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范文

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精选(九篇)

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

第1篇: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范文

1.1对象

选择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全日制护理高职2012-1班和2012-2班。两个班级均已开设《护理学基础》、《护士礼仪和美学》、《人际沟通》,《儿科护理学》为研究阶段开设课程。

1.2方法

1.2.1依据Bloom教育目标分类理论,设计护理专业基础知识测评问卷,内容涉及《护理学基础》、《护士礼仪和美学》、《人际沟通》课程。两个班级均在已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后发放问卷。发放问卷131份,当场回收有效问卷130份,回收率99.24%。

1.2.2整合专业基础课程和《儿科护理学》专业课程实验教学内容,设置《(儿科护理学)综合实验教学大纲》及《实验教学指导手册(教师版)》和《实验教学指导手册(学生版)》。

1.2.3以临床案例为蓝本,按照“新大纲”要求,设计综合型《儿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案例及考核标准,考核内容涉及知识领域、态度领域、技能领域、综合思维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六个方面。

1.2.4实验班和对照班在教材、授课学时数及授课教师方面保持一致,具有可比性。①对照班采用传统授课方法,即学生分组进入病房,按护理程序评估病人,收集资料,整体分析,最后制订护理措施;在无典型病例情况下学生集中观看录像或根据案例并进行分组讨论,教师总结。②实验班提前1周下发《实验教学指导手册(学生版)》和案例,护生仔细阅读案例并预先分组,学生10~15名/组,共4组,每组学生按照案例情境分别扮演医生、责任护士、治疗班护士、患儿家长等角色,采用高仿真儿童模拟人,并在实验中心儿科模拟病房实施实验教学。实验内容涉及医护沟通、护患沟通、护护沟通、护士礼仪、护理评估、基础护理操作和专科护理操作等。要求每位护生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并能自主分析、寻找和收集资料;教师2名/组,1名教师负责引导学生临床思维,1名教师负责观察和记录每位学生实验教学效果,并现场赋分。

1.2.5统计学方法,采用EXCEL和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实验班与对照班专业基础知识测试评分、期末考核评分、实验教学考核评分采用描述,对于两个班级的基础知识测试评分与期末考核评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班3次案例考核评分的两两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2结果

2.1专业基础课程知识测试评分与期末考试评分情况

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期专业基础课程测试的“认知领域”、“技能领域”、“态度领域”3个领域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班期末考试评分与对照班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验班3次实验教学评价

本调查对《儿科护理学》“肺炎患儿护理”(第1次)、“腹泻患儿护理”(第2次)、“肾小球肾炎患儿护理”(第3次)的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每次实验课3学时,共计时。结果显示第2次与第1次比较,第3次与第2次比较,6个领域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学生对课程整合后的实验教学效果评价

实验班3次实验教学结束后下发教学效果满意度调查表。下发问卷58份,回收有效问卷58份,回收率100%。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占91.38%;考核方法满意占89.66%;教师教学能力满意占93.10%。收获最大前三位依次排序:加强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占94.83%,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占93.10%,强化学生临床实践能力91.38%,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占89.66%。

2.4教师对课程整合后的实验教学效果评价

对参与实验教学改革的8名实验教师和2名实验准备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00%的老师认为学生思维活跃,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强;90%的老师认为能较好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和知识整合运用能力;80%的教师认为能强化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100%的教师认为能加强学生的沟通

3讨论

3.1改革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方法,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理解能力

专业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临床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和前提,对专业课程的理解和运用具有积极促进作用。本次调查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期专业基础课程知识掌握程度测评分的3个领域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分值均低,分别为61.98±9.98和62.09±9.04。说明学生普遍存在对既往已经学习的专科基础课程知识掌握程度差,三个领域中,态度领域分值最低,分别为16.73±4.04、16.56±3.79。究其原因,目前国内许多高等护理院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但如何开展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一直以来是护理教育者深入探索的问题。传统的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多附属于理论课程,实验教学学时数有限,虽然《护理学基础》课程加大学时数,但往往脱离临床,多为验证型实验,学生仅就某一个单独操作项目进行反复训练,知识分割,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主动学习兴趣不高,致知识点容易遗忘;加之,目前在应试考试的大环境下,学院、教师、学生更注重考试的结果,忽略了学习的效果,也是导致学生学过知识很快遗忘的重要原因之一。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更加注重“整体护理观”,强调专业-人文-实践并重。因此,加大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探索符合现代人才培养需求的考核方法的改革,使教学-考核-运用为一体,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2开展不同课程的实验项目整合,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护理人才

医学教育的目的是“以平衡的和整合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技艺和谆谆教授职业价值观”。越来越多文献证明,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学生必须具备有效的沟通能力,了解解决健康的社会因素,以及实践引证医学的重要性,这些方面的能力将有助于护理教育模式的转变。专业课程设置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核心地位,其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水平、专业的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传统实验教学是以课程为中心的实验课程体系,强调课程自身的系统性,而忽视了课程之间的联系,综合化水平较低,课程重复现象较为严重,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及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的涉及较为薄弱,难以使学生对生命现象形成综合、整体的概念,使“整体护理观”不能体现在护理实践当中。本研究以《儿科护理学》重点章节的常见小儿疾病(肺炎患儿护理、腹泻患儿护理、肾小球肾炎患儿护理)临床案例为蓝本,将《护理学基础》、《护士礼仪和美学》、《人际沟通》专业基础课程实验项目有机融入到《儿科护理》实验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对各课程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也使得专业基础知识不再显得枯燥晦涩。同时还可改变目前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各自为营,部分教学内容重复的现状。实验班3次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其评价结果显示,第2次与第1次比较,第3次与第2次比较,6个领域得分及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实验课程进展,学生在知识、态度、技能领域以及综合思维能力、团队合作、创新能力方面有显著提高,说明学生开展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方法整合有利于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有助于创新型、应用型护理人才培养。本研究在授课前1周下发了《实验教学指导手册(学生版)》和案例,并给学生讲明教学改革的目的、意义及授课方法,学生第1次实验课程情绪高昂,表现积极踊跃,但第2次上课前,个别同学出现退缩,认为课前准备占用时间多,与考试关联性小等,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学生能正确理解,表现优秀。提示广大护理教育工作者,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将是长期不懈、艰苦卓越的工程。

