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慢性病干预方案范文

慢性病干预方案精选(九篇)

慢性病干预方案

第1篇:慢性病干预方案范文

【关键词】 高血压;糖尿病;社区干预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999-0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由于其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等特点,已经成为危害当今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慢性病人群的激增,社区医院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也逐渐突显出来,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就是社区发挥作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指由卫生部门配合其他有关部门,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关于慢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指导等一系列的防治活动和健康促进活动,是控制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因此,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工作如何发挥优势、及时发现问题等问题亟需解决。本文中将选取我院辖区内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10例,综合对比社区干预对患者疾病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我院辖区内2011年1月――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10例,其中男性68例,占所有病例的62%,女性52例,占所有病例的38%;年龄分布为37-77岁,平均年龄(52.14±7.31)岁;文化程度分布为:小学及以下15例、初中33例、高中及中专51例、大专及以上11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国家疾病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采用2005年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推荐标准;糖尿病诊断按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4年)标准[1]。

1.2 方法 将选取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干预组在研究期间接受社区综合干预,社区根据患者疾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并由我院医护人员统一进行健康教育,定期对患者进行复查、家访、随访、建立健康档案等。主要的干预工作包括:①日常生活干预:控制患者饮食,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适当运动,控制体重;戒烟限酒,改正不良习惯。②药物干预:向患者详细说明各种药物的作用和可能发生的副作用,劝说患者遵从医嘱服药,提高患者的信心和用药依从性。③心理健康教育: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焦虑和恐惧的心理,造成患者的压力过大,因此,要教育患者保持精神乐观,积极参加文体娱乐活动等,有效缓解心理压力,积极面对疾病。④建立个人健康档案:为干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每月为患者测量血压和空腹血糖各一次,并将对患者干预内容及血压、血糖变化准确地记录在健康档案上[2]。

干预工作持续24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体重指数、文化程度、家庭基本情况及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1.3 评价标准 在研究结束后,我们将对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在干预12月后、24月后的血压测量情况和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针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当P

2 结 果

2.1 对照组与干预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比较[3] 干预组于分别于第12月及第24月时血压压均接受干预前有所降低(P0.05)[4],见表1。

3 讨 论

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不能单纯依靠医院门诊的治疗,一定要有很强的自我控制意识,同时积极配合社区干预和对患者的管理。社区医护人员也要提高自身的疾病防治能力,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这样才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慢性疾病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郭静萱.高血压合并冠心病降压治疗新策略一降压达标降低心血管事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1,31(8):591-592.

[2] 李勇.高血压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降压治疗的选择[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6):508-512.

第2篇:慢性病干预方案范文

门诊时间:每周星期二上午出诊。

慢性肝病患者由于蛋白质、脂类能量摄入不足,这种营养不良难以被纠正和多种微量营养素的不足,常常导致营养不良问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病情改善及预后。采用合理的膳食营养干预方式,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成为摆在医生和患者面前的严峻课题。

慢性肝病患者的膳食种类

1.不需要特殊限制或增加任何营养素的慢性肝病患者。

这类患者不需要特殊限制或增加任何营养素,由营养师设计食谱,临床医师开具饮食医嘱,患者根据食谱自主选择每餐食品。这类常规膳食包括普食、软饭、半流食和流食,其优点是患者可根据自身饮食习惯、经济条件等自由选择食物,但具有营养摄入情况难以被检测,营养摄入容易不平衡的缺点。

2.需要特殊限制或增加某些营养素、并需要改变膳食剂型的慢性肝病患者。

这类患者因病情需要,须特殊限制或增加某几种营养素、并需要改变膳食剂型,营养师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不同的营养治疗套餐食谱,临床医师根据营养治疗需要开具治疗膳食医嘱,护士指导患者选择营养治疗套餐。这种常规营养治疗膳食包括限脂植物性软饭、高蛋白膳食、麦淀粉饮食、低酮低脂软饭、低嘌呤低脂软饭、低脂少渣半流食、各种匀浆膳等。该膳食的优点是能够实现患者的营养治疗需要,缺点是患者难以自主选择,不习惯接受需要严格限制营养素的膳食口味。

3.营养不良、营养代谢紊乱、营养显著丢失以及其他需要个体化营养治疗的特殊慢性肝病患者。

这类患者由于营养丢失非常严重,对营养素的需求也非常高,营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营养状况、体内代谢状况、经济条件等,个体化设计膳食方案,建立营养病历,对食欲、自主进食量、胃肠道功能、目标营养素供给量进行评估和随访监测。一方面,膳食剂型、营养素供给量等符合患者的个体需要,食物选择、搭配等迎合患者的口味及饮食习惯,并且方案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另一方面,个体化的营养指导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患者和医务人员密切配合,可增强治疗效果。这是目前最合理、最有效的营养治疗膳食。

慢性肝病患者胃肠道功能的保护

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是经口摄入不足,由此导致的肝硬化患者的死亡率也大大升高。因此,在对慢性肝病患者进行膳食营养干预时,要重视保护患者的胃肠道功能。

首先,三餐要合理搭配,膳食要清淡易消化,剂型合理,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烟酒,慎饮茶、咖啡、含气饮品等;其次,要餐后服药,尽量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损害,营养支持首选肠内途径,肠外营养支持必须兼顾保护肠黏膜屏障;另外,也可以通过中医配方来护养胃气。

慢性肝病患者的膳食营养干预

膳食营养干预是针对慢性肝病患者的基础治疗方法。长期合理的膳食营养干预及食疗保健有助于改善慢性肝病患者的预后。

预防并纠正营养不良及营养代谢紊乱、改善并维护胃肠道功能、减轻肝脏代谢及解毒负担、有效配合和衔接肠内外营养支持等。干预时机越早越好,最佳时机从预防营养素摄入不足或摄入不平衡开始。

