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范文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脑基础课程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脑基础课程教学

第1篇:电脑基础课程教学范文

关键词:电脑美术; flash; 信息课; 中学美术创作; photoshop; 电脑绘画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006-002

Flash是信息课上的一个教学重点,经过进一步的提高,用于中学美术,使美术创作变得更简单高效。

运用软件进行电脑绘画,还可以为他们运用更专业的电脑绘画软件打下基础,实现电脑美术教学的最优化,为素质教育开辟一片崭新的天地。

电脑美术是利用电脑进行美术活动,电脑美术通过应用软件,可以达到许多传统绘画类似的效果,如油画、水彩、国画等等,电脑应用软件还具有许多新的表现方法,和传统美术相比,它的艺术魅力别具一格,具有方便的复制、导入资料图片、修改功能,使得美术创作变得简单高效,在初中阶段的美术教育中,有一部分电脑美术的内容。在初三年教材里有Photoshop的应用、数码摄影等等,这些课程的学习往往是理论居多,很少有实际的上机练习,学生实际运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比较少,究其主要原因是缺乏对美术绘画软件的深入学习、掌握,所以无法用软件去表现作品,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精通一两个电脑软件,并用于电脑绘画呢?由于我曾经兼职过一段时间的信息技术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有一定了解,我觉得,信息技术课上学生学习的一些软件可以用在电脑美术创作上,如果在信息技术课学习内容基础上再略加提高,完全可以运用这些软件绘制出精彩的电脑美术作品。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中,有一个软件学生学习的比较深入,掌握的比较熟练,这就是矢量动画软件flash,这款软件是用来制作动画的,网页上有很多这样的flas,因为这个软件制作简单高效,在初中二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就教授了这门课,内容主要是flas的制作为主,兼有简单的电脑绘画操作,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这个软件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对于软件的界面,工具栏,菜单栏,图层,舞台等基本都已熟悉,为以后将软件应用于绘画打下了基础。

该软件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学习与美术相关的内容如下:①用笔刷工具绘制简单的花卉,在这一操作学习中,学生通过工具栏的笔刷工具,移动鼠标,完成植物树干和树枝的描绘;②基本型的运用,在flash工具栏中,有一些经常使用的形状,例如圆形,方形这些图形可以直接画出来,在这些图形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的加工变形成其他的形状,例如通过鼠标的拉动,将圆形变形成椭圆,信息课上学习的是将圆形通过拖动变形成三瓣的花朵,在完成绘制后,可以把花朵连续的复制,形成一个花园,非常的快捷,体现了电脑绘画的优势。flash信息课教学中,学生还学习了颜色的表现方法,最为简单的是平涂及简单的色彩颜色渐变,在作业过程中,学生通过颜色工具表现的效果非常出色,完成的效果类似于传统绘画的勾线平涂,富有装饰性。

所以,通过信息技术课上flash的学习,学生已经对于这个软件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和掌握。运用flash作画完全不成问题,但是,要想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画出更为丰富的画面效果,如卡通,国画效果,以及场面复杂的画面,还是比较困难的。

在初中美术教育中,如前面所述,电脑软件的学习操作很少,如果单独学习一门专业绘画软件,如photoshop、paint等很费时间,往往事倍功半,所以,如果在flash基础上再经过一些简单的提高,就能画出出色的美术作品,事半功倍,那么,初中阶段学生的flash还有哪些需要在原有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上提高的内容呢?

在我指导学生用flash作画的实践中,我觉得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用线绘制轮廓的训练,在flash绘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比较复杂的图形,那么,原来学习的flash基本图形变形法是不能完成的,就需要应用flash中的线条工具,它可以绘制各种图形,例如人物,动物等等,可以说,没有任何限制,在指导学生用线造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鼠标的点击勾勒出基本型,再在基本型的基础上进行切割,轮廓的细化,还可以拉动轮廓局部变形,这种绘制的步骤和我们传统绘画素描的绘画步骤很相似。而初中的学生有着美术基础,领悟这种操作是非常快的,在兴趣小组的课程里,或者是课后的指导中,由于有了以前信息技术课的基础,学生两三节课就可以掌握,结合导入参考的图片素材,可以快速高效的完成画面轮廓的绘制,学生在操作的时候兴趣也非常高,造型也很准确、高效,体现了美术基础和电脑软件相结合的优势。

第二,需要在原来基础上提高颜色的应用,其实,这也只要在原有的信息技术课程基础上稍加提高就可以了,在flash的颜色面板里,有颜色变化的选项,只需在渐变颜色条里输入渐变的色彩,就可以绘制出色彩的明暗变化,透明效果及晕染效果。这些色彩的变化对于表现类似国画的效果以及动漫非常合适,学生也运用这些效果结合上面的轮廓表现的方法,以及笔触的变化绘制了许多的美术作品。

以上所述Flash是信息技术课上操作内容比较多的一个软件,还有一个软件在信息技术课上也有涉及,那就是photoshop,photoshop在信息技术课上只做了简单的描述和操作,学生只是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包括界面,图片的导入及简单的图片修改,在这基础上,我指导了一些学生通过简单的学习,掌握了应用photoshop将素材图片修改成油画、水彩画、版画等效果的方法,尤其是应用photoshop将照片修改成黑白版画,让版画教学更加有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用于中学美术,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硬件的问题,由于在美术教室里是没有配备计算机的,所以,对学生的软件美术提高教学需要借用计算机房,这就要和信息技术老师协调好机房的使用,或者在课间指导学生操作,让他们回去在自己家的电脑上继续练习,如果能与信息技术结合开展社团活动,则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案,对于美术老师来讲,在传统绘画的基础上,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软件水平,才能指导学生的软件绘画学习。还有,如果能够配备打印机,手绘板、高精度鼠标等硬件,可以使电脑美术创作更加的方便快捷,这也需要学校大力支持。

