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康复和护理的关系范文

康复和护理的关系精选(九篇)

康复和护理的关系

第1篇:康复和护理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 大面积烧伤;康复期;护理

随着医疗水平提高,大面积烧伤临床治愈率提高。但治愈不仅是局限于保住生命,还必须使其生活能够自理,走向社会,参加工作,提高生活质量[1]。

1 康复期护理

1.1 促进残余创面愈合 创面彻底清创加生物敷料覆盖,尽早封闭创面。经常清洁创面,及时有效地换药,定时翻身,避免创面受压、潮湿和感染。可用0.01%高锰酸钾溶液浸浴,并彻底清洁正常皮肤、创面和新生表皮预防感染。如创面已有感染,可用敏感抗生素湿敷[2]。

1.2 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我们对烧伤的认识已不局限于救治生命,创面愈合,而且要求恢复功能和保持美观[3]。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功能障碍的关键,康复期应把主动锻炼放在首位。但烧伤康复期由于瘢痕组织处于增生期,加之残余创面尚未完全愈合,患者大多不愿进行功能锻炼。为此我们加强医学康复教育,为患者进行讲解并及时鼓励,使之提高认识,主动进行并坚持功能锻炼。当创面基本愈合,植皮部位皮片基本成活,应开始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关节活动范围由小到大。早期锻炼时应注意观察病情,如患者出现脉搏增快、心慌、气促等不适时应停止或减轻活动量,还要注意保护已愈合的创面,防止撕裂、出血。并鼓励患者尽量生活自理。

1.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护理人员充分尊重、同情、理解、信任、关心患者。经常与患者谈心,给予适当称呼,交谈时多使用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如身体姿势、目光接触、面部表情及保持声音平和,并经常使用积极的非语言反应,如患者取得成功时应不时点头表示赞扬,进病房时微笑,偶尔轻拍或抚摸患儿。

1.4 尊重患者的人格 患者因残障毁容等变得自尊心更强,更敏感,尊重的需要更强烈。在护理过程中,对于畸形愈合的外观千万不能嘲笑和鄙视,并给其他轻病友解释,以免刺激患者,并予以同情和理解,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和信任,达到预期的目的[4]。

1.5 做好心理疏导 意外的创伤使患者承受肉体上的痛苦,而且在精神上更难以接受。患者往往表现为烦躁、恐惧、心神不宁[5]。耐心倾听病人对意外损伤、瘢痕、致残等的感受,使其充分表达内心的痛苦和担忧;及时进行检查、治疗、康复等有关知识的宣教;对病人和家属提出的疑虑应给予耐心细致地解答;允诺其合理要求,以满足其心理需要,使患者勇于面对和接受烧伤带来变化的现实,恢复战胜困难的信心及正常的社交活动,重新适应社会生活。

1.6 争取家属、单位的配合 大面积烧伤患者住院时间长,预后差,有的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极易发生心理障碍,如果家属产生厌倦心理,单位不从经济予以支持,患者极易悲观厌世。因此,我们应做好家属和单位的指导工作,及时与单位和家属联系,尽早为患者生活、工作适当安排,以解除后顾之忧[6]。

1.7 出院指导 在患者出院前采集完整资料,如地址、联系电话、简要病情、康复指导要点等,建档存储。针对出院患者进行跟踪指导,做好出院后联系及康复护理工作。康复训练在创面愈合半年内至关重要,在患者出院后1周内与其取得联系,主动了解情况,对出院后出现的问题及时指导纠正,并给予心理调适与支持,预约复诊。半年内与患者主动联系,以提高患者康复期自我护理水平。

2 讨论

2.1 消除不良情绪,保持良好心态 烧伤康复期绝大多数患者已经完全从躯体损伤中恢复过来,开始重新接触社会。这是患者心理的一个转折期,开始面对烧伤给自己的身体、工作、生活以及各方面社会关系带来的变化,同时接受各种诧异的目光。由于烧伤患者均系意外伤,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突如其来的外伤对他们的心理打击非常大,在烧伤早期,求生的欲望占上风,患者存在的大都是焦虑、恐惧心理,随着烧伤创面的逐步愈合,患者慢慢感受到毁形和功能障碍的绝望和无助,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抑郁发生率为58.3%。对于烦躁、易怒的患者,应做好耐心说服及安慰工作,通过护理人员与患者合理的交流及对病情的解释,可以使患者的紧张、急躁情绪得以有效控制,使之能尽快平静下来,并愉快地接受治疗;对抑郁、悲观的患者,则多与之交谈,及时进行鼓励,加强护患沟通,同时加强安全保护措施,防止意外发生。

2.2 加强康复护理 现代健康理念认为,健康不但是没有身体缺陷,还要有完善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大面积烧伤患者,不仅追求创面的痊愈,更应该重视后期的康复,方能增加其社会适应能力,提升其生活质量。康复包含功能康复、容貌康复、心理康复、体能康复、职业康复。在康复护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患者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并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康复护理的认识水平。在实施过程中要正确引导,循序渐进,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帮助患者实现自我护理。

2.3 应做好烧伤患者的社会化康复工作 社会支持是指人际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这些相互作用和关系提供了情感支持和物质帮助 。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群体之中,当烧伤患者功能恢复、容貌改变、心理障碍逐渐消除,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更显重要。因此,应加强患者家属、同事的指导,处理好他们的关系,帮助其家属、同事认识到其支持的重要性,使患者在较好家庭氛围中,在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增加正性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做到全面的康复,实现自身价值。通过对烧伤患者康复期采取有效护理干预,尽可能使患者恢复自理,重返社会[7]。烧伤早期护理是给患者生的希望,而康复期护理却是患者预后健康快乐生活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周琴,张敏. 大面积烧伤患者96例的康复期护理.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8(17):2-3.

2 周蓉,王茵. 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护理.实用医药杂志,2004,19(8):96-97.

3 王俊琦,徐丽军.大面积烧伤患者及家属的康复教育.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7,7(2):23-24.

4 张银铃,雷鹤.护理心理学.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124.

5 吴乐燕,陈梅娇,林云芳.成批特重度烧伤合并爆震伤的急救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8,43(2):128.