第3篇:慢性病干预方案范文

[关键词] 慢性胃炎;社区康复;干预

[中图分类号] R5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5(c)-0138-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 in patient with chronic gastritis. Methods 116 cases with chronic gastritis from September 2011 to April 2014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were given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 intervention.The effect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life quality such as mental status,nutritional status,self health awareness and social activity after interven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intervention,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Key words] Chronic gastritis;Community rehabilitation;Intervention

现代的快节奏生活以及不规律饮食使得80%~90%的人群都患有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胃病,其中大多数为慢性胃炎患者[1]。慢性胃炎(chronic gastritis,CG)是指由不同原因引起的各类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其病变范围可以是胃的一个部分,也可以弥漫至整个胃部[2],是消化内科常见的、多发病症之一,发病率呈递增趋势。常见的慢性胃炎有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后者黏膜肠上皮化生,常常会累及贲门,伴随有G细胞丧失和胃泌素分泌减少,也可累及胃体,伴有泌酸腺的丧失,导致胃酸、胃蛋白酶以及内源性因子减少。本病缺乏特异性症状,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不与症状的轻重一致[3]。大多数患者初期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出现消化不良症状,如食欲减退、上腹隐痛、反酸、饭后饱胀感等,严重者会出现贫血、腹泻、出血、大便黑色、胃部剧烈绞痛,最后发展为胃溃疡和胃癌等,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4]。慢性胃炎起病缓慢,病程长,易复发且难治愈,因此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调理,但是很多患者并未认识到调理的重要性,也不懂得如何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调理,使得治疗效果不明显[5]。社区康复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措施,通过让患者学习调理方法,逐渐改善其生活质量,进而控制病情。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4月在本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16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4例,女52例;年龄24~68岁,平均39.3岁;病程为9个月~12年,平均3.6年;文化程度:研究生学历5例,本科学历12例,大专学历25例,中专和高中学历52例,初中以下学历22;婚姻情况:未婚28例,已婚66例,离异9例,丧偶13例。

1.2 干预方法

对患者的文化程度、营养情况、思想和家庭状况等进行干预,制订出合理的社区服务计划,通过多种方法协同作用对社区患者进行指导,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 成立社区康复干预研究小组 研究小组成员由所在社康的全科医生和护理人员组成,均有较好的医德、扎实的临床医疗及护理相关知识,具有奉献精神。通过邀请专家授课并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培训,使社区服务人员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然后参与到社区康复干预工作中。

1.2.2 收集社区患者资料,建立健康档案,制订服务方案 社区服务人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生活习惯、营养状况、运动和治疗情况,同时对患者的思想状况及受教育程度进行了解,为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实施健康评估,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干预方案和效果评价标准;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讲解自我营养调理和自我保健的方法等;应用各种多媒体为患者提供更多的相关信息,鼓励患者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定期邀请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举办社区内的联谊会,使患者能够较多地进行经验和体会的交流。

1.2.3 具体的康复干预内容 ①为患者讲解慢性胃炎的发病原理、诱发因素、致病机制、治疗方法、相关注意事项和病情预后等,使患者对慢性胃炎有更完整的认识。社区服务人员在随访中发现,中青年慢性胃炎患者由于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经常会忘记服药,而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大,经常会服错药物,因此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问题进行干预。对于中青年患者,为其制订服药备忘录,提醒其按时服药[2];对于老年患者,应让患者家属积极参与,共同监督,确保患者能够正确合理服药。②慢性胃炎病程长,易复发且难以治愈,患者易出现焦躁、悲观和沮丧等状况,因此应对患者进行心理引导。社区服务人员应理解并且尊重患者,时刻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主动关心患者,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使其能够宣泄不良情绪,对生活充满信心[6];鼓励患者参加社区举行的各类社交活动,以转移其对疾病的注意力,并增强其自我认同感;同时社区人员和家属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和耐心,让其能够在融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和调理。③按摩可以提高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7],因此应给予患者按摩治疗。社区服务人员在经过培训学习后,定期为患者进行按摩治疗,同时将按摩手法传授与患者家属,让其能给予患者按摩治疗,在治疗的同时也能增进患者与家人的沟通交流,使患者体会到关怀感。④增强患者及家属对科学饮食重要性的认识,督促患者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尽量保证生活的规律性,少食多餐,远离烟酒,进行适度的锻炼,劳逸结合,以增强体质;同时应根据天气的冷暖,适时增减衣物[8]。

1.3 干预效果评价

①在进行康复干预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心理变化。优:患者积极正视病患,积极寻找治疗方法,生活态度积极乐观,与人良好沟通;良:可正视病情,能与人沟通,但缺乏主动性;差:不能正视病情,心情沮丧、愤怒且消极,不喜欢与人来往[9]。②在进行康复干预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营养状况。优:食欲正常,睡眠充足,皮肤有弹性和光泽,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各项指标均正常;差:食欲不佳,失眠,精神差,面色晦暗,多项指标不达标;中:介于好与差之间[10]。③在进行康复干预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优: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主动地进行自我保健,主动地咨询治疗;良:有自我保健意识,但是不强,需要家属与医护人员时常提醒;差:完全没有自我保健意识,不遵从医嘱,生活习惯不良,不接受复查[11]。④在进行康复干预的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的社交活动情况。优: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社交活动,活动中表现良好;良:能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下参加一些社交活动,活动中表现正常;差:不愿参加社交活动,或即使参加,也表现得很勉强[12-13]。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干预后的心理状态、营养状况、自我保健意识和社交活动积极性等生活质量优良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胃炎的病因有很多,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刺激性物质刺激、药物刺激、口腔及咽部的慢性感染、胆汁反流、X线照射、环境变化及其他病变的影响等,但不良个人生活习惯是其主要原因,如抽烟酗酒、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不规律等。本病初期症状不明显,等症状明显时再治疗则较困难,只能做到缓解症状,减轻痛苦,但是无法完全根治。此外,本病还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胃溃疡和胃癌等,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14-15]。慢性胃炎除进行对症治疗之外,还需进行科学的调理,同时减少慢性胃炎的诱发因素。许多患者只注重治疗,而忽视了日常生活的调理,发病时便进行药物治疗,而症状缓解后,依然不注意饮食习惯和规律,使病情反复发作[16-18]。慢性胃炎属于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以老年人为主,临床表现为恶心、反酸、腹胀及食欲不振等。慢性胃炎反复发作,其病情发展速度较慢,少数患者甚至无任何症状,需经过检查才能确诊,因此正确的诊断是治疗慢性胃炎的前提。

本研究中,在对患者进行社区康复干预后,无论是患者的心理状态、营养状况,还是自我保健意识、参加社交活动积极性等均得到明显改善,其生活质量也显著提高。

综上所述,社区康复干预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蒋木兰,申敏.慢性胃炎社区康复干预效果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144.

