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延迟开学范文

延迟开学精选(九篇)

延迟开学

第1篇:延迟开学范文

开学前要先做好自我管理,备好必要的外科口罩、体温计、防寒衣物和足量的个人生活用品,确认居家周围是否有确诊病例,是否有确诊病例接触史及接触时间,并向健康管理员报告。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湖北武汉开学会延迟开学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北武汉开学会延迟开学吗8月5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会,介绍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有关情况。

教育部相关通知

鉴于目前疫情发展的不确定性,如果到了开学的时候仍然还有中高风险地区,那么开学的安排按照以前的经验和惯例,中高风险地区学校暂缓开学、中高风险地区学生暂缓返校,以确保教学的开展是有序、健康和安全的。

各地要按照属地管理、区域统筹,结合国家的总体疫情防控决策和当地的疫情形势和政策安排,妥善安排好开学工作。具体开学时间的安排、方式的选择,以及疫情防控措施和教育教学的安排,各地要一省一案,因地制宜一校一策,因校施策,确保适应不同的情况,实事求是做好开学的安排。

各地教育部门要指导当地的学校按照属地的管控政策和疫情情况,做好教学开学方案、疫情防控方案以及应急预案,统筹安排好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资源和技术,包括人员队伍,以及环境的清洁,还有必备的应急场所安排等,为今年秋季开学做好充分准备。

大学新生开学要准备什么1、电脑

现在很多学校大一就开始设计算机方面的课程了,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要接触很多软件模拟实验。如果不在大一的时候把电脑的各种操作学会,那后面再接触电脑软件类的知识你就跟不上了,什么都问别人又很难张口,不多加练习作业就无法按要求完成。

2、衣服要多带,被褥不用带

每个人大学所在的城市不一样,因此温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选择衣服的时候要拿一些凉快的短袖,也要拿一些厚的外套,万一遇上突变天气不至于着凉。至于被子和褥子不用带,去了直接买单人床褥子就可以了,家里带的尺寸反而不太符合学校的床铺。

3、多备一双运动鞋

新生开学都要军训,运动鞋肯定少不了,建议大家多备一双,军训运动量和出汗量很大,保障鞋子的舒服和干燥能让我们军训少受一点罪。

4、储物袋

宿舍会伴随着你的整个大学,你一年四季的东西都要放在宿舍里,但是集体宿舍空间有限,因此需要准备一些储物袋来把自己的东西分类放好,这样自己看着心里也会很舒畅。

5、生活用品

包括牙刷、毛巾、洗发露、沐浴露、衣架、洗面奶、小镜子、暖壶、拖鞋,这些可以在学校买,如果家里有直接带着也可以。

新生大学开学需要准备什么第一样:相关证件

大一新生在办理入学手续的时候,像身份证、录取通知书等相关证件都是必不可少的,因为只有这些证件可以证明你是你。如果你忘记把这些证件带上的话,或许在办理入学手续的时候就会变得格外的麻烦。

第二样:衣物用品

正所谓儿行千里母担忧,在我们出发前往大学的时候,父母一定会让我们带上许多的东西,其实有很多东西都是不着急带到学校的。例如,我们可以先带夏秋季穿着的衣物,而冬季衣物和被套可以国庆之后再带回来。还有就是盆桶、之类的洗漱用品,也不是很贵,没必要从家里带过来,可以到学校以后再买。

第三样:备用药品

我们离家去到一个新地方生活,在气候环境方面可能会有所不适,所以最好可以准备一些药品,以备自己的不时之需。准备药品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军训的时候,在军训期间出门前服用一些防暑药品,这样就能避免自己中暑了。

第2篇:延迟开学范文

 

一、编制依据

为全面贯彻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指示和李克强总理批示精神,坚决落实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部署安排,按照省XX厅和省教育厅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学校预防控制工作,尽最大努力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依据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X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具体内容、教育部《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X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全省教育系统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方案》《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的通知》《X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各级各类学校春季开学疫情防控工作预案的通知》《关于全省教育系统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和开学准备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编制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

有效防控开学前师生大规模流动、开学后人员聚集所带来的新冠肺炎传染和接触风险,阻断疫情传播,确保新冠肺炎疫情不发生校园内蔓延。同时,坚持“疫情防控和复工两不误”,保证延迟开学时各项工作任务的有效落实。

三、工作机制

(一)强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当前全国、X省复工、开学期间面临的疫情防控新风险,引导广大师生员工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省X厅、省教育厅决策部署,把疫情防控和开学准备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要加强统一领导,靠前指挥,确保将上级要求及时落到实处。(责任单位:学校疫情防控办)

(二)建立工作机制,科学分析研判。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坚持对开学时间一周研判一次,及时调整相关工作方案,并向上级汇报研判情况。同时,学校党委按照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研究分析,科学研判,初步预定在原定 X 月X日开学的基础上再往后顺延X周(X月X)开展延期开学工作和开学前准备工作,具体时间按省教育厅批准之日为准。(责任单位:学校疫情防控办)

(三)加强联防联控,落实防控措施。后勤服务中心要密切关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发展变化,加强与X市卫生健康委密切联系,及时掌握信息,获取专业指导,严格落实疫情防扩散措施,做好校园疫情防控,及时发现、报告并配合卫生健康部门有效处置疫情,同时,积极动员家长做好联防联控工作,积极支持配合社区开展防疫工作。(责任单位:后勤服务中心、学生工作处、安全管理处)

(四)加强监督问责,压实主体责任。对疫情防控期间行政业务工作运行、教学工作运行、疫情防控工作等工作质量的监督检查,对检查结果定期通报,对违反相关制度的情况提出处理意见,情节严重的转交纪检监察办公室。对疫情防控工作中不担当,不作为、敷衍应付,推诿扯皮,瞒报、错报、谎报、漏报重要信息,影响上级决策,造谣、传谣,未经许可公开发表、传播涉密信息,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等违纪违法行为者,将由学校纪委(纪检监察办公室)进行查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涉嫌违法的移交当地司法机关,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 (责任单位:纪检监察办公室、质量监控办公室)

四、加强党的建设

(五)加强组织建设。

1.建强基层党组织。各党支部(党总支)要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掌握疫情,及时行动,确保实效。如疫情防控工作任务需要,要及时在攻坚部位成立临时党组织,做到哪里任务急难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责任部门:党委工作部、各党支部)

2.发挥好党员作用。督促各党支部落实好《关于转发X省直机关工委<关于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的通知》《XX大学关于设立疫情防控党员先锋岗加强值班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引导全院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率先垂范、坚守岗位,在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中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要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党员突击队、划分党员责任区等方式,引导党员当先锋、作表率,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落实落细,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责任部门:党委工作部、各党支部)

3.灵活开展组织生活。根据疫情防控形势任务和各自实际,用好“学习强国-强国视频会议”模块功能,采取简便、灵活、高效的方式组织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支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避免聚集性会议活动。按照上级规定的党员教育培训要求,充分运用“学习强国”“X干部网”等网络平台和QQ、微信、手机客户端等线上手段,推送学习内容,组织党员学习和讨论。(责任部门:党委工作部、各党支部)

4.注重政治吸纳。对在疫情防控一线积极主动履职、有效发挥作用的先进分子,及时发现和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表现突出、符合条件的,及时发展入党。同时,加强在疫情防控中考察后备干部,做好中层干部储备和组织发展工作。(责任部门:党委工作部、各党支部)

5.改进服务方式。疫情防控期间,通过采取网上办公、预约办理等形式,为师生办理急需服务,持续推行线上交纳党费,简化组织关系接转程序,并为参与防疫的党员干部等提供优质服务。(责任部门:党委工作部、各党支部)

6.加强慰问帮扶。从党费中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慰问战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和工作者;支持各党支部(党总支)开展疫情防控工作。(责任部门:党委工作部)

7.及时奖惩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疫情防控期间的现实表现,作为党员评议评定等级和党员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对转发散布不实信息、瞒报与重点疫区返回人员接触史、隔离措施执行不到位、不服从党组织分配任务等影响疫情防控工作的党组织和党员,按规定及时作出组织处置。(责任部门:党委工作部、纪检监察办公室)

(六)强化宣传教育

8.加强舆论引导。通过横幅、宣传栏、网络等宣传途径,大力宣传、普及预防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提高师生员工的公共卫生意识和防治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舆论引导,教育引导学生坚定信心,集思广益,积极行动,正面发声,为X加油,为武汉加油,为湖北加油,为中国加油,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不发表、不转发不正当言论,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舆论支持。(责任部门:学校疫情防控办公室、党委工作部、学生工作处)

9.提高宣传实效。有效利用学校企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进行形势多样的方式,开展新冠肺炎等传染病防控宣传教育,帮助师生提高防范意识、了解防治知识,引导师生理性认识疫情、科学做好防护,保持充足睡眠,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责任部门:学生工作处、工会)

10.加大典型宣传。及时深入发现挖掘在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典型,广泛宣传,正面引导,营造全社会和全院师生众志成城、共抗疫情的良好氛围。(责任部门:疫情防控办、党委工作部、各党支部)

