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兽医学的定义范文

中兽医学的定义精选(九篇)

中兽医学的定义

第1篇:中兽医学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医师;管理制度;启示;执业兽医;法律法规

1我国医师管理制度介绍

1.1医师管理法律体系构成

目前医师行业管理法律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下简称《执业医师法》)为核心,包含一系列与其相配套的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其中,《执业医师法》对医师的准入、执业规则、考核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规定,是医师队伍规范化、法制化管理的根本保障,是医师人员管理制度体系的基本法律依据。在资格考试、注册方面,有《医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医师执业注册暂行办法》《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具有医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认定医师资格及执业注册办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办法》《医师资格考试违纪违规处理规定》等;在从业管理方面,有《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医师外出会诊管理暂行规定》《中医师、士管理办法》等;在考核培训方面,有《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等;在医疗事故处里方面,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等;在病历、处方管理方面,有《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等。

1.2医师管理基本制度

1.2.1医师资格准入制度。在我国医师资格须依照我国《执业医师法》的规定取得。取得医师资格的主要途径:一是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考试成绩合格即获得医师资格;二是在《执业医师法》颁布之前取得一定医学专业技术职称和医学专业技术职务的,经相关部门认定后方可取得相应的医师资格。

1.2.1.1医师资格考试。医师资格考试的组织管理。国务院及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主要负责组织管理我国医师资格考试。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制定医师资格考试的办法,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则具体组织实施医师资格考试工作。医师资格考试类别。医师资格考试分为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两级,每级又包括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类,其中中医类包括中医、蒙医、藏医、维医、傣医、朝医、壮医、中西医结合医师8类,下面还有更细的分类。目前,我国医师资格考试的考试类别共有36种。医师资格考试形式。医师资格考试包括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实践技能考试合格后方能参加医学综合笔试。已经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的人员,如再报考执业医师资格,可免于实践技能考试。医师资格报名条件。执业助理兽医师和执业医师报名条件在学历要求和工作年限上要求不同。执业助理医师报名的学历条件为具有医学专业大专或中专学历的人员,实习时间是需要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医疗、预防、保健等机构试用期满一年;执业医师考试报名条件的学历条件为医学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实习时间同执业助理医师一致。对已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证书的,具有专科学历的,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工作分别满二年方可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专学历需满五年)。以师承方式学习传统医学人员和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经考核合格并推荐后,可以参加医师资格考试。首先申请参加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然后申请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考试方式也分为临床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考试的具体内容和方案另行规定,不同于普通医师考试。这样的规定,降低对该部分人员的学历要求,更侧重于他们的临床技能和医术专长。

1.2.1.2取得医师资格的特殊情况。一是境外人员,需要取得中国医学专业学历,并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实习满一年才能参加医师资格考试,成绩合格后可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二是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人员,要有在华医疗机构作为邀请或聘用单位,与聘用单位签订协议,并须经过注册,取得《外国医师短期行医许可证》方可获得资格;三是乡村医生,符合相关规定的,也可以依法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或者执业助理医师资格。

1.2.2医师注册制度。取得医师资格的,可向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否则不得从事医师执业活动。申请个体行医的执业医师,须经注册后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中执业满五年,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1.2.3考核、培训制度

1.2.3.1考核制度。考核组织:医师考核是由专门的考核机构按照医师执业标准组织实施。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医师的定期考核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检查和监督医师考核工作。为保证医学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能独立、规范地承担临床工作,现对住院医师开展了规范化培训工作,由国家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全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统筹管理。考核内容:医师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业务水平、工作成绩和职业道德状况等。首先由医师所在医疗、预防、保健机构负责工作成绩、职业道德的评定,考核机构对评定意见进行复核。然后由考核机构对参加考核的医师进行业务水平测评,测评方式可以采取个人述职,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及技能操作的考试或考核,书写医学文书的检查,患者评价和同行评议等一种或多种形式。最后综合各项评议测评结果对医师做出考核结论。考核管理:考核不合格的医师,暂停其执业活动并接受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暂停执业活动期满,再次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则允许继续执业,不合格的收回其医师执业证书。

1.2.3.2培训制度。培训的组织:医师的培训计划及农村、少数民族医务人员的培训工作都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和组织开展。医疗、预防、保健机构需要按照规定和计划保证本机构医师的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培训内容和管理:医师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医德医风、政策法规、临床实践技能、专业理论知识、人际沟通交流等,通过培训来提高医师的临床诊疗能力。接受培训的医师要经过考核认证合格后方可通过培训

。1.2.4医师的权利、义务。《执业医师法》规定了医师的8项权利和5项义务,权利包括:在注册的执业范围内诊查、调查、处置,选择合理方案,出具医学证明,获得相应的医疗设备基本条件,参加学术交流、学术团体,参加培训与继续教育,组织和参加医师协会的权利及批评建议权等。医师的义务包括遵守法律、法规及技术操作规范,恪守职业道德,关爱患者,钻研业务,宣传保健知识。

2我国医师管理制度特点

2.1法律体系完善采取平行立法方式,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针对《执业医师法》中的各项制度,在医师资格考试、注册、考核培训、行为规范等各方面都有具体的办法作为配套补充。通过细化各项制度,建立相应的配套规章,形成健全的制度体系,保证了医师行业各项工作都能进入依法依规的良性运作轨道。

2.2法律制度可操作性强医师管理法律体系规定的各项制度充分考虑实际需求,各项制度有序衔接,操作性强。如在医师资格考试方面,实行了分级、分类的考试模式,确保考试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还考虑到学历与专长兼顾,既考虑和重视学历,又“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给传统医学师承、确有专长人员进入医师队伍另辟蹊径;在资格获取方面,对外国人、乡村医师等不同人群取得医师资格的途径都有明确的办法规定。通过对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情形分别制定相应办法,明确不同主体职责权限、行为规范及法律责任,更便于医师队伍的管理和监督。

