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范文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精选(九篇)

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

第1篇: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范文

我望着天空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心里想:天气刚才还好好的,早不下雨,晚不下雨,一到我要出去了就开始下雨了。当我正在发愁的时候,妈妈叫我去喝枸杞子茶,我一看见枸杞子茶的时候,马上就对它感兴趣了。因为我看到茶杯上面浮着很多枸杞子,茶杯底也有几粒枸杞子,我觉得特别奇怪。为什么有些枸杞子会浮在水上,有些枸杞子会沉到茶杯底下去呢?我仔细地想了一想:可能是枸杞子像皮球一样,里面有空气才能浮在水上。

我就开始做小实验了。首先,我从浮在水上的枸杞子里拿出两粒,把其中一粒枸杞子放在水中,用一双筷子压平,不出我所料,枸杞子果然在水中冒出小泡泡来了。然后我把筷子拿掉,观察枸杞子会不会沉下去,只见那粒枸杞子慢慢地沉下去了。接着我把另一粒枸杞子用筷子把它顶到茶杯底后,把筷子拿掉,这粒枸杞子慢慢地浮了上来,最后浮到水面上来了。唉,我终于把事情弄明白了。原来我的推测是对的。因为第一粒枸杞子里面的空气冒出来了,所以就沉下去了。而第二粒枸杞子里面还有空气,所以就浮上来了。

通过这一次小实验,我懂得了一个道理,枸杞子就像皮球一样,里面有空气就能浮在水上,没有空气就会沉下去。

第2篇: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范文

老师,党在我心中,《我有一个梦想》演讲稿,我身边的小我的一次科学尝试扁

朝阳开始像一盏扁圆的宫灯冉冉升到空中,霎时,便形成滚圆的火轮,高高升起,喷射出万道金幅,给万物罩上一层灿烂的霞辉。我的一次科学尝试扁

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一个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王立军与夫人小姐上门

亮晶晶的春雨,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娃娃,在高空中云集,嬉戏而下,咿咿呀呀,欢蹦乱跳地扑进大地母亲的怀抱。缫丝姑娘迥然不同:蓝布棉袄,黑粗呢短大衣,草绿色长裤,脖子上的纱巾是白的,扎小辫的头绳是根黑毛线。我的理想,幸福是什么,给校长

第3篇: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范文

励志演讲稿:勇于尝试 发现新自我

尊敬的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勇于尝试,发现新自我”。

勇于尝试就是敢于开拓,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都有勇于尝试的经历。尝试也就是探索,没有探索就没有创新,没有创新也就没有成就。爱迪生曾经说过“一次尝试,就有一次收获”。他在经历了8000多次尝试后,最终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从此在夜晚给人类带来了“光明”。这光明,与其说是电之光,不如说是勇于尝试的精神之光。

有人认为,只有搞科学发明才需要大胆尝试,其他方面用不着。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如果说任何一个领域都需要创新和开拓,那么意味着任何一个领域都需要人们去大胆尝试。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处处充满了这样的例子。

大家还记得2009年的夏天吗,为了在国庆60周年农科院文艺汇演中展示我们农经所职工的风采,全所职工承担了歌舞剧《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这一紧急演出任务。当时由于时间紧迫,舞台剧角色复杂,挑战性大。对于大部分没有舞台演出经历的职工来说,圆满完成这一任务,在当时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可是,我们所有的演出人员克服种种困难,大胆接受了这一挑战,纷纷勇于尝试这些复杂的角色。在一次次的排练中,在一次次的汗水挥洒中,我们的同志们忘记了自己是学者、是研究员、是教授,全身心地投入了这原本陌生的领域。后来的成绩是众所周知的,我们的节目不仅获得农科院文艺汇演一等奖的第一名,还被选送到农业部进行演出,获得了一片赞誉和好评。

我想,没有这次文艺演出的经历,或许我们中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文艺潜能,都不能发现一个新的自我。在随后的2012年新年晚会中,有了演出信心的大家以科室为单位,为全所职工奉献了一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活泼的演出。而对于我个人来说,“勇于尝试,发现新自我”也有特别的体会。在农经所这个大的学术平台上,所里为青年职工提供了很多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周围的研究员、博士都鼓励我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我能做好这份责任感高、专业性强的工作吗?从一开始的自我怀疑、犹豫不决,到后来可以承担独立的篇章的写作,从一步步的尝试中我体会到自己发现以前没有信心去做的事情,经过尝试,经过努力,也成功了。亲爱的朋友们,请不要再给自己设定限制,不要再对自己说“不可能”、 “完成不了”、或者“我不擅长”,只有勇于尝试,经过尝试再做出判断和决定。

第4篇: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范文

关键词:尝试教学;多媒体资源;历史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早在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就已闪烁着尝试思想的光辉。[1]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邱学华系统的创建的“尝试教学法”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推崇,也得到了全国各地诸多中学的青睐。近年来,尝试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甚为瞩目,以邱学华为首的尝试教学研究者们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向指引下,结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从尝试的步骤、方式等具体的操作应用上研究整合,使尝试教学理论得到了拓展。但是,尝试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尝试”学习的内容应当如何设计才更科学、合理、更有可行性,才能使学生的“尝试”是有效,并且是“高效”的?要做到尝试内容的设计优化、省时高效就离不开多媒体课堂资源的应用。

发展学生历史辩证思维能力和宏观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能力,从大篇幅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细碎历史知识要点的综合类比分析能力是每个教师必将关注的问题所在。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学生的“尝试”过程,可学生“尝试”内容如何进行设计才能对这些能力的培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况且,目前中学历史课时较为紧张,而尝试教学法的过程颇为费时——学生尝试完毕需要教师及时诊断,否则尝试就是无效的,在学生尝试、教师及时诊断的过程中也是知识重新建构的过程,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体系,又要在尝试过程中确保“高效率”就离不开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

