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力技术专业范文

电力技术专业精选(九篇)

电力技术专业

第1篇:电力技术专业范文

     参加工作后我直接在生技科工作,见习期间一直配合变电专工管理变电站,全面掌握了洮南农电所辖6座变电站的设备原理及其运行状况,初步建立健全了变电站的技术档案,为提高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1995年底瓦房变电站创建红旗化变电站期间,我参与了变电站的五防改造,全面掌握了变电站的倒闸操作程序,同时也掌握了该变电站的一、二次系统运行原理。1996年初,正值公司安排二龙、大通、黑水三座变电站主变调整工作,我全过程参加该工作,对主变压器这类大型设备的装卸运输有了全面的掌握了解,同时还参加了二龙变电站S7-1800kVA变压器的交接试验工作。见习结束后组织安排我做送电专责,负责管理公司的6条66kV线路,当时的线路状况实在很差,一条瓷横担线路;两条由35kV升压到66kV改造的线路,直线杆只有4片X-4.5绝缘子。在此期间我对66kV架空线路设计、运行管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1997下半年我兼任公司配电专责,不但要负责管理全公司1000多公里的10kV配电线路、980台配电变压器,还负责用户工程设计工作。但当时的农电配电管理很不规范,甚至连准确的数据都没有,我及时准确地统计了全县的10kV配电线路、公用专用变压器、并且绘制相对准确的地理位置图。通过两年多的工作实践,我掌握了农电生产的全部专业管理,全面锻炼充实了自己。

     1998年公司成立农网办,以生技科为主成立了设计组,我很自然的成了设计组的一员,从整体改造方案到工程立项论证,从计划上报到具体实施,从工程设计到物资拨付,从工程概预算到工程竣工决算,从工程开工到工程整体竣工验收,我全过程参与。历经八年的时间,在公司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同志们的大力支持下,我作为主要人员,完成了洮南农电所辖农村电网的整体规划设计,组织开展了一、二期农网改造10kV及以下工程施工图设计和概预算工作,完成了工程竣工验收和工程决算工作,最终顺利完成了洮南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工作任务,并于2006年8月顺利通过了吉林省发改委组织的整体验收。

    通过一、二期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建设,洮南市农村电网得到极大的改善,新建了两座66kV变电站增加了电源布点,部分解决了10kV线路供电半径过长问题,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设备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具体体现在:

   一是使60%的农网设备老化、供电质量差和供电能力不足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电网技术装备得到较大提高,变电站100%的实现了县调自动化。

   二是66千伏网架初具规模,电网结构和布局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电源布点趋近合理,淘汰了部分老旧、高耗能设备,消除“两线一地”运行线路。

   三是0.4千伏低压配电网得到改造,淘汰了木杆,消灭了户户串联的供电方式,实现了一户一表。对居住比较集中的村落,实现了三相四线制供电,提高了电压质量。

   2009年农网完善工程开始,新建66千伏蛟流河输变电工程、66千伏安定输变电工程、66千伏幸福输变电工程;改造瓦房变电站工程、永大线改造工程、洮二线改造工程;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442.85公里,改造0.4千伏线路351.61公里,新增及改造变压器327台,总容量25.1MVA。初步解决了洮南农村电网结构简单、供电电源稀疏,变电站布点不均匀不合理,网架薄弱,供电可靠性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的问题。消灭了居民用户低电压问题,容量不足问题,限制负荷发展瓶颈问题。为建设坚强电网做好基础,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第2篇:电力技术专业范文

本人于1997年毕业于河北电力学校,所学专业为变电运行与自动化。在1997年10月进入河北电力公司参加工作至今。在这近十五年中,我先后在修试所、生产部、安监部等多个部门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期间于2002年至2004年在省职工大学进修,所学专业为电力经济管理,后又考入省工业大学,完成专升本学业。多年来在各位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下,自己的思想、工作、学习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个人综合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下面就从专业技术角度对我这十五年来的工作做一次全面总结:

电力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需要职工有良好的自身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我不断学习各种技能,努力学习和掌握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其特点,了解全地区的配电网运行情况,同时能根据各类电气设备的需要,掌握相关的电工基础、电工材料、高压工程技术专业知识,能根据现场电气设备运行情况选择最佳运行方式及经济运行方法,根据实际运行经验,正确处理电气系统的设备故障以及系统突发性事故,初步了解班组管理和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常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 一、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提高岗位劳动技能 从1997年参加工作,领导为了让我尽快转变角色,熟悉工作环境,适应生产要求,我先被分配高压修试所工作。 工作伊始,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同生产实际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此我努力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劳动技能,在短短的一年内,我主动吸收老师傅们的工作经验,虚心向他们请教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迅速掌握了线路和变电运行的生产程序及各种一、二次设备的规范及实验数据。 二、从事施工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 2003年,我调入河北电力公司生产部,主要负责输配电线路的设计预算与生产资料管理。此时,正是农网改造初期,工作量十分大,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下,我边工作边学习,很快就步入了正规。 首先跟随老师傅们勤下现场,并对照自己原有的各项知识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的结合,一方面放弃休息时间利用各种资料进行专业学习,有针对性地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对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向老师傅求教,勤思、多做、苦学、牢记。利用较短的时间学会了各种线路的技术要求和参数,弄清楚各个设备的运行原理和铭牌参数,并利用配网调度图分析线路的运行情况,给自己增添了许多工作信心,丰富了自己的实践经验。我参加了公司创一流建设工作,加班加点整理公司生产资料,使单位资料达到了规范化管理。我还参加了公司农网改造工程“回头看”,我主要负责施工图的绘制与修改、线路资料的整理。经过3个月的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了工作,最后我又把工程验收资料进行整理上报监理并通过了监理公司的验收。 三、努力学习新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丰富自己。2005年底我参加了技能鉴定高级工的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高级工的证书。

总的说来,在这几年来的电力管理工作中,自已利用所学的专业技术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具备了一定的技术工作能力,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还有待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已要加强学习、克服缺点,力争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能够不断提高。更能适应现代化电力建设的需求。 以上就是我从事生产管理工作十五年以来的专业小结。总结是为了去弊存精,一方面通过技术总结,在肯定自己工作的同时又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在以后的生产和工作中加以改进和提高,精益求精,不断创造自身的专业技术价值,另一方面,通过这次资格评审,从另一侧面看到别人对自已的专业技术水平的评价,从而促使自己更加从严要求自己,不断提升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水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本职工作之中去,更好在电力建设行业中发挥自己的技术专长,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企业、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

2016年5月,本人毕业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本人现对任职以来的业务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历和资历

(一)学历

2016年5月毕业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完成了大学专科学历的所有学业,取得了大专文凭证书。