3.3开展实验教学考核方法改革,全面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

学生是高等教育的终极产出,社会对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其最终产品“人才”的使用而进行的。护理实践是一门“软技能”,诸如开放和诚实的沟通和尊重病人的个体属性。整合课程切入点是对一位病人和病人的临床问题的描述,护理教育的设计应不断转移到以成果为基础的模式上。目前对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考核方法仍停留在以闭卷理论考试,无操作能力考核,无法对学生的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本次调查显示,对照班采取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教师、学生均易于接受;实验班采用课程整合后的实验教学方法授课,对教师、学生的能力均是巨大挑战,但由于受“大考务”模式的影响,多选题和简答题只能对知识获得做出合理测量,但对技能和行为的培训采用卷面考核方式却难以奏效。两个班期末考试评分比较,实验班72.52±13.36,对照班74.82±14.88,无统计学差异(P>0.05)。建议需尽快建立与实验教学改革相统一的实验考核标准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将是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也是今后研究的课题。

3.4开展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优质的实验教师队伍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课程的调整改革及专业结构的调整与创新,既增强课程间综合与交叉性、应用性、技术性,又有利于人才培养更加符合医学科学与社会需求发展的需要,也是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的当务之急。教师不再仅局限于掌握所讲授课程的知识,同时需掌握人文、社会、专业基础等多元文化的知识和知识运用能力;多课程整合,可促进不同课程教师信息沟通和资源共享,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

3.5加强课程设置的综合化是高等护理教育必然趋势

实验课程是培养学生知识整合、引导临床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传统儿科护理实验教学强调整体护理理念,注重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缺乏动手动力和实践能力。我们将《护理学基础》、《护士礼仪和美学》、《人际沟通》与《儿科护理学》按照病情进展和护理程序进行内容整合后形成的新实验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专业特点,侧重对护生护理核心胜任力的培养,是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4小结

第2篇: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范文

护理学是高度实践性的学科,临床实习带教对于培养合格的适应临床需要的护理工作者起关键作用。儿科门诊输液室与其它科室比较,专科性强,其护理工作具有特定的重点和难点。作者在实习护生的带教过程中,运用互动沟通模式,取得了满意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带教对象 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本科共接待了80名实习护生,其中本科生30名、大专生14名、中专生36名,每批实习4~6周。

1.2 带教方法 每批护生进入科室开始实习时,运用书面考试和现场测评方法,考察实习护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能力水平。采取个别谈话和集体讨论等多种方式,了解护生的心理压力来源。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体化、差异化的带教方案。在带教过程中,遵循CMC互动沟通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1]。

1.2.1 创设情境(crative context, C) 创设情境就是形成和谐、温馨的情感氛围,不断设置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愉悦、主动地学习。带教时保持微笑,热情、友善,有步骤、分重点介绍儿科门诊输液室环境及相关医护人员情况,减轻学生陌生感。儿科门诊声音嘈杂、充满哭闹,患者家属过度焦虑,幼儿治疗依从性差,静脉穿刺不能保证“一针见血”等,这些均增加护生的不良情绪反应。带教者应及时疏导,努力排解护生的焦虑和不安。在带教的每一环节中,应将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操作规范细化、分解为具体问题和任务,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寻解决方案,激发学生对儿科门诊输液工作的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1.2.2 互动学习(mutuae activity,M) 互动学习是指通过师生互动、护生与患者互动、护生之间互动,增进临床技能。护生和施教者共同执行各项临床操作,如无菌技术,雾化吸入,小儿头皮静脉穿刺,肌肉注射等。在注重医疗安全和护理效率的同时,坚持让护生积极参与儿科门诊输液室各项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贯穿以学生为主,实践能力培训优先的原则。小儿头皮穿刺术对于初学者有一定难度,施教者应主动争取家长的理解、配合,帮助护生克服畏难情绪,选取恰当时机,增加护生亲自操作机会。指导护生与患者互动,如在输液前,应向患儿及其家属询问病情及以往用药情况,说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输液中密切观察患儿的体征变化和生理指标,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等。促进护生之间互相沟通,提高临床协作能力。

1.2.3 建构知识(clkonstructing knowledge,C) 建构知识就是将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的知识归纳、强化、迁移、拓展,并建构知识网络,转化成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各项基础操作技能各有其侧重点,又互相联系,遵循严格的程序原则。施教者可鼓励护生反复操作,强化熟练程度,启发护生思考各项操作规范的基本原理,举一反三,并与其它专科护理以及医疗、检验和其它相关学科知识融会贯通。

2 结果

护生实习结束时,严格进行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能力评价。内容包括: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能力、输液配置和静脉穿刺的实际操作能力、巡回时病情观察能力、常见输液反应的急救处理能力。基于以上评估,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改善教学效果。对每批接受互动沟通带教的护生做反馈问卷调查,发放80份,收回80份,有效卷80份,有效收回率为100%。93%学生认为有助于提高自己对儿科门诊输液室护理技能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95%学生认为有助于自己培养爱岗敬业、开放创新的专业素质。

转贴于 3 讨论

传统的带教方法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护生较为被动,缺乏合作意识。互动沟通带教模式强调以护生为主体,主动学习。近年来,作者在儿科门诊输液室的临床实习带教过程中,坚持实施互动沟通带教模式,取得较好教学效果。在实践中,作者认为互动沟通带教模式的效果与以下两方面因素密切相关。

3.1 坚持差异化、个性化带教 本院作为全省临床、科研和教学中心,每年接受大量护生的实习带教任务。这些护生学历层次参差不齐,生源地各异,其专业兴趣,学习动机、方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等均有不同,需因材施教。例如,儿科门诊输液室是护患纠纷的多发区,面对同样的工作和环境压力,护生的承受能力是有差别的。施教者应与护生坦诚交流,掌握每个护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素质,有的放矢的引导护生正确面对压力,努力保持愉悦、饱满的情绪,获取专业技能。

3.2 施教者应重视沟通技巧 互动沟通带教模式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形成终生学习的习惯,培养敬业和奉献精神。施教者的沟通技巧对于沟通效果起关键作用。促进师生间有效沟通的主要策略包括[2]:(1)激励性策略:施教者应善于运用多种方法,促进护生学习的兴趣。重视正面激励,赞扬护生的每一个进步和创新,使护生始终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2)问题性策略:施教者设计的提问和各项操作任务要突出问题性,以启动护生的思维。问题和任务指令应与护生的经验、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水平相适应,设计接近于护生“最近发展区”的探究情境,让护生及时获得成功体验,产生继续探究的信心;(3)开放化策略: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型呼唤开放、创新型人才的涌现,教学必须打破封闭的传统模式[2,3]。所谓开放性,是指重视儿科门诊输液室各项基础技能之间、本专科护理技能与其它专科护理技能之间、护理学与其它临床学科、基础医学以及相关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互相联系,鼓励护生不断将固有知识和技能拓展、迁延和创新。

综上所述,互动沟通带教模式的实施适应了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的需要,可显著提高儿科门诊输液室的实习带教效果,值得进一步推行。

【参考文献】

1 贾秀英,宋泳红,周红,等.护理教学中CMC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探讨.护士进修杂志,2006,21(7):641.

