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特色疗法范文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特色疗法精选(九篇)

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特色疗法

第1篇: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特色疗法范文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药疗法;治未病;标本兼治

中图分类号:R256.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7)06-0011-0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慢性炎症增强有关[1]。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据WHO预测,至2020年COPD将排到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到2030年会成为全世界第3大死因。现代医学目前尚无特效药物遏制其反复发作、渐进加重的病势。如何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增强治疗效果,减少疾病复发,改善生活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从数十年探索中,用中医“治未病”理念指导,较好地发挥了中医药特色优势,在COPD防治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有所感悟,探讨如下,以期抛砖引玉。

1洞悉渊源,明确含义

中医“治未病”思想和概念来源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y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2]。”这是中国早在二千多年前就认识到防病的重要性,也是中医学独有的原创性观点之一,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和应用,已经形成了中医治则学说的基本理论和法则。“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及愈后防复四个层次系统。

2关口前移,截断慢支

众所周知,绝大多数COPD,均由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久治不愈,逐渐加重发展而成。要预防COPD的发生,首先就要用中医“治未病”理念指导,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尽早治愈慢性支气管炎,截断其发展为COPD的路径。

3急性加重,标本兼治

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治疗目的在于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COPD患者大多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以痰、瘀、热为标,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本。急性加重期虽以标为急,但如不顾本虚只是祛邪,则将出现正气不支,无力抗邪,病势缠绵难愈的胶着状态。甚至日趋恶化,难收残局。为此,笔者在数十年临床中,在中医“治未病”理念指导下,打破“发时治标,缓时治本”的治疗常规,而是标本兼治,祛邪治疗痰、瘀、热时,紧紧抓住肺、脾、肾功能的恢复,可使临床疗效大大提高,不仅病情恢复较快,且不易复发。笔者经验方研制的院内制剂咳喘停合剂、咳喘停袋泡颗粒[3]、咳喘停2号合剂、咳喘停2号袋泡颗粒之所以能进入玉溪市医保用药目录,多年来在防治支气管炎、COPD等疾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注重了祛邪不忘扶正,标本兼治。

4病情稳定,重在于防

COPD稳定期患者依然存在慢性炎症反应,呼吸肌疲劳,免疫力低下,营养障碍等,表现为反复咳嗽、咯痰、喘急等症状,并逐渐出现活动耐力下降,从而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生活质量严重降低,出现病情反复发作,逐渐加重,成了一个患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国内外著名慢阻肺专家钟南山院士,多次在全国呼吸病年会上,呼吁广大中医同道,在COPD稳定期的防治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和贡献。“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中医“治未病”理念,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笔者从数十年临床、科研中认识到:脏气虚弱,痰瘀互结是COPD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根本原因,稳定期肺脾肾三脏虚弱为本,痰瘀互结为标。故稳定期治疗以扶正补虚为主,兼以化痰平喘、活血化瘀标本兼治。用自拟补肺健脾益肾汤施治,取得较好疗效。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肺固表、益气健脾;淫羊藿、五加皮补肾固本;苏条参、甜绞股兰、鱼腥草养阴清肺;紫丹参活血化瘀;陈皮理气化痰。诸药合用,共奏补肺固表、健脾益肾、化痰平喘、理气活血之功,使正气恢复,痰瘀自除,肺脾肾功能复常,病症得以缓解。临床科研表明,本方可以改善肺脾肾虚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肺功能减退,降低COPD急性加重频次,改善患者活动能力及指脉氧饱和度;可以用于COPD稳定期患者的治疗,临床应用安全,效果肯定,值得推广[4]。本院以本方为基础,制成膏方固金膏,经临床科研观察,并有简便、快捷、口感好等特点。以上方药,多年来用于临床,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此举一例佐证:玉溪市峨山县小街镇有一位姓李的65岁男性肺心病患者,过去多年来每年都要大部分时间频繁入院治疗,家中虽子女较多,却都因父亲沉重的医疗负担而负债累累,老人的病却日趋加重。自从6年前笔者诊治后,充分重视免疫功能的不断提高,每年坚持服用约700元左右的固金膏,并戒断烟酒,注重科学生活,身体日渐好转,6年多来未再入院治疗。

5特色外治,增强疗效

穴位贴敷方法包括冬病夏治和不分季节穴位贴敷,这是防治COPD操作简便且效果显著的中医药外治法之一。笔者认为可不分季节广泛开展,因为在COPD防治中,根据不同药物的穴位贴敷,可在病情加重期起到既病防变的作用,在病情稳定期起到瘥后防复的作用,可根据病情需要及时施治,如此可大大拓展COPD穴位贴敷治疗的机会,增强防治效果,进一步突显21世纪预防为主的中医“治未病”的思想。穴位贴敷疗法,是药物经皮给药治疗疾病、提高免疫功能的中医药外治法之一,是把所需药物制成一定剂型(药膏、膏药、药粉等),然后贴敷于某个或某组穴位上,利用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药物的渗透作用和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对机体的调节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的方法。中医“肺主皮毛”的理论,阐明了从卫表、皮肤入手,防治肺脏疾病的理论依据。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中药贴敷腧穴后,通过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祛邪扶正,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5]。现代研究认为,中药穴位贴敷能提高Igg,IgA、IgM水平,增强COPD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6]。穴位贴敷产生的刺激作用和生物学作用,能通过皮肤感受器和血管感受器的反射途径传导到神经中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刺激整个机体的功能,有效地调节免疫系统,增强吞噬作用,控制病情[7]。

中药足薰洗是祖国医学独特的外治疗法,也称为“足浴疗法”,药物通过足部皮肤、腧穴到达经络脏腑以治疗疾病,与内治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如“外治之宗”吴尚先所云:“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更因其舒适、无痛苦、疗效好,易被慢性病患者接受,可大大提高长期治疗的依从性。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强调,人体五脏六腑和体表各组织器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经络相表里。肺主皮毛,故药液中的有效成分能通过局部皮肤进入体内以调整脏腑功能、平衡人体阴阳,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足部分布着300多个腧穴,是三阴经的起点和三阳经的终点,阴阳交会,十二正经循环相通,中药足部薰洗时药物可通过皮肤、腧穴吸收,循经入脏腑,再通过脏腑的输布,到达病所,发挥治疗作用。

中医学认为,脏气虚弱,痰瘀互结是COPD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根本原因。肺脾肾三脏虚弱为本,痰瘀互结为标。稳定期以正虚为主,故治疗上以扶正补虚为主,兼以化痰平喘、活血化瘀。笔者的科研课题:“中药足薰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功能的影响”,用前述补肺健脾益肾汤化裁足薰洗48周后表明:可以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增加6min步行距离,减少COPD急性加重次数,减少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可以用于此型COPD稳定期患者的长期治疗,效果肯定,值得推广[8]。

6康复训练,强基固本

生命在于运动,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增强体质,减少或防止疾病的发生,这也是COPD患者“治未病”瘥后防复的重要环节。结合COPD患者的自身实际,可选择肺康复训练、八段锦、太极拳、步行等不同锻炼方式进行。此就肺康复训练和八段锦作一简述。

肺康复训练要点:患者每天进行2次缩唇呼吸和腹式呼吸训练,每次训练时间为20 min。在缩唇呼吸锻炼时,应该用鼻吸气,呼气时嘴唇应收拢形成口哨样。在腹式呼吸锻炼时,在进行吸气动作时胸部不动,尽可能提胸;在进行呼气运动时腹部应内陷,尽可能呼出气体。其原理是:肺康复训练是临床中防治COPD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利用缩唇呼气能让患者终末气道的压力得以有效保持,避免小气道出现陷闭;利用腹式呼吸锻炼则能让患者的呼吸肌活动度增加,让患者的最大通气量提升[9]。

八段锦是传统保健功法,是一种全身性锻炼,具有改善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动作简单易行,习练时讲究呼吸形式。其呼吸方法是根据动作的开、合、提、落、屈、伸、升、降、旋、收等原理,配合各种合理的呼吸,以鼻吸口呼、腹式呼吸为主,能够有效地锻炼呼吸肌,长期坚持锻炼可以逐步改善肺功能,同时调节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从整体上提高COPD患者的身体素质。临床研究证实,坚持八段锦功法锻炼可以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肺功能,从而改善呼吸困难等症状,锻炼24周后疗效显著[10]。

7规劝戒烟,工作到位

烟草与COPD关系的研究表明,吸烟是公认的COPD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可导致肺部及全身系统的炎症反应,吸烟可影响气道功能,可直接或间接引起肺功能的损害。控制吸烟是惟一最经济、最有效的可以减缓COPD进展、改变疾病长期预后的干预性手段,也是在中医“治未病”理念指导下,COPD防治的关键环节。可见,吸烟对COPD患者的危害是致命性的,规劝患者切实果断戒烟,是我们工作义不容辞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用中医“治未病”理念指导,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COPD的防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治未病”是中医防治疾病的最高境界,中医“治未病”应当定位在防,可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卫生保健服务。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2] 虞舜,于莉英,点校.黄帝内经(素间)[M].四库全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10.