学生运用电脑软件绘画完成后,它的展示形式与传统绘画以及信息技术课的要求是不一样的,传统绘画是手绘的,电脑绘画则是采用打印的形式,而运用flash作画的过程中,如果结合软件的动画编辑功能(信息技术课学过),还可以实现电脑动画,这也是现代美术的一种重要形式。

第2篇:电脑基础课程教学范文

一、高师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性

专业基础课是所修专业方向知识点的基础部分,是学好这门技术所要掌握的必备知识。我国高师音乐类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大体是按照音乐表演、音乐学、舞蹈编导这三个专业方向来分的。本文以音乐学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例进行分析,课程如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音乐美学、艺术概论、中外音乐史、民族民间音乐、歌曲作法、中外音乐欣赏等。这些课程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弊端,随着电脑技术的提升和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应用,教学模式得到改进,教学的快捷性、应用性也应得以提升。

视唱练耳课程设置在高师音乐类基础课程中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常说一个人乐感好,就是他对音高、音色、强弱、力度音乐这四要素把握得好。视唱练耳课程是通过对各种音阶、旋律、音程、和弦、节奏的视唱和听辨锻炼学生的音乐语言能力,使学生在唱、听、记、写的过程中提高音乐素养、掌握音乐风格特点,为专业核心课程的的学习打下基础。

视唱练耳教学内容与方法:高师音乐类院校的视唱练耳课程大多以班级课形式出现,也按分层次小组课形式教学的。后者也是近两年很多高师音乐类院校重视基础课程教育出现的教学改革形式。练耳是在视唱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单音、音程、音阶、旋律、节奏、风格、音色等听辨训练,与视唱有着密切的关系,两者如同木桶原理,需要同步进阶训练。

视唱教学步骤:1.练习打拍子,2.音阶视唱练习,3.各调的音程构唱,4.临时变化音的视唱训练,5.节奏、风格训练,6.简易二声部及多声部练习。

练耳教学步骤:1.单音训练,2.音程训练,3.和弦及转位,4.调式,5.节奏与风格练习。

以上的教学和练习方法都是以钢琴为基本教学工具来进行的,课堂效率与教师的钢琴演奏能力和教法有很大关系,但如果加入了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相关技术知识,就能使音色丰富化、节奏风格多样化,加强了视觉和听觉感知,可以很好地提高课堂效果和质量。

电脑音乐制作软件中常用的视唱练耳软件是EarMaster,分音程对比、音程听辨、和弦听辨、转位和弦、和弦连接、音阶听辨、节奏模仿、节奏纠错、旋律听写等几大类,放在不同的软件模块中,供使用者学习。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级别来进行练习,如:进级式练习,音程听辨模块,使用者可以先从一度音程听起,然后小二度、大二度、小三度、大三度、纯四度……一直到八度内的所有单音程,再到复音程都可以进行练习。模块式练习,听单音练习再到音程练习,然后是和弦练习;也可以是听音练习再到节奏练习或者游戏听音练习;作为对耳朵的一种调剂。

总结起来,视唱练耳课程加入了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相关软件后提高了课堂的听觉、视觉效果,使课堂显得更加逼真,课程的联系性、实用性加强。

二、高师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在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应用

高师专业核心课程是指学生专业方向所学的专业技巧课程方面的知识课程体系,如音乐学专业声乐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为声乐、钢琴、合唱、舞台表演、意大利语等;音乐学专业作曲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作曲技巧、和声、配器、复调、合唱指挥、电脑音乐制作等,这些课程的设置都是为了如何能学好专业方向而开设的。如果能在这些课程中加入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应用,便可以提高课程的课堂效率和应用,加强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下面笔者对电脑音乐制作如何在声乐专业方向发挥应用性做以论述。

声乐表演艺术课程是现行高师类院校音乐专业课程中最为重要的,也是学习人数最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通过人的气息控制各个腔体的共鸣带动声带发声的一种演唱模式。现分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美声、民族对歌唱的气息和位置有着严格的要求;通俗唱法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对演唱的状态、位置、用嗓和音色都不做严格或统一的要求。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加入将对演唱的初期到后期教学有一个全程的跟踪和保护,让演唱者得到更多的体会和全面的发展。

高师的声乐教学过程分别是气息练习、发声练习、歌曲演唱、跟伴奏演唱、指导演唱。在以上声乐学习基础上,加入意大利语、钢琴伴奏、合唱、舞台表演等课程学习,辅助演唱者达到一定的演唱能力要求。而电脑音乐制作的加入可以加强各辅助课程的联系,并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

1.乐谱制作软件Finale、Overture、雅乐等,分别进行简谱雅乐和线谱Finale、Overture的制作学习,使学生对乐理知识和伴奏谱面的制作有详尽的认识。通过乐谱制作,让很多学生全面地认知了乐理知识,为以后的作品演唱打下基础。学生在艺术歌曲演唱时遇到问题,比如正谱钢琴伴奏的调不适合其演唱,往往需要移调记谱,这就比较麻烦,需要一个一个音的移调,而在制谱软件中,可以先按原谱制作,然后轻松一键任意移调。这对美声、民族声乐学习的学生很有帮助。

2.自动伴奏制作软件TT作曲家、Band in a box。通过学习,学生只要输入和弦和选择适合的伴奏风格、段落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制作出一首歌曲的伴奏。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声乐学生缺少伴奏的情况。TT作曲家软件伴奏风格趋向艺术歌曲、民族类歌曲;Band in a box软件伴奏风格趋向Pop、rock、bluse、jazz等流行风格。这两个软件基本上可以涵盖现行的音乐风格,满足学生对歌曲伴奏的需求。这对流行音乐演唱方向的学生特别有帮助。

