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室管理方法范文

实验室管理方法精选(九篇)

实验室管理方法

第1篇:实验室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等学校;生物学;实验室管理;研究生

高校生物学实验室是进行与生物学研究相关的实验室,以科研人员和研究生为主体,涉及多个需要开展生物学实验的学科,如微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医学等多种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家投入的不断增加,高等学校生物学实验室硬件水平不断增强,面对实验室各类人员的增多,以及各种各样的实验仪器和耗材试剂,带来了新时代实验室需要面临的诸多问题,如实验室人员多样化、无系统的管理方法、缺乏安全意识等。怎样改变以往的以“管住”为主的管理理念,利用好网络进行服务,充分调动研究生的自主管理积极性,是本文主要探讨的三个方面。

一高校生物学实验室现状

根据企业管理的要素,可以把高校生物学实验室管理分为如下几个因素:实验室人员、管理方法、试剂耗材、实验仪器和科研环境等五个方面。这五个因素是高校生物学实验室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我们将根据这几个方面,简述目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管理问题。

(一)人员多样

目前,随着高校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实验室开展科学研究的方向不断增多,实验室往往需要多种人员的参与。进入实验室的人员不仅包括高校工作的科研人员,还包括研究生、做毕业设计的本科生以及具有浓厚生物学科研兴趣的低年级本科生。这些人员,由于对实验室安全规范的意识、实验操作能力、理念等等方面的差异都会影响实验室的管理。如何针对人员多样性特点建立起合适的管理方法,并建立合适的沟通桥梁,是十分必要的。

(二)无系统的管理方法

对于小规模的实验室,实验室管理往往采用不成文的管理。从下至上反映实验室目前存在的问题,然后从上至下口头传达具体的实验室问题解决方法。这种管理方法往往缺乏监督机制,对实验室的良好风气要求很高,一旦出现不遵守这种实验室默认规则的人员,实验室的管理往往就很难运行下去。目前很多实验室也存在管理分工不清楚、责任不明确的问题,导致在实验室的公共使用区或者公共服务上出现偏差。同时,很多实验室也没有进行系统式的管理培训,往往采用上带下的方式口头传授。实验室人员实验时,往往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经常影响公共实验区的卫生,影响他人实验。

(三)缺乏安全意识

实验室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安全意识不强,不了解相关实验试剂的性质,甚至实验操作不规范等,不仅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也不会得到满意的实验结果。这些缺乏安全意识的行为包括:没有在通风橱里加有毒挥发试剂,在实验室中饮食、休息等。安全问题是一个长期地,不断循环往复的工作过程,要想没有事故,只有平时不断加强安全意识教育。要定期地进行安全性回顾与教育,分析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存的各种安全事故与安全隐患,将安全事故处理在萌芽阶段。另外,也要设置必要的防范与保护措施,万一发生事故时,也应该将其控制在可以接收的损失范围。

二问题对策

针对以上提到的高等学校生物学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必须找到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才能保证实验室的高效运行,为科学研究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根据笔者所在的实验室运行经验,本文就管理理念、如何充分利用网络以及研究生管理三个方面浅谈当代高校生物学实验室管理之道。

(一)培养以科研人员为本的管理理念

科研人员不仅是科学技术知识的载体,也是自主创新的主力军。要加强实验室的科研创新能力与可持续发展,实验室必须要服务好科研人员,使得他们愿意在实验室开展实验研究。现在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条理,往往是由实验员制定的,没有在一线进行科学研究人员的参与。由于实验员对科学研究了解的局限性,往往不能提出以服务科研人员为主的管理条例。因此,在很多实验室,实验室管理制度常常被认为是针对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约束。实验室管理人员基于“管住”的理念,从自身出发,以方便管理来制定相应的实验室规则。科研人员和研究生是实验室研究的主体,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和实验氛围,保障实验室安全有序应当是实验室管理的主要目标。实验室的一切管理,都要服务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因此,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建立,应当从单纯管住科研人员与学生的思维模式转变为从科学研究的规律和科研人员的需要出发,开展服务型管理,提升实验室科研效率,进而促进科研成果产出。

(二)充分利用网络平台

实验室管理实质上是对人员、经费、实验试剂耗材仪器等的管理。随着实验室的不断发展,研究方向的不断拓展,一方面可能面临着实验室仪器使用时间冲突,另一方面面临着多种试剂耗材使用的混乱。对实验室经费、仪器、试剂和耗材等日常信息的详细记录,是实验室管理中最基础的工作。实验室管理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实验室运行的健康程度,是实验室可持续运转的重要保障。但这项工作往往具有信息量大、繁琐和费时的特点,不能满足现代实验室高效运行的要求。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构建科研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大大提高实验室管理者以及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这些管理软件可以开展如下服务,包括仪器的使用情况查询和预约,试剂耗材的存放位置、库存查询和购买。该软件的使用不仅使得实验室运行透明高效,而且方便科研人员开展实验研究。科研网络平台的实验也可同时减轻实验室人员的工作负荷,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三)研究生参与实验室管理

毫无疑问,研究生往往占实验室人员的绝大部分,是实验室高效运行的关键。如何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建立起研究生与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沟通桥梁,将有助于实验室的高效管理。研究生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损坏甚至比管理人员更加清楚。实验室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部分仪器的使用、管理和维修交给熟悉的研究生,由他们负责该仪器的使用培训。通过长期实践表明,该方式可以明显调动研究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实验室的运行和管理,另一方面加强了研究生的专业素质。除了对仪器设备方面的管理,研究生也可参与实验室卫生、实验技术传授、标准实验方法建立等方面的内容。研究生作为实验室科学研究的中坚力量,一直在科学研究的第一线,他们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好坏往往决定了实验结果的重复性以及可信度。因此如何保留住研究生在长期实验过程中摸索出来的有效实验方法并传承下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笔者所在实验室采用了以研究生为主教师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建立标准实验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经过实践证明,该方法不仅调动了研究生的科研积极性,并且促进了科研效率的提高,得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综上所述,结合时展特征,改变实验室旧的不利于科研效率提高的管理模式是提高实验室科研效率的必然要求。本文总结了当代高校生物学实验室的现状,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实验室的管理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平台,鼓励研究生参与到实验室具体管理中,努力创建一个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科研氛围是实验室管理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曾保娟.现代高校科研型生物学实验室管理的几点思考[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6(S1):72-74.

[2]李艳,丁伟.高等学校生物学实验室管理的探究[J].科教文汇,2012,22:109.

[3]陈惜燕,兰晓继.浅谈高校生物学科研实验室管理[J].教育教学论坛,2016,44:9-11.

