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范文

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精选(九篇)

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

第1篇: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范文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利差 细分

一 商业银行及其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商业银行经营大量货币性项目;从事的交易种类繁多、次数频繁、金额巨大,分支机构众多;存在大量不涉及资金流动的资产负债表表外业务;高负债经营,债权人众多,与社会公众利益密切相关。

我国商业银行在运营中呈现了一定的同质性和层次性,其盈利模式具有一定的类似性,因此所谓的盈利模式也只是众多获利渠道中最主要的业务盈利模式,为了更为有效的区分各种盈利模式,我们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分为利差盈利模式、产品细分盈利模式和客户细分盈利模式。

二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分析

(一)利差盈利模式分析

    利差盈利模式是以存贷款之间利率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盈利模式。银行以低息吸收存款,而以高于存款利率的利率进行贷款,在资金数额无限扩大的运营体系中,银行可以从中获取较高的利息差额作为利润。利差盈利模式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之一,其操作模式简单,获得利润高,相对风险较小,利润来源稳定;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呼声不断高涨,利差逐渐被市场压窄,传统的利差盈利模式受到多方面的挑战。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利差盈利模式为主的经营模式亟待转变。 

(二)产品细分盈利模式分析

    产品细分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将自己设计的产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进一步的细化,以满足现行的市场对各金融类产品的需求,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设计和细分。现行的商业银行将其运营业务分为中间业务和非中间业务,就是将业务分为是否较多的占用银行自己的资金为标准将业务划分成上述两类业务,因此,商业银行那么可以参照相关标准,将商业银行产品或业务进行更加详细的划分。中间业务型产品和服务较少的涉及自有资产,一方面它提供了较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它有着服务客户稳定客户促进传统业务发展的作用。同时,中间业务型产品成本低收益稳定风险较小的独特优势。

(三)客户细分盈利模式分析

随着客户需求多样化的不断发展,以信用为基础的传统的商业银行和企业的关系将渐渐的退出市场,而商业银行金融服务体系打造的以客户为中心的的战略型伙伴银企关系将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主要方向。商业银行将不断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产品,在客户终生价值的指引下,对客户实行细分盈利战略,甚至实行对客户一对一的盈利战略。商业银行客户细分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明确的战略和特定的市场中,根据客户的属性行为需求偏好以及价值等因素构建的一种特殊的获利渠道和业务模式。因此,在客户细分盈利模式运作中,我国商业银行应根据客户相关变量,对客户群进行微利分割,即建立客户群微利分割模式。客户细分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在同业竞争中避免金融产品的同质化带来的剧烈竞争,使我国商业银行逐渐发展出自身特色,从战略上防止其他金融企业对盈利模式的模仿。从而不断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竞争上的软实力。

三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突破性

    我国商业银行一直以利差盈利模式为主,虽然不断加强体制改革和创新法展,但没有实质性突破,因此需要不断提升我国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创新能力.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相对超前,在金融创新方面也不断进步,我国商业银行虽然不断吸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但是仍然是一直跟随发达国家的前进方向,这客观上不断催生我国金融的创新体制。

(二)金融产品和服务供需矛盾失衡

    我国商业银行采取分业经营,金融产品和服务难以实现综合性的供给。首先,金融产品和服务品种相对单一,相对经济水平发展滞后,一些特殊金融产品推出较少或者没有推出,没有办法满足特殊金融产品消费群体。其次,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商业银行服务水平略有不足,居民对银行服务水平和业务水平提出了更好要求,但商业银行由于我国银行业整体运行体制的弊端的存在,缺乏应有的竞争和服务意识,无法从服务上优化盈利模式。

(三)普通层次客户盈利潜力挖掘不充分

    诚然,目前银行业的主要大客户是各银行间争夺的主要阵地,普通的客户群体中的利润没有得到银行的足够重视。忽视了普通客户群体的客户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视角问题,更多的体现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问题。客户群微利分割模式要求我们将客户进行细分,其深层次的要求是需求我们从客户的终身价值考虑,不断的挖掘普通客户的利润空间。因为客户的终身价值或许没有办法在一时间得以充分的体现,因此需要我国商业银行转变理念,不断的重视普通客户潜在的盈利价值,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完整性。

四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与发展

在经济体制不断变革,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推进的今天,商业银行应不断调整自身的盈利模式,以适应利率市场化和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趋势。中央政府和相关机构应不断加强我国金融体制的创新制度的建立步伐,使我国在金融服务和产品创新方面迈出实质性的步伐。商业银行自身也应该不断调整自身的产品供给,设计出符合金融消费者的各种金融产品,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多样化和供给的便利性,并且不断的重视普通客户的价值,实现以无利化有利的经营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应不断的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不断克服我国经济体制中的弊端和不足,自强不息,不断创造出更加符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的新产品,不断增强我国商业银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寇茜.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思考[j].西安金融 ,2005(10)

第2篇: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范文

摘 要 利率市场化步伐不断临近,国内商业银行在盈利模式上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以传统型业务和非传统型业务为主,其中非传统型业务以零售银行业务、中间业务以及私人银行业务为主。当然,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还存在着业务结构单一化、资金运用结构不合理以及业务创新步伐缓慢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在最后纷纷提出了解决的对策与建议,也指出了未来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盈利模式 传统型业务 非传统型业务

随着国债期货推出步伐不断临近,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也已不远。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的存贷利差将不断缩小,银行原先依靠利差收益为主要盈利来源的模式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因此,关于商业银行未来盈利模式的战略思考成为了业内关注和热议的焦点,而且探讨商业银行盈利新模式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目前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现状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在既定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的财务收支结构状况。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两块,即传统型业务和非传统型业务。

(一)传统型业务盈利模式

商业银行传统型业务指的就是利差业务,也就是以净利差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的盈利模式。在传统型业务盈利模式下,商业银行依靠的是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差额获取收入与利润。在先前存贷款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传统型业务的盈利模式非常简单,不存在利率风险,且收入与利润来源稳定。然而,利率市场化对传统型业务将造成严重的冲击。目前,国际银行业存贷款利率的差额维持在0.5%左右,反观国内存贷款利率差额,基本上在5%-6%,如此高的存贷款利差才造就了国内商业银行庞大的利润规模。若利率市场化,那么国内存贷利差必将缩小,这势必会对商业银行传统型业务盈利模式形成冲击。

(二)非传统型业务盈利模式

非传统业务是指除利差业务以外,商业银行所具备的其他业务。目前,国内商业银行非传统型业务盈利模式以零售银行业务、中间业务以及私人银行业务为主。

第一,零售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根据客户类型的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不同种类金融产品的业务模式。零售银行业务的理念来自于国外金融超市,其所服务的对象主要是以中产阶级的工薪阶层为主,结合客户的财务状况与风险承受能力,根据其投资和理财需求,为其推荐和量身定做理财规划,配置相应的金融产品。零售银行业务风险分散且利润稳定,但其对银行销售网点的要求较高。

第二,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其在网点、支付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企事业单位承办收付委托事项,以从中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模式。中间业务是商业银行近年来兴起的业务之一,目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有信托业务、代收业务、租赁业务、信息咨询业务以及结算业务等五种。相比较传统型业务和零售银行业务,中间业务不需要银行动用自身的资金,其仅仅只是替企事业单位收付,因此,中间业务基本上不存在风险,而且收入和利润较为稳定。