第3篇: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儿科护理 教学方法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小儿的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一门学科,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在解剖、生理、病理、免疫、心理社会、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等各方面均与成人有许多不同之处,且各年龄期的小儿之间也存在差异[1],如何合理安排儿科护理课程,在有限的课时里,让护理、助产专业学生掌握常见儿科护理知识,并使理论与实践二者有机结合,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 .因材施教,灵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大家都知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而要想做到“得法”却是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明确培养目标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1 明确培养目标

我们以加强对学生基本技能及临床逻辑思维能力训练为手段,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基层社区护理医技人员。 本课程突出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应把课程教育思想、观念与教学实际联系起来,按照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理论课程以“必须、够用”为度,以职业技能训练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有序地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新形式下对儿科卫技人才培养的新观念。 我们培养的儿科医学人才应是毕业后能服务于农村、基层社区的专门人才。

1.2分析学情,优化教学内容

我校招收的大专生,他们的起点是高中生,文化知识相对扎实,但动手能力较弱,针对这些特点,我们做到该精讲的必须精讲,如总论、新生儿常见疾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腹泻病、支气管肺炎等;这些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我们在教学大纲的指导下多安排课时,并安排实训课和见习课,使理论与实践二者有机结合;一些临床极少见的疾病,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学,如遗传性疾病、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同时开设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儿童学习困难等问题内容的讲座课,以补充学习内容的不足。

1.3注重本课程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科护理学的生长发育、儿童保健和营养、住院儿童的护理、新生儿及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章节,是其他护理学科所不存在的。另外,相同系统疾病的护理中,由于儿童具有与成人的不同解剖、生理、心理和发病的特点,形式了与成人不尽相同的护理措施和方法,这是儿科护理学的亮点。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使学生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讲小儿各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时,采用启发式教学,先让学生讲相关年龄的故事,然后逐步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出各年龄组特点及其相关护理措施,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掌握了有关内容,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4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教师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提前选择病例并提出问题,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及相关文献,通过阅读、思考、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通过实施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使课堂教学与临床密切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讨论技巧、整体素质和团结协作能力。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

1.5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提高,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要适应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在教育手段上要加以革新,传统的教学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教育要求,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逐渐被广大教师所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集音、色、形与一体,直观形象,能够直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彻底改变了板书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例如:在讲述“新生儿的喂养法”时,本人采用了放录象的方式,学生看得津津有味,增强他们学习儿科护理学的兴趣。单纯的说教容易使学生厌倦,如果能够有效地利用多媒体,调动学生的潜能,增强了学生的感官认识,使有意识的学习活动和无意识的学习活动相结合,便会很好的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课堂效果很好。

2.加强实验教学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力很强的学科,除了加强儿科常用技术操作、儿科常见疾病的临床见习外,还要加大开展综合性实验的力度,在已有单一实验的基础上联合妇产科护理,外科护理,内科护理,基础护理教研室共同开设相关联性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横向思维的方法,为临床思维的建立奠定坚实基础。

3.强化练习,巩固课堂教学内容

要很好地完成一堂课的教学计划,要在即将结束课程时加上必要的反馈环节,做到心中有数。每次课都留出一定的时间,根据本节课教学目标,重点提出几个需要掌握的问题,当堂掌握;还会让同学做练习,使知识系统化,形成儿课护理学的知识树。结束本节课之前本人还会提一些问题,让同学下课后通过预习下次课的内容自己解答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提高下节课课堂教学效果作铺垫。

4.教师深造学习,努力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授课之前教师必须到医院实践一段时间,不仅要进行护理实践,还要在医疗实践,一方面,通过临床实践教师可以熟悉护理操作规程及护理术语等,熟悉临床护理新技术,有利于教学,另一方面通过临床实践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典型临床病例,为课堂教学积累有用的临床资料。同时争取各种外出学习的机会,。开展教研室活动,集思广益,精心选择题目,进行深入讨论,做到“必有所学、必有所悟”,形成一个融洽的、不断进步的学习氛围。

第4篇: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范文

家政的服务员培训计划

一、培训任务

家政服务员培训旨在使没有家政服务知识的人通过培训,初步掌握家政服务基本理论知识和服务本领,较快胜任一般家庭的服务工作。

二、培训对象

女性年龄18周岁以上45周岁以下,身体健康,准备从事家政服务工作的中国公民,可参加家政服务员培训。

三、培训方式与时数

采用集中培训与自学、统一考试相结合的培训方式,集中培训与自学时数比例。

备注:“理论知识培训”主要完成理论知识部分培训的任务;“专项技能培训”主要完成专项职业技术培训的任务。

四、考核要求

(一)考核标准

1.家政服务员培训合格考核标准

(1)基础理论考核标准(根据试卷的答题标准给予评分):

掌握家政服务的定义和主要内容;家政服务员的职业操守;了解家政服务相关法律常识;掌握相关安全和卫生常识。

(2)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会使用日常礼貌用语;

会制作两种以上主食、五种以上的家常菜;

懂得家庭居室清洁卫生的基本要求和工作步骤,能使居室整齐清洁、厨房卫生间整洁无异味;

会鉴别服装面料,并科学合理地予以分类洗涤(按照衣物特性用洗衣机或手工洗涤)、晾晒、收藏。

会使用一般的家用电器(电视机、电冰箱、电风扇、电饭锅、吸尘器、电热水器)及燃气具(燃气热水器、煤气灶);

懂得常见花卉养护、一般家庭宠物的饲养;

掌握有害生物防治的基本常识(如灭蟑螂、苍蝇、老鼠);

掌握基本的护理产妇、新生儿的技能;

掌握婴幼儿生理心理特点,能安全看护婴幼儿;

能对老年人进行饮食起居护理。

能对病人进行简单的生活护理。

五、培训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一)培训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实用性原则。根据各级家政服务员的实际需要,解决学员应知应会的问题。

2、实效性原则。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加强能力培养,克服纯学术性教学的倾向。

3、灵活性原则。形式多样,方法灵活,除采用课堂讲授外,可适当采用参观考察、研讨等方式,使学员开阔思路和眼界。

家政服务员岗前培训教学内容纲要、课时及授课教师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范文

培训目标:初级家政服务员

一、培训课时:

