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欧式庭院园林设计范文

欧式庭院园林设计精选(九篇)

欧式庭院园林设计

第1篇:欧式庭院园林设计范文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 主要特点 外国园林 景观设计

一、中国古典园林景观发展简况

中国古典园林景观独具风格,具有深厚的积累,其优秀的造园艺术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对世界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中国园林自夏商周时期至今,主要经历了以下六个发展阶段:

1.早期:商周及春秋战国时期的苑囿所谓“苑”,是为帝王营造于都城郊外的园,也就是在一块郊野地里放养一些野兽供帝王行猎作乐。西周时期,“苑”也被称为“囿”。“囿”为圈养动物的园子,在囿中饲养各种禽兽、鱼类,挖池沼、筑高台,并在台上建筑宫室以供帝王享用。

2.形成期:秦汉时期的建筑宫苑,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种宫室园林式的“建筑宫苑”,具备风景式园林的特点。典型代表为秦代的上林苑和汉代的建章宫。上林苑:秦始皇三十五年,在渭水之南的上林苑营造新宫,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阿房宫。建章宫:汉武帝刘彻于太初元年建造的宫苑,共建有12 处宫苑,以建章宫为首。

3.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自然山水园景观和寺庙丛林景观是中国山水园林景观的奠基时期。自然山水园:魏晋南北朝时期,战火不断,民不聊生,但皇室仍然大兴土木营建宫室。至南北朝时,社会暂时稳定,士大夫阶层也开始关注自己的居住环境。为了随时能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林野趣,自然式的私家庭院应运而生,并逐步影响到宫室的建筑格局,皇家园林景观也转向以自然山水为主的自然山水园景观。寺庙丛林:佛教在魏晋时传入中国,南北朝时期发展极盛。寺庙大多选择在地形奇特、环境清雅、丛林茂盛的山林地,因而寺庙“丛林”成了佛教圣地的代名词。寺庙丛林的兴起,促进了我国对名山大川的开发。

4.发展期:隋唐写意山水园景观为中国山水园林的全面发展期。隋唐时期政治相对安定,经济繁荣,文化水平较高。这时期的山水园林是对前期园林的升华,强调写意的特点,即采用简约的手法,强调意境,富于诗情画意,虽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不求形象,但求神似,再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景观。

5.成熟期:园林发展至宋朝,由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造园更加普遍。从都城到地方,从帝王贵族到平民,造园的地区和规模都得到扩大。这一时期的园林形式追求自然,善于抒情表意;手法自然灵活,善于叠山理水;从整体布局出发,巧于因景设点。

6.繁荣期:明清时期的皇家山水宫苑及江南私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景观的兴盛时期。明代已有专业的园林匠师。现在我们见到的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景观,绝大部分都是这一时期建造。皇家山水宫苑典型的代表有: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江南私家园林这一地区具有造园的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和人文氛围。

(二)理论著作

《园冶》:明代造园家计成于1631 年完成,是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部园林著作。书中提出了“相地合宜,构图得体”、“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设计原则。这些原则至今仍是中国传统造园的重要准则。这种自然主义倾向与中国传统风水学所倡导的“屈曲生动,谐和有情”的美学观念是一脉相承的。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抽象、提炼和概括,最终再现自然的神韵,它不是单纯地模拟自然山水景观。其特点如下:1.具有东方传统园林的风格。2.富于诗情画意。3.具有地方风格。

二、外国园林景观发展简况

世界园林按地区分东方园林、西亚园林、欧洲园林三大系统。其中东方园林以中国为代表,影响日本、朝鲜及东南亚,主要将自然、人工山水、植物和建筑相结合;西亚古代园林主要以叙利亚、伊拉克及波斯为代表,以花园与教堂为主要特色;欧洲古代园林以意大利、法国、英国、俄罗斯为代表,各有特色。

(一)日本传统园林景观

日本园林风格与中国园林风格相近,同属自然式风景园林。尽管受中国园林对影响很大,但日本园林由于能较好地结合本土有利的地理条件(四面环海,风景秀丽)和文化传统,最终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日本园林而享誉世界。营造出了极具日本特色的枯山水园林景观。

(二)古埃及与西亚园林景观

古埃及的园林是经过人类改造后的自然几何式,并且有明显的中轴线,平面基本为规则式的方形。四周有围墙,入口处建塔门,园内成排种植庭荫树,园林中心一般是矩形的水池,池中养鱼并种植水生植物,池边有凉亭。

(三)欧洲传统园林景观

从十四五世纪到19世纪中叶,西方园林的内容和范围都大大拓展,园林设计从仅对私家庭院的设计扩展到公园与私家花园并重。欧洲传统园林景观主要经历了以下七个发展阶段:

1.传统公园(古希腊时期)古希腊通过波斯学到西亚的造园艺术。园林一般位于住宅的庭院或天井之中,呈几何式布局,中央有水池、雕塑和花卉,四周环以柱廊,这种形式为以后的柱廊式园林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其后,以雅典城邦为代表的民主政治带来文化、科学、艺术的繁荣,出现了供人们公共活动和游览的园林,园内出现了林荫道并在其下设置桌椅,灌溉水渠也演化成装饰性水景,人们可以在此散步,哲学家可以在此辩论。

2.别墅园林(古罗马时期)古罗马继承希腊传统发展了山庄园林,在文艺复兴时期又发展出别墅园林,或称意大利台地园。为了夏季避暑,这些别墅庄园多建在郊外的山坡上,居高临下,可鸟瞰周围的原野。

3.宗教园林(中世纪)公元476~1453年,欧洲进入了近一千年的中世纪。中世纪城市的发展,为后来园林的设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公元8世纪,阿拉伯人征服西班牙后,为比利牛斯半岛带来了伊斯兰的园林文化,结合欧洲大陆的基督教文化,形成了西班牙特有的园林风格(庭院中部为十字形水渠,各种装饰变化细腻,喜用瓷砖和马赛克作为饰面)。后来,这种类型的园林又被西班牙殖民者带到了美洲,影响到美洲的造园和现代景观设计。

4.庄园(15 世纪初叶),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欧洲园林进入到了一个空前繁荣发展的阶段。大规模的园林庄园在意大利源源不断地涌现。位于高处,豪华的庄园主住所,但并非一般人认为的城堡。

5.花园(15-16 世纪)意大利的园林随着文艺复兴思想的兴起在欧洲大陆广为传播。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继承了古罗马园林的特征,依山坡而建,视野较好,成为坡地露台花园。园林平面是中轴对称的几何形,尺度宜人,在轴线中间和两侧布置了美丽的绿篱花坛、变化多端的喷泉和瀑布、常绿树、各种石造的阶梯、露台、水池、雕塑、建筑及栏杆等。

6.现代公园(17 世纪至18 世纪末)17 世纪中叶,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新兴资产阶级统治者没收了封建贵族的宫苑和私园,向公众开放,并将其称为公园(public park)。1858年美国建筑师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设计的美国纽约中央公园,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为普通大众设计并修建的大规模公共性景观,它开创了有计划地建设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先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城市景观设计和公园建设。

7.混合式园林(19世纪)整个19 世纪,欧洲园林尽管在内容上已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在形式上并没有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正如绘画、雕塑、建筑等其他艺术领域在此时期所经历的一样。19 世纪以后,公园日益引起大众的普遍关注,同时,小庭院的设计建造也颇为兴盛。景观设计师植物知识的扩展和植物材料的日益丰富,为设计不同主题的小庭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庭院更多地体现了造园者和园林主人在园艺上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刘滨谊.景观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风景园林,2005.2

[2]梁艳.山色湖光共“一楼”——浅探中国现代园林艺术的营造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5.3

[3]赵国叶.我国现代园林发展方向.山西林业,2006.2

第2篇:欧式庭院园林设计范文

1.中国园林的发展

中国园林里写满了中国人有形与无形的心灵密码,凝聚提纯成中国艺术、中国文化的结晶。①生成期:中国有文字的历史始于商,园林便出现在这最古老的文字里。殷商的甲骨上,有了囿、苑、圃、园这些文字,我们沿用至今。②转折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动荡而苦难的时期,但苦难中也孕育了活跃而深刻的思维。苑囿的建造随着大小王朝的频繁更迭也在频繁地更换,而对自然态度的变化和运用上的惊喜,更多体现在私家园林上,从此,园林起开了审美的大门,让艺术之光照了进来。这是中国园林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③发展期:隋唐的园林,告别了局促和,进入了怒放的青春期。明清时期的皇家山水宫苑及江南私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景观的兴盛时期的典型代表。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中国工匠对建筑美与自然美的有机融合。它本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充满浓厚的诗情画意,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魅力。

2.欧洲传统园林

从14~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西方园林的内容和范围都大有扩展,园林设计从仅对私家庭院的设计,扩展到公园与私家花园并用。欧洲传统园林景观主要经历了以下阶段:①传统公园(古希腊时期):园林一般位于住宅的庭院和天井之中,呈几何式布局,中央有水池、雕塑和花卉,四周有柱廊环绕,园内设有桌椅、水景等。②别墅园林(古罗马时期):古罗马人吸收希腊文化的同时,也促进了别墅庄园的流行。③庄园(12世纪初叶):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欧洲园林进入到了空前繁荣的发展阶段。④花园(15~16世纪):意大利的园林随着文艺复兴思想的兴起在欧洲大陆传播开来。⑤现代公园(17~18世纪末):17世纪中叶,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在“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下,新兴资产阶级统治者没收了封建贵族的宫苑和私园,向公众开放,称为公园。⑥混合式园林(19世纪):19世纪后,公园日益引起大众的关注,同时,小庭院的设计建造也相当兴盛。

在现代园林建设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提炼中国园林文化的本土特征和西方园林文化的精髓,抛弃传统园林的历史局限,把握传统观点的现实意义,使其融入现代生活的环境需求和设计理念。

3.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景观的建设为人们创造休闲、活动的空间,宜人的环境。园林景观设计需要使人、建筑物、社区、城市以及人类生活的地球和谐相处。

(1)因地制宜:首先,园林的建设应该尊重当地的传统文化,吸收当地人的经验。其次,要顺应当地的自然条件,考虑当地的气候、水文、地形地貌、植被以及野生动物等生态要素,避免对它们造成过大的影响,从而维护当地场所的正常运行。最后,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原本有的景观,将其景观加以利用,适当地改造,创造和谐的生态之美。

(2)资源的节约和保护:在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在全球化的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潮流的推动下,保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深入人心。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注重对当地环境的保护。

(3)园林设计的整体性:园林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形成,既要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缺少任何一方,设计都会存在缺陷。

园林景观设计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与变革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由古至今延续着文化的传承与变迁。借鉴园林景观的发展史,设计人员在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尊重环境自身的生态价值,使得园林景观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同时进行。

参考文献:

[1]郭风平,方建兵.中外园林史[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5.