第三,私人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对客户类别进行划分后,为重要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与差别化的全方面服务业务模式。私人银行业务是商业银行的高端业务,其所面向的客户群体主要是拥有高净值财务的个人或者机构。目前,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主要是为富裕或高收入的私人客户,量身定做投资、信贷以及信托等方面的资产管理服务。因此,私人银行业务也是以资产管理业务为基础的非传统型业务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国内商业银行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银行业盈利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服务业中的领头羊。当然,商业银行高盈利水平的背后却隐藏着一系列的问题,这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第一,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过于单一化。尽管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的盈利来源于传统型业务和非传统型业务,但银行的盈利模式仍旧依靠传统型业务的利差收入作为主要来源,且银行将更多的资源投放于存贷款业务上,而对中间业务、零售银行业务以及私人银行业务的投入相对较少,这也从客观上引起了银行盈利模式过于单一化的弊端。纵观国外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单一化的盈利模式对银行利润的影响幅度过大。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还未实现全面开放,这使得银行单一化的盈利模式还能实现较高的利润规模,若利率市场化加上银行业的全面开放,那么目前商业银行单一化的盈利模式将难以为继。

第二,资金运用结构不尽科学合理。单一化的盈利模式决定了国内商业银行在资金运用结构上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目前,商业银行主要是依靠利差收入作为利润增长点,这使得银行将大量的资金用于存贷款业务。在当前贷款利率不断下调和存款利率上调的背景下,存贷款业务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这使得银行资金回报率也随之下降。因此,这势必也造成了银行资金运用结构不科学合理的问题。

第三,业务盈利模式急需创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就已经将期货、期权等业务作为利润增长点之一。在几十年的发展后,这些金融衍生产品业务为商业银行创造了巨大的利润。而国内商业银行在分业经营的背景下对期货、期权等业务基本上是避而远之,这也造成了商业银行依赖于利差收入的不平衡现象。与此同时,国外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也非常发达,这为商业银行实现了大量的利润。而国内商业银行由于监管部门的限制,资产证券化业务规模非常小。

三、商业银行未来盈利模式及建议

银行是金融行业的主体,是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渠道。当然,商业银行是以利润和股东财富最大化为经营目标的,其必须要寻找自身的盈利模式。针对目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所存在的问题,结合金融创新趋势,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扎实做好存贷款业务,控制贷款坏账率。尽管利率市场化步伐避无可避,但在未来的几年里,存贷款业务仍然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务必扎实做好存贷款业务。当然,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存贷利率差将逐渐缩小,也就意味着商业银行存贷款利润空间将减小。因此,商业银行要从控制坏账率角度入手,透过控制和降低商业银行的贷款坏账率而间接提高存贷款业务的利润空间,以弥补因存贷利率差缩小而造成的利润减少问题。

第二,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扩大中间业务在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中的比重。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业务模式。相比较零售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中间业务仅仅只是帮助企事业单位收付事项,这对商业银行来说是“小菜一碟”。因此,在未来的盈利模式中,商业银行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的新型产品与服务,透过与更多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合作,提高中间业务的收入规模和其在银行总盈利中的比重水平。同时,加强对中间业务的管理,整合资源,节约成本,促使中间业务的利润最大化。

第三,推进金融业务创新,发展资产证券化、期权期货等新型产品。金融创新是近年来也是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商业银行未来的盈利模式离不开金融创新业务的发展。近日,中国证监会对资产证券化采取了重新开放的监管措施,这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带来了极大的福音。金融业务的创新有助于拓展商业银行的利润渠道,规避与防范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提升整体市场竞争力。未来,商业银行金融业务的创新主要集中于银团贷款、并购贷款、贷款资产证券化、期货期权等等。同时,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还包括了表外业务的创新,即开展回租租赁、经营租赁、杠杆租赁业务等服务种类,扩展业务范围,增加利润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张国柱.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分析.现代经济信息.2011(4).

[2]张银仓.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问题研究.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6).

[3]张伟.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科技经济市场(经济研究版).2010(4).

第3篇: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范文

关键词:财务视角;综合零售业;盈利模式

一、引言

综合零售业是指以向最终消费者(包括个人和社会集团)提供所需商品及其附带服务为主的行业。它具有商品品种齐全、客流量大、资金实力雄厚、人才齐全等特点,并注重商誉和企业形象的树立。零售业的盈利模式是指零售企业中所有竞争力的组合体,它包括企业供应链管理的优化、业态的选择与组合、品牌的打造以及经营模式的选择等。

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加入WTO后我国零售业对外的全面开放,我国的综合零售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生存与发展压力,以供应链管理和资金链管理为后盾的零售业“盈利模式”问题也日趋严重,如成本管理和商业诚信出现问题、长期拖欠货款、与供应商关系紧张等,其实质原因是资本金不足和管理不善下的大规模扩张导致的矛盾积聚,即盈利模式的问题。因此,如何适应市场需求,确定有效的盈利模式以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成为当前我国综合零售业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就当前我国零售业主要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各种模式对企业财务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我国零售业基于财务视角的核心盈利模式。

二、我国综合零售业主要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对财务的影响

1.“品牌联营”的盈利模式

品牌联营模式是指企业基于自身的市场经营定位和整体布局,在对商品品种做好空间规划的基础上,对不同品牌的供应商进行招商,由各品牌供应商以专柜形式独立行使商品的进销存等日常销售管理。这种盈利模式的运作方式主要体现在品牌招商管理、整体促销活动和财务结算支付三个方面。近年来,我国不少百货商场、购物中心等综合零售企业为提高企业档次和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竞相争夺市场成熟度较高的优质品牌,从而导致零售业的市场地位不断弱化。当前综合零售业品牌联营的盈利模式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

(1)销售额虽有所增加,但销售毛利的下降幅度较大

零售业在品牌联营模式下,对品牌商的依存度过高,从而丧失了原本的议价能力,加大了与品牌商谈判的难度与成本,所能获取的销售毛利水平较低。并且,品牌商品的同质化导致商家频繁促销降价,短期内销售额会增长,但长期来看利润没有取得相应增长。

(2)利用账期占用供应商资金,加大了资金风险

我国的零售业一般自有资金比较缺乏,多以占用供应商货款方式的短期负债经营为主。企业延期支付货款,虽然获得了周期性无成本短期融资维持企业正常经营,但如果面临供应商相关突发状况的冲击,企业将会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2.“资本扩张”盈利模式

虽然当前国内外零售企业资本扩张模式各有侧重,但都采取了独资、合资、并购等多种资本扩张方式。例如,沃尔玛自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以“合资”形式扩大在中国的市场规模,直到2007年才开始侧重合资与并购。我国国内的零售业则采用了并购为主的扩张方式,例如百联集团2005年8月收购第一百货、华联商厦、华联超市、友谊股份、物贸中心5家上市公司相关股权。虽然扩张模式是中外零售企业实现跨区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能获得市场扩张带来的利润,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合资店,双方的分歧难以彻底消除,从而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对独资店,则成本和承担的风险过高;并购店则面临整合难的问题。

3.“通道费”的盈利模式

当前大部分外资零售企业主要采用“优化价值链”的盈利模式,即零售企业通过优化整合“自有品牌开发——采购——配送——卖场管理——消费者需求引导和挖掘”供应链,提高销售毛利率和经营管理的效率。而当前中资零售企业则通常采用“通道费”的盈利模式,即主要是向上游供应商收取佣金、各种场地使用费、物业管理费等租金收入和返利,而不是依靠进销差价获取利润。例如我国的南京中商、华润创业、苏宁和国美电器等零售业都采用这种盈利模式。虽然这种盈利模式大大降低了企业自身的运营成本,降低了经营风险和库存风险。但随着我国政府出台了相关的对零售业采购、通道费和付款期限的限制政策,这种盈利模式会弱化企业自身的采购、销售、库存等业务功能和竞争能力,并且商品结构的差异化难以体现;此外这种模式下企业的财务费用与流动负债不匹配,如果企业资金管理不力或供应链断裂,零售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三、创新零售业盈利模式