[3] 范德斌,秦雪屏,白红华,等.咳喘停袋泡颗粒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60例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9):16-18.

[4] 范德斌,秦雪屏,徐金柱,等.补肺健脾益肾汤结合西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90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2,30(12):83-85.

[5] 范德斌,白红华,徐金柱,等.截咳膏子午流注穴位贴敷治疗燥邪伤肺型咳嗽临床研究[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1):19-21.

[6] 潘继红,黄玮.“伏九丸”穴位贴敷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1,17(6):68-70.

[7] 张长擎,梁铁军,张伟,等.穴位贴敷平喘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迁延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7,47(5):12-14.

[8] 徐金柱,范德斌,秦雪屏,等.中药足薰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功能的影响[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2):12-13.

第2篇: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特色疗法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67例,男30例,女37例,年龄15~80岁,所呼吸病为:支气管炎、阻塞性肺病患者8例、阻塞性肺气肿患者45例,支气管扩张患者14例。本组67例患者中其中有10例死亡,好转出院57例。死亡原因主要由呼吸衰竭的并发症引起,心衰、肺性脑病以及呼吸道堵塞窒息造成的。

1.2病情变化的严密观察

呼吸观察:患者出现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咳嗽,咳痰,痰粘稠、不易咳出,患者经常被迫做起。严重发病时,出现张口抬肩、用力喘气、额头出汗等症状。呼吸观察常为快速诊断提供信息。意识观察:如果患者出差意识朦胧,白天嗜睡、反应迟钝,这时候应该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并针对患者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治疗。咳嗽咯痰观察:严密观察痰的颜色和气味,注意有无血性泡沫痰。如果患者反复咳嗽、痰液粘稠不易咳出,并且痰液中有血丝,这表明患者的病情有所好转,如果患者的痰液为粉红色泡沫这表明患者患有急性肺水肿[1]。

1.3重症呼吸患者的基本护理方案

向患者宣传疾病的有关知识,鼓励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耐心对患者进行劝导,让患者对自己的有正确的了解和认知。不同病因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分别安置在洁净、温暖、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的病房,病室内没有刺激性气味,不铺地毯,不放花草,采用湿式清扫,避免扫地和整理床铺时尘土飞扬,病室物体表面定期消毒,避免使用刺激性气味强的消毒液[2]。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细菌培选用最合理的抗菌药物,对其进行治疗。此外要注意给患者补充营养,据病情给予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并少量多餐。

2结果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程长,长期反复发作,咯血,精神紧张、情绪消沉,恐惧,并极易烦燥,因此患者经常常拒绝做必要的检查及治疗。要想给患者提供连续的整体护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应该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以及对环境的需求,从而有效地对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进行治疗。必须要着眼于患者的生理、心理、文化、精神、环境需求。对于本次收集到的67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死亡10例、好转出院57例。对此结果反馈情况表明,医师应该多于与患者进行交流并掌握其心理状态,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掌握疾病的特点,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好各项基础护理,积极预防并发症,才能成功的救治患者,提高治愈率。

3讨论

3.1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多为老年人,患者因为在活动后常常伴随着呼吸急促,反应变慢,运动能力弱、不能持久等特点,所以在日常饮食起居过程中稍有不注意就会难免发生意外。因此病房内、室外、厕所地面要时刻保持干燥、无其它不良杂物,床边设立相应护栏,上、下楼梯、外出散步或参加常规的室外活动时应有医护人员或专人陪伴并加以搀扶。饮食宜以易消化清淡食物为主,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半流食及富含纤维素的蔬菜与水果,戒烟、酒等。要以容易被消化吸收及营养充足。时刻注意周围环境卫生整洁,无不良污染源。另外注意观察呼吸与脉搏的频率与节律,痰的颜色与性质变化,发现患者,意识朦胧,白天嗜睡、反应迟钝,呼吸急促等都说明病情在变化,要引起注意。如发现患者郁郁寡欢,精神不振,要引起格外的注意,并做好相应的保护性措施。

3.2重症呼吸患者病症好转后的护理措施

重症呼吸系统患者的病情好转期护理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病情好转期应该增强体质,促进患者进行有氧呼吸锻炼,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提示病情好转患者戒烟戒酒,从而保护患者的呼吸功能的恢复及保护。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改善环境卫生,做好个人劳动保护,消除及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3]。

3.3急性、慢性疾病的护理

在治疗方面,视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和严重程度或根据病原菌药选用抗生素。轻者可口服,较严重的患者用肌注或静脉滴注抗生素。为了改善患者症状,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祛痰、镇咳药物配合治疗。对老年体弱咳痰者或者痰量较多者应该以祛痰为主,协助排痰,保持呼吸道畅通。以免抑制中枢及加重呼吸道阻塞和炎症,导致病情恶化。如果痰液不易排出亦可采用气雾疗法,目前超声雾化吸入有一定帮助,易可加入抗生素及痰液稀释剂。此外,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病程较长,心理创伤较大,会产生不配合医师及时的检查及治疗等情绪。在常规性治疗方面,除了必要的医疗措施外,还需精心细致、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

3.4保持患者良好的心理作用

保持情绪的稳定对患者来说非常重要。患者住院期间经常会表现出对于自身病情的担忧,从而降低睡眠质量。医护人员在日常的护理过程中要多方面注重患者情绪的变化,不断改变护理措施,或者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助治疗,这对患者的逐步康复会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总之要让患者有一种内心的舒适以及良好的归属感。

3.5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第3篇: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特色疗法范文

冬至后天气寒冷,人体阳气内敛,气血运行缓慢。此时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者温之”和“内病外治”的理论,在“三九”时段采用具有辛散温通功效的中药进行穴位贴敷治疗,可疏散风寒、温补肺肾,达到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止咳平喘、调和脏腑的功效;利用药物敷贴穴位,扶助人体的阳气,从而达到增强人体抵抗力、祛除疾病的目的。

“三九贴”最适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

理论上讲,凡是冬季易犯的疾病均适宜“三九贴”,但实践中应用最多、疗效最好的还是呼吸系统疾病(包括儿童和成人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咳喘、反复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炎等)。为什么呼吸系统疾病最适合“三九贴”呢?这是因为:

第一,呼吸系统疾病是冬季最易发作的疾病,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第二,呼吸系统与大气相通,最易感受寒冷之邪。用温通辛散药物,通过穴位贴敷能通达肺气,宣泄宿疾,使药物直达病所,促进血脉运行,疏通肺络,起到清宣肺气、健脾益肾、止咳平喘、提高机体免疫能力等作用,减少来年复发的几率。

第三,呼吸系统患病后,黏膜屏障受损,人体正气不足,难以抵御外邪的侵袭,而穴位贴敷能通过扶正固本,调节免疫,扶正祛邪,抗御疾病,体现中医“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理论。

除了呼吸系统疾病,体质虚弱、阳气不足怕冷、腹痛腹泻等也可以用“三九贴”。有人应用三九贴治疗关节疾病,但其疗效还有待观察。

没贴“三伏贴”,也可以贴“三九贴”

