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范文

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精选(九篇)

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

第1篇: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 老龄化 唐山 空间环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a)-0184-02

1 唐山市城市公共空间老龄化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唐山市近几年在公共环境设计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得到了公共环境的大面积改观。但站在日益庞大的老龄化趋势下思考公共环境设计的问题却很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无障碍设计不完善,如厕所的数量、形式、扶手的设置;无障碍的通道覆盖面窄,没有实现轮椅的无障碍通行;无障碍的标志欠缺等。(2)城市建设规定了公园分布的标准,即步行5分钟一个小公园,15分钟一个大公园,这种公园分布体系更适应老龄人的户外要求。从唐山市的公园分布情况看,市级、区级公园尚可,但小公园远没有实现这样的要求。(3)在公共活动中,活动相互干扰,开放性的活动场地少,也非常突出。(4)存在着一定的的安全隐患。如地面的材质过分光滑,有些地域过于封闭等,都成为威胁安全的因素。(5)唐山市的公共环境中,设计的专属性严重缺乏,地域特色不明显。

2 唐山市公共环境设计思路探析

2.1 深化无障碍的环境设计

老龄人由于运动能力衰退使老年人行动困难,害怕有高差的地面,特别是对台阶、沟栏等表现出反感情绪;视力的下降和记忆力的减退使他们渴望明显的户外标识和方便触摸的引导设计。以这些需求为依据,运用无障碍设计的理念,创造良好的环境。

2.1.1 无障碍道路

当活动场地与地面有高差时,应在设置台阶的同时设置有栏杆扶手的无障碍坡道,以此服务于那些垂直运动能力差、行动迟缓以及坐轮椅的老年人。需要注意的是,无障碍坡道的形状、宽度、长度、坡度、转弯处设置以及扶手的相关参数设计应该严格执行或参照我们国家无障碍设计规范和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的相关内容。唐山市凤凰山公园的某些部位和唐山纪念碑广场采用坡道和台阶共存的手法,做的比较到位。另外,对于台阶的警示也成为人性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采用改变踢面的颜色或是在台阶出现高差的部位用色带、界砖加以标识的处理手法,这样就可以在老人行进的过程中,大大降低由于疏忽或是眼神不好引起的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1.2 无障碍设计各种标识

唐山的公共环境无障碍标识非常欠缺,在对唐山市公共环境的调研过程中,没有找到任何无障碍的标识,说明人性的关怀还没有彻底落实到位,唐山市的城市公共建设在这个问题上还需要大跨步的跟进。

2.2 安全性的设计

2.2.1 夜间行走安全—— 照明

由于老年人视力的下降,他们需要比年轻人更高强度的光照才能看清身边的事物。因此,在公共环境中应设置足够照度的照明设施,还应在道路的两侧等间距布置庭园灯、路灯等照明设施,充分保证他们能够看清人行道路,防止摔倒。照明时尽量采用光线向下的照明设施,而不是光线向上或向外的照明设施,以避免眩光刺激老年人的眼睛,使他们头晕目眩。

2.2.2 地面材料和铺装方式的选择

地面铺装(包括道路)应选择防滑、无眩光的材料,并注意道路的平坦。像琢面花岗岩、经过防腐处理的松木栈板、卵石等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也可以采用混合铺装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加以丰富。可以加入一定量的抛光面的花岗岩,但要注意不可集中使用,也不可比例太大,一般控制在5%以内。另外还要注意材料间的顺畅连接,不至于形成安全隐患。在铺装方式上,最好大面积的铺筑,点步石的铺装方式限定了步幅,也容易发生磕碰,在老年人的环境设计中,应该尽量杜绝。

2.3 恰当规划老年人活动场地

由于老年人的大部分户外闲暇活动都在居住区的活动场地进行,所以为老人们合理地规化活动场地尤为重要。活动场地规划包括场地位置和场地面积的规划、场地内各类型空间的营造,还包括针对老年人运动能力下降所必需的安全性设计。活动场地设置不宜过于分散,可以增加老年人交往机会的成组和群体活动产生,也容易使记忆力和反应力下降的老年人很快找到活动场地。再者,如果活动场地设置在光线充足、避风、遮阳的地方。此外活动场地的面积应该充分考虑老年人群的日益庞大和他们进行群体活动的需要。

2.4 合理设置各类活动设施

健身性活动和交往性活动是老年人户外闲暇活动的主要内容。健身性活动要求合理设置健身设施和健身结束后的休息设施;交往性活动则更侧重于活动场地和休息设施的设计。此外,庇护设施和能给老人们亲自动手机会的其他设施也是弥补老年人生理缺陷、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必要因素。

2.4.1 合理设置健身设施

健身设施设置是否合理关系到老年人健身运动能否顺利展开,关系到老年人身体衰老的速度,健身设施的数量、位置、适合老年人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他们健身活动的质量。目前唐山市的老年人的公共健身设施数量还无法满足老年人的锻炼需要。特别是在各类人群户外活动集中的时段里,许多老年人根本无法获得使用健身设施的机会,或是想使用的健身设施正在被使用中,不得不从事其他的健身活动。因此,城市空间的活动场地设计应考虑老年人对健身设施,特别是健身器材需求量日益增加的实际情况,提供数量充足的各类健身设施,增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健身设施的位置应该选在活动场地内或集中绿地旁边,还要阳光下和阴凉处都进行设置。凤凰山东部的运动场环境舒适、领域感强,更能得到大家的热衷。

除满足数量和位置的要求外,健身设施的多样性、是否适合老年人使用等问题也是老人们为之关心的。目前城市中部分公共健身设施未考虑老年人力量、耐力下降、反应迟钝等实际生理特征,强度过高的健身设施会令老人无力使用,过于灵敏的健身设施又有潜在的危险,无法起到健身的真正效果。

2.4.2 合理设置休息设施

老年人在茶余饭后或健身结束后,需要一定数量的休息设施来恢复体力、聊天观景。目前唐山市的城市公共空间的休息设施,特别是座椅存在着数量短缺、舒适度差的问题。数量短缺使许多老人不得不自带座椅出门,阻碍了他们活动的积极性;舒适度差的无靠背座椅无法满足老年人静坐时间较长、腰背容易酸痛的生理需要。此外,石质和钢质座椅由于传热速度快,夏天过热、冬天过凉,都不适合对环境适应能力差的老年人休息,较低的座椅会使老年人觉得起身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此,导热率低的木质或是玻璃钢材质是比较理想的表层材料。两侧加上扶手的座椅,可以提供起身的力量支撑,为他们提供更为人性的关怀。

就休息设施的位置而言,应该选在活动场地周围以及道路两边阳光充足的地方,或是公共空间的入口,既便于老年人就近使用,又能满足他们喜欢阳光的舒适性要求。

2.4.3 合理设置庇护设施

老年人由于行动能力、记忆力的下降,老年人更容易受到炎热、寒冷和强光的影响。因此,老龄人的活动场地、集中绿地以及主要道路两侧应该有能为老年人遮风挡雨的庇护设施,可为老年人提供避寒、遮阳和光线柔和的场所。这些设施往往和座椅结合,也能在心理上为老年人提供心理上的安全环境。这些庇护场所往往成为公共环境中老年人相对集中的地方。目前唐山市的公共设施建设对于公园如大钊公园、凤凰上公园能够大体满足要求,但对于其他公共空间而言,如广场仍旧缺乏此类设施,迫切需要廊、亭、榭、花架等园林建筑解决这一问题。另外在庇护设施的风格上,要注意协调一致。庇护设施与座椅的结合上,要处理好关系。

2.4.4 合理设置公共厕所

针对唐山市公共环境中厕所存在的数量少,设计不科学的现象,应该从以下方面加以改善。首先,适当增加公共厕所的密度,使老年人不至于出现尴尬境地;其次,在厕所的设计上,尽可能将现有的全部蹲式厕位,改造成既有蹲式厕位又有坐式厕位、又有残疾人厕位的形式,满足不同的人群要求;再次,在墙壁上设置坚固的拉手,老年人在站起的时候提供力学的支撑;其次,在厕所地面的材料选择上,尽量避免反光度高、非常光滑的材料,如瓷砖、大理石、花岗岩等,最后,公共厕所的良好卫生条件、通风条件也是必须的。

2.5 加强城市公园布局研究

唐山市城市公共空间公园的布局上应适应城市发展的新趋势,进行合理调整。在公园的布局上,应结合老年人口的分布现状,把老年人的休闲作为重点考虑的因素,合理确定休闲空间的位置和规模,形成完善的空间等级体系,基本达到星罗棋布、分布均匀。

总体上要适当增加综合公园,补充区域性综合公园,配套居住区级公园,完善小区游园的建设,形成等级合理、层次分明的公园分布体系。

2.5.1 综合公园

唐山市综合性公园有南湖公园、大钊公园、凤凰山公园、大城山公园、弯道上公园、陡河带状公园等六座,分布欠均匀,所以在今后的建设中,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在凤凰新城的建设中,应增设综合公园,主要满足区域内老年人及其他居民休闲的需要。中心主城区内可采取见缝插针、改建、扩建的方式,完善现有的设施,弥补现在公园分布的不均衡现象,特别是对城区西南部、东南部、西中部、北部、东北部综合性公园的建设。综合性公园的布局不仅要考虑人口、交通等条件,也要考虑现状土地资源、自然资源的制约因素,重点应在改扩建以及郊区交通便利的地段建设为宜。