1.转变“品牌联营”的盈利模式,实行“价值型的自主买断式”经营

零售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需要由保利型的品牌联营模式向价值型的自主买断模式转变,即通过从消费者需求研究、市场调研、商品进销存过程以及售后服务等商业业态的全价值链来获得价值增值。

(1)零售业应将努力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和理念,严格履行商业承诺,将企业作为一种品牌来经营,从而扩大企业的知名度。

(2)供应链的设计是零售业最核心、最根本的竞争力。因此,企业要通过研究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市场调研、商品采购、定价、库存控制、销售及供应链管理等各环节的价值活动来优化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从而建立企业与供应商双赢的发展模式。

(3)盈利与经营模式的转变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作为基本保障。因此,企业要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人才培育体系,从而加快模式的转变效率。

2.实行“服务创新型”盈利模式

(1)在信息化背景下,技术创新是零售业盈利模式创新的基础。因此,零售业应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先进科技建立开放的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为服务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2)服务创新型盈利模式要求零售业要有相当大的规模,因此,我国零售业应当进行国内整合和国际开拓,通过市场化强化企业的组织化程度,这样才能同时进行多个层面系统的创新,并把创新成本分摊到较大的服务生产上,从而降低单位创新成本。

(3)产学研相结合不仅有利于零售业资源的有效配置,还促进了创新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从而提供创新效率降低创新成本。因此,针对当前我国零售业研究与生产相脱节的状况,政府要制定相关的额奖励机制促进零售领域产学研的充分有效结合。

(4)由于服务创新及顾客界面创新容易被其他商家效仿,因此政府要通过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及简化相关审批程序来加强对零售业的知识产权的保护。

3.充分利用新兴的“电子商务型”盈利模式

电子商务型盈利模式是关于企业如何利用网络来获取利润的模式,它可以分为价值链型、价值商店型和价值网络型。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零售业应当充分利用新兴的电子商务功能,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由于网上零售模式所面临的客户群是具有独立个性的、同时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感,并有自己独特的消费观,其中以上班族和白领居多,针对这部分消费者时间紧迫又追求时尚与品质的心理特征,零售业应当开展精品、与热销品为主的电子商务活动,实行货到付款并实行折扣优惠等吸引消费者。同时在销售环节要注意订单的处理、运输和服务环节。

四、总结

综合零售业盈利模式的转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当前我国综合零售业采用的主要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企业财务产生的负面效应,企业应当从行业盈利空间变化引发的消费需求和行业竞争中确立优势地位的双重角度出发,改变现有的盈利模式,建立合理有效的自主经营方式,通过盈利模式与经营管理的创新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林 跃 张美荣:中外资零售企业盈利模式比较[J].商业经济.2010(26).

第4篇: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范文

关键词:银行盈利模式;利率市场化;资产规模;利差

Abstract:Empirical tests using VAR model on the profit structure of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shows that,credit scale and spread is the main factor that affects the profits of commercial banks. The Impulsive effect of the bank’s net profit on the asset size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spread. High investment-driven growth mode is the root of the credit expansion and the high profits of the bank. Taking the ideal level of profitability into consideration,so far,the only way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n China’s economy growth mode and bank profits mode is to converse the regulation ideas and to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market-oriented resource allocation mechanism,such as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Key Words:bank profit mode,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asset size,spread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2)08-0064-04

一、问题的提出

从实际盈利情况看,2005—2010年间,我国银行资本利润率维持在15%—17.5%之间,2011年则快速上升到20.4%,较工业企业高13.1个百分点。随着2011年上市银行年报的陆续披露,关于银行“暴利”的议论再度升温。

国内严格意义上研究银行盈利模式与宏观经济效率的文献较少。陈凯(2011)以财务盈利能力指标ROAA作为第三方检验标准,分析了1996—2010年我国商业银行利润效率与经济发展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效率与GDP增长率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强相关、与消费增长率弱相关;高玮(2009)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我国投资的变动决定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

该如何理性认识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及其高利润现象?本文将在理论综述和实证检验的基础上,对此进行探讨。

二、银行盈利模式相关研究综述

一般认为,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机制下,以一定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主导财务收支结构。

我国银行当前的盈利模式,从比重结构方面看,可分为传统业务型和非传统务型(颜婧宇,2011 年)、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刘宇迪,2010年)等;从结构形态角度看,可分为利差盈利模式、产品细分盈利模式和客户细分盈利模式(张国柱,2011)。

数据表明,我国银行业利润来源结构主要包括净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零售银行和私人银行收入等。与发达国家银行业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属于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一般占总收入的40%—50%(於力、廖勇、郭娜等,2011)。2009年以来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虽然增长趋快,但占比仍然偏低。2010—2011年上市银行利息收入平均在80%左右,利息收入以批发业务为主;非利息收入占20%左右,且非利息收入以低水平的手续费收入为主(李岚等,2012)。

盈利模式与银行效率方面,张健华(2011)从银行盈利的角度用距离函数对中外银行业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促进银行效率的因素包括银行在本国的重要程度、银行规模及不良贷款拨备率,降低银行效率的因素包括市场集中度及不良贷款率等。王兵等(2011)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对我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比较,结论是股份制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效率及总体效率优于国有商业银行。刘宏等(2011)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视角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和效率进行了分析,发现市场集中度与效率的关系负相关。龙等(2010)以DEA方法对我国16家上市银行的分析结果表明,非利息收入占比对银行技术效率的正面作用逐年减小。

颜婧宇、王刚等(2011)认为:我国银行业经营与盈利模式至少在以下五个方面不可持续:一是过度依赖投资和贷款增长的粗放发展模式;二是过度依赖于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三是过度依赖大企业大项目;四是同业恶性竞争;五是依赖信贷快速扩张与频繁融资支撑的模式。

三、对银行盈利结构的实证分析:以商业银行为例

(一)净利息收入在银行盈利模式中的地位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长迅速,从2003年的323亿元发展至2011年的12519亿元(见图1),九年增长近40倍,年均增速达到150%。

第5篇: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范文

价值是交易的本质原因。决定经销商盈利的价值很多,称为全价值,盈利由经营过程的全价值匹配度决定,按照匹配度的优劣程度可将每个行业划分为四个利润区:高利润、平均利润、低利润、无利润四个区间。通过对价值迁移成本的考虑可以把价值匹配程度提升,从而提高自身所在的价值区间,来提升自己的盈利率。围绕着匹配度的不同就有了四类不同的经销商命相。

·四流企业卖力气

·三流企业卖产品

·二流企业卖技术

·一流企业卖标准

在中国的经销界普遍存在着四种命相,努力是一回事,成就是另一回事,盈利能力受产品、渠道、人力、品牌、消费者等的价值匹配程度所决定。

其实从盈利本质来看,四种盈利的载体恰巧就是四类盈利类型;

力气型属于标准传统或经典型经销模式,其沿袭的是经验交易模式等,这是一种纯粹靠积累起家的途径,与机遇和运气无很大关系,属于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过渡的类型,依靠社会主义商品化初期的政策空间并且在既有的商业体系内部流通,典型的如供销社系统等。地区之间的商品流通很差,没有差异化概念;

