交专业,同时也是“准公交人”,是服务性行业的窗口。在校期间,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礼仪习惯,培养他们对人的恭敬之心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我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弟子规》的过程中,不断地审视自己和他人,同时将《弟子规》的精髓变成内心自觉或不自觉的思想要求。

二 以传统文化精髓为基石,正心端行

高职生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眼高手低,也就是目前教育界所谓的“叛逆期”。他们的眼光很高,可是能力却偏低;口里面说得很好,可是心里面想的却是另外一回事;表面上很尊重你,背后说不定骂你千遍万遍。面对如此情形,除了要在思想上指导他们的思维方式,更要在行为上加以约束,双管齐下,标本兼治。

在平时的操作实践中,很好地将传统文化与主题教育课的形式充分糅合,以利于扎实深入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努力实践的。

学习传统文化里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这种精神将会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常州公交人。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学习方法、治学态度,这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有着积极作用,而且终身受益。继承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意识,可以使学生树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的观念,热爱并尊重自然,从而珍惜自然资源,培养他们为常州公交创建美好未来而努力的自觉意识。学习传统文化中礼仪修养,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以保证班级的健康、有序、稳定,使同学们和谐愉快地相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观念以及相关的礼仪形式,对提高班级学生的礼仪修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今后进入公交企业,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形象。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也是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许许多多的古人都以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爱国,什么是有社会责任感,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韩愈的“以国家之务为己任”,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都是以国家社稷为己任的爱国主义和社会责任感的体现。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感培养的精神食粮。

有了这些作为基石,在近三年的班级管理中很少听到说我班同学跟别班发生矛盾或者大打出手的。有矛盾的同学自己也会用传统文化精髓里面的条条框框去检查自己、反省自己,全班同学都能做到团结友爱,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共同营造和谐的氛围。

三 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理想照我行

我们的理念是:学习传统文化,提高自我修养。我们的准则是:从我做起,从我心做起,从我班做起。我们的目标是:学习传统文化,做文明公交人。

为此,在学校开设有关传统文化的选修课时,我会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这对提高班级学生整体文化素质会有很好的效果。

闲暇之余,我还不失时机地让他们观赏一些我自己认为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帮助的视频节目。比如,有彭鑫教授主讲的《仁义礼智信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净空法师主讲的《拯救世界和谐危机》、李越老师的《礼在人际关系中的应用》及李承臻的《传统文化救了我全家》等经典视频。看完之后,我们师生一起评点讨论,并且一起互相答疑解惑。在看到他们的点滴进步时,我心中总会不禁暗喜,因为我知道我在他们的人生路上点燃了一盏明灯。

每当要过中国传统节日时,比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我会尽量发掘中国的传统民风民俗文化,召开主题班会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作为一名高职教师,加强自身传统文化的修养,才能更好地增强对学生的说服力。这方面着重强调教师在人际关系、为人处事方面等都要成为学生的表率。

参考文献

[1]王焰辉.汲取传统文化精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J].考试周刊,2012(2)

第5篇: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范文

具体表现为网瘾成性、人际关系混乱、不讲诚信、害怕与外界沟通、冲动、残忍甚至吸毒、自杀等,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心理压力大、教育模式单一、社会教育缺位、贫困的教育等。这些“问题”学生缺乏远大的目标、对未来充满迷茫,信息不对称、考虑问题片面、易钻牛角尖,很少站在他人的立场考虑问题、以自我为中心、个人利益至上,易导致极端事情发生。陶铸说过“一个精神生活充实的人,一定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一定是很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只做物质的主人而不做物质的奴隶的人。”

二、原因分析

总体说来,我国目前中学生的人文素质还比较缺乏,主要原因有:受社会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学生从小接受的人文素质教育及要求非常有限或处于较低层次;从学校方面看,片面追求升学率,轻视人文素质的教育,造成学生人文知识水平普遍不高,文明修养程度较低。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我们也是过于强调了思想品德课的政治性,更多地关注了应试的实用性,忽视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及心灵、智慧的开发,而学生性情的陶冶,人格与个性的教育则遭到冷落。

三、当前形势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指出:要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新课程标准的特点:注重人文性,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见,现代教育首先应该着眼于人,只有明确这一点,我们才能从本质上去理解素质教育,才能理解人的各种素质中,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才是最基本、最首要的素质。

