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泡沫经济的影响范文

泡沫经济的影响精选(九篇)

泡沫经济的影响

第1篇:泡沫经济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 近代西欧 资产泡沫 泡沫事件 危机

中图分类号:F8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369(2010)4-0099-11

在经济史文献中,“泡沫”一词虽然很早就出现了,但人们对其认识与理解并没有取得一致 的共识。在不同的文献以及不同的研究领域,泡沫的含义往往不尽相同。作为人类历史上有 记载的最早的投机活动,荷兰的郁金香泡沫昭示了此后人类社会的一切投机活动,尤其是金 融投机活动中的各种要素和环节:对财富的狂热追求、羊群效应、理性的完全丧失、泡沫的 最终破灭和千百万人的倾家荡产,而最终促使法国的密西西比股票泡沫和英国的南海股票泡 沫崩溃的就是人们对原来股市乐观预期的改变。

经济史上对“资产泡沫”的认识过程

泡沫是经济学和金融学中最引人关注的概念之一,同时也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泡沫是一 种经济失衡现象,可以定义为某种价格水平相对于经济基础条件决定的理论价格的非平稳性 向上偏移,这种偏移的数学期望可以作为泡沫的度量。导致价格泡沫的原因是复杂的,在实 际经济活动中,与预期相关联的过度投机行为、幼稚投机者交易行为、规范失灵、诈骗行为 和道德风险等都可能成为导致泡沫现象的原因。

金德尔伯格认为泡沫一般是指一种或一系列资产在一个连续过程中突然涨价,使人 们产生此种资产还要涨价的预期,于是又吸引了新的买主。当资产的价格涨得如此之高,以 至于远远超过了资产的实际价值,那么此时就产生了泡沫,超出资产实际价值的部分就是所 谓的泡沫。 约翰•伊特维尔,默里•米尔盖特,彼得•纽曼-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词典-经 济科学出版社,1996:282但是这个定义并不准确,金本人也说道:“在编写本词条时,理论界尚未达成 对泡沫状态的一致统一的定义;以至于它是否可能发生,也没有踊致的看法。”“实际上那 些没能否定1923年德国通货膨胀中没有发生泡沫状态的作家,到了第二年,还是这些人又设 法否定一个想法了。 Flood R P, Garber P M. Market Fundamentals Versus Price Level Bubble: th e First Test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August,1980:745.70另外有两位理论家以数学方法阐明,在 排除‘非理性泡沫状态’后,理性的泡沫状态是可能存在的;这倒不是因为‘非理性泡沫状 态’不存在,而是因为数学上难以处理。” Blanchard O, Watson M W. Bubbles, Rational Expectations and Financial Ma rket. NBER working paper,1982:945

如果追溯经济史,“泡沫”一词最初源于18世纪初期在英国产生的南海泡沫事件。当时南海 公司的股票受到热烈的追捧,以至于股票被视为一种可迅速致富的手段,而不管这种股票是 不是由南海公司发行的。在这种对股票的狂热投机中,一些从事各种各样商业活动的公司像 “泡沫”一样产生了,这些公司的投资行为并没有经过很好的考察,在不了解有些公司从事 什么行业和活动的前提下,只要持有它的股票似乎就可以获得巨额收益。后来,南海公司以 “泡沫公司未经政府许可公开发行股票,给南海公司造成了损失”为由,将这些公司告上法 庭,促使政府制定了《泡沫公司禁止法案》(The Bubble Act)。显然,泡沫的最初含 义指的是这些形形的泡沫公司。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日元升值及银行低利率的双重影响,在日本经济中产生了严重的 泡沫,并于90年代初期开始全面崩溃,其结果导致了日本经济的长期萧条。泡沫破裂之后, 日本学者开始探讨泡沫以及泡沫经济。三木谷良一认为,所谓的泡沫经济就是资产 价格(具体指股票价格和不动产价格)严重偏离实体经济(生产、流通、雇佣、增长等)暴 涨,然后暴跌的过程。三木谷良一.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崩溃与金融改革.金融研 究,1988(6)野口悠纪雄认为,在经济学中,可以用“泡沫”现象来解 释这种犹如泡沫膨胀一样的增长过程。野口悠纪雄.泡沫经济学.曾寅初译.三联书 店,2005这里所说的“泡沫”,是指资产价格中与经济实体 无关的上涨部分。在这里所说的资产,是指股票、土地等可以实现经济价值增值的手段。铃 木淑夫认为,经济泡沫是指地价、股票等资产的价格,持续出现无法以基础条件来解释的上 涨或下跌。从这些陈述不难发现,日本学者倾向于将泡沫定义为资产价格背离经济基本面的 膨胀过程,并且这种资产一般指的是股票和地产。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对泡沫的阐述在一定意义上是与泡沫经济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泡沫和 泡沫经济似乎成了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一般来说,在投机性泡沫发生时,价格往往会出现 突然攀升,价格的攀升趋势可能会使市场产生进一步价格上升的预期,并且吸引新的买主, 形成自我实现的正反馈过程。当价格泡沫一旦被市场发现,就会产生和原来相反的预期,出 现使市场价格回归理论价格的市场力,价格可能迅速而急剧地下降,导致泡沫的破灭。资产 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价格泡沫,同时泡沫资产总量已经占到宏观经济总量的相当大的比重,泡 沫资产还和经济的各个部门发生了直接或间接性的联系,一旦泡沫破裂,将给经济的运行带 来困境,或者引发金融危机,或者引发经济危机。

近代西欧资产泡沫形成的历史背景

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促进了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欧洲人的航海技术 大有进步,得以对广大的世界展开有规则且持续的探索和接触,另一方面就是海外殖民与贸 易的扩张。地理大发现将连接东西方的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到了大西洋沿岸,欧洲西部的发 展超过了东部,中世纪晚期盛极一时的意大利城市由于商路的改变而衰落了,荷兰和英格兰 迅速发展和繁荣起来,成为资本主义的核心地区。

从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贸易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欧洲历史上是罕见的,西方经济史学家把 这段时期称作重商主义时代。重商时代的特点体现在经济体系上,在这个经济体系中,固定 资本起着相对次要的作用,很大部分的财富由流动资本组成,资本的迅速周转能产生较高收 益,特别是它使资本投资有广泛的选择机会。因此,贸易的重要性显然超过其他各种经济活 动。此外,金融体系有赖于金银的流通,这种流通也取决于对外贸易情况。在重商主义时代 ,利用本国实力造成贸易顺差,并保证金银及其他贵金属的进多出少,就成为欧洲各国政府 商业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这一时期,哪个民族能够大规模生产物美价廉的大众商品以满足世界市场需求的能力;能够 制造强大的海上力量将这些商品运输到世界各地以及垄断海上交通路线,哪个民族就能迅速 地强大起来。荷兰、法国和英国是这一时期迅速崛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典型代表。16世 纪,位于欧洲大西洋沿岸的一些海港城市变得空前繁荣,荷兰由于横贯大陆的贸易同海上贸 易的结合,成为当时欧洲主要的商业与金融中心。16世纪的英国还没有走上经济增长的道路 ,因为其经济既缺乏规模,又不具有商业地位。进入17世纪,通过与荷兰的三次战争逐渐确 立的海上霸主地位,伦敦和利物浦随着国内外贸易的扩张而迅速发展,使得英国不仅成为欧 洲也是世界的商业中心。17世纪的法国不存在英国、荷兰那样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民 族工业,法国为调整贸易平衡,防止金银及其他贵金属的净流出,通过颁布相关法规和政策 ,创建并成功发展了自己的工场手工业体系。

由地理大发现开始的贸易经济,使欧洲各国的经济发展与以往相比,有三方面重要的变化。 第一,商业组织形式的转变。最初,由民间冒险商人组成贸易公司,经营及发展对外贸易。 由于地区间联系趋向增加并变得更为活跃,这缓慢地促进了全世界的单一市场的产生。面临 新任务的大西洋沿岸的欧洲人发展和应用了新的经济技术。他们改变了经济组织的构架,创 立了新的合作行为方式和新的国家部门,最为重要的是创立了新式商业公司。为发展对外贸 易,各地商人组成若干贸易公司。这些公司最初都属于临时性质,通过汇集资金组成商船队 ,进行贸易,并按照出资额多少进行利润分配。同时,为克服发展海外贸易的重重困难,这 些贸易公司都依赖各自政府获得某种特许经营权。因此,这类公司在特许经营权和巨额贸易 利润的推动下,快速发展开来,并最终发展成为近代资本主义,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第二,金融系统的快速发展。17世纪,为弥补政府财政赤字,创办了股份制银行来为政府融 资。银行被赋予经营货币和票据、发行与此等额纸币的特权。随着近代海运业的发展,在16 88年金融业中开始出现其性质和运营方式近似银行的海上保险公司。与此同时,火灾保险、 人寿保险等其他保险事业也纷纷成立。从16世纪开始,以买卖现货与期货为业务的商品交易 所和以买卖股票、公司债券与公债等有价证券为业务的证券交易所纷纷成立。债券和股票成 为公司融资的主要手段。当在交易所买卖股票的活动得以创立,在这些经济和社会集团之上 ,在殖民运动的边缘,一种对贸易和殖民地事务的兴趣就得以在一般公众中蔓延开来,以至 于它成为一种不可小视的社会现象。