五、延迟开学的工作措施

(七)组织做好线上办公。

11.做好网上办公安排。各部门按照学校疫情防控要求,及时制定本部门工作方案,在延期开学期间,为避免人员集中,部门负责人要积极主动作为,对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组织部门教职员工充分利用学校企业微信平台功能做好线上办公,必须要求到校办公的,要做好安排好AB岗安排,全体教职员工要保持24小时开机,确保联系畅通。(责任部门:院办公室、人事处、各部门)

(八)做好教学工作安排。

12.调整教学计划。根据教育厅的文件精神,根据省教育厅“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部署和上级有关要求,制定《XX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教学及考试工作实施方案》,就开学前期及学生入学后的理论课程、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等内容提出了相应举措,引导广大教师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线上教学工作的开展与管理。制订《延期开展实习实训教学工作预案》调整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安排,对延期实习期间学习做详细安排。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作用,统筹利用国家开放的教学资源及学校己有网络教学资源,以下达自主学习任务单,在线自学、在线答疑和指导等形式,指导学生进行顶岗实习前的专业理论课强化学习及毕业设计并做好延期实习学生管理工作。(责任部门:教务处、五系两部、实训创新中心、继续教育中心)

13.做好师资调配。对2020年春季学期专兼职教师开学后是否能按时到岗进行统计,对不能按时到岗上课的教师,结合实际采取适度调整教学计划、同专业教师互补代课等形式做好教学安排。(责任部门:教务处、五系两部、实训创新中心、继续教育中心)

14.保证教材到位。积极做好与出版发行单位的沟通,保证所有教学班级的教学用书及时配送,同时依据分期分批返校安排做好教材的发放工作。(责任部门:图书馆)

15.组织线上教学。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和优势,以线上教学平台为依托,充分利用在线教育的资源和优势,开展符合课程特点和需要的线上教学准备和测试工作,更好地实现线下课堂到线上课堂的转变和迁移,保障教学稳定运行。在疫情未解除前,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函授、非学历教育、建筑行业相关培训工作。(责任部门:教务处、五系两部、实训创新中心、继续教育中心)

(八)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16.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利用“学习强国”APP中的“人物”版块、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各级各类抗击疫情专题网站等平台,通过观看爱国主义影视和新闻视频、充分挖掘校内外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召开网络主题班会等方式,学习先进人物事迹。指导学生收听收看新闻联播,关注疫情防控进展。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资源,形成“居家如校”的线上思政模式。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精神、“快速反应,分秒必争”的中国速度和“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中国力量,深刻认识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广大共产党员和医护工作者“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家国情怀和舍小家顾大家、毫不犹豫、勇于担当、迎难而上、负重逆行的责任和担当,深刻认识越是在无情的灾难面前,越是能感受“中国”这两个字带来的温暖与美好,深刻认识疫情防控的背后,是一个强大的祖国和一种信仰的力量。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责任部门:学生工作处、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五系一部党支部、实训创新中心党支部)

17.加强生命健康和疫情防控知识教育。对学生加强人类生命共同体的教育,深刻理解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人生死与共、和谐相处的生命关系。合理利用政府、学校发放的各类“防疫指南”,通过微信、QQ、公众号等各种有效渠道,发挥好“互联网+防疫健康教育公益课”作用,采取课程学习、知识检测、趣味答题等形式,倡导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开展“开学第一课”教育活动,宣传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及时对学生加强生命和健康教育,教育引导学生了解疫情发生的原因背景、症状表现、鉴别方法、治疗措施,引导学生做到理性认识,科学防治,消除恐慌情绪,教育引导学生敬畏生命,敬畏自然。(责任部门:学生工作处、后勤服务中心、五系一部党支部、实训创新中心党支部)

18.加强法制和规则教育。教育引导学生严格遵守政府的规定,积极配合所在地疾控部门的要求,在疫情面前做到顾全大局、遵纪守法、令行禁止、服从指挥。通过对各类确诊病例的发病过程追溯分析,教育引导学生在疫情面前保持头脑清醒,消除侥幸心理,遵守规则,分清是非,做好防护。结合当前发生的典型警示案例,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延迟开学时间和每日健康检测的科学道理和重要意义,坚决服从学校安排,做到“学校不通知绝不返校”,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做好每日健康状况监测报告。(责任部门:学生工作处、安全管理处、后勤服务中心、五系一部党支部、实训创新中心党支部)

19.加强社会责任和感恩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学习了解全国各地调集医疗精干力量、应急物资驰援武汉和党中央做出“一省包一市”抗击疫情决策的坚强决心,教育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责任和道义担当的实质内涵,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发挥好学生党员、学生骨干、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贡献力量;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以钟南山、李兰娟为代表的广大医护人员临危受命、迎难而上、负重逆行的高尚品格和勇气担当。切实加强爱与感恩教育,教育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自身安全的背后是无数人的默默付出和无私奉献,让建院学子时刻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关爱。(责任部门:学生工作处、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五系一部党支部、实训创新中心党支部)

20.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工作。加强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疏导,结合疫情防治,有针对性地在学生中开展心理支持和网络辅导工作。积极开展疫情心理咨询服务和危机干预工作,利用网络平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通过线上咨询、电话访谈等方式,按照点面结合的原则,既要做好面上的辅导还要做好个性化答疑解惑,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和心理动态,尤其要特别关注班内心理脆弱、体质较差或者是出现发热症状以及被隔离观察的学生,主动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缓解思想压力,消除心理恐惧,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开通疫情防控心理支持热线和网络辅导,做好疫情期间师生心理支持服务,帮助师生排解不良情绪,引导师生树立积极理性的防疫心态,帮助师生树立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勇气。(责任部门:学生工作处、五系一部党支部、实训创新中心党支部)

21.加强假期生活学习指导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在做好假期个人防护的同时,科学合理安排假期生活,科学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卫生和生活习惯,学习传染病防控知识,增强防控意识。教育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假期时间,少外出、不聚会,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阅读学习习惯,充实假期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做好远程教育和网络学习准备,提高“互联网+教育”下的学习适应力,按照学校要求自觉有序参与网上教学和学习。教育引导学生利用这个“加长版”的假期,查缺补漏,及时充电,多思考人生、思考未来职业和人生发展方向,为个人成长发展打好坚实基础。(责任部门:学生工作处、五系一部党支部、实训创新中心党支部)

22.及时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身体和生活等情况,重点关注建档立卡、低保、特困救助供养、残疾等特殊困难学生群体。在本人或家人感染疫病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校后,在国家资助的基础上,在学校相关经费中提取的学生资助基金,采取减免学费或临时生活补助等方式,保障他们的正常学习生活。妥善安排好寒假留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充分考虑疫情期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时足额发放国家助学金等资助资金。对于已经毕业且处于还款期的国家助学贷款借款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因受疫情影响不能正常还本付息的,按照相关规定合理延后还款期限,失去还款能力的,协调经办银行启动救助机制,减轻还款压力。(责任部门:学生工作处、五系一部党支部、实训创新中心党支部)

六、开学前准备工作措施

(九)加强疫情防控制度建设

22.修订完善和落实相关制度。认真完善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师生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登记和追踪制度》《不能按时到校及身体异恙学生复课证明查验制度》《消毒与隔离制度》等相关制度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十)做好开学前保障工作

 23.做好返校前排查、登记、监测工作。各部门要在正常开学前14天逐一对所属“四类人员”(“四类人员是指:”本省籍省外探亲旅游返X师生、外省籍在X就读大学生、外出实习见习师生和学校食堂、保洁、安保、外包以及基建施工等企业人员)进行地毯式排查,对其身体健康状况排查登记,并严格落实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对14天后身体无恙的师生员工,依据教育厅通知的开学时间,按照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统一安排,分批次有序返校,严格执行入校门体温检测、登记制度。新冠肺炎确诊、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禁止返校,有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者禁止返校。有疫情发生地区进出经历的师生员工,应在指定医疗机构排除疑似病例后再返校。(责任部门:学校疫情防控办、学生工作处、人事处、安全管理处、后勤服务中心、各部门)

24.持续监测已返校师生员工身体状况。对已返校师生员工,各部门要严格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指定专人,每日下午2时前向学校疫情防控办上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进展。发现疫情疑似情况,应当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上报,务必保证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责任部门:各部门)

25.开展校园内环境清洁整治行动。在师生员工返校前后,组织各部门持续、深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推进办公室、教室、实训场所、食堂、宿舍、图书馆、值班室、小卖部、厕所、公共活动场所等重点区域日常消毒和场所环境卫生改善整体行动,做到日常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确保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全力营造干净卫生的校园环境,并做好工作记录。(责任部门:后勤服务中心、学生工作处、各部门)

26.落实后勤和卫生设施保障。开学前组织做好食堂、饮用水的安全监管,严格落实食堂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证明上岗,做好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体检和晨检工作;食堂进货严格落实索证索票,不使用来源不明的肉类食材。(责任部门:后勤服务中心)

