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体工程学危害范文

人体工程学危害精选(九篇)

人体工程学危害

第1篇:人体工程学危害范文

关键词:工程建设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

评估区处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拟建工程为较重要建设项目,确定评估级别为三级。现状条件下,评估区未发现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面沉降、地裂缝危害,预测其危险性均为小。经综合评估,评估区属于地质灾害危害性小区,场地适宜该项工程建设。

一、基本灾情与险情

濮阳市皇甫综合学校是由濮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濮发改社会[2006]48号文批复,市教育局筹建的一所综合性学校,项目占地664.34亩,投资23272.91万元。该建设工程主要建筑物有教学楼、学生餐厅、宿舍楼、实验楼、办公楼、操场等。评估区处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拟建工程为较重要建设项目,确定评估级别为三级。现状条件下,评估区未发现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面沉降、地裂缝危害,预测其危险性均为小。经综合评估,评估区属于地质灾害危害性小区,场地适宜该项工程建设。

二、评估区工作概述

新征建设用地位于濮阳市西黄河路南侧,西临阿深高速公路,东临职业技术学院,座落于王助乡境内,交通便利。该项目为新建学校建设用地。拟征地664.34亩,总建筑面积17.46×104 m2。项目投资24642万元。本次评估范围确定东以职业技术学院围墙为界,西以阿深公速公路为界,北以黄河路为界,南以征地边界向外扩宽200m,评估区面积为0.76km2。

三、地质环境条件

评估区处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地质构造简单,土体工程地质性质良好,水文地质条件良好,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一般。

四、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内未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五、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工程建设不会引发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面沉降、地裂缝危害,其危险性均为小。

六、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分区评估及防治措施

根据综合分区评估结果,评估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场地适宜该项工程建设。依据评估区地质灾害评估结果,针对可能发生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灾害,建议采取以下防治措施:① 实行地表水与地下水相结合供水,在适宜引黄季节,加大引黄量,缓解地下水供需矛盾,尽量减少地下水开采量;② 在工程设计、建筑时,应充分考虑地面沉降、地裂缝地质灾害的影响;③ 加强监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2篇:人体工程学危害范文

关键词:HACCP 危害分析 关键控制点 食堂餐厅 应用

1、引言

采油院食堂、餐厅共有工作人员23人,其中包括管理员1人,食堂采购员1人,保管员2人,厨师长2人,厨师、配菜、面案、传菜生等工作人员10人,服务人员5人,洗碗工2人,负责着采油院600余名干部职工的就餐和内部招待等工作,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非常有重要的。

HACCP(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是一种控制食品安全危害的预防性体系,用来使食品安全危害风险降低到最小或可接受的水平,预测和防止在食品生产过程中出现影响食品安全的危害,防患于未然,降低产品损耗。国家标准GB/T15091-1994《食品工业基本术语》对HACCP的定义为:生产(加工)安全食品的一种控制手段;对原料、关键生产工序及影响产品安全的人为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加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建立、完善监控程序和监控标准,采取规范的纠正措施。国际标准CAC/RCP-1《食品卫生通则1997修订3版》对HACCP的定义为:鉴别、评价和控制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的危害的一种体系。

企业食堂餐厅是保障企业员工安全就餐的场所,与企业员工的健康息息相关。为提高企业食堂、餐厅的管理水平,探索一套适合于企业食堂、餐厅安全食品的管理模式,特在企业食堂餐厅管理中应用了HACCP体系。

2、HACCP体系与常规质量控制模式的区别

在分析了采油院食堂餐厅状况之后,我们认为,常规质量控制模式运行特点对于食品安全控制原有惯常做法存在以下不足:

(1)常规的抽样检查存在误判风险,而且食品涉及单个易变质生物体,样本个体不均匀性十分突出,误判风险难以预料;

(2)检测结果受人为因素控制程度较高,但可靠性仍是相对的;

(3)就餐者希望吃到无污染的、自然状态的食品,检测结果不能消除就餐者对食品安全的疑虑。

HACCP作为科学的预防性食品安全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HACCP是预防性的食品安全保证体系,但它不是一个孤立的体系,必须建筑在良好操作规范(GMP)和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SOP)的基础上。

(2)HACCP体系的重点在于预防,从根源上防止危害进入食品。

(3)HACCP不是零风险体系,但可以使食品加工最大限度地趋近于"零缺陷"。可用于尽量减少食品安全危害的风险。

(4)HACCP强调加工过程,需要管理员和食堂、餐厅操作人员及时交流沟通。管理员通过确定危害是否正确的得到控制来验证加工食品的安全状况。

(5)克服了传统的食品现场检查和成品测试的缺陷。

(6)HACCP可使食堂餐厅管理员将精力集中到食品加工过程中最易发生安全危害的环节上。

(7)HACCP有助于改善食堂餐厅管理员、的关系,树立食品安全的信心。

上述诸多特点根本在于HACCP是使食品生产厂或供应商从以最终产品检验为主要基础的控制观念转变为建立从收获到消费,鉴别并控制潜在危害,保证食品安全的全面控制系统。:

3、食堂餐厅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

3.1 食堂餐厅危害分析

对食堂、餐厅食品采购、加工、销售等有关环节的实际和潜在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判定,确定危害程度。危害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生物性危害:主要包括细菌危害、病毒危害和寄生虫危害。如:食品原材料采购、保存状况、食品加工器具消毒状况等等。

二是化学性危害:主要指天然的化学物质和添加的化学物质两大类。如:食品原材料采购、食品加工过程材料的添加以及食品加工过程中高温引起的食品变质等。

三是物理性危害:主要指可以引起消费者疾病或损伤.在食品中没有被发现的外来物质或物体。如:食品原材料采购期间相关人员的健康状况、食品加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器具碎屑等等。

3.2 食堂餐厅关键控制点

关键控制点是指能够实施控制的一个点、步骤或程序。我们将食堂、餐厅在运行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分为两种形式,即“可以消除和预防危害的点”和“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降低和延迟的危害”。

确定关键控制点的目的是使一个潜在的食品危害被预防、消除或减少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4、建立食堂餐厅HACCP管理程序

