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抽象思维如何提高范文

抽象思维如何提高精选(九篇)

抽象思维如何提高

第1篇:抽象思维如何提高范文

首先,高中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再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更需要的是抽象逻辑思维。同时,高中物理是一门严密的、有着公理化逻辑体系的科学理论,对于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初中物理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这就是当前所谓初、高中物理“台阶问题”的实质。另外,从高中学生心理的年龄特征来看,从初二年级开始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在高二年级将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思维趋向成熟,可塑性将变小。因此,在高中一、二年级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以顺利地完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是必需的。

广大教师的实践也证明:凡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因此,高中物理教改也应把提高学生担负逻辑思维能力放在首位。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呢?

1 教法

1.1 从有利于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出发,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方向性,应该让学生知道学习过程、思维过程、思维的形式和方法,以调动其自觉、主动性。只有自觉地遵循思维规律来进行思维,才能使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理、论证得法,具有抽象逻辑性,培养出深刻性的思维品质。这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

1.2 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实质就是前述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学习的类型主要是“意义学习”,即在良好的教学条件下,学生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并能融会贯通,发展了智力,提高了能力。其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建立了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这是最有价值的学习。学习进行的方式主要是“接受学习”,即要学习的全部内容都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献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加以“内化”(即与原有知识有机结合),大量的知识和材料都要靠此获得。

从这一点来看,班级授课,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形式没有改变。具体的课堂组织形式可以各人不同。但从着重思维能力的培养上看,似应更重视每学期一部分“结构”建立开始的绪言课,结束时的复习课。以及对实验课和习题课有关思维方法和物理方法的指导。以达到与教材处理的原则一致。

1.3 因材施教,开展课外活动,培养一些优秀学生,使他们不受思维定式的约束。大力培养他们的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强调直觉思维是爱因斯坦科学观的一个重要特征。他说:“物理学家的最高使命是要得到那些普遍的基本定律,由此世界体系就能用单纯的演绎法建立起来。要得到这些定律,并没有逻辑的道路:只有通过那以对经验共鸣的理解为依据的直觉,才能得到这些定律。”探索就得用直觉思维:整体的、跳跃的、猜测的,以知识结构为根据的直接而迅速的认识。同时,我们对于学习物理有困难的学生,则应加强课外辅导,消除他们心理上,思维上的障碍,以适应面对大多数学生进行的课堂教学。

2 关于教学过程的控制和评价是仍需研究的,在此只提出一点线索

2.1 思维的智力品质研究是有客观指标的。我国一些心理学家所进行的小学数学教改试验,即运用这一套指标。详情请见《思维发展心理学》朱智贤、林崇德著。

2.2 教学过程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因此也是可以量化的。现代系统科学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式”理论,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人的短时记忆的最小单位定为“组块”,多大是一个组块,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个数字、字、词、符号、成语、短语等都可以是一个组块。它的存贮时间需要0.5秒,而转化为长时记忆至少需8秒。掌握物理学科,首先要懂得物理语言,大脑中要有一套物理符号系统,即在长时记忆中要存贮一定数量的组块(信息)。仅有组块还不够,还必须把组块组成若干程序,形成产生式系统。一个产生式包括两部分:条件和动作。一定条件做出一定动作就是一个产生式。如:一个公式,一个定理就是一个产生式。组块必须按产生式组合才有意义,二者不可截然分开。普通教科书一章所传授的知识约有十几个产生式。掌握一间课程等于掌握几百个产生式。而获得物理学科那样的专业能力,就得掌握几千或几万个产生式。从时间上讲,一天学习5小时,1小时可以学习4~20组块,1个产生式。这就是相当于一课时的信息量。依此类推,如果能仔细地将高中物理教材中必须掌握的组块和产生式统计出来,实行控制是有可能的。

第2篇:抽象思维如何提高范文

一、高中物理教学融入抽象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对于高中生来说,在经历了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习后,本身具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物理学科作为一门理科课程,强调的是对抽象事物的理解,以及在进行问题解决过程中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中融入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十分重要且必要。

二、高中物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表现

在高中物理课堂中,有不少知识点需要学生发挥抽象思维能力去想象,从而找寻合理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比如,在进行物理关于“弹力”的知识讲授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抽象思维能力进行想象。例如:针对橡皮和橡皮泥两种不同的事物,施加相同压力,哪个更容易变形?为什么?此时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得出,同样有弹力的两种事物:橡皮泥和皮球进行比较,橡皮泥由于相对较软,且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所以在压力下容易发生变形;皮球虽然也有弹力,在遭遇外力的情况下也会发生变形,但其很快就能够恢复原状。

再比如,在进行“速度与加速度”知识的学习时,也可以借助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去进行加速度的理解,从而让学生能够在思考中掌握更多的新知识。

由此可见,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范畴十分广泛。

三、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实现抽象思维能力提升的对策

对于高中物理教师来说,有效地把握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进行合理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十分必要。

1.巧妙提问,指导学生学习

物理教师在课堂提问时,要以启发为主,在进行问题设置方面进行多视角综合考量。

以“浮力的应用”为例,教师可以进行引导性的问题设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比如:一张同样大小、厚薄的木板和铁板同时放置在水面上,谁先下沉?谁的浮力更大?