3.录音软件Nuendo、Samplitude2496等。学生通过录音软件的学习可以借助录音设备将人声录入到电脑软件中,进行试听、修改和添加效果。如果在演唱的同时还能做到仔细听辩自己的声音,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对一个歌者是非常有帮助的。以往学生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只是知道各种声 乐理论,在演唱的时候尽量照顾,其实很多细节上的东西,如音高、强弱、气息、控制、共鸣这些都会有细微的变化,而这些细节的东西录音软件会完全记录下来,学生静下心来专门听自己的问题,会比演唱时去关注自己的声音要容易些。这也是很多学生进过录音棚之后,对自己的声音会有所认识或是演唱有所改善,就在于此。

三、高师电脑音乐制作课程的应用型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感知现行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体系中越来越多地加入了电脑音乐技术,这是为什么?总结起来有两点:一是电脑在教育中的应用普及率越来越高;二是以电脑为载体的各类音乐类软件的出现。因为过去教学中的条件限制,我们很多音乐课程都无法较好的提高课堂效率,随着技术的发展,专门针对性的软件出现了,如视唱练耳软件、和声软件、作曲软件、钢琴练习软件、声乐练习软件等。正是加入了电脑音乐技术,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也在不断加强,让整个课程体系显得更加整体化。那么,如何在高师音乐教育构建一个合理的电脑音乐制作课程体系呢?

高师电脑音乐课程体系的建立要对不同专业方向有不同的设置,以普修、必修为主,选修为辅的理念开设,在我国各类师范类院校中多是以此方式出现。因电脑音乐制作的专业性,这种渗透型的开设方式是正确的。

在音乐表演专业中,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开设在专业选修课程里,学期为一学年,64个学时,三年级开设。在音乐学专业中,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开设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里,除去作曲方向的所有音乐学专业方向开设在专业基础课程里,学期为一学年,64个学时,三年级开设。作曲理论方向开设在专业核心课程里,学期为两学年,128个学时,二、三年级开设。 

这里面除去音乐学作曲理论方向的学生,音乐学和音乐表演的学生都在三年级开设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先修课程为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歌曲作法等理论课程,通过以上理论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乐谱制作、视唱练耳软件、自动伴奏制作、录音等电脑音乐制作学习中找到实践点和联系点,也为其后面的声乐、器乐专业和各种理论学习做好铺垫。

作曲理论方向在高师类音乐院校并不是都有开设,只是部分开设,在已开设的高师类院校中,电脑音乐制作课程大多都放在二、三年级开设。先修课程有歌曲作法、钢琴伴奏、和声学、器乐曲写作;同步课程有合唱排练、多声部写作、配器法等。通过自动伴奏、乐谱制作、音乐制作、软件混缩等学习,将学生脑海中的配乐理论以音响的方式展示出来,为其后面的作曲理论提供了制作平台,让理论与实践之间更近了一步。

第3篇:电脑基础课程教学范文

动漫产业发展到今天已经不再只是传统的漫画和动画,现代动漫产业还涉及电影、电视、网络、数字娱乐、出版传媒等众多领域。动漫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必然会带来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多样化和细分化需求,而企业往往要求具有良好的“基本功”,即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这就要求在动漫教育中,需要加强学生的动漫创作“基本功”的培养和训练,而“电脑绘画”便是其中最重要的课程之一。自20世纪末我国推行教育改革以来,各地高等院校进行了大比例扩招。从此高等教育从原来的精英型教育模式转向为半精英半普及的大众型教育模式。因此,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覆盖了更多的受众和担负更大社会责任。另一方面,由于扩招,各艺术院校招生的门槛也大大降低,大多数学校的动漫专业在招生时并不考动漫方面的内容。因此,高校动漫专业的学生大多数为普通艺考生,他们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学习过人像素描和静物色彩写生,但对于动漫方面的专业知识知之甚少。因此,电脑绘画课程成为学生们转向专业学习的重要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电脑绘画首先应该使学生从高考模式下的画画状态中跳出来,明确动漫学习的目的和方向。改变学生以前“临摹物体”的习惯,锻炼学生在习作中注重构思和创作,并以动漫语言的形式去表现对象,而不是所谓百分之百忠实于表现某个对象,不做照相机可以完成的工作。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构想并结合动漫专业特点,创作出耳目一新的、具有动漫特色的电脑绘画作品。另外,电脑绘画作为数码艺术的分支,它在与各种新型的数字化动漫的衔接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因此,电脑绘画是一门与未来动漫联系紧密的课程,教学中应当突出它的这一特点,在课堂案例的设置和创作训练的安排中,都尽量使教学内容适合信息化、网络化的传播方式,避免将教学重点被限制在传统动画的制作体系中。电脑绘画课程是动漫专业的基础必修课,除了训练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更为后续课程打好了学习基础。在动漫教学体系中比较重要的课程有角色造型设计、中间画设计、场景设计、动漫运动规律和分镜头脚本设计等,而这几门课都与电脑绘画课有直接的联系。因此,教师在电脑绘画课程中应体现出与后续课程相关联的知识讲解和范例安排。如电脑绘画作品中人物角色和背景的绘制可以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这将有助于角色造型设计、中间画设计、分镜头脚本设计和场景设计等课程的学习。电脑绘画软件PhotoShop和Painter的学习可以强化学生的电脑软件操作技能,从而使学生为后续的影视片头、三维贴图、动漫插画等课程打好基础。