第2篇:康复和护理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系统化康复;护理;烧伤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7-90-02

深度肢体烧伤患者创面愈合过程中,常因早期处理不当及后期缺乏正确的功能训练等因素,导致肢体瘢痕增生、挛缩、粘连等多种畸形的发生,严重影响四肢的外观及功能,后期需实施外科手术重建功能和改善外形[1]。因此,早期实施系统化康复护理,是深度肢体烧伤患者护理工作的重点。我科自2010年1月一2012年12月对肢体深度烧伤患者,早期进行系统化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2010年-2012年我科共诊治肢体烧伤患者63例,其中男38例,女25例;年龄16-65岁;烧伤深度均为深Ⅱ~Ⅲ度,其中火焰烧伤43例、热水烫伤13例、热压伤4例、化学烧伤3例。根据奇数、偶数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32例,对照组31例,患者经药物或手术治疗后创面愈合,病程15-31d。创面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疼痛,关节活动受限,能小范围主动活动,无直接的肌腱或关节损伤。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烧伤深度、烧伤部位、烧伤面积、功能障碍等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护理方法

2.1 所有病例入院后给予重症监护、补液、手术等常规诊治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给予患者相应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解答患者相应的问题,在患者进行锻炼的过程中给予患者相应的指导。

2.2 研究组除常规护理外,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后,由经过康复技术培训的护士对其进行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包括评估,肢体功能的训练,健康教育,心理及认知功能的康复。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2.2.1制订系统化康复护理计划:由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共同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评估,根据烧伤部位、深度、面积、烧伤后时间、患者的意识状态、文化程度、合作程度、心理状态、对疾病的认知状况等情况早期制定系统化康复护理计划。

2.2.2 心理支持:主要向患者介绍早期进行系统化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成功病例,调动其积极的心理,消除其紧张情绪和恐惧心理,让患者了解康复基本程序及预期目标。并说明康复治疗是漫长的艰辛之路,只要横下心渡过“疼痛关”坚持主动和锻炼,最终会得到满意的康复。同时疏导其家属安慰体贴患者,避免不良刺激,对患者演示较好的方法与技巧给予不同程度的赞扬,鼓励其坚持康复的勇气和决心。

2.2.3健康教育:耐心讲解深度烧伤后出现的各种症状、药物的作用、康复知识。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康复意识,使其主动配合康复治疗。定期组织患者或家属集中观看肢体功能锻炼的录像,然后再组织患者或家属讨论,相互交流。推荐烧伤康复有关的书籍、杂志供患者及家属阅读。

2.2.4预防创面感染:对早期未结痂的深度烧伤创面要勤换药,一般用浸有磺胺嘧啶锌或纳米银抗菌凝胶的油性单层无菌敷料覆盖于刨面上,外周再加厚敷料。若见敷料有渗湿,则应立即更换敷料。换药时要严格无菌操作,做到无伤操作,争取创面按期愈合。

2.2.5肢体功能训练:早期疗法(入院到术前):深度烧伤愈后瘢痕的增生和挛缩特性,烧伤早期将肢体各关节保持在功能位和对抗挛缩位。上肢及肩关节烧伤时,上肢外展90度,肘关节伸直,腕关节取中位,掌指关节屈曲60-70度,指间关节伸直或屈曲5-10度,拇指呈外展对掌位,双下肢外展呈45-60度,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背曲90度等[2]。视患者伤情,伤后3-7d内安排切削痂手术,切削痂深度:深Ⅱ度创面削痂至正常组织;Ⅲ度创面切痂至深筋膜浅层,可保留健康的脂肪组织及通畅的皮下静脉[2]。切削痂后关节部位采用大张中厚自体皮移植覆盖创面,非关节部位视烧伤面积采用自体皮片网状植皮或邮票植皮。术后处理:受皮区加压包扎,固定于功能位和伸直位,予以抗炎治疗,术后5-7d换药,10d左右拆线。拆线后皮片完全成活者即帮助主动和被动功能锻炼,3-5次/天,10-20分/次。方法:先从不疼痛部位开始,活动度由小到大,活动范围逐渐扩展至疼痛部位,双臂上举、外展,屈伸肘、腕,前臂旋前、旋后,伸屈指;双下肢练习静力肌肉收缩、外展、直腿抬高及屈伸髋、膝、踝,练习足背屈[3]。

2.2.6加压疗法:弹力绷带或弹力套(自制)加压包扎。弹力套有护臂、手套、腿套、足套等不同类型和规格。在使用弹力套的过程中,在瘢痕未隆起之前开始加压,在不影响远端血运的前提下愈紧愈好[2]。若引起肢端水肿、发绀、麻木,则应适当减轻压力。目前推荐的压力是3.2-4.0kPa ,大约需要6-8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压迫的间歇时间不超过30min。

2.2.7药物疗法:舒疤宁祛瘢硅酮凝胶或疤痕止痒软化乳膏,应用于烧伤患者的增生性瘢痕和深度烧伤愈合创面的部位。方法:局部清洁后,将舒疤宁祛瘢硅酮凝胶或疤痕止痒软化乳膏适量均匀涂抹于瘢痕的表面,每天两三次,连续使用三个月。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4 结果

通过对63例患者的护理,两组疗效比较,在早期实施系统化康复护理与常规护理治疗有一定的差异,两组患者准确演示功能锻炼、配合功能锻炼的主动性及功能恢复的效果、生活质量均有明显的差异,研究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烧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损伤之一。对功能康复影响最大的就是深度烧伤创面。浅度烧伤经治疗,创面愈合后,不遗留疤痕,对机体外观、功能无大的影响;但深度烧伤由于疤痕的增生或疤痕挛缩产生畸形和功能障碍,特别是肢体深度烧伤后的畸形发生率高,尤其是手畸形发生率高达50%-70%。因此,为促进创面尽快愈合,防止瘢痕及其挛缩产生肢体畸形与功能障碍,对肢体深度烧伤患者实施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的方法来改善或避免肢体深度烧伤后的疤痕增生挛缩导致的外观功能的影响。特别是关节功能部位、头面部等暴露部位的功能外观的改善,对患者治疗后回归社会、参加社会活动、自身功能的恢复、心理影响的消除等有积极影响。本研究对以往的康复方法进行了改进,取得明显疗效。从结果看,实验组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提高了患者配合功能锻炼的主动性及功能恢复的效果,明显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4]。

参考文献

[1]易南,王冰水等,系统康复治疗手烧伤的效果及成本评价[J].中华烧伤护理杂志,2009,25(6):422-424.