第3篇:欧式庭院园林设计范文

地处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是描述北欧国家的地域性名词,因此也称之为“北欧”,其中包括瑞典、芬兰、挪威、丹麦和冰岛这五个国家,现有人口2500多万,是一个社会稳定、经济发达的现代高福利地区,所以人民享有较平均的、良好的生活水准,社会各阶层生活水平相对靠近。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均处于北极圈附近的高纬度地区,春秋两季较短促,冬季漫长寒冷,气候反差大,特殊的气候条件使得人与产品、室内、建筑和环境的关系显得更加密切,产生了所谓的冬日设计。该地区整体的植物林缘、平静众多的湖泊、缓缓弯曲的海岸和柔缓变化起伏的地表,构成了平和、秀丽的自然景观,成为众多设计师的灵感源泉。

2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现代地域性景观的演进历程

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景观设计发展历程与欧洲大陆其他的国家相似。在20世纪以前,他们的园林多模仿欧洲的流行风尚,园林运用的设计要素和规模大小也有着一定的变化。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70年代,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景观设计经历了启蒙、探索、雏形和成型四个阶段,受到了一系列艺术设计风格和设计运动的促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民族浪漫主义运动、工艺美术运动和现代设计中的功能主义。1980年景观设计的重点逐渐转移到景观的重复利用与自然保护区的建立。1990年艺术和设计领域中极简主义的兴起,将斯堪的纳维亚景观设计中艺术与功能统一的传统推向了新的高潮。总体来说,北欧的现代设计有着普遍追求朴实、美观和实用的特点,形成了具有本土特征的、符合时展的地域性景观和园林,在现代设计中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其中尤以瑞典和丹麦在景观设计上的发展最为突出。

3现代艺术对斯堪的纳维亚景观演进的益处

纵观西方艺术的历史,园林设计的最佳状态体现在对当时的艺术、哲学、美学的全面研究和诠释时期。20世纪初,形形的视觉艺术运动不断涌起,园林对其引用和诠释大幅度地推动西方园林的发展,景观设计师成功地将艺术与园林融合。

3.1促进景观设计师对园林艺术层面的追求

从20世纪初起,北欧的景观设计师都在尝试着将园林的设计提升到艺术层面之上,其中一些设计师采用自然式风格,以种植不规则的植物为背景,衬托出建筑清晰、简洁的形体;而另一些设计师则是采用现代主义建筑化的方式。丹麦的索伦森和S.I.安德松是其代表人物之一。索伦森,在1945年获得丹麦皇家艺术学院的Eckersberg奖章,这一奖项是专授予那些在纯艺术或应用美术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人,这标志着索伦森作为一名艺术家的身份得到了认可。索伦森认为自己是艺术家和园林艺术家,坚持景观设计也是一种艺术形式,与绘画、雕塑、文学和音乐相近。在1963年出版的他的宣言式著作———《园林艺术的起源》中,索伦森更深层次地论述了园林的艺术性。索伦森大量的景观设计作品,如Nrum家庭花园(1948)、Kalundborg教堂广场(1952)和SonjaPoll花园等,都体现了其作品对美、艺术与空间的追求。S.I.安德松认为景观设计是视觉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身份和尊园的艺术。他的设计作品结合了丹麦的艺术、文化和环境特点,获得了“将诗引入花园”的美誉,如位于瑞典的S¨odreSandby的Marna’shave花园。

3.2造就景观设计风格与形式语言的灵感来源

20世纪初,现代运动大幅度地推动了园林的发展,丰富的现代艺术思想与形式语言造就了景观设计的灵感来源,如抽象艺术、至上主义、极少主义、构成主义、未来主义和大地艺术等,景观设计师通过对绘画形式语言的引用、重现和转译等,将艺术融入园林当中。马列维奇构成主义的绘画,如《飞翔的飞机》,以及未来主义巴拉的绘画,启发了索伦森的设计语言与动态空间表达,将平面动态转译成用材料和空间表达的花园艺术,如螺旋线、椭圆和S形曲线等。S.I.安德松受极简主义的影响,他的设计保持着非常简洁的形式,他认为景观设计是植物与空间的对话,植物的生长也需要简洁性。M.克林特在Stavnsholt的假日花园(1958)的设计运用了与康定斯基的《几个圆形的画》(1923)中的构图方式。受立体主义、构成主义的影响,丹麦形成了以绿篱为造型元素与简单几何形组合空间的设计特征,圆形、椭圆成为其几何景观中最具特色的设计词汇。瑞典、挪威、芬兰和冰岛园林中的自然主义风格,也都受到了绘画艺术的创作灵感和方式的影响。如瑞典重要的景观设计师海么林,从瑞典风景画家BrunoLiljefors的绘画中学到了对自然的阅读方式,进而形成了为他所倡导的瑞典自然式景观设计特征。

3.3以美学和视觉的角度推究构成的构图

现代绘画艺术对园林的影响还体现在园林的平面构图上,景观设计师以美学和视觉的角度将绘画的艺术构图转译在构成的园林平面上,艺术的构图主要受到构成主义、具体艺术以及蒙德里安绘画的影响,呈现出构成的意味。风格派蒙德里安的绘画多是垂直和水平的直线与原色构图,以最简洁的几何形体与纯粹的色彩表现出事物内在的理智和逻辑的对立平衡关系。1955年蒙德里安的作品巡回展,对北欧的景观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瑞典设计师马汀松设计的Nyk¨oping市镇厅庭院(1955),平面构图由植物与混凝土等不同材质的三个三角形组合而成,形成了一幅与蒙德里安抽象画有共通之处的构成画。抽象艺术的形式语言充分体现在丹麦以几何形组合空间的景观特征上。具体艺术绘画影响了丹麦景观设计的形式语汇,矩形得到广泛运用。索伦森设计克洛克花园的平面形式与意大利未来主义绘画的平面动态有相似之处,远远超越了绘画者的二维空间。S.I.安德松用修剪的绿篱重现了艺术家用色彩对“飞鸟”的绘画描述。

4现代建筑运动对斯堪的纳维亚景观演进的益处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经济发展、政治条件和思想观念为设计领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现代绘画、现代雕塑、现代建筑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建筑师,产生了不同的设计流派。尽管当时的景观设计并不是现代运动的主题,但一些流派和建筑设计师少量的花园设计和设计图纸,以及他们的建筑语言对景观设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4.1建筑设计师在景观设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自20世纪20年代起,先进的现代建筑运动引领着景观设计领域向前发展,优秀的建筑师对斯堪的纳维亚现代景观的演进起到了开创、引导和促进作用,其中阿普斯朗德、阿尔瓦•阿图、约翰•伍重、尤根•博都是其主要代表人物。20世纪30年代~40年代,以阿斯普朗德为代表的建筑师对瑞典的现代景观和城市公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和影响。1939年,瑞典建筑师阿斯普朗德和莱维伦斯设计了斯德哥尔摩森林墓地,这是现代建筑与景观完美结合的早期范例。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手法影响了他之后的许多著名的建筑大师,如芬兰的阿尔托和丹麦的伍重。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景观设计有一显著特征:把花园和景观看作是建筑的一部分或是建筑的室外空间,丹麦建筑师伍重和尤根•博则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们通过建筑设计,优美地诠释出了建筑与景观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如Kattegat的路易斯安那博物馆。在20世纪60年代丹麦景观设计师还受到了一些建筑师,如ErikChristianSrensen,NielsFager-holt,PoulKjRholm的作品和设计思想的影响。

4.2建筑化的句法规则

20世纪初,大量的私家花园设计出现,花园与建筑的关系更为密切,建筑化的花园设计方式在北欧盛行,之后受到英国建筑师路特恩斯运用植物运用思想与空间表达的启发,丹麦的景观设计师结合本土运用修剪和未修剪的绿篱来组合与塑造空间。约翰斯顿在海德考特花园的私家花园设计思想和手法,对丹麦的现代花园以及丹麦景观设计师布兰德特与索伦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丹麦园林设计师约根森主张花园与建筑统一的建筑化风格,如Vestparken的大众花园。I.P.安德森、约根森和布兰德特三人在设计中积极探索植物形式与空间组合的关系,运用从建筑房间的分割方法演变来的由绿篱与成排的树分隔空间的组合,从而为合理使用有限空间创造了有利条件。挪威设计师EailBele设计的Nedre墓园(1935)是一个纯粹建筑化设计的早期实例,Bele仅用一个单一的圆形室外剧场形式组织整个墓园,低矮的绿篱把场地划分成不同的单元。

4.3建筑要素的引用

在北欧的现代园林的发展中,建筑中“墙”的词汇也运用到园林的设计语汇当中。设计师将“墙”作为建筑化的要素引用方式分为两种:1)直接引用。1939年,瑞典建筑师阿斯普朗德和莱维伦斯在斯德哥尔摩森林墓地上升的小路一侧的小墓园设计中,直接运用了片墙分隔与限定出不同的墓地空间。挪威景观设计师受到密斯的影响,在巴塞罗那德国馆的设计中体现了运用片墙而创造出的流动空间。2)转译为修剪的或未修剪的树篱或树篱成排形成的竖向界面,以及花园的廊架。1950年,“树篱”逐渐成为丹麦许多景观设计师建筑化的中心元素。索伦森将其与现代几何形结合起来,常将建筑化的要素组织与环境结合,树墙、树篱和攀缘植物的廊架等是他建筑化设计语言的重要元素之一,如Eids-vold花园中绿廊。S.I.安德松认为,“我们的职业最本质的东西是对建筑学与生态学的组合设计。”如他在Marna花园创造出的隧道式篱墙,即绿篱墙高度的局部达到4m,形成富有感染力的开放或幽闭的空间结构。雅各布森在Rdovre市镇厅设计的成排的锻树,施密德特在Trongard学校中心草地两侧设计的悬铃木树阵,以及O.挪加德在Trnby市镇厅广场设计的悬铃木树阵,都运用了“墙”的建筑要素形成半开放式围合空间。

