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抽象思维能力训练方法范文

抽象思维能力训练方法精选(九篇)

抽象思维能力训练方法

第1篇:抽象思维能力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图形创意;思维训练;教学

0 绪论

图形是平面设计的重要元素,被称为“视觉语言”。图形的主要功能是传达信息,有利于信息的交流和文化的传播。在设计过程中,一切设计都将物化为形象。图形可为一切理论性观念提供它们知觉等同,能为自然与社会的网状结构提供多维度的展示,更能切近生活原型…因而“看”(图形)比“读”(语言)更煽情、更具诱惑力。图形设计的学习和训练意在培养学生丰富的联想力、敏锐的观察力和良好的表达力,以图形的方式物化思维过程,通过理性思维分析、感性思维进行想象、联想,发散性思维进行创作。课程中通过不同阶段的训练让学生能够通过分析事物的过程,联想与想象,最后形成自己的初步设计。对图形创意这门教学课程主要从思维训练的角度进行课程实践,通过思维训练过程与内容、思维训练方法、两个方面为指导思想。

1 思维训练的过程与内容

图形创意课程的教授时间共四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形象思维训练,课题训练――从源开始――师法自然。要求学生从现实生活中重新了解自然,发现生活。通过拍照,解构性写生,来真真正正的了解自然、发现身边的美,学会从自然中提取素材,寻找设计源。此次写生不同于以往只是注重描绘具体的景物,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从内到外、从宏观到微观进行解剖性、解构性写生,从设计思维的角度重新描绘。课题意在让学生留意身边的事物并学会用心观察记录,学会从自然中提取元素,在写生的过程中有所顿悟,并进行图形创作。第二阶段为发散思维训练,课题――基础形的联想。通过圆形、方形、自由形为基础形进行联想、发散,通过命题训练,一个圆、两个圆、多个圆、方形、自由形进行联想,从单个的形式设计到多个形式组合设计,让学生学会利用基础形去重组、拓展进行新的图形创意。趣味性贯穿整个课题,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轻松愉快的完成课题。通过此次课题可以对学生的图形创作进行分析,并引入第三个阶段的命题式设计。第三个阶段为快题设计,通过课程中命题要求来进行设计。主要结合具体的事物来进行图形创作,例如以山、水、花、动物等为原型进行抽象图形创作,从身边经常接触到的事物来进行图形的提炼概况,这一阶段主要从形态方面进行训练,通过形象提取、联想、变形、夸张、重组结合、渐变、解构等手法进行图形训练,从实景实体中转为抽象简化的图形。

2 思维训练的方法

创意思维是图形创意课程训练的核心方法,一般而言,“思维”是感觉、知觉、记忆、思想、情绪、意志这一系列心理过程中的一种心理活动,可以细化为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知觉思维、灵感思维、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单一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倾向性思维和反馈思维等。图形创意课程旨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不同阶段课程的训练,让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学会应用不同思维之间的转换来进行创作。

2.1 形象思维――分析综合

思维的训练实际上是概念物化的过程,思维应当物化为视觉的形式,形成可传达、可沟通的平面词汇。形象思维是最为直观应用最多的,图形创意通过图文结合进行思维的展现,文本是抽象的,因此要将抽象的文本转换为具象的图形是形象思维的展现。因此形象思维作为思维训练的第一环节,课题训练一中将写生的实体进行图形的提取需要用到形象思维,加以简化、夸张、变形等手法进行图形的提炼创作。课题训练三种将抽象的概念、实物进行物化也需要用到形象思维进行加工提取,分析与综合。

2.2 发散思维――演绎归纳

发散思维是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是训练创造力的重要方法。课题二通过不同基本图形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从内到外、从一到多,将毫无关系的基本图形通过创意过程中添加元素、组合进行演绎归纳从而使其联系到一起。

2.3 灵感思维――积累与观察

灵感思维是借直觉而进行的快速、顿悟性的思维。在设计过程中会不自觉的应用到灵感思维,但是灵感思维来源于生活和丰富的积累。兴趣和知识的积累以及对事物的观察和留意是灵感思维的重要来源,也会经常应用到设计中。特别在图形创意的后期,基于一定的积累,在创作的过程中多来源于灵感的碰撞。

图形创意课程中也应用到到抽象思维、灵感思维、逻辑思维、系统性思维等等,这些也为图形创意提供了不同的思维模式,通过课题的训练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会不同思维的切换与融合,灵活的应用到创意设计中。

3 结语

图形创意课程应主要针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图形创意表现能力和设计文化素养三方面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课程通过创意思维训练贯穿课程,在进行三个阶段的训练建立图形语言,在教学过程通过中加强学生对图形创意原理的分析和理解,并观察、积累、提炼、综合运用多种创意技巧,进行形象思维、发散思维等多方面的训练来探索图形创意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获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视觉效果,从而准确地表达思想和主题,并对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陈珊妍.图形创意[M].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2] 周至禹.艺术设计――思维训练教程[M].重庆大学出版社.