2.3充分保障医护人员合法权益保障人员的合法权益应当是立法最重要目的之一。《执业医师法》中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医师。医师依法履行职责,受法律保护。”提出保障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在基本工作条件、待遇、人格尊严、自我提高等方面提供了法律保障,进一步维护了医护人员的合法权益,提高了其社会地位。同时,规定义务,将其具体的工作职责规范化、法律化。

3我国执业兽医管理现状

在我国,执业兽医制度已基本建立。200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15号),正式提出推行执业兽医制度建设。2008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进一步明确了执业兽医制度的法律地位。农业部先后制定出台《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动物诊疗机构管理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为稳步推进执业兽医制度建设提供保障。我国执业兽医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四方面:一是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动物防疫法》《执业兽医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国家实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对考试的报考条件、考试内容、证书发放等都做了相应规定。针对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具体组织实施,农业部还制定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管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违纪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保密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二是执业兽医注册、备案制度。按照《动物防疫法》《执业兽医管理办法》规定,取得执业兽医资格,从事动物诊疗活动的,应向注册机关申请兽医执业注册、备案,并规范了执业兽医注册、备案的程序和条件。三是执业兽医从业管理。《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在执业兽医的配备范围、执业兽医师和执业助理兽医师的从业范围、处方笺和病历的使用、执业兽医的义务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有效加强兽医从业人员管理。四是继续教育培训考核。《执业兽医管理办法》中规定“执业兽医应当定期参加兽医专业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实际工作中,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和社会机构也在通过多种方式积极组织执业兽医继续教育,但由于没有强制性要求,且目前执业兽医继续教育更多是市场行为,参与积极性不高。

4对我国执业兽医法律制度建设的启示

4.1构建执业兽医管理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规范兽医人员的法律法规,在兽医人员管理方面仅有《执业兽医管理办法》和《乡村兽医管理办法》等部门规章。《执业兽医管理办法》的配套规范性文件主要集中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方面,包括《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管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违纪行为处理暂行办法》《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保密管理规定》等。在操作层面的规定和规程尚未配套,有些制度的推行缺乏立法支持。应借鉴医师管理法律制度体系,针对兽医管理的具体制度制定配套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形成健全、完善的兽医人员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4.2借鉴完善执业兽医管理制度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存在几个问题:一是有些长期从事兽医工作人员,其学历、职称不符合考试办法规定,从而不能参加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二是考生中有些专长宠物诊疗,有些专长畜禽诊疗,在参加现行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全科考试或水生动物类考试时,仅对其擅长部分内容答得好,从而影响整体成绩。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可以借鉴医师资格制度中专业与专长兼顾的方式,给确有专长的兽医一定政策优惠;另一方面借鉴医师资格考试分级分类的方式,按照动物种类将考试进行分类,通过细化考试类别,提高考试的针对性与考试效果,体现择优的目的。另外,我国执业兽医在继续教育、行业自律、医疗事故处理等方面的相关制度也未建立起来,可以借鉴医师相关制度,来完善执业兽医管理制度体系。

第2篇:中兽医学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 兽医诊疗 管理 探讨

[中图分类号] S8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259-01

近年来,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肉、蛋、奶等畜禽产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高,同时畜禽产品的质量也成为人们关心的重点,畜禽产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我国兽医从业人员熟料庞大,他们频繁与动物接触,直接或者间接的从事动物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动物体内的药物残留也与他们有很大的关心,而兽医诊疗管理直接影响这畜禽产品的质量,关系到畜牧业发展的命脉。

一、 兽医诊疗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兽医诊疗工作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产品质量缺乏保障

在基层兽医诊疗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过分追求经济效益,不根据实际情况随便用药,更有甚者,不顾禽畜内的药物残留超标,更不管其是否处在休药期,大剂量注射抗生素,大大降低了禽畜产品的质量。

2.基层兽医工作人员诊疗水平不高

近年来畜禽饲养量急剧增加,对兽医临床诊疗人员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而他们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经过专业的学习培训就从事该行业的,缺乏相应的诊疗知识、操作也不规范,诊疗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3.缺乏防疫观念

而且他们的防疫意识不强,对各种大型的流行疾病,缺乏及时预防的意识,对于一些发展中的动物疫病,只顾及个人利益去治疗,而不及时想上级汇报,有的甚至家诊疗价格下降到到几十元,给诊疗工作埋下极大的隐患,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4.传统思想限制了兽医工作人员水平的提高

基层的兽医诊疗工作人员通常被人们称为“赤脚医生”、“江湖郎中”,兽医诊疗工作只是他们的副业,用来分担养家糊口的压力,他们不惜降低诊金来争夺客源,及时遇到自己无法治疗的病症也不会与他人交流,防止自己的客源被别人抢走,这也导致了兽医工作者之间无法相互学习、一起进步的。

5. 随意注射疫苗,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

很多兽医从业人员经常私自在农村为养殖户开展免疫疫苗的注射,但其疫苗来源的渠道不明,一面的质量也没有相应的保障,注射剂量也无严格的标准,这下问题严重影响到了计划免疫、强制免疫的工作。

二、 加强兽医诊疗管理,镀金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兽医诊疗目前处在一种无序状态,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加强基层兽医诊疗管理也刻不容缓,笔者经过仔细的分析与思考,总结出一下几点措施。

1.完善法律法规,实行依法管理

《动物防疫法》和《兽医从业资格证》作为规范兽医诊疗的主要法律,仍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国家立法部门应当予以完善,并且增加一定的惩戒措施,保障兽医诊疗管理有一定的法律依据。

2.加强监督管理

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及相关的政府相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对动物诊疗活动的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无证从业、使用违禁药物等违法行为,病予以教育和处罚,情节严重者取消行医资格。

