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骨科病人翻身护理技巧范文

骨科病人翻身护理技巧精选(九篇)

骨科病人翻身护理技巧

第1篇:骨科病人翻身护理技巧范文

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共220例骨科外科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渗透沟通技巧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

结果:骨科临床护理中渗透护患沟通技巧,可改善护患关系,促进骨科患者恢复,护理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护患 沟通技巧 骨科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305-01

骨科患者入院时,多有伤痛在身,情绪十分不稳定。骨科临床护理渗透护患沟通技巧,对改善护患关系,促进骨科患者恢复具有关键意义。本组研究结合我院2010年12月-2013年12月接诊的共220例骨科外科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分别给予不同的护理方案,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护理效果。现对研究过程做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共220例骨科患者,男187例,女33例,平均年龄在56岁左右。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渗透沟通技巧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

在骨科患者住院期间,采用观察法、询问法等本组22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均进行了收集,对临床护理方法也做出了相应记录。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骨科患者常规护理:入院术前指导,术中护理,术后生命体征监测与病情观察指导饮食指导早期康复指导及并发症的护理与观察。

实验组,给予骨科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渗透护患沟通技巧,灵活采用沟通方式选择时机进行沟通,手术前后及时为患者提供服务,沟通缓解患者不良情绪,给予心理护理等。现对实验组护患沟通技巧进行说明:

1.2.1 护患沟通技巧。

(1)依据骨科患者病种及病情差异,灵活采用对应沟通方式。骨科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病急、剧烈疼痛、出血、肿胀等原因致使较难对骨科伤情准确判断。护士应善于观察,体会患者及其家属心情,及时进行有效沟通,及时向患者说明相关注意事项等,避免引起家属的反感和愤怒。沟通不可过分涉及费用有关,应以娴熟的技术、严谨的工作态度使患者及家属对护士产生信任感,有效避免护患纠纷。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入院宣教,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病情严重的患者,护士应择选时机,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说明术前、术中、术后应注意的事项,做好心理护理,解除紧张情绪,使其为手术做好思想准备。

(2)术前护理。给予患者手术前1天及手术晨护理,告知需进行的各项辅助检查,按时回收患者相关诊断资料,为进行相应的骨科手术提供辅助资料。及时给予术后做适应性锻炼等方面的科普宣教,使患者能够更加积极主动配合医生手术与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

术前饮食指导:应指导患者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粗纤维、维生素及果酸丰富的食物,利于术后组织恢复和提升抗感染能力。术前4~6h 应禁水,12h禁食。此外,术前禁食辛辣食品。

(3)术后护理。患者术后出现不适合症时,护士及时给予心理上的疏导和问候。术后及时给予骨科患者正确妥善的放置,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伤口恢复情况、血液循环情况以及伤口渗血情况等[1]。护理人员指引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尽可能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最大程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手术治疗达到预期效果。

功能锻练指导:依据患者病情,适时安排进行功能性训练,使患者明确功能性训练重要性。术后早期可进行简单收缩训练及用力关节活动,训练时间以每次不少于10min,次数以3次/日。活动时间与活动量根据自身恢复程度,逐步由弱到强,坚持循序渐进原则。给予局部皮肤按摩和揉捏。不同手术的患者,应选择对应的肌肉和关节的功能性锻炼。

(4)心理护理。恐惧不安心理不利于骨科患者的护理与康复。护士及时疏导患者内心淤积不良情绪,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增加对疼痛的耐受性。临床护理不得采用粗暴语言或动作,如导尿、换床单,翻身等护理操作尽量动作准确,轻柔,避免刺激患者伤痛。护士应当尽可能与患者家属沟通,配合使患者保持舒适。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思想工作,使患者始终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因素[2]。

1.2.2 评价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治愈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1.2.3 统计学方法。应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

2 结果

术后调查结果,实验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为80%,P

3 讨论

伤痛给骨科患者生理和心理上负担较大。通过渗透护患沟通技巧于患者入院、术前、术后、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各个环节,及时与患者沟通,给予对应护理,可有效提升骨科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护患沟通技巧应注意:①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及时灵活采用沟通方式;②注意及时进行科普宣教和健康指引;③做好术前、术后患者心理、生理上的沟通,询问和护理。有效的护患沟通可减少护理患间纠纷发生,利于提高患者疼痛耐受性,增强患者信心。护理人员增强服务患者的意识,提升沟通语言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尽可能通俗易懂的向患者传递信息。护士应加强学习沟通相关知识与技巧,应用于护理实践,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

本组研究分别给予对照组和实验组不同的护理方案,实验组采用传统护理基础上渗透护患沟通技巧,所得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渗透护患沟通技巧是骨科护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使骨科护理的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改善护患关系,促进骨科患者恢复方面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海丽.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01:224-225

第2篇:骨科病人翻身护理技巧范文

【关键词】护理告知;骨折病人;体位;安全护理

        护理告知是护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指护理人员在病人就医过程中,将入院注意事项、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各种护理操作的相关内容以及出院后注意事项等内容向病人及其家属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讲解和说明[1]。体位一般是指人的身体位置和姿势,应用于临床是指根据治疗、护理及康复的需要,所采取并能保持的身体姿势和位置,根据其性质可分为:主动体位、被动体位及被迫体位[2]。骨折病人由于疾病的限制和治疗护理需要等因素,常需采取被迫体位,体位不当是影响骨折愈合及舒适原因之一;因此,正确的体位对防止骨折端移位、畸形愈合、压疮有重要意义。我科主要受治四肢、脊椎、胸椎等部位骨折病人,为使病人得到安全、舒适的体位,我们采取强化护理告知的方法,现将情况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9月我科共收住骨折病人94例,男67例,女27例;5-14岁4例,16-44岁51例,45-59岁20例,60岁以上19例,其中四肢骨折61例,脊椎骨折15例,胸椎骨折15例。

        2护理告知

        2.1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明确告知意义

        通过晨会、每周一问、护理查房等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法律法规、护理常规、文书书写、护理核心制度及各项规章制度等,使其从思想上重视、明确病人的权利和义务及实施护理告知是护士的责任和义务,管理者严格把好环节质量关,不断强化护士的责任心,定期检查护理人员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如:交接班制度、健康宣教、病人告知制度、病房安全制度等;评价采取护理措施后的效果和影响因素等情况,如病人体位是否正确,体位不当的原因和危险性,应采取的护理干预措施等。