27.提前做好疫情防控物资储备。对现有防控物资进行盘点,列出紧缺物资清单,及时采购补充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洗手液)和消毒剂、红外线体温计等检测设备和消毒设施设备。

储备足量的疫情防控用品,洗手间必须配备洗手液。(责任部门:后勤服务中心)

    28.做好各项教学准备工作。教务处要在开学前组织做好各项教学工作安排,全力保障教学秩序平稳有序,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合理调整教学任务、教学场所安排。(责任部门:教务处、五系两部、实训创新中心、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中心)

    29.做好疫情期间工程建设。配合后勤服务中心做好隔离观察室的施工。按要求加快家属区和教学区隔离施工。有序组织学校相关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复工,加强施工管理。(责任部门:总务处、后勤服务中心)

30.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者培训。积极协调所辖卫生防疫部门派出专业人员,对学校参加疫情防控工作一线的师生员工开展疫情防护知识、技能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培训,做到应知应会,熟练掌握,确保一旦发现疫情紧急情况时,能够在第一时间有效隔离并做好自我防护的情况下,快速反应,及时报告,妥善处置。(责任部门:后勤服务中心)

第3篇:延迟开学范文

为进一步做好我校延迟开学期间的网上教学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关于网络教学资源使用

2月底前不开学, 2月17日开始组织网上教学。请老师们鼓励学生在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在家里要合理利用好线上学习资源,把网络当黑板,书房当教室,客厅当操场,自觉自律,用心听课,细心作业,加强锻炼,更要用好社会这本教科书!

各班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QQ群(成员包括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全班学生,班主任兼任群主和管理员),提前在群内公布《网络教学课程表》,2月17日开始严格按照课程表制定的教学进度实时上传网络教学视频至QQ群内,不得提前或滞后。

资源来源:由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组织骨干教师按年级、学科录制网课,上传至城阳教育视频网。

方法:教师登录区教育体育局视频网站(vod.cyjtj.com)“空中课堂”栏目,点击下载按钮下载视频到本地,再上传至班级QQ群,供学生观看学习。

资源平台:QQ群

1.使用QQ群,教师按课程表将当天要学的微课、课件拷入班级QQ群,由任课教师带学生一起学习,教师可随时提问、答疑(利于监督、管理)

2.有条件老师可在QQ群内线上直播,效果更好、更直观,每堂课前要组织好集备。

二、关于作息时间要求

重视自学、交流、反馈。网上讲课时间适当减少(网上教学每节课教授时间小学宜20分钟左右,每节课要留出一定的预习和练习时间)同时配以适当练习,要求少而精,以抓落实答疑为主。要设置课间操、眼操、课间休息时间,课间休息时间一般为15分钟。严禁教师在网络授课期间提前上课、拖堂等。不得给家长布置作业或让家长代为评改作业。建议每天文化课学习总时间小学1-2年级不超过1小时,3-6年级不超过2小时。

三、关于网络学习内容要求

网上教学以复习、阅读、习字、德育教育、家庭劳动为主,在确保覆盖所有学生的前提下,可以采取“先学后教”的方式做好新授课的预习,要求放慢进度,少讲、抓牢,砸实基础知识点。

四、上好开学第一课

要有仪式感。以讲授防疫知识、学习身边先模人物、好人好事等实际事例为主,做好立德树人教育。(学校正在准备)

五、其他要求

1.网上授课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应以学生自学、教师答疑解惑为主,开学后以“零起点”教学。

2.严禁老师以私人名义向家长推送网课。提醒家长注意鉴别网课,以免上当受骗。

第4篇:延迟开学范文

【关键词】延迟满足;儿童;非认知因素

1、问题的提出

现实生活中充满着矛盾,人们需要做出各种选择。是选择即时享受还是选择以后更好的生存而继续深造;是即时消费还是扩大生产规模为以后有更大的利润做准备。现代心理学用延迟满足来描述这一现象,Mischel的定义,延迟满足是心理成熟的表现,具体来说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制能力。

来自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在四岁时延迟满足能力开始出现明显的个体差异,由此可以预测他们在少年时期、青年时期以及大学时期的认知能力与社会能力。Mische在20世纪70年代对美国一所幼儿园进行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幼儿期延迟满足能力与学业成就、智力水平和成就需要正相关。因此,较好地发展延迟满足能力有助于儿童在成人后有较强的社会竞争性、较强的自信心、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本文对延迟满足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对研究者有更开阔的视野,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对儿童进行教育,使儿童的延迟满足能力有较好地发展。

2、延迟满足的研究方法简介

2.1自我延迟满足方法(Self-imposed Delay, SID )

Mischel认为,个体在等待中展示的延迟满足能力是一种自我强加的延迟满足。根据这一定义,Mischel等人设计并使用了自我延迟满足实验方法,这个方法包括了延迟选择和延迟维持两个阶段。

自我延迟方法的一般程序是:首先,实验者向被试出示两个数量不等或价值不等的奖励物,被试在其中选择,然后主试告诉被试现在有事要出去一会,如果能等到实验者回来,那么他就可以得到数量较多或价值较大的奖励物,当然,如果他在期间等不及了,可以按铃让实验者回来,如果这样的话他就不能得到数量较大或价值较大的奖励物了。确信被试能理解之后,主试离开,记录被试的饿延迟时间和延迟等待策略,实验者在15或20分钟后回来,或在儿童按铃后回来。

2.2外加延迟满足方法(Externally imposed Delay,EID)

Karnio,Miller等在80年代指出,在现实情景中儿童更多地是因为父母的要求而延迟满足,因此提出了儿童因外界的要求而延迟满足,即外加延迟满足。

在延迟满足实验程序中,实验者首先向儿童提供具有诱惑力的玩具,告诉被试他要离开一会,在此期间不能

玩或接触玩具,如果不愿意等,也可以按铃让主试回来,同时记录时间,或者在一定时间后主试回来。

3、影响儿童延迟能力满足的因素

3.1家庭与延迟满足

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母亲的教育方式、亲子互动等方面。Anita Sethi和Walter Mischel研究表明,能有效地使用注意策略对母子分离的幼儿在5岁时能表现出更好的延迟满足能力。Teresa Jacobsen的纵向研究表明,儿童和母亲之间的依恋能影响到6岁儿童在延迟满足任务中的表现。研究者在儿童12-18个月时进行测定,在儿童6岁时完成任务。研究结果发现,儿童和母亲形成的依恋情况和等待的时间差异显著形成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在延迟满足任务中等待的时间最长,不安全型的依恋的儿童在等待中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在研究中考虑到一些因素,比如性别和认知加工。从总体上来看,回避型儿童的认知功能、在任务中等待的时间和安全型儿童的差异并不显著,但回避型儿童在任务中等待的时间要短些。这一研究提供了对母子依恋质量和延迟满足任务的关系提供了更深入的视角。Christian F.Mauro的研究表明,宽容型的父母有利于促进儿童的延迟满足,放纵的教养方式则不利于儿童的延迟满足,如果母亲将注意力集中在等待任务完成,则其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发展较好。韩沁彤8对初中父母目标取向、教养方式与学业延迟满足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专制型的教养方式对学业延迟满足有负面影响,而权威型的教养方式对 学业延迟满足有良好的预测作用。

3.2儿童自身因素与延迟满足

儿童自身的身体状况对延迟满足有一定的影响,有研究者从儿童发展的角度研究了肥胖与延迟满足的关系,对6到11岁大的肥胖儿童和正常体重儿童提供10种物品作为奖励进行选择:5种食品、5种非食品(如玩具)。儿童可以立即得到这些奖品,或者等到第二天,就可以得到两份奖品。对肥胖组儿童和正常儿童比较中可知,当奖品是食品时,肥胖程度和延迟满足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但是当奖品是非食品时,则不显著。而另外一项研究的被试是36个5到9岁的学生,一半是非肥胖儿童,一半是肥胖儿童,结果发现它们的延迟满足能力或者对奖品的喜好程度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结果发现肥胖组的儿童的自我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不如非肥胖组儿童。

4、评价与展望

近年来,对延迟满足的研究出现了细化,从而发展出许多研究的新趋向。如延迟满足在职业领域的研究。除此之外,对特殊群体的研究也日渐增多,如对肥胖儿童延迟满足研究显示,肥胖儿童显示出的延迟满足不足,只在刺激物使食物时才出现,并不能因此就认为性格所致。有研究发现,延迟满足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很容易上瘾,他们内心敏感,对事情特别专注,并会存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因此,培养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已经成为教育者必须面对的话题。

关于儿童延迟满足的研究也应该考虑到社会文化的因素,目前针对我国儿童的发展应该考虑到我国儿童的现实情况进行研究。

目前,延迟满足的研究从幼儿到成年人、特殊群体;研究领域扩大;从影响延迟满足的认知因素到非认知因素的研究。而我国自从黄蕴智抛砖引玉地指出希望延迟满足能在我国取得丰硕的成果以来,我们需要进行本土化的研究,设计适合我国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特点、认知因素、生理机制及父母教养方式进行研究,以促进社会、学校、家庭一同关注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培养,提高其自控能力,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Cournoyer M,Trudel M.Behavioral correlates of self-control at 33months.InfantBehavior and Development,1991,14,497-503.

