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认知心理学总结范文

认知心理学总结精选(九篇)

认知心理学总结

第1篇:认知心理学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为 了探析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与身心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心理量表测评、体质测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与健康知识结构进行了比 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我 评价愈高。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残害同学事件…一件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关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E身心健康水平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和凿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为此,一些高校为增进、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了相应的教学与教研活动。目前,高校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对大学,fi的身心健康进行分块教育],没有注重发挥各种形式和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综合作用;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也多采取个别心理咨询的方法j。所以,现行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没有形成合力,教育效果不尽人意。有鉴于此,本文从调查和测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质和健康知识结构人手,深入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深化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办法,选取湖北经济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T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宜昌三峡学院等5所高校的5O个体育教学班级,共1842人作为心理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对象,其中有效回答fl,理问卷并参加伞部体质指标测试的学#为1715人,其中男生792人,女生923人。

1.2研究方法

1.2.1心理量表测评法

选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I一90),测定大学牛的心理健康水平。据问卷统计结果,将调查对象区分为正常绀、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近年来,SCI90最表在内心理卫生问题调查以及临床诊断中应用十分广泛,具有较好的信度和较高的效度。

1.2.2体质测试法

基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质测试内容,测试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和握力等6项数据,并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中的在线体质测试与评估指导导航栏对测试的原始数据进行在线评分,据此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体质优秀组、良好组、及格组和不及格组。

1.2.3身体自尊量表

《大学牛身体自尊量表》(PSPP),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用来测量个体对自我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程度的标准化工具。基于本研究的目的,笔者利用本量表的调查结果来分析大学生的身体认知结构对其体质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4数理统计法

将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和体质测试评分的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Excel和SPSS11.0软件对2项评分进行描述统计和比较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总体情况分析

SCL一90总分是9O个单项分相加之和,说明了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水平,SCI一90总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低;反之,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 高]。参照李虹报道中的类似标准规定:SCL一90总分兰18O为心理障碍,其中18OSCL一90总分<225为轻度心理障碍,225耋SCL- 90总分<27o为中度心理障碍,SCI一90总分耋270为重度心理障碍。9个因子中任一项三3分为心理卫生问题的阳性检出。对SCL一90问卷 的初步统计结果表明:有226人存在轻度心理障碍,占调查总人数的13.2;具有中度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为15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7;具有重度心理 障碍的学生人数为3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3;有173名大学生至少在一项因子上得分茎3分;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O.1。以上的初步统计数据表明: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为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笔者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的心理问卷中的9项因子进行了分项统计,发现大学生 存在的心理障碍症状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其次为抑郁、焦虑和敌对。这些症状可引起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不自在、自卑、交际范围狭 窄、与大多数同学合不来、对同学的优点嫉妒等现象,从而致使其心境处于忧郁、苦闷的情感之中,并导致他(她)们在体育教学中不愿参加集体性和竞争性活动项 目,对游戏性活动项目缺少兴趣,反应迟钝。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在大学生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2大学生体质状况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依据大学生体质测试的等级标准,将体质总体评价、肺活量体重指数分数、握力体重指数分数、台阶试验分数和立定跳远成绩划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和不及格;将身高体重等级划分为体重正常、较低体重、肥胖和营养不良4个级别;为便于比较,本研究将体重正常者归为优秀组,将较低体重者归为良好组,将肥 胖和营养不良者归为不及格组。将所测得的6项原始成绩经过在线评分后,得到6项指标的评分和等级,按体质等级统计得到如表4的结果。从体质总体评价等级来 看,96.97%的大学生体质等级达到及格及以上水平,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整体较好;然而,从另外5项指标的具体分布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 展不均衡,有些指标整体偏低,如立定跳远和肺活昔体重指数不及格的比例分别高达44.O2%和24.9O%。由此说明,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 身心协调发展已势在必行。

大学生体质健康总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身高标准体晕、台阶试验、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在总评分巾所占的权分别为0.15、0.20、 0.15、0.30和0.20。为检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6项体质指标间是否存在差异件,现分别以各项体质指标得分和心理健康水平为因素进行单因素 方差分析,同时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各项体质指标得分进行描述统计,经整理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由表2可知,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除在身高标准 体重指标上没有差异外(Sig~0.05),其余5项体质指标的得分均存在差异性(Sig<o.05)。如把重度组与正常组相比较,则6项体质指标 问均存在显著差异性;中度组与正常组相比,除了在身高标准体重和台阶试验两项指标上没有差异性外,其余4项指标之问均存在差异性;轻度组与正常组相比较, 除了在肺活量体重指数、定跳远和身高标准体重分数上存在着差异性外,其它3项指标之问的差异性不明显。由此说明,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旱 逐渐下降的趋势。

2.3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2.3.1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健康知识结构是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活动和健康自我监控的心理基础,有关资料把青少年的健康知识结构分为3个方面:1)本体性知识,即青少年对整个健康学的理解与掌握;2)条件性知识,即青少年所具有的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学等知识;3)实践性知识,指青少年在健康促进的实践情景时所具有的知识与经验积累。为考察青少年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其健康评价的关系,杨剑博士运用访谈法和健康知识评价法,对青少年的3方面的知识水平进行了5级评定,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健康评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从相关系数高低排序看,本体性知识与健康关系密切程度较高,其次为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 识,都达到显著性水平。笔者在与调查对象的访谈中也发现,对健康自我评价较高的大学生掌握的健康知识比较全面,而那些对健康知识知之甚少的大学生则对自己 的健康评价不高,由此说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健康自我评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即健康知识结构越高,健康自我评价就越高。因此,今后有必要多 渠道、多途径地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

2.3.2大学生身体认知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对自我身体的认知是基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之的。为分析身体认知结构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情况,笔者利用PSPP中的调查数据,从大学生对身体 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等5个方面的认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据该量表的评分规定,除运动能力分量表的评分是越低表示对自我 运动能力认知越高外,其余4个分量表则是评分越高,表示认知水平越高。由表4、5可知,随着体质状况或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除在运动能力认知方面的评分呈 逐渐上升的趋势外,其余4个方面的评分则逐渐下降。另外,体质不及格组在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力中的标准差和其它3个方面的有显著性差异;心理重度障 碍组要5方面评分中的标准差与其它各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由此说明,大学生对自我身体认知结构越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 我评价愈高。有学者研究发现,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健康的良好感觉紧密相连,且健康主观感受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其身心实际健康状况的感觉;所以,在今后的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有必要增强健康知识传授力度,改善大学生的自我身体认知结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在调查和测试的对象中,有24.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O.1,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

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体质之间有同向变化的趋势,即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3)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3.2建议

1)建立和谐的健康知识教育系统,全方位地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首先,把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做好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统筹规划工作;其次,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的相对学科优势,有重点地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再次,通过专题报告、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校园网及校刊等多条途径,宣传普及身心健康知识。

第2篇:认知心理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数学认知结构;认知能力;初中数学教学;解题模块;自我监控;培养策略;发展潜能