教师在不揭晓答案的前提下进行浮力计算公式的讲解。讲解完成后再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想象,如果有学生提出二者浮力一样大。教师则应该顺势引导,询问学生依据。

启发式提问有助于学生充分调动抽象思维能力进行画面的想象,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浮力”的理解深度。

2.从心理认知视角入手,培养学生抽象的思维品质

以物理“速度与加速度”的知识学习为例。教师可以先从学生常见的生活场景入手。例如,设定“同时让一个硬币和一张纸在同样的高度落下”,让学生想象谁先落地及过程中的加速度。

而后在具体讲授的过程中,则需要借助多媒体进行演示,在模拟加速度的过程中,吸引学生学习,并引导他们尽可能通过抽象思维的理解去进行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以全体学生为对象,提升他们的整体素养,在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个性。在高中物理课堂中从心理认知视角入手,通过为学生提供民主、自由、平等的课堂教学环境,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出来,学生在课堂上既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实现了全面发展,又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个性特点,激发了自身的潜能,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品质,使学生获得更大的进步。

3.借助实验扩大抽象思维的广度

实验是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物理知识学习的有效方式。借助实验,可以让许多知识活起来,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抽象思维广度和深度的培养。

同样是物理“气体的等温变化”的知识讲授时,教师可以做这样一个实验,将变形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让学生观察乒乓球是否能够恢复原样。学生通过观察得出最真实的结果。类似的实验还有热气球升空、充满气的气球遇到热水爆炸等。

第3篇:抽象思维如何提高范文

【关键词】立体几何 形象思维 直观教学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38-01

我国科学思维的开创者钱学森先生将思维分为三种:抽象思维、形象直观思维和灵感(顿悟)思维。他在《在全国思维科学的讨论课上的发言》中指出:“形象思维也叫直感思维,人认识客观世界首先是用形象思维,而不是用抽象思维。”小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再到抽象思维的。因此,钱学森指出:“形象思维应该是我们研究当前思维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所以在教学小学生立体几何的学科中,形象思维就显得就更加重要。

1.形象思维的重要性

形象思维是学生自身的需要,也是走向抽象思维的需要。长期以来,人们更加关注抽象思维的研究,而很少注重形象思维方面的培养,这样让学生的抽象思维反而得不到更好的培养。在教学的时候,老师没有引导学生对直观感知材料进行概括,学生的头脑里还没有形成鲜明的形象时,老师就直接引向抽象的概念。使得学生充满疑惑,对知识产生误解。长此以往,那些抽象的概念总是让学生忘记。人类社会的很多发明,都是受形象思维的影响。如人类看到鸟在高空飞翔,于是发明了飞机;看到水里的鱼游来游去,于是发明了潜水艇;牛顿看到苹果掉在地上,于是有了万有引力的概念。所以生活中很多东西的出现都是受形象思维的影响。

2.小学生立体几何形象思维能力缺乏的原因

2.1 空间想象力很差,立体几何图形失真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之所以较弱,是因为其年龄较小,空间观念不强,往往只停留在平面图像的理解上,只关注事物的表象特征。立体几何图形是由平面图形的直观感知而想象的,而这些平面图形与真正的空间图形不尽一致,例如:在正方体中矩形ABCD被画成平行四边形,角ABC等于90度,但却不画成90度。等等这些都会让学生很难理解和适应。给出一个物体的平面图形,学生往往很难想象出此物体的具体图形。

2.2 没有丰富的表象储备

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现在孩子都被父母宠着惯着,加之作业过多,孩子整天只知道读书,对外界的事物接触太少,很多普通的事物不认识,因此缺少丰富的表象储备。致使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差。

3.如何快速、有效培养小学生立体几何形象思维能力

人类的思维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在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时候我们应该遵循其规律,掌握科学的方法。谈到形象思维就离不开表象,因为表象是以直观来反映现实的,他是形象思维的细胞,“没有表象活动就没有形象思维”。所以在上小学生立体几何的课程中,尽量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

3.1引导观察,积累感性材料

意识世界是对客观世界能动的反映,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认识,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形式。老师应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更多的观察和认识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事物。在教学几何学科时,应该引导学生去观察。看得见东西与想象中的东西比起来,看得见的当然更容易理解,例如:教学球时,应该把学生引向太阳、地球、篮球等;在教学长方体时应该把学生引向粉笔盒、文具盒,砖块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具体的感性材料,进而引入到更深层的东西,例如:长方体有几个面组成,共有几条棱,面与面的关系,棱与棱的关系,以及再引向其面积的求法。等等这些不仅能让学生容易理解,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