4.4空间的形式与组合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建筑化几何式园林风格相对比较突出,由于建筑和园林都是在塑造空间,风景园林只是没有天花板的建筑,因此建筑不同程度的开放与私密空间的塑造与园林空间是相通的。北欧的现代景观设计师常与当时知名的建筑师合作,受其建筑化的空间组合效果的影响。索伦森曾在布兰德特的设计事务所工作期间,受到丹麦功能主义派的知名建筑师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索伦森花园空间组合的方式上,包括几何形体的并置与重复,利用形体间的数学逻辑关系创造均质的几何空间,以及建筑与庭院开放空间的整合。如Nrum家庭花园利用均质的几何空间巨变出强大的艺术震撼力,奥尔胡斯大学校园中保留山谷的开放性,形成了开阔的风景校园等。挪威的盖布瑞尔森和MortenGrindaker合作完成的挪威水电公司公园(1960—1963),被誉为二战后挪威现代主义园林的一个重要标志,设计师对密斯建筑中“片墙”空间组合进行转译引用,从建筑中获取景观设计词汇创造出流动的室外空间,打破了当时挪威园林设计灵感源于自然的传统,促成了园林朝着都市主义景观的发展趋向。瑞典景观设计师马汀松和布劳姆通过对一系列方形空间的组合,形成不同开放和封闭程度的空间。如莱维伦茨、雅各布森和阿尔托等优秀的建筑师,建筑的空间概念与组合方式自然地流露在他们的庭院和花园设计中。

5结语

第4篇:欧式庭院园林设计范文

别墅,已成为现代生活中的除一般住宅外的另一种居住形式,是追求自然和享受自然的一种新型的健康生活方式。打破了人们对一般生活的居住现状。别墅特点是让人们享受来自于本身的创意,自己独有的生活方式,且能够满足内心对于环境品质的追求,是完全私人制的庭院空间。别墅不仅是提供居住的住所,也是将公共空间、一般住宅相内的特点相结合,提供了娱乐并且具有私密性、休憩健身和观赏景观小品为一体的独居类建筑。

二、研究的角度

本文是以庭院风格景观设计为研究角度,是根据自然环境,地理人文环境,人文需求环境(使用者的环境心理、行为、文化素养)三大方面因素的彼此关联而表现出来的特性,使其更具有浓厚的特点因素,造就了不同的别墅庭院风格景观设计。

三、具有肯定性的国家庭院风格景观设计

1.中式庭院设计——诗情画意中式庭院有多种不同风格,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以江南的私家园林为典型,注重情景交融,诗情画意。有水有山有桥,在中式庭院中,更多的追求意境,追求宛如天然玉琢的境界。新中式庭院里那些景观宛如未经过人工,属于天生丽质的感觉,能够给人带来安静与温柔,是一种能够延续下来的感觉。2.日本庭院设计——禅意日本是海上的一块小岛。这个特别地理位置造就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风格-纯洁。因为日本四面环海,局势有限,所以对自然的认知理解和表达上更加容易,对自然的学习和追求和景观的理解,深刻的感悟从自然中提炼景观,能将平常的东西转变为很神奇有时候能打破常态的那种结果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造就了他们对自然景观表现的细腻手法,和表达出对自然景观的喜爱,将自己的想象转变为可以运用的现实中,这样满足了社会的进步和人文需求,将日本传统园林“禅意”的沉静、内敛的特质发扬,是日本庭院景观正在进步的过程。3.美国的庭院设计美国的别墅起源较早。美国别墅的特点建立在环境优美的地方,对于景观方面,选择不刻意去营造。在追求自然景观上,对景观的认知是原始开放的。最重要的部分是在设计中将最开始状态保持下去,自然充满活力,开放且热烈,拥有恰到好处的大片水面、或许周围还会有瀑布、叠水,从上到下飘落去了更远的远方,听流水声,是自然中最纯真的音乐声,营造了安静的生活场景。庭院是生活中必不可少场所,更多的是注重庭院的自然和独特的表现,设计手法较为成熟,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欧式的庭院设计——规则欧式庭院是规则式的典型庭院,具有丰富的历史特色,是起源于西方的古罗马时期,最为著名的是意大利和法国庭院,修建整齐的灌木丛和具有特色的纪念喷泉,还会用花钵、花盆去点缀,这就是严谨中的一丝浪漫,这种一般在感官上震撼和享受,且很有时代感。

四、别墅的类别

1.区域位置分:郊野、城市里、乡村、林间、悬崖等处。2.按建筑形式分:独栋别墅、联排别墅、双拼别墅、叠拼别墅。3.按建筑风格分:中式风格、日式风格、欧式风格、东南亚风格等。

五、什么是别墅庭院

1.庭院庭院,(庭园)庭院是属于室外的一种私属性空间,是室内向外的延伸空间。庭院是被围墙或绿植等隔断,用于区分开公共的一种空间,是室内与外界的过渡空间,庭院内有景观小品和植物,用于休息的空间,可以在庭院内满足无法在室内满足的需求,比如可以烧烤聊天、观赏景观、呼吸新鲜空气、体验自然、沐浴阳光等。现在都将别墅外公共空间内的位置都称为“庭院”。2.庭院的功能分析庭院是别墅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既美化了室内的空间,又柔和了别墅的坚硬,从外延伸进入室内增加了自然气息,将自然的景色与之相连接,给人一种在家也在自然中的感觉,将家内和自然更进一步的融合,将家不在变得只是一种建筑形式,那种感觉最为重要,别墅室内空间承担了日常生活、接待客人等功能,而庭院就是与自然拥抱、感受自然和自由的地方,是作为私属性的空间,两者相结合,使之更完美。

六、别墅庭院景观设计要点

如何拥有美丽的庭院是关键的第一步,选择什么风格,根据地域、环境、以及经济情况去规划制定。

七、别墅庭院设计的分类

1.规则式别墅庭院:从布局到庭院内组成的元素都选择轴线对称的几何形体,遵从对称、重复等组合秩序。2.自然式别墅庭院:从布局和各组成元素主要采取自然式布局。3.混合式庭院:将规则式的和自然式的庭院相结合,根据庭院需求将两者进行和谐统一。

八、别墅庭院风格景观设计——以海口别墅为例

1.区位分析海南,位于中国最南,海口是海南省会,地处海南岛北部,北濒琼州海峡,地处热带,热带资源呈多样性。别墅位于桂林洋区。2.设计理念(1)追求人与自然相和谐,以人为本,根据主人的喜好、生活方式和品味去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庭院景观。(2)将经典的设计结论与实际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更有内涵的庭院景观。3.设计定位将人与自然相结合的更加和谐,打造“怡和”的高端文化庭院景观,采用当地的特色或是地区特色,将人文心理与自然元素融合。“怡和”具有愉悦与和美的含义。

九、结论

本文以寻求属于现代人所追求生活品质和审美作为别墅庭院景观为切入点。根据不同的别墅形式和风格中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作者可以将使用者的想法根据自己的能力注入到创作中,这样的别墅庭院是使用者心里的理想的家属于自己的,同时属于自己的还有一片自然。

作者:巴小媛 单位:海口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海霞.别墅庭院景观设计[D].安微:合肥工业大学,2009.

[2](西班牙)塞拉茨主编.庭院设计师手册[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1-6.

[3](美)吉尔•耶肖诺夫斯基.景观设计与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9-24.

[4]郑建启,杨华.建筑庭院空问的设计构思初探[J].国外建材科技,2001,22(3):104-106.

第5篇:欧式庭院园林设计范文

楼内:百年沉淀的历史轮廓

八角楼建筑步局形出八卦,建筑风格合璧中西,亭阁楼顶、木雕门窗皆古朴典雅,与欧式回廊、古希腊石柱相映成趣。

八角楼分两层,一楼由大堂与几间小型茶室构成,大堂拥有茶品丰富的茶架与数张古朴的茶桌。房顶置高,显得典雅而气派,历史上这里曾做过大型会客厅和舞厅。当午后的夕阳斑驳品茗的思绪时,木门前那把断了弦的琴,能否弹起那些碎在风中的记忆……小型茶室适用于三、两人单独相聚。茶室的格调是简单而古朴的。

二楼为大型茶室,大型标准的泡茶木桌后面陈列着各式各样的紫砂壶,立在一旁的宫廷灯有些年岁了,木雕的窗户可以直接看到一楼的大堂。古代茶馆似乎都有这样的设计,如果应景的话,此时应该有个人对着楼下的大堂喊道:“小儿,上茶了,上好的……”

八角楼外欧式的回廊绕楼而设,外延的古希腊风格的石柱宏伟挺拔,配上石桌藤椅,为整个八角楼增添了不少异国风情。长廊也分八面。每一面都设有茶桌和条藤椅子,等于是环楼的半户外茶座,紧挨着古老的灰砖墙面,头顶的飞檐可遮雨乘凉。由于八角楼几乎是被不同的丛林、湖泊包围着。八角楼的每一面都能对上不一样的景致,所以如果选择坐在长廊的藤椅上品茗,你可以随性选择自己心仪的景致。

楼外:八面玲珑的自然风光

站在远处看茶楼,茶楼就像是深藏在青山绿水中的古栈,透过茂密的树林,穿过平静的湖面,若隐若现地露出边边角角。走进茶楼,茶楼周围的绿树成荫,湖光十色,路旁的绿篱苍郁,树冠成型,楼前更是花木无数。

这些的自然景物把八角楼恰到好处地围住,构成一个又一个小庭院,于是品茗的地点悄然延伸至庭院。有的茶座设在参天古树下,庭院里的几棵古树都高大而茂盛,如此炎热的夏日,郁郁葱葱的树荫只让阳光漏下星点,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在这样的树荫下品茶,一点都感受不到阳光的滋扰;有的茶座摆放在微风轻抚的湖畔,波光粼粼的湖面倒映着丛林奇石、蓝天白云,在这么美的湖边摆上几张配合环境的石凳石桌,边品茗边感受湖边的凉爽,让手中的茶香随风清醒整个身体;有的茶座设在湖边的拱桥旁,弯弯的拱桥通往湖泊深处,站在桥旁远望那粼粼波光的延伸处,惹人联想到世外桃源,如果有一叶扁舟,泛舟湖上,是否能探寻到每个人心灵深处的那片桃源……

如果觉得茶楼的景观就仅限在庭院的范围内那就错了,庭院的内景虽已美不胜收,但穿过庭院,步行不过几步,便又是一道又一道不同的风景了:是群鸭在水上嬉戏;是百年凉亭的湖中光影;是水中荷花的朵朵开放;是假山、雕像的随从林立……此时,你可以暂时放下手中的香茗,从八角楼的任何一面出发,每一面都将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

