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范文

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精选(九篇)

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

第1篇: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范文

1中国橡胶工业的发展机遇

1.1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依据《新材料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复合材料、高性能有机硅材料、节能环保材料、高性能氟硅材料、碳纤维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性能优良的增强纤维是将来工业的主要材料,而这些纤维和材料是骨架材料升级以后的材料,更与橡胶工业密切相关。虽然当前中国的超高分子聚乙烯纤维、碳纤维、芳纶等行业已获得很大发展,可是依旧难以满足现实需要。帮扶政策和支持政策的颁布,直接确定了新材料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空间,这些新材料将会在后期迅猛发展,进一步推动橡胶行业改进原材料架构。

1.2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机遇《“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把废旧轮胎划入再生资源回收运用的范围,指出应让废旧轮胎回收标准化,大范围推广环境保护型再生胶等环保生产技艺,提升无害化运用程度。指出“制造、运用绿色再生胶”的必要性,把其国内橡胶整体运用领域的环境保护目标。《“十二五”资源综合利用指导意见》有助于推动国内轮胎的更替、升级,胶粉、再生橡胶等资源回收利用行业的发展。

1.3技术进口及人才引进机遇自经济全球化以来,世界经济格局逐步调整,我国可以利用这次难能可贵的机会来争取获得最大化的利益。例如利用世界经济萧条的环境,来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高素质的人员,进一步做好人才、技术等战略储备工作。橡胶工业要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大力引进先进技术及高级人才,促进我国橡胶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2中国橡胶工业发展的挑战

2.1缺少技术人才和创新力的挑战一些经济水平高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促进率在80%左右,而中国经济发展重点依靠投资和出口,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有限,仅可以达到41%。橡胶行业发展,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更小。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在2020年要达到60%,但目前我国橡胶企业缺乏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市场竞争特别残酷,创新力特别匮乏,科学技术投入很少,轮胎实验基地还没有建设完成,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国内橡胶公司新商品的开发和技术提升。轮胎技术提升是橡胶行业发展的重点,按照《欧洲橡胶杂志》的报道,2010年,全球几大型轮胎制造企业科学研究费用的开支大概是49.7亿美元,其中,倍耐力、普利司通的开发资本在企业营销收益中占比在3个百分点左右。增多科学技术研发资金的投入,提升国内橡胶行业的科学技术提升促进作用,是一项艰难的工作。

2.2多因素成本上涨的挑战影响我国橡胶工业成本上涨的因素种类较多,例如劳动力费用大幅度上涨、橡胶等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物流成本逐渐提高、环保及节能减排等成本的提高等,这些因素都会大幅度提高橡胶工业的生产成本,导致橡胶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幅度降低。

2.3缺乏技术人才及创新力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0%左右,而我国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与出口,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只能达到41%,橡胶工业增长科技贡献率更低。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在2020年要达到60%,但目前我国橡胶企业缺乏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严重缺乏创新能力,科技投入较少,轮胎试验场尚未建成,这就严重阻碍我国橡胶企业新产品的研发及技术进步。轮胎技术进步是橡胶工业发展的关键,据《欧洲橡胶杂志》报道,2010年世界主要轮胎生产公司科研经费的支出约为49.7亿美元,其中,普利司通、米其林、倍耐力的研发费用占公司销售额的3%以上。增加科技研究经费的投入,提高我国橡胶工业的科技进步贡献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2.4品牌影响力下降的挑战我国是全球经济增长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我国各行各业出现了诸多著名品牌。可是,立足于发展整体的角度,国内品牌发展还处于成长阶段,依旧担当着“全球加工厂”的身份,“中国制造”的商品随处可见,而“中国品牌”却十分少见。由此可知,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可是并非品牌强国。国内轮胎等橡胶商品出口在生产总量中大概占比40%,大部分公司均是贴牌出口且售价不高,和国际著名品牌比较,国内制造的商品售价相对较低,我国橡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严峻竞争。

2.5贸易摩擦加剧的挑战美国对华贸易态度一向强硬,后期估计还会沿着这一方向发展。值得轮胎行业关注的是,美国将成立新的贸易执法部门,中美贸易摩擦极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这极有可能影响到我国轮胎产业。美国制造业联盟曾批评我国对汽车工业的补助对美国产业产生不良影响,号召美国政府采用相应举措制约我国汽车零部件的进口,这就严重影响到我国轮胎等橡胶产品的出口。此外,欧盟贸易壁垒的阻碍及新兴经济体的贸易保护跟风,更是大幅度增加了国内橡胶商品的出口压力,橡胶行业面对史无前例的贸易摩擦加重的挑战。

2.6轮胎市场规范化的挑战《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中明确规定:如果汽车产品出厂随车装设的轮胎存有质量缺陷,汽车产品制造单位应当马上召回;假如不是随车装设的轮胎存有质量问题的,则由轮胎制造商召回。此管理条例的制定和实行,有效弥补了国内汽车召回行业的空白,召回管理条例由部门规章上升为法律法规的高度,该条例的实施对于轮胎行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有助于进一步规范我国轮胎市场,促使轮胎企业对产品质量予以重视,加快橡胶行业的优胜劣汰。

3结束语

第2篇: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范文

坚持主线式发展,“精耕”海洋生物资源

公司始建于1968年,是中国成立最早的海藻加工企业之一,1998年改制正式成立青岛明月海藻集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海洋生物资源的高效开发和深度利用,形成了“一棵海藻做成一个大健康产业”的主线发展模式。

2012年明月集团开始涉足海洋生物医用材料这一新兴产业,以“开发海洋资源、呵护生命健康”为己任,经过多年创新发展,已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具备从海藻酸钠提取、湿法纺丝、非织造布加工到成品包装能力的功能性海藻酸盐健康产品集成供应商。明月集团副总裁刘洪武介绍,目前已成功开发了基于海洋生物材料的纤维、薄膜、海绵、水凝胶、非织造布、医用敷料等生物医用新材料,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保健、美容、功能面料等领域。

刘洪武还提到,基于强大的产品开发实力,明月集团在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产业领域内得到了“工业转型升级强基工程”、“泰山学者蓝色产业领军人才团队支撑计划”、“青岛市自主创新重大专项”等项目的支持。其中,“海洋生物医用材料系列产品及生产工艺”、“海藻酸盐医用止血海绵系列产品的开发和应用”两项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也正是基于这些创新,助力明月集团荣获了“2016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品开发贡献奖”。