3.2 操作实践,深入理解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动手操作能让学生的感性认识变得丰富,手脑并用,能让手脑得到训练,从而得到发展。认识都来源于实践,所以在学生对具体的图形进行观察之后,老师就该引导学生动起手来,深入到实践当中去。让学生摸一摸、量一量、比一比、拆一拆、拼一拼。通过观察、测量拆拼等活动,才能让学生获得对各种图形特征的深刻映像。懂得空间问题和平面问题的相互转换。于是学生知道面积是怎么得来的,体积是怎么得来的。所以在教学立体几何的过程中,光是听老师讲是不够的,光观察也是不够的,必须落实在实际的操作当中。例如:在老师讲到一个圆柱体的时候,可以提前用硬纸板做好一个圆柱体,在上课的时候让同学测、拆拼。然后再教学生学圆柱体的概念,面积的求法等等。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知道圆柱的表面积是两个圆的面积加上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如果能让学生自己制作效果当然会更好。

3.3 进行归类、对比,展开思维

在引导学生对每一种图进行观察,实际操作之后,学生对各种图形应该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了。此时,老师就应该对各种图形进行归类和对比了。比如将圆柱体,圆锥体等归为一类;将长方体,正方体等归为一类。为什么这么归类,老师要给学生讲清楚。然后就是对比,通过对比让学生更加理解老师这么归类的原因。例如:长方体和正方体为一类,老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因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每一个面都是矩形,每一条棱都是直线,且面和线的数量都是相等的,再对两者面积的求法进行比较,体积的求法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就清楚了。这是同类的比较,除此之外,再作不同类的比较。通过归类,对比,学生就更加能够区分和理解。

4.培养空间思维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4.1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要使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息息相关,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注重这方面的培养,例如:收集相关的图片,像金字塔、钟楼、庙宇等等,让学生模仿图片中的物体,提高其作图,识图能力。这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4.2 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立体几何学科中,学生要想更快更好的解决问题,教师应注重其思维灵活性的培养。让每个学生能够从多角度、多层次、用更多的方法去思考并解决问题等。学会思维的转换和迁移,做到一体多解,触类旁通。如,对于平面几何图形的特征和计算方法,在刚开始的时候只要求学生掌握每一种图形的特征和计算方法,慢慢的要求学生理解各种图形的特征之间的关系、以及面积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通过变化图形,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小结

形象思维能力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培养抽象思维的基础。在教师的教学当中,教师应该创造一个民主的、宽松的、和谐的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以最好的状态参与进来;其次,小学生意志较薄弱,自尊心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切不可打击、讽刺、体罚学生。最后,教师应该在其教学当中,不断的丰富和提高自己,寻找科学的教学方法,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达到最理想的学习状态。

参考文献:

[1]朱志贤、凌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2]《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3]蔡和平.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J].吉林教育.2011(25)

第4篇:抽象思维如何提高范文

学观摩研讨会。专家的教法和讲座拓宽了教师视野,使教师明白了:随着我国数学课程改革不断推进,

提升学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势在必行。专家谈到"几何直观"已经写入了小学数学新课标

,这表明了"几何直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得以有效地运用,显得特别重要。那么,教师在小学学教

学中如何正确运用"几何直观"呢?

一、了解"几何直观"概念,懂得"几何直观"妙用。

以前教材很少有"几何直观"提法,或许有的人对"几何直观"概念还不太了解。什么是几何直观呢?徐利

治说"直观就是借助于经验、观察、测试或类比联想,所产生的对事物关系直接的感知与认识,而几何直

观是借助于见到的或想到的几何图形的形象关系产生对数量关系的直接感知。"教师理解了"几何直观"概

念后,在教学中运用"几何直观"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第一、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从具体到抽象:在具体几何图形背后看到确定的自然数字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培养学生空间想

象能力与合理推理能力。第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几何直观"时,一定要把握好"度"。 运用几何直观手

段不可能整堂课抓住学生注意力不放,使学生长期处在高度兴奋状态;运用"几何直观"手段的目的,是

为了让学生在某个学习阶段上透过事物表面,看到事物本质,使学生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第三、

教师要善于处理在教学中运用"几何直观"时所遇到的突发事件:学生有时可能会被教师出示的几何图形

表面形象迷住,不能在思维上过渡到教师所想要引导的结论上去,这时教师就要冷静,要懂得学生心理

,给学生足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观察、去想象;实在不行,让他们回到原点,重新思考,最后可能

会引导学生抓住图形后面的真实结论,实现在教学中运用"几何直观"的真正目的。

. 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增强学生推理能力。

小学生思维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离不开具体事物支持,教师要善

于在教学中引入"几何直观"手段,指导学生根据图形直观性特点,将直观图形形式与抽象数学概念融合

起来,探究、寻找图形背后隐藏的东西,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突破数学理解上的难点。在具