        2.2加强健康教育,强化护理告知

        2.2.1掌握护理告知的原则:护理人员要明确并遵循临床护理告知的原则:尊重、维护病人的权利,明确护理告知的主体和告知对象,护理人员是告知主体,告知对象严格说是病人本人,由于医疗行为的特殊性,特殊情况下是可以转移的,及时向病人传递信息和强化有关的告知内容,做好告知记录,注意告知的全面性、动态性、连续性、强化性。如病人或家属出现拒绝翻动病人等不遵医嘱行为时,应告知其后果,护理人员要做好沟通记录,并请家属签名,同时报告护士长和主管医师协助进行护理告知。

        2.2.2明确护理告知内容:入院告知:在病人接诊及入院宣教时进行,责任护士及时进行相关知识告知。疾病知识告知:告知病情、诊断治疗方案及护理措施,告知体位与疾病的关系,指导病人采取正确体位,如何进行体位转换等方法,如对于一个胸腰椎骨折的病人,告知其绝对卧硬板床的体位要求和原因,讲解翻身的注意事项,指导并协助轴线翻身。 

护理操作告知:进行护理操作时可对病人进行指导和观察评估,如需进行体位转换,要求操作前说明目的和要求,说明如何配合,操作后保持体位的稳定、舒适与安全的意义。出院告知:告知病人及家属功能锻炼的方式、复诊时间、活动注意事项等,避免骨折内固定病人尚未愈合就正常负重及过早下床活动,造成内固定植入物早期松动、折弯甚至断裂[3]。

        2.2.3护理告知方法与技巧;一般有两种:口头告知和书面告知。口头告知是指病人在住院期间,除书面告知以外的内容,如一般护理操作的注意事项、相关医嘱内容、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等。书面告知是指在进行某些特殊护理过程前,需要病人或家属了解,同意并签字确认的书面材料,可应用于特殊的护理操作中。护理人员要熟悉病人的疾病特点和体位护理要求,根据病人知识水平、性格特点、情绪状态等具体情况,把握合适的时机和适度,运用灵活多变的方式和方法,使用容易被感知理解的语言进行告知。  

       2.2.4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功能体位评估技术。要熟悉病人功能体位,根据病人病情结合人体力学原理进行体位评估和指导,如对于一个行牵引、打石膏、卧床病人的体位,能一眼看出体位是否正确,有无肢体受压;颈椎骨折病人颈部是否严格制动,有没有保持颈正中位等;四肢骨折病人患肢是否抬高;腰椎骨折病人腰部垫枕的位置和枕头的高度是否正确,翻身时是否保持脊柱平直位置,头、脊柱、下肢三点是否成一直线。护理人员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骨折病人功能体位评估技术,如病人功能体位是否正常、有无肢体受压情况等。及时指导其采取合适体位,使其在手术、特殊检查、专科治疗时体位均符合要求。

        2.2.5重视医、护、患的沟通:良好的医患沟通不但会使患者和患者家属感到关怀备至、沁人心脾,从而大幅提高满意度。因此,在制订医疗方案和护理计划时,医护双方要加强沟通,互通信息,密切配合,治疗护理措施要相一致,防止口径不一,病人误解。加强病人与家属的沟通,使其充分认识到正确体位的重要性而积极配合。与病人沟通时注意个体差异、语言的针对性、准确性及通俗性,把握沟通的技巧、时机、环境,使病人真正理解和接受告知。对于特殊病人、特殊情况告知有难度时,可请主管医师协助,必要时请医师在床边指导。

        3效果评价

        我们通过采用护理告知程序的方法,大大增强了护理人员的护理安全意识,提高了病人对病情的知晓率和体位的医从行为。并建立了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减少住院天数;病人在住院期间无一例因体位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均康复出院。

        4讨论

        临床护理告知是贯穿在患者诊疗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及知情权、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管理模式,积极调动了患者及家属主动配合护理工作的积极性,是减少护患纠纷的重要手段。正确的体位与姿势可以使病人放松肌肉,减轻骨折局部的异常应力刺激,减轻疼痛,防止骨质移位,有利于病人功能的恢复;体位不当可引起骨折端移位、畸形愈合、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给病人带太痛苦,影响疾病的康复,甚至引发医疗护理纠纷。由于各种原因,骨折病人经常自己不能或不知道如何选择正确的卧位,而且由于意外受伤、疼痛等因素,病人易于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影响体位医从行为,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强烈的护理安全意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只有严格遵守护理告知制度,明确护理告知内容和意义,掌握告知技巧和方法,才能将护理告知告知落实到实处。使病人从心理上接受,行动上配合,采取正确的体位,有助于疾病的康复,使患者在诊疗期间真正得到了安全、有序、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陈 筠,杨 辉,王宝珠主编.临时护理告知程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11

第3篇:骨科病人翻身护理技巧范文

2010年卫生部开展了以“落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积极响应卫生部号召,我院在院领导和护理部的支持、指导下,以骨科病房为“优质护理示范科室”,优化护理服务流程;转变护理人员服务理念;加强基础护理,提高专科护理,提升患者满意度;探索管理新模式,提高管理效能。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工作得到了患者的认可,效果如下。

优化护理服务流程

设立方便快捷的入院流程:目的是给患者在第一时间感受到护士的贴心服务,让患者及家属有安全感,从而能很好的配合我们的治疗和护理。

细化责任分组:小组包干实行固定小组的责任制护理模式,使护士和患者均相对固定,便于护士在一段时间内固定管理同一组患者。

修定了岗位职责:确保落实到位调整责任组长的岗位职责,实行8小时上班24小时负责制。

改变了传统的护理排班模式:满足患者在最需要生活护理的高峰时段(晨晚间)增设了护理班,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简化病历书写:取消了一般护理记录,实行表格式记录,重视护理文书的内涵质量,既节省了护士的书写时间,又不遗漏重要内容,“达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的目的”。

围绕“优”字下功夫,拓展护理服务项目:在强化沟通技巧,规范服务礼仪的基础上,开展人性化、亲情化护理服务,在病区悬挂各项基础护理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及出入院患者护理服务流程、分级护理制度及温馨提示牌,如:“小心地滑,严防跌倒,您洗手了吗,你戒烟了吗”等。

