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能训练的重点和难点范文

体能训练的重点和难点精选(九篇)

体能训练的重点和难点

第1篇:体能训练的重点和难点范文

[关键词]科学训练

高中课堂教学核心要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009

新课程设定的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隐性的,长期蕴含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求教师不断挖掘,因势利导,而课堂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这二维目标是显性的,是可以测量的,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可归结为一句话:“理解知识,学会运用,”影响这二维目标达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科学训练是核心要素。

一、课堂核心要素解读

课堂教学有三个核心要素:讲、学、练,讲即教师的讲授,学即学生的学习,练即学生的训练,教师的讲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学不会或者不会学,才需要教师的讲,因此,讲要讲在当讲处,讲是对学的解惑和点拨,讲是为了学,或者说教是为了不教,常言道:“听到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学得会,”重要的概念、技巧、思想方法需要学生反复练习,才能掌握,因此,练要练在该练时,练是对学的弥补和深化,要学得好必须练得好,可见,讲和练都是为学服务的,讲练结合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我们要做到即讲即练、边学边练、以练促学,我们所强调的“以人为本”,体现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就是以学生的学为本。

课堂教学有两条线,一条是明线;另一条是暗线,明线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的活动,每一个环节都是学生在学和练;暗线就是每一步都有教师在指导、引导,它不是放羊式的,教师是“讲”“学”“练”的设计者,讲什么学什么练什么、怎么讲怎么学怎么练、讲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练到什么程度,都是由教师设计的,学生是按照教师的设计展开学习活动的,讲、学、练并不是各占三分之一,教师要根据具体课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基础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安排。

二、“训练”及其科学性分析

所谓“训练”,是使受训练者获得一项行为方式或技能的教育过程,高中课堂教学中的训练,包括阅读、写作、解题、实验、考察、表演等感知、尝试、操练、探究、体验活动,涉及动作技能和行为习惯,训练既包括教师层面的活动,如训练的设计、训练的组织、训练的评价等,也包括学生层面的活动,如训练的展开、训练的反馈、训练的矫正等。

这里所说的训练包括课堂例题、课堂练习,也包括课外作业,课堂例题的主要功能在于示范,课堂练习的主要功能在于对新知识的及时巩固,课外作业则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是课堂练习的巩固、补充和深化,本文主要讨论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

练习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按照性质和特点,练习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心智技能的练习,如阅读、作文、计算技能的练习;二是动作技能的练习,如体育技能、劳动技能的练习等;三是文明习惯的练习,如卫生习惯、礼貌习惯、守时习惯的练习等,具体的学科具有自身学科特点的练习方式。

作业是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之一,按照这个界定,作业可分为三类:一是阅读作业,包括为预习或复习而阅读教科书,以及为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而阅读参考书等;二是口头或书面作业,包括熟读、背诵、复述、书面回答问题、演算习题、绘制图表、作文以及其他创造性作业等;三是实际活动作业,包括实验、观察、测量和制作标本模型等。

所谓“训练的科学性”,主要是指训练的时机适当、训练的方式适切、训练的数目适量、训练的难易适中、训练的要求适度。

“训练的时机适当”,是指练在该练时,如新知识的记忆需要当堂训练,而不是课后训练;新方法规律的运用需要课内与课外训练相结合,对于作业、试卷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需要及时讲评,附以变式训练,即时矫正、即时强化、即时巩固,这样才能收到成效。

“训练的方式适切”,主要指选配的题型与训练的目的相匹配,如概念辨析最好选用选择题,检测运算速度和准确性最好用填空题,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好选配解答题,训练的方式也要与知识的特点相吻合,是动口、动耳、动眼,还是动手、动脑;是独立完成,还是小组完成;是一点多题以强化巩固,还是一题多点以系统巩固,抑或是一题多解以引导学生拓展思维都要依据知识特点来设定。

“训练的数目适量”,是指练量以学生经^努力当堂能够完成为限,又不偏少。

“训练的难易适中”,是说要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做到难易适中,既不拔高,又不过于简单。

“训练的要求适度”,是指训练的要求应该根据课标要求、考纲要求和学生基础来确定,有些能力的训练必须一次到位,有些能力的培养只能按照高中三年的学习分层次逐步培养,分步到位,而有些学生又必须根据其发展水平适当降低训练要求。

三、科学训练的实施意义

1.科学训练符合掌握学习的观点,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教师要为掌握而教,学生要为掌握而学,教师要找到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手段,即要有正确的教学和学习策略,而科学训练符合掌握学习的观点,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手段。

2.科学训练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科学训练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求,科学训练中的训练题为学生的主动探索提供了背景材料,学生通过解答不同的训练题,从不同侧面对概念、原理、定理、规律、方法等加深了理解,这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比如概念教学,要避免抽象地谈概念的一般运用,而把概念与具体的生活实例和情境联系起来,让学生主动动口、动手、动眼、动耳、动脑,去操作、去体验、去感悟,这样,学生对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才能有更深刻的理解,对概念的拓展与应用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构建完整的概念体系。

3.科学训练符合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陶行知提倡“做中学,做中教”,反对“教而不做,学而不做”,教和学都要以做为中心,他认为,唯有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的过程获得的知识才是理论与实际、思想与行为结合产生的真知识,陶行知还认为,以“做”为中心的“教学做合一”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新价值的过程,而科学训练恰恰体现了“教学做合一”。

4.科学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科学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起着组织教学、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作用,同时它也能促使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主动探索,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科学训练作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必然缩短了教师在课堂中的绝对传授时间,但课标要求完成的任务却不能因此而减少,这就要求教师对备课内容进行精心的安排,要求教师课前要多下功夫,以全面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要优化课堂教学必须研究课堂训练的优化措施,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依据,从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训练,做到重点突出、精益求精、切实有效,因此,科学训练也有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5.科学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策略,任何一种学习都离不开训练,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要在初步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才能加深理解、逐步掌握,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将来要参加高考,因此对基础知识要烂熟于心,基本技能及思想方法要了如指掌,题型规律要了然于胸,易混点、易错点要一清二楚,答题要迅速、准确、规范,这种应试能力的学习是一种非常专业的学习,犹如竞技体育比赛一样,需要专门的、专业的、专项的科学训练才能达到应有的水平与境界。