一、数学认知结构

曾经看到曹才翰教授在一文中指出:“数学认知结构就是学生头脑中的数学知识按照他自己理解的深广度,结合自己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猜测等认知特点,组合成的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数学课堂教育活动不应该等于“心理学+数学例子”。数学教学中有特有的心理现象,我们应该及时把它们找出来,探究出规律来,这是我们数学研究者、数学教师的职责。我们现已经总结出的许多数学思想方法,诸如化归、类比、特殊化……都是数学教育者的思维特点,也正是我们期盼学生能掌握的。认知结构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概念。

就初中数学而言,学生学会数学知识,重要的是认知结构,一个是解题模块,另一个是命题联想系统,这就需要我们数学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这就为学生在解题的速度、对解题过程难度和深度的根据都会有很大的帮助。这对当前实现“有效”和“高效”数学课堂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数学教师对知识的结构、模式、模块应该看得很重要,大到一个数学体系小到解决一类数学问题。用不同形式把它归纳总结出来,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整体结构体系――认知结构。这就是数学特有的认知结构。在自己头脑里某类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的结构,就是解题模块。也看过张奠宙教授提出的“双基模块”的两种具体形式。其实就是要求我们数学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形成解题模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解题模块。

二、感知解题模块

波利亚在《数学发现》里说“自己的模块自己做”。其实也告知我们教师总结的往往只是知识结构,到了学生的头脑里才是认知结构。在教学中师生共同归纳类型、规律和模块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总结知识和运用知识,最终达到学生自主生成。

在培养学生“模块意识”中,首先数学教师得明确模块意识:也就是在众多的、杂乱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里,想到整理、选择、总结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有序的、可操作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简言之,让学生归类知识结构形成“模式”。把形成的“模式”“复制”成算法和解法,这也正是一种数学基本思想。

解题模块不仅有利于培养模块意识、算法意识,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美学意识。在发现和猜想中学生能够享受到数学的结构美,加深对数学特点的理解,也能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质。

解题模块还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素质。如果师生能够共同总结解题模块,那更可以让学生的思维素质得到极大提高。一方面要利用一题多解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另一方面,要教学生学会反思总结,抓思维的深刻性,收敛性。

参考文献:

[1]曹才翰,蔡金法.数学教育学概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

第3篇:认知心理学总结范文

所谓调控,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通过一定的手段使学生改变其心理状态,进而改正其行为状态。调控的依据是学生心理状况在行为状态上的反应,即教学信息反馈。调控的方式一般为诱导、引导、疏导等。在学生索取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善于抓住学生心理,及时启发诱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思维、探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特别是思维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探求精神。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具有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教师的调控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防止对学生活动控制过严,使学生失去主动性,正确认识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如何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调控呢?

一、目标多层次,有效调控基础学力

认真分析全班学生各个方面的差异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出教学计划和施教措施。总之,要各尽其才,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其发展,以达到“抓中、带低、拔高”全面提高的教学目的。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控制其行为指向

在教学中,学生感知教材,是与教师的教学形式相关的。课堂上,教师要把握学生这一心理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创设摸得着、看得见的感知条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研究的问题感兴趣,由被动变主动,学得生动、活泼、有趣。

三、善于质疑,集中学生注意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结构及实验操作领域的要求,设置紧扣目标、富有启发诱导作用的思考性问题,创设激励思维的情境,使学生生疑,激发其求知欲望,然后引导他们追根求源,由认识现象到认识本质,始终专心致志,积极探索知识。

四、善于辅导,有效控制学生自学

学生的自学过程,是教师指导下感知教材的过程。学生的自学离开了教师的调控,将如同在黑暗中摸索,教师如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个别辅导,

共同讨论,集中探讨,引导学生去分析、观察、判断、理解,扫清学生自学过程中的障碍,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很容易自学,不会因遇到困难而停滞不前,更不会因遇到困难而望而生畏,阻止自学。

五、善于评价,及时调控学生的思维方向

通过评价、体验学情,获得较为准确的教学反馈信息,从而找到适当的补救方法,及时矫正,使学生明确问题、增强信心,及时调整思维,强化对知识的认识、理解。避免因思想方法的错误而对知识点产生的模糊认识,并且可以使学生时时处于求知、昂扬、愤懑的状态中。

六、善于引导总结,使学生有效调整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零散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把所学内容系统概括,使之条理化、层次化,使所得知识、技能进一步综合、熟练,纳入知识总体结构,提高了能力,发展了智力。

第4篇:认知心理学总结范文

论文摘要:建构主义认为,任何知识都具有一定的内涵、逻辑外延(知识的潜在应用范围)和心理外延(主观上的应用范围),知识的意义要通过知识的应用来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认为,所谓学习迁移,实际上就是知识在新条件下的重新建构,这种建构同时涉及知识的意义与应用范围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它启示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引导学生意识并积极主动地解决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又要引导学生及时地对知识进行总结;既要注重练习内容的变通性和练习方法的多样性,又要使知识与一定的使用情境联系起来。

学习迁移历来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课题之一。对学习迁移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学习的本质与规律,丰富和完善学习理论,而且有助于指导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来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的出现是对传统学习迁移观的挑战。因此对它的研究,同样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迁移观

传统的学习迁移观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他们认为:在完成某一任务、在某一特定情境下获得的知识能被应用在另一任务、另一情境意味着迁移的发生;迁移的实质内容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共同的刺激和反应联结、共同原理或两个学习情境之问的关系,忽略了学习者对前后两种学习的整合。而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

建构主义的学习迁移概念是H.Messmer(1978)根据皮亚杰的理论体系提出的,他将学习界定为认知结构的建构,将迁移界定为认知结构的重新建构。当前的建构主义学习迁移理论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现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只能通过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下积极主动的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而存在于具体个体之中。该理论认为,不论是学习情境还是应用情境中都存在建构,建构过程对两种情境下的学习过程都存在影响。传统学习迁移中的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只不过是学习的两个方面或阶段。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看来,学习迁移的问题本身就是学习的问题。

建构主义区分了知识的内涵、逻辑外延(知识的潜在应用范围)和心理外延(主观上的应用范围),并认为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知识的内涵和它的应用范围是密不可分的两个方面。知识的内涵决定它的潜在的逻辑应用范围(通常是开放性的),对于一个学习者来说,知识的潜在应用范围只有一部分是可能被实现的,这就是学习者主观上的应用范围,即心理外延。在此基础上,Prenzel和Mandl的进一步研究得出:学习过程(知识的建构过程)总是伴随着对知识应用过程的建构,知识的抽象水平与心理上的应用范围(心理外延)共同决定了知识应用的灵活性。一方面,知识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具有各种不同的抽象水平,知识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从非常具体变化到非常抽象的过程。知识越抽象,其潜在应用范围越大,主观上的应用范围才能更大。知识运用起来才能更灵活。另一方面,只有当心理上的应用与知识连在一起时,潜在外延才对学习者有用。而且,知识的应用范围含有越多的因素,越精确,知识就会变得越灵活。也就是说,如果知识是通过许多有变化的应用而被学习者抽象出来的,这样的知识就能被灵活运用。因此,为了促进知识在新条件下的应用,学习者必须从知识建构过程的开始就要生成较多的应用。