(二)资历

2008年至今从事测绘技术员工作。

二、专业理论水平

在测绘工作期间,系统而高效的学习了现代测量学、现代地图学、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控制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工程测量学、GIS基础应用技能、数字地形图测绘技能、地理信息系统概论、遥感概论、卫星导航定位等专业课程,参与专业认知实习、基础地理数据采集、工程训练、地形图测绘实习、控制测量实习、摄影测量实习、工程测量实习、专业轮岗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专业实践环节,具备基础地理数据采集、地形图测绘、控制网设计与实施、工程施工放样、地图设计与编绘等专业技能等。

三、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

首先,本人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能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对自己的单位充满感情,对事业充满信心。在这期间不仅仅注重自己的思想建设,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而且在工作中言行一致,作风端正,实事求是,团结同志,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为人诚实,工作认真,敢于负责,有担当意识,工作有开拓精神。

四、工作方面

自2008年9月至今,工作以来,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在工作中,认真学习业务知识,不断积累经验,积极参加学习培训,不断充实自己;遵章守纪,两年来,自己在工作中做到不怕吃苦,不怕累,学习优秀员工的方法,认真完成了本岗位各项工作任务;团结同事,共同努力,同事关系融洽,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尊重。

五、工作总结

好钢需要千锤百炼,做事需要百折不挠。吃苦耐劳,踏实工作,不怕困难,勇于争先。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把自己放在生产第一线,积累经验,提升测绘技能,以具体的实践来促进我对侧护理论知识的巩固和再认识。

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观念和爱岗敬业精神,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动力,以振兴和发展中国测绘视野为己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严谨测绘,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测绘工作任务。

二O一八年十一月六日

扩展阅读: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主要内容:1. 全过程参与三、四等水准复测与改造工程,获益非浅。2. 进一步熟悉国内常用数字化成图软件,取长补短。3.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同步提高。4.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时展的需要,

本人于2000年12月评定为助理工程师,一直在广西第一测绘院从事测绘工作,2004年2月在第一国土测绘队任副队长。任现职以来,我努力钻研专业技术知识,在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过程中努力摸索和创新,先后于2001年至2002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四等水准路线复测与改造工程中担任藤海线、横檀线、桐扶线等16条三等水准路线复测与改造工作的技术负责人;于03年至04年5月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测绘工程中担任第一国土测绘队测区负责人;于04年6月至今在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1:500数字化地形地籍测绘工程中担任测区负责人。在一线锻炼的几年中,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在院部、总工办的直接领导下,我个人的专业技术能力得到了充实和提高,对整个测区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总之,五年来自己在技术工作中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也存在着很多有待提高的问题。现对几年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全过程参与三、四等水准复测与改造工程,获益非浅。

区内三、四等水准路线复测与改造工程周期较长,一般为20至30年,随着我区经济建高速度的加快,周期稍微缩短。由于有将近三十年水准丰富经验的的老测量员仍是这次复测与改造工程的主要参与者,在工作过程中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书上学不到的知识。本人作为技术负责人带队完成了藤海线、檀张线、横檀线等16条水准路线的复测与改造,全方位掌握了踏勘选埋、仪器与标尺检查、观测与数据处理等工序。熟练应用广西第一测绘院提供的《三、四等及等外水准记录程序SZJL01》和广西第二测绘院提供的《水准测量电子手簿数据处理程序SZCL_34》两个程序,并完成了16条水准路线的技术总结。

二、进一步熟悉国内常用数字化测图软件,取长补短。

任现职以来,本人先后在几个测区担任测区负责人,由于每个测区使用的数字化测图软件不一样,如在北滘测区使用SZCT成图软件,在桥头测区使用GTC成图软件,加上之前在广州测区使用过的SV300、CASS4.0等成图软件。每一个软件都是在生产过程中慢慢

完善起来的。在工作过程中,在熟悉应用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各软件的优缺点,对其进行改进,并能在测区范围内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使各项工程能顺利完成,自身技术水平也得到提高了。

三、技术管理

在钻研专业技术知识、提高自身技术素质的同时,本人还努力探索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以促进测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先后在各测区制定队伍管理办法、质量管理办法等。率先在桥头测区执行“预定类别╳质量系数=分配类别”的质量管理办法,这样,产品质量与收入科学的挂钩了,整个测区产品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获得了十分挑剔的甲方监理的好评。

四、不断学习新知识,适应时展的需要。

现代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如果不及时补充新知识,不经常进行不间断的学习和交流,就不能适应技术工作的需要,就要被淘汰。本人坚持学习和钻研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如应用Word完成文字处理工作及文字材料;应用Excel打印各种记录表格,完成工程信息的存储和分析处理,自学GPS、GIS及测绘新知识。在助理工程师任职期间,我院已建立了严格的管理体系,并且获得了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家获得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认证的测绘单位。本人也在执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中提高了技术业务水平,并于2004年9月获得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内审员资格。新技术的发展使我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同时也让我本人的专业技术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

以上是我近五年来从事的主要技术工作的情况,通过从书本上学习、从实践中学习、从他人那里学习,再加之自己的分析和思考,确实有了较大的收获和进步。成绩和不足是同时存在的,经验和教训也是相伴而行。我将继续努力,克服不足,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把自己的工作做的更好。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专业技术工作总结

一、个人简历

本人于2004年7月毕业于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理信息系统(GIS)专业,本科学历,获学士学位。自2006年4月至今在房地产交易服务中心从事房产测绘成果备案与房产图文系统图幅的修测更新工作。于2010年4月获助理工程师资格。

二、继续教育及目前的学术水平

本人在工作中虚心好学、不懂就问,同时注重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充实。积极主动的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和技术规范的学习,主要有以下各项:

2006年:产权登记管理办法培训;2007年:房地产测绘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2008年:《房产测量规范》培训;2009年:苏州市房屋权属登记面积计算规则培训;2010年: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培训。

随时间的增加,通过大量的备案成果审核与图幅修补测工作,本人的知识结构、业务素质、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常规工作的基础上,自我抓基础、抓内功,抓实效工作,不断提高自我工作素质,使自己成为工作行家里手;注重自我工作作风的培养及业务能力的提高,着力提高工作效能。

三、主要工作内容和工作业绩

1、主要工作内容:本人按照自己制定的工作思路及各阶段性工作目标,突出重点,讲究实效,勤思考,并通过努力,千方百

计,不折不挠地开展工作:

(一)房产测绘成果备案工作。房产测绘是房产产权产籍管理的前置性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政策性很强,精确度要求很高的工作,关系到国家、房地产权属单位和房地产权利人的切身利益,因此房产测绘必须做到标识规范、数据准确。房屋建筑面积作为衡量房产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测绘成果的准确、公平、合理与否,在业主中成为敏感性问题,所附带的责任亦越来越大。针对房产测绘市场测绘成果质量参差不齐,本工作规范统一了本市房产测绘标准,增强房产面积测绘透明度,对测绘成果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使测绘成果合法、真实、有效地反映房屋实际情况。对用于权属登记的房屋测绘面积,特别是共有建筑分摊面积,严格按照房屋报建、竣工验收图把关、审核,以确保作为房地产权属登记的测绘成果符合国家标准《房产测量规范》。

(二) 房产图文网络系统图幅的修测更新与维护工作。房产图文网络系统是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进行数据管理与组织,以各种比例的航测图、测控网数据作为房地产产籍图库的来源,以此为基础对房屋相关属性信息进行索引与管理。本系统是由房产信息数据库系统以及建立在数据库系统之上的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组成,实现了图形与属性的有机结合,可以方便快捷地提取房屋的属性数据,同时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地形图修补测、实时的房屋数据输入及更新以及灵活方便的打印输出功能,本工

作通过对系统图幅的修测更新实现了以图管房,以图管档的管理模式,使房产管理更加科学、实用和方便。

2、主要工作成绩:本人在任原职期间作为技术骨干,房产测绘成果共备案了商品房?,厂房?,私房?;图文网络系统修补测分丘图?;图文网络系统的楼盘建立?配图成果输出?。在其他方面,本人能够主动热情地帮助同事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特别对新来的同事能在工作中加以指导,使其尽快适应自己的岗位。能够踏踏实实地完成领导交给我的各项任务,按照岗位职责,严格履行自己的职责。

四、论文情况

1.《GIS在房地产中的应用》独著,内部交流论文;

2.《房产测绘的差错控制》独著,内部交流论文;

概述了房产测绘中的几点措施,分析了产生误差的原因,基于误差分析,提出了房屋预测方案,便于将误差降低到最小。

五、申报理由

本人有较强的事业心,一贯保持优良工作作风。有团队观念和敬业精神,能以身作则,为人表率,谦虚谨慎,团结同事,实事求是,坚持原则。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大和住房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并为房产测绘业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对房产测绘提出了新的要求。五年的专业工作,使得本人的工作实践越加丰富,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得到了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现在本人已成为单位的主要技术骨干,能及时处理相关的专业技术问题,通过虚心学习与不断发现解决问题,逐步理解与掌握了房产测绘的各种差错控制措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人认为自己具备申报工程师职称的条件,希望自己能在新的起点与平台上不断学习,不断提高。

个人技术工作总结

本人叫唐瑶,男,汉族,陕西省咸阳市人,出生于1989年9月,于2010年7月于西京学院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2011年8月在陕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对于单位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严从律己,宽以待人。在工作中,不断学习,钻研,总结经验和教训,锻炼成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都熟的工作人员。从事过桥梁,涵洞,道路和隧道等施工,在施工中,职业道德管理和专业水平方面都取得了成绩,现对本人工作五年多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政治思想方面

在政治上,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各项活动,认真学习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刻保持大局意识和组织观念,工作上以事业为重,不计个人得失,把事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工作中吃苦耐劳,积极主动,作风踏实,勤于思考,讲求效率,始终保持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奉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二、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方面

从参加工作以来,对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有始有终。对于再苦再累的工作,坚持完成,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管在寒风中,烈日下,坚守自己的岗位,完成自己的工作,保证在工作中不出现错误,看着工程圆满竣工,就心满意足,觉得曾经付出的汗水没有白流。

作为一名公路工程和施工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对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根据交底做出周密,细致的安排,并合理组织好劳动力,精心实施作业程序,使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还要时刻不忘安全和质量,把好每一个关口,做到不违章,不玩忽职守,施工做到安全,优质,低耗;同时还应严格按图施工,规范作业,做到文明施工。

三、专业知识方面

在施工中,掌握了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过程和质量标准,一般路桥结构的基本构造,材料的实验方法及计算方法,也学习到了一定的质量管理知识,同时我也不断地学习文化知识,掌握规范,标准,把规范,标准应用于工程建设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每一个施工点,施工面验收时,认真做好工程记录,经常分析和阅读其他专业人员的工程验收记录,学习并发现自己在工程建设中存在哪些问题,哪些方面值得提高,哪些方面值得继续发扬。

从多年的工作中,感到知识和实践经验才是用来武装自己的最好武器,在以后的学习和施工中,不断学习,积累施工经验,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肯定会把我造就成合格的专业施工人员。

四、主要技术工作简历

自参加工作以来,公司为我们年轻的现场施工人员创造了良好的平台,我作为其中一员从中积累了很多的施工经验,我愿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回报公司对我们的培养,本人参与的主要技术工作如下:

1、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在十堰至天水高速公路LJ-27标施工项目,项目后期收尾工作,施工资料的填写整理、组卷、归档等工作。

2、2013年8月至2015年6月,在黄陵至延安高速公路LJ-3标施工项目,小园子大桥桥梁下部及桥面系施工,施工资料填写整理等工作。

3、2015年6月至2015年10月,在户县涝河桥改造施工项目,协助编制施工方案,负责现场施工技术及管理,负责合同上报、计量结算,内业资料整理等工作。

4、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在陕西路桥集团经营开发工作,协助编制投标标书,负责标书商务及技术文件的编制及审核工作。

5、2017年3月至今,在太凤高速公路TF-01设计施工总承包项目经理部第五分部桥梁主管工作,协助编制施工方案。负责现场施工技术及管理,内业资料整理等工作。

五、管理能力方面

在工程施工中,管理工作是一个复杂多样,变化多端的工作,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八年的工作中,我认为管理就是一个统筹安排,合理利用,全面管理的系统。对人员,材料,机械,物品等都要精心地组织,调配,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管好安全生产,确保工程质量,力争工程进度,在短期内创造质量,生产及安全一流的工程。

六、工作心得

为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再上新台阶,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运用所学知识努力增强业务能力水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踏踏实实,任劳任怨,勤奋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建设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本人热切的希望能够晋升中级工程师。

第3篇:电力技术专业范文

电力企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它需要职工有良好的自身能力和心理素质,因此我不断学习各种技能,努力学习和掌握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及其特点,了解全地区的配电网运行情况,同时能根据各类电气设备的需要,掌握相关的电工基础、电工材料、高压工程技术专业知识,能根据现场电气设备运行情况选择最佳运行方式及经济运行方法,根据实际运行经验,正确处理电气系统的设备故障以及系统突发性事故,初步了解班组管理和生产技术管理的基本常识,进一步加强自己的业务水平。