2.5.2 社区公园

由于老年人的休闲步行活动半径很小,因此,应把社区公园的建设作为老龄化城市公共空间今后发展的重点。对于社区公园的建设,应该本着规模小型化、类型多样化、布局分散化的原则来进行改善。针对老小区,应该在改扩建上下功夫,拆除私搭乱建,为在社区公园营造尽可能多的公共场所,见缝插针的开展社区公共空间的创造;在新小区的建设上,应加强社区公园的规划和建设。无论老小区新小区,都要全面、深入地调查分析区域周边公园的现状和老年人口的状况,合理规划。同时,应充分结合现有绿化广场、街道游园及单位附属绿地的建设,形成一个不同空间尺度相互补充、功能完善的休闲空间体系。

2.6 合理布局各种活动性质

活动本身是有着不同的空间环境的层次要求的,有的活动需要相对开放的环境,如扭秧歌,集体舞;有的活动需要半公共半私密的环境,如健身、下棋、打牌、打麻将、吹拉弹唱等,有的活动需要相对私密的环境,如聊天等。所以,在老年环境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到这些不同的活动的性质,以及对于空间环境层次的要求,才能很好的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另外,在空间布局上,还要结合不同的空间性质进行,一般的情况下,私密性的活动一般安排在空间的尽头,与半公共半私密的空间相毗邻,空间的临近入口的地带安排公共性的活动,内部与半公共半私密的活动空间毗邻。当然,这种处理手法也非定式,只要把各种性质的活动区分开来,使各种活动有机联系在一起,活动之间不相互妨碍,在每一个空间老年人都感觉到很舒适,就是成功的设计。

2.7 加强人文环境的塑造

地震可以摧毁一座城市,但是摧不毁一座城市的文化。唐山的文化源远流长,创造了令世人举目的文学、艺术等有形的遗产和无形的遗产,皮影、陶瓷、评剧、钢铁、板栗、曹妃甸等等。但在今天的城市,我们似乎感觉不到唐山的性格和她的历史,没有地方特色而言。因此,加强唐山市人文环境的塑造对于城市公共环境来说,迫在眉睫。

对于人文环境的塑造,可以以雕塑的形式来体现。题材可以是这些令我们引以为荣的皮影、陶瓷、钢铁等;还可以通过对地方材料的运用来加强城市的人文感。对于唐山这个工业城市而言,陶瓷、钢铁、煤炭等是比较典型的材料,我们可以运用这些材料来构筑公共环境,当老人们耳熟能详的事物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的时候,那种亲近感和自豪感不言而喻。当然在对地方材料的运用上避免过于生硬,否则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开滦矿山博物馆采用旧机器的雕塑手法,唤起了人们对曾经岁月的怀念;建设路北口沿岸、会展广场等采用陶瓷材料,或是采用皮影形象的艺术处理手法,很好的代表的新唐山的人文文化,这些手法,给我们带来了设计上的借鉴。

唐山这座城市有着她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风貌。城市公共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这种历史、文化和风貌。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的趋势,为城市的公共空间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必须从设计的角度来妥善处理出现的新问题。但无论怎么设计,设计的宗旨就是要运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基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征、行为特征,妥善处理好老龄化趋势下种种问题,建成环境要能吸引、鼓励老人加入其中,把新唐山真正建成人民的幸福满意之都。

参考文献

[1] 徐磊青,杨公侠.环境心理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

[2] (丹麦)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3] 胡仁禄,马光.老年居住环境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

第2篇: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范文

公共空间的使用者按年龄分为老人、孩子和成年人。老人身体的抵抗力和活动能力较低,主要白天活动,活动主要是健身、跳舞、带孩子玩、下棋、聊天、打牌、遛鸟等,舒适是他们最需要的,同时,可达性也会影响老人的活动范围。老人对公共空间的使用主要集中在早晨、早饭后和下午。孩子,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喜欢去认识和发现一些新鲜事物,喜欢和同龄儿童一起玩耍;但儿童对设施使用持续的时间较短,同时,由于儿童对自身状况认识不清,容易发生危险,因此,其活动必须有成年人看护,同时在设计中,避免设置可能产生危险的设施;儿童对开放空间的要求主要是设置有吸引力的游戏设施。成年人,成年人对开放空间的使用主要是在上班前、下班后和节假日,由于成年人精力与身体状况较好,其能参加的活动类型也较丰富,时间也会相对较长。主要从事的活动为球类、竞技类。

2衡量公共空间好坏的标准

良好的公共空间首先要满足基本的要求,比如安全、可达性、规模尺度等等,除此之外,良好的公共空间还应该满足以下要求。

2.1吸引人、有活力。

活力是一个城市精神状态的象征。公共空间中聚集的人越多,空间设计的越好。如何吸引人来开放空间活动,要求公共空间必须功能多样,能从事各种活动,要求开放空间用地能够兼容一些留住人的用地类型,如商业、金融、办公等用地。金融办公大楼中的年轻人,可以在午间休息的时候来公共空间进行休息。

2.2环境优美、舒适。

在其他外在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人们更加喜欢环境优美的公共空间。在夏季,喜欢绿化条件好、有水的地方。这些绿化、水体能够营造局部小气候,降低局部的气温,更加适宜人们从事户外活动。在冬季,舒适的室外活动空间非常重要。在冬季,人们更加喜欢在温暖、无风的地方活动。

2.3满足不同人群的活动。

公共空间应该做好功能规划,可采用公众参与的方式,鼓励人们对规划提意见,增加自己所需要的功能。公共空间应该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使用要求,尽可能丰富空间类型,使不同人群都能够在公共空间中找到自己的乐趣,吸引不同人群来此休闲娱乐。

2.4精细化设计。

良好的公共空间应该做到尽善尽美,应该对空间进行充分的推敲。虽然公共空间为了追求空间效果会营造一定的高差,但公共空间中应该进行无障碍设计,能够使轮椅顺利通行,鼓励行动不便的人群来此活动。公共空间中设施小品的设计、步行空间、交往空间等的设计都应该力求精细,考虑到人们的使用方便,鼓励人们停留。

3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

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可以从整体和细节两个方面来着力。整体的方面是指整个开放空间的规划布局、设计等,细节方面是指公共空间的细部设计,细节的设计往往决定了空间设计的成败。

3.1公共空间的整体规划布局

在整体的规划布局中,公共空间首先要有一定的功能规划。老年人有经常使用的健身设施、休闲设施;儿童喜欢的游乐设施;成年人喜欢的球场、广场。除此之外,公共空间应该能够融合不同功能的城市用地类型,进一步的吸引人们来此驻留。其次,公共空间应该有良好的色彩、风格和界面设计。色彩风格的设计应该充分发掘本地特色,与当地的气候、人们的审美习惯相一致,充分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植物配置以本地的植被设计为主,多种植乔木灌木,避免大面积的草坪。同时,要关注公共空间四周的界面设计,使得使用者在使用公共空间的时候,能够欣赏到周边丰富的边界轮廓线,鼓励人们停留。最后,公共空间应该以场所精神的营造为目标。塑造一种城市精神,使人们在公共空间活动的时候,潜移默化的提高了自身素质,使人们感觉到自己是城市的一部分,自己有责任为的城市更加美好增光添彩。

3.2公共空间的细部设计

3.2.1人性化

以人为本的进行设计,不单纯的为了追求气魄、构图,去做轴线、图案。公共空间应该以人的需求为出发点,营造小尺度的空间,能够吸引人来此活动、交往。人性化的设计要做好前提的调研,深入了解当地居民对公共空间的使用状况与需求,分析潜在的原因与依据,为规划设计提供支撑。同时人性化设计要做好公众参与,保证公共空间的开发规划在实施之前,充分考虑了当地居民对规划提出的意见。

3.2.2地域性

在公共空间的设计中,应该引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元素,将城市历史文化元素添加到城市的公共空间中,使我们在公共空间休闲娱乐的时候,还有机会去体会古人留下的历史文化遗产,教育儿童体会古人的智慧与财富,同时在历史文化元素的引入能够增强城市特色,缓解现代建筑的盛行造成的“千城一面”现象。

3.2.3设施

设施是指满足人们在公共空间进行活动而设计的构件,重点是游乐设施和休息设施的设计。游乐设施是吸引人来此活动的依据,老年人喜欢下棋、打牌,就应设计适当数量的桌椅,还有很多老年人喜欢跳舞,设计足够规模的场地就能满足需求,年轻人喜欢球类,就设计若干个球场,这能够吸引到附近的年轻人来此活动。休息设施同样重要,在合适的位置,如在树荫下、绿化带旁边要设置足够的座椅,同时也可以利用花坛的四周、台阶等常见的设施作为休息的座椅。