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因为观察和感知实物是学生学习空间图形必不

可少的学习经验;学生只有充分感受、理解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才能开拓视野,增强推理能力

。如观摩课-《确定位置》(西师版小学数学第八册),授课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寻找确定的位置:先介绍列

和行的含义,再用抽象方格纸画出书中具体人物的位置,使人物和点(即数对)建立联系,为抽象数对的

出现创造了条件,接下来要求学生用数对表示自己、同桌或班上其他同学的位置;最后,教师随意说一

个数对,让学生猜猜是班上谁的位置…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几何直观手段,把全班学生卷入了他事先设置

的情境中,促其主动观察、积极思考,增强了学生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收到了奇效。

三、弄清"数形结合"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几何直观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几何直观"手段,可以把数学概念和空间形式有机联系起来,使许多抽象数学概念更

具体化、简单化;这不但可以缩短数学知识间距离,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小学数学教学应

重视运用"几何直观"手段,注重"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借助图形几何直观性,更好地把抽象数学概念

展示出来,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东西;这种通过图形直观性质来阐明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教学方法,能

实现自然数与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和渗透,能解决学生在数学上理解难的问题,实现发展学生几何直观

能力的目的。例如:(1)、学校有一个实验柜,分上下两层,第一放7个烧瓶,第二层放4个烧瓶,一共有

多少个烧瓶?(2)学校有一个实验柜,分上下两层,第一放7个烧瓶,第二层放7个烧瓶,一共有多少个烧

瓶?这两道小学低年级数学应用题,通过实验柜的直观形式,渗透着"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由加

法向乘法过渡,使数学概念更具体、更简单,容易被学生接受。这种在教学中运用几何直观的结果是:

学生通过生活中实验柜的直观性,将数和形结合起来思考问题,既学会了乘法,又培养了他们的几何直

观能力,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四、积累具体经验,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

直接经验是小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起点,而小学生接触的几何图形都是直观的,学生要从直观形象思维

过渡到抽象思维,不会在瞬间完成,他们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或走过艰辛的历程,并且在获取许多直观

图形知识后,才会逐步形成空间观念。例如:要训练学生由看到的实物想象出几何图形(比如学生看到树

、小鸟、兔子…就要让他们想到用小方块、小圆圈来代替它们),或由见到的几何图形想出实物形状;要

训练他们运用图形形象来描述实物,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等等。但是,学生思维如果总停留在直观层面

上,就不能够很好地完成形成空间观念的任务。所以教师必须让学生逐步积累直观形象思维经验,促使

学生渐渐地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这样才能发展学生几何直观能力。如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方

格图,就肩负了促使学生思维由具体到抽象过渡的任务;在这个过渡过程中,学生空间想象力可以得到

了充分训练(比如教师让学生在方格图上画角、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空间观念就

有机会就逐步形成。但是,教师如果在这个过渡过程中,没有让学生经过长期形象思维训练,就急于求

成,让学生过渡到抽象思维,那样会导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脱节,学生就不能到达抽象思维的境地,

教学收不到预期的效果。

"几何直观"不仅为抽象思维提供以经验,而且也给教师教学献出以技巧。教师通过在教学中适当运用几

何直观手段,使复杂的而抽象的数学概念、数量关系变得形象化和简单化,实现了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

过渡的目标,为学生解决了在数学上理解难的问题。这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并理解数学结论,而且有

第5篇:抽象思维如何提高范文

形象思维的分类

对数学中形象思维的“形象”,长期以来,人们的认识仅仅局限于几何图形,从而数学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事实上,数学形象包括很多类:

1. 直观形象

直观形象包括平面几何图形、立体几何图形、函数图象等,常用于研究具有直观特点的几何问题. 如画出文字语言所表示的图形,添加几何证明中的辅助线,把实际问题数学化为几何问题,皆属于直观形象思维.

2. 经验形象

一定的“形”常对应一定的“式”.解代数题时,根据代数式的结构特征,联想与之对应的几何图形,把代数题转化到几何领域,通过研究图形的性质而解决代数问题. 这种由式而产生的图形,也就是经验形象,如行程、工程问题用线段图求解;方程问题用函数图象求解,都是经验形象的作用.

另外,代数公式、命题及命题推理论证等的整体形象也属经验形象.例如,用韦达定理构造一元二次方程.

3. 创新形象

创新形象就是对一个新的问题情景,在经验形象基础上想象出的一种新形象. 笛卡儿创立解析几何,进行的也就是创新形象思维.

4. 意会形象

意会形象一般不进入人类公认的知识体系,只存在于单个人的头脑中,它是个人对数学对象的一种整体把握. 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有自己各自对数学语言的独特的理解和思维方式,这种时而清楚时而模糊的把握和联想,笔者认为就应该属于意会形象了.