首先按照HACCP管理模式,我们在食堂餐厅中建立一套能确保食品安全的管理系统,从“原料采购产品加工消费”,对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危害进行分析和评估,根据分析和评估情况来设立从原料直至最终消费这一全过程的关键控制点(CCPS),同时建立起能有效监测关键控制点的程序。

为保障HACCP管理程序的正常实施,根据企业食堂、餐厅的现状以及人员状况,建立了食堂、餐厅不同岗位的安全岗位职责以及管理制度,对食堂、餐厅的电器设备,如:和面机、切割机、蒸饭车等等,建立了安全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从岗位人员的从业资格、安全职责到食品加工过程中所需的各类器械的操作规程等等方面都进行详细的要求和管理,做到每一个节点都有危害分析预案及控制程序。要求用水要符合安全卫生;器皿与食品接触的表面要保持清洁;原料与熟制品要防止交叉污染;洗手及卫生设备要完善;食品及包装材料要妥善保护;标示、储存及管理有毒物质;加强员工健康状况管理;防止虫、鼠进人厂房。

5、结论

实践证明,HACCP在食堂、餐厅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对危害分析的基础上强调关键节点的控制,可以有效预防或最大程度上降低食品安全隐患,可以极大地提高消费者对于食品饮食行业的信任度。

参考文献:

[1]张凤宽 李振生等. HACCP管理系统与现代食品加工 肉类研究. 2002(1)39~42

[2]黄丽彬.食品工业HACCP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食品科技,2001(2)

[3]Jin S;Zhou J;Ye J Adoption of HACCP system in the Chinese food industry:A comparative analysis 2008

[4]薛慧文. 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及其在肉羊养殖和羊肉加工中的应用. 中国草食动物. 2005(z1)41~43

[5]张淼. 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科技途径. 中国果菜. 2004(6)43~44

第3篇:人体工程学危害范文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自我防护

【中图分类号】R4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070-01

随着社会化进程的加快,职业安全问题受到与来越多的重视。手术室作为医院工作的重要工作场所之一,是医疗工作者密切关注的对象。手术室护士长期处于手术室的工作环境中,如何改善手术室的工作环境,降低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对医院和医疗工作者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工作经验,分析手术室护士长期工作环境的危害因素,利用相关的知识提出了降低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方法并探讨了手术室护士自我保护对策。

一、职业危害

职业危害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面临的身体或者心理的危害。现在医疗设施和医疗设备发展迅速,在手术室工作的护士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会因为这些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废气、噪声或者放射线,使护士暴漏在危险之中,是他们成为高危人群。手术的过程中,接触到体液、血液、病原体等也是手术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长期处于高度紧张,身体疲乏的状态,使的手术室护士承受巨大的心理负担。

二、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分析

(1)物理因素

在手术中会使用电刀或者双极电凝等设备,它们会产生具有一定危害的烟雾,长期接触会影响人体健康。过多的有毒气体会引起人身体的不适,例如心情烦躁,注意力涣散等等。在现在的骨科手术中多采用X线照射来确定手术中固定器械放置的位置,这使得手术室护士会经常接触X射线等辐射较强的医疗设备,使得罹患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可能性大大提高,甚至会产生到生育问题。手术中使用麻醉机、电锯、吸引器等,这些设备噪声很大,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会使人产生听觉疲劳,还会造成头晕耳鸣、烦躁等不良现象。

(2)化学因素

手术室的工作环境空气流动性差,并且使用中经常采用化学消毒剂,这使得化学性危害因素在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重要因素。尽管使用空气净化装置但是由于空间的密闭性,空气中仍含有低浓度的挥发性气体。甲醛是医院常见的化学消毒剂,它易挥发,并对人体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使人体细胞突变致癌。长期的接触甲醛会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月经紊乱等。电疗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废弃以及吸入性麻醉剂中的异氟醚等,会以气体的形式漂浮在空气中,对护士造成呼吸道的损伤。

(3)生物因素

手术室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常常会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往往会有一些细菌和病毒隐藏在其中,使得护士罹患病症的可能性增加。在手术室的工作人员需要经常传递锋利的医疗器械,容易产生刺伤、割伤、血液喷溅等现象,部分细菌或者病毒会通过血液传播,后果不堪设想。

(4)心理因素

在手术操作中,需要保持长时间的站立、饮食无规律,这会引起手术室护士下肢淤血、处于低血糖状态,这不利于护士的身心健康。在手术室工作有时需要搬运医疗设备和患者身体,会引起护士的肌肉损伤等。长期高强度、高压的工作环境,会引起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疲劳。手术室的工作繁杂,环境紧张,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并且工作时间不稳定,市场需要加班。长此以往会产生较严重的心理疾病。

三、手术室护士面对职业危害的自我防护措施

(1)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医院会对护士的院内感染知识进行培训,护士应该积极参与,在理论上完善护士的职业危害。避免接触手术污染物,当不小心受到刺伤等意外伤害时,应该及时采取冲洗消毒措施,避免感染。在操作结束后,需要及时洗手。

(2)使用化学消毒剂的防护措施。在需要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尽可能的使用污染小的试剂。护士在配置消毒剂的过程中,需要做好防护措施,带上防护口罩和手套等。在室内放置空气净化装置,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并定时对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在采用臭氧对手术室进行杀菌消毒时,工作人员需要远离杀菌现场,避免进入杀毒区域。

(3)妥善处理手术废弃物。对于手术室的护士需要严格按照医院的规定,按照分类包装、登记、转运消毒等顺序妥善的处理废弃物,避免因为垃圾放置不当导致的环境污染。对于手术使用的一次性的废弃物分类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4)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由于手术室护士的职业特点,要求其必须有强健的身体和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生活中,手术室护士需要注意休息,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以便于在工作中保持较佳的身体状态。手术室护士通过不断地 学习完善医学心理学知识,提高自我修养,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充分展现职业优势,增强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

结论

随着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手术室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手术室护士的重视程度也与日俱增。根据手术室护士的职业特点,我们可以确定科学有序的管理方法,尽可能的减少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手术室护士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增强对职业危害的认识,尽早做好防护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职业危害。

参考文献

[1] 任俊辉,程兰,王东. 肿瘤化疗药物对护士的职业危害和化疗防护现状及对策[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6(02).