提升高素质人才存量,发挥最大效应

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明月集团以国际标准的创新观念引进高端人才、行业领军人物和海外科研专家。企业曾先后引进“泰山学者”秦益民教授,专家韩军、王鹏、姜国辉,大连化物所研究员马小军等科研人才及团队,组建了海洋生物功能性医用敷料等多个特色产业、终端产业开发团队,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明月集团实施存量人才素质提升工程,获批建设了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与国内外高校实施校企合作培养、外派学习等方式,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完善福利待遇、绩效考核等制度,不断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人才利益与企业利益挂钩,人力资本产生最大效应。

协同创新,推动行业整体健康发展

“借机发展、借力发展、借势发展”已经成为明月集团员工的共识,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的深入推进,以及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开发建设,明月集团的海洋生物医用材料产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第3篇: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范文

【关键词】低碳经济 建材 建材产业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623(2013)04-0059-04

一、低碳经济发展给建材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材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几年来,水泥、平板玻璃、陶瓷砖、卫生陶瓷等主要建材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建材业大而不强的现状不容忽视,存在不少共性的问题。如一些技术法规需及时修订和建立,产品质量认证工作还不够完善,部分企业和相关单位执行标准力度不够,一些企业质量承诺兑现程度不高等。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建材工业一方面创造了大量物质财富,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做出了杰出贡献;另一方面,作为高耗能产业,建材工业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产生了大量温室气体的排放,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建材产业对提高社会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的贡献符合低碳经济的要求,而其高耗能、高污染的现状却与低碳经济相悖。低碳经济给我国建材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低碳经济发展给建材业带来的挑战

首先是资源消耗问题。我国建材生产总量巨大,由此带来的资源消耗也是巨大的,据统计,我国建材工业年消耗的矿产资源量达到上百亿吨,建材工业的能耗占到全国工业总能耗的13%。水泥建筑、卫生陶瓷、平板玻璃、水泥制品、玻璃纤维,这些加起来占到了建筑总能耗的95%。我国建材产业能耗水平不断提高。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目前的建材产业的发展仍然以粗放式为主,建材行业在经历前几年井喷式发展之后,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传统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不断凸显,产销不畅问题较突出,“去库存化”、“去产能化”任务依然繁重。

从环境污染的角度看,建材行业从原料开采到产品出厂整个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废气、粉尘、烟尘、CO2、SO2、废水以及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恶化。以水泥工业为例,现生产1吨水泥熟料约排放940千克二氧化碳,水泥行业生产排放的CO2约占我国工业生产CO2排放总量的20%,据此估算,我国水泥工业排放CO2占全国总排放量的比例至少在10%以上,远远高于世界约5%的水平。

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给传统建材产业带来了严峻的生存挑战。只有尽快转变追求数量的粗放增长方式,采用低碳发展模式,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提速阶段,城市基础设施、道路、桥梁、铁路、地铁、机场、轻轨及房地产建设都处在上升阶段。如何在保证建设需求的前提下完成体量庞大的产业向低碳经济转型,是建材业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二)低碳经济发展给建材业带来的机遇

低碳经济发展带给建材业巨大挑战的同时,也使我国的建材产业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产品层次上,低碳经济为建材产品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有利于推进新型建材发展。低碳经济以能源的变革为中心,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国际上普遍公认低碳经济产业体系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建筑节能、工业节能和循环经济、资源回收、环保设备和节能材料等。以低碳经济思想为导向,我国建材企业可以积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有效控制资源能源消耗,大力推进新型建材、新能源材料的开发利用,在减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的同时,生产更多的符合低碳要求的建材产品。丰富建材产业的低碳产品体系。

第二,从企业层面上,低碳经济有利于构建新型低碳、节能的建材企业。发展低碳建材将为有准备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提供重大的机遇。企业是构成建材行业的经济主体,低碳经济建材企业的经营提供了新的经营理念和目标导向,在整个市场营销的过程中都要体现低碳理念,以低碳、节能为目标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随着一大批低碳、节能新型建材企业的诞生,整个建材行业将迎来一个新的时代。

第三,从行业层面,低碳经济为我国传统建材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提供了契机。转型就是转变建材工业的发展方式,加快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服务化发展;升级就是通过全面优化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布局结构,促进结构整体优化提升。低碳经济要求提高碳生产率,必然要求减少碳排放,也就必然涉及到过剩产能和落后产能的淘汰问题。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重复生产是建材行业低碳化的必由之路。淘汰落后产能过程就是建材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重组的过程。调整优化结构就是要快速提升先进生产力的比重,已被国家列为产能过剩的水泥和平板玻璃产业,更要坚定不移地淘汰落后产能,抑制重复建设,推动产业升级。

二、我国建材产业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发展低碳建材产业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全社会共同推进。其中既有政策推动问题,也有企业利益问题,还有资源环境意识与传统习惯等问题。基于目前我国建材产业发展现状和低碳经济的要求。本文提出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的低碳发展对策。

(一)宏观层次

最关键的是合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和服务职能,创造有利于建材产业低碳化发展的环境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加强对建材企业的政策引导

新能源、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建材产业发展增添了活力,但相关政策法规滞后,使得低碳建材这一新兴市场鱼龙混杂,企业概念炒作现象泛滥,劣质产品充斥市场,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妨碍了行业良性、快速发展。新能源和新型建材方面的法律和法规还处于空白状态,相关产品缺乏必要的认证。

政府要在多方面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和实行有利于低碳建材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鼓励建材企业采用低碳技术,淘汰落后产能,推进典型示范。当前,我国应加快促进《能源法》的完善和顺利实施,为建材产业节能提供法律依据。要提高建材类企业的排放标准和行业的准入条件,建立健全新型建材的技术标准和认证体系,促进低碳建材产业的规范化。

2 加强对建材企业的经济引导

注重运用经济手段引导建材产业向低碳化模式发展。各级政府部门应对低碳建材产品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和各种优惠。如在政府工程项目建设中给予低碳建材企业更多的市场机会;鼓励银行优先贷款给低碳建材企业,国家应从政策角度给予支持低碳建材企业的银行一些财政贴息;给予低碳建材企业以税收优惠等。