第2篇:实验室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医药院校;化学实验室;管理

医学院校的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涉及到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管理人员的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是管理的分配问题,管理人员方面分别有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与管理制度的制定,而管理分配指的是化学实验室中实验器材与化学试剂的管理,本文通过对管理人员与管理分配两方面的作用理解分析医药院校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方法。

1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相关问题

化学是一门比较严谨的学科,而化学实验则是这门学科的核心。医药学院设计的化学实验顾名思义是涉及到医药方面知识的化学实验,里面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有毒试剂或者一挥发的试剂,所以对于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1.1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

医药学院的化学实验室管理不仅仅打扫清理与定时值班那么简单,还涉及到实验器材的保养与维护,化学试剂的储存与分类管理等,这些工作就会设计到必要的化学相关的知识,比如有些化学试剂容易挥发有些化学试剂属于危险气体等,在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时,虽然有教师指导,但是在学生太多的情况下教师难免会顾及不到,这时实验室管理员就要承担起指导学生实验的责任,所以要求管理人员必须精通相关的知识,还需要在实验时对同学产生指导的作用,作为一名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人员要具备应对紧急事件的素质,化学是一门严谨中带着危险的学科,特别是化学实验,所以化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必须要保证实验中学生的安全,对此进行系统的培训。

1.2管理制度的实行

医药学院的化学实验室管理往往不是由某一个人进行的,而是由一个团队分批的管理,针对化学实验室不同的性质进行不同的管理,每一个化学实验室都会安排一名具有实验技术能力的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在这个管理团队里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在管理上为了避免管理人员由于疲劳引起的疏忽导致化学试剂的破坏或者化学仪器的损坏,所以每一个实验室都会安排两个或者以上的管理人员进行轮换管理。通过对以上两种管理人员的分析建议将管理人员的素质培训与管理人员的管理制度相结合,将管理人员的培训从一个层面转移到多个方面上来,全面综合的培训管理人员,避免实验室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的依赖,当管理人员发生辞职或者请假情况时没有人可以顶替。

2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分配问题

化学实验室的管理分配涉及到的问题是实验器材的管理与维修以及化学试剂的分类存储与保护。2.1实验器材的管理医药学院的化学实验对数据有着严格的要求,所以对于化学器材的维护有着相当高的要求,不仅仅是化学器材的清理与维护,还需要对化学器材的数据进行定期的测试,对于已经出现问题的实验器材要进行维修或者淘汰处理,以免在化学实验室出现数据的误差导致影响实验效果,实验室中会涉及到贵重器材的管理,对这些贵重器材不仅要保护它不受损害还要注意避免器材遗失的管理,对贵重器材进行实名责任制的管理,在器材登记册实名标出负责人员,如若出现遗失的问题将追究个人责任,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涉及到易碎器材如玻璃仪器的管理时要注意器材的存放规定与注意事项,保证器材的完整度与使用寿命。在学生使用化学实验仪器时必须要有专业负责教师登记,防止因为教师的疏忽导致实验器材损坏的事情发生。

2.2化学试剂的管理

对于医药学院的化学试剂管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安全,不仅仅是注意化学试剂的存储与保护,更要在实验时保证学生的安全,在上实验课时除了任课教师进行监督以外,实验室管理人员也要参与监督,将实验所需要试剂的注意事项详细的讲解清楚,有些试剂容易挥发,有些试剂属于有毒试剂,有些试剂含酸性比较重或者具有腐蚀性等。(1)将所有的试剂按照类型分类并且逐个贴上标签,将每一种实际都密封好,危险试剂贴上显目的标签。(2)针对每个实际的性质按不同方法储存,对于易挥发的实际进行密封处理,并且放在常温通风的位置,避免阳光照射。(3)对于试验后的回收试剂要做妥善的处理,易燃易爆实际分开储存并且由学校统一收集送往有关部门做无公害处理。(4)运用计算机技术将每种实验试剂的领取数量与使用数量做好登记,并且对回收试剂的处理做好记录,防止试剂遗失而管理人员不知情的情况发生。

3结语

实践学习是各高校运用越来越广泛的教学方式,而实验室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普遍,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是一项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它不仅影响着实验结果与课程进度,对教学的质量也有着极大的影响,对实验器材与实验试剂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是学校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下让实践课程发挥最大的效益,在进行化学实验室管理是要严格遵循管理制度与管理注意事项,管理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对相关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让实验室更好更安全的运行。

作者:吴玉红 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陈铭祥,林晓,陈嘉曦,等.医药院校化学实验室的管理探索与研究[J].广州化工,2014,42(9):203-204,207.

第3篇:实验室管理方法范文

1.1设备购置计划的编制由使用部门在每年年初,根据实际工作及发展需要(如:计划开展的新项目或新检验方法等),组织本部门人员拟定下一年度设备的购置计划。1.2内部论证按部门内部事务公开的要求,各部门负责人必须对预购的大型仪器设备(单价≥10万元)的技术参数、规格、型号、购买理由、资金预算及依据、绩效目标及绩效评估指标等方面举办购置需求内部论证,形成《可行性分析》报告,上报单位领导审批。1.3预算编制审批通过后,编制本单位下一年度设备采购计划和预算,上报有关上级和财政部门立项、审核、备案。1.4专家论证根据预算批复确定下一年度购置计划,并聘请专家对拟购置的大型设备(≥10万元)进行专家论证。专家论证范围包括技术参数和商务论证等方面。要求专家在评审时,按照参评的供应商(或厂家)提供的设备资料,以及现场提问的方式,对设备的《可行性分析》提供的技术参数和配置进行评审。专家列出每一家供应商(或厂家)设备参数跟拟购置设备需求参数不符合的条款,对拟购置的设备技术参数和配置提出修订意见或建议,编制设备购置专家论证报告,上报中心办公会议审批。1.5采购审批后,各部门对拟购置设备的技术参数和配置重新进行最终的修订并确认,后勤设备管理部按《物资采购管理规定》对拟购置设备组织采购工作。招标评审工作完成后,与中标人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签定书面合同,完成中标项目,在规定交货期限内到货验收。1.6设备的验收仪器设备到货后,设备管理人员组织使用部门负责人、使用人员、纪检室工作人员一起开箱验收。大型设备只有在供应商工程师安装完成和测试全部通过以后,使用部门才能签字验收,并作好验收记录。1.7仪器设备台帐的建立设备验收合格后,设备管理人员将设备的信息录入《仪器设备台帐》,并给予每一台设备唯一性资产编号,并作唯一性标识。台帐信息包括资产编号、资产名称、变动状态、类别、型号、资产数量、入帐日期、资产原值、所属部门、存放地点、保管者等信息。