有“三九贴”,当然便有“三伏贴”。对于防病治病,医生一般建议最好3年内的每个三伏天和三九天都要按时贴,这样效果才好。但即使夏天没有贴“三伏贴”,冬天仍然可以贴“三九贴”。贴敷治疗3年1个疗程。如果有特殊情况,比如夏天没赶上贴敷,或中间有一两次没有贴也没关系。虽然中间有间隔会对疗效有一定影响,但并不影响下一次贴敷。

不管是“三九贴”还是“三伏贴”,每个九或每个伏头天是最佳贴敷时间,最好按时贴敷。但如果有事错过了一两天,再贴也是可以的。贴敷时间一般小儿0.5~2小时,成人为2~4小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也可适当调整贴敷时间。

“三九贴”不能治百病

三九贴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内病外治法,和众多外治法一样并不能包治百病,有些医院过度夸大效果和盲目扩大适应范围是不科学的。“三九贴”有以下注意事项: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烧期间不能贴;有高热、心绞痛、局部皮肤溃烂者要慎用;皮肤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者不宜贴;特殊体质及有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不适宜贴。另外,2岁以下的孩子、孕妇、对胶布过敏者要慎用。由于有些贴敷药物有磁性成分,安装心脏起搏器的心脏病患者也要谨慎选择。

最好到医院贴

目前不少中医院或中西医结合的医院,大都使用自己研制的敷贴,其组成和适应证不完全相同,医生会根据不同疾病选择不同的药,贴在不同的穴位上,正所谓“辨证选药,辨病选穴”。

近年有专家强调,应用“三九贴”一定要辨证施治,不能千人一贴。辨证取穴是重中之重,取穴是否到位影响到治疗效果的好坏。不少患者或家属图省事,到医院买了膏药拿回家自己贴,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自取穴位很难保证准确。所以,患者最好亲自到医院去,请医生根据具体情况来贴。

注意贴敷后的不良反应

贴敷后局部皮肤微红或有色素沉着、轻度瘙痒均为正常反应,不影响疗效。如果贴敷后皮肤局部出现刺痒难忍、灼热、疼痛感觉时,应立即取下药膏,禁止抓挠,不宜擅自涂抹药物,一般可自行痊愈;如出现水疱,小水疱一般不需特殊处理,若是大水疱,用消毒的针挑破或者注射器抽出水后涂红霉素软膏就可以了。个别局部反应大者,应终止贴敷治疗,及时到医院就诊。

如贴后皮肤微痒、无其他不适感,可酌情延长贴药时间。

治疗期间的其他注意事项

忌烟、酒及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及海鲜,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穴位贴敷前一天最好先洗个澡。贴敷当天,不要洗澡。治疗完之后,全身的毛孔是张开的,此时洗澡,寒凉邪气易侵入人体,容易化痰生淤,阻淤经络而导致病痛发生。

注意保暖,贴敷当天要避免冷风直接吹到贴敷部位,而且不宜做剧烈运动。

“三九贴”常用药物及穴位

常用中药有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细辛、肉桂等,研细,调成糊状,做成直径约1厘米的药饼,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常用穴位可选择天突、膻中、肺腧、膏肓、肾腧等。

第4篇: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特色疗法范文

[关键词] 呼吸道;真菌;感染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7(b)-0041-02

目前,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广谱抗菌药物以及细胞毒性药物等被普遍运用在临床治疗当中[1]。而这些药物的使用也使得真菌感染率开始呈现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呼吸道真菌的感染。鉴于此,为了对呼吸科患者呼吸道带真菌情况进行研究,并掌握其容易感染的原因,从而提出有效的防控对策,该研究对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所接收的300例呼吸内科患者展开呼吸道带真菌的流行学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所接收的300例呼吸内科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其中男177例,女123例,年龄在12~87岁之间,平均年龄(60.5±11.5)岁,其中有211例年龄>60岁,占总数的70.3%。有92例患者存在慢性呼吸疾病,其中54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病,占58.7%,21例为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占22.8%,9例为支气管哮喘病,占9.9%,8例为肺间质纤维化合并感染,占8.7%。所有患者在住院之后安排专人进行调查,对患者既往病史进行详细的询问。

1.2 方法

采用无菌的生理盐水棉签对患者的咽腔粘膜进行擦拭,然后放入无菌试管内,并及时送咽拭子涂片找真菌,培养咽拭子真菌[2]。伴有咯痰的患者,采取无菌标本瓶来保存痰液,之后及时从痰涂片,开始培养痰真菌。检验科在接到标本之后,在30 min内将其接种在含有50 mg/mL氯霉素的葡萄糖蛋白陈琼脂培养基表面,然后放在恒温中进行真菌培养,温度控制在28 ℃,持续观察14 d,无真菌生长就是阴性[3]。

1.3 诊断标准

各项检查结果均显示为阴性时,表示无真菌寄生;对于痰结果显示阴性而咽拭子显示为阳性的患者,必须结合其他检查以确定,例如X线片、体征以及血像等[4]。倘若支持感染者,则表现为上呼吸道真菌感染,支持寄植者则表现为上呼吸道真菌寄生。痰培养结果持续三次显示阳性,并且属于同一种菌种,则表示出现肺部真菌感染[5]。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展开χ2检验。

2 结果

①菌种分布情况分析:在该次研究中,一共检查出81株真菌,其中有63例为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为77.8%,6例为光滑念珠菌,所占比例为7.4%,5例为假热带念珠菌,所占比例为6.2%,3例克柔念珠菌,所占比例为3.7%,3例放线菌,所占比例为3.7%,1例烟曲菌,所占比例为1.2%。

②真菌感染与寄生情况分析:在该次研究中,有16例患者感染了肺部真菌,感染率为5.3%;47例患者出现呼吸道疾病上呼吸道真菌寄生,其寄生率为15.7%。

③真菌感染与性别、年龄等的关系:在该次研究中有男177例,女123例。其中男性出现真菌感染9例,感染率为5.1%,真菌寄生31例,寄生率为17.5%;而女性出现真菌感染7例,感染率为5.7%,真菌寄生16例,寄生率为13.0%。男性与女性的感染率、寄生率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00例呼吸道带真菌患者的年龄分布状况如下表2所示。由表可知,年龄较大的患者极易感染和寄生真菌,其中,50~59岁之间的患者,其寄生率为4.0%,感染率为1.3%,而60岁以上的寄生率与感染率分别为9.3%、3.3%。

表1 300例呼吸道带真菌患者的性别分布状况[n(%)]

表2 300例呼吸道带真菌患者的年龄分布状况[n(%)]

④呼吸道带真菌和慢性呼吸道疾病之间的关系:有慢性呼吸疾病的寄生率为35.8%,感染率为14.1%,而无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的寄生率与感染率分别为6.7%、1.4%,有慢性呼吸疾病患者的真菌感染率与寄生率明显高于无慢性呼吸疾病患者,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300例呼吸道带真菌与慢性呼吸疾病情况[n(%)]

3 讨论

目前,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者出现呼吸道真菌感染呈现逐渐增多的态势。有研究表明,在1999年到2001年间,呼吸系统疾病真菌感染率逐年增加,其年平均增长率约为7.0%[6]。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可能与以下五点有关联:①临床医生在应用抗生素类时,对药物的指征掌握不够严格。②细菌培养意识不强,一些临床医生往往是在不断运用抗生素,且无效之后,才进行药敏试验或者是痰真菌培养。③激素使用不科学,特别是在部分基层医疗单位,将激素作为常规性的药物使用。④预防性抗生素的运用,在治疗某种疾病的时候,临床医生为了防止发生细菌感染,进而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⑤对于一些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其在进行放疗或化疗时,患者本身的机体免疫力下降,因此极易受到真菌的感染。

一般情况下,人们的上呼吸道可能发生真菌寄植的情况,有研究者指出:住院患者粘膜部位带真菌率是49.9%,而在该次研究中5.3%,出现这种情况可能与本组研究患者的身体素质较好、年龄较低有一定的关系[7]。另外,呼吸道真菌感染还与年龄、基础疾病有一定的感染。通常情况下,高龄患者极易寄生或感染真菌,由于高龄患者身体素质相对较差,免疫功能下降,进而容易感染真菌。而在该组研究中,60岁以上的患者其真菌寄生率与感染率为9.3%、3.3%,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由此再一次证明老年患者极易感染或者是寄生真菌。另外,患有慢性呼吸疾病的患者,由于长时间服用抗生素,使得自身体内的正常菌群异常,失去平衡,同样也极易感染真菌[8]。在该次研究中,原本有慢性呼吸疾病的患者,其感染率与寄生率就明显高于无慢性呼吸疾病的患者。

对慢性疾病患者及老年患者进行呼吸道真菌预防是极为有必要的。而合理运用抗生素,且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对呼吸道感染的菌谱进行监测,是预防呼吸道真菌感染或寄生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老年患者或者是有慢性呼吸疾病的患者而言,更应当加强对药物的选择与使用。

[参考文献]

[1] 赵一菊.不同住院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9,15(1):33-34.

