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范文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精选(九篇)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第1篇: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勘察 重要性

引言:

在任何项目的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等环节中,水文地质情况历来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实际中却往往不被相关人员所重视,忽视了水文地质对建筑工程的影响。从众多的危房建筑、豆腐渣工程中都可以发现导致危害结果的因素中因水文地质导致岩土发生灾害的工程不在少数。因而在工程勘察中要明确和评估地下水水文地质的实际情况,收集相关数据,预测地下水对工程和建筑物的影响,降低和消除因地下水文对建筑物引起的危害。

一、正确认识岩土的水理性质

对岩石与土壤的水分物理性质和物理性质勘察的准确与否将对地表建筑物的稳定产生较大影响。由于岩土具有水理性质,其与地下水发生相互作用产生一定的反应,可造成岩土强度与形状的变化,超过保持内部质量不变的度时极可能造成地面建筑物的损坏,严重者甚至引起房屋的倒坍等。当今诸多工程勘察中不如以往重视对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的评估,为全面评估工程的地质属性。

土的水理性质指土中所含的水在量和质上的变化引起土呈现出的各种各样的性质,包括稠度、塑性、膨胀、收缩、崩解等,通常采用软化性、胀缩性、透水性、给水性、崩解性等方法测试岩土的水理性质。软化性指的是当岩土浸水软化后,其力学上表现出的强度也相应发生降低,一般通过计算其软化系数来测量岩土以及岩石抗风化以及耐水的指数。在含有较易软化岩层的岩土层中,岩土与地下水发生作用进而产生软弱夹层;胀缩性指的是当岩土充分吸水后体积扩张变大,水分流失后体积缩小的特性,大多数地裂与基坑隆的产生就来源于岩土的胀缩性。在胀缩性较强的岩土工程当中,地基发生变形的概率较大,对建筑物的产生安全隐患;透水性是通过重力作用使水透过岩土的特性,质地坚硬,缝隙较小的岩石其透水性较强,反正质地松软,颗粒越细的岩石其透水性越弱。通过对岩土透水性的勘察,即可初步判断该地是否适宜进行工程的施工;给水性是指在重力作用下水岩土能从孔隙、裂隙中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以给水度表示。给水度是含水层的一个重要水文地质参数,也影响场地疏干时间。给水度一般采用实验室方法测定;崩解性指的是岩土遇水软化后,内部颗粒粘性降低,造成土体崩散、解体的特性,通常是造成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在工程勘察过程中,对岩土的崩解性的测试是一个绝对不可忽视的环节,其对建筑物的安全影响深远。

二、水文地质评价的重点

从当前国内为众多的工程事故中,大多因对水文地质情况缺乏正确评估和预测的而导致引起岩土性质的发生改变所致。在以往的工程勘察报告中不难发现,工程项目在设计以及施工环节中为对地下水做出可选客观的评估,在收集和整合过往成败得失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勘察水文地质情况时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入手:

其一、在工程地址勘察中应充分考虑到地表建筑物地基的实际需求,科学客观的研究场地水文实际情况,为地基范围的选择与修建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水文地质资料;其二、在勘察过程中,应将地下水与岩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进行预测,得出可靠的数据,进而评估是否可进行建筑的修建以降低出现危害的可能;其三、本着确保工程质量的角度出发,根据地下水对建筑的作用和影响,制定应对可能存在的不同地质问题的措施,降低和消除可能出现的危害。尤其是在地基的选择和修建中,对于存在松散的粉细砂与粉土时,科学计算是否有出现潜蚀、流砂、管涌的可能,以科学设定地基的修建区,提升地基的安全系数;如地基层范围内存在承压性含水层时,就应及时计算和预测基坑开挖后承压地下水冲毁基坑底板的概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进行相应的渗透和富水性试验;为保护埋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建筑物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应重点评测地下水活动对岩土体可能产生的软化、崩解、胀缩等作用,尤其是地基岩土质地较为松软的情况下。

三、地下水位对工程建筑物的影响

地表低层建筑物往往受到来自地下水波动与膨胀性岩土发生相互作用的影响,当地下水位或者水量发生波动时可导致膨胀性岩土产生不均匀的胀缩变形,引发地裂缝进而导致地表低层建筑物以及轻型建筑物的重大损坏。其次,当地下水位波动频繁,水量巨增或巨降时,往往导致岩土的膨胀收缩变形往复以及增加岩土的膨胀收缩幅度,影响着地表建筑的稳定性。因而,在膨胀岩土工程勘察中应提高对现场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尤其是要及时掌握地下水常常升降高度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在适当选择的水平高于或低于地下水位修建地基,而不应选择在地下水位变化带,对提升地基的承载力有着重要作用。

在修建工程建筑地基过程中,建筑物的稳定性经常会受到地下水位的影响,如当地下水位在基础底面以下压缩层范围内发生变化时就将对地表建筑构成较大危害;如果水位在压缩层范围上涨,可引起土体软化,从而降低了建筑物地基的强度,其压缩性增加,可导致该建筑物较大的变形;反之如果水位在压缩层范围发生下降时,会提高岩土的自重应力可能引起的地基沉降。另外,如果土壤不均匀或地下水位突然下降可能也使得建筑变形破坏。如在2012年7月5日凌晨,湖南省长沙市湘江大道保利国际广场门前路面突然塌陷,坑口面积约30平方米,当时从此路经过的轿车被吞,事故已造成一人死亡。据事故处理专家介绍,“地陷”按形成的类型分成自然塌陷和人为塌陷两大类,前者是地表岩、土体受地下岩溶发育的影响向下陷落而成;后者是由于地下水超采、不合理开矿及工程建设等人为作用导致的。

地下水位承载力有着其相对稳定的规律,由大向小梯次变化的特性,从地表土壤到地下水之间具有天然含水量,孔隙率从大到小,降低了地面的稳定性,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地下水以上的部分在经过长期的淋滤作用之后,铁和铝就积攒在一起,与土壤颗粒胶结充填效果,增加图拉连接力,也就形成了一层“硬壳层”。因而含水、孔隙比小而压缩模和承载力增高而位于地下水位变动带的土层,加上地下水的循环交替,土中的铁铝成分淋失,土质变松,因而含水量、孔隙比增大,压缩模量、承载力降低位于地下水位以下的土层,因为地下水是缓慢的氧化,水解和削弱和扭曲,和土的重力压力,土壤密度,因此缺水,孔隙比减小,压缩成型,容量增加进而提升了承载力。在分析岩土物理力学的变化规律时,应注意的重要影响因素也即地下水位。因在经历自然力的作用下,岩石与土壤其内在特性发展悄然变化,尤其是一些质地较为松软的岩石影响,内在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速度快,与地下水位的变化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此外,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可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 。在自然条件下的地下水动水压力作用相对较弱,对地表建筑的影响力相对较小,而在经过人类工程改造或变动的情况下,地下水的自然结构会发生转变进而可能引起一些严重的地质灾害。如我们常见的沙流,如管道,基坑管涌等。如2008年11月15日下午15时20分左右,浙江杭州市风情大道地铁一号线施工现场发生坍塌事故,风情大道塌下去100多米长,塌陷深度20米左右,导致河水倒灌,多名工人被压在坍塌的坑道中。事后专家组调查发现导致这一严重后果的为施工单位轻视地下水文 变化对建筑工程的影响,冒险作业,严重超挖基坑所致。

