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女性秋季养生保健范文

女性秋季养生保健精选(九篇)

女性秋季养生保健

第1篇:女性秋季养生保健范文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认识到了营养的重要性,正所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李时珍曾经说过:“饮食者,人之命脉也”。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饮食观念已经由“吃饱求生存”转变成“好吃求美味”。但是由于营养知识没有普及,人们还不能真正的做到“吃好求健康”。因为膳食结购还不尽合理,因此导致了许多营养缺乏性疾病、营养过剩疾病以及一些富贵病。我们国家尤其是北方四季分明,气候变化无常,每个季节身体都有不同的营养需求,因此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营养方法,不同的人群更有不同的营养方法。尤其是秋季,特别容易得病,也特别容易使原来患的一些疾病复发,所以针对不同人群应选择不同的调理方法。下面主要介绍一下秋季主要的饮食调理。

从骄阳似火、酷热难耐的盛夏,走进了秋高气爽的秋季。水果和蔬菜日益丰富,适宜的温度和环境使人食欲大增,难免会给身体带来一些负面的影响;秋季气候干燥,特别容易患呼吸系统的疾病,同时也应该加强对皮肤的保护,尤其是女性。气温变化不定,冷暖交替,也会给人们心理、生理带来一定影响,秋季是胃肠疾病的好发季节,同时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好发季节,所以不同人群要适时调整饮食,通过食养、食疗“安全”度过秋天。

秋季的配餐原则是:养肺补气、清肺润燥、省辛增酸、养肝气。秋季五脏属肺,大多数人秋季宜采取平补的方法。

秋季宜选择的食物有:薏仁米、百合、山药、芡实、核桃、蜂蜜、蛋类、乳类、瘦肉类;忌食辛辣、腻滞、厚味、煎烤的食物,少食寒凉、生冷食物。秋季很多人因为气候变化容易烦躁,也可以多吃一些香蕉、马铃薯、红薯、紫薯等以减轻疲劳,愉悦心情。但是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饮食要求和饮食调理方法。

秋天一到,气温逐渐下降,人们便习惯的想到要补充营养。因为人们经过炎热的夏天,身体耗损大,而进食较少,当天气转凉时节,调补一下身体,是有必要的。不过,该怎样调补才有益健康,确实要研究。有人认为,“补”就是吃补药补品,何必如此讲究,于是,不管机体情况,把许多补药补品,如人参、鹿茸、鸡肉、猪肉等等集中,突击食用,称之为“大补”。其实,这种补法是很不科学的,不但于健康无益,反而浪费财力物力,甚至还可损害身体呢。这期间,进补的原则是既要营养滋补,又要容易消化吸收。

男性: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用些酸味甘润的果蔬。男性秋季宜选择平补的食物,即不燥不腻的事物。如:粳米、玉米、扁豆、白菜、猪肉、牛奶等;秋燥津液易伤,引起咽、鼻、唇干燥及干咳、声嘶、皮肤干裂、大便燥结等燥症。配膳应选用养阴润燥的食物,如:党参、麦冬、燕窝、百合、银耳、南瓜、黑芝麻、核桃、蜂蜜、香蕉柿子菠萝山药、秋梨、藕、鸭肉、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可选用莲子、红枣、山药。秋季饮食除了以酸、润为主之外,还须注意的是,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食欲普遍增加,加之秋收食物品种丰盛,此时不宜过多进补,以免“饮食自信,肠胃受伤”。俗话说春困秋乏,因此男性还应该及时补充微量元素锌,锌既可以增强抵抗力,又可以改善。锌的食物来源有:夏夷贝、红里罗、红扇宝、柽子王、大海螺、小海鲜、韩国螺、乌鲍螺、鸟贝壳、肚脐螺、天鹅蛋、海兔、花螺、钢螺、青口贝、白蚬子、海螺丝、蜗牛螺、红色肉类、内脏、蛋类、豆类、胚芽、燕麦、花生等。

女性:气候干燥、凉爽,日照时间减少,气温逐渐下降,饮食结构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多吃一些芝麻、蜂蜜、银耳、乳制品等。秋天会出现维生素缺乏的现象。因此每天早晨起来饮半杯温开水及服1~2片复合维生素B和50mg/片的维生素C,午餐喝点瓜菜汤或半碗稀饭,晚上可饮用一些果汁或稀释的牛奶。可选用一些的平补之品,如大枣山药粥、麦芽粥、糯米八宝粥等,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可以使用具有健补脾胃作用的莲子、山药、扁豆、红枣等补品。秋季容易出现口干唇燥,应选食一些滋养润燥的食物,燕窝、白木耳等。大众化的秋季滋补良品首推百合。百合具有养肺阴、滋肺燥、清心安神之功效,尤其适于女性食用。秋日女性应养阴护阳,一般来讲,秋天最好选择食用莲子粥、枸杞粥、牛奶粥以及八宝粥等,也可多吃一些带有温补性的牛、羊、狗肉之类,以滋阴壮阳、温补血气、增强体质抵抗力,起到润泽脏腑、养颜护肤的效果。

老人:秋季应合理供给能量,控制体重,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控制脂肪的摄入并适量增加粗粮,控制食盐的摄入量,补充钙、维生素,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就是说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吃广柑、山楂、新鲜蔬菜、酸味食品。对于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骨生津。可适当服用一些维生素类制剂。另外,还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进行保健,如西洋参、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等。同时补充铬,少喝鸡汤,选用梨、冰糖、银耳、沙参、鸭子、黄芪、党参、乌贼、甲鱼等能等养阴生津益气的食物。

儿童:饮食要讲究膳食平衡,注意卫生。相对于其他季节而言,秋季是儿童食欲比较好的季节。夏季天气炎热,大部分儿童都食欲不振,营养素摄入不充足。秋季天气凉爽,孩子的食欲恢复,这一时期,是儿童调节营养状况的关键时期。要保证膳食平衡,保证各种营养素的摄入。秋季是腹泻的高发季节,因此应该注意饮食卫生,生食蔬菜水果时,一定要注意清洁,以免染上胃肠道疾病。其次,一到秋季,就有些儿童易于患呼吸道感染、肺炎、哮喘等,就应该着重增加维生素A、维生素E的摄入。补充一些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E的食物,如胡萝卜、瘦肉、坚果、蛋类、豆类、植物油、黄色水果(如芒果、白薯、南瓜等)。

参考文献

第2篇:女性秋季养生保健范文

PART1 双人床上的秋愁

秋天来了,女人会变得善感、体贴,在床上却不能尽如你意。而男人,欲求则比其他季节更旺盛。这样的缺乏默契,怎能不给双人床平添一缕秋愁?