二、如何提升电脑绘画的教学效果

1.明确电脑绘画的课程定位

动漫专业是一门艺术、技术与科学相结合的应用型设计专业,电脑绘画课程是具有一定针对性和目标性的综合训练课程。它是在传统绘画教学的基础上,加入动漫专业知识和电脑应用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电脑绘画作为现代动漫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整个动漫教学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它与素描、速写、构成等先导课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它也为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等动漫课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能储备。因此,在电脑绘画课程的教学中,一方面训练学生使用电脑来绘制作品的技能和掌握通过卡通化艺术语言来创作艺术作品的能力。另外,也使学生们对前期的学习有所总结和对后面的学习有所准备。所以说,电脑绘画是在整个动漫教育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课程。

2.科学的课程设置

在电脑绘画课程设置上,应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创造力、审美能力和电脑软件的操作能力。在教学主导思想上,教师应对传统教育模式进行一定的更新。首先是对传统的绘画教学中的塑造形体的方法和规律的再认识。传统绘画中注重的是通过光影变化再现客观物象的形体和结构。而在电脑绘画作品中大多采用三维CG技术,表现物体的形体和结构工作都是由计算机来完成,所以动漫设计师的主要工作变为创作角色和物体,并设置环境和灯光来影响最终的视觉效果。对于动漫设计师来说,对人物、动物和场景形态的理解远比传统意义上的通过光影来表现它更重要。因此,在电脑绘画课程的内容安排上,通过多样性的速写、慢写和默写习作来加强学生对各种物体造型的理解,同时加强空间结构和透视结构方面的知识,以增强学生们对客观物体的科学认识,为后期的创作打好基础。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巧妙的构思是动漫作品的灵魂,丰富想象力是动漫设计师最重要的财富。在电脑绘画课程的具体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创作有主题的完整画面,并使用动漫化的艺术语言进行综合性的创作练习,最终使学生们掌握创作出想象中的角色、场景和情节的能力以及可以自由地使用电脑软件创作出理想画面效果的综合能力。

4.采用多媒体演示提升教学效果

随着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的普及,它已成为动漫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集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于一体,具有形象性和直观性的优点。在电脑绘画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会收到传统绘画课中老师口述配挂图所无法达到的效果。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们展示优秀的动漫电脑绘画作品和它的创作过程,这样可以加速学生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另外,通过图像对比向学生们展示在电脑绘画练习中所学知识在动漫名作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通过三维软件以立体图像来展现学生的创作构思,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验证创作作品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5.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强主体意识,使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发现电脑绘画的特点;在创作电脑绘画作品时,自己选择恰当的软件和表现方式,完成有个性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以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感悟为起点,探索造型表现的技巧、提高审美、完善表现技法,构建自己的创作风格。力争在电脑绘画课程中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对动漫专业的学习兴趣,并最终提升学生学习方面的综合素质。

三、小结

第4篇:电脑基础课程教学范文

有天,一群刚毕业不久的学生找我叙旧,他们九个人都是电脑美术班的,当我了解他们工作情况后,让我这个给他们上过课的老师心里觉得既欣慰又可惜。欣慰的是这九个学生他们都能找到固定的工作岗位,有两个从事与电脑美术相关的工作,一个做平面设计,一个做室内设计,可惜的是其他人的工作却与电脑美术不相关,三年的专业学非所用,这可不是我们中职教育者希望看到的结果。目前很多学生虽然学会了电脑软件操作。但做出的作品水平不足是存在的问题。

一件好的设计作品要有创意,还要有构图、造型、色彩等,这些是组成作品重要要素。构图是组成画面的一个部分,又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整体统一各个部分组合的一种形式,掌握好构图的原理和规律可以让画面达到形式上的完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造型表现对象的特征、本质、精神,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重要手段。造型的好坏也是作品成败的关键。色彩是最具表现力的要素之一,它直接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色彩情感,不同的个性表现传达着艺术家的构思和创意语言,色彩之重要无论是平面设计,还是网页设计都是最重要的一环。这三要素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与审美意识、艺术观念、理论风格密切相关。审美意识是走在作品创作的最前端,没审美意识的作品谈不上是件好作品,提高审美能力是以学习美术为首要任务,通过素描、色彩的训练培养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提高美的审美能力。

学习美术基础就好比修高楼的地基,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松懈。它直接关系到造型能力、色彩表达能力,以及艺术创作水平。而计算机就像你手中的笔,只是你的绘图工具,即便有完美的创意,如果没有基础也无法表现出来。作为中职美术教师,美术基础在学习电脑美术创作中重要性让我印象深刻,学生上三维软件课面对屏幕里的操作视图需要敏感的空间造型能力,素描基础不好的同学往往学得非常吃力,对比基础好的同学需花上2~3倍时间来学习视图操作,学习进度较慢,严重的连基本的透视关系都不正确,模型结构错误,学习打灯光时对灯光的协调和光影的控制能力不足,在平面软件课也反映同样的情况,色彩搭配大红大绿颜色生硬,造型依旧不准,最后他们也只能学会怎么用软件。所以美术基础是每个艺术工作者的必经课程,必须学好,然而现状是美术基础课在大多中职学校越来越不受重视。我个人认为有两点因素造成。

首先,盲目跟风地加入热门专业。为了吸引生源,很多职业学校都不断开设电脑美术课程。中职电脑美术教学在中职教育里没有特别的规范,大都是学校之间相互参考,自己摸索改进,有的不是特别专业,造成在教学上只注重学生在电脑上的操作能力,而忽略了美术基础的重要性,美术基础课的设置能少就少,学习时间太短,学生基本只能是走马观花。