形象思维在培养数学探究能力中的作用

列宁说:“人们常常需要经过一级抽象,二约抽象等等才能达到科学的认识.” 而数学恰恰具有再抽象的特点,即需要逐级抽象而形成一个逐次提高的抽象过程.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人们要反复研究形象材料,利用形象思维提供的各种想象与联想,反复地进行抽象,而现实的具体素材和形象材料 是认识空间形式和量的关系的基础,是过渡到抽象的概念和命题不可缺少的初始环节,是抽象思维的首要阶段,正确地、巧妙地运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互相补充,相辅相成. 在数学认识活动中, 一方面按照逻辑思维的活动规律,不断进行分析、综合、归纳、演绎;另一方面又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多层次的思考,并对逻辑思维的结论进行取舍,一旦达到统一,就进入创造性思维集中活动阶段. 因此,运用两种思维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充分发掘思维潜能,从而获得最佳思维.

然而对于每个不同的学生来说,存在着倾于形象思维和倾于抽象思维两种不同的风格. 那么一个倾于形象思维的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在思维上有些什么特点呢?

具有形象思维倾向的学生,能迅速地把可以信息化的抽象的式子、结论等与脑中的形象联系起来进行类比,然后把类比的结果抽象化,从而得出结论,但是这类学生往往无法表达出他们的思维过程. 有形象思维倾向的学生的特点是具有较多的形象储备.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尽可能地在课程设计中安排相关内容,逐步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1. 数学形象思维的训练价值

(1)有益于解题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教会学生解题是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 “解题者所做的脑力工作就在于回忆它的经验中用得上的东西”,并和它的解题思维联系起来,这是表象——联想——想象的形象思维过程. 形象思维能力较强的人,思考问题时各种形象经常浮现眼前,活跃在脑海里,这有助于搜集有用信息,激活解题思路,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有益于发展创造性思维

数学形象美而有趣,它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而且会引导学生主动地实验、研究,从而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直至深化问题. 又由于数学创造性思维往往先通过形象、灵感、数学美感等抓住问题实质,迅速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再通过逻辑思维做出严格证明,所以对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将有益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有益于开发右脑潜能

大脑生理学认为,人大脑的两个半球功能不同,左脑主管抽象思维,右脑主管形象思维;右脑的信息容量是左脑的100万倍. 而有关资料却证明,在数学上抽象思维是形象思维的几十倍. 可见,在数学学习上,右半脑远远没有得到开发,而其开发潜力又是巨大的. 加强形象思维训练就是开发右脑潜能的一个重要途径.

2. 几何领域中的形象思维应用几例

(1)图表的应用

(2)模型演示

如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自制正方体,并备有表示平面的纸板和表示直线的竹签,学生利用自制模型演示空间的线面的位置关系,形象、直观,而且能使课堂气氛兴趣盎然.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例如,在讲解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时可制作课件,以正方体为模型,使之从不同方位转动,从而得到不同位置的垂面,使学生从中得到感性知识,且加深了对定理的各种情况的认识,从而培养了学生对该定理的运用能力.

3. 解题中形象思维的体现

我们在学习数学时,恰当地运用形象思维可使抽象难懂的知识很容易地被掌握,有时还能轻松地打开解题思路.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思维活动通常是形象思维和抽象的逻辑思维交错进行的过程. 但是形象思维的生动形象性、概括性、运动性、层次性等特征在数学中有着抽象逻辑思维不能比拟的 作用.

比如,我们经常用到的数形结合思想,用此思想方法研究问题就是注意数与形的结合,或者把几何图形转化成相应的数量关系问题,运用代数、三角等知识去讨论;或者把数量关系转化成相应的图形性质问题,借助于几何知识加以解决. 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集中了数量分析与图形的直观,利用数和形的各自优势,往往能使我们尽快地找到解决途径或简化解题过程. 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往往是利用数学经验形象构图解题.

4. 加强模型教学,促进思维不断简缩,发展数学形象思维

教学中,把数学基本问题及其解法,几何中的概念及图形、定理及证明,代数中的公式及应用,代数式中反复出现的特殊结构等分别组块,作为模型训练成经验形象,复杂问题便可看成关于模型的简单问题,从而迅速架通已知向未知的桥梁,简缩思维过程. 建模就是由实际问题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过程. 每一种数学模型都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完美结合. 建模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观,是发展学生数学形象思维、培养创造才能、促进数学发现的有效方法. 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形象思维致误分析

第6篇:抽象思维如何提高范文

[关键词]抽象;概括;抽象概括能力;抽象形式;培养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172-01

人类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思维,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教育工作的最终机智在于人脑的思维过程”。数学教学与思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数学教学是指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对数学思维的研究,是数学教学的研究核心,数学思维的发展规律,对数学教学的实践具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怎样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而数学思维能力中最重要的就是抽象概括能力。那么究竟什么是抽象概括能力呢?