一、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提高岗位劳动技能

从2001年参加工作,领导为了让我尽快转变角色,熟悉工作环境,适应生产要求,我先后被分配至电力实业公司的线路班和变电班从事线路架设、电缆敷设、高压试验、继保及变电检修等工作。

工作伊始,我发现学校里学到的专业知识同生产实际有很大的不同和差距。为此我努力学习生产运行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岗位劳动技能,在短短的一年内,我主动吸收老师傅们的工作经验,虚心向他们请教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并通过自己的努力,迅速掌握了线路和变电运行的生产程序及各种一、二次设备的规范、参数。

二、从事施工设计和技术管理工作

2002年年底,我被分配到电力实业公司生技股,主要负责输配电线路的设计和施工。此时,正是农网改造初期,工作量非常大,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下,我边工作边学习,很快就步入了正规。

首先跟随老师傅们勤下现场,并对照自己原有的各项知识使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的结合,一方面放弃休息时间利用各种资料进行专业学习,有针对性地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对自己不清楚的问题向老师傅求教,勤思、多做、苦学、牢记。利用较短的时间学会了各种线路的技术要求和参数,弄清楚各个设备的运行原理和铭牌参数,并利用配网调度图分析线路的运行情况,给自己增添了许多工作信心,丰富了自己的实践经验。我参加了庞家堡镇17个村的高低压农网改造工程,我主要负责线路的设计、施工图的绘制与修改、线路资料的整理。且丰富了公司的线路资料。我还参加了小吾营—龙关110kV二回线路改造工程,线路全长24.5公里,且大部分是山区,并且是冬季施工。我主要负责线路的复测、熟悉设计图纸并与施工现场比较、计算线路的各种技术参数。经过7个月的努力终于圆满完成了工作,最后我又把工程验收资料进行整理上报监理和运行维护部门。

其次,将先进科技手段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同时应用AUTOCAD绘制了线路走向图、相序图,交跨图。做到及时更新线路图纸资料,并将新旧图纸进行衔接、更新,使图纸资料与现场相符,与设备相符,进一步完善了线路资料,保证了数据真实性,为真正指导生产管理和逐步实现线路的状态维护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我还参加了新安规和工作票的培训。今年我又被定为线路的工作票签发人,这使我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因为工作票签发人的安全责任很大,他的一点疏忽可能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他不仅要保证工作的必要性和安全性,还要看工作票上所填安全措施是否完备,更要保证所派工作负责人和工作班成员是否适当和充足。于是我开始勤下小现场,积极熟悉城区的各条街道名称结合配网图,了解了城区范围内的高低压线路的运行情况,认真学习《电力工业技术管理规定》、《电业安全工作规程》和《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熟练填写各种工作票和措施票,并进行危险点控制与分析,为工作票的正确签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努力学习新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

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还不断学习新知识,努力丰富自己。2005年底我参加了二级建造师的考试,并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国家二级建造师的证书。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项工作,我重新学习了各种规程、标准、施工和验收规范,按时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

第4篇:电力技术专业范文

关键词:供用电技术;职业能力;分析;培养

作者简介:贺令辉(1964-),女,湖南益阳人,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湖南长沙410131)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阶梯式课程模块开发与实践”(项目编号:XJK08CZC030)的部分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3-0019-02

供用电技术专业是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在专业建设中,专业建设团队依托电力行业优势,通过实地调研、专家访谈、毕业生反馈等多种渠道对本专业面向的核心岗位及其职业能力进行调研分析,提出了“专业面向阶梯化、能力培养阶梯化、课程设置阶梯化”的改革方案,探索了“内外交替、多岗轮训”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对供用电技术专业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求。

一、供用电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供用电技术专业是长沙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之一。通过调研以及对供、用电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进行分析,确定了本专业的核心岗位为配电(变配电设备安装、变配电室值班)和营销(装表接电、抄表收费、农网配电营业)两大类。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立足湖南,辐射全国,面向供电、工矿及电力施工等企业,培养具备供用电企业生产与管理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能从事配电和营销等岗位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2.岗位职业能力分析

专业建设团队通过多种形式对本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岗位进行市场调研,在调研的基础上对职业岗位进行分析,分析所从事的岗位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具体如表1所示。

通过对职业岗位所需能力作进一步分析,将其分为基本能力、专项能力、综合能力、拓展能力四个阶梯,具体如表2所示。

二、供用电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

1.阶梯式课程体系的构建

依据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阶梯式课程模块开发的思路,即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与课程系统化,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按照岗位平台模块岗位专项技能模块岗位综合技能模块能力拓展模块四个递进的能力阶梯构建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阶梯式课程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

阶梯式课程模块体系打破了传统的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通过课程内容的阶梯化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互渗透,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2.人才培养模式

在职业能力培养中,充分利用校内仿真和对接现场的实践教学环境以及校外实际的工作环境,把课堂搬到配电(营销)实训室和工作现场,以典型项目和案例为载体,将配电与营销岗位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培养融入到校内的拟岗实训和校外的识岗、跟岗及顶岗实习之中,使学生在真正的职业环境中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交替,形成了“内外交替、多岗轮训”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供电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第一学年为职业基本技能的培养阶段。通过职业基础模块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第二学年为配电和营销职业专项技能培养阶段。依据企业职业岗位群的要求,将配电、营销专项学习领域的内容与配电、营销岗位的职业标准相融合,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能力的培养相融合。每个专项能力的培养分为三个阶段。

(1)校外认识实习。学生先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配电/营销专项认识实习,接受企业先进文化的熏陶,初步了解配电岗位和营销岗位的工作内容、作业流程、职业标准,明确学习目标。

(2)校内拟岗实训。以学院专任教师为主,在配电实训室模拟配电/营销岗位的工作情景,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配电岗位所需要的专项技能。

(3)校外跟岗实习。通过在校内的拟岗实习,学生初步掌握了配电、营销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后,再到校外实训基地,随现场师傅进行跟岗实习,即以现场师傅为主,对学生进行岗位技能的培养,通过跟岗实习,学生进一步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和标准,将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与专业能力的培养相融合,提高专业技能。

第三学年为职业综合技能培养阶段。通过在校内完成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使学生把前四个学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并通过考试获取与职业能力相匹配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校外顶岗实习,把校内学习与校外企业工作岗位锻炼相结合,把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为就业奠定基础。

三、结束语

总之,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将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有机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岗位锻炼有机结合、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技能鉴定有机结合、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有机结合,通过“内外交替、多岗轮训”,使学生了解、熟悉不同企业和不同岗位的工作特点、企业环境、文化差异,全面提升岗位技能,实现学生从基本技能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到解决生产问题能力培养的顺利过渡,达到学生学习与就业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贺令辉.《电能计量》课程教学中职业能力培养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13).