“最好的技术如果没有与使用这种技术相适应的教学,它在教育环境中就毫无用处。”[2]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有效设计应用,对“尝试教学法”的实践研究的推进和完善,和高效课堂的实现,相对传统教学法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而“课件的制作要以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合理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与信息,并在系统中有机地组合,形成最优化教学结构。”[3]本文就如何利用多媒体资源来优化中学历史尝试教学进行探讨,以便于更好地服务教学实践。

二、多媒体课件在“尝试”内容设计中的应用

1.发展学生历史辩证思维能力的“尝试”内容设计

历史学科的思维最终要落实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历史问题,其中就包括“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4]这里就涉及到历史唯物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历史辩证思维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能够突破那种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历史的习惯做法,能够以发展变化或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历史间题的能力” [5]。在历史问题的设置上,主要表现为对某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认识。这种评价和认识的原则,并非习题集训课上一句简单的“辩证”“一分为二”就能让学生领会的,需要的是平时授课时的细节渗透,教师不应该放过每一节课中任何一个能够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细节点,让学生在平时的尝试中完成知识的重新建构。那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尝试内容的设计呢?

(1). PPT中要精心设置问题次序,巧用“动作按钮”链接完成知识迁移。

问题的呈现,以醒目艺术字的方式呈现在PPT上是课堂教学中的常用方式。在授课过程中遇到能够训练学生历史辩证思维的细节要点时,在PPT中应该如何处理呢?例如,九年级上册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中,如何评价麦哲伦和新航路的开辟就是很好的题材。

关于评价麦哲伦,教师不要急于抛出“评价”这一问题,可以先出示麦哲伦的图片,然后打出问题:“麦哲伦有哪些主要活动?”让学生尝试学习,寻找总结问题的答案,由于问题较为简单,学生可以自由作答,当教师听到下面学生提供了正确答案“参加了环球航行”、“殖民侵略菲律宾时被杀”时,再点击预先设置好的动作按钮,连接到之前讲过的页面予以肯定。特别是链接到麦哲伦殖民侵略菲律宾被杀的页面时,再点击“动作按钮”出示下一个问题:“从碑文上看,菲律宾政府认为麦哲伦是什么人?”学生很容易回答出“侵略者”,然后教师继续抛出问题:“对菲律宾而言,他是殖民侵略者,是有罪过的,但是他率领船队进行环球航行有没有功劳呢?”学生回答:“有功劳,参加了环球航行,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把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到这里,教师再点击PPT动作按钮,指向问题的终点站——“有人说麦哲伦是著名的航海家,也有人说他是殖民强盗,你会如何评价?”教师可做一下答题要点指导:评价任何一位历史人物,都要全面辩证的看待。先抛出观点,一分为二,然后分别说明理由,最后总结功过哪个为主,这样一来,问题就游刃而解了。

(2).将书本投影与PPT问题呈现、要点补充相结合。

目前的多媒体教学中,PPT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很多教师都忽略了书本投影的重要性。尤其是历史学科,无论是新授还是复习都要以书本为主体,切不可脱离书本盲目抄录PPT上的笔记,那就陷入了学习的误区。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强调书本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历史事件的评价问题,往往书本上已经提供了部分答案,我们就要利用书本,让学生尝试将答案完善。

2.培养学生对宏观历史脉络掌握能力的尝试内容设计

历史学科的复习是有章可循的,要充分尊重历史学科“按年代顺序与分阶段、按条块教学的统一性原则” [6]的特点。首先,就要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体系。在尝试内容的设计上,教师需要思考各环节问题的逻辑顺序,首先在自己的头脑里要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结构,再把这个知识网络不完全展示,通过层层问题诱导让学生“尝试”完善。

(1).巧用文本框叠放次序,在PPT上设计不完善时间轴。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都不是各自孤立的,它们是一个整体。因此,“尝试”的内容如何设置才能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呢?教师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中国史入手,在PPT上呈现主要朝代(时期)更迭顺序。再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尝试”练习“我国社会制度的演变”。在社会制度的演变环节,可以联系中国近现代史一起复习。让学生找到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我国何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是何时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让学生在朝代更迭表上划分社会制度的时间段。当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PPT上隐藏的标示再呈现出来,以帮助学生诊断问题反馈结果,建构正确的知识体系。

(2).利用PPT综合中国史和世界史的线索。

在中国史的整体脉络知识体系基本梳理完毕之后,不要忘了以此为蓝本,将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史的大背景下联系复习。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整体史观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敏感度尤为重要。

可以有效利用时间轴让学生在中国朝代更迭顺序上找到这几个时间所在的朝代或对应的历史事件:公元1405—1433年,公元1500年、公元1688年、1860年……,对时间线索和主干知识掌握牢固,问题就游刃而解了;在复习梳理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中,教师可以在PPT上呈现以下线索:“人与世界被发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确立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扩展——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一战……”根据这个线索和“考点聚焦”内容让学生“尝试”寻找与此对应的历史事件,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中国在进行什么运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时中国发生了什么?一战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将中国史与世界史融合成一个整体,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顺序。

3培养学生对知识要点综合类比能力的尝试内容设计

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要点的综合类比能力,往往是在专题总复习中应用较多,当然平时的讲授中也要适当渗透。综合比较题倘若要板书的话会耗时甚多,而多媒体在类比分析题中的应用正是恰当好处。

(1).在PPT中利用表格和文本框进行综合类比。

在综合类比环节,比较分析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就是三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比较,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比较,19世纪中期俄、美、日资产积极革命或改革对比、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南北战争对比、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对比等等,在这些对比分析题中,利用PPT中的表格和文本框,做好文本框叠放次序的设置,便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对比中,可以从根本原因、领导阶级、性质、有无处死国王、革命是否与国庆节有关、是否受到了他国的干涉或援助、其革命过程中有没有颁布宪法性质的文件、哪一场革命最为彻底、哪一场革命人民群众发挥的作用最为巨大等方面逐一进行类比,根本原因是否都是因为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用“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阻碍”或“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表达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的根本原因是否正确?当学生能整齐划一地回答出正确答案时再点击呈现正确答案。在声音不够齐整有杂音的时候,教师就要有针对性的强调诊断,帮助学生重新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