当前新课程确立了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整合的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体现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思想品德课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要大力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并致力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健康情感、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创新精神、信息素养、环境意识等21世纪所需要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的培养,最大限度地挖掘促进学科教学与培养的良好时机,以实现新课改的教育价值。

班级文化是一门潜在的课程,班级文化中的音乐可以表现为:班歌,每周一歌,每日金曲等,它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就像一句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选择优秀的音乐,以及针对中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提高学生学科人文精神素养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充分开发运用这一资源,以此来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科的人文素质。

(一)用班级文化中的音乐来提高学科的人文素养的意义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注意力

在思想品德课中,音乐能突破各种限制,把教材中抽象的理论和观点用音乐的形式直接表现出来,为学生创造学习知识的实际情境,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诱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引起极大的兴趣和充分注意,使他们从不爱学转为爱学和想学。例如我在《走共同富裕之路》课堂教学过程中,借用了韩红演唱的歌曲《天路》,那高亢嘹亮的唱腔,就给人们听觉上的美感,仿佛把学生带到纯净、圣洁的雪域高原,悠扬的长调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深情期盼和无限眷恋,也是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希望世界和平人类安康。

2.活化学习内容,提高课堂实效性

班级文化中的音乐的运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还把思想品德课与特定的实际联系起来,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例如我在《做一个负责任的人》课堂教学过程中,借用群星演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这部音乐作品的旋律优美而又简单易唱,歌词关爱深广而又朴素自然,旋律朗朗上口、歌词通俗易懂加上曲子结构短小音域较窄,易唱易记,既可以作为学生对同学友谊的珍惜,也可以作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快乐的自然流露,也有伤感的婉转抒情,甚至还有对朦胧感情的怦然心动……

3.激起学生欲望,提高思维能力

班级文化中的音乐感性地给学生提供思维教材,应让学生进行分析,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我在《消费者权益》课堂教学过程中,选用解晓东的歌曲《心太黑》,学生体会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消费心理,并展开讨论,模拟相应的措施,学生们在活动过程中相互启发,形成了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了实际生活的应变能力。这首歌不仅让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要让学生从反面的案例中明辨是非,唾弃那种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坑蒙拐骗的丑恶行径,在内心牢固地筑起诚信之堤,做一个正直的人。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是非辨别能力,真正分清假恶丑与真善美,从而自觉抵制假恶丑,身体力行真善美,塑造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提高了人文素养,沿着正确的方向成长。

4.满足学生需求,发展音乐智能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家长对孩子的素质越来越重视,班级文化中的音乐使用,有利于满足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智能。音乐的题材贴近日常生活和人之常情,特别是有些校园民谣写的就像是发生在学生们身边的事。例如我在《架起沟通的桥梁》课堂教学过程中,借用歌曲《朋友》、《相亲相爱》等,这些作品能使学生感到亲切,释放他们因学习压力、家长管束等带来的压抑情绪。音乐无形中已成为中学生借以消除紧张疲劳的“轻松贴”,可以减轻压力的“降压灵”。尽管社会上关于“减轻中学生的课业负担,加快素质教育的步伐”的呼声此起彼伏,但是升学的压力依然存在,倍感压力的学生们迫切需要一种解除心理压力的途径,音乐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二)用班级文化中的音乐来提高学科的人文素养的原因

1.它迎合了中学生自身独特性的客观要求

音乐的优美抒情或奔放不羁的旋律,与中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颇为契合。歌手用本真的自然声音来歌唱,追求奔放自然的效果和突出个性的风格的表现,不同歌手在演绎歌曲的情感上各有千秋,或者是如泣如歌的“悄悄话”,或者是尽情宣泄的喊唱,加上新奇的装束和别致的扮相,让学生觉得那似乎就是在倾诉自己的心声,让他们油然而生出一种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2.它是把中学生培养成合格人才的客观要求

中学生群体是渴求知识的群体,是追求自由的群体,是朝气蓬勃、可造可塑的群体。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潜在建设者。中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还是做人的道理,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特别是道德、品德。所以,一个中学生是否合格,不仅要看分数的高低,还要看品德的好坏,如是否懂礼貌、是否讲文明、是否讲诚信,这些都是一个学生所必备的素质,只有有了文化修养,再加上所学的科学知识,这个学生才是合格的。同时大家知道,合格的学生是培养出来的,而培养学生最直接的场所就是班级,那么班级的好坏,特别是班级文化的优劣与有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进而影响着学生未来的发展,潜在关乎国家的命运。