第6篇:欧式庭院园林设计范文

园林的起源来自于人类对天国仙境的向往与企盼,而其发展则以来于人天性中所固有的对美的追求与探索,所以说园林是人类在改造和利用自然以营造理想生活环境的过程中所应用的美学认识和思维的集中体现。关于美的思辩,由于历史、文化、社会、经济以及思维模式等的不同,历史上各个文明体系与当今世界的各个民族都有着各种不同的解读方式,而古今中外众多的哲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更是见仁见智。因而,当人们把各异的审美方式应用到实际的造园活动中时,也就必然产生出各种形式、风格大相径庭的园林。而作为园林艺术所根植的物质基础,也就是园林所在地的地理、气候、生物等各种自然环境因素上也各呈异趣的差别更使几大园林体系在诞生时,就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而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东方、伊斯兰、欧洲这三大体系,每一个体系都对周边民族、国家和整个人类文明有关环境的认识、理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关于它们之间异同的比较正是当今景观园林界所关注的课题。

一、传统园林体系概述

这里所讨论的中国、日本和意大利三种造园风格中,前两者属于东方体系,意大利属于欧洲体系,但由于欧洲体系的形成受伊斯兰体系的影响很大,意大利风格作为近代欧洲园林的鼻祖,这种影响所产生的效果尤其明显,所以有必要先就三大体系做一个初步的概述。

1、古代西亚体系和伊斯兰体系:

西方的造园起自于西亚的古代波斯,即古波斯所称的“天国乐园”。这种造园的特点是用纵横轴线把平地分作四块,形成方形的“田字”,在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中心喷水池,中心水池的水通过十字水渠来灌溉周围的植株。这样的布局是由于西亚的气候干燥,干旱与沙漠的环境使人们只能在自己的庭院里经营一小块绿洲。在波斯人的心目中,水和绿荫对于身处万倾黄沙中的他们显得特别珍贵,认为天堂(即后来基督教所说的伊甸园)就是一个大花园,里面有潺潺流水,绿树鲜花。在古代西亚的园林中,那个交叉处的中心喷水池就象征着天堂,后来水的作用又得到不断的发挥,由单一的中心水池演变为各种明渠暗沟与喷泉,这种水法的运用后来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各国的园林。不过,最初的西亚园林影响范围主要还是在叙利亚、两河流域、埃及以及后的所有伊斯兰地区。而目前最完整继承并保留其手法的也就是伊斯兰体系。

2、西方古典体系和现代体系:

古希腊于西元前5世纪逐渐学仿波斯的造园艺术,后来发展成为四周为住宅围绕,中央为绿地,布局规则方正的柱廊园。随后希腊的园林为古罗马所继承,他们将其发展为大规模的山庄园林,不仅继承了以建筑为主体的规则式轴线布局,而且出现了整形修剪的树木与绿篱,几何刑的花坛以及由整形常绿灌木形成的迷宫。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园林出现新的飞跃。以往的蔬菜园及城堡里的小块绿地变成了大规模的别墅庄园。园内一切都突出表现人工安排,布局规划方整端正,充分显示出人类征服自然的成就与豪情壮志。到法国的路易十四称霸欧洲的时代,随着1661年凡尔赛宫的开始兴建,这种几何的欧洲古典园林达到了它辉煌的高峰。在这一时期乃至随后的数百年内,欧洲大陆上从维也纳到柏林,从彼得堡到枫丹白露,到处都可见到这些闪现着王家与皇室荣耀的灿烂光辉的园林,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在其中得到了尽情的展现。此后,受东方园林的影响,欧洲园林中出现了以英国自然风致园与图画园为代表的偏向自然风物的园林,这种园林发展到现在,就成为当代美国新园林。

3、东方体系:

中国被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在这里诞生的东方体系最初形成可追溯到夏商时期,距今已有四千年历史。不过那时的园林基本上还处于圈地时期直到秦始皇营造阿房宫和汉代的上林苑依然如此,而且园林的使用功能中还始终含有一条供天子和诸侯狩猎之用。这种情况直到魏晋南北朝时代才有所改变。在这一时期,由于佛教和玄学的影响,人们开始更加主动地关注自然,模仿自然,从而开创了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做法。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繁荣的顶峰,各种艺术文化成就纷纷涌现,园林艺术在此时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标志在于唐代诗人王维的辋川别墅的修建。王维的诗画向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著称,对于意境的追求是其重要特色,这座与自然山水风景结合的宅院也贯彻了这一思想。到北宋,抽象自然和象征自然在园林建筑中日益明显,成为中国园林的主要特色。从宋至清,是中国园林艺术的成熟期,其间名园举不胜举,单在苏州一地,就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一系列经典作品。此间东方园林对自然的模仿手法还传到西方,对欧洲园林的发展和现代园林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东西方两种园林风格的比较

从上面对三大园林体系形成的叙述中,可以看到欧洲和伊斯兰体系之间存在着同源的关系,即都始自于对古代西亚造园方法的模仿。只不过伊斯兰体系是在古巴比伦故土上发展,和其所模仿的原型有着同样的气候和地理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对沙漠中珍贵的水源和植物的运用,所以对古西亚流派的手法保存得比较完整,而其视水如金的水法处理也是其最大的特色。当然当这一体系随着伊斯兰教的扩展而进入南亚次大陆后,因为这里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再加上古印度文明深厚本土文化底蕴的影响,使传统的西亚派水法有了重大的改变而产生了伊斯兰体系的一个特异支派。这里的园林不再使用谨慎保护水流的渠道和堤岸,不再只有狭窄的溪流潺潺和低矮的喷泉点点,而开始呈现河道横行和跌水纵流的景象,在泰姬陵前还有较为广阔的静水,植物的运用也向郁郁葱葱的方向发展,不过那种十字规划水道的基本法则还是保留下来。而有趣的是欧洲在学习古西亚法式时对其所进行的改造与印度对传统伊斯兰手法的变更有很大相似性。欧洲的水源也很丰富,植被更是繁茂,所以这里的造园同样屏弃了节约性用水的水法,而只使用了模仿伊甸的四条水路分割法则。有赖于植物的丰富,后来欧洲又用大量的几何植栽来加强了这种分割,并以这种矩形分划为基础,衍生出一整套几何造园的理论,而水法的运用也日趋宏大,与伊斯兰体系已是大异其趣。但是尽管存在着巨大的不同,这两者之间无论是源流还是具体的手法上都有着很多的共同点。而与其所对立的东方体系则是完全自我生长和发展的另一套理论,从其审美基础、所生长的文化土壤到具体的理水、堆山、用树和园林建筑都有着判若云泥的差别。所以意大利园林风格与中国、日本园林的最大和最根本的不同就是东西方两种文化体系的不同,而比较的重点也应先放在东西方两种对景观的处理模式的比较上。

1、东方风格:

东方园林以自省、含蓄、蕴藉、内秀、恬静、淡泊、循矩、守拙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混沌无象、清净无为、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对自然物的各种客观的形式属性如线条、形状、比例、组合,在审美意识中不占主要地位,却以对自然的主观把握为主。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藏的境界为上。是一种摹拟自然,追寻自然的封闭式园林,一种“独乐园”。其中某些流派如日本园林还将禅宗的修悟渗入到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之中,使其达到佛教所追求的悟境,在一个微小的庭院里营造出内心的天地,即所谓的“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其抽象意味的浓重已达到了一种超出五感的直接与自然相溶的默契,把人引向内省幽玄的神秘境界。东方的古典园林富有诗情画意,叠山要造成嵯峨如泰山雄峰的气势,造水要达到浩汤似河湖的韵致。这是为了表现接近自然,反扑归真的隐士生活环境,同时也是为了寄托传统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理念。仿造自然,但又不能过分矫揉造作。在这样的园林中,可以达到“身心尘外远,岁月坐中忘”的境界,追求的是“抱琴看鹤去,枕面待之归”的生活以及“野坐苔生席,高眠挂竹衣”的趣味。东方园林的石有情,水有情,花木也有情味意趣。窗外路出树木一角,便是折枝尺幅,山涧古树几株,修竹一丛,乃是模拟枯木竹石图。东方园林妙在含蓄和掩藏,所以有“庭院深深深几许”;东方园林精在曲折幽深,小中见大,因而有“遥知杨柳是门外,似隔芙蓉无路通”。

2、西方风格:

西方园林则表现为开朗、活泼、规则、整齐、豪华、热烈、激情,有时甚至是不顾奢侈地讲究排场。从古希腊哲学家就推崇“秩序是美的”,他们认为野生大自然是未经驯化的,充分体现人工造型的植物形式才是美的,所以植物形态都修剪成规整几何形式,园林中的道路都是整齐笔直的。18世纪以前的西方古典园林景观都是沿中轴线对称展现。从希腊古罗马的庄园别墅,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台地园,再到法国的凡尔赛宫苑,在规划设计中都有一个完整的中轴系统。海神、农神、酒神、花神、阿波罗、丘比特、维纳斯以及山林水泽等到华丽的雕塑喷泉,放置在轴线交点的广场上,园林艺术主题是有神论的“人体美”。宽阔的中央大道,含有雕塑的喷泉水池,修剪成几何形体的绿篱,大片开阔平坦的草坪,树木成行列栽植。地形、水池、瀑布、喷泉的造型都是人工几何形体,全园景观是一幅“人工图案装饰画”。西方古典园林的创作主导思想是以人为自然界的中心,大自然必须按照人的头脑中的秩序、规则、条理、模式来进行改造,以中轴对称规则形式体现出超越自然的人类征服力量,人造的几何规则景观超越于一切自然。造园中的建筑、草坪、树木无不讲究完整性和逻辑性,以几何形的组合达到数的和谐和完美,就如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所说:“整个天体与宇宙就是一种和谐,一种数。”西方园林讲求的是一览无余,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和征服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

归纳起来,我们可以看到东方园林基本上是写意的、直观的,重自然、重情感、重想象、重联想,重“言有尽而意无穷”、“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韵味;而西方园林基本上则是写实的、理性的、客观的,重图形、重人工、重秩序、重规律,以一种天生的对理性思考的崇尚而把园林也纳入到严谨、认真、仔细的科学范畴。

具体再来看一些例子:

西方的古典园林最为代表的当然是法国的凡尔赛宫大花园,那种华丽与壮阔的美正来自于法兰西民族的浪漫与不羁,正如作家刘心武笔下所描绘的:“那花园布局特点是简洁而豪放的,与宫殿垂直的中轴线上形成三次平面的下跌,每个宽阔坦实的平面上都主要由两种景观组成。一种是极其巨大、规整的水池,周围有众多的铜塑和喷泉;一种是栽种并修剪成异常整齐的几何图形的常绿灌木,而这种景观又以其中的中轴线一望无际和两侧绿篱花囿的严格对称夺人心魄……”。