Greeno(1993)认为,学习基本上可以看做是情境性的,是一个人或一组人对学习赖以发生的情境的特征的适应。知识或许被称为“知”更好——知识并不是个体在任何情境下都拥有的一个恒定不变的东西,相反,“知”是一种与情境密切相关的特征,是以各种不同方式与外物及其他人相互作用的能力。学习就是这种能力的增长,理解学习迁移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要理解:一个人学会参加某一情境中的活动如何影响了他参加另外一种情境下的活动的能力。可见,知识的应用范围(尤其是主观上的应用范围)总是与一定的使用情境联系在一起的,包括知识学习时的物理、内容、活动以及社会情景,知识的用法不能脱离这些情景而单独存在,知识的学习与其应用的情景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总之,建构主义认为,所谓学习迁移,实际上就是认知结构在新条件下的重新建构,这种重新建构同时涉及知识的意义和知识的应用范围这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而知识的应用范围总是与一定的物理、内容、活动、以及社会情境联系在一起的。

二建构主义学习迁移观对教学的启示

(一)引导学生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解决冲突

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对知识的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这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知识学习只能是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下积极主动地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过程。在这一建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所谓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既包括已有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冲突,亦包括日常生活经验与新知识之间的冲突。在这里,教师除了要了解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外,还需要知道学生对这些新知识的固有看法。在此基础上,要创设情境以引导学生解决冲突。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经验和生活背景不同的个体对知识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教师可以在了解学生对知识已有看法的基础上,通过正确的引导去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真正意义。

教师应尽可能多的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对学生的疑问要尽量帮助解答,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准确表达他对知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找出学生的错误观念,并分析导致其产生这种观念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并从根源上纠正错误观念,以建立正确的知识观念。

(二)引导学生及时地对知识进行总结,使知识的运用更加灵活

知识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知识被抽象出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知识的形式经历了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知识越抽象,其潜在应用范围越大,主观上的应用范围才能更大,知识.运用起来才能更灵活。对知识的总结就是让知识变抽象的一种方法,是通过让知识的内涵发生变化,从而引起知识的逻辑外延和心理外延发生变化,进而使知识的运用更加灵活。适当的对知识进行总结既包括对知识之间关系的概括,也包括对具体知识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应用类型和对问题解决方法的归纳总结。这样的总结,有利于知识内涵的丰富,知识结构的清晰和知识的灵活运用。

引导学生及时对知识进行总结,让他们学会一般的总结归纳办法,如列表、画知识结构图、做卡片等,这样不仅有利于知识的条理清晰,知识应用也会更加灵活。另外,还可开展学习方法的交流,结合座谈会、报告会等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总结归纳的方法。

(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练习内容的变通性和练习方法的多样性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只不过是学习的两个方面或阶段。练习的过程就是新知识的应用过程,这一过程涉及到在不同情境下对知识的迁移。练习的方法越多样,练习的角度越广,知识的应用范围包含的因素就越多,知识的内涵就越丰富,知识运用起来也就越灵活。如果在知识的应用范围中只有少量因素,这种知识将是刻板的。或者说,如果在开始时抽象知识只是在某个学习情境中被传递,那么,只有这一学习情境处于该知识的应用范围之中,这一知识就是惰性的。因此,为了促进知识在新条件下的应用,学习者必须从知识(内涵)建构过程的开始就要生成较多的应用。

在练习的过程中,形式要多样,内容要丰富,尽量做到从知识应用的各个角度和方向去联系,同时,要注意在确保一类练习已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再进行下一类练习。这里的充分掌握是指真正意义上对该类练习的掌握,包括纠正学生已形成的、固有的对知识应用的错误观念。最后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把已学知识与实际经验联系起来,培养他们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理论问题的方法。对于这方面的评价,除了一般意义上的通过考试及测试之外,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讲解解题过程,设计具体的情景让学生去解决实际问题。

(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与一定的使用情境联系在一起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具体个体之外,它只能与个体生活的具体情境和经验联系在一起而存在,知识的学习是对具体知识的再创造。无论是知识学习的哪个阶段,都不能脱离学生的个体经验和生活背景,而要以学生的实际经验为背景去帮助他们建构正确的知识体系。Prenzel和Mandl认为,知识的应用范围是由与学习情境相关的“使用情境”构成的。知识的应用范围取决于学习时的使用情境。当学习者面对新的或类型不同的、不属于当前应用范围的问题时,对知识的应用一开始时会显得相当困难,他就不得不从其知识的内涵开始生成新的心理外延,为此他必须投人很大努力。

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在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实际经验的基础上,选取与日后运用所学知识的实际情境相类似的情境;充分利用多媒体,重设与学生生活及与知识学习密切联系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亦能在知识的不断应用中获得进步。

第5篇:认知心理学总结范文

工作总结是对这一年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评价、分析以及研究,从而分析不足,得出可供参考及改进的经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1三年级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一个过度阶段,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现将这期的工作总结如下,以便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完善提高。

一、师德方面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用满腔的爱关心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用心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诱,既教书又育人。能主动、认真地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与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忙,共同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学习态度新时代要求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要有终身学习的观念,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对每一位教师来说很重要。因为我们的产品会说话,会思考,他们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所以我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我努力学习别人先进的教学经验,改变旧的教学观念,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在自己教育教学之上。

三、数学教学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他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我在教学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构建知识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本期完成了两位数乘两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统计,小数的初步认识等9个单元的教学目标。

主要达成了如下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三位数除除以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笔算。

2.会口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整十、整百的数。

会口算整十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数。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明白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面积的含义,能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会利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了解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能初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构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潜力。

7.初步渗透集合和等量代换两种思想。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总之,在整个教学工作只,我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学习好新教学大纲,虚心地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认真的上好每一节课,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用心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有意识地透过生活、实例、活动、游戏等形式引入新知识点,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存在。并透过学生的亲身感受、操作、实践、体验、讨论等方法,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学生感知知识构建的过程。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务必有一桶水,但在此刻创新与改革不断变化的新时代,看来已经不够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更重要的思考是就应教会学生如何寻找水源,解决用水问题。这必然给我们的教师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如何学会掌握富有时代特色的先进理念;如何应对新标准、新教材的承接与变化;如何应对个性化的学生,等等,都是我务必去思考和应对的问题,我愿与学生同行,与时代同行。

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2眨眼间本学期即将结束,照例这时候又该静下心来把把这学期的工作回顾一行,这样既对这学期的辛劳有个交代,也将为下学期的开始做个准备。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可以说既紧张忙碌而又很充实。总体看,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我能及时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改革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针对本班实际情况,对这学期的教学情况具体作如下小结。