[2]王德怀,钟宇,陈大夫.功能部位深度烧伤的综合康复治疗320例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杂志,2011,32(11):1669-1670.

第3篇:康复和护理的关系范文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康复患者中抑郁效果及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138例脑卒中患者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系统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评分及康复护理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抑郁得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康复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康复患者给予系统的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康复依从性。

关键词 脑卒中;心理护理;康复;依从性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5.05.079

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脑卒中死亡率虽逐年下降,但发病率却逐年增加。若脑卒中患者同时具有良好的治疗依从性,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可控制病情,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1]。康复护理对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加强脑卒中患者的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至关重要。心理护理可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康复指导和保健知识,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护理依从性[2]。为此,我们对脑卒中患者给予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我院脑卒中患者138例,其中男71例,女67例。年龄35~75岁,平均(56.51±3.60)岁。其中脑出血74例,脑梗死64例。所有患者均经CT或MRI证实为新近的病灶,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将138例患者随机等分为

作者单位:221006徐州市江苏省徐州市医学院附属医院康复科

郭琳:女,本科,主管护师

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由责任护士实施系统心理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心理护理患者突然出现肢体功能障碍,心理较为敏感,极易产生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并且脑卒中使患者的语言、认知等能力迅速下降,进而影响到行动,无法与人正常交流。护理人员不能按照常规思维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干预,应创新心理疏导方法,并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给予患者全方位的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向他们详细介绍脑卒中患者不同患病程度时的临床表现,促使家属抽出更多时间来关心患者,理解患者,通过家属与患者的交流,以减少患者孤独、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关怀,降低因情绪不佳或激动而引起的病情反复、恶化,同时增强患者战胜病魔,及早康复的信心,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临床治疗及护理工作。

1.2.2康复功能训练根据不同的疾病阶段对患者进行针

对性地康复功能训练,早期注意体位的摆放、体位转换及被动活动关节,预防压疮、痉挛,急性期过后进行功能训练,进一步恢复神经功能,争取达到步行和生活自理。

1.2.3健康教育综合应用计划性教育、随机性教育、示范性教育等方式对患者及家属开展有针对性、具体的健康教育,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讲解坚持规范性服药及功能训练的重要性,使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1.3疗效评定(1)心理状态评分。患者心理状况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该量表包括24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5级评分,得分>21分表明肯定有抑郁。(2)康复锻炼依从性。患者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3个等级。完全依从为患者完全按照医嘱进行治疗和康复锻炼;部分依从为患者能够按照医嘱进行治疗,但不主动进行康复锻炼或者锻炼时间不够;不依从为患者不按照医嘱进行治疗,不进行康复锻炼。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标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抑郁评分比较(表1)

3讨论

脑卒中是一种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患者常遗留偏瘫、失语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3]。在药物积极治疗的同时,实施有效的康复运动锻炼干预尤为重要。然而研究表明[4],由于部分患者对康复运动治疗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并发症相关知识,或经济条件较差等众多因素的影响,目前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依从性较差。系统性康复运动训练为患者提供耐心细致的康复治疗服务,能够有效提高其残肢的运动能力,促进其早日康复[5]。若在药物积极治疗的同时,制定一套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心理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得到耐心细致的护理服务,使护理人员能够有预见性的开展护理活动,疏导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理解程度,让患者认识到脑卒中虽遗留后遗症,但通过科学用药、合理饮食、坚持康复训练,可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患者的心理状态、社会功能及保健常识都得到明显改善,从而提高患者康复护理的依从性[6]。

本研究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措施,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明显改善,观察组患者的得分低于对照组,即心理状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康复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可见心理护理能够降低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依从性,使患者以良好的状态配合治疗,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总之,我院针对脑卒中患者,在完善基础护理工作的同时,加强心理疏导,增加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做好健康宣教,通过一系列综合系统护理干预,有效消除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使其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主动配合,明显提高患者依从性。

参考文献

[1]黄芸香,刘连杏,姚心女,等.脑卒中后抑郁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15):126.

[2]林玉梅.脑卒中康复治疗的早期心理干预[J].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30(8):348-349.

[3]成巧梅,宋葆云,李玮.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伴抑郁症状患者康复效果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03-105.

[4]蔡理荣,陈超,毛肖丽,等.积极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4,16(2):64-67.

[5]吴航,聂震球,黎雪梅,等.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病人负性情绪和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11):3012-3013.

[6]唐颖,石跃林.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训练依从性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7,13(1):69-70.

第4篇:康复和护理的关系范文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9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21~52岁,平均(37.55±5.94)岁;其中单部位骨折30例,多发性骨折15例。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20~53岁,平均(38.51±6.12)岁;其中单部位骨折33例,多发性骨折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环境卫生、饮食干预及生活指导,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饮食,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做好环境卫生监督检查工作。观察组患者采用功能训练结合骨折康复护理,具体步骤如下:1.2.1功能锻炼:①时间:骨折部位经治疗固定后,进行功能锻炼,医护人员根据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制定功能锻炼运动量,确保患者功能锻炼连续不间断;②方法:主动练习和被动练习结合,患者主动练习为主,医护人员辅助进行被动练习;③部位:重点部位为患者骨折关节处,为提升功能锻炼效果,需对患者骨折部位临近的关节进行功能锻炼。1.2.2康复护理:①运动干预: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运动。定期进行患肢按摩;②饮食干预:制定营养膳食方案,鼓励患者补充营养物质;③出院护理:指导家属出院后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提醒患者定期到医院复查。

1.3观察指标:干预2个月后,采用本院满意度调查问卷(克伦巴赫系数0.828)评估满意度,采用百分制,≥90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采用本院护理效果调查表(克伦巴赫系数0.824)评估护理效果,包括功能训练、生活质量和康复程度,每项计10分,分值越高,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4.0处理数据,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第5篇:康复和护理的关系范文