尚明 男 35岁

每年十月份左右,我总感觉自己雄性激素最蓬勃,换句话说,秋天的早晨会比春夏冬三季更显爷们,正是这股澎湃的男人气,令我忍不住伸手去身边美丽的她。

然而接下来的情况可不太妙,前戏的时候她乐意接受,看我的眼神也算妩媚动人,绝对是鲜嫩的“秋天的菠菜”;一旦我想冲破底线,她又摆出正襟危坐的样子,要跟我谈花赏月。My God!这是玩的哪一出?我现在十分讨厌她心有旁骛,对嘿咻不太上心的样子,觉得她根本就在耍弄我。

燕麦 女 32岁

我也搞不懂自己,为什么会在秋季淡如白开水。试着严格按照循序渐进的前戏流程来:看电影、吃大餐、说点情话,然后互拥着倒在床上……结果,一到关键环节,却总感觉点不燃爱火。是因为工作太忙了吗?是因为感情转淡了吗?都不是!

似乎这时候的我变得更清爽、敏感,不像夏天那样火辣,如果他不小心惹我生气,我就嚷嚷着要给他一些“惩罚”。而且,爱爱过程中经常感到干涩与疼痛,咽、喉、鼻没一处舒服的,所以基本上我是断绝了想嘿咻的念头。

两性顾问发言:

秋季是令女人明显下降的季节,与男人的澎湃形成剪刀差。对女性来说,气温下降,会降低女性皮肤的敏感度,影响。而且秋天“燥邪当令”,容易耗伤人体津液。表现在夫妻生活中,女性就可能出现内部干涩等现象,不仅影响爱爱的情绪和欢悦,还可能造成疼痛和损伤,难怪她们提不起欢爱兴趣了。

如果男人不懂或不体贴女性生理特殊性,在还没做足准备工作就急于欢爱,非但不会促进女方产生,反而带来更多痛苦。建议应该视爱侣状态减少欢爱频率,具体的欢爱频率因人而异,一般每月比夏季减少1~2次,以不影响第二天精力和生活为准。爱爱前可适当延长前戏的时间,以充分激发她的欲望。另外,可以提醒她吃一些滋润的食物,如百合、银耳、秋梨等,也有助于引燃她的期待。

PART2 节欲洁身最科学

秋日的凉爽取代了夏天的酷热,使整个人放松下来,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欢爱,许多人都会随心而欲。其实,此时更应顺应季节变化科学调理身心,让秋日欢爱更上一层楼。

祛燥补水

让男人搞不懂的是,对大部分女人来说,凉爽的秋天不仅没有增加她的欢爱需求,相较炎夏相比反而有所减退。其实,这是秋天燥气当令所致。燥气干涩易于伤津,秋令之际,干涩不仅影响女人的情绪,降低她的欢悦感,还可带来疼痛和损伤。心理专家指出,为预防干涩造成夫妻生活中的不愉快,欢爱之事应有所削减。一般来说,人们阳气不足,可借助春天生发之性、夏季阳热之气以温养生发阳气,而不足,则可借助秋冬收藏之性以修养,饮食要多选滋润之品,如百合、银耳、山药、秋梨、藕、鸭肉、柿子、芝麻等,以润肺生津、养阴清燥。

饮食清淡

饮食要平淡,营养要均衡。不吃或少吃辛辣烧烤类的食品。辣椒、生姜、花椒、葱、桂皮及酒等,这些食品会加重秋燥对人体的影响。适量增加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如鸡蛋、瘦肉、鱼、乳制品及豆制品等。尽量不吃或少吃油腻的食品,因为它们会产生使人困乏的酸性物质。秋乏与体液偏酸有关,多吃碱性食品能起到中和作用,消除人体疲惫。多吃水果、多喝水有利于提神醒脑,蔬菜和水果多属碱性食品,其代谢产物能中和肌肉疲惫时产生的酸性物质,减轻人体疲惫。

养些植物

秋天的困乏和欲望降低与人体缺氧有一定关系。因此,室内适合放置一些能吸收二氧化碳等废气的花草,如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等绿色植物,它们的气味并不浓郁,不至于熏得人头昏脑涨,还能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亦可取点植物熏香,激趣。

做好清洁

秋天是泌尿系统疾病高发季节,而前列腺炎是男人最为常见的疾病,具有病原体种类多、发病率高、发病年限长等特点。前列腺发病主要是因为患者不留意个人卫生或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尿路逆行感染。秋天不少男人罹患此病,以致出现血尿、尿潴留等一系列症状,甚至影响情事的欢愉。因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讲求良好的生活方式是男人秋日欢爱的前提。另外,定期热水坐浴、补充维生素、加强体育锻炼,也可增强免疫功能。

注意保暖

在保持爱事清洁卫生的同时,要注意保暖。欢爱前后,不少人都习惯冲个澡,但天气入秋转凉之后,最好能用温水沐浴,一来可以预防着凉,二来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在爱爱前洗温水澡,还有利于引发较好的欢爱心情。如果气温比较低,就没必要次次从头洗到脚,可以换而洗“小澡”,保持局部卫生即可。

轻装上阵

正患有某些严重器质性疾病,且医生已嘱咐不能享受欢爱生活者,不可勉强。带病上阵,不仅自己受害,而且还会影响爱人健康。同时避免劳累过度,爱事要消耗一定的体力和精力,精神或身体疲惫时往往达不到高潮,难以取得双方满意的效果,更于健康无益。

心理调适

人体在夏季较为旺盛,入秋之后,夫妻之间爱事减少,这样就会存在一个反差,夫妻二人首先要从心理上接受这种反差,然后逐渐调节。“欲不可纵,但也不可无”,专家建议夫妻之间秋季要适当减少爱事次数,但也无需刻意避免,要端正心理态度,顺其自然,不然可能会因为长时间没有欢爱而导致性能力下降。推荐太极、游泳、跑步等运动来调节情绪,再辅之心理的放松舒展,能较好地促进爱事的协调美满。

PART3 三宝在手助秋爱

秋季昼夜之间的温差渐渐增大,人体也进入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此时在尽享欢爱时也应有所注意,在愉悦增情的时候用好“三宝”,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宝贝A——薄被子

秋季天气渐凉,爱爱的习惯要适应温度的变化,避免着凉,不妨穿着衣服享受前戏,尽量晚些脱掉。这样可以避免在身体还没热起来的时候,过早脱衣而导致着凉。欢爱结束后,不要贪图一时凉爽,而应及早穿好衣服,或是休息时盖床薄被子。另外,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6℃左右,如果户外风大,可以关上窗户,即使略感燥热,也最好不要开空调。秋爱前泡泡脚,有利于血液循环、筋骨舒展。