3.它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1)教育规范功能。教育规范功能是它的首要功能,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它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动力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它虽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例如在《可持续发展战略》课堂教学过程中,借用迈克・杰克逊演唱的《earth song》,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生存的空间,发现存在的问题,探究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考察环境问题给我们带来的危害,从而真正明白保护环境的意义及其迫切性,把保护环境从书本要求内化为自身的诉求,看作是自己应尽的责任,在生活中处处留意,把环保落实到行动上,培养高尚的品德与良好的行为习惯,做一个对社会负责任的好公民。而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塑造了学生健康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的生活态度,使得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2)导向激励功能。班级文化中音乐的导向激励功能主要表现为,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共同的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引导着全体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前进。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我在《自信一族》课堂教学过程中,借用零点乐队演唱的《相信自己》,使学生在激昂的音乐中回忆过去成功的经历和体会,从中受到更多的鼓舞,积极调整心态,不要把暂时的困难和失败想得太重,应该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完成任务上,去赢得胜利。树立正确的态度,克服自卑和自负,进而理解:自信永远是准确的自我定位和客观的自我评价,永远是一种科学的进取精神和冷静的态度,永远是遇到困难永不低头的巨大精神力量,是我们人生道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三)应遵循服务于教学、有利于学生、适度性等原则

首先,教具是为教学服务的,所以班级文化中的音乐要与当堂学习内容直接相关,不能脱离教学内容。其次,班级文化中的音乐还要便于学生理解教材,否则就失去了使用的意义和价值。再次,一节课所选的音乐也不能太多,否则不仅会破坏整体的教学设计,还会使学生停留在思考的表层。最后,我们在选择音乐时,要充分考虑它的立意、情景、音韵、曲调等方面是否能增强学生的美感,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参考文献

[1]耿帅.有效上课―初中思想品德[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

第6篇: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  注重  提高  体育文化素养

前言

    体育文化素养是人们通过对体育知识的学习和对体育活动的参与而形成的各种体育能力和行为的综合表现。它是通过体育知识的深浅、体育技能的优劣、体育技术的好坏、体育意识的强弱、体育个性的突出与否来表现的。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是适应现代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适应当前激烈的竞争和未来社会竞争必须具备的个人品质积淀。本文就在体育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浅谈一管之见,以作引玉之砖。

一、通过体育教学,建立体育文化认知体系

体育文化素养一词是适应现代素质教育的需要而焕发出蓬勃生命力的新词汇。但“体育”、“体育文化”、“体育素养”等词汇可以说是始终贯穿人类社会活动的发展过程。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体育历史、体育现状、体育未来等方面引导学生建立体育文化认知体系。可以让学生了解体育的起源、体育的发展、体育基础知识,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体育伴随社会进步而发生的变革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尤其是我国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这一发展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自豪感;可以告诉学生体育不仅仅是与自己有切身关系的升学、达标问题, 还有国家颁发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法》,更有向“更快、更高、更强”进军的体育大家庭的盛会-----奥林匹克运动。使学生了解体育不仅仅在学校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社会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可以进一步告诫学生,体育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健康、娱乐的需求,还是人类挑战自我、挑战自然、挑战人体极限的不可缺少的载体,以此帮助学生增强信心,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勇敢地向困难挑战。当然,建立体育文化认识体系,还包括诸如健康保健知识、运动心理知识、科学锻炼知识等方面。这种由“点”到“线”形成“面”的认知体系的构建,还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宣传专栏等辅助手段来加以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实际的教学进程有计划有目的地、全面地、系统地、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传授各种体育知识,使学生的体育文化认知体系全面稳定。

二、强化体育意识,激发参与体育的原动力

    体育意识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自觉认识体育意义与作用的基础上所产生的能动的心理活动,采取个人认为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并获得了知识技能。目前,就学生整体而言,体育意识还是比较薄弱的。具体表现在:一是应付考试,缺乏主动性。如初中升学考试,体育要加试算分,于是对于考试的几项运动,无奈地参与。除此之外,对于其它运动项目不屑一顾。有些文化成绩好、体育差的学生更是怕苦、怕累、怕炼,偏面地认为只要在文化成绩方面争到分,锻炼与否无所谓,缺乏对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的了解,造成认识上的偏颇。二是应付老师,缺乏积极性。主要表现在课堂分组练习中,有的学生不能及时完成教学内容。在体育活动课中,有的学生不愿参与活动,只是沉浸在文化学习中,犹如老僧做禅,结果造成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下降。针对这些问题,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1)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男生大多好表现、喜欢竟赛性强的项目,如足球、篮球等。女生则大多喜欢姿态优美、韵律感强、柔韧、运动量不大的学习内容,如艺术体操、垫上运动、羽毛球等。因此,针对这些特点,在教学中以大纲为准绳,因地制宜,适当地安排这些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培养兴趣,逐步养成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