东方园林可以以中国江南文人园的造园理论和法式为例。凡是园林创造中有利于体现生活美、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各种景物,都是造园的物质要素,不仅有花草树木和鸟兽虫鱼,有峰峦岩崖及溪瀑湖海,有亭台楼阁,水榭山馆等各种建筑;还包括各种有利于构成园景的皓月、朝阳、晚霞、雨露等气候气象因素,以及与园林内容和形式和谐的书法、绘画、雕塑等艺术品。在这众多的造园要素中,最基本的是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与建筑三类。

山在东方园林中是用能与稳定的象征,常有“山骨”之称。水在园林里则是象征智慧和廉洁。

花木在园林中最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有些花木还被赋予特殊含义。花木的培植要自然并讲究已经,同时注意保持古树和植被。

东方园林要求“曲径通幽”,因而建筑需要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景物融合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泊相对,景色绝佳

在造园设计时,除了重视上述三点外,还要考虑对景和借景、楹联匾额以及风声、水声、钟鼓声、花香、草香、泥土香等多种媒介的参加。只要用心,碧空万里、峭壁千仞、明月繁星、春江渔火都可以成为赏心悦目的景物。

三、意大利园林的特点及其与东方园林的具体比较

大体上说来,意大利风格与中国、日本风格的差异在以上的比较中都可以看的比较清楚了。但最为欧洲体系的一个分支,意大利风格还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尤其是还存在着和向来被视为欧洲古典园林典范和代表的法国勒诺特尔式园林明显不同的特点。

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的亚平宁半岛上,境内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80%。意大利的地中海气候与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有明显的差异。这里夏季在各地平原上既闷且热,而在山丘上,哪怕只有几十米的高度就令人感到迥然不同,白天有凉爽的海风,晚上有来自山林的冷空气,正是这样的地形和气候特征造就了意大利独特的台地园。

意大利是罗马帝国的本土,当中世纪结束时,意大利人对帝国往昔的辉煌仍然记忆忧新,而各种古罗马以及在意大利也是随处可见。古代的古典主义于是成为文艺复兴园林艺术的源泉。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向往罗马人的生活方式,所以富豪权贵纷纷在风景秀丽的地区建立自己的别墅庄园。由于这些庄园一般都建在丘陵或山坡上,为便于活动,就采用了连续的台面布局,也就成为台地园的雏形。在以后的发展中,意大利造园家们在起伏的地形上创造出非常动人的景观效果。这些园林的构图由于受地形的限制都不能随心所欲,地形决定了园林中一些重要轴线的分布,规定了台地的设置,花坛的位置和大小以及坡道的形状等。建筑物的位置安排也要考虑其与台地之间的关系。因此台地园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是将平面与里面结合起来考虑的。台地园的平面一般都是严整对成的,建筑常位于中轴线上,有时也位于庭院的横轴上,或分设在中轴的两侧。由于一般庄园的面积都不很大,又多设在风景优美的郊外,因此为开阔视野、扩大空间而借景园外是其常用的手法。这一点是东西方所共同重视的。在中国的造园中,这种离子举不胜举,如颐和园借玉泉山塔和佛香阁形成对景,在江南私家小园中由于面积狭小,这类手法就更多。不过中国在借景时往往会利用窗框、门框而做成框景的形式以增添画意。在总体布局上,意大利台地园往往是由下而上,逐步引人入胜,展开一各个景点,最后登高远眺,不仅全园景色尽收眼底,而且周围的田野、山林、城市面貌均可展现眼前,而给人以贴近大自然的亲切感。逐步的渐入佳境是东方园林的传统手法,但与意大利不同的是东方式的展开乃是基于散点透视的卷轴画式的步移景换,而意大利虽然也是展开,却是颗粒性的分个呈现,所追求的仍是定点式的特定位置的欣赏,而其欣赏的顶点在于位处峰顶的鸟瞰,这在东方园林中是极少的,这可能与东方文化的内敛性格有关。

在关于园林和建筑之间关系的处理上,意大利开欧洲体系把园林视为宅邸室外延伸部分理论的先河,这一理论也成为欧洲园林几何构成形式的生长基点。另外中轴线的设置也是意大利园林对欧洲体系的一大贡献。虽然早在希腊罗马时代,中轴线已经开始出现,其最早还可以上溯到西亚的中心水道,但意大利台地园中的中轴却以山体为依托,贯穿数个台面,经历几个高差而形成跌水,完全摆脱了西亚式平淡的涓涓细流,而开始显现出欧洲体系椰油的宏伟壮阔气势。而且庄园的轴线有些已不止一两条,而是几条轴线或垂直相交,或平行并列,甚至还有呈放射状排列的,这些都是从前所没有的新手法。东方的园林当然到是不用轴线的,但也有一些例外,如避暑山庄的宫殿区部分和靠近宫殿区的园林前区,圆明园的大宫门口还模仿九州的形式也形成一条大致的轴线,而颐和园万寿山上的建筑布置由于里面意象很强,其轴线意味也就更加明显,至于紫禁城中御花园的构图则几乎是沿着整个皇城的大中轴布置的。这些园林无一例外都是北方的皇家园林,江南园林的小尺度中决不会有这种情况,这不仅有规模的因素,主要还是中国传统的礼教和封建皇权的威严要求所决定的。欧洲体系中典型的水法也是从台地园开始的。水因为可以使空气湿润,从而在意大利园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由于位处台地,意大利园林的水景在不断的跌落中往往能形成辽远的空间感和丰富的层次感。在台地园的顶层常设贮水池,有时以洞府的形式作为水的源泉,洞中有雕像或布置成岩石溪泉而具有真实感,并增添些须的山野情趣。沿斜坡可形成水阶梯,在地势陡峭,落差大的地方则形成汹涌的瀑布。在不同的台层交界处可以有溢流、壁泉等多种形式。在下层台地上,利用水位差可形成喷泉,或与雕塑结合,或形成各种优美的喷水图案和花纹,后来在喷水技巧上大做文章,创造了水剧场、水风琴等具有印象效果的水景,此外还有种种取悦游人的魔术喷泉。低层台地也可汇集众水形成平静的水池,或成为宽广的运河。设计者会十分注意水池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使之有良好的比例和适宜的尺度。至于喷泉与背景的色彩、明暗方面的对比也都是经过精心考虑的。关于主体景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东方体系也是很重视的,但东方的做法是以融合得了无痕迹为上乘,而非以背景衬托主体的静物写生式构图。

综合看来,意大利台地园作为欧洲体系的一个分支和其滥觞之所在,无疑也是以规整布置为主,与东方体系的模仿自然迥异其趣,但应该注意的是意大利台地园并不完全排斥自然:首先,其结合地形的设计思路就有明显贴合自然的意味,当然,东方园林自然式的地形处理方法决不会像意大利那样去将山坡切成几个台面,但利用地形来创造合适的景观还是两者所共有的思考方式,何况东方园林所处理的大都是些小山,甚至完全违反自然原理地纯用湖石堆山,比之于意大利的台地切山,谁更自然也还未有定论;其次,意大利台地园虽有中轴线的存在,但它在轴线两侧使用了退晕的手法,而使园景由人工逐渐过渡到自然,这令人想到颐和园也有同样的做法;另外,在植物的使用上,意大利台地园也少用几何式的修剪,而整个庄园的背景更是往往呈现自然的植被,确实有回归自然的意味,而东方体系的自然相比则带有了更多的象征性,至于日本的枯山水则直接放弃了真实的自然而完全去追求宗教哲学上的一个抽象概念了。

四、中日园林的比较

相对于意大利台地园来说,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因为同属东方体系,其间的差别自然要小一些,但由于中日两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的截然不同以及两个民族的性格差异,使中日虽然同种同文,却有着趣意相异的文化。中国文化输入日本始于汉代,在唐代达到高潮,气候的宋、明两代也都间有输入,因而可以说日本是在不断吸取中国文化的先进成分才逐渐形成自身的文化。但是日本在吸取的同时却对输入的文化进行了及时的吸收和改进,使其适于本国的生存环境,从文字、宗教、伦理到文学、绘画、书道、茶道、剑道、花道等,无不如此,所以现在的日本文化虽然无处不透着中国的影子,却又无处不体现出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园林艺术自然也不例外。以下就环境、类型、思想和手法等方面对中国、日本两种园林风格的异同分别进行探讨。

1、环境的不同:

中日于国土环境之上的本质区别在于大陆和海岛的差别。两者各成陆地文化和海洋文化,近来日本又有学人提出森林文化的说法,综合起来反映在园林上即山水文化和水岛文化的对比,路文化和舟文化的对比。

东南为海,西北为山的中国,山地多,平原少。以山和水为骨架的格局最直接体现了中国的地理环境。其次,在山水平衡上,中国园林表现为山多水少,平地多水面少。山水本质的意义中,中国园林水景取象是讲和溪瀑的流水和沼泽湖海的静水两方面,山景中,园池以外的是以中国本土的山峦为母题,园池以内的则是以海外三神山为蓝本,而以园林的西北为山东南为水的布局,本质上是对中国地形的模仿。此外,园林中除了山水的创造,还有路创造,即所谓路以曲为美,以幽为上的原则。

漂浮于海洋中的岛国日本,陆地面积狭小,岛上山地多平原少,丘陵占国土面积的4/5。与中国相似的陆地环境,加上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使得日本园林也选择了以山水为骨干的形式,但由于日本国土四面环海的海洋性,而使日本园林在以后的发展中朝向海岛型、海洋型、水路型发展。日本园林的山取象于富士山和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屿及其周围四千多个小岛。总体上看,日本园林本质为池泉式,以池比拟海洋,以石比拟矶岛,泉为水源,池为水象,池泉为基础,石岛为点缀,舟桥为沟通。

如果说地理环境的不同决定园林山水性质的不同,那么气候差异则决定了园林建筑和植物的差异。中国北方寒冷,园林建筑以防寒为主而形成端庄厚重的风格,江南气候宜人,需要更多的通风和采光措施,所以园林建筑小巧玲珑。在树木方面,中国土地开发早,破坏较重,恢复较慢,加上大陆性季风气候,茂密森林不多,所以中国园林树木不多。

同处北温带的日本却是温暖的海洋性气候,温度较高,雨量充沛,自然式和整形式植物成为园林的主景,且连苔藓和蕨类也成为同等重要的主景,植物形式的多样化远胜于中国园林,与中国园林以建筑为主景明显不同。而日本自己的园林建筑被称为是夏天的建筑:不用实墙,而用拉门和拉窗分隔,夏天可以全部拉开,室内外连通为一个大空间,园林的围合多用植物性材料,桥也用木桥,而不是中国的园墙有用砖石砌成的实心墙,园桥也用石拱桥。