一、抽象概括能力的理解

数学抽象概括能力是一种数学思维能力,是人脑和数学思维对象空间形式、数量关系等相互作用并按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内容的内在理性活动的能力,是高层次的数学思维能力。它具体表现在对概括的准确性、发现在一般性现象中存在差异的能力、把各类现象建立联系的能力、分离出问题的核心和实质的能力、由特殊到一般的能力、善于把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等等。它由抽象和概括两部分组成的。

二、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意义

学生抽象、概括能力越高,在学习中的迁移能力就越强,对新的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就越快。抽象、概括是思维最重要的特点。因为只有通过抽象、概括才能使人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抽象、概括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如果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提高了,他们的逻辑思维水平才会真正提高。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对数学学科的抽象概括能力,不同的学生也存在着差异,具有数学抽象概括能力的学生在收集数学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时,非常明显的表现为使数学材料形式化,并能快速完成抽象概括的任务,同时具有概括的欲望,而且积极主动地进行概括工作。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呢?

(一)概念教学中对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必须首先强化概念教学。特别是数学学科逻辑性强,更要根据数学概念的特点,让学生牢固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从而激发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增强灵活性。形成概念是概念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应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去揭示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本质属性的过程。鼓励学生去感受发现、猜想、探索、概括事物的本质属性或规律,获得新概念的过程。在数学课中的概念教学,不应该把获得正确的概念作为教学任务完成与否标准,而要看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如何,看学生能不能从多角度来思考问题,学生的思维是否灵活,这是评价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对于一个数学概念,学生要先认识其特殊、具体的形式,从具体、感性的认识逐步过渡到对概念的本质的认识,然后再运用概念解决问题,达到巩固和应用。但是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不应该局限在某一节概念教学课上,也不应该孤立地看待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而是应该用整体的观点,把一个(或一组)具有完整意义的概念作为一个整体,从整体上认识其形成的规律和教学中所应采取的对策,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从总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从整体上设计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就能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逐步建立抽象概括的思维。

(二)命题教学中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对数学问题的解决。解题教学不仅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手段,而且是增强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使习题能更好地发挥其教学功能,解题教学应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核心。不但要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而且要以问题为出发点,对学生进行抽象概括、联想求异、探索能力等方面的思维训练,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三)数学建模中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数学运用能力是数学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因此提高学生数学运用能力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在这两个方面努力:1.重视概念的演变过程教学。使学生弄清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弄清概念在现实中原型是什么?及演变后的一般意义又是什么?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如学习导数的应用、生产效率、边际、弹性时,就不会觉得过于抽象而无从下手了。2.开展模型教学及数学建模能力训练。在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构筑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然后用数学理论和方法去寻找结果,之后返回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最后反过来又促进数学新思想、新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这样,学生就会在不断的学习中逐渐从实际问题中培养出出色的抽象能力,进而概括能力也会大幅度的得到提高。

四、结论

数学教学与思维教学密切相关,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抽象概括构成了数学教学的实质,构成了数学思维能力的第一要素,通过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使二者有机的结合,才能实现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人才。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是需要师生共同努力的。

[参考文献]

[1]李莉,数学教学论[M],吉林教育音像出版社,2001年

第7篇:抽象思维如何提高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育 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

数学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主要课程 ,其作用举足轻重,要说到学生学习数学的作用,可能说法很多,也就是,数学在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方面作用很大,也很明显。但是,我们似乎还未有意识地在中学数学教育中针对性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事实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和自我发展都具有基础性意义。在古希腊,所有学科就是三类,即物理学(现在的自然科学类)、伦理学(现在的社会科学类)和逻辑学,从学科 的发展源头上看,逻辑学的重要性不证自明。而且,数学的思维最能体现逻辑学的思维特征的,数学 是逻辑学的一个重要基础和表现之一。是培养逻辑思维的土壤。在所有学科研究中,逻辑学都是基础,而从基础教育中,特别是数学教育开始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那么,如何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呢?就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第一,淡化小学数学具象性学习习惯,逐渐上升到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一个重要的特征是学生在思维和运算的过程中,有找具体对象来辅助思考的习惯。这在数学学习之初,是一种有效的入门学习方法,能够加深理解和加快学生的掌握。但是,进入初中以后,代数式和几何的出现,就需要学生抛弃具象思维而使用抽象思维。这个转变过程在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学习中非常重要,有的学生转变慢,成绩就下降了,自信心也打折扣。原因就在于此,同时,这种思维习惯的转变,其实就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逻辑学就是形式的推理,是抽象思维,这里数学正好与之相同,并且,事实上逻辑思维在此也是学好数学的关键。

所以,针对这个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必须在抽象思维引导上对学生进行强化,让学生尽快熟悉抽象的代数式的实际作用和意义,并在例题的解答过程中将学生使用代数式的习惯培养起来。这个过程就体现的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因为代数式就是形式化思维和运算的典型。