[2] 邬国英,夏云,郑琴芬.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慢性胃炎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95-96.

[3] 田荷花.72例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2,(5):28-30.

[4] 刘自永,王万瑞.按摩治疗慢性胃炎72例的临床疗效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8,24(10): 27-28.

[5] 赵明红,王华平.对慢性胃炎病人实施护理干预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2(2):257.

[6] 沈云华.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胃炎45例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2011,24(6):2834-2835.

[7] 张万岱,陈治水,危北海,等.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14-317.

[8] 周建中,陈泽民,危北海.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5):318-319.

[9] 陈斌,刘艳红.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研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25(6):23-25.

[10] 曹童童,李桂贤,谭其佳,等.慢性胃炎的中医辨证论治[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18):1480-1481.

[11] 王健俐,刘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36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19):66.

[12] 丁有荣.中西结合治疗慢性胃炎28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7):194.

[13] 徐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176-177.

[14] 雷秋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142例[J].光明中医,2009,24(12):2321-2322.

[15] 李保英,凌云.整体护理在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5):187-188,191.

[16] 周红梅,封木忠,查国华.系统护理干预在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 21(24):175-176,179.

[17] 张娜.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3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8):39.

第4篇:慢性病干预方案范文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

中图分类号:D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6-0073-02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这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悄悄的”成为了中老年人的健康的杀手。针对慢性病日益高发,且发病呈年轻化的趋势,苏州充分调动社区资源,积极运用健康学的先进理念,在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方式上不断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本文对苏州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作法与经验加以阐释。

一、苏州开展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具体形式

为了更好防治慢性病,苏州高度重视社区作用的发挥,在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方面,主要开展形式是社区健康教育、社区健康干预以及社区慢性病监察站。

1.社区健康教育

苏州积极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从完善健康教育体系、丰富健康教育内容、采用多种教育方式入手,较大地提高了社区人群中对慢性病的知晓率和控制率,促使了慢性病患者延缓病情进展、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改善心理状态,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

其一,完善健康教育体系。苏州在社区层面落实了健康教育机构的具体人员,建立健全了相关治理制度,明确了工作责任;配合健康教育,加强了社区中老年人员检测,把握第一手资料,以便及时发现慢性病患者,同时健全社区慢性病防治档案。

其二,丰富健康教育内容。苏州社区开展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通过区分对象、讲求实效的原则来进行,做到有的放矢,不强求一律。例如,一般高血压患者的宣教重点在于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运动指导、生活方式指导;高危人群的宣教重点在矫正不良行为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要求他们进一步做好身体各方面的筛查和监测;大众化健康教育的宣教重点在树立全面的健康观念、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防患于未然。

其三,采用多种健康教育的方式。在慢性病健康教育方式选择上,近年来,苏州社区坚持面对面的个体化指导和利用媒体广泛宣传相结合的方式以及知识普及与防护技能、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其中包括群体教育、个体教育、随机性教育、社区宣传画,书面教育、影像宣传及电话咨询等多种方式。

几年来,通过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患者对慢性病的认知水平。部分患者对慢性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患者掌握科学合理的自我管理方法,增强其自我保健意识,从而促进其生活行为的改变,有效地控制慢性病;通过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干预,部分患者的慢性病不良卫生行为有了较大改变,在食盐、吸烟、饮酒、运动、服药方面都有了显著好转;另外,一批“潜在患者”由于接受了相关宣传,在生活方式上积极变革,避免了疾病的发生。

2.社区健康干预

社区健康干预是指以社区为单位,多部门协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一系列活动,以创造有利于健康的环境,改变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降低健康危险因子水平,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在这方面,苏州养蚕里第一社区的经验值得借鉴。为了更好地加强社区健康干预,该社区工作人员与相关机构合作,对居民进行抽样调查,经过调查476名居民发现:近44%的居民饮食结构不合理,近40%的居民体力活动缺乏,近28%的居民吸烟,近13%的居民经常熬夜。调查还发现,体力活动不足、经常熬夜、吸烟和饮食过量的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降低;超重、脂肪肝、血压、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异常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

在了解了该社区居民慢性病的主要危险行为和因素的基础上,社区制定了详细的干预策略。社区居委会积极组织动员社区居民共同努力,发展社团,形成社区支持体系。竹辉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对目标人群给予指导,促进人群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和发展。通过一年半的健康干预,居民参与度与积极性明显提高,增强了自我健康管理的技能和信心,部分居民主动承担起社区日常的健康管理任务,自觉成为健康知识的传播者。养蚕里第一社区的慢性病社区干预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风貌均有了提高。《苏州日报》做了大篇幅的专题报道:73岁的独居老人邹某在干预前,因为缺乏有效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体重达到100公斤,高血压、高血糖一个都不缺,在接受了社区健康干预后,逐步改正了不合理的生活习惯,来了个健康“大翻身”;与邹某相似,居民石某参加了干预后,困扰多年的高血脂、高甘油三酯都得到了明显控制,后来的体检指标均达到了正常。