第2篇:抽象思维能力训练方法范文

一、要突出学习兴趣的激发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先复习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师设问:看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是不是要看这个数的末位数字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检验后予以否定,教师再设问: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除了计算外,还有没有其它方法呢?

接着师生设置情境,看谁能很迅速地判断任意一个自然数能否被3整除。比赛结果,总是老师获胜。这时学生急于想知道老师是怎样判断的,为什么这样快,于是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愿望。

二、要注意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双基的训练,而且要把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重在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认识,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指导,突出思维品质的训练,

1.要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不足,缺乏经验,思维的特点是由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抽象思维活动需要具体形象作支撑。所以要遵循学生思维特点,创设情境,运用各种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的认识过程,促使认识内化,而观察操作是丰富学生感性认识的重要手段。

2.要指导学生掌握恩雏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关键是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小学数学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比较与分类,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知识的异同点,将知识进行分类,形成知识系统:分析与综合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基本的思维方法,在解应用题中经常用到:抽象与概括是思维过程的核心、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例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可先让学生对下面式子进行比较,分成两大类:①2+2+2②5+5+5+5+5③3+5+6④8+8⑤4+4+9⑥3+3+3+3+3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发现:①②④⑥每个式子的加数都相同,最后抽象概括得出乘法的概念,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3.要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的核心是思维品质,思维品质的优劣是衡量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因此在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加强审题分析,训练思维的逻辑性:突出变式练习,训练思维的深刻性;注重问题多解,训练思维的灵活性。

第3篇:抽象思维能力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化学教学;抽象思维;实验探究

1、引言

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应试教育的教育理念依然存在,特别是当前的中、高考制度,严重地限制和束缚了教师的教学活动,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在中学教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和定型期,在这段时期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开发学生智力,而思维能力又是智力的核心,因此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工程中的重中之重[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分析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总结在课堂、习题、课外等方面对学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优化认知结构,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调节和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过程,加强原认知训练 ,实现抽象思维训练的自我监控和调节;循序渐进,按抽象思维能力层次实施训练;发展创造性思维。

2.思维概述

2.1思维的概念

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概括性的、间接

的认识过程[2]。可见,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高级阶段。

化学思维,就是运用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观察、思考、

解决在物质世界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问题。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教授布朗(Theodre L.Brown)和内华达大学教授小李梅(H.Eugene Lemay,Jr)为合著的《化学――中心科学》一书作序时说:“在你目前所渴望的职业中或者你们将要追求的职业中,化学都可能是举足轻重的。如果你对于工作中用到的化学概念十分了解,并在需要时会正确使用它们,那你将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专家,一个有知识的和富有创造力的人才。”因此,化学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对于我们今后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更要努力培养化学思维。[2]

2.2抽象思维的概念

化学抽象思维又叫化学逻辑思维,是用形式逻辑方法和辩证逻辑方法对事物

反省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分类、判断、推理等思维加工的过程[3]。

2.3思维的特征

中学生思维的一般特征是:

①思维能力发展迅速,抽象逻辑处于优势的地位,可以逐渐地脱离感性材料

的直接支持,已经能够用理论作指导来分析综合各种事实材料,从而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

②可以进行架设性的、预计性的思维,形势运算思维组建取代具体运算思维

而占主导地位;

③思维活动中自我意识和监控能力明显化;

④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在学习知识、分析和处理问题中之间认识事物复

杂的因果关系,认识个别与一般,归纳与演绎,对立与统一等关系,并逐渐形成辩证思维,到了高二后辩证思维开始占优势地位;

⑤在思维品质方面,到了高中阶段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已基本定型,深刻

性足部发展,独创性和批判性的发展兴队较晚,但进步显著。[4]

中学阶段是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

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

3.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策略

3.1课堂上的抽象思维训练

中学这一阶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我们要好好利用这段

时期,以达到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课堂上老师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努力激发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是中学化学教学的任务之一,也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此外,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也要注重引导,设问要巧,古希腊的教育家亚里

斯多德讲过一段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 [5]。提问要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设疑应由浅入深、有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再概括,亦即从实验事实入手,去归纳概括某种结论或道理,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中学化学教学课标中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历年高考试题中也

可看出阅读的份量逐年增大[6]。在学生阅读时,教师适时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以避免学生读而不思。不过,所提问题必须以书本知识为信息源,这样边读边思考,可大大提高阅读质量。也即为不断活跃学生思维初步加温,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2实验的抽象思维启发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著名化学家傅鹰说过,化学实验是“最高法庭”,通