3.建立管理制度

相关的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兽医诊疗的相关法律病根据本辖区的实际情况建立合适的管理制度,以保障在管理过程中有据可依。首先明确只有进行审核、考试并且符合要求,获取执业兽医资格才能从事兽医诊疗活动,其诊疗场所也必须具备动物诊疗的行政许可。对于那些“无证行医”的,严格禁止从事兽医诊疗活动并依法严厉打击。

4.建立健全培训机制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根据目前从事兽医诊疗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培训机会,让他们通过不断的交流学习提升自己的兽医诊疗水平。加强对动物防疫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他们的守法意识,进一步提升他们诊疗及用药水平,在使用兽药上严格做到正确、合理、科学,严格禁用各种违禁药物,减少兽药的不良影响,提升兽医诊疗水平。

5.建立兽医医疗事故处理机制

对于很多医疗事故人们总是投诉无门,针对这种情况,各地的相关部门应当尽快设立专门处理兽医医疗事故的机构。可以建立兽医医疗事故紧急处理及事故鉴定委员会,在进行对医疗事故的处理过程中应将诊疗人员及养殖户的利益放在首位。

6.成立民间的兽医协会

促进兽医见的交流合作,对一些新的、难以治疗的禽畜疾病可以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集思广益,将疾病的危害降到最低,保障各方利益。兽医协会可以逐步形成行业规范,减少行业中的恶性竞争,从而提高诊疗技术水平,带动整个行业的蓬勃发展。

三、 加强兽医诊疗管理的现实意义

畜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兽医诊疗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民众的经济收入水平,提升特关系着社会稳定,由此可见,加强兽医诊疗的管理对我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加强兽医诊疗管理,能带动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兽医诊疗管理的加强,能改善目前我国市场上畜禽产品安全卫生令人担忧、鱼龙混杂的情况,提供健康优质的产品,从而增加经济收入,促进整个畜牧业的发展。

2.加强兽医诊疗管理,有利于提升兽医诊疗水平。严格的兽医诊疗管理能够督促基层兽医诊疗工作者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鞭策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提升自己的职业基本功,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兽医诊疗水平。

.加强兽医诊疗管理,促进我国兽医诊疗状况逐渐好转。要想改变现在混乱的兽医诊疗现状,转变成一个有序、文明的兽医诊疗状况,从而引导兽医诊疗向一个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加强兽医诊疗管理迫在眉睫。

四、 小结

本文着眼于兽医诊疗的现状,经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归纳出现状存在的问题,再针对各个问题逐个击破,提出了科学的具有建设性的解决方案,最后得出加强兽医诊疗的现实意义。我国兽医从业人员的大幅度增加、畜牧业的迅速发展使得加强兽医诊疗管理势在必行。而且加强兽医诊疗管理有助于兽医从业人员素质的提升,也能健全相应的制度,对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

参考文献

[1]贾皓. 加拿大兽医人员管理制度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9.

第3篇:中兽医学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兽医管理体制;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1-0084-02

兽医工作在社会公共卫生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促进经济社会更加稳定、和谐发展的基础[1]。落实兽医管理制度改革,坚持遵循政府决策,对健全政府公共管理,加深行政管理体制更新具有显著意义。但目前我国兽医管理体制尚存在部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将其分析如下。

1 现行兽医管理体制中的问题

1.1 机构不健全

我国目前的兽医管理工作比较分散,无法实现系统管理,存在职责模糊的情况。职能重叠现象严重,导致管理效率难以提高,资源浪费量过大,不仅影响了防疫工作的系统化,还使工作开展的困难度有所增加,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

1.2 基层防疫欠缺

因为长期落后的基层防疫建设,我国基层兽医体系多年来发展速度都比较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尤其是基层兽医人员能力水平和综合素质存在严重不足。基层防疫机构条件较差,待遇不高,各项机制不够健全,难以吸引受教育程度高、技术水平强的兽医人员,从而导致了年龄结构的重心偏移,知识结构不合理[2]。实施改革时,未对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社会服务层面上的特殊意义提高重视,影响了兽医基础性工作的有效实施,造成严重的动物防疫隐患。同时由于没有稳定的组织队伍、经费及机制问题,动物防疫的基础不牢。

1.3 人才缺乏

数据显示,我国县、乡畜牧兽医服务方面,主体年龄正朝着老化趋势发展。有些基层兽医工作者,未受过专业知识及技能训练。而即使是接受过专业知识培训的人员,由于没能及时更新相关技术,也出现知识技能老化现象。

1.4 法律体系不完善

就目前而言,在兽医管理方面虽然颁布了部分相关法律,但未能实现系统化的兽医工作规范,不具备基本的兽医工作法。并且颁布的法律太过片面性,只涉及到部分内容,如执业兽医管理、动物诊疗等方面,尚不具备实用法律。即使在已有法规方面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彼此之间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矛盾。

2 对策

没有健全的管理机构、坚实的基层防御系统、专业的人才、完善的实用法律,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就无法提高,相关产品安全问题就会频繁出现。而且当下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发生频繁,存在蔓延趋势,给我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造成巨大压力。所以,加快完善兽医管理体制也迫在眉睫。

2.1 健全兽医工作体系

建立健全的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农业部的内设机构中,应包括中央一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省级以下则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该省情况分析研究,确定工作,并遵循程序报批。上级应对下级实施指导;各级行政管理机构监督管控相关防疫工作的开展。提高兽医医药政控制力度,采取官方兽医制度。

2.2 强化基层防疫

遵循经济和公益性职责分开原则,坚持贯彻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明确乡镇畜牧兽医站所担负的经营性业务,并将其与公益性职能实施科学分离,促进其市场化。提倡和支持乡镇畜牧兽医站人员建立经营性兽医服务体系。

2.3 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

加大力度提高兽医工作者能力。提高对兽医技能培训和相关知识教育的重视力度,确保人力资源充足,整体提升综合素质。实施兽医科学研究,健全动物疫病监控措施,完善风险评估制度,增强科学防治能力。强化外界沟通与合作,提倡融入国际大环境,了解并分析国际动物卫生标准,从而对国内相关政策及时调整。

2.4 健全法律体系

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相关标准,分析国际流行做法,建立并完善动物卫生法律法规体系[3]。分析制定兽医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为兽医管理工作提供坚实的堡垒,确保兽医管理科学高效地开展。

3 小结

坚持贯彻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动物防疫能力和社会卫生安全是目前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通过各相关方面的努力,使兽医管理机构完善、职能分明、关系顺畅、法规健全。深化兽医管理机构依法行政,促使我国动物卫生工作整体进步,并逐渐增强我国动物卫生和相关产品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吴 晗.构建新型兽医服务体制几个问题的思考-探索树立兽医服务是兽医工作核心的新理念[J].中国动物检疫,2013(7):1-5.