一、主要成绩和经验

1、我首先用德律己。

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做到干一行,爱一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教材,精心备课,及时总结得失,更新知识,不断提高教学艺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上好每堂课,以满腔的爱心关心学生,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既教书又育人,对学生一视同仁。本学期全勤,没因个人私事耽误学生一节课,能主动认真的服从和配合学校各级领导安排的工作,并与本年级组同事们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了《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一课题的结题工作。

2、用心教学。

真对本班学生的差异和年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中重点做到精讲多练,重视运用直观演示、运用学具动手操作,精心设计练习课,讲究练习形式的多样化,提高了练习效率。整体上使不同学生的知识、技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

3、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了“教”与“学”,“学”与“导”的关系,把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在教法上着眼于“导”,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参与认知结构的过程,促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

4、完成了如下知识教学目标: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初步认识了简单的小数,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会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理解了面积的含义,体会并认识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了解了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比较大小等。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了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备课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教学用书、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难点,上课时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

二、存在的问题

1、一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不认真,家庭作业经常不完成。

2、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不够重视,不能积极与老师配合,造成了学习差。

3、还有一部分同学做作业只讲数量、不讲质量,书写较差,正确率较低。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设想

1、自己还要不断充电,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充分利用直观、电化教学,把难点分到各个层次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争取教出更好的成绩。

2、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抓住他们的闪光点,鼓励其进步。

3、对学生注重加强思想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认真审题、自我检查的能力

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3本学期,我担任本校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转眼间就到了期末,现结合本学期的教育教学情况,特作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感受成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本班学生,在起始年级时基础较差,随着年级的递增,数学知识点的增多,知识面的扩展,学生越来越感到学习数学的困难,面对形式多样的解题方法更是无法应对,就学习尽头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我采取的策略是先让学生感到学数学不难:上课时我有认识的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叫学习困难的学生来回答,让他们板演一些基本的计算题,激励他们大胆的解答,并在适时的时候予以提示,是他们能在老师善意的帮助下顺利的解答,让他们从心理上感到解决数学问题不是太难,只要掌握基本的方法是可以触类旁通的;第一环节实施后,我采取得第二步是在讲课时把知识生活化的方法,以学生常见的范例、经常接触的身边的数学问题为例,加以有声有色的描述,使学生感到学数学很有用,数学问题解决不好会出笑话,会影响自己的将来,要好好学数学。

因为需要而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我首先想到的是保持,一是注重从学生的作业上来反馈,将学生的问题和与优点添油加醋的加以评价,再就是通过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如讲数学家的故事,搞一些数学小竞赛,小组合作、作业评比、学生评价等等,主动发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努力营造一个学数学的优良氛围,让学生体验学数学和做数学的快乐,使学生从思想上逐步扭转对数学的枯燥印象,最后,我利用各种机会,经常给不同层次学生以成就感,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成功与快乐。至本学期末,成效显著:首先是学生敢于大胆回答问题了,其次是能基本清楚的描述解题思路了,再次就是作业正确率提高了,测试情况也有了较为明显的好转。

二、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提高教室40分钟的教学效率

在业务上我主动利用各种机会,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主动参加网络教研活动,精心打理博客内容(教室教学中的案例、反思、故事、随笔等),潜心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坚持不懈地进行“自我充电”,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教室上,我把学到的新课程理念结合本班实际,努力贯彻到教室教学中去,以期提高教室40分钟的`效率。课余,我经常与同事们一起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我还结合实际教学撰写一些自己平时的和经验总结点滴等等。从中,我更是感受到了学无止境的道理。要充分发挥教室教学这个“主阵地”的作用,提高教室40分钟的效率,我们要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学习探究教学新理论新实践。

三、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尽量使每一位学生进步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平时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我不以“师长”自居,尽量与学生平等交往,建立“朋友式”的深厚友谊,努力关爱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与学生多谈心,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与生活上的各种困惑。同时,面对个别调皮的学生,也实行严格要求、正确导向的办法,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荣辱观。教室教学,纪律是提高教室效率的重要保证。面对各层次的学生,我既要关爱大部分学生,又要面对个别不守纪律的捣蛋分子实行严格要求。教室上,我尽量做到分层施教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余,我让优秀学生与“学困生”实行“一帮一”结对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一年来,学生们原本薄弱的基础,逐步得以夯实,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稳步提高。

四、总结得失,以励再战

1、取得的成绩:在我的努力带动下,学困生的脸庞有了笑容了,作业基本能按时按量的完成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较以前提高了,学习的态度也改变了不少,本学期的单元检测大部分同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2、存在的不足:部分学生多年来形成的一些不良和习惯,还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引导;

学困生在起始年级的知识空缺(口算乘除法)直接影响着计算的效率与质量,随着年级的增高表现也越来越明显;学习成绩虽然有所进步,但许多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老师的付出与学生知识掌握的反馈(作业、成绩)使老师产生急躁的情绪。

3、努力方向:今后,我将继续本着“教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改变急躁的情绪,不断探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机制;

继续保持与学生父母的紧密联系,共同配合,把我们的下一代教育好,培养好,争取个人成长与学生成长实现双丰收。

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4很快一个学期的工作已经结束,下面对该学期的工作作总结:

一、基本工作

本学期我担任三年级二班数学学科的教学工作。工作中能做到认真负责,深入班级对学生的个性、学习习惯以及学生接受能力、探索能力、学习成绩等做了深入了解,根据实际情况联系新形势下创新工作教学的特点具体做了以下工作:

1、从学生的听课抓起。

通过观察学生大部分比较聪明,但他们的学习习惯相当差,自由散漫,惟我独尊。课堂上至少有半数学生不会听课,自主学习意识更加单薄。针对这种情况,针对他们的聪慧特点从他们自主学习抓起,教他们学会学习,怎样探索,树立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激励他们做学习的小主人等措施。从而达到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

2、从基本功抓起。

有的学生数学基本功很差,甚至是最基本的加减计算错误率都很高,我只得想方设法方法训练学生,通过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此我在班级中采取了“每天一练”、“小小医生就是我”——学生与学生动,相互找错、久错等活动强化学生基本功的提高。

3、紧抓学生作业不放,想尽办法杜绝不按时交作业的现象。

接手这个班不久我就发现这批学生很懒。接手这个班时,课后作业近半数、课堂作业至少有三分之一同学不按时交,拖欠作业现象十分严重。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做有关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与其家长联系,进行交流、沟通;对学生采取当堂作业当堂交,家庭作业次日早上到校必须交的办法。学生交后立即检查,及时批阅。如有拖欠作业的,一经发现,必须马上解决。前一天家庭作业或当天上午数学课上的作业未完成,中午解决;下午数学课上的作业未完成,放学后解决。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拖欠作业的问题,现在基本杜绝拖欠作业的现象。

4、培优辅差。

这学期我本着培优辅差的工作思路,采取让优等生“优上加优”、让差生“有若变优”的措施,成立了“智慧星”“我也行”两个数学兴趣小组。前者是本班的数学优等生组合,对这部分同学注重拓展知识、开阔视野;后者是本班的后进生组合,对他们采取树信心、培训兴趣、加强基本技能的补习与训练,以提高班级整体素质。