四、科学训练的实施要点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课堂上教师的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知识的讲解上,对训练的关注度不够,远远达不到科学性的要求,表现在:课堂练习不能当堂讲评,甚至不能当堂完成,匆匆忙忙走过场,练习效果很不好,课堂例题、课堂练习、课外作业题型重复,缺乏合理的梯度;作业数量失当,时多时少;作业批改不及时,有让学生代批甚至不批的现象;作业讲评难以坚持,随意性大,有重结果轻过程、重解题轻反思、重完成轻规范等倾向;作业讲评后的矫正强化训练几乎没有;等等,究其原因,一是课堂教学目标模糊,目标达成意识薄弱,不知道本节课要让学生理解什么、运用什么、掌握什么,只是将课堂当成讲堂,将教学变成程序,完成程序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二是训练题选取不够精当,训练题选配盲目――忽视了训练的指向性与针对性;训练题选配随机――训练角度重复或要点遗漏时常发生;训练题选配随意――选题不能突出重点、题组不能突破难点,三是训练题结构不合理,题量过大,不能当堂完成;题量过小,达不到“理解知识,学会运用”的要求;思维量不足,达不到训练思维能力的目的,为此,笔者认为,在实施科学训练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1.科学训练要有目的性,训练选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基础题重在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学会运用;能力题重在熟练方法运用;变式拓展题重在变化拓展,组题要照应两个基本事实:一是高考考情,要将考点能级要求、重要考点的考查角度在训练计划中布点安排,不遗漏;二是学情,以中等生的学习水平作为练习的基点,重点是巩固新知、强化理解,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2.科学训练要有针对性,在科学训练中,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一般可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必做题要面向所有学生,选做题则面向基础较好的学生,以利于因材施教,确保让全体学生都参与练习活动,满足不同学生对练习的要求,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3.科学训练要有多样性,科学训练的多样性主要指习题类型多样化,在题型上,应设计一些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改错题等概念性、思辨性比较强的题目配合使用,还要加强对易混知识的对比练习、变式练习;在性质上,应设计顺向性练习与逆向性练习、类比练习、静态练习与动态练习、书面练习与实际操作练习等;在结构上,可以设计基本练习、综合练习、应用练习和开放练习,同时应根据一定的目的,设计适量的题与题之间彼此相关的题组,使之能更好地揭示知识间的本质联系和规律,使所学知识趋向系统化、网络化,特别是在单元复习和期末复习时,设计一定比例这样的题组,能促进知识结构的整体化。

此外,还要注重问题解决,课外作业的设计要围绕着问题解决而设计,而且问题解决要逐渐成为考试考查的内容之一,问题解决与常规练习的重要区别是练习着重寻求答案,而问题解决着重解决问题的过程,着重寻找创造性的方法,问题的设计要注意体现综合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注意拓展到课外,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体现学习的价值;要注重条件的开放性、问题的开放性、思路的开放性、结论的开放性。

4.科学训练要有层次性,训练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并注意沟通题与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训练的层次性,要先模仿、借鉴,再拓展,从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逐渐提高,既要设计一定数量的基本训练,又要有一些变式训练,以利于新旧知识的沟通,拓展学生的思路;还要设计一些综合性比较强的思考性训练,以利于强化学生实践训练,促进知识与技能的转化。

5.科学训练要有及时性,要以导学案作为课堂练习的载体,及时训练,应保证课堂练习的时间,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巩固练习,要“趁热打铁”,即学即练、边学边练,从而使正确的得到强化、错误的得到纠正,及时调控教学进程,提高训练的有效性,要及时检测,教师在集体补救之后,应精心设计一份针对性的练习题,作为讲评后的矫正补偿练习,让易出错、易混淆的问题再次出现,达到纠正、巩固的目的。

6.科学训练要有有效性,一是找准问题,教师要带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通过板演、口头叙述、同桌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找准学生的问题,找到通病和典型错误,找准其思维的薄弱点,学生常见的问题有:对概念理解不透甚至错误;审题时对关键字、词、句的理解有误;思维定式的负迁移;方法选择失当;运算、书写错误等,二是及时反馈,教师要讲明矫正要点,引导学生分析错误的原因,是知识不牢固,还是思维欠缺;是混淆概念,还是答题方法有误,然后从不同侧面进行变式讲解,以“点”带“面”,理清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同时,要狠抓典型试题,总结解题思路、方法及规律,教师要把一些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错误解答过程进行展示或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原来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规范解答;帮助学生提炼解题方法与学科思想,提升解题能力;做到纠正一例,预防一片,三是严格要求,课堂练习要像考试那样,在课内独立、按时完成,不准抄袭,每组练习之前说明要求,指导策略,如指点谁来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在什么时间韧瓿傻取

第2篇:体能训练的重点和难点范文

1.1 任务明确,重点突出。一堂课一般只宜安排1-2个训练重点,其它训练内容与项目都围绕这个重点来进行。要避免“大杂烩”式的训练,以保证收到良好效果。包括专门性的准备活动,也应为这个训练重点创造条件,加强相关肢体的热身,使队员尽快进入良性运动状态。

1.2 统筹安排,兼顾一般。排球训练要练的技术项目较多,突出重点,并不是也不可能搞成“单打一”的训练,要把重点训练项目与其它相关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训练。

1.3 上下连接,有机结合。在一个训练阶段内,每堂训练课的内容之间应互相衔接,有机联系。本课的训练内容应是上一节课的继续,并为下一节课的训练作好准备,不要互相脱节,各不相干,以保持训练课的系统性与连续性。

2. 训练计划的实施安排要严密

2.1 轻重搭配,安排有序。排球技术有轻、重之分,训练强度有高、低之别,教练员在安排具体训练环节时,应把强度高、难度大、负荷重的一些技术)如扣球、拦网等)雪训练,同强度低、难度小、负荷轻的轻技术)如垫球、传球和发球等)雪训练进行合理搭配,科学安排,以免使运动员局部肢体负担过重,造成伤害事故。

2.2 时间分配,有重有轻。每个训练项目的时间配置,要根据不同训练项目的特点进行安排。重点训练项目或强度较小的技术,应安排较多练习时间和次数,非重点训练项目则可少练一些时间和次数;强度大的技术一般不宜连续长时间练习,对于青少年运动员尤其如此。

2.3 统筹兼顾,科学安排。一支排球队内部分工有主攻、副攻、二传、接应和自由人等,队员有主力阵容与替补的区别,存在年龄和技、战术水平的差别。在组织球队训练时,要根据任务的需要和训练要求,进行合分调动,或全队配合,或个别练习,或强化主力队员磨合,或抓替补队员补课。

2.4 合理调度,随机应变。排球训练大多采用多球训练法,在训练过程中,如何适时变换训练项目,找准时机组织队员捡球,节省时间,以加大训练密度,增加队员摸球次数,提高训练效果。在多球练习时,还要注意避免强度过大,造成伤害事故,这些都需要教练员在实践中用心揣摩,合理调度,随机应变。

2.5重点队员,个性训练。在每一支球队中都有几个重点队员,他们技术突出、个性鲜明,要在对其的训练中与其他队员有机的区分开来,进行严格训练、个性化的训练。

3. 训练负荷的调控要适宜

3.1 符合排球项目的供能特点。机体在排球运动中的能量代谢属于有氧代谢和无氧代谢相结合,并以无氧供能为主。因此,一堂训练课负荷量的安排应充分考虑到不同的供能要求,把无氧训练与有氧训练有机的结合起来。