脑梗塞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它发病急、病程长、恢复慢,易残留不同程度的活动、言语、功能障碍等,使工作和生活能力部分或全部丧失。这种疾病康复时间长,效果慢,预后差,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诸多痛苦和经济负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在开展脑梗塞康复治疗护理实践中体会到早期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效果显著,现将80例脑梗塞患者康复治疗护理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02年10月至200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①早期组40例,早期康复是指病人在患病后及时入院治疗或3日内入院,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恶化48-72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治疗和护理。其中男28例、女12例,发病年龄37-78岁。②晚期组40例,入院14天后进行康复训练,其中男26例、女14例,发病年龄45-76岁。以上80例患者均作CT检查,其中多发性脑梗塞44例,基底节区梗塞20例,脑叶梗塞9例,脑干梗塞7例。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

1.2方法:根据80例患者肢体功能障碍的不同程度,制定了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护理措施并分别进行全面、系统的康复护理。

(1)肢体功能位的摆放:手关节轻微背屈,手中可放手帕,肘关节微屈,上肢稍高于肩关节水平,避免关节内收,下肢将足跟垫起,足与小腿呈90°角,膝关节下放小枕,小腿微屈外侧放置软物支撑,以免下肢外旋。

(2)肌力功能训练:以被动或主动的训练反复地刺激神经中枢,促进患者肌力的恢复。患者没有自主运动能力的肢体活动方法有:手指的伸展活动,屈曲活动,上肢屈肌的共同运动,下肢屈肌共同运动,下肢、上肢伸肌共同运动,上下肢联合动作。有部分主动运动能力的患者活动方法,其中上肢运动法分别是手指爬墙法、手握核桃法、高举摸头法、滑车举壁法、抓空法、做腕关节指关节各个关节的运动。下肢活动法:直腿抬高法、伸膝屈膝法。

(3)平衡训练:应该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卧 位到坐位到战位或双足站立到单足站立及至足尖站立,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从视觉监护下保持平衡到闭眼时也能保持平衡,通过以上平衡训练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

(4)关节活动度的训练:早期适当进行肢体的被动运动,以保持各关节的各方向活动范围,以及牵伸瘫痪肌的拮抗肌和痉挛的肌肉,可有效地防止关节挛缩强直。

(5)肌肉松驰训练:包括全身放松和局部放松练习,在作静性主动放松肌肉练习时,一般可配合呼气动作,亦可作放松的摆动练习。被动的放松肌肉练习,主要是按摩、被动运动或使用冷、热敷。

(6)复合动作及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指导协助患者以正确的方式进行上下肢协调运动,并做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活动,如更衣、进食、个人卫生、移动等,把康复训练实施于日常生活活动当中。

(7)应用多功能神经肌肉治疗仪,通过电极作用于人体表皮肌肉、神经运动点、病灶、穴位等部位,沿感觉神经上传到中枢神经系统,改善血液淋巴循环,促进病变细胞的恢复,从而促进肢体功能康复。

(8)心理康复指导:脑梗塞患者易产生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表现为感情失控、丧失信心,卧床不愿活动等,此时应针对患者心理问题加以疏导介绍早期康复的定义,康复的方法,增强其信心,鼓励患者主动参与,积极配合,以保证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的实施和效果。

1.3观察指标:经过一个月的康复训练,观察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即观察患者肌力的提高情况。所谓肌力是指肢体随意运动和肌肉收缩的力量,肌力的分级方法如下:0级:完全瘫痪,1级:肌肉可收缩,但不能产生运动,2级:肢体能在床面上移动,但不能抵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起,3级:肢体能抵抗重力离开床面,但不能抵抗阻力,4级:肢体能作抗阻力动作,但未达到正常,5级:正常肌力。

以各组患者中肌力有提高的例数占各组例数的百分比作为总的提高率。

1.4统计处理:所得资料为计数资料,使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以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两组病例经过康复治疗护理后功能评价结果见表1。

表1两组病例康复护理1个月后功能评价结果(n=40)组别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未提高提高到1-3级提高到4级以上提高率早期组2251395*晚期组1918352.5*与晚期组比较:P

由表1中可见,早期组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好于晚期组,早期组的提高率明显高于晚期组(P

3讨论

3.1患者心理因素对训练的影响:早期组患者由于肢体突然偏瘫,对康复护理态度积极,训练主动,配合努力,易达到预期效果。晚期组患者因存在自悲、孤僻、抑郁、急燥,固执等病态心理,对预后缺乏信心,训练不主动,不积极配合治疗,甚至持有敌对情绪。康复中心理护理要了解、分析和矫治病人的心理障碍,克服负性情绪,使患者树立新的生活目标,培养自身能力恢复的愿望,从而主动配合适当的机能训练和指导,可提高康复效果。

3.2肢体功能康复情况:早期组患者由于入院后及时进行系统、全面、细致的康复护理,没有发生因长时间缺乏合理的活动,而导致的使肢体出现关节疼痛、肌肉萎缩、足下垂、内外旋转等各种畸形;晚期组由于训练活动不及时,肢体极易出现肩关节活动障碍、疼痛、强直、踝关节内翻、足下垂,内外旋转畸形、肌肉萎缩、屈曲挛缩变形等现象,或者已经出现了上述现象,这就直接影响了康复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加大康复治疗护理难度,从而影响了康复护理效果。

3.3神经系统因素对康复效果的影响:脑梗塞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能及时有效地刺激脑细胞产生功能代偿,使神经系统尽快建立新的联系,使肢体功能早日康复,并且处在发育早期,肢体功能有着自然恢复的趋势,是康复护理的最佳时期。

3.4临床治疗同步进行对康复效果的影响:脑梗塞发生后,脑细胞逐渐失去部分代偿功能,并且脑细胞因缺血、缺氧造成了脑细胞已经死亡这个不可逆转的事实,因此,在脑梗塞临床治疗上要早期及时正确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和积极应用脑细胞保护剂。血管活性药物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建立侧支循环,使脑部缺血得到缓解,如舒血宁、血塞通等。同时要进行脑保护治疗:脑保护治疗是在缺血瀑布启动前超早期针对自由基损伤,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代谢性细胞酸中毒和磷脂代谢障碍进行联合治疗,可采用营养脑细胞制剂,如诺理安、奥德金、维生素B6等药物静脉输液治疗,间断吸氧来改善神经细胞代谢,维持神经应激能力,改善脑循环,防止脑细胞再度被破坏。以上两类药物的应用是脑梗塞治疗的根本治疗方法,同时也给康复治疗和护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得康复护理的效果更为明显。