宝贝B——剂

不论是口唇和皮肤的干燥,还是女性“秘密花园”的干涩,都会影响爱爱时的情绪和欢愉。因此,秋季欢爱时,更要做好前戏,充分唤起女性的欲望,可以适当使用水溶性的下体剂,帮助湿润。不论你用什么设备,秋天都不宜再展开拉锯战,前戏可以长一点,但时间最好控制在20分钟以内,否则容易感冒,而且会产生疲倦感。

宝贝C——早睡觉

《黄帝内经》提到秋季应“早卧早起”,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以使肺气得以舒展。一般来说晚上10点就应该上床睡觉了,因此激情的时间最好在白天或者晚上9点以前。良好的睡眠可以使体内的两种免疫细胞数量明显上升,而睡眠不足则会使免疫系统功能降低,生病几率随之增加。毕竟,秋季气候已经变冷,是各种疾病的多发季节,睡眠时间要多增加一小时,以便免疫系统能从忙忙碌碌和精疲力竭中休整过来,保证第二天早上醒来精神舒畅。而且,早上是秋日爱事的黄金时间。温暖的被子,女人在你温柔的抚摸中慢慢醒来,接下来的只有惊喜。

Tips:

第3篇:女性秋季养生保健范文

三秋保健各有侧重 秋季可分初秋、中秋、晚秋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必须采取不同对策。

初秋由于盛夏余炎未消,关气依然十分炎热,加之阴雨绵绵,湿度较大,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此时养生仍需重视防暑降温,及时补充水分,同时还需要特别注意防止湿热、寒湿之邪侵袭肌体,不可在外露宿,不可在阴寒潮湿之地休息,以防头面、四肢引发麻痹疼痛之症:在饮食上要特别注意清洁卫生,保护肠胃,节制冷食冷饮,避免寒湿、湿热内蕴,毒滞肠中,引发肠炎、痢疾等症;此外,还要防止蚊虫叮咬,预防乙脑、疟疾等发生。

中秋“白露”节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这时人的汗液蒸发快。皮肤干燥,皱缩增多,口干咽燥,干咳少痰,甚至会出现毛发脱落、大便秘结等。这时的气候特点是燥邪当令,容易伤肺伤胃,所以,养生重点是养阴防燥、润肺益胃。室内宜保持一定湿度,重视补充机体水分,避免过劳使精气、津液耗伤。在饮食上应少吃辛辣、香燥与熏烤等类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仁、蜂蜜、乳品、银耳、糯米、藕、香蕉、梨、胡萝卜、冬瓜、西红柿、百合及粥类等食品。此外,还应注意涂抹些护肤霜以保护皮肤,防止干裂。

晚秋俗语讲:“一场秋雨一场寒”,中秋节后,秋风肃杀,天气渐凉,甚至会气温突降,寒潮来临,容易引发慢性气管炎、肺气肿、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脑血管疾病也特别容易在这个时候诱发与加重。所以,养生重点除仍需预防燥邪外,还必须加强防寒与参加冷水浴等耐寒锻炼,注意增减衣服,但不宜一次增加太多,以有利于机体提高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减少各种疾病发生。老年人和平素患有慢性宿疾者,还必须随时备好急救药品,以防气温骤降,引发中风、心肌梗死和哮喘等突然发作。

谨防阴雨秋风助凄凉 《红楼梦》有诗云:“已觉秋风愁不尽,那堪秋雨助凄凉”。秋季阴雨阵阵,秋风瑟瑟,气候变化大,人们的情绪也最不稳定,无精打采。尤其是雨天,气温突然降低,人感到特别冷,人的情绪就低落,工作效率降低。雨天气压也较低,人就感到沉闷抑郁。近几年科学家还提出新见解,阴雨天人们格外沮丧萎靡,是因为阴雨天松果腺体活跃,分泌出较多的松果激素。松果激素可调节人体其它激素含量,致甲状腺素、肾上腺素分泌受到抑制,因而人们就特别倦懒、意志消沉。

秋风肃杀,淫雨霏霏,光照逐渐减少,面对草枯叶落、花木凋零的深秋,常在许多人中(特别是老人和在外游子)引起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思乡、悲愁伤感的心绪,轻则会影响身心健康,严重时还会诱发自杀等严重不良后果。所以,秋天应特别重视调养精神。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培养乐观的精神,保持内心宁静,以收神敛气为要。秋高气爽之时,到郊外看看秋色,外出旅游、登高赏景等,陶冶情操,最有益于身心健康。

“秋冻”应因人而宜 俗语说:“春捂秋冻,不生百病”。入秋之后,气温逐渐下降,对于正在成长的儿童、健康的青壮年来说,是锻炼御寒能力的最好机会。随着秋天气温的逐渐下降,增添衣服不宜过快,适当地冻一冻,通过对外界多变气候的逐渐适应,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然而“秋冻”并非人人皆宜,对患有哮喘、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消化性溃疡的病人以及年老体弱者就不宜冻。特别是晚秋,气温变化大,温差、风速、大气压都处于较大波动状态,这种变化多端的气候可使人的皮肤、皮下组织血管收缩,周围血管阻力增大,导致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使冠心病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诱发中风的几率明显增加。所以,这些病人不但不宜“秋冻”,在中秋之后,还应加强防寒保暖,科学安排生活,戒除烟酒,注意劳逸结合,降温、风大、下雾的天气。不要去晨练,以免使旧病复发,诱发危险。

天气渐凉食宜温 秋天气温逐渐降低,人的食欲也渐渐增强,消化能力提高,以弥补夏天气候炎热而导致的营养不足。一般人到了秋天,由于气候宜人,食品丰富,进食较多,容易造成营养过剩,转化为脂肪堆积起来,使人发胖,俗称“长秋膘”。所以,对于秋季的饮食,首先要注意适量,不可放纵食欲。由于秋季气候渐凉,阳气渐收,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应遵循“食宜温”的主张,不宜再多吃寒性食物。特别是年老体弱、阳气衰弱的人和婴幼儿,更应少吃生冷食品和凉性瓜果,宜少吃油腻食物,以免引发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疾病。

