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抽象思维能力强的表现范文

抽象思维能力强的表现精选(九篇)

抽象思维能力强的表现

第1篇:抽象思维能力强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教学;提高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是让学生学习并接受电子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生产劳动中运用电子技术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今,随着生源数的不断下降。原本生源素质就较差的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的分数也显逐年下降的趋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年下滑,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较差。为此,在电子课程教学中,教师在关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内含和关系

1.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定义。抽象思维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进行表达,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基本形式,以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逻辑方法为基本方法的思维方式。

形象思维是依靠形象材料的意识领会得到的理解。它以表象、直感和想象为基本形式,以观察﹑联想﹑猜想等形象方法为基本方法的思维方式。它是数学思维的先导。

2.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关系。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均以感知作为起点。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共同基础都是客观世界,但它们反映世界的方式不同。前者以概念、判断、推理的方式反映世界,后者以形象的方式反映世界。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以观察、理解、想象、记忆等智力心理要素为条件。抽象思维是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发展成熟起来的,形象思维包含着抽象思维的萌芽。两者的形成过程与思维要求不同,在从感知到思维的数量、思维形式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前者以形象为思维手段,其过程为:感性形象认识—理性形象认识—实践—反馈;后者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规范,有概念、推理、命题、证明等抽象思维形式。

所以,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两者不近相同,但密不可分。它们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二、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在电子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在电子课程教学中的地位。在电子课程当中,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能力。电子课程以数学计算为方法,以中学物理电学知识为基础,以概念、定理、公式为知识点,以电路图形代替实物进行分析。这就要求学生学会应用抽象思维能力去分析、推算电路,求出相关电流电压值;学会应用形象思维能力分析电路图形,形成直观表象,进而形成数量关系和计算等式。

2.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能力在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作用。抽象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其基本形式,是数学思维方式的核心。电子课程当中任何电路定理、公式、计算都要用抽象思维进行表达,因此它是最重要的并且也是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以表象、直感和想象为其基本形式,直接影响学生对电子课程中电路图形的感知,空间观念和数量关系的形成,在头脑中反映出正确形象或表征,再现想象表达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

三、全面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1.全面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国家课程改革的推进,职业学校教学的形式已由“传统理论讲授”转变成“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的目的已由“传授理论知识”转变成“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电子课程是工科类课程,它与社会生产紧密联系,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学习电子课程目的就要掌握在生产劳动中运用电子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在生源数不断下降的今天,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成绩逐年下滑,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普遍偏低,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很大一部分学生入学时看不懂电路图,不会将略微复杂的电路图简化成常见的串并联电路,更不会根据电路图和公式列出计算等式。全面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有着十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全面提高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的探索

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呢?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日之功,绝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反复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当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日常教学有机的结合,应用多种方式在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①用概念教学培养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概念是抽象思维的成果,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建立概念的事实依据,充分挖掘概念教学中各环节的潜能,引导学生运用抽象和形象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以“电压和电位”的概念教学为例,两者的定义相似但又不同。经过抽象地向学生阐述了两者都是电场力对电荷所做的功后,再形象结合“高度与海拔高度”两个概念,指出“电压”好比“高度”,是一点相对于另一点的差值,“电位”好比“海拔高度”,是一点相对于绝对零点的差值。这样引导学生将抽象和形象的知识结合起来进行学习,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②以电路模型培养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电子教材中的电路图形都是电子专业教师经过多年教学总结出来的典型电路。这些电路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许多电路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可以将教材或其它书本上的一些经典电路作为电路模型或模块。在分析实际电路时,往往可以将实际电路拆分成几个模型或模块来分析。

比如:电子教材中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是我们比较典型的电路,我们可以给学生总结成一个模型。而在分析讲解电容耦合多级放大电路时(如下图),完全可以启发学生将电路分解成两个独立的共发射极放大电路来分析,然后再找出两个三极管的联系,发现多极放大电路电压放大系数等于两个独立放大电路电压放大系数之积,输入电阻等于第一个放大电路的输入电阻,输出电路等于第二个放大电路的输出电阻。从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完成教学任务。

③重视实验教学,降低学生思维坡度。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经过一个反复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现在的电子教学,注重理实一体化方式,实验在教学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注重实验教学,降低学生思维坡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研究抽象问题时,如果能够设计一些合适的实验,可使实验结果较快地形象地显现出来,让学生从感观上获取信息,建立概念。如果实验难度高,学生无法观察到实验结果,学生既不能获得鲜明的感性认识,还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甚至失去学习兴趣。

比如:电路焊接实训中,过于复杂的电路图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根本不能将电路图转化为电路板上的实际电路。所以,实验内容应选择学生易接受,能思考的模块实验。通用电路板选用B型会比A型更快让学生连成实际电路(B型比A型简单,减少连线),而又不影响教学效果。

A型B型

④优化习题讲解,培养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

在习题教学中利用比较和类比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电路的串并联”知识教学中,电路的简化是关键。在这一节习题教学中,重心放在如何利用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将电路简化成最简单串并联电路,让学生一眼就能辨出电路的结构,而不是将重心放在计算数值上。这样既可成功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可完成教学任务。

实践证明,凡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其学习能力都比较强,在学习电子课程中成绩都较好。因此,我们一定要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有机的整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构成一个和谐统一的过程,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更好的发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抽象思维能力强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具象思维 抽象思维 艺术设计

艺术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思维活动,它是以视觉作为沟通和表现的最佳方式。是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最好体现。它通过多种方式来创造和结合符号、图片、文字,进而传达给人们各种信息。一个好的艺术作品需要从多种思维方式来进行思维活动以具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为辅,相互激发,共同促动着艺术设计的创作与发展。

1、具象思维在艺术设计中应用

具象思维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可感知的具象化的思维创作活动。可以说设计作品的具象思维即是作者自身对客观事物在其大脑中浅显而特有的意象理念选择相应的艺术语言铸造出作品的完整过程。它是设计师是对客观事物的汇总与体现。

具象思维创作是依据自然形态来进行描绘的,自然形态是指自然界本来存在和生活中所能见到的一切自然生成的形态,大的可以是宇宙、地貌、动物、植物形状等宏观世界的自然现象,小的可以是细胞和微生物等微观世界的奇妙景象。通过对自然形态的分析提炼,能研究出许多美的视觉形态。物体的特征表现、形态结构的非常具体,设计的作品容易辨认与记忆。具象表现对象的外形相对抽象而言更加具体和细腻。视觉上要达到表现的真实可信,要依靠科学知识、仔细观察和优秀的表现力。例如说世界自然基金会标志设计,世界自然基金会标志设计的标志图形采用朴实的描绘手法表现出一只十分可爱的大熊猫, 利用熊猫的黑白颜色将图底关系处理的恰到好处,简洁到位,标志富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具象思维创作除了依据自然形态还可以依据人为形态。人为形态是人类为了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而创造的形态,即一切经过人的主观行为产生的造型。人为形态和自然形态一样,我们都能够从中提炼出艺术设计中所需要的构成元素,为艺术设计创作得到来源与启示。例如中国著名设计大师靳埭强先生为中国银行设计的标志,就是运用了中国的“中”字与古代铜钱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新的符号语言,简洁并赋有冲击力,具有耐人寻味使人思考之感。

