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慢性病防治知识详解范文

慢性病防治知识详解精选(九篇)

慢性病防治知识详解

第1篇:慢性病防治知识详解范文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健康教育;运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30-02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科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的重点在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与预防并发症,针对性治疗与精心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复发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1]。我院主张在慢性支气管炎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现将详细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从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接诊中选取45例慢性支气管炎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男20例,女25例,年龄60―77岁,平均年龄(63.1±1.2)岁;同时抽取同期同症患者45例作为参照对象,设为对照组,男21例,女24例,年龄59―75岁,平均年龄(62.3±2.4)岁。两组患者均经常规检查和相关病理予以确诊。两组患者各方面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口腔护理、饮食护理、祛痰护理及用药护理等一系列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详细内容如下:

(1)健康知识宣传。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该疾病的诱因、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等相关疾病知识,预防和控制诱发因素,降低病情发福发作率。(2)饮食指导。针对不具有心肝肾功能障碍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要求其补充足量的热量和水分,每天至少喝1500~2000mL的水,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及蛋白质的食物,治疗过程中戒烟戒酒,纠正不合理的生活习惯,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行为[2]。(3)加强锻炼。指导开展呼吸操和有氧运动等全身锻炼活动,根据患者爱好和运动习惯选择适宜的锻炼项目,每周至少锻炼5次,每次锻炼时间最好为半小时。在锻炼过程中感觉到不适(心悸、头昏)必须停止运动。指导患者用冷水洗脸、洗鼻等耐寒锻炼。(4)用药指导。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医嘱,特别是激素和抗生素类的药物,引导患者明白正确服药对控制、缓解慢性支气管炎的重要性。同时提高家属对安全用药知识的重视程度,这样患者家属对患者用药能够起到正确的协助及监督作用,有效降低用药不当引起的意外发生风险。(5)心理指导。慢性支气管炎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严重危害着患者的健康,该病病情不稳定,难以根治。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担忧治疗费用,从而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疾病的治疗效果,护理人员主动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并进行针对性心理指导,缓解不良情绪,加快病情康复。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处理,( )表示计量资料,n表示计数资料,分别进行t和x?检验,p

2 结果

经护理,研究组复发率为22.22%,对照组复发率为68.89%,两组比较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P

3 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比较常见的疾病,咳嗽、喘息、咳痰等临床症状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困扰。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病理复杂,目前为止还未查明,可能与感染、吸烟、过敏、咳嗽、营养、老年人呼吸道防御能力降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3]。当前临床普遍采取内科保守方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具体操作为镇咳、祛痰、控制感染、平喘、解痉等。在预后过程中,慢性支气管炎如果没有出现并发症,预后效果好,然而若诱因一直存在,极易导致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难以治愈,从而引起复原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等并发症的出现,所以对于慢性支气管炎诱因的治疗尤为关键。本文研究过程中,对患者进行了全方位健康教育,指导患者避免接触慢性支气管炎诱因,加强锻炼,增强技能免疫功能和身体素质,要求患者戒烟戒酒,避免接触相关诱发因素,远离空气污染严重的环境等等。通过本文研究结果得知,研究组两年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证明了本文研究实施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指导患者避免接触慢性支气管炎诱因,因此有助于控制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同时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 谭志贤,彭勇珍,陈燕霞.62 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4):601,603.

第2篇:慢性病防治知识详解范文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患者;慢性病管理;血糖控制;影响

【中图分类号】R4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965-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社区糖尿病患者86例,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范围54岁~79岁,平均年龄63.4±3.7岁。将86例社区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观察组给予社区慢性病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社区健康管理干预措施。对观察组43例糖尿病患者给予慢性病管理,可以通过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对患者给予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心理辅导等方面来实现社区糖尿病规范化管理[1]。

1.2.1加强家庭保健员的培训

由取得卫生局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培训合格证的医务人员对家庭保健员进行有效的培训,使其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对糖果尿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进而正确有效地指导糖尿病患者,引导家庭成员共同创建健康的生活方式。

1.2.2组建健康志愿者队伍

社区还要组建一支健康志愿者队伍,对这些志愿者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具备协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入户随访工作的能力,为社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舒适、有效的健康服务。