第4篇:女性秋季养生保健范文

“春情”勃发激素分泌旺盛

春天万物勃发,气候由寒转暖,从阴转阳,而世界上大部分的动物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在春季,人也不例外。这是春季生发之气促动,男性体内性激素酮水平也随着季节而改变,可促使有所冲动。所以春天相而言无论雄性、雌性激素都会更多地分泌,不少人春天开始复发痤疮,也是激素变得旺盛的证明。因为春心萌发,气候转暖,所以人们的性生活随之逐渐开始活跃和增多,这是适应春季“生发之性”的表现。

春天虽是春意盎然之期,但也还是乍暖还寒的季节。由于人体皮肤秋收冬藏收敛之性业已削弱,皮肤开始变得松散,毛孔开泄,对寒邪的抵御能力有所减弱,且春天又是传染病多发之际,因此在春季之际当注意保暖。须对“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当防止感冒及其他传染病的发生,尤其是老年人及体质虚弱者,勿因春风得意反遭罹疾病。从中医而论,春风当令,应于肝木,肝气旺于春季。肝气疏泄,具有舒畅、开展、调达、宣散、流通等功能,所以在春天,人们一改冬天倦藏之性,爱外出踏青春游,这已成为人们的习惯。对来说,也呈春情萌动之态,所谓“春心荡漾”,性兴奋的激情,使春季的明显多于冬寒,甚至可能发生性冲动的行为。此时性生活既要迎合春季的特点,使生发之性充分展露,使身心调畅,意气风发,切忌恼怒抑制;但又不能任其春情滋生,心猿意马,任意放荡,有过之而无不及,当用理智加以克服,以保持身心的健康。

夏季视觉、触觉激发双方爱意

夏季气候炎热,夫妻在卧室一般穿衣很少,触觉和视觉都有利于激发夫妻双方的,性生活的频率自然就会增加。强烈的阳光照射会增加人体的敏感性,这会让人在进行中享受到更多的“”;而红外线可使皮肤温度升高,全身血液流速加快,新陈代谢增强,使人体的兴奋性加强。这种光对人体的作用能产生激素效应,提高,故夏季活动随着阳盛而有所增多。夏天酷暑当道,十分容易耗气伤津,而又是一项剧烈活动,所以应有节制。如果工作繁忙,家务又很多,睡眠减少的话,应当节制并在双方都心情舒畅时进行,而且要适可而止。老年夫妻在夏天则需注意是否出现后出汗过多、心率加速、气喘吁吁、神疲力乏等情况,如果有就应该进行调适和节制。

由于夏天天热,不少夫妻都喜欢在电风扇劲吹或空调环境中进行性活动,结果一觉醒来,常常出现头痛、喷嚏、流涕、鼻塞等感冒症状,即所谓“感冒”。这种感冒是由于人体毛孔张开后突然受凉引起的。在性生活的过程中,特别是获得后,人体会发热出汗,全身毛孔会张开,如果突然受凉则可引起这种“感冒”。夏季天热时,夫妻性生活过后,不可用电风扇对着直吹,空调的温度也不宜调得太低,此时最好不喝凉茶、凉水。由于行时男女的精力十分集中,事后双方一般都比较疲倦,此时身体免疫力较差,应防疾病乘虚而入。

秋季容易出现“继发性阳痿”

秋天“肃杀之性”表现在或许不像春夏之际那么冲动亢奋。对男子来说,在行之时,可能会偶尔发生暂时的“阳痿”,这和节令气候的属性有一定的关系,且往往都是“继发性阳痿”。若一旦出现,不必惊慌,可稍事休息,放松情绪。这种秋季易患的阳痿是一时性的性兴奋不足,海绵体充血不足所造成的,这时只要精神专一、精力集中,完全可以消除气候影响而顺利行房。此外,可以观察一下夜间睡眠时是否有,当发现自己并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时,就可抛掉思想负担,轻装上阵;若确实患了阳痿就应及时治疗。而秋季对女性来说,则可能出现减退和阴道干燥现象,这是秋燥所致,阴道干涩不仅影响行房的情绪和欢愉,还可带来与阴道摩擦的疼痛和损伤。因此,之前要有更多“前戏”和,充分调动女方性冲动。

秋燥当令,应有所收敛,以养神气,对阳事渐衰、阴道干涩等对不利的因素应有正确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不要自寻烦恼,而要处之泰然。古语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秋季调摄也应遵守这一原则。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第5篇:女性秋季养生保健范文

还没来得及感受秋日的忧郁腔调,就发现肌肤明显变得毛毛糙糙起来。原本用得还蛮不错的保养品,仿佛被谁抽取了几成功力一般,显然不能满足现在的肌肤需要。所以,我们制作了四道适合秋冬的保养餐,快选一款喂喂“缺乏营养”的肌肤吧!

玫瑰滋润

馥郁、醇厚,玫瑰的滋养多了几分温暖的感觉。蕴涵玫瑰精华、人参、灵芝等成分,帮助皮肤维持强效持久的动态保湿,高效锁水并控制水分流失。

超级滋养

担心肌肤出皱纹,害怕肌肤加速衰老,就要做好超级滋养的功课。深层补水并补充胶原蛋白等营养,有效对抗干燥带来的细纹、皱纹,让肌肤充满弹性。

水漾保湿

保湿是一年四季的护肤主旋律。秋冬更不例外。如果你肌肤底子好,那么,这道“保湿大餐”就完全可以满足你的肌肤需要。

鲜嫩清爽

出油是最令你头痛的一件事。被油光弄花掉的妆面显得尴尬、粗糙。除了从根本上做好控油、抑制油分的护理之外,不要忘记为肌肤提供足够的水分。水油平衡的肌肤,最是健康美丽。

植物营养,肌肤不可或缺

寒冷时节,肌肤特别容易缺水,并导致干燥、脱皮。可以选择含蜜糖、牛奶和维生素E等成分的洁面产品。洗面后应迅速拍上滋润型爽肤水,可减少紧绷感,并为皮肤加上一层保护膜。趁肌肤尚处湿润状态时,涂抹具有补湿和高滋润性的乳霜,以锁住肌肤中的水分并增加光泽感。挑选时请注意成分表中是否含有能够强效滋养的植物成分。

拒绝老化,超级保养力量

肌肤在秋冬最容易衰老,因此,抗老化并不只是中年女性的专利。即使是年轻女性,也必须做好足够的保养,防止一个冬天过去,肌肤明显老一圈。挑选抗老化保养品,有个窍门,就是看功效。要知道,抗老化保养品必须能够:积极解决皮肤干燥缺水、代谢缓慢、胶原蛋白缺乏、弹力蛋白无法再生以及皮肤免疫系统功能减退等问题。至少必须有上述的功效之一,才能为秋冬肌肤保驾护航。美女当然也会老。但是,我们可以尽量延缓衰老的脚步。