到了简单的平面几何,更需要学生的抽象逻辑。一般的教学喜欢在生活中给学生找到例子,这是一个需要重视的误区,这是形象思维习惯。一些学生在几何题的解答中逐渐养成形象思维习惯。比如一个证明三角形相似的几何题,有些学生不是从公理定理和条件出发,而是先凭直观去看哪两个三角形相似,然后去证明,这明显会出错。久而久之,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不起来,就无法为立体几何等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充分利用数学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除了抽象性以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前提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比如并列、因果等,这在数学教学中体现得非常充分。特别是在几何论证过程中,学生对条件和条件之间、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的判断和利用不但关系到解题的正确与否,而真正考察的还是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如,解答一道平面几何题,如果在因为环节没有充分考虑条件的完整性,那么结果就不能成立,数学要求的是精确和理据充分,这个精确和充分就需要逻辑思维将之联系起来并找到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才能论证清楚。有时候,逻辑条件之间的先后顺序都关系到论证过程的严密性和结果的精确性。

第三,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

虽然不用强调,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从分析到解答的示范,教师都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来完成的,但是,这其中的玄机,学生并不一定能看出来并且理解。因此,需要老师在关键时刻,适当拓展知识来提高和培养学生对逻辑的认知和学习,进而增进其把握与运用。比如,在几何论证中,出现并列条件时,老师就可以适当地对何谓并列关系作比较细致的讲解,同时适当拓展一下与并列结构相关的几种逻辑机构,在教授学生证明数学题目的时候适当地给学生补充拓展一点因果关系方面的逻辑知识,使学生更加明白,前提错误,结论肯定不会正确这样的思想,就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更加注重对条件的解读和利用,因为数学的结果虽然重要,但是条件和论证过程更加重要,条件和过程的正确性才能保证结果为真,否则,结果真不能被确证,那么,结果就不成其为结果。

就中学生而言,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主要是从数学课上获得的,但是,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则对于其他科目的学习,则具有重要意义。初中生从小学数学具象性思维过渡到抽象性思维是一个重要的阶段,从代数式开始,学生就在抽象地思维了,当几何与代数结合,到了函数阶段,抽象思维能力就更重要,学生思考问题的条理性、全面性、整体性以及论证问题的严密性就是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体现。所以,在中学数学教育中有意识地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既是数学教育的本质任务之一,也是数学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主干课的基本功能的体现,当前对这个问题的探究几乎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实践领域也缺乏实际的指导和交流。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初中数学教育的根本,更加系统地开发数学教育资源及其利用,为培养更加全面,更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秋零. 康德:康德全集(第六卷)(第1版)[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

[2]王明刚.利用数学建模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3]黄哲云.初中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初探[J]. 科技咨询,2009(34).

第8篇:抽象思维如何提高范文

[关键词] 高中数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1)10-075-01

数学能力是人们在从事数学活动时所必需的各种能力的综合,而其中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最本质的特点,数学的抽象性导致了极大的概括性,抽象和概括构成了数学的实质,数学的思维是抽象概括的思维。因此,抽象概括能力构成了数学思维能力的第一要素,除此之外,还有推理能力,判断选择能力和探索能力。现在分别阐述如下:

一、抽象概括能力

数学抽象概括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也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它具体表现为对概括的独特的热情,发现在普遍现象中存在着差异的能力,在各类现象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分离出问题的核心和实质的能力,由特殊到一般的能力,从非本质的细节中使自己摆脱出来的能力,把本质的与非本质的东西区分开来的能力,善于把具体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的能力等方面。

在数学抽象概括能力方面,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差异。具有数学能力的学生在收集数学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时,明显表现出使数学材料形式化,能迅速地完成抽象概括的任务,同时具有概括的欲望,乐意地、积极主动地进行概括工作。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呢?

1.教学中将数学材料中反映的数与形的关系从具体的材料中抽象出来,概括为特定的一般关系和结构,做好抽象概括的示范工作,要特别注意重视”分析”和”综合”的教学。

2.在解题教学中要注意去发掘隐藏在各种特殊细节后面的普遍性,找出其内在本质,善于抓住主要的、基本的和一般的东西,即教会学生善于运用直觉抽象和上升型概括的方法。

3.培养学生概括的习惯,激发学生概括的欲望,形成遇到一类新的题时,经常把这种类型的问题一般化,找出其本质,善于总结。

4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是长期艰苦的工作,在教学中要随时注意培养,有意识地根据不同情况严格训练和要求,逐步深入,提高要求。