在专科特色服务方面:建立了科室文化宣传栏,专门制作了专科疾病知识展板、专科检查和治疗注意事项、专科疾病健康教育宣传单等,为患者尽快康复提供了健康知识和行为指导。

转变护理人员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优质护理服务首先要加强基础护理,然而有不少护士觉得干的是洗脸洗脚的活,会不会使护士原本就不高的社会地位更低呢。我院及时进行了动员教育,组织学习优质护理文件,编排护理情景剧表演,使护理人员对新修订的各项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做到心中有数,按规范要求各岗位工作的执行流程,注重环节质量,以保证患者得到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召开护患座谈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对患者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加强对输液患者的液体巡视,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以及向患者介绍输液的用药目的等,打破常规思维,变患者要我服务为我要为患者服务,让患者在医院里始终感到特别安全、舒适、满意、放心,使护士主动参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中来。

加强基础护理,提高专科护理,提升患者满意度

骨科的基础护理工作量大,有效调整基础护理工作的时间和护理人员的休息时间,把基础护理内容细化,要求每天保证床单位清洁、平整无污渍,患者面部、头发、口腔、会阴、足部清洁干净。洗脚可以有效地促进血液循环,像脊髓损伤的患者,由于神经营养障碍,足部非常干燥,有的出现皲裂,护士不厌其烦地打热水洗脚。对于骨科大手术后患者,每周为患者床上洗头1次,增进了患者的舒适感,主动倒水并督促其饮水,来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对于新入院的患者,当班护士要完成卫生清洁工作,如皮肤清洁、剪指甲等。每天下午责任护士到床前进行详细全面的健康教育,解决患者提出的疑问,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影响疾病恢复的不良情绪,做出正确的指导。骨科多数是卧床患者,翻身很重要,护理人员认真评估患者,根据病情确定翻身的频率和幅度,给予患者舒适的姿势,保证需要协助翻身的每一位患者全程护理人员翻身。骨科术后患者大多需要进行康复功能锻炼,护理人员扎实学习康复锻炼方法,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每种疾病的康复锻炼体系,责任护士组每天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每位患者的功能锻炼计划,每次给患者演示,直到患者熟练掌握,被动与主动功能锻炼,深得患者信赖,并配合其他护理用具,使患者早期达到功能康复,提升了护士的专业技术价值。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了出院后的康复功能锻炼计划,将患者康复指导由医院延伸到家庭,并接受患者康复方面问题的咨询与技术指导。经过2年的临床实践,危重患者、一级护理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健康教育覆盖率和知晓率等月月达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升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护理组荣获市级优质护理服务先进集体一等奖。

第4篇:骨科病人翻身护理技巧范文

1 临床资料

我科自2001年10月~2008年10月共收治瘫痪病人87例,男60例,女27例,年龄25~68岁,平均年龄34.5岁。平均住院日45d。无1例发生褥疮。

2 护理体会

2.1正确评估褥疮易患因素。有利于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Norton 5种参数评分法总分在18~20。仅5%发生褥疮。这5种参数中,尤以大小便失禁评分的指标性好。Goldstome等在1980年报告,单独对活动能力或运动能力评分,可以代替总体评分。结论相同。及Andemon主次指标记分法对判断发生褥疮的危险性均有较好的指标作用,见表1、2。

2.2加强管理,严格把关,层层落实

2.2.1增强护理人员责任心 近年来,我们按照《医院护理管理学》中褥疮发生率为0的标准,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学习预防褥疮的重要性及有关知识。提高护理人员对褥疮危害性的认识,增强了护理人员的责任感,从而减少由于护理工作失误而造成的褥疮发生。

2.2.2建立三级质控网 科内建立了护士长、责任护士、夜班护士三级质控网,将科内38张病床分成2个责任组。分别由两位素质较高的护师担任责任组长,分别配两名责任护士,将瘫痪患者防治褥疮的工作作为护士的一项职责。

2.2.3把好入院、交接班关、建立交接班制度 病人人院时由责任护士做好人院评估,认真对病人做好皮肤的评估,了解皮肤受压情况,制定护理措施层层落实,由每班的责任护士负责完成,主管护师督促和指导,每天早晨护士长带领责任护士进行护理查房,检查病人局部皮肤受压的情况及护理措施落实情况。每一班的责任护士在交接班时认真检查病人的皮肤情况,如局部皮肤有无长期受压、红肿,床铺是否整洁等。

2.2.4建立翻身记录,实行褥疮报告制度 制定统一表格,每次翻身后及时做好记录,并详细记录受压部位皮肤情况。做到天天查、班班交,定时记录,大大增强了各级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同时为制定不同病人护理计划提供了依据。实行褥疮报告制度,便于护理部质控小组管理。一旦发生褥疮,当事人将受到相应处罚,甚至全院通报,以此促使每个护士高度重视褥疮问题。

2.3科学使用预防褥疮的用具

2.3.1凉液垫 各种规格的凉液垫形同缩小的气垫床,内装凉液,利用垫内液体的流动,减轻局部压力,并可降低局部温度,减少组织耗氧量,垫在枕部、肩胛或臀部,轮流更换使用。凉液垫体积小、价格低、使用方便,多用于夏季或恢复期病人。

2.3.2电动充气式气浪床垫 接通电源后,垫内气体的流动可降低皮肤与床垫的剪切力,并能起到全身按摩的作用,使用于瘫痪病人的急性期、一般使用3~4周,同时可将2h翻身1次改为3~4h翻身1次。

2.3.3羊皮垫 具有抵抗剪切力及高度吸收水蒸气的性能并可提供很好的接触面,故适宜长期卧床病人使用。

2.3.4软枕、海绵块 软枕在病人侧卧时置于背部、膝部、踝部等处以维持并可缓解局部压力;海绵块的弹性较棉圈好,且体积小,可置于枕部、足跟等部位。

3 预防措施

3.1避免局部长期受压,增进血液循环 鼓励和协助病人勤翻身、勤按摩,白天每2h翻身1次,夜间每3h翻身1次,以避免局部长期受压,组织缺血缺氧引起的不可逆性的损伤及再灌注损伤。连续的翻身操作,对以女性为主的护士来说,显然是一种大负荷的体力劳动。若要翻得轻巧,使病人感到舒适,又不损伤皮肤,就必须掌握翻身技术,翻身时应将病人抬起,再挪动位置,避免拖、拉、推的动作,以防擦破皮肤,每次翻身后用50%酒精按摩受压部位。肥胖者、病情危重,不宜翻身时,可抬高床脚约30°~400°每2~3h垫同侧或对侧床脚或用约10cm厚的棉枕置于患者腰骶部,即能增加局部的透气性,又可减轻受压部位软组织的压力,使软组织交替承受压力。