水,水,水!女性离不开水。

干性皮肤的缺水(现像最为明显,肌肤容易在干燥的冬季形成细小皱纹,所以偏油质的保湿产品会有很好的锁水保湿效果(保湿霜、保湿乳液、保湿美容液)。另外,保持一定的饮水量也很重要。不仅能改善机体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促进体内代谢物的排泄,而且可调节皮肤的pH值,维持皮脂膜的稳定。最好是20℃~25℃的纯净水,与人体细胞内的水分子结构非常接近,具有较高的生物亲和力,容易渗透到皮肤组织内部,有利于补充皮肤中水分。

“吃”出细腻嫩滑肌肤

维生素E能保护细胞膜免受自由基的氧化损伤,帮助修复并巩固肌肤的天然保护屏障,锁住肌肤内水分,提供由内而外的深层滋养。内服天然维生素E是如今最时尚的保养潮流。边吃边护理,双管齐下,抚慰秋冬疲惫肌肤。

清爽好肌肤,人见人爱

第6篇:女性秋季养生保健范文

慢跑锻炼增强血液循环

慢跑是一项很理想的秋季运动项目,能增强血液循环,改善心功能,改善脑的血液供应和脑细胞的氧供应,减轻脑动脉硬化,使大脑能正常地工作。跑步还能有效地刺激代谢,增加能量消耗,有助于减肥性美。对于女性来说,跑步能大大减少由于不运动引起的肌肉萎缩及肥胖症;减少心肺功能衰老的现象;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动脉硬化,有助于延年益寿。近来,科学家还发现,坚持慢跑者得癌症的机会比较少。

秋高气爽正是走出家门、到大自然中去锻炼的大好时机。一天之中,人们如果有1、2个小时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其中抽出40分钟左右进行慢跑,不仅会少染疾病,体质也会增强,精力也会日益充沛。因此,无论是健康人还是病患者,都应多到户外去活动活动,多呼吸新鲜空气。

登高锻炼增加肺活量

登高作为一种体育锻炼,能使肺通气量和肺活量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秋日登高,由于气候的独特,气象要素的变化对人体生理机能还有些特殊的益处。登山时,随着高度在一定范围内的上升,大气中的氢离子和被称作“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含量越来越多,加之气压降低,能促进人的生理功能发生一系列变化,对哮喘等疾病还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并能降低血糖,增高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数。

秋日登高锻炼,因温度变化比较频繁,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中医讲的“秋冻”也包含了这层意思。当然,对年老体弱者,不可一味强调这种保健效果,登高时间要避开气温较低的早晨和傍晚,登高速度要缓慢,上下山时可通过增减衣服这到适应温度的目的,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更要量力而行。

坚持冷水浴增强抵抗力

所谓冷水浴,就是用5℃—2d℃之间的冷水洗澡,秋季的自然水温正是在这一范围内。冷水裕的保健作用十分明显。首先,它可以加强神经的兴奋功能,使得洗浴后精神爽快,头脑清晰。第二,冷水浴可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被称作是“血管体操”;第三,洗冷水浴还有助于消化功能的增强,对慢性胃炎、胃下垂、便秘等病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冷水裕锻炼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秋天气温逐渐降低,人体对寒冷和冷水也逐渐适应,以至于到了深秋和冬季,洗冷水浴也不感觉太冷。冷水浴应循序渐进,还包括洗浴部位由局部到全身,水温由高到低以及洗浴时间由短到长。

常见的冷水浴有以下四种:头面裕,即以冷水洗头洗脸;脚浴,双足浸于水中,水温可从20℃左右开始,逐渐降到5℃左右;擦浴,即用毛巾浸冷水擦身,用力不可太猛,时间不直太长,适可而止;淋浴,先从35℃左右温水开始,渐渐降到用自来水洗浴。

必须说明的是,冷水裕并非对每个人都适合。有些人的皮肤对冷水敏感,遇到冷水就会产生过敏症状,如起疹子、生紫斑等,这类特异体质的人就不能进行冷水浴;此外,患有严重高血压、冠心病、风湿病、坐骨神经痛以及高热病人都不可进行冷水浴。

秋季健身要四防

秋季健身,由于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必须注意四防:

第一,防运动拉伤。因为人的肌肉和韧带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黏滞性增加,伸展度降低,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下降,锻炼前若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会引起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可因人而异,一般以做到身体发热为宜。

第二,防感冒受凉。秋日清晨气温低,不可穿着单衣去户外活动,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增减衣服。锻炼时不宜一下脱得太多,应待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过多的衣服。锻炼后切忌穿着汗湿的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防身体着凉感冒。

第三,防运动过度。秋天是锻炼的好季节,但此时因人体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故运动也应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运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如慢跑、快走、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

第四,防秋燥。秋天气候干燥,温度较低,是肝气偏旺或肝气偏衰的季节,易引起咽喉干燥、口舌少津、嘴唇干裂、鼻出血、便秘等症。对于运动者来说,每次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梨、芝麻、蜂蜜、银耳等。

第7篇:女性秋季养生保健范文

我们都知道,雄鸡在凌晨报晓,牵牛花在黎明开放,但还有些生物钟现象大家也许不太清楚。例如,在我国的新疆,有一些奇怪的花草,淡黄色的小圆花在早晨7~8点钟开放,橙红色的蝶形花则在中午12点时开放,而白色小花则在晚上7~8点钟开放,每天开花的时间都固定不变,被称为“花钟”。在非洲的密林里有一种报时虫,它每过一小时就变换一种颜色,在那里生活的人把这种小虫捉回家,用它的颜色来推算时间,称为“虫钟”。南美洲的危地马拉有一种第纳鸟,每过30分钟就会“叽叽喳喳”地叫上一阵子,误差只有15秒,因此那里的居民叫它们“鸟钟”。这些都是自然界中奇妙的生物钟现象。

19世纪末,科学家们开始注意到在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现象,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内存在周期性的,具有循环节律活动特点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生物钟现象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从某些原核单细胞的有机体、低等生物、高等动植物直至人类的生命活动都是在生物钟控制下进行的。所以,研究人体“生物钟”现象以指导养生保健和临床用药等已成为当前的热门课题,目前最有影响力的是对人体昼夜钟(circadian clock,又称生物钟)的研究。