(2).专题复习中利用PPT图片、文本链接做好知识的综合迁移。

综合类比不仅仅是横向的相似事件比较,还有系统性的、纵向的知识体系总结。关于专题的归纳划分主要按照史学分类,可以总结成政治制度专题、经济发展专题、文化史专题、科学技术史专题、民族关系专题、中外关系专题、国际关系专题……在专题史的讲述上依然要把中国史和世界史融合在一起。以科学技术史为例:在学生“尝试”环节,教师应做出适当的提示,学生对照《中考指要》,找出所有中国史和世界史中有关于科学技术的考点,然后归类进行类比分析。例如“四大发明的发明、应用过程”,在罗列了四大发明之后,明确各发明成果的发展历程。可通过“唐朝、宋朝”两个朝代加以提示,有哪三大发明完成于宋朝?印刷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火药何时发明,何时开始应用于军事,又是何时广泛应用于军事?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为后来的新航路开辟做了准备?哪些发明促进了欧洲近代社会的产生?也注意与当今时事热点联系,如哪一发明体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注重节约资源,废物利用?针对世界史上涉及科学技术的内容:三次工业革命,牛顿经典力学、达尔文进化论这几个知识点,首先要按所属“世纪”进行划分,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19世纪——(上半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下半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达尔文进化论;20世纪——(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在答题的时候,时间往往是最重要的关键词,因此让学生尝试明确时间,特别是“世纪”的归属甚为重要。下一步复习可以列表的形式从时间、能源、重要发明、对人类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让学生尝试练习。在问题的提出与反馈诊断过程中,充分利用PPT图片、文本文字做好知识的相互衔接。

三、结束语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设计尝试教学内容,更好地发挥了尝试教学思想的优越性,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促进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有效利用PPT中的文本框叠放次序来处理问题提出的编排逻辑,利用“动作按钮”链接进行知识的迁移以强化学生的直观认知,在对比比较中利用PPT图表和文本框省去了大量板书的时间,PPT和投影的有效使用对学生历史辩证思维能力应用、对宏观历史脉络把握能力的培养和知识要点综合类比能力的发掘大有裨益;同时在尝试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意识养成。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优化尝试内容设计,不仅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推进尝试教学改革的步伐,而且有助于整合中学历史教学资源,使其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占领现代教育教学的制高点。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尝试教学思想的历史渊源[J].山东教育科研,1998(3):13.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期中[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96:172.

[3]刘同侃.多媒体教育应用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156.

[4]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3.

第5篇: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范文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 会计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1 背景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市场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尽管目前就业前景尚可,但会计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如何提高会计模拟实验教学,使学生的理论与实际水平都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应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1983年开始,尝试教学法就开始应用到中学数学教学中,特别是在《人民教育》(1989年第3期)发表了《运用尝试教学法改革初中数学教学》文章以后,更引起中学数学教育界的重视,随后该方法又相继在其他学科中得到推广和应用。通过自己对尝试教学法的学习和理解后,笔者尝试着将这一方法运用到会计模拟实践教学之中。

2 尝试教学法的概述

2.1 尝试教学法的教学理念

尝试教学模式教学理念的出发点是: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注重以人为本;相信“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尝试教学就是把尝试思想应用到教学中,是一种带有尝试特征的教学活动。其教学理念是主张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冲破“先讲后练”的传统教育模式,构建“先练后讲”的新教学模式。

2.2 尝试教学理论的学科理论依据

尝试教学理论的学科理论依据,主要包括哲学基础、教学论基础和心理学基础等三个方面。从哲学角度看,尝试教学法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进行尝试练习,把学生推到主动的地位;尝试练习中遇到困难,学生便会主动地自学课本或寻求教师的帮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从教学论角度讲,尝试教学法符合现代教学论思想的要求,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法,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统一起来,引起了教学过程中一系列的变化。从心理学角度上说,尝试教学运用了心理学中的迁移规律,重视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新知识学习中的作用,使先前的知识结构改组,结合新学得的知识,使学生形成能容纳新知识的更高一级的新知识结构。

2.3 尝试教学的基础和条件

一是人会思维,这是学生能尝试的生理学基础。二是人有旧的知识结构,通过知识迁移作用能够去尝试解决新问题,构建新的知识结构,这是学生能尝试的心理学基础。三是学生的尝试是一种教学活动,有教师的指导、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教科书的示范,尝试的任务是完成教材中的一定的教学目标,这是学生能尝试的教学理论基础。学生的尝试要成功,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条件,学生的尝试才能够成功。要充分发挥达到尝试成功的几个因素:(1)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的指导作用;(3)课本的示范作用;(4)旧知识的迁移作用;(5)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6)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

3 尝试教学模式在会计模拟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是在大三开设的,由于学生在学习这门课之前已经学习过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课程,具备了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并且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而具备了采用尝试教学法的条件。我在教学中按照尝试教学法的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理论,把整个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分为七步来进行:准备练习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并根据会计综合模拟实训课程的特点、学生特点以及教学需要,灵活应用,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方式方法,但始终把握“先练后讲”的基本精髓。具体操作如下。

(1)准备练习。这一步是学生尝试活动的准备阶段。综合模拟实训课程的特点是以操作为主,通过整个会计流程的操作去熟悉企业的整个核算的流程,从填制凭证到登记账簿到编制报表。为了更好的发挥尝试学习法的效果,我首先将实验所用到的凭证账簿报表发放到学生手中,让他们自己先进行观察,对实验所用到的相关会计资料有个感性的认识。