第4篇:中兽医学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王川;江西省立兽医专科学校;办学特色

新旧时代交替、战时局势以及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的支持,为王川职教办学创造了条件。江西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解放前期“江西吉安、金溪、宁都等地相继发生牛瘟”,i牛瘟防治工作迫在眉睫;1934年,江西农业院院长董时进先生邀请王川主持全省兽医工作。王教授经过长期调研后,在南昌创建了江西血清制造所。由于当时兽医人才缺乏,王教授组织举办防疫人员训练班确保兽医数量。此举为以后的兽医养成所和兽医专科学校的创办提供了可能。

一、王川兽医职教办学的历程

王川于1914年至1917年在日本东京帝大留学期间主修兽医科,并且进入东京帝大研究部专攻血清制造。ii系统学习了家畜防疫和血清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此外,王教授于1920年至1934年间,先后在江苏淮阴农校、南通学院、东南大学、中正大学、南昌大学任教或兼课,并且在上海华德奶牛场以及工商部青岛商品检验局工作。iii丰富的任教和工作经历为王教授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为创办血清制造所和兽医职教办学提供了经验参考。

1.兽医人员培训班和兽医养成所

王川于1936年创建江西血清制造所。由于兽医人才紧缺,王教授在建所的同时举办了兽医人员培训班。抗战爆发前,培训班共开办三期,为血清制造提供了人员支持。1937年底,防疫人员培训班发展成为兽医养成所,养成所内设一年制和二年制的专修科,兽医职教初具规模。

2.江西兽专

1938年11月,兽医养成所经教育部批准改为江西省立兽医专科学校,并在短期内发展成为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等兽医院校。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兽医事业极为重视。学校几经搬迁至莲塘伍农岗前南昌乡村师范校舍,增拨经费,扩建校舍,具有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1952年10月,全国高等院校进行调整,江西兽专与湖南、河南、广西三省(区)有关院校中的兽医专业组建起江西农学院兽医系,列为全国重点”,iv从此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王川兽医职教办学主要经历了从兽医人员培训班到兽医养成所,再到江西省立兽医专科学校。江西兽专是王教授办学理念和实践的主要体现,所以本文就结合江西兽专的师资队伍建设、学制与专业设置、办学成果等方面综合分析王教授的兽医职教办学特色。

二、江西兽专办学情况总结

1.兽专师资队伍建设

王教授从办学起初就认识到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从1937年到1952年间,王教授广聘国内外具有留学经历和教学经验的教授及老师到兽专任教或兼课。

王教授自身是一名资深兽医专家。他在日本留学归国后,在江苏、湖北、江西、西北等地多所大学任教,v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参加中华农学会和中国江西畜牧学会,编写猪病学、家畜内科学道义、家畜保险等著作”,vi为我国的兽医职教提供了先进的教材参考;1940年以前,到兽专执教的老师包括留美老师张明善,讲授遗传学;留德老师盛彤笙,讲授家畜传染病;留日老师王履和,讲授家畜病理学等等vii。1940年后,在兽专任教的教师包括留英昆虫学家何琦,讲述家畜寄生虫学;留日老师王宗佑,讲授家畜内科学;留比利时老师龚芬,讲授讲授家畜外科学;此外,还留用了优秀毕业生杨圣典、谌亚英、徐先善等人留校任助教viii。据初步统计,兽专在12年间共聘请老师30余人,拥有留学经历的有10余人,占三分之一。由此可见,王校长非常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充分利用了具备留学经验老师的先进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为兽专办学服务。

2.兽专学制和课程设置

江西兽专在办学的14年间,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学制。兽专初期学制是三年,除招收三年制大专新生入学外,还将兽医养成所的两年制专修班,延长一年学制,转为第一届大专班。为了扩大学生来源,到1944年又增加五年制大专班。三年制招收高中毕业生,学习年限为三年,五年制招收初中毕业生,学习年限为五年。除此之外,兽专还增设研究部,招收大专院校毕业的兽医人员,参加学习三个月,连续招考两期。

江西兽专始终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学校的文化程度作为课程设置的依据。“三年制大专班开设高等数学、英文和第二外国语(日语)等基础学科,以及农业概论、家畜解剖学、家畜生理学、家畜病理学、兽医药理学、家畜传染病学、家畜内科学、家畜寄生虫学、畜产品制造、生物药品制造和兽医行政等专业课程。五年制大专班除了开设上述课程外,还须把高中必修的课程如国文、英语、化学、数学、物理等用两年的时间学完。”ix从兽专三年制和五年制大专班开设的课程可以看出,兽医专业设置做到了基础学科和专业课程的有效结合,保证了专业学习的完整性。

3.兽专办学成果

在兽专办学期间,王校长带领在校老师建立了家畜病院,该院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场地,而且解决了附近农民和城镇居民畜禽疾病求医难的问题,深受各方好评;王校长在兽专增设研究部,招收大专院校毕业的兽医人员参加学习,为期三个月,连续招考两期,共58人参加学习。研究部学员毕业后组成四个防疫大队,开展消灭牛瘟的工作x,为江西最终赢得消灭牛瘟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兽专毕业的学生大都数进入了全国各地的科研和教学机构工作。如徐汉祥进入江苏农科院牧区研究所工作,王亨之进入江西畜牧兽医研究所工作,李克平进入华东农业大学牧医系工作,葛颐昌进入福建省农哲院畜科所工作等等。