过实验进行教学,最具有说服力。在教学过程中若能适时将一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启发性探索实验,再结合实验创设部分思考题,对激发学生抽象思维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如在讲授微粒不断运动这一性质时,为了使学生头脑中能够建立起微粒运动的表象,可增设一个简单的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分别向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加入一粒高锰酸钾小颗粒,学生很容易发现高锰酸钾颗粒在热水中扩散很快,整杯水一会儿就变成紫红色;而在冷水中扩散则较慢,整杯水需较长时间才能变成紫红色。由此,学生很容易探索出微粒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微粒运动速度越快:温度越低,微粒运动速度越慢。

3.3习题注重抽象思维培养

化学习题教学,主要是指化学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例题讲解、习题处理和

作业题、试题评讲等教学活动,它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概念、性质、公式和原理教学的延续和深化,是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和提高能力的重要环节[7]。 例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复习巩固知识和明确解题规范,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由于课堂时空有限,化学习题类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教师必须对例题进行筛选,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作范题,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找出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要求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并适当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意事项,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层次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不仅可以收到以题及类举一反三、的效果,更重要地是可以达到明确概念、掌握方法、启迪思路、培养能力的目的。

3.4培养创造性思维

所谓创造思维,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思维能力,是指人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特

别是进行发明创造所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是一切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凡是能够创造新形象或新事物的思维,都是创造思维。[8]

就中学生而言,只要他们在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中有新思想、新观点、新

意图、新方法,就可以称得上有创造性[9]。善于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和闪亮点,即使地鼓励、引导,不因这种创造的不完善而简单否定,这些都是让学生鼓起创造风帆勇往直前的良好教法。

4.结束语

本文基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简单的分析了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提出了关于提高中学生化学抽象思维能力的几点建议:即课堂上的抽象思维训练、实验的抽象思维启发、习题注重抽象思维培养、培养创造性思维。优化认知结构,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调节和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过程,加强原认知训练 ,实现抽象思维训练的自我监控和调节;循序渐进,按抽象思维能力层次实施训练;发展创造性思维。

但由于实践经验过少,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索,特别是人类对思维黑箱的心理机制还存在很多困惑,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训练策略的可操作性,阻碍了抽象思维训练的顺利进行,需要我们充分运用心理学、脑科学、教育学的对智慧来不断探索。

5、参考文献

[1] 谭建民.中学化学思维培养策略初探[J].教师论坛.2005(3):17-19

[2] 刘树仁、李谦定.化学思维和创新性人才[J].化工高等教育.2000(2):7-9,27

[3] 丁宏伟.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3):49-50

[4] 林崇德.学习与发展[M]. 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04,191

[5] 喻祖伦.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5(10):8-9

[6] 熊显华.高中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6,8(3):70-72

[7] 顾建辛.化学思维能力结构及其培养[J]. 课程、教材、教法.1998(11):39-43

第4篇:抽象思维能力训练方法范文

(一)概念及实践性价值

设计素描是设计专业各学科的基础实践课程之一,其主要任务是培养、训练学生运用设计的元素以素描的表现手段对客观形态的构造及特征进行素描的表现与设计性的分析,发现客观事物的根本肌理及内部结构属性特征。通过设计素描的训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艺术思考力、素描表现的创造力以及结构分析与表现归纳能力。设计素描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设计类学科学生的专业思维方向、专业创造表现力等。

“美是人在他生活实践创造中取得的最高的自由的感性的表现”。设计素描相对而言更趋于理性化,主要研究客观对象的内在构成关系与外观形式的统一性与设计性的理性美感,在教学中更多强调主动性的理性探究、理性认识与科学性艺术创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注重设计的艺术结合特性,强调理性构思与艺术想象能力的结合与实践。

(二)设计素描的特性延伸

经过近年的设计素描教学实践与改革,这种教学形式与方法已经体现出其优越、积极的存在意义。以往我们的“结构素描”已被列为设计素描教学的部分内容。设计素描作为一种依据视觉形象展开理性与感性结合的素描表现形态,在实践的总结中可划分为:具象表现设计素描、结构研究设计素描、抽象表现设计素描、表现性设计素描、意象性设计素描和材质综合媒介表现性素描等多种样式,而且其各具特性。

二、设计素描的本质及从传统性模式培养的转换构建

(一)设计素描的本质

“本质是事物内在的规定性的东西,是规定事物之所以为此物而非彼物的稳定性特质”。设计素描有自身的内在规定性与特质。

1、设计素描是一种艺术表现思维与艺术表现方法的双向结合训练方式,是主体眼与手的协同训练,是认知与表现的同步训练。

2、设计素描是一种艺术视觉语言体系,它表现生理的眼睛所见所感的事物外显形态与印象,也表现主体心理的“内在视觉”所视所思的意象与创想。

设计素描表现本质特征一般通过直觉、感受、联想、想象思维途径,运用解构、重构、渐变、重叠、透叠、错位、变异、矛盾等诸多艺术处理手法,再融人技法材料的特性,可以探索出由概念牵引出的抽象造型的最大可能性。