5、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

与学生家长多沟通,可更有效地发挥教育作用。我把学生的家长电话号码作以记录,随时向家长汇报其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这里的“汇报”不单单是给学生“告状”,而多半是抓住学生的点滴进步与其家长交流沟通,使其家长增强配合教师积极教育孩子的信心,以实现我们的工作目标。

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让其终生受益。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们终生受益。

三、做好单元过关教学质量检测,切实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每一个单元,都要根据日常教学情况,认真编写单元过关教学质量检测题,检测情况用

A、B、C、D评价。检测后,师生共同认真分析教学质量检测情况,反思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以后更好的进行数学的教学与学习,并根据检测情况决定是否进行二次过关。

四、教学反思

(1)注重将知识积累与动手操作,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加强知识运用的综合性,灵活性与实践性;

(2)注重知识的全方位整合与综合运用,分析;

(3)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知识回顾与反思的习惯;

(4)在学习过程中强调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培养学生积累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

(5)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注意能力的培养及习惯的养成;

(6)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点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事实和必要的应用技能。

总之,本学期我教学态度认真,任劳任怨,不迟到、不早退,能认真落实学校对备、教、批、辅、各教学环节的规定,努力向课堂要质量。积极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然也有不足之处:个别同学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学习习惯有待于培养,改进与提高;整体知识整合不够,学生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待培养提高;须加强全面培养与个别辅导。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需再接再厉,不断努力,为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年级数学教学工作总结范文5一学期即将过去了,开心忙碌同时也是收获多多。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三级一班的数学课程,还有科学、美术、品德、写字、微机共六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因为是原班生的关系,学生适应了我的教法,所以上起课稍微轻松些。这个学期里我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我认真根据新课标精神要求,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学习教材教法

开学初,我们就认真学习教材大纲,全面掌握本册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就本册教材的教学做了教学的顺利进行的准备工作。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学习专业知识,更新教学理念,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备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二、关注学生,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注意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熟悉的、贴近现实生活得内容和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体验从现实生活中产生和发展的数学知识,使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通过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丰富和拓展所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和应用意识。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神,培养学生多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有针对性,有层次性

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讲评,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注重知识的形成和预设,改变以例题形式罗列数学知识或事实的传统教材模式,建构符合儿童认知活动特点的、有利于促进师生互动式数学活动的课程形态。通过开放性的、激励性的活动指导,将传统的教师讲授变为学生生活中的认知活动,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变单一的答案和“”方法的接受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活动体验的反思和交流。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对后进生的辅导的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生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生思想的辅导,提高后进生的,首先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第6篇:认知心理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困生;认知能力;培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8-0076-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3.08.028

在化学教与学的过程中,常常发现一些学生对学习往往无准备或准备不充分,对重点信息给予的注意较少或根本无法找出,对所给材料无法进行加工或进行了错误加工,不会针对认知过程和结果进行反馈及调节等等,导致他们在内心深处对化学问题产生惧怕和自卑,不愿多动脑对所学化学材料进行加工并获得有价值的信息,表现出一定的认知障碍。

为有效解决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在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充分体现学生化学学习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化学教与学的效果,笔者从化学学科实际出发,在查阅了有关认知心理研究成果以及多次征询扬州大学教授的基础上,编制了《中学生化学学习认知心理调查问卷》,分别从加工障碍、注意障碍、准备障碍等方面设计测试题9道,并选择江阴市祝塘中学2011级高一年级部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255份,收回有效问卷249份,其中男生148人,女生101人。问卷中所有的数据均使用SPSS11.0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针对调查分析的结果,探究在实践中消除学困生认知心理障碍,提高学困生认知能力的解决策略。

一、调查问卷的结构分析

通过对有效问卷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后,首先运用SPSS11.0对问卷的信度进行分析。

1. α一致性信度检验

为了考察问卷的可靠性,首先要计算问卷各维度及总问卷的同质性信度系数α,测试得到的α一致性信度系数如表1所示。

从表1中的数据来看,问卷各维度的α一致性信度较好,总量表α一致性信度高,所以认为该问卷基本达到了作为本研究的一个测量工具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可靠性。

2. 相关分析

由Spearman积矩相关统计得出了各维度及总问卷的相关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的统计结果来看,问卷中加工障碍、注意障碍、准备障碍等各因素与总问卷之间均存在极其显著的相关性。且各维度间的相关均低于各维度与总问卷的相关。这表明:各维度既能对总问卷作出贡献,同时各自又基本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本问卷具有一定的结构效度。因此,本研究中对高一学生化学学习认知心理障碍维度的分析是可靠的。

二、高一化学学困生认知心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在运用SPSS11.0对问卷的信度进行分析,并获得一定可靠性的基础上,运用SPSS11.0对高一学生化学学习认知心理障碍各维度进行了差异性比较分析。

1. 高一学生化学学习认知心理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要弄清楚高一学生尤其是化学学困生学习认知心理的现状,我们首先对高一化学学习认知心理障碍各维度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如下表3所示。

由表3统计结果可知:认知心理障碍中的加工障碍、注意障碍、准备障碍等各维度的统计结果整体呈正偏态分布。在认知障碍维度设计的9道测试题中,满分为36分,学生的平均分达到了24.53分,不难看出学生普遍存在一定认知心理障碍。如对问卷中“准备障碍”测试项第8题“上化学课或做化学实验前,我总是抽出时间来做好预习工作”的统计发现:学生选完全符合或基本符合的仅占28.3%。这可能主要是因为高一学生刚跨入高中的校门,他们对学习的认识还停留在初中阶段,以前的学习可以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老师让学生记什么,学生就记什么,根本不会自学。但在高中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的发挥非常重要,而高一学生一时无法适应这种学习方式。

2. 高一化学学困生认知心理与学习成绩相关性分析

为了分析高一学生化学学习成绩与化学学习心理障碍各维度的关系,我们根据高一学生第一学期期中、期末的化学成绩得分(满分120)高低将高一学生分成了3个不同组别(学优生:25人,104分~120分; 中等生:202人,52分~103分;学困生:28人,40分~51分),用t检验考察了学生化学成绩对高一学生化学学习认知心理障碍的影响,结果见表4:

由表4可知,各项认知心理障碍与化学学习成绩都呈现显著负相关,即学习心理障碍越大,化学成绩越低。根据上表结果,我们发现认知心理障碍对化学学习成绩有较大影响。从相关性系数据的大小可以看出各维度认知障碍对化学成绩的影响差别不大,但加工障碍略显突出,这是因为在化学学习中准备和注意习惯较容易养成,而对所学知识的加工则需要较长久的养成。

3. 高一化学学优生与学困生认知障碍各维度差异比较

用方差分析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认知心理障碍的各维度的差异,通过学优生和学困生的各项学习心理障碍的差异比较,可以更好地说明学困生在学习心理各维度上所存在的障碍。