第三,投资渠道的丰富。商业组织形式的转变及金融体系的发展也为更多普通民众提供了参 与贸易、获得利润的投资渠道。长期的经济繁荣使得私人资本不断集聚,社会储蓄不断膨胀 ,投资机会却相应不足,大量暂时闲置的资金有待寻找出路。公司股票、债券的发行与流通 ,迅速成为人们放大财富效应的投资工具。

近代西欧历史上泡沫事件始末

地理大发现后,欧洲各国的经济繁荣是建立在商业贸易而不是工业基础上的。眼光过多局限 于贸易方面,使得商业资本片面发展,一方面导致大量资金向借贷资本和进出口贸易转移, 致使国内的制造业资金缺乏,无力更新技术和扩大生产;另一方面大量的商业资本开始从事 国内外的金融投机,引发了西欧这一时期的一系列资产泡沫事件。

1-荷兰郁金香泡沫的产生与崩溃

发生在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泡沫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有案可查的泡沫案例。郁金香属百合科植 物,16世纪中叶自土耳其传入欧洲,在上流社会形成时尚,贵妇人们在衣服上别一只娇艳的 郁金香花成为最时髦的服饰,郁金香品种的珍贵则成为现实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郁金香有两种繁殖方法。一种是通过种子繁殖,另一种是通过郁金香的根茎繁殖。利用根茎 繁殖的郁金香栽到地里,每年四五月间就会开花,花期不过十天左右。如果通过种子繁殖, 要经过7―12年才能得到比较理想的球茎。郁金香市场上交易的不是花,而是球茎。园艺家 们在郁金香的栽培过程中发现,利用一些自然开裂的球茎往往可以培育出特殊的新品种,开 出非常鲜艳的花朵。这实际上是那些开裂的球茎受到某种花叶病毒的感染之后产生的异变。 这种异变只能通过球茎繁殖来传承,而不能通过种子来繁殖。因此,被感染后的球茎成为稀 有品种,被交易者和收藏者所珍视。从1636年10月份开始,郁金香的价格开始大幅度上升, 不仅珍贵品种的价格快速攀升,普通的郁金香球茎也开始快速上涨。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 ,郁金香球茎的价格被抬高了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最贵的郁金香价值10头牛外加一辆崭新 的马车、两匹灰马和一套完整的马具。人们购买郁金香已经不再是为了其内在的价值或作观 赏之用,而是期望其价格能无限上涨并因此获利。

但是,所有的金融泡沫正如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名称所喻示的一样脆弱,当人们意识到这种 投机并不能创造财富,而只是转移财富时,郁金香所形成的价格泡沫就到了破灭的时候。郁 金香球茎的疯狂上涨仅仅维持了一个冬天,1637年开春之后,倒买倒卖郁金香期货合约的人 逐渐意识到郁金香交货的日期就快要到了,一旦把郁金香的球茎种到地里,也就很难再转手 买卖。球茎价格开始急剧下降,有些郁金香品种的球茎价格从最高峰的几千荷兰盾跌到低谷 价格的不到一个荷兰盾。

加尔布雷斯认为郁金香价格泡沫的崩溃严重地阻碍了荷兰的经济发展,“郁金香价 格的崩溃以及因之而导致的赤贫给荷兰以后数年的经济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用现代术 语来说,是使之陷入了经济大萧条时期”,但加尔布雷斯的描述缺乏史实支持。 J-K-加尔布雷斯.“泡沫”的故事――金融投机历史回顾(一).改革,1994 (4):143,149从16世纪 末开始,荷兰逐渐变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到17世纪初期,荷兰共和国实际掌握着瑞典的经 济,又因三十年战争,汉撒同盟的力量衰微,英国则因内争而引发内战,荷兰经营的航海业 及国际贸易已无可匹敌。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三联书店,1997 而在这次郁金香泡沫产生的时期,正是荷兰在商业和金融业取得 辉煌胜利的时期。三十年战争于1648年结束,其间这次所谓的“经济灾难”并没有在荷兰产 生影响。并且,荷兰在随后的1650―1672年出现了极度的繁荣,尤其在豪华住宅、城市建设 以及绘画也上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金德尔伯格.经济过热、经济恐慌及经济崩溃――金融危机史.朱隽,叶翔译.北京大 学出版社,2000

2-约翰•劳的活动与法国的密西西比股市泡沫

在荷兰郁金香泡沫破灭80年后,1719年又出现了著名的法国密西西比股市泡沫。约翰•劳是 苏格兰的一个金融天才,在1705年发表了著作《货币以及商业考察》。他认为在就业不足的 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可以在不提高物价水平的前提下增加就业机会并增加国民产出。一旦 产出增加之后,对货币的需求也会相应提高。在实现了充分就业之后,货币扩张能够吸引外 部资源,进一步增加产出。他的理论对当时的法国政府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在政府的特许 下,于1716年,他在巴黎成立了一家私人银行“通用银行”。这家银行拥有发行银行券的特 权,由于其银行券可以兑换硬通货和付税,所以极具信用,并广泛流通,从而成为名副其实 的货币。此后,约翰•劳通过取得贸易特权和兼并其他公司,将整个集团重组为印度公司, 这个组织垄断了法国所有的欧洲以外的贸易。一方面,劳氏通过所控制的印度公司发行股票 ,其收入用来偿还政府到期的国债,同时取得对政府的债权;另一方面,通过皇家银行大量 发行货币,这些货币用来给那些股票购买者提供贷款。在这个机制运作的初期,因为印度公 司取得了一系列特殊的垄断权力,使得人们对其可取得的预期收益十分乐观,所以尽管印度 公司多次发行股票,这些股票仍然都被抢购一空,同时股票价格也节节攀升。

在大量发行股票的同时,皇家银行也开始大量发行银行券。经过了一个很短的滞后期,严重 的通货膨胀降临法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从1719年7月的116.1上涨到1920年9月的203.7。 彼得•加伯.泡沫的秘密.陈小兰译.华夏出版社,2003:101严重的通货膨胀 动摇了民众的信心,在1720年1月印度公司的股票价格开始暴跌。劳氏开始 大量发行货币,把股票价格强行固定在9000里弗尔的高价位上,并且维持了两个多 月。1720 年5月,如此高的股价再也无法维持,约翰•劳宣布股价进行有计划的贬值。到1721年5月, 股价跌到500里弗尔,重新回到1719年5月水平。

这次事件对经济的影响,相对于郁金香泡沫来说,要严重得多。在约翰•劳扩大货币供给的 时候,没有料到会导致金融投机的热潮。他非但没有能够及时制止这种金融投机,反而在相 当程度上推波助澜,终于使得大局败坏,以致不可收拾。加尔布雷斯写道:“投机 狂潮过后,法国经济陷于萧条,经济和金融生活处于混乱状态……在之后的一个世纪里,在 法国,一谈起银行,人们脸上就不免流露出怀疑的神色”。密西西比泡沫的破产导致银行在 民众中失去信用,这一结果导致了法国银行业发展的放慢,减缓了工业的扩张,降低了经济 恢复和增长的速度。

3-南海公司股票炒作与英国的南海泡沫

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英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兴盛时期。当时股票的发行量极少,拥有股票 是一种特权。在这种情形下,一家名为“南海”的股份有限公司于1711年宣告成立。1720年 左右,英国政府由于战争债务出现了财政困难。1720年,南海公司提出可以帮助政府解决 出现的财政困难,并愿意向英国政府支付750万英镑来换取管理英国国债的特权。在1720 年3月,英国议会正在辩论是否给予南海公司经营国债的法案时,南海公司的股票已开始上 涨,从每股的120英镑逐渐上升到200英镑。3月21日,议会通过这项法案,股价达到400英镑 。自此之后,南海公司的股价开始迅速上扬,夏天已涨至1000英镑。在此期间,南 海公司还三次较大规模地增发股票,每次发行的新股都被迅速抢购一空,持有这些股票的人 们迅速暴 富,这又促使了更多的人参与股票投机。

当南海公司股票被疯狂追捧的时候,英国迅速出现了一些其他的商业公司,它们也纷纷发行 股票,进行投机活动。这些“公司”的成立极其简单,它们仅仅是在报纸上做一个广告,说 明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行股票,然后到了当天就有大量的投机者前去购买这些新成立公司所 发行的股票。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公司在得到大量的现金之后就销声匿迹。这些从事各种商 业活动的公司犹如泡沫一样,迅速产生,因此当时被称为“泡沫公司”。泡沫公司的出现, 使得投资者的资金开始从南海公司分流。最后南海公司将这些公司告上了法庭,促使政府制 定了《泡沫公司禁止法》,并开始解散这些泡沫公司。这些泡沫公司的解散,使得人们对于 股票的信心也迅速下降,同时期的法国密西西比泡沫开始崩裂,约翰•劳用各种优惠政策争 取流动资金,导致大量资金从英国和荷兰流向法国。1720年8月底,南海公司的股票开始暴 跌,到12月每股仅124英镑,仅仅是最高价时的1/7。随后,英国议会强令南海公司资产改组 ,南海公司股票泡沫彻底破灭了。