其二,学生素质问题和对专业的不了解和错误认识。现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中职,学校为了生源,降低入学门槛,就读学生相当大部分学习自觉性比较低,接受能力比较差;加上今天计算机已普及家家户户,对计算机的认识也日趋年轻化,很多错觉让他们认为只学会电脑就有出路,导致很多刚入学的学生上课时常抱怨为什么上美术基础课而不是电脑课。厌学心态不在少数,种种原因导致课程完后效果较差。学校妥协了,认为学习效果不好,大多数学生又不愿意学,没必要花太多时间在美术基础课上。

学生刚入学从零开始学习难免会画不好,加上有些自觉性不足很容易出现没信心开始厌学的状态,但这不代表他们就没法教好。我上过一个一年级电脑美术班的素描课,班里不乏自觉性差、喜欢捣乱的学生,他们上课有的根本放着不画,督促过后他们会画上几笔,等你走开又停了下来,过了几天都不见他们的画面有多少进展,于是我继续督促并还让他们几个看我再次示范了一次,再把他们的画放在一起总结他们画面的优缺点,过后他们的画面很快就有了起色,越画越有信心,而且发现里面个别很有天赋,于是他们中开始画得好的同学慢慢带动了其他人,最终他们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任何学校包括中职学校都会有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低和有部分自觉性不高的,但作为教育者教书育人是我们的职责,我们不能随意放弃他们。

第5篇:电脑基础课程教学范文

[论文摘 要]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是学校内涵建设的主题,要搞好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是重要的载体。抓好课程体系建设,对高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而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基础课程又是整个课程体系当中的重中之重。建筑学的常识告诉我们:基础是依据楼房而定的,打什么样的基础,盖什么样的楼房。艺术设计的基础如同建造楼房打的基础,它是设计活动的基础,是设计活动者所必备的素质。本文拟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问题。

近几年,很多的高等职业院校适应市场人才需求开办了艺术设计专业,且招收学生的情况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在其教学中难免存在着课程建设尚不完备,忽视创新精神的培养,缺少专业实践等诸多问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方面的教学,要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对学生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方面的革新,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数;实行产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起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研究意义

专业基础课程研究是高等学校课程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而目前国内高校对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研究相对欠缺,课程目标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缺乏相应的科学依据,基础课程设置主观性、随意性较大,课程目标定位不当。因此,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研究进程既为认识高等艺术设计教育规律的必需,也更对当前和今后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二、高职艺术设计学科专业基础课程目标的定位

从事高职教育,首先要明确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不同之处。普通高校是学术性的教育,是以掌握某一种学科的理论及其专业技术为目标,培养的是该学科的高级专门人才。高职院校是注重技能型的教育,以某一行业、职业或技术岗位群为目标,培养一线的高级技术或管理人才。如果盲目模仿本科艺术设计教育,很容易出现知识结构固化、忽视实训环节等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先进行初步实践,再进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最后再进行系统实践,学生在专业的思想教育活动中,逐步了解其专业;在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中,经过课程设计与专业的实践活动,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融合。在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下获取的知识会成为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在知识相互联系的基础上,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促使学生进行艺术化、系统化的艺术创造活动。

当代艺术设计教育选择的是综合化课程教学模式,这也是它必须选择的一条路。我们要善于吸收欧美国家先进的艺术设计经验,教师应有意识地对教学环节进行合理的安排,并强调基础教学理论课程的预备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诱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系统设计所需的基础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专业教学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进行消化与吸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现教学目的。教学创新是激活理论课的重要途径,而且需要教师诱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形成教学互动。因此,高职艺术设计基础课程教学应当有不同的选择点和侧重点及难易程度,从课程设置、教学授课方式到实训安排,一切以具体专业服务为基准。

三、建立与高职教育基础课程相适应的教学体系

根据高职设计艺术类专业的特点,实践教学也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手绘制作训练与电脑辅助设计制作训练结合的原则、校内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突出设计艺术类专业的特点,重视手绘操作训练和电脑辅助设计训练相结合。作为设计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首先必须要有扎实的美术基础,即良好的素描速写、色彩表达、草图绘制、模型制作等手头功夫,这是今后专业提升的必备基础;但随着现代艺术设计表现手段的不断更新,电脑辅助设计能力也必须过硬,熟练操作电脑辅助设计软件是现代设计的必然要求,这也是与高职设计艺术类专业培养设计一线操作型人才的目标相适应的。但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设计艺术类专业不是很重视手绘操作技能训练,一味强调电脑软件的学习,客观地造成了部分学生过分的依赖电脑的现象,电脑终究只是一种工具,工具是被人运用才会发挥作用,而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被电脑奴役的工具。我们只有将手绘操作和电脑辅助设计训练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高职设计艺术类教育是整个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共同的教育规律,但我们也要注意到高职设计艺术类专业教育的特殊性,要充分考虑到其艺术性的一面,也要注意到其技术性的特征,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合理设置专业课程,是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发展中长期研究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 2006.11

[2]袁熙昀:《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历程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第6篇:电脑基础课程教学范文

论文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教学改革;实践

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面向我国信息化产业相关领域的一线专业,是艺术设计理论、技艺与电脑操作技术有机结合,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是传媒学院的重点专业。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其就业竞争力,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学校与行业、企业以及劳动力市场对接与合作的办学机制,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适应区域特色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理念。

一、正确定位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将最终决定人才的专业技能水平,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定要按照产业职业岗位对员工理论、技能的最高要求进行专业规划和建设,要将“就业岗位需要什么,专业就教授什么”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最高行动纲领。高职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一定的艺术设计创作能力,系统掌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利用各类图形图像编辑、室内设计软件工具实现不同的设计创作,能在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形象设计等行业领域从事电脑设计、制作和管理的中、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因此,高职电脑艺术设计的人才,除具有必需素质和职业道德以外,学生通过学习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知识面宽广、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即具有熟练的软件操作能力,又具有丰富的专业设计实际能力,此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公关管理能力,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性复合人才。