(二)抽象在设计素描中的重要性――针对传统美术高考程式化训练的转变

1、抽象艺术在设计中的应用

“所谓抽象,一般指抽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或特征,舍弃其他非本质的属性或特征的思维过程”。

抽象艺术的特征是缺乏描绘,用情绪的方法去表现概念和形式。而这种方法基本上是表现主义的,主观艺术处理的成分很大,我们可以从康定斯基的作品中体会得到。抽象艺术它是由各种反传统的艺术影响融合而来,特别在20世纪的现代艺术、现代设计中普遍被采纳。

2、抽象思维能力的训练

在设计素描中,我们的训练还是需要从“具象素描的训练”开始,它既是我们的前提,也是我们的基础。从“具象”中寻找“抽象”的规律,从“具象”中发现“抽象”,通过“具象”去认识大自然的造物法则,并让我们在其中心领神会。

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透过物质的表面去发现、探究物质的整体形状所构成的那些微小的结构单位,运用“结构单位替代表现法”重构,还有按照其他组合模式重新构建的潜在因素,它可以被我们的视觉所把握,也有被解体之后重构的可能性,我们可以将其抽取、归纳、概括、加工,在主观的艺术处理同客观形态的结合下产生新的艺术表现想法。

三、设计素描教学实践中的拙见与感受

(一)、突破常规素描的束缚――教学方式的转变

1、打破思维定式的静物组合方式和常规的静物选择方式

在传统绘画中,我们习惯了一些物体的组合模式。传统的物体组合主要包括:关联性事物组合,体量类似物组合,高差异体量组合,质感差异组合等。为了打破这种组合,避免常规式的摆放方式,可以用悬挂、倒挂、垒积、包扎等多种形式进行随机性摆放,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物体选择,同时融入自己的思维和观念,使原来被动学习变成主动教学互动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2、多种素描手法和工具的尝试与常规法则的创新

传统素描模式是用排线的方式画素描。设计素描的方法不同于传统素描,它的表现手法是无穷的,包括涂、抹、擦、印、贴等。不同的手法会产生不同的视觉美感,不再拘泥于传统素描的像与否。在这方面可以结合设计素描的类型多做尝试性的探索。另一方面,工具的改革也是提高设计素描教学方法的一种手段,设计素描应放弃传统素描只用一两种工具绘画的习惯,可选择多种工具媒介或结合各种有色纸张综合使用,甚至可以通过摄影、电脑制作等高科技手段获得,寻求新颖别致的形式组合。这样教学即可以丰富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开阔学生眼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二)突破常规素描的束缚――思维方式的转变

1、开发设计素描创造性构思的应用

设计师的创造力是对自然的独特感受和见解,设计师必须通过想象开拓设计思路,因此想象力对设计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是人们创造生活、改造世界的能动活动”。设计素描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的关键是构思,没有独到的构思,画面就会黯然失色。好的构思源自富于个性的思考,设计素描应打破传统素描的思维定式和既成套路,变换思维角度,从多维而整体的全方位角度处理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长处,利用引导方式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强调每个学生的作品要有个陛和原创性。

2、加强设计素描中的抽象意识

那么如何在设计素描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事物的抽象元素呢?可以根据专业的差异,对学生从具象到抽象分阶段、有侧重、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使他们逐步摆脱表象、概念、模仿的束缚,获得感知的最大解放和主动。还可以通过寻找“微观”形态元素,对群体进行重构,如对实体切割后,用微观特法表现对象,追求肌理脉络和图形特写以及质感的变化,以小见大,以精微见宽宏,探索和挖掘物体的陌生因素。这种训练方式极易得到物体完整的抽象造型,使学生的思路得到开阔,创造出新的表现形态。

3、拓展设计素描材料媒介的综合实践

恰到好处的材质表现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发现材料的新特性,探索材料的独特表现手法和效果应是设计素描教学内容与创作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材料媒介原本是我们教学中的弱项;另一方面材料媒介的丰富多样和未知性,都要求我们进行尝试、研究。对材质媒介特性的感受与体验是一种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能激发创造的冲动与激励创作的灵感。

结语

设计素描的教学实践与创新是一项需要长期探索的重要课题,随着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科扩展与培养方式、培养方向的变化而积极地在自身内部及教学方式上自觉地进行调整。设计素描在艺术类高校的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实际价值,因此对于其教学实践改革的探索也必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参考文献:

[1]阿恩海姆美《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

[2]吴廷玉《绘画艺术教育》人民出版社.