促使南海股市暴涨的动力来自于民众的乐观的预期,摧毁南海泡沫的直接因素是人们对股市 预期的改变。社会大众的心理因素和非理性预期促成了南海公司股票泡沫的形成和破灭。在 南海泡沫事件中导致人们改变预期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法国约翰•劳的失败。这说明泡沫经济 的形成和破灭在国际上具有相当高的传染性。如果英国政府的金融法制法规比较健全,能够 将这些欺诈性的泡沫公司轻易甄别出来,就不会形成南海泡沫,南海公司股票的高涨很可能 导致一个繁荣健康的股票市场的诞生。因此,保持一个与政府行政部门相对独立的金融机构 ,防止金融部门的腐败,时刻保持对金融体制的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是避免发生泡沫经济的 必要条件。南海泡沫的崩溃使伦敦和英国的经济生活显著地衰退下去。在其后的一个多世纪 中,英国规定禁止设立股份公司,其导致的后果是严重的,它甚至使得英国在长达20年的时 间里放弃成为欧洲的领袖。

泡沫事件对近代西欧经济的影响

投机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理性投资阶段,投资者对投资产品受到的外部冲击的 反应是有限的、理性的,不会盲目地追逐利润,而以获得稳定的利息为主;第二阶段是追随 投资阶段,在这一阶段资本收益起着主导作用,即通过购买、出售投资产品获得高收益。近 代西欧的泡沫事件都是由非理性原因引发的。自发的乐观主义情绪的高涨不断地推高资产价 格,以至于预期的改变最终导致经济崩溃和重大的金融灾难。总结近代西欧泡沫事件对经济 的影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普通投资者财富的减少。无论哪种资产,虚假繁荣的背后是泡沫的不断积聚,一旦这 种虚假的繁荣被戳穿,泡沫破灭,整个产业将会显现出它的真实面目,并将受到严重的影响 。资产泡沫破裂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财富的雪崩效应――人们的财富迅速缩水 陈舒静.基于资产膨胀的资产泡沫与金融安全.现代商业,2008(17):24。那些因高 估的资产导致泡沫破灭,财富也随之消失。而后,某些财富的消失 必然导致企 业破产、工人失业等社会问题,经济秩序开始混乱,经济增长陷入停滞甚至倒退。而经济的 衰退、严重的失业、财富的减少等状况带来的是悲观、阴郁的社会心理阴影,对社会稳定有 一定的威胁。近代西欧泡沫破灭的结果就是郁金香、股票等资产价值缩水十几倍,危机后的 各国由于普通民众的财富大幅缩水,使得社会的消费和投资下降,订单的减少导致工厂倒闭 ,经济陷入了大萧条。

第二,金融体系的崩溃。经济作为一个整体,作为其组成部分的各个行业之间是密切相关的 。因此,任何一个产业资产泡沫的破裂必将传导至整个经济,引起经济衰退。金融市场作为 虚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经济实体,其主要功能应在于它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融 资 ,降低经济社会的交易成本,优化经济资源的配置。一旦资产泡沫破裂,金融行业必将受其 影响。投资者的财富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不能偿还银行的贷款,银行的不良贷款则会迅速增 加,不良债权大量增加将导致金融机构的抗风险能力下降,出现资金周转失灵等问题,引发 信用危机。当不良贷款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一些银行就会破产,进一步导致更为严重的金融 危机,迅速传导到经济的其他方面。泡沫破灭后的西欧各国,经济陷于萧条,人们对银行失 去信心,经济和金融生活处于混乱状态。银行业的发展放慢,直接影响就是减缓了工业的扩 张,降低了经济恢复和增长的速度。

第三,相关监管及法律法规的完善。泡沫的出现及破灭,一方面是投机者追逐资本利得的非 理所致,另一方面就是缺乏相关的监督管理,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造成的。如果当时有 相对独立有效的监管部门能够及时采取行动制止民众过度的投机行为,相关的法律法规能够 帮助甄别和惩罚欺诈行为,就不会出现资产泡沫。任何危机的出现也有它积极的一面,英国 政府在南海泡沫过程中制定的《泡沫公司禁止法》,以及泡沫爆破后所颁布的相关金融法律 法规,成为后来金融市场有序运行的有力保障,为金融体系的健康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

结论与启示

近代西欧爆发的三次泡沫危机均是由于投机交易极度活跃,导致荷兰的郁金香价格、法国和 英国的股票价格脱离

其实际价值大幅上涨,造成表面繁荣的经济现象。密西西比和南海股市 泡沫与郁金香泡沫的不同之处在于:荷兰郁金香泡沫基本上是民间的投机炒作,但是英、法 股市泡沫却有着明显的官方背景。郁金香泡沫所炒作的只不过是一种商品,牵涉到的人数有 限,而股市泡沫却发生在股票和债券市场,直接波及到了广大的社会底层普通收入的老百姓 ,其负面影响更为深远。从这一点来说,密西西比泡沫和南海泡沫更具有现代特色。

第2篇:泡沫经济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经济泡沫;虚拟经济;投机;价值

1 经济泡沫

1636年荷兰郁金香事件,让我们认识到经济中的泡沫。“泡沫”这个物理概念,从此被引入经济领域。此后三百多年中,泡沫成为普遍的经济现象,出现如:金融泡沫,房地产泡沫,网络经济泡沫。经济泡沫对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决定着经济的繁荣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经济泡沫同时还影响着经济周期,推动经济循环。

马克思认为,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但如果,价格在一定时期内严重偏离价值;或者另一种表述资产的价格严重背离其基础价值,则认为存在泡沫。而暂时性的波动,短暂的严重背离,则非泡沫。泡沫虽然易破,仍能存在一定时问。

经济泡沫的载体不同,种类则不同。经济泡沫即可能存在于债券、股票等虚拟经济,也可能存在郁金香、房地产等实体经济。金融资产的价格严重偏离,叫金融泡沫。金融泡沫也是最普遍的泡沫,是经济泡沫中最重要的一种。

经济泡沫与通货膨胀联系紧密。经济泡沫讨论的是价值和价格的关系,而通货膨胀分析的名义价格与实际价格之间的关系。wwW.133229.cOm虽然两者的最终结果都会变现出很高的价格,但两者是不同的经济现象。往往存在经济泡沫都会伴有较高的通货膨胀。经济泡沫可以存在于局部,而通货膨胀一般都针对的是整个社会。

2 经济泡沫的形成与破灭

2.1 经济泡沫的形成

(1)投资者的过度投机。当市场上的某个子市场出现高利润时,这时投资者往往会蜂拥而至。可能还会伴有国外资金的介入。

(2)市场的不均衡发展。如果各个子市场均衡发展,与均衡利润相一致,那么资金将在各个子市场上均衡分布。一旦某个子市场过度繁荣,将会导致过多资金投入到该市场,同时将加剧该子市场的繁荣,也将会带动与之联系紧密的相关市场。市场的不均衡将进一步加剧,不稳定性进一步加深。

(3)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背离。目前一般将经济分为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实体经济的增长将导致社会财富的增长。而虚拟经济的增长并不一定带来社会财富的增长。通常情况下,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一致,这时经济将会良好增长,价格也不会背离价值。一旦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脱离发展,那么泡沫将会形成,可能会出现虚假的繁荣。

(4)信息不完全。买方与卖方信息不对称,将会导致资产的价格扭曲,从而形成泡沫。泡沫的另一种表述就是价格扭曲,通常情况下会远远高于其基础价值。买方往往处于信息缺失一方,对于风险不能完全了解和掌握。同时,卖方可能存在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这些都将对泡沫的形成起到催化的作用。

2.2 经济泡沫破灭

泡沫形成后,将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是很长一段时间。在这段时期内,我们将看到经济的繁荣。经济繁荣过程越快,泡沫膨胀越大。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时是经济的虚假繁荣,并没有导致经济真实繁荣。泡沫形成后,经济的不稳定性大大增加。经济泡沫化程度越严重,其破灭后产生的破坏力也越严重。如果恶性泡沫形成,并且市场主体不及时采取措施挤出泡沫,一旦恶性泡沫破灭,将会对经济产生致命的打击。

根据价值规律,价格是围绕价值波动的。价格在一定范围内偏离价值,是可能长期存在的。但任何严重背离价值的价格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所以,恶性泡沫终将破裂,它没有存在的基础。

泡沫的破灭一般由外部力引起。经济泡沫是不断急剧膨胀的。通常情况下,不会是其自身破灭,而是由外在因素引起。经济中存在泡沫,则经济将呈现出一定得脆弱性,市场自动调节能力下降。如果市场机制不能抵挡住泡沫破裂的冲击,那么就将形成经济危机,出现大萧条。

经济泡沫破灭的前提是必须膨胀到一定程度。轻微的泡沫就如低通货膨胀一样,会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价格可以偏离价值,但必须维持在适当的范围内。

经济泡沫破灭不一定会导致经济危机,对经济产生强大的破坏力,经济泡沫的破灭包括两种形式,一种是缓慢的挤出泡沫,例如中国股市泡沫的破灭,监管当局不停进行干预,以挤出存在的泡沫。另一种破灭是,由于外部剧烈的冲击,导致泡沫突然破灭,比如泰国泡沫。

3 经济泡沫的利与弊

经济泡沫既然存在,则必有它存在的意义。由于经济泡沫与经济危机紧密联系在一起,就被误认为它只会对经济产生破坏作用,而没有促进作用。而事实上却并非这样。经济泡沫与经济危机并不是充要条件。经济泡沫并不一定导致经济危机,而经济危机也不一定源于经济泡沫。

经济泡沫对经济产生何种影响关键在于其泡沫化的程度。美国的新经济被认为是存在良性的经济泡沫,促进了美国经济长达十多年的一高两低经济发展。美国新经济泡沫化低,因而能起到促进作用。而日本经济泡沫导致其经济发展一直缓慢,源于泰国金融泡沫的破灭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亚洲各国陷入经济萧条。