认知障碍的调查统计表5显示,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化学学习心理障碍中都存在显著性差异,尤其是学困生和学优生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高一学困生平均得分27.08,学优生平均得分21.37。可见:在认知障碍这一维度上,学优生与学困生存在显著性差异,尤其是在加工障碍维度。由表中加工障碍的数据可知:高一学困生得分9.31、高一学优生得分7.17,学优生比学困生有更明显的优势,学优生对已有材料的加工能力更强,这也是学生认知能力的区分点。化学学习中学困生通常不是不具备一些基础知识,而是缺乏对这些知识的归类、整理、加工能力,不能把所学新知识纳入已有知识体系,导致不会灵活运用。

至于在认知障碍的注意障碍与准备障碍两个维度上,学优生与学困生的差异也是存在的,只是相对而言没有加工障碍那么大。这可能是因为注意和准备这两种认知能力较容易养成,所以在培养学困生认知能力上,我们不妨先从培养学困生的注意和准备能力入手,在取得一定成效后,再进行加工能力的提高。

三、问卷调查分析的基本结论与启示

调查问卷从注意障碍、加工障碍、准备障碍等方面设计调查测试题,并对祝塘中学2011级255名高一学生进行了认知心理的问卷调查,在采用SPSS11.0对问卷进行客观分析的基础上,使我们对高一年级部分学生化学学习认知心理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尤其是通过将学困生与学优生认知心理进行对照性分析后可以看出:目前,高中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确实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心理障碍;从化学学科成绩来看,不同等第层次的学生在化学学习认知心理障碍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学困生和中等生之间的差异不是很大,但学困生和学优生之间却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问卷调查测试分析,学困生在认知心理方面表现为一定的注意障碍、准备障碍、加工障碍,其中以加工障碍尤为明显。

针对以上调查分析的结果,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作为化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敏锐地把握当前教育改革动态,不断钻研教材、研究教法,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从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与心理辅导入手,灵活运用各种载体和方法,帮助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消除潜在的认知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不断提高学生化学学习认知能力,提升化学学科学业水平,促进学困生更好健康地发展,切实把化学新课程的新理念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张晓华. 学习困难生的心理障碍及教育 [J]. 普中学院学报,2006,(2)

[2] 戴斌荣. 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障碍与教育[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6)

[3] 方赛赛. 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及对策研究[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5)

第7篇:认知心理学总结范文

1. 创设情境

“探究─合作”模式教学首要环节是创设情境,即利用新旧知识间的矛盾,利用学生想看、想做、想实验等心理设计一个蕴含要研究的问题的小实验、游戏、魔术等,创设一种学习情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卷入问题情境,迅速成为认识活动的主体。

创设情境:一是根据学习的新知识在《科学》知识体系中纵横地位以及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距离,分析、掌握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二是为学生提供揭示知识本质的有结构关系的感性材料,创造条件,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去发现。

2. 探究关系

探究关系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利用平时或课前收集的资料,用比较、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测现象,处理关系,发现获取新知识。

探究,有个人独立探求、与同学相互探讨和集体共同探究。其方法有:

⑴执旧索新,就是从教师提供的由旧到新,由已知到未知,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具体结构特点的系列问题中获取新知识与新认识,变旧为新。

⑵在教师提供的具有结构的,能揭示关系的感性材料与实例中进行探究,按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进行思维并获取抽象知识。

⑶在实际操作与实验中探究,揭示新知识,本质属性。

⑷讨论、质疑、问难。

3.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就是学生在发现的基础上,教师利用学生集体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交流各自的经历,对实验中的事实和现象展开研讨,互相补充自己在探究中的发现,从而获得比较完善、深刻的认识,建立自己的解释模型,逐步形成实验结论、规律或概念。因此,讨论交流是学生把所获得知识借助个体、小组、集体的智慧,由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识,从而整理出完善的科学结论的过程。整理探究的结论是“探究-合作”式教学的重要环节,整理结论可以引导学生用以下三种形式:

⑴填空式。对学生亲自总结归纳稍有难度的结论,可以采用填空式总结。即教师所写的文字要突出学生探究的思路,学生在探究中的发现由学生填写。

⑵框空式。就是结论的内容全部由学生在总结归纳后写在方框里。

⑶分合式。有些结论是通过横向或纵向的多次抽象才总结出的,这可采用先分后总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总结。这样,通过学生的思维活动归纳总结出结论,不但可以使学生自己获取科学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探究品质。

4. 扩展运用

扩展运用就是用已获取的知识,阐释新的事物和现象;用已掌握的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或现象。经过扩展运用,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自然知识与基本技能,巩固与加强新形成的自然认知结构,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具有稳固性与灵活性,并发展到能适应复杂的科学知识的学习。

5. 研究的体会

科学教学中的“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努力实现在科学教学过程中“两主”(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机结合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探究─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的产生、保持,是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而设计的。

儿童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儿童已有知识结构与新情况、新问题等未知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个矛盾的产生及作用,才使学生心理上产生弄清“为什么”的愿望。这个愿望就是其心理发展的动力,使学生把学习科学知识化为自身的需要,而不是教师强加给的,促使学生个体学习的动力。

第8篇:认知心理学总结范文

高中 英语听力 听力理解 研究述评

随着高考英语听力技能的实施,国内学者对高中听力理解的研究有所加强。为真正了解该领域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笔者拟对近20年(1994-2012)中国知网(CNKI)上刊登的有关高中英语听力理解研究论文进行综述,以期为该领域研究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文献检索情况

笔者首先在中国知网上以“高中英语听力”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从1994年截至2012年仅有206篇有关高中英语听力研究的论文,其中包含77篇优秀硕士论文,目前还没有就这个主题进行较深入研究的博士论文(见表1)。以此为研究高中英语听力的有效资源,笔者通过统计、归纳和分析概括出过去近20年国内高中英语听力理解研究的特点和趋势(见图1)。

统计结果显示,当前国内有关高中英语听力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所占比例仍然较少。1994-2002前9年刊载文章19篇,占文章总数9%;而2003-2012后10年刊载文章110篇,占文章总数54%;优秀硕士论文77篇,占37%。同时,高中英语听力研究多以非材料性研究为主(178篇,占86%),而实证性研究只有28篇,其中期刊论文3篇,其余皆为优秀硕士论文;实证研究也主要是以问卷调查和访谈及教学经验总结为研究手段。但总体说明高中英语听力领域的研究越来越科学化。尽管趋势有所波动,但总体研究呈稳定的上升趋势。从2002年高考加试听力开始,高中英语听力研究明显增多并呈现出稳定的态势,该研究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近二十年国内高中英语听力理解研究状况

笔者把有关近20年国内高中英语听力研究所收集的资料详细分析并加以分类,从研究内容上主要分为六类(见表2)。统计数据表明,近20年有关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交叉学科关系的研究居多,各约占总数1/4;其次就是影响听力技能因素的研究,占16%;又由于高科技快速发展以及英语技能的重要性,近几年有关听力评估体系的改进和多媒体技术的研究也提上日程。