(2)加强体育教学,挖掘学生运动潜力。教学中采取各种措施,改进教学方法,运用丰富多彩、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增强体育学习的兴趣。如在铅球教学中,由于铅球是一项技术性很强但训练过程枯燥无味的运动项目。首先在室内进行教学,利用视觉媒体和听觉媒体,制作投影片,使学生对其运动建立动作表象,同时讲解铅球技术组成的每一阶段的动作要领。然后,再到室外进行身体练习。通过教学尝试,这一教学方式不但缩短教学进程,而且教学效果明显,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学生的潜在的运动能力。

   (3)利用竞赛方式,鼓励多数学生参与。体育竞赛是强化和提高学生体育意识最具活力的手段,也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它不但能增强学生的好胜心和表现欲,更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观念。如在冬季体育教学中,进行组与组、班与班之间的拔河比赛教学,吸引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参与和观看比赛过程中,增添对体育的兴趣,调动其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加强基础训练,提高运动技能

    提高体肓文化,培养体育意识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学生投入到各项体育运动中来。在体育运动中练就一定的运动技能,进而强身健体,并形成百折不挠、勇于拼搏的顽强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掌握动作技术,形成运动技能和技巧。运动技能是技能的一种形式,它是由通过相应的神经所支配的骨骼肌运动来实现的一系列外显动作,以合理、完善的程序所构成的一定动作方式,当学生按照运动技能的要求通过反复练习,掌握了某种动作方式,形成动作系统,并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体力去完成时,即标志其某种运动技能的形成。在现行的教学体系中,运动技能的教学一直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就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程度而言,教学效果不能令人满意。究其原因,对运动技能的基础教学和训练不够重视,造成学生的运动伤害,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打击了学生提高运动技能的自信心。针对这此问题,我大大加强了基础教学和基础训练的力度。比如篮球,它是中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在教学中,首先加强基本技术的教学,强调控球技术练习,步法的训练,身体协调性的训练,同时,结合基本战术的教学比赛,使学生通过一定的练习,掌握篮球的基本运动技能,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又如,在双杠教学中,首先要进行一些辅助练习,即发展上肢力量这一素质练习,然后再进行双杠内容的教学,若支撑双杠的力量都没有,还何谈双杠练习,故基础教学和基础训练是教学中至关重要的,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和加强这一环节,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基本技术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减少运动伤害,达到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

    四、发掘体育个性,注意扬长避短

    体育文化素养的普遍提高依赖于体育个体的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注意对体育个性的发掘和培养己成为体育教学追求和探索目标之一。具体落实到体育教学中,转载于范文中国网 fw789.com。那就是因人制宜,因材施教。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的先天条件造成了被教个体的各种差异。譬如,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根据其活泼好动的生理、心理特点,应以培养兴趣为主,施于广泛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教学,以发现学生的个体特质,加以引导,培养兴趣,促其发挥特长,借以提高个体的体育文化素养。在教学中,把教学内容贯穿于有趣的教学形式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他们在轻松、和谐、有趣的环境氛围中达到锻炼身体、掌握体育知识的目的。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应加强其良好的体育锻练习惯的培养,使体育锻炼成为主动的、终身的体育意识,养成体育习惯;对于不同性别的学生,更好的根据他们不同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点,区别对待,加以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各自的身体优势;对由于先天的素质造成的个性差异,应注意培养其特长,挖掘其潜能,弥补其不足,使之向特长鲜明、全面发展的方向努力。这样随着体育个体的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将极大的带动整体的体育文化素养的提高。

