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措施范文

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措施

第1篇: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

我院于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对84例老年慢性肺心脏病患者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其护理效果较为理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84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45例,女39例;患者年龄60至86岁,平均(62.4±5.8)岁;住院时间为15至68天,平均住院时间为25天;临床症状表现为气喘、咳痰及咳嗽等;通过实验室、心电图、B超、X线等诊断,判定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2 护理方法

1.2.1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 老年慢性肺心脏病危害性大、病情变化较快快、并发症多。因此,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要观察患者咳痰颜色、咳痰功能、痰液性状及痰液是否存在血丝;观察患者咳嗽声量、咳嗽时间、咳嗽性质及其呼吸情况;观察患者各方面体征是否正常,包括血压、呼吸、心率、体温、脉搏等[1]。

1.2.2 保证患者呼吸通畅 咳痰是老年慢性肺心脏病临床症状之一,痰液过于黏稠很难咳出,极易导致患者呼吸道阻塞,呼吸困难。因此,医务人员要正确引导患者咳嗽,使得患者痰液能够排出。也可利用蒸气吸入或者超声雾化的方法湿润人体气道,让痰液得到稀释,并顺利排出。而对于昏迷不清患者可行吸痰排液或者气管切开手术,以防止呼吸道出现堵塞,导致患者窒息。

1.2.3 有效的心理护理 老年慢性肺心脏病患者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以及治疗效果不明显爱你,导致老年患者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和心理[2]。所以医务人员要对老年患者进行心理指导,讲述疾病治疗的知识和成功案例,以消除患者紧张、不安的情绪,提高患者治理信心,使患者积极参与到临床治疗中。

1.2.4 合理的吸氧治疗 慢性肺心脏病的病情变化范围较宽,导致人体血流和通气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引发低氧血症。为了防止低氧血症的发生,医护人员可以利用低量连续性吸氧的方法,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氧流量为每分钟1至2L,氧气浓度为25%-31%,氧气分压为30至40mmHg。

1.2.5 健康知识指导 饮食上:由于老年患者身体机能有所降低,所以尽可能吃一些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并控制好自身盐水的进食量。不能吃一些过于刺激且辛辣的食物。康复上:当患者病情有所稳定之后,可以按照患者实际情况,做适量的康复运动,以提高老年患者的免疫力,加快身体恢复速度。同时通过有效的呼吸运动,可以改善老年患者的呼吸功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1.3 疗效评定指标 显效:患者心肺功能为1级,咳痰、喘息、咳嗽等症状消除。好转:患者心肺功能为2级,呼吸状况有所好转。无效:患者心肺功能、呼吸功能、临床症状等均无明显变化,甚至出现病情恶化现象。

2 结果

84例老年慢性肺心脏病患者经过护理治疗后,显效36例,占42.9%;好转44例,占53.4%;无效4例,占4.8%;总有效率95.2%。

3 讨论

近年来,老年慢性肺心脏病的病发率不断上升,其病情多变、并发症多、危害性大严重危害老年群体的身体健康。其发病原因主要是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不断上涨,身体机能、免疫力、体质均有所下降,所以容易受到疾病的入侵[3]。患者发病前就存在呼吸道感染或者肺部感染等疾病,这些疾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控制和治疗,最终演变成为慢性肺心脏病。

为了提高老年慢性肺心脏病的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降低其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医护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心理指导,提高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积极参与到临床治疗中;引导患者正确咳痰,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给予患者吸氧护理治疗,防止低氧血症的出现;适量的康复运动,有利于病情的恢复。本实验实行以上护理措施,显效36例,占42.9%;好转44例,占53.4%;无效4例,占4.8%;总有效率95.2%。

总之,对老年慢性肺心脏病患者,给予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加快患者身体的康复,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孙霞,刘洪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75例的护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9(12):90-92.