人体内的生物钟

人体的生物钟分为母钟(又称主钟或中枢钟)和子钟(又称外周钟或细胞钟)两部分,母钟位于人脑的丘脑视交叉上核,发出信息控制和调节全身的子钟;子钟位于组织细胞内,根据母钟的指令调节各组织细胞的节律。在自然状态下,人体的生物钟在24小时内,根据外界环境中明暗和温度等周期性变化而进行有规律地活动。目前,科学家们已从基因水平上发现了生物钟的调节机制,并将人体生物钟基因命名为“HCLOCK”。当负责调节生物钟的基因受到破坏时就会对正常的生活规律产生不良的影响,可损害健康或引发疾病。

美国阿肯色州大学的劳伦斯教授认为:“人体每一个器官都有自己的生理节奏,掌握这些生理节奏的奥妙,就等于找到了新的防治疾病的办法。”如果人们遵照生物钟的规律来培养自己的良好生活习惯,例如,按时起床和睡觉、饮食定时定量、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松弛有度,是对健康和长寿十分有益的。相反,如果起居无常,饮食无节,劳逸无度,破坏了人体生物钟的规律,就会对人体的生物钟造成损伤,轻者能够加速人体的衰老,重者则会引发疾病甚至危及生命。今年,在德国举行的世界杯足球赛期间,仅北京地区就有数人因经常在夜间观看足球赛,生活不规律而猝死。近年来,我们还不断看到一些精英人物英年早逝的报道,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生活规律违反了生物钟原则。

人体生物钟的应用

1.按照人体生物钟规律进行养生保健。每日的起居、饮食、工作学习、文体活动等都按照人体生物钟的规律进行,尽量保证生物钟的正常地进行工作,对于增强体质,提高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是有重要意义。

2.按照人体生物钟的特点预防疾病。例如,哮喘常常会在夜间加重,提前给予药物预防会减轻病情;心脑血管疾病在上午的发病率较高,提前采取积极地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3.按照人体生物钟的规律服药。许多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都有自身的昼夜节律,在不同的时间服药,同一种药物,同一剂量的药物,其疗效和毒性反应可能相差二三倍,甚至几倍。目前,根据人体生物钟的规律来服用药物,以提高疗效和减少毒副反应(即时间药物学研究)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

传统养生学中的“天人相应”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自觉地或不自觉地按照自然界的法则和生物钟的规律来安排自己的生活,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的中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记载,意思是说人的生活规律应该与自然界天地日月的变化相适应。《黄帝内经》还出提出具体的养生方法:“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也就是说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规律是一切生物生长的基本法则,人们也要根据四季变化的特点采取春夏季保养阳气,秋冬保养的养生方法。

“天人相应”的观点在人体的生理功能上有明显的表现,如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谈到:“女子,阴类也,以血为本。其血上应太阴(月亮),下应海潮,月有盈亏,海有潮汐,与之相符,故谓月水、月信、月经。”意思是说,妇女,在阴阳学说中属于阴,应以血液为根本。成年妇女的月经周期与天空中的月亮圆缺,与地面海水潮汐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称为月水、月信或月经。现代医学通过对2万名妇女的月经周期调查研究证实,正常状态下的妇女月经周期平均为29.5日,而一个朔望月的周期也是29.53日,也就是说,天上的月相与妇女的月经周期极为相近,证实了李氏的观点。

“天人相应”的观点在疾病的变化规律上也有明显的表现。《黄帝内经》称:“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意思是说患有疾病的人,在一天当中常常会出现早晨的病情渐轻,中午病情稳定,傍晚开始加重,深夜病情最重的周期性变化。现代医学在临床上也观察到,一些危重病人往往会在夜间病情加重甚至死亡,而天明后会逐渐好转的现象。

起居养生中的生物钟

中医理论认为,一日之内随着昼夜晨昏阴阳消长的变化,人体的阴阳气血也进行相应的调节而与之相适应。人体的阳气在白天运行于外,推动着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进行各种功能活动,所以白天是学习或工作的最佳时机。夜晚人体的阳气内敛而趋向于里,则有利于机体休息以便恢复精力。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人体内的生物钟与自然界的昼夜规律相符,按照体内生物钟的规律而作息,有利于机体的健康。

传统养生理论认为:“起居有常,养其神也”,如果人们的起居有常,作息合理,就能够保养人的精神,使人的,精力充沛,神采奕奕,对外界环境的反应灵敏。相反,如果起居无常,作息失度,会使人精神萎靡,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短期的起居失常,轻则眼圈发黑,精神倦怠,体质下降,抗病能力降低;长期的起居失常,则能引发急慢性疾病,加速衰老和严重地危害人体的健康。正常的作息时间:每天早晨6∶00~6∶30起床;中午12∶00~13∶00午休;晚上23∶00前睡觉。

第8篇:女性秋季养生保健范文

关键词:岁时节日民俗;中医药文化;天人合一;治未病

中图分类号:R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6)07-0081-04

所谓医俗同源,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医药学一样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人们在与自然界相互适应和抗争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生、老、病、死的自然现象,于是产生了和养生保健息息相关的民俗活动,积累了丰富的中医药知识和防病治病的方法。可以说,中医药学的产生、发展与民俗的形成和传承密不可分。其中岁时节日民俗是在具有特殊社会文化意义的日子形成的风俗习惯,包括文体娱乐活动、药物防病活动、除虫除害活动等,这些民俗是人们顺应自然规律而生息的行为,与自然界的阴阳四时,生长收藏的变化相对应,充分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和“治未病”的思想。

1春季岁时节日民俗活动及其中医药文化内涵

春季包括农历的正月、二月、三月。《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1]。”春季气温回升,人体阳气开始上升,万物开始萌生,养生应该助长这种“萌生”的气息,应该晚睡早起,多去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使肢体放松、心情畅达,从而增强身体活力,以适应春季生机勃勃的特点。