3.2 适应新规则的要求。现在国际排联新出的规则,两次发球和采用两个自由人,使比赛的竞争性和对抗性增加了,比赛的难度和强度提高了,队员的心理压力也加大了。因此,训练课运动量的安排就应适应规则变化,尽可能使运动员的训练在快速运动,突然变化,连续动作和激烈对抗中进行,才能完成要求。

3.3 保证数量、坚持质量、突出强度。要想迅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在运动负荷上必须体现“保证数量、坚持质量和突出强度”。对青少年排球训练而言,只有在一定的训练时间和次数基础上,强调动作质量,才能较快的建立正确的动作定型,掌握技术要领。对于已具有一定水平的运动员,要突出训练强度,提高训练针对性,才能有效的刺激其机体,加速其技术的巩固和发展。

4. 训练的方法手段要得当

4.1 对于同一但不同层次训练任务,应运用不同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如学习、掌握或改进、提高某项技术,二者采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就应有所区别,前者应在一般要求下进行,后者应提高训练的难度和强度。

4.2 采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应在力求模拟比赛或超过比赛要求的条件下进行,这样才能提高训练的实战水平,达到以训促赛的目标。

4.3 方法手段要适应运动员的训练程度和技术水平。难度太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获;难度太大,不能承受,而且容易受伤。

4.4 采用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应保证训练具有合适的密度和强度,使运动员获得较多的触球时间与次数,以承受较强的生理负荷量,增强有机体的刺激,有效提高机体应激水平。

4.5 要适当注意方法手段的多样化与趣味性,在训练中适当地灵活变换运用,以激发运动员的兴奋性与积极性。训练器材设备和气候等情况,以及参加练习人数的多少,都与选用训练方法手段有关,教练员也应给予注意。

4.6 在排球技术课的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排球技、战术能力,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心理稳定性有关,与学生的心理健康

水平有关。

5. 发挥教练员在训练中的主导作用

5.1 保持良好教态,积极投入,一丝不苟,身体力行。教练员对运动员具有巨大的影响作用,要以身作则。如果一个队有若干名教练员,则要各司其职、密切协作。要充分发挥老队员和尖子队员在训练中的模范带头作用,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第3篇:体能训练的重点和难点范文

中图分类号:G80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5-000-02

摘要运用当今体能训练的热点核心力量等方面的知识,结合长时间的训练实践对技巧啦啦队运动员技术稳定性问题从核心力量训练的角度给予分析,并提出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原则与方法,希望通过核心力量训练提高技巧啦啦队技术的稳定性。

关键词核心力量技巧啦啦队动作稳定性训练原则

核心力量训练研究源于核心稳定性的研究,1985年,Panjabi提出了脊柱稳定性,认为脊柱稳定性可以从3个方面进行研究:被动脊柱骨、主动脊椎骨和神经控制单元,首先被应用于医学康复领域。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欧美学者发现核心部位肌肉对人体的运动能力有很大影响,被广大教练员应用于竞体领域。

近年来,核心力量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提高了运动员的身体稳定性和促进了上下肢的协调用力,本文从技巧啦啦队技术角度出发,对身体的稳定性训练进行探讨,将核心力量训练在技巧啦啦队的训练原则进行阐述。

一、核心力量的界定及解剖学结构

(一)核心部位与核心力量的界定

核心部位的界定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本文从技巧啦啦队的训练中核心力量的功能角度出发,认为核心肌群是指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的区域,包括附着在脊柱、髋、骨盆周围的深层肌肉和背部、腹部以及构成骨盆周围的肌肉、肌腱及韧带系统。核心力量是指附着在人体核心部位的肌肉、韧带及结缔组织在神经支配下收缩以及它们之间的协作所产生的力量。核心力量是一种与上肢、下肢力量并列的,以人体解剖部位为分类标准的力量能力。

(二)核心肌群的解剖学结构

在解剖结构上,人体的核心部位既包括了肩关节、脊柱、骨盆和髋关节等骨骼以及它们周围的韧带和结缔组织,也包括附着在这些骨骼上的肌肉。

表1 核心区的肌肉起止一览表

肌群 肌肉名称

起止点都在核心上 起点在核心上 指点在核心上

盆带肌 髂肌、腰大肌、梨状肌、臀大肌、臀小肌、闭孔内肌、闭孔外肌

大腿肌 骨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股、二头肌、半健肌、半膜肌、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股薄肌

背肌 回旋肌、多裂肌横突间肌 背阔肌、下后锯肌、竖脊肌

腹肌 腹内斜肌、腹横肌、腰方肌 腹直肌 腹外斜肌

人体核心肌群的排列可以分为三种:纵向、横向和少部分的斜向排列。核心肌群的这种多维排列是人体产生屈伸力、侧屈力和扭转力。核心肌群的多维排列是构建核心肌肉训练方法的客观依据。要求在构建训练方法时,必须根据肌肉的解剖结构均衡发展各部位肌肉。根据人体的三个面(即矢状面、额状面、水平面),设计人体的不够方位的屈伸、侧屈和旋转多维运动。人体的核心肌群,在人体的运动中起到稳定、传导力量、发力减力等作用,对于人体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二、动作稳定性是技巧啦啦队生存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技巧拉拉队的动作中可以将技巧拉拉队的稳定性分为静态动作稳定性和动态动作稳定性两类,静态动作稳定性是对姿势和平衡的保持;动态动作稳定性是维持动作的产生和控制,包括灵活性柔韧性力量协调能力。在技巧拉拉队中,动作失误的最大原因就是由于动作的稳定性不够造成的。

在技巧啦啦队的比赛中,难度是制胜的关键因素,而在难度的提高中,身体的稳定性又是训练的难点和重点,所有的难度都是在保证身体的稳定性的基础上顺利完成的。随着技巧啦啦队的不断推广,技巧啦啦队的难度也不断提升,在国内的比赛中,单臂的七级难度不断出现,而且出现了很多新的花样,这就对我们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巧啦啦队动作的完成时依靠全身协调用力,将重心控制在一条重力线上,也就是尖子与底座要将重心保持稳定。尤其是底座队员,要协调用力将尖子的重心控制到自己的重心上。这就要求运动员要有良好的力量素质。我们都知道力从地起,但是我们技巧啦啦队的作用点在手上,这就要求我们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核心力量,才能将力量从腿传递到腰再向上直到作用于尖子。只有具有良好的核心力量底座才能安全地、高规格的完成各种动作。尖子也是必须有良好的核心力量,才能在不稳定的脚下,保持身体平衡,稳定地完成动作。

三、技巧啦啦队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与传统腰腹力量训练的关系

核心力量的训练与传统的腰腹训练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是训练部位上,核心力量训练重点在于深层的小肌肉群,而腰腹训练则在于外部的大肌肉群;其次在练习的形式上,核心力量训练可采用一端固定的向心收缩,而且强调两端固定的静力性收缩,在运动方向上采用一维、两维和三维的运动;在负荷上夜游很大的不同,核心力量训练一般是克服自身的重量或是小负荷的力量练习。