[2] 范晓云,汪浩,武晓兰,等.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1,23(6):546-548.

[3] 邵敏,刘宝,孙耕耘,等.危重病患者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10,31(5):452-454.

[4] 王丽君,刘蓬蓬,王芳芳,等.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21):10-11.

[5] 王存德,董蕙,陈曦,等.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3):3824-3825.

[6] 李云,李忠涛,夏正武,等.呼吸道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性监测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4):591-593.

[7] 张琳.呼吸道真菌感染的临床救治与分析[J].健康必读,2013,(9下旬刊):325,318.

第5篇: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特色疗法范文

[关键词] 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真菌感染;临床特征;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 R19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b)-0172-03

随着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高难度手术技术的开展,加上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逐渐严重,真菌感染在临床上也逐渐增多,尤其是由于呼吸系统造成的真菌感染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为了提高对肺部真菌感染的认识和采取应对措施,笔者对沈阳地区23例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继发肺真菌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了研究,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沈阳地区的23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继发肺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最低61岁,最高95岁,平均(72.5±4.7)岁,平均住院天数(32.2±4.1)d,肺部真菌感染的依据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在镜检下发现大量的菌丝和孢子,经过多次培养显示为同一菌种,血标本中检测出真菌,或者是符合以下的标准[1]:排除呼吸系统的疾病外近日来有呼吸道感染加重的趋势,胸片或胸部CT显示渗出性改变和真菌感染的特异性变化,存在着治疗上的诱因如广谱抗生素、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应用。 1.2 病原菌的检测方法

患者在清晨漱口2次后深咳嗽,取出第二口痰液进行细菌培养,连续培养3 d,培养前进行革兰染色涂片检查,合格标本的标准为每一个低倍镜视野中白细胞大于25个、上皮细胞小于10个者,对标本进行血琼脂培养基培养,培养出真菌则进行钝分离和鉴定,连续3次同样结果则计算为阳性。如果标本是从肺穿刺的活检或经过环甲膜穿刺吸出物或经纤维支气管镜防污染毛刷采样,在血液、骨髓、胸水和脑脊液等找到真菌也认为是真菌感染。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考有关的临床报道[2]结合本次的研究进行效果评定:治愈为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肺部阴影吸收完全;好转为患者的症状减轻,肺部阴影吸收部分;无改变未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和肺部阴影无变化,恶化为临床症状加重,肺部阴影增多。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基础疾病和诱因

研究显示,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基础疾病中以呼吸系统疾病最明显,全部相关,而在诱因上又以2种以上的广谱抗生素使用1周以上最常见,为87.0%,分别与同组间的其他基础疾病类型或诱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1、2。

2.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类型

研究结果发现,所有的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型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最常见,和其他的真菌感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见表3。

2.3 患者的预后结局和治疗时限分析

23例真菌感染患者中,治愈10例,所占比例为43.5%;好转6例,所占比例为26.1%;无改变1例,所占比例为4.3%;恶化2例,所占比例为8.7%;死亡4例,所占比例为17.4%。而在痰培养的用药时间和治疗转归上,培养前用药及培养后即刻用药的治疗有效率明显(P < 0.05),但是在痰培养后的3~5 d用药与否在治疗转归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4。

3 讨论

真菌属于人体的正常菌群的组成部分,临床上的发病主要是通过不同的肺部病变引起,目前认为主要有三类[2]:一类是原发性的真菌感染,如荚膜组织孢浆菌和双相性真菌孢子菌,常见于正常的人群中,一类是机会性感染,如酵母菌和曲酶菌,最后一类是真菌引起的过敏反应如曲酶菌。在本次的研究中,真菌感染是由于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继发而来的,这也是这真菌感染的最主要的途径[3]。从研究结果分析,呼吸系统疾病和广谱抗生素的长期使用是造成真菌感染的最直接因素。临床有报道称机械通气的时间在1周内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20.7%,1~2周则达到73.2%,3周以上则高于83%[4]。这充分说明了机械通气的时间越长对肺部的感染则越高,造成的呼吸系统疾病也越高,治疗不当则引起真菌感染。加之本组研究的是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一般又存在着肿瘤、系统性疾病等慢性消耗性疾病,这些均是感染的危险因素。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一些慢性疾病可通过手术等延长生命,但是器官移植和免疫抑制剂等采取使用造成了真菌感染的发生率持续升高,有临床资料显示肺部真菌感染是院内感染的1%~15%,而真菌血症有50%以上是死于感染和基础疾病[5]。就本次的死亡的4例患者中,笔者认为与治疗的时间晚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与患者为老年人,自身的体质差,营养状况不佳以及使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的药物造成宿主免疫功能受损或缺陷也有密切关系。

从真菌感染的类型看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和曲酶菌属为主,这与相关文献报道是一致的[6],且在本次研究的4例死亡病例中有2例是感染曲酶菌引起,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在临床上肺部真菌感染出现相对应的临床表现时要优先想到白色假丝酵母菌和曲酶菌引起感染的可能。

在病原菌检测方面,笔者非常重视痰的标本的采集,国内外有学者认为真菌感染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较高[7],所以合格的痰对诊断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在诊断时要客观,一方面强调细菌的感染,势必加强了抗生素的治疗作用,而在这种积极抗细菌感染和抗结核无效的情况下考虑存在有真菌感染,客观上也提供了真菌感染的可能,另一方面,如果仅仅根据一次痰培养可见真菌,而进行抗真菌治疗势必存在抗真菌治疗过度的可能[8]。所以本次均采用3次抗真菌感染治疗后结合临床症状等综合考虑真菌感染。虽然在本次的研究中笔者结合了影像学检查,但是笔者发现,真菌性肺炎由于致病菌不同在影像上的差别也很大,缺乏特异性体征,目前仅明确的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增大以及空洞内实变球形影才可明确为真菌感染[9]。所以笔者在临床上判断真菌感染时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诊断。

本次研究的真菌感染是由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继发引起的,所以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进行有效的预防可以有效地遏制真菌感染的发生。就临床经验看,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1)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早期拔除机械通气的时间;(2)降低使用制酸剂、H2受体阻滞剂、糖皮质激素等容易引起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的药物,加强对口腔和分泌物的护理,减少细菌的定植[10];(3)规范无菌操作,加强对无菌观念的认识,重视对病区内的环境的消毒,防止和降低交叉感染;(4)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适应证和禁忌证,患者入院后可先予以经验用药,但是在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出来后则可选用敏感的抗生素,且抗生素的使用能窄谱的则窄谱,不主张联合使用抗生素,对抗生素使用的剂量和时间也根据病情的需要在合理的时间停止使用[11]。(5)积极治疗原发病,杜绝诱因造成感染的发生,对老年人要积极内科治疗基础疾病,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和机体抵抗力。

[参考文献]

[1] 黄玉晖,谭辉,朱大庆,等.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继发肺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1,36(12):27-29.

[2] 郭胤仕,傅小芳,顾琦,等.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0):31-33.

[3] 何顺平,王小平. 应用碳酸氢钠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J]. 临床内科杂志,2006,23(6):4-7.