二、制定适应市场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主要由专业教学计划来体现,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合理、科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前提。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方案的制定与调整,主要受区域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其对人才需求的影响。因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首先要做到对产业发展趋势和变化的深入了解。根据新疆及巴州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区域特色,我们感到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势是自然和科学,民族性和地方性是该专业突出主题。在制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对教学计划进行了重新的调整,增加部分专业实践课程的比重,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并相应调整了课时分配;对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则增设新课程,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充实,突出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实用性;科学论证,对有关课程进行整合,课程开设顺序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目前的专业教学计划,将课程分为公共课程,专业理论课程、专业实践课程以及选修课程四大部分,实现了课程模块化,综合考虑了对学生的必须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必须的专业理论基础及过硬的专业技能的培养要求,具有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注重全面素质教育的特点。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定位更准确,能顺应行业、企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合理构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电脑艺术设计是一个覆盖面极为广泛的大专业概念。电脑艺术设计涉及了商业平面设计、商品包装设计、标志设计、书籍装帧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网络设计、CI设计等专业方面。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办学方向上可根据市场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学校自身的优势,有所侧重的构建课程体系,以形成自己的特色。根据几年来的工作实际以及市场调研的反馈,我们在教学内容上做了调整,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电脑艺术设计的专业特点,确定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增强了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能力应用的新内容,开发了新的课程和实训项目,完成了从旧的教学体系向新的专业模块式教学体系的转变。变从前的公共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大模块为公共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核心技术课和考试课五大模块。每个模块之间及课程的设置都根据需要进行了调整。比如,将原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门课程按照现代教学要求,合为一门“设计构成”课程,克服了原有教学过程中,重点不突出,教学风格不一等不足,加强了课程在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之间的衔接与配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四、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就必须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而现今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产学结合,即学校与企业、生产单位、社会合作培养人才,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获得市场意识和商业化设计信息,及时把握社会和企业所认同的设计潮流与动态,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以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术技能,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扩展他们的专业知识。基于这一认识,根据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实用性特点,以市场为依托,结合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把实践教学的平台放在企业,放在生产第一线。克服了传统美术或工艺美术教学模式下,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的弊端。

(一)建立校内实训基地。专业教学与设计开发的一体化传媒学院通过个人出资一部分,学院出资一部分,建起了校办产业“大博士”设计制作中心,购置电脑及教学必备设施设备,并根据市场变化和社会需求随时更新教学设施设备。对内为实训工作室,承担专业课教学实践及培训任务;对外为设计工作室,采用公司运作模式,通过与相关企业开展业务往来,并将有关设计与教学紧密结合,不仅成为学生学习专业、走向社会的练兵场,为学生勤工俭学提供了岗位,而且搭建了电脑美术专业教研室对内、对外开展教学研究与技术合作的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订单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并制定具体的工作内容,按照工作流程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参与实际广告图像制作设计的全过程,并从中得到锻炼。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充分运用已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而且通过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实际问题的处理,学习了新的知识技能,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二)积极与校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教学与社会实践一体化。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不同于校园环境的实践教学场地或环境,提供专业技能训练学院尚不具备的、必需的现场设备、师资或其它设备,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就业前企业实际工作的全方位预演。为此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努力探索校企合作的关键点,寻找联系行业企业的纽带,将“产”与“学”联系起来,并充分发挥这条纽带的作用。比如利用政府、行业协会、专业管理委员会、企业等部门与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开展深度合作,如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共同承接设计项目等工作,一方面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支持,另一方面为企业和社会输送适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五、以“改革每一次课”为突破口,突出实践教学主体地位

电脑艺术设计教学必须遵循一般性学科的教学方式和规律,但又必须有别于其他专业的教学方式和规律。因为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是利用电脑这个媒介工具将电脑软件技术以及现代数字科技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教学中讲课和上机都呈现有实际的设计案例,着重强调设计理念的思维创新,要求学生能学以致用,做到实际操作与理念思维的有机结合,并以此提高设计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以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驱动,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和实践动手技能。从上好每一次课入手,每一次课以真实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设置实践教学训练项目,营造教学情境,编制实训大纲,让学生每一次课都能进行真实的或仿真的生产性实践训练,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的结合,教学方式与生产流程的融合。在每一次课的内容中都融入了职业资格内容,将专业所对应的岗位操作技能融入至每一次课中,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的结合,教学方式与操作技能的融合。

六、注重电脑美术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术教育与电脑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是不同人才,培养不同的人才就需要不同的培养方法。从各类职业院校相同专业学生的设计作品来看,在设计中照搬模仿现象很明显,设计缺乏创新,作品比较单一、平淡,在别人的设计理念里跳来跳去,真正具有创新的设计作品不多。因此,要提倡教师对不同艺术风格的吸收,加强对创造性思维教学理论的研究,并把其他学科一些专门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运用到电脑艺术设计教学中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设立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创新意识。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设立创新学分,将课内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有创新精神并在实践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认定学分并给予奖励。创新学分主要由设计竞赛、行业证书和社会实践三部分构成。

第7篇:电脑基础课程教学范文

【关键词】 电脑艺术设计 教学改革 实践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3)01(a)-0043-01

高职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是面向我国信息化产业相关领域的一线专业,是艺术设计理论、技艺与电脑操作技术有机结合,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是传媒学院的重点专业。

1 正确定位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的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一定的艺术设计创作能力,系统掌握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利用各类图形图像编辑、室内设计软件工具实现不同的设计创作,能在平面设计、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产品设计、形象设计等行业领域从事电脑设计、制作和管理的中、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因此,高职电脑艺术设计的人才,除具有必需素质和职业道德以外,学生通过学习还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知识面宽广、富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即具有熟练的软件操作能力,又具有丰富的专业设计实际能力,此外还要具备一定的公关管理能力,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性复合人才。