3.2减轻皮肤的摩擦 使用吊架或转提或床单帮助患者在床上移动,避免抬高床头300以上,使所受剪切力达最小。对轻度发红组织采用持续按摩的方法,按摩时将局部涂上滑石粉或爽身粉以减少手掌与皮肤的摩擦力,持续按摩能促进局部毛细血管的循环,减少淋巴蓄积,促使厌氧代谢废物排出。

3.3保持床铺及皮肤的清洁干燥 对小便失禁的患者要留置导尿管,对大便失禁者要及时擦干净床铺及皮肤的粪便。床上衬垫用透气性强的布类,并及时清洗更换,保持病人的皮肤、衣被清洁干燥。

3.4加强营养、调理饮食 营养不良即是导致褥疮的内因之一,又可影响褥疮的愈合。因此在病情许可下给予高蛋白,维持正氮平衡,补充高微生素、高热量及富含营养的饮食,增加营养,增强抵抗力。维持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食欲不佳、营养摄入不足、不能进食者,可输入复方氨基酸、能量合剂、白蛋白等营养药物,促使蛋白质的合成,有利于机体的康复。

第5篇:骨科病人翻身护理技巧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严重骨盆骨折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方法:对30例严重骨盆骨折患者做好入院急救,密切观察病情及几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护理。结果:30例严重骨盆骨折患者均痊愈出院,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针对严重骨盆骨折合并其他内脏损伤,导致严重失血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特点,通过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能及时挽救生命,有效减轻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骨盆骨折;急救;观察;护理

骨盆骨折是骨科常见的严重创伤性疾病,多由暴力引起。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常伴不同程度的休克、多发伤及腹腔脏器的严重损伤,若观察抢救及时,护理得当,可有效减轻并发症,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我科于2005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骨盆骨折患者30例,经过及时抢救和精心护理,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8~63岁,平均39岁。其中:交通事故伤16例,坠落伤12例,机械伤2例。骨盆边缘骨折16例,骨盆环骨折14例,并发失血性休克18例,尿道损伤3例,四肢骨折8例,胸腰椎骨折6例,脾破裂1例,肠破裂1例。

2 急救及观察

2.1 急救:骨盆为松质骨,盆腔内有丰富的静脉丛和髂内外动脉,骨折时易造成出血,常伴不同程度的休克。处理:①减少搬动,就地抢救。②立即给氧。③补充血容量,开放2~3条静脉通道快速反应输血输液。因下肢常有血管损伤,禁止在下肢建立静脉通道。④严密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神志及每小时尿量,以判断休克程度及有无泌尿系统损伤。⑤经抗休克治疗无好转、有内脏破裂、开放性骨折和严重出血时,立即做好术前准备。

2.2 病情观察

2.2.1 患者一旦出现神志淡漠、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四肢湿冷、脉细弱、血压急剧下降,为骨盆内出血所致,应立即报告医生进行抗休克处理。

2.2.2 骨盆骨折多由高能量损伤所致,易并发膀胱、尿道、直肠及髂内外动静脉损伤,造成大量出血,严重骨折还需注意有无头部、胸部及其他部位的多发骨折,防止漏诊。出现排尿困难、膀胱膨胀、尿道滴血、会血肿应怀疑有尿道损伤。

2.2.3 神经损伤的观察:骨盆环双处骨折、骨盆环破裂者易并发骶神经、坐骨神经损伤。需观察患者有无下肢肌力减弱。

2.2.4 疼痛的观察:评估疼痛程度,运用放松技术和药物止痛,有效避免疼痛加重[3]。

3 护理

3.1 骨盆悬吊牵引:适应于骨盆边缘骨折,骨盆无明显移位者。悬吊宽度上达髂骨翼上沿,下至股骨大粗隆[4],悬吊重量将臀部抬离床面约5cm为宜。吊带要保持平衡、平整,宽度、长度适宜,且不要上下移动位置;大小便时不要使之污染。同时注意观察骨隆突处皮肤,按摩受压部位,防压疮。

3.2 骶髂关节脱位,髋臼骨折:采用胫骨结节骨牵引或股骨髁上骨牵引,双下肢应同时牵引,保持中立外展位,以免造成下肢内收畸形,影响走路功能,并可发生腰痛和髋部疼痛[4]。骨牵引患者应做好牵引针孔护理,针眼处用无菌纱布覆盖,75%酒精滴针孔每日最少2次,防止针孔感染。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7~1/10,根据X线片及时调整牵引重量。

3.3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者,术前先处理并发症及脏器损伤,病情稳定后择期手术。因盆腔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减弱,术前1d常规给予大量不保留灌肠1次,以排空肠道,防止术后便秘。因盆腔内血管交通支较多,腹股沟区淋巴系统丰富,术后切口引流液渗出多,需常规留置引流管1~2d,定时挤压,保持通畅,观察记录引流量、颜色、性质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4 :①不随意搬动患者,因骨盆、髋臼等处主要为松质骨,盆壁肌肉多,邻近有许多动、静脉丛,血液供应丰富,不适当的搬动会造成骨折处的再次渗血,加重休克。②对半侧骨盆骨折的患者,鼓励做健侧下肢屈髋活动,无痛可将臀部抬离床面,并予皮肤按摩。③翻身方法:骨盆骨折采取左、右30°角侧身,予翻身垫支撑;股骨骨折予软枕衬垫,保持功能位,转动时应扶持远端肢体,或略加牵引,防止增加疼痛。

3.5 饮食:早期应给低脂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无刺激性饮食。后期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高镁饮食,以利于骨折恢复及骨痂形成。

3.6 防止压疮及卧床并发症:骨盆骨折患者因病情需要,大都采取平卧位,不能自主活动,加上因疼痛不敢自行变动,而牵引、固定及保留各种管道加重了护理难度,容易发生并发症。①采取定时翻身、更换、按摩骨隆突处,每天温水擦浴2次,卧气垫床,足跟、肘关节处垫棉圈。不能翻身者,予每小时1次按摩腰骶、背部及臀部,促进血液循环。②鼓励做深呼吸,进行有效咳痰,行雾化吸入以消炎排痰。③指导患者多饮水,多食粗纤维食物、蔬菜和水果。养成每天定时排便习惯,采取腹部按摩促进肠蠕动。④防止因长期卧床,不习惯床上改变引起的便泌,大便干结时用开塞露、番泻叶等促进排便。