第2篇: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预防 老年人慢性疾病 社区护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287-01

1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众的生活水平与接受医疗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人均寿命显著提升,据统计,我国老龄人口超过85岁的在近年增长翻了一番,但老年人口中显现的疾病也出现了结构性变化,其中尤以慢性疾病的变化最为显著。据卫生部的调查显示,老年人慢性疾病的患病率由过去的不到40%激增到60%以上。而老年慢性疾病的控制必须预防与治疗相结合,其中预防措施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是研究人员探索的重要方向,针对我国人口基数巨大的特点,其意义更是十分深远。

2 老年人慢性疾病的特征

2.1 反应迟钝、自我意识不足

由于老年人会出现机体的衰老,反应变得迟钝,往往对于某些慢性疾病的认识不足,或是忽略其危害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此类情况比较普遍。待到发现时,慢性疾病的程度往往已经比较严重,所以帮助老年人检查、发现自身可能存在的慢性疾病十分有必要。

2.2 发病频繁,症状不突出

许多慢性疾病先期的发病症状往往和病理并无直接的关系,也不会表现出剧烈的疼痛,而经常表现在老年人的精神情绪上面,此类情形频繁发生,但并没有突出的发病症状,或者是出现疼痛,但具体的部位和病变也无直接关系,导致病情被忽视,耽误了前期治疗的时间。

2.3 防御能力弱、发现后病情较重

老年人的器官机体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衰竭,自身的防御疾病的能力会受到削弱,康复过程也会显得比较漫长。而且一旦某类慢性病加剧后,容易导致机体功能的紊乱,引起并发症,其他一种或几种慢性病同时出现,恶性循环,加剧机体的负担,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3 预防老年人常见慢性疾病的社区护理措施

社区护理在老年人慢性疾病的预防及处理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有效的社区管理手段,培养老年人对慢性疾病的危害及认识,提高其自身的预防意识,做到先期发现、先期治疗;培养老年人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慢性疾病的出现,降低其危害程度;此外,社区护理中的有效监控措施也至关重要,只有社区与老年人之间的协作,才能最大程度的起到预防的效果,据调查,有效的社区护理措施能够极大的降低老年慢性疾病的出现概率。

3.1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杜绝慢性疾病的发生,社区护理中要培养老年人讲究卫生、健康生活的习惯,如每日坚持室内开窗通风、勤洗漱、热水泡脚等习惯,此外,健康的饮食习惯也至关重要,老年人要注意荤素搭配、粗细适当的饮食习惯,平时多吃水果蔬菜,尽量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取,并且每顿饭后坚持刷牙,保持个人卫生。

3.2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是保持健康的有效方式,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出现。老年人缺少子女的陪伴,往往心情孤单、低落,社区可以多组织活动,如跳舞、剪纸、绘画等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生活,有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组织郊游,扩大老年人的交际圈,使之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莫大的助益。

3.3 加强监测

预防慢性疾病离不开经常性的监测措施,其中既有老年人的自我监测,也有社区工作人员的定期检查,如老年人可以对自身生活状态的监测,观察是否与平时有很大异常,或是对排便情况、分泌情况进行观察,如有异常要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此外,社区护理的检查工作也非常重要,社区定期的对老年人的身体情况进行记录检查,对有慢性疾病史的老年人要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如定时提醒老年人吃药、喝水等,对有慢性疾病迹象的老年人要加强观察,注意后期的特征表现。

3.4 适当的运动

老年人机体出现衰竭,生理功能降低,但加强运动可以保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使老年人能够睡眠更加充足,增强食欲、改善体抗力。但必须注意,老年人的机体容易受到损伤,所以运动要尽量做到舒缓、柔和,尽量避免剧烈运动,运动适当,如散步、打太极拳、骑自行车、做体操等运动方式都是老年人适宜且喜爱的。

4 结语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逐渐加快,而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老年人的社区护理工作已经占有很大比重,其工作机制的科学有效对预防老年人慢性疾病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夏泉源.社区常见疾病护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9.

[2]吴毅.慢性病的社区康复治疗与规范化管理[J].中华医学会第十一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2009,23(1):6.

[3]蒋丽萍.老年患者的给药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9):551.