2、抽象思维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抽象思维是人类在认识活动时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的过程。属于理性的认识阶段。在设计艺术中, 抽象思维是设计创意与思维创新能力的必要方式, 创意与创新才是艺术设计的重点,是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

抽象思维创作可以依据纯粹的点、线、面来进行创作于构思。将设计构成中的基本的要素通过抽象的思维方式合理的运用到艺术设计创作中去。点、线、面的创作思维会使艺术作品更加简练、简洁,赋有符号化的特征。例如康定斯基的艺术作品,通过线条、色彩来传达艺术家的感情意识与意图,不再参照自然物,康定斯基的抽象作品特点是纯粹的色块和线条图案,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了构图与创意。以及抽象主义大师蒙德里安的许多艺术作品,都将具象形态简化成水平与垂直线的纯粹抽象构成,从内省的深刻观感与洞察里,创造普遍的现象秩序与均衡之美。他崇拜直线美,主张透过直角可以静观万物内部的安宁。使之今日都是不可超越的经典,蒙德里安已经成为这种抽象艺术表现的代名词。现代的设计师也依据了这种手法创作出了非常多的设计产品,蒙德里安桌、蒙德里安花瓶、蒙德里安电视柜等等,看起来既美观又简洁,巧妙的使这个抽象作品得到了延续与发展。

抽象思维创作还可以通过基本型的方式来表现,基本型包括几何形、有机形、偶然形。几何形规则有序,犹如钢架结构的建筑,冬天里雪花的形状,几何形给人稳定、冷静的之感。有机形是由曲线和曲面构成的图形,比如细胞的形态与石头的形态,给人以柔和、自然的感觉。偶然形是生活中不经意、非主观刻意形成的形态,如水泼溅到地面所形成的形:油撒到水里幻化开来的形;天空飘浮的云朵形成的形,自由形成没有规律性,可遇而不可求。在日本设计师田中一光的《日本女人》宣传海报中就将几何形态运用的淋漓尽致,这幅海报以脸作为主题形象。整个版面都是由几何图形均匀排列组成的,将日本女人的形象简练而又准确到位的表达出来。使整个海报赋有强烈的节奏感、韵律感以及秩序感。这种抽象形态的塑造力求超越物体的表面形态,表现出了物体更高层次的精神内涵。

3、总结

康定斯基曾经说过:“用抽象形式表达几何感。但是这些都是对自然本身的描写,都是按着人的主观意志来塑造形式,不同的是一个表达自然界的构成,一搁是表达内心的情感。”

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运用在艺术设计中是需要恰当的把握。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两者是辨证统一的,二者相互渗透,具象思维是艺术创作活动中最主要及基本的形式,而抽象思维就会影响到作品的价值品位和思想深度。反之,如果过多地运用抽象思维就会使设计作品晦涩难懂,枯燥无趣。我们要学会在日常中多积累、多观察。多思考,将具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合理有效的运用到设计作品中去,创造出更多的、更为丰满的、给人以想象与智慧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胡珂.图形语言[M].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

第3篇:抽象思维能力强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艺术创作方法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艺术的认识活动必须依靠形象思维,但是不能脱离抽象思维。承认形象思维是艺术的主要的、基本的认识方式,并不否认抽象思维的必要性。为了更具体地认识形象思维,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比较中研究两种思维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两种思维在思维的手段上是不同的

形象思维是借助于形象塑造去揭示真理,抽象思维是借助于科学推理去揭示真理。因而艺术家的思维活动,除了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之外,还始终离不开具体可感的物象形态,并且要饱含着感情、发挥着想象,把思想、感情、想象和物象形态有机地糅合在一起来进行艺术思维。形象思维还受作者世界观的指导和支配,也受制于作者对生活的理解熟悉程度,还决定于作者的艺术素养和对艺术技巧的掌握。《风》是冼星海早年在巴黎写成的作品,结合作者当时饥寒交迫的境遇,联想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描写的悲凉情景,遥望风雨飘摇的祖国,人生的苦、辣、辛、酸,随着暴虐的风,一起涌上心头,悲歌逐渐转变成怒号。最后,他心目中出现了海市蜃楼般的美妙幻景,于是音乐又发展成充满幻想的明亮的和弦。

第二,两种思维在思维方式上是不同的

形象思维主要是通过选自生活中具体的、个别的人物、情节、细节、场地、情态、动作等来塑造单个的典型、生活的形象,显示生活的本质。抽象思维的方式,是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属性,以概念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艺术形象不能以抽象概念为基础,艺术家决不可忽视具体表现对象的个别性的形式,决不可把现实生活中得来的有代表性的具体材料,抛诸脑后,剩下纯概念,把形象思维变成了用形象表现概念的思维。西汉霍去病墓冢前面的《马踏匈奴》石刻,以战马来象征骠骑将军。雕刻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观察、研究并掌握了千百匹驰骋塞北、屡经战争的活马的生动姿态和神情,并从这些“思维具体”中,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地加以比较和选择,才有“马踏匈奴”这样具象化的石刻形象。成功的艺术作品是以神形兼备的具体个性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这就是作品给人以深刻、鲜明、强烈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两种思维在思维对象上是不同的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都是以外界客观的现实对象为基础。从抽象思维的属性特点来说,世界上的一切具体事物,它都可以把它们变成概念抽象的对象,甚至连艺术本身也可以成为抽象思维的对象,否则世界上就不会有艺术理论。但是不论抽象思维的对象如何广泛,形象思维还是以其特有的方式侧重表现生活中的某些特有内容,这就构成了形象思维的对象——人。艺术作品只有反映人的思想、感情,按人的美的原则进行创造,表现创造者的美学理想,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就拿造型艺术来说,并不是酷似的描绘就是成功的艺术品,它还必须表现内在神情,这内在的东西是更具艺术对象性质的东西。米开朗琪罗的《被缚的奴隶》雕塑作品中,奴隶虽是用很细的绳子绑捆的,似乎很容易断,但雕塑家所表现的是精神上的束缚,他所塑造的形象,表现人类灵魂想冲破自己的躯壳,以期获得无限的自由。正因为这样,冰冷的石头获得了生命。可是抽象思维则不同,即使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学,也都是侧重占有大量表现共性的材料和事实,并从人的某一侧面进行研究,得到的是数据和逻辑证明。马克思的《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表现的方式是思想概括。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作为抽象思维形式之一的政治经济学与文学艺术在对象上的不同。第四,两种思维在思维的过程上是不同的