核心力量与传统的腰腹训练不同但是却互补,在安排训练是应根据不同运动员的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有针对的发展运动员的核心力量。

四、技巧啦啦队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核心力量训练的负荷一般以克服自身体重和轻负重为主,这是因为核心部位是人体肌肉力量的薄弱环节,参与工作的肌肉大部分是位于机体深层的小肌肉群,它们不可能承受大的负荷重量。因此技巧啦啦队运动员核心力量的训练结构从易到难,数量从少到多,逐渐增加难度的训练原则。核心力量训练更加强调动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而不是快速度和高负荷练习。

1.稳定状态的无负重练习

在稳定的状态下,以克服自身体重为主要负荷的练习。这种练习是为了激活、募集附于脊柱的稳定肌和运动肌,是运动员能够更好的体会核心肌群用力和控制自己身体。

2.不稳定状态下的无负重练习

借助气垫、健身球等辅助器材,使机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以克服自身体重为主要负荷的练习。可以激活、募集到更深层的小肌肉参与到机体的运动中。

3.稳定状态的负重练习

在平衡状态下借助器材模拟实战情况进行的训练。这种练习时在徒手练习对集体刺激不足后的进一步练习。由于这种方法强度更大,做一可以募集更多的肌肉参与工作。

(二)结合专项原则

大量的科学实验和运动实践证明,身体素质的训练必须与专项相结合,核心力量的训练也是如此,核心力量的训练还要跟腰腹训练相结合,根据技啦啦队的技术特点设计出符合技巧啦啦队的训练方法,否则就变成一般性力量训练。

参考文献:

[1]赵佳.核心区力量及其训练研究进展[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3):218-220.

[2]王卫星,李海肖.竞技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8):1119-1121,1131.

[3]王卫星.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及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2):12-15.

第4篇:体能训练的重点和难点范文

一、课堂训练有明确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训练的目标是促使学生巩固已经学习的知识,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弥补在学习的过程中遗漏的知识,检查是否已经完全掌握了所学知识,逐步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爱好,更好地投入到生物学习中去。教师设计的练习要利于所学知识的复习与提高,要有明确的目标。

例如,在复习“血液循环”一节时,我们都知道血液在流过全身不同部位时成分都要发生变化,课堂训练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血液在流过全身不同器官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又是什么,在发生变化部位上有什么特点。围绕这一目标可设计出各种题型训练。这样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养成在观察中思考的习惯,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课堂训练量要适中

根据学习理论,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最近发展区,要根据学生具体掌握情况和原有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地设计学生能达到并有一定难度的练习,让学生能够在练习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例如,在心脏一节的课堂训练时,如果一味地让学生对照图和模型找出模型上各结构的名称、血流方向、血液成分的变化,这些训练对学生来说太多,太过平铺直叙,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会使学生感到厌倦。在练习时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取代乏味的题海战,让每位学生双手十指相扣于体前,假想自己的头为心脏,双臂各为身体的动、静脉血管,而相扣的十指为毛细血管,模拟血液在心脏和身体中完成的血液循环。这样既有趣又有针对性,真正达到了寓教于乐、突破难点的目的。

三、课堂训练变化多样

在生物课中,教学要依据课标理念、学生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来进行科学设计。题型应多样化,特别是难点部分,可以通过判断题和对比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练习,教师也可以利用学生的习惯思维,扩大战果,对某些练习进行多角度地改造,使旧题变新,利于学生巩固知识。重点知识可以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答等题型进行强化训练。例如,“人体尿的形成”是难点又是重点,先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看到尿的形成过程,同时又通过血浆、原尿、尿的成分变化,对应的各部分的成分变化,使学生明白发生这样变化的原因,观察后通过小组讨论,加深理解记忆,最后总结血液流经肾单位时的变化。这样通过观察、讨论,构建了有效的课堂。

四、课堂训练时机要恰当

在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对一些非常重要的知识点,要进行适当复习,和学生一起回顾和梳理这些重要的知识点,为新授课的知识作一定的铺垫,形成正迁移,促使学生能够高效学习。对于能力培养方面的训练则需要在理解基本概念以及基本方法之后,利用精选题目展开训练,有学前训练也有学后训练。例如,在“血液循环”一节教学中,前面学生刚学过心脏的结构和血液这两部分的知识,先对学生进行训练,复习巩固了以前所学的知识:心房有左心房和右心房,心室有左心室和右心室,心瓣等结构。这样对下面要学的血液循环的途径打下了基础。

五、课堂训练要有系统性

在生物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重点难点,学习的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课时目标、单元目标及学生总目标,形成一个可操作性强的目标训练体系。新课的训练以复习巩固知识点和基本概念为重点,单元复习训练应在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起阶段性的知识体系。总复习的训练则在查漏补缺的基础上以构建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为最高追求。例如,在中考的复习中把人体的消化、呼吸、循环、泌尿四大系统串联起来。如何串联,在训练中专门设计了细胞代谢的课堂训练,让学生从整体方面去把握知识,查漏补缺,以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

六、课堂训练后要讲评

在课堂训练实施环节中,教师的讲评是必要的,千万不要只让学生去练习,为练习而练习。教师要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进行及时讲评,要让学生知道,你对在哪里,错在哪里,到底为什么会错,怎样去纠正。这样学生能够记忆深刻,下次就不会再错。如果大部分学生都错在同一个知识点上,那么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打开书本,好好地把这个知识点进行复习,仔细分析缘由,应该怎样去理解,纠正学生的错误。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复习,这样更加有利于生物知识的掌握。

第5篇:体能训练的重点和难点范文

关键词:竞赛训 练训练方法 通用机电

通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护竞赛项目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的项目之一,重在检阅中职机电类学生在设备安装、调试、故障诊断方面的能力,考查选手成本、环保及安全意识。参赛对笔者W校通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护,专业课程教学的改革和优化,产业对接,培养实践型和创新型人才等方面都有产生了积极作用。

一、团队组建

1.建立三位一体的指导教师团队

指导教师团队是整个竞赛项目训练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仅靠1~2个指导老师是不够的。笔者学校通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护竞赛项目组建由后勤保障、技术保障和专家指导三部分人员构成的竞赛训练指导教师团队。

(1)后勤保障团队。主要由班主任、任课教师、指导教师及少量骨干学生组成,负责学生动员、推荐以及点名、监督学习、环境改善等日常管理工作。

(2)技术保障团队。主要由指导教师及骨干学长组成,负责制订培训计划、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带领学生实践练习等。

(3)专家指导团队。主要由企业专家、兄弟学校专家和在一线工作的历届骨干毕业学生组成。随着该赛项难度的逐步增加,在训练过程中会有不少难点,也会有指导教师没考虑到的盲点。所以,专家对重点、难点和盲点的点拨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指导教师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下一步研究探索,效率就会提高。