[2] 李先锋,秦超,魏先,侯梅萍. 手术室护士职业性危害相关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 现代护理. 2005(08).

[3] 卢先枝.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A]. 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 2003.

[4] 厉海英. 浅谈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及自我防护对策[A]. 创建患者安全文化――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 2011.

第4篇:人体工程学危害范文

【关键词】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方法 危险品 仓储管理

鉴于危险品的安全性以及近年来危险品物流中发生事故的经验教训,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方法引入到危险品仓储的管理过程中,目标是有效降低或消除危险品在仓储过程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确保其在仓储过程中的安全。

1 危险品仓储管理中危害的简要分析

危险品通常是指具有易爆、易燃、毒性、腐蚀性和放射性的化学品以及以它们作为原料所制成的各种产品。危险品仓储是一种特殊商品的仓储,其管理过程的基点是安全性,这也是它区别于普通商品仓储的重要体现。危险品的仓储管理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2004年长沙长铁总公司某车务段黑石铺车站危险品仓库发生连续爆炸,18名工人受伤,大量群众被疏散;2005年重庆某农业园区内一化学品仓库起火爆炸,附近4家工厂停产,200多名工人被紧急疏散。这只是近年以来发生的几起典型的危险品仓储事故,事故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4类:仓储人员问题,一般表现为专业素质差,缺乏必要的危险品专业知识和培训,责任心不强;硬件问题,一般表现为仓储设备不先进或达不到安全仓储的要求;软件问题,一般表现为规章制度的漏洞,作业程序的不 科学 等;意外问题,由于外部不可预测的危害而引发仓储事故。

2 haccp方法在危险品仓储管理中的应用程序

haccp方法是在进行事前危害分析和危害程度评估后,确定关键控制点和控制限度,从而建立监控程序和纠偏措施,建立文件资料的记录保存制度,最终保证所控制系统的安全。haccp方法的第一步首先是控制系统的作业流程。危险品的仓储作业流程包括3个阶段:货物的接收阶段,危险品要完成检验和卸货工作,防止不合格的货物进入仓库;货物的储存阶段将接受暂存、包装、拣货和盘点等复杂的操作,很多的事故都发生在这一阶段;货物的交付阶段,危险品货物将在此时完成验证和装载,被交付给新的接收方。

2.1 关键控制点的确定

根据作业流程中可能发生的危害,通过分析危害种类和危害的程度,可以确定危险品仓储作业流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各危害事件对应的关键控制点分别为:(1)货物遗失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暂存;(2)数据差错危害的关键控制点:验货、暂存、拣货;(3)货物损坏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卸货、拣货、装载;(4)意外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暂存、验证。

2.2 确定控制限值

危险品仓储作业危害的主要控制指标有货损率、作业准确率和货物遗失率,它们分别反映货物损坏、数据差错和货物遗失危害的严重程度, 计算 公式如下:

(1)货损率=单位时间货物损坏数量/单位时间内作业数量

(2)作业准确率=单位时间准确作业数量/单位时间内作业数量

(3)货物遗失率=单位时间货物遗失数量/单位时间内作业数量

危险品仓储作业的控制限值要根据具体货物来制定。危险品种类繁多,各种危险品的管制级别不同,从总体上讲危险品控制限值要比普通货物高。

2.3 建立监控程序

监控是对于关键限值相关的关键控制点(critical control point ,ccp)有计划的测量或观察,通过监控能够发现关键控制点是否失控。此外通过监控还能提供必要的信息,以便及时作出调整,防止超出关键限值。如有可能当监控结果表明对ccp有失控趋势时,应及时进行加工调整,并在偏离发生之前进行。

2.4 采取纠偏措施

纠偏措施的制定,是对控制限值监控的延续,也是haccp方法中对潜在危害的实质性处理。当问题原因查明之后,制定有针对性的纠偏措施就相对简单了。作业量的大小、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以及仓储的设备和技术是纠偏措施中3个最主要的方面。

(1)针对货物遗失危害的纠偏措施。制定保管规则;采取先进的监控技术;在点多面大的情况下要适当增派保安人员;进行有效的保安监控人员的上岗培训,防止不合格的人员进人重要岗位;建立货物遗失赔付的责任制。

(2)针对货物损坏危害的纠偏措施。检查仓储设备的使用情况是否完好;检查作业方式是否符合危险品货物的特性;保证作业量不超过现有可调动的人力资源水平;加强对仓储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培训;为重要货物购买保险。

(3)针对数据差错危害的纠偏措施。改进拣货流程;采用先进的拣货设备;进行有效合理的储位规划;建立仓储处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加强仓储人员的技能训练和责任心培养。

2.5 建立文件资料的记录保存制度

文件和记录的保存是 haccp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危险品仓储管理工作的记录应开始于haccp计划的制定,贯穿整个工作的始终。记录和文件管理对于验证和审核haccp体系的运行是否符合初始计划,是否有效运行都是至关重要的。在haccp计划的实施中产生的记录都要有记录人签字和审核人签字,并要有时间记录。haccp的记录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风险分析文件。包括确定风险和控制措施的依据。比如每个监控周期的各种监控指标的数据,生成的管制散布图等。

(2)haccp计划。这是文件资料记录保存制度的核心,包括危险品仓储作业的haccp工作组及其职责分配表;危险品货物描述、用途、适用对象;验证的程序。haccp计划表主要包括以下信息:确定关键控制点的过程、关键的危害、关键控制限、监控、纠正措施、验证程序与表格、记录保持程序。

(3)支持文件。包括供货商的证明书,储存记录,清理记录,包装处理记录,验证记录,每周检查记录等。

3 haccp未来的 发展 方向

随着化肥、制药以及石油等主流化工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和相关 企业 都需要建立一个规范安全的危险品仓储市场,所以危险品仓储所需要处理的信息量也会急剧增长。haccp方法引领着危险品仓储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它系统性强、结构严谨、理性化、有多项约束、适用性强而且效益显著,在出现问题前就可以采取纠正措施。它也有不足之处,haccp体系的开发与实施的时间受限于公司的已有工艺和体系的范围、建立haccp体系所需的过程和资源的复杂程度,对haccp计划的建立必须保证足够的人力和物力,需要进行haccp培训,对技术人员的要求较高。所以只有不断的加强与完善体系,才能使之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更广泛的应用于仓储企业的各个领域。

参考 文献

[1] 李艳华.危险化学品仓储存在的问题和安全对策[j]. 工业 安全与环保,2009,(02).