第5篇:延迟开学范文

〔论文关键词〕儿童;延迟满足;心理素质 

 

一、延迟满足 

 

自我延迟满足是一种心理成熟的表现,专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延迟满足是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也是社会化和情绪调节的重要成分。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是儿童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预示个体成熟、社会适应、健康发展的一种积极的人格变量,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二、延迟满足的心理机制 

 

1.认知 

(1)注意能力的发展。注意机制的成熟是自我控制发生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研究表明,对奖励物的注意会缩短延迟的时间,而奖励物没有在场或者个体不去注意奖励物,那么延迟时间将会加长。mischel在认知神经研究的基础上,用冷/热系统结构框架来说明策略性注意调配对延迟满足的作用机制。“冷”系统是认知的、中性情绪的、凝神的和策略性的注意调配,主要表现为儿童的各种注意分心活动,它可以延长延迟满足的时间。“热”系统,是情绪和恐惧的基础,是由先天释放刺激所控制的注意调配,主要表现为儿童持续将注意力固定在奖励物或奖励物的唤醒特征上,它可以削弱延迟满足。“热”系统发展比“冷”系统早,在人生最早的几年里,热系统发挥主要功能作用,因此儿童表现为十分冲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冷系统发展起来,开始在延迟满足中具有优势作用,儿童也意识到自发地使用冷注意调配策略有利于延迟。 

(2)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了更直接地测试对奖励物的思维所产生的效果,mischel等人在研究中设计了不同类型的思维以引导儿童的注意力,结果表明:不管奖励物出现还是被遮盖起来,学前儿童在等待期间如被指引思考奖励物,那他们延迟等待的时间都将很短,不足5分钟;但当儿童被指引思考一些有趣的事情时,不管奖励物是否在儿童注意视线内,平均等待的时间都在10分钟以上;而当儿童没有任何分心思考的指引时,出现奖励物的情境儿童延迟的时间最短,不足1分钟。显然,认知的思维过程充当了分心的角色,某种程度上抵消了暴露于实际奖励物的强大刺激影响,使延迟等待的时间加长。 

(3)抽象认知能力的发展。抽象(abstraction)的策略似乎比分心(distraction)更为有效。mischel和moore(1973)发现:当儿童直接暴露在真实刺激物的情境中,他们很难做到较长时间的等待;而当儿童出现在以幻灯片呈现的刺激物影像(抽象表象)情境中,他们则较容易做到长时间的等待。可见,不同抽象程度的刺激呈现模式影响着儿童的延迟满足行为。在此基础上,moore等人教导儿童对刺激物作心理的认知转变,结果表明:儿童在面对奖励图片时,如果将图片假想成真实奖励物的话,延迟等待的时间将大大缩短;相反,如果把真实奖励物想象成图片时,能够等待很长的时间。另外,在认知上注意刺激物的抽象的、 “冷”(cool)的属性,而不是注意刺激物诱人的、唤醒特征的“热”(hot)的物质,也会促进延迟等待。 

简言之,个体如何对依随关系中的奖励物进行认知编码极大地影响着他们延迟等待的时间。显然,对奖励物的抽象认知表征对于延迟行为起到更为强大的决定作用。 

(4)元认知策略的发展。儿童在发展过程中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对有效的自我控制策略的了解与意识。mischel &mischel(1983)对学前至小学6年级的儿童进行了延迟策略元认知知识的研究。研究表明,4岁儿童通常偏爱那些对于自我延迟效率最低的策略,因而自我控制极为困难。到5岁,儿童开始理解对于延迟满足有效的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避免注意奖励物;二是选择有效的分心策略。对于那些更有效的认知抽象和转换的策略,直到小学3年级,才逐渐开始能够使用;到6年级,儿童已显著地采用认知抽象和转换的策略。 

2.语言。语言发展水平和不同语用策略的使用都会影响到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在两岁儿童的延迟满足实验过程中,儿童经常会出现自言自语的情况,并且是作为一种延迟的策略出现。 

维果茨基认为,学前儿童在解决问题时常常利用自我言语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并最终完成任务。其对言语的调节功能及言语形式的简述得到了不少研究支持:一方面显示自我言语确实在4~10岁儿童身上表现明显,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言语形式由外部言语逐渐内化为内部言语思维,当个体在面临挑战性的任务时,内部言语思维又会外化为外部自我言语的形式;另一方面,儿童自我言语的使用可以预测自我控制的行为和任务的完成,从而起到调节的作用。 

鲁利亚发现言语控制的来源及形式(声音运动/语义内容)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行为起着不同的调节作用,并将儿童社会化中言语调节的发展划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5~3岁),只有成人的外部言语能够控制儿童的行为,而且成人言语只具有控制的启动功能,显然这一阶段控制行为的言语是其运动形式而不是语义内容;第二阶段(3~5岁),成人言语具有控制行为启动和抑制两种功能,儿童自己的言语只具有启动行为的功能,说明这一阶段言语的语义内容开始发生作用;第三阶段(5岁左右),儿童内部言语充当自我指导的功能,从而实现由外部言语调节向内部言语调节的转变。 

在传统的延迟满足行为控制的实验研究中,言语的调节作用得到了有力支持。对于幼小的儿童,产生言语的自我指导要有利于延迟满足,但言语指导的语义内容并不重要,与任务相关或不相关的言语都同等有效;而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言语指导的语义内容就显得很有意义,只有与任务相关的言语指导才能起到最有效的作用。 

3.情绪。smith& lazarus(1990)曾指出,任何意味着重要结果的事情,无论是对个体有害还是有益,都能触动情绪反应,人们感受到的情绪和情感对自我调节的努力和目标追求有重要影响。有研究表明,儿童积极的情绪状态可提高延迟满足的能力,而消极的情感则破坏自我控制的努力和采取目标行为,消极的情绪降低了对未来成功的期望和自我效能感。 

4.个性特征。 block j.h and block j.(1983)研究了延迟满足与个性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发现延迟满足能力强的男孩被描述为:深思熟虑、注意力集中、讲道理、合作,对动机和情绪冲动的控制;能延迟满足的女孩,其个性特征是:聪明、有智谋,同时与延迟满足相关的这些个性特征具有跨时间的一致性和稳定性。funder and block(1989)延续了青春期儿童延迟满足的研究,发现延迟满足能力强的儿童更有责任感、有能力、对智力问题感兴趣、过度控制;在反抗性、不可预测性、自我放任、敌意等个性特征上反应较低。延迟满足与智商、自我控制、自我韧力存在正相关,说明延迟满足能力与基本的认知技能和冲动控制能力有密切关联。 mischel, shoda, peake(1988,1990)对学前期儿童延迟满足行为的长期预测性进行研究,发现在学前阶段就能延迟满足的儿童,十年之后,在父母的评定中与延迟满足相关的特征有:不易受挫折的打击,在挫折情境中更易展示自我控制;受到激励时,学业表现很好;不易受诱惑,当面临选择时,朝向自我追求的目标,而不是追求即时满足;聪明、有智慧;有很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注意力集中等。 

 

三、幼儿自我延迟满足与其心理素质的关系 

 

心理素质是指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的刺激转化为稳定的、基本的、衍生性的、并与人的社会适应行为和创造性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包括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适应能力三个基本维度。 

1.幼儿心理素质的成分。 梁运佳的研究发现,幼儿的心理素质并未完全分化为三个清晰的维度,这说明幼儿时期的心理素质处于萌芽状态,各心理素质的成分之间并未清楚分化,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幼儿心理成分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的混乱到各种心理成分逐渐产生的过程。随着幼儿的成长,活动范围扩大、经验日益丰富,幼儿认知水平不断提高,认知水平的提高帮助幼儿逐渐认识自我和周围的环境。前者使幼儿发展起自信心、自主性等与个性密切相关的因素;后者使幼儿慢慢学会处理自己与他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适应能力逐渐加强,同情心、合作性等适应性成分发展起来。而适应性能力的加强又促进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幼儿心理素质是相互促进的整体,在这种相互促进中,幼儿心理素质逐步发展、丰富和完善起来。幼儿心理素质未完全分化为三个清晰维度,具有整体性与发展性的特点,包括16个基本成分: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情绪情感、自主性、敢为性、想象力、表达能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操作性、同情心、合作性、交往礼仪、解决冲突、环境适应。 

2.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其心理素质的提高。自我延迟满足是自我控制的核心成分,一个人的自控能力是衡量其心理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志,自我控制能力与心理素质中的个性维度关系密切。在儿童的心理素质成分中包含自我控制能力,主要表现为控制直接、短期的欲望和控制冲动的能力,通过控制自己来达到某种目的。mischel的“糖果实验”表明,自制型的孩子成人后社会适应能力较好,自信,耐挫折,不易放弃,人际关系较好。因此,适当延迟对儿童欲望、要求的满足,让他们学会等待和控制情绪,这种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有助于其心理素质的提高。 