一个人体验到痛苦的可怕或享受的甘甜,然后他把这些感情用诸多形式表现出来,使其他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这就是艺术。艺术家作为思维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他要深入生活,把握生活源泉,取得艺术创造的原始材料。作为形象思维过程重要标志的是对于思维对象的设身处地的体验,而对于一般的抽象思维则不是所必需的。因为体验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对象,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自我表现。我们看到有些作品不会隐藏这个“自我”,正面人物成了自己的传声筒,反面人物的行为等于自己否定自己,这样人物行为就没有真实性,欣赏者看到的是在为人物活动牵线。严格地说,这种创作还不能算形象思维,因为作者并没有真正进入形象思维的过程。而对于一般的抽象思维则不是所必需的。

第五,两种思维在思维效果上是不同的

抽象思维要分析事物的矛盾,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达到以理服人。理论家借助逻辑来表明自己的思想,直接昭人以理。形象思维不采用这种形式,而思维的成果效用也并不如此,艺术作品有教育作用和娱乐作用。人们欣赏艺术作品是要从艺术作品中得到娱乐和休息,通过典型化的形象表演,教育寓于其中。如果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的思维过程中,不能提供充满情感的艺术品,人们就无法感应赞美、仇恨、惊恐、同情等效果。为此,艺术家必须对于所塑造的形象,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千方百计地使形象获得生命力。艺术的形象思维必须在思维中追求真实性和生动性,以情感人,以景召人,甚至连一幅静物画也是如此。

第六,两种思维在思维的形象上是不同的

无论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都必须具有想象、幻想和推测的能力。想象、幻想和推测,可以补充在事实的连锁中不足的和还没有发现的环节。抽象思维的想象,主体的努力在于证实自己思维的可信性;形象思维的想象,目的在于造成形象体系,表现理想寄托。艺术家为了造成形象体系,以记忆中的生活表象为起点,按一定的创作目标,把散的东西创造为一个既假且真的典型化形象。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导着人民》,画面中心手持三色旗的自由女神是画家把现实的真实与奇妙的幻想大胆、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女神的形象是认识未来期望感性形式的强烈化的显现。因为在画家的心目中,自由是斗争的向导,自由的斗争是不可阻挡、不可战胜的。这种强烈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艺术的幻想性的形象,象征着画家的美学理想。

形象思维问题是一个直接关系到艺术规律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全面关系到艺术创造的实践问题。只有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它,才能创造出合乎艺术规律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第4篇:抽象思维能力强的表现范文

关 键 词 :艺术 创作方法 形象思维 抽象思维

艺术的认识活动必须依靠形象思维,但是不能脱离抽象思维。承认形象思维是艺术的主要的、基本的认识方式,并不否认抽象思维的必要性。为了更具体地认识形象思维,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比较中研究两种思维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两种思维在思维的手段上是不同的

形象思维是借助于形象塑造去揭示真理,抽象思维是借助于科学推理去揭示真理。因而艺术家的思维活动,除了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之外,还始终离不开具体可感的物象形态,并且要饱含着感情、发挥着想象,把思想、感情、想象和物象形态有机地糅合在一起来进行艺术思维。形象思维还受作者世界观的指导和支配,也受制于作者对生活的理解熟悉程度,还决定于作者的艺术素养和对艺术技巧的掌握。《风》是冼星海早年在巴黎写成的作品,结合作者当时饥寒交迫的境遇,联想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描写的悲凉情景,遥望风雨飘摇的祖国,人生的苦、辣、辛、酸,随着暴虐的风,一起涌上心头,悲歌逐渐转变成怒号。最后,他心目中出现了海市蜃楼般的美妙幻景,于是音乐又发展成充满幻想的明亮的和弦。

第二,两种思维在思维方式上是不同的

形象思维主要是通过选自生活中具体的、个别的人物、情节、细节、场地、情态、动作等来塑造单个的典型、生活的形象,显示生活的本质。抽象思维的方式,是从许多事物中舍弃个别的非本质属性,以概念抽出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艺术形象不能以抽象概念为基础,艺术家决不可忽视具体表现对象的个别性的形式,决不可把现实生活中得来的有代表性的具体材料,抛诸脑后,剩下纯概念,把形象思维变成了用形象表现概念的思维。西汉霍去病墓冢前面的《马踏匈奴》石刻,以战马来象征骠骑将军。雕刻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观察、研究并掌握了千百匹驰骋塞北、屡经战争的活马的生动姿态和神情,并从这些“思维具体”中,由此及彼、去粗取精地加以比较和选择,才有“马踏匈奴” 这样具象化的石刻形象。成功的艺术作品是以神形兼备的具体个性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这就是作品给人以深刻、鲜明、强烈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两种思维在思维对象上是不同的

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都是以外界客观的现实对象为基础。从抽象思维的属性特点来说,世界上的一切具体事物,它都可以把它们变成概念抽象的对象,甚至连艺术本身也可以成为抽象思维的对象,否则世界上就不会有艺术理论。但是不论抽象思维的对象如何广泛,形象思维还是以其特有的方式侧重表现生活中的某些特有内容,这就构成了形象思维的对象——人。艺术作品只有反映人的思想、感情,按人的美的原则进行创造,表现创造者的美学理想,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就拿造型艺术来说,并不是酷似的描绘就是成功的艺术品,它还必须表现内在神情,这内在的东西是更具艺术对象性质的东西。米开朗琪罗的《被缚的奴隶》雕塑作品中,奴隶虽是用很细的绳子绑捆的,似乎很容易断,但雕塑家所表现的是精神上的束缚,他所塑造的形象,表现人类灵魂想冲破自己的躯壳,以期获得无限的自由。正因为这样,冰冷的石头获得了生命。可是抽象思维则不同,即使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学,也都是侧重占有大量表现共性的材料和事实,并从人的某一侧面进行研究,得到的是数据和逻辑证明。马克思的《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表现的方式是思想概括。这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作为抽象思维形式之一的政治经济学与文学艺术在对象上的不同。

转贴于

第四,两种思维在思维的过程上是不同的

一个人体验到痛苦的可怕或享受的甘甜,然后他把这些感情用诸多形式表现出来,使其他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这就是艺术。艺术家作为思维的主体,在创作过程中,他要深入生活,把握生活源泉,取得艺术创造的原始材料。作为形象思维过程重要标志的是对于思维对象的设身处地的体验,而对于一般的抽象思维则不是所必需的。因为体验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对象,根本目的不是为了自我表现。我们看到有些作品不会隐藏这个“自我”,正面人物成了自己的传声筒,反面人物的行为等于自己否定自己,这样人物行为就没有真实性,欣赏者看到的是在为人物活动牵线。严格地说,这种创作还不能算形象思维,因为作者并没有真正进入形象思维的过程。而对于一般的抽象思维则不是所必需的。