第6篇:康复和护理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 自理理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自我护理

康复医学的发展,使人们逐渐认识到对患病和损伤的机体不仅仅是消除病因,治愈创伤,而应该注意提高其活动功能,改善自理能力,重新参加社会生活。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由于肢体功能活动受限,不同程度影响其生活和社会活动能力。Orem自理理论认为:人具有照顾自己的能力、权利和义务,并且通过学习达到自理的需要。当患者有能力满足治疗性需要,但需要一些指导时,护理人员应使用支持教育系统来满足患者的需要[1]。如何运用自理理论最大限度地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有效地进行康复训练,使之达到最佳效果是本文所研究的重点。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1年6月~2005年6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男16例,女6例,平均年龄59.2岁;对照组:男18例,女4例,平均年龄56.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 方法

2.1 问卷调查 由笔者向观察组的患者发放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状况),对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术前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及康复训练的具体措施,需要哪些护理帮助等。

2.2 问卷分析 笔者通过收集资料确定患者存在哪些方面的自理缺陷以及引起的自理缺陷的原因来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和自理需要,根据患者的自理需要的护理能力,在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和支持教育系统中选择恰当的护理系统,并结合患者治疗性自理需求的内容制定出详细的护理计划,以达到恢复和促进健康,增强自理能力的目的。

2.3 具体方法 由笔者对患者进行自理理论的指导,讲解自理的意义、目的,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患者和医务人员应承担的责任,分析其可行性。同时,消除患者在康复训练中的一些顾虑和存在的心理问题,如害怕疼痛和担心假体脱位而拒绝运动等。

3 结果

3.1 运用Orem自理理论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疾病相关知识教育前后调查 见表1。 表1 对观察组患者行疾病相关知识教育前后

3.2 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一般情况比较

注:*P<0.01;**P<0.001

较好的自理能力是指术后6h即可自行患肢肌肉收缩运动,术后第一天可部分生活自理,包括洗脸、梳头、更衣、进食等。

3.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例)

注:经χ2检验,*P<0.05

4 讨论

Orem自理理论共分为三个部分:自理理论、自理缺陷、护理系统理论,并根据患者的自理状况而规划了三个护理系统,即完全补偿系统、部分补偿系统和辅助教育系统。在护理系统理论中,它明确了护理人员和患者应承担的角色和功能[1],Orem认为:人是一个具有不同自我照顾能力的整体,同时人的自理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学到的,它认为护理是为预防和克服自理缺陷或为不能自理的人提供的治疗性自理帮助,本质是自理,只有当个体自理的能力受限或缺失时才由别人给予帮助,运用Orem的自理理论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康复中,有如下作用。

4.1 自我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特殊意义 为了达到康复训练的最佳效果,笔者对患者进行专门全程指导,让对康复训练有疑虑的患者明白,保持肢体于僵硬状态只会加重疼痛,而且肌肉的低氧状态反而会导致肌肉痉挛[2],支撑抬臀运动可以保证手术后足够的肌肉张力,降低术后髂关节脱位的发生率[3]。同时教会患者对自我自理缺陷的评估,传授自理知识,指导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掌握自我护理的技巧,从而减轻其身心压力,使其尽早回归家庭及社会,提高生命质量。

4.2 有效地帮助患者评估自理缺陷,有利于帮助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将资料按照一般资料,一般的自理需求,与健康有关的自理需求分成不同的类别,分析资料中的自理缺陷,然后与患者面对面地进行交流,找出影响患者有效进行自我管理的相关因素,如:角色过于强化而完全依赖于护士和家属,康复指导知识过于抽象,实施不到位等。通过个别指导的方式,联系实际告知患者自理的本质、意义、可行性,对存在的自理缺陷,提出改进的建议。

4.3 调动患者及家属的积极性,密切了护患关系 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重视对患者的反馈,了解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和成绩,在实施期间,患者和护士联系增多,我们始终将“自理”的理念放在核心位置,牢记护士的责任是帮助而不是代替,通过各种方式给予患者鼓励和支持,告诉患者他自己完全有能力实现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通过努力达到最佳的康复效果。

4.4 康复效果较好,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从表1、表2、表3可以看出,通过收集患者有关资料,对患者行疾病相关知识教育,可正确判断患者的自理缺陷、自理能力,并灵活运用三种护理系统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服务,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患者掌握了较多的自我护理技能,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疼痛时间缩短,离床锻炼时间提前。

应用Orem的自理理论,重视了患者的主动参与,提高了患者对自己关心,且自身有能力去做的事情的兴趣,增强了治病的信心,提高了自我护理的能力。观察组患者明确表示:有信心有决心去做好出院后的康复锻炼及日常生活自理。

【参与文献】

1 潘孟昭.护理学导论.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8-50.

第7篇:康复和护理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 肠癌; 康复期; 复查依从性; 原因分析; 护理干预

肠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和生存期是评价手术效果的重要指标[1],患者康复期复查,在肠癌患者的疗效巩固、降低复发率方面起重要作用。患者不按时复查,不能及时接受医务人员有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指导,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康复。笔者所在科在2011年1月开始了《肠癌患者康复期复查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的研究,于2012年7月完成阶段小结,本文在继续对肠癌患者康复期复查依从性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探索提高肠癌患者康复期复查依从性的办法,结合家庭及社会支持系统,提供个性化全程健康教育,以改善患者康复期复查依从性[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肠癌患者康复期复查依从性及影响因素分析》课题于2012年7月阶段性小结,肠癌患者88例,阶段性小结后至2012年12月,新增病例16例,合计病例共104例。