2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

2.1设立设备管理部门和设备保管人员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实验室的所有仪器设备招标、组织采购、验收和检定/校准及标识,建立仪器设备台帐、仪器设备档案和在用仪器设备的管理(例如维护检修、报废的处置、安全保障等综合管理);仪器使用部门设立设备保管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维护和保养登记。2.2仪器设备标识管理实验室仪器设备(包括辅助设备)都必须有唯一性标识、功能状态标识。2.2.1仪器设备唯一性标识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仪器设备进行唯一性标识,标识上注明仪器设备固定资产编号(唯一性编号)、资产名称和型号、使用部门、入帐日期、资产原值等信息。2.2.2仪器设备功能状态标识a.检定/校准合格标识;b.绿色“正常”标识;c.黄色“准用”标识;d.红色“停用”标识。2.3仪器设备的使用所有对检验准确度和有效性有影响的新购置仪器设备,必须经检定/校准合格后才可正式启用,并按有关规定进行周期检定/校准。仪器设备由使用部门按有关编写要求编制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仪器设备使用和维护的有关技术资料和作业指导书应便于取阅。重要仪器设备必须指定专人保管,并负责仪器设备的环境条件监控。未经授权人员许可不准擅自对仪器设备进行可能致使检定/校准失效的调整。重要仪器设备使用人员必须由部门负责人根据其相应的教育、培训、经验和/或可证明的技能进行资格确认(必要时应进行操作培训),经考核合格发放操作证书,并上报技术负责人审批、授权,方可使用。使用者必须征得保管人的同意方可使用设备。使用者应认真阅读仪器使用说明书,熟识掌握设备操作规程。使用时必须严格按规程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进行操作,并填写使用记录。使用完毕,清洁卫生后将仪器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遇到问题及时报告保管人和部门负责人,使用人不得擅自处理。检验仪器设备应经常进行功能状态和检定/校准状态检查。使用人员在使用前检查或监督人员在监督过程中,应检查是否出现过载、错误操作、显示结果可疑或显示有缺陷、超出规定限度或超过检定/校准周期等。当仪器设备因处置不当等原因,出现上述情况均应停止使用,并加贴停用标签或予以隔离防止误用。使用人应检查这些缺陷在偏离规定值时对先前检验工作是否造成影响,如已造成影响的,应启动不符合工作的控制程序,立即采取纠正措施。仪器设备(包括抽样设备)脱离了实验室的直接控制范围,在使用前后应对其进行适当的功能和技术性能核查或检定/校准,在确认满足要求时方可继续使用[9]。2.4仪器设备的维护保养保管人、使用人对仪器设备负有维护保养责任。必须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定期或不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维护保养时要考虑生物安全,避免生物危害和交叉污染[10]。2.5仪器设备的维修仪器设备故障或技术性能下降等需要维修时,使用人应提出申请,经部门负责人审核,交后勤设备管理部出具维修意见,报技术负责人批准,由后勤设备管理部安排维修。不具备维修资格的人员,不得擅自拆卸仪器设备的重要部件或调整机内参数。修复后的仪器设备应对其功能和检定/校准状态进行检查,确认能正常工作并能满足使用要求后才可恢复使用。2.6仪器设备降级、调拨和报废需降级、调拨和报废的仪器设备,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由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审查,出具意见,报中心主任批准后实施。

3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管理

3.1仪器设备检定/校准需求的提供仪器设备使用部门应以设备使用说明书、检验标准/方法等为依据,在仪器设备投入使用前,提交仪器设备检定/校准需求(关键量/值)至设备管理人员,由设备管理人员按计量器具检定法规负责编制仪器设备周期检定/校准计划。如有新的仪器设备投入使用、标准变更、原有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需求发生变化等原因时,仪器设备使用部门要及时重新提交仪器设备检定/校准需求,设备管理人员应及时对仪器设备检定/校准需求进行修订。3.2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按照《测量溯源程序》要求,由设备管理人员在每年的1月底前,编制本年度中心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3.3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的实施由设备管理部门同使用部门,安排、配合专业检定机构完成检定/校准工作。设备管理部门在组织实施检定/校准工作过程中,必须选择满足仪器设备检定/校准需求的服务机构。如出现不能满足检定/校准需求的情况,设备管理部门应及时与使用部门联系,协调解决。3.4仪器设备检定/校准结果确认在检定/校准工作完成后,使用部门应对检定/校准结果进行确认,以达到要求的准确度,并符合检测和相应的规范要求。检定/校准结果的核实应以仪器设备检定/校准需求为依据,结合检验标准方法为原则,具体要求按照《测量溯源程序》执行。使用人员应按检定/校准结果的使用等级,在确认的适用范围内使用。3.5可疑测量的追溯当仪器设备校准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时,使用部门在使用过程中应根据修正因子,对所得出的检验结果进行修正;使用计算机运算检验结果的,应确保所有相关软件(包括备份)都得到正确更新。为了防止疏忽,使用部门应编制仪器设备检定/校准信息卡,便于操作人员使用过程中随时使用。检定/校准信息卡应包含(但不限于)检定/校准日期及有效期、技术性能参数、修正因子和确认的适用范围等。

4期间核查

设备使用部门应根据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期间核查[10],以确认仪器设备技术性能指标符合检定/校准的可信度。4.1制定期间核查计划设备使用部门应根据各种仪器设备的稳定性考核记录,确定需要进行期间核查的对象,于每年年初制定期间核查计划,确定核查的方法与周期,经技术负责人审批后按计划实施期间核查。4.2组织实施检验人员按照期间核查计划制定核查方案,按时按要求开展期间核查并记录,并编制《检测设备/计量标准器件期间核查报告》。经期间核查确认为仪器设备失准的,按《设备管理和维护程序》相关规定执行。检验部门应妥善保存期间核查计划、实施方案、原始记录、期间核查报告和有关资料,保存期至少6年[11]。

5大型仪器设备绩效评估

成立绩效考评小组,对每台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和绩效实现情况进行绩效评估。评估时间可以是每年度一次或自定时间,新设备初次绩效评估定为自验收时间起到下一年底。5.1绩效自评估设备所属部门按照该设备的《可行性分析》,对该设备运行一年时间内,绩效实现情况进行自评,提交绩效自评报告。自评内容:(1)设备的用途;(2)设备开展工作的情况,如开展工作的项目、样品类别和数量、设备运行次数等;(3)应用于新项目、新方法、科研的开展情况;(4)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与设备的《可行性分析》相符合等方面。5.2绩效考评考评小组对仪器设备的管理情况(功能状态核查、作业指导书的编制情况、人员操作培训记录、人员授权使用情况、使用/维修记录等),原始记录和实验报告的技术记录和存档情况,以及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对设备进行现场检查和记录核查。5.3考评结果由考评小组根据设备《可行性分析》报告、绩效自评报告和现场考评情况得出绩效考评结果。相关资料都必须归档保存。

6仪器设备档案管理

6.1仪器设备建档对检验结果有影响的每台仪器设备及其附件、软件均应建立设备档案。仪器设备档案由设备管理人在仪器设备验收完毕后建好档案,保存期至仪器设备报废后3年。仪器设备档案内容应包括仪器设备及其软件名称、采购请示、采购合同、设备验收记录表、设备及使用说明书、检定(校准)报告或证书、检定/校准结果确认表、维修记录、降级使用和报废记录等。6.2设备使用部门必须保存仪器设备的记录包括所有技术记录(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的原始记录)、使用和维护记录、期间核查记录、检定/校准结果确认结果等。记录保存时间6年。