2、类型的比较:

中日两国的古典园林都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宗教园林三类。中国皇家园林的指导思想一直是在为皇室提供宴游狩猎的场所时不忘体现帝王的威严和登记的森严,故而显出庄重、典雅、气派、大方、华贵等特点,具体表现为面积规模大,山体高耸,水面开阔,有一定的轴线和对称,建筑呈现出北方风格,整体富丽堂皇,屋角起翘小,屋面琉璃瓦多,木构彩画多。中国的私家园林则以诸多江南园林为代表,其特点是面积小,文人意味浓厚,山体矮小,水面狭窄。中国的宗教园林个性最不明显,在表达上,较少体现宗教意义而是更多地与儒家结合,形成三教合一的特征,在手法上,园林成为建筑群体轴线的延伸和附属。日本皇家园林在起自鸟时代,奈良上和平安时代的作品以轴线式和中心式为主,在桃山江护时代达到顶峰,作品有京都的桂离宫、仙洞御所、修学院离宫、京都御所庭院四大名园。日本即使皇家园林的手法也都是小山小水、茅茨草屋、不施粉黛、树多屋少、伏式置石、土桥平桥,且规模较小。由于自镰仓时代到江护时代近千年中日本都是由将决执政,故日本的私园以武家园林为主,与中国的文人园有别,其特点是园林面积大,建筑体量大,彩画多,立石规模也大,园林整体开阔舒朗,再规模和装饰上都胜过皇家园林和宗教园林。日本的宗教园林风格明显,讲究禅思枯意,靠园林本身塑造宗教的气氛和形象在手法上有非常独特的 枯山水庭院,而神社园林则以建筑为主,庭前的一片白沙映衬出分外的神圣与神秘。

3、造园手法的差异:

东方园林从来都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但却恰恰在为表现天人关系的各种造园手法上,体现出中日园林在思想追求上的诸多不同。中国园林建筑多,体量大,表明人力的伟大,日本园林建筑少,体量小,表明人力的弱小。中国园林装饰华丽,建筑的群体组合,讲究联系和紧凑的布局,表明工艺上的人巧,日本园林则极力尊重自然造化的天巧。中国园林与外界一般都用较实较重较厚的墙隔开,表明人与自然的平等和独立,日本园林较少用围墙,即使用,也以虚和薄为特色,表明人与自然的亲近。在山水方面,中国园林的假山高大、硬朗,水域开阔,人工味较浓,日本园林则无论山水尺度都偏小,一般都用覆盖草皮的土山,而不用假山,水域也更接近自然溪流沼泽,人工味较淡。中国园林属于山性,有着坚定、刚强和永恒的特点,日本则属于水性,具有水的可塑性、柔软性和稍纵即逝的易变性。在植物方面,中国园林的绿化少且多用高大浓荫的乔木、灌木都表现出中国人的高傲和自信,而日本的大量绿化和用低级植物及草地的方法则显出日本人的比较谦虚和谨慎。写意山水园是以山水为骨骼,以诗情画意为表现的园林形式,文人建筑山水园则在前者的基础上突出了建筑的成分。从总体来看,中国古典园林在天人关系上偏重于人的成分,并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越到后期人工味越重,把诗词歌赋、文联匾对、亭台楼阁和廊榭宫馆过分的夸大,以至于江南园林已略显拥挤,至于乾隆花园还要加上大量精雕细刻的细部和眩目夺人的彩绘,更显得拥堵,另外堆山上也片面强调太湖石的瘦、皱、漏、透而不免绮巧过余而无天然雅趣。而日本园林则偏重于自然的成分,如枯石、枯水、草坡、苔藓等,越到后来,园林景观甚至只用一石一木即能点题,例如茶庭和坪庭,充分体现了自然的天性,其游览以远观事物外表,坐思事理内在,不重于直接交流,而重于心与心的天人对话而不像中国园林的这种对话体现为人与自然的面对面。

4、思想与文化背景的比较:

第7篇:欧式庭院园林设计范文

关键词:别墅,庭院,文化,空间,分析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1、绪论

1.1选题背景

自2006年淄博市正式跨入“国家园林城市”行列以来,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新建墅区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住宅环境的优良与否,也构成了评审住居地生活总体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重视和锐意追求,有了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的室外生活空间的需要。

1.2选题目的与意义

本文针对地处北方的淄博市作为研究对象,针对现有的别墅庭院景观进行了归纳总结,详细阐述了淄博地区别墅景观设计特点及植物配置;列举了具体的设计案例,分析其景观特点,以期待更好的满足今院景观的建设需要,为今后的庭院发展提供参考,促进淄博的景观建设的创新与突破。

2.淄博市别墅庭院空间概况

淄博别墅市场一直处于平稳发展阶段,随着市场逐渐成熟,一些各具特色的别墅应运而生,遍布城市各个角落。淄博地区别墅区共计约17处,其中张店区有2处,桓台县有5处,临淄区有1处,周村区有6处,博山区有1处,高青县有1处,高新区1处。本文选取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别墅庭院具体分析。

随着近几年城市的发展,大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进入,带动了本地景观设计水平的提升。在本地别墅庭院景观中会大量用植物来增加景点,用植物来遮挡私密空间。淄博地处北方城市,有着很好的季节性变化,因此在植物的选择和使用上有多种搭配和层次的选择。

3、淄博优秀别墅庭院空间配置特色分析

案例【淄博荷塘月色】

3.1营造庭院空间的布局

淄博荷塘月色景观规划以江南水乡田园休闲风情建筑风格作为基本思路,重点提炼中式园林的精髓。强调亲切、怡人氛围,体现“绿环水动”的规划理念,景观主轴上设置水景,人在水景中,一步一景,景随步移。在设计中南向花园与庭院互相呼应,形成互动的景观空间体系,创造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人居环境。

本案例别墅庭院绿化环境包含了私人别墅庭院和公共绿化两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做好公共庭院的维护,也要引导、协助业主做好私人别墅庭院绿化,才能使整个社区形成生态化的优良环境。私人庭院是属于业主个人的私有空间,业主可根据自己喜爱,在其中布置各种园林绿化植物或小品。而现在的开发商往往先在其上铺设草坪,以求得售前有一个良好的面貌,并且所费不多。

公共绿化的部分开敞而有序,庭院周围均植名花,渠上有桥,过桥百步,既是郁郁葱葱的杨柳与修竹。这里种植的植物,已作精心布局,使山水、建筑、花木交相辉映,景色如画,完全是移步换景。小桥流水、植被、景观小品有趣的构成了一副开敞自由的休闲惬意空间。公共空间与私人别墅庭院有明确分隔,私人庭院强调私密性,作为室内活动的室外延伸。

3.2植物配置特点

3.2.1布局变化

植物配置围绕着水系的景观主轴,以点带面,多节点共生的结构布局,形成相互穿插互动的植物配置空间体系,借景、对景的设计手法在植物配置中被大量运用。在植物品种的选择上,突出与中式大宅相呼应的树种,松竹梅的使用较为广泛,各类松竹的交相辉映,很好的突出了中式景观的意境。并采用大量的乔木环绕园区,有效的隔离了周围的嘈杂宣泄的环境的影响。行道树则采用了淄博本地常用的国槐、栾树。

3.2.2层次性及多样化

别墅区内采用的树种多为淄博本地的树种。别墅的景观植物相对较为丰富。但在别墅内庭院种植的植被较为单一。

别墅庭院的植被,从层次上在说,以突出乔木+地被模纹为主要表现层次。减少花灌木的使用,意在打造一种视线上的通透性和纯净感。从植被使用的多样性来说,以常绿的松竹类为特色,烘托中式大宅的这个主题,因此松竹梅+模纹+景石可以说是这个别墅庭院的精华之处。再配以落叶乔木搭配使用,达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3存在问题分析

3.3.1布局配置特点不足

1、从整个园区的景观规划布局看,建筑外庭院风格及布局能体现中式庭院的风格,风格上来讲作为传承传统庭院布局,显得分量不够足,达不到苏州园林中的意境画意。

2、建筑私人庭院景观的规格基本相同,有“中庭”、“前庭”、“后院”的设置。能很好发挥人们对传统庭院的憧憬之情。 但别墅私人庭院的结构设计过于简单,甚至对比公共区域的绿化简直就是简陋,一方面这是由于作为业主的自留地,另一方面可以看出相比较大城市来说,空间的布局上单一,内容缺失,设计还不够到位。需要完善的提升的东西还需要逐步推进,用来丰富我们庭院生活内容的东西还很多,这还远远不够。

3.3.2植物应用中所存在问题

庭院内种植的植被层次较少、过于平均,现代别墅都体现出植物的群落性结构,本案中没能体现这一种植特点。 而且在植物品种上也较为单一,缺少色叶植被及宿根花卉的映衬。显得整个别墅区内虽然常绿较多,但也缺少万绿从中一点红的意境。 再者,由于层次上的缺失,在施工中植物种植布局排列上显得不够有序和美观,视觉感觉有点乱。

4、对策与建议

作为对淄博别墅庭院的分析,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做出针对性的对策及合理化的建议,明确今后需要提升的方向。拿出来分析的两个庭院案例,有自身案例的优势,又恰恰在一些环节上缺失。首先要想做好庭院区的景观设计,首先要明确其特点,发挥文化优势,避免奢华型建设,进行可持续建设发展的方式。在细节上注重风格的选择、色彩的运用、结合各个景观元素才是做好别墅庭院景观的重要手段。

4.1别墅庭院风格的选择

别墅庭院有多种不同的风格,一般是根据业主的喜好确定其基本的样式。别墅庭院的样式可简单地分为规则式和自然式两大类,目前从风格上私家北方别墅庭院可分为四大流派:亚洲的中国式、日本式,欧洲的法国式和英国式。而建筑却有多种多样的不同风格与类型,如古典与现代的差距,前卫与传统的对比,东方与西方的差异。

4.2别墅庭院色彩选择

色彩也是影响别墅庭院风格的因素之一,对色彩规划的一个技巧是根据建筑色彩与周围环境确定别墅庭院的主色调。观叶植物在花园的别墅庭院景观设计中很重要,在英国等欧洲国家,认为花坛中栽种些观叶植物是很自然的事情。夏季是一个开花植物种类繁多的季节,因此,可以进行多样化的色彩组合,用充满野趣的多年生草花来点缀。在夏季即使用色彩明度高的多种花色组合也不会有杂乱之感。崇尚简洁的可以在别墅庭院中种些花草,或者是做成一个绿色植物的苗圃。而如果希望取得更加理想的景观效果,可以请专业的别墅庭院景观设计师来别墅庭院景观设计和制作别墅庭院。