江西兽专办学14年,历经波折,曾先后招收3年制大专科13届,5年制大专科4届,研究部招考培养学员两期。共培养高级兽医300多人。分布在包括台湾在内的全国几十个省区的兽医生物药品制造、教学、科研、兽医防治和卫生等部门,成为兽医技术骨干。

三、王川兽医职教办学的特色总结

王川是我国兽医生物药品制造的开拓者,是江西高等兽医教育的奠基人。他充分利用其留学和工作经验,为兽专师资队伍建设、学制制定、专业设置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努力。下面就王教授的兽医职教办学特色作出总结:

1.重视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王川充分认识到政府不重视和战争等客观因素对其兽医职教办学的局限性,于是根据社会需求制定了短期和长期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兽医人员培训班是为了满足血清制造和生产的需求,三个月为一期,共开办三期;兽医养成所初具学校规模,内设一年制和二年制的专修科;江西兽专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专科学校,并在两、三年内发展成为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高等兽医院校。设置了三年制大专班、五年制大专班和研究部。从王川办学的时间线来看,可以总结出此特点。

2.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教学理念

王校长办学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除了血清所可供学生实习外,还根据教学需要,增设内科诊断、病理寄生虫、解剖和细菌免疫等六个实验室,创办实习牧场和家畜病院,同时还陆续收集病理、解剖标本。每个阶段性课程结束后,必由主持教师率领学生参加实习。学校安排毕业班全体学生共20人到血清制造所实习,要求从洗瓶子、做棉塞、消毒和采血做起,使学生接触实际,获益甚大。此外,家畜病院不仅提供了学生的实习场地,同时还解决了附近农民和城镇居民畜禽疾病求医难得问题。

3.利用师资优势进行专业理论的更新完善

王川在兽医职教办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师资队伍质量和数量的提升。从1938年至1952年间,共聘请20余位具有留学经历的教授和老师到兽专执教或兼课。这些留学生在国外学习了先进的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具备了科学完备的教学理念和工作经验。在兽专授课期间,很多老师主编或参与编写了多本专业教材,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为兽专以至国内各大兽医专科学校提供了教学经验和教材参考。除此之外,兽专还聘请了国内很多经验丰富的中青年老师以及留用优秀毕业生做助教,为兽专的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

4.采取技术推广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方式

为了推广兽医技术,组织兽医工作,王校长主张要依靠行政力量。为此学校专门开设了一门《兽医行政》课程,由他亲自讲授。大致内容是:兽医行政概论;疫情调查统计;制定家畜防疫计划;设置家畜防疫、诊疗机构;举办耕牛保险;宣传家畜防疫知识;组织与发动群众,开展防疫工作等等。采用技术推广和行政管理相结合的教学方式,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兽医行政管理水平,以符合社会的需要。

5.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和面向生产的目标

王校长办学的指导思想是学以致用。长期以来,他致力培养兽医人才,积极组建血清制造所,举办耕牛保险、设立兽医防疫处等等,都是为了更好地开展以防治牛瘟为主的畜禽疫病防治工作,以保护畜牧业生产发展。期间,由于抗日战争爆发,政府腐败无能,兽医防治工作一直没有很好开展起来。直到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对兽医工作的重视,按照王校长制定的方案,在兽专增设研究部,招收大专院校毕业的兽医人员。第一届研究生毕业之际,江西多地牛瘟肆虐,于是这些毕业生迅速组成四个防疫大队,开展消灭牛瘟的工作,成为江西建成消灭牛瘟的之伟业的核心力量。

王教授兽医职教办学历经十六年,是江西高等兽医教育的奠基人。他的办学模式、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为当今我们的职业教育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具有切实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注释:

i 《江西日报》,1950年6月4日。

ii 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编《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1990年9月,第5页。

iii 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编《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1990年9月,第5页。

iv 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编《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1990年9月,第5页。

v 《中国自然科学工作者登记表》,见江西省档案馆:X105-1-001。

vi 《中国自然科学工作者登记表》,见江西省档案馆:X105-1-001。

vii 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编《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1990年9月,第9页。

viii 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编《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1990年9月,第9-10页。

ix 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编《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1990年9月,第11页。

x 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编《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1990年9月,第7页。

【参考文献】

[1]江西省畜牧兽医学会.江西省兽医专科学校校史[Z].1990.

[2]吉安、宁都、金发生牛瘟,希家畜防疫队速往诊治[N].江西日报,1950-6-49(4).

第5篇:中兽医学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畜牧兽医 卫生 问题 对策

畜牧兽医卫生是指与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和动物产品生产、经营以及饲料兽药生产、经营活动有关场所的环境状况,主要看其卫生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动物防疫条件和动物卫生质量要求,同时还包括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从我国现行畜牧兽医卫生状况看,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改善和提高,将阻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并直接影响养殖户的收入。因此,畜牧兽医行业的相关人员在发展畜牧业的同时,必须密切关注并不断改善我国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

一、畜牧兽医卫生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当前畜牧兽医卫生状况极为恶劣,污染十分严重,极易造成疫情传播。

2.一部分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不能提供医院出具的身体健康证明,也就不能排除其患有人畜共患病的可能,因而潜存着疫情发生传播的危险因素。一是现有的畜牧兽医队伍中,非专业人员的比例较高,专业素质不高;对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不够,业务技能较低,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不高。二是现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大多数长时间在同一岗位工作,知识单一,面不宽,结构老化。存在一般专业人员从学校毕业参加工作以来,就没有参加过培训,知识没有及时更新的现象,无法适应新形势;三是有的畜牧兽医人员,处理实际问题显得方法不多,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思维方式比较单一,在执法过程中存在有法不依、检疫监督不规范的现象;四是政治素质不高,有的上班时间,不思工作,没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更谈不上奉献精神。