产品/品牌类型属于目前绝大多数经销商在走的路。他们走的路是制造商给他们设计好的,是在卖方控制下的短缺经济时代的产物,具有明显的资源禀赋的意味,靠流通起家的大多数人凭的是胆识,哪里缺什么货,就往哪里贩卖什么货,“不怕赚不到,就怕想不到”。“爆发户”就是那个时代的典型表现。这种模式大约在上个世纪改革开放后到九十年代初期为其黄金的生存年代,其依赖的盈利模式是:大额交易模式等,它是一种主导类型;

卖网络/服务类型是部分灵活经营的经销商突破了制造商的限制,具备一定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自我设计能力,并且在与上游客户的对话中有了相当的主动权,即议价能力,能“议”就能“溢”,溢价标志着产业形态的很大提升,其依赖的盈利模式是:只是对不对称的机会的把握,即商机。现在国内的主流方向是做商机,在这个阶段,由于网络/服务资源的存在,会使流通中的价值进行重新分配,按照经销商设定的方式到达消费者手中,目前细分市场中的家电卖场就很能说明问题;

卖标准/模式型是极少数处于行业顶端的企业通过自己的行业影响力和创新力对整个行业产生巨大的方向引导,从而使自己总是处于行业顶端,加入追随自己的行列的成员越多,自己在行业的影响力就越大,巨大的影响力使很多企业都模仿自己,从而使自己占尽盈利的高端,其他跟随者处于行业整合的下端,更容易被吞噬。

现在的盈利模式已经充分打破了一切传统意识界限,追求的是整体的全部资源的整合之效,盈利模式是商业形式转变的实质,看不到这一点就会陷入只学皮毛,不得精髓的困局之内。

王老板的类型就在力气和产品品牌之间,处于低盈利区和无利润区之间。

五、经销商的误区:外延扩张和全价值优化

现在国内的经销商的盈利思路一般是这样的:

这是明显的二元盈利思维模式,非此即彼的方法论引导无数经销商不断的在传统和现代两大通路之间来回摇摆,批发不行了就抱怨商超的威逼,超市亏损了就抱怨批发无处不在、毫无规则的蚕食,思路决定出路,总之是“生意难做”。

但是自上而下的覆盖方式对经销商来说却面临巨大的操作压力,首先是配送,再就是网络管理与维护以及在区域内的传播,这些东西的成立首先要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足够的交易规模,但是分散的需求现状对此形成挑战,同时厂家又不可能提供足够的差价空间,所以这是要靠力气赚钱的办法,盈利率会很低。

王老板手里还有8间超市,这超市其实是不赚钱的,因为按照王老板现在的经营思路,超市单独的盈利模式还没有建立起来,有顾客很简单,但要真正盈利还要仔细研究,这就是现在很多超市不赚钱的原因,超市的盈利是跟很多条件有关的,比如规模。但是更重要的还是盈利模式的设计。王老板的超市并不是独立经营的,充其量是其批发公司的下游网络,他没有清晰的角色定位。中国的商业思维更加注重固定成本,而忽视边际效益的认知,因为大家在进入一种业态时普遍没有进行战略规划,靠经验和别人的做法想当然的投资,只有进行战略规划才能对整个经营过程全面认识,从固定成本角度衡量沃尔玛的三种卖场,很多老板会认为不合理,浪费钱,但是从后期的市场运做来看,又证明边际效益很大。另外“贪大求全”是很多经销商的思维特质,做大与做强的先后顺序值得在场的所有老板深思。做大只是做强的模式之一。

如果说以前经销商是厂家的附属机构并纯粹依靠厂家设定的差价作为主要盈利根基的话,那么从王老板开始实际上经销商的盈利来源已经悄悄发生了变化,差价在交易大过程中由于过于透明以及竞争因素等导致其盈利能力反而下降,而网络形成的大额交易所带来的规模效益以及规模之上厂家兑现的各种奖励成为主要的盈利来源,网络的价值已经不是厂家所能控制的了。但是,还有相当多的经销商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依然象好孩子一样遵循厂家的定价游戏规则,辛辛苦苦的为厂家打工。

厂家鼓励经销商对合同区域进行精耕细作,这是厂家的设计——扩大市场占有率,经销商在此基础上靠扩大交易额来分摊成本提升盈利。

一些经销商不满意老是被厂家牵着鼻子走,到批发市场之外闹革命,学别人开超市或商场,“鸟枪换炮”,局势还是很艰难,“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却挫折重重。

可以说运发公司的发展史是整个中国经销商发展史的一个缩影,经销商们用最初积累起来的资本金进行投资尝试,冲突在急剧变化的经济大潮里。大多数中国经销商的眼中还是两条路:

1. 上山下乡,搞农村深度分销

2. 进城,开超市、卖场

很少有人对自己的业态进行定位,只是重复他人的老路,但是老路并一定安全,宝洁作为快速消费品路演的鼻祖,曾经在中国大地掀起分销的狂潮,其模式可谓先进,其管理可谓精细,其人员可谓精干,但结果呢?业绩并没有成长,反而衰退的厉害。其全价值匹配度在一定时间之内肯定是很差的。

外延扩张不能根本解决企业盈利的根本问题,只有进行全价值优化才能彻底解决盈利难的问题。

六、出路:全价值优化提升盈利能力

中国经销商已经走过国外经销商用三四倍时间才能走过的里程,暴富时代及其认知积累的单薄加上时间浓缩的现实,使行业内部对一些价值上的接受还不十分认同,现实已经很清楚的表明了单一价值对盈利没有多大的直接意义,现一阶段经销商面临两个层次的认知重建:

1. 全价值识别的战略层面——知道自己的价值匹配情况,了解自己的盈利能力条件;

2. 全价值优化的战术层面——知道行业的价值匹配情况,优化自己的价值匹配程度;

3. 全价值识别的突破层面——知道如何超越传统经营范围,扩展价值机会,实现产业互动。

前两种情况是基于目前渠道优化提升盈利的范畴,后者是对大经销商多途径盈利的问题。

现在很多经销商面临渠道上下游的压力饱受盈利缩水的苦痛,怎么现在的基础上实现最低成本的盈利能力的提升,这很关键,实际上现在有些问题已经表现出来了,比如产品是不是越多越好,到底多少是好?下游网络是不是越多越广越好,到底多少是好?在传统和现代两条通路之间怎么取舍,是否还有其他通路类型,我该不该去介入,如何介入?这些问题都是要根据经销商自身的资源配置情况来具体分析对待的:你现在是什么价值类型,这就决定你上下游的合作类型,同时你是要配置什么人,耕耘多大的地盘才能使绩效最大?一切都迎刃而解。事实上,经销商不必要全面匹配达到最高水准,有很多种盈利模式可以帮助经销商突破自我。比如山东某市场存在几大经销商,这几个经销商具体渠道运作功能很弱,除现金外要什么没什么,甚至连仓库都没有。但是几乎所有想进入这个市场的企业都几乎要经过这几个客户,充当厂家的现金周转环节,每次来了好产品这几个经销商就联合起来开会讨论具体怎么操作,他们就是吃厂家的折扣政策,然后把这个政策在渠道中分配。