四、结语

在岩土工程当中,如何确保其工程质量提升使用寿命降低损害,地下水文问题起着较大的影响。在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环节中及时准确的查明地下水文,做好精确的勘察报告,收集客观有效的数据将利于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发挥岩土的潜力,提升整个工程抗风险的能力。因而,在工程勘察观察中,应转变认识,提高对地下水文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水平,保障工程质量以及人们安全。

参考文献:

[1] 左建.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学[M].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7-1

第2篇: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范文

1.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相关内容简述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目的是对项目施工现场的地质情况进行掌握、分析,并且为岩土工程设计和施工建设提供相关的参数依据,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结果会对项目建设的安全性和项目施工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根据相关的实际,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一般包括选址、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三个主要阶段,而基础地质勘察技术是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应用的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在这三个阶段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技术支持作用,能够为项目工程施工提供关于地形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相关岩土性质的参数情况,从而为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和岩土工程施工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2. 岩土工程中常用的几种基础地质勘察手段和勘察技术

2.1 钻探勘察技术

对施工场地地下岩层的状态和土壤的性质进行勘察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内容,钻探勘察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实现这一目标,根据之前提供的有关施工现场地质情况的相关资料,科学的选择使用钻探工艺,目前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常用的钻探工艺有跟管钻进工艺、金刚石钻探钻进工艺等。在进行钻探的时候,要对钻进的深度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就必须要做好岩层分层深度的测量工作,一般情况下,岩层分层深度测量的误差不能超过5cm,并且在钻探的过程中要对非连续取芯钻进的回次进尺进行严格的控制。另外,还要对钻探取芯率进行科学确定,不同岩土性质下需要的取芯率是不同的,需要在仔细观察岩土的基础上确定取芯率。下图1为某岩土工程钻探勘察现场:

2.2 槽探勘察技术

通常情况下施工现场的地质构成条件都是十分复杂的,仅仅依靠钻探勘察技术有的时候很难得到相应的地质状态参数,在这种情况下,槽探勘察技术就能够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槽探技术人员能够直接进入到工程内部,对所揭露的地质情况进行直接的观测和采样,对钻探得到的物化资料或者是相关的成果进行分析,获得比较准确、可靠的地质勘察资料。在实际勘察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在地表挖掘与岩层走向相垂直的沟槽来对岩层进行揭露,一般情况下是采用手工挖掘的方式,当然在岩石比较坚硬或者是山坡地区,也会采用爆破的方式掘进,然后进行手动清理。这种勘察方法的成本比较低,在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比较广。

2.3 电法勘探技术

电法勘探是根据地壳中各类岩石或矿体的电磁学性质和电化学特性的差异,通过对人工或者天然电场、电磁场、电化学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特性的观测和研究,寻找不同类型有用矿床和查明地质构造以及解决地质问题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电法勘探分为两大类:研究直流电场的,统称为直流电法,就是研究与地质体有关的直流电场分布特点和规律来找矿和解决某些地质问题,包括电阻率法、充电法、自然电场法和直流激发极化法等;研究交变电磁场的,统称为交流电法,就是研究与地体有关的交变电磁场的建立、分布、传播特点和规律来找矿和解决某些地质问题,包括交流激发极化法、电磁法、大地电磁场法、无线电波透视法和微波法等。按工作场所的差别,电法勘探又分为地面电法、坑道和井中电法、航空电法、海洋电法等。这种地质勘探技术可以勘查岩土工程的地下水走向和深层地质结构,帮助岩土工程解决开工前的地质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岩土工程的地质勘探中,电法勘探仪器的发电机必须有相应的漏电保护器,电路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应超过5MΩ/500V,导线的绝缘电阻每公里应超过2MΩ/500V,负责电法勘探的地质人员必须具有熟练掌握安全用电和触电急救的知识。

3. 岩土工程中地质勘察技术的应用方法分析

3.1 搜集相关资料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加上现代项目建设的时间要求都很紧,岩土工程地质勘察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因此勘察工作的难度更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有效节约勘察时间,提高地质勘察的准确性,往往会搜集相关的地质资料,以此来辅助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开展,提高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准确性,避免出现误判的现象。另外,比较全面的资料还能够为项目施工人员掌握现场地形、地貌和相关施工条件等提供可靠的资料支持,有效避免勘察工作的盲目性,在控制勘察工作成本方面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2 野外地质勘察

野外地质勘察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野外地质勘察能够为岩土工程提供较为全面、准确的地质参数。在进行野外地质勘察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在进行勘察之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确保各项相关的勘察技术都在符合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进行。要确定野外勘察的目的,制定相关的勘察计划。其次,野外勘察过程中要对地层进行科学、详细的划分,通过对地形地貌结合现场地层分布的分析,以及对岩土颜色、湿度、状态、包含物及软硬程度等物理条件的分析,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对取芯、钻探、槽探等操作的难度进行判断,然后在此基础上开展科学的野外勘察工作。另外,如果是多组钻机同时勘察作业时,为了确保勘察的有效性,应当首先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对1到2个钻孔进行集中的勘察,从而形成对此次野外地质勘察分层、定性和相关描述的标准统一,为后续的野外地质勘察资料编写奠定良好的基础。

3.3 室内勘察测试

室内勘察测试是进一步确定岩土工程地质特征的实验环节,在室内测试过程中经常会处在岩土样品没有及时开样测试或者是测试规程不标准、操作不够规范等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则会导致地质勘察结果出现误差,导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与地质实际存在数据矛盾问题。因此确保室内勘察测试的及时性和实效性是十分关键的,在样品送达之后要立即开始准备,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操作。物理力学相关性质指标可以被利用到室内勘察测试过程中,但是需要原状的岩土形状以及相关测定方法科学、规范,如果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测试结果出现出入,降低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第3篇: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范文

岩土勘察技术能够通过对城市工民建项目现场所采集岩土情况的客观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测评,对城市工民建项目工程的设计和具体施工细节提供基础依据。只有对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才能使城市工民建项目的质量得到保障,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工程质量问题。岩土勘察工程大致可分为初步勘察、可行性勘察和详细勘察三种。其中,初步勘察要根据具体工程初步的设计来进行;可行性勘察要根据工程方案的要求来进行;详细勘察要符合工程设计的具体要求来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在任务上根据不同工程的不同勘察阶段,也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要准确并客观的反映施工场地岩土的力学性质、工程地质条件等指标的参数值,并将反映出来的具体参数与工程前期设计、施工客观条件等项目工程的现实要求相结合,完成对项目工程施工标准的测评,并及时客观的提出工程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研讨出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的具体措施或解决方案,保证项目工程的顺利进行。

2岩土工程勘察现有问题

1)工程目标不明确。

在我国目前现有的大多数工程建设中,岩土工程勘察普遍存在着明显的目标缺乏问题。城市工民建项目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因为缺乏明确的勘察目标,难以系统、高效、全面的解决在工程设计或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国现阶段出台的《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对勘察过程做出明确规定。举例来说:在岩土工程勘察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并绘制包括工程所在地地形以及坐标的全部工程地区的总平面图,以便工作人员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确定工程所在区域地面的高低平整状态,及时发现地基变形与否。然而,还是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工程在岩土工程勘察前期,对应该收集的资料收集的不够具体、全面,在对具体项目工程地面高低平整状态不够了解的情况下,草草施工,埋下了很多安全隐患。

2)实施方案不合理。

岩土工程的勘察方案是岩土工程可以正常开展最基本的部分,时刻影响着城市工民建项目的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逐步加深,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技术水平也随之不断提高,因此,岩土工程要在勘察的管理方面加大力度,才能紧跟生产力的发展需求,满足越来越多的工程建设对岩土工程勘察的技术水平要求和质量要求。然而,在新兴企业逐渐增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经常会出现多个勘察单位同时对一个施工项目进行工程勘察的情况。通常,施工单位为了保证将成本降到最低,会选择报价最低的勘察单位,而这些报价较低的勘察单位在技术、设备和人员等方面存在弱点,也因此报价较低。选用这些勘察单位虽然降低了成本,却会降低工程的勘察质量。