4结语

第3篇: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范文

日本公共住宅发展历程回顾

1.住房供应缺口填补时期

20世纪4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使日本出现严重的“房荒”,人们迫切需要政府采取积极措施解决战后住房短缺问题。20世纪50年代起,制定公共住宅发展政策,开始进入公共住宅建设时期。1950年,“住宅金融公库”成立,政府向中、高收入阶层的购房者和建房者提供长期低息贷款。1951年,颁布“公营住宅法”,为低收入阶层提供租金较低的租赁住房,具有较强福利性质。1955年成立 “日本住宅公团”,面向城市中产阶级提供居住环境较好的租赁住宅。早期公共住宅体系是由“公库”、“公营”、“公团”三大支柱组成,在解决战后重建,缓解住房供应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

2.改善居住环境的多样化探索时期

石油危机过后,随着经济复苏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需求日益多样化起来,公共住宅建设从“量”走向“质”的提高。20世纪70年代以后,开始KEP(Kodan Experimental Housing Project)住宅建设体系,该体系由支撑结构和填充结构组成,并设定相应尺寸模数体系,通过合理标准化设计满足居住者多样化需求。80年代CHS(Centural Housing System)体系,以耐用性为主要特征,利用分隔墙和规格化的构建特性,创造灵活和适应的内部空间,延长住宅可持续使用寿命。90年代,研发SI(Skeleton Infill)高品质开放住宅体系,更加强调支撑体和填充体的完全分离,满足家庭结构变化而需要对空间进行调整的需求。

3.新方向探索和发展时期

21世纪日本公共住宅发展方向是:首先,在追求个性化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住宅建设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其次,在公共住宅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再次,给予老人和儿童更多关注,创建适宜老人养老,儿童成长的居住环境。

公共住宅室内空间设计

1.住宅室内空间标准、规范化设计

有组织、规划的实施标准化、规范化设计不仅能够缩短建造周期,减少能源消耗,也能够提高居住品质。日本政府在建造初期制定严格规范制度,并明确所要达到的设计高度,而并不是单纯为了填补住宅供应缺口而兴建的“临时性”居所。通过对家庭结构和居住方式分析以后,设计多种住宅平面类型,确定最合理和最适宜建造的设计方法。住宅标准化、规范化的积极推广不仅有利于住宅的大量建设,还提出了一些新的生活方式,比如DK(厨房兼餐室)、2DK等设计理念,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住宅建造效率和居住品质。

2.住宅室内空间集约、精致化设计

公共住房建筑面积标准受到严格限制,早期公营住宅第一类是40,第二类是33。公团住宅43左右。室内面积有限的前提下,应做到空间的紧凑、集约和精细化设计。1951年公营51-C型住宅标准设计方案上,增加DK的设计理念,将厨房和餐室合并一起,并和卧室有效分离。在此基础上,衍生出LDK(起居室、餐室、厨房)设计思想,把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有效分割。公团住宅利用比公营住宅大出3左右,增加出一个DK,由此产生了2DK的设计方案。使得住宅空间设计上更趋向合理化。在综合考虑家具配置、生活流线、厨房设备和收藏空间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各空间的开间和进深,提高空间使用率。

3.住宅室内空间灵活、适应性设计

室内空间灵活性和适应性设计,不仅能够随着家庭结构和生活习惯的变化,进行适当调整,增强空间使用弹性,更能够满足多样化居住需求。成熟的工业化生产中强调支撑体耐久性和填充体灵活性,在整体大空间内,根据家庭生命周期变化,进行不同住宅模式调整、自由分隔和灵活布置,增强空间使用价值。

结 语

第4篇: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范文

[关键词]老龄化 老年公寓 功能设计

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再加上多年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家庭规模日趋于小型化;人口的社会流动性随着就业观念而发生不少的转变,户籍制度的改革也增大;社会竞争激烈,人们生活节奏也明显加快,这些都是促进家庭养老的弱化的主要因素。本文就老龄化的社会现象对老年住宅的空间设计进行分析。

一、老龄化的社会现象及状态

在老龄化的加剧的社会现象下,人们观念的有些转变。而老人居住问题的产生是众多的因素所导致的必然结果。老人居住问题的来源于人体自然老化与居住条件之间的不协调,家庭价值的变化将这种不协调矿大成社会现象,而人口老龄化的这个现象也变成社会的普遍问题。同时研究者认为,我国老龄化的特点最突出在于地域之间人口结构发展的不平衡。

人到了老年阶段, 身体的健康状况会明显地出现一些衰老现象, 如: 弯腰驼背,行动缓慢,反映迟钝,同时出现其他变化,身体机能都会大幅度的下降,疾病引发的概率也会更加容易等, 这些变化易引起老年人健忘, 爱发脾气, 视觉模糊, 色彩辨别能力降低, 对环境感知能力下降等多方面的不适感。

从普遍意义上分析,由于高龄老人在身体上和精神上都比较弱,对居住、护理与社会服务都会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因此高龄老人的增加无疑要求社会和家庭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二、老年居住环境问题

根据调查及有关资料表明,当前我国老龄居住环境面监督着如下一些问题:(1)由于家庭住房面积不足,导致老年居住条件无法改善。(2)住宅平面空间类型不利于"老有所养"。(3)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在削弱。非凡是随着家庭小型发展趋势,加速了传统多代同居家庭的多解体。(4)缺乏有组织的精神慰籍活动和提供这些活动的室内外公共活动空间和场所。(5)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使高龄、体弱、病残老人得不到更多的关怀和照顾、难以实现经济供养、生活照料、精神慰籍等功能以弥家庭养的不足。

三、老年人对居住环境的特殊需求

步入老年后,人的生活会从生理、心理及社会等不同方面发生巨大的变化。

在生理特征方面。老年人的各种机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退化,感觉能力、观察能力、行动能力等逐渐下降或丧失。因此,老年人的行为空间和环境设施须补偿他们各种能力的降低,并应维护和锻炼老年人尚存的生活能力。在心理特征方面,有安全、交往、尊重三要素。他们需要与亲人、朋友、同事、邻居广泛联系,寻求友谊,慰藉与互助;惧怕孤独、寂寞、无聊和被社会遗弃。

在社会特征方面,希望老有所为、所乐、所学、所居、所养、所医。这些变化和需求对居住条件、住区环境、城市社会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变化,使他们对所居住的环境有许多特殊的要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退化,活动空间不断缩小,越来越局限于居住的范围,由此对住区作为“人生安乐窝”意义的理解也最深。

而且随着社会角色的转变,他们的工作时间大大缩短,具有比其他年龄人群更多的闲暇时光,从而有了足够的时间与他们所在的住所及其环境发生关系。因此,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必须要适应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为年老者提供恰当的生活条件,包括身体的和精神的各种需要,以充实他们的生活内容,提高生命质量。

四、老年公寓空间设计的特点

1.老人居室设计

老年人大部分时间是在自己房间里度过。老年居室空间过大容易产生孤独感;站在经济角度上考虑,也以经济适用为原则。室内空间布置应宽敞明亮、简洁。按照需求进行组合,将公共活动布置在其周边,公共管理空间尽量就近布置。冬季阳光深受老年人欢迎,建议设阳台,且阳台位置应设于南向最好面向花园景观。

2.公用空间的设计

(1)餐厅设计,这一般应由老人们自己选择,在房内用餐,还是与大家一块聚集的大餐厅,大餐厅的设置应应按多功能使用要求设计,因为考虑全员使用,同时大餐厅也可兼作主要集会场所。

(2 )活动用房:根据老年人的不同兴趣爱好可设置电视室、阅览室、综合游艺室、书画研究和手工艺室等,设计中应注意动静区的隔音效果,做到间隔互不干扰。

(3)公共浴室和厕所: 公寓内老人洗浴最好分组设置公共浴室,这样以便护理人员照看。公共活动空间,设置公共厕所设置,应根据老年人的生理特点来均匀分布,以便老人就近入厕。

(4)其他设备:可根据具体情况来安排设置一些公共阳台或屋顶露台供晒衣被或地毯使用。

3.户外环境设计

设计就是以人为本的,无论是室内或是户外。户外环境其实是提供老人亲近自然的机会,也会满足老人们的各种户外活动需求,如跳舞、练拳、聊天等社交性活动。由此,户外环境的设计应满足安全性,更应该根据老年人的生理行为特点来设计,设计中尽可能减少或消除老年人在活动时可能遇到的各种不安全的因素。同时由于视力和记能力的衰退,老年人会对无明显特征的环境有点难辨别方位,会给生活带来不便,因此应该考虑设计不同特征、不同性格、不同层次和等级的空间环境,来弥补老年人生理的不足。

交往空间的设计不仅满足了老年人渴望与人交流的心理需求,同时也促进了老年人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老龄化的问题。

4.无障碍设计

老年公寓应该更注重无障碍的设施。如在出入口、过斤、走道、楼梯、坡道、电梯、居室房、卫生间、阳台、门窗等各种细节的设计。但有许多老年公寓由于资金和管理方面的不足,无障碍设计还未得到充分重视,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不便和隐患。设计中,以人的生理心理位基准,涉及到每个细节才能彰显出设计的人性化。

人口老龄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舒适安逸的居住环境,才能使老年人更好的享受晚年生活。同时也能构建出一个和谐的社会大环境。重视老年建筑与环境的研究,不仅可以积极面对即将到来的老龄化浪潮,同时也可以为和谐社会添上一笔色。

参考文献:

[1]胡仁禄,马光.老人居住环境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5.