二、推理能力

数学运算、证明以及数学发现活动都离不开推理,数学的知识体系实质上就是用逻辑推理的方法构成的命题系统,因此,推理与数学关系密切,教学中应注重推理能力的培养。逻辑推理在数学中是普遍存在的,应予以重视,除逻辑推理能力而外,更要注意直觉推理能力的培养,因为直觉推理使数学思维具有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使人们去猜想。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呢?我们认为重要的是要注意推理过程的教学,一开始就要逐步养成推理过程”步步有根据”,严密的推理,在熟练的基础上又要逐步训练学生简缩推理过程。要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如几何学科,适宜地逐步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选择判断能力

选择、判断能力是数学创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选择、判断不仅表现为对数学推理的基础过程及结论正误的判定,还表现为对数学命题、事实、数学解题思路、方法合理性的估计以及在这个估计的基础上作出的选择,判断能力实际上是思维者对思维过程的自我反馈能力。

具有选择判断能力的学生,在判断选择中较少受表面非本质的因素的干扰,判断的准确率较高,判断迅速,对作出的判断具有清晰的认识,能区分逻辑判断和直觉猜测,他们具有明显的追求最合理的解法,探究最清晰,最简单同时也是最”优美”的解法的心理倾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呢?

1.我们知道,直觉判断、选择往往要经历获取信息,信息评价(判断),策略选择几个环节,因此,教学中应首先注意信息的获取,这是培养选择、判断能力的关键。

2.教学中应逐步使学生建立起恰当的价值观念,因它是选择判断的根据。

3.在解题教学中应训练学生具有选择探求最佳解法的欲望,不仅提倡一题多解,而且还要判断几种解法谁最佳?好在何处?

四、数学探索能力

数学探索能力是在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选择判断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制造性思维能力,探索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不断提出设想,验证设想,修正和发展设想的过程,在数学中,它表现在提出数学问题,探求数学结论,探索解题途径,寻找解题规律等一系列有意义的发现活动之中,而数学探索能力就集中地表现为提出设想和进行转换的本领。

数学探索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中最富有创造性的要素,也是最难培养和发展的要素。探索能力强的学生,能迅速地轻易地从一种心理运算转到另一种心理运算,表现出较强的灵活性,在对思维活动的定向、调节和控制上,有较强的监控能力,对思维过程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善于提出问题,敢于大胆猜想。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探索未知世界的主动地位。

2.使学生学会“引伸”所学的知识。

3.从具体的探索方法上给学生以指导,在探索过程中要广泛应用各种思维方法,如分析、综合、一般化、特殊化、归纳、类比、联想、演绎等,要重点给学生介绍逻辑的探索方法一综合法和分析法。

第9篇:抽象思维如何提高范文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以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是需要也是可能的。

首先,高中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再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更需要的是抽象逻辑思维。同时,高中物理是一门严密的、有着公理化逻辑体系的科学理论,对于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初中物理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这就是当前所谓初、高中物理“台阶问题”的实质。另外,从高中学生心理的年龄特征来看,从初二年级开始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在高二年级将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思维趋向成熟,可塑性将变小。因此,在高中一、二年级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以顺利地完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是必需的。

其次,从生理上看学生在16岁时已能完成人脑总重量的96%的发育过程,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心理上,从初二开始了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转化,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基础。同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在语言、文字、数学物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为在高中着重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

广大教师的实践也证明:凡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因此,高中物理教改也应把提高学生担负逻辑思维能力放在首位。

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呢?

就思维发展来说,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这是思维活动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思维发展的动力。”环境和教育只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外因。作为中学生,其主导活动是学习。而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从某种意义来说,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它对学生思维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思维发展的影响上,即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增进,直接推动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包含着“量变”和“质变”两个方面。学生知识的领会和积累,技能的掌握是思维发展的“量变”过程;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的智力或思维的比较明显的、稳定的发展,则是心理发展的“质变”。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学习的难度为依据,安排适当教材,选好教法,以适合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并能引起他们的学习需要,成为积极思考和促使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创造条件促进思维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过程。应该看到,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的。教育并不能立刻直接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发展,它必须以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掌握技能为中间环节。而智力、思维的发展又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才能完成的。没有这个“中介”,智力、思维是无法得到发展的。但是教师教学的着重点应是通过运用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同时给予他们方法,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适当的练习,促进他们的思维或智力尽快地提高和发展,不断地发生“质”的变化。这也就是学生思维结构的“质变”过程或称“内化”过程。

具体到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特别是思维能力这个问题上,我国一些心理学家经过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培养思维品质是发展思维能力的突破点,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好途径”的观点,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智力是存在层次的,它是由人的思维的个性差异确定的,这种差异体现为个体思维品质,包括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五方面。它也是思维能力的表现形式。因而由此可确定思维能力的差异;思维品质的客观指标是容易确定的,使定量研究成为可能;研究思维品质的发展与培养,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的一些弊病,并对之实施改革;思维品质的发展水平是智力正常、超常或低常的标志。其中思维的深刻性,思维活动的抽象程度和逻辑水平,以及思维活动的广度、深度和难度――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