3 做好对建材企业低碳发展的技术支持

借助生产工艺、生产手段的升级和创新,致力于绿色产业的发展和产业化应用。科技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低碳建材方面的科研投入,鼓励产学研结合,加快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应积极创造条件,进行低碳技术的国内外交流,使建材企业努力发展和应用自己的低碳技术的同时,借鉴和引进其他企业的先进技术成果。

(二)中观层次

1 建立健全低碳建材的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并没有与低碳相关的量化标准,应尽快建立低碳建材的检测认证体系,制定具体的数据指标,量化低碳建材标准,并逐渐在建材领域推广低碳建材产品及企业等级评估、技术交流、培训、检测等工作,让消费者在判断低碳建材时有章可循。低碳建材不能仅局限于产品本身,而是要追溯其整个生命周期,确保整个周期内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要结合国际通行的管理体系标准、碳评价方法和规范,对建材产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寿命的评价,并争取国际互认。

2 加强建材行业低碳技术交流

在“竞合”时代,同行之间既是竞争关系,也是合作关系。行业内的技术交流可以由建材行业协会组织,也可以由企业自发组织,通过沟通和交流开阔视野,学习诸如新材料新工艺的运用,低碳标准的建立与业绩测评等方面的内容。

3 优化建材产业的区域布局

合理规划建材产业的区域布局是建材产业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低碳建材产业的发展应在结合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不同地区资源禀赋,合理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以建材工业“十二五”规划为指导,统筹资源、能源、环境容量和物流成本等因素,以满足区域需求为导向,合理布局大宗建材产业产能。充分发挥水运优势,促进形成沿江沿河产业带。在循环经济园区和城市周边,配套发展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项目。

4 延伸建材产业链,与服务业融合发展

要创造条件主动延伸建材产业链,以水泥工业为例,要发展骨料、商品混凝土、水泥制品。以至发展粉体加工、矿业开采、绿色生态建设和节能环保产业等。推进建材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建材产业低碳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围绕建材产业,配套发展生产业,打造低碳建材产品研发、产品深加工、物流金融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链。重点发展关联性强、拉动作用大的现代物流、金融、科技信息、服务外包、现代商务等服务业,引导资源要素集聚,带动产业调整升级。

(三)微观层次

建材生产企业应致力于低碳建材产品生产和低碳化运营,节约生产、物流等运营成本,减少碳排放。

1 低碳生产技术创新

有实力的大型建材企业应该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合作,加强技术和产品开发。适应低碳经济要求,企业应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组织开展技术攻关、引进、推广等,鼓励新型建材产品的推广应用。例如,玻璃企业熔窑余热发电技术可提高熔窑热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水泥工业可以对生活垃圾、尾矿和工业废渣等工业废弃物进行有选择地消化,并收集余热进行发电。这种新的技术工艺生产水泥不仅不污染环境,而且能给水泥企业带来效益;陶瓷生产企业利用陶瓷抛光废渣或陶瓷废料生产超薄陶瓷抛光砖的工艺技术,既能推动产业进步,又能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2 建材物流系统低碳化

建材产业的低碳化发展必须设计低碳化的物流系统。建材企业是消耗大量物资的企业,其生产所需的原料和产品均呈体重、量大、运输途耗多等特性。加上原燃材料化学成分复杂,产品种类繁多,消费领域宽广等诸多特点,使物流在建材企业中的作用更为突出。

从运输角度看,建材产品属于大宗物资,从产地到销地的运输一般是整车大批量运输,回程则仅运输建材产品生产地所需的生产、生活物资,数量远远小于建材产品运送的数量,所以建材产品运输车辆的回程实载率比较低,使用诸如水泥生产企业专用的散装水泥罐装车等专用运输设备时这一问题更为严重。因此必须组织合理有效的运输,避免浪费,降低运输费用。

从储存角度看,建材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流程具有连续性特点,要求全线所需的各种原燃料及半成品等必须齐全并确保相应的储备量和连续供应。但是受到季节、运输等因素的影响,各种原燃材料的供应和产品销售供应是不均衡的。大量的库存占用了建材企业较多储存场所、流动资金和保管费用,因此建材企业应合理控制库存量,实行有效储存。

3 大型优势企业发挥主导作用,做好企业重组工作

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是推动建材工业转型升级、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建材行业投资还在不断加快,产能过剩的风险仍在累积。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是压缩建材落后产能的主要举措。实力雄厚的大中型建材企业,可以发挥主导作用,做好对中小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壮大自己力量的同时优化行业结构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兼并重组、提高市场集中度是化解产能过剩、促进行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也是建材行业当前工作的重点。

4 做好企业市场营销,创低碳建材品牌

目前,建材生产企业众多,但品牌没有几个叫得响。应该在兼并重组的基础上做好建材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提升产品质量,创造低碳建材品牌,提升企业产品竞争力。建材企业要塑造符合低碳经济要求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影响力,靠品牌中的低碳经济内涵吸引、打动目标消费者。

第4篇: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范文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生态所的**,2002年来到农科院参加工作,是一个以前没到过上海,而以后要在上海工作生活的一名新上海人,对于未来,我曾有过许多的迷茫,而更多的是憧憬和希望。当前的上海,正处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四个率先”、加快建设“四个中心”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发展特点,需要我们为未来发展拓展空间。我们的农委主任袁以星同志曾经说过:未来发展也好,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也罢,机遇和空间主要在郊区农村,难点和薄弱环节主要也在郊区农村。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化大都市,应该也必须有现代化的新农村;上海有现代化的二三产业,应该也必须有现代化的第一产业;上海有富裕的城市人口,应该也必须有富裕的农村人口;上海有繁荣繁华的城市环境,应该也必须有适宜人居的农村环境。中国社科院在9月10日《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2008)》蓝皮书中提到,上海是新农村建设起点排名的第一位。对于我们农科人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重大机遇,也的一个严峻的挑战。怎样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呢?[找文章到-/-

首先我们应该关注政策导向,积极争取科研项目;

我们是科研单位,课题研究是我们的主要工作,作为年轻的党员,更要在以后的课题申报中挑起重担。我是一名生态专业的科研人员,更关注于十一五规划中所要发展的四大农业之一的生态农业,这也是上海市郊区农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传统农业由于忽视了农产品质量与安全而一味追逐产量,给农业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土壤质量下降、农业面源污染状况加剧、农产品品质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应该立足院所提供的科研平台,加强土壤质量保育、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指标和监测技术的研究,争取在环境友好型农药和肥料研制、农业环境保护方面形成一批关键技术,应用于上海郊区生态农业的建设。