1.2.3饮食与锻炼指导

对饮食习惯不合理、肥胖、缺乏体育锻炼的患者,可以发放能量检测仪,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与运动。鼓励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饮食,饭后进行适量运动,坚持每天锻炼身体。

1.2.4在社区进行大范围的糖尿病知识宣传

通过网络及宣传手册来宣传如何预防与防治糖尿病,为患者详细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正确并客观地宣传糖尿病的疾病原理及防止措施,引导人们走出对糖尿病认识的误区,通过问卷调查来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对糖尿病的疑问,设置一个问答板来解答大部分社区居民对糖尿病存在的疑问及列出预防与防治糖尿病的措施。

1.3疗效评定标准

研究患者在进行干预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HbAlc(糖化血红蛋白)、FPG(空腹血糖)及2hPG(餐后2h的血糖)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通过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FPG(空腹血糖)、HbAlc(糖化血红蛋白)及2hPG(餐后2h的血糖)在实施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观察组的各个指标在干预后有明显的改善(P

3 讨论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糖尿病患病率增长速度最多的国家之一,所以加强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与防护工作势在必行。慢性病作为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不仅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还会对患者及社会造成一些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同时还会对患者及国家的经济造成一定的损失,给我国的卫生资源带来一定的负担。糖尿病作为慢性疾病中对人们生活及身体健康有严重负面影响的常见疾病,要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积极完善慢性病管理服务,提高患者的信任及认可度,通过慢性病管理能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有效的控制[2]。

通过对家庭保健员进行糖尿病专业知识的培训,加强家庭保健员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 ,充分发挥家庭保健员的能动作用,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从而有效地引导糖尿病患者与家庭成员共创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社区医务人员每年都要对患者进行适量的面对面的随访服务,规范使用糖尿病患者的随访服务记录表。与此同时,社区还要组建健康志愿者协会,加强志愿者关于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原理的培训,协助入户随访工作的进行[3]。然而,慢性病管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响作用的发挥还存在不足之处,比如健康档案的使用率并不高,没有跟上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脚步来进行慢性病管理,社区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水平有限,距离社区糖尿病患者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应该通过各种渠道在社区宣传糖尿病的预防与防治措施,发挥慢性病管理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影响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卢银侃.健康教育干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5(17):39-41

第3篇:慢性病防治知识详解范文

关键词 CRF 误诊误治 预防对策

误诊误治原因分析

误诊为高血压病:以肾性高血压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多因头晕、头痛等就医,首诊检查发现血压增高,由于医生对肾性高血压认识不足,未进行肾功能等全面检查,仅给予降压对症治疗,且有些患者不系统用药,症状缓解则停药,致使血压不稳,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延误病情。

误诊为各种贫血:CRF患者出现肾性贫血早期以乏力为自觉症状,多在就诊时检查诊断为贫血;门诊医师满足于贫血的诊断而忽略了进一步行肾功能、尿常规等检查。长期误诊为其他原因的贫血,有的去血液科检查,久治不效,误服误治,或长期大量用药, 进一步加重肾功能损害,致使病情发展。

误诊为胃肠疾病:消化系统症状是尿毒症最常见的症状,因腹胀、纳差、恶心、呕吐、排黑便,门诊诊断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多就诊于消化内科,用药缓解后停止治疗,待反复发作治疗效果不明显或肾脏症状明显后方做有关检查,始发现肾功能损害已达到尿毒症期,延误了早期治疗的时期。

误诊为皮肤病:CRF患者出现皮肤瘙痒,多去皮肤科就诊,多诊断为皮肤瘙痒症,治标不治本,久治无效。服用大量以毒攻毒之品或虫类药等,或服用肾毒性药物的偏方加重肾脏损害,导致药物性肾损害,使CRF更加严重。

误诊为原疾病加重:患者原有其他疾病,当肾功能损害出现乏力等症状时,误认为是原疾病加重,医生对医技检查结果不进行认真分析,未进一步寻找原因。对原疾病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时,或加大用药量,或乱用药,用偏方等治疗,长期大量用药,使肾功能损害更加严重。