[2] 王海燕.危险品物流安全管理及事故应急管理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 社会 科学 版),2009,(01).

第5篇:人体工程学危害范文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危害

重症监护室是一个集中处理危重患者的全范围、全封闭的护理区域,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士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患者的各种体液,这样就会出现不同种类的职业危害。与此同时,重症监护室的护士会经常接触到甲醛、戊二醛等有毒化学消毒剂,在一定程度上草成了职业危害的发生。我们采取现场访谈的方式对某医院50例ICU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发现护士职业危害可以范围四类: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和心理性危害。

1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基本情况

1.1护士面临的生物性危害 首先,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士不可避免的会接触到患者的各种体液和分泌物,有些护士为了省事,没有配备手套,从而造成了潜在的危险;其次,针刺伤容易造成生物危害[1]。通过对50例重症监护室护士的调查发现,针刺伤是一种常见的职业危害,大约有64%的护士出现过针刺伤情况,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出现被感染的可能;再次,医院人群密集,人群流动性大,容易经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受到如:流感病毒、风疹病毒等感染,对护士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1.2护士面临的化学性危害 首先,在对重症监护室患者进行监护的过程中,护士会经常接触到甲醛、戊二醛、乙醇等含有有毒化学成分的消毒剂,这些化学制剂能够通过消化到、呼吸道或者皮肤进入到护士的体内,对护士机体的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生殖、发育等有着极大的影响;其次,麻醉剂对护士的危害[2]。在重症监护室中,麻醉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手术患者大都是接受静脉复合麻醉,拔管之后就直接进入病房由护士进行监护。在重症监护室中,患者排出的具有麻醉性的气体如果被护士吸入体内,很容易造成免疫力下降、肝脏损伤等问题;再次,化疗药物对护士产生的危害。药品挥发之后,会造成生殖系统损伤、皮肤过敏等问题。

1.3护士面临的物理性危害 一般情况下,物理性危害可以分为物理刺激和运动功能性损伤两种,这些都会对重症监护室护士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危害。首先,X射线对护士的危害。重症监护室经常需要在病床旁边进行摄片,护士长期暴露在X射线的环境中,会对护士的造血功能、腺体、组织器官产生造成影响,会出现内分泌失调、神经紊乱、失眠、造血功能损害等情况;其次,噪音对护士的危害。重症监护室是一个集中处理危重患者的全范围、全封闭的护理区域,有限的空间会集聚大量的动力机械、例如:负压吸引声、心电监控声、呼吸机报警声等,都会对护士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压力,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的情况;再次,运动功能型损伤。在重症监护中,最为典型的运动功能性损伤就是腰背痛。发病的原因主要是护士长期处在一种持续弯腰的状态,很容易造成护士韧带和腰肌的损伤。

1.4护士面临的心理性危害 首先,医患关系紧张影响了护士的正常心理。随着当前医患关系的紧张和突发事件的时常发生,会造成护士紧张的心理预期[3],给他们造成无形的心理压力。通过调查发现,86%的护士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焦虑、失眠的症状,其中30~40岁是心理障碍多发的时期;其次,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对于重症监护室的护士来说,平时医院的工作非常繁忙,造成了护士巨大的心理压力;再次,身心危害。与此同时,重症监护室忽视经常在应急的状况下完成抢救工作,工作往往会持续紧张,精神压力增大,心理健康程度普遍下降。

2预防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危害发生的对策

2.1强化护士的自我保护意识 对于重症监护室护士的职业危害防护而言,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非常重要。首先,提升自我保护意识。在平时的护理过程中,要做好各种防护措施;其次,医院要加强临床护士的防护培训,发现和改变护士的不安全行为,强化安全防护意识和安全防护行为的结合。通过专题讲座等形式,详细了解本部门工作中存在的职业性危害,掌握正确的自护措施,减少各种危险因素的伤害。

2.2优化对各因素的防护措施 首先,针对生物性危害的防护。护士要在工作过程中增加手套的使用率,减少对患者体液的接触,要掌握正确的扎针方法,如何不小心受伤,必须立刻用消毒水进行伤口的清洗,然后及时进行包扎和消毒;其次,加强对化学性危害的防护。配制各种消毒液前先戴好口罩、帽子、手套,选择宽敞通风的地方,尽量不要直视,保持一定的距离,取用戊二醛浸泡的物品时动作要迅速,把危害性气体的危害降到最低;再次,加强对物理性危害的防护。一方面,护士要尽可能避免与X射线的接触,降低X射线对身体的损害;另一方面,护士要注意日常工作的姿势,加强腰背部的锻炼,不能够长时间是肌肉处于紧张的状态,加强韧带的弹性,不断增强腹部肌肉的力量,放置出现腰背痛的症状;再次,加强对心理性危害的防护。一方面,要不断增强重症监护护士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及时化解风险;另一方面,要妥善处理好护士工作、生活、家庭之前的关系,不断提升身体素质。

2.3不断完善医院职业危害防护的体制机制 要想更好地克服重症监护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建立职业危害防护体系尤为重要。首先,不断提升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防止职业危害的发生;其次,医院要组织相关专家,根据医院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制定关于医院执业危害的规章制度;再次,要根据当前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变化,强化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更好地指导重症监护护士克服职业危害。

3结论

重症监护室护士的职业危害的发生频率较高、因素也非常多,主要包括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和心理性危害,为了能够克服忽视的职业危害,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制定可行的、完善的措施保障重症监护护士的职业安全。

参考文献:

[1]于蕾.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与防护[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9(12).