其次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充实自我,实现学科建设与时俱进;

当今世界,科技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加快,我们虽然是曾经的高才生,也同样存在着“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考验。为应对新的形势,捕捉新的机遇,迎接新的挑战,我们必须具备与时俱进的知识水平,充实新知识,增长新本领,经常关心国家大事,掌握政策导向;时常翻阅专业杂志,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向,避免我们掌握的知识出现透支、我们拥有的本领发生恐慌的现象出现。当然,学习也是要掌握技巧的,特别是我们新上海人,对上海农业缺乏了解,对农业生产知识缺乏实践,因此,我们应该不耻下问,善于向他人学习,向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学习,向农民学习,放下架子,俯下身子,甘当小学生,学习他人长处。

最后,团队是科研工作取得成功的保障。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我们的“人和”来自于科研团队的精神,团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更是科研工作取得成果的保证。为此,我们新上海人在团队建设中,应该充分发挥我们年轻的活力,带动整个团队的成员,在轻松地气氛中工作,在彼此的交流中上进,在共同的进步中发展,在不断的追求中创新。

第5篇: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范文

工艺美术行业的价值还没有被社会认识到,所以我们要拿出东西来给社会认识,不要捧着艺术的金饭碗要饭吃。

工艺美术产业有自己的特点,就是产品具有独特性。工艺品中的高端产品就是阳春白雪、具有收藏价值的艺术品,低端就是一般工艺品、礼品、旅游品。现在是高低端两头都要抓,这是利用产业调整机遇发展自己。商品必然要美化、美术必然要商品化,社会必然要美化、美术必然要进入社会生活的交往当中。社会对我们这个行业的价值还没有认识到,所以我们要拿出东西来给社会认识,不要捧着灿烂辉煌的艺术金饭碗要饭吃。

把产业做大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新问题。虽然是传统产业,但是必须引进科学技术,产品也要与高科技、市场化联系,将科学技术引进工艺美术行业。

现在工艺美术的生产还是传统的手工方式,远离近代科技。我看了做紫砂、陶瓷等产品,都是几千年传承下来就这样做。做紫砂就是用竹片刮,搞陶瓷的就是用刷子刷,釉料放在盘子里,怎么兑、怎么调,自己来。如果把釉料放在一个塑料管里,像牙膏一样挤出来,兑起来就很方便,不懂配方的人也能弄。是不是可以把陶瓷作业像做粮食一样,把说明印在原料袋上,全部放在那里,上面什么都有,什么温度、怎么烧都清楚。现在神神秘秘,大师的配方不外传,传统的多,科技的少,这样什么时候才能发展?

这不是艺术家、大师们的错误,而是我们过去就错了,一直未将这个行业与科技连在一起。很多技术是靠工程师联系起来的,我遇到一个工程师,研究了一个专利,是将陶瓷的疵点烧掉的方式。用直流和交流连个磁场,每进行一次可以烧掉一个疵点,这样反复几次就能将疵点烧净,这样就可以保证产品的成功率。

人对物质的需要是有限的,精神的需求是无限的,所以艺术品的生产需求是无限的。我们这个时候要瞄准的是需要,有多大需要就有多大产业,文化艺术产业的市场和需求是不可限量的,我现在还看不到它的边界,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水平能不能满足世界人民的需要。现在每个家庭、每个房子里头摆设的艺术品越来越多,随着社会生活的美化、商品的美化、建筑等各行业的美化,以及人自身的美化、交往的美化,市场是越来越大的。吃的东西越来越淡,吃的越来越少越健康,但艺术品不是这样,艺术品摆入越多的家庭,越多的人喜欢,它的艺术价值就越高。

首先艺术品有两个材,一是材料,艺术品需要材料制作。很多大师不懂材料,主要是不讲科学,不知道材料的化学成分,只是凭经验制作作品。比如陶瓷的化学成分,我和陶瓷大师谈材料他们都不知道。二是材质、质量不清楚。要依靠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工艺美术品的材质检测中心,这是自然科学。现在拍卖行里的作品那么多,没有人检测材质,比如田黄是不是真的。我说的不是检验艺术品,艺术品评价是另外的东西,但是材质的真假是科学问题。要依靠大学里面的实验室,让他们成为某一种艺术品的检测中心。现在玉器作假,石料作假,很多东西都在作假,我们也无法认识真假。材料的配方比例要靠科技,检测要靠科技。

第二是设计,设计要靠软件。我们没有很好的软件开发。现在很多大学里有各种设计,唯独缺少艺术品设计。这种设计要支持,集天下艺术品之美来创造新的艺术品。

第三是设备,设备太陈旧、太落后。我在丹麦看到,他们用的盘子是唐山产的坯,画着小人画,但它非常光亮,釉非常漂亮。我们的产品就不行,几何尺寸不行,光亮色彩不行,合格率很低。但运用高科技就会大大降低不合格率。景德镇用高速喷砂可以把陶瓷上的疵点喷掉,重新上釉就是完美的东西。但这些东西不是大师们可以做到的,所以依靠科技不是大师单独能够实现的。现在很多专用工具匮乏,有那么多科研单位、那么多大学,可以抓住这个机遇,制造一些高科技的工具。

不可能要求这些大师既是艺术家又是工匠,还又得是科学家,还要当商人自己推销自己的产品。这做不到的,一个人不能什么都行。

第6篇: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范文

关键词:绿色制造;机械制造;工艺

0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越来越高,追求绿色发展是各行业个性发展的新目标。机械制造生产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当前绿色制造理念格格不入,需要在绿色制造环境下研究新型制造工艺,降低污染、减少能耗,推动机械制造行业可持续发展。

1绿色制造的概述

1.1绿色制造定义

绿色制造是基于环境保护的新型制造理念,也被叫做清洁制造、无污染制造等[1]。和传统将资源通过相应操作后转变为工业产品或者生活消费品的制造行业相比,绿色制造更加注重产品原料、生产工艺、设计理念以及包装等环节的考量,绿色制造理念从环境和资源,优化设计、生产、包装以及售后等环节,在消耗最少能源的基础上尽最大可能降低环境污染,甚至是零污染。以此实现生产制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绿色制造模式,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