1.2 方法 在对肠癌患者康复期复查依从性阶段性小结数据进一步分析研究基础上,根据阶段性小结数据结果显示的肠癌患者康复期复查依从性普遍偏低的情况,对104例肠癌康复期患者,开展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通过对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前后的康复期依从性数据比较,探索提高肠癌患者康复期复查依从性的有效方法。

1.3 数据统计 对104例肠癌康复期患者,开展实施护理干预措施,根据康复期患者的家庭经济条件、家庭关系状况、居住地、文化程度、年龄等情况,对其“依从”和“不依从”情况进行统计,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根据统计学处理得出的结果,对肠癌患者康复期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的复查依从性,与阶段小结88例肠癌康复期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前的复查依从性数据进行比较分析。

2 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前后,肠癌患者康复期依从性比较结果见表1。

统计结果显示,肠癌患者康复期的依从性普遍较低;通过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肠癌患者康复期复查依从性有较明显的提高。

3 讨论

3.1 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前的数据统计及因素分析

3.1.1 肠癌患者康复期复查依从性状况 在2012年7月本课题阶段性小结期间,未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88例康复期肠癌患者的复查依从性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能依从医嘱回院复查32例,占36.4%,家庭经济差7例,占11.9%,家庭关系状况不和谐5例,占9.6%,居住地在偏远山区13例,占20.6%,文化程度低20例,占28.2%,年龄大于60岁者7例,占25.0%。依从性普遍较低,家庭经济等条件差的患者复查依从性更低。

3.1.2 肠癌患者康复期复查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1)家庭经济。家庭经济条件好坏影响康复期依从性。家庭经济条件差的患者,考虑经济上的问题较多,他们大多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不愿把钱花在治病康复上,过一天算一天,回院复查就更少了,因此,其依从性较低。(2)家庭和睦程度。家庭和睦程度是提高康复期依从性的重要因素。家庭不和睦、家属不支持配合,也是影响患者依从性的重要原因,因为家里出了重症患者,本来不宽松的经济更加雪上加霜,并进一步恶化了家庭关系,患者无能为力,复查率就更低了。家庭和社会支持对患者是督促,也可以是对良好遵医所获得的良好效果的正反馈效应[3]。(3)居住地情况。居住地情况对患者康复依从性有比较大的影响。清远地区除市区及周边区域外,大部分地区属于粤北山区,条件艰苦,出行不便,因为居住地较为偏远,回医院复查一次相当不易,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复查依从性。(4)患者年龄。患者年龄大也影响康复期依从性的提高。年龄较大的患者,60岁以上患者依从性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断的患者。主要是年龄较大的患者由于健康意识差,且接受事物缓慢,对疾病的危害和治疗的连续性认识不足,其本人恐怕增加家人的经济负担;家属缺乏正确认识,认为老年患者年龄已大,已经给予系统治疗,无必要再复查。(5)文化差异。文化差异是影响患者

康复复查依从性的重要原因。粤北较偏远山区的患者大多不愿终老他乡,特别是得了癌症等不治之症,更是不愿外出,所以出院后,不愿离开家去医院进行复查,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6)文化程度。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依从性较低。文化程度较低的患者,对肠癌病种认识不足,多数患者出院后,或相信民间土医生,或寻求偏门秘方,对医生的医嘱大多不重视,普遍依从性较低。(7)心理素质。心理素质差的患者复查难以持之以恒。患者得了肠癌,心理负担本来就重,心理素质差的患者,更是容易失去持久的信心,尽管也会回医院复查,但复查或是康复的效果不是很明显时,就更容易因失去耐心而放弃复查。

3.2 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依从性效果分析

3.2.1 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 根据本研究阶段小结的统计分析,得出肠癌患者康复期复查依从性较低的统计结果后,为了寻求有效提高肠癌患者康复期复查依从性的办法,使研究得到更深入的成果,对104例病例开展了完善护理延伸服务等护理干预措施,通过观察其效果,寻求提高肠癌患者康复期复查依从性的办法。具体的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开展康复期健康教育。通过出院调查、电话回访、复查询问等方式,在了解患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针对肠癌患者的住院治疗情况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等不同情况,开展积极的健康教育,教育肠癌患者在饮食上进食补充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营养丰富的少渣的食品。要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增进健康知识,改善患者的健康行为,使其行为向健康方向发展[4]。端正患者对肠癌病种的认识,鼓励患者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增强患者的生存欲望,强化患者回院复查的意念,宣传肠癌患者康复期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患者健康行为信念,提高治疗依从性[5]。(2)建立快捷的医讯通服务。条件许可、能有手机联系的患者,与其建立医讯通联系方式,通过医讯通传导信息的快捷服务,把复查时间及时通知患者,保证患者能收到复查讯息,确保复查讯息的沟通渠道的畅通。(3)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化疗和放疗在治疗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身心的折磨,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6],对患者心理护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7],应根据患者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干预,使患者增强信心,保持对生活的乐观态度。指导患者主动寻求有效的社会支持,提高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8]。(4)给予合理的饮食指导和良好的人文关怀。老年结肠癌患者存在胃肠功能障碍[9],应指导患者在实施营养支持过程中遵循低糖、低脂饮食原则。对于家庭条件较差、居住偏远的患者,可以通过电话回访、信函等方式建立联系,给予良好的人文关怀,鼓励患者生存的勇气和提高生存质量的信心,为患者申请红十字会的爱心病房基金,为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便利,积极协助患者回医院复查。 3.2.2 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后的效果 统计结果显示,肠癌患者康复期复查的依从性普遍较低,患者未能及时按医嘱定时或没有回院进行复查,影响其康复期的治疗护理。人性化护理可使结直肠患者获得良好的身心状态[10],通过实施康复期健康教育、进行电话回访、建立医讯通服务、开展有效的心理辅导和人文关怀等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使肠癌患者明白康复期复查的重要性,树立生存的信心,改善生存的质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肠癌患者康复期复查依从性,患者康复期治疗护理得以较好地开展,提高了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质量。积极的护理干预是提高复查依从性的有效办法。

总之,提高肠癌患者康复期复查依从性,必须从加强人文关怀、心理辅导和病理知识教育入手,充分运用医讯通等通信工具,广泛宣传肠癌患者的康复期常识,传达肠癌患者康复期复查信息,提高肠癌患者对康复期复查重要性的认识,提高肠癌患者康复期复查率,从而取得更好的护理康复效果,积极的护理干预是提高肠癌患者康复期复查依从性的有效办法。同时,尽可能地优化社会经济环境,提升医疗学术品质,加强医疗保障体系,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切实提高患者康复期复查依从性,使广大低收入家庭的患者能够在社会大家庭的关怀下得到更好地康复[11]。

参考文献

[1]杨小玲,何凌霄.169例结肠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期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2,19(7):771-773.