第5篇:抽象思维能力训练方法范文

【摘 要】物理知识大多抽象难学,给中职生的学习带来思维方面的障碍。因此,物理教师的讲解应深入浅出,具体形象,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物理学习的有效情境。文章结合中职物理教学实践,阐述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 中职;物理;教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5-0129-01

在人们的传统意识中都认为文科的学习与研究用的是形象思维,而理科的学习与研究用的是抽象思维。其实,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探索,最初用的是形象思维,而不是抽象思维。例如,幼儿园小朋友的思维就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慢慢发展到抽象思维。因此,形象思维并不是文科的专利,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探索客观世界,进行科学的发明与创造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思维形式。如物理学中的电力线、磁力线等模型,都是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结合的产物。

形象思维的特点是直观性与具体性,是人们用感官直接接受客观世界的形象信息后,由大脑产生感觉、知觉与表象,然后经过联想、类比等思维过程而获取知识。理科知识大多是抽象的,会给学生尤其是中职生的学习思维带来一定障碍,使人觉得理科难学的感觉。因此,在中职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可运用类比、想象的方法,以及各种插图、模型来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教师的讲解应深入浅出,具体形象。将教材中抽象、枯燥难以理解概念、公式和规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表述,为学生营造出一种物理学习的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规律探索,培养学生概括思维能力

教师要组织学生对前人总结出来的物理规律进行系统的学习,在此基础上获取足够的感性认识,在学习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物理事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累探索物理规律必备的感性材料,为学习物理规律的奠定扎实的基础。

1.掌握探索物理规律的思维方法。在引导学生探索物理规律的思维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知已有的知识,学会对感性材料进行必要的思维加工。使学生掌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现象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从中提炼概括出物理的规律。这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关键的一步。

一般的思维方法有:①实验归纳法。就是直接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归纳和概括,总结出物理规律。②理论分析法。即利用已知的物理概念与规律,通过思维、推理,得出一种新的物理规律。③类比推理法。即根据两种研究对象某些属性上的相似之处,推导它们可能在另一属性方面也有相似之处。类比推理法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

2.在应用中构建知识系统。要引导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真实含义、适用条件及应用范围。物理规律一般可用文字形式把相应的内容表达出来,有时也可用数学的形式来表达。要使学生明了物理规律的建立过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防止学生从纯数学的角度来理解物理规律,否则会有导致错误结论的可能。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物理规律来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避免出现乱套规律,导致错误结论的现象。

要使学生明确各种物理规律之间存在着的相互关系,构建物理规律的系统知识结构,从宏观的角度把握物理规律,学会用物理规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二、思维体操,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品质

学习物理规律之前,教师可适当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自己的记忆贮存中搜索,以尽可能多的知识信息来寻求答案。例如,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可从如下方面启迪学生思维:①定律的内容要点是什么?②能否用数学表达式来表述?③定律反映了怎样一种因果关系?④各量间的量值关系如何?⑤加速度与外合力的方向关系怎样判断?⑥时间和单位是怎样的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在深入思考中探索新问题,达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此外,还可以进行以下训练:

1.顺序颠倒,训练逆向思维。物理学科有许多的问题都是运用逆向思维,即从反面思考得出结论。这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是大有裨益的。例如,教学光现象及应用部分,可以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质,从反方向切入解决问题。在物理规律的探究过程中,学生的逆向思维、联想与想象能力得到了有效的培养。

2.一题多解,训练求异思维。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设疑,在求异思维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类训练具体体现在一题多问、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训练方面。让学生不断变换知识应用范围与思路,使大脑思维不断适应物理教学的新情境,促进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和拓展。

3.灵活变通,训练发散性思维。思维的发散性是指对同一材料,以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为本,沿着不同方向去探索、思考,寻求决然不同答案的思维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多思路、多维度、多模式的发散性思维训练,使学生敢于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敢于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动手实验,训练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

物理实验教学可以有效训练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实验室操作与观察实践能充分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机能。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对观察到的物理现象进行大胆质疑、深入思索。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让学生把思维转化为行动,把感性思维转化为创新思维。

学生对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对相关的科学知识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教师应呵护这样的好奇心,与学生一起进行物理实验,指导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在教师的启发和诱导下,学生在实验室里亲自动手,探索实验,应用所学到的物理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对课外实验给予必要的关注,积极拓展物理实验的外延。课外实践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可以更加有效地刺激思维,深层次地激发思维活力,激活创新思维灵感。事实上,古今中外许多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得益于实验室外的探索活动。

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开展以培养创新能力为主要目的物理课外实验和课外小制作,大力拓展学生知识面。例如,学习了用游标卡尺进行长度的测量后,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外用游标卡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各类纸张的厚度和玻璃瓶的周长等,加大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不断地摸索,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实验方法,在一次次失败中找出最佳的方法。又如,学习摩擦力之后,可以让学生调查生活中成功利用摩擦力的事例,探索改变摩擦力的方法。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动脑思考中发掘其中蕴含的科学思想。实践证明:只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创新灵感,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思维能力,才能使物理实验更好地发挥探索实验教学的优势,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总之,培养中职生物理思维能力是当前课改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础。形象思维是创新思维活动的一种特殊介质,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通过训练有效提高中职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司绍正.如何培育学生的物理形象思维能力[J].中学物理,2011,(10).