[4] 蔡兴俊,黄奕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分析及临床策略[J].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6):429-431.

[5] PAN Wei-hua,XIA Zhao-fan,SHAN Hong-wei,et al. Fungal infection after a tragedy: a report of three cases of candidosis in a fire accident[J].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12,125(14):704-706.

[6] 汪亚玲,王胤佳,张睿,等.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细菌构成及治疗[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3,24(3):2673-2675.

[7] 管军,杨兴易,赵良,等. 大蒜素注射液对机械通气相关性下呼吸道深部真菌感染的预防效果及临床意义[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6):371-273.

[8] 赵红芳. 口腔灌洗清热养阴漱口液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 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6(9):27-29.

[9] 卓婕,陈东宁,董云秋. 真菌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2):54-57.

[10] 任昭.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浙江临床医学,2012,14(2):605-608.

第6篇: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特色疗法范文

【关键词】  中医儿科学;特色优势;发展策略

            中医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学术继承和发扬是学科建设的主要任务。中医学包括中医儿科学的大量学术积累,其中蕴藏着大量的真知灼见,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传承,因此,我们要发展中医儿科,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弘扬本学科学术精华,特别是在中医儿科临床上,充分发挥本学科有特色、优势的治法、病种,扩大学科服务范围,继而谋求加快学科学术发展的速度,这是本学科学术进步和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

1  发挥学科特色优势是面向临床的主要任务

在目前中医、中西医结合、西医儿科并存的格局下,医疗市场行业竞争激烈。中国和世界各国中医儿科的临床工作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单位的中医儿科迅速发展,也有一些单位的工作在萎缩。凡是工作开展好的单位,共同的经验都是发挥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因此,能否发挥好中医儿科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就成了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

   

关于中医儿科的特色优势病种,我们在2007年曾组织了中国城乡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不同职称级别、中医中西医不同专业儿科工作者的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与西医相比,大多认为中医儿科(某些情况下的中西医结合)在下列病种(证)或其某个阶段具有治疗优势。(1)新生儿疾病:胎怯(早产儿和足月小样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腹泻、新生儿脐部疾患等。(2)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与其他类型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3)消化系统疾病:鹅口疮、口炎、胃食管返流及反流性食管炎、胃炎、消化性溃疡、厌食、小儿腹泻等。(4)营养性疾病:消化不良、营养障碍、营养性贫血等。(5)循环系统疾病:病毒性心肌炎等。(6)泌尿系统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血尿、泌尿道感染、遗尿症等。(7)神经肌肉系统疾病:小儿癫痫、脑性瘫痪、惊厥等。(8)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多发性抽搐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等。(9)内分泌疾病:性早熟。(10)免疫、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病: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紫癜、湿疹、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幼年类风湿病等。(11)感染性疾病:麻疹、风疹、幼儿急疹、水痘、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病毒性脑炎、百日咳、急性感染性多神经根炎等。同时,中医特色疗法,如推拿疗法、针灸疗法、中药外治疗法等,在儿科疾病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效果。

   

从以上中医儿科特色优势病种来看,涵盖了儿科临床常见的多数疾病。中医儿科不仅在许多儿科慢性病中具有整体调节、扶正祛邪的特色,而且在急性疾病,特别是感染性疾病治疗中有很大优势。中医儿科临床优势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急性病毒感染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c)的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在儿科急性感染性疾病中,细菌感染性疾病呈下降趋势,病毒感染性疾病呈上升趋势。我国近年小儿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研究资料表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 %以上为病毒感染,急性支气管炎75 %为病毒感染,肺炎中约50 %为病毒感染。近几年造成广泛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流感h1n1等,都属于病毒感染性疾病。已经有许多的临床研究资料证实,中医药治疗多种病毒感染性疾病较西药治疗更加有效、安全。例如:我们承担的“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小儿肺炎中医证治规律研究”经过四中心、360例、随机、盲法、对照临床研究,清肺口服液试验组痊愈显效率89.62 %,利巴韦林对照组痊愈显效率73.92 %,试验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001)。我们承担的另一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课题“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研究”结果,清开灵注射液联合儿童清肺口服液的中药治疗方案,与利巴韦林注射液联合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液的西药治疗方案相比,不仅中药组的终点(10 d)疾病疗效评价优于西药组,而且多数评价指标(咳嗽、痰壅、发热、恶寒、紫绀、面色、口渴、食欲食量、舌象、脉率)中药组的起效时间早于西药组。

   

二是脾系疾病。脾系疾病是儿科临床发病率仅次于肺系疾病的常见疾病。脾系疾病包括消化道疾病和营养性疾病。中医药治疗消化道疾病如泄泻、积滞、厌食、功能性腹痛等,在调整消化道功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矿物元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缺乏所致疾病,如锌缺乏症、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疳证等,不仅不少中药中含有一定量的矿物元素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增加了摄入量,更重要的是中药的调脾助运等作用,促进了机体对各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降低了不良反应。一批行之有效的中医临床诊疗操作技术在不断扩大应用,如推拿治疗小儿泄泻、便秘、腹痛,董氏指压手法治疗婴儿吐乳症技术等,这些简便有效诊疗技术的临床推广,扩大了中医特色疗法在中国城市社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世界各国的普遍应用。

   

其他如中医药调补先后天治疗新生儿疾病,调整阴阳治疗小儿心理行为障碍性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肾脏病,发时治标、平时治本观点在慢性复发性疾病中的应用等,都是发扬儿科中医药治疗优势的例证。

   

中医儿科优势病种及特色疗法的临床应用,满足了现代社会对于儿童预防保健的需求,适应了现代临床疾病谱的变化,顺应了现代人对于医疗安全性的重视,减少了抗生素、激素等化学药物的滥用,在各国医疗保健事业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2  加速学科学术发展是面向未来的主要任务

   

在历史跨入21世纪之时,我们总结过去,展望未来,还应当清醒地看到虽然中医儿科学的现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但是,与西医儿科学和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的发展速度相比,则显得相对滞后。我们必须加快学科学术发展速度,这才是面向未来、能够获得本学科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任何一门学科的学术发展都需要依靠科学研究,中医儿科学的未来发展也必须依靠本学科科学研究的开展。中医儿科学科研的领域需要不断扩大、科研水平需要不断提高,才能推动学科的快速发展。

   

建立规范是学科学术发展的基础。所谓规范,库恩《科学革命结构》说:“她包括了一门学科的研究方法、总体框架以及最基本的概念、理论和定律。”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儿科学在规范化、标准化方面所做的工作还很不够。中医儿科学科需要建立的规范,必须是能符合本学科学术特点和规范化要求的各种规范。例如:切合中医药学本义的中医儿科学名词术语规范,有中医药特色的诊断辨证标准,能反映中医药优势又能得到学术界公认的疗效评价标准,符合循证医学原则的临床研究规范,利于中成药开发又符合新药研究原则的制剂工艺和质量标准等。这些规范的产生,要通过科学研究来实现。在临床研究和数理统计分析基础上形成规范,是最佳的研究方法。但是,临床研究成本高、耗时费力。近年来,在儿科规范化工作中已普遍采用了文献研究、专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特别是基于德尔菲法的专家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方法,能集中本学科权威专家的意见,是一种在国际上被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在《儿科常见病中医诊疗指南》的研究中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今后将会在中医儿科学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中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作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求“制定并与中医药有关的国际行业标准”,我们儿科专业委员会今后在这方面将承担起与儿科有关的任务。

   

中医儿科学基础研究范围广泛。整体观点是中医学优势之一,要将儿童的孕育成长、保健预防、病因病机等,放到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不同的天时、地理、环境的大自然整体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内环境整体中加以认识。对中医儿科基本理论中的若干问题不要再过多地进行理论论争,要重视通过科研来认识其科学内涵,辨析正误,吸收其合理的部分用于指导临床。辨证学研究的重点是辨证客观化,即如何将通过现代检测方法获得的疾病微观信息纳入中医儿科学辨证体系以及如何将各种诊查方法所采集到的“证象”定性定量,从而形成客观的证候诊断标准。治疗学研究的重点,一是儿科常用治法的疗效机理研究,二是儿科药物剂型改革及多种疗法研究,三是有毒中药的毒理及减毒方法研究,四是各种治法的优化组合及其适应病证研究。要研究出更多疗效可靠、应用方便,适应当今和未来社会需要的儿科疗法和药剂。