3.7 心理护理:骨盆骨折患者都是意外受伤,起病急,意外的创伤使患者承受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产生强烈的恐惧感担心自己残废,生活不能自理。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做好思想工作,解除思想负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康复。

3.8 功能锻炼:①由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过度,活动范围由小到大,由浅到深,循序渐进。②骨牵引患者尽早开始局部按摩。骨盆稳定型骨折,取仰卧或侧卧位(健侧在下),早期床上做上肢伸展运动和下肢肌肉收缩及足踝关节运动,伤后1w可指导患者进行半卧位及坐位练习(坐骨骨折患者需6w方可取坐位),同时做双下肢、髋关节、膝关节伸屈运动,伤后2~3w可下床行走。③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可根据病情延后锻炼时间。④行骨盆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术后2~3d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及关节僵硬。⑤行骨盆外固定架固定术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

3.9 出院指导:由于骨盆骨折患者恢复时间较长,出院后的康复护理至关重要,应给予详细指导。①根据病情继续卧床休息3~4w,向患者讲解卧床的必要性,消除患者的依赖心理。②让患者自己完成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如吃饭、刷牙、洗脸、上肢伸展运动,下肢肌肉收缩及关节功能锻炼,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及剧烈的体能锻炼、负重运动。③伤后6~8w去除牵引外固定,8~12w扶拐行走,12w后弃拐行走。

4 体会

骨盆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可危及生命的损伤,多由交通伤、坠落伤、重物压砸伤等高能量损伤导致。病人在身体和精神上承受很大痛苦,若不及时的观察护理,后果将不堪设想。通过严密观察病情,制定有效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方案,采取护理康复措施与临床治疗同时进行,可有效减轻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缩短患者住院日,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巧慧,李维强,刘培来等.妊娠期骨盆骨折的护理12例[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2(1):23.

[2] 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4.

[3] 孙升芝,贾堂宏.整体护理临床指南[M].北京:中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65.

第6篇:骨科病人翻身护理技巧范文

1骨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

1.1护理工作的制度不健全

从整个骨科护理行业来讲,首先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其次护理措施是否落实到位也没有针对性的监管。另外,护士基本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职业道德教育,对骨科病人在心理上、态度上缺乏必要的预见性。

1.2护士责任心不强

由于医院基本上都不愿意投入过多的护理人员,所以骨科护士的工作负担重,长期处于繁忙的工作状态中,经常加夜班或者顶替代班,而且工资待遇得不到满足,使得这些护士不仅心身疲惫,甚至还会产生抵触情绪。所以工作中对病人态度不好,责任心不强,这都是产生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的内在原因之一。

1.3护士的专业知识不足

一方面是护士人数不足,另一方面,在聘用人员时,医院往往暗箱操作,很多年轻的、对专业知识了解不全面护士被招进来。而医院又不重视对新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因而护士没有掌握基本的护理技巧就上岗,很容易给病人造成不良后果。

1.4对病人的病情估判不详细

由于护士经验不足,很容易判断失误的情况,比如:在对切口负压引流管操作中由于手术创面大,剥离深,导致渗血较多,因此术后需放置引流管,行负压吸引。若护士不注意负压的大小、没有正确估计引流液的量和性质,则容易加重创腔内出血或引流不畅。

1.5护理病历管理中问题

病人的护理病历是重要的医疗、法律文件,是医生迅速、准确进行抢救的第一手资料。但在骨科的实际护理过程中,护士们往往不重视对病历的填写,经常出现不及时记录、护理记录与医疗实际不一致、不妥善保管等情况。

1.6病人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

骨科病人一般方便下床活动,经常卧床,而且高龄老人患病几率更大。因此往往发生(泌尿道感染、肺部感染、意外伤等)并发症。所以,在较高的医疗费用、长期限制活动、功能恢复不良、并发症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下,病人可能对病情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护理人员产生不信任和抵触的情绪,这都容易产生不良的后果。

2安全有效进行骨科护理的一些措施

2.1加强制度建设,依法管理加强护理制定的建立,医院要应经常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护理工作管理制度》、《护理差错制定标准及处理方法》以及《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与护理安全管理有关的文件。另外注意对护士的培训和教育。可以定期举行安全护理教育周、护士经验交流座谈会、新技术新理论的专题讲座等方式,对护理的安全性等问题及隐患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提高护士的整体水平。

2.2强化安全意识,重视安全护理

经常进行安全教育专题会议,加强护士对护理安全的重视,提升对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通过在实际工作中发现的典型案例,安排经验丰富的老护士对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重点分析、重点讲解,让每个护士都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另外,医院要对每一起护理缺陷和差错都应一查到底,严格按制度和相关规定明确责任、处理责任人,使当事人和护士们都受到教育。

2.3注重护士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

骨科护士在上岗前应该有专业的、有经验的护士长作为传帮带的老师,制定专门的带教计划,定期进行本科理论知识学习、技术操作示教。定期举行利用护理现场教学会,邀请医生讲解专科理论知识以及新技术、新疗法。经常组织护理知识考试,将考试成绩和平时实践作为评判标准与护士的年终考核相结合,并与奖金挂钩。鼓励在职护士参加各种再学习、再教育,公费安派护理骨干参加各类骨科护理技术交流、讲座等。通过多种多样的传帮带及自学研讨,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和基础操作实践,以保证护理队伍的良好素质。

2.4加强对护理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骨科患者由于长时间的卧床,限制了活动,所以骨科患者的并发症比较多,经常发生的有压疮、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意外损伤等,因此必须强化措施加以防范,比如: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并让病人学会深呼吸、有效咳嗽等;手术后,如果患者可是适当的活动,应鼓励病人尽早进行床上活动,护士可以协助其翻身、拍背、指导功能锻炼等;护士在护理时还可以指导上肢骨折患者进行抬臀运动,使其尽早下床活动;对于下肢骨折患者可以利用吊环作引体向上活动,但应注意运动的强度;对于脊柱骨折并伴有脊髓损伤的患者,护士在护理时除了要协助患者轴线翻身、拍背外,还要做好皮肤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应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在注重病情护理的同时也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时与病人沟通;加强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第7篇:骨科病人翻身护理技巧范文