这种基于渠道功能的盈利模式就在于价值的深透识别,如果今天听人们说终端制胜这几个客户赶快做渠道,那说不定就折腾完蛋了,因为这些人如果操作渠道那成本估计会非常高。

“不重视盈利能力的企业,死亡只是时间问题”,这个过程会非常快,狮王兵败姑苏城下就很能说明问题,实际上狮王和百威一样,在中国都坚持了10多年的时间,一个煞羽而归,一个荣膺中国的啤酒之王,原因可能很多,但本质的原因还是其价值匹配度的差异问题。同时眼下的手机、家电、快速消费品行业几乎都面临这样的情势。

目前大约有八种盈利模式,是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经销商的盈利要素进行全面分析后,并综合15个省的近150个成功经销商的经营理念总结而出,3年来重点扶持并跟踪了20家经销商提高了盈利能力,其中5家年盈利都超千万。这些盈利模式具体如下:

1. 产业互动盈利模式

2. 反控盘盈利模式

3. 功能盈利模式

4. 全价值匹配盈利模式

5. 跟进放大盈利模式

6. 产品组合盈利模式

第6篇: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范文

关键词:腾讯公司;盈利模式;财务状况

一、腾讯公司简介

腾讯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商。腾讯公司通过免费的即时通讯平台迅速建立起一系列有粘性的用户群,在这个强大的优势下拓展其他互联网增值服务来实现盈利。在这种盈利模式下,腾讯公司业务横跨互联网多个主流细分领域,是目前中国互联网企业中利润最大、市值最高、规模最大、用户最多、雄踞互联网企业首位的公司。

从腾讯公司财务报表可以发现,自2004年上市至2011年,腾讯公司以其卓越的轻资产盈利模式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具体表现在资产负债率较低,平均为23%;总资产周转率每年呈增长趋势;销售净利率逐年增加,总体维持在42%;资产净利率最高达到38%;权益净利率逐年上升,最高达54%;总收入每年都以平均62.3%的增长率快速增长;毛利率也保持着平均65.75%的增长率。但是,自从2012年到2013年,腾讯公司便开始涉足电子商务业务,并且投资兼并具有技术优势或能够扩充开放平台的相关公司,使其盈利模式有所改变,进而影响了资产结构,导致腾讯公司整体财务指标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具体表现为资产负债率最高增加到了49%;总资产周转率在这三年内逐年降低;销售净利率、资产净利率和权益净利率逐年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总收入增长率和毛利率较之前也下降地较为明显。

二、腾讯公司轻资产盈利模式

1.轻资产盈利模式

轻资产盈利模式,是指企业投入资本较低,周转速度较快,资本收益较高的运营模式。轻资产作为一种有效的商业运营模式,整合资源所获取的价值已远远超过了产品本身(郑石明,2006)。轻资产运营模式本质上是一种企业强大的资源获取、配置、整合以及快速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体现(汤谷良、张茹,2012)。本文认为腾讯公司属于魏炜、朱武祥(2010)总结出的企业固定资产和存货占比较低,流动资产尤其是现金储备较多的轻资产企业。

2.腾讯公司轻资产盈利模式下的财务状况

结合腾讯公司2004年至2013年的资产负债表,发现腾讯公司的资产结构,即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表现出典型的变化,从2004年到2011年,此比率基本保持在70%上下浮动,但2012、2013年此比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均低于50%。

基于对腾讯公司资产结构的前后变化比较,可以看出其在轻资产盈利模式下的财务状况:1.现金储备充裕,近十年来现金储备占总资产的比值在62%上下浮动,2013年现金储备有所下降,主要是腾讯公司以246.85亿元资本购买了长期股权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2.腾讯公司在2011年以前,主要提供互联网增值服务,其存货为低价值的消费性礼品,始终控制在占总资产0.5%以下,自2011年以后,腾讯开始从事电子商务业务,存货构成主要为电子商务交易所需商品,其占总资产比较之前有所增加,2013年达到1.3%。3.应收账款占总资产的比例很低,近三年的占比均控制在5%以下;4.固定资产比例较低,2004年至2013年平均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控制在10%左右。

三、腾讯公司盈利模式调整

对腾讯公司近十年的资产结构分析发现,腾讯公司盈利模式正在发生着调整与变化,这与互联网行业激烈的竞争和腾讯公司战略上的调整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体现出一个互联网企业巨头在日新月异的竞争环境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众所周知腾讯公司是互联网行业的巨头,但腾讯的主营业务,互联网增值服务已经出现“天花板”效应,腾讯必须要寻求新的盈利模式来增加利润。

腾讯公司盈利模式在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通过资产结构分布可以看出,腾讯公司盈利模式在2011年到2013年进行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是电子商务;第二是投资兼并。腾讯公司2012年开展电子商务业务,从公司的财务报告得知,其成本在2012年和2013年分别为41.93亿元和92.39亿元,但这两年毛利率仅为5.5%,这也是导致腾讯公司近两年总收入增长率和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从2010年起腾讯公司加大了投资兼并的力度,先后收购部分与网络游戏、网上旅游、软件开发、电子商务、影视传媒、搜索引擎等有关的技术优势企业的股份发展多元化产业,以增强其竞争力。

四、总结

一个成功的盈利模式决定企业能否合理整合企业资源,将其核心竞争力发挥出来。腾讯公司在过去的十年里,凭借其长期积累的用户资源、技术研发、品牌文化等轻资产盈利模式,充分体现了价值创造能力。好的盈利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适时对现有盈利模式做出调整来开拓更大的市场。

参考文献:

第7篇: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范文

关键词:C2C;电子商务;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1-0021-01

电子商务的基本模式有B2B、B2C、C2C三种,一种商业模式是否成功在于它能为企业带来多少利润。如今,B2B、B2C网站早已实现盈利,美国的Ebay在C2C市场上也开始盈利,而国内C2C行业在淘宝网“免费模式”的冲击下,行业整体至今尚未盈利,面临盈利模式不清晰、发展方向不明确的问题。但是,正是因为C2C网站虽没有探索出合适的盈利模式却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直接吸引了腾讯和百度等一系列中国互联网巨头的市场切入,而盈利模式的创新将是国内C2C行业竞争的关键点。

1 C2C网站现有盈利模式

1.1 会员费

会员费也就是会员制服务收费,是指C2C网站为会员提供网上店铺出租、公司认证、产品信息推荐等多种服务组合而收取的费用。

1.2 交易提成

C2C网站是一个交易平台,它为交易双方提供机会,就相当于现实生活中的交易所、大卖场,从交易中收取提成是其市场本性的体现。

1.3 广告费

企业将网站上有价值的位置用于放置各类型广告,根据网站流量和网站人群精度标定广告位价格,然后再通过各种形式向客户出售。

1.4 搜索排名竞价

C2C网站商品的丰富性决定了购买者搜索行为的频繁性。搜索的大量应用就决定了商品信息在搜索结果中排名的重要性。由此便引出了根据搜索关键字竞价的业务。用户可以为某关键字提出自己认为合适的价格,最终由出价最高者竞得,在有效时间内该用户的商品可获得竞得的排位。

1.5 支付环节收费

支付问题一向就是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直到阿里巴巴推出了支付宝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上在线支付业务的开展。买家可以先把预付款通过网上银行打到支付公司的个人专用账户,待收到卖家发出的货物后,再通知支付公司把货款打入到卖家账户,这样买家不用担心收不到货还要付款,卖家也不用担心发了货而收不到款。而支付公司就按成交额的一定比例收取手续费。