表2 近20年高中英语听力论文研究内容的分类情况

1.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方法研究

近几年高中英语听力技能日益受重视,教学方法、听力教学模式、教材处理及教学理念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总体而言,任务型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研究探讨最多,认为有备而听有助于激活已有信息、预知即将听到的信息,因而听力训练提倡听前布置任务、听时丰富任务、听后分析和输出任务[1]。自主学习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自己喜爱的英语听力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以提高听力输出能力[2]。同时,由于听力理解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迅速接受、加工和处理信息并与所听材料互动的复杂心理过程,因而依据“活动教学理念”,运用交互教学和合作学习模式可加强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均衡发展,听者和听力材料间的相互作用[3]。听力教学模式的实践,需要老师教学经验的总结和探索,同时还要提高对听力材料或教材的研究。为此,卢冬等指出听力材料选择要以真实性、广泛性、适应性为基本原则;听力与材料之间存在着促进与制约的关系,要根据材料的内容和长度等因素来选择真实语言材料[4]。此外,分层阶段教学法也不失为一种新的听力教学方法改革。

2.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策略研究

近20年国内高中英语听力策略研究主要是借鉴国外学习策略理论,进而探索适合中国学生的听力训练技能和培训方法。“学习策略是个人用以理解、学习或保持新信息的思想或行为”,而听力过程是加工和处理信息的心理认知过程,因而作为较高层次的认知或元认知听力策略探讨最多。元认知意识是指学习者的自我反省和自我调控;学习者一旦具有良好的元认知意识,就能有效地选择学习策略,因而元认知知识的高低是造成学生间听力能力差异的原因,其运用对于学习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5]。

探索适合中国学生的听力训练技能和方法是学者们关注的教学策略重点。通过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近几年学者们认为比较有益于听力提高的做法是:提高语音素质,强化语音语调知识[6];培养掌握主旨大意,获取关键词具体信息技能;训练听写结合,边听边记技能;强化听力记忆训练,提高识记能力;布置课内外不同听力任务,增加信息输入和词汇量积累能力;培养预测、联想、猜测能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6]。该研究大多以实践经验为总结,实证性研究较少,今后应该向材料性实证研究转换。

3.高中英语听力与交叉学科关系研究

随着交叉学科的发展与西方言语理解理论的影响,应用认知心理语言学和语用学等相关理论研究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文章不断增加。从认知和心理语言学角度,倾向于将听力理解看成是一个积极地对信息进行分辨、筛选、储存、预测的过程,因而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是元认知和图式理论的应用。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元认知理论使个体会自我认识和反思,在听前制定听力计划、听中监控自身策略、听后对听力效果评估[7]。而元认知知识包含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在听力理解过程中,听者运用“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两种信息处理模式交互处理这些知识,把输入信息与听者已有知识结构图式联系起来,进行积极的意义构建和信息解码,因而图式对听力理解起着预测和推理作用[8]。

4.高中英语听力技能影响因素研究

由于听力理解过程本身就是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因而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语言知识因素和非语言知识因素。李文芳指出语言知识主要是指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难点;而非语言知识指文化背景知识、情感、兴趣、动机等难点[9]。对影响高中英语听力技能的语言知识因素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倾向于认为学生语言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发音不准,词汇量缺乏,辨别语法结构能力较弱。王炜、罗玉梅等具体概括了学生主要语言障碍是学生语音基础知识掌握不准确,识别不出连读、弱读、爆破等语音变化;学生语义的判断能力差,只根据自己所熟悉的词义误下结论;还有些学生没有扎实的语法功底与习语的积累,因而听时误解句子的实际意义。

在探究非语言知识因素影响方面,徐雄丽认为主要有文化背景知识障碍、心理障碍、母语干扰障碍和逻辑思维障碍[10]。她认为学生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听时学生心情高度紧张,因而对听力材料内容一知半解,不知所云;再而,汉语与英语逻辑思维模式的差异,导致英语思维常受母语干扰,因而听完材料只记住一些零碎的词语,而不是主旨大意。因而,徐军宏观地概括出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主要问题是教学设计单调,教学活动和教法形式单一,听力材料选择范围狭窄,缺乏必要的听力训练环境,忽视学习策略的指导,缺少听后任务,听说写环节脱节[11]。上述研究总体来说研究内容相同,重复现象严重,而且多以教学经验为主。

5.高中英语听力测试评估与多媒体教学研究

高考英语听力测试考试改革后,对高中英语听力理解与听力测试关系的研究已提上日程,但文章相对较少。研究较多的是听力题型、解题技巧及听力测试对教学的反拨效应等。朱云翠等对高考英语听力考试类型进行分析,指出高考听力试题模式化;提出浏览试题、听前预测、听中抓住要点、边听边记等有效的应试技巧[12]。针对高考增加英语听力测试的影响,李宏采用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测试的反拨作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听力测试对高中听力教学产生一定的反拨效应,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方面,因而要充分发挥测试的积极反拨效应,消减其消极的负面反拨作用的建议[13]。

三、国内高中英语听力研究的特点及建议

近20年来,国内学者对高中英语听力理解的研究,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为该领域研究展示了新角度与新观点,从注意语法形式到注意培养学生预测、联想等语用能力转变,并运用心理语言学、认知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听力实践,但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从研究内容、角度和方法来看,国内高中英语听力的研究首先是研究内容重复,都是阐述听力教学和指导听力教学方法的内容,创新研究较少,多为自身教学经验总结,且其理论研究高度不够。其次,研究方法单一,非材料性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且实证研究仅以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缺少定性定量结合、动态静态结合的多元化和科学化的描写和分析研究方法。最后,研究范围和领域狭窄,从统计结果来看,听力教学、听力策略以及听力与相关学科关系研究较多,而听力测试评估、多媒体应用以及听力教材的研究尚需加强。

通过以上综述,可知未来高中英语听力研究还要在以下几个领域有待深入探讨。首先,加强对听力理解过程本身的研究和理解,不仅要深入探究听者在听力过程中的心理变化,还有分析听者的背景知识对听力的重要性。其次,提高听中对听力的教学方法的使用能力,要加强研究听者在实际听中任务时迅速反应的技能以及提高听者整体听力的方法的研究。再次,拓宽听力学习环境,实施双向听力方法,即课堂听力环境与课外真实听力相结合。进而,整合听力与多媒体技术研究与应用,提高听者利用新技术和媒体的技能。最后,深入研究听力理解能力评估方法和标准,进一步研究听力测试信度和效度的构建。总之,高中英语听力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需要今后更深入的拓宽和加强。

――――――――

参考文献

[1] 郑海霞.高中英语听力任务型教学设计方法.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8(9).

[2] 王云,马国芬.高中英语课外听力自主学习探讨.教学与管理,2009(36).

[3] 周海明.新课改背景下交互模式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6).

[4] 卢冬.高中听力材料的选择对学生学习听力的影响.福建论坛,2011(1).

[5] 杨善江.基于元认知策略培训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6.

[6] 陈国清.高中英语课堂听力教学中的几点尝试和反思.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8).

[7] 李霞.关于元认知训练纳入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之探讨.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6).

[8] 符祝平.图式理论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4(1).