(2)出示尝试题。这是在备课中着重考虑的问题,对出示的尝试题一定要慎重,应选择一些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教师的引导基本就能够完成的,否则会导致尝试的失败,更重要的是使尝试者失去信心。我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所出的尝试题始终把握着由浅入深的原则,例如在练习记账凭证如何填制时,用于做尝试题的业务选择最简单的提现业务,要学生根据一张提现的现金支票存根来填制相关的记账凭证。

(3)自学课本。在出具尝试题后指导学生在书本上找到相关操作的内容和要求,让他们先自学,然后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没有讲解记账凭证如何填制之前,指导学生找到书本上相关填制凭证的方法和要求等内容,让他们自己先通过看书自己去体会应该怎样来操作。

(4)尝试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把实训课程当做是在上班,把自己当做会计人员,把老师当做是老板,这样一方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给学生对以后的工作岗位所扮演的角色有所认识。教师所给出的尝试题,就像老板所吩咐的任务一样,有了这种感受,学生为了解决老师所给出的尝试题,就会努力和积极的思考,这样问题一旦获得解决,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具有成就感,使学生长久的保持主动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5)学生讨论。在经过尝试练习后,可以让学生把各自尝试练习后的结果相互比对,相互探讨,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对的。通过讨论提出疑问,然后把相关的问题进行反映。例如在填制记账凭证时,有的学生会发现自己所填制的类型和内容可能与其他同学有所不同,相互之间进行讨论,相互找出有问题的地方。

(6)教师讲解。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尝试之后对学生所反映的以及尝试时所发现的疑难问题、典型问题等进行细致地讲授,是学生知识掌握的一个升华。教师讲解的目的是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深刻的理解,对教材内容的逻辑体系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它在整个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不一定面面俱到,应抓住几个主要问题讲深讲透,理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提示知识的内在关联,分析问题的处理方法,挖掘不易被学生注意到的潜在问题等。

(7)第二次尝试。学生经过前面的尝试、自学、讨论及讲解后,对后面的经济业务再次尝试填制凭证,这一阶段是一个加强和巩固阶段,通过反复的尝试和训练,让学生从根本上掌握了相关的操作技巧和能力。

尝试教学法在刚开始使用时,学生可能还不是很适应,教师可以适当的放慢教学的节奏,对学生加以细心的指导,随着尝试次数的增加,学生会慢慢适应这种课堂模式,也慢慢养成了一种主动学习、自己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以前上课学生就等着老师讲老师教,不讲不教就不会做,自己不主动积极思考怎么去做,采用尝试教学模式后,学生不会再过度的依赖教师,会主动按书本知识自己思考着往下做,填制完凭证自己尝试着登记账簿,登记完账簿后又自己尝试着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了一股想学习、爱学习的风气。所以尝试教学法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一种良好习惯,锻炼了学生学会自我学习的一种能力,有了这种能力,将会受益终生。

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单纯教会学生学习怎么来做好书本上所模拟的账套,而应当是教会学生相关的会计实务操作的技能。知识是可能被遗忘的,但能力却不会被丢弃,它将伴随你的终生。我认为在会计模拟实践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能更好地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并具有开拓创新型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邱学华.尝试成功的学习:尝试教学实验研究2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5.

第6篇: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范文

【关键词】高师体教专业体育理论尝试教学

0前言

教学改革是教育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教学改革的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践中,总是以教学过程为基本,围绕教与学的目的和目标,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受教育者的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时间比,即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教育的最大化收益。就本质来说,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始终是设计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最基本的依托点,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解决教与学的矛盾的出发点无非只有两个,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或者说核心就是教师通过改变教学的方式寻求对学生施加最大化的影响,一是教师改变教学行为,应用各种科技手段和花样翻新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学习。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即俗话说的让学生的学习观念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当学生的学习观念变为积极主动的状态时,学生的学习动机会由内部激发,从而保持一种积极进取的“亢奋”状态,学生会采取自己认为可行的各种措施、方法、手段去获取相关知识,这种“亢奋”状态会极大地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挖掘,从而有效地增加知识和提高能力。

1《体育社会学》尝试教学的理论依据

《体育社会学》进行尝试教学是一个较新的课题,是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新的思路和方向,基于此,寻求教学改革的理论依据也就势在必然,下面通过对邱学华尝试教学理论的解读和对《体育社会学》课程本身特点的分析,说明《体育社会学》进行尝试教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1.1邱学华尝试教学理论及《体育社会学》进行尝试教学的变通形式

邱学华是尝试教学的创立者和积极实践者,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推行的尝试教学策略已逐步得到学界认可,尝试教学模式已经逐步扩展到理论高度,形成了一系列的比较完备的教学模式。纵观尝试教学理论,其核心就是尝试两个字。即教师通过引导、启发等各种方法手段,促使学生在一定的知识层面上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和引申,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从而形成学习具有衔接性的下一阶段知识的能力,如此,既学习了新知识,又通过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培养而形成学习其他新知识的思维和能力,为学生以后的自学能力打下基础。尝试教学最基本的内容是让学生尝试学习;有指导的尝试原则;体现三个为主――学生为主,尝试为主,练习为主;把握时机,在尝试中成功,在成功中创新。那么将尝试教学方法引入《体育社会学》教学有没有依据和基础呢?首先,对《体育社会学》课程的认识是前提。《体育社会学》是把体育这种文化现象最为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主体,在外部研究体育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内部研究体育与人的社会行为、社会观念的关系,以及体育运动的结构,功能、发展动力和制约因素,用以推动体育和社会合力发展的综合性的科学。其次,尝试教学的初创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用的。小学生地学习能力应该正处于长成期,具备一定的思维可塑性和灵活性,但同时缺少逻辑思维和归纳分析的能力。尝试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成功应用说明尝试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思维和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大学《体育社会学》的尝试教学中,大学生一定具备相当的逻辑分析和归纳演绎能力,对知识内容的理解、掌握、分析、判断等方面要显著强于小学生。从这一点上讲,尝试教学法在大学《体育社会学》堂实验进行应该是具有一定的基础的,是可行的。最后,基于不同课程的特点和教学方式的适应性,应当对尝试教学理论进行一定的变通,使之适应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理论课《体育社会学》的尝试教学。