误诊为其他疾病:CRF起病隐匿,常以某个系统为首发症状,掩盖了肾脏本身的表现。不少患者对病史叙述不清楚,临床医师思路狭窄,缺乏对CRF的全面认识,病史询问不详,体格检查不仔细,所以有些患者因心悸、气促、下肢水肿被诊断为心力衰竭,因咳嗽、咳痰、发热诊断为肺炎,因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诊断为血小板减少,因昏迷、抽搐诊断为脑出血。

不规范用药:肾脏代偿能力强,至CRF阶段肾脏损害已经较重,此时治疗效果较慢。有病急于求成,有的患者短时间内频繁换药,吃偏方试验性治疗,不避免肾毒性药物的应用,不按医嘱用药,有的肾病患者及临床医生认为多种药物同时应用效果更好,致使肾病患者大把吃药,使体内药物代谢紊乱,脏腑功能失调,使慢性进展的肾病迅速恶化。

预防对策

由于肾脏具有很强的储备能力,早期症状不明显,详细询问病史,是减少CRF误诊的重要手段。对于来就诊的患者,应注重全面了解病史及细致体格检查,临床思路要宽些,若无确切的病史,如出现乏力,食欲减退,头痛嗜睡,全身皮肤瘙痒,骨骼与关节酸痛或不明原因的贫血、高血压,夜尿频多,腰痛等,均可作为肾脏病诊断方面的重要提示。要进行CRF的鉴别诊断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充分认识CRF临床表现的错综复杂性,是避免误诊的重要措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为延缓尿毒症的发展,赢得治疗时间,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由于CRF可引起血压升高,高血压又可促使肾功能恶化,所以在确定高血压的诊断后应详细询问病史,力求发现靶器官损伤的表现,以便及时合理地用药治疗,控制病情,延缓尿毒症进展。如高血压、心力衰竭伴原因不明的贫血,老年人原有高血压加重或新发现高血压者,均应警惕肾性高血压。确立肾性高血压的诊断后,在选择降压药物时,应对妨碍肾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及经肾脏排泄的药物剂量应加以调整。

贫血是尿毒症的伴有症状,临证要加以辨识,如中青年高血压伴贫血,原因不明的皮肤瘙痒性贫血,中小量消化道出血,治疗后大便潜血转阴,失血性贫血不易纠正,原因不明久治不愈的贫血伴水肿或高血压,原因不明的贫血、口干、夜尿多、食欲不振、恶心、周身乏力,贫血、高血压、出血倾向、周围血无异形细胞,贫血、胸闷、呼吸困难,但无心力衰竭、胸腔积液、气胸、心包填塞征象。对于上述症状在分析贫血原因时必须加以考虑,发现患者血细胞比容明显下降,为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且呈进行性加重, 应考虑肾性贫血,及时准确地进行必要检查,能缩短CRF的误诊时间。

肾脏是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多数药物必须经过肾脏排出,因此不论应用中药或西药,都应掌握少而精的原则,“是药三分毒”,切忌杂乱投药,尤其是肾毒性药物,如关木通、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造影剂及预防接种等,都应引起充分注意。同时应重视药物性肾病的防治,严格掌握用药指征,防止滥用,或用药种类过多。应选择疗效好、肾毒作用小的药物,合理掌握用药方法、剂量、疗程,肾功能不全者应减少用药剂量或/和延长用药间隔时间。对药物中毒的表现要及早发现,及早停药,增加药物的排泄,积极进行综合治疗。

应普及肾脏病知识,将肾功能检查作为常规检查项目,建立随访和追踪观察制度;尽量减少误诊误治,早期诊断可延缓甚至阻止CRF 的进展,对于控制肾功能进展十分有利。

参考文献

1王海燕.肾脏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85-1395.

2 李政,杨咏梅,孙维龙.慢性肾功能衰竭误诊17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9(4):1382.

3 陈振峰.慢性肾功能衰竭误诊24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1(6):125.

