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我的课范文

我的课精选(九篇)

第1篇:我的课范文

接手2007级新生时,第一次接触2班的课代表,凭以前的经验判断他好像不是一个精明利落的孩子。果不其然,在接下来的两个周里不是忘了问作业,就是忘了叫我去上课,作业布置不明白,也不能及时交上来。我意识到培养这个课代表是要下点功夫的。利用课间空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一问方知他上高中以前从未当过课代表,这是第一次在班里有“职务”。通过交流我看的出他对这一“职务”很看重,也极力地想当好这个课代表。“认真干就一定能干好。”我不断地鼓励他,并讲了一些具体要求和方法。如上课了老师还没有到,及时去办公室通知老师,老师有事不在要去找班主任; 每天上午至迟下午提醒老师发作业,如果老师不在学校或当天忘记布置作业,则可自主布置当天作业,最好是一定量的习题;每天早晚读之前都要向老师提前问好早晚读读背内容及检测时间,早晚读时候公布在黑板上,以提醒同学注意复习;每次考试后及时统计好每名学生的分数、平均分、分数段人数等,以备老师在课堂上评卷时使用;每次上课前(最好是提前2节课)到老师办公室拿已批作业,及时发给学生订正;不在自习课期间收、发作业,以免影响其他同学正常学习等。看着他直点头,一脸的不好意思,我自信这次“上岗培训”应该很成功。可接下来的事让我大失所望。

由于教的班数较多,作业不可能全批全改,每次收作业都是由课代表做主收部分学生的作业交上来。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从来没看见过2班课代表的作业!带着疑惑,找来课代表一问,原来他一直就没有作业,用来留作业的资料早就丢了,他却利用“职务之便”逃脱了每次的批改!课代表本应以身作则、正直公正,是班级中本学科的学习带头人和组织领导者,而眼前的课代表却带头不交作业,把老师的信任当成了逃避作业的挡箭牌!当时的我真想朝他大吼一顿,但理智让我压住了心头的怒火。只是找了一本相同的资料给他,他很是羞愧的拿着资料说了声“谢谢老师!”。在下一次的作业中,我看见的第一本作业就是课代表的,清晰的字迹中看的出来他做的很认真。此时的我有一种成就感,把这个课代表“打造成才”的信心又一次激增。经过一个学期的督促和指导,2班的课代表已基本合格,有时和其他班的课代表一起来问作业,送作业也比较及时,我似乎可以放心重用他了。

然而寒假过后,他的“不负责任”再次抬头。接下来的两件事让我几近“崩溃”。在布置假期作业时我和其他历史老师商量布置一些开放性的作业,如通过观看电视剧《大染坊》了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艰辛历程;上网查阅近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通过走访了解当地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等,其中在注意事项别标明“要有文字表述,开学后交齐”。开学后,其他班的作业陆续交上来了,唯有2班的作业没有“踪影”。我耐着性子等了两天,因为第三天有课,不看作业就不了解学生做的情况,也就没法进行讲评、上课。更何况如果这次布置的作业不收也不了了之,那以后就很难再收齐了。我找来几个2班的学生了解了一下,学生说他们都做了,但课代表没收。我终于沉不气了,叫来2班课代表一问,他居然回答说他认为那些作业不用交,知道就行了。我拿出作业记录本指着特别标明的文字给他看,他这才哑口无言。我更是无语了。