1.2《体育社会学》尝试教学具体应用中的变形

提倡一种教学法,并不排斥其他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之间应该是相互结合、互相补充、互相融合、综合应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体育社会学》程尝试教学与其他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有共通的地方,但是也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最重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强化课堂理论教学的情景创设、学习积极氛围的营造和体现学科知识的实用性。

(1)这种新教学模式的课堂情境模式的创设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有渊博的相关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理论,还要熟悉教材,具备理论教学的基本理念和理论,了解学生,组合教学方法,必要时可设计创新的教学手段,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了解学生的主体地位。

(2)学生在课堂上认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时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课堂环节的设置上考虑问题的实用性、合理性以及创新性,对问题要引导和启发,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最好让学生或者其他学生尝试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逻辑能力。

(3)教师创设的问题或者情境内容要与学生的实际水平保持一个适当的水平层次。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层面上经过启发和思考能对现有的问题有一个逐渐深入的体会和思考,这是课堂情境创设和提出问题的难点,同时也是体现教师教学掌控能力的重要方面。

(4)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也就是说,我们既要注意课堂的知识性、趣味性、目的性,同时也要重视课堂的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性。这样的课堂更容易让学生从之前的被动变为主动,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的得以实现。

(5)锻炼学生的情感培养,即学生情商的培养,教师的设计要体现人本教育,要让学生学会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学会怎样处理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朋友关系。

《体育社会学》教学的尝试教学法遵循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核心,即“先试后导,先练后讲”,不过因为科目性质的不同、授课内容和学生知识层次的差别,我们对尝试教学法做了一些变通。学生的“试”被安排为对教材内容的熟悉和研读以及在不同的课堂操作形式上对相关问题的提前知识预备。教师的“导”体现在对学生尝试教学整个过程的指导以及对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引导和启发。学生的“练”被变化为培养教学技能的操作以及在不同操作形式中的灵活处理相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讲”变通为启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拓展教学相关的知识。需要说明的是,《体育社会学》的尝试教学是以学生在课堂的尝试教学为载体的,与课前任务的分配以及课后相关作业的完成是一个整体,都是为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养提供佐料。与尝试教学理论有不同的地方在于大学生地培养目标与小学生的培养目标的不同,《体育社会学》尝试教学过程中还偏重于培养学生的师范技能和教学技能,因为这也是体育专业的大学生今后的职业技能需求。

尝试教学操作中主要的体现形式包括问题尝试教学、座谈尝试教学、讲座尝试教学和辩论尝试教学形式。问题尝试教学法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教材的知识点以学生尝试提出问题的形式将问题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尝试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座谈法是一种比较自由的交流方式。在《体育社会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一定的题目,或者教师圈定一个问题的范围,由学生尝试提出相关的问题,并交由大家讨论,尝试解决问题。讲座尝试教学法中主要由学生进行讲座,教师只是一个指导和辅助的角色,鼓励在某一方面学有所长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采用讲座等形式尝试教学,培养学生的师范技能。辩论尝试教学法借用辩论赛的形式组织教学。教师将学生分为两组,设定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题,由学生自己查阅相关的资料,自己组织材料,自己选定辩手,在课堂中就设定的问题展开辩论,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组织语言的口才能力。

2《体育社会学》尝试教学方法

2.1尝试教学操作步骤

《体育社会学》尝试教学法在课堂中的操作程序如下:第一步,《体育社会学》教材总共二十章的内容,组成一个联系比较紧密的体系,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将学习的内容分为若干部分,再将学生分成对应的小组,每组指定小组长负责本组的教案、PPT、作业等事务,按照每个小组两个章节(两轮尝试教学,每轮一个章节)的容量,提前将本学期的授课内容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前熟悉自己所要尝试教学的内容,由组长负责分配每个组员的教授内容,通组合作,对教材内容进行研读,分析,写成教案,制作PPT,在课前组内试讲,组长负责验收通过,做好尝试教学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尝试教学前将教案和PPT交教师评阅,经教师指导后,再由学生按要求修改教师同意后按小组顺序轮流尝试教学。第二步,上课开始后,先由教师对本章要讲授的内容做简单的讲解,再由学生进行课堂尝试教学,学生的尝试教学结束后,由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学生尝试教学的内容进行评价,总结得失,吸取经验和教训,记录备案。第三步,教师就本章节的内容进行深入解读,启发、引导学生对所涉及的内容提出问题,或者由教师就课堂所讲的内容提出问题,由学生尝试解答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进行指导,拓展学生的思维,并将问题及答案记录在案,以备课堂总结和课后小结。第四步,课堂设定的教学内容完成后,由教师根据教学和实践的实际需要,将课堂内容进一步拓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积极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2.2尝试教学操作实例

《体育社会学》第五章的内容是人口与体育人口。现将本章内容实行尝试教学的过程摘录如下,供同仁参考。

第一步,教师讲解有关人口与体育人口的概述,指出本章的重点是体育人口的概念和体育人口的标准以及体育人口标准存在的现实问题,鼓励学生从尝试教学的学生的讲解中发现有关问题。

第二步,三名学生分别就本章的三节内容进行尝试性教学,第一名学生讲述人口问题概述。第二名学生讲述体育人口。第三名学生讲述非体育人口。在每一名学生讲完后,教师采取由学生评价的方式鼓励或点名学生对尝试教学的学生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尝试教学学生的教态、语言表述、讲解的逻辑性以及知识的连贯性等,在学生评价结束后,教师可以做简单的评价。然后由第二名学生进行尝试教学。直至三名学生全部尝试教学结束。