第4篇:慢性病防治知识详解范文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社区;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R544.1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086-02

我们于08年结合了“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暨农村适宜卫生技术推广项目热烈地开展了社区范围内的高血压综合防治工作。采取了分层与政群互相结合的随机抽样法,在十二个乡镇的83个社区,针对35岁以上的居民,一共有24752个人进行了为其几天的原发性高血压筛查活动。检查结果如下,其中共有共有8559名高血压患者,大约占调查总体人数的35%左右。同时在经过患者本人同意,同时患者心甘情愿的情况下,针对其中4029里患病人员采取了以规范治疗,不适用药物以及随机访问等为前提的社区综合防治措施。经过调查以及研究,我们总结出了以下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止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1成立专门的机构组织并针对其内部有相对明确的分工

组织机构最好是由政府领导、卫生部门组织协调、疾控机构实施管理和评价、医疗机构进行防治、社区、新闻、健康教育机构参与的网络型综合性社区高血压防治机构。这样就能保证机构的权威性以及实行时候的可靠性,便于防治工作有效的开展和实行。政府领导作为社区综合防治的最有效力量,是社区组织建设的核心所在。能够高效地进行诸如制定相关有效策略,和部门之间达成有效地沟通以及合作;有效地调动资源量,实行调配工作,还有保障经费能够顺利流通等,都是最为核心的关键力量。故而强化政府职能在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方面的职责,是一切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和保障。

组织和协调高血压综合防治最直接的操作行为是卫生部门实行的,同时他还会制定较为细致的工作方案,并呼吁下属部门进行开展。技术制定的落实,则要依靠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力量。通过知道相关的业务以及培训工作,进行质量的控制盒督导,相关的考核和评价等等。高血压的筛查、诊断、登记、治疗、随访管理和转诊等工作是由医疗机构具体实施的。由于患者疾病也有多样化的特点,故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和解决。上级的医院依据病情的不同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措施以及干预方法。社区医生的相关专业培训以及患有重病病人的救治也是有上级医院全权负责的。社区医疗机构负责高血压患者的规范治疗、非药物干预措施的实施、并发症预防、随访管理等工作。新闻媒体也可以有效参与其中发挥其舆论导向的作用。还有健康教育机构等,可以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或者是有效防止高血压的技巧等等。

2拟定出有效治疗社区型高血压的综合防治方案并具体落实到位

只有详细周密,具体可行的实行方案,才会使得我们在解决社区高血压防止问题上取得根本性进展。所以,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疾病控制机构以及相关的医疗机构,还有相关部门的专家制定出了详细的操作性较高的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方案。同时开展了一系列的谈论会议和讲座等,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像政府部门申请批准实行。

3紧抓实践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为了提高相关的社区高血压防治人员的工作能力,从而使得社区高血压干预更为有方向,就要对工作人员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加强高血压社区防治队伍的综合性实力。社区医生普遍对于社区高血压治疗,干预以及随机访问技术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有所欠缺,故而会延缓社区综合防治的效果,还会延长时间耽误病情的治疗。所以在这一方面的培训工作的开展是迫在眉睫的。培训的主要人员是由疾控和医疗机构专家进行的,针对对象是社区医生。培训中疾控和医疗机构专家主要强调的重点是如何有效地对高血压进行预防以及治疗,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社区高血压的干预技能等等。

4监督以及评定工作要到位

从事任何活动最基本的保证就是经济。故而足够的经费是一切活动得以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各项活动的展开都需要金钱。

社区高血压的综合防治当然也不例外。对于开展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就必须设立专项经费,并对其合理化管理。拟定详细的经费支出计划以及可行的使用方案,并要求人员严格按照其执行,使得项目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得以执行和开展。

5考核以及督导工作做到位

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势必要成立相关的监督考核机构对项目进行的成果加以检测和评估。纠正社区高血压防治综合计划在具体实行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可行性的解决方案,是以后的进行变得更加有方向,更加高效。督导和考核各级疾控机构、综合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自履行职责情况,确使得社区高血压综合防治真正做到实处。