经济泡沫将会影响市场机制的调节。泡沫的存在,导致了价格的扭曲。投机大于投资,价格不能体现资产的实际价值,市场的供求状况处于极度不均衡,从而市场自动调节效率下降,甚至是市场失灵。经济泡沫将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泡沫通常都存在于特定的某个领域,一般为股市,债市以及房地产市场。过多的资金投入这些领域,导致这些子市场投资过度,而其他领域投资不足,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经济效益下降。经济泡沫将增加市场不稳定性。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各市场发展不均衡,市场波动加剧,经济脆弱性增加。

当然,经济泡沫的存在仅非只有它消极影响的一面,也存在积极影响的一面。经济泡沫能降低过度积累,提高经济的动态效率。如果资本过度积累,在缺乏技术进步时,边际产出下降。过高的储蓄率对于经济的发展无益的。通常情况下,一个社会越节俭,越贫穷。经济泡沫,尤其是金融泡沫,将会刺激部分投资者减少储蓄,加大对金融资产的投资,从而使经济达到黄金律水平。泡沫形成的挤出效应能防止虚假繁荣以及虚假增长。

4 总结

总之,经济泡沫对经济的作用取决于其泡沫程度化。经济泡沫可能促进经济的增长,也可能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将经济泡沫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促进经济的良好发展。规避恶性经济泡沫,需从以下几点出发:

完善经济制度。泡沫的恶性膨胀往往是信息不完全的结果。完善经济制度,降低信息不对称,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价格扭曲以及过度的投机。完善经济体制有利于投资者理性投资,减少“羊群效应”。

第3篇:泡沫经济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泡沫货币稳定金融稳定

货币政策目标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经济稳定,即在保持物价稳定的基础上,维持经济的健康发展;另一类是金融稳定,即保持金融体系的健康。根据历史经验,一般物价水平的稳定有助于经济稳定和增长,但是不能确保金融稳定。近20多年来,物价稳定而资产价格频繁波动是许多国家遇到的一个新问题。资产价格泡沫在许多国家均有发生,但是在泡沫产生-膨胀-破裂的过程中,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对其进行干预这一问题成为理论界的研究热点。

资产价格泡沫中的货币政策干预问题分析

关于货币政策是否应该对资产价格泡沫进行干预的问题,近年来在学术界产生了持久性的争论。到目前为止,有一点已经达成共识,那就是,运用货币政策进行干预或者不干预的关键并不在于判断资产价格是否合理估值,而是取决于资产价格所包含的信息内涵,即价格中是否含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通货膨胀或者产出)的信息。换句话来讲,就是要看资产价格是否能够作为经济预测的领先指标。如果资产价格中包含了未来通货膨胀或者产出的信息,那么货币政策就应当对泡沫进行干预。

目前争论的焦点问题在于,如果资产价格不包含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信息,那么货币政策是否仍旧应该对泡沫进行干预?对于这一问题,存在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即使资产价格没有信息内涵,即不包含诸如通货膨胀或者产出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信息,货币政策仍然应当积极对泡沫进行干预,我们称之为“有为论”。相反,另一种观点认为,如果资产价格没有信息内涵,那么央行应当忽略泡沫的影响,不对其进行干预,我们将其简称为“无为论”。

(一)无为论

Bernanke,Mishkin,Filardo以及Goodfriend等都是“无为论”的支持者。他们认为,除非资产价格泡沫影响到通货膨胀预期,否则货币政策不应该对泡沫进行干预。

BernankeandGertler(1999)的研究颇具代表性。他们对BGG模型进行扩展,加入泡沫因素。通过对四种不同的货币政策在泡沫从膨胀到破裂的全过程进行模拟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认为:采用的一种货币政策,即仅对通货膨胀反应的货币政策虽然不直接对泡沫做出反应,但是仍然能够取得最小的通货膨胀波动和产出波动,是四种候选货币政策中最好的一种。一些中央银行家也持有“无为论”的观点,如美联储前任主席Greenspan。Greenspan(1999)在众议员战略委员会提供证词时,对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如下论述:“尽管财产价值对经济至关重要,美联储必须对此认真监督和审查,但是其本身并不是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的目标是美国经济的最大可持续性增长,而不是资产具体的价格水平。”

(二)有为论

Cecchetti,Genberg以及Wadhwani(2000)等学者明确主张中央银行应该直接干预资产价格泡沫。他们认为,从理论上来讲,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即经济稳定)以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而资产价格泡沫与金融稳定有着密切的关系。泡沫崩溃往往会给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冲击,所以,中央银行应该通过调控利率等手段,对泡沫进行干预。

持有为论的学者和中央银行家为数也不少,如Smets(1997)、KentandLowe(1997)以及GoodhartandHofmann(2000)等。他们并不是建议将资产价格纳入货币政策的损失函数,而是将资产价格作为货币政策反应函数中的一项,即采取形如第四种情况的货币反应函数。也就是说,有为论并不是要求改变货币政策的损失函数,有为论与无为论之间的主要争论也在于对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不同看法。

货币政策直接干预资产价格泡沫的局限性

尽管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其在应对资产价格泡沫中也存在许多局限性。如果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直接对泡沫进行干预,存在如下的问题:首先,央行必须准确判定资产价格泡沫是否存在以及合理评估泡沫程度大小。但是,要识别正在逐渐发展的泡沫是非常困难的。这是因为资产的基础价值本身是无法观测的,而且难以对其进行准确估算。实际上,相于私人部门而言,中央银行并不拥有信息优势以及更强的泡沫预测能力。Greenspan(1998)曾经说:“想通过市场干预来戳破股市泡沫,有个根本性的问题尚未解决,那就是你必须比市场本身更了解市场。”事实证明政府并不比市场知道更多信息。如果中央银行在不具备信息优势的情况下错误地对是否存在泡沫做出判断,那么就会导致错误的货币政策。

其次,货币政策对于资产价格泡沫仅具有有限调节能力,许多实证研究结论表明,货币政策与资产价格之间的关系并不存在固定的模式,这表明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控制资产价格的手段和能力是有限的。而且,运用货币政策对泡沫进行调控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使用时有一定的政策时滞。

第三,货币政策的成本也需要引起关注。运用货币政策抑制泡沫的同时也会对实体经济造成影响,紧缩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可能比泡沫带来的危害更大。如果央行采取激进的措施,比如大幅度提高利率,即使有可能会成功地抑制泡沫,但是其后果是经济出现下滑,甚至陷入衰退。所以,即使可以识别泡沫,货币政策仍然很难在刺破泡沫的同时不损害实体经济。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BernankeandGertler(1999)提出了基于弹性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下干预方法:即使在资产价格泡沫对预期通货膨胀率产生影响的情况下,货币政策也不应当直接对泡沫本身进行干预,而是应当对被影响的通货膨胀率进行干预。但是,这种方法需要预测泡沫对预期通货膨胀率的影响,而这在操作上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无论如何,货币政策无法从根本上抑制泡沫的产生。货币政策只能通过信贷的扩张与收缩,间接影响资产价格泡沫的变动。防治泡沫需要有良好的制度设计、完善的会计制度、执行有效的法律体系,高效的监管构架以及投资者理性投资理念的建立。货币政策对于金融稳定的作用也只能是治标,最后贷款人功能的发挥局限于事后的“救火”以及防止危机的扩散。

结论

第4篇:泡沫经济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金融泡沫;房地产;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3

在此背景下,文章引言部分对中国金融泡沫的结构化耗散思路简要叙述。然后对金融泡沫的主要观点、含义做了简要论述;作用机理以及成因进行了分析;从货币供给对中国金融泡沫的影响,中国金融泡沫形成的支出法下GDP投资因素,中国2003-2012年全社会投资中的行业投资结构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影响金融泡沫的制造业、房地产业和住宿餐饮业三个行业因素。

随后对制造业和住宿餐饮业进行了简要分析,对房地产业对金融泡沫的影响从判断指标、成因、治理措施进行了论述。

一、引言

1992年,中国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地位。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资本市场规模的日益扩大,货币供应量(Monetary Aggregates)快速增加,导致中国经济体的部分资产价格累积了越来越多的泡沫,造成了货币流动性降低,财富分配不均衡。

“结构耗散论”的金融运作规律表明,一定程度的增量货币在市场经济建立初期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可控的金融泡沫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加速市场化进程;[1]然而,如果这些增量的货币日益膨胀,在基础民生领域聚集而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耗散,必将形成资金结构流向固化,造成局部行业资产价格的剧烈起伏和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形成金融泡沫,进一步加剧收入分配和经济结构的不均衡。

建立快速稳定、公平通畅的货币流通机制,促进货币在实体经济中的快速流动,确保货币在非实体经济的公平耗散,对化解金融泡沫风险,促进经济健康运行至关重要。

鉴于此,本文对金融泡沫的含义进行了概述,对金融泡沫的形成机理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对中国金融泡沫的现状特别是房地产泡沫现状进行了描述,分析了中国金融泡沫形成的原因,并对金融泡沫的治理措施进行了探索。

二、金融泡沫的概述

泡沫,即虚幻的,不真实的。

狭义的金融泡沫是指发生在资金融通中的一类泡沫,特指在金融领域的资产价格偏离其真实价值的现象。

广义金融泡沫是某种或一系列资产的市场价格偏离其基础价值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指一种或一系列的金融资产在经历了一个连续的涨价之后,市场价格大于实际价格的经济现象。