总课时数(180)学时

理论授课(100)学时

技能授课(80 )学时

二、课程设置和要求

(一)应知知识要求

1. 基础知识

三、培训教学计划安排表

四、考核方法

1、单元测试

2、结业考试

3、国家技能鉴定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范文

为解决失业农民工和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并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更好地促进我市家政服务业与和诣社会的发展,针对当前我省失业农民与下岗职工的现状,及全国和我省家政服务业的现状,利用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设备与其它相关资源优势,通过在校集中面授、专家现场指导与技能训练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定期对我省新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和下岗农民工,省直单位下岗职工组织开展家政服务员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与相关技能,决定举办家政服务员培训班。考虑到培训对象的地域、年龄、性别、经济条件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异,特分初级、中级与高级家政服务员三个层次的培训。现就初级家政服务员培训制定如下计划:

一、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使受训人员具备以下条件:制作家庭餐,进行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同时掌握“照料孕、产妇”、“照料婴幼儿”、“照料老人”、“护理病人”(四项中任选一项)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二、培训对象

新农村初、高中毕业生,返乡和下岗农民工,省直单位下岗职工。

三、培训时间

每期150标准学时。

四、培训内容

1、社交礼仪:言谈举止;人际交往;家庭人际关系。

2、制作家庭餐:制作主食;烹制菜肴。

3、家居清洁:清洁家具;清洁家具及用品。

4、洗涤摆放衣物:洗涤衣物;摆放衣物。

5、照料孕、产妇:照料孕妇;照料产妇。

6、照料婴幼儿:主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7、照料老年人:饮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8、护理病人:饮食料理;生活料理;异常情况应对。

五、培训方式

1、学校面授。分批次组织相关人员到学校对培训人员进行集体面授。

2、实地训练与考察。培训期间,组织受训人员进行现场技能训练,加强受训人员对相关知识与技能的认识、理解及掌握。

3、理论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相结合。

4、理论教学与穿插案例相结合

家政服务员培训计划

一、课程任务和说明

通过培训,应使培训对象掌握初级家政服务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完毕,培训对象应能够独立完成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等工作,并有选择性地掌握照料孕、产妇、照料婴幼儿、照料老年人或护理病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教学方式应以情景模拟教学法为辅助手段,以实际操作演练为教学重点。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是家政服务工作的基本内容,是每个家政服务员必须完成的基础性工作,应强化训练,使每个培训对象都能通过基础性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在此基础上,使培训对象掌握1至2项专业选修课程的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目标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中对初级家政服务员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职业道德,择业与就业、相关法律法规常识,掌握社交礼仪、制作家庭餐、家居清洁、洗涤摆放衣物、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以及病人或护理病人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三、课时安排

1、课时安排:150标准课时。

理论知识课占总课时的40%。理论知识各部分的比重为:职业道德10%,基础知识30%,制作家庭餐15%,家具清洁15%,洗涤摆放衣物10%,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与护理病人20%。

操作技能课占总课时的60%。操作技能各部分的比重为:社交礼仪3%,制作家庭餐25%,家居清洁25%,洗涤摆放衣物15%,照料孕、产妇、婴幼儿、老年人与护理病人32%。

2、授课形式:以理论授课为基础,以情景模拟教学为辅助手段,以实际操作技能演练为教学重点。

四、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1)职业道德

教学要求:掌握家政服务员的职业道德与职业守则知识

(2)择业与就业常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家政服务员的择业与就业常识。

(3)安全与卫生常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工作相关的案例与卫生常识。

(4)社交礼仪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工作相关的社交礼仪常识与能力。

(5)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与家政服务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

第二部分 制作家庭餐相关知识与能力

(1)制作主食(和制面团的基本方法;馅料调拌常识;主食成熟性状鉴别常识;燃气灶具、高压锅、电饭煲、电冰箱和微波炉的使用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烹饪原料及烹饪器具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烹制菜肴(采买记账基本知识与能力;家庭常用刀工技法;菜肴成熟性状鉴别常识与能力;常见调味品的使用;菜肴原料搭配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掌握食物成熟性状的鉴别、采买记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第三部分 家居清洁相关知识与能力

(1)清洁家具(家庭常见清洁用品和用具知识;家用电器的使用方法;常见清洁剂、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2)清洁家具及用品(家具擦试、清洁常识与技能;灯具清洁常识与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家庭常见清洁、消毒用品和用具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及家用电器的使用。

第四部分 洗涤摆放衣物

(1)洗涤衣物(服装面料鉴别常识与能力;常见洗涤剂的性能用途;手工洗涤衣物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洗衣机使用方法)

(2)摆放衣物(常见衣物折叠方法;常见衣物摆放常识与能力)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服装面料鉴别常识与能力、 常见洗涤剂的性能与用途、手工洗涤衣物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洗衣机的作用、常见的衣物折叠常识与能力。

第五部分 照料孕、产妇

(1)照料孕妇(孕妇生理变化基本特点;孕妇饮食常识;孕妇日常生活起居常识;孕妇盥洗与沐浴方法)

(2)照料产妇(产妇饮食基本要求;产妇日常生活起居常识;产妇盥洗与沐浴方法)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孕妇生理变化特点,孕、产妇营养常识,孕、产妇日常起居常识,以及她们的饮食制作知识与能力。

第六部分 照料婴幼儿

(1)饮食料理(婴幼儿人工喂养方法与能力;婴幼儿进食、进水基本方法与能力;婴幼儿餐具清洁方法与能力)

(2)生活料理(婴幼儿盥洗基本方法与能力;婴幼儿看护常识与能力;婴幼儿衣物洗涤方法与能力;照料婴幼儿便溺的基本方法与能力)

3)异常情况应对(紧急呼救常识与应对能力;外伤和烫伤紧急处理常识民应对能力)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婴幼儿饮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与能力,以及异常情况应对的基本常识与能力。

第七部分 照料老年人

(1)饮食料理(老年人饮食特点;老年人进食注意事项;老年人进水注意事项;)

(2)生活料理(老年人生活特点;老年人性格特点;老年人居家注意事项;老年人外出注意事项;与老年人相处的基本方法)

(3)异常情况应对(老年人常见的意外情况;老年人常见外伤和烫伤紧急处理)

教学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老年人的饮食料理、生活料理的基本方法与能力,掌握异常情况应对的基本常识与能力。

第八部分 护理病人相关知识与能力

(1)饮食料理(病人饮食特点;给卧床病人喂水的基本方法与 能力;给卧床病人喂饭的基本方法与能力)

第5篇: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范文

护士长是医院护理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领导者,科室护理质量的高低与护士长本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有关系。“优质护理”开展“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基础护理,改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达到政府满意,.医院满意.,护士满意。