[2]何国平.重在能力的培养——物理教学琐谈[J].安徽教育,2010,(12).

第6篇:抽象思维能力训练方法范文

数学思想 构造数学 辩证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153-01

数学是锻炼思维的体操。在数学教学中,从思维领域可以提出理论性、实效性、可操作性的思维训练措施,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抽象、概括及其具体化,把握一般的思维规律,即能较好地完成学生的思维训练任务,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

根据我的体会,指导学生进行思维操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教师要做好示范

要结合数学内容,联系实际展示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把思维操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俗、形象地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清楚地看到一个个抽象的数学问题是怎么样通过看得见、模得着的思维操作得到解决的,从而激发兴趣,启迪深思,录求更上一层楼的巧妙解法。

另外,还要教会学生有条不紊地思考及确切地表达思想的方式方法。在抽象的数学问题面前,加强形象思维,特别是想象、直觉和灵感思维训练,把抽象的东西“拉近”;加强探索性、预测性训练,更多地运用猜想加验证、联想加估计;加强数形结合训练,增强直观性等,这些措施都有效地辅助思维操作。学生司出其中的道理,就会逐步地由模仿进入到创造性思维。

2 抓住有选举权字思维特点,让学生参与思维操作

数学思维的四大特点是:

1.1推理的逻辑结构占绝对优势;

1.2力求思路简明;

1.3 精确地分解论证过程;

1.4 数学符号精密准确;

翻一翻数学教材,特别是高中数学教材,哪一页不鲜明体现这四大特点?哪一道数学综合题不鲜明体现这四大特点?只重传播知识,忽视思维方法的训练是绝对行不通的。数学教学要紧紧抓住这四大特点,通过激发、探索、点拨、总结、升华等手段,充分揭示各种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变化、抽象、概括的过程,提示解决问题的数学的选择及思考过程、推理过程。教学中要充分暴露思维过程,抓住要点“引而不发”,实行“推迟判断”的教学。对学生则要求课上进行紧张的思维跟踪,思维活动与教师同步进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参与简单的思维操作到较复杂的思维操作过程,学生一旦发现自己可以参与数学的发现和研究,就会信心倍增,极大地调动起学好数学的积极性。学生会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数学原理,并能把文字、符号、图形语言自如转化、确切表述,就开始“悟”出了思维操作的真谛。

3 帮助学生建立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模型”

现代数学是构造数学。学生头脑中没有一系列的的数学模型就难以掌握好数学知识。同理,学生头脑中没有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模型,也难以有章可循,做到学有一定之规,思有一定之法。关于解应用题,代数比算术高明,它提供了用列解方程的方法,不仅解法更简捷,而县城方程思想遍及数学各领域。在数学中,很多数学思维模型经常起作用。如抓住“归纳――猜想――数学归纳法”证明这一模式,很多规律得以发现并论证。抓住思维活动五个阶段(直观思考――联想思考――兴趣思考――创造思考),针对学生特点,在学生兴趣思考高潮时适时点拨,往往能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学生获得终生难忘的真才实学,潜能必将得以充分发挥。

4 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基本观点,是对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和数学思维规律性的认识。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训练,就是要抓住最本持的东西复查思考,使学生掌握认识规律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其中,如下数学思想尤其值得重视:

3.1 方程思想:能帮助学生用已知探求未知,从未走向已知;

3.2函数思想:能帮助学生从常量走向变量,用变量和函数来思考问题;

3.3 参数思想:把运动和变化作为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借助参数能架起已知和未知的桥梁。活跃在解题中的参数,是学生创造思维在闪光。

3.4 数形结合思想:可使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把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巧妙结合,融为一体;

3.5 分类思想:以集合分类为基础,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使难以用统一方法解决的问题得以不重不漏、严格圆满地解决;

3.6化归思想:其本质是把要解决的复杂问题转化为已知(或容易)解决的问题,把“多元”转化为“少元”,从空间转化到平面,从特殊对象归结出一般规律,实现数学各分支的转化……

5 教会学生进行辩证思维

辩证思维并不神秘,它是唯物辩证法在思维领域的具体化,是思维的高级形式。它要求人们从事物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来作全面的观察,通过符合辩证逻辑的思维过程,深刻领会数学知识的本质,掌握关系。思维能力的五个方面(形象思维)中,思维形式纵横交叉,辩证思维起主导作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其思维的多向性、独特性、、流畅性、跨越性等,更是辩证思维的功能。很多教师苦心探索的学生逆向思维受阻问题,只有借助于“两面思考”见长的辩证思维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在辩证思维中,各种思维方法是灵活变通的,活生生的数学思维绝不会变成僵死的、可以机械模仿的定势。