4.3表现时序的植物景观

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虬劲。这种盛衰荣枯的生命节律,为我们创造别墅庭院的四时演变的时序景观提供了条件。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别墅庭院的同一地点在不同时期产生某种特有景观,体会时令的变化。

5、结论:

从古到今,人们似乎总是离不开庭院。庭院的起源,是一个被历史湮没的年代,他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随着时间的流逝,城市化日益发展,但人们始终也割舍不了对庭院的眷恋。城市土地过度开发,居住密度过大,绿地减少。加上缺乏合理的城市规划和设计,使得人与自然逐渐地被隔离,要拥有安静的生活环境,优美的大自然,清山绿草和新鲜空气成为了现代人的奢望。庭院,这种人为的自然空间,再次成为我们的依赖,他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我们对自然的需求。作为本次研究的主题也是希望能在自身调查理解的基础上对淄博现状庭院做一个梳理,使我们更好的更明白的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环境和精神空间。

作为本次研究的主题也是希望能在自身调查理解的基础上对淄博现状别墅庭院景观做一个梳理,别墅庭园作为私有景观的主要载体,在注重观赏性的同时更需要重视庭园功能和空间的设计,应立足于服务对象的使用要求,面向生活,以人为本,做到高质量的景观品质的同时满足居住者日常室外活动需求及空间场所感的营造。 这也是当下我们追逐中国梦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柏艳芳、郭绍霞. 淄博市园林绿地树种调查分析[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年

[2]李玲.淄博市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及景观效应研究[J]. 山东科学, 2007年8期.

[3]陈冰. 现代建筑空间与中国传统庭院、园林空间的潜在关联[D]. 上海:同济大学, 2006

[4]徐慧华.独栋别墅环境景观设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5]李品;郑占锋;孟朝;申月华;聂庆娟.私家别墅花园景观设计精致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6]曹国伟;胡希军;胡阳阳;张永宾.现代别墅庭院的情感设计[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7]王珊;杨姗;朱蕾;王京华.庭院的生态作用――以蛇口南海意库3号厂房改造方案为例[J].工业建筑,2008年11期

第8篇:欧式庭院园林设计范文

Abstract: Based on history research, Bauhaus’ effect in the domain of landcape architecture(especially urban landscape in USA) was described. Although there has been still a disputation if the so-called Modernism Revolution occurred at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partment in Havard, it was quite affirmable that Bauhaus had distinct effect on modern landscape designig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Democratic stand, Priority of function-consideration, Novelty of Form-element,etc. Nowadays in the process of modernizating and industrializating in China, the suggestion was made for young designers that the modernism designing ideology at the age of Industrial Civilization in West should be reviewed and be restarted studying.

关键词:园林;包豪斯;现代主义;设计

Key words: landscape;Bauhaus;modernism;designing

中图分类号: J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7-0084-03

1现代主义设计的世界背景

1.1 包豪斯产生的时代背景自18世纪80年代以蒸汽机始用于纺织业为标志的产业革命以来,西欧国家无论在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还是政治体制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部分的艺术家与艺术理论家感到无力适从,主张逃避工业化现实,幻想回到工业社会之前慢条斯理的生活节奏中,尤其憧憬物质虽不丰裕但精神充实、信仰虔诚、道德完备的中世纪。他们所表露的避世心理最早见于18世纪末的英国园林设计。当时的英国园林艺术崇尚情感表达,一些点景建筑采用哥特式假废墟造型,例如Stowe园的“新道德之庙”,表达了对过去田园牧歌般生活环境与重视道德修养社会风气的怀念以及对工业时代的抵触 ① 。这种厌世怀旧的情绪从18世纪末英国自然风致园中蔓延开来一直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其影响范围包括了文学、美术、诗歌、音乐、舞蹈等,形成了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反映了社会中、下阶层对启蒙理想普遍失望的情绪②。

1851年在伦敦水晶宫举行的世界博览会反映了当时大批工业产品被投放到市场而其设计却远远落后的状况,这在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余波中掀起“设计”革命的新浪潮,首先在英国形成“工艺美术运动”,几乎贯穿19世纪下半叶。随之而来的是设计的职业化和对现代主义设计的进一步探索,自19世纪末又形成席卷欧洲与美国的“新艺术运动”,涉及的设计领域更加广泛。但无论是工艺美术运动,还是新艺术运动抑或装饰艺术运动,设计宗旨都是反工业化的,带有不同程度的历史主义,仍然沉浸在浪漫主义以“逃避”为中心的守旧意识流里而不能前瞻性地面对和解决当时工业批量生产与设计大众化的现实问题。总上只是现代设计运动的萌芽,影响到世界各地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主要从德国、荷兰和苏联开始。

其中,德国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以包豪斯学院发展中期的思想、实践、与影响为高潮。作为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包豪斯从开始起就反对把传统美术学院和设计学院混为一谈,它吸纳欧洲各派前卫的抽象艺术家与设计精英,通过十几年的努力终于成为欧洲现代主义设计的中心③。

1.2 包豪斯的形成与发展对园林设计的影响包豪斯思想在园林设计领域有明显影响的普遍认同的两个时期:一是从德国现代主义设计运动萌芽到包豪斯成立的过渡时期;一是战后在美国继续发展的时期(随着包豪斯的核心成员大批移居美国,德国的现代主义立即在美国被广泛采用,尤其密斯式现代主义空间观在形式上给美国园林设计深刻的影响)。

德国现代主义设计运动的萌芽从新艺术运动后期的“青年风格”(Jugendstil)运动开始。该运动中最重要的人物是被视为德国现代主义设计之父的彼得・贝伦斯。1901年他设计了达姆斯特塔住宅及其花园。花园的设计平面,采用直线和简单的矩形构图并且是从住宅室内形态衍生出来而摆脱了新艺术运动的曲线风格,场地功能分区明确,这是较早的现代主义意识的园林。尤其他的功能主义倾向与他的学生即包豪斯开创者Gropius功能至上的设计思想是一脉相承的。1907年在穆特修斯的推动下,贝伦斯等设计精英成立了德意志制造联盟(Deutscher Werkbund),当年穆特修斯在柏林的住宅及其花园设计是他著名的园林作品,体现了他追求明确的实用性,注重功能的思想。其他德盟成员中,莱乌格设计园林较多些,他明确抛弃英国浪漫主义园林风景形式,把园林作为纯空间艺术来理解,而得到当时很多专业杂志的较高评价并且成为新园林的典范。战后Gropius来到美国哈弗大学任设计研究生院院长。他带来的不同艺术、设计学科之间合作的包豪斯精神引发园林设计系某种程度上的现代主义改革。无论任何设计领域,新观念的产生都需要两个来源:从本领域历史进程中发展而来;从其它设计领域或其它学科借鉴并调整发展而来。至于前者,包豪斯精神主张抛弃历史的影响;而后者,现代主义设计是从建筑设计发展起来。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原则如功能主义、形式上提倡否定装饰的简洁几何造型、重视空间而反对只在平面上构图等,基本上都被现代园林设计借鉴过来。

2包豪斯思想在美国现代主义园林的体现

2.1 功能主义最早从理论上探讨现代主义园林的是英国的唐纳德。他认为功能是现代主义园林最基本的考虑。功能至上要求园林设计应首先满足人的理性需求如休憩、娱乐和健康等。由于他的功能主义思想与欧洲现代主义建筑界尤其包豪斯的主张十分接近,在1939年他受到Gropius邀请来到哈弗教学从而影响某些学生对园林设计的历史传统提出质疑并进行批判性地探索。之前巴黎美术学院(Beaux Arts)的传统教学思想一直是园林设计系的权威。这种传统过于强调设计对艺术性的直觉感知如浪漫的、神秘的、忧郁的等从而体验到“美”。但是对于美,不存在明确的标准,因为不同的人对美有着不同的知觉。所以以艺术性评价园林设计是不可靠的。同时说明园林设计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学,也应被视为一门科学。一个好的园林设计往往更大程度上决定于对场地所需功能的理解与对场地现状条件的熟悉,而这需要相当程度的科学分析甚至依赖十分严谨的科学依据比如生态学、行为心理学、人机工程学、社会学等。只有基于严格科学标准才能得到更合理的功能分析。

传统园林学界一直存在“规则式”与“自然式”的美学形式争论,直到包豪斯思想引发所谓的“哈弗革命”,这个争论方结束。因为包豪斯主张:功能是一切设计的出发点,而形式只是结果。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城市社会问题的增多,作为美国现代园林之父的奥姆斯特德的城市公园乡野式(rural)的设计美学也遭到质疑。随着纽约中央公园的萧条,《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作者简・雅各布说,“如果人们赋予公园功能价值,那么公园就获得成功;相反,如果公园没有功能价值,那么必将遭人冷落,或者说是彻底失败。”,甚至有人抨击当时权威的园林设计师,“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是否产生功能!”。70年代末基于对功能价值的重视,美国学者已开始从大众行为心理科学的新角度研究公园设计。这不仅体现了包豪斯符合时代的预见性,也体现了包豪斯的功能主义迎合了美国社会杜威式实用主义的大众意识。

2.2 社会化的民主特性由于工业化,现代主义运动必然带有民主色彩其历史意义在于把千年来为权贵服务的设计立场改变为为大众的设计。包豪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产生并发展其社会主义立场是明确的,尤其在它发展最辉煌的德绍(Dessau)时期。Gropius来到哈弗之后发表的社会主义新思想对有着民主信仰的学生艾克博(Eckbo)有很大影响,促使艾克博在设计实践生涯的早期尝试为社会较低层次的大众市民进行一些大规模的园林设计。比如为加州河谷地区农场工人设计相互联系的50个社区,每个社区225~350个家庭,为低收入者提供一个安全、卫生、易于相互交往的环境。艾克博强调无论项目大小,每个园林设计都好比一个舞台,舞台上的演员就是人。这个比喻说明园林设计必须考虑扮演不同社会角色的大众。因为树立人性关怀的民主理念,他创立的EDWA已成为今天影响全球最广泛的园林设计公司之一。

2.3 材料应用的重视Dessau的包豪斯其教学体系有着明确的工业化立场,基础课程强调理性的、科学的了解和掌握新材料与新技术,尤其建筑设计的剧烈变化完全来源于新材料和新建造技术的发现。包豪斯核心人物密斯、纳吉(Moholy Nagy)、Gropius把包豪斯的教育思想带到美国继续弘扬。受包豪斯精神影响,40年代唐纳德提出园林设计可使用的新材料如玻璃、耐风雨侵蚀的胶合板、彩色混凝土等。最著名的例子是50年代Eckbo设计的Alcoa住宅花园,尝试用各种颜色的合金铝材做园林构筑物。