3.心理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促进自我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情绪情感是儿童心理素质的基本成分之一。有研究表明,儿童积极的情绪状态可提高延迟满足和抵抗诱惑的能力,能够使儿童更乐于参与活动,与周围人建立和谐、融洽的关系,而消极的情感则导致更加消极的自我评价,从而破坏自我控制的努力和采取目标行为。 

想象力是儿童心理素质的基本成分,它与认知维度密切相关。想象是指在外界现实刺激影响下,在人脑中对过去形成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moore等人(下转第18页)(上接第15页)的研究表明,儿童如果把真实奖励物想象成图片时,能够等待很长时间,这表明想象力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延迟满足能力的发展。 

思维力也是儿童心理素质的成分,它与认知维度关系密切。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儿童心理活动发生质变,让儿童的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出现了比较复杂的社会性行为。mischel等人在研究中设计了不同类型的思维方式以引导儿童的注意力,结果表明,思维过程充当了分心的角色,使延迟等待的时间加长,换句话说就是思维力的发展可以起到促进儿童延迟满足能力提高的作用。 

第6篇:延迟开学范文

我国目前退休年龄的政策是:男性60岁退休,女干部55岁退休,女性工人50岁退休,2015年又对高级职称女性退休年龄实施根据自愿可推迟到60岁,整体退休年龄偏低。近几年很多学者提出应借鉴国际经验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然而对此政策的认识却有所不同:北京大学教授赵辉耀[1]指出:必须延迟退休年龄以减少年轻一代人未来过重的养老负担;何平[2]主持的《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的课题报告得出结论:延迟退休年龄对缓解养老金压力优势明显,实施十分必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指出:延迟退休年龄可能会加大就业压力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实施需谨慎。十八届三中全会文件《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自此明确了此项政策实施的方向,并在局部地区试点实施。但同时政策又遭到众多普通民众的反对,政策制定与推行进入步履维艰的境地。

二、延迟退休政策的SWOT分析

(一)优势

首先,能够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根据何平[2]主持的《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的课题报告显示: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约200亿元。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领取养老金的平均年龄为53岁,提前退休现象十分普遍,变相加重了养老金的负担。延迟退休可以推迟领取养老金的平均年龄,从而推迟养老金缺口出现的时间,进一步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

其次,能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提高人力资本利用率。人力资本论认为,劳动者的知识和技能主要是通过教育和培训获得。人们都是理性的,投资在自己身上的教育和培训成本,总希望能得到更好地回报。基于这样的成本-收益分析,延迟退休就相当于增加教育和培训的回报年限,意味着劳动者将有更多的时间发挥自己的才能,回馈自己的教育和培训投资。这将会促进全社会教育年限的提高,有利于全社会人力资本的积累。

随着人口平均寿命和社会平均教育年限的普遍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变相地缩短了。在退休市场上,大量的人力资本未得到充分利用,人力资本浪费率较高。延迟退休会促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延长,使劳动者充分发挥其才能,降低退休市场的人力资本存量,从而提高人力资本利用率。

最后,可减轻年轻一代人的负担,应对人口结构转变。北大教授的一项研究表明:若中国不延迟退休年龄,到2050年,年轻一代必须拿出自己收入的41%来供养老年人[1]。我国计划生育国情下,“2+4”家庭(两个年轻人赡养四个老人)普遍存在,年轻人赡养负担较重,延迟退休可减缓年轻一代人的负担。

由于人口结构中人口预期寿命提高,一代人比上一代活得更久,这使得下代人要比上代人支付更多的养老金来供养上代人,造成代际养老不公。延迟退休使养老金支付与人口预期寿命相协调,从而实现代际养老公平。

(二)劣势

第一,将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延长退休会加大年轻人的就业压力。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每年离退休人员有600万至700万人,大幅度延迟退休必然使部分适龄就业人员面临失业。人社部2012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新增就业人口为1266万人。大幅度延迟退休每年将减少至少一半的新增就业岗位。同时,我国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毕业生等待就业,虽然经济增长会增加就业岗位,但我国的劳动力缺口早在2005年就增加到1.3亿人[3]。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延迟退休,必然会加大就业压力,须谨慎考虑。

延迟退休也会加大老龄工人再就业压力。我国劳动力市场本身供过于求,老龄工人要再就业压力非常大。一方面要面临大量青年劳动力的竞争,如进城务工的劳动力、大学毕业生。另一方面也要面临自身的一些劣势,如身体机能、工作效能下降。研究表明:老龄工人失业后,短时间内再就业率会低于同期失业的年轻人。延迟退休则意味着将其原有的竞争力再降低,加大其再就业压力。

第二,政策涉及的利益主体复杂,易造成社会不公。延迟退休政策涉及的利益主体复杂,从而对其的态度也比较复杂。延迟退休政策的支持者多数是学术界的高层次脑力劳动者,反对者多数是普通的民众;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稳定的人都赞成延迟退休,因为他们工资稳定且高于退休金,延迟退休可以让他们继续工作获取更高的收益;民营企业中工作不稳的人大都反对延迟退休,因为他们工作收入不稳定,延迟退休会增加这种不稳定性,他们更愿意更早退休领取稳定的退休金;大学毕业生从自身就业利益考虑,反对延迟退休,因为延迟退休会对他们的就业产生挤出效应。因此,延迟退休是一项复杂的政策体系,涉及不同的利益主体,不能简单地硬性规定,容易造成社会不公和民众反抗。

(三)机遇

首先,我国退休年龄偏低需要改革。我国的退休年龄基本沿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制度,已经不能与现行人口结构、预期寿命、经济发展状况等相协调。2012年的《人力资源发展报告 (2011-2012)》报告表明:我国当前城市人口总体的平均退休年龄为56.1岁,其中男性平均退休年龄为58.3岁,女性为52.4岁,我国退休年龄偏低,低龄老年人利用率低。因为低龄老年人依然身体比较健康,精力比较充沛,这种退休年龄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必须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这是延迟退休政策推行的机遇。

其次,国外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行。统计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男性退休年龄多为65岁左右,女性60岁―65岁;发展中国家男性多为60岁左右,女性55岁―60岁;50岁退休为全世界最早的。近年来美国、德国、英国、意大利、日本、法国、韩国都迫于养老金压力及各种原因先后延迟退休年龄,延迟退休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如美国和加拿大都将其法定退休年龄从65岁延迟到67岁;德国的最低退休年龄为65岁;韩国2013年将退休年龄由60岁调整为61岁,计划于2033年将退休年龄延迟至65岁。从2013年开始日本将其退休年龄从60岁延迟65岁[4]。国际社会上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推崇与实施,为我国实施延迟退休政策提供了很好地机遇。

最后,养老金“破轨”改革的机遇。中国政府网2015年1月14日下午公布《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务院决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双规甚至多轨的问题得到解决,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按照国家规定切实履行缴费义务,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形成责任共担、统筹互济的养老保险筹资和分配机制。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员工、企业单位员工的养老金制度基本实现公平、统一,这为延迟退休政策的推行减少了阻力,是一个很好的政策实施机遇。

(四)威胁

首先,现阶段我国就业形势严峻。从劳动力供给看,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59岁就业年龄组人口将在2020年达到8.31亿峰值,未来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再加上中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初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士兵,总量近1600万人,就业形势严峻[3]。此外,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 “大学生+农民工”共同竞争就业岗位,就业形势更加严峻。一批批年轻人需要更多的就业岗位,而延迟退休只会减少就业岗位。

其次,政策备受争议,具体方案迟迟未能确定的威胁。延迟退休政策自提出之时开始就备受争议,2010年9月,关于“是否应该推迟退休年龄”的话题引发热议。2013年6月,迫于就业压力等多重原因,人社部搁置延迟退休的思路,仅从学术角度进行讨论。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确定了方向性的政策目标。2014年3月9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延迟退休方案将在2020年前推出,但至今为止仍旧没有具体的政策方案实施时间表。此项政策的具体实施仍旧存在不确定性的威胁。

三、延迟退休的政策建议

(一)制定并尽快实行弹性延迟退休方案

延迟退休政策涉及的主体较为复杂,因此应该制定出适应性较强的延迟退休方案。2013年人民网联合清研、优数两大咨询所做得一项问卷调查显示,73.5%的受访者支持实行弹性退休制。例如,设三档“退休年龄”即法定最早退休年龄,主要考虑人的生理、健康需要,设置“极限”最早退休年龄,针对高危、高污染行业;法定正常退休年龄,综合考虑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劳动力质量等因素,确定出我国的法定正常退休年龄,初步定为男65岁,女60岁,并逐步实现男女同步;法定最迟退休年龄,主要针对专业技术行业,比如医生、教师、科研人员等。

(二)应该加强配套政策的实施

第7篇:延迟开学范文

摘要:文章利用origin8.0对兰州大学图书馆最近两年多时间的纸质图书借阅量,以出版年龄为时间序列进行曲线拟合,并利用编目延迟与图书出版年龄和编目年龄的关系,推导出以编目年龄为时间序列的图书老化模型;对比计算两种模型的图书老化测度指标,由数理统计分析得出,编目延迟使图书的老化速度减慢,使仍在使用的图书所荷载的知识年龄偏大、陈旧过时,这一结论对图书馆馆藏的采购、剔旧及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图分类号:G2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6)02-0072-04