[2]姚栋.当代国际城市老人居住问题研究.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第5篇: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范文

关键词:居住区;空间环境;影响因素;创新设计

1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因素

1.1人的需求因素

人是居住区的主体,人对居住区空间环境的需求直接影响到环境的规划设计。为此,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需按照居住者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进行设计,满足居住者的不同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同时,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还要强调人文关怀,不仅要方便居民出行、户外活动、邻里交往,而且还要照顾老弱病残,提供安全保障措施。

1.2环境可持续发展因素

可持续发展是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也是确保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协调的重要原则。在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中要保护建设地段原有的自然人文环境,有效控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确保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还要在环境设计中减少能耗、节约能源,使用环保型材料,提高居住环境质量,从而促进居住区空间环境更加舒适、环保、生态。

1.3精神文化因素

居住文化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遵循地方传统特征和区域文化内涵,理解当地民众的心态特征,用环境设计手法表现地方文化内涵,满足居民精神文化需求。此外,在环境设计中还可以通过融入地方人文、历史、文化特色来突出居住区的风格特点,提升居住区空间环境的文化品味,从而确保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与城市文化系统相契合。

1.4老龄化社会因素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环境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完善社区老年文化教育、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设施,使环境设计能够符合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如,户外休闲活动空间的设计要有利于避开强风、日晒,尽量减少陡斜的坡道、步道设计,在地面上做好相应的防滑处理;由于老年人的体质较差,在室外活动时不能久站,所以要合理设计庭院中的座椅等等。

1.5物业管理因素

在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中要处理好与物业管理之间的关系,结合物流管理公司的规模确定居住管理片区的划分,便于物流管理公司开展分区管理。道路交通是物业管理的重点,所以在居住区环境设计时要体现道路的交通特性和辅助功能,组织好垃圾运送路线、消防安全疏散通道等,为规范开展物流管理提供便利条件。此外,居住区环境设计还要根据物业管理公司提出的设施配备要求确定公共设施布局设计,根据居住空间领域的层次性进行居住区绿化布置设计,以便于日后物业管理活动有序开展。为此,在居住区规划设计阶段,设计人员要与物流管理人员进行交流协商,结合物业管理需求进行设计。

2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创新

居住区的空间环境设计包含的内容较多,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作,除了需要考虑相关的影响因素之外,还必须体现出设计的创新之处,鉴于此,下面本文从空间结构布局、建筑结构、交通绿地、公共设施、景观小品等几个方面对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进行论述。

2.1居住区空间结构布局的创新设计空间群是由多个空间组合而成的完整空间序列,在对居住区进行空间结构布局时,可将其视作为一个空间群,利用其中各个空间的内在联系,既能使空间在对比中产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又能借助空间彼此的相互渗透,来增强空间本身的层次感,这是空间布局的一大创新之处。

2.1.1前导空间。对于居住区而言,其室外的空间层次划分较为明确,这为空间序列的完整性设计提供了条件,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可将居住区的入口作为前导空间,并在各个主要入口处设置小区标志,同时将地面空间布置成为停车场或是小型广场,由此可以引导居民进入到小区当中。在前导空间结构布局中,应对入口对景的设置加以注意,既可将中心绿地作为对象,也可将公共建筑作为对景,借助周围绿化,并采用虚拟现实对比的手法,使居住区入口这一前导空间的构图更加完整、景观更加丰富。由此能够让从入口进入小区的居民感觉到亲切。

2.1.2公共空间。由居住区入口的前导空间进入后,便到了空间序列的中心,即居住区公共空间,它是整个居住区空间环境的精华之所在,空间结构布局时,可在该位置处设置一些公共建筑,如托儿所、中老年活动站、健身中心等等。在建筑造型的设计上,应当以色彩明快为主,注重室内外环境的结合与过渡,使这个公共空间成为居住区居民交往、休闲、观赏、活动的中心地带。

2.2建筑结构的创新设计

在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是重中之重,也是整个设计的关键环节。常用的住宅群空间组合形式如表1所示。表1中给出的这几种空间组合形式各具优缺点,在具体设计中,应对每种形式的优点加以合理利用,对其不足之处进行妥善处理,以多样化的住宅群体组合形式为主,通过空间形状、布置形式、平面外形等方面的变化,体现建筑结构形式设计的创新。住宅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创新之处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上:

2.2.1协调性。想要打造出一个完美的居住区空间环境,就必须着眼于整体性设计,从单体设计到群体规划要尽可能做到连贯一致,同时,居住区内的建筑风格应当与城市总体格调相协调。因此建筑设计除了要充分考虑功能和卫生要求之外,还要体现出建筑本身的个性特点,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气氛,使建筑结构有周围大环境相协调。

2.2.2组合变化。在对居住区内的建筑群体进行设计时,应当本着造型新颖、风格协调、布局合理且富有变化的原则,同时在建筑平面和空间组合设计上,可以按照建筑的使用功能、环境特点以及结构布设的可能性,对建筑空间进行适当处理,使整个空间组合体现出主次分明、布局均衡的特点。具体设计中,可以采用长-短、点-条、拼接等手法,并在低层建筑群中适当设置一、两栋高层建筑,由此不但能够使建筑群体更加富有变化,而且还能形成不同的院落空间格局。在建筑结构外部型体的处理上,应对装修、色彩、阳台等形式的选择予以重视,尽可能使住宅的入口富有一定的变化,从而形成错落有致的居住空间,这有助于增强居民之间的安全感和亲切感。

2.2.3景观渗透。可在住宅建筑的不同方位上设计入口,借助建筑上的特殊部位,如底层、转角等,创造室内外空间环境。同时,可适当增加一些辅助功能,如利用建筑底层架空层作绿化或是停车场等;屋顶可以采用坡屋面设计,由此不但能够起到美化建筑的作用,而且还能防止屋面积水渗漏等问题的发生。

2.3交通绿地的创新设计

2.3.1街路的空间比例。在居住区中,街路属于线形空间,设计时,可以按照街路所处的不同空间位置,将之归入到相应的空间层次当中,同时,要对街路空间的比例予以重视,设计要点如下:顺而不穿、通而不畅;要有利于居住区的空间环境布局;不得影响到居住区外的城市交通;要明确分级;做到多功能协调统一。

2.3.2公共绿地。在对居住区公共绿地进行设计时,可以选用规则式、自然式或是混合式。规则式具有庄严、雄伟的特点,但从其整体形式上看,缺少活泼和自然的因素;自然式是以模仿自然生态环境为主,不刻意追求庄严和对称,国内绝大部分居住区采用的都是这种布设形式,它可以结合地形条件,并采用相应的园艺手法,在有限的地面空间中,创造出理想的绿色效果;混合式是上述两种形式的结合,兼具它们的优点。

2.4公共设施的创新设计

公共服务设施是居住区内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体包括教育、医疗、文体、商业服务、金融、市政公用以及行政管理等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应当以居住区内的人口数量作为主要依据,同时,还应与居住区的功能特点和空间结构布局紧密联系到一起,与住宅和街路绿化同步建设,借此来满足居民多层次的物质生活需要。公共服务设施的设置应当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增设一些新的内容,使其能够满足老年人对公共服务设施的使用需要。

2.5景观小品的创新设计

以使用性质为分类依据,将居住区环境小品分为以下几类,如表2所示。

2.5.1围墙

围墙的设计要保证围墙具备防止外人闯入和屏障视线、风沙和噪声的功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美观性。在围墙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视觉效果,使材料与细部构造产生的线条、图案能够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

2.5.2雕塑

雕塑应设计在居住区空间内的花坛、入口、草地等处,根据周边的环境确定雕塑的形式、体量、造型、色彩,确保雕塑与环境相协调。在雕塑类型的选择上,可选择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雕塑,彰显居住区的现代感,并且还能够引起人们的遐想,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

2.5.3水体景观

在居住区环境中,可灵活设计喷泉、泳池、人工湖等水体景观,利用水体的流动性营造安静宜人、回归自然的氛围。在庭院环境设计中,可围绕建筑物设计成一线弯弯的水面,通过水体的流动起到导向作用,构建多层次的庭院景色。在居住区环境小品设计时,要突出小品的使用功能,以及与环境的协调性,紧密结合绿化系统、建筑群体和道路交通,对小品进行合理布局,使环境小品具备实用性、艺术性和时代感。

3结语

综上所述,居住区作为人们生活和居住的场所,其空间环境设计尤为重要,在具体设计中,除了要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之外,还应当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要,从而使居住区空间环境的功能性、观赏性、生态性达到协调统一,为居民构建起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参考文献:

[1]曹晓明.居住区景观空间环境设计探讨[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8):59-61.