五、培养体育道德,坚持“道德”第一 

    体育道德是人们在体育活动中所依据的思想道德规范。优良的体育道德将极大地促进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而恶劣的体育道德作风将极大地伤害着体育运动的正常进行。如臭名昭著的英国足球流氓;屡禁不止的兴奋剂丑闻;学校里也时有发生强占场地现象;在身体接触密切的运动项目中,如足球、篮球有意识地恶意报复性伤害等。这些都极大地困扰着体育运动,危害着体育活动的健康发展。虽然这些恶劣的行为对于蓬勃发展的体育运动来说是个别现象,但他们所造成的危害绝不能低估。如每学期的运动会或小型竞赛,学生们都表现为极强的集体荣誉感,但也不乏少数同学为了取得成绩做出不文明的行为,我们应在肯定其集体荣誉感的同时,指出其错误的行为只会给集体带来耻辱,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这不仅是体育运动能健康有序的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的建设人才的道德要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体育文化素养的各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的相辅相成的整体。体育知识是基础,但只有体育知识,没有运动技能和技术,也只是一个夸夸其谈之徒;运动技能和技术是重点,是体育文化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但只有运动技能和技术,缺乏体育道德作灵魂,也不过是增加了几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莽汉而己;而没有体育意识作动力,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则成了水中月,镜中花,所谓的远大目标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需要注重全面提高体育文化的各个方面,不可偏废。

    六、主要参考文献

第7篇: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范文

一、大学生语言文化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对语言表达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学生自身重视不够。一方面,许昌地处中原,属于北方方言范畴,学生相互之间的交流无论是使用方言还是普通话几乎不存在障碍。因此,是否使用普通话完全基于学生的个人习惯。另一方面,大学生中“功利主义”思想存在比较普遍,学生的目的性比较强,眼前有用的事情和目前没用的事情会区别对待。前几年许昌学院许多专业属于师范类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如果能顺利拿到二级甲等及其以上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就可以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很多学生为了拿到教师资格证书,会认真学习规范语言,练习说普通话。然而,近两年,由于许昌学院发展转型,增设了实践型专业,大大减少了师范类专业,即使是师范类专业,教师资格证也不再单纯授予,需要有意愿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提出申请并通过相关考试获取。这样一来,只有小部分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会认真学习语言课程,并努力考取普通话等级证书。绝大多数并不愿意从事教育职业的学生把普通话水平测试认为是可有可无的考试,并不愿意为之花费心思,付出努力。

其次,理论和实践存在差异。大家都知道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知道普通话的推广和学习是国家政策的要求,同时,学生也认为在大学里大家有必要学习和使用普通话。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由于长期受到方言或语言习惯的影响,很难改变语言方式,尤其是在大家交流没有障碍的北方,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依然我行我素,忽略了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

再次,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学校推普部门隶属于宣传部或教务处,并没有专门的推普机构,平时很少策划推普活动、语言规范活动或者语言文化知识讲座。学校的宣传力度不大也对学生语言规范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最后,语言训练严重缺乏。调查问卷显示,除了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进行口语沟通交际方面的训练外,其他专业学生几乎没有思考过语言表达需要通过训练得到提升。因此,学生语言表达随意性比较大。

(二)对汉字书写规范认识不足

首先,社交用字缺少规范。社交用字中,商业宣传牌匾最引人注目,也是最容易出现错别字的地方。据调查显示对于像“霸王鳖鸡、天刺良肌、衣衣不舍”等形式出现别字,有80%的学生持无所谓的态度。2014年11月27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出了《关于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中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通知》,要求“各类广播电视节目和广告应严格按照规范写法和标准含义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字、词、短语、成语等,不得随意更换文字,不得使用仿照成语形式生造的词语。”因此,作为高校的大学生应该明确,商业牌匾中仿照成语制造双关效果的字被认定为不规范用字。另外大学校园里经常出现的寻物启事、失物招领以及其他一些小广告,也经常出现错误形式,这些现象应该为大学生所重视。

其次,缺少汉字再学习的热情。大家知道,中小学阶段是汉字习得的重要阶段,大学阶段侧重于专业的细化和技能的学习。因此,大学阶段很少有学生关注汉字书写。调查显示,46%的学生表示身边没有字典词典。问及对不认识的字词如何查询时,所有学生一致认为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询。网络比较快捷,但对语言文化知识的把握还是缺少依据性的。学生为了图方便而舍弃传统的字典词典查询方式,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学生对汉字再学习的热情不够。

再次,汉字书写能力下降。从调查结果看,大部分学生承认自己在书写过程中会出现提笔忘字现象,并对自己书写字形表示不满。汉字书写能力下降已是既成事实,主要原因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键盘书写已成为主流书写形式,长时间不使用汉字书写,导致汉字书写能力下降。