1背景

研究图书老化规律时,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段内的研究数据,但在实际操作中,较为全面和准确的编目时间数据很难得到。如:兰州大学图书馆当前的图书管理系统于2001年开始使用,有280,904册开架图书回溯建库,以后涉及校区合并、资源整合,不断有较旧的图书回溯,这些图书实际入馆时间及借阅数据不全甚至丢失,是研究中的一大障碍,该问题存在于很多高校图书馆中。在研究纸质馆藏的老化、剔旧及长尾效应等问题时,多以出版年为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研究[1-2],这一研究方式没有考虑图书从出版到被收藏之间的时间差,即图书馆采购编目图书的时间,这段时间内图书并没有被借阅,其老化情况无法量化。对图书而言,任何一段时间的流逝,都会使其使用价值降低,所以这一时间差对图书老化的影响不可忽略。

图书馆馆藏数据的两种时间序列统计方式,分别是以出版年和以编目年为时间序列的。这两种统计方式在研究图书使用情况及老化规律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这是由图书从出版到被收藏之间的时间差即延迟造成的。因此,比较研究两种统计方式下图书老化指标的不同,可以揭示延迟对图书老化的影响。

延迟存在于许多复杂系统中,它反映了物质、能量和信息等元素的传播过程,考虑到延迟后建立起来的模型才更接近于实际系统[3]。在科技出版系统中,出版延迟就是编辑部从收到作者手稿至的时间间隔[4]。期刊文献出版过程对文献引用和老化的影响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5-6],其中学者LeoEgghe和Rousseau研究了出版延迟对可观测到的科技文献老化分布的影响;学者于光、李一军利用一阶传递函数模型作为文献发表延迟过程的模型来研究科技领域内期刊出版延迟对文献老化的影响[7]。图书的老化速度较期刊来说要慢一些,出版延迟更长、更复杂,它对科学文献老化规律模型有重大影响[8]。

2研究内容和方法

2.1数据来源

笔者利用图书馆管理系统进行报表分析,检索词为“中文普通书/小说/教学参考书/新书”,信息保留图书索书号、出版年、编目年和借阅次数,检索时间范围为2011年12月至2014年5月,总借阅量为483,156次。

2.2定义编目延迟时间

图书出版后要经过图书馆采购、验收编目、上架流通三个环节才能与读者见面,这一流程所需要的时间定义为采购编目延迟,简称编目延迟,用图书编目年与出版年之差τ表示,其表达式为:τi=Tci-Tpi,平均延迟时间为:τ=∑Ni=1(Tci-Tpi)N(1)τ为延迟时间,Tci和Tpi分别为第i册图书编目(catalog)和出版(publish)时间,文章变量上标凡含有字母“C”“P”的,均为与编目和出版时间有关的变量,N为图书总册数。

2.3文献老化测度指标

文献老化是指科学文献随着“年龄”的增长,内容逐渐陈旧过时,越来越少地被科学工作者和专家们利用的过程。它最早是由学者C.F.Gosnell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的[9-10]。常用的老化测度指标有三个:文献半衰期、最大引文年限和普赖斯指数。

2.3.1文献半衰期。1958年,学者Bernal首次将放射化学术语“半衰期”引入科学文献领域[10]。1960年,学者Burton[11]将共时法获取的文献老化指标命名为“中值引文年龄”,即在统计年限内引文量达到总引文量一半所用的时间。美国期刊引文报告的累积百分率法,即是指引文量累积百分比函数时,对应的t值为半衰期T1/2,半衰期越大,文献老化速度越慢。

2.3.2最大借阅年限。最大借阅年限是指某时段借阅量FI(t)与被借次数最多的年份之间的跨度,这是衡量学科占有最新成果速度的指标之一,可以清楚地知道科学文献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时期[12]。

2.3.3普赖斯指数。1971年,普赖斯提出在某一知识领域将年限不超过5年的引文数量与引文总量之比作为指数来衡量文献的老化速度和程度,后人称为“普赖斯指数”。普赖斯指数是衡量各个学科领域文献老化量度的又一个指标,即指在一个具体学科内,把对年限不超过5年的图书借阅数量与借阅总量之比当作一个指标,用以量度文献的老化速度与程度。半衰期和普赖斯指数是从不同的侧面来描述文献的老化过程。前者是固定引文量,后者是固定出版年龄,文献的老化速度越慢,半衰期越大,而普赖斯指数则越小。但存在的问题是,普赖斯指数会受取样多少的影响,样本量越少,其受偶然因素影响越大。

2.4研究方法

笔者将收集的数据加工整理,利用origin8.0对图书的借阅累积量进行曲线拟合和绘图,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比较图书出版年龄和编目年龄两种时间序列下的老化曲线,计算图书老化测度指标和延迟时间的关系,并对所得结果进行论述分析。

3数学模型建立及结果分析

3.1图书借阅量累积比的老化曲线拟合

根据2011年12月至2014年5月开架图书借阅量及累积量和累积百分比,笔者利用origin8.0对借出馆藏的累积百分量进行曲线拟合,得出相应的曲线方程:F(tp)=1.004-0.9871+tp9.5132.759(2)

其中tP为图书出版年龄,曲线拟合相关系数R=0.99939,残差在小区间[-0.020.02]范围内,说明累积百分量分布曲线和方程2拟合得非常精确,能准确反映图书老化过程。

3.2以编目年龄为时间序列的老化模型

假设图书从出版到收藏期间的老化程度可忽略,相当于出版年等于编目年,这种不考虑时间延迟的老化模型,就是以编目年龄为时间序列的老化模型,其变化规律和以出版年龄为时间序列图书老化模型是一致的。根据公式1图书的平均延迟时间位3.99,即图书出版3.99年之后,才会被图书馆收藏。以tc为编目年龄,则出版年龄为:tp=tc+τ=tc+3.99(3)

将式3代入方程2

F(tc)=1.004-0.9871+tc+τ9.5132.759(4)

方程4就是以编目年龄为时间序列的图书老化曲线,相当于无时间延迟的老化分布曲线。相较于以出版年龄为时间序列的分布曲线发生明显左移(见图1),其半衰期和最大借阅年限减少,普赖斯指数增大,可见延迟客观地存在于图书老化的统计数据中,它对借阅累积比老化曲线的影响不可忽视。就笔者所在图书馆来说,所有图书实际平均半衰期为6.38,入馆第5年(4.23年后)借阅量最大,是图书最有生命力的时期,入馆前5年的借阅量累积比为39%。

3.3延迟与图书老化测度指标的数学关系

3.3.1延迟与图书老化半衰期的关系。半衰期的大小是文献老化函数曲线F(t)=0.5时,t值所对应的时间,由方程3可知,两时间序列下的半衰期关系:TP1/2(τ)=TC1/2+τ(5)

出版时间序列半衰期与延迟时间呈线性关系,斜率为1,半衰期随延迟时间的增大而增大。

3.3.2延迟与最大借阅年限的关系。函数F(t)的一阶导数F'(t)描述的就是借阅量随时间变化的函数曲线,F'(t)的两阶导数d2F'(t)/dt<0,说明F'(t)有最大值,它的一阶导数dF(t)/dt=0时对应的t值,即最大借阅年限。同3.3.1的原理一样,得到TPmax与τ的函数为:

TPmax(τ)=TCmax+τ(6)

由方程6可知,最大借阅年限TPmax(τ)与延迟时间τ也呈线性关系,斜率为1,最大借阅年限随延迟时间的增大而增大。

3.3.3延迟与普赖斯指数的关系。普赖斯指数P是指当年时,借阅累计比F(t)所对应的值。普赖斯指数用P表示,Fc(t)|t=5为常量,有:Pp-Pp=F(tp)|tp=5-F(tc)|tc=5(7)

则pp(τ)=0.9871+5+τ9.5132.759-0.844+pc(8)

普赖斯指数这一指标只适用于分析延迟时间较小的样本老化过程。因为,dpp(τ)dτ<0,所以普赖斯指数随延迟时间增大而减小,即延迟越大,老化速度越慢。

3.4研究结论

图书编目延迟越大,图书老化半衰期和最大借阅年限越长,普赖斯指数越低(当τ=5时,普赖斯指数接近于0),说明延迟使图书的老化速度减慢,但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化延缓,而是知识的老化被忽略所造成的,使仍在使用的图书所荷载的知识年龄偏大、陈旧过时。这种延迟延缓了科技成果和信息的自然老化,使读者接收到的是相对落后的知识和信息。这一结果与学者于光、李一军利用一阶传递函数模型来研究科技期刊出版延迟对文献老化的影响得出延迟会延缓科技发展的结论是一致的[7]。图书馆刚收藏的图书,无论是哪一年出版,都会被当作新书使用,延迟时间越长,图书的使用率越低,可见图书编目时间对图书老化的影响才是决定性的(见图2)。零借率的图书编目延迟时间远大于有借出的图书,所有图书的平均编目延迟时间介于两者之间,这说明图书出版后进入流通的时间越迟,图书的使用率越低。