督导内容主要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具体工作开展情况。还要审核相关的工作方案与计划的实施,质量控制等具体的展开等;发现,建党,对随访的管理工作,转诊是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的。同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兼管着患者自我管理,开展相关健康教育,资料的分析与共享等情况,以及工作中具体工作能否有效顺利地开展。

6结语

有效地开展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室社区的责任所在。我们必须做好相关的社区高血压防治,才可能间接的控制心血管和脑血管的疾病扩展,达到预防的效果。所以我们要汲取前人经验,以上提出的相关方式方法为大家作参考,使高血压的社区防治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岳松然.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干预现状与展望[J].河北医学,2007,(07)

[2]全国慢病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高血压防治方案[M].中国疾控中心慢病防制所,2005,11

第5篇:慢性病防治知识详解范文

健康教育对象、目的、形式

对象:①一般人群的教育:呼吁健康人群了解糖尿病宣传糖尿病的高发病率、危害性、严重性、预防性、可治性及其发病的易感因素如肥胖、体力活动过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等。②糖尿病医护人员的教育:医护人员应具备专业化的糖尿病知识掌握糖尿病的诊断、常规治疗、急救措施及转诊条件。③营养师的教育: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对青少年应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对成年人应满足其维持标准体重及日常体力活动的需要。④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让糖尿病患者了解到糖尿病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积极控制好血糖、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⑤糖尿病患者家属的教育:糖尿病目前已经是全人类关注的问题那么糖尿病治疗的效果与糖尿病患者的家属是有密切关系的他们应积极配合医生做到关心、鼓励、监督糖尿病患者以增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信心。

目的:①糖尿病知识的改善: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有关糖尿病的知识使病人对糖尿病有一个正确认识。②行为方式的改善:使糖尿病患者在知识改善的基础上达到行为方式的改善。改善不健康的饮食、运动方式。③心理素质的改善:医护人员态度要热情主动解释有关问题客观地向病人介绍疾病发展过程及预后知识使患者认识到糖尿病是目前尚不能根治的慢性疾病但又是可防治的疾病使患者坚持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形式:①集体教育:建立有不同医疗机构参与的三级预防网络由相关人员组成糖尿病教育小组,进行糖尿病知识的宣传和讲座。②文字教育:发放糖尿病教育宣传册给患者及其家属,通过病区走廊板报、健康教育卡片指导患者了解和掌握糖尿病知识。在“糖尿病日”做些宣传活动。③随时教育:专科医师和护士可以利用晨会、查房通过讲解和提问的形式进行健康教育。④集中教育:每周固定一个下午对患者、本科室工作人员、进修生进行分钟座谈。

健康宣教的内容、误区

糖尿病防治的基础知识:①糖尿病的定义、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分型和诊断;②运动疗法的基本知识;③如何进行糖尿饮食治疗;④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⑤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感染、外伤等情况对血糖的影响;⑥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心脑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脏及神经病变的预防、治疗和康复;⑦卫生保健、皮肤、口腔、牙齿和下肢的护理;⑧有关吸烟、饮酒对糖尿病的影响。

常见误区:①重视药物治疗,忽视饮食和运动:糖尿病治疗“五套马车”的治疗原则饮食和运动是控制血糖的基本方法。②饮食治疗就是饥饿治疗少吃或不吃:因为只有摄取足够的糖、脂肪、蛋白质等体内的细胞组织才能维持正常功能。③没有什么不舒服可以不治疗:糖尿病的起病特点是“秋后算账”;治疗特点是有效性短期不明显;合并症和并发症的特点是合并症多、起病缓慢、后果严重。所以应“三早”。④对胰岛素恐惧:对于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胰岛素是最接近生理、最有效、最少不良反应的治疗手段可以更有效地控制血糖。

第6篇:慢性病防治知识详解范文

[关键词]肝源性;糖尿病;早期生活方式干预

糖尿病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严重慢性疾病,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及发育肝实质性损害的糖尿病症状被称之为肝源性糖尿病,约20%-30%的患者会发展成为糖尿病,约50%-80%左右的患者糖耐量逐渐减退【1】。为了进一步研究早期生活方式干预对于肝源性糖尿病防治效果,笔者收集了2010年1月-2011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50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了2010年1月-2011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50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42例男,8例女,患者年龄在34-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1.5±5.2岁)。