第6篇:人体工程学危害范文

文章编号:1006-3617(2007)01-0068-02

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C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对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对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程度、健康影响、防护措施等进行预测性卫生学评价,以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的发生。我们于2002年7月取得职业病危害评价资质(乙级)后即开展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通过近3年的实践,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1 存在问题

1.1 取得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所需建设项目的相关信息难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编制、卫生行政部门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审批,应在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完成。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所开展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相当一部分是补办的,是通过日常监督在初步设计或施工阶段才发现的,这有背于立法目的。由拥有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权限的部门如发改委、建设、规划等行政部门告知项目业主在第一时间开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最为恰当,但法律没有明确规定。

1.2 无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难介入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基础性依据,在国务院未出台《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以下简称《决定》)前,凡是重要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都要上报到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审批,而在《决定》出台后,国家将建设项目分为实行审批制的建设项目、实行核准制的建设项目、实行备案制的建设项目三类,政府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制,仅对少数是否关系经济安全、影响资源环境、涉及整体布局等公共性问题的重大项目和限制类项目进行审批或核准,其他项目均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备案制,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与此相应的,登记备案制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与否,决策权在企业手中,有些建设项目可能不经过可行性论证阶段直接进入初步设计及建设阶段,在此情形,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应在何时介入?即使审批或核准制的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只解决拟建项目的可能性问题,还不能为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提供必要的、详细的基础资料,如拟建项目的确切规模、确切地理位置、设备、工艺流程、劳动定员等,这些资料往往要在设计方案提出后才能提供,因而影响到评价工作的正常进行和评价的可靠性。这些都是今后有关法律法规有待解决的问题。

1.3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依据的规范和标准自相矛盾,实际工作缺少信息共享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制度作为一种限制手段,其目的在于取得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保护生产力与经济发展的协调,防止不当建设。目前我国有关法律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编制、审批标准或不明晰,或自相矛盾,如“卫生部关于开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卫法监发[2003]135号),仅列明了程序,未列明审批标准;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附件2主要评价标准中第7项《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第8项《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制定的基础是《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当《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实行后,《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已废止,这样国标GB12331-90、GB5817-86亦应废止,废止的国标与现行的国标一起引用能可行吗?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技术工作,需要多学科配合和采取各种新技术,因而对评价的可靠性问题,综合性问题,综合性预测的标准与方法问题,某些难以计量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的确切表达问题,都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

由于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制度实行时间不久,除《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外,缺少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限制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信息的共享,提高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成本,影响了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1.4 关于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应承担的法律责任问题

一般说,建设单位作为建设主体,应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承担最终法律责任。但是由于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本身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也必须明确评价单位的法律责任。我国总结多年地方立法的实践,颁布实施的《职业病防治法》中规定,对从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单位实行资格认证制度,评价单位必须持有职业病危害评价资质证书,按照证书中规定的等级和范围从事预评价工作,并要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结论负责。实际工作中专家组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进行评审已推开,这对规范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编制并确保其科学性和权威性具有重要作用,由此看来专家组应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承担责任,但现有法律并未做出明确规定。

卫生行政部门的审核是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最后把关。目前的审核依据是“卫生部关于开展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有关问题的通知”(卫法监发[2003]135号),审核人员由哪些人组成、在审核过程中若处置不当承担何种责任,现有法律亦未做出明确规定。

1.5 评审人员构成过于单一

上面已经提到,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复杂的技术工作,需要多学科配合,这样就需要一支包括懂医学(预防医学)、懂卫生工程、懂工艺、懂设计、懂法律的复合型的技术人才队伍。事实上已取得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资质的单位,特别是已取得乙级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资质的单位多是原来的卫生防疫机构或职业病防治机构,技术人员多是医疗、预防医学卫生技术人员,缺少懂卫生工程、工艺、设计、法律的专业人员。卫生行政部门的审核人员构成也是如此。

2 对策及建议

2.1 制定《职业卫生评价法》或《职业卫生评价条例》

职业卫生评价工作内容繁杂,不可能仅仅通过一部《职业病防治法》的几个条文表述明白。建议参照环境影响评价的做法,制定《职业卫生评价法》或《职业卫生评价条例》,以高层次的法律形式来规范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程序,明确建设单位、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及其审核人员、拥有建设项目立项审批权限的部门、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专家评审组的工作切入点及其相关的权利与义务,以避免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的不协调性和盲目性,避免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流于形式。

2.2 组织建立和完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应加强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基础数据库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强化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方法、技术规范的科学研究,统一评价的技术导则和各类规范,建立必要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信息共享制度,提高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科学性。

目前应以《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为基础,修订与此相关的职业卫生标准(如国标GB12331-90、GB5817-86),保持国标的一致性。

2.3 建立多元化的人才队伍,并提高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特别是基层单位今后要把培养和引进卫生工程、工艺、设计、法律的专业人员作为人才培养的重点,国家有关部门应出台政策,保证这些人员的职称晋升和工资福利待遇,只有这样才能为做好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近期可考虑临时外聘专家解决技术难题。

为确保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的质量,建议国家实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师资格考试制度,把好人员入门关。建立职业病危害评价师定期培训制度,不断促进技术人员的知识更新;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加强对外交流,引进先进的评价理念和先进的评价方法。

卫生行政部门可参照其他行政部门的做法,设立总工程师职位,主持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报告的审核工作,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特种行业的特殊性需要应临时聘请有关专家参与对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审核。