“小儿哭,大人烦,就医环境乱糟糟”是儿科真实的写照,儿科家属对护理期望值高,必须一针扎上,因而我认为一个儿科护士长要有良好的心里素质和涵养,有崇高的道德水准,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娴熟的技术操作,思想敏捷,具有良好的自制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根据自己十余年的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体会,谈一些体会。

1严一律己,宽宏待人,无私奉献精神

护士长是护士的代言人,既是护士,也是一名护士管理者,作为一个护理管理者,首先要具备护理工作领导者的内在气质,热爱护理工作,一切要以患者的利益为重,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视 患者如亲人。

宽宏是在一定质量度范围内,不怕他们工作和生活中有缺点和错误,而是捕捉有利时机进行启示教育,在日常工作中严格自律,要求护士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自身的行为带动同志,管人不整人,用人不疑人,我用真情和爱心去善待每一位同志,关心体贴每一位护士,并及时解决他们思想上工作上的难题,使科室形成积极上进团结的工作气氛,当遇到突发事件时,护士长能挺身而出,冲锋在最前沿。

2从细节管理.保证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服务是本,安全是魂”两者是密不可分,保证医疗安全一直以来是管理者常抓不懈的主题。

2.1认真执行查对医嘱: 护士长每周开大处方时,亲自参与医嘱的查对,治疗班和值班人员每日查对医嘱。新收的病人交班者和接班者查对医嘱;如发现有差错者,由交班者负责。临时医嘱经两人核对后,上临时医嘱本和治疗单,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第二天治疗班再次查对并签名才能执行,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2.2从点滴做起:护士长要随时检查制度落实情况,上班后必须做到四看五查一巡四看:一看医嘱是否执行无误有无未执行医嘱,二看交班报告,掌握每日新入危重,及有特殊变化的患者,三看地面是否干净整洁,四看各项护理记录是否完整,书写是否规范;五查:一查病房管理,二查清洁工作,三查基础护理执行落实情况,四查病区环境是否干净整洁物质定位放置,五查各种管道是否通畅; 一巡回护士对危重病人及病情有特殊变化的病人与交班人共同巡视,进行床头交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留后患平时工作中每看到操作要进行质量控制,使其达到标准化。

2.3发挥二级质控功能:把我科的护理质量分为六个组,护理文件书写,急救物品,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病室管理,消毒隔离,护士长为一级质控,随时检查这几项,二级质控为科室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护士每人负责一项,每周检查一次,对存在的问题用晨会时间向大家及时指出。每月开一次护士大会针对护理安全教育,时刻保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发现问题不断思考,积极改进,集思广义,采纳合理建议,大胆实施,结合实际为病人创造尽可能完善的护理环境,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3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技术操作

儿科是一个专业型技术性较强的科室,家属对护理期望值高、都要求第一时间为其服务。必须一针扎上针,因而儿科护士应具有较高的穿针水平,同时还在临床工作中应加强病情观察和疾病的分析的能力不断积累临床工作经验,从而提高技术水平,作为护士长应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并精通本科专业知识新发展,成为学科带头人,练就精湛的技术做执行各种模范。取得护士在专业知识和护理操作技能方面对护士的佩服。

护士长每天利用晨会时间组织大家学习儿科常见病的病因病理和护理措施。晨交班同大家一起查房时随时提问,是大家都掌握基础知识,每周跟随科主任查房一次,每周一次业务学习,每月业务查房一次使同志们提高护理人员的基础知识。每季度技术操作考核一次。这样才能提升科室整体素质,提高护理质量,使我科成为年青型、知识型、奋进型的团队。

4要有公关意识,善于处理各种人际

4.1处理好护理部和科室关系:护士长既时护理指挥系统的中层骨干力量,又是沟通上下的桥梁。医院护理指挥系统的计划决策要通过护士长带领护士去执行。要团结在护理部周围,服从领导和工作,主动争取得到护理部的支持。对护理部下达的各项任务, 应结合科室的具体情况进行有效落实,并及时返馈科室信息、病人的要求、参与执行护理计划。

4.2处理好护士间的关系:在平时工作中,与我们的姐妹们和睦相处。①充分发挥每位护士的特长:真诚相待,对老同志要尊重关心,多虚心向他们请教,从而发挥老同志的作用。对年轻护士多鼓励、少指责、多表扬、少批评、多给压力,多关心她们的生活,对缺点的护士多交流多感化,给她们成长的空间,帮助每位护士解决工作中及生活中的困难。构建和睦的大家庭。②公平的对待每位护士:评优、进修、学习机会均等,正确处理护士之间的争执和工资的分配。③知人善用人,在工作中运用评价鼓励、商量、暗示、幽默和无声的行动之中。④处理好护患间的关系: 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心,对待患儿与家属。以博爱之心和护患角色来体谅患儿和家长的痛苦。坚持做好护理人员的思想。要求把满足病人需要,解决病人存在实际问题放在首位。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主动接触病人、熟悉病人、掌握病情,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建立新型的合作型护患关系。⑤处理好儿科与各科室间的关系: 以和睦相处、取长补短的态度处理儿科与各科室间的关系,对于医技、药剂、后勤等科室硬建立一种互相理解、信任和支持的关系, 不可得理不饶人或强词夺理僵化横向联系。通过在临床工作中实践,我认为护士长应加强管理、采取措施、反复强化,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操作技术能密切医患关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爱心 “三心”溶于临床工作中,在科室间相互总结、相互学习、互为榜样、互相监督、共同提高,从而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是病人满意、护士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

参考文献

第6篇: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健康教育 初产妇 新生儿护理 认知

为了了解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等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评价对其开展健康教育的效果,笔者对我科2011年3月-6月收住的68例新生儿母亲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并对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评估和分析。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3月-7月入住我科的新生儿的母亲,共68例初产妇进行调查研究。其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68例初产妇一般情况

2.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在新生儿入院时针对初产妇问卷调查,由初产妇独立答卷后当场收回。根据答卷上产妇对新生儿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由责任护士有针对性的进行入院健康宣教和后期相关护理知识指导及操作示教,在出院前再使用同一内容的调查问卷调查一次。在参考有关文献的基础上[1],结合本次研究的目的,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分为2部分,其内容包括:(1)产妇的基本资料,如年龄、家庭月均收入、教育程度等。(2)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获取来源。