2.组建学习型学生团队

学生团队的组建是整个竞赛项目训练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为此笔者学校组建了工作室,主要是通过工作室招新、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推荐、学生自荐方式选拔进入工作室学习的学生。利用选修课和课外时间安排骨干学长和指导教师,对其进行基础知识教授和任务驱动型的实践学习,并安排一定的自学任务和扩展任务。

二、构建创新型训练体系

训练体系的建立关系到训练的质量和效果,会直接影响竞赛的最终结果,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学生是否可以通过技能竞赛的训练学到知识和技能。因此构建创新型训练体系十分必要。

1.重视基础,尊重个性

赛场经验显示,基础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有时直接决定了比赛的成败,同时也决定了学生可以走多远。在此基础上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学生潜力。

2.高瞻远瞩,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

指导教师团队要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要吃透比赛的技术技能要求,掌握竞赛的重点和难点。对需要讲解的内容做到精心准备、精心讲解、精选练习,多鼓励学生,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徒关系、朋友关系。

3.制订训练计划,精心设计训练任务

训练计划是整个竞赛训练的大纲,直接决定了培养什么样的学生,让学生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指导教师团队要仔细研读赛项规程,根据规程要求确定训练内容,合理分配训练时间,明确知识和技能要点,精心设计学习和训练任务。整个训练计划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训练初期。这一阶段的相关训练时间较长,学生在知识储备、思想认识、动手实践能力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这期间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求精而求全,打好基础。同时指导教师要根据学习期间存在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加强讲解和练习。这个阶段主要由骨干学长宣讲、指导教师精讲,配合大量的自主学习内容和训练任务。训练一段时间后,需要通过理论测试、操作演练、技能大比武和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来考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定期组织指导教师团队和学生召开小结会,总结前段时间训练的不足之处,明确下一阶段的训练重点,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为赛前选拔学生做准备。

训练中期。这一阶段开始进行查漏补缺,对前一阶段的薄弱环节进行强化,并对赛项规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点逐一进行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这个阶段的训练主要是专家点拨、教师指导、学长强化,定期举行模拟赛,进行加压练习,全真模拟赛场环境,进行封闭和模拟测试。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和测试结果,根据这些学生平时训练的情况以及心理素质、学习主动性、渴望度和吃苦耐劳等方面进行选拔,挑选2~3名学生作为选拔对象进入第三阶段的训练。

训练后期。这一阶段主要进行针对性训练和拓展性训练,要求学生在赛项规程要求下能进行适当的拓展,掌握的技术技能略高于竞赛要求。为了让学生能适应竞赛气氛,寻找薄弱点,教师应邀请或受邀参加兄弟学校的模拟拉练,使学生保持一定的竞赛兴奋度。这个阶段指导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比赛前夕要为学生减压,让学生保持一颗平常心,缓解赛前的紧张情绪。

临近比赛,指导教师团队需要帮参赛学生梳理知识点,进行最后一轮的查漏补缺,同时梳理得分点,确定优势得分项目,并制定赛场内的应急预案,明确注意事项。

4.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引导

从选拔进入工作室学习开始到最终凤凰涅,学生的心理状态会三起三落,有高潮也有低谷(如图1所示)。这时指导教师就特别重要,如果效果好,学生可以奔向下一个高潮点,反之学生可能就开始走下坡路。

学生被选拔进入工作室学习后,将是一种从无到有的学习,一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比较高。可是经过约3个月的学习,学生已经小有成就,这时就会逐渐出现学习惰性,尤其是学习目标不明确的学生。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的惰性会越来越严重,同时随着学习难度的加大,开始出现畏难情绪,有些学生就会选择放弃。这时指导教师要进行积极引导,统一思想,并且要布置明确的学习任务和考核要求,避免出现学生在工作室无所事事的情况。同时要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服务,在参与的过程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随着技术难度的加深,学生会遇到学习瓶颈,一个问题困扰好几天的情况经常会出现,这时就需要进行答疑,并邀请专家进行重点、难点的点拨。教师可以引入企业或行业的认证证书,邀请优秀就业学生回校做经验分享,激励学生刻苦训练。

竞赛强化训练期间学生的学习目的较为明确,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较好。可是学生在竞赛结束后会进入疲劳期,这时也就是学生即将离开学校实习的重要时刻。指导教师一般会安排优质企业来宣讲、面试,争取把学生推荐到薪资和发展潜力都较好的工作单位。

第6篇:体能训练的重点和难点范文

担,提高学生学习效益,选择好的复习方法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政治课复习

笔者根据教学实践,对"三维"的复习法做一简要探讨。所谓的"三维"的复习,就是通过"面","点", "线"

复习。

一、全面复习,系统掌握,夯实基础

所谓"面",即全面复习,也就是要求学生全面掌握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目的是通

过全面复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双基内容,夯实基础,这是搞好复习的前提。

由于中学思想政治课内容繁多,各知识点之间又相互联系,要达到全面、系统掌握并非易事。因此,教

师必须在深钻细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双基知识和重点、难点作全面、详细的梳理、排查,辅导学生基本掌

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及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形成知识网络,而后进行

巩固训练,夯实复习的基础具体做法是:首先,根据教学大纲中的目标要求,让学生通读教材,使学生

对教材各章节有个全面而又具体的认识。如:教材共有几课?每课共有几节?每节共有几框?每框需要

理解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基本观点和基本事实?课与课、节与节、框与框、知识与知识之间有什么内在

联系?哪些问题是重点?哪些问题是难点?哪些问题容易相混?等等。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其次,

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依次列出各章节的复习提纲(即知识结构)。这样,使零碎的知识互相联系,形成

了知识网络,更加系统化、序列化。这一环节师生可共同进行,也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进行。

再次,强化训练,巩固运用。强化训练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着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练

习的面要广,量要大,题型要多;第二阶段着重突出重点、难点和能力培养。训练内容要精心设计和筛

选,要注意层次性和灵活性。训练形式可分为口头训练和书面训练两种。在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的问题:1.训练要有计划性,切忌随意性和盲目性。具体地说,每节课、每个单元、每个阶段以及后

期的综合训练,练什么、怎么练和训练时间都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精心设计。2.训练要遵循"狠抓

基础,突出重点,辨别比较,联系实际,活跃思路,分析综合"的原则,通过多种形式强化训练。3.训

练要规范化。教师要讲清各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和要求,并根据要求进行规范化训练,以纠正答题中出现

的诸如概念模糊、要点不全面、审题抓不住本质、不按格式回答等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答题规范化的

好习惯。

二、所谓"线",即归类连线。

它是打破课与课之间的界限,将有关的知识综合归类,形成一条条知识线,而后进行归类综合训练。这

是搞好复习的中心环节。具体做法是: 首先,指导学生把教材中的有关"标志"、"原因"、"表现"、"意

义"、"作用"、"区别"、"关键"、"本质"、"关系"等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形成知识线。然后根据归类整理

的知识线设计练习题,进行综合训练,可选用填空、选择、简答等题型训练。其次,归类综合训练还可

以把所学知识按题型分类进行综合训练。可分为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说明题、阅读分析题等题型