第7篇:人体工程学危害范文

1钢铁工业生产工艺及主要职业病危害

现代化的钢铁工业集团包括矿石采选厂、焦化厂、烧结厂、炼铁厂、炼钢厂、轧钢厂以及制氧、运输、发电等主要生产工艺过程和环节,主要生产设备有焦炉、烧结机、高炉、转炉、轧机及其相关的动力、运输等公辅设施。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图1)造成的职业病危害有:1.1高温和热辐射存在于从焦化到轧钢的整个钢铁生产工艺过程中,焦炉、烧结机、高炉、转炉、轧机等生产设备产生大量高强度的热辐射,使得工作环境区域的温度可以达到50~60℃甚至更高。在夏季,高温和热辐射可以使劳动者发生以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中暑等疾病,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劳动者的生命。1.2有害气体在焦化生产过程中产生苯、甲苯和二甲苯,其毒作用主要是苯在体内的代谢产物酚类,尤其是未被结合的游离酚类化合物所致,慢性毒作用主要影响骨髓造血功能,表现为骨髓毒性和致白血病作用,骨髓变化早于外周血血液中的细胞减少[2];焦炉逸散物中含有多种致癌的多环芳烃,它们是构成煤焦油沥青挥发物的主要致癌物,其中最主要的致癌物是3,4-苯并芘。长期接触苯系物可以引起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及神经系统损害,严重的导致发生白血病[3]。焦炉作业工人发生肺癌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其他职业,发生肾癌、肠癌和胰腺癌可能也会增高;煤气是钢铁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并被广泛使用的物质,焦炉煤气、高炉煤气、转炉煤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分别为6%~9%、23%~30%、60%~70%。一氧化碳主要通过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其失去携氧功能,对人体产生危害。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可以导致死亡发生,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则可以产生神经系统病变。此外还有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可以对人体产生相应的损害。1.3粉尘在焦化、烧结、炼铁、炼钢工艺的生产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大量的粉尘,而且往往是2种或2种以上组成成分的粉尘混合存在。长期吸入粉尘可以使劳动者发生尘肺病、肺组织纤维化等疾病,使机体产生刺激、中毒、过敏和肿瘤等反应,同时伴有心肺功能降低,机体抵抗力下降,发生肺部非特异性感染[4]。1.4噪声从煤气鼓风机、空压机到各种工业泵、炼钢炉、轧机及其他机械设备,噪声存在于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中。噪声对人体的不良作用是多方面的。50dB以上开始影响睡眠,70dB以上妨碍交谈,使人心烦意乱[5]。长时间接触噪声可引起头昏、头晕、头痛、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等神经衰弱症状,脑电图异常(慢波增多),心率加快,血压不稳(多数增高)[6],心电图有心率不齐和缺血型改变,同时可见食欲下降,甲状腺功能亢进、改变、月经不调等。噪声对人体最为明显的影响是损害听觉器官,长时间在90dB以上噪声作用下,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进而听力减弱、持续下降,造成“永久性听阈位移”,严重者进一步发展成为“噪声性耳聋”[7]。1.5繁重的体力劳动通常情况下,繁重的体力劳动可以扰乱人体各系统或器官的生理平衡,使代偿能力减弱,抵抗力下降,促进或加重职业危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1.6电离辐射辐射源项广泛分布在矿山选矿、烧结配料、炼铁焦槽、炼钢连铸结晶器、轧钢系统、焦化配煤、干熄焦塔等工作场所,用于钢铁工业生产的计量、料位、测厚、探伤的仪器中[8],电离辐射在分子水平上对人体产生损害,通过直接损伤细胞DNA和染色体而对造血、免疫、神经、内分泌等多系统造成损害,过度接触电离辐射可以发生放射性疾病。此外,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人员接触各种办公机具发出的电磁辐射也可能对人体视觉、生殖系统产生健康危害[9]。1.7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在物流输送及检修环节除以上职业病危害因素外,还存在着振动、电弧光辐射等职业病危害。手臂振动可能引发的不可逆转的手指和手的变化,首先是手指疼痛和(或)麻木,手指尖变白,手指变白只是持续几分钟,并且间隔时间很长。但随着症状加剧,变白的面积增大,持续时间延长,工人感觉手指刺痛;后期,手指变白现象会在不同季节、不同情况下出现,干扰正常的工作生活,在严重的情况下,手指会因供血不足而需截断。全身振动则是通过不同的路径进入人体,例如司机是通过脊柱传入的。全身振动会引起潜在的急性安全影响和慢性健康影响。慢性健康影响如腰部疼痛(腰部脊柱)、腰椎间盘退化、体液损失、颤动及侧滑。在各种检修中,焊接产生的电弧光,其中的中波紫外线(波长290~320nm)通过光化学作用对人体产生危害,它损伤眼睛及的皮肤,引起角膜结膜炎(电光性眼炎)和电光性皮炎。

2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措施

做好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工作主要分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本质化措施,首先应该采用新的工程控制技术,减少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的生产过程、生产环境和生产方式,减少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机会和时间;二是加强对作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的监测评价,降低接触水平,保证工作场所的安全性;三是加强对劳动者的个体防护,构筑预防职业病危害的最后防线,同时也要做好职业健康教育促进工作。四是做好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及早发现职业危害并予以挽救。现代职业卫生工作针对的不是一个劳动者,而是面向整个国家的职业人口,职业卫生工作的目的不仅是发现职业病患者并给予治疗,更重要的是做好预防控制工作,真正消除职业病危害。以下对做好职业病危害分级预防控制工作进行论述:2.1第1级预防:本质化工艺技术措施采用现代化的工程控制技术,减少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机会,主要是指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生产工艺过程和劳动组织制度,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产生量和劳动者接触它们的机会。目前在我国的钢铁工业中还存在许多落后的甚至是国家明令淘汰的工业生产工艺和技术,还存在许多不科学不健全的劳动组织制度。改变生产工艺过程,减少和控制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就是要通过使用无危害或低危害物质取代高危害物质,提高工业生产的大型化、机械化和自动化程度,减少直接接触职业有害因素的作业人数,以本质化无危害为目标和起点,构建安全无害的工作环境。比如在焦炉炉顶和炉侧、高炉出铁场、转炉炉顶采用烟尘捕集设备,可以大幅度减少烟尘泄漏污染,从而改善工作环境条件。在夏季加强厂房内通风对流,改善局部环境气候条件,降低温度,预防中暑。制定科学合理的劳动组织制度,就是通过调整工作时间、工作频次等方式来避免或减少劳动者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时间和机会,比如在高温作业岗位,就可以通过多倒班多轮换多休息的方式来减少劳动者接触高温热辐射,从而有效预防中暑发生。2.2第2级预防: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加强对工作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的监测检查,准确评价危害因素污染程度。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的目的是制定危害因素的最低接触水平,为评价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状况和接触水平提供依据,为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供依据,为调整生产节奏和劳动组织工作提供依据,为做好有害作业危害条件分级提供依据,为健康监护提供早期信息[11]。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应该做到定期与随机相结合,根据生产情况,对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进行动态监测管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治理,不断改善劳动者工作环境条件,使之符合国家标准[12]。2.3第3级预防:个体防护与职业健康教育促进消除或减少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是使用个体劳动防护用品,个体防护措施不是辅助措施,而是最后一道十分重要的防护措施[13]。通过教育并要求劳动者正确佩戴使用个体劳动防护用品,避免或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直接作用于劳动者身体造成职业病危害,比如通过佩戴防尘口罩、护耳罩或耳塞可以有效地预防减轻粉尘和噪声对人体的侵害,因此说劳动防护用品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线并不为过[14]。职业健康教育促进就是通过对劳动者开展职业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制定工作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向劳动者进行职业病危害告知,在工作场所设立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15]。2.4第4级预防:做好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健康监护的定义是:为及时发现劳动者的职业性健康损害,根据劳动者的职业接触史,对劳动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定期或不定期的健康检查和连续的、动态的医学观察,记录职业接触史及健康变化,评价劳动者健康变化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职业健康监护主要包括职业健康检查和建立完善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等工作,职业健康检查主要是通过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应急性的健康检查以及复查,发现职业禁忌证,发现职业病危害的早期征象,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治疗干预。为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对健康监护检查结果进行动态观察,对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定期评定,形成规范化管理[16]。根据评定结果调整和修正健康监护工作方向,使劳动者保持良好的健康水平,最大限度减轻或延缓职业病危害的发生。职业健康监护可以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控制接触相结合,监护结果可以为改进生产工艺技术、调整劳动组织、加强个体防护提供反馈信息,也可以据此改进完善健康监护方法手段,同时也可以为发生职业病危害后的赔偿争议提供用于裁决的依据。职业健康监护工作是大多数国家明确规定的雇主(用人单位)的义务,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积极推进的工作[17]。使用现代化的计算统计方法还可以对劳动者个体或人群发生职业病危害的前景进行预测,为进一步做好健康监护工作指引目标。总之,通过对职业病危害进行分级预防控制,就能够起到了解掌握和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分布和变化情况,找出其中的规律,评价防治效果的作用,从而达到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有效预防职业病的目的。