最后,汉字书写监管不力。我国法律法规没有提出民众如何监管汉字书写问题。因此,在大众媒介出现汉字书写错误时,知识层次高的民众知道写错了,也没有相关渠道可以反映,客观上纵容了这种错误的存在。因此汉字书写监管不力,客观上影响了语言文化素养的提升。

(三)对语言文化社会功能认识不够

大学生是时尚的追随者,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认为社会上流行的方言歌曲、方言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方言地区的地域特征,但这种语言文化文艺形式对社会发展影响不大。《汉字英雄》、《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流行,对处于汉字学习阶段的中小学生来说起到很大的督促作用,但对于大学生来说,影响甚微。因为大学生认为汉字的书写正确与否与习得和记忆有关,与社会文化关系不大。因此,调查结果说明,大学生对语言文化的社会功能认识不够。

二、大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提升途径

在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同步发展。不同的社会背景、文化习俗形成了不同的语言形式和语言规范。每个民族的思维模式和文化内涵,也必然会在语言形式中得以体现。

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础,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另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可以反映文化。因此,语言是反映民族文化发展的活化石,语言中蕴含着民族文化的深厚内涵,是一个民族文化素养的直接表现形式。

大学是文化的摇篮,承载着创造和传播文化知识,引领文化方向的社会职能。因此,提升大学生语言文化素养是高校的首要责任。高校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觉意识,创新语言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人文环境等方式来达到提升大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目标。

(一)增强大学生语言学习的自觉意识

《周易》中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传达了古人对富有修养之人的看法,有修养的人,应当坚持不懈地自我激励,自我警省,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祸事。由此可见,古人对自觉意识的认识已经相当深入。大学生的自觉意识体现在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对民族特色的重新解读,以及由此而生发的时代创新意识。而这些自觉意识都需要以语言作为载体得以呈现,不管是口语的语言表达,还是汉字的书写功底和艺术表现,都彰显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然而,目前的大学教育更专注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技术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对人文素养、语言习得、汉字文化的学习,大学生普遍性欠缺语言学习的自觉意识。

语言是文学文化的载体,语言文化素养的提高与语言学习以及语言能力的提高密切相关。因此,增强大学生的语言学习自觉意识应该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教育应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体会语言和汉字的文化底蕴,继而尊重和认同中国文化,并萌生出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愿意为弘扬文化增砖添瓦,贡献力量。

(二)创新语言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

传统的语言学习是非常正式的、死板的教与学的过程,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多集中在中小学语文课堂中,适合语言习得性的学习。大学生则不同,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语言知识,不管是口语交际还是汉字书写,都不影响社会交际和工作学习。他们没有更深入地学习语言文化的动力,是因为他们忽略了语言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不了解人际沟通交际的深层内涵。大学生普遍自我意识比较重,理论知识高于社会实践能力,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高校课堂没有起到恰到好处的引导作用。

大学课堂应该创新语言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积极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创造大学生能够自我认知的平台,让学生在不自觉状态中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愿意进一步通过自我锻炼提高语言文化修养,以适应纷繁复杂的社会。另外,大学课堂应该增设语言文化课程。目前的大学课堂教育包括专业基础课、通识类课程、体育、外语、计算机等公共必修课以及其他公共选修课,认为语言文化课程作为民族文化传承的课程可有可无,没有作为必修课呈现出来,无法给学生的个人学习进行很好的指引。呼吁大学课堂吸纳语言文化课程,让学生切身感受中华语言文化的魅力,有效提升学生自我的语言文化修养。

(三)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人文环境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在回答“您有没有接受过演讲、论辩等表达方面的语言训练”问题时,90%的学生选择“没有”,选择“有”的10%的学生全部来自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在回答“您主要在什么场合锻炼您的口语表达能力”问题时,50%的学生选择“日常聊天”。由此可知,多数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语言专业培训锻炼”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大学校园也没有给大学生语言文化修养的提升锻炼提供更好的平台。我们应该呼吁高校创造条件,营造丰富多彩的人文环境。

首先,不定时举办演讲朗诵比赛。演讲比赛不仅能彰显语言的魅力,更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其思路的创新。另外,演讲比赛更重视语言的逻辑表达,很能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朗诵比赛可以帮助学生认知、理解民族语言文化,从而提升自身的语言文化素养。