第五,两种思维在思维效果上是不同的

抽象思维要分析事物的矛盾,找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达到以理服人。理论家借助逻辑来表明自己的思想,直接昭人以理。形象思维不采用这种形式,而思维的成果效用也并不如此,艺术作品有教育作用和娱乐作用。人们欣赏艺术作品是要从艺术作品中得到娱乐和休息,通过典型化的形象表演,教育寓于其中。如果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的思维过程中,不能提供充满情感的艺术品,人们就无法感应赞美、仇恨、惊恐、同情等效果。为此,艺术家必须对于所塑造的形象,既能入乎其内,又能出乎其外,千方百计地使形象获得生命力。艺术的形象思维必须在思维中追求真实性和生动性,以情感人,以景召人,甚至连一幅静物画也是如此。

第六,两种思维在思维的形象上是不同的

无论是艺术家还是科学家,都必须具有想象、幻想和推测的能力。想象、幻想和推测,可以补充在事实的连锁中不足的和还没有发现的环节。抽象思维的想象,主体的努力在于证实自己思维的可信性;形象思维的想象,目的在于造成形象体系,表现理想寄托。艺术家为了造成形象体系,以记忆中的生活表象为起点,按一定的创作目标,把散的东西创造为一个既假且真的典型化形象。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导着人民》,画面中心手持三色旗的自由女神是画家把现实的真实与奇妙的幻想大胆、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女神的形象是认识未来期望感性形式的强烈化的显现。因为在画家的心目中,自由是斗争的向导,自由的斗争是不可阻挡、不可战胜的。这种强烈的思想感情转化为艺术的幻想性的形象,象征着画家的美学理想。

形象思维问题是一个直接关系到艺术规律的重大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全面关系到艺术创造的实践问题。只有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它,才能创造出合乎艺术规律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

第5篇:抽象思维能力强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形象思维;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要目的和要求。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两种基本的思维形态,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相对重视学生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训练,较为忽视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忽视物理学的形象思维的教学,往往使学生头脑中未能建立起与物理知识相应的形象,构筑不起与物理知识相应的物理图景,制约了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和掌握。因此,我们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1.物理形象思维的特点

物理形象思维是以物理表象为思维材料而进行的思维,物理形象思维具有的特点是:形象性、二维性、动态性、创造性。

1.1 形象性

形象性是物理形象思维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物理学中的形象材料非常丰富,在物理学习和研究物理事物的过程中,思维对象都具有形象性。①物理研究对象具有形象性;②物理的运动、发展过程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具有形象性;③物理学中人类创造的观念具有形象性;④物理实验具有形象性。

1.2 二维性

物理形象思维的过程是感觉—知觉—具象—概象—意象。即人们首先通过感官感知事物,然后大脑对事物形成记忆中的具象,再经过对储存在大脑中的大量同类具象经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加工过程,形成反映同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的概像,再通过分割、整理、重新组合这些概像,最终形成创造性的、具有理性内容的意象。由此可见,物理形象思维必须从多方面、多角度、多渠道对物理事物的形象进行思维,每一步之间不像物理抽象思维那样前后连贯、线性地,具有必然的一维性因果关系,因此,形象思维具有二维性。

1.3 动态性

动态性是物理形象思维的重要特征。因为物理形象思维的对象常常是动态的。如简谐振动、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偏转、波的传播等物理过程都是动态的。

1.4 创造性

物理形象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是表象、直感、想象,其中想象是对已经储存在头脑中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表象的过程,因此可以说物理形象思维具有创造性。在物理学史上,许多理论和观念都是物理形象思维的结果,如质点、理想气体、场、夸克、黑洞、原子的核式结构等都充分体现了物理形象思维的创造性。

2.形象思维在物理学中的作用

无论是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还是在物理学的学习过程,形象思维都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形象思维是提出物理假说的重要途径

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形象思维,物理理论的形成,一般经过五个阶段:提出问题—搜寻事实—捕获信息—建立假说—形成理论。在建立假说阶段,起作用的往往是物理形象思维。爱因斯坦指出:“要指向理论的建立,当然不存在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构造性的尝试去摸索,而这种尝试是受支配于对事实知识的慎密考查的。”粲夸克的预言、卢瑟福原子核式模型假说的提出、爱因斯坦光子假说的提出等都是物理形象思维的结晶。

2.2 形象思维为物理学习提供形象支柱

物理学的学习过离不开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为物理学习提供形象支柱。

2.2.1 形象思维有助于建构理想化的形象

建构理想化的形象,虽然需要抽象思维,但必须经过形象思维对感知到的物理事实进行加工、改造,形成物理事物的表象,并且抓住主要表象、舍弃次要表象,形成具有该类物理事物共同本质特征的概象,然后才能抽象出理想化形象。离开了形象思维,就无法形成理想化本质形象。物理学中的理想模型、理想过程、理想实验都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形象思维在此过程中提供思维的内容和材料,为抽象思维奠定形象基础。

2.2.2 形象思维有助于促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物理概念是对同一类事物物理共同本质特征的高度概括和抽象,物理概念的形成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实际上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还需要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依靠形象思维,充分发挥想象力。因此,形象思维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有促进作用。

2.2.3 形象思维有助于促进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形象思维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同样有促进作用。物理学中许多重要的理论模型和规律如分子结构、原子结构、理想气体模型、万有引力定律、狭义相对论中的洛伦兹变换等,只有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想象力,建立起清晰的表象,才能有效地加以把握和理解。

2.2.4 形象思维有助于分析运动过程和习题教学

物理问题的解决需要有极强的目的性和方向性,解决问题时,必须借助于形象思维。首先,要要搞清物理情景,明确研究对象、受力分析、过程分析、画出示意图,建构典型具体形象,对物理问题有完整、形象的认识;其次,将具体的物理形象抽象为理想化形象,通过对比、概括,有目的引导解题活动向着预想的方向发展;最后,估计采用解法的可行性,选择合适的规律和公式解题。因此,形象思维有助于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整体把握和定性分析,有助于习题教学。

2.2.5 形象思维有助于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形象思维对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有促进作用。实验装置具有空间形象,实验过程具有动态形象,实验形象具有生动的直观可感(上接第186页)形象,实验结果分析常常需要数学图形的形象。因此,形象思维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实验探究、实验开发等实验的教学效果。

2.2.6 形象思维有助于创造能力的培养

物理形象思维的过程实质是运用想象定性分析物理问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物理形象思维可以把人脑的“潜知”充分调动起来而产生灵感,直觉和灵感不是无根据的猜测,而是运用形象思维的结果;同样,在物理研究方面,形象思维总是起到先导作用,例如,学生的小实验、小设计、小发明、小创造都离不开形象思维的创造性的意象。因此,形象思维对于创造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3.高中物理教学中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形象思维能力在高中物理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有如下策略。