图2馆藏图书的编目延迟时间

3.5研究意义

由于图书馆管理系统使用的时间不够长,很难获得较客观的编目时间数据,因此大多分析研究都是以出版年为时间序列进行图书老化分析[1-2]。但以编目年龄为时间序列的老化模型较能客观反映图书馆馆藏老化的规律。通过分析研究两种时间序列下老化指标的关系,利用较为全面的出版时间信息,可以计算以编目年龄为时间序列的老化指标及图书馆购置图书的平均延迟时间,这些结果可用以指导和制定图书馆馆藏的优化措施,具体有以下两点。

3.5.1考虑编目延迟的老化规律,可以更好地指导图书剔旧。以图书出版年龄为时间序列的老化模型得出的图书老化测度指标,因为受到编目延迟的影响,造成图书老化延缓的假象,实际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图书老化规律。在指导图书剔旧时,使本该剔除的图书依旧在书架上,不仅占用物理空间,同时也导致开架书库的图书年龄偏大、陈旧过时、借阅率不高,影响整个馆藏图书的优化。

3.5.2避免过长的编目延迟时间,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如果图书的出版年龄已经接近甚至超过它的实际老化半衰期,实际利用价值已经不高,就没必要购买了。笔者认为订购图书可适当选择现购方式,可缩短到书周期,提高图书利用率。通过翻阅样书,还可避免购买过时图书。图书到馆后,应及时验收编目,尽快进入流通,避免因图书不能及时和读者见面而使其使用价值降低。

4结语

延迟存在于许多复杂系统中,它的不确定性导致其在具体的系统中很难被定义和研究,笔者将图书馆图书采购编目时间定义为编目延迟时间,对收集的借阅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建立数学模型,通过确定性的方程来分析研究延迟对系统的影响。研究文献老化的延迟问题

时,普赖斯指数只适合分析延迟时间较小的样本老化过程,在本次研究中,延迟时间τ不能超过以出版年为时间变量的模型所得出的老化半衰期和最大借阅年限,否则就得出了出版年龄小于编目年龄和编目延迟之和的悖论。

参考文献:

[1]俞培果.馆藏年代分布对藏书老化测定的影响[J].情报学刊,1991(1):26-30.

[2]汪跃春.馆藏图书老化规律的实证及应用[J].情报杂志,2009(3):50-54.

[3]Shao RH,Chen Y.Stochastic resonance in time- delayed bistable systems driven by weak periodic signal[J].Physica A,2009(6):977-983.

[4]赵申琪,边徐勇.论数学学术期刊的出版周期[J].编辑学报,2003(6):411-414.

[5] Luwel M,Moed HF. Publication delays in the science field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the aging of scientific literature[J].Sciento- metrics,1998(1-2).

[6]Egghe L,Rousseau R. The influence of publication delay on the observed aging distribution of scientific literature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2000(2):158-165.

[7]于光,李一军.科技领域内期刊出版延时对文献老化的影响[J].科学研究,2005(4):444-448.

[8]王庆林,刘文.科学文献老化规律中时间延迟现象的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4(S1): 5-10.

[9] Gosnell CR.The rate of obsolescence in college library book collections as determined by an analysis of three select lists of books for college libraries [D].New York:New York University,1943.

[10]丁学东.文献计量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73-121.

[11] Burton RE,Kebler RW.“Half-life”of Some Scientific & Technical Literatures[J]. American Documentation,1960(1):18-22.

第8篇:延迟开学范文

【关键词】催告 德国民法典 债务人迟延

在市场交易高度频繁的今天,各种因交易而产生的纠纷也日益增多,给付迟延特别是债务人迟延的现象占合同违约类型中一个重要的比例。因此,如何认定债务人迟延并合理的处理债务人迟延问题,把双方利益维系在法律的天秤上,对消灭市场中的一些不和谐因素起到一定积极意义,而德国民法典中的催告制度于我国相关法律起到借鉴意义。

一.《德国民法典》之催告制度

(一)德国民法典关于催告制度的规定

德国民法典第286条规定:(1)债务人不按照债权人在清偿期到来后所为的催告履行给付的,债务人因催告而陷于迟延。提起给付之诉以及送达督促程序中的支付令,视同催告。(2)有下列情形时,不需要催告:1.按日历确定给付时间的;2.在给付之前应当发生一定事件、并且为给付规定的适当时间是以自该一定事件发生时起能够按日历计算的方式确定的;3.债务人认真并最终拒绝给付的;4.出于特殊事由,同时权衡双方利益,证明立即发生迟延为适当的。(3)有偿债权的债务人不至迟在账单或等值的支付清单到期和到达后30日以内履行给付的,该债务人陷于迟延。(4)只要给付因不可归责于债务人的情况而不被履行,债务人就不陷于迟延。”

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德国民法典关于构成债务人迟延主要有以下几个要件:1.存续有效债务关系,2.债务履行具备可能性但未履行,3.债务届清偿期,4.迟延应规则于债务人,5.债权人进行催告。即债权人进行催告是认定债务人迟延的前提条件。德国民法典之所以设定催告制度是因为迟延的认定会给债务人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为保护债务人,德国民法典才并不规定在给付届清偿期之后即在给付到期之后立即发生迟延,而是规定为构成债务人迟延首先必须要进行催告。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催告虽然是构成债务人迟延的通常必要条件,但不是构成其迟延的绝对必要条件,从286条第二款则可以看出,有四种特殊情形例外。第一种情形即已经按日历为给付规定时间的情形,也就是所谓的“期限代人催告”的情形,第二种情形属于“先行事件”,即在给付之前应当发生一定的事件、并且为给付规定的适当时间是以自该一定事件发生时起能够按日历计算的方式确定的情形 ,第三种情况下,如果债务人认真并且最终拒绝履行给付,则催告只是形式,所以无须催告,第四种情形是基于特殊原因和利益衡量,对于特别迫切或债务人逃避催告的情况等,因此也无须催告。

(二)德国民法典中催告的含义及性质

从概念上看,催告是指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到期给付的确定行为,由于德国民法典对催告的形式,催告行使的时间,催告行使的地点等等没有规定,则说明这些都是自由的,也就是说,对于这种给付要求的表述是否客气,或者说这种给付要求应当采取何种方式,又或者说在这种给付要求中是否应当向债务人警告将要发生的法律后果等等,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债务人通过债权人提出的这种给付要求能够清楚地明白,债权人是在以此向自己请求特定的给付。从另一个角度说,不确定的催告行为并不能够具有任何的效力。

从法律性质上看,催告仅仅是一个需要接受的、单方发出的准法律行为,因为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即催告并没有要引起债务人迟延这一法律后果的目的意思,仅仅是因为债权人发出催告后,债务人没有立即履行而法律规定债务人陷于迟延。催告虽不是法律行为,而仅是准法律行为,但对于催告,亦适用法律行为的规定。 即德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三章的规定,如无行为能力人作出的催告适用德国民法典第105条的规定而无效,限制行为能力人作出的催告适用第107条的规定而有效,因为这对限制行为人来说属于纯获法律上的利益的行为。

(三)催告的效力问题

为使催告有效力,首先,催告不能附条件,而附期限则是被认为有效的,将视为催告将于一般的期间经过而生效。其次,所进行的催告必须是和所负担的给付同一的,如果发出的是应所负担给付以外的内容则催告无任何法律效力,另外若发出的催告内容过分大于债务人应负担的给付,则一般认为催告无效,反之若过分小于债务人应负担的给付,则债务人仅就催告的这部分内容陷于迟延,对剩下的债务部分无效。最后,债权人进行催告必须在清偿期到来之后,到期之前进行的催告也不发生效力,即使经过清偿期后,也不溯及发生。当催告满足这些条件后,债权人发出的催告生效时间以催告到达为标准,迟延损失如迟延利息的计算则以此为起算点。

二.德国民法典之催告制度与我国相关制度比较

我国没有催告制度,我国债务人迟延的构成要件为:1.必须有债务的存在,2.必须为履行期满,3.必须属履行可能,4.必须可归责于债务人。 与德国的五要件比,我国恰恰缺少催告程序作为债务人迟延构成的前提条件。