[2]林耕,张天宇.老龄化社会中的居住区步行空间环境设计[J].工业建筑,2013(6):85-87.

[3]李伟星,冯柯.以人为本的居住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93-94.

[4]张灿.城镇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分析[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5(5):49-50.

[5]朱新捷.居住区公共空间设计中引入建筑物理环境评价的尝试[J].上海城市规划,2013(6):89-91.

[6]徐跃铭.基于人性化的居住空间环境设计探讨[J].中国建材科技,2015(6):25-27.

第6篇: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范文

[关键词]老年人 旧住宅区 公共活动空间 基础设施 绿化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308-01

引言:在城市的发展中,新城建设与旧城改造是我国城市规划中两个比较重要的板块。而城市中仍然存在很多旧住宅区,这些旧住宅区的主要居住者大都是老年人,这些旧住宅的公共活动空间也大都已经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满足不了人们现在的需求。旧住宅区更新问题成为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影响着城市的发展。

一、 旧住宅区公共活动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活动空间不足、设计不合理

很多旧住宅区由于之前开发时设计不合理、没有考虑现在的发展需要,建筑密度大、活动空间不足。旧住宅区中也常出现违章搭建、乱搭乱建、占用公共活动空间的不良现象。比如私自搭建小棚放杂物、私自乱拉晾衣绳晒衣服被子、随意拉吊床和秋千,还有的在公共活动空间开垦土地种菜种花,将公共活动空间长期占为己有、大大缩小了公共活动空间的面积。而且旧住宅区的交往空间也比较缺乏,由于旧城区建造时对居民的交往活动与交往空间不太注重,所以容易忽略留出足够的交往空间。尤其是老年人闲暇时间较多,对交往空间的需求较大,比如老年人喜欢下棋、跳广场舞、打麻将、三五成群的聊天等等,交往空间的缺乏将严重影响老年居住者的交往活动。还有一个导致活动空间不足的重要原因是空间设计不合理,房地产建设旧住宅区时对花坛、道路、草坪、树木、水体等布局不合理,有的草坪与花坛面积太大使活动空间缩小,道路设计不合理、对公共活动空间切割的比较小而零散,导致活动空间无法凑成整块。

2、 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且比较落后

旧住宅区的基础设施存在严重不足问题、很多基础的设施都处于缺乏的状态。旧住宅区的现有基础设施也由于年代久远、疏于管理维护,大都出现外表破旧不堪、功能退化等问题,无法满足居住者的正常使用。第一、旧城区很多基础的公共设施比较缺乏落后。比如很多路灯不够明亮、有的路灯甚至坏了没有人修理;垃圾桶也不够、丢个垃圾要走好远才能看到一个垃圾桶。座椅数量也比较少,而且比较破旧、很远才能看到一些座椅。老人走累了不能很快的找到座椅休息,不利于老人活动。旧住宅区的排水系统不够发达也存在很多问题,排水不畅、下雨天时容易涨水。第二、旧住宅区公共活动空间的无障碍设施也比较缺乏。比如地面不够平整、路面的坡度太大,;台阶太多太陡,每级台阶高度过大、台阶面太窄,台阶两侧没有护栏;通往凉亭、厕所的地方都是台阶,没有轮椅通道,厕所没有马桶等等;这些无障碍设施的缺乏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出行及交往活动,给老年人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第三、旧城区的健身设施缺乏。很多旧城区的公共活动空间只有基本的一些垃圾桶、路灯桌凳等公共服务设施,而没有配备建设设施、或者数量较少种类较单调,只有少数几个供小朋友玩的跷跷板、滑梯和秋千等设施,而缺乏适合老年人锻炼的建设设施。

3、 绿化面积不足、景观搭配不合理

旧住宅区在建造之时、绿化标准偏低。首先,绿化面积及水体面积都比较小,无法满足现在人们追求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的需求。虽然旧城区历史较久,随着时间的推移,住宅区的树木显得郁郁葱葱、枝繁叶茂,但对于老年人对绿地景观的需求,绿化面积还是不足。其次就是住宅区的景光搭配不合理,有的旧住宅区的树木品种比较单一,整个住宅区都只是一律的梧桐树、桦树、银杏树等。一年四季都是郁郁葱葱的绿色,或者只有春夏有绿色、秋冬就只剩下光秃秃的树干。或者住宅区大部分面积都是清一色的草坪,没有五颜六色的花和盆栽点缀。对一年四季的花种的搭配也不够合理,不能使每个季节都能看到不同的风景。

二、 旧住宅区公共活动空间的更新改造方法

1、 扩大公共活动空间、合理设计公共活动空间

要扩大公共活动空间,首先应该对现在的公共活动空间进行一个清理整顿,将可用的公共活动空间最大的释放解放出来。拆除违章搭建的建筑与设施,让将私自占用公共活动空间的居民将物品清理开来,拆除私自拉的晾衣绳和吊床,让居民据为己有用来种花种菜的土地让出来,不再种植个人的花草菜苗。将隐形的公共活动空间全部释放出来,使公共活动空间最大化。其次,要扩大旧住宅区的交往活动空间,老年人闲暇时间较多,会经常在小区里下棋、打麻将、跳广场舞、聊天、打太极、做早操等等,所以要将住宅区的交往空间适当扩大、并且配备相应的基础设施以满足老年人的交往活动需求。最后,要对公共活动空间进行一个合理的二次规划设计,合理规划小区的道路、花坛、桌椅、树木、草坪、路面、广场,使它们搭配合理、美观舒适,使公共活动空间既能最大化,又能让住宅的居住品质得到提高。

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旧住宅区的基础设施不全面,现有设施又比较破旧、功能也衰退了。所以对旧住宅区的更新改造一方面要维护修缮现有基础设施、另一方面要增加一些满足老年人现在需求的设施,同时要对基础设施进行长期的维护保养。

首先,对旧住宅区的现有设施,如果还可以使用,就对其进行修缮。比如将褪色的桌椅重新粉刷,不亮的路灯进行维修使其正常运作。如果功能退化,无法满足居民现在的需求就进行更换。其次,增加一些基础设施。比如,增加一些路灯,使路灯照明覆盖整个公共活动空间,老年人视力较弱,路灯的照明能够方便他们出行。增加一些桌椅、特别是椅子,住宅区里应该每隔一小段距离就有椅子,因为老年人不宜走太远的路、走一会就容易累,这时候就需要近距离能够有椅子可以休息一下。增加垃圾桶数量和垃圾处理房,使居民的垃圾能够及时处理。增加无障碍设施,将公共活动空间的道路重新修理,使其更平整。减少道路的坡度,尽量减少台阶,如果有台阶的话其高度不宜过高、台阶面不宜过窄,台阶两侧应该有扶手,而且扶手的高度应该适中。增加厕所、厕所里要有马桶,方便老年人在社区中能够快速的找到厕所。增加标示、标示的字体要大、图案要贴近实物好辨识、标示颜色要明亮,标示要放在显眼的位置,方便老年人辨认。增加健身设施,老年人比较注重身体健康和锻炼,所以可以多增加一些适合老年人锻炼的健身设施。最后,要有专业的人员对基础设施进行一个长期的维护和保养,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维修修缮或更新。

3、 增加绿化面积、合理搭配植物景观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人们对绿化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扩大旧住宅区绿化面积,能够净化空气、减少噪音、调节气温、防止水土流失,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对旧住宅区的公共活动空间更新,增加绿化面积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在增加绿化面积的前提下,要合理搭配植物景观。合理搭配花草、盆景、灌木、落木、乔木,对植物花草的季节颜色也要合理搭配,使植物的种类丰富多样,一年四季有不同的风景。同时旧住宅区的主要居民是老年人,要注意不要种植多絮植物如柳树、蒲公英、法国梧桐,老年人呼吸道不好,多絮植物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其次不要种植有毒有刺激性气味的植物,如夹竹桃、黄杨;最后,最好不要种植有刺的或者容易引起过敏的植物,如仙人掌、漆树,对老年人不太安全。

三、 结论

城市中的旧住宅区越来越多,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人口老龄化越越来越严重,对老年人的旧住宅区公共活动空间的更新与改造成为城市发展的一大艰巨任务。对老年人的居住宅区公共活动空间的更新需要坚持以以人为本为核心,坚持人性化与宜居理念,结合城市发展需要、住宅特色、老年人特殊身体心理情感需要等各个方面要求,同时需要政府、设计者、居住者的参与与配合,才能取得有效成功。

参考文献

第7篇: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范文

关键词 老年公寓;适居;设计;

中图分类号:G35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家庭规模越来越小,老年人口负担越来越重,人口老龄化问题开始突显出来。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行列,面对与日俱增的高龄群体,老年公寓的出现为大量空巢老人的晚年生活提供了保障。目前我国老年公寓的需求与日俱增,很多地区供不应求,面对大量老人的新型住宅,我们有责任为老年群体设计高品质、适居性的居住环境。为了能提供给老年人符合他们身心需求的老年公寓居住环境,更为了弥补和改善老年人因生理衰退和自身变化而产生的失落情感,应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行为特点,探索更加适合老年人生活的老年公寓居住环境。