3.社区慢性病监察站

苏州张家港市杨舍镇西门社区于2008年初成立慢性病监察站,整合了方方面面的资源,改建了社区活动室和会议室,增加了多媒体等通讯器材和音响设备。在志愿者与常见病慢性病患者之间架起了桥梁,以病友会的形式,在多名专职志愿者和众多病患者之间开展了简单易行的监察防治工作。

其一,注重健康宣传,促进慢性病监察。该社区提出了“形式要多、受益要广、效果要好”的十二字方针,通过组建健康俱乐部,向每家每户发放慢病宣传资料和物品、在社区建立慢病宣传专栏、在社区活动室播放慢病宣传片等营造出了浓郁的慢病防治氛围。该社区还积极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向大众宣传科普知识。在每个卫生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积极创新宣传办法,拓宽宣传渠道。在糖尿病宣传周,社区首次尝试了使用短信宣传方式,共向居民发送健康短信300条;并把宣传领域延伸到了社区学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其二,重视疾病对人的危害,提高自我防范意识。疾病筛查是发现病人最有效与最经济的手段之一。该社区通过疾病普查活动最大限度地发现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掌握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病情况、最大限度地普及高血压等慢病的防治知识。同时为病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提高病友对疾病的自我重视和预防能力。社区病友会以健康台账的形式,对每一位病友进行监察,建立人手一册健康台账。病人通过自身对慢病的监察,再告诉医生自己适合服用哪一种药比较有效果,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其三,扶持弱势群体,做到病有所医。该社区慢病监察站对弱势群体的慢病患者进行倾斜,建有一本以残疾人、革命伤残军人、孤寡老人、特困家庭为主的定向服务台帐,和一本70岁以上老人的健康档案。根据他们的需求和服务站实力开展了力所能及的服务,除了监察站的基本服务外,还为社区的低保户设立了特定的免费体检项目等。

二、苏州开展慢性病健康管理的基本经验

苏州在社区慢性病有着不少经验,值得借鉴,总结如下:

1.提升慢病防治理念

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不是单纯的卫生业务行为,更是一种群体行为,一种政府行为与社会行为。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也是一项惠及百姓、非常有效、有重要意义的工作。苏州运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理论,前瞻性的卫生服务模式,将慢性病防治的关口前移,针对不同目标人群的进行综合管理。通过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和疾病人群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预测、干预和维护,教会患者自我管理健康的方法,提高患者自我管理的能力,以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大的健康效益。

2.完善政策扶持措施

慢性病防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具有公共卫生产品属性,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扶持。为了促进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长远发展,苏州政府将社区慢性病的行为干预和健康管理逐步列为由政府购买的公共卫生项目,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日常工作考核,同时把慢性病防治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为慢性病健康管理和社区卫生服务相互促进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3.转变居民健康意识

在慢性病防治中,不良生活方式的干预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调动社区多方资源,将疾病防治从医生为主体向医生和个人互动转变,使病人知道自己的健康危险因素,了解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及其后果,掌握控制危险因素的方法,从而更多地发挥慢性病患者的主体能动性,促使他们从被动地接受服务向主动地寻求服务转变,积极参与决策自己的健康管理,承担自身保健责任。事实上,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建立并实施之后,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在于居民的健康观念。为此苏州社区的市民学校不定期的聘请老师,给社区居民讲授关于健康的知识讲座;苏州各级部门邀请医院医生讲授了慢性病的防治,积极向广大市民传播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教给人们基本的防病常识,改变人们传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生活习惯,提高市民健康水平。

4.提高卫技人员素质

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是一种综合性干预手段,涉及预防医学、社会学、健康促进等多项专业知识。为此苏州通过建立专项人才引进制度和加强业务培训等措施,优化社区卫生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专业业务技术水平,转变健康服务理念,推动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的持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轸麒,章扬熙,邵梦■,林乔芬.苏州市1993年疾病负担的初步研究[J].疾病监测,1995,(2):54-56.

[2]刘玉琴.浅析健康档案管理对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高的重要性[J].科技创新导报,2012,(6):195.

[3]李晓风,刘付琴,王艳梅.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J].首都公共卫生,2010,4(6):279-281.

第5篇:慢性病干预方案范文

[关键词] 慢性病;规范化管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2(b)-134-02

2009年4月,昆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选定,纳入《卫生部2008年度中央补助地方慢病综合项目》在昆明市的3个试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实施社区慢性病的综合干预和高血压病的规范化管理。该项目是一套专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提供,并可与社区其他管理系统有机结合的常见慢性病信息管理系统。通过1年的工作,干预初显成效。本文将该项目对高血压、体重管理的结果介绍如下,以探讨慢性病社区综合干预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项目管理居民1 501名(干预前1 503名、干预后高血压死亡1例、糖尿病死亡1例)。年龄:男性18~85岁,平均(47.31±4.21)岁;女性20~80岁,平均(48.55±4.52)岁。男性935例中高血压184例,女性566例中高血压116例。

1.2 方法

①采集个人基本信息、将信息录入项目管理系统,自动筛查出该个体属于一般人群、高血压患者,还是高危人群,见表1。②通过人群分类管理进一步采集人群个体身体活动、膳食、烟酒 、家族病史、实验室检查等各类信息,系统自动生成各类个人健康评估报告,对其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各种危险因素的现实状况和暴露水平,并制定个性化的行为干预和疾病改善指导方案。③社区干预措施:健康教育(采取社区知识讲座、黑板报、发放相关资料等给予认知干预)、营养干预、运动指导、身心健康指导、血压监测和服药指导等。④定期随访,动态掌握和管理人群健康状况,在管理效果评估的基础上,与管理对象共同调整干预行为和治疗方案,形成一个动态循环的跟踪评估、指导和管理过程。

对于超重且中心性肥胖个体(BMI≥24 kg/m2伴腰围男性≥90 cm,女性≥85 cm),系统自动建议参加“体重管理”。 BMI 24.0~27.9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进入“体重管理”的服务对象,将得到包括膳食和身体活动指导两方面的服务。评判标准:管理1年后,BMI由超重转为正常或肥胖转为超重有效,BMI无变化或BMI由超重转为肥胖无效。