1.1春节春节是我国农历的年节。节期一般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十五。云南各地春节的过年习俗不一,但燃放鞭炮却是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通常从除夕下午开始就要燃放鞭炮,寓意为辞旧迎新。从中医的角度来说,鞭炮声能振奋人的精神,激荡机体的阳气。而正月十五元宵节举办的元宵灯会,猜灯谜等节庆活动,除了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外,更能愉悦人们的心情,具有良好的调养身心的作用。云南大理地区在春节期间还有舞龙舞狮的娱乐表演,龙为四大灵兽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舞龙过程中要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以大幅度的舞动来表现龙翻腾之美。因此舞龙运动可以改善人的心肺功能,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狮子在中国古代是吉祥辟邪的神兽,舞狮也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体育活动,糅合了传统武术、简易体操等运动项目的内容,舞狮的两个人需要默契配合来模仿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在舞狮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舒展人的筋骨、锻炼人的身体,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1.2上巳节三月有上巳、寒食、清明三节,这三节在时间上相近,又都有踏青的习俗。农历三月初三叫“上巳节”,有的地方又叫“踏青节”,在宜良,男男女女在这一天要携酒煮豆,外出踏青。踏青有助于阳气的生发,可以调和气血、舒经活络,改善机体新陈代谢,增强心肺功能,防止关节老化。在少数民族地区“三月三”也是普遍流行的节日。剑川白族在三月三举办梨花会。当地白族结伴到梨园进行野餐,弹起三弦,唱起山歌。壮族“三月三”又称“三月三歌节”,家家户户这一天做五色糯米饭,染彩色蛋。歌节一般持续两三天,对歌以未婚青年男女为主,但小孩、老人可来旁观助兴[2]。云南罗平一带布依族在三月三也有类似的娱乐活动,老人在家宴请宾客,年轻人比赛对歌、游泳,小孩则在河边划竹筏、打水枪等。

民间俗语说:“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上巳节是各种昆虫比较活跃的时候,所以驱虫也是很多地方要进行的民俗活动。通常人们会用荠菜、柳枝或者枫叶等驱避虫蚁。如在浪穹,人们就用荠菜遍插甑釜厨灶,用来制服黄蚁。从中医角度来说,荠菜性味甘、凉,无毒,入肝、脾、肺经,可以清热解毒、养肝明目、治疗腹痛,它的茎加热后可以驱虫,因此也叫“护生草”。在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人们意识到许多疾病的流行与某些害虫有关,如苍蝇、蚊子、虱子、跳蚤等,这些害虫会叮咬人体,还可以传播传染病,因此岁时驱虫的民俗活动是人们在除害灭害的实践中积累下来的有效措施和宝贵经验。

1.3春季特殊节日民俗花朝节,俗称花神生日,是民间祭花神的日子,时间大概在农历二月份,但各个地方叫法不一,时间也不太固定。云南大姚县昙华山彝族的花朝节在农历二月初八,当地称为“插花节”。人们穿上民族的节日盛装,在村前、寨口、路边搭起花牌坊,把鲜艳的马缨花插满房屋,然后一起唱歌跳舞。大理白族的“花朝节”在农历二月十四,节日期间,人们在大理古城的入口,用鲜花扎好牌坊,里面用精美的花盆和名贵花卉垒成花山、花亭和花台,人们在各条花街上观赏和嬉戏。农历三月十五是怒族的“鲜花节”,人们聚集在贡山丙中洛附近的仙女洞,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焚香行礼,向仙女献鲜花。祭拜结束后,人们围坐在山坡上,将食物摆在铺有松针的地上,边吃边喝边唱。《素问・举痛论篇》提到“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中医认为一个人精神愉悦,就会阴阳平和,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协调,机体自然处于健康状态[3]。花朝节人们约上亲朋好友一起赏花、唱歌、跳舞,尽情欢笑,这种乐观的情绪对于预防疾病是有积极的作用的。

大理白族的“三月街”是云南最有特色的民俗节日,时间从农历三月十日开始为期一周,赛马、射弩、赛龙舟是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云南通海在清明节时还会举行荡秋千、放风筝、斗鸡、拔河、踢球、赛龙舟等娱乐活动。赛龙舟是我国传统的体育活动,比赛时,炮声响起,各水手要按锣鼓节拍划桨前进,不仅可以舒展筋骨,调和气血,而且还可以促进代谢,排除毒素。中医认为放风筝能“疏泄内热,舒经活络”[4],在春天放风筝能舒展四肢,疏通经络,增进食欲,改善消化功能,此外,还能开阔视野,使人心旷神怡。春季的这些体育活动习俗都是有益身心的运动,可以强身健体,起到祛病养生的作用。

2夏季岁时节日民俗活动及其中医药文化内涵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到“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夏三月指的是农历的四、五、六月。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气候最为炎热,此时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中医学认为“心主夏”,即人体五脏之一的心脏是与夏季相应的。夏季属于五行中的火,而人体五脏的“心、肝、脾、肺、肾”对应五行,心也属火,心脏与火的物性是一致的[5]。随着天气逐渐转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脾气暴躁,这就是因为心火过旺。因此,夏季要精神愉悦,情志平和,不要躁动,使体内的阳气自然向外宣泄。

2.1立夏立夏是夏天的开始,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至,此时毒虫易于滋生,是各种疫病易犯之时。为了抗拒毒气的侵袭,在云南昆明、景东等地方这一天会有驱虫的习俗活动,人们用灶灰围墙以避蛇虫。清代《浪穹县略志》记载,在大理浪穹(今云南洱源县)一带,人们还会在门上插白杨,用灶灰撒房屋周围,名曰“灰城”,以避虺毒[6]。

2.2端午节夏季的五月是仲夏之月,天气炎热,毒虫滋生,古人认为此时邪毒最盛,为了抗拒毒气的侵袭,古代在五月五日这天举行各种活动以祛除恶气,避免疫病的发生。民间在端午节这一天有采集艾蒿、菖蒲、淡竹叶、金银花、土茯苓、甘草等中草药熬水洗澡的习俗。如镇雄的“游百病”的习俗,人们在外出游玩的过程中采摘野草,回来以后用野草煎水沐浴。相传,五月五日是药王的生日,壮族在这一天会举行热闹非凡的药市,上市的生鲜药物有数百种,会有上万人聚集到此来赶药市,因此端午节在有的地方又被称为“药王节”或“沐浴兰汤节”。端午节前后,由于时令气温湿热,正适合各类病虫害滋生,是传染病多发的时候,而此时也正处于阴阳际会,人的免疫力相对降低。每逢端午节,家家户户门口都会悬蒲挂艾,其实这就是一种季节性预防疫病的行为。根据《本草纲目》的记载,艾是一种草本药物,味苦、辛,性偏温,入肝、脾、肾三经,本身带有香气,可以解毒气,中医常用来灸治百病。菖蒲是一种水草,与兰花、水仙、并称为“花草四雅”,其带有特殊的辛香味,可以解毒杀虫,有开窍醒神、化痰健胃的功效。