[2]贺令辉.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阶梯式课程模块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2).

[3]黄绘.供用电技术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9).

[4]曾.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模块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07,(12).

[5]张建国.我国职教课程开发模式的演变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

2007,(1).

第5篇:电力技术专业范文

关键词:电力特色;Android;专业建设

作者简介:王立国(1982-),男,河北邢台人,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与管理系,讲师。(河北 保定 071051)张建英(1974-),女,河北张家口人,张家口供电公司培训中心副主任,工程师。(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2-0082-03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智能终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与普及。2012年,全球智能移动终端出货量约7.2亿部,其中,谷歌Android开放平台架构的终端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同时,Android移动终端在智能电网建设中被大量应用,社会上以及电力系统为Android技术工程师提供了大量岗位。

高职教育的任务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要针对明确的职业岗位,为了满足产业技术发展的需要,拓展专业人才的岗位范围,专业培养目标必须注重行业特色。[1]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立足于京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圈,依托电力行业,并结合我院办学条件开设了移动通信技术(Android软件开发方向)专业,为社会及电力行业培养Android移动终端软件设计与开发的高技能人才。

一、专业定位与校企合作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对新设专业论证不够充分,缺乏全面的市场调查和严格的科学分析,不考虑自身条件、自身特色和未来社会的需求,致使专业趋同现象严重,造成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2]我院在专业开设前对区域经济、我院特色、行业需求进行了充分的调研与论证,最终确定了专业的定位,并且结合自身条件选择了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

1.专业定位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根据移动通信技术行业发展及智能电网中信息通信技术的需要,针对移动通信和智能电网信息通信中智能移动设备程序开发与系统支持岗位,面向社会软件通用方向以及电力通信方向,培养具有Android系统移动智能终端及Java软件开发与维护的技能,掌握Android平台软件及Java软件开发流程,并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

2.专业建设中的校企合作

我院在专业建设的初期就与河北新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制定了校企合作方案,实施了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四合作”机制,实现了“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模式,即我院与新龙公司共同担任人才培养的主体。

移动通信技术与谷歌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加入了谷歌公司的“Android学术合作计划”,分享谷歌公司的优秀课程建设资源,参与谷歌公司组织的各项活动,包括师资培养、大学生挑战赛、创新项目等。通过与谷歌公司合作,及时了解Android架构的发展与变化,培养师资队伍,锻炼学生的设计开发能力。作为具有电力特色的专业,我院与电力公司人力资源与职工培训部门建立了长效沟通机制,定期交流指导专业的建设。我院定期派遣专职教师到供电公司下场锻炼,深入了解电力行业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岗位的职务需求,同时培养移动通信技术的师资队伍。学生顶岗实习与综合训练阶段,派遣学生到电力公司指定岗位顶岗实习。

二、加强课程建设

课程是为了实现一定培养目标而精心选择的教育与训练内容的范围及其安排的总和,是专业建设的核心。课程不仅要教授学生技能以适应生产世界的要求,还要注重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与内在精神建构二者的有机结合。[2]

本着课程不仅是教育还是培训的目的,我院针对培养方案,经过与合作企业技术部门和培训部门反复论证,最终形成了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主要课程如图1所示。

课程体系分为两条主线、六个阶段、四个方向(数据库、java开发、Android开发、电网通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既具有软件专业通用性,又具有我院的电力特色。在不同学期根据情况安排企业人员进行专业引导与教育、课程项目全程贯穿引导、素质拓展、心理讲座、职业素养培养等,综合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目标,并由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和考核。

1.教学内容建设

在核心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应用需求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依据通用性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将整门课程设计成多个具有代表性的学习情境,既考虑到实用性,又兼顾到知识的逻辑性,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学习和练习一些毫无关联的小程序来理解与掌握程序流程,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一筹莫展的教学问题,使学生在开始学习程序设计时就理解未来工作中将要遇到的概念和问题,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现实工作的实际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和组织上本着“必需,够用,切实可行”的原则,力求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主,教师教学为辅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格要求为目标。打破学科体系,以能力为主线,把理论、实践内容进行充分融合,把多种相关技术整合成一门课程,强化案例式教学和知识的模块化。

2.教学手段与考核方式建设

(1)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充分利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网络资源、电子平台和第二课堂等多种手段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在学生和教师间均获得了良好的反馈。

利用一体化教室构建贴近实际工作的教学环境,课上教师讲完理论部分,亲自动手做演示,带领学生动手完成本次课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认识,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所有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源代码等资源对学生全部公开,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结合手头的教材,及时复习巩固已经学习过的内容,预习新的章节。

沟通与交流的过程就是知识传播的过程,每学期会安排两次师生座谈会,由系部安排教师与学生代表进行沟通交流。除面对面的交流之外,电子邮件、BBS、E-mail和QQ、MSN等均是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这些手段,学生有问题可以及时请教和反映;而教师也可以及时得到反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手段和进度进行调整,从而改善教学效果。

(2)灵活多样的考试考核方式。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所有课程考核都是以能力为中心,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即通过课堂教学过程考核、实训项目考核、单元测试考核、期末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课堂教学过程考核强调平时的出勤、课堂纪律、课堂表现和作业;实训项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测试考查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期末的理论考核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为了有效考察学生的项目能力、动手能力、理论知识、职业素质等综合素质,在专业课考试方式的改革上做出了多方面的探索。

首先,对传统笔试一考定终身难以考察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做了完善,加大了平时对学生考查的力度,设立了多处考查点,将平时上课的评价成绩纳入考核体系,要求学生注意平时积累,而非考前突击。

其次,上机考试方面结合具体的专业课程,以项目为单位组织考试题目,且多是一次考试布置一道完整的项目题目,综合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再次,针对每学期末的项目实训,采取项目组答辩的方式,除了对项目小组的项目成果进行评定之外,对每组的成员个体也要单独考查,从技术能力、团队合作到精神风貌、语言表达,都会有一个综合评价。

最后,通过与企业合作,引入企业的考核模式,由企业出题并派监考教师来考核学生,试卷或者上机项目由他们来组织评审,这样一方面题目更贴近真实,更贴近企业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实现了教考分离。

3.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在选取教材上尽量选用面向工作过程思想编写的教材,使用任务驱动,围绕工作任务展开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分析工作任务制订工作步骤,在实现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点的理解,并最终完成工作任务。教材中选用的任务和案例都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和代表性,选择了在程序开发中经常使用的功能作为程序案例,使学生在今后的实际项目开发中能直接利用相似的程序功能。