7讨论

第4篇:实验室管理方法范文

本书共8章:1. 引言:介绍了分析化学的历史以及它在当今社会中的作用;2. 质量管理导论:论述了质量管理的历史背景,容差、标准、控制过程、指导方针以及质量管理的系统要求等;3. 统计学基础:论述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重要术语及各种测量偏差的计算法,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以及回归分析等;4. 分析过程:介绍了分析过程的整体范围,设计、取样、分析、评估及验证等过程及方法;5. 验证策略的实例:以测定工业废水中苯酚为例,讲述了验证分析方法的途径,包括对精确度、准确度、校正函数、测量的不准确性、耐用性等的测量;6. 教学实验室章程中的组织实用规则:论述了建立这些章程及规则的目的及内容,包括实验室的安全性、实验项目的工作流程、准备工作、实验室纪录本及报告等;7. 文献:讲述了引用的文献、推荐的标准、校正、内部测试及质量管理等;8. 课题:以工业生产或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分析课题,系统地讲解了色谱、光谱、电泳分离、流动注射分析、质谱、凯氏氮测定法、溶解氧测定法以及场流分级等分析方法。每章的结尾有参考书目,本书的结尾有6个附录,最后是主题索引。

本书著者Keling Liu是瑞士苏黎世应用科学大学的副教授,是该校化学和生物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实验室导师。他长期在实验室从事教学和实验工作,在很多国际杂志上发表过大量论文。

本书在向学生系统地讲授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同时,通过一些分析实例向学生灌输了以下思想:分析方法是学习化学和物理学的基础;分析过程从订单的输入开始,到分析报告的打出结束;分析工作就是一种服务。本书可作为化学系大学生实验课的教科书、研究生或分析化学领域工作者的实验室参考书。

第5篇:实验室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六西格玛;计量实验室;精益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P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7-0274-01

0 引 言

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宗旨是通过精细化管理提高测量标准及被检/被测件的受控程度,通过流程的优化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制定质量体系文件使隐性知识显性化,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实验室检测的质量和能力。六西格玛作为一个高度有效的流程设计、改善和优化技术,提供了一系列适用于设计、生产和服务的新产品开发工具,继而与全球化产品服务,电子商务等战略齐头并进,成为全世界上追求管理卓越性的企业最为重要的战略举措。

六西格玛方法为计量实验室贯彻其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能够营造科学、严谨、和谐的实验室文化氛围。

2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

2.1 基本原理

6(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方法是一种统计评估法,核心是追求零缺陷生产,防范产品责任风险,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和市场占有率,提高顾客满意度和忠诚度。6既着眼于产品、服务质量,又关注过程的改进。即数理统计中的标准差,用以描述总体中的个体离均值的偏离程度,测量出的表征着诸如单位缺陷、百万缺陷或错误的概率性,值越大,缺陷或错误就越少。6是一个目标,这个质量水平意味着所有的过程和结果中99.99966%是无缺陷的,也就是说在一百万个出错机会中不出现超过3.4个缺陷。6质量管理方法关注过程,特别是企业为市场和顾客提供价值的核心过程。因为过程能力用来度量后,越大,过程的波动越小,过程以最低的成本损失、最短的时间周期、满足顾客要求的能力就越强。

2.2 改进模型

为了达到6,首先要制定标准,在管理中随时跟踪、考核操作与标准的偏差,不断改进,最终达到6。DMAIC改进模型是6最成熟的一种方法和程序,主要用于改进现有过程,包括5个阶段:界定阶段、测量阶段、分析阶段、改进阶段及控制阶段。

界定阶段:确认使用方的关键需求并识别需要改进的产品或流程,确定要进行后续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的关键质量特性。

测量阶段:测量和评估现有过程,制定期望目标和绩效衡量标准,识别影响过程输出Y的输入X。

分析阶段:通过数据分析确定过程的关键影响因素。

改进阶段:寻找最优改进方案,优化过程输出Y并消除或减小关键X的不良影响,使过程的缺陷或变异降至最低。

控制阶段:通过有效的监测方法,维持过程改进的成果并寻求进一步提高改进效果的持续改进方法。

3 计量实验室的六西格玛管理

3.1 应用于计量实验室的可能性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思想和方法除应用于产品质量相关活动外,也可应用于各项工作质量的管理。同样也适用服务于计量实验室。六西格玛管理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继承和发展,其通过度量指标波动性或称为西格玛值来衡量工作质量水平,借QC小组活动经验与不足,引入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组织管理模式和项目管理制度,共同推动质量绩效的改善。以委托方为中心,一切为委托方服务的理念将进一步深化。

3.2 存在的差距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要求实验室改善原有一些质量管理习惯,增强指标度量的意识,善于发现和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度量和改进。质量管理有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以前计量实验室多以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事后检验为主要特征,目前推行GJB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重视标准化,但对质量指标的持续改进不够重视。六西格玛质量管理要对关键因素进行长期控制并采取措施以维持改进结果。定期监测可能影响数据的变量和因素,制定计划时所未曾预料的事情。在此阶段,要应用适当的质量原则和技术方法,关注改进对象数据,对关键变量进行控制,制定过程控制计划,修订标准操作程序和作业指导书,建立测量体系,监控工作流程,并制定一些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

3.3 六西格玛改进

(1)界定阶段

在质量管理工作八项原则中,第一项便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直接体现了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的原则,要求组织的最高管理者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的需求和期望得到确定、转化并得到满足,因此其具有方向性。对于计量实验室而言“顾客”就是“委托方”,即要实施“以委托方为关注焦点”的质量管理原则,增强为委托方服务的意识,规范对委托方的服务,保护委托方的利益。

(2)测量阶段

测量阶段是DMAIC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它既是界定阶段的后续活动,也是连接分析阶段的桥梁。测量阶段首先应绘制流程图。通过绘制流程图,可清楚地了解计量工作的执行过程和影响工作效能的一些因素。

(3)分析阶段

实验室应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这应包括来自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以及其他有关来源的数据。通过测量阶段分析出的影响因素为数据分析提供以下方面的信息:委托方满意;与产品要求的符合性;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供方;质量经济性。

(4)改进阶段

改进阶段的目标是形成针对根本原因的最佳解决方案,并验证方案的有效性。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及流程执行人员分别针对每个关键问题的相应关键原因,然后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制定改进方案的评价标准,根据标准要求对每个改进方案进行可行性评价,按照评价分数的高低来确定改进实施方案。根据评价分值的高低最终确定的改进实施方案。

(5)控制阶段

控制阶段是六西格玛项目中的最后一个阶段,主要是收集流程数据,通过控制图、防差错系统等方法监控改进后的成果,并实施控制计划以确保改进后的成果。在此阶段,不仅需要测量和监视结果,还要坚持以“零缺陷”的理念贯穿于生产过程中[3]。