3)人员技术能力差。

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好坏,不仅取决于勘察过程中所用到的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先进性,勘察人员的技术能力也是影响勘察质量的重要因素。勘察人员在进行城市工民建项目的岩土勘察过程中,如果对可能用到的勘察知识有所缺乏,或对学过的相关勘察知识不能灵活的运用,不仅无法与不同领域的勘察人员进行全方位互补的内部学习和交流,也无法系统全面的理解和掌握岩土勘察技术的现阶段状况和未来可能的发展,一旦出现比较严重的工程建设问题或面对较为复杂的工程时,就不能及时的应用相关的勘察技术予以解决。相当一部分从事岩土工程勘察的工作人员,不能在事前对工程资料有全面、系统、详细的认识,没有做到在事前对其分类和整理,以至于在施工的过程中捉襟见肘,在事后又没有做到及时的总结整理,进而表现出各方面能力比较差的缺陷。

3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解决措施

1)加强工程管理。

岩土工程勘察对城市工民建项目以内的工程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及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工程的使用安全以及质量安全,针对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需要制定科学、系统、全面的措施,以强化岩土工程勘察的管理工作,根据具体的勘察内容做出具体并且全面宏观的管理,保证岩土工程勘察在工程建设中应有的效果。比如,强化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对收集到的资料的管理,对其进行系统全面的整合,以便勘察人员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全面掌握工程现场岩土的全方面特性,减少勘察工作中不必要的工作量,提高勘察人员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2)利用先进技术。

将先进的岩土勘察应用科学技术利用到具体的城市工民建项目工程建设中,既可以保证工程质量,又可以提高工程效率。举例来说:在具体的工程建设中,可以运用先进、高效的探测设备对具体工程进行操作,应用适时集处理,既可以降低成本,又可以加快工程勘察速度并保证勘察质量;还可以在获取地质界面的勘察设备中,将测试点进行加密处理,处理之后的设备可以在工程地质的勘察工作中拥有更加完善的水平,解决在原来的勘察过程中划分不够准确等问题,提高在岩土勘察过程中勘察具体数据的可信度和准确性,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在质量上的保证。

3)提高人员素质。

除了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的问题,从事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人员的素质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勘察人员综合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最后勘察的数据的准确性,进而影响到工程质量的高低。可见,提高勘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解决岩土工程勘察问题的有效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因此,勘察单位要对从事勘察技术工作的人员进行知识更新以及技术培训,让技术人员及时了解并认识到国内外先进的相关技术与典型案例,定期组织人员进行相关方面的交流与讨论,并为勘察人员提供实践机会,让勘察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可以将新的先进技术应用到实际操作中来,可以从侧面提高工程建设的最终质量。

4结语

第4篇: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公路 工程地质勘察 实践探索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TU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对于复杂的人类工程活动的公路工程建设来说,为了确保公路造价经济、设计合理、环保美观核运营安全,需要对于处于复杂的岩-土-水-应力等地质环境之中隧道、桥梁、路基路面等构造物进行勘察地质的客观认识,这样才能为设计人员提供相关的可靠的地质资料。公路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而增长很快,大量的相关经验也在勘察设计方面有所积累[1]。但是相关的问题暴露也比较多,比如,施工及运营期产生的路基沉降、隧道塌方、边坡滑塌以及桥梁下沉等现象出现比较多,还有就是因施工揭露与勘察资料不符而引起的设计变更也是层出不穷,上述问题对于建设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或者重大的安全事故往往会引起较为恶劣的社会影响。分析相关原因,肯定存在建筑施工本身原因,另外,勘察深度不足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包括公路选线、构造物设计不合理是由于地质资料可靠度低等方面[2]。另外,设计人员采用过于保守的设计思想,也容易使得工程浪费比较严重,尽管工程安全可靠,但是,这种地质资料不准确、勘察与设计脱节等现象也是坚决不可取的。

1 当前勘察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思路

1.1 勘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勘察与设计脱节

目前,勘察与设计脱节现象在工程地质勘察管理模式中较为严重,主要有知识结构脱节、组织脱节、和设计文件脱节等方面。

对于长期从事勘察工作的地质工程师和专注于专业设计、勘察的公路主体设计人员来说,他们之间就是由于勘察与设计组织脱节、专业分工过细的原因,使得专业技术方面越来越单一,现场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素质不能有效得以提升。勘察人员表现在对于公路特点知之不多,在设计要点把握不准的情况下,自然相关的勘察工作的针对性不强,则很难满足设计要求,这样就往往容易给设计人员造成误解,或者带来浪费的现象。设计人员则往往对于察成果多采用拿来主义,表现出过多的依赖地质人员,在公路选线过程中也很难将工程地质选线的理念至始至终贯穿其中,缺少足够的地质专业知识和辨伪存真的能力。

(2)勘察资金投入不足

工程造价的经济性、运营的安全性、方案设计的合理性这三点则是公路勘察设计单位的要求条件,一方面需要实力的专业设计队伍和项目管理人员,另外,为了保证优质设计,还应该重视工程地质相关工作,通过足够的勘察工作量来查明项目的工程地质条件。缩减勘察工作量或者低价转(发)包等途经进行勘察,这些方式对于公路设计单位来说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获得更高的利润,这样在工程地质勘察资金投入明显偏低的情况下,往往在高利润的驱动下,存在相关的低价转包、降低要求或者是弄虚作假等方式进行,勘察成果质量自然得不到有效保证。

(3)勘察周期缩短

公路勘察设计周期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而大大缩短,这样的情况下,迫使勘察设计同步进行,甚至出现公路设计超前于工程地质勘察的情况。不够完善的中间性勘察资料对于设计院来说也是常常存在的,考虑到工程地质勘察滞后的情况,在没有勘察资料的情况下进行设计工作也可能是这样。当设计假定的工程地质条件与勘察资料没有较大的出入,就按照在提交后勘察资料进行采用原方案的设计;但是,当即便发现工程地质信息不同的时候,有时候为了往往追求工期,有可能出现不理会地质资料的情况,使得地质资料未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1.2 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

改变公路勘察设计的管理体制则是改变我国公路勘察设计目前存在的问题的主要途径,应该从转变工程地质勘察管理体制入手进行思考,比如,尽量延长勘察设计周期,而业主不再片面追求工期;工程地质人员对公路工程的学习应该在勘察单位进行加强,为了提高工程地质勘察质量,应该真正领会公路设计的需求和勘察的重点;同时,设计院转变工程地质勘察管理模式。

对于公路勘察没计企业,在进行公路勘察设计过程中,应该秉着“质量第一,创造精品”的理念去施工,而不能只是注重片面的利润。为了提高勘察设计的质量,应该致力于改变目前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管理模式的弊端,比如,通过全面实行严格的监理制度,不断加强勘察设计复合型人才培养,打击勘察压价竞争、层层转包、暗箱操作,强化勘察设计过程控制和成果审查等等。

2 工程地质勘察管理模式实践探索

2.1 落实内部地质监理制度

勘察质量的提高受到国内公路建设项目逐渐实行勘察地质监理制度的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能够通过对于勘察工作量进行审查,要求满足《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之要求,要求公路设计单位尽可能多布置勘察工作量;另外,勘察质量的提高有影响的还包括对勘探进行监督,要求地勘单位按规范作业。