2 制定适应市场的人才培养方案

高职院校的专业人才方案的制定与调整,主要受区域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及其对人才需求的影响。因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首先要做到对产业发展趋势和变化的深入了解。根据新疆及巴州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区域特色,我们感到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趋势是自然和科学,民族性和地方性是该专业突出主题。在制定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对教学计划进行了重新的调整,增加部分专业实践课程的比重,注重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并相应调整了课时分配;对需要掌握的新知识则增设新课程,通过对教学内容的调整和充实,突出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实用性;科学论证,对有关课程进行整合,课程开设顺序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

3 合理构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办学方向上可根据市场人才的需求情况和学校自身的优势,有所侧重的构建课程体系,以形成自己的特色。根据几年来的工作实际以及市场调研的反馈,我们在教学内容上做了调整。变从前的公共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大模块为公共理论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核心技术课和考试课五大模块。每个模块之间及课程的设置都根据需要进行了调整。比如,将原有“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门课程按照现代教学要求,合为一门“设计构成”课程,克服了原有教学过程中,重点不突出,教学风格不一等不足,加强了课程在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之间的衔接与配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

4 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要培养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就必须建立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而现今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产学结合。

4.1 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专业教学与设计开发的一体化传媒学院通过个人出资一部分,学院出资一部分,建起了校办产业“大博士”设计制作中心,购置电脑及教学必备设施设备,并根据市场变化和社会需求随时更新教学设施设备。对内为实训工作室,承担专业课教学实践及培训任务;对外为设计工作室,采用公司运作模式,通过与相关企业开展业务往来,并将有关设计与教学紧密结合,不仅成为学生学习专业、走向社会的练兵场,为学生勤工俭学提供了岗位,而且搭建了电脑美术专业教研室对内、对外开展教学研究与技术合作的平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订单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并制定具体的工作内容,按照工作流程完成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参与实际广告图像制作设计的全过程,并从中得到锻炼。

4.2 积极与校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教学与社会实践一体化

校外实训基地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不同于校园环境的实践教学场地或环境,提供专业技能训练学院尚不具备的、必需的现场设备、师资或其它设备,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就业前企业实际工作的全方位预演。为此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努力探索校企合作的关键点,寻找联系行业企业的纽带,将“产”与“学”联系起来,并充分发挥这条纽带的作用。

5 以“改革每一次课”为突破口,突出实践教学主体地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好以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驱动,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岗位核心能力和实践动手技能。从上好每一次课入手,每一次课以真实岗位工作任务为载体,设置实践教学训练项目,营造教学情境,编制实训大纲,让学生每一次课都能进行真实的或仿真的生产性实践训练,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的结合,教学方式与生产流程的融合。在每一次课的内容中都融入了职业资格内容,将专业所对应的岗位操作技能融入至每一次课中,实现了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的结合,教学方式与操作技能的融合。

6 注重电脑美术专业学生的创新精神

要提倡教师对不同艺术风格的吸收,加强对创造性思维教学理论的研究,并把其他学科一些专门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运用到电脑艺术设计教学中来,加强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设立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创新意识。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其创新精神、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设立创新学分,将课内外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有创新精神并在实践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认定学分并给予奖励。创新学分主要由设计竞赛、行业证书和社会实践三部分构成。

第8篇:电脑基础课程教学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领域;中文学科;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U6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6-00-01

在当今的教育领域中,电脑的运用越来越普遍。电脑虽然不是万能的, 但在当前社会环境中离开电脑却是万万不能的,同时,在运用电脑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新问题需要我们思考和解决。事实上在教育领域中电脑的应用既涉及理论问题又涉及实际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扩大视野,不仅应该重视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更要重视人的培养,即不断更新广大教师在电脑应用方面的理念,培养他们应用软件和硬件的综合能力。

一、树立广义的电脑教学观念

在英文中电脑教学常被称为call-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严格地来说应该是“电脑辅助的语言学习”。自从电脑慢慢普及开来之后,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电脑可以给教育学习带来新的生机,因为大家已经不满足旧有的手段和方式,希望有更先进的技术出现。音频、视频、幻灯等传统媒介缺乏足够的互动性,可以用于主动教学,但在学习管理、教学准备方面所起作用有限。

然而电脑在教学中提供了许多新的手段,我们应该把电脑看作是人与人之间实现真实社会交流的重要工具,使学生在实际的使用中自主学习。

建立这种广义的电脑教学观念非常重要。如果说录音机和电影电视等视听手段对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发生了影响,那么电脑的出现对于教学的观念、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管理和运作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例如现在教师在准备课程材料的时候必然会使用电脑,在管理学生学习成绩和进度的时候也要使用各种软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们现在进入办公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电脑已经成了我们须臾不可离开的工具。因此所谓的电脑教学应该视作在教学中广泛应用电脑,而不再是仅仅采用几个多媒体软件。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使教育领域走向新的教学模式

计算机特性使得很多人都在尝试将它应用于教学,20 世纪80年代初, 美国著名的计算机专家泰勒(Taylor)指出计算机应用于教育有三种模式:一是把计算机看作指导教师,起个别指导作用;二是把计算机看作被指导者,让计算机学会按照人们编排的指令来完成各种操作,替人工作;三是把计算机看作工具,辅助人们完成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任务。目前第三种模式比较受到重视,在教育领域中第三种模式比较具有可操作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含义是: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建构主义还认为学习的方法是: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显然Internet 下多媒体的教学比较适合建构主义理论的,也可以说Internet 下多媒体教学环境是建构主义理论的硬件基础。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与教育领域如何整合