2.3夏季特殊节日民俗云南很多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历法,也有地方性和族群性的年节仪式。在云南德宏州傈僳族的传统火把节中,除杀猪宰羊、唱歌跳舞等活动外,傍晚时分便要点起火把,从屋内到屋外、从院内到院外熏烧灾虫。老年人边舞动火把边喃喃自语:“烧死跳蚤,烧死老鼠,烧死一切害人虫!”熏灭毒气,是为了驱避蛇蝎之毒,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彝族在火把节时还会举行篝火晚会,有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跳舞等社交游艺活动。从中医学角度看,这些活动可以舒展筋骨、畅通血脉、促进代谢、排除毒素,达到振奋阳气的作用。由于人体疾病的形成与季节气候的变化息息相关,因此中医在预防疾病发生时会考虑到不同节气的致病特点,顺时、顺人而治。傣族最重大的传统年节时间在傣历六月,大约在农历清明节后的第七天,俗称泼水节。泼水节的寓意是表示洗去一年的污垢,消除灾病。中医讲究未病养生、防病于先,这些防病消灾的习俗和中医的“治未病”思想是相通的。

3秋季岁时节日民俗活动及其中医药文化内涵

《内经》有“秋冬养阴”之说,人体经过春生夏长之后,进入秋收之时,随着天气转凉,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是阳盛转为阴盛的关键时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道:“秋三月,此为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秋季人们应该早睡早起,精神必须安静,不急不躁,使秋天肃杀之气得以平和。不使意志外驰,使肺气清和均匀[7]。

秋季最重要的节日是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云南很多地方少数民族都有中秋节,如壮族的“拜请月神节”、拉祜族的“月亮节”等,其中赏月是中秋节的重要习俗。拉祜族的“月亮节”和中秋节相似,全家人会聚在室外一边吃菠萝、芭蕉等果品,一边赏月、祭拜月亮,老人们还会到亲友或者熟人家里火塘边唱古歌。布依族在中秋节这一天,有一项娱乐活动“偷南瓜”,晚上月圆之时,村子里的小孩相约去偷地里的南瓜、葵花、花生等,无论偷到谁家的,主人都不会责怪,孩子们把偷到的南瓜等拿回去炒熟食用。在九月九重阳节时,民间还有登高的习俗,人们会利用秋高气爽的日子,进行爬山或攀登高峰的活动。中医认为秋应于肺,在志为忧,再加上秋天草木凋零,这种萧条的景象容易使人产生抑郁、凄凉、悲愁等伤感的情绪,这时候应该多和朋友、家人结伴去户外游玩、畅谈,使情绪安逸、宁静,神气收敛。对少数民族而言,秋季举行的节日活动大多数以收获和感恩为主,其中新米节是最流行的节日,佤族、拉祜族、布朗族新米节是为了庆贺稻谷丰收的节日,除了割新谷、煮新米、吃新米外,还会举行一系列游艺活动,如拉祜族会邀请亲朋好友来共度佳节,新米节全用新鲜的食品,席间,老人咏祝词。宾主围坐在火塘边咏唱古诗歌,青年男女在外吹笙、弹弦、跳笙舞。这些节日活动能愉悦心情,陶冶情操,让人肝气舒畅,心平气和,为进入冬季而保养节气,也就是中医所说的“秋冬养阴”的意思。

4冬季岁时节日民俗活动及其中医药文化内涵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平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所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三月指的是农历十、十一、十二月,中医根据天人相应的观点,认为冬季自然界都潜藏阳气,要注意多晒太阳保暖,以补充阳气。

冬至俗称“冬节”、“亚岁”等,表示严冬就要到来,此时阴极之至,阳气始生。云南的富源、宣威等很多地区在这一天会宰猪腌肉,以备过年时享用,据说这天腌制的肉不流油、不腐坏,可长期保存,又特别香嫩,具有很好的补养精血的功效,是很好的冬令滋补品。

农历十二月又叫腊月,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月,主要活动是为过年做准备,家家户户要择日打扫卫生,一般选在祭灶日,即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进行年终大扫除,拆洗被褥窗帘,清洗家居用具,将家里上上下下每一个角落的灰尘污垢彻底打扫干净,俗称“除尘”或“掸尘”。由于“尘”与“陈”谐音,所以除尘有除旧迎新的意思,把一年积累下来的灰尘污垢清除干净,是为了干干净净过新年,这种卫生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洱源凤羽白族除了把房屋内外打扫干净外,还要把大街小巷都要打扫干净。在腊月进行扫尘,既可以消灭害虫,又可以预防春季传染病的传播,这种习俗对于环境卫生的改善,保持身体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

5小结

中医认为自然界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一天昼夜晨昏的变化及地理环境的差异都会对人体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岁时节日民俗活动就是按照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而形成的调节人体阴阳气血而健身防病的风俗习惯。按季节气候进行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顺应四时节气讲究卫生、除害防害可以保持环境卫生,预防疾病,减少传染病的发生。这些岁时节日民俗渗透着中医药文化的气息,经过不断发展、补充、完善,至今仍然被沿袭和推崇,并成为引导当地健康文化的有利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黄帝内经・素问注评[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10.

[2]毛艳,洪颖,黄静华.西南少数民族民俗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115.

[3]王蕊芳,于恒,曹瑛.论中国民俗文化的中医预防思想[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9):20-21.

[4]陈仁寿.民俗中的保健方法与治未病思想[J].中医药文化,2008,(4):50-52.

[5]郭军华,何清湖.谈四时养生之夏季养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29(9):2731-2733.

第9篇:女性秋季养生保健范文

精神情绪 夏季,人们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心静自然凉”,人的精神活动应该像天气一样保持高温的状态,令心情保持平静、愉悦和开朗。而如果情绪不畅,则会导致肝气郁滞不顺,内分泌系统紊乱,免疫力低下,从而容易引发各种疾病。因此,在夏季,女性朋友应注重精神养生,保持开朗乐观的情绪,以使肝气顺畅,从而起到保健的作用。因此,女性朋友们在夏季抛开烦闷,保持心情开朗很重要。

起居规律 夏季,天更长,夜更短,而人们的起居规律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可能有些女性朋友并不习惯早起,但是夏天在清晨六点多的时间太阳已经高高挂起了;因此,不要贪睡,在起居上要早睡早起,早晚的空气相对清新,可以选择散散步,舒展一下筋骨,感受一下夏天大自然中的独特魅力。

运动养生 女性朋友们要注意,入夏以后,更应该加强运动锻炼,不要总是宅在空调房里,这样对身体没有太大益处。可以选择在阳光没那么强烈的时候去空气清新的大自然中跑跑步、做做操、放放风筝,运动一下身心,身体会得到非常好的养护。无论春夏秋冬,经常参加运动锻炼的人,抵抗病毒的能力会高于常人,同时,逻辑思维能力也会更加敏捷,人也不会容易疲劳,所以说,夏季女性朋友的的养生保健离不开运动哦。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