训练。训练内容既抓住基础知识,还要突出重点、难点。在题型归类训练中,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

题:第一,教师应向学生讲清各类题型的答题思路、方法和技巧,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误。如:有些学

生对于阅读理解题、判断说明题、理解说明题审题拿不准,答题没有把握。这就要提醒学生开拓思路,

尽可能把与本题目相关的内容都列举出来,然后加以适当选择,可以避免可能出现的失误。第二,教师

还要讲清题型变化特点,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其灵活变通的能力。近几年来,政治试题除了注重基础

知识的考查,更注重综合能力的考查,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变一题为多题",即一个问题

可变化为多种题型。如"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可用填空、选择、简答、理解说明、

阅读分析、判断说明等多种题型来考查;"变多题为一题",即把几个问题联系起来变成一个综合运用题

。如:"有人认为既然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就不必讲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一问题就是以下三个问

题的综合:一是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决不能动摇?二是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是什么?三是

如何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如果学生熟悉掌握了这些题型变化特点及解题思路,原来那些望而生畏的难题,也就变得简单了。

三、重点复习,联系实际,灵活运用

所谓"点",即重点复习。也就是进一步突出强化重点、难点,并能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

本观点,分析认识当今一些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这是搞好复习的关键。要达到这一目的,须做到

以下三点:首先,选准重点和难点。教师对每课中的重点难点要选准,并在复习过程中反复强调和训练

,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如:教材中共有哪些重点?哪些难点?都要让学生心中有数。其次,对重点

难点问题要讲深讲透,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坚决反对死记硬背。如:在分析"我国宪法为什么是国家的

根本大法"这一问题时,我运用比较和列图表的方式进行逐步分析讲解,使学生很快掌握了宪法和普通法

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得出了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的结论。再次,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要做到

这一点,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让学生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原理,而且还要让学生多关心了

解当今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及社会热点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启发诱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观点和原理来

认识分析这些社会现象,从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如案例分析题:2009年8月27日,天津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窝藏、妨害公务、行贿罪等数罪并罚,判处

原大邱庄致富带头人禹作敏有期徒刑20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

面的问题:A、这一事实表明了我国公民享有哪项权利?

B、这项权利的含义是什么?经过一番推敲、分析,学生很快回答出这一材料表明了"公民享有平等权,

即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进而准确地解释这一权利的含义。再如,判断说明题:"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没

有必要提倡艰苦奋斗了。"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通过讨论、提问,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能做到判断正

确,说理全面,要点明确,结论扣题自然。由于题材既紧扣教材,又联系社会实际和青年学生的思想实

际,不仅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重点、难点,并且学会了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分析说明实际问题

,同时相应地提高了思想觉悟,真正达到了知识、能力、觉悟的同步提高。

第7篇:体能训练的重点和难点范文

摘 要 艺术体操项目是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里的一种项目,在我国发展比较年轻,随着规则不断改变,技术发展对运动员的体能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以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特征为研究对象,总结出我国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手段特征,为艺术体操项目体能的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艺术体操 体能 训练特征

在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的相关理论也有一定的展开,体能训练的有效手段、体能训练与运动机能的水平关系,对我们认识优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提供了很好借鉴。本文通过对艺术体操教练访谈和自己调研总结了目前我国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采用不同手段,以期能够丰富体能训练理论,为艺术体操运动员训练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了相关书刊文献、学术论文作为课题研究需要的基础资料。

(二)专家访谈法。访问武汉体育学院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的专家,了解体能相关的含义及其应涵盖的内容;从各个不同的方面了解艺术体操体能训练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相应改进对策研究。

(三)问卷调查法。问卷发放的单位为武汉体育学院、华中师范大学以及武汉湖北大学三所有一定代表性的体育院校,问卷的类别如下:1.近三年都参加过省级以上艺术体操赛事运动员问卷80份;2.艺术体操教练及专家问卷共16份。共发放问卷96份,回收96份,回收率是100%。

二、结果与分析

(一)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的特点

艺术体操训练中体能训练是基本部分,和技术训练占很大的比重。技术与体能紧密相结合的专项体能训练是艺术体操运动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因素,体能状态以及专项训练过程中变化必然影响到运动技术水平的发挥。在准确掌握艺术体操专项特征和训练规律的前提下进行专项体能训练。基本动作结合体能训练贯穿于运动员多年训练及各年度训练全过程,基本动作内容选准、选精和选全;难新动作的训练过程要尽量精细并分阶段来依次实施;规定动作有很强时间特点,需要运动员尽快掌握;自选动作训练中,注重扬长避短。艺术体操对机体耐酸能力需较高供能特点,应选择合理训练方法;对机体应激能力需较高的生理学特点, 所以选择科学控制训练的过程。

(二)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专项体能训练的方法

艺术体操专项体能训练中,全面技术动作与有氧代谢为主要供能形式的项目的能力训练融为一体,将组合技术运用到以力量耐力、速度耐力等乳酸能系统为主的供能能力训练中去,使之共同、协调、高度地发展、巩固提高,以适应实际比赛需要,把不同类型间歇训练法引入到艺术体操专项体能训练实践并且进行合理有效设计与运用,对提高艺术体操训练科学性、实效性有一定现实意义。

1.器械技术与体能训练的相结合

艺术体操基本器械运用,高质量重复练习,以完成提高运动员体能的最终目的。练习之前要明确完成动作相关的标准和常见技术错误,避免重复错误,多次间歇重复练习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运用器械技术的能力,可以提高运动员耐力素质,可采用强化性间歇的训练方法。有助于提高负荷强度比较适中的运动技术和熟练程度,提高混合代谢系统的供能能力及供能状态下速度耐力素质、力量耐力素质和技术动作的稳定性,与体力能同步、高度、协调地发展,以适应实际比赛需要。

2.身体难度与体能训练的相结合

艺术体操身体难度的高质量地重复练习能够提高运动员身体能力的目的。而且这种训练方法能将3-5个身体难度编排成组合,让运动员进行练习。同时应该注意身体难度的连接要顺畅,而且难度动作之间也可有一些比较小的连接动作,但是这些连接动作数量要尽量少,不宜过多。一套组合中的难度动作能是同一类的难度类型,也可是不同类难度之间的组合动作,必须要依据训练目标来定。

3.身体技术和器械技术与体能训练的相结合

艺术体操身体难度应该结合器械技术进行高质量重复练习以达到提高运动员身体能力的目的。将3-5个的身体难度结合器械编排成组合进行练习,选择低级别的身体难度来结合器械中的基本技术;选择低级别的身体难度动作来结合最典型的器械技术动作;选择高级别的身体难度动作结合的最典型器械技术动作,以此来提高运动员的专项体能素质。

三、结论

(一)艺术体操运动训练中不仅仅注重运动员技能训练,还要加强运动员体能训练,尤其是身体机能训练,让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体能和谐发展,才能提高其运动成绩。

(二)艺术体操运动员的体能具有明显的专项化特征,在成套动作体能训练过程中,建议采用间歇训练法,同时采用心率表来控制运动的强度,心率在170-180次/min,也要让队员在高强度水平状态下维持一段时间,以此来提高成套动作的机能储备。

(三)我国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问题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当务之急要求我国艺术体操教练员重视运动员的体能问题。

参考文献:

[1] 段宝斌,肖琴.高水平艺术体操运动员体能训练初探[J].中国学校体育.2006(4):37.