2.2 加强勘察设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第一,设立地质室(组),分院重视工程地质人才队伍的建设,在承担公路主体设计的分院设立工程地质室,在勘察设计项目部设立地质组,并列于主体设计室(组),受分院领导(项目负责人)直接管理。第二,明确相关地质人员的职责,同时,通过培训不断增强勘察设计复合型人才的综合能力;第三,对于工程地质人员的知识结构来说,工程地质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应该有所要求,通过与设计人员的紧密联系,以及相关的路基路面、路线、桥梁、隧道等专业的了解,使得自己身的公路专业设计知识不断扩大。

2.3 加大勘察资金的投入

工程地质条件错综复杂,再加上岩土体千变万化的特点,考虑到勘察工作量与勘察精度成正相关,勘察精度必然受到勘察工作量的缩减的影响而有所下降。在市场经济体制结构下,利润最大化也是地勘单位的追求所在,低价中标的影响就是表现在勘察不够精细,同时,导致技术人员的数量和技术水平有所下降。所以,要想使得勘察质量得到提高,应该保证足够的勘察工作量,应该对于资金进行有限度的加大,这样不会为了片面追求低价而转包给实力不佳的勘察单位。

3 结语

公路工程建设在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工程地质勘察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和由此引起的勘察质量下滑是一个主要问题。尽快转变工程地质管理模式,提高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是公路行业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探讨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管理模式问题,希望能够共同把公路勘察设计行业存在的问题逐渐解决,促进我国公路工程更好地建设。

参考文献:

第5篇: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公路建设;工程地质勘察;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在工程项目建设设计和施工前,必须按基本的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而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是岩土工程勘察的最终资料成果,是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依据。勘察报告能否正确、真实、准确地反映工程地质条件和岩土工程特点,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与经济合理性。随着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制度的日益完善,项目管理方法的改进客观上也进一步提高了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的质量要求。

一项岩土工程勘察任务的一般流程应当是:前期资料收集、完成现场踏勘、点位放样、设备就位、勘探取样、现场记录、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资料综合分析、整理并编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等。只要勘察工作安排得当、工序紧凑,遵循一定的工作方法、流程,看似繁琐的流程,事实上可以加快工程进度,缩短勘察工期。

工程实践中,地质勘察项目因走捷径,缺省了许多工序,对工程施工造成影响,甚至造成工程事故的实例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外,缺乏有序的项目流程化管理也是重要因素之一。笔者总结多年工作实践经验,认为在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从项目准备阶段开始,直至提交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均应引进项目管理的方法,科学有序地对勘察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管理,以保证提供优质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一、公路勘察设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工程设计是分阶段进行的,与设计阶段相适应,勘察也是分阶段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必须根据不同的勘察阶段,完成各项勘察任务。各勘察阶段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深度应与公路各设计阶段的要求相适应。

(一)客观因素。设计理念和设计水平还难以适应新时期交通建设的要求;总体设计水平应进一步提高,技术标准、技术指标的掌握和运用不够灵活;地勘工作深度不足,水文地质资料的收集、分析和正确运用不足;部分项目技术方案未能完全做到科学、客观、真实、择优,未能完全起到优化设计、方便施工、控制投资的作用,甚至还存在着为比较而比选的情况;投资控制中,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等现象时有发生。

(二)主观原因。综合分析勘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1、勘察设计周期偏短,设计人员深入研究和优化方案的时间不足。

2、设计人员对工程造价理解有偏差,不能正确处理“好和省”的关系。降低造价是勘察设计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在保证安全、保护环境、提高质量前提下的降低。好的设计,应该是安全性、耐久性、舒适性、方便性、经济性的完美结合,绝不是多花钱搞一些贪大求洋的东西,也不是钱花得越多事情就做得越好,有时多花钱也会做不好事情。

3、设计人员受理论知识、技术水平、实践经验、工作习惯等影响,对沿线地形、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认识不足,科学掌握标准、灵活运用指标的能力欠缺。标准、规范是做好技术工作的行为准则,灵活运用是在全面系统理解标准基础上与地形、地质相结合的灵活运用,而不是生搬硬套。对于强制性指标要严格执行,一般性指标要灵活运用,超限指标要论证采用。要特别防止认为标准越高越好越安全的错误观念,不顾环境承受力,不计造价盲目追求高标准、高指标和随意突破标准,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公路勘察的科学管理方法

良好的准备有利于工作顺利完成。如果遵循一定的方法,将会减少现场记录与试验资料、图表与文字间矛盾的情况出现,避免勘察报告反复改动,影响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在地质勘察准备阶段应重点关注以下几方面:

(一)勘察技术要求是勘察项目的依据,也是对勘察项目及成果的要求。勘察工作是为后续设计和施工服务的,准确理解这些技术资料有利于勘察工作的圆满完成,以及保证勘察报告的质量。勘察要求技术交底是勘察技术人员了解拟建工程特点、项目管理设计对勘察的要求和后续施工要点的重要工作。勘察技术人员通过技术交底,充分理解设计意图,方可使最终提供的勘察资料更能符合要求,所做的工程地质评价有的放矢、客观正确,提出的建议合理实用。如桥梁工程地质勘察,其现场采样或勘察的重点区域为桩入土范围、桩尖持力层、开挖边坡区,重点关心的岩土指标为常规的物理性指标、抗剪强度指标和标贯试验指标;而建筑物地基则主要关注基础的整体稳定、桩的承载力等计算所需指标。有的勘察项目对此往往不够重视,认为这是结构设计工程师的事,不做深入研究,以至出现设计对地基基础方案要求的一些重要参数在勘察报告中没有涉及或数量不足,不需要的指标做了很多,最终还需二次补充勘察。

(二)必须熟悉和掌握有关规范、规程,尤其是勘察技术要求中所列的规范、规程,以便在具体勘察工作中认真执行。其中,直接涉及工程质量、安全、卫生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遵守,否则不仅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和设计要求,而且也可能涉及到勘察项目本身的违约、甚至违法。因此,必须加强对强制性条文的理解和认识,严格按条文要求开展工作。

(三)必须事先了解勘察区域的地质情况。对于勘察地段的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资料,应尽可能地搜集并熟悉,尤其是勘察区域前期的勘察资料,以便在勘察工作中发挥其参考作用。这些前期资料有助于野外钻探工作前了解区域地质、地层,有助于野外工作中把握需重点勘察的区域或地层,以及报告编写前对地层的合理划分。

(四)勘察过程中要加强质量和进度管理。对野外钻探、土工试验到室内报告编写的各个环节的质量进行控制,协调好野外钻探、室内试验以及报告编写三方面交叉工作,加快工程进度。

三、结语

第6篇: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 主要流程 技术问题 应对举措 分析

[中图分类号] P62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103-2

0引言

岩土工程勘察项目的主要探查对象都是隐伏于地下的非可见形态,且大多数对地表岩土工程有相应的地质构造都位于无法直观探查的深部岩层中。岩层的发育具有不均衡的特点,表现在不同区域的岩石特性不同,同一区域岩石在不同方向上的力学性质也存在差异,因此很难用统一的方法或是经验公式进行合理外推,必须实地进行分析和考察,这就造成了岩土工程勘察的复杂性、多变性和不确定性。一旦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不能对区域地质构造调查清楚,或是调查结果出现偏差,就会影响地表岩土工程施工,严重的甚至出现地质灾害。岩土工程勘察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同时其勘察结果也决定了岩土工程项目的可行性与最终规划,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岩土勘察中的技术管理和施工规范,如若出现技术性错误,将对岩土工程项目产生巨大的危害。