[9] 李文芳.高中英语听力理解难点分析及对策.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10] 徐雄丽.浅析高中英语听力理解的障碍及对策.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12).

[11] 徐军.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2).

[12] 朱云翠,许振宇.高中英语听力测试的特点与应试技巧.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4).

第9篇:认知心理学总结范文

关键词:失恋;认知行为疗法;严重心理问题

一、一般资料

宋某,女,23岁,某医学院校大四学生,父母为农民。宋某有一哥哥,还有一个同卵双胞胎的妹妹,因父母照管不过来,在很小的时候就将其送到爷爷奶奶家,直到上中学。宋某从小比较自卑。近两个月来因为男朋友提出分手,出现发呆、失眠、烦闷等症状。经医院检查各项生理指标正常,各项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未见异常。

征得求助者的同意后,做了两项评估:SCL-90自评量表,结果如下:总分191分,躯体化2.4,抑郁2.9,人际关系2.4,偏执2.3,这四项因子分均高于正常,抑郁分高出较多。抑郁自评量表(SDS),结果:SDS标准分为61分(粗分49分),与中国常模标准比较显示该求助者有轻度抑郁。

二、主诉与个人陈述

主诉:近两个月来经常发呆、发傻、失眠、无食欲,情绪低落,心烦郁闷,提不起精神,总感到生活没有意义,甚至有轻生念头;个人陈述:自小跟随爷爷奶奶长大,性格内向,自小被父母抛弃,现在又被男朋友抛弃,命太苦。觉得好多人都在笑话我,越陷越深,不能自拔,影响了学习,每天都很痛苦。

三、咨询师的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的观察:求助者穿着整齐得体,年貌相符,身材微瘦,思维意识清楚,但眼神中透露出不自信和茫然。无妄想、幻觉、逻辑思维混乱等精神症状,自知力良好,有主动求助的意识;同学的反映:宋某最近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常看她一个人发呆,也不说话,我们都挺担心她的,生怕会出什么事情。

四、评估与诊断

(一)评估。综合临床资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有良好的自知力,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精神活动内外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无重大躯体疾病,无家族遗传病史,求助者主要问题是由于失恋而导致内心深处的自卑感和自我价值感降低,并产生一系列不良的情绪反应,社会功能部分受损,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已经达到两个月,因此,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类型属于严重心理问题,符合心理咨询的范畴。

(二)诊断。严重心理问题。

(三)诊断依据。本案例中的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失恋这个较为强烈的现实刺激引起的,内心冲突与现实刺激相吻合,没有变形;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求助者的社会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难以解脱;求助者的反应对象已经被泛化到学习和生活中;身体检查没有异常报告;测验结果:SCL-90自评量表测试,总分191分,躯体化、抑郁、人际关系、偏执等四项因子分均高于正常,其中抑郁分高出较多。抑郁自评量表(SDS)测试,SDS标准分为61分(粗分49分),与中国常标准比较,SDS标准分的分界值为53分,其中53~62分为轻度抑郁。通过上述测验结果,显示该求助者有轻度抑郁。

根据以上病程及泛化程度对该求助者的诊断:严重心理问题,同时属于心理咨询的对象,并适合认知行为疗法。

五、咨询目标制定

通过协商,确定咨询目标。目标就是引导求助者以正确的认知,理性的观念看待发生的失恋问题,使求助者能够面对现实生活,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现实面对人生。

六、咨询方案

咨询过程分三个阶段:诊断阶段:通过摄入性谈话、观察了解、心理测验等收集求助者的相关资料,明确求助者的问题、原因、严重程度,明确心理诊断;咨询阶段: 确定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运用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巩固阶段:充分调动求助者内在的潜能来进行自我调节,使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检验他们的信念,让求助者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做到完全依靠自己来调节认知、情绪和行为。

七、咨询过程

(一)收集资料。第一次咨询(2015年9月5日)。目的:收集资料,建立良好咨询关系;方法:摄入性谈话使用倾听技术;过程: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求助者,运用开放性提问收集资料,全神贯注地倾听,初步建立咨询关系。

(二)心理评估和诊断。第二次咨询(2015年9月12日)。目的:进行心理测试、心理诊断、确定咨询目标;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过程:巩固咨询关系,完成SCL-90和SDS测验,做出初步诊断,并探讨确定咨询目标。

(三)咨询阶段。第三次咨询(2015年9月19日)。目的:让求助者认识到错误的认知是导致自己现有不良症状的主要原因。只有改变了不良认知,才能减轻或消除她的各种症状;方法:会谈法、认知疗法;过程:向求助者解释认知疗法的相关知识,并利用一些技巧方法让求助者识别自己的不良认知。家庭作业:试列出几个自己在平时做事情中的一些错误的认知和观念。第四次咨询(2015年9月26日)。目的:巩固学习到的新的、合理的认知,改变有关自我的错误认知;方法:会谈法、运用对质技术;过程:在此过程中,采用对质对求助者的错误认识进行辩论。第五次咨询(2015年9月30日)目的:改变求助者深层错误观念和认知过程;方法:会谈法、语义分析技术;过程:引导求助者对自己观念中的一些无意义的句子转换为更为具体更为客观的句子,让求助者学会用客观标准来看待自己的问题。家庭作业:写下平时生活中常感觉到一些生活无意义的句子并进行转换。第六次咨询(2015年10月8日)。目的: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理、理性的认知,用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错误认知;方法:会谈法、提问法;过程:探讨作业并在分析的过程中让求助者进一步对其不合理认知进行辨认。同时,对这种不合理认识进行反思与探索。第七次咨询(2015年10月15日)。目的:改变自己观念里的错误认知,适应合理的认知;方法:会谈法;过程:让其反馈验证结果,并对其感受进行分享。

(四)巩固与结束阶段。第八次咨询:(2015年10月22日)。目的:巩固咨询效果,增强自信心,心理测验,结束咨询;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过程:施测SDS、SCL-90并与咨询前对照。对前面的咨询过程进行总结,请求助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并总结整个咨询过程中的成长与变化。

八、咨询效果评估

心理测验结果:SDS测验:粗分:39,SDS标准分:48;SCL-90测验:总分142分,躯体化、抑郁、人际关系、偏执四项因子分均已正常。

求助者的自我评估:失眠、情绪低落状态明显改善,食欲好转,生活及社会功能也得到改善,又找到了原来的自己,已恢复了正常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求助者同学的评定:不再躲避同学了,并且能正常的进行交往了,明显感觉她心情好多了,能主动的去操场锻炼身体了;咨询者评定:效果明显,求助者基本恢复正常,各种不良情绪已基本消除,不适症状已改善,并且有了一定程度的成长。

九、体会

通过该案例的咨询,对心理咨询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首先,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最重要的,其次,要运用适当的技术,要将一定的理论知识内化,使其无形中对求助者进行指导,激发求助者内在的潜力,帮助有心理困扰的人们走出苦恼,舒展自己的心灵,通过自我认识,自我接纳,活出真实的自己。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基础知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