1.2绿色制造的内涵

绿色制造需要对产品进行针对性的优化,从设计、生产到使用各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相应的措施降低对环境的伤害,提升能源利用。绿色制造主要包括机械制造设计、材料选择、产品组装、成本预算等,这些是绿色制造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绿色制造的关键,从机械的制造的全过程考虑,进行绿色化升级,提升产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3发展绿色制造的意义

1.3.1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机械制造行业也取得了充足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机械产品。但是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耗费了大量的能源,造成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引发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当前人们已经认识到环境保护重要性,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如何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是当前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的重点。在机械生产环节利用新型的工艺技术代替传统的生产模式,节约生产资源、降低能源消耗、提升生产效率以及降低环境污染已经势在必行。制造行业是将资源进行重新整合,通过工业生产将其转换为人们可利用的产品。机械制造作为制造业的重点部分,为人们的生活生产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机械产品,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支柱产业。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制造行业起步晚,在经营管理以及技术研发方面和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为了快速发展机械制造业,在一定程度上损坏了生产环境。同时由于我国制造行业规模巨大,原材料浪费严重,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进一步污染了环境。绿色制造解决了传统机械制造业高污染、高消耗的问题,是新型制造行业的发展的趋势,同时也是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3.2机械制造行业可持续发展重大机遇

当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给机械制造行业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生产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给机械制造行业带来了挑战,同时也是机械制造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机遇。绿色制造是一保护环境和生产资源为基础的新型生产模式,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提升了企业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绿色制造改善了员工的生产环境,在温度、噪音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改善,有利于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提升,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更重要的是绿色制造带动了新一轮的技术革新,利用更加先进的技术、设备以及更科学的管理方法,帮助企业有效地节约生产资源、降低能源消耗、提升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因此,绿色制造是机械制造行业可持续发展重大机遇。

2绿色制造环境下机械制造工艺分类

随着绿色制造理念的发展,对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进行了全方面的升级,当前绿色制造环境下机械制造工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2.1环保型

在机械生产过程中,生产机械产品是最终的目的,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对人体对环境造成伤害的物质,例如噪音、生产废气、废物等,环保型机械生产工艺需要在保证生产产品质量的基础上,降低对人体和环境的伤害因素。绿色制造环境下的机械制造工艺需要在工艺设计环节对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优化,避免发生环境污染,同时对形成的污染进行治理,例如增加污水处理、废气排放处理等。

2.2资源节约型

绿色制造环境下资源节约型机械制造工艺对生产环节进行优化,简化生产流程,以到达降低材料消耗量。在工艺设计过程中,以节约资源为目的,对生产环节进行优化[2]。因此在工艺设计过程中,在不影响生产活动的前提下降低零件数量或者减轻自身的重量,优化产品设计,降低生产资源的使用量,同时提升原材料的利用了。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改良,优化设备运行参数,从而达到降低资源消耗的目的。

2.3能源节约型

在机械制造过程伴随着能源的消耗,一部分能源转换为有用功,一部分转换为其他形式被浪费。因此在生产环节降低能源的损失,减少无用功,实现能源节约型机械制造工艺,是当前机械制造技术发展的重点。

3绿色制造环境下的机械制造工艺探析

3.1改进机械制造工艺技术

从上文可知绿色制造环境下机械制造工艺技术有环保型、资源节约型、能源节约型三种。在工艺优化技术过程中,根据机械制造的产品类型、技术类型进行选择,改善当前工艺加工环节的现状,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节约生产资源、降低能源消耗,不断提升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实用性,提升能源利用率,精简生产流程,避免生产资源的浪费[3]。因此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规划过程中,要根据机械制造所需材料的数量,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指导下,从根源实现绿色制造,发展制造的同时最大化的保护生态环境。

3.2创新绿色机械制造理念

机械制造行业在生产过程中要贯彻绿色制造理念,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念,对机械设计进行规划,加强工艺设计规划工作,同时注重工艺技术的应用,实现无污染生产,解决生产资源、降低能源消耗。首先,在设计初期,设计人员需要对工程产品的使用年限、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操作年限等参数,尤其是对环境的影响,在设计中始终秉承绿色制造理念,对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环节进行优化,降低噪音分贝,减少废气、废物的排放,并设置相应的处理装置,从而降低对环境的影响。绿色机械制造工艺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需要设计人员对结构设计、工艺设计、以及设计维护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从而保证工艺流程科学、合理,为后期的精细化管理打下基础。其次在应用绿色机械制造工艺技术前,需要对环境因素进行评估,发现潜在环境污染隐患,并做出针对性处理,保证生产过程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实现环保节能的目的。企业要加强对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的研究创新,国家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政府为企业提供担保,银行提供资金支持,由环保技术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对企业的机械制造工艺进行优化[4]。企业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行工艺技术升级,实现绿色制造生产。

3.3充分利用先进机械制造技术

在机械制造过程中,要以技术为支撑,对制造生产的过程进行优化,改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情况。因此要加强先进机械制造技术的应用,保证绿色制造理念的落实,不断提升机械制造水平。当前和绿色制造结合较好的技术以下三种:①快速成型技术。该技术主要利用三维数据将原材料快速塑造成模型形状。相比于传统的制造技术,快速成型技术精简了生产流程,不再依靠大型生产工具,降低生产难度,节约了生产成本,并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同时有效地降低环境污染,是绿色制造理念的有效落实。②自由成型技术。传统切割技术工序较多,原材料需要经历多次加工切割才能得到预期效果,同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会形成很多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自由成型技术很好减少了加工工序,较少了废弃物的形成,产品成型比较快,预料经过一次加工就可以直接使用,实现了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升,在机械零件生产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③绿色切割技术。绿色切割技术是自由成型技术的升级,进一步完善了切割技术。该技术规避了自由切割技术需要采用成本较高切割液的问题,大大的减少了干、湿切割液的使用量,减少生产资源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推动绿色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绿色切割技术具有较大适用性,但是并不是要撇弃传统技术。传统的技术是新型技术的基础,新型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升级,因此还是需要加强传统技术的研究,在传统的技术进行升级、发展,以促进机械制造工艺技术的整体进步,以促进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

3.4进行绿色原材料的选择

在生产过程中原料的选择对于实现绿色制造理念至关重要。在生产环节要尽量使用绿色换料,和绿色制造工艺相吻合,实现机械制造绿色发展。同时控制尽量选择低成本低污染的材料,协调材料和环境的关系,按照相关要求开展绿色制造,严禁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使用高污染材料,影响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的应用效果,对环境造成破坏。