1岩土工程勘察概述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是设计和施工的基础。若勘察工作不到位,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将揭露出来,即使上部构造的设计、施工达到了优质也不免会遭受破坏。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工程活动都会给地质环境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反之不同的地质条件又会给工程建设带来不同的效应。岩土工程勘察应分阶段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可分为可行性研究勘察(选址勘察)、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三阶段,其中可行性研究勘察应符合场地方案确定的要求;初步勘察应符合初步设计或扩大初步设计的要求;详细勘察应符合施工设计的要求。岩土工程勘察的内容主要有:工程地质调查和测绘、勘探及采取土试样、原位测试、室内试验、现场检验和检测,最终根据以上几种或全部手段,对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评价,编制满足不同阶段所需的成果报告文件。

2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主要技术问题

影响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关键的是技术因素,岩土工程勘察必须依靠尖端技术来实现地下探查,从而获取所需勘察区域地质体的相关数据,最终分析、汇总并形成岩土勘察地质报告。当前影响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技术问题主要有三个:岩性描述精度低、勘察目标设定模糊和勘察方式不合理,详述如下:

2.1外业工作粗糙、岩土分类准确性低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最常用的技术手段就是钻探,通过定向钻探能够最为精确和直观的反映出区域地层的发育情况,并根据各岩层的发育厚度、胶结情况、孔隙度、分选型以及其它岩性特征判断区域性地质体形成情况,从而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地质体,根据不同钻孔的数据比对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大型断裂构造等影响地表岩土工程项目稳定性的异常体。而岩性描述则是现场观测钻探结果的第一手资料,也是后期分析勘察结果的最主要参考资料,目前外业工作粗糙的现象较为普遍,现场岩土分类和岩性描述大多存在层位不准确、岩性特征描述不全面的缺陷,这些都会对后期的地层判定和异常体推测产生影响,因此必须提高岩土分类和描述准确性。

2.2勘察依据不充分

岩土工程勘察手段繁多,且各项技术的针对性较强,因此必须在岩土工程勘察之前进行精准的目标设定和规划,明确此次工程勘察所要实现的最终目的。比如在煤矿地质勘查过程中,地面钻孔的施工最主要目的是确定各煤层的赋存情况,如顶底板岩性、煤层厚度、底板标高等,因此施工时就要重点关注钻孔见煤特征和煤层附近岩性特征。如果没有明确的勘察目标,那么整个岩土工程勘察完成之后,很难提出针对性的施工建议,勘察过程中也没有勘察侧重点,导致勘察质量下降,勘察报告的指导意义降低。

2.3勘察方式不合理

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的各类设备使用需要专业的技术知识,且在不同环境下的操作要点也存在差异,如果操作人员对勘察设备的使用特性不了解,或者是对勘察项目的目标不清楚,就有可能在勘察过程中采取不合理的操作手段,从而违反勘察规范,获取错误的勘察结果,影响勘察质量。比如在钻进时的钻探孔径、取芯规格、套管长度等设置不合理,就会影响到特定层位的探查结果。

3岩土工程勘察中主要问题的应对举措

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举措提高勘察技术水平:

3.1提高岩性描述精度

通过设定严格的岩性描述标准、提高岩性描述人员技术水平和进行现场岩性测试等手段,提高岩性描述的准确性,同时提高取芯的质量,避免取芯过程扰动土层或是岩层受到风化侵蚀,确保现场采集样本和搜集的图文信息符合地质勘察的实际情况。

3.2强化勘察队伍建设

通过专业性勘察技术培训,提高现场勘察人员对勘察设备的了解程度、对勘察规范的熟悉程度以及各类情况的现场处理能力。同时在现场勘察过程中注重对不同岗位间技术人员的合理调度,使现场人员能够具有综合分析能力,提升勘察队伍的整体水平,从而确保岩土工程勘察现场的各类信息能够准确的反馈至勘察报告中,以提高勘察报告的质量。

3.3要理清理论与经验的关系

岩土工程勘察本身具有一定特殊性,其涉及的基本理论,如土力学理论、工程地质理论等都属于半科学半经验的理论,这些理论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很多公式都是经验公式。正是由于这种特殊性,所以应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建立相对应的本构模型,选定科学的参数,最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岩土工程勘察中,应该将理论和实践置于等同的地位,不能过分强调某一点的作用。当前一些岩土工程勘察技术人员存在着重经验、轻理论的问题,这不利于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的发展。

3.4应用工程物探技术

近年来,工程物探专业利用如电磁波理论、弹性波理论等发展出了很多新的工程物探方法,并开发出了与物探方法配合使用的具备数据采集,处理软、硬件功能于一身的物探设备,它具有采样密度大、速度快、成本低廉、信息量大等优点。这些物探方法以及设备的应用对于岩土工程勘探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与传统的钻探方法相比,工程物探技术对场地、地形条件的要求较低,花费的时间、费用也较少且具有良好的勘探精度。但不管是哪一种物探方法,其有效性决定于它对探测对象的适用性,若不具备良好的适用性,也无法保证结果的可靠性。因此,针对一些较为复杂的岩土工程技术难题,可以采用多种工程物探手段和钻探综合使用的方法,起到互相补充、互相验证的作用。合理地选择、应用工程物探技术对解决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技术难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4结语

岩土工程勘察作为探测地下地质体的主要途径和关键步骤,直接影响着区域性岩土工程开发的整体规划,也对研究地方性地质灾害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岩土工程勘察的对象深埋地下,只有借助相应的科技手段才能进行探查,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岩土工程勘察中的技术问题,只有解决了技术问题,才能确保勘察结果真实、有效,才能提高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质量,提高勘察报告的参考价值。要想提高岩土工程勘察项目的技术水平,一方面需要深入研究与勘察相关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各类勘察设备的探查精度和范围;另一方面需要从现场勘察技术人员入手,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满足先进勘察设备的使用要求,并能够根据现场多变的情况把握勘察结果。虽然当前岩土工程勘察还存在着许多的技术问题,限制了岩土工程勘察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但是随着我国对岩土工程勘察重视程度的提高、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勘察技术人员队伍的不断壮大,相信我国的岩土工程勘察整体质量一定会快速提升,满足我国岩土工程项目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陈春华,杨全忠. 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勘察问题讨论[J].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07(02).

[2] 马赵琴. 浅析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其处理措施[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1).

[3] 王晓伟,赵志强,杨苏楠. 浅谈岩土工程勘察中出现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方案[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5).