3.市民认为现杀活禽新鲜、安全,愿意购买、食用农贸交易市场上现杀活禽的消费意识,为农贸交易市场现杀活禽提供了市场。

二、现存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带来的不利影响

1.增加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难度。从近几年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情暴发、流行的情况看,多始发于饲养条件差、管理粗放、环境卫生恶劣的养殖场,因此卫生状况低劣的养殖场潜伏着很大的不安全因素。并且,卫生条件差还影响消毒、免疫、粪便污物无害化、封闭管理等防控措施的效果。

2.给突破畜禽及畜禽产品国际贸易绿色壁垒带来巨大压力。众所周知,我国自70年代以来,已发生多起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欧洲等国的禽产品,因有毒有害物质、农药残留超标被退货。自1996年8月1日起,欧盟作出禁止从我国进口禽肉的规定后,随之产生了一系列反应,使我国的畜禽产品在其他进口国也受到遏制,出口价格是一降再降,这不仅影响外贸声誉,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使我国的畜禽及畜禽产品失去了巨大的国际市场。据了解,欧盟已将注意力集中在对我国药物残留控制体系上。如若我们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再得不到有效的改善,将很难使欧盟解禁对我国畜禽产品的限制措施,打开欧盟国际市场。

3.直接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畜禽屠宰场及畜禽产品加工厂的畜禽粪尿、臭气、废气物和噪音,直接扰乱居民生活,影响人类健康。畜禽粪尿、畜禽产品加工污水的任意排放极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致使水源污染,不但对我们自身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还给子孙后代的健康留下了很大隐患。畜禽粪便排泄物和畜禽产品加工污物是人畜共患病毒的载体,极易造成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4.阻碍了环保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较差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及畜牧业带来的严重污染,影响着环保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三、对策和建议

1.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通过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动物防疫法》、《动物防疫条件审核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政府相关部门、企业老板、动物产品经营者以及畜禽饲养者等人员对畜牧兽医卫生的认识,加强对畜牧兽医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要求其认真学习《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并遵守规定。

2.政府相关部门在科普知识宣传中,要加重畜禽产品科学消费方式的宣传分量,彻底改变市民现杀畜禽新鲜、安全、无疫病的错误消费意识,令其充分认识到在农贸交易市场上现杀畜禽带来的潜在危害。

3.各级政府要根据本地区的特点和现代化畜牧业发展的要求,统一规划出适合的土地,大力兴建畜牧养殖小区,并确保畜牧兽医专家全程参与畜牧养殖小区及规模化养殖场的规划、选址、建舍等全过程。同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畜牧养殖小区的统一管理,切实提高畜禽饲养管理水平,有效预防疫病,为改善畜牧兽医卫生状况和生产健康无疫的畜禽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6篇:中兽医学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畜牧兽医 标本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S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150-01

标本是指将动物或植物的整体或局部进行一定的整理后,经过加工,保持其原始形态或特征,并保存在科研单位或学校的实验室中,供教学、科学研究或陈列参观用的实物。标本的制备与研究是一类重要的科学学科。标本兽类标本、鸟类标本、鱼类标本、昆虫类、植物标本、骨骼标本、虾蟹类标本、化石类标本等。标本在科学研究、教学、科普工作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畜牧兽医等学科的教学以及研究中标本是最为直观、生动的素材,能够给研究者,学习者最直接的感官刺激,使其在学科的学习中对研究对象有更为深刻的印象,不会发生凭空猜测所造成的错误或失误。

1、标本是科普工作的最佳助手

在我国的大中型城市,有许多不同特色的标本馆,成为城市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标本馆收藏了形形不同特色的标本供参观者学习。标本馆的建立能很好的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生活,生动的标本吸引着居民参观、学习。以标本馆的方式对畜牧、兽医等科学常识进行科普宣传教育比起文字宣传的方式明显具有吸引力,能让人们在悠闲的休息时段汲取科普知识。

2、标本是畜牧、兽医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素材

畜牧兽医学科是十分贴近生活实际的学科,对于这类学科的学习不能单凭书本知识。仅学习书本知识,学生很难建立起对某些概念的形象,很难透彻的理解教学内容的全部过程。而采用标本这种方式,能够给学生建立起最为直观的观感,对于教学内容理解起来更加容易。以家畜解剖学为例,作为畜牧兽医类学科中一门重要的基础专业课,是对于本学科学生来说操作性、实践性较强的形态学科,是本学科学生掌握实用性专业技术的不可缺少的专业课程。对于家畜解剖学的书本教学内容来说,其专业的名词术语较多,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并且需要记忆,因此学生单纯学习书本知识难免感到枯燥无味。

使用畜牧兽医标本可以完全改变这种状况,生动的器官标本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加深学生对内容的记忆,确实是一种优秀的教学素材。例如教师在讲授肺脏的形态结构时,采用肺支气管铸型标本,支气管的细小分支和血液循环的过程栩栩如生,一目了然,学生对于教师可能在讲解中漏掉的细节也能有较深的印象,能更加全面的理解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生动、有说服力,值得推广。当然,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学也能展示直观的器官形象,同样能做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仅仅依靠多媒体展示,学习者距离器官较远,不能通过触摸等方式亲自感受到器官的形态,也在学生认知的方式上有所缺失。使用图谱也是一种常用的解剖教学手段,解剖图谱的覆盖内容多,使用面广泛.可提供畜牧兽医学学生研究者不同需求的学习参考资料。但是它同样不能给学生提供直观观感,不具有吸引力,由于其专业性显得尤为枯燥乏味。因此,标本是一种实现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认知的最为全面的教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然采用现场解剖进行解剖教学是最生动直接的教学方式。它能让学生身历其境,直观清楚,各种感觉都覆盖。