一、我国老年公寓现状

1. 基本情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农村城市化,人民群众对于养老服务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现有的养老设施总量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老年公寓作为专供老人居住的专有住宅,是一种居家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模式,满足了老年人对居住的特殊需求,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有效对策之一。如何为老年人提供设施完善、环境宜人的老年公寓,成为建筑师关注的热点课题。

2.现存老年公寓不足

2.1 布局不合理

目前老年公寓和养老机构的建设还没有列入各个城市的总体规划,缺乏从中国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出发而制定的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市面上现有的老年公寓大多并未考虑老年人的生理行为特征,从选址规划,户型设计到相关服务设施的建设与实际意义的老年公寓相去甚远。

2.2 建筑老化,设施不全

大部分单位和个人资助的养老机构,如福利院、敬老院的环境、条件和服务则较差。即使是专为老年朋友开发建设的老年公寓单在物业管理方面也存在不足。

2.3 类型单一

目前我国的老年公寓类型单一,多为单人间和一室一厅的小套间,缺乏家庭气氛,难以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总的来说,我国有关老年公寓规划、设计和建设方面的资料很少,说明这一领域的工作尚处于初步研究和待开发阶段。

二、适居性老年公寓设计的主导思想

适居的设计理念是以安全性为根本,需要建筑和环境为老年人提供足够的安全性和保护性措施; 以便利性为前提,最大程度地实现建筑环境的无障碍,并且为老人提供各种便捷的服务设施; 以舒适性为原则,提供适宜的尺度感,以及充足的日照、良好的通风、新鲜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满足感为目标,为老年住户提供家的感觉,使老年人生活丰富充实,心理上愉悦满足。

三、适居性老年公寓设计思路

1.老年公寓公共空间设置

1)建筑层数

老年人居住建筑层数宜为3层及3层以下;4层及4层以上应设电梯。

2)出入口

老年人公共建筑的出入口造型设计,要着眼于老年记忆衰退的特征,突出标志性特色。缓坡台阶踏步踢面高不宜大于120mm,踏面宽不宜小于380mm,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 12。台阶与坡道两侧应设栏杆扶手。

3)楼梯、坡道和电梯

老年人居住建筑和老年人公共建筑,应设符合老年体能心态特征的缓坡楼梯。不设电梯的3层及3层以下老年人建筑兼设坡道。设电梯的老年人建筑,电梯厅及轿厢尺度必须保证轮椅和急救担架进出方便。

4)过厅和走道

老年人居住建筑过厅应具备轮椅、担架回旋条件,并应符合下列要求:1)户室内门厅部位应具备设置更衣、换鞋用的橱柜和椅凳的空间。2) 户室内面对走道的门与门、门与邻墙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00mm,应保证轮椅回旋和门扇开启空间。3)户室内通过式走道净宽不应小于1200mm。老年人出入经过的过厅、走道、房间不得设门槛,地面不宜有高差。

5)居室

老年人居住建筑的起居室、卧室,老年人公共建筑中的疗养室、病房,应有良好朝向、天然采光、自然通风,室外宜有开阔的视野和优美的环境,老人院、老人疗养室、老人病房等合居型居室,每室不宜超过3人。

6)卫生间

老年住宅、老年公寓、老人院应设紧邻卧室的独用卫生间。独用卫生间应设坐便器、洗面盆和浴盆、淋浴器。卫生间宜选用白色卫生洁具,平底防滑式浅浴盆。冷、热水混合式龙头宜选用杠杆式或掀压式开关。

7 )生活智能化

配备紧急呼叫对讲系统,安防系统,网络系统、消防系 统等保障老人安全。

2.丰富多样的公共交流活动空间设计

老年公寓的公共交流活动空间是供老年人集会娱乐交往和进行多种闲暇活动的场所,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不受气候影响的活动空间。

1)娱乐休闲空间设计。

随着经济的发展,老人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精神需求更加多样。因此为老年人创建一个满意的娱乐休闲空间十分重要。设计中这些房间应相对集中,减少对生活区的干扰。

2)安静的学习与工作空间。

对于业余时间很充分的老年人,除了进行各种休闲活动外,还应根据不同的文化层次进行一些学习活动,例如老年大学阅览室书法室绘画室电脑室等。创办各种学习班级和兴趣小组,让有不同特长的老年人发挥其优势,将自己的技能专长进行传授,使他们仍感到自己的价值和作为,实现老有所为; 满足老年人学习及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使他们对社会有贡献有作为。在学习用房里,供老人使用的桌椅都应略微降低高度,以适应老人身高; 且空间开敞,保证良好的采光与通风; 装修风格亲切宜人,利于形成愉快的学习气氛学习用房里交通走廊内还可安排适当的空间陈放老人的作品,以激发老人的学习热情。

3.室内装饰装修

3.1装修材料的选择

老年人随着生理、心理的变化, 动作变得迟缓,反应不能随心, 事故易发率较高。为防止不测事故的发生, 墙地面饰面材料的选型和构造处理尤为重要。一般应选用能防止老年人打滑、磕碰、扭伤、擦伤的材料, 不可采用易滑、易燃、易碎、化纤及散发有害、有毒气味的装修材料。老人一般都喜欢宁静, 怕吵, 尤其是儿童的吵闹, 因此室内的环境应高度宁静。应做好老年人住宅的隔声降噪处理, 可在楼面上铺设富有弹性的材料, 以便吸收能量, 如铺地毯、做橡胶或塑料地面。

3.2室内墙角处理

老年人生理上的变化导致了视力下降、行动缓慢、反应迟钝等, 有的还要借助于拐杖或轮椅行动,所以老年人在室内活动时难免发生一些跌跌撞撞,容易造成身体或墙体的损伤。因此, 老年人建筑内部墙体的阳角部位, 宜做成圆角或切角, 且在1. 80m高度以下做与墙体粉刷齐平的护角。

3.3室内照明

室内照明布置及灯具造型的选择, 对于室内装饰效果和气氛渲染起到重要作用。老年人视力较差, 室内照明照度应比普通住宅高, 灯具的布置, 可按功能区域的划分, 来满足不同的照明要求。客厅是居室活动的中心, 有多种功能, 所以要选择多种照明方式, 如落地灯、顶棚灯等。陈列柜小型投光灯能烘托展示陈列品, 增加室内温情, 减少老人的孤独和寂寞感。而卧室不要用强烈的照明, 台灯、床头灯要柔和, 电源开关要设在老人开启方便的地方,各种开关、按纽均采用大型号,避免老年人因视力下降而使用不方便。

四、建筑规划设计

1.建筑艺术化

老年人均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和欣赏要求,建筑设计要有较高的艺术水平,给视觉以美感,使之由美感产生吸引力。

2.建筑规划特征

老年人建筑设计的规划应低密度、低容积率、高绿化率;全区无障碍设计,以多层为主,辅之以少量低层;有相的配套服务设施;整体建筑风格以的新中式为主,通过体块、片、构架等几何化的建筑元素的组织,在比例、韵律、构图、秩序等方面,运用多种建筑语言展现田园风貌,同时在立面细部处理上,要避免中式风格的过度细部,注重神似形简,创造性的展现新中式现代建筑形象。装饰在色彩、造型和用料方面要独特,丰富建筑立面的质感,与周边建筑物有鲜明的色彩对比,突出本项目的独特性。建议采用坡屋顶,充分展现现代,简洁的新中式风格。满足以上这些要求的同时,采用建材环保、装修美观大方、功能分区明确等基本建筑标准。

结束语

发展老年公寓,既迎合了老年人的心理,又能有效减轻家庭养老负担。既可以为老年人创造一个适合养老的居住环境,又可以节约住房资源。老年公寓设计必须满足适居性原则,当然老年公寓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还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刘美霞,娄乃琳,李俊峰老年住宅开发和经营模式[J]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陈晓明休闲养老建筑设计初探[J]重庆: 重庆大学,

第8篇: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范文

1.1绿化

作为居住区中最大的开放空间,居住区公园的绿地结构上的一般视野开阔、树种搭配多样、空间变化丰富,能够较好地展现自然之美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首先绿化配置上,植物配置突出"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绿化特点,同时量化上尽量使其能发挥最佳生态效益。其次,树木的种植方式上应由随场地的规模和功能定。如以欣赏树木的姿态应孤植;利用树木划分空间,引导视线可以采用列植;在游戏场地可以利用树木围合成独立的空间,并有隔噪音的作用,休息区域可种植满足遮阳隔音的树种等等。再次,树种选择上,应充分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做到“适地适树”。即根据气候、土壤、水分等自然条件来选择能够健壮生长的树种,通常的做法是选用乡土树种和地方品种。最后,在空间布局上体现点、线、面相结合,注意再生空间的绿化等等以达到模拟自然,创造鸟语花香之意境。因此,环境绿化不再是简单的种树栽草,而应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落叶乔本、常青灌木、常绿草坪高低参差、交相辉映,充分满足崇尚田园生活的现代人的审美情操。