1.2 方法

1.2.1心理干预

由于肝源性糖尿病无法根治且终身性疾病特点,导致患者很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甚至患者出现自暴自弃心理,不配合治疗。加强糖尿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密切关注患者的需求与动态变化,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针对患者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疏导,提高护理责任心与爱心,耐心听取患者倾诉,及时排解其不良心理障碍。多使用鼓励性、安慰性语言,让患者意识到治疗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树立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使患者与家属对糖尿病有正确认识,能够接受正规、专业治疗,坚持终身治疗。

1.2.2合理饮食指导

正确指导患者与家属树立正确的糖尿病饮食观念。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饮食治疗是重要的基础性措施。加强科学的饮食指导,彻底改变错误的饮食概念,指导患者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念。降糖剂量需要与饮食量保持平衡,结合患者的性别、体重、运动量、生活习惯、并发症等制定科学、合力的饮食计划。强调热量摄入的重要性,保证热量摄入达标且热量摄入不超标。定时、定量、少食多餐,每天摄入50%-60%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加强高纤维素的摄入,稳定血糖水平。通常在夜间比较容易发生低血糖,可以把一日三餐改成一日四餐,将25%的食物总量作为睡前餐。在降糖药服用期间,必须戒烟戒酒。若患者进食少、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需要立即汇报医生,降低胰岛素注射量。

1.2.3合理用药指导

在防治肝源性糖尿病中,合理用药非常关键。在遵医嘱的同时,必须正确指导患者服用降糖药物。与此同时看,将药物的治疗效果、名称、作用机理、使用方法以及副作用向患者详细介绍,通过告知药物副作用的处理方式,让患者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服用降糖药的时间,对于血糖控制有重要意义。在发放药物时,务必叮嘱患者的服药时间,哪类药物需要餐前服用,哪类药物需要餐中服用,哪类药物需要餐后服用,正确指导患者用药。另外,在注射胰岛素时,必须叮嘱患者注意事项,比如说,低血糖反应的表现、原因、如何预防以及进餐时间等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全面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2.4 运动指导

合理的体育运动能够有效控制血糖,进一步减少糖化血红蛋白含量。通常情况下,可选择轻度或中度有氧练习,主要以训练患者耐力为主,比如说,气功、慢跑、不行等等。需要结合患者的用药情况、具体病情以及锻炼后的血糖、尿糖水平调节运动量。严格按照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以及个性化的运动原则进行。相关研究资料证实,在血糖峰值前半小时运动,并持续四十分钟锻炼,可显著降低患者餐后血糖水平【2】。餐后锻炼能够有效缓解葡萄糖水平,持续进行气功锻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脂、血红蛋白水平,有效控制血糖含量。

1.2.5 加强血糖监测与健康指导

必须让糖尿病患者认识到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病情控制与血糖监测好坏成正比例关系。每天必须至少进行四次血糖监测,在三餐前、凌晨等极易发生低血糖时间段,需要定时监测。一旦出现异常,立即就医。与此同时,需要加强加强的配合与参与,在面对疾病、痛苦、焦虑、恐慌等多重压力下,并通过疾病知识学习、疾病处理技能的掌握,对患者提倡的生活进行指导。

2 结果

患者出院时心理状况评分、服药情况、运动情况、饮食与饮酒情况评分显著高于入院时水平,p

3 讨论

肝源性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的终身性疾病,截止到现在为止,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3】。因此, 对患者早期生活方式的干预,使患者学会自我护理方式,不仅利于病情的控制,又可防止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综上所述,肝源性糖尿病防治中,早期生活方式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

4参考文献:

[1].甘俊丽,刘纯霞.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足自我防护意识的调查[J].护士进修杂志, 2010, 15(11): 842-844.