第7篇:抽象思维能力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素描;设计素描;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J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2-0023-0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艺术形式的追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各门专业设计的学习都是以素描学习为基础的,只有掌握了素描造型的一般规律及技能,我们才能更好地去进行专业设计的学习。作为一项基本功的训练,素描主要是以单色线条或明暗来表现物体的形态,以锻炼观察和表达物象的形体、结构、动态、质感、量感、明暗关系为目的,由此掌握造型的基本规律。然而,素描的形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由传统的素描形式逐渐发展到现在的设计素描。

传统素描的训练,主要包括对于物体形态、结构和比例的准确把握,以及运用明暗或线条来表现物体的能力。它着重培养的是表现具象物体的技能。阿恩海姆曾经说:“艺术设计不是对刺激物的被动复制,而是一种积极的理性活动。”所以仅仅局限于具象物体形态的描绘,对于后续的专业设计学习将会有一定的局限。因为传统素描的训练,在抽象的造型思维训练上有所欠缺。这正是传统素描逐步发展为设计素描的原因。设计素描正好弥补了传统素描的这一缺点。

设计素描的训练与传统素描不同,它不是单纯的为了造型而造型,而主要培养的是对于物体形态的提炼、抽象思维的训练,以及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将头脑中各种的物体进行构思并把它形象化,客观的记录于画面中,通过慎重选择、增加、删减等反复的修改与处理,让学生客观性的去造型,艺术性的去描绘。设计素描的思维观念并非是盲目自由抽象的艺术创作,任意删减抽象形态。目的在引导作画者怎样认识、构建、思考勾勒形体,并非毫无根据的构思。而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由外到内,由表及里的、形象的创造性地描绘物体物体。例如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就是采取多点透视的观察方式将物体“分解”。在这个创作过程中,他排除了明暗透视的抽象方法,将对象进行了简单化重组,加进新的认识理念和多种思维,重新加以建构并恰当地表现于平面之中。即使创作出的画面极有可能是奇妙怪诞的,但能表现出具有更强的艺术表现力和深刻的感染力。故在设计素描时要想呈现的是一个完美的、具有艺术生命力的,具备“抽象艺术”的形体。一幅画的表面效果和“技巧”并不一定是重要因素,最关键是要学会一种新的理念并以指导创作方法。只有掌握了这样一种方法,才能为我们后面的专业设计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设计素描的训练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即结构分析训练阶段、明暗表现训练阶段、创意能力训练阶段。

结构分析着重点放在训练学生把握对物体形态、结构的思维能力,以及物体空间透视原理,利用三维的空间意识方式来表现物体形态的构建以及形体与形体、形体与空间的多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具体的表现方法上则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结构画法,完全摒弃明暗,运用穿透性方法来呈现四维空间,运用粗细有别的线条来表现形态体量特性;在具体表现题材上又可概括分为“机械部分”和“自然部分”。就机械部分而言,可定位为最初级内容,从正方体入手到利用各种几何形体的组合、静物的组合、最后落实到极其复杂的机械零件的组合。就自然部分来说,主要培养学生对生活中平时难以注意的极其细微处的观察能力,从“具象”中找出“抽象”的规律,并且从中发现出抽象美的成分。

对于 明暗表现的训练与过去的调子素描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明显的不同。也一样采取明暗的方法来进行表现,但是,具体落实在有关观念、思维、形式上却是用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来诠释的,被凸显出新的、多层次的无比丰富表情与深刻内涵。新具像素描作为传统的全因素素描的延续和发展,有其新颖别致的艺术观念和思维方式,它所不同点重点体现在两个层面:1、传统素描比较重视绘画技法,对材质媒介与肌理的重视程度非常不够,那么现代素描教学则大量选用各种媒材,通过多种颜色的笔、水墨、颜料、黑白照片、拼贴等大量尝试新材料、新工具,并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来进行素描艺术的新实验。2、传统素描的表现题材非常单一,表现道具除了运用石膏就是运用蔬菜以及瓜果等日常生活用品,这其中的审美情趣以接近唯美的程度,艺术形式却呈现千人一面的呆滞趋势。但是现代素描选择的范围十分宽阔,甚至可以体现一种奇异废旧的、超越普通审美的,具有特殊形式和特殊审美观的道具。选择空间的扩大化,选择表现的个性化,从视觉语言和艺术形式上都给人有全新的感觉。

在描绘的方法上,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也不尽一致。首先从观察方法上就采取以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意念,发挥主观能动性,打破传统的形式。比如当我们观察某一个物体时,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对象上,而不要去想它是什么,要试着去发现与它相关的物体或形态,把物体的结构形态抽象化并提炼出来。另外,观察物体的角度有所变化、光线有所不同,必定会形成对形态不同的感受。再者可以从不同角度、光线来观察物体并用不同的感受来表现它。设计素描是集观察、思考表现于一体的造型设计活动,同时也尊重客观对象,但在画者心目中的地位有别于传统素描。客观世界中的具象物体是研究设计素描的基础和前提因素。只有从具象中才能发现抽象,才能找到抽象的规律。