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积极选取企业教材,并按照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要求,与企业合作共同编写与就业相结合,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适合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另外,每学期期末的实训项目均来自企业。

三、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移动通信技术专业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突出实践教学地位,实践教学学时为1990个小时,占总课时的62%。所有实践课程都制定了相关课程标准。实践教学分阶段,循序渐进分为基本技能实训、专业技能实训、岗位技能实训三种实训并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整个过程。实践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实践教学实施过程由我院与合作企业——河北新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担,基本技能实训由校内“双师型”教师承担,但其中的课程项目贯穿由企业兼职教师承担,在整个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由兼职教师带领学生完成1个或多个项目。专业技能实训以校内“双师型”教学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来共同承担。兼职教师主要是设计项目实训内容、提出项目实训要求,进行项目实训验收或答辩;日常实训过程的指导、辅导主要由校内“双师型”教师来完成。岗位实训主要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校内教师为辅的方式来承担教学工作。校内教师主要参与方案的制定、实训过程的检查和实训结果的验收;企业兼职教师(软件研发工程师)在企业内的实训基地(厂中校),按软件公司的开发流程,带领学生完成至少2个真实的软件项目,实现学生从准职业人到职业人的转变。

2.实践教学条件

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提升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障。[2]我院根据专业需要,对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进行了全面规划,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实验实训室和实训基地。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公用实训室;二是班级综合实训室;三是专业特色实训室。每个实训室都由品牌机构成,并配置了完善的教学设施,保证了教学做一体化。

首先,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有6个公用实训室,根据每个实训室的计算机软硬件配置不同,所承担的主要教学任务也不同。

其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建成了4个班级综合实训室,该实训室具有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两重功能。平时上课保证人手一机,课堂练习以及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在班级综合实训室完成。阶段综合实训等实践环节根据情况可在班级综合实训室完成,也可在公用专门实训室完成。班级综合实训室的建成,为学生充分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基本技能、专业技能、项目实践能力、创新性实践以及承接一些软件开发项目,起到了保障作用,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平台。

最后,专业还建有一个专业特色实训室。实训室除了配置有PC机外,还配置有企业捐资和自购的多种型号、品牌、类型的Android系统移动终端设备,方便学生参与到一些承接的软件开发项目中来。

四、教学团队建设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关键。[3]目前,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师团队主要由10名校内专任教师和6名企业兼职教师构成。其中校内专任教师主要由博士、硕士组成,占教师总数的70%,主要负责教授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理论相关课程;企业兼职教师主要由来自企业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构成,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主要承担职业素质拓展和企业实训等课程。

高职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刻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技能水平,对开展的实践教学项目,从理论、实践操作到考核认证都必须达到企业一线技术骨干的水平。[4]移动通信技术专业从建设初期就注重鼓励教师掌握新技术、新理念,定期组织教师到企业现场工作一年或半年时间进行调研、学习和锻炼。三年以来,专职教师下厂锻炼3人共计23个月,其中两名教师分别先后到合作公司软件开发部下厂锻炼半年,学习企业的开发过程、开发技术、开发理念;一名教师到电力公司下厂 11个月进行锻炼调研,了解电力系统的需求,尤其是智能电网的发展,以便使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的发展与电力行业更加紧密的结合,为社会与电力行业提供服务。

五、结语

根据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区域特点及电力行业背景,以Android智能终端的迅猛发展和智能电网快速建设为契机,移动通信技术专业通过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多名学生在全国“蓝桥杯”大赛、“天翼华为杯”软件大赛、河北冀软“安博杯”软件大赛以及谷歌手机软件设计大赛上获得奖项;手机初级开发课程建设成校级精品课程。作为电力系统下属一所具有显著行业特色的职业院校,通过与电力公司进行合作,为电力公司智能电网移动终端培养了开发、维护人员,得到了电力公司的认可和好评。今后需要继续广泛调研和深入调研,紧跟行业人才需求,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魏怀明.具有行业特色的计算机类专业建设[J].计算机教育,

2011,(12):26-28.

[2]苗耀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54-57.

第6篇:电力技术专业范文

版权所有

一、专业学习方面

二四年十二月助理工程师资格批复下达本人继续武大的函授学习,并于二四年七月颁发毕业证书。二三年七月全国性的农村电网改造已经正式启动,我被黄石供电公司城网改造领导小组抽调参与配电网络的设计,此时工作年限已过四年,对原有配电网络较熟悉,能否在等等的几个月时间里按照城网改造标准完成上级交给我的工作任务,是对我专业知识的考验。在此期间,一方面放弃休息时间为专业学习,有针对性的使自己“强化训练”;另一方面对自己提出问题向师傅求教,勤思、多做、苦学、牢记。利用较短的时间学会了制图、杆塔基础验算,掌握了新产品新设备的技术性能及合理应用、线路经纬仪的定位、测量与绘图方法。从起初一周勉强完成一条线路设计任务到后来三天可以独立完成一条线路的完整设计工作,给自己增添了许多工作信心。

二、专业工作方面

现专业资格工作期间,本人经历了二三年至二四年农网二期、三期改造以及大中型企业武钢大冶铁矿、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大冶钢厂东钢公司的生产生活用电分开的设计、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分别完成城网改造条配电线路的设计,管理施工公里的中压配电线路、台公用变压器的布点、公里低压线路、改造多户城区居民用电;农网二、三期改造条配电线路的设计,管理施工公里中压配电线路、台公用变压器的布点、公里低压线路、改造多户农村居民用电;大中型企业转供电改直供改造条配电线路的设计,管理施工公里中压配电线路、台公用变压器的布点、公里低压线路、改造多户企业职工用电。在工程管理工作中,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积极推行公司项目目标管理责任制,每年确定工作重点和难点,明确任务,合理安排,使自己从一个专业技术人员逐步向管理型员工发展。

抓管理、从管理中要效益,拟定目标、向目标稳步发展。几年来认真学习成本预算管理,对费用进行综合分析和控制,建立内部市场的管理模式,制定系列的考核实施细则,以求实现工程质量标准化、管理模式现代化、学习方法科学化、工程效益最大化的思想。

版权所有

第7篇:电力技术专业范文

>> 应用型自动化专业综合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高校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建设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多元协同实践教学体系的探析 应用型高校自动化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应用型教学改革探索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探讨 应用型本科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院校自动化专业数控系统课程实践改革研究 电力电子技术在配电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探索 应用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电力电子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技术应用型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学习心得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工程应用型自动化专业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的改革与实践 工程应用型自动化专业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的改革与实践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陈明文")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近年来,自动化专业电力电子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中,从家用电器的制造到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都能见到电力电子技术的身影,由此可见电力电子技术的重要性。但是,随着科技的持续更新和发展,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含的知识类型越来越丰富,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对此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尤其是实验方面的教学,更是应该不断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本文针对工程应用型自动化专业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改革与实践进行分析,为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应用型 自动化专业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 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2-0052-02