第7篇:慢性病防治知识详解范文

【关键词】 糖尿病、社区、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95-01

糖尿病是一种极为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临床上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可引起多个系统的损害,严重时可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据WHO预测,1995―2025年间,我国糖尿病增大幅度将达68%,增长率居全球首位,届时糖尿病患者绝对人数将达5000万人[1]。

1 护理干预的对象和方法

1.1 糖尿病社区护理干预的对象 主要是糖尿病患者,另外糖尿病患者的一级亲属是高危人群,社区干预的对象应包括家属。

1.2 方法 通过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了解社区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认知程度,针对患者存在的问题,制定护理干预计划。

2 护理干预的内容

2.1 健康教育 糖尿病教育是糖尿病防治中的一个重要措施[2]。采取多种形式,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临床表现、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全面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参加治疗。

2.2 饮食指导 饮食治疗是治疗糖尿病的基础,对糖尿病患者有即时和长期改善代谢的作用,表现为改善胰岛素分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水平,降低血脂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降低血压,改善症状等[3]。向患者及家属介绍饮食治疗的意义,在规定的热量范围内达到营养平衡的饮食。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多进食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品,如糙米、蔬菜等。有饥饿感觉时可增加蔬菜、豆制品等副食。糖尿病患者应严格长期的进行饮食管理,按时、按点、按量规律进食。

2.3 用药指导 根据糖尿病患者的病史、症状、病情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药物。有胰岛素适应症的病人使用胰岛素,同时了解药物的应用方法和不良反应及自行停药的危害性。坚持规律正确的用药,指导病人和家属监测血糖和尿糖的技术、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正确处理高血糖和低血糖症,外出时带些糖果以防低血糖发生。

2.4 运动生活指导 适当的运动能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调整体重,控制血糖。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应量力而行,以不感疲劳为宜,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

2.5 心理干预 让患者了解糖尿病的有关知识,正确对待、保持心情愉快、锻炼意志,以消除心理因素对血糖的影响,防止病情进展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让病人相信,如果配合治疗,仍可以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3小结:通过对糖尿病患者有效的、系统的护理干预,使糖尿病患者真正的掌握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将血糖控制在理想的水平,从而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和致残率,减少了高危人群糖尿病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医疗医疗费用,减轻社会负担。降低了糖尿病给人类健康带来的严重危害性。

参考文献

[1] 常向云.糖尿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04,2(2):49-50

第8篇:慢性病防治知识详解范文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健康教育护理

中图分类号:711.33 文献标识码:B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多由急性盆腔炎未彻底治愈迁延而来,是妇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特点是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疗效欠佳,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带来不良影响[1]。所以,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预防复发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护理,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科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8例。对照组:平均年龄(32.6±6.5)岁;平均病程(12.3±2.5)个月;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例,中学及中专29例,大专及以上17例。干预组:平均年龄(32.4±6.1)岁;平均病程:(12.0±2.3)个月;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2例,中学及中专28例,大专及以上18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及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①患者有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症状,劳累及经期加重;②阴道分泌物异常,白带黄而粘;③妇科检查:子宫体压痛,子宫一侧或两侧有条索状增厚或不活动包块;④超声检查:有异常回声或不规则暗区,子宫直肠陷窝有积液[2]。

1.3方法

1.3.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用药指导、营养及运动指导、心理护理。

1.3.2干预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护理。①进行护患交流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现病史、既往史、临床表现、诱发因素、治疗经过等,在充分了解病情基础上,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减轻其心理压力,消除其负面情绪,树立信心以便配合治疗[3]。③膳食护理:建议患者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炎症期间禁食鱼、虾、蟹等海产品,保持大便通畅。④健康宣教:讲解经期卫生保健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讲解性卫生常识,帮助其建立正确的性道德观;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避免诱发因素,做好健康教育。

1.4观察指标 慢性盆腔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相关危险因素、治疗措施和预防知识等内容,分为掌握、一般、未掌握。护理满意率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从服务态度、护理水平、健康教育技巧和持续性等方面问卷,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

1.5统计学方法 实验数据为计数资料,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数据均以(例/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满意率比较干预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为39.6%,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慢性盆腔炎由于病程长,患者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或存在不良健康行为,所以导致该病容易复发、难以治愈[4]。健康教育是帮助患者认识疾病,了解疾病诱发因素,学会自我保健,养成健康生活方式,防止疾病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5]。

本研究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护理。结果显示:①干预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掌握者19例,占总患者数的39.6%)优于对照组(4例/8.3%);提示:健康教育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对慢性盆腔炎相关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其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防疾病复发。②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高,干预组满意者22例,占总患者数的45.8%,明显高于对照组(7例/14.6%);提示:加强健康教育护理有利于促进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其建立治疗信心,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总之,健康教育护理能促进慢性盆腔炎患者掌握健康知识,并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较大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阿丽萍,岳淑琴,李宁.不同健康教育方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影响[J].宁夏医学杂志,2012,34(8):781-782.