周三早自习是历史自习,按惯例周二下午课代表去办公室问作业,可是我等了一个下午也没见2班课代表的身影,心想他要是第三节课空还不来我再去找他也不迟。可第三节课空我临时忙其他工作了也忘了作业一事,直到晚饭时才想起来。不布置作业有些学生就会不知所措,只能打电话告诉看班的同事转告学生了。想起那个课代表,我心里的埋怨连同以前的不满也一起涌上心头。第二天一早见到班主任我就倒了一肚子的苦水,“干脆换一个课代表吧,我有些不能忍受了”。班主任一边安慰我,一边跟我讲这个学生的情况。原来他家里条件不好,上高中花销大,家住在农村,还得在校住宿,基础比较差,学习积极性也不是很高,几次提出想退学。听到这,我心里一紧,他如果现在退学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读书了。在班里当课代表,也许能激发他的积极性,让他多一些责任感,一个课代表对老师来说谁当都一样,但对学生来说,要是被换掉了,那意义可就大不相同了,他可能会从此彻底自暴自弃,就再也没有在同学们面前抬头的机会了。我和班主任很快达成了一致,分别找他谈话,说服他留下来读完高中。那以后他的课代表工作做的细致周全,收发作业总是非常的及时,统计也非常的精确,哪月哪日的作业,谁没做完,谁没在教室,谁回家了,写的非常的详细具体。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经过3年苦读,我的课代表已从一个毛头羞涩的大男孩成长为一个大方得体的大学生。我在他的毕业纪念册上留言:最有心、最认真、老师最得力的助手。看着他的进步与成熟,做老师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也真心祝福我的课代表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一路走好。

第2篇:我的课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自主

课堂是教师的,更是学生的,但是怎样管理课堂,却是教师的行为思想决定的。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分享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教师要注意激发与维护好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教育界永远颠簸不破的真理,兴趣是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求知的起点,也是学生能够更好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的最强大的内在动力,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就必须将工作的着手点放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的培养,并且不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性与计划性,使其兴趣能够长久的保持下去,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地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

教师通过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来打造出一份轻松,自在,愉悦的学习氛围,把数学知识真正与生活实践融于一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积极主自动去探寻数学的奥秘。比如,在教授新课“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笔者是这样开场的:我们教学楼前的松树,陪伴着我们一起度过了几年的初中生活,那么这颗大松树到底有多高?你能用我们手里的简单工具测量一下吗?并且提供了一副三角板和卷尺。于是学生们在小组内开始积极地讨论交流,在上台展示的时候,他们图文并茂的讲解了许多种的方法,这样的数学情境使学生探索的欲望油然而生,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尝试探寻各种积极的解决方法,创造的灵感和顿悟很可能由此产生。

(二)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之后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当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表现良好,或者解决存在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时,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学生便会在这个被鼓励的过程中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二、教师要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根据对学生认知规律的了解以及初中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师一定要围绕教学重点以及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前设计好巧妙的自学思考题目,保证问题的明确性,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来思考和探寻问题的答案,从而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另外笔者有一个很实用的教学手段:“前置作业”,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完成,这样在教前先学,让学生明确了自己本节课的疑惑点,课堂学习中,就能够根据自己的问题,有的放矢,并在交流讨论中积极的寻找答案。在通过“展示交流”,巩固难点,展示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了肯定,学习的积极性自然提升。自学讨论是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环节,是他们初步的认知过程。

三、教师要采用积极的教学策略

课堂是一种生活,要让学生在这段时间里积极地、主动地展示生命活力,让学生快乐地、努力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不断让学生思考,不断感受到挑战。这是笔者的课堂一直关注的。

(一)教师要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

以前相对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在课堂上很少关心学生的情绪,只顾自己的教学,忽略学生的兴趣,当学生因为缺少学习兴致而在课堂上的表现不能尽如人意的时候,教师只会采用批评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对于学生来说会更加降低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与兴趣变动,想尽各种办法保持住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师要在数学课堂上留白,让学生有充足的自我思考的时间

学习数学要求的不只是一个正确的数学结果,计算出正确结果的过程更为重要,教师一定要秉承这样的一个教学理念,能够把数学课上成探索课,让学生能够真正的有所发现与体验,经过学生的探索得到的知识,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教师在进行课堂讲授时,一定要注意留出足够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对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或者质疑教师的讲授,能够做到真正地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学习数学的过程。只有做到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师适当选用自主互助、小组合作模式来组织数学课堂

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自主互助、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效果较为显著的学习形式,它使学生在课堂上逐渐焕发了活力与生机。将一个数学问题放到小组模式中进行讨论,大家面对面的进行交谈与商议,学生的思维便能得到很好的激发,变得更加活跃起来,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达到优势互补,从而达到知识的建构。小组模式对于一些性格较为内向且不善言辞的学生来说,也可以降低他们的心里压力,缩小他们的表现空间,这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锻炼方式。