但是,园林的材料革新只能部分地借鉴新工业材料或建筑材料,只在园林构筑物和地面铺装等硬质景观上。而软质材料如泥土和植物等则是园林的固有属性,难以改变。对于植物材料,早期的现代主义探索者提出:选择植物首要考虑的应是植物的“结构性”(structural)。这一观点显然来源于包豪斯建筑领域的空间语言,如整齐的树阵式构图可类比多柱式建筑大厅效果,绿篱可类比各种高矮、虚实变化的自由墙体。50年代丹・克雷(Dan Kiley)的米勒(Miller)花园北部最能体现这一点:由树干(柱子)承担结构作用而使绿篱(墙体)被解放,自由布置的绿篱塑造了连续流动的空间。这种包豪斯式的结构性比传统勒・诺特式的更加强烈。其次应考虑植物的“可塑性”(plastic),像考察工业材料的特性一样要重视单株植物的质感(如光滑或粗糙)、形体感(如纺锤型或球型)、色彩(如绿色也应被当作一种色彩而不仅被当作背景对待)等。这正是由于受包豪斯影响而对传统材料――植物重新审视。

2.4 新的形式语言虽然包豪斯倾向理性的功能主义,甚至密斯明确表达观点,认为把形式作为目的就是形式主义,他拒绝讨论“形式”这个问题。但是,一个好的设计仍应将高度的功能价值与美学价值完美地结合,这是毋庸置疑的。

2.4.1 平面构图的新形式1925年巴黎装饰艺术展中古艾瑞克安“水与光之花园” 的展出及之后Noailles别墅花园的实施,通常被视为现代主义园林在突破传统形式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尽管他的设计没有以功能为目的的包豪斯准则,也没有脱离地平面上升到三维层面,只是吸纳了立体派和风格派的形式元素而关注场地平面构图的视觉效果;但是能够将所处时代绘画艺术领域的最新语言引入园林设计中,已是园林创作形式方面的真实进步。

包豪斯没有肤浅地从某些艺术流派中直接提取形式符号用在某个设计领域,而是吸纳各派不同见解的抽象艺术的精英人物到包豪斯内部讲学如表现派的康定斯基、风格派的杜斯伯格、构成派的纳吉等,从而组成包豪斯最有特色的研究平面、立体、色彩的构成规律的基础课程。通过这种前卫艺术的系统训练,使学生对形式美原则的认识和视觉敏感度都达到理性水平。在今天的园林设计初步课程教纲中引入“构成训练”的部分,正是包豪斯对现代园林设计教育的影响。

2.4.2 空间造型的新形式包豪斯对现代主义园林的另一重大影响来自现代主义建筑领域。由于密斯的巴塞罗那展馆成为现代主义空间的经典原型,Eckbo在Gropius的工作室里受到密斯空间结构的影响,并体现在他设计的Menlo Park住宅庭园(1940年)。设计的出发点来自场地原有果树形成的网格和建筑内部空间。庭园的中央比较空,这是他惯用的“占边把角让心”的手法,中心四烈的围合形成一系列互相咬合的不同形状与功能的矩形,引导人在场地中行走时体验“步移景异”的变化而不会感到一眼望尽的无趣。而Dan Kiley对密斯空间的运用比Eckbo晚15年,体现在Miller花园(很多人认为这是他第一个真正现代主义的设计)。

通过对比密斯展馆、Menlo Park住宅庭园、Miller花园的平面图(见图1~3),容易发现它们具有相同的形式要素:高度统一的室内外空间秩序、网格体系、自由流动的矩形功能区、非对称布局。其中网格作为一种帮助组织空间造型的辅助元素,在今天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推荐读物中仍予提倡,并尝试使用除矩形以外的多种形态的网格体系把建筑或场地的边界扩展到各种几何角度。

另外,对空间的重视还表现在强调建筑与园林是一整体的空间观念(往往建筑室内空间的秩序成为园林设计的出发点)。包豪斯的教学方法是反对只在平面上构想而强调动手制作模型方式以突出显示空间的第三维。

3新现代主义园林――简约派

20世纪60年代末现代主义的一分支――简约派十分活跃。它的特点是以尽量简化的形式表现更清晰的意境和更直观的感受,也称为极简主义(Minimum)。简约派建筑师的先驱首推包豪斯的支柱人物密斯,他的less is more的设计原则影响了很多建筑师如飞利浦・约翰逊、贝聿铭、安藤忠雄等,也影响了园林设计领域对简约风的探索如彼得・沃克。

密斯最早倾向简约派探索的作品是1924年设计的乡村砖别墅。布局紧凑的风车式发散的平面构图容易令人联想风格派早期杜斯伯格的一些平面构成作品。虽然这个方案没有机会实现,但至今仍被人仰慕并研究。而彼得・沃克的作品同样体现出与风格派画家的联系,如伯纳特公园(Burnett Park,1983)的平面构图和蒙德里安的《灰线构成》(海牙市立美术馆藏,1918)的相似;柏林索尼中心广场(Sony Center Berlin,2000)的布局和包豪斯的Nagy等构成派造型艺术家三维活动作品的关系。

第9篇:欧式庭院园林设计范文

公园性质的确立和公园广泛的设立,是伴随着西方国家近代社会历史(主要指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以来)而展开的,是近现代城市化及市民文化的产物。在封建中国,公园以舶来的概念和形式,于二十世纪初在某些对外开埠通商较早、城市化程度相对较高、社会自治性较强的大型城市中得以萌生。公园作为城市社区机能的组构而纳入整体规划,营造城市文化生态环境及公共景观艺术之载体,自然是一种较晚的自觉,而许多公园的历史沿革,起始于皇族显贵、官宦仕人或巨商豪贾的官苑、庄园和庭院。在现代,公园中的公系指财产归属及享用权的共有性,服务对象的公众性和空间性质与管理上的开放性;而园则是指具有预定规划和艺匠设计的空间领地。

在二十世纪中叶之后,欧美国家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得到了空前的高速发展,城市空间肆意扩展蔓延,工矿生产与加工形态无尤其是后工业时代城市的人口、能源、交通、通讯及整体生态环境的重重压力与恶性发展趋向,使得自然生态、动植物群的多样性和人类千古历史文化类型的丰富和完整性遭到了毁灭性破坏,从而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可持续性的延展。与此同时,大都市中心部位和郊区部位的公园已远不足以起到明显改善和优化城市环境的功效,而只能有限地起着对城市社会追求高集中、高速度、高效率、高回报所带来的心身压抑和生存环境的侵害作有限的调节和抚慰。尽管如此,城市公园仍然或多或少地作为人们对失缺的自然景色或农耕时代的田园风光的祈求与象征性的回归之地。在都市街道、广场、社区中心已渐渐失去公共社交场所机能的情形之下,良好的公园亦成为市民聚会、公共交往、休闲娱乐和展开各种公益性文化活动的重要去处之一。尤其是在国际化强劲之际,东西方国家和地区的许多有识之士,在城市环境、综合实力的展示,城市间经济、文化地位的竞争和城市形象塑造方面,往往把公园景观特色及其人文艺术的内涵与城市历史文化传统和地方自然资源作某些富有创意的联系和发挥,以体现城市及社区的个性与风貌。因此,也可以说,当代公园不再是往昔单纯的园林师或园丁所创造的一片园林和绿地,而是应由诸如园林师、建筑师、规划师、景观设计师、艺术家等多种人才共同策划和实施的集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人文环境因素为一体的优雅而高尚的人居环境,并维护和赋予它作为自然和人类社会活动过程的印记。

由于不同国家间社会文化及经济实力,以及法规政策的诸多不同,对于类似公园这种公共事业的规划、投资和管理模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然而有一点是应该确定的,也即原有公园和新建公园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服务宗旨是最大可能地听取和了解城市社会特性、现况和长远的需求。在此前提下,亦可探索公园的产业化经营管理之道,但它绝不等同于一般企业或商业的规划、实施、推广及利润管理的旨意与方式。从表象上看,近十几年来国内许多公园出于市场意识,无论是为了公园自身景观特点的诉求,还是为了强调其市场区隔的需要,往往以国外经验中的类似主体性公园的形式登场,向社会推出诸如水上公园、森林公园、山地公园、河滨公园、植物公园、海洋公园等形式。除以自然景观特色为主要依托的诉求之外,也有以传统文化和现代人文意趣为主题的历史文化名园、皇家经典名苑,世界建筑景观公园、民族文化园、雕塑公园以及各种集休闲、娱乐、体育活动餐饮及文艺观赏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使得公园的形态和主题定位多姿多彩。城市公园的内在品位往往见诸于蕴含在景观特色之中的、关于人的事与情的表述具体形态塑造的品格及其精神意味,这就是在公共文化领域中提倡弘扬和尊重人类的历史与经验。

公园的品位正是其景观的组构形式和精神内涵的永久魅力之所在。它的形成一方面是尽可能合理利用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生态如地形、地貌、地质及地表植物、水系与周围环境元素等,营造出维护自然自身存在和过程化的景观空间,另一方面塑造和积累人类文化与自然生态交互作用而形成的镶嵌体人化的自然,以期在协调与整合不同时空及尺度上的自然生态圈与人类文化生态圈之相互关系上,显示出高度的合理性和情感智慧上的创造性。尤其是在一些具有一定历史的公园的改造和较大规模的新建过程中,为增进公园的人文内涵与艺术品位,通过整体的规划和认真筛选,设立一些具有公共精神和时代审美意义的公共建筑景观和公共艺术作品(诸如系列雕塑、水体、壁画、地景设计、永久性和短期陈设的装置艺术品和建筑小品等),并予以恒常的制度化管理与呵护,使市民在自然和艺术中得到修养和陶冶。在这方面,欧美诸国、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省的有关成就和经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从二十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末,许多国家和地区,力主使艺术家和景观设计师参与城市公共空间的改造和重建工程,逐渐的从艺术界到市政规划部门及广大市民阶层认识到公园艺术与广场和街道的公共艺术景观一样,不再仅仅作为建筑和环境的装饰或点缀来对待,而作为公共文化及社区整体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雕塑和延续。当代欧美和日本的造园中明显做法是艺术造园与精心绿化并行,并强调为特定的公园环境及主题设计公共艺术作品,主张作品风格多元化,强调自身文化个性与国际视野的同在;同时要求公共艺术必须与公园的整个环境、周边的建筑形态及地缘历史背景对话,以免见物不见人的堆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