第8篇:体能训练的重点和难点范文

一、“学案导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内因是是根本,外因是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说明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起着引导作用,而学生的主动学习,自主探究是主体参与的最重要行为。

二、导学学案的设计

在备课组集体备课的前提下,2人一组设计出学案。学案包括以下6个环节:

1.学习目标――明确本课时学习任务,学习什么内容。

2.快速阅读训练――掌握大意,初步获取信息

3.仔细阅读训练――注重细节,进一步获取信息,培养阅读技能

4.重点、难点导学及突破训练――学习语言知识的获取

5.达成训练――巩固语言知识,注重复习

6.能力训练――提高语言语用能力

三、学案设计的说明

1.关于学习目标的确立

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找准教材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沟通点、共鸣点,交给学生明确、恰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感觉到只要尽力就可为。切忌把学习目标订得太高,学生很难达到从而失去信心。

2、关于快速阅读训练的设计

快速阅读是一种从文字中迅速全面获取有用信息的科学方法,也是一种高效率的思维方法、记忆方法和教学方法。能否快速地阅读,是衡量学生阅读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在进行快速阅读训练设计时,教师可先设计一两个指导性问题,总之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宜太大,让学生尝试只要在快速阅读一遍便可进行回答的成功感,营造良好的成功氛围,培养学生的预习速度兴趣。

3.关于仔细阅读训练设计

在通读全文、掌握了文章主题思想的基础上, 教师应指导学生抓住阐述和发展主题思想的主要事实, 或者按要求找出特定细节。这个环节中设置问题的难度应加大,不仅要让学生获取有关what,where,when, why, who, how等基本事实,也要涉及文章的寓意(或称隐含含义)要求学生在通盘文章的基础上去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

4.关于重点、难点导学及突破训练的设计

这时整个导学方案的重点。课文重出现了重要语言点和新的语言点现象是通过本环节进行讲解和训练。但教师的讲解不宜过多,可根据语言习得理论,把正面讲解转化成句型示范或有足够思维量的问题情景,题型要多种多样,如完成句子、单项选择、句型转换、英汉对译、单句改错等,把一个个的新知识点化解成由浅入深的问题台阶,指导学生一一解决,从而最终达到熟练掌握。

5、关于达成训练的设计

达成训练是巩固所学知识以达到学习目标的训练。为了使学到的知识及时得到巩固、消化和吸收,进而转化为能力,要精心设计有“阶梯性”“层次性”的训练,发展各类学生的潜能,升华学生的理性认识。同时,选题要紧扣大纲要求,典型性强,辅以适量针对性的语法练习。也可直接把课本所附的练习置入本环节。

6、关于能力训练的设计

要注意巩固所学知识,要以本单元的知识为点、通过横向和纵向的联系,把相对独立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旨在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要注意加大习题难度,题型要与nmet接轨,以利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总之,在导学方案的各个环节,都要尽可能多地设计具有一定思维量的问题,让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留有空白,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察、思维、联想、归纳、讨论、总结、回答并进行填写、从而发展智力,提高学习能力。

四、导学学案的使用方法

第9篇:体能训练的重点和难点范文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意志;情绪调控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增城区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第三批(专项)立项课题“体育有效教学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开展的研究”(课题编号:ZC1336)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6)36-0017-03

一、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特点

心理训练是现代竞技运动训练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影响、制约着运动员身体、技术、战术水平的改善和体现,可以促进运动员心理的不断完善,形成专项运动所需要的良好个性心理特征,获得高水平的心理能量储备,使运动员的心理状态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为达到最佳竞技状态和创造优异成绩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篮球运动是开放性的同场对抗项目,运动员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以控制球为手段,通过与同伴配合,突破对方的防线,从而达到将球投入对方球篮的目的。熟练地控球、精准地远投、默契地配合、激烈地对抗等,篮球运动的这些特点决定了篮球运动不同于其它体育项目,运动过程的心理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 专业特征的思维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在比赛中,篮球运动员面临着无数需要解决的问题情境:如何摆脱,何时切入,面对防守是投篮、突破还是传球及如何防守,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均需要运动员迅速地做出决策和行动,这些决策是运动员在头脑中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运动员的头脑可以看作是一个复杂的信息加工系统,运动中的思维决策过程可以概括为一个以信息加工为核心的行为控制系统。该系统由决策的环境、决策的人和决策结果3个要素构成,三要素之间是密切相关的(见图1)。

运动员在环境中获取信息,通过信息加工确定策略,付诸行动后产生决策结果。在这个系统中,运动员的决策行动受环境和决策结果反馈的影响;决策结果是不确定的,并非只由决策行动决定,也取决于环境的变化;决 是由意识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意志品质包括:坚韧性、顽强性、果断性、自控力、目标清晰度和自信心。篮球运动员的意志品质突出地表现在攻守激烈对抗中能否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努力。篮球比赛过程复杂多变,运动员运用技术过程的条件不断变化,意想不到的困难与障碍层出不穷,所以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对比赛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良好意志品质的运动员能在比赛落后时不气馁,失败时不泄气,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敢打敢拼,始终具有充足的信心和清晰的目标;而意志品质薄弱的运动员在比赛双方比分紧咬、体力消耗大的情况下,会变得信心不足,情绪不稳,甚至忙中出错或表现失常。总之,篮球比赛中所要求的各种心理能力都会通过意志行动表现出来,意志品质的作用不言而喻。

3. 复杂情绪的调控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映,体育竞赛中的情绪稳定是运动员最佳心理状态中的核心内容,是训练水平正常发挥的保证,所以,情绪稳定是运动员的主要心理因素。由于篮球比赛紧张激烈,运动员的整个身心都处于极度的紧张状态,伴随产生的强烈而鲜明的情感体验也是丰富的。尤其是在势均力敌的比赛中,运动员的情感会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运动员的情绪必然会直接影响技、战术的发挥,从而影响比赛的结果。因此,优秀运动员要具备良好的自我情绪控制和调节能力,要善于根据场上情况适当调节情绪水平,避免产生过于兴奋或消极的情绪。

二、中职篮球运动员在心理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篮球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篮球比赛的对抗越来越激烈,人们对篮球比赛制胜规律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从开始的注重身体发展到注重技术、战术的训练。到今天,人们开始认识到在高水平的对抗过程中,运动员在身体和技、战术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比赛制胜的关键因素在于队员的心理能力,而心理能力的好坏自然取决于心理训练水平的高低。