1.2水体

“水为万物之源”,有水才会有生命。在居住区公园中水体的设计就应表现出人与水千丝万缕的感情:首先尺度上应与居住区整体环境相协调,比如位置关系恰到好处、空间大小关系适中;水体各要素的关系,水池、喷泉、瀑布以及小品、雕塑之间能做到主次分明,附属要素很好衬托主体;人与水体的尺度关系即人的亲水程度,比如池岸的高度、水的深浅和形式。简单的嬉水池在设计水深应在30cm以下,池底作防滑处理,同时尽量设置过滤装置以防止儿童可能饮用池中水。其次,形态上有动静之分,平静的水常给人以安静、轻松、安逸的感觉;流动的水则令人兴奋和激动;瀑布气势磅礴,令人遐想;涓涓的细水,让人欢快活泼;喷泉的变化多端,给人以动感美……。

2、创造交往空间

世界上任何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人是居住区公共空间的主人,而人与人之间的精神归属是通过相互间的交往实现的,邻里交往是居民日常生活的需要。但今天人们随着社会的发展、压力的增加,邻里之间的交往机会极少,人们的孤独感与日俱增,人际间的交往就越显得迫切。居住区公园就是最适合的邻里交往的场所,所以设计者促进邻里交往的努力,应该从提供绿地等公共场所各个细部的交往空间着手,具体可以有以下几点。

2.1空间边界的处理

空间的边界可以是堆出来的地形、护墙、台阶,还可以是长椅的靠背,一个可以让人以不同高度上的环境是最好的,这样既可以被青少年利用又可以被老年人或其他人利用。尽管公共场所里的许多活动是事先约定的,但设计者同样应该关注那些偶然发生的活动。因为绿地中的公众活动应该让路过的人、住在附近的人能够观察到活动进行的情况,以决定是否加入,所以绿地的边界不能过于封闭,在适当的地方应该开敞。

2.2座位布置

在设计时坐位的安排应以满足人们希望的社交方式布置。两把垂直布置的长椅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一条放在另一条的后面则会产生相反的效果,如果面对面放置,近则容易产生压迫、局促感,远则易割断彼此间交流,不利人们交往。

2.3道路引导

创造一个交通系统,可以引导人们经过潜在的交往区域,而不会强迫留下来。人们在与他人交往的问题上希望有选择的自由,所以道路允许人们紧贴这些场所经过,而不是直通或止于交往可能发生的地方。

3、配置环境设施

居住区公园的空间环境是环境主体(人)的行为和客体(物质环境)的统一。在公园中设置各种活动、运动场地以满足人们运动、游戏的需求,使人们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社会交往、思想交流和文化共享,提高公园空间的人气,充分体现其亲和力和人性化。

3.1老年人活动区

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老年人在城市人口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大,居住区中的老年人活动区在在社区中使用率是最高的,在一些大、中等城市,很多老年人已养成了早晨在公园中早练,白天在公园中活动,晚上和家人、朋友在公园散步、谈心的习惯,因此在居住区公园内老年人活动区的设置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在设计中宜考虑分为动态活动区和静态活动区;动态活动区主要以健身活动为主,比如一些简单的体育健身设施如单杠(高度宜低)、压腿杠、球网、教练台等。在活动区应有林荫及休息设施,如设置亭、廊、花架、坐凳等,以便于老年人活动后休息。这类空间不需太大,小空间更能增强私密感和亲和感。静态活动区主要供老人们晒太阳、下棋、聊天、观望、学习、打牌、谈心等场地的布置应有林荫、廊、花架等,保证夏季有足够的遮荫、冬季有足够的阳光。

3.2青少年运动场地

在居住区公园中应设置相应的运动场所,这些场所是青少年常来光顾的地方。如篮球场、羽毛球场甚至足球场,这些场地的设计要满足相应要求。把比赛场地设在公园边缘,这样产生的噪声和拥挤不会干扰安静区。在场地周围为观众设置长椅,如有可能可以把场地设置在缓坡下面,以便观众可以看清整个场地。这些场地应远离儿童活动区,场地周围布置挂外衣设施。场地周围避免栽植大量扬花、落果、落花的树木,以减少对运动场地的不利影响以及场地的清扫工作。

3.3儿童游戏设施

儿童是现实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是需要我们去指引、帮助、关爱的,这是所有人的共识。因此我们在为他们提供精美的食品、完善的学习环境的同时,还要为他们创造优美的休息娱乐园地。居住区公园是他们光顾最频繁的场所,设计好他们的娱乐舞台有以下几点:了解儿童的需要,这一点很重要,儿童有权利游戏,在游戏中见到令人愉快的颜色,体会游戏的愉悦和从中获得知识的幸福;确定游乐场将会为哪些年龄组的儿童服务,这一点对于规划一个游乐场很重要,因为要建立一个功能齐全的游乐场,就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儿童的不同需求以及他们所处的发展阶段;界定游乐场的面积和边界,特别注意会影响游乐设施放置的那些客观因素,如下水道,障碍物,灯柱等;游乐场的选址必须考虑周围的交通状况,是否方便在游乐场内骑自行车或滑板,是否方便携带婴儿车或轮椅的进入;场地的颜色对儿童的影响很明显,明亮愉悦的颜色会带给儿童愉快的情绪。3.4休息及服务设施

居住区公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居住区公共环境要为居民提供休息场所及服务设施。如适量的亭、廊、花架、坐椅、坐凳等休息场地及停车场、洗手间、饮水器、垃圾箱等必要的服务设施在居住区公共环境中都有较高的利用率。

4、体现人文景观

在居住区环境中体现居住区的文化脉络,也就是保持和发展了居住环境的特色。失去文化的传承将导致场所感和邻里关系的消亡,并会由此引发多种社会心理疾患。伊利尔﹒沙里宁曾经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而居住区公园正是人们了解一个居住区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是居住区文化的载体,在设计时应充分突出公园的人文信息内涵。在公园中尽量设置一些科技或其他信息的艺术要素区域,比如壁画的使用合理、雕塑品的尺度怡人、具体小环境设施的功能合理性等等,有怀旧的心理,喜欢回忆过去;人们还常常通过与历史的对比“忆苦思甜”,展望未来。又如艺术景墙、科技走廊等,以及一些雕塑小品的设置,环境小品是传达人文精神的主要元素,传统庭院设计中有很多优秀的手法可以借鉴,现代居住区公园设计也应重视利用书法、篆刻、诗词、楹联、匾额等传统造园形式来增加小品的功能性与趣味性,提高环境的文化意境。例如美国以巴西公园设置了史前区、化石墙,使得儿童在游戏、娱乐同时获得相关知识。同时在公园中用尽量详尽的标牌来说明植物的种类习性。人们来公园欣赏美景的同时,更希望获得一些相关知识,介绍标牌显然满足了人们此方面的要求,也使公园增加信息含量。

5、考虑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施问题的最初提出在20世纪初,由于人道主义的呼唤,当时建筑学界产生了一种新的建筑设计方法——无障碍设计。它的出现,旨在运用现代技术履行环境,为广大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提供行动方便和安全的空间,创造一个平等、参与的环境。因此在居住区的公共环境中无障碍是必不可少的设施,其对人的关怀应设计应体现到细部的处理上,因为身体障碍者更需要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和舒适使用的环境空间。比如说在台阶和坡道侧设置扶手,高者为高龄者和身体障碍者使用,矮的为坐轮椅者和儿童使用;台阶设置应防止疲劳,每隔1.2米设休息平台;在公园里座椅的摆放位置、数量甚至其冬暖夏凉的要求,遮阳、避雨的设计,防滑设计,照明设计,公侧的设置,电话亭设计等;为了显示道路和高差的不同灵活采用路面材料,一些高差变化前给轮椅以足够的回转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障碍设施也是为明天的我们准备的,我们善待残疾人、老年人,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作为残疾人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有紧迫感和为残疾人服务的责任感。从残疾人的立场出发,呼吁整个社会都来关心无障碍建设。

6、发挥公众参与设计

公众参与机制的引入公众参与(Publicparticipation)是一种让群众参与决策过程的设计,使群众真正成为公园建设的主人,公众参与的倡导者主张设计者首先询问人们是如何生活的,了解他们的需要和他们要解决的问题。居住区公园作为现代人们的重要生活环境场所和精神寄托场所,必然受到更多关注和观念赋予,公众参与的结果必然大大提升公众自身的园林审美趣味与欣赏水准,反过来影响设计师与建设者进一步提高园林创作水准,创造高品质的园林景观,使环境和人的关系更契合、更和谐。也就是说,只有社区中的居民才知道什么是最需要的,设计者不能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人。人们对于自己参与的公园容易产生认同感,并且更愿使用和爱护它,也真正地体现出“以人为本,物为人用”的原则。