第3篇: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康复;临床护理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多发于老年人群,主要是由于气管、支气管粘膜以及其周围组织出现慢性非特异炎症引起的,咳嗽、咳痰、喘息为主要临床症状,具有病程长、易反复发作等特点,常伴有肺气肿、心衰、肺心病等疾病,春季与冬季为多发季节,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1]。我院为研究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康复中的临床护理措施,选取收治的6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康复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常规护理与针对性护理措施,相关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康复中患者6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男23例,女11例,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61岁,平均(65.2±3.8)岁,平均病程(5.7±2.3)年;对照组男21例,女13例,最大年龄83岁,最小年龄60岁,平均(67.1±3.3)岁,平均病程(6.0±1.9)年。上述患者中单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43例,伴有慢性支气管哮喘15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护理、用药指导、注意事项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措施干预,具体包括心理护理、药物护理、饮食护理以及防呼吸道感染护理。护理期间详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观察指标[2]

采用医院自制量表的形式统计护理满意度,量表满分为100分,对即将出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得分≥80分,可视为非常满意;得分≥60分且<80分,可视为基本满意;得分<60分,可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本次数据,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

组别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

观察组(n=34)

29(85.3)

4(11.8)

1(2.9)

33(97.1)*

对照组(n=34)

13(38.2)

10(29.4)

11(32.4)

23((67.6)

注:对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在护理期间,观察组患者出现呼吸频率加快1例,胸闷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9%(2例);对照组出现呼吸频率加快2例,胸闷3例,咳嗽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5%(8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是呼吸科常见疾病,通常受内因与外因两方面因素影响,内因包括人体呼吸道局部免疫与防御功能下降等,外因包括吸烟、感染、环境等。主要病理为支气管壁、粘膜上皮细胞以及呼吸功能改变,易出现支气管肺炎、阻塞性肺气肿以及支气管扩张等并发症,吸入法治疗是目前首选的临床治疗方法。

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中,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通过本文观察可以看出,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为患者详细讲解治疗过程与最新研究,消除患者不安、紧张等心理情绪,提高治愈信心,用积极的心态迎接康复治疗;(2)药物护理。因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疗程长,需要长期服药治疗,并需服用适量抗生素辅助治疗,因此加强药物护理,给予安全用药护理指导,提高用药安全性;(3)饮食护理。对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康复患者,应该加强饮食护理,提高蛋白摄入量,减轻消化道负担,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病情缓解;(4)做好呼吸道防感染护理。根据患者具体康复程度,给予有效的治疗干预,如消除患者呼吸道内痰液,使其呼吸道湿润,保持呼吸道通畅等;并给予适量抗生素治疗,预防呼吸道感染[3]。

综上所述,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1%,67.6%,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9%,23.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康复中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叶春妍.30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护理观察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7(04):94-95.

第4篇: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措施范文

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COPD患者48例,对其给予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比护理干预前、后6个月患者的肺功能情况。

结果:经护理干预后,本组COPD患者FEV1、FVC、FEV1/FVC、PEF、MMEF均有所提升,与护理前相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

结论:全面系统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COPD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情况,保障了患者的就医质量。

关键词:老年 COPD 肺功能 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33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97-02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属于老年人中的多发病、常见病,它以持续的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为气促、咳嗽、咯痰、呼吸困难,对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影响极大[1]。为减轻患者功能障碍、改善其临床症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我科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COPD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临床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COPD患者4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并经影像学、肺功能测定及临床检查确诊为COPD。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为68.2±5.5岁;病程3~20年,平均病程11.5±3.5年。

1.2 护理方法。①有效咳嗽、呼吸训练、腹肌训练。有效咳嗽:嘱患者进行深呼吸,然后屏气,有效咳嗽打开声门,咯出痰液[2]。缩唇呼吸训练,即呼气时让嘴唇呈吹口哨形状,将气体通过缩窄的嘴唇缓慢吹出。腹肌训练:呼气时让腹部保持下陷,吸气时尽量鼓起腹部,且不要收缩腹肌。②合理运动。合理运动包括耐力训练及呼吸体操,护理人员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帮助其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及速度,运动强度及运动量应从小开始,循序渐进,量力而为,避免操之过急,在患者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逐渐增加耐受量,锻炼以轻度气促症状在运动停止后10min内可以全部恢复平静状态为限。③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情况,向患者讲解疾病特点、治疗目的及治疗方法,以使患者增加对COPD的了解,减少其不良情绪,树立对康复的信心。④营养支持。应加强COPD患者的营养摄入,嘱其进食低脂肪、高蛋白、高纤维素的食物,如瘦肉、豆浆、牛奶等,不应摄入过饱,注意少食多餐,同时应控制进食速度。⑤长期氧疗护理。保持氧浓度在25%~29%,氧疗时间在6个月以上,每日吸氧15h以上,将动脉血氧分压调节到60mmHg,以此获取最佳的治疗效果。