4 结束语

六西格玛的应用是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精益质量管理强调度量的作用,在六西格玛管理中常常提到:我们不重视我们不度量的东西,我们对不度量的东西不能有所作为。精益质量管理就是要促进实验室不断发现应该度量和改进的关键质量指标,通过系统方法实现持续改进。六西格玛管理代表了新世纪质量与生产力改进方法的发展方向,将对竞争力的提高产生重要影响。相信今后实验室在不断完善目前GJB9001B-2009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学习那些成功推动六西格玛的企业的共性,逐步深化六西格玛质量管理理念,计量实验室一定能实现减少偏差,提高过程能力的短期目标和达到六西格玛的长期目标。

第6篇:实验室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电工电子实验;开放;7S;慕课

随着社会对人才创新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提高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缩短学校教育与公司人才需求之间的差距,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是现在教学改革研究的重中之重。无论是总理在部署2015年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还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重要文件中,都要求高校进一步提高实验、实践教学质量。[1-2]实验室作为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3]如何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提高实验室管理效率,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本文从电子电工实验室开放管理角度,阐述了目前高校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简称通达学院)电子电工实验室为例阐述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

1 高校实验室现状及存在问题

传统的实验教学在时间和内容上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致使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被削落,同时由于时间的局限性,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不能够满足新时期人才创新素培养。实验室开放成为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现阶段实验室不仅承接日常教学实验,而且接纳毕业设计、开放性实验、创新型实验、课程设计等相关的实验及实践教学环节,实验室开放量及开放需求较大,但目前实验室管理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特别是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4-5]

各个高校对实验室日常实验课程管理都有相对完善,管理起来有据可循;但开放性实验相对不固定的特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没有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管理起来没有制度可循,开放实验课程得不到基本运行保障。

(2)实验技术人员能力不足。

实验室技术人员是实验室运行的主体,地位普遍偏低[6],担当教学辅助角色,随着开放性实验增加,实验室管理、设备维护、工作时间等问题也对其综合能力水平有了更高要求。

(3)指导教师积极性较低。

对于指导老师老说开放性实验不在教学计划内,整个实验过程参与辅导,且开放性实验与教学奖励、职称晋升等不挂钩,难以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即使有些教师参与其设计出的实验题目也是较为陈旧,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训练和实践能力提升效果不显著。

(4)学生参与度较低。

随着学分制教学的推广,很多学生只满足于修满教学规划内的学分,对于没有学分的开放性实验项目没有多大兴趣。不同时期学生关注点不同,如大四就业、考研,真正花费在实验实践的时间少之又少。没有学生参与,开放实验的开放意义就没有了。

(5)实验室开放经费投入较少。

学校培养方案中没有将开放实验内容做硬性规定,实验室经费按照基本实验教学需求进行拨发。随着开放实验室的增加,实验设备的使用率提高,同时实验耗材、设备损坏率增加,但是实验经费没有跟上,致使开放实验室效果不显著。

(6)实验设置不合理。

实验内容设计与理论课内容衔接不紧密,理论教学依照教学大纲进行没有考虑具体实验理论需求,造成理论教学与实验理论脱节,实验室老师需要重新讲解相关理论,既浪费课堂资源,又浪费时间,致使实验效果不佳。同时,实验内容存在结构单一、缺乏综合性,题目陈旧、缺乏创新,题目层次性差、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等问题。

2 在推进实验室开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通达学院于2012年根据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优化全省高等教育结构和布局的调整方案迁址扬州扬子津科教园区,为国家首批600所转型高校之一的独立学院。通达学院依托南京邮电大学雄厚的教学资源、显著的学科优势,以通信信息类为主干,理、工、文、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民办高等院校,其电工电子实验室开放实验高效运作管理方法实践研究具有典型性。

通达学院实验室采用复用式,将所有全院的实验室分为三类,一类是仅需要计算机平台,如计算机中心,一类是不需要计算机平台,如物理实验室,一类是需要计算机平台和实验设备,电工电子教学中心。电工电子教学中心由3间电装实验室、6间电工电子实验室、2间通信原理实验室、2间微机原理实验室(与1间自控原理实验室和1间物联网专业实验室共用)组成,共有4人负责,1人负责3间电装实验室,2人负责电工电子实验室,1人负责通信原理实验室和微机原理实验。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如何克服开放实验室存在的问题,使得实验室正常满足全院8300多人的实验需求,我们基于学院的基本情况上对实验室开放进行如下探究:

(1)取长补短完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

参考《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按照“因材施教、讲求实效、形式多样”的原则,结合通达学院实验室运行情况拟订了《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主要对开放实验室的形式和内容、具体实施措施、学生管理规定、教师激励方式进行了规定。管理上采用“7S”(整理(seiri)、整顿(seiti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和服务(service))管理模式[7],区分整理、定位整顿、及时清扫、深度清洁、强调安全、注重服务、培养素养。实验室采取全天开放、预约开放、阶段开放、定期开放等多种开放形式,适应不同实验时间、空间需求。

(2)传帮带方式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技术。

依据学院实验室建设情况,制定实验室技术人员队伍建设规划,学院返聘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退修教师作为实验室负责人,手把手的教实验室新近教师,快速提高新教师业务水平。同时在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向教师靠拢,将实验教学纳入教学工作量计算范围,提高实验室技术人员地位及工作积极性。

(3)开放实验纳入教师绩效、晋升评定。

对大部分教师而言,比较关心的是如何计算工作量、是否关系到业绩考核、对职称晋升有无帮助、有无相关的奖励政策等,我院将开放性实验纳入正常教学绩效中,在职称晋升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学生开放实验项目通过参赛获得部级奖项的,其指导教师和所在实验室可以申报年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省部级奖项的,其指导教师和所在实验室可以申报年度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新进青年教师到实验室“轮岗”一年方能申请晋升高一级职称,参与实验教学工作。

(4)提高学生开放实验参与度。

为了更好的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学院在培养方案中增加必修创新实践分,根据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创新实践分、创新实践内容。大一新生入学后开展科技成果节将优秀的开放实验项目成果进行成列,从感官上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辅导员在入学思想教育时,再次强调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实践活动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在综合测评中加分,拟设计多项科技奖项将开放实验项目列入评比项目中,如科技创新之星”、“优秀科技创新人物”、“大学生创业之星”“大学生创业人物”、“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和“优秀创业团队”等。

(5)设立实验室专项基金。

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充分调动我校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开展实验室工作相关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其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制定《南京邮电大学实验室工作研究课题管理办法》,规定申请人须为实验室专兼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及实验室相关管理人员,填补了实验室课题研究专项经费。《南京邮电大学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管理办法》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为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健全实践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提高实践教学队伍水平,不断创新建设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拓展实验室管理和服务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南京邮电大学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管理办法》。同时,为了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实验教学水平,鼓励和支持教师、实验技术人员结合实验教学的需要,搞好教学仪器设备的研制、创新开发、改造,制定《南京邮电大学实验仪器设备自制管理办法》办法。同时将实验室管理人员代课工作量绩效的40%归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业务水平提高、实验设备研发,进一步增大实验经费的投入。通过各项直接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实验室研究资金,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参与实验室活动的积极性。