【关键词】 椎间孔镜;术前术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55-02

经皮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治疗方法。它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不干扰正常脊柱结构、术后不留疤痕、手术后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点。我院从2013年7月-2015年7月进行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3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我院骨科经皮椎间孔镜下行腰椎间盘摘除镜手术共计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年龄 22-63岁,平均年龄45岁,男25例 ,女7 例。

2.2 术前护理

2.2.1心理护理 加强对患者与家属的沟通交流,调整患者心态,消除患者对疾病与手术的优虑、恐惧。对患者做好针对性心理护理,为病人创造一种和谐、温馨的医疗环境。耐心讲解术后功能锻炼的重要性,解除患者因惧怕疼痛,而不积极配和功能锻炼的顾虑。

2.2.2训练 椎间孔镜患者手术常取俯卧位,向患者讲解训练的目的及方法,为耐受手术,指导患者练习手术,每天2次,循序渐进,直至能坚持1小时以上。通过训练可使病变椎间盘后间隙增宽,有利于呼吸和手术的顺利进行[1]。

2.3术后护理

2.3.1 护理 患者回病房后,采用平托法移至病床上,平卧六小时,六小时后采用轴线翻身法翻身,翻身过程及翻身后保持脊柱在一水平线,用枕头置于脊柱后,术后24小时不坐立及下床。

2.3.2病情观察 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观察双下肢运动及感觉情况,了解患者腰痛情况有无缓解,麻木是否减轻,及直腿抬高情况,有无大小便功能障碍等,如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

2.3.3饮食护理 术前术后无需禁食,指导患者合理进食多食含纤维的食物,水果,蔬菜等,尽量少食甜食,不消化食物,以防止腹胀便秘的发生。

2.3.4咳嗽的观察及护理 术后注意呼吸道管理,避免着凉感冒引起咳嗽,咳痰,防止腹内压增加致椎间盘内压力增大,髓核再发突出。

2.3.5 大小便护理 术后24小时之内尽量在床上大小便,如有不能配合者,可戴腰围下床坐座便器大小便。保持大便通畅,如有便秘者,可使用缓泻剂。防止腹内压增加致椎间盘内压力增大,髓核再发突出。注意观察尿色,因术中使用美蓝,尿色呈蓝绿色,术后12小时尿色恢复正常,无需特殊处理。

2.3.6 并发症的观察护理 该手术虽然创伤小,但也要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如切口部位血肿,感染,脑脊液漏等危险[2]。观察切口敷料渗出量,渗出液性质,保持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渗出及时更换。

2.3.7指导患者正确对待椎间孔镜术后的反复期。术后第三天大约有30%患者会发生“反复期”的各种症状。我们需要和患者沟通:告知是可以自行恢复的。 表现为术前症状重现,甚至加重,指导卧床休息,复查核磁,配合治疗方案。

2.3.8功能锻炼 术后第1~3天,行直腿抬高锻炼并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初次由30度开始,逐渐加大抬腿幅度,并指导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每天2次。第3~5天,加强以上锻炼,增加下床活动时间,巩固锻炼的效果,增加康复信心。第7~14天,开始腰背肌锻炼,提高腰背肌的力量,增强脊柱稳定性,开始用五点式,2周后可改为飞燕式,每天2~3次,每次30分钟,逐渐增加次数,并逐渐过渡到日常生活中,即使痊愈出院,也应坚持半年以上。

3.1.1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和家属1月内尽可能以卧床休息为主,睡硬板床,在腰背肌锻炼的基础下,术后4周可逐渐负重。活动时戴腰围,腰围需佩戴2~3周。避免长久站立,坐立的姿势,6个月内应避免需长时间弯腰及体力的劳动。继续加强腰背肌锻炼,运动量以腰腿部无不适为宜,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观察下肢活动情况,如有不适随时复诊,定期复查。

3.1.2出院随访,建立出院患者联系卡,手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以便及时指导用药和康复锻炼。

4.小结

椎间孔镜手术属于微创手术。 手术前要注意和患者的沟通技巧,让患者了解椎间孔镜技术,是微创治疗骨科疾病的最新的技术,解除患者的顾虑,让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椎间孔镜术后,注意病情的观察,健康指导及功能锻炼,预防并发症。同时加强出院指导,建立出院患者联系卡进行随访,了解患者康复情况 。本组病例由于加强围手术的各项护理,使椎间孔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患者均取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第8篇:骨科病人翻身护理技巧范文

论文摘要:预防体育运动伤害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运动伤害特点与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预防伤害的对策,为改进教学方法与条件提供依据。

增强大学生体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进一步加强高校体育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发展体育运动与体育安全知识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同一体。加强安全知识教育,积极预防体育运动伤害是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

目前,体育伤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育伤害的法律责任问题;伤害项目的分布与数据统计研究;伤害疾病的医学防治问题。研究范围大多集中于竞技体育。体育运动安全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组成部分。探索它的产生原因,采取对应的预防措施能有效避免伤害的发生。

1体育运动伤害的内容

体育运动伤害的定义:体育运动伤害又称作体育运动损伤,是指在从事体育运动时人体发生的伤害事故,属体育医务监督和运动医学的重要内容。

体育运动伤害的分类。体育运动伤害的分类比较复杂,这里结合高校学生体育活动的特点,主要介绍运动医学的分类内容。

(1)损伤总体分类:肌肉韧带的披伤及断裂、挫伤、四肢骨折、颅骨骨折、脊椎骨折、关节脱臼、脑震荡、内脏破裂、冻伤、溺水等。

(2)损伤组织名称分类:皮肤、肌肉和肌健、关节、骨、神经和内脏损伤。

(3)损伤后皮肤或粘膜的完整性分类:开放性损伤—伤口于外界相通;闭合性损伤—无伤口。

(4)损伤轻重分类:轻度伤—受伤后不影响体育锻炼;中度伤—受伤后不能正常活动,需停止患部的活动;重度伤—需卧床休息、治疗。

(5)损伤病程分类:急性损伤—受伤后立即出现异常症状;亚急性损伤—受伤6小时后出现症状;慢性损伤—急性细微损伤积累成的劳损,或急性损伤长期不愈转为陈旧性损伤。

2大学生体育运动伤害的特点与原因分析

体育运动伤害与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的伤害不同,它与运动项目、技术动作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它的发病原因,不仅能有效避免伤害,也为改进教学方法,创造新的教学条件提供依据。