2 盈利效果分析

全球最大的C2C电子商务网站Ebay采用注册商铺、物品登录和物品交易提成的收费模式。2002年,它在中国的子公司易趣也凭借这种收费模式发展起来。但是为了抢占市场,淘宝采用了“免费”政策与它展开竞争。由于淘宝上所有的交易都不需要付费,卖家将店铺从易趣搬到淘宝后不需要任何的成本,于是卖家纷纷涌向淘宝,卖家的转移伴随着买家的转移。最终淘宝成了中国C2C市场上的老大。其他的网站也纷纷效仿,于是“免费”政策在中国C2C市场上大行其事。在淘宝网“免费三年”即将到期之际,马云又宣布淘宝网继续免费三年,腾讯拍拍也紧随其后宣布免费三年。C2C网站原有的盈利模式被彻底打破。

虽然依靠“免费模式”打败了eBay,但淘宝却也由于“免费的商业模式”给自己带来了盈利的压力,不得不面对依然亏损的尴尬局面。即便如此,市场后入者腾讯QQ仍是坚定的“免费模式”支持者。因为,坚持收费的eBay成为中国C2C市场的一个反面教材:面对一系列的市场挫败,无奈变身为如今的TOM易趣,市场份额从最初的90%萎缩至如今的不足7%。对用户免费三年,淘宝已经付出了高额的代价(在2005年投入1亿元的基础上,2006年又对淘宝网再次追加投资3.5亿元人民币)。为了探索出一条可行的收费道路,淘宝推出了“招财进宝”――竞价排名服务,为愿意通过付费推广,而获得更多成交机会的卖家提供的一种增值服务。但是“招财进宝”一经推出,很多店主就表示无法接受,甚至有店主称,“淘宝是在用财富的不平等制造交易的不平等”,用户迅速流向拍拍,最终“招财进宝”业务不得不叫停。

从某种意义上讲,马云当初为了抢夺C2C市场而精心策划的“免费午餐”,现在却成了桎梏C2C行业收费的枷锁。收费本没有错,错就错在网站用“免费”把用户给宠坏了。消费者已经形成了免费的习惯,一旦收费就会引起激烈的反弹和对抗,使众多网站无法应对。同时,市场是一个竞争的环境,你要收费,竞争对手正好用这种方式打击你,用免费把你的客户群争夺过去,收费永远也只能是一个梦想。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C2C网站不可能永远免费。但是网站要收费,就必须要探索出消费者可以接受的盈利模式。

3 C2C网站盈利模式展望

平台提供商的利润,主要来自于购买平台服务的消费者。对于C2C网站来说,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为其会员提供更加完善和更具个性化的服务,即提供独特的价值,最大限度地提高会员的忠诚度,以促进收费模式的展开。从C2C网站现状分析,免费开店模式仍将持续一段很长时间,C2C网站盈利模式将以间接收费为主,同时在移动电子商务方向进行突围,从而确定新的盈利模式。具体有两点:

3.1 网络营销业务收费

网络营销业务,体现了电子商务的核心价值。网络营销业务收费和物品交易提成等直接收费项目不同,收费主要集中在如何利用自身的独特优势,为客户提供精准、高效的网络营销服务。比如,帮助客户提升品牌,帮助客户促进销售,帮助客户提升品牌包括品牌推广,市场研究,消费者研究,社区活动等,帮助客户促进销售主要指开拓网络营销渠道,包括品牌旗舰店建设,商招募、搜索排名竞价、广告费等。通过对用户信息收集整理和分析,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再进行相关加工整理进行“销售”来实现盈利。

3.2 移动电子商务

伴随着中国手机用户的成熟和普及,无线上网技术的发展,手机网购平台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同时,手机网络购物平台不仅仅是新增了一个渠道,而更重要的是确定了移动购物新的盈利模式――移动支付。而互联网上的C2C商务平台,将逐渐成为移动电子商务的补充,成为移动商务的信息纳入渠道。

总之,成功的盈利模式必须能够突出一个企业不同于其他企业的独特性。这种独特性表现在它怎样界定顾客、界定客户需求和偏好、界定竞争者、界定产品和服务、界定业务内容吸引客户以创造利润。优秀的盈利模式是丰富和细致的,并且它的各个部分要互相支持和促进;改变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它就会变成另外一种模式。

参考文献

[1]张跃强.C2C市场赢利模式的实证研究与探索[J].铜陵学院学报,2008,(1).

第8篇: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范文

关键词:多维视角; 商业银行; 盈利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0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13)01004805

2011年,我国商业银行税后利润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04万亿元。由此,“银行暴利说”被媒体广泛关注,并把银行高利润归因于垄断和高利差。尽管“银行暴利说”有些言过其实。但事实上,我国商业银行收入的来源主要是净利差。而从国际金融监管环境的变化及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经济结构调整的进程来看,我国银行业传统的依靠规模扩张的盈利模式不仅有悖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规律,也与银行业国际化发展趋势不相适应。在此背景下,研究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主要推行存贷款利差的盈利模式。以五大国有商业银行

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分别指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

为例,自2003年以来,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占比虽然略有下降,但仍然占有较高的比重,2010年其净利息收入占比达到7887%,非利息收入占比尽管略有上升,但总体比重仍然较低,近8年平均不足20%,而且多有反复[1]。

数据来源:Bankscope数据库。

从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占比仍旧很大。2008—2010年间,八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

八家上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分别指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民生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

收稿日期:20121121

基金项目: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银行业结构与盈利模式研究——基于国际化背景视角”(CXZZ11_0063)

作者简介:乔桂明(1956-),男,上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国际金融研究。Email:gm_qiao@163com

吴刘杰(1980-),男,河南鹿邑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国际金融研究。

的非利息收入平均低于20%,净利息收入占比超过80%。由此可见,我国商业银行依然是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我国商业银行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使得其高盈利现状备受争议。目前,外部宏观金融环境正在发生变化,加上我国商业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改善,其竞争力也在逐步提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主动改变盈利模式,以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

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我国银行业依赖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在国内外金融经营环境已经发生根本转变的今天,我国银行业盈利模式转型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下面,本文将从资本约束、同业竞争、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和市场需求等角度加以阐述与分析。

1资本约束的强化

资本监管一直是银行业监管的核心内容。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暴露了原有银行业监管体系的缺陷,为此,巴塞尔银行业监管委员会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于2010年12月正式公布了《巴塞尔协议Ⅲ》。

《巴塞尔协议Ⅲ》体现了对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结合的精神。宏观审慎监管方面,不仅强调了资本留存缓冲和逆周期缓冲资本的重要性,而且明确了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额外资本要求。微观审慎监管方面,如表2所示,重新定义了资本概念,将核心资本及一级资本充足率最低要求分别提高到45%和60%,在资本充足率80%的基础上增加了25%的普通股资本缓冲,充分体现了资本质量和数量并重的原则;引入30%的杠杆率监管标准作为资本充足率的补充标准;并将流动性覆盖比率和净稳定融资比率作为新的监管指标。在《巴塞尔协议Ⅲ》基础上,中国银监会推出了被称为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的《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与《巴塞尔协议Ⅲ》相比,中国版“巴塞尔协议Ⅲ”对资本的监管更加严格,在新的监管标准下,正常条件下我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要求分别为不低于115%和105%,并且杠杆率最低标准为40%。该标准已经于2012年1月1日开始执行,并要求系统重要性银行和非系统重要性银行应分别于2013年底与2016年底前达到新资本监管标准。

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关于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1]44号。