3.5控制材料消耗

在机械制造生产环节中,需要重视材料消耗情况,控制材料消耗,降低生产成本。首先生产过程中要按照操作手册严格控制原材料使用,制定材料使用表,根据生产需求领取材料数量。其次对防护材料进行统一管理,避免产生浪费。同时要加强加工机械的管理,避免出现器械损耗,定时对机械进行检修,保证其正常运行,避免应机械原因造成原料浪费。最后机械制造企业要加强精细化管理,实现材料管理智能化,利用信息平台对材料实现智能化管理,落实绿色制造理念,完成节能目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制造是当前制造行业发展的趋势,是当前制造行业的更新的目标,为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带来挑战和机遇。当前绿色制造理念受到广大制造企业的重视,进行技术的革新、加强精细化管理,为绿色制造理念的贯彻打下坚实基础。机械制造企业加强绿色制造工艺技术的发展,创新绿色制造技术理念,充分利用先进的制造工艺技术,节约生产资源、降低能源消耗,控制生产成本,同时尽最大可能保护环境,提升机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落实绿色制造理念,促进机械制造行业向更高的级别迈进,实现机械制造工艺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明丽,方宏超.浅谈机械制造工艺的绿色制造理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27).

[2]吴小钰.浅谈绿色制造工艺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J].时代汽车,2019(8):97-98.

[3]张成.绿色制造环境下机械制造工艺的探究[J].机械管理开发,2019,34(12):265-266.

第7篇: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 可持续 发展

一、网络信息化给机械制造带来机遇

网络信息化的发展是信息化高速公路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信息化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的优化和配置,成为机械制造企业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途径,在信息高速路发展的今天,它可以面对市场机遇,针对某一个特定的产品灵活运用社会资源,把分散的社会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实现了机械制造生产设备资源共享,按照优势互补的基本原则,它能够迅速地将超越空间,靠电子手段联系的、统一指挥的经营实体--网络联盟,以便快速响应市场,快速推出高质量、低成本的新产品。这是机械制造企业发展的一个良好机遇,随着市场细分话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小订单成为机械制造的主要订单,这就需要机械制造来应变这种变化,通过信息化的网络和快捷的运输系统连接组成的开放式“虚拟工厂”。这种虚拟工厂以在某项技术精悍、专业水准高超,因此能够保障产品设计、工艺及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信息网络的发展,能够更好地实现制造资源的共享及优化,因此对机械制造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大的机遇。

二、机械制造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当前资源、环境及人口是社会面临的三个重要问题,资源的日益匮乏及环境的日益恶化正在成为威胁人类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这种威胁,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那就是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及消费模式,由传统的粗放型转变为科技进步性、节约型、能源高效型的发展模式。作为机械制造业将有限的资源转变为人类可以使用和利用的工业用品,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机械制造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不仅仅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并且在质量、结构上也正在优化,逐步调整战略发展的需要,让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提高国际竞争力,减少对环境污染,增强环境保护力度,这就需要机械制造有传统的制造转变为绿色制造。

三、机械制造业发展绿色制造技术的内容和途径

在机械企业发展过程中,无论是从设计、加工、包装、运输,还是到最后的销售、维修、报废及回收,每个环节都有资源消耗和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这个过程中我可以转变思想观念,例如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处理等,在绿色制造实施过程中,绿色设计是关键,它关系到产品的生命周期,设计费所占成本费用的比较低,但是在生命周期中起着决定作用。

(一)绿色设计

机械制造的绿色设计又称为生态设计、环境设计及生命周期设计,它对设计产品的质量、功能、寿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再设计之处就要考虑到产品的属性,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原则来坚持,为了更好地实现该目的,那就需要采取绿色设计模式。绿色设计模式具有绿色性、集成性和并行性。在绿色设计理念的指导下,要确保产品的周期全过程的基本因素,例如产品质量、成本、用户的基本需求,对材料的选择使用、工艺设计、使用维护的便利性。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已达到产品的最优,绿色设计涉及的方面非常多,不仅仅涉及到企业的上下游供应链上的产品,还涉及到产品的制造者和消费者。

(二)绿色材料

对绿色材料的选择就是尽量选择无污染、能够回收或者降解的材料,这就需要社会企业尽量开发这些绿色材料,建立绿色材料数据库,在选择这些材料的同时还要注意经济效益。

(三)绿色工艺

绿色工艺主要是针对在制造过程中尽量减少能源的消耗和污染的排放,绿色工艺和清洁生产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在设计方案中尽量对能源消耗小、对环境污染少的方案,当前也有一些绿色工艺新技术,例如:准干式切削、生产废物再利用、快速原型制造等,这些绿色工艺都是比较新的方案。

(四)绿色处理

绿色处理主要是指机械制造企业在对报废产品进行回收方面所做的工作,机械制造企业对一些可再利用的报废品进行绿色处理,一方面需要再设计之处就要做好,哪些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哪些是需要报废的,通过这种能拆卸的设计,更好地绿色处理,同时还要发展绿色再造技术,如再制造加工、过时产品的性能升级等。

四、建议

(一)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发展提供的机遇,提升传统制造业水平

网络技术的发展能够更好地促使我国制造业的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模式的转变,但是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通过网络技术可以让企业内部管理扁平化,减少企业重组所带来的风险及成本,通过组建动态联盟,让网络技术在重组中发挥作用,盘活国有制造资源,实现提升制造业生产力的目标。

(二)启动工业智能工程,争夺新经济的制高点

当前我国还处于工业化的进程阶段,与机械制造相关的高级人才还有点欠缺,数字化机床的数量还不够多,这就制约着我国在机械制造方面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进程。但是只要我国政府给予足够的支持,同时还需要企业自身不断地积累经验、知识等,让有效的人才得到最大发挥,从智能软件研发入手,让新技术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将会对我国传统机械制造业有着巨大的帮助,能够帮组我国争夺经济制高点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三)大力发展绿色制造技术,提高产品出口创汇能力

绿色制造将是我国机械制造发展的一个大趋势,这也是国际市场上的发展趋势。当前绿色标准已经成为很多发达国家实施非价格关税壁垒的一个重要手段,为了适应世界的发展趋势,对绿色制造技术的研发是非常必要的,这能够提高产品出口创汇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嫔.论机械制造业中绿色制造技术应用模式[J].民营科技.2011(03)