第7篇:中兽医学的定义范文

【关键词】行动导向;畜牧兽医;教学

引 言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地提高,社会对于畜牧兽医专业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传统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主要是以理论传授为主,学生在毕业之后,并不能很好地将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学生的实践能力严重缺乏。因此,将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引入到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教授、学习、动手操作结合起来,是十分必要的。行动导向型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畜牧兽医专业的理论课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行动导向教学的含义

行动导向型教学最早起源于欧洲的德国,是当今世界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之一。该理论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活动作为导向,将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根本出发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对学生的行为活动加以引导,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多进行思考,从而形成创新性的思维。简单地说,就是教学是以行动为导向,在行动的过程中进行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行动导向型教学发生了许多根本性的变革,是一种教学方法的创新。

2、行动导向型教学的教学设计

2.1教学目标。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明确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传统的畜牧兽医专业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往往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学目标没有很好地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二是教学的目标制定的不够清晰,且没有一个客观统一的评价标准。教师在运用行动导向型方法进行畜牧兽医教学时,将教学目标进一步具体划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以及情感目标。在这三个目标之中,知识目标必须要以具有可以量化的标准为前提;而能力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形成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是强调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作用。在畜牧兽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科学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是行动导向型教学的基础。

2.2借用实际案例。在进行畜牧兽医教学时,教师可以配套展示相应的照片、实物,让学生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诊断和治疗任务,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将更有针对性。

2.3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进行畜牧兽医专业的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好地实现相应的教学目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行动导向型教学的重要保证。以下介绍几种比较适合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式。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合作,找到问题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这种方式也很好的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也锻炼了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畜牧兽医专业的防治手段和鉴别诊断等知识进行学习时,这种方法效果更加明显。

卡片技术。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问题进行分析,将对问题的分析填写在相应的卡片上,然后将卡片汇总后进行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一步加以引导,并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卡片技术的教学方法同样可以体现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

多媒体技术。教师在进行畜牧兽医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病例的图片,动画,同时,结合老师适当的讲解,增强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临床症状、案例分析、鉴别诊断等项目的教学上,效果尤其明显。

3、行动导向教学的效果分析

3.1行动导向教学的优势。将行动导向型教学应用于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也可以显著地提高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概括起来,行动导向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行动导向型教学以学生为出发点,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的任务是对学生加以引导,是引导者和组织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积极鼓励其自己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二是,行动导向型教学更突出强调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行动导向型教学注重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独立完成任务,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合作等多种形式探寻问题的答案,教师在此过程过,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从而形成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行动导向教学更加注重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2行动导学存在的问题。基于行动导向的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对于教学的场地、设备以及班级人数规模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受到实际情况的限制,有一些教学方案会很难落实。尽管如此,由于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行动导向型教学的优点明显,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适应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未来畜牧兽医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进一步贯彻落实行动导向型教学,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研究。

结 论

将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应用于畜牧兽医的理论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在教学的中心地位,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转变被动学习的状态,清楚地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以及学习的意义,行动导向型教学方法可以显著地提高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的效果,在未来,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落实。

【参考文献】

[1]许丽勤.行动导向型教学在畜牧兽医专业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 2013(19):134-135.

第8篇:中兽医学的定义范文

论文摘要:兽医工作机构的改革和人力资源的管理对兽医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大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兽医工作上取得很大进展,但在工作机构和人员管理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有针对地加以解决。

随着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其安全问题也逐日上升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为确保动物性食品安全以适应国际市场,加强对兽医机构改革及其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也愈加重要。

一、兽医工作机构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兽医工作机构是开展兽医工作的基本组织和管理构架,统筹管理其下的兽医工作,保证其顺利进行。兽医工作的人力资源即兽医队伍,是兽医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是兽医事业健康顺利发展的主力军。兽医人员包括:官方兽医、执业兽医、乡村兽医、村级动物防疫员。兽医工作机构的合理完善是兽医人员顺利、高效地完成工作的保障,兽医人员的工作质量受到工作机构的影响,并通过其实践进一步改革、完善兽医工作机构。两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二、我国兽医工作的发展阶段

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兽医机构的管理体系及人员编制经历了多次的改革和调整。大致经历了四个重要阶段,分别是:第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初步建立体系比较完善的全国兽医工作机构;第二,文化大革命时期,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因素影响下,我国兽医工作基本处于半瘫痪甚至瘫痪状态;第三,改革开放以来,制订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对兽医机构进行了合理调整,兽医工作显现出一派新气象;第四,2005年至今,国务院与2005年颁布的《关于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改革并重新部署了兽医管理体制。

三、我国兽医工作机构和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社会和谐并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工作。因此,推进对兽医管理体制的改革,并加强对兽医工作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管理、利用,是促进兽医工作顺利进展、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兽医工作加以重视,特别是2005年颁发的《关于推进动物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更推进兽医工作进入了新纪元。在国家的大力重视和积极管理调整下,兽医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管理机构的工作关系逐步规范化、条理化、清晰化,兽医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也有显著提升。然而,稳健发展的兽医工作背后也存在者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我国兽医管理工作缺乏统一机构管理,分散在多个部门,职能重叠造成的资源浪费现象总是存在,并给防疫工作带来很大的矛盾和阻碍。

2、缺乏完整的法律保障体系

虽然国家推行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诸如《动物防疫法》、《兽医管理条例》等,保障兽医工作的顺利开展,但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完整、独立、健全的兽医法。这就造成很多兽医工作开展困难的局面。

3、乡村兽医站防疫工作不到位

我国乡村兽医体系由于受到经费不足、防疫人员安置难等条件的制约,发展比较缓慢。首先,乡村防疫机构的工作条件比较艰苦,待遇也较差,很难吸引高学历、高技术的兽医人员加入,导致乡村兽医站出现兽医人员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的显著特点;其次,乡村兽医机构的基础设施比较差,设备严重落后过时,经费不足;最后,在改革中忽视了对兽医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导致大量畜产品存在着安全隐患,严重阻碍了兽医基础性工作的顺利开展。