对社区居民进行2次血压测量,结果录入项目工作系统,正常血压:收缩压

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内容:①膳食指导,特别关注食盐总量,包括烹调用盐、酱油和加工食品等中总盐量的摄入,以每人每日6 g作为目标,帮助和鼓励患者逐步降低摄入量并达到目标;鼓励患者坚持多吃蔬菜和水果;畜禽肉的摄入量要适当,膳食脂肪供能比不超标[4]。②身体活动指导,要结合患者血压分层结果,确定身体活动的指导原则,特别是对运动项目的种类、活动时间和强度等的确定,要让患者掌握运动禁忌,防止发生意外。③限酒指导,对于高血压患者,应告诫饮酒的危害,帮助其建立戒酒的决心并逐步采取行动。④戒烟指导,对高血压病情越严重者,越应加强对吸烟者的劝阻和戒烟指导力度。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2 结果

随访前后人群体重比较及高血压控制情况见表2、3。

3 讨论

当前,各种慢性病已经成为危害百姓健康的主要疾病。将疾病的防治关口前移,在社区实施慢性病的综合防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良好途径。卫生部1997年颁布的《全国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方案》中明确规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慢性病防治中的职责与作用: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和积极开展对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由于慢性病病因和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个体差异很大,同时患病危险因素与心理、行为和社会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因人而异进行干预可能行之有效。由于高血压等慢性病是生理-心理-社会(家庭)因素所致,为了减少不良的社会(家庭)因素及由此产生的不良心理因素,应当以社区为载体,家庭为单位,以高血压患者为对象,对他们进行社区规范化管理。

显然,在入组人群初始资料筛选、后续随访管理过程中给予适时的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生活方式、运动指导是慢性病防治的基础和关键。本文对每一位居民进行信息资料的详细采集,在资料采集中,发放宣传资料、进行相关慢性病防治知识讲解,个体高危因素分析,帮助制定改进措施,随访中给予具体的指导,效果明显。本中心通过慢性病社区综合干预项目对高危人群和3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1年的社区干预,高血压控制率比干预前有明显的提高,管理前后有显著差异。说明,高血压患者经规范化管理,对疾病的认知、服药的依从性普遍提高;不良生活习惯在管理下得到了一定的改善,有效地控制了血压,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在管理过程中发现:①新筛查出的高血压患者和年龄在40岁左右的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稍差,这是项目管理中的难点、重点。②随访不及时。存在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加大力度,做到主动、及时管理。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改变,运动的缺乏,超重和肥胖越来越成为社会问题。本中心共对筛查出的156例超重、肥胖患者进行了管理,体重管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①本社区干预工作还做得不到位,②管理对象的依从性还不高,还未意识到体重超标对身体的危害,③统计处理未按管理对象的实际体重进行统计处理也是造成体重管理无显著差异的原因。应加强项目管理者的运动指导,饮食的干预。适当的体力活动既有降压作用,又可巩固药物的降压效果,合理膳食,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少吃高热量食物,减少肥胖等高危因素。

结果表明,通过社区干预提高了患者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的认识。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有效地改变了不良生活方式,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使科学的生活方式、运动方式、饮食方式得到推广,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社区人群的保健意识和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姚公元,黄小平.深圳社区慢性病防治队伍现状及建设对策的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23):1992.

[2]李文玲.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现代医药卫生[J].2009,25(11):1742-1743.

[3]刘力生,王文,姚崇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基层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09,17(12):24-25.

第6篇:慢性病干预方案范文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持续护理; 临床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一种临床常见疾病,是具有气流受阻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可以预防以及治疗的肺部疾病,患者的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病情呈进行性发展趋势[1],有效控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已经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重点。为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持续护理效果,本文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0例,随机进行分组,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持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10例,随机进行分组,观察组55例,对照组55例。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1岁,平均(66.23±1.21)岁,病程最短2年,最长8年,平均(5.56±1.04)年,吸烟者32例(占58.18%);对照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最小43岁,最大72岁,平均(66.19±1.32)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7年,平均(5.62±1.12)年,吸烟者31例(占56.36%)。两组患者在数量、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即根据医嘱进行护理执行。

1.2.2 观察组 给予持续性护理干预。持续性护理干预是指在患者入院后即开始连续性的护理干预。

1.2.2.1 健康教育 在患者入院后,首先要充分了解患者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尽早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可采取面对面教育、书面教育、多媒体教育性结合的形式,让患者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2]。例如:两组患者的吸烟人群比例比较大,所以要对这些吸烟患者进行单独性禁烟教育,强调吸烟对其病情的影响。

1.2.2.2 饮食指导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病情的影响,所以体质消耗会比较大,所以要对患者的饮食方案进行重新制定,科学指导患者日常饮食,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的饮食[3],让患者少量多次的饮水,稀释痰液,老年患者应少摄入脂肪类、高糖量的食物,多补充水果、蔬菜[4]。

1.2.2.3 用药指导 对患者需要服用的药物进行一一介绍,正确掌握服用方法、用量,注意用药期间的注意事项、禁忌,避免用药不当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5]。

1.2.2.4 氧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要长期坚持低流量氧疗,吸入氧气的浓度为25%~35%,吸氧流量为1~3 L/min,要做好氧疗的安全管理[6]。

1.2.2.5 心理指导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降低患者的焦虑心理,使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7]。