本文研究的是广义的金融泡沫。

金融泡沫是一个形成、聚集、膨胀、耗散(破灭或逐渐收缩)的运行过程[2]。金融泡沫开始破灭时,主要特征就是人们消费高涨,物价节节攀升,人有了钱就消费,不储蓄或极少储蓄。它可能产生于货币政策失误,对资产价值的高估;也可能产生于财政政策滞后,货币在投资、消费或进出口行业结构性的聚集;还可能产生于市场监管缺失,人为抬高或压低金融资产价格,投机获利。

关于金融泡沫的含义的解释,经济学家和学者们莫衷一是,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泡沫就是随着金融制度的产生才有了生长的土壤,而且在现代经济当中,泡沫的产生更是离不开金融这个渠道。

三、金融泡沫的作用机理及形成原因

(一)金融泡沫的作用机理

1.需求拉动

赤字、信用扩张、投资膨胀、消费推动造成了货币供给的增加,从而超过了既定价格水平上的商品和劳务的供给,使得需求旺盛,价格抬升,形成泡沫。

2.成本推动

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内进口原材料、能源、设备等价格上涨,生产要素价值重估,国内收入再分配等因素造成商品成本提高,抬升价格,引发泡沫。

3.结构因素

一、二、三产业价格结构不合理;区域经济结构不平衡,商品流通不畅;国家物资储备安全应急机制不健全;企业库存管理水平滞后;生产要素适时保障水平低,要素价格季节波动剧烈,诱发金融泡沫。

4.信息不对称

按照信息不对称理论,消费者对金融泡沫会产生预期,并趋利避害的强化对物价上涨预期,从而诱发金融泡沫。[3]如:日本福岛大地震后,中国居民抢购盐事件和云南盐化(002053.SZ)涨停都是食盐价格上涨预期诱发的短期炒卖行为。

(二)金融泡沫形成的原因

金融泡沫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多,对应既定的商品和劳务量,表现为货币贬值、物价上涨,金融泡沫。

1.金融泡沫的形成受制度因素的影响

在货币制度不断演变的过程中,货币游离实物的倾向导致货币符号化倾向,而货币符号化倾向又推进了货币游离实物的倾向。这两种倾向的相互作用使得货币不仅挣脱了金属货币的制约,而且有国家法权制约的趋势。货币制度的演变为金融泡沫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从凝结信用的纸币产生开始,便出现了虚拟资本,从而使得虚拟资本脱离实际资本成为现实,这是金融泡沫形成的起点。

2.信用制度因素的影响

信用借助于信用工具或金融工具,一方面把闲置的资源引导到投资和生产上去;另一方面在资金盈余单位和赤字单位之间调剂余缺。但是由于许多信用的产生缺乏物质准备,这样一方面统一造成全社会的信用膨胀,使得全社会的信用规模远远超过实质经济的吸收能力,产生大量的游资;另一方面,因信用关系而产生的金融工具使得金融泡沫的形成有了载体,使得金融工具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实质经济系统的规模,脱离实体经济。

3.金融市场规模结构和混业经营的影响

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投资和银行业务混业经营,特别是“创新”的衍生金融工具,加大了投资杠杆,透支未来信用,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以及各种基金不断壮大。由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使得美元泡沫流向全世界。在此期间中国金融行业模糊的混业经营政策使得各类金融业务逐渐互相渗透和融合的现实,这一方面促进了整个虚拟资本规模的迅速扩大,另一方面也为投机活动提供了方便,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泡沫的形成。银行直接参与证券买卖或为证券机构提供信贷,必将导致大量资金流入高风险又有着高收益诱惑的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很容易操纵市场价格,从而形成大量金融泡沫。[4]

4.外汇占款的影响

2014年3月,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中国2013年外贸进出口规模达到4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中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对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外汇使用进行强制结汇、售汇。外汇占款增发的人民币滞留在中国,成为一个诱发金融泡沫的潜在因素。

5.游资的影响

游资,也叫热币、热钱(hot money)是指在资本市场频繁流动,以追逐短期汇率、利率、股票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价格波动的短期资本,是短期资本中最活跃的部分。游资制造了资源要素价格的剧烈波动,形成了繁荣的泡沫。

6.社会环境的影响

稳定的社会环境、相对固定的货币政策是避免金融泡沫的重要的环境因素。金融泡沫总是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通过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量,诱发价格波动,民生凋敝。

四、中国金融泡沫的现状

中国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主要是行政关系,商品供给是短缺的,经济活动的波动主要决定于政府预算的软约束。经过3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后,中国的经济体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经基本建立,民营企业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国有企业也普遍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市场机制已经成为调节经济活动的决定性力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自身会越来越注重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平衡,生产的盲目性在不断降低,国民经济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已经大大增强。

从整体上看,中国经济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从深化体制改革的观点看,对保持价格总水平的适度和稳定的上涨重视不够,对大宗商品价格稳定的市场形成机制引导不力,在金融层面就是泡沫的形成。

(一)中国货币的供给总量

货币供给总量是引发金融泡沫的直接原因。人民银行衡量货币供给量的工具有三个,通过三个工具的分析,判断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供给总量政策。

1.判断广义货币M2增幅、GDP增幅、CPI三者的关系

平衡公式:M2增幅=GDP增幅+CPI增幅[5]。如下是近十年的数据计算年度差率:

从整体上看,中国经济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从深化体制改革的观点看,对保持价格总水平的适度和稳定的上涨重视不够,对大宗商品价格稳定的市场形成机制引导不力,在金融层面就是泡沫的形成。具体表现如下:

一般来说广义货币增速应与名义GDP增速保持一致。同时M2增幅减去GDP增幅表示广义货币增长超出GDP增长的幅度,可以看出货币供应是否过量,再减去CPI增幅,表示扣除物价上涨因素;M2增幅-GDP增幅后的货币供应量的实际增速,减去CPI是考虑剔除物价影响M2增幅超过GDP增幅的幅度。

通过计算分析,

一是M2和GDP的相关系数为0.9935,二者高度线性相关,M2供给量总体合理。

二是2004―2013年年度差率表十年平均值,中国M2增幅高于GDP增幅1.965(17.526-15.561)个百分点,十年平均CPI为3.11个百分点,从货币供给量看,物价上涨中的货币供给量影响程度为63.18%(1.965/3.11)。

三是M2、GDP、CPI三者的十年平均年度差率为-1.145,且波动明显,货币供应量对CPI的影响波动较大,且CPI的影响因素除了货币供给总量外还有结构性的因素影响。因为CPI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行业,CPI的构成要素和权重:食品 34% -2.21%;2.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4% -0.25%;3.居住 13% +4.22%;4.交通通讯 10% -0.05%;5.医疗保健个人用品 10% -0.36%;6.衣着 9% -0.49%;7.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 6% -0.36%;8.烟酒及用品 4%-0.51%。

2.反映金融机构资金松紧程度的货币市场同业拆借利率

但同业拆借利率年度账务波动幅度较大,有的年份负增长,说明中国金融市场利率工具政策不稳定,年度资金市场供给结构不均衡。

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004年6月,巴塞尔委员会正式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即《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要求2006年6月底在十国集团实施,在最低资本要求、外部监管和市场约束三个方面。

2007年2月28日,中国银监会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指导意见》,确定了分类实施、分层推进、分步达标的基本原则。[5]

巴塞尔协议的核心是资本充足率,是银行对贷款风险的控制指标;而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中国人民央行对宏观经济货币供给松紧的风向标。

自2003年开始到2008年6月7日,中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上升趋势,说明的货币政策是收紧的。自2008年9月25日开始到2010年5月10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下降趋势,说明货币政策是放松的。自2010年5月10日到2011年6月20日,法定存款准备金上升趋势剧烈,上升5个百分点,说明货币政策收紧,法定存款准备金是货币政策调整的主要工具。2011年12月5日至今,法定存款准备金下调了2个百分点,且2012年2月25日至今,法定存款准备金没有调整,说明央行的政策性金融工具逐步让位于市场工具。近期法定存款准备金变动情况说明,金融市场的整体性调整诱因不明显,不需要动用法定存款准备金这样的短期金融工具。

目前中国大中型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5%,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水平,中国商业银行资本债务备抵水平较高,抗风险能力较强。西方国家准备金平均水平呈现逐步下调趋势,目前美国的平均准备金水平大约在3%;有些国家,如加拿大和新西兰则将准备金率降为0;许多国家,如比利时、英国、瑞士、丹麦和瑞典,已经取消了准备金制度。 美国自从1980实施《放松管制和货币控制法》以来,几度调整准备金率,非个人定期存款和欧洲货币负债的准备金率已经降为0,美国交易账户的存款准备金也在不断调低。[6]

下面从GDP的结构因素,及其各因素的存量发展的趋势分析物价上涨,泡沫形成的影响因素。

(二)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局部诱因

1.支出法下的GDP要素结构分析

根据数据分析,消费权重下降后持平,净出口权重下降,投资权重上升较快。消费和净出口在GDP中的权重下降或持平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的占比较低;对应的是投资占货币攻击力权重加大。

2.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分析

通过2003―2012年数据分析,制造业、房地产、住宿餐饮、租赁、科技、居民服务、文化体育行业投资占比逐年提高;而物流行业、能源、采矿、建筑行业、信息产业投资占比呈现下降趋势;金融服务业投资占比变动不大。

五、结论及建议

中国M2增速和GDP增速总体上线性高度正相关,诱发经济泡沫的是制造业、房地产业、餐饮住宿业快速增长等结构性因素。

制造业、住宿餐饮业的泡沫调控主要通过行政政策工具予以调控;房地产泡沫的调控的目标:需要以房地产消费需求为导向,运用政策约束和市场手段,多个部门协调一致,房地产金融泡沫才能消除;中国金融市场才能健康稳定发展。

这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在此简要论述,以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美)铁木辛柯(Timoshenko,S.P.),(美)杨(Young,D.H.)著.叶红玲,等译.结构耗散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351―352.