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现代化的、新型的电子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力领域。电力电子技术主要是指使用晶闸管、GTO、IGBT等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变化和控制的技术,基于电力电子技术变化的“电力”功率处于1W至1GW之间。这与信息电子技术有所区别,已经成为自动化专业中至关重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因此,电力电子技术教学受到众多学校的重视。但是,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与测控技术的融合,自动化技术获得了更快的发展,其专业知识也在不断更新,这使得传统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也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要。为了能够提高教师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培养出工程应用型的电力电子技术人才已经迫在眉睫。

要想培养出工程应用型的电力电子技术人才,就必须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从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入手,改变以往的实验教学模式,创造出一种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将电力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有效的应用于实践以及日后的生活中,以此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一 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改革的必要性

当下,我国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还存在一些弊端,尚有一些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往往对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不够重视,他们认为电力电子实验教学只是电力电子教学中的附属环节,学生日后会通过大量的工作经验逐渐提升电力电子的实践能力,为此他们并没有精心的设计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教学环节,所涉及的教学内容也与教材完全相符,这使学生学到的实验内容受到局限。其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同时受到科技的影响,该技术在不断地变换和更新,与电力电子相关的新技术也被不断开发出来,而电力电子实验教学内容却没有随着更新,实验内容相对陈旧,难免会造成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节的现象,实验教学也变得更加流于形式,缺少其应有的价值与作用。再次,电力电子技术实验课的实验平台过于标准化、统一化,这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此同时,学生对新型电路结构和控制技术的了解也会受到影响,学生的专业知识无法获得有效的延伸和拓展。最后,在传统的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教师往往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设计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较为缺少,这样一来,学生仅仅通过所学专业知识进行实验论证,处于一个“被动实验、被动学习”的局面,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以上几个问题使学生无法符合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为此,必须不断加强学生对该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以及专业技术的实践应用能力,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这样才能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并在日后的生活与工作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 工程应用型自动化专业电力电子技术实验的改革与实践

1.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的改革计划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其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该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培养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以及分析和设计电能变化电路的能力。该专业课程有如下特点:第一,不但要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方面的教学,更要提供给学生大量的实验验证机会。第二,电力电子器件及其控制手段变化较快,新技术的出现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与此同时,受到课堂时间的限制,理论教学无法做到面面俱到。第三,电能变化电路和相应的控制技术类型繁多,如果想让学生在实验中都能接触到,就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提供足够多的实验器材。第四,在制作电力电子装置的时候,电力电子装置的参数变化对实验设计是否成功有很大的影响,必须明确这些参数变化的规律对实验进行科学学合理的设定。

课题组根据以上特点,以工程应用为出发点,将提高学生的设计与创新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目标,积极构建出新型的实验教学体系。与此同时,将实验教学延伸到课外,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外科技实践、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进而不断提升学生动手实践与团队协作的能力。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技巧,而且能够对电力电子器件与相关控制技术的发展状况进行实时跟踪与了解,为后期工程的设计与应用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2.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

第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增加设计性实验以及研究性实验。在传统的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中,单纯地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但是长期的验证性实验会使学生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会对验证性实验产生厌烦心理,为此,必须构建一套新型的实验教学系统,增加实验教学项目。教师可以将验证性实验作为基础,增加设计性实验以及研究性实验,这样就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实验的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以及研究实验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第二,以工程应用为出发点,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该专业的实践型技术人才,为此,教师应该做到以工程应用为出发点,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改变以往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日后更好地将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到实际的工程项目中。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最新的电力电子技术成果,使实物演示、工程分析能够通过图表和视频方式更加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例如,调光电路、开关电源电路、小型直流电动机可逆调速系统等,这样就能提高学生进行实验的热情。

第三,引入仿真技术,进行“仿真+实物”的实验教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实验教学的课时较少、实验设备不健全等,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效率往往不尽如人意,为了使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应该在实验教学中引入仿真技术,实现“仿真+实物”的实验教学模式。例如,在典型的升压斩波电路制作中,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其他方式找到实验原理,随后用MATLAB进行仿真实验,使学生了解到工程参数对实验设计的影响。

第四,建立多样化的实验考核机制。建立多样化的实验考核机制,进而科学地判定学生的实验成绩,加强学生对实验教学的重视。教师可以从基础性实验、自主设计性实验以及工程研究性实验三个方面入手,对学生开展不同实验层次的多样化考核模式。在基础性实验方面,检验学生是否能够对基本的实验设备进行规范的操作和使用,并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在自主设计性实验方面,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共同交流探讨,自行设计实验、验证实验。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对试验期间出现的问题给予适当的指导,最后再让学生对自身的实验进行评价。在工程研究性实验方面,由于工程研究性实验知识面广,实验操作较为复杂,教师可以将其作为学生的课后任务,并提供相应的实验材料。最后通过三种实验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并尽量使用一些鼓励和赞美的语言,使学生能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三 结束语

第8篇:电力技术专业范文

【关键词】应用电子专业;职业能力;课程设置

引言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支柱,也是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并急需人才的重要专业技术领域。该技术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具有明显的两方面特点,一是具有高学历的开发、研究、创造性人才,二是具有较熟练操作技能的中等、高等职业技术人员。以惠州工业园区为例,整个园区内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业人员约占17%,这些人员主要是从事电子产品的开发、研究以及高层次的生产管理,而70%以上员工是职业学院的毕业生,这些人员主要从事装配、调试、维修及生产一线的管理工作。从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高职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和现代化的工作技能,以此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知识结构的多元化要求。

1.高职应用电子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

课程设置的内涵是广义的,不仅包括课堂教学模块,还应包括实践教学模块;不仅包括教学内容,还应包括教学方法;不仅包括课程本身的设置,还应包括教师队伍的建设。合理的课程设置结构指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合理,包括开设的课程合理,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合理,各课程之间衔接有序、能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课程设置必须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它是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在一定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表现。目前高职高专应用电子专业课程设置在一定程度仍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人才培养规格不清晰,专业课程设置没有统一标准,缺少相关行业的技术专长知识;二是知识针对性不强,偏理论,轻能力,有知识本科化的倾向;三是忽视生源实习及就业的地域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十分明确,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四是课程设置随意笼统,理论课程安排和实训实习不能有效结合相辅相成,三年的教学不能循序渐进。