作者:王艳斌王诗斌 单位:安阳钢铁集团公司安全管理部

第8篇:人体工程学危害范文

关键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五七水电站

中图分类号: F4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前言

研究区位于安图、抚松两县交汇部位,属于吉林省东部山地低山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河流蜿蜒曲折,河道坡降大。区内地貌类型主要分为漫滩、阶地(Ⅰ)、低山(Ⅱ)。地层岩性主要为华力西晚期及燕山期花岗岩,以及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堆积、崩坡积堆积的细砂、砂砾卵石、碎块石含少量粘性土、粘性土含少量碎块石为主。研究区属地震相对稳定地区,区域构造稳定性较好。

2 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研究区位于吉林省东部山区,属典型的山地型地质灾害区。依据本次野外实地地质灾害调查及访问,在评估区内仅存在五处崩塌点和五处泥石流沟。各类地质灾害规模均为小型。

2.1崩塌地质灾害特征

研究区范围内的崩塌主要分布于二道松花江两岸的岩石处,岩体边坡较陡,主要受江水掏蚀所致,但崩塌堆体积体积不大,大部分被河水带走。表层岩体风化剧烈,不稳定,在暴雨等作用下极易发生滑移式崩塌,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但五处灾害点处无村庄、道路及建筑物等,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小,危险性等级为小。

2.2泥石流地质灾害特征

研究区泥石流主要位于上坝址上游低山地区,平面上近似呈直线型,属于季节性流水,主要是洪水季节暴雨汇集而形成的地表径流,地表主要堆积1.0~2.0m的碎块石含粘性土及碎块石层,为主要的固体迳流来源。研究区泥石流发育频繁,其泥石流堆积物直接汇入二道松花江内,但规模小,附近无建筑物、道路及村庄。该泥石流为小型高频泥石流,危险性小。各崩塌体特征见表2-1。

表2-1泥石流特征统计表

3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是根据现状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及依据表3-1。

评估区内现状共发现崩塌五处,各崩塌体为小型崩塌体,且该五处崩塌灾害点处现状条件下均无公路、村庄及建筑物,故危险性等级为小。

评估区内共发现泥石流五处,均为小型高频泥石流,该五处泥石流灾害点处现状均无公路、村庄及建筑物,故危险性等级为小。

综合现状条件下崩塌、泥石流灾害点特性,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为小。

表3-1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4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测

拟建工程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是指对拟建工程可能遭受已存在的地质灾害和拟建工程建设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危害程度和危险性的预测。

评估区范围内拟建工程建设可能加剧的地质灾害为B1崩塌点,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为上坝址右坝肩、引水洞进口明挖段及洞脸、溢洪道等的开挖边坡稳定问题,以及下坝址左坝肩基坑边坡的稳定问题。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小,故危险性中等。

故工程建设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为崩塌、边坡的稳定,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有造成人员伤亡的可能,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小,故危险性中等。

5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与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是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地质灾害的发育程度、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危害对象,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划分。

在综合考虑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工程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并根据以上评估原则确定量化指标的依据,将整个评估区划分为二个区段。量化公式如下;

G=G现UmaxG预

式中:

G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等级;

G现—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

G预——预测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

通过分析,将评估区综合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确定为二个级别,即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B)、土地适宜性为“适宜”和危险性中等区(C)、土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详见表5-1。

为了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以及未来的安全运行,降低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结合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分布及可能危害实际情况及工程特点,提出如下防治措施。

对于上坝址的右坝肩、引水洞进口明挖段及洞脸、溢洪道两侧边坡和下坝址左坝肩开挖过程中可能诱发的小型滑崩塌的地段建议采取阶梯式或放坡开挖、并及时清除不稳定岩体、或采取锚喷及支护等工程措施,并做好基坑排水工作。

表5-1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表

6 结论

1、五七水电站工程为中型工程,属较重要建设项目,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为中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确定为二级。

2、评估区现状条件下发现五处崩塌及五处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但规模小,远离村庄及道路,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3、评估区内预测评估中可能加剧崩塌灾害的危险性小,可能引发崩塌和滑坡的危险性中等,可能遭受崩塌、滑坡灾害的危险性中等。