第7篇: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控制因素

1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岩土工程的重点工作之一是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控制,也是整个岩土工程勘察的工作主线,是岩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面工程的展开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岩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资料掌握的程度及设计方案的确定很大一部分取决地质勘察,只有勘察出正确、完整的地质资料,才能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工程施工的质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地质勘察资料的可靠、准确性。如若地质勘察资料不能很好的、真实有效的反映工程地质信息,那么将给岩土工程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故如果要保证岩土工程的勘察质量,必须严格控制好影响地质勘察中质量控制相关因素。

2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勘察工作的目的及任务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是一项最基本的工作,主要包括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相关方面的知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不仅为工程提供设计的依据还对工程施工环境进行勘察、预测、评价。保证为工程施工方案的设计得出准确的判断,为相关难题提出解决方法,作为一种基本的、重要的工作服务,推动岩土工程建设的发展。

3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的控制

3.1软土地基勘察质量分析

(1)软土地基勘察分析的重点:因为软土地基有透水性较差、强度差、土质均匀性较差、高压缩性、触变性、流动性等特点,工程中一旦遇到此类地基,就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特殊处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所以软土地基岩土勘察时需要首先确定其等级,然后确定勘察的措施及工作量,进行取样进而确定地下水情况,最后对勘察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确定软土的相关物理性质,为岩土工程的施工提供资料。(2)软土地基勘察方法分析:软土地基勘察一般采用物探、钻探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勘察办法。在岩土工程当中的软土地基的取样一般都是常规土工取样(利用软土取样器进行均匀连续压入的方法进行样品取样或者在软土区使用重锤敲击取样)。由于软土地区原状土样易受扰动,可以采用原位测试(勘察可采用静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原位测试手段)的办法来进行不便取样地点的取样。(3)软土地基勘察指标的分析:软土地基取得样品主要是用于分析获得其相关的物理性质参数指标,一般通过力学实验测试及常规物理学实验测试得到所需要的结果。分析方法主要有:三轴剪切实验或直剪等物理实验方法。获取软土样品的相关参数,主要包括:机床系数、烧失量、有机含量等。

3.2卵石地基勘察质量分析

(1)卵石地基勘察重点分析:由于卵石的硬度、颗粒较大,且中间夹杂大量砂砾导致在进行卵石取样十分不易。故如果想了解卵石地基质量特点,卵石取样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只有控制好取样,才能避免由于取样的片面导致地基分析的偏差。(2)卵石地基勘察方法分析:在勘察时,由于卵石的物理特性,导致在取样时容易出现塌孔,不能正确取样;有时由于卵石的流动,也不能取到正确的样品;卵石硬度较大,钻孔比较难。如果想实现卵石地基质量的控制需要采用双层单动、双层双动、三层岩芯管、金刚钻头等多种方法保证取样的正确。通过对卵石力学性能的测试进行原位试样测试,通过砂砾干扰法了解水下、水上止角。(3)卵石地基勘察指标分析:通过卵石耐压试验,把卵石的含量、强度、渗透性及最大粒径等指标进行评估。通过这些指标分析出卵石地基的构造及相关分布。

3.3岩溶地基勘察质量分析

(1)岩溶地基勘察重点分析:岩溶是由于可溶性岩层因溶蚀而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表岩及地下岩溶形态。岩溶地基的勘察就是主要勘察岩溶地基面起伏状况、坡度、覆盖层的厚度,确定岩溶岩面之上土层的稳定性、均匀性等,正确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及适用性。还需要勘察出溶洞的分布、埋深、规模、填充性、连通性,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水力关系,然后根据勘察的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确定岩土工程施工方案。(2)岩溶地基勘察方法分析:岩溶地基勘察工程的控制勘察深度是从勘察深度到岩层浅层发育带,它勘察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岩溶地基上覆盖层的分布情况及均匀性,给工程设计部门提供相关参数。勘察方法主要有工程地质测绘、钻探、物探、观试和观测四种方法,在初步勘察阶段,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和物探相结合的方法,一旦发现特殊地段,就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钻孔探查以验证核实,并且在规模较大的、情况比较复杂的地下岩洞应该适当增加勘察点,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保证后续施工的顺利进行。勘探孔应深入完整基岩3~5m或至少穿越溶洞;详细勘察阶段,勘察部门应该做细致的勘察工作以满足施工的需求;补充勘察,一旦工程施工需要更为详细的勘查数据来支持施工,勘察部门应根据需求进行补充勘察,在需要地段适当增加勘察点和勘察深度。(3)勘察指标分析:岩溶地基勘察指标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以及岩溶形态的规模、密度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可溶岩顶部浅层土体的厚度、空间分布及其工程性质和岩溶水的循环交替规律等。这些指标基本就可以把岩溶地基质量勘察的相关内容反映出来,为工程提供相关的岩土参数。

4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质量控制因素

(1)目标因素:在进行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之前首先要明白勘察过程中想要得到的东西,也就是勘察的目标。根据勘察的目标来确定勘察样品及勘察方法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勘察目标,选取不同的勘察方法。(2)方法因素:在岩土勘察工程中取样数量的合理性相当重要,取样少不能得到想要的数据,无法全面了解地质情况。所以样品的选取对整个地质工程勘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分析控制:分析主要包括指标的选取及科学的分析方法。指标的选取是分析的基础,是勘察工作质量的保障;科学的分析方法是得出准确的分析结果,为工程的后续进行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

5结束语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质量控制是整个工程的前提保障,只有控制好3个因素——勘察目标、取样手段、分析方法,才可以实现勘察质量的保障。

作者:赵文胜 单位:江苏省地质矿产局第五地质大队

参考文献:

[1]秦宁.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中控制质量的因素分析[J].城市地理,2014(16).

第8篇: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岩土工程;问题;措施

1.岩土工程勘察存在问题

1.1 监理勘察手段单一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常运用综合的勘察手段解决工程建设中的岩土问题。可目前许多勘察单位仍旧按工程地质勘察方法, 因而显得手段比较单一。勘察报告内容多停留在定性评价, 而定量评价数据较少。

1.2缺少勘察纲要

岩土工程勘察纲要是指导岩土工程勘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是勘察工作顺利完成的保证。目前勘察中, 许多勘察单位, 在很多勘察项目中没有编写勘察纲要。有的项目虽有勘察纲要, 但往往是按工程地质勘察要求编写, 没有达到岩土工程勘察的要求, 有的纲要, 针对性不强, 对勘察工作指导意义不大, 影响勘察成果的质量。

1.3 勘察质量不高

目前许多勘察单位已实行企业化, 由原来的行政拨款改为自负盈亏, 勘察任务也由原来的上级下达改为单位自找。于是, 有的勘察单位为了眼前利益, 放松了对勘察质量的管理, 造成勘察成果质量下降。主要表现有:第一, 由于勘察工作量不足, 为了能争取任务, 只好压低预算价, 但又要利润, 就减少工作量, 该做的项目不做或者少做;其次, 是钻探、测试及取样不符合规范要求, 现场勘察时, 为了抢速度, 钻探取样不执行规范, 往往是2~3m才提一次钻, 结果往往造成分层位置不准确,或漏掉一些特殊的地质现象, 如薄的软弱透镜体, 小裂隙等。此外取样时, 有的不用取样器, 而直接从岩芯管中取原状土样。更有甚的是个别单位原位测试时, 现场只做少量几个, 其余的照此编造了事。(4)勘察报告中只注重定性分析, 定量数据较少, 建议措施针对性较差。至今, 一些勘察单位还没有摆脱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框架,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仍以描述为主, 其结果往往是所下的结论和建议比较笼统, 缺乏针对性, 设计及施工人员很难采纳,甚至无法采用。

1.4忽视面上的研究

勘察成果就某种程度而言, 是经验的积累, 如果没有地区性的研究成果, 就难以了解该地区各地基土层的特点及其性质的变化规律, 对该地区的地基土就难以给予准确评价。目前岩土工程勘察中, 往往只是对工程点的研究, 而忽视工程所在地区的研究。勘察报告中常常因缺乏地区性的经验成果, 其结论及建议过于保守, 造成很大的经济浪费。如在高层建筑地基勘察中, 本来用箱基已满足要求, 可有的勘察单位由于缺乏当地经验,建议采用箱基加桩基复合基础, 结果不仅延长了工期, 还造成巨大的经济浪费。又如某地区有一层含砾粘土层, 该层土具有蠕变特征, 遇水及扰动后强度迅速下降。但在一般条件下, 无论原位试验, 还是室内土工试验, 都表明该层土承载力标准值较高。如果不了解当地经验成果, 而建议该土层采用较高的承载力值, 其结果必将造成时间与资金上的浪费。