1.2.2.6 呼吸功能锻炼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要尽快开展呼吸功能锻炼,例如:进行腹式呼吸锻炼,2次/d,每次15 min,同时配合压力呼吸锻炼、压胸呼吸锻炼和运动性呼吸锻炼等[8]。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分组护理干预前后的肺功能、生活质量情况。肺功能情况主要评价FEV%和FVC%,生活质量评价主要包括:躯体、心理、社会、环境、综合5个领域,共计26个条目,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将观察数据录入到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肺功能情况 两组护理干预前肺功能FEV%、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肺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生活质量情况 两组护理干预前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病程比较长[9],所以一定要重视护理的持续性,即在患者入院后就对患者的相关护理方案进行制定,重视患者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运动康复、日常护理等,并在患者出院前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计划。在患者入院后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关注患者的心理、病情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提高患者对自己病情的了解,加强其自我护理意识[10]。本文研究发现,观察组护理前的FEV%为(0.36±0.12),FVC%为(0.51±0.13);对照组护理前的FEV%为(0.35±0.13),FVC%为(0.50±0.14);观察组护理后的FEV%为(0.43±0.19),FVC%为(0.58±0.17);对照组护理前的FEV%为(0.30±0.13),FVC%为(0.44±0.13);观察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价为(56.21±12.12)分,对照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价为(57.32±11.89)分;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价为(83.23±17.43)分,对照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价为(70.32±14.32)分。观察组护理干预后的呼吸功能情况、生活质量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王岚,刘素彦,沈悦好,等,连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9):22-25.

[2]李冬梅.对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持续护理观察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4):292-294.

[3] 宋增敏,周晋霜,朱玲.BiPAP呼吸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J].内蒙古中医药,2008,27(10):52-53.

[4] 张海燕.综合康复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干预效果及影响因素[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10):1802-1805.

[5] 黄敏容.间断直接脱机与加热湿化给氧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脱机时间的影响[J].内科,2007,2(6):889-891.

[6] 杨华.间歇性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排痰的效果[J].护理杂志,2012,29(3A):40-41.

[7]倪小红,陈月英.腹腔负压填塞在严重肝外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护理杂志,2012,29(3A):40-41.

[8] 冯毅翀,潘华山,汶希,等.八段锦运动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老年患者的疗效观察[J].新中医,2009,41(8):36-37.

[9] 葛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1):1912-1913.

[10] 周芳,王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体会[J].北方药学,2011,8(10):101.

[11]候燕.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6):108-109.

第7篇:慢性病干预方案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社区慢性病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12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significanceofhealtheducationonthecommunityforpatientswithchronicdiseases.Methods:select488patientswithdiabetes,highbloodpressureandrelatedchronicdiseases,tostrengthenhealtheducationandstatisticallyanalyzetheindicationchanges.Results:afterintervention,thepatient''smeals,exercise,bloodsugar,bloodpressurelevels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Healtheducationcaneffectivelyimprovethelifestyleandqualityoflifeandhasagreatsignificance.

Keywordshealtheducation;Community;Chronicdisease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由于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不良饮食结构的加剧,使得像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然而人们普遍对以上疾病的危害性,仍有一定的侥幸心理和盲区存在,忽略了致病的最关键因素与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之间的密切关系[1]。因此,增加对患者的健康知识的普及,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很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本文针对首都师范大学社区488例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具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4月首都师范大学社区进行健康体检时查出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488例,其中糖尿病203例,高血压285例,在患者的知情同意后,为其建立相关的健康管理档案。

方法:⑴建立慢性病管理档案:慢性病的管理档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患者的情况:年龄、性别、身高、职业、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②饮食、运动、不良嗜好(嗜酒、吸烟)等。③遗传病史、现在治疗情况等。④检查(血压、血糖、心电图、常规体检),并记录。⑤问卷调查患者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及自我保护情况。同时对所有的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及培训。⑵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饮食干预。②运动干预。③不良嗜好干预(戒烟、限酒)。④药物治疗干预。方法:由本社区医生分组对患者进行以上几方面的健康教育,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少摄取高糖、高脂肪的食物等);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建立相关的锻炼计划(慢跑、快步走、健身操等有氧运动);对有吸烟和嗜酒的患者,要求其戒烟和限制酒的摄取;帮助患者根据自身的病情,选择合理有效的药物。根据患者的家庭及饮食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定期监测血压和血糖的情况,并对患者进行1月1次的访问与督导,随时提醒患者遵从遗嘱,核实患者的用药情况以及各种要求的完成情况,并做详细的记录。于2012年4月即24个月后,对患者的生活方式、遵医行为以及血压、血糖的变化情况,与干预前进行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确切概率法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不良生活方式、饮食及运动较健康教育干预前有显著变化(P<0.01);患者的血压、血糖情况与健康教育前相比较,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2。

讨论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使人们自愿采取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行为以及生活方式,以便减少、改善以及消除导致健康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与死亡率,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2]。

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提高人们特别是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预防并发症,是现在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干预可以有效地改善和避免患者的不正确的生活方式,从饮食、运动等方面入手,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3]。其中健康教育必

[CSX]

须要与患者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逐步渗透到患者的意识当中,同时教育的方式要多样化,可以成立相应的结构等。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从而建立良好的行为生活方式[4,5]。通过相关的健康教育,能有效地帮助人们纠正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通过改善、摒弃这些行为,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

本研究针对首都师范大学社区488例患有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干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向其他相关社区推荐。

参考文献

1魏红.对高血压人群的家庭干预及健康教育[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126.

2付丽萍.谈社区门诊老年人健康教育[J].中国医药导报,2011,8(8):146.

3廖艳,林殷,张聪.社区老年人高血压中西医营养KAP健康教育效果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82-83.

4单建刚,张晓红,王艳梅.浅析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0,2(32):272.