(四)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进行备课

一堂数学课,看似简单轻松,其实背后所蕴藏的是教师的各种艰辛的准备工作,一节课应该分为哪几个环节,应该选用怎样的进行方式,教师应该在什么时间进行什么样的指导,怎么才能与学生更好的互动,这都是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考虑的实际内容,而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对上课所需要讲授的知识进行准备而已。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管理的质量,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起课堂上的每一分钟,积极响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提高课堂教学管理质量作为重要的教学工作来执行。

【参考文献】

[1]何仕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心得与体会.《读写算:教研版》,2014

第3篇:我的课范文

一、 整合资源,有效开展阅读课

教学目标: 初中阶段阅读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以理解文章内容为中心的阅读训练,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习惯,阅读技巧、能力,巩固和扩大词汇量,并形成语感,提高他们的阅读效率和语言交际能力。

教学步骤: Warm up-Presentation-Skimming-Careful Reading-Express。

Warm up是一个铺垫过程,通过挖掘教材背景知识,或者结合其他教材的优点,集思广益,用于自己的教学。例如在Go For It Book Ⅱ Unit 1 Will people have robots? 的Reading部分,我引用了英语歌曲Que Sera Sera 《世事难料》,让学生快速“热”起来。通过《世事难料》导入本课时中的难点句型Predicting the future can be difficult. Some predictions can come true, but some can’t。

有了这样的导入之后,学生在之后的skimming过程中已经没有阅读困难了,自然是水到渠成,很快就找到了我提出的两个问题的答案。 (1) What will her life be like in ten years? (2) Will he keep an animal as a pet?

在细读(Careful reading)时先设置了两个活动: (1) 通过图片预测将来Ming的居住城市和职业 (2) 完成表格信息,以此来巩固理解和记忆细节信息;然后鼓励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展望自己的未来。

二、 整合语法,有效开展语法课

尽管语法本身不等于语言,但语法是语言构建的规则,总结语法本身的规律能加深学习者对语言的理解。学习者只有掌握了语法知识,才有可能真正获得熟练运用这种语言的能力。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接触一定数量的含有某一语法规则的语言材料,并模仿和套用一些句式,进行大量操练,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引导学生一起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并升华出概念,提炼出规则,从而让学生最终掌握语法,以达到正确运用语法的目的。这就是一个“实践――理论归纳――再实践”的过程,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规律。

三、 整合生活资源,有效开展语言学习课

新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把生活中的情景搬进课堂,采取“任务型”教学。教师在设计教学任务时,应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要积极促进英语学科与其它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审美情趣、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沟通,学会用英语做事,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使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下面是《Go For It》 八年级下册Unit 2 What Should I do? 的教学案例。

教学目的:运用所学语言讨论日常生活经常遇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重点训练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1. 导入。 (1) 教师向学生描述几种生活中令不愉快的事情,如同学总是喊你的绰号、不经你的允许翻阅你的东西、随地吐痰、不敲门进你的房间等; (2) 让学生自己说出几种类似的事情; (3) 让学生说说遇到这些情况时如何处理。

2. 把学生分组6人一组,各组推举一名组长。学生以组为单位交流生活中各自最反感的事情,并简要说明为什么这些事情令人反感。组长负责把那些提及次数较多的事情记录下来。

3. 全班一起,各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各组提及的情况。

4. 把黑板上列出的情况分配给各个小组,每个小组2-3种情况。要求各组讨论现实中遇到这些情况如何处理。比如,某个人总是不经允许翻阅别人的东西,我们如何在不伤害他的情况下让他意识到问题并逐渐改正。

5. 各小组根据讨论结果做一份简单的单页报告(leaflet), 例如:

What if someone calls your nickname?

Tell him you don't like this.

Tell him you are unhappy when he does so.

Ask him how he would feel if other people do the same to him.