7、结语

居住区公园是人与人交流的地方,一个供人分享、同欢、看和被看的所在,是寄托希望并以其为归属的地方。公共空间或景观不是让人参观、向人展示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离开了人的活动、人的故事和精神,公共空间景观便失去了意义。在现代居住区公园规划与设计中,强调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原则,充分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公共空间环境规划设计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华怡建筑工作室。住宅小区环境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一版,2002

2、马建业。城市闲暇环境研究与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一版,2002

3、贾建中。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第一版,2001

4、杜肇铭。论城市公共空间景观的规划设计原则。嘉应学院学报。2004.(8)

5、袁青,冷红。寒地城市广场设计对策.规划师。2004.(11)

6、韩秀琪,杨军。当前居住区环境设计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建筑学报。2001.(7)

7、姚雪艳。从美国小型居住区开发建设看景观规划设计之价值。国外城市规划。1999.(2)

第9篇:适老化公共空间设计范文

关键词:养老住宅 地产 规划 建筑设计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养老地产:顾名思义是指从建筑设计、园林规划到装饰标准、开发流程皆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地产项目。其核心在于适老化设计,主要的产品形态包括:保险资金推出的升级版的养老机构,如养老院,把养老地产视做商业地产项目长期经营;开发商推出的养老地产项目等。目前市场上比较知名的老年住宅项目有北京的燕都世界名园、天津的华夏颐园、上海嘉兴的“江南太阳城”、湖州南浔的“老年城”、海南三亚清平乐等。这些新出现的养老建筑无论在建筑设计、无障碍设计、景观布置乃至室内装修、配套设施上都有着值得我们借鉴的亮点。

2.规划设计

建筑布局均应确保朝向、采光、通风和景观等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生活空间。住宅区和活动区分离,才能保证居住于此的老人生活空间不受干扰。居住区内路网设置合理,人车分流,来自主干道的噪音少。处理好合设或邻设的其他设施与住宅之间的关系,既提供公共交往空间,利于老人开展体育活动,又方便生活。基本的生活配套齐备,以保证老人生活需求在社区内就可得到满足。就近设置完备的医疗保健设施,并有通畅的道路系统以应付紧急情况,为老人的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3.建筑单体设计

单体设计以别墅、多层为主,可以考虑少量小高层产品,主要是从老年人行动不便的生理特征考虑,楼高不宜超过5 层,而且多层一般应设置电梯,方便老人的上下。(小高层主要对身体状态相对好的老人考虑)

在老年住宅建筑的设计中,应尽可能多地为老年人考虑相互之间的交流空间,减少孤独感和寂寞感,同时使居住者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阳光和新鲜空气;其次,要具有利于交往的公共空间,为和谐邻里关系的形成提供必要条件。一般在设计中可考虑结合门厅、过厅、电梯厅等设置各种公共交往空间,如“谈话角”、“休憩角”等,适当安排桌椅,为老人们提供休息和增加互相交流的公共交往空间。在设计专住型住宅时,可考虑将公共交往空间扩展到合设或邻近的其他设施之中,在混住型住宅中则考虑将共用部分作为公共交往空间,同时在小区的整体规划中,还应考虑有机地布置公园、广场、散步道等室外公共空间。

老年人居住建筑出入口,宜采取阳面开门。出入口内外应留有不小于1.50m×1.50m 的轮椅回旋面积。老年人居住建筑出入口造型设计,应标志鲜明,易于辨认。老年人建筑出入口门前与室外地面高差不宜大于0.40m,并应采用缓坡台阶和坡道过渡。 缓坡台阶踏步踢面高不宜大于120mm,宽不宜小于380mm,坡道坡度不宜大于1/12。台阶与坡道两侧应设栏杆扶手。当室内外高差较大设坡道有困难时,出入口前可设升降平台。出入口顶部应设雨蓬;出入口平台、台阶踏步和坡道应选用坚固、耐磨、防滑的材料。老年人使用的楼梯间,其楼梯段净宽不得小于1.20m,不得采用扇形踏步,不得在平台区设踏步,楼梯踏步踏面宽度,居住建筑不应小于300mm,公共建筑不应小于320mm;踢面高度,居住建筑不应大于150mm,公共建筑不应大于130mm;踏面前缘宜设高度不大于3mm 的异色防滑警示条,踏面前缘前凸不宜大于10mm。不设电梯的三层及三层以下老年人建筑宜兼设坡道,坡道净宽不宜小于1.50m,坡道长度不宜大于12.00m,坡度不宜大于1/12。坡道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的有关规定。

4.园林景观设计

设计原则上要坚持“以人为本”,在安全舒适的基础上鼓励老年人走出来运动健身。加之老年人相比其他人群更注重生活中周边环境和景观的营造,对绿色植物、花鸟鱼虫等增添生活趣味的事物有着超乎寻常的喜爱。因此我们在设计中应考虑到设置若干运动健身区、花鸟鱼虫观赏区、种植采摘区等兼有健身和娱乐功能的区域。

4.1除健身康复设施外,所有老人可达区域应避免任何可导致踏空、绊脚的地面障碍物,做到全面彻底的无障碍;必须的地面突出物应设置围护或警示标志。场地坡度应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应设置效果明显的防滑措施,如防滑条,防滑槽,防滑垫等。不同地面宜等高设计,并允许老人进入,以便于老人活动和紧急救护,无法避免时,150mm以上的高差均应设栏杆。场地内应视线通畅,避免视线死角的存在。场地中各类警示,指示牌字体应大且醒目。

4.2充分考虑老年人生理心理特征,生活文化习惯。地面宜采用弹性材料,如木材,橡胶,PVC等。老人身体直接触及的构件宜采用导热系数小的材料,如木材,橡胶,PVC等有机材料,不宜选用金属,石材,水泥等无机材料。宜多设休息椅,座椅宜成组设置,座椅处宜有冬季日照避风,夏季遮阳通风避雨措施。景观设施的各类样式图案宜选用当地居民区常用样式图案,宜中国传统样式,宜有吉祥福寿寓意,忌易产生消极联想的样式图案。

4.3所有植被应无毒,无味,无花粉,无刺,宜多选用本地居民区常见植被,常绿与落叶乔木搭配种植,草坪应选用耐踩踏型,应季季有花,宜月月有花。

5.室内装饰和配套

室内装修应减少五金件的使用,全部采用纯天然的无任何异味及有毒物质的环保涂料,木地板应做防滑处理。应设有24小时热水并采用集中供暖,地暖入户更佳。电话通信、宽带网络、电梯、分户空调以及应急求救报警系统等设施应装配齐全并验收通过。住宅入口处面积要适当增大,门的宽度要适当增加,地面力求平坦,便于轮椅通过,并在老人经过处预留安装扶手的埋件。厨房及卫生间面积要适当加大,便于坐凳或坐轮椅使用。老人容易失禁,卫生间应靠近卧室,并设长明灯,开关、门铃和门窗把手应适当降低安装位置。地面和浴池底都应防滑,浴池、厕所、楼梯及走廊两侧应设扶手,改变方向和高度的地方应用明显色彩,提高房间照明度,并抑制眩光。厕所宜用推拉门,不用平开门,厨房内洗涤及灶台和卫生间洗面台下应凹进,以便老人可坐下将腿伸入操作。

6.楼宇智能化

为了满足老年人的特殊生活习惯,考虑在楼宇对讲系统上设置户与户之间的对讲功能,以便于老年人的相互沟通;同时,还应设置每户与中心控制室之间的呼叫和对讲功能,以处理突发事件的发生。再者,漏电自动预警报警装置、煤气泄露报警装置等先进智能化系统的配备,可以更大地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安全系数,同时又能够增加产品附加值,从而提高楼盘档次。值得注意的是老人听力降低,应提高报警响度,各种设施上的文字说明应加大,以利老人识别。

其实,老年人的生活感受因人而异,他们最需要的是量身定制的生活环境和看护模式,我们作为养老住宅的设计人员在以后的设计中应了解老年人看护的基本要领并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在以下方面加以注意和改进:

私密性:老年人需要一个属于自己,不扰的空间。

社会交往:应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进行社会交往的公共空间。

可选择性:应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可选择性,并有控制的能力。

标志系统:它为记忆力减退的老年人提供活动上的方便。

安全感和安全性:为活动能力减退的老年人提供活动的安全性,使他们有安全感。

可达性和易操作:供老年人活动的空间应有很好的可达性(即无障碍)。常用设施(如门、窗、家电)应易于操作。

适度刺激性和挑战性:一个有适度挑战性的环境将促进老年人的经常活动。

适度的声光环境:它将大大方便视力和听力已经减退的老年人的活动。

环境的熟悉性和连续性:环境的设计应有一定的地方传统,并成为往日生活的延续,使老年人不感到陌生。

尺度适宜的细部:它可以使老年人处处感到方便和愉快。

7.结语

未来的老年住宅将不再是单一的养老功能,而是融养老和家庭休闲于一体。老年住宅社区内还蕴藏有丰富的旅游度假资源,不但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而且为亲友提供节假日休闲度假,营造享受“天伦之乐”的亲情时光。可以预见,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养老地产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设计人员除了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还应结合科技的发展进行不断的创新,才能满足不断发展的老龄化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