第三步,教师对三名学生的尝试教学做总体评价,并指出学生的优缺点,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第四步,教师对本章人口与体育人口的重点内容做简单的说明,进一步分析体育人口的标准和意义,分析体育人口标准的局限性和实际操作应用过程中的缺陷。首先着重强调体育人口的三条判定标准:每周三次体育活动、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接下来引导学生对这三条标准逐条进行讨论,在这个问题的讨论中,教师对每周三次和每次30分钟以上的标准要进行说明,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的标准,只是人们这么认为而已。最后着重强调每次活动的强度判定标准,让学生对中等强度的概念进行讨论,什么是中等强度?学生对中等强度的概念并不是很清晰,教师这时要引导和启发学生,提示这要应用运动生理学上的一些知识,中等强度是一个人参加活动时心率达到自己最大心率的60-80%。此时又引发一些问题,每个人的最大心率不一样,如何在体育活动中判定自己达到了中等强度?青少年、成年人和老年人的活动的强度应该如何判定,如何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保证安全?由此引出本节课的最大的问题,即我国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并不可行,当然,只是否定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是不行的,必须引导学生再对体育人口标准质疑的基础上,制定一个较为可行的判定标准。那么,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如何制定一个新的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呢?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需要遵循什么原则?需要采取什么样的工作方法?制定出来的标准需要经受什么样的检验?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尝试教学的课堂上并不一定能得到解决,那么必须有后续的工作要做。

第五步,尝试教学后续工作。学生的课堂尝试教学结束前,教师要针对教学的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把课堂教学的内容进一步熟悉和巩固。安排学生搜集相关的资料,撰写文献综述。

3结语

《体育社会学》尝试教学法应该是脱胎于尝试教学理论的一个变化的模式,实际应用中一定要注意《体育社会学》的特殊性和教材的衔接性。将尝试教学法应用在《体育社会学》程教学中,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挑战,促使我们对教学的积极探索,改变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法,引导学生改变学习的方式方法,促进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张良朋.尝试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2]张良朋.尝试教学全过程评价模式的构建[J].淄博师专学报,2010(1):29-35.

[3]邱学华.尝试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第7篇: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范文

化学是九年级才开设的一门新学科,同学们个个都在摩拳擦掌、暗下决心,尤其是原来成绩不算好的学生,更是想在相同的起跑线上和优生并驾齐驱,使这门功课立于不败之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内容的增加、元素符号、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出现,又会将一部分同学卷入学习兴趣的低谷,此时教师如果不绞尽脑汁想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来,要全面提高化学成绩恐怕又将成为泡影,于是我们从“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以下简称“计算”)这一内容的教法入手,实施了化学教学“一、二、三、四、五、六”的教育教学策略。

一、培养一个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让学生学懂知识,无疑是一项激起学生兴趣的最好方法,于是在教学“计算”时,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五步教法。其次教师语言的精炼、和谐、幽默,比喻恰当、形象或将知识高度概括,都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如我在讲“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并记住“电子的能量大小不同,能量小的,在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大的,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列举了“邵氏兄弟”的例子,他们中的哥哥能力小些,只在家乡周围的几个小集市采卖蔬菜、水果等,每月赚得一点小钱维持家里的基本生活,而弟弟的能力大些,活动范围广,开了几家公司,省内、省外都有,有时还漂洋过海,据说他还想开一家跨国公司,也许今后还可以到外国定居……于是同学们都在心里琢磨着。也许电子的能量大到一定的程度也会摆脱原子核的束缚……这样既使学生理解了知识又为后面讲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易失去埋下伏笔,又如CO的性质概括为“轻无色味溶水难,有毒还原又可燃”,简单的十几个字朗朗上口,易读、易记,这样学生在学习的低潮期又看到了曙光,进而坚定了学好化学的信念。

二、狠抓两个基本

两基本即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要想学好计算,记住元素符号,会写化学式,熟练化合价不可少。因为学习“计算”时要写化学方程式,一旦在这里出了问题,那将发生连锁反应,后面的过程都要错。所以计算课前基本训练必须形成制度化、序列化、科学化。

三、应用五步教法

五步教法即:1.出示尝试题;2.自学课本;3.尝试联系;4.学生讨论;5.教师讲解。在一节新授课中大约需要20分钟,一堂化学课上得成功与否同练习的设计关系较大,我们备课很大部分精力要花在练习设计上,五步教法把练习放在主要地位,更要重视练习设计,我们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个基本模式,我们把它叫做多层次不断尝试的练习,在不断的练习中,一步比一步有所提高。

尝试题是作为学生自学课本例题的一种手段,编拟的尝试题要同课本例题相仿,同类型同结构难度大致相当,只是题材变化一下。计算题的题材最好是学生亲手做过的实验,而且在运算过程中数据处理简单,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解题方法上,同时也为了节约时间。出示尝试题不能太突然,应该采用以新引旧的办法从准备题过度到尝试题,为学生做尝试题铺路架桥,做到新课不新。

例如:1.求8克氧化铜中含铜元素多少克?

2.用氢气还原8克氧化铜,可得到单质铜多少克?

点2名能做的同学上台演示,要求不会做的同学先看课本例题然后在做,做好后相互交流。

3.加热并用二氧化锰催化使12.25克氯酸钾完全反应,生产氢气质量多少克?