第8篇: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范文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前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就未来要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定下基调:要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会议固定的7个重点新兴产业是: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材料、新医药,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

2009年5月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牵头的“循环经济专家行”走遍大江南北,一是对目前的循环经济发展情况摸底,二是为今后进一步发展理清思路,纳入到“十二五”的规划编制中。据悉,“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经启动,预计在2010年完成,其中将新兴战略性产业列入编制重点。

我们知道,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把汽车和房地产业列为支柱性产业,由此带动了经济快速兴起。而这种过分依赖外需,汽车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模式受到了这次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2008年,房地产和汽车销售急剧降低,同时外需对经济的贡献率大幅萎缩,使得2009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速只有6.1%,为10多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同时。全国钢铁已有和在建产能达到7亿多吨,而全球2009年需求量一共也就11亿多盹。在经济V形反弹时,钢价却走出了两起两落的w形。中国经济长期以来发展粗放,结构失衡的惯性,是横亘在中国经济复苏道路上的一块“拦路石”。

值得庆幸的是,“保八”成功的判断不但给人们信心和力量,而且为下一步的结构调整工作创造了条件。尽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提出时间不长,但是大部分新兴产业在我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提出将从国家战略层面以系统的部署推动其迅猛发展,同时,新兴产业的各个行业也必将迎来巨大的投资机遇。

我们注意到,新能源技术革命无疑是这次新兴产业浪潮中的重头戏。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以及地热利用,煤的洁净利用是新能源发展的重中之重。

对于生物技术而言,国家已出台《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生物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总理着重提出“物联网”概念,物联网也已成为信息产业中的下一个战略高点。物联网产业链将包括以RFID(电子标签)为代表的物品识别技术,传感和传动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存储和处理技术,以3c(计算机,通讯,消费类电子产品)融合为代表的智能物体技术等多个方面。

“一个国家的材料发展水平,基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以电池材料行业,磁性材料行业,超硬难熔材料行业,化工新材料行业等为代表的新材料行业,能够带来新的“中国塑造”效应。

第9篇:新材料产业发展机遇范文

一、国外新材料产业发展概述

(一)全球化发展趋势明显,发达国家占据产业高端

引领全球新材料研发新材料技术是世界上公认的六大高技术领域之一,新材料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对未来发展将会产生巨大影响。世界发达国家争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先机,纷纷将新材料产业放到重要战略地位来优先发展,积极抢占新材料领域的国际竞争制高点。全球范围内新材料产业迅速发展,新材料技术研发格局的全球化趋势日趋显著。美国、日本、德国及欧盟国家研发起步早、发展快,既是新材料研发的领跑者,也是全球主要的生产和使用者,不断扩大研发投入规模,始终保持比较突出的技术领先优势。世界各国还将国防科技建设领域的新材料研发列为重点,开展战略性研发以稳固领先地位。近1/3的世界500强企业都在新材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在材料产业领域内,以杜邦、道康宁、巴斯夫、TDK、信越为代表的大型跨国集团已结成战略研发同盟,新材料产业国际化合作趋势不断加强。

(二)发达国家侧重领域不同,不断取得技术突破

发达国家基于各自优势形成各具特色的新材料产业。美国在新材料研发上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侧重于生物材料、信息材料、极端环境材料及材料计算科学等领域。日本发展新材料的目标是保持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纳米技术和材料列为四大重点领域之一,想在尖端领域赶超欧美,在已有材料的性能提高、合理利用和回收再生方面居世界领先。欧盟的战略目标是保持在航空航天材料等领域的竞争领先优势,重点发展催化剂、光电材料等十大领域。俄罗斯想在航空和国防方面与美国抗衡,主要研发方向是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韩国重点发展下一代高密度存储材料、生物和纳米材料、未来碳材料、高效结构材料等,将新材料科技作为确保2025年国家竞争力的6项核心技术之一,成为继美、日、德之后的新材料产业第四强国。世界各国在新兴前沿领域竞争激烈,2015年分别取得了一批技术突破。

(三)产业规模增长加速,市场前景广阔

世界上新材料约有100万种,各国已注册的大约30万种。2000年,全球新材料市场规模约4000亿美元,到2007年新材料产业规模为6602亿美元,年均增长不到10%。到2009年,全球新材料产业总体规模达9980亿美元,2007―2009年间年均增长超过20%。2008年,即使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新材料产业仍保持了约25%的增长速度。赛瑞产业研究院于2015年对10大新材料市场进行了预测分析:2019年,全球3D打印材料市场规模达6.5亿美元,未来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17.9%;石墨烯市场预计在2018年后起飞,到2023年市场规模为13.4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47.21%;未来5年,超材料、相变材料的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7.6%和19.8%,超导磁体应用将稳步发展,超导电气设备有望显著增长。

(四)新材料产品日新月异,石墨烯材料成为全球新热点

国外新材料发展呈现出以下热点:一是石墨烯离产业化应用越来越近,二是隐形材料、隐声材料推动军事工业新发展,三是OLED显示材料及量子点样机已登台展出,四是能源材料的能效越来越高,五是电子信息材料恢复增长,六是生物医用材料市场容量大。2010年以来,与石墨烯相关的研究和产业化开发持续升温,2015年成为发展高潮,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都对推动石墨烯材料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如欧盟于2014年制定实施石墨烯旗舰计划。未来几年,亚太地区将成为石墨烯市场增长速度最快的地区,其中中国市场增长态势最为迅猛;氧化石墨烯是最大门类;能源应用已成为的增长最快石墨烯第三大市场。

(五)新材料产业发展出现新特点,融合发展趋势明显

新材料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呈现“六化”,即材料发展低维化和复合化、结构功能一体化、功能材料智能化、材料与器件集成化、制备及应用绿色化趋势明显,表面涂层或改性目前广为使用、经济合理,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新材料技术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相互融合,形成跨学科、跨领域发展态势,对其他产业发展起到较好的推动和支撑作用。产业纵向联合、协同发展,国外很多先进企业十分重视行业的系统布局,产业链向下游应用延伸,上下游产业纵向联合,形成行业垄断。未来新材料产业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不断开发高效、绿色、低能耗、可回收利用的新材料,开发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加强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全球合作继续深化,国际企业巨头加快步伐主导全球产业布局。