3.统计学分析。共发放调查问卷68人份,回收有效问卷68人份,回收率100%。所有数据运用SAS for windows V8.1软件进行分析。 转贴于

结果

1.健康教育前后产妇对新生儿护理及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

(1)产妇对新生儿一般护理的认知。通过调查发现,产妇对新生儿体温的监测有所了解,但存在不少误区,例如错误地认为宁捂勿冻等;对大便的观察只注重是干便还是稀便,是一次还是多次,而不注意其颜色、数量、气味以及伴随的反应等;对新生儿皮肤、臀的护理普遍了解,但对眼部的护理存在不少误区;对新生儿哺乳后溢奶现象的处理知识普遍缺乏,大多数产妇感到盲然或惊慌失措,不懂得观察溢奶前的先兆、伴随动作、溢奶后有无脸色苍白、咳嗽等并发症及如何处理等。通过健康教育,产妇对这些知识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基本能够应对一些常见现象的护理。

(2)产妇对新生儿疾病知识的认知 产妇在教育前对常见的新生儿疾病普遍缺乏了解,虽然对感冒、发热等有所了解,但应对措施普遍欠缺,经过教育和指导后有了显著提高。详见表2。

表2 健康教育前后初产妇对新生儿护理及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

2.信息知识来源

产妇获取新生儿护理方面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报刊杂志(42/68,61.76%)、电视(48/68,70.59%)、自己看书(19/68,27.94%)、电台(5/68,7.35%)、亲朋好友讲述(54/68,79.41%)和以前的课堂教授(7/68,10.29%),基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健康教育。

讨论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实施,大部分产妇都为初产妇[2],新生儿为独生子女的越来越多,产妇及家庭对新生儿的护理都十分重视,但却不得要领。调查显示,产妇在健康教育前对新生儿护理知识虽然有所了解,但是普遍认识不足,缺乏经验,有失科学性。主要是因为她们获取相应知识的途径十分有限,主要是通过亲朋好友的讲述、电视和报刊杂志的传播。亲友讲述属人际传播,交流充分,针对性强,反馈及时,但不够系统科学,常是一些不符合卫生标准或科学的土方子;电视和报刊杂志属大众传播,传播广,但力度有限,且缺乏针对性。我们通过对初产妇的入院调查,在掌握她们已有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教育与操作演练,能有效地提高产妇的新生儿护理知识,有利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值得更加广泛、深入地推广。产妇乃至家属应及时转换角色,积极配合医院的健康教育,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出院后,医院也应该提供相关的联系方式,满足产妇及家属的求知欲,保持健康教育的延续性,减少因家庭护理不当而产生的新生儿健康问题,确保婴儿的健康成长。

参 考 文 献

第7篇: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范文

    1新生儿的特点及优质护理方法

    1.1让每个人心中都明白优质服务的含义;为了强化新生儿科的护理服务,科室举行了以“心目中的优质服务”为主题的讨论会,换位从家长、患儿等角度出发,提出如何更好地实施护理服务。认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从点滴做起,夯实基础护理,当好新生儿的“母亲”。

    1.2许多小宝宝呱呱坠地就被送到了新生儿科,全身没有来得及清洁。到了这里,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护士阿姨们就会主动的为他们洗头、洗澡。

    1.3婴儿与成人相比由于其大脑及其他系统功能发育尚未完善,不具备语言能力,不能很好地与外界交流;因此在婴儿护理上便产生了一种误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即只重喂养,只关注单个疾病的护理,而不去考虑婴儿作为一个人的全方位的需要。在这里,护理人员关注的不仅仅是小宝宝们的身体变化,而且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医护人员用抚触——这一相互之间的特别语言,与宝宝进行特殊的沟通;总是尽可能为患儿创造一些良刺激。

    1.4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优化人员素质,开展特色服务。人是生产力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现代社会人才已经成为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一个组织之所以能够实施管理,首要的条件就是人员的素质要达到一定的水平,为了优化和提高人员素质我们采取如下几点措施:①塑造良好的护士形象;②提高护士实际操作水平,练就高超的专科技术,每周五早晨交班后由护士轮流进行小讲课,内容结合临床问题进行;如: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治疗知识的系统培训,进一步规范静脉输液操作技术,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提高静脉输液治疗的护理质量。为了使新生儿科每一个宝宝都得到最优质的静疗服务,在日常的护理活动中随时进行教学,不断学习如何更好地进行穿刺及各类导管的维护,从而减轻宝宝的痛苦。③强化法律意识,保障护理安全,在护理活动中,一起遵循护理规范操作。④在选人上,结合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采取双向选择,经考核、试岗合格、科室认可方可人岗。⑤巩固基础知识,坚持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次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核。⑥创造机会和机会提高在职护理人员的学历层次。

    1.5改变病房管理模式:落实责任制护理、全面履行护理职责,病房实行责任护士负责制,每位责任护士分管5~8张床,实行24h负责制。

    1.6落实基础护理:从点滴做起,仔细地观察病情,精心的喂养、耐心的换尿布及清洗臀部,以保证新生儿不发生呛咳和感染。

    1.7强化专科护理:一天2次给新生儿进行沐浴、抚触、及时做好预防接种注射,实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对早产儿实施“鸟巢护理”;鸟巢式护理能给予患儿全身温柔的接触,能减少热量散失,维持早产儿各项生理指标的稳定,使机体能量消耗减少,让患儿安静舒适,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缩短了住院时间。

    1.8加强沟通,做好健康教育1.8.1沟通的方法:在每周二、五下午新生儿探视过程中,以满腔的热忱,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设身处地地为患儿家长着想,理解家长对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沟通从心开始,语言传递温暖,微笑是我们的“武器”,每次面对宝宝的家长,护士总以微笑示人,热情、耐心地接待,灵活的技巧,委婉的语气,礼貌的用语,详细的讲解,使家长心中得到安慰,我们也得到他们的理解与信任。

    1.8.2健康宣教的内容:①产后第1天:向产妇及家属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早吸吮、按需哺乳的意义,母亲正确的喂奶体位及婴儿含接姿势,母婴分离的情况下如何挤奶,如何保证充足的乳汁,新生儿安全教育知识。②产后第2天:纠正母亲喂奶体位及婴儿含接姿势、新生儿沐浴、抚触、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的方法、讲解新生儿生理性体质量下降、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几种特殊生理状况的观察。③产后第3天:新生儿疾病筛查的目的及内容、乙型肝炎疫苗和卡介菌接种。

    1.8.3出院指导:①在危重症新生儿出院前几天,特别邀请宝宝的家长来到科室,进行“手把手”的宣教,让宝宝家长掌握出院和宝宝的喂养、沐浴、抚触及日常的护理,让宝宝回家后依然得到很好的照顾。②需要复诊的宝宝,在出院时和家长预约复诊时间;③出院时交代清楚下次预防接种的时间和地点;④需要跟踪的宝宝,科室会电话回访,进行跟踪护理,解决家长的疑问并进行正确的指导。