1.3 观察标准。在采取护理措施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对本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给予评估。肺功能评估:通过肺功能测量仪对患者FVC(肺活量)、FEV1(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肺活量比率)、PEF(呼吸峰值流速)、MMEF(最大呼气中段流量)进行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通过X2检验,P

2 结果

经护理干预后,本组COPD患者FEV1、FVC、FEV1/FVC、PEF、MMEF均有所提升,与护理前相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COPD是一种老年消耗性常见病,具有不可逆性病理改变,病情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最终造成患者肺功能衰竭,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健康及生活质量。因此,积极的治疗及有效的护理措施对改善COPD老年患者肺功能,增强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COPD老年患者因气道阻塞,降低了其胸廓及肺的顺应性,使活动度及收缩力变小,且气道于呼气时出现塌陷闭塞,无法有效排出肺泡内气体,造成CO2潴留[3]。通过呼吸训练可以加强支气管内压,使支气管内径得到舒张,避免支气管过早的闭塞[4]。长期氧疗能有效阻断或稳定肺动脉高压的进展,有效改善低氧血症,同时又不会造成高血症酸中毒,提升了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其精神状态及生活质量。此外,长期氧疗还能够减少红压积,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肺供氧,减缓肺心病的进展。心理护理、合理运动及营养支持在COPD治疗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有效的交流及沟通,帮助其树立起对康复的信心,同时通过改变患者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其掌握COPD的锻炼方法及康复原理,提升了治疗的有效率。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48例COPD老年患者在经过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后FEV1、FVC、FEV1/FVC、PEF、MMEF均有所提升,与护理前相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

总之,老年COPD具有病程长、病情缓慢等特点,给患者身体及心理带来极大的负担。全面系统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COPD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情况,保障了患者的就医质量。

参考文献

[1] 郝春颖,程秀丽.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护理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8):142-142

[2] 李少华.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的护理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11):4537-4537

第5篇: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措施范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我院保健科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间1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所护理方法不同分成两组进行比较,本次分组秉承患者自愿选择原则,并全部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 。观察组组患者年龄在65~86岁之间,平均(77.6±1.23)岁,其中男32,女18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67~87岁之间,平均(79.4±1.20)岁,其中男34例,女16例。本次观察对象中糖尿病6人,高血压24人,慢性支气管炎20人,冠心病10人。本次研究排除严重精神问题的患者、癌症肿瘤患者或近期手术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型等相关因素比较并未发现有明显差异,P>0.05 本次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健康护理管理,包括:定期体检、低盐低脂饮食、防寒保暖及疾病知识普及等。

1.2.2观察组:

⑴环境干预?E对患者的居家环境进行访视,对于易造成跌倒的风险因素进行排除。环境应干净整洁,通风透气、安静温度适宜光线应柔和。⑵健康宣教?E因大部分患者文化水平不高,适当的进行该病的知识宣教,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或开展慢性病知识讲座等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保证患者具有自我防范与疾病突发应对能力。⑶健康复查 :对于合并多种慢性病患者应对告知定期体检复查的重要性,纠正不良认知行为及生活方式。可定期进行上门随访,检测患者的生命更体征,有助于患者得到专业护理指导及时发现疾病隐患。⑷心理干预?E患者因为疾病会产生沮丧、焦虑及抑郁等心理,需给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因疾病带来负面情绪,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便于治疗及护理工作中能更好配合。⑸饮食干预?E指导患者饮食合理搭配均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食含有蛋白质及维生素丰富得食物,避免进食冷热辛辣刺激食物避免发生并发症。⑹日常锻炼 科学合理安排日常锻炼,活动量根据患者病情及健康状况而定。