此外,新监管标准下的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为:资本充足率=(总资本-扣除项)/总风险加权资产。该计算公式虽在形式上进行了简化,但是更加重视了资本质量。对于银行业来说,若要满足资本充足率的要求,商业银行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考虑:一方面增加资本以扩大资本比重,另一方面减少总风险加权资产降低分母比重。鉴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现状,银行业的不断融资给资本市场带来重大压力,融资规模受到约束,且我国银行业不断扩大信贷资产谋取利差的经营模式具有不可持续性,这要求我国商业银行应该转变现有盈利模式,开展资本占用量较少的业务,以利于扩大非利息收入比重。

2同业竞争的加剧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认为,行业市场结构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竞争、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四种类型,其市场竞争程度依次增强。银行业市场结构指银行业中银行的数量、规模和份额的关系以及由此决定的竞争形式的总和,集中体现了银行体系的竞争和垄断程度[2]。一般而言,行业市场集中度与其竞争程度具有负相关关系。CRn是常用的衡量银行业市场集中度的指标,其具体指银行业中n家最大银行的资产规模之和占整个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的比重,CRn的取值越大,说明银行业的集中度越高,垄断程度越强;相反,CRn的取值较小,说明银行业的集中度越低,竞争程度越激烈。

随着外资银行的不断进入以及我国银行业的改革,使得我国银行业同业竞争程度明显增加。从2003—2010年,中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不断降低,以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例,CR5从2003年的058降低到2010年的049,并且市场竞争程度呈现出日益激烈的趋势。同业竞争的加剧必然促使我国银行业必须改变现有依赖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使其收入来源多元化。

3利率市场化的推进

自从1996年6月1日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推进。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化、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及外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接着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十二五”规划亦明确指出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周小川也指出目前我国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已基本具备。总体来看,“十二五”期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将加速推进,从而必将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存贷款利差总体保持在3%以上水平,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持续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国际经验,利率完全市场化后,银行的存贷款利差有缩小的趋势,从图1中可以看出,以中、日、韩三国为例,实现利率市场化后的韩国及日本利差总体在1%—2%之间徘徊。面对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要求中国银行业必须及时转换经营模式,改变依赖存贷款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

图1部分国家利差变化的国际比较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数据库。

4金融脱媒化趋势的显现

我国资本市场建立二十多年以来,其功能逐步完善。从时间维度来看,我国上市公司数目不断增加,已经从1997年的764家增加到2011年的2 342家;同时,上市公司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1997年的217%增加到2010年的804%,其中,2007年达到了1782%,如表3所示。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规模亦是总体保持持续上升态势,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背景下,融资额仍达到3 913亿元,2010年融资额更是达到12 641亿元,如表4所示。

由此来看,我国证券市场较好地发挥了其直接融资的功能,对实体经济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支撑作用。但是,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功能不断发挥,使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金融脱媒压力。另外,“十二五”规划指出“要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建设,显著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这意味着银行业金融机构面临的脱媒化趋势会愈来愈严重。面对金融脱媒的发展趋势,商业银行理应积极研发与证券市场相关的业务产品,以改变依赖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

数据来源:中国证监会公开数据与世界银行数据库。

5市场需求的多元化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国民总收入不断提高,从1978年3 645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403 260亿元。同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81元增长到2010年的29 992元。我国经济长期持续的高速增长,使得国民财富快速积累。据招商银行和贝恩公司联合的《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2010 年我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

《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把可投资资产分为个人的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规模达到62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多达50万人的高净值人群

《2011中国私人财富报告》将可投资资产超过1 000万元人民币的个人定义为高净值人士。共持有达15万亿元人民币的可投资资产,人均持有可投资资产约3 000万元人民币。

居民财富的增加使得金融服务市场需求呈现多元化趋势。以高净值人群为例,2009—2011年,以现金存款、股票、房地产和基金等为主的传统投资产品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同期,以股权投资和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为主的投资产品在高净值人群资产组合比重中分别上升了5%和4%。此外,随着我国企业的国际化增强及居民对外活动的增加,也使得市场对新型金融服务的需求量大大增加。面对金融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商业银行应大力开发中间业务,转变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

三、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基础条件与环境

从外部宏观金融环境来看,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国家宏观金融政策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具有现实的基础条件和环境。

1国家金融政策角度

尽管目前我国银行业仍然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的政策,但自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金融监管政策就有所放松,

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及《基金管理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办理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业务。并逐步开展了金融混业经营的试点工作。就银行业混业经营政策来看,可以追溯到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如

由此可见,随着金融综合经营的大趋势,我国政府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通过具体文件的形式,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放宽了金融业务的经营范围,并不断推进我国金融综合化经营。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该积极进行金融创新以开发新型金融业务。

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角度

自2003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通过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资产剥离、政府注资和上市等新一轮改革,已经由被西方媒体称为“技术性破产”的银行转变成为资产质量优良的商业银行。中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和监事会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架构已经确立,其经营效率逐步提高。如表6所示,从资本利润率来看,由2007年的167%增长到2011年的204%;同期,不良贷款率不断降低,由2007年的61%降低到2011年的10%。

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2011年年报。

总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其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这为其盈利模式转型奠定了内在基础。另外,

除了国家宏观政策的逐步放松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改善外,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也为商业银行新型业务开展提供了技术支撑。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而且大大降低了金融资产的专用性。

四、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政策建议

前文笔者不仅从宏观金融环境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而且从国家政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等角度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基础条件与经营环境。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我国银行业发展现状,为了促进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政策措施。

1引进创新人才,同时加强现有从业人员培训

盈利模式转型本身就是创新,而创新需要的最宝贵的资源就是创新人才。这就要求商业银行不仅要引进高级的金融业经营管理人才,而且要培养大量的金融产品研发和风险管理的专门性人才。比如面对金融市场化,商业银行开发利率及汇率衍生品,并对其进行交易都需要专门人才。而新产品的开发和经营必然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风险源,这同样要求掌握具有较高风险管理技术的专门人才。

在创新人才引进的同时,还应加强对现有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以提高员工专业素养。比如银行可以通过将国内专业化培训和国外交流培训相结合,将理论研修研讨和实务操作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3]。

2重视消费金融,促进服务经济转型

扩大内需将是我国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同时,“十二五”规划具体指出“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可以预见我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面对这一重要经济方针,银行业应该顺应趋势,努力开拓消费金融市场。

3积极开发中间业务市场

商业银行应该在做好传统信贷业务的同时积极开发中间业务,以使中间业务收益能够抵消因内部资金收益率下调及存款利率上调而带来的利润下滑[4]。在做好支付结算、汇兑等传统中间业务的基础上,应该积极开发理财产品,并为客户提供信息咨询、发展规划等顾问服务,并努力开发政策许可范围内与证券市场相关的业务。

转变商业银行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并不意味着盲目追求非利差收入,而是根据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现实需要,提高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形成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相对均衡发展的局面,以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实体经济。

参考文献:

[1]周小川大型商业银行改革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金融,2012,(6):10-13

[2]刘春航,朱元倩银行业系统性风险度量框架的研究[J]金融研究,2011,(12):85-99

第9篇: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式范文

的保证,盈利模式是企业持续性地创造利润的手段。本文主要从财务的视角对盈利模式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使企业财务活动与盈利模式相匹配。

【关键词】盈利模式;财务战略;财务杠杆

盈利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证,盈利模式即企业如何获得盈利。传统的盈利模式是以占领市场、提高市场份额为目标。然而,随着无利润区被人们所认识,需要探索新的盈利模式。