[2]约翰伊特维尔,莫里米尔盖特,彼得纽曼,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一卷)[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306.

[3]曾鸿志,著.资产风险信息不对称与公司融资政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5.

[4]王红梅,王建华,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46-47.

第5篇:泡沫经济的影响范文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商品价格完全由国家决定,不受市场影响,而且金融交易近乎为零,基本不存在泡沫现象。但进入90年代以来,深沪股市的建立和房地产市场的开放,使我国经济中也呈现出了一些泡沫,尤其以90年代初期海南房地产“热”为代表。

我国股票二级市场上的泡沫是众所周知的。我国股市上有很多股票的市盈率都达到50倍以上,大大高于美国的水平(NASDAQ的平均市盈率虽已经高达90倍,但美国工业类股票的平均PE(市盈率)仅为25倍,运输业股份的PE平均为12倍,银行业平均为13倍,公用事业股为20倍)。今年ST板块的几番上涨,也有力地说明了我国股市的投机性极强,不可避免地会引发泡沫。

在股市泡沫严重膨胀的同时,也出现了房地产泡沫。股市泡沫较之房地产泡沫,犹如小巫见大巫,这是由于体制漏洞而导致的疯狂炒作的结果。而且,股市炒作的参与者绝大多数是居民个人,而房地产的炒作主要是由有实力的企业进行的,资金量大,泡沫膨胀更加厉害。时至今日,海南等地房地产泡沫导致的后果依然是触目惊心的。

股市泡沫和房地产泡沫都是泡沫的表现形式。在我国,除了这两种泡沫以外,还存在更严重的泡沫形式,即由于实体经济结构存在问题,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而造成的泡沫。这种泡沫集中反映在银行的不良贷款上。目前,我国企业融资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作为中介为企业提供资金融通。只有企业经济效益好,银行、存款人和企业之间的资金循环才能正常进行。企业效益不佳则会给银行带来风险。若企业进行破产清算,清算价值无法还清贷款,银行会出现坏帐,若拖欠贷款,则会形成呆帐。企业风险只是单个风险,但当它通过不良贷款转嫁给银行以后,就成为金融系统风险。我国企业由于体制原因、经营管理不善所导致的银行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使我国经济潜藏了危机。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我国有些专家对泡沫经济的含义补充了新的内容。有些专家认为,在发展经济中,不顾需要和可能,盲目地过量生产或过量投入,造成了产品或建成项目的大量积压,也是一种泡沫现象。例如,我国1992年~1993年发生的房地产过热中,有的城市盲目地超过经济承受能力和市场需求去搞房地产开发,结果造成了大量土地、房屋闲置和“半拉子”工程。又如,有的领导在近几年作发展国民经济报告中曾经提出,我们要求的是扎扎实实地发展经济,要挤掉水分和泡沫。有的领导还指出空置商品房的增加要特别注意防止房地产业出现泡沫现象。以上新补充的内容,已不是西方国家讲的“疯狂涨价”那种泡沫,而是超过需要和可能的投入和增产而造成的大量积压,直至包括重复引进甚至引进“洋垃圾”而无法投入正常生产和使用等内容。

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对于新兴的网络经济不要轻易以“泡沫经济”为其盖棺定论,新经济在增长阶段有一些“泡沫”是正常的。“经济总是在有泡沫―无泡沫,多泡沫―少泡沫这样的过程中发展的。”

经济中出现泡沫并不意味着泡沫经济的出现,经济泡沫对经济有一定的刺激作用,资产价格普遍大幅度地偏离或完全脱离由实体经济因素决定的资产价格时,才会导致泡沫经济。泡沫经济会扭曲资源配置,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泡沫经济所造成的虚假繁荣现象,会扭曲消费行为,恶化国际收支,破坏经济均衡;泡沫经济所造成的混乱的信用关系,会影响金融系统的运行,最终导致金融危机,并引发整个社会的经济危机。

二、研究虚拟经济的意义

第6篇:泡沫经济的影响范文

一、经济泡沫的存在性

经济泡沫存在性研究包括检验和测定两个方面。对经济泡沫进行科学地检测和测定,能够为进一步分析经济泡沫的适度性并且为有效地控制泡沫提供依据。

(一)经济泡沫的检验

现有的关于经济泡沫检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性泡沫方面。根据检验思路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检验方法:

1.间接检验

间接检验是在假设可以完全预见某一资产未来各期收益的前提下,利用假设检验的方法,将收益的现值能够解释该资产市场价格设为原假设,然后根据检验结果判断是否存在理性泡沫。

2.直接检验

直接检验是在理性泡沫模型的基础上,利用真实的经济运行数据,直接验证某一过程中泡沫解的有效性。鉴于泡沫解的多重性,该方法仅在少数类型理性泡沫的检验中得到运用,其中较为著名的是确定性理性泡沫和内生性理性预期泡沫。对于前者,Flood和Garber进行了开创性研究,他们通过对德国20世纪20年生的恶性通货膨胀的研究,于1980年得出该市场可能存在着一个确定性泡沫的结论[7]。但是当引入理性预期后,实证结果并没有支持这一结论。对于这一结果,Blanchard将其归因于恶性通货膨胀时期资产基础价格的不确定性。直接检验中内生性泡沫的运用克服了间接检验的劣势,是泡沫研究中的一大突破。Froot and Obstfeld(1991)运用这一概念进行实证分析,解释了美国股市19001988年的过度波动性。

(二)经济泡沫的测定

学术界对经济泡沫的测定可以分为三种思路,据此,可以分成以下测定方法:

1.基础值测度法

基础值测度法的思路是通过计算资产的内在价值,并与其实际价值相比较,二者的差异即为泡沫值。

现金流现值是对资产内在价值最好的反映,但在预计资产未来各期的现金收益和判断应选取的折现率方面往往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这削弱了该方法的准确性。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房地产类资产,对于股票类资产主要是市盈率法。

2.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比较法

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比较法是根据虚拟资本偏离实体经济的程度来测定金融泡沫。相关指标主要是金融工具发行总量/GDP增长率和金融工具存量价值增长率/国民财富总值增长率。前者属于流量指标,衡量的是虚拟资本的增长速度,但由于国家或地区之间所处发展阶段和虚拟资本市场发育程度的差异,该指标往往不能准确地反映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泡沫程度。后者属于存量指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泡沫程度,但国民财富较难衡量。

3.泡沫膨胀速度法

泡沫膨胀速度法是从动态的角度对经济泡沫运行状态的衡量。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用股票市值增长率/名义GDP增长率来度量泡沫的变化速度[9],但对于处于发展阶段的股票市场而言,新发行的股票会影响股票市值的增长率,从而影响该指标的准确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将上述指标改为股票市场价格指数增长率/GDP增长率,然后根据这一比值及其符号来判断泡沫程度和运行状态[10]。

二、经济泡沫的存在性机理

传统的金融理论认为资产是通过有效的市场来定价的,其价格充分反映了资产定价信息,因而不存在泡沫。基于这一理论,国内外学者通过放宽各种假设条件对经济泡沫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如果一个市场上资产价格能够充分反映所有相关信息,那么该市场就是有效市场。具体来讲,市场信息集I包含所有可获取的信息,任何个体都无法通过特定信息集I获取经济利润。有效性市场包含以下假设条件:首先,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任何市场参与者都无法通过单独的市场行为影响均衡价格,而只能按照均衡价格进行交易;其次,市场是无摩擦的,不存在交易成本和套利交易成本;再次,信息进入市场是随机的,可以被无差别地传递到所有市场参与者;最后,所有市场参与者是理性的,能够根据实时的完全信息,做出一致的预期。

在这些条件下,市场价格可以对信息变动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任何时点上资产价格都反映了所有的信息,因而不存在泡沫。但这些假设条件并不符合现实,也不存在完全有效的市场。根据市场的有效性强度可将市场分为弱型、半强型和强型有效市场,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三种市场中均存在投机行为,而这又是促使经济泡沫产生与膨胀的主要因素。

三、经济泡沫的防治对策

经济泡沫在形成与膨胀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经济增长,但各种生产资源向泡沫资产领域的集聚,造成资源浪费,制约实体经济的发展[13]。如果泡沫破裂,个人的财富会减少,企业资产将贬值。财富减少导致消费需求下降,从而总需求下降,妨碍经济增长。企业资产贬值致使企业无法偿还银行借款,增加银行不良债权,恶化银行资产结构,甚至引发金融危机。银行为降低风险会缩减信贷,这会增加企业融资难度,导致企业投资减少,影响经济增长。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内资产价格暴跌会导致资金外流、本币贬值,加剧企业财务困境和金融体系不稳定性,在更大程度上抑制经济增长。为了避免上述影响、稳定经济增长,本文提出了以下防治对策。