1.3观察指标

采用调查问卷发放的方式就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评价,问卷内容以服务态度、操作技能、宣教效果饮食运动指导、上门随访、依从性等多个方面进行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数据处理统计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以P<0.05为统计标准,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护理满意度比较

所有患者通过护理治疗情况均得到改善,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75%;观察组总满意为96%。结果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满意度情况对比(n=50,例)

3 讨论

第6篇: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 稳定期 中药汤剂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341-02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气流受限制性肺部疾病,这种气流受限多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引起的,是不完全可逆的,有渐进性发展的特点。一些调查结果表明,呼吸系统的疾病已成为一种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反复的咳嗽,咳痰,气促,胸闷,重者呼吸困难,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身体和精神健康[1]。针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特点,本文在中药汤制剂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础上,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的临床护理讨论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调查对象为2010年8月1日至2012年7月31日我院接受中药汤制剂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297例患者,男216人,女81人,平均年龄73.3岁,其中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的41岁。选取处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中的200例患者进行对照比较,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各100例,2组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老年患者在年龄、性别、疗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观察组和常规组都使用中药汤剂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在老年患者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病情达到稳定期的基础上,常规组100例患者采用日常生活基础护理方式,保证营养、睡眠的同时保持心情舒畅;观察组100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式,给予基础护理保证营养、睡眠的同时,给予心理疏导,消除不良情绪,拉近医患之间的距离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行健康宣教,引导患者合理调节饮食,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肺活量改善肺功能;密切的观察病情变化,留意咳嗽、咯痰情况,痰液量、性状、色的变化[2]。对照比较2组的显效、有效、无效例数、疗效总有效率,疗程均为一年,得出结论。

1.3 疗效评价标准。疗效评价标准[3]:①显效:治疗后痰量减少,咳嗽现象减轻,肺部湿啰音减少或消失,血常规、血气分析正常,肺功能恢复正常;②有效:治疗后痰量明显减少,咳嗽明显好转,肺部湿啰音明显减少或消失,血常规、血气分析正常,肺功能基本恢复正常;③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临床症状及体征未发生变化。

2 统计方法

所有患者的病例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进行卡方检验。P

3 结果

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的患者进行护理,显效68例,有效2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高于常规组,2组进行比较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

4 讨论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慢性的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患者痛苦、减轻家人的负担变得越来越重要,中药汤剂对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病情可有效的得到控制[4],然而病情稳定期的临床护理尤为重要,通过临床证实中药汤剂在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对观察组针对慢阻肺发病的特点采取临床综合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的减少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发作的次数,减少并发症的产生,从而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肺功能下滑的趋势,减轻家人负担提高家庭生活水平。另外,通过对患者的密切观察和交流,提前或适时的采取有效综合的护理措施措施,避免了护理工作仅按医嘱处置的被动性,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促进疾病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可减少死亡率的发生。此外,综合的护理还会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心理呵护,并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进而减轻患者接受治疗时的痛苦、焦虑心情,使患者保持轻松、平和、稳定的心态,这样有利于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5]。本研究观察组100例患者,经过严密观察,精心护理,病情得以缓解,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早日康复有很大帮助,临床综合护理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仕丽,王檀.中药熏洗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8,28(24):2493-2494

[2]李艳.中医中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5):182-183

[3]高剑鸣.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肺脾两虚证的临床疗效观察[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6):329-329

第7篇: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健康教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护理

健康教育现今已经在我国各级医院广泛开展起来,此护理措施可改变患者的不良习惯,让患者对疾病有深入的认知,从而促进患者疾病康复。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1年8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笔者实施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1年8月收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78例,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均符合7版内科学[1]的诊断标准。男54例,女24例,年龄48~83岁,平均(64.8±5.9)岁。其中68例患者有吸烟的不良习惯,每日吸烟15~30支,平均20支/d。患者受教育程度:44例患者为初中及以下学历,34例患者为高中及以上学历。