(6)完善开放实验内容。

开放的实验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和实际水平进行分层次设计: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演示性、验证性实验以课程实验为主、开放性基础实验为辅,综合性、设计性、研究创新性实验以开放实验为主、课程实验为辅。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知识的实验;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创新性实验是指学生自拟、指导老师把关,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具有新颖思想的探索性实验。开放性实验项目采用教师、学生拟题,指导老师把关,学院考核,学校审批的流程,并且保证项目每年5%更新率。正组织筹建慕课教学平台[8],将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通用实验理论原理等内容拍成视频,满足学生课余时间学习,提高实验时间利用率,减少教师工作任务,腾出更多时间去指导学生完成开放实验项目。

3 结束语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校建设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实验室高效开放运行,不仅能够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增强技能,也让实验教师业务水平得到提高,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学的融合。我们结合通达学院具体办学情况对传统实验管理模式、运行机制上从管理制度、实验室师资培训、教师积极性、学生参与度、实验基金设立、实验内容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良好效果,值得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李勇军,张海燕.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3(11):17-19+28.

[3]卢艳军.大学生创新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2):17-19+27.

[4]荣华伟,钱小明,钱静珠.关于高校实验室开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2):232-236.

[5]尹唱唱,赵洪亮.电工电子中心实验室开放探索[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3,(3):67-68.

[6]李越,徐德华,隋丽.”计算机组装与检测”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173-176.

第7篇:实验室管理方法范文

    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是以学科涵盖的水、大气、固体废物、物理因素等涉及的技术参数为核心,参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建立的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组成完整的标准体系。为了保证实验室工作质量,使实验数据科学、准确、有效,实验室必须依照标准对实验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5]。实验室的现代化不仅需要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熟练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还需要一套完整的实验技术规范、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通过实施标准体系,促进实验室的标准化基础工作建设,使实验室在教学、科研、服务中所需的技术规范、管理规范、工作规范形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的有机整体,产生系统效应,从而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水平、节约成本、保证数据质量,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增强科研权威性,实现实验室良性运行,以获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标准化及标准管理是实验室全部工作环节中一项重要而且是十分关键的系统工程,建立实验室标准体系是实验室现代化的迫切需要。高校实验室既是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平台,也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的技术平台。因此,规范的实验室管理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精神、娴熟的实验操作和良好的实验室安全意识非常必要,同时这也是实验室质量控制的保障[6]。规范的实验室管理会大大提高实验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实验过程的可控性,保障实验操作人员的健康安全。

    2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现状

    2.1有必要,无做法

    目前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的技术与管理存在不少缺位,很多方面有必要完善和充实[7-8]。第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新的污染物或环境控制指标被纳入环境教学与科研检测的范畴,这就需要实验室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管理措施和执行路线,以确保实验室管理的完备性和检验方法的完整性。如在水污染技术指标的检测方面,多溴联苯醚(PBDEs)类逐渐成为环境科学研究的一个热点。但目前国内外各科研机构对于该类物质在水环境中微含量的测定方法不统一,更谈不上检测方法的权威性,极大地影响了该领域的科研交流和相关成果的鉴定。第二,针对实验室已有的管理事项缺乏应有的管理标准或相关制度。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属于高危险区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和电磁辐射等会直接危害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会严重污染周围环境[9]。因此必须建立实验室有毒物质的处置规程和突发事故应急管理程序。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在这方面尚有较大差距。第三,随着高校科研项目的逐年增加和研究生的扩招,实验室规模扩大,功能也更齐全,但是实验室管理技术人员的编制有限,无法完成大量的实验仪器购置、维护、管理和众多学生实验技能的培训工作,实验室仪器损坏率高,并存在诸多安全隐患[10]。因此,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实验室标准(包括实验室准入制度、仪器使用操作规范、样品分析测试标准方法、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仪器维护制度等)来保证进入实验室的人员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2.2有做法,无标准

    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对于很多事项已经有大量规范的做法,但未形成相应的标准。在实验技术方面,虽然已经形成了相关研究领域的规范的环境样品采集、预处理及检测方法,但这些方法没有用规范性的文本流程化,不利用于科研团队间的学术合作与交流。在管理方面,近年来实验室逐步购入一些大型仪器设备,必然面临维修保养、耗材购置和故障处理等问题。目前针对这一管理事项缺少明确的报告程序,应加快制定管理程序“外部提供支持性服务管理标准”等规范管理制度。另外,仪器设备的说明书、维护和保养方法、使用注意事项等往往没有在实验室进行明示,学生盲目操作甚至错误的操作可能造成仪器的损坏或其他安全事故。

    2.3有标准,无体系

    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是实验室各项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已经有大量实验室规范,但未形成相应的体系,如暨南大学通用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暨南大学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管理办法”、“暨南大学放射性药品管理办法”、“暨南大学核技术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等。在技术标准方面,目前实验室所使用的标准散布于各类技术资料中或由实验室使用者各自保管,多局限于实验方法标准。如涉及水污染的技术标准目前有pH值、DO、BOD5、CODcr、TN、TP等实验方法标准。而国家标准仅水污染技术标准分体系方面,就应涵盖技术基础标准、采样技术标准、样品预处理技术标准、水质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采购技术标准、试验方法技术标准、设备设施技术标准(含操作规程)、服务技术标准、能源技术标准、安全技术标准、职业健康技术标准、信息技术标准等,其中水质标准应包含地表水水质标准、地下水水质标准、海水水质标准等。因此我们需要将这些标准纳入实验室标准体系,让学生了解标准的意义和作用,并学会使用标准来规范自己的实验过程。

    2.4有体系,未信息化

    有些高校的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已建立初步的标准体系,但未形成实验室标准信息数据库。有些高校的实验室按照国家标准GB/T27025-2008《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建成了实验室管理体系,但仍存在不足[11]。一方面,该体系仅仅关注实验室管理事项,主要涵盖管理标准,而缺乏实验室标准体系中的技术层面和工作层面的规范。另一方面,该体系仅仅停留于纸质文件,而未实现网络化和信息化,不利于文件的使用和换版。

    3如何加强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标准化工作

    在加强环境科学学科实验室标准化工作方面,主要涉及实验室标准体系建立、实验室设备设施的标准化以及标准信息库的建立与管理三个方面,三者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1建立健全标准体系