练习后,根据所做的题目归纳出解答“计算”的一般步骤。

4.(再次尝试练习)某工厂需要100千克氧气做原料,如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这些氧气,消耗水的质量是多少千克?同时可得到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四、实施六段结构

(一)基本训练(5分钟左右)

(二)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

(三)进行新课(20分钟)

1.出示尝试题

2.自学课本

3.尝试练习

4.学生讨论

5.教师讲解

(四)巩固练习(6分钟左右)

(五)课堂作业(10分钟左右)

(六)课堂小结(2分钟左右)

第8篇: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范文

    一、生物学教学与尝试教学法

    通过初步生物学教学实验,实验班其中考试成绩人平均分比对照班高出 14.2 分,并且实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等也明显地比对照班好。笔者通过教学实践与研究体会到尝试教学法是生物学教学行之有效的重要方法。我们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 尝试教学法着眼于培养学生装的探索精神 , 这与生物教材所倡导和贯穿的指导思想不谋而合。新编初中生物第一册(上),绪论部分,一改原教材“绪论 ” 一标题,而是开宗明议冠以“探索生物的奥秘 ” 这一醒目标题。学生生物学要有探索精神,从教的角度看,这一标题“其实它就是全部乃至第一课教法的指导思想的要义。 ” 这一标题所蕴涵的思想甚至将全套教材的植物,细菌、真菌、病毒、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生物的遗传、进化和生态五大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学知识体系,探索精神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学习之中。

    2. 学生学习生物科学更需要敢于尝试、勇于探索的精神。尝试 成功为其学习的主旋律,生物学不仅有其完整系统的知识理论体系,而且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学生身边的花草虫鸟相联系,这一切学生既时时刻刻接触到,有很熟悉的一面,但其中又有许许多多的奥秘学生还未解知,一旦与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发生碰撞,必将产“火花 ” ,进入跃跃欲试的状态,都想“试一试 ”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3. 尝试教学法应用于生物学教学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和实效性。新编初中生物教材每节课的教材,一般由以下十二个部分组成: ( 1 ) 引言; ( 2 ) 看一看,想一想; ( 3 ) 演示实验; ( 4 ) 课文; ( 5 ) 学生实验; ( 6 ) 彩图; ( 7 ) 黑白插图; ( 8 ) 题图; ( 9 ) 你知道吗?; ( 10 ) 动动脑;( 11 )动动手;( 12 )课外读。从这些部分看,几是有关形态内容的,一般都先写“看一看,想一想 ” 这一栏目;而有关生理方面的,则一般先写入“演示实验 ” 栏目。在栏目中除提出观察的具体要求外,还提出有关思考性的问题。也就是说,课文要求学生先观察实物,或先观察由教师演洋的生理实验,并要求经过自己的思考。可见,教材处处体现让学生先观察、先思考、先阅读、先学习、先动手操作的意图,这与尝试教学法所提出的以尝试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先练后讲,先学后教 ” 的基本精神配合默契。“将教法引入教材 ” ,这是新编初中生物教材的新意和特色,引入的教法有许多似与尝试教学法异曲同工之处,这与其说是两者的巧合,倒不如说两者之间存在着天然的共同点。如此看来,尝试教学法应用于生物学教学的操作性和实效性可想而知。

    二、生物学尝试教学法教学程序

    “‘尝试教学法’它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而实践的方法又简便易行,几乎每个教师都能适应,它虽有一个大致的模式,但又反对机械搬用,强调从实际出发灵活动用,它在实践中显示了巨大的效果。 ” 正因为如此,尝试教学法应用于生物学教学实践变为现实。

    邱学华老师创立了尝试教学法的五步基本教学程序;出示尝试题 自学课本 尝试练习 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并且还提出了多种变化,这些教学程序对生物学尝试教学具有其指导意义,但生物学科有其特点,生物学教学更有其个性。根据生物学及其教学特点、生物教学实践,提出如下生物学尝试教学法教学程序。

    1. 生物学尝试教学法一般教学程序:出示尝试题 自学课本 尝试练习(或实验操作) 学生讨论结合教师讲解 第二次尝试练习(或实验操作)。

    我们以“尿的形成和排出 ” 这一教材内容为例作出如下讨论:

    (1) 联系前课,以准备题导入,出示尝试题。准备题: ① 肾脏是人体形成的器官。 ② 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它由(包括和)和肾小管两部分组成(这些是上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本节教学内容的基础和准备知识)。导入新课,提出、出示尝试题: ① 尿是怎样形成的? ② 尿又是怎样排出人体外的?

    (2) 分解尝试题,指导自学课本。 ① 尿的形成通过哪些过程?分别在何部位进行? ② 尿排出经过哪些通道?如何控制?

    (3) 提供知识结构性尝试题,促进知识认知同化,导致知识结构的形成。

    (4) 学生讨论结合教师讲解,系统知识,强化重点,突破难点。结合讲解演示肾单位动态模拟尿的形成,使之直观化,加深理解。

    (5) 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强化知识。根据生物学教学特点,以生物教育目标分类学为指导,编拟第二次尝试练习(习题略),供第二次尝试练习用,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完全达到所规定的认知目标,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理解新知识所达到的程度。

    2. 探究式实验课课型生物学尝试教学法教学程序:出示尝试题 自学课本 实验操作 学生讨论 教师讲解。

    中学生物探究式实验,一般说,是所需要的基础知识不多、实验材料易成,实验操作比较容易的实验。新编初中生物第一册(上)( P26 )“ [ 实验五 ] 探究种子的成分 ” 即是一个典型的探究式实验,教材紧接着安排“第二节种子的成分 ” ( P28 ),教材的这种安排,旨在先探究 -- 尝试操作,后归纳总结 -- 讲解。

    按上述教学程序,在此节课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学生一边做实验,教师一边及时给予指导,不仅要求学生叙述观察到的现象,而且要求学生解释所观察的现象,引导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在全部实验做完之后,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将一个个独立的结论相互联系起来,教师再作总结性的讲解,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融合贯通。

    3. 验证式实验课型生物学尝试教学法教学程序:出示尝试题 自学课本 教师讲解 实验操作 学生讨论 尝试练习。

    动物部分“家鸽 ” 一节内容,教材在其后安排了 [ 实验八观察和解剖家鸽 ] ,这是一个验证工实验,是这节教材的核心实验。

    首先,理顺三条教学思路:第一条,整体(一般) 局部(个别) 类(一般) 验证。具体体现于:家鸽具有一系列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其生理特点 写鸽的主要特征 观察和解剖家鸽。第二条,学 教。具体体现于:先引导学生自学教材,在自学教材之后施教。第三条,练 讲。具体体现于:先让学生多种感官接受练习,挂图的观察,活标本的观察与触摸,模型的摆弄,演示等,然后进行精讲。此内容的教学采用前述教学程序,循着上述三条思路进行。