4、兽医工作者工作能力不高

兽医管理模式还比较传统陈旧,缺乏竞争机制,难以调动兽医工作者自觉提高业务水平的积极性。在基层工作体系中,文化程度高、专业技术扎实、年轻有为的兽医需求仍存在很大缺口。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兽医经费投入的预算,重点培养兽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

四、兽医工作机构建设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1、完善并实施国际统一的管理制度

《国际动物卫生法》规定,动物性食品的生产过程须在官方兽医体系的监督下进行。然而目前,我国无论从监控力度或是监控范围来看,均未达到这一标准。因此,要提高动物性食品的安全性,确保人类及动物的身体健康,我国应尽快推行官方兽医制度,与世界接轨。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实行动物和动物产品内外分检的国家,农业部负责内检,农业部和国家质监局负责外检。以往的工作经验证明,这样的内外分检管理体制不利于提高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的安全水平,也对顺利开展动物及动物产品的进出口检疫管理工作有所影响。

2、实行垂直管理

实行垂直管理是兽医体制及法规健全的国家通行的做法,这样做的好处有:促进官方兽医制度顺利实行;确保兽医官的公正性,打破地方垄断局面,避免地方保护主义出现;中央垂直管理可以充分利用兽医人力资源,减少部门重复设置和人力资源浪费,提高防疫、控疫工作的效率。

3、建立健全的防疫监督体系,加强建设基层防疫机构

加强对兽医的医政和药政管理,施行官方兽医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兽医行政机构。上级行政管理机构要对下级行政管理机构尽指导职责,各级行政管理机构负责指导并监督动物防疫和检疫工作。

为提高兽医行业的效率,顺应世贸组织关于“兽医属于服务性行业”的规定,应鼓励乡镇兽医站的人流人员创办盈利性的兽医服务点,使兽医服务走向市场化。

4、加强对基层的财政支持,培养专业才人

针对我国兽医基层工作站资金短缺这一问题,应加大对基层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对各级兽医站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增加实验设备种类和数量,提高设备质量。

为保证兽医的工作能力,切实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应从培养兽医人员专业素质的层面着手,加强对兽医人员专业知识的教育,提高从业者的素质,保证充足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储备。

参考文献

[1]于康震.我国兽医工作机构改革和人力资源管理[J].兽医导医,2010(11).

[2]于康震.中国兽医工作机构和人力资源[J].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11,(02).

[3]唐慧英,严牡丹,张爱霞.国外兽医管理体制现状[J].养殖与饲料,2010(06).

第9篇:中兽医学的定义范文

传统兽医指的就是中医了,就是中国传统兽医学是历代中国古老的人民同家畜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以道教的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其指导思想、以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法为其理论支持,以进行针灸、煎服中药作为治疗手段,传统兽医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的历史,其对我们中华民族意义也十分重要。现代畜牧医其实就是在传统畜牧医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指的是利用现代化的医疗仪器及器械及西药进行诊疗活动。现代畜牧也能够为我们带来安全,干净的生活。它可以为我们的生活饮食把关,通过提高动物的生活标准和卫生状况。从源头遏制饮食事故的发生,为我们提供健康的肉食品。给我们的饮食带来巨大的变化,让我们能够享受到健康的食品。

2畜牧兽医的职责

21世纪的社会,全世界公认的兽医职责是:维护动物健康。防治人畜共患病;保护生态和公共卫生;建立人类疾病库,对动植物等食性物进行检测等。畜牧兽医的服务是至关重要的,他们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间接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精神文明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也是畜牧产品对外贸易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畜牧兽医教育和畜牧兽医工作是在全世界中,各国政府和人民都是非常重视的。而畜牧兽医作为保护动物健康和保护人类食品卫生的卫士,肯定是要对这种事负起责任。我们国家对于生物的侵害不论是意外的还是故意的,都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的健康。所以我们一定要在这方面做好十倍的努力。这些都是国际性、社会性、公益性的体现。

3从进补法来认识现代与传统畜牧兽医的不同

我国传统的畜牧业又将此称为以药补虚法,我国传统畜牧业采用给动物喂食一些含有能够补充营养的药品的饲料,使药品在动物体内慢慢发挥药效,从而消除家畜的一些不良状态。这种方法一般上使用某些药物与动物的饲料混饲,以补充家畜体内某些物质的不足。它既能补虚扶弱,又不用担心家畜会对药物产生逆反心理,比较人性化。能够很好的回复家畜的元气,治疗家畜的不良疾病。现代畜牧兽医根据家畜机体的一些生理变化,采用相应的药物对畜牧家畜机体进行调理的方法,现代畜牧兽医补法使处于异常状态的机体向正常生理机制转化。这种给家畜进补的方法经给家畜进行注射,输液等方法。偶尔也会采用混饲的方法。从而能够促进家畜一些生理机能和体质体能的恢复,现代进补法相当于起到了辅助治疗作用。其实现代畜牧兽医的进补法就是在传统中兽医补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治疗方法。

4从过去和未来来看现代与传统畜牧兽医的不同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就进行着农耕畜牧的生活方式。畜牧业是农业的一部分,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很大比重。传统畜牧兽医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的畜牧兽医学的起源可追溯到野生动物被驯化为家畜的时期,中国黄帝时期,我国的畜牧兽医技术已经有了很深的造诣。等到了封建社会中期,我国畜牧兽医学就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术体系。宋朝和元朝时期,我国的畜牧兽医又有进一步的创新和提高。以后,中国兽医学由盛极而趋衰落。直到等到新中国成立,我国的畜牧兽医教育事业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起点低,摊子大,使得我国受到高等教育的高级畜牧兽医人才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