    作为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的基本组成部分,每一项标准都不是孤立的,标准的作用只有通过标准体系才能有效地发挥,体系的完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标准和体系的效用。在系统学习GB/T13017《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的基础上,结合实验室自身的特点,形成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结构图,策划、制定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表。参考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首先进行环境因素分类,以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为核心,根据环境监测与分析实验各环节涉及到的技术事项,收集、制定技术标准,构建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再根据技术事项所涉及的管理事项制定管理标准,构建完善管理标准体系;同时为落实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要求,制定工作标准,构建完善工作标准体系,从而形成完整、科学、系统的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并在环境监测与分析实验的各阶段加以贯彻和执行,确保采样、样品预处理、仪器操作、实验分析等各环节的标准化运作。具体可分三步走:第一步,清理文件,整体策划。体系文件编制前,对实验室内部以往各种标准、管理制度、工作规则以及历年下发的文件进行全面清理和整理,参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标准,结合实验室实验技术与管理现状,形成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结构图,编制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表,确定学科实验室标准化蓝图。第二步,按照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表,通过网络、专业期刊、专业标准信息服务机构等收集国际、区域、国家、行业、地方等各层次标准。第三步,依照GB/T1.1之规定,编写所缺少的标准文件或补充更新所缺文件条款。逐步编制、完善标准体系。

    3.2设备设施标准化

    实验室设备设施是实验室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科实验室标准化的重要对象。实验室设备设施标准化包括设备设施产品技术规范(如相关法定标准及使用说明书等)的收集整理、设备设施操作规程的编制、设备设施定制管理的合理规划与实施等。尤其是设备设施操作规程,其描述应简洁、明确、无误。一名具备基本实验技能的实验参与者按该操作规程应能自行操作设备设施。做好仪器设备维护是保证实验室可持续、安全运行的基础。一是严格控制仪器使用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振动、腐蚀性气体等,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转和实验数据的可靠性。二是仪器的定期维护,如更换老化、损坏部件,仪器内部定期清洗等,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3标准信息库的建立与使用

    标准信息的收集、管理和更新是维护学科实验室标准体系的重要环节,相关人员可通过互联网搜索查询、订阅报刊杂志等形式进行标准信息的广泛收集,通过建立标准信息数据库的方式实现集中和网络化管理,通过国家环境保护部官方网站、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官方网站、深圳标准信息网等查询最新学科标准信息,不断完善标准信息库并保持其有效性。标准信息收集范围包括:国家和地方有关学科实验室标准化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环境监测与分析实验等方面有效的标准文本;国内外有关标准化的期刊、专着等出版物;有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区域标准、技术法规;其他与学科实验室有关的标准化信息。学科实验室标准信息管理的基本要求是:建立广泛而稳定的信息搜集渠道,如环保、实验室监管、质量、职业健康等行政主管部门、情报部门、报刊、杂志、网络等;及时地了解并收集有关的标准、修订、更改和废止的信息;对收集到的信息及时进行整理、分类、登记和编目,并及时传递到实验室。收藏的标准信息应及时更替、更改,保持良好的时效性;建立标准电子文档信息库;开通标准的网络服务系统。标准信息库的使用:实验中心应建立专门的标准化信息数据库,并对申请进入实验室的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使其熟悉实验室的准入条件、工作准则、实验室功能、实验室环境和相关实验方法,同时也养成了规范化的工作作风。

第8篇:实验室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问题;措施

引言实验室教学对现今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否做好实验室教学是衡量一个学校的标准之一。实验室教学是教学与实践结合的产物,是理论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实验室对于目前教学而言可见必不可少,是高校教研,课本理论实践,学科基础教学的不可或缺的教学中心。然而现在实验室管理办法仍然不够完善,主要依靠人力管理为主体,很多方面不够周全,得不到有效控制,收效低微,实验器材不能看管,浪费大量的资源,在实验室全面化管理上,做法还有待提高。所以,结合当前时代进行信息化管理方式,就显得很有必要。因为这样可以全方位的把实验室各方面实时情报反应出来,并对不利因素及时排除,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更加科学可靠。

一、民办高校实验室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投入严重不足

对一般的民办高校而言,建设实验室的难题关键在于资金条件的匮乏,如果是公立学校,则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因为公立学校都是国家投入资金支持,民办学校则需要靠自己,资金短缺也是无可奈何。还有一方面就是在民办学校建立之初,大部分都会偏重于文科类,计算机类为主,因为这两项耗费资金相对来说较少,容易取得一定成效。相对而言,理化类学科需求的实验设备则远非两者可比,实验室器材和平时的管理都需要消耗大量资金,办学也会显得比较紧张。但是由于民办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不得不对理化类学生引起高度重视,开始大量引进,这时对实验室设备的需求就显得更加迫切,然而实验室仍然不能满足当前的需要。

2.实验室管理相对落后

对于很多民办高校来说,确实对实验室做出了足够的重视,实验设施完善,设备齐全,实验基础齐全。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导致实验室教学落后。良好的管理制度对高校来说十分重要,建立完善的设备使用制度,设备检修制度,借记制度,设备损坏赔偿制度不可或缺。对实验室的每一件器材都要做好记录,实施实名管理,把设备的使用情况准确落实到个人,其中精密仪器的使用尤为重要,因为这些不仅仅耗费了大量资金,成本昂贵,容易遭受损坏,维修价格也不低。

二、对民办高校理化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的建议

1.加大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实验室的建设是衡量高校办理状况的重要标准,民办高校如果想要提升办学规模,增强管理制度,就一定要关注实验室建设,增加资金注入,提高实验室规模,促使实验室档次提升,彰显办学特色,最大程度的提高办学水平。总的来看,资金是实验室建设完备与否的基础条件,也是新课标教学的正常需求,为全方位提高教学水平,必须大幅度增加资金的投入。

2.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和制度建设

验室队伍主要起到对实验室的管理作用,队伍的选取主要依靠成员的学历,经验管理办法等方面综合考虑,适合各项工作的人才也需要进行合理调配。为了带动更多的人才投入到民办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中,也需要学校做到优化管理方针,合理配置实验室资源,做好仪器检修工作,活用管理办法。这样就会吸引更多人才,壮大实验室管理团队,增强队伍整体水平,建设具有创造性的实验室队伍。

三、高校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

为更好的管理实验室资源,及时监测仪器状况,学校实验室管理应该与信息化技术相结合。为此,就需要用到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指的是利用计算机设备对实验室进行全方位监控的管理方式。实施这种管理办法,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省人力资源,降低损耗,体现出实验室的实用功能,增强全方位的发展效果。

四、实验建设与管理的思路和实践

(一)制定措施,保证实验室建设

1.实验室发展规划

为了迎合当前时代中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培养出不同类型的人才,要在课堂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发展实验教学,配合理念教学,加大实验室建设的投入,以小见大,加速学科进步效率。

2.实验室人员规划

对当前实验室管理人员进行简单培训,增加管理能力,提高管理经验,做好当前的实验室管理。还有就是提高管理人员的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激发队伍间合作能力。多安排实验课程,带动学生进入实验室做实验,加强对基础理念的深化。

3.实验室建设程序

为满足实验室管理需要,做好管理规划之前需要与部门的工作相协调,做好针对性调查,了解实验需求。实验管理章程需要层层上报审批,通过以后才能够实施。上报内容包括对实验室的区域规划,设备管理,维护方式等等,还要结合实验室的具体情况进行考虑。此外还要严格盯紧建设过程,保证实验室管理符合实际规划。

4.实验室教学内容整理

实验教学的方式分为多种,要结合实验的具体情况对实验室布局进行合理规划,按照学科进行分类,按照实验内容进行分类。增强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动手能力。

(二)规范实验室管理

1.完善实验室规章制度

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对实验仪器的保护,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对教学程序的进行来说也不可或缺。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室管理高效有序进行。

2.加强实验室资产管理

为了实行资金审核工作,建立良好的实验室资金管理制度很有必要。主要是对实验室账目的清算,需要定期进行,控制资金流入情况,严格对资金进行管理,建立系统的管理办法。

结语

实验教学对当前教学发展来说十分重要,本文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简略概括,如果要细化管理方案,就不太实际,因为民立高校情况各有不同,对于实验室管理情况也应该结合实际分析。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做好实验室器材管理,加强实验教学水平,创新整体管理思路,在实践中不断探究新的管理方案。

参考文献:

[1]袁辉斌,李传宝. 论民办高校实验室管理评价标准的科学化构建[J].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2,01:51-53.