3.1 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增加形象思维素材

表象是进行想象的基础,想象是对表象的再创造,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表象才能进行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因此,拥有丰富而又正确的表象是形象思维的基础,我们教师要千方百计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增加形象思维素材。具体通过以下三方面进行:

3.1.1 加强实物展示,强化形象化教学

表象作为形象思维基本材料,并不是头脑中凭空臆造出来的,它根源于现实中的具体形象,离开了现实中的具体形象,形象思维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开展形象化教学,从所讲授的概念、规律、问题的需要出发,运用实验、模型、板画、幻灯等多种直观的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感性材料,使学生通过眼、耳、鼻、舌、皮肤等多种外部感觉器官的感知,获得对物理现象的充分感知,从而在头脑中建立起正确的物理表象。

3.1.2 巧用直观语言,形象唤起学生已有经验

形象不仅可以由视觉图像来提供,也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来构想,认知心理学家认为,表象是图像、语言双重编码的,图像和语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译。所以恰当运用直观语言可以为学生创设物理形象。例如,为了说明两个带电体之间的静电力是通过电场来传递的,可以说成一个带电体“浸”在另一个带电体产生里,受到了该电场的作用力,一个“浸”字可以让学生浮想联翩,感受到电场的存在,并形成电场的形象。

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运用准确、形象、科学而又生动的语言描述学生已感知过的物理图景、物理现象及物理过程,以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物理形象,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的物理表象。如在讲光的直线传播时,可让学生回忆夜间汽车车灯或手电筒射出“光柱”的景象;讲光的反射时,可让学生回忆穿衣镜的景象。将这些在学生头脑中已有较深印象的物理现象当做素材直接应用到教学中,有利于学生自觉地将头脑中的感性认识条理化,以丰富其头脑中的物理表象储备。

3.1.3 善用物理图景置换生活图景,提高学生形象思维能力

生活图景则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自然常识、信息和经验。物理图景是指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图景。当生活图景与物理图景一致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形象,否则将阻碍学生正确的物理形象的形成。因而,在物理教学的实践活动中,为了能将正确的物理表象根植于学生的大脑中,我们还应注意用科学图景去置换学生的生活图景。比如,在讲“自由落体运动”时,为置换学生头脑中的不合理表象“重的物体下落快”,可以设计两组对比实验并按序完成的。第一组实验:首先将一张纸片和一支粉笔从相同的高度同时释放;其次,用两张相同的纸片,一张平放,一张揉成团,重做上述实验。第二组实验:首先,将“牛顿管”中的空气抽出进行实验;然后,将“牛顿管”中的阀门打开,再次做“牛顿管”实验。在这两组实验中,由于观察到的现象与学生头脑中原有的表象“重的物体下落快”相矛盾,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及对第一组实验的观察、思考,从而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物体下落快慢与其重力及空气阻力关系的正确表象。

3.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形象进行形象思维的习惯

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必须建立在正确的物理形象的基础上,将运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贯穿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方面。

3.2.1 在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运用物理形象思维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的基础,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的核心。在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形象进行思维的习惯。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模式,通过物理形象形成物理概念和规律。第一,使学生充分感知物理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形成正确、鲜明的物理形象;第二,对原始的感性材料以及物理形象进行加工、改造、重组,通过分析、对比、归纳、联想、想象等一系列思维操作,概括出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理性形象;第三,舍弃形象材料,抽象出物理概念或物理规律。例如,在平抛运动教学中,可以先向学生演示平抛运动的一些现象,使学生获得初步印象;接着向学生展示平抛运动与自由落体运动等时性试验及平抛运动与水平匀速运动的等时性实验,展示平抛运动“闪光照片”,使学生获得平抛运动的典型印象,形成概括平抛运动本质属性的理性形象;再做平抛球、水平匀速球、自由落体球三球相碰演示巩固理解平抛运动的本质形象;最后引导学生运用抽象思维推导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和公式。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传授了知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2.2 在解题教学过程中运用物理形象思维

物理解题一般经历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主要是调用存贮在右半球的形象材料,进行形象思维,作整体和定性的分析。在第二阶段,主要是调用左半球的抽象材料,进行抽象思维。因此,物理解题教学必须遵循以下程序:第一是弄清问题情境,构建出具体的形象,形成正确的物理图景;第二是启发学生将典型的物理形象抽象成一个理想化形象,在时空中演变发展,通过对比、概括等,引导解题活动有目的地向着预想的方向发展,从中领悟到问题的定性结论;第三是运用数理方法推导出定量的结果。例如,在求解凸透镜成像的动态变化问题,应该先让学生构建物体在主轴上成像的几种典型形象;接着让学生想象物体动态移动时的不同情境;然后画出典型光路;最后利用公式求解结果。这样,坚持在解题过程中运用物理形象思维,就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3.3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是形象思维的一种基本形式,想象力是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一项重要能力。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不仅是学好物理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且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物理教学中,也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图景。首先,把思维形象化、具体化,把被研究的物理现象及其过程在脑海中形成物理图景、物理模型,构想出理想化的物理形象,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其次,用类比的方法来理解抽象的问题,强调类比的作用。例如,类比高度研究电势,类比水流研究电流,类比万有引力研究库仑力等;第三,大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要求学生在文字叙述的基础上画出图形,以增强学生空间想象的自觉性,使空间想象力有充分的锻炼机会;第四,鼓励学生联想。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思考、联想,唤起许多与该问题有关的表象,并与新问题作对比,组构新的物理形象,提高想象的丰富性和目的性。例如,借助于重力场中的某些性质,根据重力场与静电场的相似性,用类比的方法,推出静电场的一些性质;也可以用类比的方法建立“等效重力”解决电学中的力学问题。

总之,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在解决具体物理问题中是巧妙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因此,我们在进行高中物理教学时,要改变那种过于重视抽象思维教学、忽视形象思维教学的倾向,注重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意识和观念,养成良好的形象思维的习惯,促进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结合,从而促进学生物理思维品质的整体协调发展,为创造性思维的养成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第6篇:抽象思维能力强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 职业高中 《机械制图》 多媒体互动 抽象思维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改的到来,学校教学逐渐注重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又可以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将抽象思维培养策略引用到《机械制图》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对《机械制图》基本理论及图像有更好的认识,以及更深刻的体会,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职业高中学生大多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对于抽象的理论知识很难理解并消化。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一般采用的是模型与挂图相结合的方式,将绘图的原理传达给学生,现如今随着中职学校的改革,《机械制图》课本中的许多内容被删减,在这种情况下,抽象的思维对职业高中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挑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以引导为主,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在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引导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手段进行培养和引导。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在职业高中学生文化基础薄弱的前提下,传统教学方式枯燥抽象,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加上采用的教材是金大鹰版本的《机械制图》,对于文化基础薄弱的中职学生来说,其学起来非常吃力。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实现教学目标。