1.5主要技术问题

(1)界面划分问题:主要有岩土体和岩石风化程度的界面划分,地质构造和软弱结构面的判定,以及不良地质体的地质界面等。

(2)地质形态问题:主要有不明地下物体、空洞及其分布形态、埋藏位置和埋藏深度的确定。

(3)综合能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部分勘察技术人员缺:乏对勘察各专业的野外和室内原始资料的整理、分析、利用的能力,缺乏如何辨别真伪、去伪存真、补充印证、归纳总结的能力,缺乏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知识,常造成勘察的目的性不明确!所提供的资料不能满足设计的需要。

(4) 岩土参数问题:主要是那些难于取到原状岩土样和:难于进行室内、外试验的岩土层如粗颗粒土、残积土和风化岩等。其岩土设计参数(承载力、变形指标等)难于确定。

(5) 技术素质问题:主要是勘察技术人员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问题,勘察各专业缺乏内部沟通、技术交流、对各自技术服务的对象和技术发展状况不了解,导致碰到重大项目和复杂工程时束手无策,不知应采用何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去解决所碰到的技术问题。

2.解决问题的措施

2.1加强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

加强对勘察合同、勘察纲要的审查和管理。防止越级或盲目勘察; 加强勘察现场工作的监督, 防止打假孔及不规范的编录、取样及试验等现象发生;加强对勘察报告的审查, 对勘察报告中的工作量、勘探质量、资料数据分析及结论建议逐一进行审查, 特别是对基础选型论证, 场地稳定性评价及施工建议等内容进行重点把关, 防止勘察报告中只重视描述, 缺乏深人分析的现象发生。可见, 勘察单位自身必须健全和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同时还必须加强政府部门和社会监督机构对勘察市场的监督和管理, 即尽早推行岩土工程监理体制, 以确保勘察市场健康发展。

2.2 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培训

我国推行岩土工程体制进展缓慢, 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岩土工程技术人才, 而工程地质专业人员对岩土工程的理论、内容及方法等缺乏了解, 习惯于工程勘察的原理及方法。因此, 要全面推行岩土工程体制, 当务之急是加强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培训, 特别是岩土工程设计及施工技术人员的培训, 以适应岩土工程市场发展的急需。

2.3 重视地区性研究, 尽早制订地方性勘察规程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是全国统一的勘察准则, 是根据我国各地区的特点, 总结几十年来勘察经验成果制订而成的法规。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 地质环境条件十分复杂, 同一名称的地基土, 由于成因环境不同, 其物理力学性质, 特别是力学性质都有差异。就地基土的承载力而言, 有的地区高一些, 有的地区稍低一些, 而规范是从工程建筑的安全角度来考虑, 所建议的指标, 对大多数地区是可行的。但对有的地区, 可能偏于保守。因此,必须加强地区性研究, 尽早制定出地方性规程。

2.4 重视地质钻探过程控制

岩土工程勘察地质钻探仍然是主要的,最有效的侦察手段之一,所以在岩土工程地质钻探过程中根据不同的岩石,形成条件和取样,测试要求钻井设计和控制,以达到既能满足技术要求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5 调查现场岩石和土壤的采样和测试工作

岩石和土壤的取样、原位测试岩土工程勘察的结果,重要的数据来源也是解决勘察技术问题。首先是测试结果数据的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如果没有完整和可靠的测试数据,分析和评价是不现实的。岩土工程设计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取决于计算模型和计算参数,计算参数的计算模式更重要。其次,岩土工程试验有更大的困难,在钻探和取样过程中,总是会有一定程度的干扰,对测试结果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亟待提高[J]. 岩土工程界. 2004(12)

第9篇: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范文

关键词:山区高速公路;勘察;常见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1 引 言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发展,高速公路向山区延伸,山区高速公路所占比例将越来越大。由于山区地形条件困难,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病害多,再加上现在很多项目的勘察设计工期都非常紧张,往往容易导致个别环节出现纰漏或者失误,对勘察基础性工作重视不够,导致勘察深度及质量不足,在施工中暴露出很多地质问题。因此研究高速公路工程勘察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对公路交通建设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 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工期紧、任务重、外委多

勘察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迫,承包单位就委托外单位进行,设计与勘察分离,技术与劳务分离。由于现在很多项目的勘察设计工期都非常紧张,我们目前的建设速度,确确实实在加快,再加上我们程序不是很完善,边做预可、工可、初步设计、施工图,几乎是四个环节齐头并进,加上时间周期不够,往往容易导致个别环节出现纰漏或者失误,有这方面的风险和可能性。如何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尽可能高的勘察精度,的确是一个难题。为抢时间,现在地质勘察工作很大一部分外委出去,全线人员设备上了很多,但对山区高速公路勘察要求又不甚清楚,只求进度,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不求质量。

2.2 勘察方案的不合理、勘察工作针对性不强。

在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中,大多工程地质勘察项目虽然制定了勘察大纲,但多数勘察方案简单,未能针对项目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的特点,对项目工程地质勘察进行详细规划。所采用的勘察方法时有不得当或欠缺的地方,收集设计资料不充分,不了解工程内容与特点,勘察方案针对性不强,工作无的放矢,带一定盲目性。如桥梁钻孔布置未考虑山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钻孔数量偏少,钻孔位置不合理;高边坡勘察中对横断面的地质条件变化考虑不足,地质条件未勘察清楚,导致施工中高边坡加固设计变更过多;对活动性断层勘察欠缺;隧道勘察中水文测试欠缺,如收税试验、压水试验、测流等。部分勘察单位习惯于等同“打钻”即“钻探、取样打标贯、提承载力”的模式,显然不能适应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要求。

2.3忽视工程地质调绘先行指导作用

应该重视和加强地质工作,地质工作应贯穿于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全过程。对地质现象和规律的认识是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由表及里、由粗到细、由宏观到微观,逐步深入的,根据不同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特别是工程地质调绘工作的先期介入所得成果对后期勘探工作量的布置和设计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的掌握有针对性的先行指导作用。工可阶段对地质工作不够重视,地质遥感工作不做或精度不够,不能够贯彻地质选线的原则,导致选定的路线走廊带中地质病害多,处理难度大,给后期工作带来极大难度;初步设计阶段,由于路线方案调整较大,而工期紧张,因此很多勘察工作量作废,路线地质精度不够,部分工点缺少地质资料,给设计工作带来隐患,也使得施工图设计阶段路线方案有时发生较大调整;施工图设计阶段不做或漏做重要工点的1:2000地质测绘,或虽做了但精度不够,对一些地质病害研究不深,导致对一些重要工点的勘察深度不够;对于路线地质调查深度不够,导致一些地质敏感点遗漏,在施工中出现地质病害。

2.4忽视综合物探的应用

综合物探是地质勘察的一种重要勘察技术和手段,它可与其他勘察方法相互验证并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勘察工作。实际上,常规地质钻探是以点带(线)面的,带有按正常地质变化规律推断地质成果的倾向,当地质条件发生突变时,钻孔就成为一孔之见了,据其揭露地质情况作出的推断就未必准确,这时就需要物探法来辅助探明。物探法具有能够探明线面的特点,它能克服地质钻孔一孔之见的弊端,采用适当的物探方法,就能及时发现不良地质隐患,防止工程项目到实施阶段才暴露地质隐患,到那时就需要投入巨资去处理了。物探法可节省费用体现在因勘察手段不全面、未能及时查明影响路线安全的重大地质隐患而造成事后巨大的处理费用。当然,物探法的选用应具针对性,注重勘探效果。首先要明确探明对象的物性差异条件是否明显,只有存在明显的物性差异才能使用物探方法。