6. 各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学生汇报他们制作的单页报告。

7. 把各组做的单页报告贴在本班的墙报上。

评述:这个活动把课堂英语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结合起来,通过交流、讨论,不仅能运用所学语言,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共享生活经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 整合Topics, 复习形式主题化,有效开展复习课

第4篇:我的课范文

课室是我们学习的地方,课室里的每一处干净,都是我们劳动的结果;课室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我们的欢乐;科室里的每一条缝隙,都收藏着我们的笑声。

一年级刚进入课室的时候,它是那么的残旧,可它又是多么的温暖。当我们开始在陌生的环境里上课;当老师在黑板上写下第一个拼音;当手中的铅笔写下第一个音节,我的心中多么快乐,这种快乐仿佛在课室里触手可及,这种快乐仿佛在我的心中蔓延。

记得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到了正校上课。也许是班级太多的缘故,我们的课室被安排在实验室。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器材,不同的桌椅,唯一不变的,就是老师和同学们,还有他们那美丽的笑容。那时候,我还发生了一次意外,想起同学们的问候,老师的关怀,不禁泪眼盈盈。那一次,校长公布了这次意外,让同学们以此为例,一瞬间,别的班级传来阵阵笑声,可我们的课室里却是连针跌到地上都听得一清二楚。

上了四年级,我们换上了一般的课室上课,而且也换了老师。这位老师很严厉,同学们都怕她。但是我想对同学们说一句:“我们是坚强的二班,我们是永远的二班,我们是无敌的二班,无论是什么困难险阻,都不能停止我们前进的脚步!”这就是我们团结、友谊的象征!

每一间课室,都有一段难忘的故事,都记录着我们的友谊,都记载着我们的小学生活。课室里的每一块砖头,每一盏日光灯,每一张桌椅都是值得我们纪念的东西,这些东西虽然平凡,但却留下了我们成长的每一个脚印。

第5篇:我的课范文

《缤纷花布》一课是浙美版二册的课文,主要是让学生了解花布,感受花布。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布的种类、色彩是各种各样的,变化越来越丰富。在一块花布中,蕴涵着很多美的东西,包括色彩的搭配,以及点、线、面的造型组合,这些正是美术元素在生活中的运用。应该说,学生对花布并不陌生,在我们生活中经常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花布。但是,学生并未有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本课的花布为内容,目的就是让学生能深入的观察、感受、表现花布的同时,初浅的认识感受到花布中蕴涵的色彩搭配、点线面造型的美术基本知识。这是本课教学内容的设计意图之一。我们知道,花布是由底色和点线面组成的花样构成的。正因为花布有这样的特点,在表现技法上很适用蜡笔水彩画来进行表现,花纹用蜡笔画,底色用水粉涂。所以本课第二个设计意图是借助花布这一媒介,完成蜡笔水彩画的技法传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花布的观察和欣赏,认识点、线、面等美术元素。能运用点、线、面进行巧妙的组合设计出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的花布。

2、学会大胆的运用蜡笔水彩画的形式进行花布的表现。

3、加强学生的设计意识、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

是了解感受花布的美,并能用初浅的色彩知识和点、线、面的构成知识表现花布。

在表现花布的形式上用的是蜡笔水彩画,然而蜡笔水彩画学生接触很少,有很多操作的困难,所以本课的难点 确定为初步学会蜡笔水彩画运用。

教法设计及学法设计

要上好本课有两个基本点需要我们去把握,第一、感受花布,感受点、线、面构成和色彩搭配的知识。第二是蜡笔水彩画的技法的学习。基于教材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定,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我在感受花布,感受点、线、面构成和色彩搭配的知识教学时,采用对比欣赏教学法。让学生在各种各样花布的欣赏比较中,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让学生感受美术在生活中的运用。

在进行蜡笔水彩画方法的教学中,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和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把蜡笔水彩画的效果直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行深切的感受。

继而让学生进行操作,在实践中探究如何能更好的运用蜡笔水彩画进行表现。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师示范,转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尝试、实践。注重了学生的学法指导。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大部分,一、自主探究、尝试基本掌握蜡笔水彩画的运用;二、欣赏花布,感受色彩点、面、线的构成效果;三、创作表现;四、评价。

具体的过程如下:

一、动手尝试、感受蜡笔水彩画的运用。

首先,魔术导入新课:

在两张铅画纸上分别用白蜡笔画上一条鱼,其中一张纸用蓝色水彩涂满,另一张用蓝色蜡笔涂满,让学生观察两张纸的鱼的变化。学生会发现,用水彩涂的鱼会显现出来,用蜡笔涂的鱼不会显现出来。然后让学生分析,探究原因。用直观演示中把两种不同效果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会很容易很真切的发现,蜡笔和水彩不相融会产生一种特殊效果。这要比教师说来得更有说服力。

学生在直观感受蜡笔水彩的效果后,会有一种强烈的自己也想来试一试的愿望。为了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切身体会到蜡笔水彩的效果,让学生学会蜡笔水彩画的技能,接下来我安排让学生自己用蜡笔水彩画进行尝试操作。

然后,挑选几幅学生作业进行讨论、点评。在讨论中解决学生在蜡笔水彩运用中的不当之处。同时,让学生观察哪些画上的鱼很明显,哪些画上的鱼不够明显,分析为什么?让学生在对比观察中,体会到如何运用进行合理的色彩搭配,渗透色彩明暗对比和色相对比。

课上到这里,我顺势提出本课的任务——用蜡笔水彩画的方法表现花布,揭示课题。

二、欣赏花布,感受花布的点、线、面的构成效果

出示分别线、点、面单独组成和综合构成的花布范作,让学生进行欣赏,为了让欣赏有深度有层次,为了使欣赏为创作服务,我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你喜欢哪一块花布,为什么?

2)花布有怎样的图案,这些图案是用了哪些元素表现的?引出点、线、面这些元素在花布中的运用。

3)比较图案中的点、线、面分别有什么不同?归纳出点有不同大小、形状的点,线有弯曲、长短。

4)由这些点、线、面组合起来的图案有点象什么? 引导学生将花布中的图案归纳为植物类的、几何类等等。

3)如果让你来进行设计,你打算如何设计?

学生在带着问题的欣赏中,逐步的了解到花布可以单独用点、线、面来进行表现,也可以用点、线、面组合表现,表现的内容可以是一些具象的花纹,也可以是抽象的花纹。

三、创作表现

学生创作表现中,创作出来的作品蕴含价值越多,越和学生生活实际贴近,越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所以我在学生创作表现时,课前先给同学准备了很多已经剪好的衣服纸模型,让学生在纸模型上用蜡笔水彩画进行表现花布。这样,学生的作品不单是一块花布,而直接成了一件时装,让学生的作品表现更具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四、作业展示,作业评价

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哪一件衣服上的花纹最清晰,为什么能做到很清晰?

2、你觉得哪一件衣服上的花纹最漂亮,为什么?用什么形式来表现的?

3、如果你是顾客,你会选哪一件衣服,为什么?

让学生在自由评价、选购上,对作品进行分析、评价,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同时,也给学生作品给予鼓励,让学生获有成功感,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愿望的提高。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解读与设计。总的来说,本课始终把握好两个基点:

第6篇:我的课范文

执教之初,我对于课堂的控制和教材的把握很不到位,还好学校给每位新老师安排了师傅,于是我每上一节课都是先听师傅的课,然后直接把师傅的课堂照搬进自己的课堂。我的师傅是一位很有经验的老师,教学很能吃苦,每堂课黑板上都写满了重点笔记,学生就埋头苦记笔记。我学着师傅这样教了一年,发现辛苦了一年学生的成绩也没有提高,还弄得老师学生都很累,上起课来课堂气氛也完全是死气沉沉。我觉得课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一定要有一些改变。

刚好在那时新课改变得越来越火热。我意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并不只是虚谈,要提高学生的成绩,就要让学生主动要学,像以前那种“填鸭式”教学,老师累,学生累,而且会让学生越学越没兴趣。学生你越逼他,他越不愿学,尤其初中生正处于逆反期,这种心理更强烈。那么如何让学生乐意学呢?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思考我认识到我的教学观念应该改变,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生搬硬套,而是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通过学习我认为在教学中要把学生是学习的客体这种观念转变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为自己的学习做主,老师从旁引导,协助。