其次,不定期开展学术文化讲座。举办学术文化讲座是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的主要途径。学校可以指定计划为语言文化宣传教育做几个专题,提前预约专家,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并根据时间组织学生学习讨论。当然,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环境需要大学生积极地配合。

大学生对语言文化素养的提升有着很大的需求,大学的平台环境的塑造、教育环境的改善都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的提升。总之,大学生应该培养自觉意识,多途径多角度深入学习,不断提升自我语言文化素养。

[基金项目:2015年度许昌学院科研基金项目“高校大学生语言文化素养现状及发展研究――以许昌学院为例” 阶段成果,项目编号2015048。]

参考文献:

[1]贺宏志,周建设.北京高校语言文化建设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7.

第8篇: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范文

关键词:高职文秘 职业素养 提升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5.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134

1 提升高职文秘教学学生职业素养的意义

现代社会对文秘岗位要求越来越高,要做一名合格的文秘工作人员,不仅需要扎实过硬的职业技能,而且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只有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文秘专业学生才能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出色地完成工作。提升高职文秘教学学生的职业素养,不仅为工作单位培养了优秀的文秘工作人员,而且让文秘专业学生将来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实现高职学生人生职业规划的不断飞跃。

2 文化视角下提升高职文秘教学学生职业素养的策略

职业素养不仅包括职业技能,而且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纪律等多个方面。文化视角强调的是从道德、思想等方面来看待问题、解决问题。高职教师如果想在文化视角下提升高职文秘教学学生的职业素养,就应该从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纪律方面入手,可以采用以下的策略方法:

2.1 培养职业道德提升高职文秘教学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道德是职业者在工作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是整个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是对社会负有的道德责任和义务[1]。职业道德主要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在本职岗位上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服务,高职教师在高职文秘教学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2.2 强化职业意识提升高职文秘教学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意识又叫主人翁精神,是职业者对从事职业的认识、态度以及情感等的综合反映[2]。只有职业者具有强烈的职业意识,职业者才愿意投入精力和时间出色地完成单位交付的各项工作。职业意识包括创新意识、协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教师在开展高职文秘教学时,应当注重强化高职学生的职业意识,让高职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能够积极、主动、有责任感地完成本职工作。

教师在开展高职文秘教学时,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巧妙设置课程设计,激发高职学生的参与热情,注重培养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在组织课外实践活动中,采取分组合作模式,强化高职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日常教学课堂中,设置文秘理论知识抢答、速记训练等竞技类活动,激发高职学生的竞争意识。

2.3 规范职业行为提升高职文秘教学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行为是职业者对从事职业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过程的行为反映,和职业者从事的具体职业岗位紧密相关[3]。文秘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安排和协调领导的日常工作行程,处理领导随时布置的任务以及相应的文件整理、保存工作。教师在开展高职文秘教学时,应当从文秘工作的具体任务入手,规范高职文秘学生的职业行为,以满足将来的工作岗位对学生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引导文秘学生从日常工作细节来规范职业行为,最简单的从如何握手、介绍自我开始教学,同时可以设置模拟工作环境,让高职学生轮流展示作为文秘如何处理领导随时布置的任务。在高职学生演示之后,教师及时讲评,指出整个过程中高职学生存在的不足之处,帮助高职学生规范将来在工作中的职业行为。

2.4 建设职业作风提升高职文秘教学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作风是指职业者在其职业工作和职业生活中所表现的一贯态度,文秘工作的职业作风包括工作作风、文书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4]。过硬的职业作风有助于建设单位的整体积极向上形象,为单位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教师在开展高职文秘教学时,应当注重建设高职学生的职业作风,以此进一步提升高职文秘教学学生的职业素养。

教师在教学时,需要让高职学生养成细致的思考习惯,培养高职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加强文秘基础知识技能的训练,培养高职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文字表达能力;注重创造学生与学生、学生和社会的交往平台,引导高职学生学习社交礼仪,以提高高职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2.5 提高职业纪律提升高职文秘教学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纪律是指职业者在职业活动范围内时从事职业活动时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职业纪律具有明确的规定性和一定的强制性。文秘工作的职业纪律具体包括财经纪律、保密纪律、宣传纪律。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纪律有助于维护正常的工作程序,帮助单位制定严格的内部管理的制度化。教师在开展高职文秘教学时,应当注重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纪律,以促使高职学生在将来的工作岗位上规范行驶工作权利,进一步提升高职文秘教学学生的职业素养。