我国《民法通则》第88条第2款以及《合同法》第62条第4款在履行期限约定不明或没有约定,没能达成补充协议,也不能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交易习惯确定履行期限时,作出规定:“履行期限不明确的,债务人可以随时履行,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有学者认为,这里的“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虽并未用这一术语,但实即为“催告” 。笔者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首先,两者性质不同,我国民法这里的“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属于请求权的一种,而德国民法典的“催告”仅是一种准法律行为,其次,两者效力不同,在德国民法典中,履行期限即给付时间不明的情况下,依据德国民法典的规定:“给付时间既不确定,也不能有情况推知的,债权人可以立即请求给付,债务人可以立即履行给付。” 也就是说,在给付时间不明时,债权人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这时若债权人在要求时没有附加规定期限,则要求债务人履行时则视为债务到期,若债权人有规定期限,则期间的经过视为债务到期,在第一种情况下,即债权人要求立即给付的情况下,虽然债务人债务到期,但也不能构成债务人迟延的法律效果,因为德国民法典明确要求“债务人因催告而陷于迟延”,所以在德国民法典中,此种情况必须经过催告才能带动迟延责任的发生,且认定迟延的时间很确定,即催告到达时起算。另一方面,我国认定迟延责任的产生时间以债权人给的必要准备时间为准,当没有必要准备时,即债权人要求立即给付的情况下,则债务人可能立即产生迟延责任。可见,我国的法律制度对于债务人而言是比较苛刻的,其实,我国该制度还有其他不足,笔者将结合德国民法典中的催告制度在下文中进一步分析。

三.德国民法典之催告制度于我国的启示

催告制度在德国的产生是基于对债务人的保护,由于迟延责任的认定对于债务人而言会产生严重的后果,所以德国民法典未直接规定债务到期即可能立即产生迟延责任,而是设定催告制度,将其作为债务人迟延的构成要件之一。我国对于债务人迟延的后果也是比较严重的,如根据《合同法》第94条规定,债务人迟延是导致合同解除的原因之一。当然,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这条规定本身并无不妥,但能否在矛盾如此激化前设定一个中间缓冲带呢,催告制度的引入即可产生这样一个调节作用,如在给付时间不明确的情况中,可以随时请求履行给付其实很大程度上只是债权人的权利,如果一经债权人随时请求履行给付,债务人即须马上完成,对债务人会很不公平。所以此时的履行若只是开始准备履行之时,且如果债务人拖延履行给付,债权人通过催告给债务人以警告,继续拖延履行将承担迟延的法律后果。在给付时间不明确的情况下,债权人有必要通过催告给债务人这样一次补救的机会,同时这也是债权人在维护自己的利益。

所以,催告制度并没有纵容债务人的迟延给付问题,而是在某些情况下起到一个中间缓冲器的作用,调和过于激烈的矛盾,因为催告制度不仅有保护债务人的功能,还有提醒债务人履行义务,通过迟延责任的法律后果而对债务人施压的功能。对于一般催告而言,都是没有附期限的,这要求债务人立即履行债务,因为债务人在债务到期时就应该知道自己有履行义务并至少开始准备履行了,所以在催告这个环节无权要求债权人再特别提供专门的时间完成给付。因此,在催告到达后,债务人只有立即履行给付才可以免于承担迟延责任。可见,催告制度并不是为了过于偏袒债务人一方,而是平衡双方利益之所在。况且,对德国民法典的立法者而言,催告制度也不是盲目适用所有情况的,一些特殊情况如蛋糕店在打烊时无法交付生日蛋糕一例,这之类的情况,德国民法典也是周全的考虑到把其放入催告制度适用范围外的(第286条第2款)。

其次,我国民法在履行时间不确定时,规定债权人可以随时要求履行,但要提供必要准备期间。这种规定的疑惑在于第一,必要准备时间债权人若没有提供而要求立即履行,且在债务人准备时间是否真的需要这种难以确认的情况下,债权人要求其履行给付的请求权是否有效;第二,债权人提供必要准备时间是附随其请求权提出,还是可以随后单独提出,单独提出的性质是什么;第三,必要的准备时间如何确定等。因此,我国此项规定是有诸多不足的,而德国民法典的催告制度则提供了解决办法,一般认为,催告到达债务人即发生迟延,所以催告的到达成为债务人迟延时的时间判断标准。迟延损失和迟延利息从催告达到之时起开始计算。因为采用催告制度较“必要的准备时间”而言,显得债务人迟延的时间判断变得简单明了,因此,对法院而言,只要查明债务人迟延是否满足构成条件即可,而不需再判断债务人的必要准备时间需要多长,债权人提供的时间有无足够等等。

综上,鉴于对我国相关制度的不足问题分析以及对德国民法典催告制度的研究,可以发现德国民法典的催告制度为我国相关制度的改良提供了一条较好的路径。我国的法制建设尚处于未完成的阶段,因此,在各国法律并存、共处、交流、竞争的时代,结合我国自身特点,不断学习吸收别国法律先进之处,对我国将来建立一部统一的民法典也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7].德国民法典[M].陈卫佐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2] [3].杜景林、卢谌.德国新给付障碍法[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4].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债法总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5].彭万林.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

[6].韩世远.履行障碍法的体系[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第9篇:延迟开学范文

在这场首次由国务院副总理参加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专题询问上,延迟退休的话题又一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延迟退休目前认识不一,延迟退休:为何延?如何延?

为什么要延迟退休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我国城镇人均预期寿命达75岁以上;加上劳动条件改善,平均劳动强度比以前大大降低。如果继续维持较低的退休年龄,一方面,不利于调动中青年人劳动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待遇也得不到持续、合理的提高。

与此同时,尽管我国目前的养老金充裕,尚有结余,但未来支付压力却不小。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近日《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分析指出:2013年,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速度有所下降,制度赡养率进一步提高。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压力越来越大,当期结余比上一年减少了229.27亿元。2013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只有12个省份征缴收入大于支出。

马凯坦言,当前养老保险缴费面临两难。一方面,现在缴费水平确实偏高,“五险一金”已占到工资总额的40%~50%,企业负担重;另一方面,现在基金收入增长幅度慢于支出增长幅度,降低缴费水平又会影响当期的收入。如何解决这种两难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

延迟退休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清华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宏彬认为:“在老龄化社会和社保压力之间有一个巨大的相关性,实现两者平衡无非有三个选择,要么就延迟退休,要么就收税,要么就减少福利。在合理制定延迟退休政策的前提下,前者明显要优于后两项。”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于革胜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我国养老金支出会呈现刚性增长,而未来养老金缴费人口会减少,中长期养老金支付的压力会越来越大,这可能成为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必须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及早谋划这个问题。

延迟退休能否“一刀切”

“延迟退休是大势所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国内技术型、管理型人员退而不休是常态,但他也指出,对很多体力劳动者来说,随着年龄增长,在岗却有些力不从心,政策不宜“一刀切”。

在上海市一家建筑设计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吴纯行则主张“区别对待”。他从自身工作的角度分析说:“我们一方面希望技术过硬或管理能力强的老职工多干几年,他们经验丰富,能大大提高公司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也希望普通职工准时退休,甚至早退,以空出岗位培养新人。”

谈起对延迟退休的看法,即将研究生毕业的兰州大学学生徐希表示很“矛盾”:“我国老龄人口越来越多,为了减轻社会的养老负担,推迟退休年龄是必要的。可我又担心延迟退休使原本就很大的就业压力变得更大。”

记者调查了解到,一线工人和部分下岗后无固定职业者,对延迟退休政策多持反对意见。尤其是从事重体力工作的一线工人,到龄退休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关键的心理期待。机关和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则不然,他们大多支持延迟退休。“领导和管理工作不像单纯体力劳动那样枯燥乏味,它需要长期积累的工作经验和决策能力。五六十岁这个年龄段的干部对工作驾轻就熟,恰恰是干事创业能出成果的时候。这时候退休是人才资源的浪费。”一位中央直属机关临近退休的中层干部说。

社会上对于延迟退休年龄的态度多种多样。郑功成认为,这正说明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延迟退休政策不能急于求成,要“小步渐进、兼顾特殊”地向前推进,要明确这一政策的中长期目标,采取分步渐进的方式加以实施,必须兼顾各个群体的不同利益。

延迟退休,怎样推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渐进式延迟退休自此走进公众视野,这是社会保障领域改革的一次全新尝试,表明了中央推进延迟退休的宏观部署。

人社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所谓“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一要有一个预告期,提前若干年告知社会,而不能今年宣布明年就实施。二要分步走,比如先从退休年龄最低的群体开始,从人力资源替代弹性系数低的群体开始,逐步扩展到各类群体。三要迈小步,比如每年只延迟几个月,小步徐趋,用较长的一段时间完成平稳过渡。四要多措并举,在延迟退休的同时,严格控制提前退休,进一步强化养老保险长缴多得的激励机制等,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相关群体的不利影响。

“在过去十几年里,提高退休年龄在各国已成为社保改革进程中一个最普遍的改革手段。据不完全统计,在经合组织的34个成员国中,至今没有提高退休年龄的国家只有芬兰、冰岛、墨西哥、荷兰、西班牙、英国。而这6国的退休年龄在半个世纪之前就已经保持在65岁或67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指出。

“我国男女平均退休年龄仅为53岁。北欧国家男女同龄67岁退休,西欧大部分国家是男女同龄65岁退休,分别比中国多10年以上。再看寿命预期,我们仅仅比这些国家短两三年或三四年,这可以看出退休年龄的空间男女平均有10岁以上,所以退休年龄是可以变动的,并且很急迫。但提高退休年龄不是一两年就能完成的,要把这些年龄分散到一个很长的时间表里,渐进式地提高,让人们有个较长的心理适应过程。”郑秉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