2.5勘察深度不够,定性的分析太多,定量成果不足

山区高速公路地质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对岩土工程,结构设计等知之不多,勘察报告描述较笼统,多是一些定性的描述,设计与施工人员难于采纳,甚至无法利用。如在深路堑勘察中常见地质报告中未能进行稳定性分析,所推荐的处理方案及措施建议较笼统,设计人员无法利用;或虽也进行了稳定性分析,但未利用设计拟采用的坡率进行稳定性分析。,未对开挖过程中的各种边坡条件进行分析计算,虽然按最终边坡条件计算是稳定的,但不能够保证任意开挖条件下边坡都是稳定的。例如对于高速公路有坡高小于20m的一般边坡,有些没有进行岩土分类,也未进行稳定性评价,这就给设计带来了盲目性。物探手段与其他勘探手段的互相校核精度不够等;又如桥基勘察中,对终孔深度把握不准。未能根据桥梁荷载要求及可能采取的基础型式确定钻孔深度。因此要么钻孔钻深了,浪费大量财力和时间,要么钻浅了,不能满足桩基对钻孔深度的要求。

2.6资料的综合分析重视不够

山区高速公路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决定必须采取收集资料、地质调绘、钻探、原位测试、综合物探、室内试验等多种方法手段进行,必须综合整理和分析研究各方面资料和成果,才能对线路的工程地质条件、场地及构造物的稳定性、适宜性作出准确的评价,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但以往勘察过程中仅注重点,不注意面,对整个场地的稳定性、适宜性及岩土的均匀性缺乏整体及全面认识。就孔论孔,低水平钻探。单个勘探点具有片面性,不同人认识水平的限制得出不准确的结论。对原始资料、收集的第一手资料缺乏全面分析,得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不恰当,从而影响设计,造成因参数不当出现质量隐患。

2.7 设计中地质技术力量相对薄弱,缺乏经验

设计对地质条件和工程具体特点掌握不足,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及勘察方法的选用,缺乏具体工程特点和具体地质条件,盲目机械地套用规程规范原则布置工作量。均匀布孔,没有针对性。这样导致在勘察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该要布孔的地方反而没布,无法查明工程地质条件。导致设计线位及工点的频繁调整和变更,钻机多次进场。

3 处理对策

3.1 作好事前策划,制定详细的勘察方案

在目前这种时间要求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做好项目策划是保证又好又快完成项目的前提。建议考虑以下几点:

(1)认真研究工可及投标文件,摸清工作难点、重点。接到任务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和研究项目的工可文件、投标文件。做到从点到线到面地全面掌握项目情况,包括设计标准的确定、重要路段的线位、工程地质的复杂性、特殊构造物的型式、位置等。根据项目自身特点,确定不同设计阶段的勘察工作重点与难点,为下一步的工作打好基础。

(2)根据工作重点、难点、工期等情况制定详细勘察方案。掌握了项目任务的特点后,就可依据设计周期、工作重点、难点配备相关技术管理人员,制定周密的工作计划。从勘察的重点难点出发,充分与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作好勘察前、勘察中的技术指导。避免后期在技术难点上走弯路,影响进度与质量。

(3)建议重大项目开准备工作讨论会。要按期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勘察任务,前期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及各专业分项负责人应根据自己掌握的外部信息、日常的管理知识、勘察经验,对项目的工作计划进行认真讨论,提前发现问题,找出应对措施,为项目的顺利完成奠定基础。

3.2 加强培训和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是工程勘察的重要程序,是工程勘察技术管理的重要内容。勘察水平要提高,勘察单位要深化勘察,优化勘察,使勘察切合工程实际,便于实施,且安全可行。要加强现场管理和技术交底工作,特别要加强涉及质量与技术的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的交底。有针对性地开展勘察作业人员技能培训,使之掌握正确的操作技能和勘察技术,落实勘察技术交底制度,切实做到层层交底,确保工程质量。技术交底要细致全面,讲求实效,要交到基层施工班组、各专业组,各分部、分项工程、关键工序、专项方案实施前进行技术交底,并形成技术交底纪要,对分级技术交底工作进行检查,监督技术交底落实情况。

3.3 重视基础地质工作和综合方法的应用

提前安排工程地质调绘,山区公路地质选线是一个非常重要因素,在纸上定线时如果有走廊带的1:1万的工程地质调绘图,这对提高设计质量,节约工程费用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建议象提前安排测量控制一样,提前安排地质调绘绘工作,对于提高设计质量、加快进度、提高设计水平、节约成本非常重要。综合勘探是山区高速公路勘察要跳出平原微丘的勘察理念,单一的地质钻孔和原位测试手段已不适合山区高速公路勘察,实践别是要注重前期工作阶段的地质遥感(Rs),并要注意随着勘察阶段的深入,做好相应比例尺的地质填图调绘工作,这两项工作对各阶段勘察手段、方法的选用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且直接影响工程勘察成本。

3.4 建立设计与勘察互动机制,加强沟通和交流,推行主动勘察

在工程勘察项目中,我们本着以诚信为主,按照行业规范严格要求自己,遵守法规,与业主经常相互沟通、密切配合,设计施工出优质的工程项目。并实行全面动态化管理,建立勘察与设计互动机制,提前介入,主动勘察,建立运行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勘察工作能够及时准确地为设计和施工单位提供设计依据及施工参数,体现了勘察为设计、施工服务的宗旨,也体现了勘察工作向岩土工程施工转化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多与设计上沟通,使得完全了解设计意图,设计上所关心的问题,为野外勘察的重点和提交成果报告打好基础。

对设计勘察方法和工作量的布置是否合理,是否满足相关规程规范要求,对勘察工作的重点和技术难点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勘察过程中根据初步成果需增加工作量或调整勘察方法提出建议。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勘察,并参与设计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建立各专业之间的衔接制度,项目负责人和各专业人员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在完成职责范围内工作的同时,要主动与下一环节或后续工作进行沟通衔接,做好协作配合,互联互动,以利于保证勘察质量,加快工作进度。

3.5 推行工程地质勘察监理机制

咨询审查单位在勘察设计过程进行动态咨询审查,对地勘外业进行有效控制,对地勘资料要专门进行审查,对设计勘察质量进行监督检查,使勘察设计工作和咨询审查工作有机结合,形成合力,更有效地确保勘察设计质量和控制投资。

3.6 开展山区高速公路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

目前山区高速公路建设是勘测、设计、施工三步曲。由于山区地质复杂、地质病害多的客观现实,在滑坡和高陡边坡病害治理实践中,开展了预设计(地勘资料)、高陡边坡地质病害调查评估和防护加固工程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地质条件的信息资料,设计跟踪进行动态设计,调整修改,完善优化,然后进行施工。在隧道工程中,根据围岩级别的变化和不良的地质情况调整原设计,指导施工。

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开展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是施工阶段必须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这也是适应山区高速公路桥隧多、地质构造复杂等特点的客观要求。因此,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必须提高对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重要意义的认识,摆正位置,切实作好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排除安全隐患、保证工程安全。

4结束语

勘察设计是整个工程建设的灵魂, 是建设高质量工程的前提条件, 应避免设计与实际地形严重不符, 造成较多变更情况的出现。从工程质量的源头抓起, 重视勘察设计质量的提高, 形成以质量求生存、向质量要效益、建精品工程、创名牌企业的质量观念, 促进高速公路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是我们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面临的主要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