1. 在理论认识上重视心理训练的作用

篮球心理训练的理论误区表现为对心理训练的狭隘理解,有些甚至是错误的理解。尽管多数体育教师(下称“教练员”)和运动员自己也承认,心理因素对竞赛结果起着重要作用,但对心理训练的认识仍处在感性A段。一些教练员尤其是从事青少年训练的教练员认为心理因素在运动竞赛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只有在高水平的比赛中才表现得比较突出,所以心理训练只是针对高水平运动员而言的。殊不知,运动员在高水平的激烈竞赛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障碍、心理失常等就是早期的训练和竞赛中未进行或未重视心理训练所留下的隐患。一些教练员认为自己的队员没有心理问题,因此就不需要进行心理训练,而一旦队员表现不好,就武断地归因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差”,时间一长,本来心理问题较小的运动员也会因此产生心理障碍。调查还发现,运动员往往是在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后,才不得不求助于心理学专家的帮助,并认为这就是“心理训练”。这种“亡羊补牢”式的训练只是心理训练的一部分,而且也不是心理学专家的专利。实际上,教练员才是进行心理训练的最佳人选。

篮球心理训练中的另外一个理论误区是,篮球意识概念的滥用。且不说篮球意识概念本身的科学性如何,它毕竟是一个被篮球界所接受的约定俗成的概念。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映现实的最高形式,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有组织的反映。篮球意识是一个集合概念,它反映特定事物的集合体,涵盖了篮球比赛的方方面面,很显然,它不是一个一般层次的心理学概念,也不能把它与意志、情绪等心理过程并列为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因此,使用笼统的篮球意识这一概念并不能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起到具体的指导作用。

2. 在实际训练工作中加强心理训练

在实践过程中,也有一些教练员在自己的训练中采用过一些方法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多数还只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自发地采用心理训练,或遇到问题后才想起进行心理训练,表现为短视、被动和缺乏系统性。还有些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心理训练方面仅仅做了一点点努力就想收到明显的效果,有些运动员只尝试了几次训练或上过几次心理课就放弃了,因为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他们甚至怀疑心理训练的作用。然而,心理能力的形成也有其自身的规律,良好的心理技能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经过长期、系统的心理训练才能形成。实践中的另一误区是,把心理训练独立于身体和技、战术训练之外。由于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有些教练员机械地安排时间进行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尽管体现了对心理训练的重视,但训练效果不佳。事实上,心理训练与体能及技术训练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应将心理训练融于技术和战术训练之中,而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要把心理训练与技术及体能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以全面发展运动员的技术水平。

三、中职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方法

很多教练员认为,心理训练是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单独进行的,所以不知道如何进行心理训练。事实上,心理训练不是独立的过程,它可以体现在训练的每个环节中,脱离体能、技术、战术的心理训练也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至于心理训练的方法,只要正确认识了训练的构成及心理训练的原则,方法可以是多样的、甚至是创造性的。

1. 结合体能的心理训练

现代篮球运动的激烈对抗和快速攻守转换对运动员的体能要求越来越高,体能训练受到高度重视。而在体能训练过程中,增加体能不是唯一的目的。体能训练就是要通过系统地增加负荷或难度提高运动员的身体能力,这与培养意志品质的方法特点相同。通过加大困难、克服困难、战胜困难来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在所有的手段和方法中是最有效的。在训练中,有目的地提高练习难度,包括环境条件、人为设置的障碍、疲劳状态、消极情绪等,要求运动员有限制地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当运动员在此过程中主观感受到战胜困难的喜悦,就会增强信心,训练的情绪也会更加饱满。

2. 技术训练中的心理训练

篮球是技术性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技术训练是任何时期都不可缺少的训练内容。高度发展的专项知觉需要长期、不间断的训练作保证,而目标设置训练是保证技术稳定提高的有效方法。在技术训练过程中,可把长期的目标分解为具体、可实现的目标,逐级达到最终目标。同时,技术训练过程也是提高运动员个人思维能力和表象能力的过程。关于目标设置训练以及表象训练等具体方法在运动心理学中是较为成熟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可以参考相关专著或文章,但重要的不是方法本身的套用和模仿,而是在对专项技术发展规律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应用。同时,还要引导运动员掌握心理训练的方法,使心理训练为技术训练服务。例如,在训练投篮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设置如下目标(见图2):在投篮距离上设置由近及远的目标;在难度上设置由易到难的目标;在训练要求上可以要求提高命中率或在提高难度的基础上保持命中率,如未达标可以实施一定的惩罚措施,这也是提高学生情绪稳定性的方法之一。

结合技术的心理训练关键在于对技术和心理训的深刻理解,理解技术本身对心理素质有何要求,理解心理素质如何对技术发挥作用。投篮是一项基本技术,它对运动员的专项运动知觉要求很高,而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它对情绪稳定性要求更高。反之,同一种技术练习,由于要求不同,所训练的心理素质也不同。无压力的自由投篮是对专项运动知觉的训练;有压力的投篮是对运动员情绪的训练;一次投篮练习100次以上实际上是意志力的训练。

3. 战术配合的心理训练

篮球战术训练中包含最重要的心理训练内容就是思维训练和团体凝聚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训练可以从个人思维训练和集体思维训练两个角度进行。个人思维训练结合个人战术行动进行训练,主要培养队员根据本队整体战术的需要和对方攻防的特点以及临场变化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合理运用技术的能力,强调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预见性和创造性。集体思维训练则结合全队和局部战术配合训练进行,主要培养运动员对全队战术目标的理解和队员间同步思维的能力。在训练过程中,应重点强调战术行动的共同原则,多进行战例的集体分析和讨论。实践证明,设立集体行动目标,增强队员间的相互了解是集体思维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集体凝聚力的有效手段。

另外,规则的要求与限制也是心理训练条件,比如,时间上的限制,24秒进攻、8秒进前场,限时进攻,这些都可以作为心理训练的手段。

四、结论与建议

1. 心理训练不是独立的教学过程,应体现在日常训练的每个环节中,要在训练过程中把心理训练和体能训练、技术训练和战术训练相结合,从而使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符合实战的需要。

2. 心理训练是篮球训练任务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应引起教练员和运动员的重视。教学训练中应把心理训练和技术、战术、身体训练等同对待,把心理训练融入技战术和身体训练之中。心理训练应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心理训练的手段选择应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心理训练的内容应该贯彻在常规的教学与训练中。

参考文献:

[1] 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篮球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王青,杨玉霞.中学生篮球运动员心理控制点特点的调查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6,(3):37-38.

[3] 董建平.心理训练技术在篮球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5,(3):59-61.

[4] 邱伯聪.增城市体育术科高考生考试焦虑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4,(7):84-85.

[5] 陈坚达.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特征及其赛前心理训练方法探讨[J].改革与开放,2010,(4):149.

[6] 邱伯聪.发展高中生身体平衡能力的不同训练方法比较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15,(1):82-84,9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