    1.9优质护理中的细节1.9.1改变护理人员被动服务意识,护理服务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护士有了自己的患者,患者有了自己的护士,这种明确的对应关系对保证患者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更为有利。

    1.9.2新生儿室走廊装扮一新,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教育形式,提高了患儿家属的认知水平,广泛受到患方的好评。每周下午的健康教育时间除了关于疾病的宣教,还对患儿父母的手卫生健康进行宣教,全员参与,关爱健康,使新生儿病区内所有人员掌握了六步洗手法,认识到洗手的重要性。

    1.9.3根据科室患者的具体情况,组织病友会,让患有相同疾病的患儿家属相互进行交流;每月一次的公休座谈会议利用多媒体课件为患儿家属讲解各种疾病知识,解答了患儿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促进了医患间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医患友谊,使医患沟通零距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还为医患之间搭起了一座沟通、理解和信赖的桥梁。

    1.9.4在患儿出院时将留有科里电话的随访卡送到患者手里,为患者提供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的护理服务,与患方建立了更加融洽和谐的关系以上都是随手可以拈来的“细节”,但细节深处见真情,这些细节方便了患方,和谐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

    2结果

    .1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注重服务细节,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明显提高了,在服务过程中,把患儿及家属视为亲朋好友,主动关心和帮助,护患关系更加融洽了。护士用周到的服务、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赢得了患儿家属的信任和赞扬,使患方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2.2降低了护患纠纷优质护理服务中的细节服务,使护士的思想转变了,改变了服务模式,加强了护患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从而提高了患方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减少了纠纷。

    2.3提高了护士的整体形象和素质护士的形象是一种组织的整体形象,它是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士的总体认识和评价,优质护理服务中担任责任护士的都是学历高、有责任心、沟通能力强的护士,所以护士们自觉学习相关知识和专业知识,护理技能不断提高,护理技术更加娴熟、规范,从而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2.4医师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由于护士的专业技术提高,护患沟通的加强,观察病情更加仔细,执行医嘱更加正确。因此,医师对护士的满意度提高了。

第8篇: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范文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39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85-01

自卫生部2010年大力推广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我院领会精神、大力支持,与时俱进。全院上下掀起了“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活动的新高潮。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及人们对健康的需求,对医疗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护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深入贯彻2010年全国护理工作会议精神,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紧紧围绕“改革护理模式,履行护理职责,夯实基础护理,提高护理水平”的工作宗旨,充分调动临床一线广大护理工作者的积极性,朝着“患者满意、社会满意”的目标不断前进。活动中我院妇产科疗区改进服务方法,推出优质护理服务的新举措、新亮点,满足了患者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受到患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与此同时,通过增加护理人员待遇,实施量化绩效考核,完善激励机制,把优质护理服务纳入考核内容,根据得分情况领取效益工资,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护理质量。

首先整合护理人员结构,均匀分组,保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整合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沟通和健康指导;产程观察,陪伴分娩,新生儿护理。科室将护理人员分为门诊组、产房组、病区组。

门诊区护士成立护理护送服务中心,为病人提供住院、门诊手术治疗的护送工作,护送住院病人进行化验、心电图、彩超、理疗等检查和治疗。协助门诊或住院部妇科、产科,急、危、重、特殊病种等病人的护送工作,负责本组病人的日常生活及治疗护理工作。①每组有一人对本组病人(产妇)做基础护理,包括病人入院后一系列的健康宣教,并在更换病号服前,为其提供沐浴,有专职护士陪同沐浴,更衣,修剪指(趾)甲,梳理头发(长发者帮助编成小辫)防止术后头发蓬乱,即不好梳理,又影响形象。术后卧位指导,饮食指导,口腔护理、护理,对携带引流管患者床旁安放引流装置悬挂器,方便使用。提供适应的病室温度、湿度,术前对病房进行消毒,术后为产妇增加盖被,准备好电热饼为手术后产妇使用,调好温度,随时观察,防麻醉后感觉迟钝造成烫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护理、检查等操作时间集中,保证产妇的休息。②另有一人专做新生儿的基础护理工作,即产妇分娩后,护理人员在母亲床旁进行新生儿的一切护理,包括新生儿沐浴、抚触、眼部、脐部护理、更换尿布、母婴床旁宣教等,均采取一对一的服务模式,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还就育儿常识及注意事项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宣讲与沟通,家属可以直接参与操作,如为新生儿沐浴、抚触等,为出院后独立进行新生儿的护理打下基础。给予母亲母乳喂养的技术指导及相关知识培训,同时设立宣教室,利用多媒体为产妇家属反复播放孕产妇全程宣教知识(孕前后相关知识、产后喂养、产后护理知识,育儿知识等)。

为方便产妇,科室专门设立膳食营养中心,营养师每天巡视各病区,为她们提供食谱,征求产妇及家属的意见,并把饭菜送到病房,科内购置餐饮用具包括微波炉等,以方便使用,而且护理员每日发放开水入病房,随时满足需要;科室内还设立统一晾晒中心,内装有烘烤设备,家属为新生儿及产妇清洗衣裤、尿布等用品后放入晾晒区,即快捷,又方便,有利于病房管理,又防止了病房内潮湿。为了满足病人及家属的需要,医院建立了新生儿洗澡、游泳区,并指派专职人员到吉林省妇幼保健院学习新生儿洗澡、游泳知识,现已开放使用,满足了新生儿的需要,受到了产妇的一致认可。

病区多处设有温馨提示标识,设计美观,内容简单明了,重点突出,提醒医护人员和病人家属注意病人当前病情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并随着病人病情的需要随时更换。例如一个易于跌倒的病人,设置温馨提示卡后,医院其他医务人员、清洁工和同病室的病人及家属看到标志后可知道这个病人容易跌倒,可以在该病人活动时给予协助,并及时通知护士,避免事故的发生。同时,温馨提示卡还可提示护士工作重心所在,针对某些潜在危险因素,实施预防措施。如为留有引流管的病人翻身时就可以根据提示采取相关措施防止管道脱落、扭曲、受压,同时提醒病人勿自行拔除管道;长时间卧床的病人悬挂防压疮卡,提醒护士及家属按时为病人翻身按摩,防止压疮;为来院就诊的病人及工作人员设计天气预报专区,方便大家出行增减衣物。

医院为了响应号召,做到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①后勤保障水、电、暖,总务、物业科每天巡视,及时维修;各种物品每月定时送到病区、科室急需物品保洁员及时领取。②药剂科每天摆药送到病区。③客服中心做产后电话访视。④器械科每月两次派送各种用品。⑤中心供应室每天下收下送。⑥微机管理中心支持护理工作:我院护理部与微机管理中心共同研发的“护理信息化微机管理系统”的科研项目,正处于调试阶段,他的实施使各种护理信息上传下达、会议通知、会议精神、护理查房动态、护理缺陷、护理会诊等,能及时传达到每个部门,大大节约了护士、护士长的时间,使临床一线护士围绕病人工作。