4、根据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程度,将整个评估区划分为二个区,即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C),面积为0.076Km2,土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B),面积为23.294Km2,土地适宜性为“适宜”。故评估区基本适宜修建水电站工程。

参考文献

[1] 地质工程勘察、检验监测及设计施工与灾害防治技术实用手册.中国知识出版社.2007-11

[2] 胡茂焱.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9

第9篇:人体工程学危害范文

关键词:建筑;灾害;预警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建筑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部门当中事故多发行业之一,事故数量

和频率始终居高不下,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普遍存在,灾害预警管理则远远落后,建筑企业重发展、轻预防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因此控制并减少建筑灾害问题已成为我国建筑业丞待解决的一个重大现实问题,所以积极研究建筑灾害预警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对减少和控制我国建筑业灾害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建筑业安全管理

安全作为人类最基本的需求,是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保证,而在建筑业当中,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则是保障安全的最重要的保证。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稳定,所以要保证安全施工,防止灾害发生。

二、建筑业灾害预警管理

(一)建筑业灾害预警管理原则

事故的原因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并存的,单纯由于某一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事故并不多。因此,要有效预防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是物防、技防和人防并重。安全物防是基础,需要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作支撑,实现员工误操作也不至于受伤。安全技防是手段,工艺技术、监控技术和检验技术是防止事故的重要前提,它使员工尽可能脱离危险环境。安全人防是根本,既要制止员工的违章操作,更要制止管理者的管理性违章所有这些都要通过严格的资质把关、制度控制和提高综合素质三者相结合才能实现。总的来说是预防为主,物防、人防、技防并重,做到有效预防事故发生。

(二)建筑业灾害预警管理技术方法——危险控制技术

建筑业灾害以人身伤害事故和机械设备事故居多,从安全技术上进行灾害预警十分重要,只有经过预警分析,掌握灾害规律和特点,才能为控制灾害提供依据,从而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控制灾害。建筑施工灾害常用的预警技术方法有事故判定技术,安全灰色预测技术,事故树分析,安全决策技术,危险控制技术,风险管理技术,人体生物节律及应用等,文章主要说明研究危险控制技术方法。

控制事故是安全工程的最终目的。危险控制就是要在现有技术和管理水平上,以最小的消耗,达到最优的安全水平,建筑安全管理中,其具体控制目标就是包括降低事故发生频率、减少事故的严重程度和每次事故的经济损失。

1、危险控制技术的原则

危险控制技术有基本的原则,具体包括:

(1)闭环控制原则

(2)动态控制原则

(3)分级控制原则

2、危险控制技术的具体方法

(1)危险预知分析可按以下步骤执行:

1)先对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作充分的调查了解。

2)建立危险预知分析表:搜集资料经验,按照过去的经验和同类生产过程当中发生过的事故,分析出工程当中是否存在类似危险隐患,是否也会出现类似情况,查找出能够造成人员受伤、设备损坏、和完不成任务的危险性。查找子系统时最好按系统和子系统一步一步地进行,以防漏项,并且要有一个检查表,指出查找危险性的范围。

3)分析危险源危险性后,分析危险等级。

4)找出相应的控制危险性的措施。在危险不能控制的情况下,最少要找出防治人员受伤和设备损坏的方法。

(2)具体控制措施

不同的情况都有不同的措施控制,还是要根据具体的事故找出相应适当的控制措施。

1)固有危险源的控制措施

对于上述固有危险源的控制,总的来说,就是尽可能地做到工艺安全。既要求尽可能的变有害为无害、有毒为无毒、危险为安全。要减少事故的发生频率,减轻事故的严重程度及经济损失率。要从技术、经济、人力等方面全面考虑,做到控制措施优化。

2)人为失误危险源的控制措施

引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有:生理方面的原因;管理方面的原因、操作方面的原因以及教育培训方面的原因等。

减少和避免人为失误的措施有:

①人的安全化:合理选用工人;加强上岗前教育;特殊工作环境要做专门培训;加强技能训练以及提高文化素质;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②管理安全化:改善设备的安全性;改进工艺的安全性;完善标准及规程;定期进行环境测定及评价;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加强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③操作安全化:研究作业性质和操作的运作规律;制定合理的操作内容、形式及频次;运作正确的信息流控制操作设计;合理操作力度及方法,以减少疲劳;利用形状、颜色、光线、声响、温度、压力等因素的特点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及可靠性。

(3)固体危险和人为危险的关系及分析

根据发生的建筑灾害的统计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在这些事故当中人为的形成的灾害事故是十分常见也十分多的,由研究发现的结果,这样可以把我们预警管理的重点放到人为失误的控制上来,这些人为失误并不是不可抗力,是可以由于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控制手段来制止的。

1999年建设部颁布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条文说明中指出:“分析的事故中有89%都不是因技术解决不了造成的,都是违章所致,由于没有安全技术措施,缺乏安全技术措施,不做安全技术交底,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的。”美国有人曾分析了75000件伤亡事故,其中天灾只占2%,即98%的伤亡事故在人的能力范围内是可以预防的。上表7中最终由人的因素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98。7%。因此,要减少和控制事故的发生,其根本就要控制人的行为,减少人的致灾因素。

三、结束语

总之,在建筑业灾害预警管理的工作当中,首先要全面、正确认识建筑灾害问题的发生、发展规律,并且树立高警觉性预防灾害的发生,并且要进一步研究和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并且要以减轻和消除各种建筑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为目标,在科学的理论研究指导和科学系统的建筑灾害预警管理的理论基础的支持下达到安全预警管理的最终研究目标和目的。

参考文献:

[1]方东平,刘红玉.建筑安全监督与管理.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2:5-7.

[2]李世蓉,兰定筠,罗刚.建筑工程安全控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9:75-86.

[3]张仁侠.现代企业生产管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7:15-19.

[4]从培经,张书行.工程项目管理.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3.

[5]周厚贵等.建筑业灾害预警管理.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1:311-316.

[6]徐大图,尹贻林.建筑监理工程师手册.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1995.

[7]王守华.建筑施工与管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18-19.

[8]筑龙网.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管理.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1:341-344.

[9]戴星新.危机管理.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10]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安全委员会四川华西集团主办.建筑安全,2003年1~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