教师在开展高职文秘教学时,应当安排适当的有关文秘工作的法律法规教学,帮助高职学生熟悉和了解国家有关职业纪律的法律法规;采用多媒体教学播放社会上发生的违反职业纪律的职场警示教育案件,以此增强高职学生的职业纪律意识;采用任务型教学法,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要求高职学生参与制定文秘行业应当遵守的职业纪律以及相应的法律依据,让高职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体会到职业纪律的重要性。

3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文秘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文秘人员不仅需要具有过硬的职业技能,而且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教师在高职文秘教学时,应当基于文化视角分别从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纪律等方面注重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文秘人才。

参考文献:

[1]杨伟权.基于文化视角的高职文秘学生职业素养提升探讨[J].职业时空,2013,11(6):48-51.

[2]龚丽.论加强高职文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9(4):143.

[3]王敏杰.高职文秘专业实训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1(29):13-15.

第9篇: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范文

关键词: 高校教师  提高 体育文化素养

1 体育文化素养的概念

体育文化素养就是指由人们平时所习得的体育知识、技能,藉此而形成的正确的体育认识、价值观,以及待人处事态度和方式等所构成的复合性整体。它包括体育知识、体育意识、体育技能、体育个性、体育品德和体育行为六个方面。

2 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

高校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是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关键,其包涵如下方面:体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

第一,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热爱体育教师工作和热爱教育事业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工作的强大动力和必须具备的最基本职业道德。

第二,体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和繁重性,决定了体育教师所从事的是一项十分辛苦的脑体综合性劳动。不怕辛苦,不计得失,积极从事体育教学工作是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

第三,高校教师需要具有博学的知识结构是其工作的基本任务所决定的。理想的高校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具有以下特征: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系统精深的体育学科方面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及心理科学知识。这为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第四,体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起主导作用。因此必须具备以开拓创新竞争向上为鲜明特征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素质决定着一所高校的办学质量及学生文化素养的真实体现。

第五,高校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体育教师不仅要有现身精神,还要有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运用教育科学研究设计教学实验。进行教学改革的能力成为新时代的高校体育教师。

3 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一些思考

3.1 培养高等院校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必要性

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是适应现代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适应当前激烈的竞争和未来社会竞争必须具备的个人品质积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文化素养,这不仅是体育运动能健康有序的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的建设人才的道德要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体育文化素养的各个方面是有机联系的相辅相成的整体。体育知识是基础,运动技能和技术是重点,是体育文化素养的外在表现形式。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只有在体育知识的基础上灵活运动技能和技术,才能做到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

3.2 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一些思考

第一,在体育教学中采取各种措施,改进教学方法,运用丰富多彩、新颖多样的教学手段,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增强体育学习的兴趣。

第二,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体育与爱国主义相结合从体育历史、现状、未来等方面引导学生建立体育文化认知体系。让学生了解体育的起源、发展、基础知识,以及体育伴随社会进步而发生的变革和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第三,在体育教学中使学生了解体育不仅仅在学校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社会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体育不仅能满足人们对健康、娱乐的需求,还是人类挑战自我、挑战自然、挑战人体极限的不可缺少的载体,帮助学生增强信心,进一步挖掘自身潜力,勇敢地向困难挑战。

第四,在体育教学中施于广泛的基础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教学,以发现学生的个体特质,加以引导,培养兴趣,促其发挥特长,以提高个体的体育文化素养。

第五,在体育教学中把教学内容贯穿于有趣的教学形式,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他们在轻松、和谐、有趣的环境氛围中达到锻炼身体、掌握体育知识的目的。

4 结论

体育教师是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

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体育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项技能。提倡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体制的变化,符合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需要。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这样,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从对教育负责、对国家负责的角度重视和加强这项工作。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体育理论,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自我生存的能力,教育学生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最终达到有效提高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颜军.体育教学心理学.神州出版社,1993.5.

[2] 王勇慧.试论体育文化素养的建构.中国学校体育,1999.4.

[3] 钟秉林.进一步加强文化素质教育.中国高等教育,1999.23.

[4] 高焕祥.人文教育:理念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

[5] 陈仲平等.对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融合的本质特征及途径的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

[6] 梁燕.谈艺术教育对高职学生素质的影响作用[j].辽宁高职学报,2007(12).

[7] 张科海.推进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