   

临床研究的范围目前仍将侧重那些中医药有优势、儿科临床常见的病种。例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肺炎、手足口病等病毒性疾病,哮喘、过敏性紫癜、肾病综合征等免疫性疾病,腹泻、营养素缺乏症、肥胖症等脾胃病,多发性抽动症、癫痫、脑性瘫痪等神经精神疾病,高热、惊风、血症等急症,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硬肿症等新生儿疾病等。同时,在有条件的单位,要面向世界需求,开展中医药治疗儿科现代重点疾病的研究,如儿童艾滋病、各种新型流感等,争取在其中一些疾病取得突破。临床研究的重点在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要遵循现代流行病学、循证医学和临床科研方法,进行多中心协作攻关,力争探索出一些新的证治规律,研制出一批疗效更好、副作用小而使用更为方便快捷的新药,研究提出中医药治疗的有效、安全、经济的优化治疗方案并加以推广。临床研究的内容将深化,如从笼统的一方治一病发展为辨证立方、异病同治;对难治性疾病或其中某一证型、某一严重合并症等研制有针对性的方药;研究有效方药的剂型改革;研究有效方药的主要有效成分、有效单体并形成体现辨证论治特色的“创新中药”等。

   

实验研究将会更多地直接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提升中医儿科诊疗水平服务。要装备先进的仪器设备,逐步研制出儿科常见病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应用各种先进的研究方法,尤其是细胞、分子、基因、蛋白的研究方法,从宏观到微观的各个层次,揭示儿科有效中药及其他疗法的作用机理,为创新疗法、创新理论的建立奠定基础。

   

总之,中医儿科学科学研究的重点在临床,目的在于围绕临床疗效的提高,目标是学科创新性理论的产生,为中医儿科学事业发展,并最终实现学科现代化积累条件。

   

中医儿科学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20世纪下半叶,中医儿科多层次、多形式人才培养的格局已经形成。今后,要根据学科发展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改善知识结构,提高动手能力,培养更多的中医儿科专业人才。首先是为数众多的临床人才拓展中医儿科服务范围,直接为各国儿童的健康事业服务。同时,必须通过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造就一批具有宽广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掌握相关现代科学知识和前沿技术、科研能力强的智能结构型人才,通过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捕捉学科学术发展热点问题的能力,经过规范、先进、严谨的科学研究,创造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承担起推进中医儿科学科发展的重任。

   

在学科人才比较集中的单位和地区,要组织起一批实力强大的研究团队,团结合作,才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不同的研究领域取得突破。研究方向的确定,应以儿科临床常见疾病、中医药有优势的疾病、学科基础较好为原则,逐渐形成在中医儿科学科专业划分基础上的肺系疾病研究、脾系疾病研究、心肝疾病研究、肾系疾病研究、传染病研究、新生儿疾病研究等研究团队,扩大一批重点学科、重点专科、重点研究室、重点实验室等,不断提高研究水平,产生有创新意义的研究成果。

中医儿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现代化。中医儿科学现代化,必须是对现有水平的超越,产生在传统中医儿科学基础上的质的飞跃,形成与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融会贯通,同步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中医儿科学现代化的实现绝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各个领域、各种方法大量的研究积累,多少代人的长期努力,才能逐步达到。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以人才培养为基础、科学研究为动力,继承传统为先导、思维创新为途径,加速引进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学科学术进步的步伐。可以相信,经过持之以恒的长期努力,中医儿科学的现代化,将会随着整个中医学的现代化而逐步实现。

   

中医儿科学发展至今,成绩斐然;中医儿科学发展前景远大光明。我们这一代中医儿科人,承前启后,肩负着历史的责任,任重道远。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懈追求,中医儿科事业一定会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predominanc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ediatrics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its development strategy

wang shouchuan

(institute of pediatrics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10029, nanjing, china)

abstract: pediatrics of chinese medicine (pcm) has distinguished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it shows some advantages for treating most common diseases in childhood, especially acute viral infective disease and spleen disease. so the guarantee for progress of the cause of pcm i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itself. it is necessary for academic development of pcm to establish its standard, attach importance to basic research, emphasize clinical research, strengthen human resources training and aim at academic innovation. these measures will lay the foundation for realizing the strategic objectives of pcm modernization.

第7篇: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特色疗法范文

【关键词】 肺疾病,真菌性;相关因素;回顾性研究;老年人

肺部真菌感染即肺部真菌病(pneumonomycosis)是由真菌引起的最常见的深部真菌病。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加速导致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增多,而且随着免疫功能受损宿主的增加、抗生素和有创机械通气等的广泛开展应用等,使得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增多。但是临床上一方面对肺部真菌病的警惕性不高,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症状、体征、胸片及胸部ct扫描均无特异性,易被原发病掩盖和医生忽视而误诊,并且影响因素较多,导致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另一方面我国肺部真菌病的病原体绝大多数为条件致病性真菌,咳痰标本分离到真菌并不足以诊断,有些临床医师对此认识不足,过诊、过治现象相当普遍。因此,应提高对肺部真菌病的警觉和认知能力,纠正“不足”和“过度”两种倾向。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肺部真菌感染常见的危险因素,以期为本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2004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院住院患者中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60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49例,女11例;年龄61~86岁,平均(70?96±8?56)岁;住院时间10~84d,平均(22?90±3?68)d。

1?2诊断标准痰涂片找到真菌菌丝和芽生孢子,或同时痰真菌培养同一菌种3次以上阳性者,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一次真菌阳性者作为入选条件。结合以下标准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①除基础疾病表现外,原有肺部感染经足量抗菌治疗无好转,甚至症状加重;②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有导致真菌感染治疗方面的诱因;③胸片或胸部ct提示有渗出性改变或有真菌肺部感染相对特异的改变如曲菌球的x线表现[1]。

1?3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进行研究。

2结果

2?1菌种分类患者清晨用无菌等渗盐水或温开水反复漱口,轻咳弃去第一口痰,用灭菌大口瓶收集从肺部深咳的痰液,立即送验。如果患者不能自主咳痰,可通过吸器吸取深部痰液,置无菌容器内送验。自60例老年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痰标本中,共分离出真菌60株,具体菌种分类见表1,其中主要菌群为白色念珠菌。表160例肺部真菌病患者感染真菌菌种分类

2?2?1基础疾病见表2,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炎、肺癌等呼吸系统疾病为多。表260例肺部真菌病患者基础疾病病种

2?2?2抗生素的应用60例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前曾应用抗生素,其中单一抗生素应用5例(占8?33%),2种抗生素联合使用19例(占31?67%),3种抗生素及3种以上抗生素联合或先后使用36例(占60?00%)。应用抗生素种类见表3。表360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应用抗生素种类

2?2?3低蛋白血症以血清白蛋白作为评估营养状况的标准,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查肝功能,并在治疗前抽取样本,避免因治疗因素引起的白蛋白变化。白蛋白<35 g/l为低蛋白血症[1]。入院后清晨空腹抽血取样,用美国贝克曼全自动生化检验仪检测血清白蛋白。检测结果有39例为低蛋白血症,占全部患者的65?00%。

2?2?4糖皮质激素的应用60例患者中应用糖皮质激素者3例,占5%,其中1例为静脉用激素甲强龙,2例口服激素分别为强的松和美卓乐。3例均在用药6个月、3个月后诊断为肺部真菌病。

3讨论

近年来由于人口老龄化,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艾滋病感染人数增多,肺部真菌感染的患病率明显增高,而感染的主要菌群为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等。

老年肺部真菌感染的各相关因素常常交叉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病情比较复杂,极大地增加了临床诊断治疗的难度。