(一)强化市场信息披露,引导投资者行为

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完全有效的市场是不存在泡沫的,而市场有效的关键在于信息的完全性、有效性和可获得性。因而可以通过强化市场信息披露,提高信息披露的充分性、准确性和及时性,以规范和引导资产市场投资者的行为来防治泡沫。具体来讲,在证券市场上,应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督,尤其是对上市公司内幕信息的监督,对利用内幕信息谋取利益、操纵市场的行为进行严惩;在房地产市场上,应建立专门的信息平台,强制性地收集、整理、并定期公布有关房地产开发成本、空置率、供需结构等信息。此外,还应鼓励投资咨询服务机构的发展,为投资者提供信息咨询、引导其投资行为。

(二)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规范企业行为

企业作为最重要的社会实体之一,其生产经营活动决定着资产的基础价值。现代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健全、经营决策者自身能力缺陷、信息不对称性等问题促成了企业的非理性行为,导致资产价格与资产基础价值的偏离。健全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关键是内部监管机构和制度的建立,如风险管理管理委员会、内部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等,这些机构和制度的建立可以形成有效内部约束机制,规范企业的自身行为。从外部治理而言,主要是银行针对企业利用贷款进行投机行为的限制。

(三)健全金融体系,规范金融机构行为

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组成的金融体系是经济体系的组成部分,对资产市场的有效运行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体系中相关主体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致使金融机构具有放大资产泡沫的作用。健全金融体系主要是指健全金融监管机构和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治理结构,以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约束和金融机构的自我约束,避免金融机构过分追求利益的行为。

(四)增强资产市场供给弹性

股票和房地产市场易于产生泡沫的原因在于股票和房地产市场的供给在短期内缺乏弹性。为此,在证券市场上,政府可以建立股市平准基金,根据市场供求情况适时进行股票的买入和卖出,调节市场供求。当整个股市过热时,可以放宽股票上市和增资配股条件,增加股市扩容的速度,提高股票供给弹性[14]。在房地产市场上,由于土地等资源的特殊性而只能在必要时由政府通过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等进行直接干预。但对于一般性的民用住宅,政府仍可以通过适度调整土地供给结构来增强供给弹性。

以上措施主要是对经济泡沫形成的防范以及泡沫形成后抑制泡沫膨胀,降低经济泡沫化程度的措施。而当经济泡沫破裂时,面临的是危机处理和经济的恢复与复苏问题。在经济泡沫破裂时,首要的问题是金融体系的稳定,主要治理措施是通过增发货币、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债券筹资和债务重组等方式稳定银行体系。之后,通过适度宽松的财政与货币政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加快经济复苏。

第7篇:泡沫经济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 房地产 房地产泡沫 CAPM模型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以深圳为代表的沿海地区、以北京为代表的华北地区、以乌鲁木齐为代表的西部地区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为甚,各城市房价全线上涨至高位。虽然目前中国的房价增速放缓,甚至有些地区的房价出现下调,但整体仍维持高水平,使得不少购房者望房兴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统计局7月16日的调查结果,今年6月份,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2%,涨幅比5月低1个百分点;环比价格与上月持平。同时,中国的CPI持续攀升,屡次创下新高,瑞士信贷首席经济学家陶冬在5月份做出预测,2008年中国CPI或将达到7%。如此之高的CPI,如此高的房价,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不少业内人士明确指出,中国的房地产存在泡沫。

一、房地产泡沫的概念

所谓泡沫指的是一种资产在一个连续的交易过程中陡然涨价,价格严重背离价值,在这时的经济中充满了并不能反映物质财富的货币泡沫。资产价格在上涨到难以承受的程度时,必然会发生暴跌,仿佛气泡破灭,经济开始由繁荣转向衰退,人称“泡沫经济”。房地产泡沫是泡沫的一种,是以房地产为载体的泡沫经济,是指由于房地产投机引起的房地产价格与使用价值严重背离,市场价格脱离了实际使用者支撑的情况。最早可考证的房地产泡沫是发生于1923年~1926年的美国佛罗里达房地产泡沫,这次房地产投机狂潮曾引发了华尔街股市大崩溃,并最终导致了以美国为首的20世纪30年代的全球经济大危机。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积累,到90年代初期破裂的日本地价泡沫,是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的房地产泡沫,从1991年地价泡沫破灭到现在,日本经济始终没有走出萧条的阴影,甚至被比喻为二战后日本的又一次“战败”。中国的房地产行业目前也面临着相似的严峻形势。

二、房地产泡沫的特征以及判定

房地产泡沫的主要特征有:(1)房地产泡沫是房地产价格波动的一种形态;(2)房地产泡沫具有陡升陡降的特点,振幅较大;(3)房地产泡沫不具有连续性,没有稳定的周期和频率;(4)房地产泡沫主要是由于投机行为,货币供应量在房地产经济系统中短期内急剧增加造成的。

房地产泡沫的判定并无定论,在任一特定的时点上准确判定房地产的泡沫程度实际上非常困难。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的倪鹏飞认为,一般一国的房地产价格是否存在泡沫可以从以下指标或状况判断:

1.房价表现:售价畸高,全面高涨,实际租金下降。而在当前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存在下列问题:(1)房屋的出售价格过高:房价收入比是表现房地产价格高低的基本指标。过高房价收入比意味着房地产价格脱离需求基础。国际上合适的房价收入比一般在1∶2~6之间,我国平均房价收入近1∶8;不少城市在1比10以上。(2)出售价格上涨过快:房地产价格持续急剧上扬是房地产泡沫的重要表现,合理的出售价格增长不应高于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否则这个增长将不可能长期持续,而在中国这个情况不容乐观。(3)实际租金下跌:2006年~2007年,房屋的租赁价格增长率为1.8%,远低于城市居民消费价格11.2%增长,表明房屋的实际租赁价格在迅速下降。上述现象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房价方面表现为泡沫。

2.需求表现:房屋销售急剧增长,抵押贷款大幅增加,国内外资金大量进入。在中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存在如下问题:(1)房屋销售额超常增长:房屋销售额增长率应以略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的速度增长,过高的增长意味着存在真实需求以外的投资需求。近年来,由于对房地产过热预期,房屋销售额增长率达到42%~56%,高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25~27.5个百分点。这表明房地产销售市场存在着大量的投机需求。(2)抵押贷款爆炸性增长:房地产真实需求依赖于家庭收入的增长,房地产投机需求膨胀主要依赖于住房抵押贷款的增长。因此,住房抵押贷款增长与家庭可支配收入增长比,从需求的角度反映房地产泡沫的发展程度,指标值越大,说明投机程度越高。近年来,个人住房贷款高速增长,已明显超过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3)国际热钱与民间游资大量流入:目前国际游资以各种隐蔽的方式大量进入中国,并投资房地产,带动投机需求。据有关专家估计:目前我国约51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贸易顺差约10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约3000亿美元,余下来的1000亿美元就是热钱,其中部分游资就流入到房地产市场领域。上述现象说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需求方面表现为泡沫。

3.供给表现:供给超常增长,房屋空置率过高。在中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存在下列问题:(1)投资性购房的比重高:投资性购房资金占总购房资金的比重是判断房地产泡沫的重要指标。国际上这一指标的警戒标准为10%。据有关部门调查,目前各地投资性购房比重增长过快。(2)供给超常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超常增长、开发贷款超常增长、开发贷款超常增长、施工面积超常增长。(3)房屋空置率过高:国际公认的警戒线是10%,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中房屋空置率达到25%。这些现象说明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在供给方面也表现为泡沫。

从房价、需求、供给三个方面来判断,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都存在明显的价格泡沫。

三、房地产行业价格泡沫经济学模型的设计――基于改进的CAPM模型

泡沫是价格问题,价格又决定于供给和需求。房地产行业的泡沫本质上是一种供求失衡现象,是价格狂热的向上偏移。但到现在为止,一国的房地产行业是否存在泡沫只能从上述的指标来判断,一直没有建立一套系统的模型。在本部分,笔者结将结合倪鹏飞等人的研究成果,并参考借鉴CAPM模型,试图建立一个综合评价的模型来测定房地产行业的泡沫。

CAPM(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的缩写,中文意思: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由经济学家威廉-夏普(William F. Sharpe)、约翰-林特纳(John Lintner)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自那时起,一直对财务界产生重要的影响,该模型假设非系统性风险可通过多元化投资分散掉,不发挥作用,只有系统性风险发挥作用。就特定证券而言,相关风险不是总风险,而是个别证券的系统性风险。

CAPM的公式为:

其中是证券J的报酬率,是无风险资产的报酬率,是市场均衡组合的报酬率,β是证券J的贝他系数。β越大,系统性风险越高,要求的报酬率越高;反之,β越小,要求的报酬率越低。证券组合的β是个别证券的β的加权平均。

借鉴CAPM模型,笔者建立的测定房地产行业泡沫的经济学模型如下:

其中,表示未来一期的房地产价格,表示现期的房地产价格, 表示前一期房地产价格,表示现期的房地产价格比前一期的价格变化。特别要指出的是,常数,因此,随机项u具有异方差性。而值与值正相关,值越大,则值越大,反之,值越小,则值越小。

房地产泡沫究竟有多大,主要取决于值,值则主要取决于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值也受房地产市场供给的影响。可设:

表示影响房地产市场需求的函数,而表示房地影响产市场供给的函数,并设α>β,(α,β均为常数),表示房地产需求对值的影响比房地产供给对值影响要来得大。则有:

其中,表示现期人均年收入,表示现期房地产价格,表示房价收入比弹性,E表示恩格尔系数,a、b为常数,表示各变量对该需求函数的影响度;v是随机项,表示影响需求的其他决定因素,包括人口数量、人口结构、政府有关政策等等。