1.2 健康教育 首先对患者各项情况进行了解,包括患者的年龄、学历、家庭、记忆力等情况,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健康教育的措施,所有患者均指定专人负责健康教育。针对高龄患者的病例数较多,故在实施中增加了老年心理护理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应图文并茂地对患者进行讲解,让患者可以生动地了解疾病的各项知识。对患者应多次分阶段地进行健康教育,可结合患者的疾病的所处阶段针对地性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每次进行健康教育的内容不可过多,患者了解清楚之后即可,并多次进行。健康教育的宣传资料应多种形式并行,可通过影像资料、小册子、图片、漫画等形式让患者了解疾病知识。并组织患者之间进行交流,定期举办交流会让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交流,如有疑问,护理人员从旁指导宣教。对患者进行宣教的内容包括使用氧气治疗的相关知识、如何进行咳嗽,腹式呼吸的练习方法及疾病的相关知识等[2]。

1.3 观察项目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均进行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测试,并对达到标准的患者进行统计记录。对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和对比分析,过往笔者所在医院此疾病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为16 d,以此为对比数据。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左右,对患者的疾病情况及不良习惯改善等情况进行随访。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应有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应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平均为11 d,与过往此疾病的平均住院治疗时间16 d比较,明显减少,节省了治疗费用。患者实施前后自我管理能力评分测试达标情况及患者戒烟情况见表1。实施后各项情况和实施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此疾病为慢性疾病,临床比较常见,患者受天气影响很大,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也很大。此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可达到3.82%~15%,且南北差异很大。COPD现今还无法进行治愈,只能对患者的疾病进行控制,避免出现并发症及复况[3]。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改变患者过往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达到控制疾病的效果。给予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应注重让患者了解使用氧气治疗的相关知识、如何进行咳嗽,腹式呼吸的练习方法及疾病的相关知识等。

3.1 氧气治疗 患者需要长期吸氧治疗,故需要了解相关使用知识。患者应每日进行一次吸氧治疗,以改善患者的情况。可应用家用制氧机进行治疗,氧气量应足,并应对应用仪器进行定期的消毒,不可一边吸氧一边吸烟,保证应用安全[4]。

3.2 咳嗽及腹式呼吸方法 患者应进行咳嗽及腹式呼吸的锻炼,正确地咳嗽方法可促进患者的痰液排除,腹式呼吸可加强患者的肺部功能,使肺泡能够达到充分的气体交换,促进患者肺部情况改善,提高通气量[5]。

3.3 疾病相关知识宣教 首先应加强患者的治疗疾病的信心,进行心理干预。此疾病病程比较长,患者的各项良好习惯需长期坚持,故需要有充足地信心战胜疾病。患者的饮食应少食多餐,并以清淡为主。控制盐的摄入。另外,戒烟、预防感染、保障睡眠等健康的生活习惯应坚持。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57-478.

[2] 王金环.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56-58.

[3] 陈红红,何桂芳,罗斯莉.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合并精神障碍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78.

[4] 路海云,王鲁霞,赵惠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67例综合护理干预[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56.

第8篇: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压疮;护理;老年慢性病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40-01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明显,且大多数老年人都存在慢性病,而慢性病的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患者的护理多在家庭护理的模式下进行,但是由于家庭护理的缺陷,往往导致如脑血管病致偏瘫、慢性肺心病等需长期卧床的患者出现护理不当而引起的并发症――压疮,从此而加重病情,严重者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1]。本文总结社区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3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入院治疗过程,针对压疮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对发生压疮的30例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护理。现将老年慢性病患者压疮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人笔者所在的社区2013年1月-2014年1月的30例长期卧病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69-86岁,病程3-21年,因脑血管病致偏瘫12例,II型糖尿病10例、慢性肺心病4例,其它(外伤致截瘫等)原因所致压疮4例,探讨患者压疮的护理方法。

1.2 护理方法

1.2.1 皮肤护理

每日温水擦浴,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对大小便失禁患者,要及时清除引流液,保持皮肤干燥、保持床铺清洁、平整、无渣屑。加强口腔护理,预防感染,鼓励患者多饮水,指导其有效咳嗽[2],预防呼吸道感染,每间隔2小时翻身拍背一次,为患者减轻局部压力[3],防止局部再受压,缩短软组织受压时间,减少摩擦力和剪力[4],以积极预防压疮的发生。护士应每班进行床边交接患者局部皮肤情况及护理措施执行情况。