第8篇:慢性病干预方案范文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护理

普通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约为2%[1],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患者的HCV感染率远高于正常人群。西方发达国家ESRD患者的HCV感染率为8~20%,而在发展中国家ESRD患者的HCV感染率可高达80%[2]。对于血透患者,缺乏有效的感染控制操作规范是导致HCV传播的罪魁祸首。

尽管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方案在肾功能正常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关于ESRD血透患者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及护理干预的研究至今甚少。由于必须考虑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变化、药物毒性作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ESRD患者的抗HCV治疗及护理干预存在着独特的要求[3]。本科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终末期肾脏疾病HCV感染患者13例,针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护理干预,增加患者耐受性,提高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率,现将护理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入选标准 各种原因引起的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血透中,常规3次/周,抗HCV抗体阳性且HCVRNA阳性持续>6月,无合并HBV感染,Hb>8g/L,child-pugh评分≤6分,排除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慢性甲状腺炎等。

1.2抗治疗方案 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罗氏)135μg皮下注射,1次/w,血透后;联合利巴韦林200mg,每2d 1次口服,血透后;同时辅助应用保肝药物及EPO等;共治疗48w,随访12w。剂量调整: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调整剂量或停止治疗,如白细胞轻度下降(1.5~3.0)或血小板轻度减少(80~100)时将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减量至80μg,轻中度贫血(Hb

1.3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干预 对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流感样症状,乏力,血细胞计数下降,精神异常,脱发等制订详细的护理干预方案,从心理护理,不良反应针对性护理,细致的健康指导和随访等多方面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帮助患者完成抗病毒治疗。

2 结果

2.1治疗效果 共13例患者纳入上述治疗,男性11例,女性2例,年龄分布在(43.58±12.34)岁,已维持血透时间为(57.0±17.2)月。共11名患者完成48w抗HCV治疗,2例患者因不良反应终止治疗。完成治疗的11例患者中8例患者治疗后HCVRNA持续阴性超过12w,3名患者治疗无应答。

2.2不良反应 13例患者治疗早期均出现流感样症候群,9例患者出现贫血,7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乏力不适,4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4例患者出现白细胞下降,上述不良反应因早期护理干预,对症处理后均明显缓解。1例因严重贫血在第3w终止治疗,1例因精神改变确诊为抑郁症在第12w终止治疗,该2例患者停药后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均明显好转。其中1例患者在治疗第4w并发癫痫持续状态,急查电解质正常,血压轻度增高,既往无癫痫病史,给予地西泮静滴后缓解,考虑与过频使用EPO有关,予减量EPO及利巴韦林减量至300mg/w,后未再发生癫痫,该名患者最终完成疗程并达到HCVRNA持续转阴。

3 护理体会

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并发症多,易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危害极大。目前,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已取得长足的进展,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后约70%的患者可达到HCVRNA清除,有效改善及减轻肝损害,阻止进展为肝硬化或肝癌[3]。对于血透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抗HCV治疗尤其必要,显著减少HCV感染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抗HCV治疗中,最大的困扰是疗程长,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易造成患者不配合治疗或中断治疗,因此,针对抗HCV治疗的心理护理和各种不良反应的护理干预非常关键,以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3.1心理护理贯穿抗HCV治疗全程。丙型肝炎具传染性,患者需长期隔离血透,经济和思想负担较重,且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不良反应多,副作用大,患者对治疗易存在担忧甚至恐惧,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和调节[4],预先解释治疗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告知针对不良反应详细的护理干预预案,既充分获取患者的信任,又能树立患者正确对待疾病的积极心态,减少抑郁恼怒等不良心理的发生,增加抗HCV治疗的配合度。

3.2不良反应护理干预至关重要。对于可预期的不良反应如流感样症状、疲劳、乏力等,嘱患者卧床休息,多饮水,高热时予解热镇痛药对症处理,注意补充营养及水分。对于血细胞下降,严密监测血常规,及时调整用药剂量,对于白细胞下降的患者,做好室内隔离消毒,减少感染发生几率。针对精神神经改变这一不良反应,警惕治疗中出现抑郁症状,及时做好心理疏导,保证睡眠休息,引发患者积极情绪,增强心理适应能力。长期血透患者多合并肾性贫血,电解质紊乱,高血压,甚至癫痫发作等,易与抗HCV治疗的不良反应相互混杂,临床护理需要肾内科、血透室及感染科多学科有机交叉,制定详细的护理方案,在本研究护理观察中,一例患者发生癫痫持续状态得到及时正确处置,即得益于此。

3.3健康教育与严密随访必不可少。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时间长,需要定期皮下注射,对于部分需要自行注射的患者需详细讲解、演示皮下注射的关键技术点。血透患者合并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饮食方面的指导要求较高,指导患者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油腻、刺激性食物,嘱劳逸结合,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抗HCV治疗不良反应多,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需安排专门的随访员持续跟进患者的治疗,随时监督患者用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并针对可能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4 总结

血透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较高,既往出于对血透影响聚乙二醇干扰素药物代谢的考虑及血透患者抗HCV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的担忧,多数患者未能接受抗HCV治疗。我们的观察表明,辅以完善细致的护理治疗,13例血透患者中11例患者完成48w治疗,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患者的耐受性好,8例(8/13,61.5%)达到HCVRNA持续阴性。我们将本研究中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上,以期在更多的血透患者中展开抗HCV治疗,为血透丙型肝炎患者的健康做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Shepard CW,Finelli L,Alter MJ.Global epidemiology of 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J].Lancet Infect Dis,2005,5(9):558-567.

[2]Aoufi Rabih S,García Agudo R.Management of HCV infection in chronic kidney disease[J].Nefrologia,2011,31(3):260-267.