于是在接下来的第二、三年的教学中,我试图让自己的课堂变的更轻松,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学习英语,让学生面对学英语时不再是痛苦的背了又背,而是愉快享受。首先是改掉了课堂上满黑板满黑板的笔记,而是更注重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口语的训练。通常我每节课至少有一半的时间是让学生之间分组进行口语练习,我认为能说也能写,毕竟语言的学习最终还是在于运用,而不是纸上谈兵。其次在对于一些重点内容的讲解方面,我主要设立一些对应的习题让学生练习,通过这种方式让他们自己发现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再由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所遇问题,不能解决的我再进行指导。这样学生就从原来的被逼学习转变为我有问题我要想办法解决它。最后,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背诵单词和句型,这是一件枯燥单调却又必不可少的事,如何让学生乐意去做这件事,我尝试过很多方法,如:每次早读抽查同学背书,在课堂上进行听写,课后把背不出的同学留下来背等等,这些方法虽然能够在当时有效,可过几天背了的又忘记了,我也只能逼他们一时。后来我想到一个方法效果还不错,就是把学生按照成绩分匀成几个学习小组,每周一我把本周要背的任务公布一下,再召集组长开会根据每个人学习程度的不同再给所有学生分好每天要完成的任务,并由组长进行督促检查,我也会不定期的抽查或检查,每个月对各小组的学习进行一次考评,选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进行奖励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虽然没有繁多的笔记,也没有海量的习题,那两年我班学生的英语成绩并不比别的班差,甚至还排在了年级的前列。

这样的尝试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对课堂教学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学生的学习若只是靠老师家长用逼的是没用的,更主要的是学生从内心想要学这才是最重要的。要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一个转化,那样才是一堂成功的课。这就要求老师改变课堂结构从单纯的讲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以后的课堂将主要从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对于今后的新课堂有以下一些设想:

1.设立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多提问,通过提问发现和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2.可以尝试让一些成绩较优秀的学生成为小老师带动班上其他同学一起学习,互相促进,让大家都动起来。

3.课堂设计的更生动活泼一些,并把课本上的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运用到所学知识。

第7篇:我的课范文

一、农村学校体育教师队伍不够健全。

(一)专职体育课的教师非常少。

比如,在一个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有20多个教学班,共有两名体育教师,小学一至四年级几乎不开体育课。一名体育教师要负责五至九年级多个年级的体育课教学。有时甚至负责2个班同时上课,学生多至80--90名左右。这给教师备课和上课都带来很多的麻烦,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可想而知,要想上好一堂高质量的体育课,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二)体育教育专业的老师紧缺。

在农村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师很少。作为一名教师没有专业的学习经历,就不能掌握正确的教学思路,就不能给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也就不可能达到理想的彼岸。最终是,学生喜欢体育课,又不愿意上体育课。

二、农村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不够完善。

体育场地和器材是吸引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兴趣,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保证,是完成体育课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

试想一下,如果一所学校里连一块广阔的、平坦的田径场都没有(有的也是杂草丛生、面目全非),没有篮球场(有的,也是 “老前辈”),能用的球类也很少(甚至,篮球没有一个能用的)。这样的条件下,体育教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怎样才能更好的上好我们的体育课。那才叫“老虎吃天,无处下爪”。

记得有一次,我去市里听优质课,有一位同仁为了上一堂篮球课,用货车从本校运来众多体育器材和设备,包括40多个篮球(全是新的),呼啦圈若干、标准障碍物以及多媒体设备一套等,其场面足以让人惊叹不已。在课堂上学生对篮球的认识和感触自然会多一些,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然就高一些,课的教学效果自然会好一点。然而,我们大多数的农村学校,哪有如此优越的教学条件,哪怕是有几个能用的篮球和一台录音机也是挺好的。

所以,我们在考虑如何激发学生运动兴趣的同时,也要考虑如何改善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配置。这必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三、体育课上学生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制度有待改善。

当前,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学生的安全问题是首当其冲的。但在体育课上出现的大小伤害事故,学生家长经常控告学校和体育老师监管不力,让学校和体育老师受到控诉、赔偿、甚至受到处分,这给学校体育课的教学带上了一副无形的枷锁。