表示现期对房地产业的投资,I表示现期的总固定资产投资,表示房地产投资增长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长,K表示空置率,c、d为常数,表示各变量对该供给函数的影响度,F表示负债率,n次幂表示负债率对供给的影响(影响有正向有负向,主要看房地产企业从什么角度看待负债与盈利预期);w是随机项,表示影响供给的其他决定因素,包括房地产价格、利率、政府有关政策等等。

四、模型的分析与评价

上述模型很好的将影响房地产价格的相关指标进行了拟合,剔除了一些不易量化的指标,可以达到一个综合评价的效果。该模型克服了以前的判断房地产行业是否存在泡沫只是使用租售率、收入房价比等单一指标的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这是文章的一个创新。但由于该模型的建立是基于CAPM的启发,而CAPM模型在应用存在着检验的可观察性问题,因此,检验的可观察性问题是房地产泡沫分析模型无法克服的一个不足;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如何有效量化政府的有关政策也是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挑战。总之,该模型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有待在实际运用中进一步进行修正。

参考文献:

第8篇:泡沫经济的影响范文

    从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来看,泡沫经济总是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虚拟经济过度偏离了实体经济,造成市场中的虚拟经济成为了主体,而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挤压、限制,其结果是虚拟资本所产生的虚拟价值远远超过现实资本所产生的价值,经济看似繁荣,实则不堪一击。在分析现代金融泡沫经济形成发展的原因时,首先应明确两个基本概念:虚拟资本(FictitiousCapital)和现实资本(ActualCapital)。所谓虚拟资本,就是指那些有价证券,包括债券、不动产抵押单、股票等,它是能够给股票等有价债券持有者带来一定收入和回报的资本形式;所谓现实资本,则是指在经济发展中的一种实物形态的资本,主要表现为生产要素形式和商品形式。其实,经济发展中如果主要以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来运行,那么泡沫经济产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这主要是因为以实物形态而存在的资本形态。而当经济发展以虚拟资本运动为主的时候,泡沫经济就非常容易产生。泡沫经济最容易在金融领域形成,并且由于金融业与房地产业总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土地作为不动产,土地的价格构成特征使得土地的资本具有虚拟资本的性质。因此,泡沫经济与房地产业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金融经济泡沫与房地产泡沫是一对孪生兄弟。

    那么,为什么金融市场上较容易产生和存在泡沫经济呢?在当前金融经济中,泡沫经济涉及不充分信息、交易费用、外部性、非理性预期等众多新概念,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工具的金融创新频繁出现,导致金融市场的运行和交易活动非常容易脱离实体经济。在实体经济中,成本价格是实体经济的基础,而在金融经济中,它以预期定价为经济模型。金融市场上较容易产生和存在泡沫经济,这与泡沫经济本身的双重性有关。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日益现代化、国际化和自由化的今天,一定程度的泡沫经济有利于资本集中,这种集中是对市场竞争和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但是泡沫经济终归是一种虚拟经济,其中主要存在的是不实因素和投机因素。因此,一旦这种经济过度发展,其后果也是非常严重的。具体来讲,严重的泡沫经济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的原因是社会原因,即在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时期出现了经济的整体繁荣和经济宏观环境较为宽松,这种繁荣局面和宽松环境极易为资金炒作提供机遇。所以,泡沫经济一般总会发生在国家对银行政策比较宽松、自由的经济体中。也就是说,在商品经济出现周期性的萧条之后,政府为了刺激经济发展,主动降低银行利息,放松银根,通过这种方式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以带动经济增长。于是,那些有闲散资金的市场主体就会把资金投放到那些有保值增值潜力的资源上,这就为泡沫经济提供了社会基础。第二个方面的原因就是对泡沫经济形成和发展的预先调控和及时约束机制不够。也就是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未能对那些有可能导致泡沫经济的投机活动进行监控、监督和制止,尤其是对投机过程中的贷款支付活动缺乏监控机制。但是,到目前为止,这种监控机制无论是在银行还是在政府都难以有效地建立起来。这是由于银行只是收付中介,而政府又难以对企业之间的交易活动进行干涉,甚至还容易被这种投机所形成的虚假繁荣而迷惑。

    通过对金融经济中的泡沫经济的内涵及其形成发展原因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在金融经济发展过程中,适当地存在一些泡沫,对于促进经济活跃和繁荣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也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经济中存在过多的泡沫,并进一步形成泡沫经济,那么这种缺乏实体经济支撑的经济必然会有破裂、崩溃的一天,最终造成金融危机,给经济发展带来致命打击。因此,中国经济发展必须对金融经济中的泡沫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正确认识中国金融经济中的泡沫问题,对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和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泡沫问题主要表现为股票泡沫和房地产泡沫。所谓股票泡沫,就是股票的市场价格与其内在投资价值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与泡沫绝对额、经济总量、金融资产总量之间的关系有关。同时,股票市场同样遵循供求关系决定价格的规律,一旦大量资金流向股票市场,那么股价与公司未来业绩就会形成较大差距,盈率也会出现太高态势,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泡沫。

第9篇:泡沫经济的影响范文

关键词:楼市新政 房地产泡沫 城市化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008-01

当前,房地产业受政策扶持得到极大发展并处于过热状态,房价在近三年中也以惊人的速度飞涨,导致地产泡沫,对城市化有不良影响。新国八条、津六条、京十五条等政策的相继出台,都旨在遏制房价上涨,合理引导住房需求,挤压房地产泡沫。中国城市化水平已从建国初期的17.43%提高到46.5%,但距离发达国家乃至部分发展中国家都有较大差距,因此仍要继续推进城市化建设。

一、房地产业与城市化的相关性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城市化对房地产业有重要的拉动作用,房地产业又反过来影响着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对房地产的拉动作用主要有:第一、房地产业对经济总量贡献多;第二、房地产对关联产业贡献大;第三、房地产业增加财政收入,促进就业 。城市化发展带来的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对房地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化初期,城市人口的增加产生大量住房需求,需要房地产业协调发展以满足新增需求。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房地产业没有达到相应的发展水平则影响城市化中产业结构的转变,阻碍城市化进程。

二、楼市新政策出台的原因分析

房地产业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城市化进程中的推动力,也是我国人民居住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财富增长的最重要标志之一。如今,过热的房地产也已产生大量泡沫,制约城市化进程。楼市新政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究其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流动性过剩使得资本集中涌入房地产市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巨大成就,2010年,GDP达到397983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汇率改革以来,从2005年6月到2010年12月,人民币累计升值19.26%。再加上房屋价格上涨幅度远超CPI涨幅,国际热钱的流入加剧房地产泡沫。如下图:

(二)政府热衷于房地产开发

房地产业投资大,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占GDP比重大,并且创造就业可以带动就业,作为土地使用权唯一主体的地方政府,让渡土地产权给开发商可以获得高昂利润。

三、楼市新政对城市化的影响

人口是城市化制约因素,房地产业也同样不能忽视。如今过热房地产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重要因素,房价以超过物价上涨幅度挑动全民神经。政府出台一系列新政策都旨在挤压房地产泡沫并校正其对城市化不良影响。

(一)房地产泡沫对城市化产生不良影响

房地产泡沫对城市化的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

第一、影响城市基本功能。城市基本功能是提供生活在其周围和内部居民的产品和服务。房地产泡沫表现在在房价飞涨超出居民购买力范围;城市化推进,增加居民对住房需求,这种矛盾促使居民把消费集中在住房需求,导致其他需求无法满足,也不利于扩大内需。

第二、产生社会问题。收入房价比值越大,产生社会问题可能性就越大。

第三、不利于产业结构转变。房地产是一个投资大、远期收益的行业,且投资风险大。目前,按照占GDP比重,我国的产业结构要从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的格局向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转变,房地产泡沫不利于产业结构转变。

第四、城市发展不均衡。城市化催生大量人口,因无力购买住房,只得集中于偏远郊区,不仅导致交通拥挤,而且也造成资源配置不合理。

(二)楼市新政挤压房地产泡沫,校正房地产泡沫对城市化的不良影响

楼市新政策主要以下三个方面挤压房地产泡沫并校正其对城市化的不良影响:

第一、住房用地供应管理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国八条》要求保障住房用地供应,结合限购限贷政策,居民住房需求有了政策保障。仅此一点,就可以提升城市功能。

第二、规范房地产市场。房地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之一,同时也是一个长期投资、远期收益的行业,产业链长、关联度高,极易产生泡沫。楼市新政从土地购置、信贷支持、限制购房等多方面挤压泡沫。

第三、合理引导住房需求挤压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泡沫有很大一部分是过度投机和炒作产生,合理引导住房需求,对是否拥有本市户籍分别限制购房需求,以及购房不满5年卖出需缴纳营业税等政策,重在打击炒房者,从不合理的需求上挤压泡沫。

四、结论

推进城市化对房地产有重要的拉动作用,房地产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又影响着城市化进程。当前,房地产业发展已经过热,针对房地产泡沫、房价过高的弊病,国务院办公厅及各地方政府出台一系列楼市政策。楼市新政的出台有助于弥补市场自发调节的不足,挤压房地产泡沫,校正房地产泡沫对城市化的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奎.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对中国房地产调控的启示.特区经济,2010(9).

[2]王建优.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环境分析与前景展望.现代经济探讨, 2010(4).