促进血液循环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常规采取2~3h翻身、叩背1次,对于水肿、出汗、感觉麻木等患者需30~60min翻身1次。翻身时尽量将患者身体抬起,避免拖、拉、推以防擦伤皮肤。使用电动防压疮气垫床,减轻局部皮肤受压迫,防止血液循环障碍。

经常进行温水擦浴、局部按摩,定时用搽红花酒精、10%樟脑酒、50%乙醇或红花油按摩全背或受压处,达到通经活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增强皮肤抵抗力的作用。

1.2.2 心理护理

由于长期疾病的困扰,患者的心理负担会加重。因此,需要进行一定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该主动热情地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掌握病人消极的心理因素,对待病人要诚恳、关心、体贴,言语温和,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理解他们因病痛而做出的一些违背常理的现象,对于他们的过失和不配合要有所谅解。另一方面还要向他们介绍压疮对疾病康复的影响,耐心讲解压疮形成的因素和预防措施。对沟通不便的患者,可用手势、精辟字等方式尽快与病人沟通,增加病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承认护理技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交流,了解其情绪变化,使其情绪稳定,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 治疗与结果

对30例发生压疮的患者,给予局部用药,应用中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去腐生肌,能够促进新肉芽组织生成必要时给予积极清创和湿敷、换药等治疗,得到家人的积极配合,很快压疮痊愈。在30例患者中7例I度、15例II度、18例III度,通过护理干预,治愈16例、好转10例。压疮发生情况及治疗见表1。

3 讨论

预防压疮主要在于根除发生的原因,因此要求家庭护理、照料人员做到六勤: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勤按摩。如果患者出现皮肤发红或已有压疮,除采取以上措施外,还要根据压疮的严重程度,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局部皮肤出现红、肿、热、麻木或触痛,此期应在皮肤受压处用碘伏消毒,待干后,贴上压疮专用的透明贴膜保护皮肤[5]。提高机体抵抗力饮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为主,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补充机体热量和足量蛋白质,营养支持对压疮的预防和愈合是很重要的。根据老人的胃口,合理膳食,少食多餐,积极补充饮食营养,预防和减少压疮的发生。

老年病人的压疮护理一直是护理中的难点和重点。经常翻身是间歇性解除压力的有效方法,是老年病人压疮预防的关键措施。潮湿也是皮肤护理主要克服的问题,过度潮湿引起皮肤软化,削弱皮肤屏障功能,使皮肤的抵抗力下降,加重压疮继发感染的发生。在护理过程中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减少压疮的发生。

受长期疾病的困扰以及经济上的负担,使得患者心理负担过重,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进行交流,鼓励患者把自己的担心说出来,多巡视病房,了解患者的需求,给予患者细致体贴的关怀,加强心理护理,鼓励家人多陪伴,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以稳定其情绪,取得治疗上的配合才会收到更好的疗效。

4 结论

压疮的主要预防在于加强支持疗法和健康教育,消除危险因素,注意局部护理和与患者全身情况相结合的综合预防。尤其对待老年慢性病患者,积极的健康教育,并取得家人的积极配合,给予患者全面、细心的护理和治疗,不仅可减轻患者的身心痛苦,还能促使患者的家庭亲和力,更加调动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护理人员应转变观念,走出医院,深人社区,扩展服务市场,逐步向预防、保健、康复方向发展,才能适应我国社会日趋形成的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疗养康复所需求的医疗服务模式,从而提高家庭护理质量,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光维:《压疮防治进展》.护理研究,2008,19(10):2082-2084.

[2] 王泠:《压疮的管理(二)》.中国护理管理,2009,6(2):62-64..

[3] 苏春燕:《ICU患者压疮危险因素及其评估工具》.护理研究,2009,19(9):1695-1697.