二、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一)“十二五”期间保持较快增长,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新材料产业初步形成了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和应用等环节的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主要包括金属、无机非金属、高分子、复合材料等几大类产品,其中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产能居世界前列。“十二五”期间,我国新材料产业一直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年均增速保持在25%左右,产业规模由2010年的6500亿元增长至2014年的16000亿元左右。新材料产业关键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产品品种不断增加,高端金属结构材料、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的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先进高分子材料和特种金属功能材料的自给能力也不断提高。

(二)地方发展热情较高,国际合作不断深化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新材料产业基本形成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个大型新材料产业集群。长三角地区工业基础好、产业配套齐、交通物流便利,以发展航空航天、新能源、电子信息、新型化工等领域的新材料为主。珠三角地区新材料产业集中度高,下游产业拉动作用明显,在电子信息材料、改性工程塑料、陶瓷材料等领域形成较强优势;环渤海地区科研支撑能力较强,在稀土功能材料、膜材料、硅材料、高技术陶瓷、磁性材料、特种纤维等领域具有较大优势。“十二五”期间,有80%以上的地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发展规划中选择发展新材料产业,很多地方制定实施了本地区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目前在新材料领域建立了约70家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组成了多个专业化的区域联盟。很多地方和企业加强与国外先进地区、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全球合作步伐加快。

(三)“十三五”面临重大发展机遇,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新型城镇化、消费升级制造业转型升级、资源环境保护等对新材料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新材料产业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化工新材料自给率仅为62%,其中工程塑料、高端聚烯烃塑料等产品自给率不到50%,大量高端材料依赖进口,同时新材料尤其是高端新材料领域是国际竞争的战略性前沿,我国经常遭遇发达国家的封锁,必须立足自主研发发展壮大,这就为我国新材料产业提供巨大发展空间。“十三五”时期,国家相关政策措施将推动新材料产业做大做强。目前科技部首批的25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中,包括纳米科技、重点基础材料技术提升与产业化、战略性先进电子材料、材料基因工程关键技术与支撑平台等多个新材料领域专项。

(四)新材料领域研究屡获突破,细分行业商用有望拓宽

过去几十年,随着基础化学和材料以及纳米、生物、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科研实力的不断积累,我国在新材料领域的创新点将不断涌现,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产业化步伐大大加快。“十三五”期间,新材料产业有望成为我国产业升级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其中石墨烯、碳酸锂、纳米、碳纤维等细分领域技术也不断突破,商业应用领域有望进一步拓宽。2015年全国各地出现石墨烯发展热潮,纷纷建立了产业技术联盟和产业基地。我国的石墨烯应用专利集中在锂电、储能、复合材料等领域,石墨烯的散热、导电等性能应用方面已进入产业化,智能石墨烯手机、柔性石墨烯散热薄膜等新产品成功问世。新型石墨烯基高能量度锂离子电容器技术通过鉴定,促进和加快了石墨烯在能源领域的产业化应用。

(五)融合发展初露端倪,未来将成为发展大趋势

材料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新材料的发展与下游应用密切相关,产业链上下游如果不能很好地融合和联动,要形成大规模产业化并实现升级发展就很困难。新材料产业的上下游融合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发展趋势,而是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例如,在工信部的支持下,中国电子化工新材料产业联盟于2015年11月在北京宣布成立,包括电子化工新材料行业的龙头和代表性企业、下游集成电路和平板显示电子信息行业最具代表性的用户企业以及相关大学、研究机构及协会等共48家成员单位,打破行业界限,破除行业壁垒,促进上下游跨界融合和产学研用深度结合,推动国产化工新材料在电子领域的应用。

三、我国新材料发展路径选择

(一)新材料产业发展模式亟待转变

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新材料高端产品大量依赖进口,低端产品大量产能过剩;产业链纵向衔接不好,研发创新和投资的风险过高;新兴领域以中小企业为主,缺乏龙头企业整合资源。在新材料的产业化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明显差距,产业链之间没有很好衔接是主要原因之一,上下游产业间缺少交流合作平台,新产品开发与市场服务脱节、产学研用脱节、上中下游衔接脱节、产品标准和应用标准脱节等问题成为产业发展瓶颈性制约。

从国内外发展状况看,发达国家垄断了新材料的高端技术和产品市场,对我国采取严密的产品禁运和技术封锁。虽然国内发展新材料的热情很高,但在跨国公司的挤压下大都集中在中低端产品市场,相互展开“价格战”,竞争日益激烈,不但大大提高了研发新产品和新技术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大大压低了企业利润,在稀薄的利润空间里企业难有能力投资创新,没有创新支撑,新材料产业难以做大做强。因此,我国新材料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必须要转变发展模式和路径。

(二)新材料产业发展路径选择

充分考虑新材料技术和产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未来在培育发展新材料中要立足创新驱动和融合发展,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是坚持技术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路径。技术优势是新材料企业和产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要摆脱以前快速扩张的规模化发展模式,以技术为根本、以创新为驱动,高起点、高品质地培育和发展新材料产业。加大对高端和前沿新材料的研究开发支持力度,加强对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应用开发;积极引进国外高端技术和产品,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严禁引进中低端成套技术和设备;鼓励参与国际相关行业标准的制定;鼓励创立研究型新材料企业,鼓励企业间的战略合作和兼并重组,培育发展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新材料企业。

二是坚持聚焦重点、错位发展的发展路径。新材料技术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形成众多行业门类,而且技术发展更新较快。目前各地方发展新材料产业的热情较高,行业门类难免重复,因此国家对各地方要加以引导。就地方而言,要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区域创新能力、产业基础等条件,选择重点发展领域,聚焦重点,不断进步,不停积累,在专业领域争取有所突破形成稳固市场,区域间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使全国新材料产业实现跨越发展。

三是坚持先行介入、纵向融合的发展路径。发展实践证明,新材料在推广应用环节的投入强度和难度往往要大于研究开发阶段。培育发展新材料产业要在上下游环节建立交流合作平台,做好产业链纵向衔接,特别注重下游应用领域的预先介入,上游企业根据应用需求制定新材料研发生产方案,围绕应用深化产学研用紧密合作,缩短市场推广应用期,有效规避研发创新风险,激励企业提高研发生产动力。大力支持上下游产业以联盟等形式建立战略合作,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引入下游用户,在上下游企业之间、产学研用之间建立深度合作,实现纵向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