多媒体技术具有综合处理图文、声音、动画、视频的能力,拥有强大的表现力和良好的受控性与交互性,让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从而达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强化。

(一)创新真实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在《机械制图》课堂中,可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模拟真实的学习情境,将抽象思维具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并使其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各取所长,使用这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轻松的氛围中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媒体技术具有强大的受控性和交互性,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画面,同时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课堂中,可以将学生随机分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同学按照自己的理解对制定题目进行制图解析,然后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评价,最后选出最优秀最简便的画法。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动手、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互动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枯燥的课堂很难提起其学习兴趣,所以互动的课堂显得尤为重要,虽然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但是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也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在《机械制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实物图,投影图及立体图对照着向学生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从中慢慢建立起三维空间的概念。再者课堂留出讨论时间,学生可以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每位学生见解的优缺点。这种方式,便于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并不代表教师无事可做。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中起到引导抽象思维的作用,而且要收集学生独到的见解,然后进行信息重组,从新的视野对知识进行巩固理解,从而形成高效的互动课堂。当然,《机械制图》教材中,每章节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联系,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必须找出其中有联系的地方,降低每章节之间的跳跃性,系统地进行讲解,这对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是非常有好处的。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良好的互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进一步达到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目的。

三、高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机械制图》是一门很抽象的学科,对于初次接触此课程的学生来说,面对各类型复杂的零件及各种解剖视图,其很难想象出来,尤其对高职学生来说。因此,教学应采取直观性教学,让学生直观明了地进行学习,对于更复杂的构件,采取视频呈现的方式进行教学,从而逐渐增强学生的想象力。

互动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所要做的是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地呈现,同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思考探究,比如分组学习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互动方式,学生可以在轻松的互动过程中理解所需要掌握的知识。

高职《机械制图》阅读课尤为重要,阅读课有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高,教师应将理论与实践及个体教学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达到应有的水平。最后,教师在长年累月的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教学经验总结,对于教学方法,要进行适当的改进与创新,《机械制图》课后习题都是较为经典的类型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一道题目进行分析,通过这种方法可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同时能提高学生的抽象思考能力。

四、结语

《机械制图》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该课程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这门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注意启发引导学生,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要将抽象、发散的专业知识传递给学生,在传递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抽象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更扎实地巩固自己的专业素质,进而逐渐提高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第7篇:抽象思维能力强的表现范文

(一)概念及实践性价值

设计素描是设计专业各学科的基础实践课程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培养、训练学生运用设计的元素以素描的表现手段对客观形态的构造及特征进行素描的表现与设计性的分析,发现客观事物的根本肌理及内部结构属性特征。通过设计素描的训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艺术思考力、素描表现的创造力以及结构分析与表现归纳能力。设计素描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设计类学科学生的专业思维方向、专业创造表现力等。

“美是人在他生活实践创造中取得的最高的自由的感性的表现”。设计素描相对而言更趋于理性化,主要研究客观对象的内在构成关系与外观形式的统一性与设计性的理性美感,在教学中更多强调主动性的理性探究、理性认识与科学性艺术创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注重设计的艺术结合特性,强调理性构思与艺术想象能力的结合与实践。

(二)设计素描的特性延伸

经过近年的设计素描教学实践与改革,这种教学形式与方法已经体现出其优越、积极的存在意义。以往我们的“结构素描”已被列为设计素描教学的部分内容。设计素描作为一种依据视觉形象展开理性与感性结合的素描表现形态,在实践的总结中可划分为:具象表现设计素描、结构研究设计素描、抽象表现设计素描、表现性设计素描、意象性设计素描和材质综合媒介表现性素描等多种样式,而且其各具特性。

二、设计素描的本质及从传统性模式培养的转换构建

(一)设计素描的本质

“本质是事物内在的规定性的东西,是规定事物之所以为此物而非彼物的稳定性特质”。设计素描有自身的内在规定性与特质。

1、设计素描是一种艺术表现思维与艺术表现方法的双向结合训练方式,是主体眼与手的协同训练,是认知与表现的同步训练。

2、设计素描是一种艺术视觉语言体系,它表现生理的眼睛所见所感的事物外显形态与印象,也表现主体心理的“内在视觉”所视所思的意象与创想。

设计素描表现本质特征一般通过直觉、感受、联想、想象思维途径,运用解构、重构、渐变、重叠、透叠、错位、变异、矛盾等诸多艺术处理手法,再融人技法材料的特性,可以探索出由概念牵引出的抽象造型的最大可能性。

(二)抽象在设计素描中的重要性――针对传统美术高考程式化训练的转变

1、抽象艺术在设计中的应用

“所谓抽象,一般指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特征,舍弃其他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的思维过程”。

抽象艺术的特征是缺乏描绘,用情绪的方法去表现概念和形式。而这种方法基本上是表现主义的,主观艺术处理的成分很大,我们可以从康定斯基的作品中体会得到。抽象艺术它是由各种反传统的艺术影响融合而来,特别在20世纪的现代艺术、现代设计中普遍被采纳。

2、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在设计素描中,我们的训练还是需要从“具象素描的训练”开始,它既是我们的前提,也是我们的基础。从“具象”中寻找“抽象”的规律,从“具象”中发现“抽象”,通过“具象”去认识大自然的造物法则,并让我们在其中心领神会。

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透过物质的表面去发现、探究物质的整体形状所构成的那些微小的结构单位,运用“结构单位替代表现法”重构,还有按照其他组合模式重新构建的潜在因素,它可以被我们的视觉所把握,也有被解体之后重构的可能性,我们可以将其抽取、归纳、概括、加工,在主观的艺术处理同客观形态的结合下产生新的艺术表现想法。

三、设计素描教学实践中的拙见与感受

(一)、突破常规素描的束缚――教学方式的转变

1、打破思维定式的静物组合方式和常规的静物选择方式

在传统绘画中,我们习惯了一些物体的组合模式。传统的物体组合主要包括:关联性事物组合,体量类似物组合,高差异体量组合,质感差异组合等。为了打破这种组合,避免常规式的摆放方式,可以用悬挂、倒挂、垒积、包扎等多种形式进行随机性摆放,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物体选择,同时融入自己的思维和观念,使原来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教学互动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2、多种素描手法和工具的尝试与常规法则的创新

传统素描模式是用排线的方式画素描。设计素描的方法不同于传统素描,它的表现手法是无穷的,包括涂、抹、擦、印、贴等。不同的手法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美感,不再拘泥于传统素描的像与否。在这方面可以结合设计素描的类型多做尝试性的探索。另一方面,工具的改革也是提高设计素描教学方法的一种手段,设计素描应放弃传统素描只用一两种工具绘画的习惯,可选择多种工具媒介或结合各种有色纸张综合使用,甚至可以通过摄影、电脑制作等高科技手段获得,寻求新颖别致的形式组合。这样教学即可以丰富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突破常规素描的束缚――思维方式的转变