[2]闫志萍.健康教育在治疗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2,5(6C):143-144.

[3]吴金珠,范淑明,陈江花,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健康教育[J].光明中医.2011,26(1):155-156.

第9篇:慢性病防治知识详解范文

【关键词】慢性疾病管理;健康教育模式;社区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267-02

慢性病是由多种因素长期作用引起的各类疾病,也是社区的常见病、多发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高血脂、慢性气管炎等等,具有很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1]。诱发的危险因素主要是与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不良的行为习惯有关,给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并增加了患者和社会的医疗费用开支[2]。本次研究对我社区内存在的慢性病管理工作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结合公共卫生的管理考核要求采取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获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辖区各社区于2012年4月~2013年5月就诊的1300例慢性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748例,女性552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68.6岁。所有病例均通过医院确诊,其中高血压患者676例,糖尿病患者211例,脑卒中患者158例,冠心病患者139例,高血脂患者69例,慢性气管炎47例。实施健康教育前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可进行比较分析(P>0.05)。

1.2管理方法。由经验丰富、专业技术全面和医学知识熟悉的社区责任医师(包括临床医师和护理人员)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同时进行统一管理。针对存在的危险因素给予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定期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年龄。收入情况、医疗开支等,为健康管理提供主要的参考依据;根据患者对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和疾病类型,给予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可以在社区内举办专题宣传栏、开展慢性病知识讲座、发放健康教育材料和不定期更新健康教育栏内容等方式改善慢性疾病中的存在的危险意识,针对患者提出的慢性病相关问题给予耐心详细的解答,并加强宣传疾病保健知识,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3]。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饮食爱好制定数字化、个性化的饮食和运动方案,使患者逐渐形成量良好的运动习惯和固定的饮食结构,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医护人员需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提高患者对慢性疾病的防治积极性,针对出现心理问题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和放松训练,让患者了解综合治疗和长期治疗慢性病的有效性,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4]。

针对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慢性气管炎、高血脂等患者在实施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相关人员负责进行发放、回收,并指导患者填写调查内容。本次研究共发生1300份问卷,实际回收1300份,回收率100.00%。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通过调查后,社区慢性病管理中主要存在的危险包括使用烟草、饮酒过量、运动量不足、饮食不洁、高脂饮食、高脂饮食等行为,在实施健康教育后,各项危险行为与实施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实施健康教育前后的危险行为改善情况对比(n/%)

3 讨论

社区医疗机构应根据辖区内慢性病发病情况及死因谱,积极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级别的监测和干预。尤其重点要掌握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基本情况,筛选重点人群实现专册管理。建立规范化的档案,为健康促进和干预提供良好基础。社区医师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护能力。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以循证医学为依据,从如何控制危险因素、早诊早治和病人的规范化管理入手,强化社区的健康教育及慢性病的非药物干预措施,以真正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高平均期望生命及生活质量。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根据相关研究证实,针对慢性病患者需在长期内要得到相应帮助,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教育服务和心理支持。若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给予提供相应的需求,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但在社区慢性病管理中仍存在需要改善的方面[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针对社区慢性疾病管理中存在的使用烟草、饮酒过量、运动量不足、饮食不洁、高脂饮食、高脂饮食等行为,给予实施健康教育,且实施后的效果明显优于实施前,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谢巍.2012年无锡市崇安区慢性病监测情况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 2013,20:98-99.

[2]陈红东.浅谈社区慢性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7):341-342.

[3]梁春琦,石光.我国慢性病挑战与防控对策[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7):534-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