由于这一原因,在体育课上老师郑重的嘱咐学生一定要注意安全,有危险性的项目干脆不上,甚至连潜在危险性的场地和器材都去除了。(比如:单杠、双杠,标枪、铅球、铁饼等危险性项目都退出了体育课的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一些简单的游戏。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如何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如何培养学生身心发展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然而,实践证明,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只有让学生在实践中亲身体验才会养成,不是光靠口头鼓励“你要勇敢,你要坚强”就能培养起来的。

因此,亟待出台一部完善的学校意外伤害事故责任的法规,保证学校和老师的合法权益,才能更好地实施《体育与健康标准》,才能更好的开展我们的体育课,才能达到我们预期的目标。

四、转变观念,提高全民体育思想

第8篇:我的课范文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这也是摆在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的主要任务。从教室三十余年,我深知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堂,那么,就需要你准备好你的每一堂课,把握课上的“声”、“舞”、“乐”、“美”,让学生在生动的歌声中,在优美的舞姿中,悦耳的音乐中,去体验、探究、实施、参与并共同感受音乐的美好,体验音乐学习的乐趣。以下就是我多年的教学工作的一点探究。

一、“声”――利用自身的嗓音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的音乐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较以往有了很大的变化,课本都配备了许多优美的音乐和图画,每一课都配了许多与本课内容接近的插图,既有助于对作品的理解,又给同学们带来优美的视觉享受。在内容编排上采用“单元”的形式,各单元都有与本单元内容吻合的主题。如在少数民族音乐教学中,新疆维吾尔族的主题曲是“天山之春”,“沙漠之旅””童年时光”等等,内歌曲、欣赏、活动等,整个单元都是围绕主题精心编写,使学生沉浸在新疆歌舞、沙漠情怀、美好的童年组织的音乐之中,仿佛置身于新疆、感受沙漠和对美好生活的歌曲之中。

在学习《谁不说我家乡好》、《采菱》时,我张开歌喉在音乐的伴奏下美美的来了一曲卡拉OK,引得学生们的阵阵掌声,课堂氛围非常高涨。

二、“舞”――引导探究,激发学生舞动的创作热情

表演是小学生非常乐意参与的一种艺术活动形式,也是培养其艺术综合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教学实践中,我注重对学生表演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尝试表演成功的喜悦。如在学习新疆音乐时,我把音乐和舞蹈结合起来,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表演中来,学生们学得特别开心,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去,长此以往,所有的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表演,学生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表演中,个性得到了发展,又使课堂教学充满了活力,同时教师又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懂得“天生我才必有用”帮助学生能够运用自身的优点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去。音乐课堂就像一个小舞台,能否让学生尽情地在这个舞台上表演,关键在教师这个“导演”能否搭好台,让学生唱好戏。

在“天山之春”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又特别加入让学生从音乐作品中感受,提炼出新疆地区音乐特有的节奏型 × ×× ×× | × ×× ×× |并通过打节奏训练掌握;也可以进行模拟打击乐器演奏的活动,可边聆听边做律动,也可以适当加入舞蹈,向学生介绍新疆舞的基本步伐,动作概念, 组织学生练习,是民族舞或是现代舞,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活动,体验民歌的魅力。经常f:乘着音乐的翅膀旅游太便宜了,太美好了。

三、”乐”――加强音乐与其他学科综合

在浩瀚无垠的世界上,只有音乐是没有国界的,音乐的课程内容的综合性最强,其目的是通过增进学科之间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参与感受,扩展学生的文化艺术视野。可以根据需要把音乐课程与包括语言,历史等在内的与音乐艺术有关的其他非艺术课程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教师可以精心地选取一些不同情绪的音乐旋律,让他们想象并说出一个比较接近的画面,鼓励他们列举出能表现图意的歌曲,越多越好。这种方法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旧知识的记忆,学科间的融会贯通,也淡化了学科界限,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语言一直是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最直接的交流途径,而音乐学科,作为一门特殊的学科,有着不同于其他一般课的特色。我经常带领学生声情并茂的大声朗诵歌词,并让学生去体验歌词的美、精炼,并让学生们根据歌词去模仿去创造新的歌词,从而加强了音乐和语言的关系。