1、开发设计素描创造性构思的应用

设计师的创造力是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见解,设计师必须通过想象开拓设计思路,因此想象力对设计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是人们创造生活、改造世界的能动活动”。设计素描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的关键是构思,没有独到的构思,画面就会黯然失色。好的构思源自富于个性的思考,设计素描应打破传统素描的思维定式和既成套路,变换思维角度,从多维而整体的全方位角度处理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长处,利用引导方式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强调每个学生的作品要有个陛和原创性。

2、加强设计素描中的抽象意识

那么如何在设计素描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事物的抽象元素呢?可以根据专业的差异,对学生从具象到抽象分阶段、有侧重、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使他们逐步摆脱表象、概念、模仿的束缚,获得感知的最大解放和主动。还可以通过寻找“微观”形态元素,对群体进行重构,如对实体切割后,用微观特法表现对象,追求肌理脉络和图形特写以及质感的变化,以小见大,以精微见宽宏,探索和挖掘物体的陌生因素。这种训练方式极易得到物体完整的抽象造型,使学生的思路得到开阔,创造出新的表现形态。

3、拓展设计素描材料媒介的综合实践

恰到好处的材质表现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发现材料的新特性,探索材料的独特表现手法和效果应是设计素描教学内容与创作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材料媒介原本是我们教学中的弱项;另一方面材料媒介的丰富多样和未知性,都要求我们进行尝试、研究。对材质媒介特性的感受与体验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能激发创造的冲动与激励创作的灵感。

结语

设计素描的教学实践与创新是一项需要长期探索的重要课题,随着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科扩展与培养方式、培养方向的变化而积极地在自身内部及教学方式上自觉地进行调整。设计素描在艺术类高校的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实际价值,因此对于其教学实践改革的探索也必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美《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

[2]吴廷玉《绘画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

第8篇:抽象思维能力强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 小学数学;抽象思维;培养途径

在新课程教材使用的过程中因为直观操作强调较多,有时则忽视了抽象的过程与结果,对由形象到抽象的过程认识与研究不够,从而实践上很不到位。深入课堂还可以发现常态下的数学课堂呈现出这样一种普遍现象:低年级的课堂适当的抽象不够,中、高年级的课堂直观操作不够,抽象太早。我们知道一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三、四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步提高,五、六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在继续发展,但学生的思维还是要靠形象来支撑。下面我通过身边的一则教学事例,来诊断和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学事例:到一年级数学组走走,听老师们说前一天有老师已经教学了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上完课的老师反映学生对两类加法容易混淆,学生掌握得不好。于是我便和老师们一起分析:学生头脑中还没有“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即“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的知识,教师在教学时也不能空洞、抽象地告诉学生“几个十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要和几个一相加”。那怎样变教师的告诉为学生的体悟呢?对策:在主题图教学之后分四步走,帮助学生辨别两类题,休会“相同计数单位的数相加”。第一步: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珠计算,用计数器帮助对比、区分,如25+20,25+2,44+50,44+5,等等。第二步:只拨第一个加数,想加第二个加数的拨珠动作,再说出得数。第三步:计数器拿走,想象两数相加的拨珠动作,再说出得数。第四步:看算式直接说出得数。其他教师在教学中均采用了这样的四步,先教的那位老师也用这四步进行了补救,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基本上没有错误。

新课程教材的使用使得教师们对于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问题解决的方法的多样化非常注重,但是带来的问题是忽视了对学生思维的关注和研究,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循序渐进过程,比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发展。教学事例中提到的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教学中,当先教的那位教师发现学生错误较多时便反复告诉学生要把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几个一和几个一相加,而学生要理解这样一句话本身就有难度。反之,用后面提出的四步进行,第一步让学生在计数器的拨珠计算两种加法,是借助动作进行思维,是最容易、最低级的。第二步只拨一个加数,想加第二个加数的拨珠动作,再说出得数。这两步既有具体的动手操作,又有表象思维的成分,比前者要求略高。第三步计数器拿走,想象两数相加的拨珠动作,再说出得数。想象两数相加的拨珠动作,关键是想若加4的话4应该加在哪位,若加40的话4应该加在哪位,有前两步的基础,学生这一步的想象一般不会出错,答案基本正确。第四步看算式直接说出得数。这四步可以是小步子前进,思维由动作到半动作半表象再到表象思维最后到抽象思维,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拾级而上。

在小学阶段有大量的计算教学,如何由算理的直观上升到算法的抽象应该是计算教学中永远要研究的主题。从认识过程来看,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通常分为两个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阶段。感性认识,即形成感觉、感知和表象的阶段,是对事物的认识的低级阶段。理性阶段,即对表象进行概括和抽象而形成概念的阶段。表象是感知的保存和再现,表象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中介和桥梁。在案例一和教学事例中我们都用到了表象思维,它促进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跨越与提升。

数学的抽象决定了数学可以培养学习者的抽象能力,也决定了学习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抽象能力。从一道道具体的应用题到常见的数量关系,从一道道具体的计算题到计算法则,从具体的数到一个个字母等无一不是抽象的过程。教材的编排出体现了这样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如加法交换律的学习,第一册是借助直观让学生感受3+2=5、2+3=5,第四册中这是一种具体形象,第七册则出现一系列算式38+12=12+38,560+310=310+560,…进行初步抽象,并用语言描述: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在此基础上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进行本质概括。由此可见数学给予人的抽象概括能力,可以使人有条理地在简约状态下进行思考。所以在教学中:

1、要重视形象思维。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形象。形象思维能促进学生的心理活动更加丰富,有助于他们更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研究表明,富有创造性的学生形象思维一般能达到较高水平。“火车过桥”问题是学生很难理解的一类行程问题,记得在教学时我信手拈来,很自然恰当地运用了教室里现在的物品进行操作演示:把讲台当做桥,一把米尺当成火车,来演示火车过桥,我先让学生理解“过桥”并进行演示,通过演示明确“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才叫“火车过桥”,接着再弄清火车过桥所行的路程,通过演示学生很容易明白火车过桥所行的路程就是桥长加车身的长度。直观可以让抽象的语言文字变成看得见的形象,可以降低学生思维的难度,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知识、建构知识。