第9篇:新生儿基础护理相关知识范文

1.1对象

根据《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要求,适龄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均在6岁内完成。为此,我们此次调查的留守儿童,其父亲或母亲单方外出打工,或父母双方同时外出打工3个月以上6周岁以下的儿童。同时在周围选择居住地相同(同行政村),年龄、性别相近,父母均在家的儿童进行对照。

1.2方法

调查前由村医对所辖村留守儿童进行摸底登记,然后由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专业人员和乡、村防疫医生对留守和对照儿童接种率和监护人免疫知识知晓率进行调查,掌握干预后接种率状况及影响因素。

1.3判断标准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的判定标准为:儿童有明确的出生时间,按照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疫苗,起始月龄正确,全程接种为合格。提前接种以及2剂次疫苗间隔时间不正确(小于28d)为无效接种。除甲肝疫苗在2周岁内完成基础免疫外,其他免疫规划疫苗在1周岁内完成全程接种为达标,否则为不达标。加强免疫合格接种标准:起始月龄符合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且在规定的月龄内完成接种,视为加强免疫合格接种。

1.4干预方法

根据无极县留守儿童基线调查结果和影响因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全县采取了实施预防接种新模式、定期查漏补种、加强督导、改善预防接种服务形式、健康教育等综合性干预措施。

1.5质量控制

本次调查的所有人员通过培训,统一标准和方法后方可开展调查。市级专业人员全程参与并进行质量控制,负责调查表的审核,凡出现调查内容不完整;调查数据或问卷出现逻辑错误之一者,均为不合格。

1.6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用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无极县6岁以下儿童639名,其中留守儿童316名,对照儿童323名。这些儿童中,男332名,女307名,男女比例为1∶0.92。年龄分布主要以3、4岁为主,占54.75%。年龄最小的为1周岁5个月,最大的6周岁。两组儿童年龄、性别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接种率调查

2.2.1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

干预后调查显示:留守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率达到90%以上。其中,基础“五苗”接种率在96%以上。与对照儿童相比,所有疫苗的接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2加强免疫接种率

干预后,留守儿童5种疫苗的加强免疫接种率达到了90%以上,与对照儿童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监护人情况

2.3.1监护人基本情况

留守儿童监护人主要为祖父母/外祖父母,共295人,占93.35%。年龄以50岁以上为主,共266人,占84.18%;年龄最大68岁。文化以小学以下为主,共243人;占76.90%。2.3.2监护人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完成问卷628份,根据问卷的质量剔除不合格问卷17份,得到有效问卷611份,有效应答率为97.29%。其中留守儿童监护人问卷300份,对照儿童监护人问卷311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两组儿童监护人对免疫规划知识和政策所有问题的知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乙肝疫苗预防乙型肝炎、二类疫苗自愿自费接种、预防接种证妥善保存的知晓率较高,在98%以上。知晓率最低的是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种类,为83.33%。

3讨论

从调查结果看,干预后,留守儿童无论是基础免疫,还是加强免疫,接种率均在90%以上,达到了卫生部《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要求。与对照儿童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在全县采取一系列的免疫规划综合干预措施后,实现了国家要求的所有儿童均享有免疫规划服务的权利。由此说明,我们采取的综合干预措施是有效可行的。从接种率调查结果还可以看出:基础“五苗”全程接种率在96%以上。脊髓灰质炎、百白破、麻疹加强免疫接种率在95%以上,而新增的“两脑”和甲肝疫苗,与基础“五苗”相比,接种率均较低。这提示我们在今后的免疫规划工作中,应重点加强对这些知识的普及和宣传。通过实施预防接种新模式,为提高留守儿童接种率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同时还极大地提高了基层防疫医生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其内容包括“一保、一网、双卡、双预约、三对接”。“一保”就是保证村医待遇落实。在目前各乡(镇)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还不足的情况下,依靠村医在各村的影响力,开展入户预防接种工作宣传,做好留守儿童摸底追踪工作尤为重要。为此,我们积极争取领导,制定了公共卫生资金使用、管理的具体办法,并以“石家庄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使用指导意见”下发至县卫生局,确保村医待遇按要求落实到位,解决了多年来村医待遇得不到保障的难题,充分调动了村医在留守儿童查漏补种、预约接种、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积极性。“一网”就是借助全市预防接种信息网络化管理平台,向留守儿童监护人手机发送短信进行宣传、预约,并通过信息系统搜索本辖区应种未种的留守儿童,最大限度地保障留守儿童接种率。“双卡”是实行儿童接种信息乡、村两级建立统一的预防接种大卡,做到了底数清,便于掌握和预约。“双预约”是乡级每月通过手机短信、接种证预约、电话通知等方式对应种儿童进行预约,村级每月根据乡级下发的“预约未种儿童信息表”进行上门预约接种,并及时回访、核查,避免漏种。“三对接”是每月疾控机构与接生单位对接,及时掌握新出生儿童数;每月乡、村医生对接,进一步核对儿童底数、漏种儿童数;每月村医和村计生人员对接,掌握未上系统的新出生儿童数。查漏补种是针对之前免疫接种率低下所采取的直接措施。为了使留守儿童查漏补种形成制度,我们在全县每季度开展1次留守儿童查漏补种活动。由村防疫医生主动搜索、登记所辖村新增和漏种疫苗的留守儿童,并于每季度末20日前上报乡级接种门诊,乡级接种门诊核对后,及时进行查漏补种。由于无极县地处平原、经济较发达。尤其是近几年,县、乡、村实现了路路通和公交车,交通便利,保障了以乡为单位预防接种工作的开展。但是,仍有个别留守儿童监护人,由于年龄较大,记忆力差,活动能力受限,不能及时带儿童接种疫苗。为此,对个别离接种点5km以上的村,乡级防疫医生分片包干,各负其责,每月在村医协助下,开展一次巡回、入户接种,为留守儿童监护人提供方便;还可以减少漏种、迟种现象的发生。同时,2012年初,我们对全县乡级防疫医生从服务态度、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培训。有资料表明,无论在乡定点接种门诊接种,还是在村级分散式接种,只要宣传到位、服务到位、措施到位,免疫接种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为此,我们通过改善服务形式,提高防疫医生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起了良好的医患关系,营造了良好的服务氛围,为提高接种率奠定了基础。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