老年慢性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是老年肺部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如李珍大等[2]报道708例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中有呼吸系统疾病482例(占68?07%),其中肺炎153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12例、肺癌79例、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72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13例、哮喘12例、肺部其他疾病 41例。而恶性肿瘤(肺癌除外)则有71例(占10?03%)。另外如糖尿病[3]、脑血管疾病[4]也是老年真菌感染的主要因素。我们分析其主要因素有:①低蛋白血症、器官功能老化,导致呼吸系统感染,防御功能下降。②住院时间延长,长期卧床,增加医院感染机会。患者之间、医患之间容易交叉感染。③侵入性操作易继发感染,如保留尿管、气管插管、静脉留置针管等。④呼吸机的长期使用。⑤其他并发症。

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导致真菌感染[3,5]是已被大家公认的危险因素。应用广谱抗生素后,强效的抗菌药物在杀灭致病性细菌的同时,也会杀灭或抑制人体内正常菌群,造成体内菌群失调,导致真菌迅速繁殖并侵袭机体,极易引发真菌感染,尤其是抗生素应用的时间越长,真菌感染的几率越大。因此,临床医生应严格掌握抗生素的使用指征,提高使用抗生素的准确性,尽可能减少药物的频繁更替。此外,由于疾病知识的普及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增加,很多老年人往往在疾病初发阶段自购药品服用,抗生素长期、间断的使用导致机体正常菌群的破坏,也可能导致患者在疾病加重后的住院过程中真菌感染的机会增加。因此,抗生素的应用一定要规范,要使用敏感抗生素,严禁滥用抗生素。

低蛋白血症是老年危重症患者中常见的,而且是机体营养不良的指征之一,其发生原因相当复杂,和患者整体情况有关,临床上应注意对症营养支持治疗,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减少老年性肺部真菌感染的机会。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且无抗菌作用,故长期应用常可诱发感染或加重感染,可使体内潜在的感染灶扩散或静止的感染灶复燃,特别是原有抵抗力下降者,更易诱发或加重感染,在常规应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容易并发真菌感染。本研究中3例患者由于长期应用糖皮质类激素而发病,提示应用糖皮质类激素也是导致肺部真菌感染的重要因素。

老年肺部真菌感染是内科常见急重症,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死亡率达38%~75%[6]。肺部真菌病占内脏深部真菌感染的60%以上,白色念珠菌等菌种对5?氟脲嘧啶、酮康唑耐药率分别为10?53%、7?02%,而克柔念珠菌株对酮康唑似乎全部耐药[7]。老年人心肺功能储备降低,常有呼吸系统或循环系统基础疾患,长期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一旦发生真菌感染易发生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肺性脑病、痰栓窒息等严重并发症,加之部分老人长期口服药品较多而耐药菌株复杂,因而本病的治疗较为棘手。

近年来关于中医药治疗老年人肺部真菌感染的报道较多,大多取得较好疗效。肺部真菌感染属中医学“咳嗽”、“胸痛”、“风温”、“虚劳”、“肺痿”等范畴,其治疗思路有辨证论治[8-10]、专方治疗(如补中益气汤等[11])、单味药治疗(如熊胆粉、大蒜液等[12-13])、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显示出中医药在治疗该病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本研究结果表明,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主要与白色念珠菌等有关,其危险因素可能与基础疾病、抗生素的应用 、低蛋白血症以及糖皮质类激素的应用等密切相关。因此,对于存在这些危险因素的住院患者,可经常进行痰液或气道分泌物细菌学检查,以达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的目的,而对中医药在治疗老年性肺部真菌感染方面的作用机制及疗效尚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戴万亨?诊断学基础[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257.

[2]李珍大,张小卫,邵海枫,等.老年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痰真菌培养的结果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3,16(2):148.

[3]欧雪梅,冯玉麟?老年患者医院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2005,22(5):344.

[4]王先梅,徐应琴,蒲德琴,等?脑卒中患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4):616.

[5]杨丽云,林海丽,吴多荣?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相关因素探讨[j].中国热带医学,2005,5(2):304.

[6]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86-1688.

[7]唐建忠,单红卫,杨兴易.85例icu深部真菌感染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7,16(8):868.

[8]范洪,侯英荣.呼吸系统疾病中中医辨证与真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世界中医药,2008,3(4):2007.

[9]范洪,兰永臻,王植荣.呼吸系统真菌感染中医证型演变规律的研究[j].光明中医,2008,23(3):253.

[10]范洪,李济振,马忠金.真菌感染呼吸系统疾病耐药性的中医辨证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8,17(1):21.

[11]姜欣,王小波,杨淑芝,等.补中益气汤对肺真菌感染辅助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j].1997,3(3):28.

第8篇: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特色疗法范文

第一阶段:感冒合并咳嗽、咯痰等上呼吸道感染的急性支气管炎的症状。此阶段如能得到彻底的治疗,病人上述急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完全可以消失。

第二阶段:有些人反复出现感冒、急性支气管炎发作,特别是在寒冬,频繁咳嗽,咯出白色呈泡沫样痰,逐渐形成慢性支气管炎。此时如有继发感染,可出现发烧症状,咯黄色黏稠样痰。

第三阶段:慢性支气管炎经5年、10年或更长时间,由于慢性支气管炎的反复发作,肺内细支气管黏膜炎性分泌物阻塞,肺内换气量减少,肺泡内残气量增多,因而肺泡壁的张力低下,病人会感到吸气容易,呼气困难,这就形成了阻塞性肺气肿。

第四阶段:病情进一步发展,由于胀大的肺泡壁上的血流减少,肺泡内气体弥散功能的减弱,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交换功能的低下,肺动脉压力增高,加重了心脏负荷,使心脏流向肺内血液的阻力增加。病人自觉心悸、气短,特别是活动后加剧,心电和x线检查,可显示右心室扩大,这是来源于肺部疾患的心脏病变,称之为肺源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即肺心病,最初经休息或随着肺与支气管病变的缓解而减轻,如果支气管炎、肺气肿不断加重,肺心病症状也逐渐加剧。除上述症状外,并有浮肿,肝脏由于瘀血而肿大,颈部静脉怒张,病人可出现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甚至出现口唇发绀(青紫),呈现缺氧状态,形成充血性心力衰竭。

呼吸系统疾病是影响老年人死亡的五大病因之一,而气管炎、肺气肿则是该系统疾病中死亡率最高的二种。老年人呼吸系统的发病率有明显的年龄特点,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究其原因:第一,由于老年人呼吸道黏膜逐渐萎缩,分泌机能下降,内脏器官功能衰退,使呼吸机能减弱,体内吸入和排除的气体量相应减少,从而影响废气的排除和新鲜空气的吸人。老年人全身免疫力降低,体温调节功能减弱,对外界环境变化反应迟钝,也为细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中国大约有2/3的人,有吸烟的不良嗜好,烟是慢性气管炎最重要的发病因素。对于慢性气管炎不积极防治,发展下去可形成肺气肿、肺心病,给老年人增加了痛苦,也增加了公费医疗开支。只有积极开展预防保健,才能使他们生活得更舒心、更快乐。

那么,老年人在冬季怎样进行呼吸道保健呢?