一、盈利模式的定义

盈利模式是由经济学家熊彼特于

1939年提出来的,熊彼特指出:“价格和产出的竞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来自新商业、新技术、新供应源和新的公司商业模式的竞争”。斯莱沃斯基于1998在《发现利润区》中提出:盈利模式主要关注客户选择、价值获取、战略控制和业务范围等四纬度等四个战略要素,这四个战略要素相互联系,共同支撑起一个企业的盈利模式。如价值获取决定了对客户的选择,而业务范围又决定了价值获取;战略控制是如何把业务范围锁定在利润区内。有研究证实:企业的盈利水平首先与业务活动有关,其次是与行业相关。可见,盈利模式既是一个战略管理问题,又是一种商业模式。但是,与纯粹的商业模式不同,纯粹的商业模式是以商业运作为中心的,而盈利模式是以盈利为中心的,它关注的是如何通过商业活动的构造来实现企业持续盈利。

二、盈利模式的构成要素

盈利模式的核心是重点考虑以下问题:一是目标客户是谁,二是向目标客户提供什么价值,三是通过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提供这些价值,四是如何保持这些优势。(1)利润源——目标客户。利润源指的是企业的目标市场,即本企业商品或服务的消费群体,他们是企业利润的源泉。不管企业的实力有多么的强,都不可能满足所有用户的所有需求,因此,企业需要根据消费者需求差异,把消费者划分为若干个范围,然后决定向哪些客户提供价值服务。确定目标市场的目的是锁定那些能为企业带来盈利的特定客户。目标市场确定之后,企业还需要确定:为了满足目标客户的价值需求,企业应该提供哪些产品或服务。(2)利润点——客户价值。利润点是企业向目标客户提供的可以获得利润的产品和服务,它是客户价值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载体。客户价值是一个商业交换概念,意思是企业的价值是由客户决定的,而不是由企业决定的。也就是说,客户价值是站在用户角度上而言的,即客户价值是用户对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认同并愿意支付的价值。如果用户愿意支付的价值超过企业提品或服务所花费的成本,那么客户便为企业创造了盈利。实现客户价值的手段有两个:一是产品或服务的差别化,即通过产品或服务的差异化,满足客户的价值需求;二是实施低成本策略,即在不降低客户价值的情况下,降低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使用成本。(3)利润杠杆——价值链活动。利润杠杆是指企业生产产品或服务以及吸引客户购买和使用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一系列业务活动,利润杠杆反映的是企业的一部分投入。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管理理论,价值链上的相关活动可以分为五类基本活动和四类辅助活动。基本活动包括进货后勤、生产经营、发货后勤、市场营销和服务,这五种活动与产品或服务从投入到产出的整个过程的联系最为紧密,并且直接面对客户,可以实现价值的增值,属于增值性活动;辅助活动包括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采购、人力资源管理和技术开发等,这四项辅助不直接面向客户,不创造价值增值,然而却又是基本活动所必不可少的。价值链管理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削减辅助活动,以降低成本,增加客户价值。需要强调的是,价值链不仅仅只指上述活动,它还指企业还必须与供应商、客户的协作,才能构成出一个关于价值链的系统。(4)利润屏障——核心竞争力。利润屏障是指企业为防止竞争者掠夺本企业的利润而采取的防范措施,它与利润杠杆同样表现为企业投入,但利润杠杆是撬动“奶酪”为我所有,利润屏障是保护“奶酪”不为他人所动。根据斯莱沃斯基的研究结论,不同的利润战略控制方式对防范竞争者“掠夺”本企业利润的能力是有差异的,企业利润能力的有效性指数如下:成本劣势为1;具有平均成本水平为2;品牌、版权为6;良好的客户关系为7;行业领导地位为8;控制价值链为9;建立行业标准为10。这表明不同的战略控制手段对企业利润能力的保护程度是不同的。(5)利润通道——获得利润的方式。利润通道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方式和途径,即是对利润源、利润点、利润杠杆、利润屏蔽等获取要素整合的方式。利润通道在企业价值链中起着节点的作用,它反映了信息、产品、服务、资金的配合及其流向。(6)利润组织——商业活动。利润组织是企业商务活动的组织形式,企业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将有价值的商务结构和业务结构加以固化,在组织内部确认利润,这也是企业赢利模式稳定性的保证。

三、财务战略对盈利模式的驱动

(1)盈利模式与财务战略的关系。一般认为,财务战略是指为谋求企业资金均衡有效的流动和实现企业整体战略,为增强企业财务竞争优势,在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因素对资金流动影响的基础上,对企业资金流动进行全局性、长期性与创造性的谋划。财务战略聚集于企业资金流动,这是财务战略不同于其他各种战略的质的规定性;企业财务战略应基于企业内外环境对资金流动的影响,这是财务战略环境分析的特征所在;企业财务战略的目标是确保企业资金均衡有效流动而最终实现企业总体战略;企业财务战略应具备战略的主要一般特征,即应注重全局性、长期性和创造性。盈利模式和企业战略关注的都是与企业长远发展相关的方向性问题。战略规划以“本企业应该是什么”为逻辑起点。企业战略理论是企业为了适应多变的环境而产生的,它着重考虑的是在新的环境下,企业应当如何对长期目标、组织结构、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进行调整。很明显,盈利模式以企业战略为起点,它是实现企业长期目标的经营战略和财务战略的保证。波特提出的企业竞争力“五力模型”就是对企业战略与盈利模式关系的很好的注解。五力分别是: 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五种力量的不同组合变化 最终影响行业利润潜力变化。一种可行战略的提出首先应该包括确认并评价这五种力量,不同力量的特性和重要性因行业和公司的不同而变化。由此可以再次看出,盈利模式的原理源于竞争战略,其主要思想是企业通过采取灵活的经营模式,在产业中建立起进退有据的地位,成功地对付五种竞争作用力,从而为公司建立塌获取长期利润的壁垒。不管企业的使命是什么,其最终目标都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既是企业战略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经营和财务的最终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最直观体现是财务业绩,这一特性决定了财务在企业战略中的重要性。企业财务业绩是由客户决定的,这也就决定了企业的获利能力是由其商品或服务在市场上的表现所决定的。所以,企业的盈利模式必然是与企业战略(包括财务战略)相联系的。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战略就是确定公司长期的绩效目标,是对企业长期盈利模式的选择;反过来讲,盈利模式是企业战略在经营方面的体现,其成功与否是由企业在财务业绩上的表现来衡量的。(2)财务绩效对盈利模式的驱动。任何企业必须有一个能够统领全局的战略目标,即本文前面所述述的企业价值最大化。赢利模式是对企业战略目标在经营方面的细化,它将战略的描述细化到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并通过财务绩效指标引导出关键的成功因素。按照财务理论,利润杠杆反映的是企业的一部分投入对企业盈利水平及其风险水平的度量。由于企业为了生产产品或服务以及吸引客户购买和使用企业产品或服务,会有一部具有固定成本性质的资本投入和资产投入,如企业利息支出和固定资产折旧,对企业的利润产生了强烈的杠杆效应。如果企业加大固定资产投入,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营业利润率,同时也会大幅度地增加企业营业风险,同样道理,如果企业实现高负债融资战略,则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财务绩效,但同时也必然会加大公司财务风险。利润杠杆的存在,说明盈利模式在利用利润杠杆提高财务绩效的同时,不能不考虑“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问题,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实施“轻资产”盈利模式的财务原因。

参 考 文 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