针对电子目前开设的相关专业课方面,在教学实施中存在着缺少对行业中相关领域职业岗位的分析,技能培训项目与内容不能跟上行业企业发展的步伐,同时忽视学校所在的区域特点,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不十分匹配,以至于出现了企业招不到合适的用工,学生招不到对口的岗位。以惠州的电子企业为例,现阶段市场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情况,既缺少一线操作工人,又缺少中间层次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2.改进高职应用电子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的策略

2.1 改进高职应用电子专业的课程设置的思路

高职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整个电子行业在不断升级和竞争加剧的同时,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着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遵循市场调研、制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模式,培养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个任务当然就落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

在进行电子专业的课程设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当前或者未来一个时期企业里需求量大的专业;二是本地企业中有哪些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三是保持本校的传统特设专业。这是为适应企业的需求进行的设置。另外一方面,要为学生从长远考虑,也需要设置一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如模拟电子技术、PCB板的设计与制作等课程,以适应学生长远发展和自由选择企业的需要。当然,课程设置本身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市场变化而变化。

2.2 改进高职应用电子专业的课程设置的策略

(1)改革现有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打破“三段式”、“学科式”的课程体系,根据对工作任务的分解,构建起“模块化”的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侧重培养的是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技能型人才。电子技术专业应该根据市场和企业需求,瞄准企业行业确定的专业定位,以专业链对接岗位链为导向,与企业专家共同研究课程体系的规划和设计,共同制定课程标准。

(2)加大校本课程开发力度,建立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小组,逐步建设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校本教材体系,不断完善校本教材内容。

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原因,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教材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借助行业企业之力,开发和编写一整套具有职业和企业岗位特点的教材。该教材在整合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以及融合课程体系和职业资格证书标准的同时,吸收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帮助和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加强理论课教师与实践课教师、基础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间的合作,形成项目课程开发团队。

建立师资优化配置机制,实现教师结构优化和层次化及规格升级,重视特色专业、新开专业、弱势专业人才的引进。对于来自行业、企业的高职称高水平“双师型”人才要积极引进;不断加强校内教师的双师意识与能力培训,与企业,研究部门联手,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工程师兼职教师队伍;重视教师的科学研究,引导和鼓励教师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应用研究、开发研究上,从而促进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4)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实训设施、设备的投入,投入的实训设施、设备必须与目前行业发展相适应;实行校企合作,建立学院与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必须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不得少于两个月,了解企业对学校教学的要求。学校可以与企业之间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了解和分析市场需求,有计划地培养应用电子专业技能型创新人才,为企业储备人才力量,解决企业难题。

(5)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及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为突破口,将工学交替、轮岗实习作为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推动教学改革及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打破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1+0.5+0.5+0.25+0.2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即第一、二学期进行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基本技能的强化训练,通过这一学年,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掌握专业知识和基本专业技能,初步定位角色;第三学期进行为期半年的顶岗实习,通过这一学期,使学生形成纪律严明、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熟悉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相关工作流程,了解岗位要求和工作标准,培养敬业爱岗,团队合作等职业精神;第四学期以及第五学期的上半学期在校进行专业理论学习,第五学期下半学期进行综合实训,通过这一学年,使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强化学生操作过程中的不足,达到技能操作熟练化;第六学期进行专业技术实习,通过这一学期,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录有所提高,为就业和专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小结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主要是面向生产和社会实践第一线,培养初、中级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不断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应用电子专业课程设置,努力加强与企业的双向合作,推动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以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使学生的职业能力,知识掌握程度及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与实际项目的操作水平提高,从而达到高职高专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建强.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合作为依托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01).

第9篇:电力技术专业范文

【关键词】课程;能力体系;研制;实训;设备;教学资源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服务的主要产业是机床装备制造业,要求从业人员工艺能力强、实践技能高、协作精神好、岗位适应快。为了尽快适应这种人才要求,我院依托国家示范专业建设项目,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形成“实境教学、学训三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求,设计出该专业核心课程“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体系;针对装备制造类企业对维修电工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床电控实训设备;解决了真实载体的项目化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问题;针对理实一体课程改革对教学需求,基于新研制的实训设备,开发了配套教学资源。

一、根据岗位技能需求,设计了课程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体系

针对装备制造类企业对维修电工岗位职业能力的要求,在专业核心课程“电气控制系统装接与调试”中按照各级维修电工岗位技能要求,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和行业技术标准,重新开发了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出该专业核心课程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体系,实现了课程内容与企业技术发展一致、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标准相融通。

图1 “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

课程技术应用能力体系

二、课程与职业岗位对接,自主研发系列实训设备

对照“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技能技术应用能力体系,梳理了现有实训资源,校内现有设备只能进行单元控制电路的训练,完成初级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校内缺乏大型机床电路控制设备,不能完成中级工与高级工岗位能力训练。针对这一问题,电气工程学院计划购置相应设备筹建“电控技术实训室”。通过市场调研,教学设备生产企业开发生产的电控设备存在技术单一、不便拆卸改造,无故障设置部分,缺乏可操作性,价格较高等问题,不能完全满足课程技能训练的要求。电气工程学院决定转化企业技术,自主研发电气控制设备。针对维修电工从初级、中级到高级的岗位能力要求,参照企业真实X62W万能铣床电控柜,结合课程教学、企业培训、技能鉴定、研发性实验及生产等需求,自行研制15台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柜、10台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调试与维修训练柜、7台T68镗床PLC技术应用改造安装、调试检修训练柜等性价比较高的三类设备。

三、根据课程训练体系,建成了系列配套优质教学资源

自研设备开发出中级维修电工、高级维修电工技能训练项目20类。基于设备技能训练项目,开发了3本教材、课程标准、实训计划、电子教案、课件、考核标准、试题库、1.2G的网络课程等系列配套教学资源,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优质资源。“电气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技术应用能力训练体系与配套教学资源,2009年在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0901班试点应用,通过由单元到综合推进课程教学组织,完成了课程技术应用能力体系实践教学过程。2010年完成一轮试点后在该专业其它班级推广,通过强化训练,学生从设计、布线、到系统调试,在动手的过程中体验工程实践,学生学到了技能,掌握了技巧、达到了职业岗位所具备要求,取得了相应证书,对学生从社会人转变为技能型应用人才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段少丽,姜忠宝,刘滨.对高职院校数控教学设备改造之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年第6 期:135-136.

[2]张锦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改革的思考[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8 期:81-84.

[3]毛佑南,吴萍.自动控制模块化实训装置的研制与应用[J].技术应用,2008年第10期:123-124.

[4]米伟哲.PLC在实践教学设备中的应用[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2007年第8 期.

[5]刘海宽,张兴奎,宋聚明.自动化系统工程师素质实训方案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7年第28 期.

[6]郭家星,屈有安.自动控制模块化实训装置的研制与应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15期: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