其次还应指导学生养成用直观化策略解决问题的习惯。如小明和小军去买同一本书,用小明的钱买这本书缺1.6元,用小军的钱买这本书缺1.8元,如果把两人的钱合并在一起买一本书则多2元,这本书单价是多少元?学生如果采用画图策略,那么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2、要引导学生学会逐步的抽象。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抽象只有摆脱具体形象,才能使思维用算法化的方式得出新的结果。如一年级学习“9加几”的加法,当学生有一圈十、凑十的实物操作基础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回到算式,抽象出算法,要算9加几的加法,先要想9加几等于10,再把第二个加数进行分解,最后再进行9+1+()的计算。

其次抽象除了可以使思维概括、简约、深刻以外,还有发现真理的功能。所以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用抽象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学习中可以表现为由原型匹型到抽象提升,如六年级有这样一类题:“一批布,做上衣可做20件,做裤子可做30条,这批布可做多少套衣服?(一套衣服是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体育委员为班组购买文体用品。他带的钱正好可以买15副羽毛球拍或24副乒乓球拍。如果他已经买了10副羽毛球拍,那么剩下的钱还可买多少副乒乓球拍?”这些题都可以抽象成工程问题,通过抽象的方式解决问题。

3、要重视表象的作用。表象是人脑对当前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以前感知的事物形象的反映。它不仅具有具体形象性,还具有一定的概括性。它不但反映个别事物的主要特点和轮廓,而且还反映一类事物的共同的表面特征。表象的基础是感知,所以教师要尽可能地丰富学生的感知,要运用观察、操作、实验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感知。在上述教学事例中,借助表象思维进行10以内的加法计算和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它的前提是学生必须有丰富的感知,头脑中有相关的图形表象,否则就很难进行。表象思维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桥梁,教师要重视表象思维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上升过程中的作用。

4、形式运算--抽象思维训练的好途径。有这样一道题:“一个正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这个圆柱的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百分之几?”学生1的解法是:假设正方体的棱长为6厘米,那么圆柱的底面直径和高都是6厘米。π×(6÷2)2×6=54π(立方厘米),6×6×6=216(立方厘米),54π÷216=π÷4=78.5%。学生2的解法是:所正方体的棱长看成a。π×(a÷2)2×a=πa2/4×a=πa3/4(立方厘米),a×a×a=a3(立方厘米),πa3/4÷a3=π/4=78.5%。两种方法都得到了正解的答案,但是第一种是通过举具体的数据进行运算,第二种则是用字母代替数进行运算,即参数法。显然第二种方法具有更高的抽象水平,也更具有概括性。但是能想到第二种方法的学生只有六七个。

运算思维结构可以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具体运算水平,一个是形式运算水平。根据皮亚杰关于思维发展阶段的划分,儿童约从7岁到11岁为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运算一般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约从11岁到15岁为形式运算阶段,形式运算就是命题运算思维,这种运算可以离开具体事物,根据假设来进行。小学里已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和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六年级学生的运算思维水平可以脱离具体事物与具体数据进行形式的代数的运算,也就是说已经具备了形式运算的基础与可能。而在小学阶段解决数学问题中有时用代数法更具有普遍性、概括性和说服力,同时也为初中学习代数做铺垫打基础,所以作为小学高年级的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形成运算的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内容。

参考文献:

[1] 注重“过程”赋以“生命”《小学数学教师》

第9篇:抽象思维能力强的表现范文

关键词 高中物理;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方法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智力是"在各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就是认识能力或认知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形态是抽象逻辑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按照思维结构的发展阶段来看,抽象逻辑思维是发展的最后阶段,这个阶段又可分为初步逻辑思维,经验型逻辑思维和理论型逻辑思维(包括辩证思维)。显然,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是开发智力的关键。

1 高中物理教学中要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1.1 高中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再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更需要的是抽象逻辑思维。同时,高中物理是一门严密的、有着公理化逻辑体系的科学理论,对于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初中物理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这就是当前所谓初、高中物理"台阶问题"的实质。另外,从高中学生心理的年龄特征来看,从初二年级开始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在高二年级将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思维趋向成熟,可塑性将变小。因此,在高中一、二年级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以顺利地完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是必需的。

1.2 从生理上看学生在16岁时已能完成人脑总重量的96%的发育过程,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心理上,从初二开始了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转化,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基础。同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在语言、文字、数学物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为在高中着重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实践也证明:凡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

因此,高中物理教改也应把提高学生担负逻辑思维能力放在首位。

2 高中物理教学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

2.1 就思维发展来说,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这是思维活动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思维发展的动力。"环境和教育只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外因。作为中学生,其主导活动是学习。而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从某种意义来说,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它对学生思维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思维发展的影响上,即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增进,直接推动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包含着"量变"和"质变"两个方面。学生知识的领会和积累,技能的掌握是思维发展的"量变"过程;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的智力或思维的比较明显的、稳定的发展,则是心理发展的"质变"。

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学习的难度为依据,安排适当教材,选好教法,以适合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并能引起他们的学习需要,成为积极思考和促使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创造条件促进思维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过程。应该看到,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的。教育并不能立刻直接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发展,它必须以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掌握技能为中间环节。而智力、思维的发展又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才能完成的。没有这个"中介",智力、思维是无法得到发展的。但是教师教学的着重点应是通过运用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同时给予他们方法,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适当的练习,促进他们的思维或智力尽快地提高和发展,不断地发生"质"的变化。这也就是学生思维结构的"质变"过程或称"内化"过程。

具体到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这个问题上,我国一些心理学家经过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好途径"的观点,并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智力是存在层次的,它是由人的思维的个性差异确定的,这种差异体现为个体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五个方面。它也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由此可确定思维能力的差异;思维品质的客观指标是容易确定的,使定量研究成为可能;研究思维品质的发展与培养,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病,并对之实施改革;思维品质的发展水平是智力正常、超常或低常的标志。其中思维的深刻性,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

2.2 就思维结构来说,皮亚杰提出了"发生认识论",强调"图式"概念。他的心理学思想中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图式"即心理或思维结构,"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构成新的"图式",不断发展变化,不仅有量变,也有质变的思想是可取的。其中"同化"是图式的量的变化,"顺应"是图式的质的变化。

任何一门科学都是由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等组成的。概念、规律、方法等是相互联系的;不同的概念、规律、方法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形成了该门科学的知识和逻辑结构。当然这种结构也在变化和发展着。应该说,人的思维结构和各门科学的知识、逻辑结构都是人们对客观现实世界的反映,是紧密联系的。因此,从教学必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上来说,正如布鲁纳所说:"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也符合现代系统科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观点,系统科学认为结构与功能是对立的统一。不掌握学科结构,就难以发挥该学科的功能。不仅如此,还认为任何系统都是有结构的,系统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孤立部分功能总和。而是等于各孤立部分功能的总和加上各部分相互联系形成结构产生的功能。数理学科也是如此。布鲁纳写道:"制订物理学和数学课程的科学家们已经非常留意教授这些学科的结构问题,他们早期的成功,可能就由于对结构的强调。他们强调结构,刺激了研究学习过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