第9篇:慢性病干预方案范文

[关键词] 认知行为护理;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负性情绪;慢性贫血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0-0088-02

血液透析是目前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方法,但在透析周期长、并发症多、经济压力大以及疾病本身等因素作用下,几乎所有的患者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或恐惧等负性情绪,而负性情绪患者存在错误的慢性贫血认知行为,从而影响患者的透析效果和生活质量[1]。本研究分析认知行为护理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负性情绪和慢性贫血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我院内科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期间11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经肾内科2名以上主任医师检查确定透析方案和筛选病例,所有患者对本研究方案知情同意[2],排除血液透析禁忌证和无法评定疗效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5例,男29例,女26例;年龄31~68岁,平均(48.5±4.3)岁;透析治疗4~53个月,平均(20.6±8.7)个月;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8例,糖尿病肾病19例,高血压肾病8例。实验组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31~65岁,平均(48.4±4.4)岁;透析治疗4~55个月,平均(20.5±8.7)个月;原发疾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29例,糖尿病肾病20例,高血压肾病7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透析治疗时间和原发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参考陈秀羽等[3]研究给予透析常规护理。实验组在透析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认知行为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认知行为评估:干预前,全面评估患者对原发疾病、透析方案、药物治疗、科学膳食、心理干预以及透析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评估患者的负性情绪,采用问卷调查和护患沟通等措施评估患者对慢性贫血和治疗方案的认知;②认知重建:根据认知行为治疗理论,采用幻灯片、宣传册、座谈会或医患沟通等形式,提高患者对慢性肾功能衰竭发生、发展、透析治疗、预后以及慢性贫血等相关知识的认识,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结合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纠正患者的错误思想、错误认识和错误行为,诱导患者重视不合理认知行为的危害,从而提高患者的理性认知行为能力。③领悟阶段:每次透析前,对患者进行认知行为评估,协助患者认识引起患者负性情绪和慢性贫血的原因[4],及时纠正错误认知导致的不合理行为。④依从性评定:由肾内科主任、肾内科护士长、透析科护士长、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等人共同设计依从性调查问卷,包括透析疗法、饮食疗法、药物疗法、运动疗法和心理疗法等6项内容,6项全部完成者为完全服从,3~5项完成者为部分依从,3项以下完成者为不依从,对部分依从或不依从患者进行相关知识再教育。

1.3 评定方法

①负性情绪评定: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分界值为50分,SAS评分200 g/L即铁贮备达标,干预前及干预30 d末进行实验室检查,记录血红蛋白和血铁蛋白水平[5]。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χ2校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负性情绪

两组护理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实验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比较(x±s,分)

注:组内干预前后比较,at = 6.2106,aP < 0.01;bt = 5.4625,bP < 0.01;ct = 13.4742,cP < 0.01;dt = 9.7788,dP < 0.01;组间干预后比较,et =7.2142,eP < 0.01;ft = 4.2699,fP < 0.01

2.2 慢性贫血

两组护理干预后血红蛋白达标率、血铁蛋白达标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实验组干预后血红蛋白达标率、血铁蛋白达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红蛋白和血铁蛋白水平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红蛋白和血铁蛋白水平比较[n(%)]

注:组内干预前后比较,aχ2=7.3234,aP < 0.01;bχ2=6.2195,bP < 0.05;cχ2=24.1429,cP < 0.01;dχ2=22.3857,dP < 0.01。组间干预后比较,eχ2=6.2369,eP < 0.05;fχ2=4.2805,fP < 0.05

3 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其终末期又称尿毒症,当患者一旦确定需要依靠血液透析维持生命时,昂贵的治疗费用、穿刺引起的疼痛以及生活质量的下降等因素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和无助的心理,随着病情进行性加重和血液透析频率的增加,几乎所有的血液透析患者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抑郁或焦虑等负性情绪。而负性情绪能够抑制血液透析患者机体内神经-内分泌-免疫轴功能,在错误思想、错误认识和错误行为等因素作用下影响心理状况和治疗的依从性[6]。因此,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认知行为护理在纠正负性情绪和提高慢性贫血治疗依从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认知行为治疗理论是由Beck AT在60年度发展出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7],随着现代医学心理学向纵深发展,认知行为治疗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在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负性情绪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障碍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8]。认知行为评估能够充分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对疾病和透析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结合SAS评分和SDS评分为认知重建提供参考依据;根据认知行为治疗理论,采用多种形式提高患者疾病和透析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纠正患者的错误思想、错误认识和错误行为以达到认知重建的目的,从而提高患者的理性认知行为能力[9];领悟阶段能够及时纠正错误认知导致的不合理行为;依从性评定能够强化治疗方案,通过再教育提高治疗依从性[10]。笔者通过认知行为护理提高了血液透析患者对疾病和透析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缓解了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本研究显示两组护理干预均能够降低SAS评分和SDS评分,改善负性情绪,但实验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认知行为护理能够明显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负性情绪。通过提高治疗依从性能够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对慢性贫血的认知程度,强化补充含铁剂食物的重要性以及透析治疗的依从性,提高血红蛋白达标率和血铁蛋白达标率,从而纠正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慢性贫血状态,本研究显示两组护理干预均能够提高血红蛋白达标率和血铁蛋白达标,但实验组干预后血红蛋白达标率、血铁蛋白达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认知行为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纠正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慢性贫血状态。

综上所述,认知行为护理能够改善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血液透析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以纠正慢性贫血状态,在提高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丽,安丽伟,刘璐,等. 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病人首次血液透析时心理状况的影响[J]. 护理研究,2012,26(3):625-626.

[2] 周桂霞,刘建军,张丽萍,等.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团体认知行为干预效果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829-830.

[3] 陈秀羽,王旭斐,杨秀华. 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透析治疗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0):30-31.

[4] 袁静,何珊,林鑫,等. 260例维持性血液净化患者病因分析及贫血治疗状况[J]. 临床荟萃,2013,28(1):76-77.

[5] 王海波,于红博. 症状性贫血患者血清铁含量及结合力检测的临床意义[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3,34(1):29-30.

[6] 曹莉,沈健. 营养因素对糖尿病肾病行腹膜透析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7):40-41.

[7] 刘卓华,宁志芳,蔡赛兰,等. 护理干预对提高老年患者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9):15-16.

[8] 石绣华,林秀芳,崔英. 尿毒症血透患者心理症状的观察与护理对策[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3,34(1):62-64.

[9] 冯婉娜,詹玉云,王饶萍,等. 认知行为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纠正肾性贫血治疗行为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0,8(9):2474-2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