[2]吴桂真,李忆璇.食道癌患者康复期依

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09,16(7b):7-9.

[3]施华方,姜东九,李乐之,等.患者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134-135.

[4]朱燕.食道癌放疗患者的健康教育[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7,7(3):85.

[5]陈仙芳,洪凌,张智敏.农村社区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生,2012,50(26):11-12,15.

[6]徐向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调查与分析[j].中华消化病与影像杂志,2012,2(3):221-222.

[7]邓君红.82例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6):102-104.

[8]戴清梅,李法云,杨莲荣,等.乳腺癌患者社会支持研究及提高策略[j].中国护理管理,2005,5(4):36.

[9]王庆华,杨玉霞.老年结肠癌患者围术期营养评估与肠外营养支持[j].护理学杂志,2008,23(18):70-72.

第8篇:康复和护理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开展;思考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150-01

引言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康复医生或康复专业人员对有各种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的功能恢复护理。康复护理的基本任务是康复医生或康复专业人员运用康复护理技术对患者实施符合专业要求的健康护理以及有助于患者康复的功能训练,进而预防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地帮助患者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尽快地回归社会生活。

1.开展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对健康的需求也不断提高;同时,人类的“疾病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现代医学的发展已近进入生物-心理-社会这样一个阶段模式。康复护理已经渗透到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并与临床工作者的工作密切相关,因此,康复医学在医学领域越来越突显其重要性。另一方面,患者在有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护理的同时,如果能够尽早地介入康复护理,由专业的康复医生或专业康复人员对患者实施符合专业要求的健康护理,以及帮助患者进行功能康复的有关训练,可以使患者尽可能地恢复健康,尽快地回归到家庭和社会。

2.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康复护理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我国的康复医学起步比较晚,虽然在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我国很多综合性的大医院都开设有康复医学科,也有不少的医学院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就将康复护理作为选修课,但是,各大医学院对康复护理课程的重视度却依然不高,甚至认为与其他的专业课(如:儿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内外科护理)相比,康复护理是一门可有可无的课程,医学院校只是一味地狠抓学生的专业课,对于像康复护理这样对学生毕业后的临床工作没有太大帮助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能少安排就尽量少安排,这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重视这门学科,因此,也就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康复护理这门课程。(2)教材更新慢。我国现阶段大多数医学院校所使用的康复护理教材是2012年出版十二五规划教材。教材的内容包括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内容涉及康复评定、康复治疗技术、常见伤病的康复护理等。但教材中案例和康复护理的具体研究都是2012年以前的,之后并没有对教材内容进行实时地更新,这就造成了教材知识的滞后性,不利于康复护理课程的开展。(3)教学方法落后。康复护理学的课程设置目的是为了让医学生对康复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一定的了解,让医学生了解康复医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掌握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区别,重点掌握一定的康复治疗手段以及一些常见病的康复治疗。大多数的医学院对这门课的教学多以启发式的理论讲授为主,同时配以多媒体板书相结合。(4)课程安排不合理。护理专业的课程安排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及实训课。大多数的医学院校的护理学专业课一般有内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心理与精神护理、急救护理、老年护理、中医护理等,有的学校没有将康复护理学纳入专业课的范围,只是作为选修课设置。

3.开展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的建议

(1)强化对康复护理过程的认识。康复医学已经成为医学领域的四大分支之一,对维系人类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康复医生或康复专业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运用康复技术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能够使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此外,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将护理程序作为框架的整体护理模式在我国的医疗机构正被广泛推行,这使得护理工作的职能和范围不断扩大,这就要求护士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不断加强,为了适应我国当前对护理人员能力要求的变化,医学院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开设康复护理的重要性,在医学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中,增加设置康复护理课程。(2)适时更新教材。教材是知识传授的基本资料,符合当下医学发展的教材能更有效地帮助医学生了解医学的前沿研究成果,使医学生能够确定学习的方向。(3)创新教学方法。单一的理论讲授的教学方法是无法达到康复护理的教学目的的,因此,在康复护理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要将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临床实习的方法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习过程中熟练地掌握康复护理技术。同时,还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果。(4)增加康复护理课程课时安排。在教学安排过程中,增加康复护理课程的课时能够帮助医学生在学习期间更好地掌握康复护理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术,为他们以后进入临床护理奠定基础,因此,适当地增加康复护理教学的课时是十分必要的。另外,康复护理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安排中,应该偏重实践教学,适当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

4.结语

对护理专业康复护理课程的开展进行思考,通过对康复护理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能够探索出康复护理未来的发展方向,对今后康复护理护士的培养做出正确的指导,培养出顺应康复医学发展需要的合格的康复专业人员,使我国的康复医学和护理跟上国际康复护理发展的趋势,并为逐步形成我国康复医学体系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郭锐.康复护理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王芳盈.我国职业教育康复治疗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

第9篇:康复和护理的关系范文

[关键词] 骨科;健康教育;护患关系

[中图分类号] R473.6[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3(c)-084-02

The importance of othopedics health education in building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LU Ling1, CHEN Yueling2, LU Sunqin1,FU Zhaoxia1, LI Shuping1

(1.Longhua People's Hospital of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Shenzhen518109, China;2.Nursing School of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Dongguan 523808, China)

[Abstract] In this topic, specific health care education, which is designed in light of characteristics of orthopedics and traumatology and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patients in different stages, will enable patients to have some knowledge about ward environment and relevant diseases, and this will help alleviate or prevent complication, and abate patient's anxiety as well. In addition, this will enhance mutual trust and build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Key words] Orthopaedics;Health education;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护理是基于人类基础需要而产生,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的专业。作为新时代的护理工作者,护士的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技能性操作,而是包括健康教育在内的为患者提高自我保健和自我护理能力、保持健康和促进健康的更为复杂的创造性活动。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贯穿于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的全程,指导、合作或参与的新型护患关系的建立是适应整体护理模式转变的产物[1]。因此,健康教育已成为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必不可缺的重要环节。