第9篇:老年慢性病康复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疗养员;股骨干骨折;康复护理

股骨干是人体最粗、最长、承受力最大的管状骨。股骨干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创伤性疾病。而老年人骨骼老化,骨质疏松,极易发生骨折,又因愈合慢,康复周期长,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本科于2010年4月20日收住了1例72岁,股骨干骨折的疗养员,经给予有效地心理疏导和合理的康复护理,于1个月后顺利康复出院,现将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疗养员,女,72岁,因晚上行走不慎跌倒,造成股骨干骨折。经医院行股骨干内固定手术,3个月后入本科进行疗养康复治疗。入院后疗养员生命体征平稳,腿部运动能力丧失,不能下床活动,心情焦虑,食欲不振等。

2 护理措施

2.1 基础护理

(1)入院介绍,当疗养员入院时,向疗养员及家属介绍疗养院的周围环境及疗养房内设施的使用。(2)保持房内整洁、舒适、温馨、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物品摆放合理,为疗养员营造一个舒适的疗养环境,使疗养员身心愉悦。(3)日常护理:康复早期,疗养员只能行卧位,为了防止褥疮形成,要定时协助疗养员翻身,按摩其受压部位。疗养员因洗澡不便,可行擦浴,保持皮肤的整洁,擦浴过程中避免着凉。(4)勤巡视疗养员,给予生活上的照顾,如有需要,应及时解决,提醒疗养员注意适当的增减衣服,避免受凉,防止感冒。

2.2 心理护理

疗养员因意外受伤及不能下床活动,在心理上往往难以接受,常常表现出愁眉不展,精神不振,食欲减退以及疼痛的刺激及生理变化,疗养员心理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护士要掌握疗养患者的心理特征,做好心理护理。首先要做到微笑服务,态度和蔼,主动与疗养患者进行交谈沟通,安慰和关心体贴疗养员。关心疗养员的日常生活需要,如需帮助,及时解决,让疗养员尽快地适应周围环境,消除焦虑感。其次在进行基础护理和操作过程中语言亲切,动作轻柔,操作熟练,及时解决不适,让疗养员消除恐惧、不安心理,树立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

2.3 健康教育指导

2.3.1 向疗养员及其家属进行有关股骨骨折的护理知识宣教

介绍骨折的特殊性及治疗方法,使疗养患者从多方面、多层次的了解到股骨骨折在治疗及护理方面的健康知识,并向疗养患者介绍容易发生股骨骨折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2.3.2 饮食指导

良好的营养是促进骨折愈合的重要因素,指导疗养员要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并限制热量,给予优质蛋白和钙的食物,如:鱼类、新鲜蔬菜、水果等。每天饮水量在2000ml左右,防止便秘、泌尿系统感染及尿潴留等并发症。

2.3.3 再次骨折的预防

因老年人骨骼的生理特征,在日常生活中应活动缓慢,外出时注意安全,如需要时有人搀扶,预防意外发生,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

2.4 康复训练指导

2.4.1 康复前期

骨折也易再次发生移位,软组织处于修复阶段。此期间可鼓励疗养员取半坐位,踝关节及各足趾可做屈伸活动。开始时注意运动幅度应小,轻柔,避免动作过大,造成不必要的拉伤。一段时间适应后,踝关节及足趾的屈伸幅度可稍大,每天3~5次,每次10min,主要目的是促进血液循环。

2.4.2 康复中期

为炎症消退期。在安全的基础上,协助疗养员进行各关节的功能锻炼,加强踝关节伸屈,进行股四头肌的伸展运动及膝关节的伸屈活动,踝关节的伸屈活动等。并协助疗养员取半坐位,指导疗养员的膝关节做伸、屈、内转、外翻等活动。每天3~5次,每次10min。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关节粘连,促进血液循环等。

2.4.3 康复后期

疗养员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的搀扶下可行小范围走动,患肢不能负重,防止跌倒及患肢的再次受伤。也可行双拐行走,使用双拐时,应注意调节双拐的高度,拐的高度应与疗养员的肩部相平,使两拐之间的距离与健侧保持三角形,双拐支撑体重时,健肢向前跨行一步,患肢可用小力量跟行。以后逐渐不加扶持,可在疗养员后面跟随。待行走的步伐稳后,方可独立架拐行走,根据骨痂生长情况患肢逐渐负重,进而先撤患侧的拐,架健侧单拐行走,以后再移向患侧,最后可不用拐,缓慢行走。每天3次,每次不少于10min,实施的原则是循序渐进,每次活动的量及幅度逐渐由小到大,由轻到重,由弱到强,不可操之过急,以免再次发生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