应注意气候的变化。

冬季冷空气刺激支气管黏膜,能引起黏液腺分泌过多,支气管痉挛导致气道阻力增加,分泌物排除困难,引起症状急性加重。对于慢性气管炎患者来说室内温度在冬季应不低于12℃,日变差在±3.5℃,湿度40~50%;注意寒流来临前保暧;外出戴口罩,增加衣服,防止受凉感冒,加重病情。

应避免环境对呼吸道的不良刺激。

呼吸道是人体内惟一与外界始终连通的器官,受外界环境的影响最大。因此,老年人在冬季应尽量避免外界环境对呼吸道的不良刺激:①应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②在低温天气外出或去粉尘较多的地方时应戴上口罩;③不要吸烟,并远离吸烟者;④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老年人应尽量不在家中用煎、炒、炸等方法制作菜肴,以免呼吸道受到油烟的刺激;要定时开窗通风。

应提高呼吸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

老年人在冬季应口服一些可提高免疫力的药物(如转移因子等),以提高呼吸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老年人还可适当地进行呼吸道湿化治疗。

应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老年人在冬季应经常服用一些具有润肺止咳、养阴清热、益气固表功效的中药(如百合、大枣、黄芪等),并通过食疗来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适当多吃瘦肉、鸡蛋、牛奶、鱼、大强及豆制品等,豆制品中含有卵磷脂对修复损伤的细胞组织有重要作用;常食百合、木耳、丝瓜、蜂蜜、海带、莲子、藕、核桃、梨等食物,对祛痰、平喘、润肺等都有一定的作用。

应加强呼吸肌的锻炼。

老年人在平时应多做一些可锻炼呼吸肌的运动,如反复地进行深呼吸,或进行吹气球、吹蜡烛(在20厘米外的位置吹燃烧的蜡烛,以火焰倾斜而不灭为标准)等的训练。另外,要根据自身条件尽量多进行体疗,如步行、慢跑、做气功、打太极拳等,这些活动均长期坚持。无风有阳光天气每天要在室外活动10~30分钟,冷、雨天在室内活动。

第9篇:呼吸系统疾病中医特色疗法范文

【关键词】 COPD;症状;临床治疗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certain the incidence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auses, concurrent symptoms, treatment methods and with preventive measures.Methods 7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OPD, and observe their physical condition, make clinical records.Results 76 patients, 64 cases of illness has been effectively controlled, accounting for 84.2%.5 deaths, accounting for 6.6%. Observing and analyzing the obtained death after treatment, COPD causes of morbidity rather complicated, and easily lead to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 COPD is a serious danger to public health, but often neglected diseases, to gradually weaken the patient’s respiratory function, resulting in difficulty breathing and even death in patients, the need for time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Key words】 COPD;Symptoms;Clinical treatment

作者单位:516000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慢阻肺(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简称,其属于气道阻塞性疾病,对肺部能够造成严重的损害,进而对人的正常呼吸造成阻碍。造成COPD疾病的发生的原因比较多,如遗传、环境等诸多因素,这也使得COPD的成为复杂型的一类疾病,这就提醒医生要注意防范慢肺阻的发生[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2006~2008年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资料,年龄范围:45~75岁。男44例子,平均年龄58.6岁;女32例,平均年龄55.2岁。所有患者均被诊断为COPD,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肺功能也受到损伤。患者的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28例,占36.8%;呼吸困难22例,占28.9%;咳痰7例,占9.3%;气短11例,占14.5%;喘息5例,占6.6%;胸闷3例,占3.9%。

1.2 方法 首先对患者进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检查,通过肺功能检查弄清患者的身体情况。然后对患者采取相关的医学治疗稳定病情,如:早期干预、稳定期治疗、急性加重期治疗等等。具体诊断方法为:①使用吸入性支气管扩张剂后,1 s用力呼气量与用力呼气量比值(FEV1/FVC)< 0.7者可确诊为COPD;②FEV1/FVC > 0.7、FEV1≥80%,患者存在危险倾向;③FEV1/FVC≤0.7、FEV1≥80%,轻度COPD;④FEV1/FVC≤0.7、FEV1 在50%~80%,中度COPD;⑤FEV1/FVC≤0.7、FEV1在30%~50%,重度COPD;⑥FEV1/FVC≤0.7、FEV1

2 结果

经过医学方面的检查诊断后,根据患者的病情程度对不同阶段的患者采取分类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容易出现不同的并发症状,笔者也做出了相应的统计,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胃溃疡、睡眠呼吸障碍、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表1

不同程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统计(例,%)

病情程度危险倾向轻度中度重度特重度

病例数(及比例)23(30.2)17(22.4)9(11.8)16(21.1)11(14.5)

FEV1/FV(平均数)0.780.610.650.590.57

FEV1(平均数)85.3%88.2%74.4%38.4%22.5%

本组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情程度如上表所示,在针对不同程度的患者进行治疗后,64例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治疗痊愈,占84.2%。对于病情程度较重的患者,在中度和特重度两个阶段,因治疗无效死亡5例,占6.6%

3 讨论

慢肺阻属于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对于人体的伤害很大,主要是造成人出现呼吸困难。其死亡率近几年逐渐增加,仅次于次于心脏病、肿瘤及脑血管疾病。因而人们需要对COPD相关方面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并做好预防措施,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3.1 引发慢肺阻的原因

3.1.1 吸烟 医学专家研究指出吸烟已经成为引发COPD的主要病因[2]。烟草中含焦油、尼古丁和氢氰酸等化学物质,可造成气道上皮细胞损伤、支气管粘液腺肥大、杯状细胞增生、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粘液积聚、自由基产生增多、形成肺气肿。因而吸烟越多,COPD患病率就越高。

3.1.2 粉尘及化学物质 环境的污染使得空气中的粉尘与化学物质的含量渐渐增多,如烟雾、过敏原、工业废气等污染物质长期存留在空气里就会使其浓度增加,很有可能造成COPD。

3.1.3 大气污染 除了粉尘、化学物质外,大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等有害物质,对气道黏膜和造成严重的损伤,削弱了纤毛的清除功能,提高了粘液分泌量,很容易因细菌感染引发COPD。

3.1.4 病毒感染 病毒感染是除了吸烟之外的另一大因素,病毒、细菌和支原体能够使得COPD患者的病情迅速加重,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的伤害,例如:流感病毒、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都是传染性较强的病毒,会扩大慢肺阻的患患者群。

3.2 患者的主要并发症状

3.2.1 营养不良 COPD患者常会出现热能不足和代谢增多等问题,这就使得患者从身体出现营养不良,损坏了患者的呼吸肌结构以及呼吸功能,使降低了呼吸肌储备能力,直接造成通严重的气功能障碍,出现肺部感染,加呼吸衰竭重。

3.2.2 咳痰咳嗽 咳痰大多数为白色粘液或浆液性泡沫性痰,少数患者会出现偶血丝,排痰时间大多在造成。如果患者的痰量持续增加将导致脓性痰,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过长将终身不愈。而咳嗽时间多在夜间,形式为阵咳。

3.2.4 呼吸困难 肺部是人体呼吸的重要器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能够破坏肺部功能,给患者带来呼吸困难[3]。如果患者没有接受有效的治疗,将会使病情加重,出现气短、喘息、胸闷,这些是COPD的标志性症状。

3.2.5 骨质疏松 造成骨质输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吸烟过多、运动量少、营养不良等因素造成的。这些恰好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症状。除了骨质疏松外,骨骼肌功能障碍也是COPD患者的一大临床表现。

3.3 COPD的治疗方法 目前医学上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三种治疗方式,即:早期干预、稳定期治疗、手术治疗三个方面,根据笔者的临床治疗经验来看,这三种方式的治疗效果还是比较理想的。

3.3.1 早期治疗 由于吸烟是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原因,因而在早期治疗过程中的关键就是对存在吸烟行为的患者进行戒烟。医学对比研究发现,对于喜欢抽烟的患者进行戒烟治疗后,对于降低FEV1以及控制病情恶化有着显著的效果。这就使得对吸烟者开展戒烟教育与治疗变得更加重要,且需要一定的治疗时间。

3.3.2 稳定期治疗 在稳定期对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方法是药物治疗、氧疗、呼吸康复等等。其中,药物治疗应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以通过口服β受体激动剂或者M受体阻断剂、茶碱类口服药;或者将β受体激动剂与糖皮质激素联合起来进行治疗,这样可以使FEV1增加。

3.3.3 分类治疗 手术治疗在医学上是比较直接也通常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进行肺大泡切除、肺减容、肺移植。对于病情出现急性加重的患者,例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比之前更加严重的患者需要分级治疗。Ⅰ级门诊治疗,Ⅱ级住院治疗,Ⅲ级ICU抢救[4]。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且容易产生较多的并发症状,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伤害。医生在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先做出准确的诊断,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治疗,确保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参 考 文 献

[1] 王斌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 李高麟.医院感染与消毒.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2):78-79.

[3] 安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全身效应.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7,22(14):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