对于应用信息技术来说,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并不在于技术和产品,而在于人。的确如此,硬件有了,较为科学的教育理论也有了,怎样实施与运作呢?我们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谈谈教学整合的观点及具体方案。

(一)从工具tool 的角度出发,寻找专业课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结合点。我们将计算机看成中文专业的应用工具,找出同一类专业课程工具的使用特点,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课程,同时各专业课也能找到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结合的侧重点。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从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专业课程结合的角度,专业课程可分为三类:作家作品类、基础写作类、语言文字类。

(二)从中文专业的角度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基础课程。从结合点出发,我们就可以找出中文学科需要开设的计算机位用技术课程。就现阶段而言,文件管理,网上资源,文字处理,计算机辅助写作系统,小型数据处理系统,多媒体制作系统,多种图形、音频视频转换工具,多种输入方式等与中文专业课程息息相关。我们可以设计出中文学科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操作系统与文件管理;文字处理及计算机辅助写作系统;Internet 的浏览与检索技巧;多媒体文本及幻灯制作.小型数据库处理系统;计算机日常维护及常用工具软件等。这些内容针对中文专业各门课程,是综合基础训练课程。

(三)从计算机应用技术角度改革专业课程。光靠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还是难于避免“割裂”,专业课程也要有整合举措,专业课的整合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整合课程内容增加介绍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硬件、多媒体、互连网)与本专业相关的动态信息。有的课程要做较深层次的调整,例如《写作》。

整合教材的课外资料阅读方式, 除传统方式以外要求运用网络资源电子读物来查阅积累资料。

整合教材的习题作业方式,要求运用计算机网络完成作业。整合教材的思考题方式, 用电子邮件、网上讨论组方式进行。整合作文方式,要求电脑写作,网上发表。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 探索多媒体及网上教学新形式,用建构主义理论来设计教学。开设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 改革专业课程还要与实验训练结合起来。实验基地的管理显得十分重要。

四、存在的问题

电脑在教学中的应用无疑为师生都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电脑教学虽然方便学生学习,但是并不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可以说,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应用电脑,要花的时间大大超过以前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方法。因为在准备和制作软件和网上学习资料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电脑技术不断变化更新,要求教师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有的教师不太乐意使用电脑并不奇怪也不必强求。电脑应用的“正常化”需要一段时间。

第9篇:电脑基础课程教学范文

对于广大基层高中,特别是经济不发达的县乡地区高中来说,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起步较晚。信息技术课程是以电子计算机作为基础教学工具和实验工具的,微机在中国的普及较晚,是最近十几年才走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微机的价格高昂,直到最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科技的进步、微机制造成本的降低,微机才得以普及到千家万户。信息技术课程是随着微机的普及而逐渐发展的,一方面,微机的普及增加了信息技术知识的客观需求,社会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来操作和使用微机,作为承担着教育教学职能和知识推广职能的高级中学,需要重视和推广信息技术课程,这就推动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另一方面,微机的普及降低了教学投入成本,为信息技术教育的大规模规范化开展创造了条件,在十几年前,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现在的标准,微机价格也非常高,虽然国家要求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很多高中和初中也购置了微机、建设了信息技术机房教室、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可是往往流于形式,因为危机太珍贵而尽量减少课程,对教材的引进和上机内容也没有足够重视,现在很多偏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教学有了更优越的基础和环境。

二、学生兴趣导向教学方法的特点

学生兴趣导向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发掘学生的兴趣点,针对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兴趣导向教学法是素质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高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教学技巧。相较于初中生、小学生,高中学生的年龄有所增加,对学习有了进一步明确的思考和理解,自控能力也有所增强,已经逐渐脱离了小时候随性的阶段,兴趣的形成和发展较为稳定,因此对于其学习兴趣,教师可以进行发掘并引导。

学习本身并非是一件令学生厌恶的事,只是在学校、家庭等周围环境的压力和身边同学的压力下,学生才对学习产生焦躁和不满情绪。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兴课程,对于课程的安排,少部分为理论课,大部分为上机实践课,学生在机房“玩电脑”,通过操作微机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更为灵活。对于平时接触微机不多的同学,上机课更有吸引力,相比于在教室进行的英语、数学等课程,更能发掘和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且信息技术课程机房为系统管理,对每台微机都可以有针对性地监控,授课过程和效果易于把控。

三、信息技术特色教育探析

1.明确课程的意义

在没有接触信息技术课程之前,很多学生都以为信息技术课就是“电脑课”,上机实践时间就是“玩电脑”的时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就需要给学生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意义。很多学生认为,不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也会操作电脑,其实这种观点和“不认识字也可以和人交流”这种早就被摒弃的错误观点从性质上是一样的。信息技术课程不仅仅是一门拓展性的课程,而且是一门基础课程,现在电脑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连日常工作都离不开电脑,如果不学习信息技术课程,自己慢慢摸索或者靠别人缓慢的指导,或许可以操作电脑系统、运行操作便捷的软件、处理日常的基础工作,但是电脑蓝屏,网络中断,系统死机等这些基本问题都无法独立解决,这样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没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

2.充分利用展示课程特色

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决定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的灵活性,教师对教学进度的掌握可以更加灵活,信息技术机房一般实行系统统一管理,在教学机上可以对学生机进行针对性的操作,这样可以进一步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教师可以对操作进行针对性考核,采用抢答的方式,优先完成教学目标的学生可以首先进入自由上机活动,在学期末进行总结,优先完成次数较多的,可以在上机时给予浏览指定网站等部分权限放开的奖励。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在完成规定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同时,夹杂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电子游戏环节,选择部分可玩性较强的简单的游戏,作为奖励让表现好的同学优先体验,在阶段课程结束后,讲解游戏的代码设计、制作原理、调试技巧等内容,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