在高校,体育伤害并非个别现象。四川成都市5所大学500名大学生为样本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72份,结果发现,有34. 9%的学生发生过一次事故,有25%的学生发生过2次,还有4. 5%的学生发生过4次以上事故,上述数据说明,大学生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频度数多为1次。

以下结合高校体育活动的特点,把常见伤害进行归类,通过案例进行伤害原因分析。

2.1运动技能因素

运动技能是指运动者所具备的技术方法,在体育运动中,专项技术也称“特殊能力”。技能因素导致的运动伤害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技能不足,二是技能运用不合理。我们通过发生在技巧运动中的一例伤害进行分析。

技巧属体育专项运动,竞技体育项目之一,包括滚翻、腾空翻、倒立、手翻等,与自由体操有许多共同点。

在一次技巧教学中,练习者学练的动作是鱼跃前滚翻,在练习这一动作时,鱼跃后以颈部为落地的支撑点,使双脚蹬地的惯性出现制动现象,身体的主要重量集中于颈部,又没有及时的团身滚动,致使颈椎断裂,属重度伤害,伤者的身体外部没有损伤,后经抢救无效而死亡。该生伤害的主要原因是未掌握运动方法就进行连贯动作的训练,属盲目运动。预防方法:通过教学明确学习要点,并以做辅助练习作为主要训练手段。在未掌握单个动作之前,动作概念不清晰和无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能做连贯动作训练。此外,要加强准备活动,特别是颈部、腰部与腹背肌肉的活动,学会自我保护方法。

2. 2隐性疾病因素

在一次游泳教学中,事故发生者随全班做完准备活动以后集体下水,人水后即沉人水底,事发前没有呼救。经同伴打捞上岸后已经停止呼吸。据尸体检验,练习者患有心脏疾病。该生在游泳前做过健康检查,结论是可以进行游泳活动。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死亡呢?这种病例,在医学中称为隐性疾病。隐性疾病是指在临床检查中没有症状,在运动中会表现出来的疾病。在大强度运动项目中发案较多。

隐性疾病的产生原因,目前在学术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与遗传、训练水平、环境、生理周期、心理、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因此,在平时就要注意查一查自己的“老底”,在家族中有没有患此类疾病的人,另外,要审视自己的训练水平,平时的生活习惯,心理承受能力等是否能适应某一种体育运动。如果有隐性疾病的存在苗头,就要加强预防措施。

预防隐性疾病的方法主要有4点:(1)保持经常性运动,遵循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2)参赛不能有随意性,应有系统训练基础;(3)把握生理周期,加强体育医务监督;(4)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参加重大比赛要进行补充检查,注意有无疲劳现象及运动器官的局部反映。

2. 3运动中违背合理利用体育场地的基本要求

体育场地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运动项目对运动场地都有基本的要求,运动中要合理利用场地,符合运动学的基本要求。

本案例发生在学校游泳教学的课堂上,由在深水区跳水引起,事发者的跳水是在助跑状态下进行的,有腾空动作,鱼跃潜人式人水。但是人水以后即沉人池底,经抢救上岸后,全身不能动弹,医院结论为椎骨骨折,属重度伤,该生住院治疗的时间超过一年,由于伤口感染伴发其他疾病,先后多次手术,因伤害过重,最终未能生还。据调查,教学场地符合规范,属50m x 25m标准游泳池,深水区水深1.6 m。伤害原因是由于违背合理利用场地的基本要求,把普通游泳池当作跳水池使用。

2. 4违背运动生理学规律

这里列举一个发生在某高校体育锻炼中的一起伤害事故。事故发生在一个冬季的早晨,地点在学校田径场。当时,有许多学生在跑道上进行跑步锻炼,突然间,一声惊呼,惨剧发生了,两名相向跑步的男同学迎面相撞,一名学生的头部撞击到对方心脏部位,酿成一死一伤的严重事故。在田径场上,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跑步,虽然是一个简单的运动方向问题,却有着运动生理学的科学机理。

运动学家通过科学研究发现一个人体的运动的基本生理规律,凡是习惯于右手运动的人,左腿最有力量,反之,习惯于左手运动的人,右腿最有力量。在田径竞技运动中,约为90%的跳部运动员,习惯于右手运动者采用左脚起跳。目前,室外田径标准场地为400 m距离。运动员在田径场沿逆时针方向跑步,200m以上项目,一半的距离在弯道上进行,当进人弯道时,人体要要克服巨大的离心力,左腿受力加大,这就发挥左腿比右腿更加有力的作用。根据人体的这一生理规律,1912国际田径联合会在《田径规则》中规定:左手定为内侧,沿内侧运动,即左转弯跑进。近百年来,世界田径技术出现飞速发展,《田径规则》也出现过比较大的变化,“左转弯跑进”这一规则条文没有出现改变,被一直沿用。

2. 5保护方法因素

运动保护是预防伤害的基本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主要方法有预防性保护、自我保护和直接保护3种。

预防性保护是针对运动项目特点,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例如,空中保护绳、平地保护垫、篮球架支柱用海面垫包裹,都属于预防性保护措施。

3预防体育运动伤害的对策

(1)加强思想教育。充分认识伤害的危害,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运动伤害不仅影响到自己的工作与学习,对往后的锻炼会产生消极影响,挫伤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坚持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

(2)在高校体育教育工作中,要进行系统的安全知识教育,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的手段,开发体育安全教育的实用软件。

(3)加强体育科学知识的学习。体育知识不足是导致运动伤害的原因之一。据对高校学生的一项伤害知识调查,肌肉韧带挫伤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多数学生的回答是采用按摩的方法放松肌肉,此谓伤害治疗之大忌,是在“火上浇油”,会导致已损伤的毛细血管破裂,疼痛加剧,不仅达不到治伤的目的,还会加重损伤,正确的方法是“冷敷”,以减少局部的肿胀,加快痊愈过程,由于预防了肿胀,疼痛就可以防止。学校在健康教育中要加强体育科学知识的宣传,集号召性、技术性、科学性为一体。

随着大众体育的逐步深人,“健身热”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突出特点,然而,由此也带来不容忽视的问题,体育运动伤害成高比例增长,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其主要原因是健身方法不当。大学生体育知识教育,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应采用不同的渠道与方式对学生进行体育知识教育。体育知识的更新率很快,更新率为每年15%一20%。