[2]海涛,王钧,廖炜斌,陈快,王佳亮. 基于物联网的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技术[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9:166-169.

[3]袁辉斌. 论民办高校实验室管理评价标准的科学化构建[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09:170-173.

第9篇:实验室管理方法范文

[关键词]检测校准实验室;实验数据;质量控制;误差控制

中图分类号:TM5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218-01

引言

检测数据的准确可靠是实验室管理者的目标,也是实验室赖以生存的保证,实验室的类别很多,例如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工程计量检测实验室等,不同的实验室针对不同行业,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管理过程中,数据管理是一个重要内容,在实验室中会产生很多实验数据,实验数据又是各行各业开展活动与建设任务的基础,因此确保数据准确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在实验数据管理过程中,要从实验人员管理、实验设备管理、实验过程管理、实验验证管理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一、检测与校准实验室数据问题的原因

检测与校准实验室是进行各种实验的重要场所,例如化学实验室,是很常见的实验研究场所,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多个数据,数据的准确性是影响实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当前检测与校准实验室数据质量还有待提高,在实验过程中导致数据误差的原因主要有几个方面:

(一)实验人员水平因素

实验人员是进行实验过程中的主要人员,其综合能力水平会直接影响实验水平,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当前有的实验室在人员配备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实验人员的实验水平不高,在实验过程中对仪器设备的操作不正确、材料的用量不正确等,一点小误差就可能会导致实验数据出现较大的偏差,影响实验数据质量。

(二)仪器设备原因

仪器设备是实验的主要器具,无论是检测实验还是校准实验,都必须要通过仪器设备来完成,仪器设备的精度会影响实验数据质量。当前有的实验室配备的仪器设备老化,没有及时更新,因此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导致实验数据不准确,出现较大误差。

(三)实验过程的影响

在检测与校准实验室管理中,对实验过程的管理是影响实验整体水平以及实验数据的重要因素,实验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对实验过程的控制是否准确,都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质量。

(四)实验环境因素的影响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环境因素对实验数据的影响也比较大,比如温度,湿度,电磁干扰,光照等,都可能会导致实验过程中的仪器设备的检测性能出现改变,而且可能会对一些实验材料的性能进行改变,从而导致各种实验数据出现偏差。

二、检测与校准实验室数据质量控制技术

本文以化学实验室为例,对实验数据控制方法进行分析。

(一)加强实验人员技术管理

人员是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第一因素,在检测与校准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应该要配备更多专业化实验人员,实验室人员的综合能力水平要满足一定要求,才能从事实验室操作和管理。在对实验室人员进行考核的时候,要从技术能力、实验经验、教育背景、专业知识、工作职责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例如在化验检测实验室中,从事化学检测的人员至少具有化学或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或者具有10年以上化学检测工作经历。加强实验室人员的严格审核,是提高实验检测水平,提高实验数据准确性的重要途径。

(二)加强仪器设备的配备

仪器设备及各种计量器具是检测校准实验的基本工具,这些工具的完好程度、精确度会对实验数据产生直接影响,为了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则必须要加强对仪器设备的管理,提高仪器设备的精度。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仪器设备的检查,在检测与校准实验室中应该要配备实验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并且要对设备进行检查,确保仪器设备完好没有损坏。第二,重点关注仪器设备的日常使用和管理。在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必须要加强日常管理和维护,以提高仪器设备的精度。每一台设备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对于那些对检测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的设备应该要建立完整的档案数据库,对仪器设备的维修、使用情况进行记录,从而使得实验人员或者实验室管理人员能够对仪器设备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及时维护或者更换,提高仪器设备的检测和校准精度。第三,在使用过程中要进行检定或校准。设备的检定或者校准是确保检测数据准确的关键,在检定/校准过程中应该要选取设备常用的测量范围进行检定或者校准,确保校准范围覆盖仪器的使用范围,校准结束之后才能使用仪器。

(三)加强对试验方法的控制

为了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在实验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实验方法的选择和控制,得到相应的数据信息,并且进行多次实验,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第一,校准曲线绘制,在化学检测实验室中,校准曲线的工作范围,浓度范围应该要尽可能负责一个数量级,曲线上至少有5个点,而且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不低于0.99。第二,回收率试验,对于禁用物质的检测,其回收率应从方法测定低限、两倍方法测定低限和十倍方法测定低限三个方面着手进行控制,对于已经制定最高残留限量MRL的,其回收率检测应该要在方法测定低限、MRL和选一合适点进行三水平试验,如果没有确定最高残留限量,则对回收率进行测量的时候,应该在方法测定低限、常见限量指标、选一合适点进行试验。第三,精密度试验。精密度试验是提高数据精确性的重要途径,精密度试验应该在方法测定低限、两倍方法测定低限和十倍方法测定低限进行三水平试验,在确定最高残留限量和未确定最高残留量的情况下,其测试方法与回收率测量相同。第四,准确度测定。准确度测定主要是对标准物质进行分析或者对水平测试样品进行分析,并且测定其中的含量,最后得出测定平均值与真值的偏差关系。

(四)加强对实验环境因素的控制

实验结果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在一些精密性实验中,外界温度或者湿度的微变化都可能会导致实验数据不准。对此,在实验过程中要加强对实验环境的控制,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应该要加强防火、防震、防尘、防潮,确保实验室的通风条件良好,在实验室的温度进行控制,一般控制在常温即可,即20-25℃,同时要将实验室的湿度控制在40%-80%之间,保持恒温恒湿为宜。对于不同的实验室环境,其温度和湿度要求也是不相同的,例如试剂室中温度控制在10-30℃,湿度控制在35-80%之间,天平室中温度控制在10-30℃,湿度控制在35-80%之间,红外室中温度控制在10-30℃,湿度控制在35-60%之间等。

结语

综上所述,检测与校准实验室检测是各行各业开展活动的基础,在实验过程中为了要得到准确、完善的数据信息,必须要加强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室人员的综合水平,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并且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王肇虹.实验室检测/校准结果质量保证探讨[J].中国计量,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