如在 “DO RE MI”这一教学中,唱歌内容是音乐剧《音乐之声》选曲《do re mi》,在教学中,我以讲故事的方式导入,让学生借助多媒体观看音乐剧的片断了解故事情节,巧妙地将音乐剧的相关知识介绍给学生;并让学生去用英语去演唱,这样不仅有机地将英语和音乐融合在一起,还能增加学生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四、“美”――运用对比的教学模式,拓宽学生欣赏的曲目范围

第9篇:我的课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生物 教学设计

2010年我省高中教育全面实行新课改。我作为一个近20年教龄的“老教师”,有幸成了新课改的第一批生物教师。可是面对教材大幅度的内容增删、结构调整、教学形式和评价方式的较大改革,我必须冲破多年来教学中形成的老观念和老方法的束缚,正确理解“课标”握教材,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改的理念,否则就会穿新鞋走老路,不能顺利地实施新课改。这就意味着我要比年轻人付出的更多。在这期间,发生了许多的故事,“酶”的教学就是其中的一个。

在“酶的作用”教学中,我起初在设计时,将教材内容进行了组合,并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根据课件的内容进行师生问题式的互动。在文科班试讲下来,我感觉虽然课上亦有师生频繁“互动”,但更多的是只见教师的激情与活动,而无学生的热情和主动;只有教师问学生答的“仪式”,而无师生真诚投入,看来是问答形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难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时空。我及时将自己的课堂设计进行了修改。于是我课下在学生中进行调查、访谈,主要了解他们对酶的相关知识了解的情况,接着我又根据实际情况,查找相关的资料,从新设计了教学设计,并加上了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进行思考,真正参与课堂。

在理科班的教学中,开始我依据教材的顺序先讲述酶的发现史,从而得出酶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段段文字的罗列,并没有调动起他们的求知欲。了解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之后,从学生熟悉的加酶洗衣粉、加酶牙膏、木瓜酶的图片和实物开始,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于是我就让学生来说一说在生活中他对酶的认识,接着将某品牌加酶洗衣粉包装袋使用说明部分拍成放大图片展示。提出相关的一系列的问题,通过问题的推进,诱导学生明白酶学习的主题。就在这种“联系生活,问题固着”的导入下激发了学生的对新知识的兴趣,同时也为接下来的实验做好了铺垫,之后,我播放一段视频:“大宝”SOD蜜护肤品广告,接着我简单的介绍SOD的内容-它是一种能够清除生物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引起机体衰老的物质(自由基),体内还会产生其他许多有害物质,比如过氧化氢,体内如何清除它?“大宝”SOD蜜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许多学生和家人可能还在用,但是知道里面蕴涵的科学道理可能不是很多。这样一来,又让学生在“已知”和“未知”之间产生进一步求知的欲望。在下面的“过氧化氢酶”的实验中,学生们都兴致勃勃地投入到实验中,其中我提醒学生大胆进行实验,并注意观察、记录实验的结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做得非常认真,在实验中也就较深刻地理解了“酶的作用”。

在“酶的本质”的教学中,酶研究科学历程中隐藏的生物学研究科学方法或思想及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是关键。在文科班试讲时,我让学生阅读“酶学的研究简史”之后,带着他们归纳。在课堂上,有学生就向我表示,他们希望自己归纳,我立即感到课改不正是要培养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探究科学的秘密吗?于是,我在上理科班的课时,这一部分,我直接让学生们小组交流、自己归纳总结,并让学生可以谈谈自己对科学家的精神有些什么体会,结果效果很好。课后在同他们的访谈中,他们感到自己真正参与了课堂,也表示喜欢这样的授课方式,希望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多参与课堂。

课后,我进行了反思,一节好课的体现决不单是教师精彩授课,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回首自己多年的教学,教学设计中学生的参与度考虑的欠缺,让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没有落到实处。而课改的核心“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与为每位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高中阶段的教育还承担着选拔人才的作用,因此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也成了现实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所以在课堂的设计上,就要将促进学生发展与提高应试能力相统一,真正做到有实效性。一次一次地备课中,我渐渐地领悟到,一个有效的教学设计是需要发挥教师的潜力与多方面知识,才能确实设计好学生的活动。同时,我也再次感到对于教材的处理和加工,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也必定是高效的课堂,才真正使每位学生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