(4)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发生伤害与体育教师一般都有直接的关系。

(5)要加强安全管理制度,预防安全有章可循。各高校在体育安全方面都有明确的规定与具体的要求。

(6)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身体状况。高校体育课教学都有教学大纲,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依照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的。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体能与技能要区别对待,发生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

第9篇:骨科病人翻身护理技巧范文

【关键词】腰椎骨折;护理;转归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7-4390-01

腰椎骨折是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国内报道其发病率占全身骨折的5%-6%。属于不稳定型骨折。在发生骨折的同时常合并脊髓损伤及颅脑、胸部、腹部等多脏器的并发症。对于该类损伤的护理,尤其需要周密的护理计划,科学的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致残程度,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资料

1.1临床资料

2003年8月~20014年06月,我院共收治21例腰椎骨折病人,男性16例,女性5例; 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为53岁;非手术治疗4例、手术治疗17例。

1.2评价标准

优:腰腿症状消失,脊柱畸形纠正,X光示压缩椎体修复或部分修复,能正常生活及工作。

良:腰腿症状消失,腿部肌力正常,X光示压缩椎体示压缩椎间隙狭窄有所改善,能从事原来工作。

差:腰腿症状及椎体压痛、腰痛、腿痛体征无明显改善,且不能正常工作及生活,需行2期手术的。

2 结果

全部病例出院后随访3~6个月,恢复效果优16例,良5例,优良例100%。

3 护理

3.1 围手术期的护理

腰椎骨折导致人体躯干负重功能的部分或全部丧失,使功能活动严重障碍,合并神经损伤者,可致下肢不全甚至完全瘫痪,是脊柱创伤中的严重损伤,伤后给患者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且病程较长。因此,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病情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在伤后(或手术后)2周,患者由一个健康人突然强迫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往往不能适应这种骤然打击,再是骨折(或手术)所致的疼痛,而产生恐惧、焦虑,并为预后担忧的心理。因此,首先要做好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此类损伤的治疗过程和转归,解释卧床的时间和必要性,解除其心理压力积极配合治疗。术前应重视皮肤准备,以免发生术后感染。 加强基础护理,减轻病痛:对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运动,感觉,反射发生障碍,生活失去自理能力。所以,护士应主动热情地进行生活护理,预防褥疮、便秘、泌尿系的感染等并发症。

3.2 术后护理

3.2.1 心理护理

病员伤后对截瘫的恐惧心理使他们郁郁寡欢,还有一部分病人为经济状况而愁眉不展。针对这如此复杂的心理压力,护士除了对待病人的态度要亲切热情外,还要多给病人例举一些成功病例。增强战胜疾病信心,更重要的是要作好病人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他们在情感经济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使患者缓解心理压力,能够安心治疗与休养,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3.2.2 术后切口引流管的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认真记录引流液的量、性状以及颜色并及时报告医师。

3.2.3 预防术后并发症:鼓励病人进行双下肢背伸运动,必要时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改善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常规应用20%甘露醇、地塞米松等药物静脉滴注,减轻神经根的水肿与粘连;指导肌力的训练,防止肌肉萎缩。

3.2.4 预防褥疮,定时给患者翻身,按摩受压骨突处,翻身时严格掌握翻身技巧,防脊柱扭曲,行直线或滚动翻身,鼓励加强营养,以增强肌体抵抗力,保证患者的皮肤清洁、干燥。

3.2.5 呼吸训练:鼓励患者多做深呼吸,扩胸运动,有效的咳嗽、咯痰、痰液粘稠不易咯出时行雾化吸入并轻拍背部,以稀释痰液利于引流,预防坠积性肺炎。

3.2.6 做好饮食护理,此类病人往往担心解大小便不方便而节制饮食,护理上要对病人做好说服工作,说明节制饮食而带来对健康的不利应鼓励病人多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饮食。

3.2.7 做好大小便的护理,对留置导尿的病人,早期持续引流尿液,鼓励多饮水,定期膀胱冲洗,每日用0.5%的碘伏擦洗会阴二次,定期检查尿常规、尿培养,合理使用抗生素。2-3周后改为定时夹管,训练病人自主膀胱能力,争取早期拔除尿管。

3.2.8 胸腰椎骨折病程在2周至2月期间,疼痛及其它不适均得到缓解,对疾病也有进一步的认识,心理上也逐渐适应,此阶段护理上要加强以下几方面:指导患者行腰背肌和下肢的功能锻炼,不能自主锻炼者,要定时按摩下肢肌肉和做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防止进行性肌萎缩和关节僵硬,告知患者功能锻炼是一个缓慢渐进的过程,做好生活护理、预防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便秘的护理。

3.2.9 病程在2-3月后,患者的一些症状逐渐消失,部分功能逐渐恢复。一般来说随着病程的推进,其功能改善的速度就越缓慢,此时病人容易产生不能康复,就此致残的绝望心理。此时护士的关心与鼓励及家属的悉心照料对病人的心理转变尤为重要,护士应告知患者此类疾病的功能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取得病人及家属配合的情况下,给患者制定一个行之有效的康复计划、训练方法、讲解预期目标,增强患者的信心,使其能积极主动参与功能锻炼,建议有条件者转入社区康复治疗。

4 小结

患者术后在进行功能锻炼的同时,要向患者讲解功能锻炼的目的、方法、重要性,使其能够自己主动配合治疗。锻炼方法:伤后3d如果患者能够忍受疼痛可教导其练习挺胸,两肘支起胸部,胸背部悬空,及翻身等动作。伤后1~2周可练习五点支撑法:患者取仰卧位,用头部、双肘、双足支撑起全身,使背部腾空后伸。伤后2~4周练习三点支撑法;患者取仰卧位双手抱胸,用头部及双足撑在床上,全身腾空呈横桥状。功能锻炼开始每天数次或数十次,以后逐渐增加至数百次。稳定性骨折,一般卧床6~8周,视患者恢复情况及腰椎复查X光结果,可带腰围下床活动,嘱患者双手插腰,挺胸抬头练习行走,时间不宜过长,禁止弯腰,扭腰动作。患者出院后嘱其继续平卧硬板床,加强功能锻炼,逐渐廷长下床行走时间;日常生活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持情绪乐观,加强营养,3个月后可练习弯腰、前屈,勿负重并嘱定期来院复查。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