设计素描是在传统素描的基础上发展变化产生的,它并不是独立发展的,没有传统素描的训练做基础,也很难进行设计素描的学习。我国古人提倡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要把基础实践作为学习造型的主要形式,然后进行主观想像和创造。达・芬奇说:“做自然的儿子”。同样,也是这个道理。没有扎实的基础,凭空想象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 所以,在艺术设计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将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有机的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点,才能更好地为设计服务。

参考文献:

[1]郝蔚.传统素描教学与现代素描教学的分析与比较[J].艺术教育.2008,(10):102-103.

[2]赵卫平.高职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J].广西轻工业.2009,(07):199-200.

第8篇:抽象思维能力训练方法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 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思维形式。儿童掌握概念的过程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因而通过概念教学可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但《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之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教室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这其实就是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中,应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如对应思想、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教学思想的核心。转给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培养学生转化意识,发展思维能力。

3.计算和练习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9篇:抽象思维能力训练方法范文

一、养成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的学习乃至工作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数学教师,对学生不仅要“教”,而且要“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如何学数学知识。“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 如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做到会听、会看、会想、会说,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会听:听而不闻,等于没听。学生听讲时要边听边想边记忆,抓住要点。不仅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认真听同学们的发言,并能听出别人发言中的问题。会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首先要给学生观察权,不要以教师好心的“讲”取代学生的“看”。凡是学生通过自己看、想,就能掌握的东西,教师一定不讲或少讲。会想:会想,首先要肯想。课堂上要学生肯动脑子想问题,除了靠教师教学的启发性外,还要靠“促”,促使他动脑子。要求学生,老师每发一问,人人都要立即思考,准备回答。会说:听、看、想,要通过“说”这一点来突破。语言是思维的结果,要说就得去想。课堂上抓住要学生尽量多说这一环,就能促进学生多想;要会想,想得出,想得好,就得认真听,细心看。抓了会说,就能促进其它三会。只有育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注重思维策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发散思维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更谈不上思维的求异和创新。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往往会有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学中,教师尽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思考探索问题的解答方法,产生尽可能多、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策略。把学生思维在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引向纵、横两个方面发展,强化对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和思考,使学生感受到用不同的方法可以解决同一个问题,促使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

三、进行科学引导,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水平。

数学更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经验,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受到了格外的关注。数学知识大都比较抽象,这些抽象的知识只有以形象的思维去同化,才能顺利纳入学生认知结构中。在数学课堂上,学生形象思维能力有时直接决定其对抽象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形象思维能力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观察中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即在数学课堂上,尽可能通过呈现并演示实物或实物模型、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表述的形式,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由无到有、由弱而强。通过采取这种方式,学生自觉地根据老师的提问与讲解,调动头脑中已有的表象,将曾经学过的知识与新学内容联系起来,由于同学们真正开动了脑筋积极思考,从而才能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在感悟中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即通过设计并展示图形、抽象知识等的变化过程的多媒体课件,让学生首先通过看与想,形象的理解知识的生成与变化过程。之后让学生用语言表述看到的现象,再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进而使学生在感悟中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四、调动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内在思维能力。

教师要精心设计,使每节课形象、生动,并有意创造动人情境,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对于较难的问题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分解,减缓坡度,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多赞扬、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

五、提出操作要求,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思维训练的目标要求必须通过教学过程去实现。例如,我开展了审题训练、分析数量关系的训练、找规律、植树问题等十几项思维训练。根据教学要求,制定具体的训练项目和内容,并提出例证。如线段图的训练,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看懂线段图、学画线段图、会画简单的线段图、正确画出线段图等不同的训练要求。

培养兴趣、激发思维。也就是根据数学教学的任务和思维训练的目标要求,充分挖掘兴趣激学的因素。运用多种学生喜爱的直观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内在思维积极性,使学生学得津津有味。做到课开始,有兴趣;课进行,趣更浓;课结束,趣犹存。

设疑质疑、暴露思维。也就是教师巧妙发问,学生敢于提问,从而充分显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形象地说,就是要选好起点,掌握终点,在过程中,把握好几个站口,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过去。

指导学法、引导思维。也就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要注意“活”又要注意思维方法的规范。如果没引导学生经历感知、理解、巩固和意义的认识阶段,没有给学生掌握初步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讨论的思维方法,学生就难以形成多向思维的“活”也就不能做到“会学”。因此,教师要善于跟踪和发现学生出现的可能的各种思路,在学生已有思路的基础上适当地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不断修正自己的思维轨道,保证思维的正确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