    4. 演示实验课课型生物学尝试教学法教学程序;出示尝试题 自学课本 边实验边观察边讲解,并结合学生讨论 尝试练习。

    人体生理卫生部分,“肺的通气 ” 一节教材中的“呼吸运动 ” 这一内容是此节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教材和教学是通过“ [ 演示实验 ] 呼吸运动与肋骨和膈的运动的关系 ” 来解决的,通过模型的演示,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在此基础上还可进一步提高到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模型,从而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探索。

    总之,生物学尝试教学法教学程序有其基本的、规律性的东西,但贵在灵活运用,不断探索与创新。三、生物学尝试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

    生物教学法从一种具体的教学法发展成为教学法体系,再上升到尝试教学理论,这为尝试教学法应用于生物学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为生物学尝试教学法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 如果说把‘教论’、‘学论’、‘课论’作为生物学教学论的三大支柱,这是颇有意思的一种思索。 ” 生物学尝试教学法作为尝试教学法的一个学科的教学方法,如果也从“教论 ” 、“学论 ” 、“课论 ” 三大方面进行探索,同样是很有启发性的。

    1. 教论方面:有指导的尝试原则为其标志。从教认的角度来思考在生物学教学中贯彻有指导的尝试性原则,明显体现“强化了‘学’的动力系统,使‘教’更有针对性 ” ;揭示了生物学教学“教 ” 与“学 ” 概念的全面涵义;充分发挥生物学“教学进程中的相互作用 ” 。

    2. 学论方面:尝试 -- 成功为其学习理论特征。通过生物学教学全方位的研究如何使学生由尝试达到成功,获得生物学知识及其能力。

第9篇:我的一次科学尝试作文范文

关键词:尝试教学;生物;助教;主动学习

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尝试教学理论的学科理论依据,主要包括哲学基础、教学论基础和心理学基础等三个方面。从哲学角度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要求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与我们现在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等思想是一致的。现在绝大多数老师都在进行尝试教学的研究,不过以往的尝试教学都是整班进行的,而我今天要说的生物小助教则与其有所区别。

一、尝试教学的过程

生物助教,顾名思义,就是指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来做老师。本学期,我在个别班级进行了尝试教学实验,接下来简单介绍作的尝试教学的过程:

1.自行分组,自行选课。在9月底,我就跟学生提出生物助教这个上课方式,并且解释了生物助教的流程,让他们自行找同学分组,2人一组。在分组的基础上,根据课本的目录和自己所喜欢的内容自行选择上课的题目,上报给课代表,最后由生物课代表汇总编号表格,以便课堂和课后的评价。

2.先学课本,再查资料。由于生物助教是学生教学生,所以,我首先要保证上课的学生对课本的内容是比较熟悉的,因此,我让我的助教必须先学习课本内容,不仅要看懂,而且最好要明白其中的逻辑顺序。掌握内容后,生物助教对有疑问的知识点,运用各种手段寻找答案,如,上网查询,询问老师(这里的老师并不仅仅是生物学科的,还可以请求与当节课内容有关的其他学科老师的帮助);对于感兴趣的知识点,生物助教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课外知识(如,图片、视频、实物)进行课外拓展。

3.制作课件,整理讲义。生物助教根据自己掌握的课本知识和逻辑顺序制作精美的PPT。为了保证上课时学生能演讲连贯,在之前几次学生上课的基础上,建议生物助教将课件的内容、过度、提出的问题、答案等写在本子上,形成文字稿,方便上课时使用。

4.提前上交,教师审阅。根据课代表提供的生物助教的上课顺序,我让学生提前一周将制作好的PPT以及上课的讲义发给我,我在审阅的基础上,或通过QQ交流,或叫上学生当面商讨上课的PPT上的内容。改进PPT制作过程中的缺点,改正助教认知错误的知识点,添加助教遗忘的重要点,理清助教上课的思路。

5.认真上课,学生评价。到了上课环节,我将整个课堂――从喊“上课起立”开始就交给助教。在观察了一个学期以后,我发现作为助教的学生认真地对待自己主导的30分钟,比起回答问题,更喜欢表现自己的才能。在上课过程中,我则坐在生物助教原本的位置上,作为一个学生来聆听他讲课,遇到生物助教讲得不清楚的知识点时,我还会通过举手发言来提些问题,好让上课的同学能将内容讲得更透彻。30分钟的内容结束后,让坐在底下的学生对助教的表现打分,这就是学生的平时成绩。然后,我会给学生当堂做几个练习题目,一来检测学生对这节课接受的程度,二来也可以检测本节课助教是否讲解到位。当然也有学生说得不到位的地方,由我来进行补充。

二、对尝试教学的几点感悟

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教学,我根据学生的反映以及考试的表现,总结了“生物小助教”这种尝试教学方法的几点感悟:

1.采用“生物小助教”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将平时的灌输式教学、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探究式学习。此外,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外知识会进行大量的补充,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

2.相比较于平时的上课方式――老师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从老师的角度来进行讲解的模式,“生物小助教”的教学方式是由助教同学先学习,先理解课本内容,再通过自己的了解,运用学生通俗易懂的话语和方式传达给其他同学。学生易学易懂,能够掌握主要知识点,融会贯通。

3.对于在座位上听课的学生,积极发言的人多了。而“生物小助教”也非常在意听课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经常会用“棒棒糖”等激励手段鼓励同学回答自己的问题,(虽然激励手段在我们看来比较肤浅和幼稚),增加了“师生互动”,我统计了一下,最多一节课“师生互动”量达到21人次之多。尽管有时候,生物小助教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但是他们已经有了让学生参与课堂的理念。这也是平时我们教师可能欠缺或者不注意的地方。

4.“生物小助教”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搜集、分析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期末考试的主观题中,可以看出,运用“生物小助教”教学模式的班级平均分比普通教学模式的班级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