1健康教育的含义与意义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采取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2]。以达到增强人们的健康,使个人和群体实现健康;提高和维护健康;预防非正常死亡、疾病和残疾的发生;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人们的自我保健能力,使其破除迷信,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倡导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的目的。许多国家的《护士法》明确规定,“护理人员有教育患者的责任,患者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文献[3]显示97.2%以上患者认为非常有必要进行健康教育。可见健康教育是医疗保健的重要内容、对临床护理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2现代护理工作重心的转变

护理学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专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患者、环境、健康、护理的认识不同,体现于护理工作中的方法也不相同。护理学者贝维斯(Em Olivia Bevis)在“curriculum building nursing-a procee”(1982)一书中认为,在历史上构成护理价值体系,即护理哲理的要素很多,按照年代顺序,可以分为禁欲主义阶段、浪漫主义阶段、实用主义阶段和具有人文色彩的存在主义阶段。在不断发展的护理哲理观指导下,产生了生理-心理-社会的新护理模式,在新的护理模式下,“人”成为护理工作首要考虑的因素,而不是疾病和疾病诊断,护理工作也不再是简单的听命于医生。此时,护理人员成为患者的“代言人”,并有保护患者的权益的义务[4]。这就要求新时代的护理人员将工作重心真正地转移到以患者为中心,达到互相理解、互相信任、共同协作,创造和谐的护患关系。

3健康教育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意义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的工作除了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治疗外,更该注重为患者提供包括心理护理在内的更为复杂的人性化服务,护士不仅要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还要帮助和指导恢复健康的人维护健康。这就需要护士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通过对患者的了解与认识,为其提供合理的护理治疗,以辅助患者康复和维持健康。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绝大部分护理人员对患者实行的护理措施依然只停留在单纯的、传统的层面,护患之间的交流也仅仅只限于打针、吃药等技术性的工作和基本护理,未能与患者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互相协作、互相信任的关系。无法与患者建立稳固、和谐的护患关系,在一定的程度上阻碍了护士为患者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不利于患者的健康与康复。而广泛开展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对拉近护患距离,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护理临床工作中,护士应当注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4针对不同阶段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

4.1入院患者健康教育

骨科患者多为突发事故受伤者,在短时间内产生了身体的功能性损伤,同时也给心灵带了巨大的冲击,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忧郁感。新患者入院时,更是由于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抗拒感,多会感觉不适应。据调查,93.2%的患者非常需要知道治疗方案和预期效果,91%的患者非常需要交代病情;而对探视陪护请假制度、病区环境、个人物品的摆放规则等的需要程度分别为70.2%、62.8%、60.1%[5]。这时,护士可向患者热情、积极、主动地介绍责任护士、管床医师,向患者做好各项制度介绍,如:探视与陪护制度、作息制度等,并带领患者及家属实地了解病区环境,如配餐室、活动室、晾衣室、医护办公室等。对刚入院的患者进行此类健康教育,可以很好地解除患者心中的疑虑以及缓解他们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同时也能在短时间内取得患者的好感和信任,使他们认真倾听并乐于接受来自护士传递的有关他们的健康信息,从而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为护士将要实行的护理措施建立了良好的基础。

4.2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

在对患者进行简单的病区介绍,减轻患者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和内心对疾病产生的焦虑感,使其初步进入了患者的角色后,可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交流,包括患者的生理状况、心理变化、生活习性、家庭条件等。护士通过温柔地交谈、认真地询问、耐心地倾听后,可以全面客观地了解到患者此刻的生理、心理状态,从而能够为患者制订有效的护理措施。同时,有效的沟通,也能让护士在短时间内了解到患者在对其疾病、现行情况、周围环境等层面认识上的不足,而能够针对患者的不足对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包括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方面、饮食方面、药物方面、预防并发症方面等的健康教育。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介绍其疾病康复过程以及功能锻炼的方法;根据病情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加强营养有利于增加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指导患者正确合理用药,严格按医嘱给药,向患者讲解用药剂量、药物的治疗作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处理措施等;告知患者及家属预防并发症的重要性和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患者及家属预防并发症所必须掌握的技能,使患者及家属能主动地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从而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6]。护士除了可以与患者面对面地交流外,还可定期举办病友会、召开护患交流会、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栏等,运用宣传册、录像、幻灯片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方式。

4.3出院患者的健康教育

患者临近出院时,护士应当向患者及其家属做好适当的出院健康教育,指导、教育患者如何做好出院后的保健工作。针对患者现状交待服药用量、用法与注意事项、生活起居的禁忌、有关锻炼的方法、复查时间及同医院联系的方法等。必要时为患者家属提供有关书面材料,因人而异帮助患者在各自原有基础上达到最高水平的健康,解决患者后顾之忧,满意出院[7]。骨科疾病有着疗程长、恢复慢的特点,因此在为患者做出院前的健康教育时,护士应当着重讲解功能锻炼的方法及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并嘱咐患者家属监督患者坚持功能锻炼,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功能,减轻残障。

5讨论

开展健康教育可促进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护理及健康状况的认识,从而能积极配合治疗,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8]。尤其是骨科患者,病情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需要护士耐性细致地指导。通过对患者进行不同时期的健康教育,还融洽了护患关系,搭建护患间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的桥梁,对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润娥,孟晔,左慧肖.健康教育是建立新型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J].中国医学研究与临床,2008,6(4):80-82.

[2]李雪萍.护士长在健康教育中的管理作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3):155.

[3]高早琼,张敏,黄友梅,等.外科住院患者健康教育需求现状与对策[J].护理学报,2008,15(5):30-32.

[4]张景龙.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15.

[5]谭卫仙,杨引,张良清,等.围手术期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J].现代临床护理,2004,3(2):52-54.

[6]王三妹.健康教育在骨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8,5(22):2091-2092.

[7]吕云芳.浅谈健康教育在和谐护患关系中的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08,5(3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